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垃圾清运实用13篇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1

(一)目标任务。

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支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构建农村环卫队伍,建立和完善“户分类定点投放、村收集转运、乡集中处理”的乡、村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农村存量垃圾集中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乡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并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乡村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推进体制,实行乡、村、组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协同推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2.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注重对乡、村、组垃圾的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农村的良好环境卫生,重视垃圾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田复土、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

3.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科学规划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经济适用、安全无害的处理方式和技术;建立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率。

二、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县提出的“今年全面铺开、三年提前验收”总体要求,明确年度工作任务。

(一)工作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1)以村为单位,在全乡所有村组开展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2)在各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道路沿线、水塘边和村庄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1)乡启动集镇污水处理建设规划。(2)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点全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探索节约有效的技术和途径,因地制宜选择简便易行、生态环保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3)水库水质治理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全面取缔或补签水库承包合同,全面实行“人放天养”,坚决打击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施肥养鱼等行为,确保水库水质全部达到III类以上。

(二)工作任务

在全乡村组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常态,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六个有”即:有机构队伍,有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及网络,有生态高效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有稳定来源的工作经费,有保洁、管护机制,有考核评比具体措施;“六个基本没有”即:集镇内外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内基本没有垃圾和村庄周边基本没有成堆垃圾,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岸边基本没有乱倒的垃圾,公路、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乱排乱流。

(三)工作任务

在全乡所有区域形成科学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长效机制,使垃圾污水治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运作模式

结合__乡具体实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农村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置,严格末端控制,严禁垃圾进入江河、水库等水体,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一)垃圾处理模式

1.乡镇处理模式。乡政府兴建1座(或多座)垃圾填埋场,集镇附近的村负责在辖区各个组内设立垃圾收集点,采取“户保洁、村收集、乡处理”的方式,其中:“户保洁”即各村民小组由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并将垃圾初步分类后投放到指定地点,小组聘请保洁员(一般一个村民小组聘请一人)负责将定点投放的垃圾收集拖运到本组的一个固定场所,同时负责本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村收集”即由各村聘请的环卫专干负责村庄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并将各村民小组固定堆放点的垃圾收集清运到本乡的垃圾填埋场。

2.村组处理模式。偏远(离集镇远)的村庄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自然沟壑或废弃坑塘、砖场深坑等地形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没有的就在山场上选址新建),通过“户保洁、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填埋或焚烧,解决近期山村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问题,零星散落农户以户为单位处理为最佳方式。同时,垃圾填埋或焚烧前,也要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减量化处理。

(二)污水处理模式

各村应根据农村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1.分散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推开。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

2.集中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推开。将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

四、实施内容

(一)宣传动员,教育引导。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改善农村环境、转变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新生活”宣传活动,开好乡、村农村清洁工程动员大会,组织开好各村民小组清洁工程动员大会。采用广播和图展、标语、横幅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教育宣传农民将生活垃圾简单分类,养成定点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工作。

(二)迅速启动,集中清除。

从8月底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乡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农村陈年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存放多年、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存量垃圾,可对上层垃圾进行清理后覆土绿化。道路两侧、排水沟渠、饮用水源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要进行彻底清理,转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清理后的区域及时硬化、绿化,及时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巩固工作成果。

(三)完善机构,定岗定人。

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乡政府安排专人负责乡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和具体操作;各行政村按人口3左右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环卫专干、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

(四)摸查情况,合理布局。

各村需摸清本村各自然村基本情况,包括户数、人口数、日产生活垃圾量等情况,做好自然村的垃圾收集点选点工作,利用现有的处理垃圾手段,对收集点的垃圾及时进行填埋或焚烧。对本村各自然村和路网的布局做好梳理,规划一条合理的垃圾清运路网,为实施垃圾长期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五)配置设施,尝试运行。

乡政府建设好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逐步淘汰露天垃圾池、垃圾房等非密闭性垃圾收集设施,集镇和村庄可按10-15户配备1个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从垃圾中转站到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辆运输,从村庄到垃圾中转站可使用密闭式简易车辆运输。环卫保洁员按标准配置“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乡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乡长__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__、常务副乡长__、综治办专职副主任__任副组长,中、小学、卫生院负责人、乡干部、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__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根据村民小组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工作人员,村支书和村主任要亲自抓,具体划片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在乡驻村干部指导下制定村规民约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细则,层层落实,长抓不懈。

(二)明确分工。

(1)乡政府职责:负责保洁队伍、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2)村组和理事会职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管理环卫设施,按“一事一议”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工作,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3)环卫专干职责:负责村主干道的清扫,村主要活动场所的保洁工作,村组范围内固定投放点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协助村干部负责自然村保洁员选聘、监督。(4)保洁员职责:负责自然村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扫清运和农户投放点垃圾收集分类清运处理工作。(5)农户职责:主动做好门前“三包”、垃圾源头分类和定点定时投放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村民自治、乡村资助”原则,乡政府承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费用。村、组承担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保洁及环卫专干、保洁员工资等日常运行保障费用。各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确定收费标准,主要用于村庄保洁费用,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收集、清运至本组垃圾固定存放点的费用。

(四)深化宣传教育。

乡、村和村民小组要利用宣传单、图展、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及时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督查考核

(一)建立督查机制。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2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工作目标,按照“户集、村收、乡运、县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以“户集”和“村收”环节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环卫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和“清洁家园”行动,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满意率。

二、工作目标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建立,新建垃圾中转站,相应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2、农村专业保洁员队伍的配备率达100%。

a

3、农村垃圾收集率达90%以上,道路、河道等可视范围内垃圾做到日扫日清日处理。

4、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并落实。

5、严禁生活垃圾倒入河道,确保河道水流清澈。

三、主要任务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乡级环卫所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卫所队伍建设,配齐专职人员,配强工作力量。

