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很多的景观设计项目出现了西方化、雷同化,造成了中国大多数城市景观千城一面的题,如不对地域文化进行及时的保护和继承,中国的景观将很有可能西方化,失去本土的文化特征和优势。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基于地域文化与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对地域文化了解程度调查以及对广场设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满意度数据,将数据分析与城市广场构成要素相结合,得出大雁塔北广场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建筑、色彩、绿化、水景、环境小品、铺地、灯光。以此寻找符合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模式,探讨在地域文化和可识别性的研究基础下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的要点原则。

关键词:地域文化;可识别性;城市景观;大雁塔北广场

0 引言

全球一体化在带来了城市复兴的同时,城市内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发展地域文化与传承地域文化也成了如今最严峻的问题。当前城市的建设,每个都在模仿复制,城市传统文化的保o、继承、发展都与现代化都市的发展目标呈现偏差。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加以研究且进行实例分析,既有助于地把握城市区域文化特性,使地域文化与传统历史得到继承延续与发展,也体现了当地城市空间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形态。不仅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对城市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陕西地域文化特点

陕西传统文化的形成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为自然地理因素,二为历史发展因素。从自然地理看其文化分布,陕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黄土覆盖的陕北高原和黄土沉淀的关中平原,均以地表黄土为主要特征。由于这样的地理特征,陕西的文学艺术带有浓郁黄土文化。从历史文化来看,陕西既是周秦汉唐繁华之地,又是红色文化的革命圣地,现代科技的聚集之地,然而其中最为深刻的文化影响,还是源于汉唐文化的历史影响。

2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况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广场设计了九级踏步,台阶每个皆五步,每级的水池设计7级叠水,恰好与大雁塔7层遥遥呼应。由北往南,八个大唐文化柱和两个万佛灯塔,气势雄浑,为北广场的标志。广场的唐代人物雕塑环绕水景四周。石质牌坊分列广场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商业建筑在广场东西两侧。(如图1)

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次问卷的发放主要对象是广场中活动的人群(进行一对一详细的问卷调查,确保问卷合格率在30%以上,有效样本数为400),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是对北广场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了解及满意程度,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大多调查对象对于广场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特色都有所了解,也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更加说明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结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后,不仅满足了人的视觉感受,有审美价值,也使地方文化得到了传承发展,使广场设计脱离了单调的相似模式,拥有了文化历史感与厚重感。

4 大雁塔北广场中地域文化载体的构成要素

由调查结果分析结合城市广场构成要素可得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4.1 建筑

广场入口处的灯柱,是大北广场的标志物。灯柱高九米,宽3m,红砂岩铸成,与大雁塔遥遥呼应。灯柱体排列一线,使广场与闹市分隔开来,造型以方形和圆形为基本图形,在柱身刻画卷草纹和石榴纹,运用浮雕的形式将元素刻画于上,环绕的纹理将纹样连接成整体,灯柱底座由荷花纹样衬托,表现了佛教的禅意,也起到了传承汉唐文化的作用。

4.2 色彩

北广场运用了传统的青灰瓦,朱红邸柱和灰白色的墙体,风格古朴典雅,表现了唐代建筑大气,朴素之中又不缺乏艺术美。同时与建筑遥相呼应,突出了北广场的主题。

4.3 绿化

北广场的植被景观主要以地域性为主,以花草稍稍点缀,两侧以绿荫来对称,使植被、寺庙、广场之间相互联系。广场绿化设计没有重草轻树,草坪、花卉和灌木合理搭配。草地与地面铺装相互结合,既有助于美化广场,也助于改善广场的微气候。在树种的配置上选择银杏、白皮松、大叶女贞、红叶李等本土的树种,充分考虑到了西安的地理环境,在禅修林区栽植了银杏、白皮松等树种,这些树种都和佛教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

4.4 水景

水景设置在北广场中轴线上,整体结构为T字型,由前端音乐水池、百米瀑布水池、八级跌水池和三个部分组成,是人们在广场中观赏的重点。广场的北面是观礼台,高差约3.5m。瀑布飞流而下,南北有两个水舞的表演池。中间的8个水池,有秦朝兵马俑步兵方阵的含义。布置了矩阵式喷嘴,每个喷点都可以按照音乐编程自由控制变化水型。广场上不断变换着的音乐节奏和灯光使广场中心区成为了音乐与水体的盛会。

4.5 环境小品

小品在广场中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审美功能,还有文化传承的作用。环境小品配合广场设计出唐代建筑风格,显得雅致而古朴。

4.5.1 “大唐盛世”浮雕

“大唐盛世”浮雕位于大雁塔北墙,共有106m长,描绘了诸多多个情景,文化的发展在浮雕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盛世的繁华浓缩在这长卷中,既延续了唐代的历史文脉,也有分隔南北广场的作用。

4.5.2 “大唐书法”地景浮雕

地景浮雕将唐代书法雕刻于紫砂岩上,与唐花纹地景浮雕f调统一搭配,让唐代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4.5.3 灯具设计

灯具的设计运用现代的材料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粗犷的石灯,古朴的木窗,将唐代诗文雕刻在上,灯柱用绢丝玻璃保护着,体现出广场设计的人性化。

4.5.4 人物雕塑

广场两侧的雕塑设计风格和形式各不相同,人物雕塑将8位大唐文化的重要人物再现。雕塑的尺度设计运用了人的视距,雕塑的平均高度2.6m,无形间拉近了人和雕塑的距离,防止由于雕塑过高而表现出冷漠感和距离感。广场中的一些雕塑是以水景雕塑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汉唐文化的重要元素。广场上有的设计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用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了关中的民俗特色,如皮影、剪纸、老城趣事等系列,还设置了大小的真人铜雕,再现了唐代街头的情景,也增加了广场的趣味性。

4.6 铺地

北广场的地面铺装用宝相纹的砖与唐代的书法为地面增添了文化特色。多样化的纹理不仅吸引注意力,也体现了历经历史演变的文化韵味。广场入口的地面铺装采用了浮雕的方式将唐花纹和唐诗雕刻在地面,凹凸的纹理与周围平地组成了独特的效果。将有开元盛世样式的铜钱运用在地面当中,简单明了的表明了它所处的年代。北广场的树池造型主要以圆为基础,树根周边多运用莲花的花瓣作为搭配,不仅美化了树池造型,也表现出佛教思想与大雁塔佛文化的相互统一。

4.7 灯光

华灯初上的夜晚,大雁塔北广场展现的是璀璨耀人的风景,多样的灯具光芒勾勒出唯美的广场夜景。诸多古风建筑,在红色灯笼的衬托下,唐代风华震撼世人,水景在灯光的烘托下,变化着绚烂的色彩,展现了唐代繁荣。夜间主要采用间接照明,可以彰显出园林的幽远宁静,表现局部与整体的明暗对比,“天人合一”足以说明此时的感受。 大雁塔是整个广场最为核心的标志物,在大雁塔内部和底部用黄光打亮,让建筑通体透亮,让大雁塔成为广场上的视觉中心。塔身以微弱的灯光打亮,塔尖周围由背后发散射出的光束,刻画出线性的明暗面,自然质朴。广场两旁的园林灯光采用的灯色较幽暗,烘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些形式都来于自然,用之于自然,顺应了大自然的律动。

5 结论

通过对其地域文化与可识别性下城市广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广场的景观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基地和城市的不同特点,将不同载体与历史文化灵活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广场的设计必须既要适应城市生活需求,也要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继承,这对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尤为重要;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对场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地方文化资源加以深刻的解读的基础上,寻求广场的合理定位。在整体规划和景观要素设计中要始终以人的需求和地方文化传承贯穿始终,、系统地设计规划,打造拥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性设计元素的应用

摘要:从十六潭公园的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十六潭公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以实地考察说明了十六潭公园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十六潭公园;地域性;文化性;问题;措施

1.咸宁市十六潭公园背景介绍

十六潭公园位于咸宁市中心地带,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内容,这里充分展现着鄂南城市风貌和鄂南民风、民俗及鄂南文化特色。