2、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村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包括清扫员和清运员。村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庄内主要道路、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要推行村庄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提高保洁实效。

3、严格环卫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环卫所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做好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乡环卫所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好村保洁员队伍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督促辖区村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二)加快设施完善

1、做好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房)和垃圾临时集中堆放点。垃圾箱(房)和垃圾临时集中堆放点选址要远离主干道、河道和饮用水源区。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3

2.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回收利用情况

农村地区历来有回收废旧物品的习惯,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加大,然而废品回收的品种确越来越少,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措施,致使大部分垃圾如有机垃圾得不到合理的收集与处理处置。目前,废品回收以包装废品如塑料、纸类、金属、玻璃等为主,而且纸类、金属类和塑料瓶类包装废得到了较为广泛和自由的回收利用,废塑料瓶的利用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PET瓶(如可乐瓶等)、PP、PE中空容器为主,但由于塑料袋其价值较低,只有很少被回收,大部分被当作垃圾丢弃。目前,大多数的废品收购人员并不回收塑料袋,除了个别人员回收品质较好的塑料袋,收购的价值不等,一般为0.30-0.40元/千克,致使大量塑料袋使用后被弃之于村庄四周,形成“白色污染”。回收方式主要为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废品或是在垃圾倾倒点分拣废品。但是在我国,这些活跃在农村的废品回收人员尚处于自发状态,其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目标,有收购站要的就收;如果不要,虽然是有用的废品但也不收,对于一些利润低而且处理难度大的物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农村和城市生活垃圾在组分和性质上基本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只是在组成的比例上有一定区别,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因此据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放置时间较长,会孽生多种微生物、病毒及蚊蝇,特别是含有毒有害城市生活垃圾废物时,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其具体途径取决于农村生活垃圾本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而且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所在场所的水质、水文条件有关,如有些可以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但更多通过接触浸入、食用或通过进入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传统模式

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冲淋,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地表饮用水源,是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的极大威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不少农村己经意识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的目标,对堆积于村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进行了填埋、焚烧等处理,但仍有部分尚未处理,仅是将污染进行了地点转移,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而焚烧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烧、简易填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也为以后的环境健康埋下了隐患。

2.垃圾收集池式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模式一,在村中建造了若干水泥式垃圾收集池,每个收集池辐射服务周围的约十几户农村居民,每户将自家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投放于垃圾收集池中,然后每户轮流派人定期派人将池中垃圾清运到远离村庄的垃圾集中处理点,进行填埋或焚烧。这种管理模式基本上改变了垃圾在村中乱扔乱放的局面,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管理有了一套较为稳定的路线。调查中的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垃圾在收集池中仍处在一个露天堆放的状态,不仅影响村容,如不及时清理垃圾堆放久了会产生臭气,而且水泥建造的垃圾收集池由于没有采用任何防渗防漏措施,在雨水冲淋下仍会对环境卫生健康产生威胁。

3.村、户收集相结合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新农村中垃圾收集清运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首先每户家里都各自有一个垃圾桶,每天的垃圾用垃圾袋混合收集于垃圾桶中,同时在村主要道路上设置若干垃圾收集箱,主要为来村庄观光旅游的游人投放垃圾提供方便,村设有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定时将每户和垃圾箱的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到垃圾收集点进行处理。这种模式主要在建设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村庄中推广较多,这种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垃圾袋装化也便于清运人员收集运输,村容较整洁,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很少见。但处垃圾的最终处理还不是很理想,简易填埋的方式还仅是将污染转移,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的相关建议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协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才能改变目前这种乱堆乱扔垃圾现象,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涉及的面广量大,只有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是根本所在,建议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保证自己家的生活垃圾分拣收集后都能投放到自家或村内设置的垃圾桶中。

2.实现垃圾的集中存放。根据地形、住户分布和服务半径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建立地埋式全封闭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集中存放,既可避免乱倒垃圾,也有利于下一步对垃圾的统一清运。

3.专人负责,集中清理。各村通过签订协议承包给个人和雇佣清洁人员等方式对村民定点堆放的垃圾日产日清,并运往中转站。

4.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资金到位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避免挫伤广大村民对整治环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杨.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

[2]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00,8(2).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4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组清扫保洁、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思路

深入宣传动员,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等载体和手段。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通过设置合理方便的垃圾站点、组建专业清扫清运队伍,引导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行为;通过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垃圾类别源头分离,降低处置本钱;通过区、镇(办)村、组四级管理,达到多层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效果;要通过体制的顺畅、机制的健全、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实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长效化、效果乡村化,达到全区农村垃圾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体现垃圾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运行模式

全区农村建立“组专人清扫保洁、村定时分类收集、镇(办)集中分类转运、区统一定点处置”运行模式,以镇(办)为单位。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的目标,打造农村环境新面貌。

四、工作流程

(一)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二)建筑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五、时间布置

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制定方案阶段(8-9月)各镇(办)召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动员大会。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二)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9-10月)此阶段。

(三)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全面实施阶段(12月)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卫生保洁制度。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六、职责划分

区爱卫办、乡村管理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区爱卫办、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成区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村庄卫生保洁规范,各镇(办)根据本辖区农村的定位与现状。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对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议。

教育村民对垃圾进行适当分类投放;每个村、组应按比例配备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组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置的意义。做到日清扫、日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房)负责村道、沟渠及其它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定点倾倒,定期清圈除粪,喷药灭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5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垃圾处理的问题也日渐凸现。据测算,全市城乡每天产生垃圾300多吨,城镇垃圾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处理,但农村地广人散,生产、生活垃圾难收集、难处理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地方,垃圾包围村庄、侵占公路、蚕食农田、污染河道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也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核心逐步从要素竞争转向环境竞争。而卫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最基本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的发展观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长,更体现为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村庄整治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最难的就是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探讨,广大干部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逐步清晰。认识到:农村垃圾问题非抓不可,而且非下定决心一抓到底不可。抓垃圾处理,就是抓环境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的必然要求。为此,一方面,抓紧进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试点,另一方面,专门成立了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正、副组长,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并建立了市领导、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挂钩村制度;镇(街道)和村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也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动员部署,并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形象、广播有声音、田头有牌子、家家户户有宣传品,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于今年7月1日正式在全市启动。目前,全市10多万农户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纳入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平均每天有140多吨农村垃圾得到及时收集处理。