咸宁市的重点景观建设项目之一就是十六潭公园,地处市区中心腹地,规划占地91.2hm2,西北至十六潭路,西南至银桂路,南侧紧邻淦河,东北至御龙花园临近银泉大道。公园内山清水秀,水域面积18.39hm2,占总面积20%,绿化面积58.27hm2,占总面积64%。十六潭公园主要是以咸宁市建设“香城泉都”的理念,综合全市景观区域规划的特点,以“香城”为主题进行设计,展现出香山、香水、香花、香味、香景的造园风格。

十六潭公园是自然的,园内潭以16种名花赋名,即:天香潭、国香潭、暗香潭、艳香潭、娇香潭、常香潭、妃香潭、寒香潭、清香潭、映香潭、幽香潭、瘦香潭、丁香潭、贵香潭和玉香潭。又据山势水体,依植物品类,将园区划分为“天香环碧”、“艳香虹霓”、“常香蝶恋”、“茶香流韵”、“荷香曲苑”、“风香竹语”、“香山揽胜”七大景区。园内亭台楼阁、水榭连廊、月桥石渡、美不胜收。

2.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地域性分析

地域,即某个地理空间范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的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基础。十六潭公园的地域分析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咸宁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现在也是积极在打造名副其实的香城泉都旅游城市,多个公园及广场建设也是如火如茶进行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十六潭公园。这个公园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2.1自然气候

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的气候有利于生态景观的发展,这里的夏季和冬季感受比较明显。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十六潭公园在四季更替的步伐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看见这个“城市绿心”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2地形地势

综合考虑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原来的地理优势,保留并利用其地理优势来营造公园,减少对原面貌的破坏,利用其原有植被,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了生态优先、功能协调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原则,使十六潭公园成为“城市绿心”和市民喜爱的游憩绿地。

2.3文化底蕴分析

咸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在对十六潭公园进行改造与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它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特有的文化传统融入到十六潭公园的景观设计当中,让咸宁市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3.咸宁市十六潭公园文化性分析

3.1文化社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同时使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十六潭公园也正面临着这个挑战,而这个挑战的压力正来源于社会,所以,十六潭公园的建设是需要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对于小孩来说,童真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里有一个游乐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匆忙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可能希望在公园里静静的休息。所以文化社会性将解决各个群体在十六潭公园里的活动空间。

3.2文化艺术性

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需要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具特色的创造力,来打造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概念,因为这个空间是向前的,它有时间在支撑,会一直发展下去。在考察十六潭公园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艺术形式,例如,刻有桂花的雕塑、鄂南形式的传统亭台和景观汀步旁随处可见的诗句。十六潭公园中不仅有普通的艺术形式,音乐也在一种被伪装成石头的结构中传递出来。通过不同的感受去理解艺术,去感受十六潭公园。文化艺术性赋予了十六潭公园丰富的生命力。

3.3文化生态性

景观园林的文化生态性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虽然从外在表象来看,大部分的园林景观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生态性,但绿色并不一定代表就是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咸宁城市景观时,可较多考虑咸宁的本土植物,利用十六潭周边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4.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措施

4.1餐饮

周边地区很少有餐馆,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吃或者自带一些食物,但随着景区的完善,游客的增长,餐饮必定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可邀请当地有想要投身旅游餐饮业的居民前来开店,并给予早期帮助,待半年生意稳定后再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餐饮需求,又让投资方与加入进来的居民各自受益、一举多得。

4.2交通

虽然十六潭公园建在市中心位置,但是由于刚建成没多久,火车站和汽车站并没有直达到公园的公交车,只有少数的公交车路经那里,极不方便,尤其是外地游客并不知道路线。为解决这一情况,可以在火车站和汽车站设专门进出十六潭公园路线的班车或旅游车以便游客乘坐,票价可具体依情况而定。

4.3安全

去十六潭公园调查时发现,有好多潭边上都没有防护栏和安全标志。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吸引着各种游客,其中就会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对于水是没有免疫力的,这使得公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出现溺水现象,建议公园安装防护栏和在潭边设置安全警告语,降低风险。

4.4旅游商业

很多游客喜欢在游玩的同时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或纪念性的小商品。根据游客这一需求,投资方可在景区内各位置开设一些特色商铺。专营一些旅游纪念物和当地特色食品饰品及用品。同时公园山上多为一些景观树,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山上开辟一些果园,栽种四季不同的水果,每个季节都有新鲜水果,果园票价据情况而定,吸引游客,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享受自摘水果的乐趣。

4.5卫生

在公园景区内发现有很多游客都不爱护景区环境,乱扔垃圾,再美的风景如果垃圾遍地任人破坏也会很快被人践踏得体无完肤。(1)在景区增设垃圾桶,并随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及时打扫景区卫生,张贴环境保护标语(如: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2)安排专门人员对景区设置和公共设施进行管理保护,防止少数不文明游客恶意损坏,损坏者将原价赔偿。(3)加强基础建设,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将该地区的环保理念发扬光大。加大当地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争创生态环保景区。

5.总结

根据十六潭公园的地理气候特征实施保护方案,一定要把这块绿心维护好。通过本次公园考察,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设计者与自然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性和生态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景观环境,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景观设计中大量存在的地域文化缺失严重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出发,论述了地域文化的含义,以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景观设计中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汉城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方案设计中从不同角度对地域文化进行了提炼和运用,设计了汉城湖风景线独特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布局,对于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有很好地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汉城湖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很多的景观设计项目出现了西方化、雷同化,造成了中国大多数城市景观千城一面的题,如不对地域文化进行及时的保护和继承,中国的景观将很有可能西方化,失去本土的文化特征和优势。因此在设计中,如何有效地保留地域特色,将中国本土的文化、历史、科技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等相关的元素融入到具体的景观构成当中,从而给予景观设计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特征,也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人文、艺术的主要体现。地域文化可以是在一定区域内长期形成的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生产方式、政治系统、经济制度、社会习俗、文化形态,也涵盖了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的历史遗迹、自然资源、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等。虽然中国的景观设计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很多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却没有得到具体的景观表达。因此,在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实践中加以呈现,也是诠释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至于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当地的社会风俗、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及历史遗迹等方面进行提炼和吸收。通过分析,把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成为具体的景观构成,再结合实际案例把这些景观元素运用到方案设计中。

3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地方特有的文化,人文风俗等要素,理解文化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得到生动的诠释和表达;同时,景观设计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并且在景观创作过程中使中国的地域文化得到升华。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作品,就是要求设计者从场地基本的人文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符号,以景观设计要素作为载体,营造具有人文地域特征的人类行为空间。

景观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精神享受而创作的文化艺术空间,只有认识到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才能表现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内涵的精神场所。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手法具体如下。

(1)“借代”是景观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元素的开端,也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例如承德博园的殿外景观就是直接使用传统的文化符号作为景观元素。

(2)“抽象简化”就是把传统具体的文化符号抽象简化成为更具视觉美感的景观元素。例如,秦皇岛奥林匹克公园的主题性海鸥雕塑,抽象化地传达了秦皇岛海洋文化的特点,并且也展现了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3)“夸张变形”就是把传统的地域文化采用艺术化的形式进行夸张放大,从而产生具有震撼力的感官效果,增强景观元素的视觉传达力。例如西安大雁塔入口处雕塑就是采用书的形式,给人们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感受到了几百年来历史的风云变幻。

(4) “元素重组”就是把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传统景观符号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有美感的景观体系。例如河北园博园的张家口园主景长城城墙就是把历史上八个朝代变迁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组合在一起。

(5) “场景再现”就是把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的某些场景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设计和表现,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体和生动。“场景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常使用文化墙、铺装、雕塑、文化柱、景观小品组合的表达形式。例如西安秦二世遗址公园的雕塑小品组合‘指鹿为马’,就是采用场景再现的表达手法,把当时的场景直接生动的传递给大家,使人能够最直观的感受秦朝历史。