二、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努力构建农村三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

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农村千百年来的卫生习惯。要在农村全面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易事,实际上是一件大事、难事。为了积极慎重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试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及环境卫生整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对工作体系、工作程序、运作机制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负责全市生产、生活垃圾的清运和集中处理;各镇、街道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与村镇建设办公室合署,负责辖区内垃圾的收集、清运,以及垃圾中转站、垃圾筒等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各村建立专门的保洁员队伍,负责辖区内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的保洁。二是建立分级负担的运行机制。市财政承担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清运和处理费用;各镇、街道负责建造1座垃圾中转站、选好1处垃圾应急填埋场,并承担所属各村垃圾堆放点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清运费用;各村负责设立1处垃圾堆放点,并负责本村范围内垃圾收集清运费用,落实保洁员报酬和相应设备的添置、维护费用。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操作程序。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垃圾;村或镇、街道环卫所将村里集中收集到的垃圾统一运送到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市环卫处每天上午将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统一运送到__垃圾焚烧场焚烧发电。

三、强化基础工作,保障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为保证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切实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一是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组织开展了多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600多个、各类垃圾8000多吨。据统计,除了农民群众外,先后有市、镇、村干部7000多人、中小学生1万多人参加了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二是加大了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已先后投入近1120万元,配备了7辆8吨级垃圾压缩式收集车,建造垃圾中转站9座、应急填埋场8个,建造村级垃圾堆放点166个,向全市农户发放垃圾桶(袋)近7万只,并建起了857人的专兼职保洁员队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已与1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有偿清运协议。三是加强了督促检查工作。主要是实行三个每周检查督促制,即: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到镇(街道)检查一次;各镇(街道)每周检查村级工作开展情况;在新闻媒体上坚持每周一次公布进展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过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庄卫生有了极大改善,优化了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开发开放的投资环境,为开展

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形象创造了条件。二是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农民群众在直接参与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了环境卫生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及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进一步培养了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作风,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一项长

期的工作。要彻底改变农民群众传统的卫生习惯,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有序、长效运作,要围绕既定目标,力度更大,工作更扎实,以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突破口,推进村庄整治治工程建设,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努力。

__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经验谈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改善农村环境,__市通过政府推动,市、乡镇、村、户四级联动,努力构造城乡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逐步建立一套长效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全面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条件。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到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完成规划所确定的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和镇、村两级垃圾站房建设,组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对全市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对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加以推进。去年,__市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和集中整治工作。制订了具体工作计划,配备落实有关工作设施场所,编制《__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完成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布点规划及设计方案等;乡镇街道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清理历史积存垃圾,做到村旁、路旁、宅旁、河旁无垃圾,村镇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今年6月底前,进入设施建设和全面总结提高阶段,主要工作为各乡镇、街道按照规划要求,抓紧组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设置垃圾收集箱(房),建设中转站;扩建市级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清运设备等。同时健全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置管理责任制,加强日常保洁管理;全面启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运输、中转、处置工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统一管理,分层运作。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关键是建立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农户(企事业单位)四级垂直管理网络和清扫、收集、中转、处置运作机制。按照“户负责盛放、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中转、市负责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分层运作,努力构造城乡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逐步建立一套长效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6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程,305省道沿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硬件建设,垃圾车、垃圾池、垃圾桶等已基本配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全县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除城镇居民区稍好一点外,绝大多数乡镇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付检查而已,少数乡镇几乎没有一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处理,甚至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也还是到处乱倒,臭水沟里到处都是垃圾,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生活垃圾日集月累,致使往日人欢鱼跃的清澈池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水中垃圾场;全县沿路、沿溪、沿住宅周围地带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除了烂菜皮之类的生活垃圾外,多数是包装袋、塑料袋,还有破鞋子、农药瓶等白色垃圾,一经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浸蚀土壤,污染水源,洪水带走最多的浪渣是垃圾,洪水过后溪流两岸滩林挂满“彩旗”(白色污染),这与漂亮的村居形象形成剧烈反差。

(一)镇、村领导虽对垃圾处理工作引起一定重视,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乡镇、村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虽对农村垃圾、污水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已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乡镇还积极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数乡镇、村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尚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而对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未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镇、村缺乏管理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时冷时热。

(三)农村垃圾的收运已有一定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县乡镇所属村庄分布分散且部分村庄位置偏远,目前,在305省道沿线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乡镇政府已开始组织专人、配备垃圾车、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进行集中清运,其覆盖面较小且清运不够及时,90%以上的村庄垃圾没有清运和处理,由农户自由焚烧和倾倒,一些沟、河、交差地带等处成为垃圾集中投放地,“污水靠蒸发、垃圾等水冲”是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二、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类的习惯,处理垃圾极为随意,形成垃圾量大、品种多,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或河里等,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期行为。

(三)村级组织和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形成,从而造成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充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人民群众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要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以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居民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分类和有序堆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要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动员群众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

(二)建立“户分类、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7

二、考核范围

各镇乡(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三、考核内容

考核基准分为100分,具体分值设置如下:

(一)组织领导(10分)

1、组织建设(4分)。成立并及时调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1分,未成立并未及时调整的,该小项不得分);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有记录(1分);有常设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0.5分);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规定,组建数量足够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队伍(1分,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小项分值);开展业务培训,有记录(0.5分)。

2、制度建设(4分)。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1分),有中转站管理、清扫保洁管理、垃圾清运管理、环卫基础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0.5分,制度每缺一项扣0.1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0.5分,村规民约每缺1个村扣0.1分);制订有设置合理、内容完备、考核严格的镇村二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包括镇分管领导、环境卫生管理机构、驻村指导员、村干部在内的对象进行考核(2分,无考核办法不得分,考核每缺一个环节扣0.5分)。

3、资金落实(2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落实(1分);环境卫生管理日常运行、维护资金落实(1分)。

(二)基础设施(8分)

1、建设数量(4分)。原则上,集镇主次干道上的垃圾收集站房按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设置一只,住宅区按每60户左右设置一只;行政村按每30户建设一只垃圾收集站房,自然村无论住户多少,必须设置一只以上垃圾收集站房。垃圾桶、废物箱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设置;实现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全覆盖,不留盲区。设置不足的,垃圾站房每发现一处扣0.2分,垃圾桶和废物箱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2、建设质量(1分)。要求做到密闭、牢固、美观且有足够容量(凡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集镇封闭式垃圾站房数量占总量的95%以上,行政村封闭式垃圾站房数量占总量90%以上,每低5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3、建设布局(1分)。垃圾站房不得设置在水库、江河、沟渠、池塘等水源(水体)旁边;不得在河岸、沟渠上方悬空建造;确因选址困难的,站房设置位置与水库、江河、沟渠、池塘水岸距离不得小于2m;此前已建的垃圾站房应易地改建或增补隔离措施。不合理的,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4、维护(2分)。垃圾站房、桶、废物箱无残缺、破损,外体干净,完好率不得低于95%。破损严重未及时维修(更换)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完好率低于限值的,该项不得分);外体不干净的,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三)清扫保洁(42分)

1、集镇清扫保洁(22分)

1)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2)公共场所(区域)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3)水体和堤岸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明显悬挂垃圾的,每处扣0.5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4)特殊区域位置及设施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本项考核项目共计22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2、行政村清扫保洁(20分)

1)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2)公共场所(区域)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3)水体和堤岸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明显悬挂垃圾的,每处扣0.5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4)特殊区域位置及设施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本项考核项目共计2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四)收集运输(25分)

1、垃圾收集量考核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意见》(诸政办发〔2009〕43号)精神执行。

2、垃圾收集运输管理(20分)

1)居民应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容器内,随意乱倒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2)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应及时清运干净,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站房内留存垃圾原则不超过50斤(目测)。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5分。

3)保洁员将清扫收集的垃圾运送到规定的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清运人员应将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中转站内。发现乱倒乱堆的,每处(次)扣0.5分。

4)垃圾收集人员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做到车走地净,确保垃圾收集容器周围干净整洁,无散存垃圾和污水。垃圾收集容器内外应定时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防止蚊、蝇孳生。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5分。

5)收集到垃圾中转站内的垃圾应倾倒在中转站垃圾压缩槽内,不得擅自将垃圾乱倒乱堆在中转站内其他区域。发现乱倒乱堆的,每次扣0.5分。

6)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必须实行密闭运输,或用密封装载箱,或用篷布覆盖,防止抛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发现未实行密闭运输的,每次扣0.5分。

7)镇乡(街道)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擅自歇业、停业并由此影响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每发现一次扣2分。

8)严禁焚烧垃圾。发现焚烧垃圾的(发现现场焚烧或查实垃圾站房内有明显焚烧垃圾痕迹的),每次扣1分。

本考核项目共计2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3、垃圾中转站管理(5分)

1)中转站垃圾应当日转运;站内垃圾积存不得超过一个压缩块。除特殊原因以外(机器检修、停电等),垃圾在中转站内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未按要求处理的,每发现一次扣0.5分。

2)有专人管理,工具、物品置放有序整洁;内外场地整洁,无撒落垃圾和堆积杂物,无积留污水。不符合标准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3)室内通风良好,无恶臭;定时喷药灭蚊蝇,防止蚊蝇孳生。发现一处不合标准的,扣0.5分。

4)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统一运至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得满溢和随意排放。发现满溢或乱排放的,一次扣2分。除此以外,还将递交市环保局依法查处。

5)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要求,垃圾中转站必须建设(改建)容积大于6立方米的垃圾渗滤液储蓄池;配备密闭的、雨污分流的垃圾渗滤液管网。未按要求建设(改建)的,扣1分。

本考核项目共计5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4、特别规定

镇乡(街道)和垃圾收集、运输企业,必须严格按片区实施垃圾收集、清运。严禁擅自将本片区范围内垃圾运往其他垃圾处理厂(场)处理;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属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责任的,中止该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输资格;属镇乡(街道)责任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一年时间内不得享受市政府“以奖代补”政策。

(五)垃圾质量(5分)

运送到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的垃圾为可焚烧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废纸、废塑料、废木器、草叶、树干等,以及可以焚烧处理的商业废弃物(包装材料等)、一般企事业单位生活废弃物、无毒无害的工业废弃物(如大唐的袜业、三都的贡缎、枫桥的衬衫等边角废弃物)。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医疗垃圾、废旧电池、有毒有害工业废弃物等)、不可处理废弃物(如大石块、碎砖瓦、建筑装潢垃圾等)以及木床、席梦思床垫、沙发、废弃电视机等大件垃圾运往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每发现一次扣1分。

垃圾质量标准考核,由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垃圾焚烧处理企业每季度汇总一次。

本考核项目共计5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六)不定期考核(10分)

1、暗访督查。为充分体现不定期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应组织对每个镇乡(街道)开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暗访、督查。根据“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垃圾质量”等考核内容要求和分值设置,随机抽查考核。一个季度内,当暗访、督查次数在两次及以上时,以累积扣分法计入该镇乡(街道)本季度的考核结果。