4 西安汉城湖公园的地域性表达应用研究

4.1 西安汉城湖公园的现状

汉城湖公园位于西安市的西北部,湖体从大兴路延伸至凤城三路,左岸毗邻汉长安城遗址,右岸临近北二环、朱宏路,古时为团结水库(古漕运明渠),由东库、中库、西库和团结库4个水库组成,根据史料记载,汉朝时这里是长安城主要的的漕运河道。水面最宽处为80 m,最窄处30 m,水深约4~6 m,湖面850亩,规划用地面积208.92 hm2。

4.2 汉城湖区域的文化特色

汉城湖左岸紧邻汉长城遗址,又是汉朝时期长安城重要的漕运河道,因此汉城湖公园主要是体现和传达汉文化主题的生态公园。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两个历史阶段。东汉由汉武帝刘秀所建立,都城为洛阳。西汉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建立,都城为长安;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无为而治”为汉王朝奠定了立国之本;“独尊儒术”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龙凤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现。汉朝的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北方文化、吴越文化等传达了地方文化的区域特色。

4.3 规划主题定位

由于汉城湖紧靠汉长安城遗址,汉城湖是原来的团结水库,是当时汉长安城的漕运河道。汉城湖公园设计的文化主题诠释了汉城湖本身所具有的水文化和汉长安城遗址所蕴含的汉朝文化,形成以表现传统水文化和汉朝文化的主题公园。经过提炼和吸收,形成了“水韵汉魂”的文化主题定位,即以“水文化”为韵,以“汉文化”为魂,把水的灵动与磅礴相结合,汉朝之大气与柔情相融。

西安汉城湖公园以汉朝文化和水文化为主题定位,结合西安汉城湖区域文化的特征,打造具有汉朝文化特色的产业圈,形成集游赏观光、商业经营、文创产业、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公园。

4.4 景观布局

西安汉城湖公园的核心文化为水文化和汉文化,沿汉城湖水体走向进行整体的设计布局规划,形成集防洪安保、景观游赏、滨水生态、农业灌溉和文物保护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公园。公园的总体布局以营造汉城湖水文化和汉朝历史文化为根本,采用“一心、三线、七区”的景观布局。“一心”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核心;“三线”即形成水线、步行线、电瓶车线三条游览线路;“七区”包括安门盛世、流光伴湾、御景覆盎、角楼叠翠、汉桥水镇、霸城溢彩、封禅天下7个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布局。构成安门盛世赢天下,流光伴湾水幽雅,角楼叠翠汉史览,汉桥水镇肉清风,霸城溢彩汉古情,封U天下汉武台,欲问王者今何在的主题文化内容。每个分区都有其不同的文化主题,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空间(图1)。

4.5 景观节点设计

汉城湖公园总体以营造汉城湖水文化和汉朝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景观布局,主要分为7大主题文化区,分别为安门盛世景区、流光伴湾景区、御景覆盎景区、角楼叠翠景区、汉桥水镇景区、灞城溢彩景区和封禅天下景区。七个不同的景观节点表达不同的文化主题,每个分区会有不同的景观表达对该区域的文化内容进行表现和阐述。具体内容如表1。

5 结语

地域文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座城市在进行文化环境设计时,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不是盲目地借鉴和模仿,也不是刻意地创新或追求现代,设计师应该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和探索场地现有的文化内涵,然后通过景观设计的创作手法把地域文化生动地传达出来,怎样通过设计使景观既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有能给人以精神寄托,使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当中传承和发展是设计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地域性文化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地域性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因地理分布不同为基础的,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的,以现实为表象的人文精神活动的总和。地域文化主要说的是一个地域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地方如民间建筑、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说到地域就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特点正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地域性的概念要求必须是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等的结合。一个城市如果想很好地表达自身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景观设计来表达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过去、回忆过去,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情结。

2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从城市文化方面进行获取,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建筑方面、材料及城市的彩色等。进行提取后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分解、抽象和重构,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获取:

2.1从历史文化方面获取

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祥龙造型的仿唐路灯,整个造型上是条大气磅礴的祥龙,灯柱的图案是中国典型的脸谱造型,色彩浓艳,造型大胆,让人仿佛回到盛世唐朝。除了路灯,几乎大雁塔广场上出现的所有建筑和小品都采用了仿唐设计,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宣传城市文化。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这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依据。

2.2从传统建筑符合中提取

有时我们经过一个城市会看到一些城市的公交站牌的造型设计借鉴了该城市传统建筑的造型元素,这样就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也传达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如中国传统的合院空间、天井空间都是在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下共同建造的,是人们在实践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在景观设计中运用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3从传统图案纹样与色彩中提取

传统图案纹样往往被认为是当地的最能体现城市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所以称为最常见的装饰手法,图案纹样不仅本身具有很好的形式美感作用以外,背后蕴含的“意”也是人们喜欢的关键。人们对美好事物总是心存向往。因此,传统纹样蕴含的意义是非常适合于景观设计的。如西安城市广场中的公共座椅设计,木材与石材进行了结合,下方腿足部分加入了中国典型的莲花纹样,寓意富贵吉祥。

3地域性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例如,四川杜甫草堂外的公共设施,其电话亭的设计就是采用传统文化石亭盖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极其富有装饰性。传统地域文化也可以运用于城市景观设施的材料和色彩设计中。例如,桂林地区多产石灰岩,所以当地人就将石山上开采的石灰岩加工后制成公共座椅,这样公共座椅不仅经久耐用而且与当地地域特征结合了起来。具体将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通过对地域文化符号进行分解,转化成新的形式

对于具有地域性的传统文化符号采用分解转化的方法,形成新的形态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去。经过分解可以从地域性文化符号的形态中提炼出新的形式形成设计元素,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3.2利用对地域文化符号的打散再构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

如原始器皿中的鱼纹、叶纹等图案装饰就运用了这种方式。它是利用分解、合成的方法对原始形态进行分解形成的。打散的方法一般有:对传统文化符号分解以后选取最有特征的符号进行重新组合,打破原来的组织形式通过变异进行重新排列,对原来的形态进行分解,保留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重新构造。

3.3运用对地域文化符号的置换

也就是选择一个原始形态作为原点,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符号组合成新形。如把建筑的某一局部作为载体进行再创造或置换构成。

3.4利用地域文化符号的基本型变异的手法来进行设计

例如,借用古建筑的外部形态或者服饰造型等,在保留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变异设计。传统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是相互交融的,这样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符号系统。本土的地域文化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吸收才能永葆青春,跨文化的相互交流是景观设计创新的手段,用民族文化结合外来文化使城市景观设计更有生命力。

4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地域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所传递出来的文化特征也应该符合该城市的独特品质。城市的环境景观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面貌,是一个城市地域性特征的独特表现。合理有效的继承和营造富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让地域性文化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国际化冲击的影响下,仍能继续弘扬和创新,是我们每个城市的设计者都应考虑到的。

作者:高晋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研究:中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景观的特色魅力源自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然而当下城市景观设计却缺乏对城市文化的探索。以河南为研究对象,中原文化为依托,并对中原文化特征进行解读。提出中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并从空间、色彩、材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原文化;文化美豫;城市景观;设计

文化即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过去,又指引着一个民族的未来。纵观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古文明中也是没有断裂、至今还一脉相承的文明,是我们珍贵的财富[1]。

1文化美豫的依托: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

1.1中原文化的源与流

克卢伯在著作《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中曾提到:“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为生活而创造的一切设计,包括外在的与潜在的、理性、非理性与反理性的。在特定背景中这种设计样本是特定人群行为所依据的内在指针。”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界定中原文化为:以中原地域为背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与自然,所形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称。主要概括为:名城名胜文化、名流圣贤文化、民俗风俗文化、文物古迹文化、梨园戏曲文化、名吃饮食文化等[2]。

1.2解读中原文化

①圆润、内敛。中原文化与北方的硬朗鲜明、南方的清秀含蓄不同,更像是圆润的陶器或瓷器,内敛不张扬。②多元、包容。中原地区实际上是一个以汉族为核心的民族熔炉,中原文化之所以日益繁盛就在于它的开放包容性,能够对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纵观中原历史,不管是汉人统治中原,还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原文化在吸收了本地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明,使之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端庄、秀丽。中原文化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致,例如豫西民居窑洞,整体朴素但重点部位装饰清秀、变化多姿。