2、市民通过电话、上访等形式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环境卫生管理情况的,经查实,每次扣0.5分。同时,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书面通知相关镇乡(街道)及时整改。镇乡(街道)在3个工作日内整改无效的,经查实,每次扣1分。

3、被各级新闻媒体曝光存在环境卫生管理状况差的,每次扣1分。影响较大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取消该镇乡(街道)该季度“以奖代补”资格。

本考核项目共计1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七)奖励

1、获省级“卫生镇”荣誉称号的镇乡(街道),该季度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加3分。

2、获部级“卫生镇”荣誉称号的镇乡(街道),该季度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加5分。

3、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受绍兴市级新闻媒体表扬的,在该季度考核中加1分;受省级以上新闻媒体表扬的,在该季度考核中加2分。

4、由镇乡(街道)提供获奖、受表扬的相关材料,每季度汇总一次;当季度获奖、表扬,当季度兑现奖励。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形式: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形式进行考核。

1、定期考核:由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于每季度末对各镇乡(街道)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测评。定期考核采用查管理现场、听村民反映、听工作汇报、查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第四季度考核作为年终考核,汇总参考前三个季度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结果,得出年终考核结果并报市委、市政府作为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8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程,305省道沿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硬件建设,垃圾车、垃圾池、垃圾桶等已基本配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全县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除城镇居民区稍好一点外,绝大多数乡镇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付检查而已,少数乡镇几乎没有一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处理,甚至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也还是到处乱倒,臭水沟里到处都是垃圾,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生活垃圾日集月累,致使往日人欢鱼跃的清澈池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水中垃圾场;全县沿路、沿溪、沿住宅周围地带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除了烂菜皮之类的生活垃圾外,多数是包装袋、塑料袋,还有破鞋子、农药瓶等白色垃圾,一经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浸蚀土壤,污染水源,洪水带走最多的浪渣是垃圾,洪水过后溪流两岸滩林挂满“彩旗”(白色污染),这与漂亮的村居形象形成剧烈反差。

(一)镇、村领导虽对垃圾处理工作引起一定重视,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乡镇、村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虽对农村垃圾、污水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已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乡镇还积极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数乡镇、村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尚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而对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未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镇、村缺乏管理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时冷时热。

(二)农村垃圾量急剧增加,村民对垃圾处理的紧迫性虽有一定认识,但自觉性、积极性不够。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下山脱贫移民逐步增加,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地向农村传播的影响,农村垃圾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郊、主要河流和主要交通要道边的垃圾量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但由于传统形成的垃圾随意乱倒乱堆的不良习惯影响,农户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自己的庭院清洁卫生,垃圾随意堆放在公共场所或几不管的地方;有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此麻木不仁,睁只眼,闭只眼,不扯皮没投诉,上级组织没追究就不过问,对“脏、乱、差”给农村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自觉性、自律性明显不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以环保局联系村郭家梁子为例。郭家梁子是典型的城郊村,西与中峰镇西沟村、长岭村相连并共拥一条小河沟,该村有7个村民小组,372户,1586人,其中1组、6组在305省道沿线,村内有两条乡村路,一条小河沟。按常规垃圾产生量算,每天产生垃圾约1586斤,每月约24吨;以前,在开展文明卫生县城时,城关镇、村组为解决公路沿线的垃圾问题,曾与城区环卫部门联系,把1组、6组的沿线住户垃圾请环卫工人清运,并签订清运合同,其他农户则自行处理,于是小河沟、山边、路旁等公共地段成了垃圾场。后因沿线住户不交垃圾清运费,村组又无钱垫付,环卫工人也不再清运,累积的垃圾只是在迎接检查时在临时清运或掩埋。

(三)农村垃圾的收运已有一定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县乡镇所属村庄分布分散且部分村庄位置偏远,目前,在305省道沿线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乡镇政府已开始组织专人、配备垃圾车、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进行集中清运,其覆盖面较小且清运不够及时,90%以上的村庄垃圾没有清运和处理,由农户自由焚烧和倾倒,一些沟、河、交差地带等处成为垃圾集中投放地,“污水靠蒸发、垃圾等水冲”是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二、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类的习惯,处理垃圾极为随意,形成垃圾量大、品种多,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或河里等,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期行为。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个乡镇按3万人计算,要建使用10—20年的小型垃圾填埋场1个,需300万元;垃圾中转1个50万元;垃圾池50个,10万元;环保垃圾箱600个,30万元;垃圾车3辆21万元;共计411万元。目前,已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的乡镇,对垃圾处理这块也只有垃圾转运系统资金,没有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场)资金,开始集中收运的乡镇,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垃圾转移,没有配套的垃圾处理系统,很容易造成垃圾的第二次污染。

(三)村级组织和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形成,从而造成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充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人民群众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要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以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居民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分类和有序堆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要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动员群众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

(二)建立“户分类、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9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镇、村实际,多措并举,多元投入,选择适合本地的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2、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能动作用,使其积极参与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维护整洁家园,保护农村环境。

3、分级负责的原则。以户分类收集、村清理汇总、镇简易填埋、县化学处理为主要方式,明确各级责任目标,抓好落实。

4、清管并重的原则。以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突击月为基础,以建立长效机制管理为重点,探索农村垃圾清运处理的常态管理办法。

三、目标任务

坚持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与全县小城镇建设、农村集贸市场整治和城中村环境治理工作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结合,集中清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理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的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面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管护机制规范”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学运作,原则上每个村要按照“有一支清运队伍、有一批基础设施、有一套环卫制度、有一个处理模式、有一笔经费保障”的“五个一”要求,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的常态管理工作。

1、组建保洁队伍。一是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纳入工作职能,建立镇级环卫所,与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管理机制,村委会要建设环卫室,挂牌办公。根据各镇规模大小,每个镇配备3—5名环卫监督员,负责辖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监督及垃圾清运工作的协调管理。二是原则上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成立村级清扫保洁队伍,保持保洁员数量的相对稳定。三是为保洁员配备保洁工具,配戴统一的农村环卫标识。四是加强保洁员培训。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职责,学会垃圾分类,熟练操作。五是明确保洁员既是卫生保洁员,又是卫生监督员,也是卫生宣传员,尽职尽责做好垃圾清运处理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因村制宜,由户负责设简易垃圾桶,由村负责,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合理设置在街道两侧;村配置垃圾清运车,进行垃圾收集中转,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垃圾中转过程的规范管理和安全运行。二是根据村庄规模大小,设置1-2个垃圾临时存放点或臂式垃圾箱。同时,各镇要以村为单位积极探索、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降低处理成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三是由县、镇负责,根据服务半径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在全县各镇合理布局。不具条件的镇设立简易垃圾填埋场,并做好防渗、防外溢等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3、健全保洁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清运处理工作制度。结合各村实际,建立完善《村庄环境暂行办法》、《农村环卫设施管理办法》、《农户“三包”责任制度》、《垃圾清运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标准》等规章制度,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清运队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保洁员档案,一人一档,实行备案制,要求保洁员严格按照保洁工作标准规范操作,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重新招聘,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保洁员绩效工资制度。实行“日检、周评、月查、季考”制度,即各村明确专人每日对保洁人员履行责任情况进行检查,村每周对保洁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镇每月对所辖村“户清、村集”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县每季度组织专人对各镇、村的垃圾清运工作进行考核,保洁员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严格落实奖惩。

4、选定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科学清运处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垃圾清运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培养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因村制宜,确保实现农村卫生整治常态化。结合镇村实际,原则上全县推广以下4种模式。

全民参与尽义务工模式。这种模式适合村两委班子具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有威信的村庄。基本做法:一是通过长期坚持宣传,使卫生保洁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随时清理各种垃圾;三是两委班子成员负责督导检查。

垃圾袋装化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中心镇商业街和较小村庄。基本做法:村庄不设垃圾箱,各户实行垃圾袋装化,做到保洁员日运日清,送至村内临时存放点。这种做法无需购置垃圾箱,可以向商业经营摊点收取卫生管理费,以减少镇村投入。

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经济较好的村庄,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承包费用。基本做法:把村庄卫生分区、划片,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承包,承包人负责区内的卫生清理工作,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户集、村运、镇处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大多数村庄,但投入较大,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用来完善基础设施和支付保洁员工资。基本做法:一是每户购置垃圾桶,实行门前三包;二是村庄设置垃圾箱(池);三是保洁员定期清运;四是镇政府统一处理垃圾。

5、实施多元投入。垃圾清运所需费用要坚持镇、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部门支持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村里筹一点、镇上拿一点、县财政补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集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可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或每户每月收取一定的卫生清理费用的办法筹集费用;有商业门店的村,可以向临街商业门店收取一定费用,以补充经费不足;县财政将对每名保洁员按每年补贴1200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分两次根据验收结果将资金拨付给各镇。各镇、村要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逐渐淡化政府的主导角色,积极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以及维护和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良性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执行组长,相关副职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镇都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实行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具体抓、副职分片抓、包村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机制。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各级办事机构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10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几乎成为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可以看到农村乡间,塑料袋乱飞、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垃圾随意丢弃,甚至出现垃圾围村现象。农村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当地百姓生活的一大难题。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 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试图分析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1.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

2.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农村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重量的56%,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分,家禽粪便,动物食品骨骼等;其次是厨房类,占垃圾总量的24%,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饭菜,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

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

4.保洁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目前,以广西某县为例,该县共425个行政村配备了14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用和维护、村庄及河道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据调查,14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中,年富力强的不多,因此只能简单的对垃圾进行清扫,而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洁员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横向比较,工作缺乏深度,不够全面,致使垃圾清运、处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的分类、翻晒、堆放均不规范。

5.农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识低下。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随意倾倒,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对垃圾造成环境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6.基础设施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解决方案

1.及时出台相关立法和条例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地方环保部门应和

农村的行政部门联合制定适宜当地的环保条例,并将其付诸实施,以此来规范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法可依,从而保障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号召广大农村群众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营造出一种人人宣传、个个参与的管理氛围,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3.创新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在自治区高雄副主席的指示下,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

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除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的生活垃圾都作无害化处理。

4.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对此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集中连片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确保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5.加强人员配备和规范运行流程

首先要加强人员配备,依托当地卫生单位,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街道) 负责集中压缩,将各村的垃圾集中压缩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中。

四、结论

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很重要的。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不能套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亿吨/年,当垃圾产量超过本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将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还将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实地调研了河北省涿鹿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解决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涿鹿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52061人,农业人口占80%以上。涿鹿县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类同,农业人口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涿鹿县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包括以下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三是不可回收垃圾及建筑垃圾;四是有毒有害垃圾。其中主要是玻璃瓶,无论是重量比和体积比均在50%左右;塑料袋、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占垃圾整体体积的30%;瓜果、皮屑等厨余垃圾占垃圾体积的约20%。在垃圾的产量上,据调查村内人均每日产生垃圾约0.86千克。

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对于菜叶这类的厨余垃圾,拿来喂家禽:其次,可回收并有益的垃圾一般都会“打包”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再次,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在处理生活生产垃圾时显得极为随意,村民习惯性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至林间、道路旁、房屋前后,有些地方的沟渠甚至已经被垃圾堵塞,在池塘水面上,漂浮着许多诸如塑料口袋、发泡塑料、农药瓶等垃圾。根据2013年4-7月对涿鹿县泥海子村内10户居民不定时抽查结果显示,该村村民每户每周的垃圾中,除可回收的部分由村民整理后卖给废品回收人员外,其余不可回收垃圾产生量约为2.5千克/周,全村65户,每周产生的垃圾总量为160千克左右,每月产生700千克左右,而要处理农村垃圾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农村自身并没有办法拿出大量的资金,而上级部门也没有专项资金用来处理垃圾,因此造成了农村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局面: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的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已产生堆存现象,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更对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原因分析