2文化美豫的时代意义

2.1传承中原文化

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文化的特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成的不同的习俗、道德、思维、价值观、审美观,共同构成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过程和对象中。因此,城市景观是各地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者和城市居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更积累了长期以来该城市的文化特点。中原城市景观设计亦应如此,传承和延续灿烂的历史,将中原文化的圆润细腻,内敛不张扬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蕴含在景观设计作品中。

2.2保护中原文化

随着国际间频繁的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力,一些新的设计形式在河南不断出现,如随处可见的“模纹花坛”、“树阵”“大草坪”,或者想卖个好价钱的住宅小区无一例外的都被冠上“洋名”,如罗马假日、威尼斯印象、地中海海景房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就景观设计而言,的城市景观作品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给人以美感,还应该关注人们的情感需要,将这个城市的物质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通过景观这个载体反映出来,以传达城市的风貌与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营造城市的归属感和保护中原文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2.3为景观设计提供多元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进步,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题材、表现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完善。近年涌现出很多作品,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大师的经典名作,如河南博物馆建筑群,植根于历史土壤,将中原文化古朴浑厚的特征蕴含其中,采用了传统宫殿布局设计常用的中轴对称、规整有序的平面布局方法,整个博物馆群体的规划布局呈辐射状,对称有序、大气雄浑,象征中原文化向四面八方传播。

3中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空间形态的应用

城市空间形态记录着城市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和城市功能空间组合的形体表现。这其中不仅仅是指城市空间组合的形体,还包涵其形体表现出的历史文脉和内涵。要将中原文化应用在城市空间形态中,必先深入了解、剖析设计对象的历史文脉和现状,例如,2001年省政府对郑东新区进行规划方案招标,其中黑川纪章先生的方案脱颖而出,其规划理念是新城设计不忘延续老城文脉,将老城与新城统一构思,既尊重老城文脉,又重视新城发展,新老城区有一条延续历史的轴线衔接,这条轴线将新老城区的精华连成一条“珍珠项链”,整个新区设计将中原文化的精华渗透汇集,延续了中原的深厚积淀、大气磅礴、稳重和谐,让民众对新城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也让子孙后代领略到丰厚的中原历史文化。

3.2艺术色彩的应用

色彩作为景观设计要素之一,也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不同的色彩反映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蕴含着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历程和成果,与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审美观是相一致的。中原艺术色彩观念在延续历史传统观念的前提下,用色既重视视觉美,又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其用色从总体上遵循色彩的应用原则,合理利用色彩的象征性,同时又讲求视觉上的对比、调和的合理搭配。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建立在多种色彩组合的基础上的,它最能反映中原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如:开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非常注意中原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常用红、黄、青三原色,用色总数高达十种之多。民间色彩设计俗语常说:“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色衬托少不了”。可见,人们对色彩的选择早已成为一种特殊符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主观情感和文化理念。

3.3本土材质的应用

近年,随着人们对异域景观风格的盲目追求,开发商大肆北树南移、古树移植等,砍伐森林,大肆破坏了自然和谐。当下的景观设计日益认识到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要求景观设计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尽可能的选择地方材料,充分发挥本土材料的质地、肌理、形状、色彩等特征,使景观设计作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充满特色的景观。一个地方特有的地形地貌、植物树种、材料的存在和延续,是经过了大自然和社会长久磨合的结果,是克服了诸多因素长期适应的积淀,蕴涵着当地丰富的自然法则和深厚的地方性人文沉淀。例如洛阳牡丹享誉内外,历史悠久。洛阳牡丹广场的设计就地取材,选择了在葱兰的衬托下广植牡丹,作为整个广场的点睛之笔,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醒目,即烘托了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热烈气氛,又为古都洛阳增加了活力与亲和力,将中原文化中的古都名胜文化深入人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