垃圾的产生与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农村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成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建筑垃圾等五类。

造成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没有针对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处理,处罚的力度不好把握。涿鹿县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垃圾清理与环卫工作进行管理,垃圾处理工作缺少支持。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历史上重工轻农的影响,国家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较低,尤其在垃圾处理领域,农村地区没有充足资金引入垃圾分选、沼气发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技术。由于无法引入先进处理技术,涿鹿县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的垃圾处理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也破坏了大量地表植被。第三,垃圾处理基础设计建设滞后。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没有形成完备的垃圾收集、清运、填埋、资源化处理网络,造成了生活垃圾随处丢弃的混乱局面。涿鹿县虽然在一些交通便利的位置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和果皮箱,但是仍无法满足需求,村里也没有指派专门人员对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和清运,造成垃圾成灾的尴尬局面。第四,农户自身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当前农民的收入与教育水平不高,农户主要关心如何提高经济收入,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围村问题的危害,再加上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当地许多农户认为垃圾处理与自身并无关系,习惯性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道、水塘中或者随意焚烧。第五,农村垃圾处理量大、处理成本过高。涿鹿县村与村之间分布较为分散,许多农村离最近的垃圾处理站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收集运输过程的成本过高,无法将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运输,导致垃圾就在本地丢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针对涿鹿县垃圾处理实地调研情况,结合循环经济3R理念“Reduce(减少垃圾)、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使用)”,建立了两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于交通便利地区,建议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对于交通不便地区,建议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模式。

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对于交通便利通水泥路、柏油路的村庄,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每户村民将各自产生的生活垃圾先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采取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方式进行处理,将建筑垃圾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将不可回收垃圾转送到垃圾收集池进行集中处置,把可回收的垃圾统一收集后进行变卖。第二,每个行政村成立保洁小组,专门负责生活垃圾的细分和收集。保洁小组成员负责将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通过生态化处理后达到再次减量的目的。第三,在行政镇修建垃圾中转站,将各行政村垃圾生态处理池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第四,行政镇将垃圾中转站内生活垃圾统一转运至县上的垃圾填埋场。第五,县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监管,确保垃圾按无害化标准,规范化填埋处理。

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

对于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村组,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户粗分并进行初次处理。第二,组细分并收集。第三,以行政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在不污染饮用水源、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坑,对村保洁人员收集转运的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第四,行政镇负责监管自行处理的村庄是否结合堆肥、生态循环处理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处理,同时加强对各行政村垃圾填埋工作的指导,确保生活垃圾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填埋处理。第五,县环保局、县城管办不定期对自行处理的村庄开展检查,确保生活垃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填埋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实践证明,对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农村地区,“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减少地区可降解垃圾的定期分埋和堆肥总量。在处理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配套措施建设,健全环保队伍,并做好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集中收集处置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新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分别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配套基础设施。第一,建设垃圾收集池。改变以往农户垃圾各自焚烧的方式,在5~10户农户集中居住区域建设固定的垃圾池,原则上每个集中居住区域或院落建设1个垃圾收集池,要求方便群众、坚固耐用。第二,建设垃圾生态处理池。在交通方便的地区修建封闭的垃圾生态处理池,原则上1个村民小组建设1个垃圾生态处理池,要求布局合理,转运方便,垃圾能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第三,建设垃圾中转站。在行政镇上选择合适位置建设1个垃圾中转站,将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中转站要求布局合理、方便转运,同时考虑卫生防护距离和污水排放的问题。第四,建设垃圾池(库)。镇政府负责对已修建的垃圾池(库)进行改造,对公路沿线已修建但有破损的垃圾池(库)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主要交通干线的垃圾池(库)进行贴砖美化,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目标。

健全环保队伍

根据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方式、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有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第一,组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队伍,镇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全镇环境卫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落实保洁工作;第二,配齐村组保洁人员,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优先考虑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农村低保等责任心强的人员),原则上1个组设置1名保洁人员,负责将垃圾收集池垃圾转运到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分类处理,每月清运5次以上,同时负责村、组道路沿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原则上1个村设2名保洁员,负责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中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的垃圾中转站,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村、组保洁人员实行月督查、月考核制度。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切实做好群众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居民在垃圾处理、保护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使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的思想融人农民的生产生活,渗透到村民的衣食住行,进而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主要

参考文献:

[1]张华伟.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4):105-107.

[2]张立秋,张英民,张朝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3(1):47-50.

[3]荆涛.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的建议[J].科技资讯,2012 (30):122-122.

[4]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类收集设想[J].能源工程,2001(1):49-51.

[5]李妍,高贤彪,梁海恬.农村生活垃圾三化体系运行模式设想[J].天津农业科学,2012(3):149-152.

[6]陈群,杨丽丽,伍琳瑛.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6):51-54.

[7]肖玲,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3):65-68.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12

2 昌乐农村垃圾托管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

2.1 “成熟一个、托管一个”,垃圾处理起点高。设置垃圾桶的前提是大路硬化;大街小巷旁边的垃圾堆、柴草堆、粪堆等全部清理干净;能开通的街全部开通等。实行垃圾托管后,村内的环境质量迅速提升,多年积累的垃圾已经全部得到清理。高质量的村内环境也会培养村民环保的意识,使他们更爱护自己干净的家园。

2.2 将垃圾“委托管理、市场运作”权责明确。各镇将其所辖行政村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县环卫局负责管理,并签订托管协议,权责明确,便于实行监督和治理。这种“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每一环节责任分明,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究责任人,更有利于切实监督责任人,使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2.3 垃圾桶的设计切合农村需求。城市垃圾桶放垃圾的口比较小,容量也比较小,然而在农村生活垃圾比较多,有些体积比较大,这种垃圾桶显然不符合农村的要求。农村的垃圾桶充分考虑了村民生活特点,又高又大的垃圾桶直接从上面开口,便于村民直接将大袋的垃圾直接放入。

2.4 环境整治纳入村支部书记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规定有利于督促村支部书记切实投入到垃圾托管的每一环节,努力搞好农村环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十佳清洁村”的评选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促进垃圾托管的顺利进行。这是针对垃圾托管的比较有力的监督措施。

3 昌乐农村垃圾托管管理模式的完善建议

3.1 增强保证措施。

3.1.1 仍有部分村民不按规定倒垃圾。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过程中,我特地留意了大街旁边的垃圾桶以及出来倒垃圾的村民。有的垃圾桶空空如也,垃圾桶旁边却成为垃圾堆,远远望去,特别脏乱。有的村民仍然习惯性的将垃圾随手扔进沟渠里。垃圾托管依然没有引起部分村民的重视。

欧盟的一些村庄,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3.1.2 完善建议。在我国,虽然没有必要向欧盟一样将随意乱倒垃圾视为犯罪,但我们仍然有必要像欧盟一样加大乱倒垃圾的处罚力度。虽然目前不准乱造垃圾之类的字句已经出现在村规民约里,但这些话并没有写进村民的心里。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引起那些乱倒垃圾的村民的注意,养成按规定倒垃圾的习惯。

3.2 加大资金支持。

3.2.1 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受限。农村地广人稀,环境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昂。而且,长期以来政府主要关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对农村环境治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财政上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垃圾一直的不到有效处理。

荷兰阿姆斯特丹埃克瓦垃圾处理厂利用再生煤的技术回收、筛选和加工的工艺技术流程,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污染、无废弃物、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大目标。目前这一垃圾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取得这样的成效,政府的资金补贴是重要条件之一。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给每吨垃圾160欧元的处理费用。现在该厂年产12万吨的再生煤,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3.2.2 完善建议。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垃圾处理设备的投入比较大,但政府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垃圾厂投入一段时间后,其循环利用所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同时,政府也可以借垃圾的循环利用这一优势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垃圾开发市场,增强农村垃圾处理的市场活力。

3.3改进垃圾处理工艺。

3.3.1 焚烧、填埋等方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目前农村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填埋并没有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对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危害依然存在,而且有不可测的爆发风险;而垃圾焚烧虽然能够发电、发热,但处理过程中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特别是二恶英,对大气有着极严重污染。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

3.3.2 完善建议。我们可以仿效美国将农村垃圾和城市垃圾一起处理,将农村垃圾运到比较近的城市然后集中无害化处理,或者在农村建立有无害化技术的垃圾处理厂,将附近村庄的垃圾一同处理。虽然农村比较分散,但垃圾处理问题不容轻视,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只是权宜之计。无害化处理是唯一的选择。

3.4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篇13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试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场地联合、加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州县(市)扶持,乡镇(农场)主抓,村组(场队)联动,村(居)民参与,健全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增强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努力实现全州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

发展目标

全州三县(市)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面提升全州31个乡镇和10个农场现有垃圾场的规范管理,配备垃圾运输设备,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处理及收费制度。2015年底前,2012年底前。全州每个村组(队)至少建有1个垃圾池,全面建立“户分类、村(队)收集、乡镇(农场)运输集中处置”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使全州乡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乡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沿江沿河沿路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队貌明显改善。

主要任务

整合乡镇和农场的环卫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乡村垃圾处理及环境保洁队伍。以乡镇环卫站为依托。进一步健全乡镇(农场)环卫机构和队伍建设。村寨和农场生产队,按照每3050户农户或家庭配备12名环境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乡村垃圾清扫和环境保洁员队伍,保洁员工资待遇可采取农户(居民)共同出资的方式解决,乡村保洁工作也可采取农户(居民)轮流清扫的方式。要制定村规民约和场规队约,落实垃圾分类、定期清扫,定点堆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等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根据人口状况和居住条件,添置和建设乡村环境保洁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各村组(队)要因地制宜。设置若干个垃圾箱和垃圾池,配备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委会、农场生产队,要配备清运车辆。偏远和不能将垃圾集中运至乡镇(农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的村寨和生产队,要根据地形特征,就地就近选择适当地点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对具备基础条件的要逐步完善有关处理设施,3.加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加强对现有乡镇和农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把垃圾堆放场提升建设成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对不具备基础条件的要科学规划,另行选址,以适应长远发展需要;对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理场,可以采取焚烧、填埋等简易处理方式,尽量做到规范有序堆放,以延长垃圾处理场的使用年限;对垃圾处理场的道路、倾等应定期维护,减少垃圾清运过程中的漏洒和垃圾处理场内不规范堆放的现象,避免二次污染。

二、运作模式

可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针对我州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乡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逐步使垃圾随意堆放和丢弃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县(市)处理模式。城市近郊的乡村和农场生产队。

采取户分类、村(队)收集、乡镇(农场)统一运输至县(市)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

应充分发挥城镇垃圾场或处理点的功能作用,乡镇(农场)处理模式。主要交通沿线及城镇集镇周边的农村、生产队。采取乡镇(农场)村(队)联合、联动的方式,统一将垃圾清理运送到乡镇(农场)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可以采取以行政村、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建设简易、符合卫生消毒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进行自行填埋处理,村(队)处理模式。边远农村、生产队的垃圾。或者进行定点焚烧,同时结合堆肥、生态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保障措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