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审计研究实用13篇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1

一、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现状分析

( 一 )乡镇经管站或其内设审计部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是当前农村采取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审计模式。根据该条令的第四条规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建立审计机构的,由其负责合作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审计机构的,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计机构(以下简称乡镇经管站)负责其审计工作。这种模式下,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而且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一般由经管人员兼任,或者在经管站内下设审计站,安排专人从事审计工作,但其专设的审计站与经管站合署办公,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因此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讲是经管系统的内部审计,它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

( 二 )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种模式设置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作为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直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审计人员一般为专职人员,人员配备也相对稳定。乡镇审计机构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进行审计,从本质上它是乡镇政府的内部审计。由于实践中受到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实际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在实际中很少见。

( 三 )农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所谓农村民主理财小组,就是在各村建立成员3至5人,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对本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监督和检查的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财务事项,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民主理财小组能够对村两委在村集体财务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实践中,由于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是由村长或书记指定,并非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因此,在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民主理财小组并没有起到实际的监督效果。

二、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探讨及其述评

( 一 )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探讨桂建平(2002)提出了“乡镇审计”的概念,他认为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共设五级人民政府,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审计机关,但乡镇政府除外。按照现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分级行政管理”的方式,财政收支隶属于哪一级政府财政,则由哪一级审计机关管辖,所以应当设立乡镇审计,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府审计。乡镇审计的对象包括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所属行政村以及乡镇和村所属的企事业单位。马子力(2004)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有可能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尤其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业务市场。与农业主管部门所主导的农村审计相比,注册会计师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具有其独特优势:不占用编制,不列入财政支出;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比较高;审计地位更加独立,更加客观公正可信。刘罡(2004)提出国家审计机关派驻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模式。国家审计机关派驻模式即是成立独立的乡镇审计站(所),作为县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派驻到各乡镇,对乡镇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纳入国家审计范畴,确保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成效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模式即是将审计机构植根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常茂松(2007)认为,农管部门主导的农村审计存在诸多不足。的确,现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由县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承担,县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多为站(科)级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人员无编制,均为农村经济管理员兼职,严重影响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造成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农村经济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王宝庆(2008)提出,在县(市)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各乡镇建立审计所,县(市)政府、市审计局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农村审计的文件和制度,此外,政府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保障村监督委员会和审计中心的合法地位,为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审计工作奠定法律基础。从而使农村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宋雪莲(2009)认为,农村审计的主体如由政府审计或社会审计承担,理论上是可行的。因此应在继续发挥农业经管部门熟悉农村情况、具有多年农村审计经验的前提下,逐步变直接审计为对外协调服务,即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财务工作的日常监控,另一方面代表村民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农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在农村审计市场逐步规范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协调角色也发生实质性改变,应完全退出农村审计市场,由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实施审计。最终形成重大涉农资金审计应由国家审计机关承担,农村财务审计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作为农民的代言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模式。黄秋敏、满玉红(2009)认为,2006年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国家审计介入村集体经济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由于目前农经站审计模式存在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独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程序,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当前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进行整合,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系。

( 二 )农村财务审计模式评述 农村财务审计主体比较混乱,应重新界定。在性质上农村财务审计应属于内部审计,其主体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它与审计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处于第三者地位,因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由于地方法规、规章授权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和农村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既要对政府负责又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负责,其性质又属于政府审计范畴,同时,很多地方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受委托开展的审计活动,并且还要收费,又具有社会审计的性质。另外,农村财务审计独立性较差。乡镇经管站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的情况,便于开展审计工作,且多年来,在促进廉政勤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村账乡管”的财务核算模式下,经管站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方面独立性则变得较差。首先,按照农业部对乡镇经管站的职能划分,乡镇经管站要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让经管站行使审计职责,既充当管理者经营者又充当监督人,违背了独立审计的独立“三角关系”,这样势必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其审计结论也可能违反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其次,经管站负责大量的繁重的日常经管工作也必然冲击审计业务的开展;最后,农村财务审计的双重领导体制也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此外,农村财务审计执行力度小。基于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乡镇政府附庸的现实,乡镇政府会出于各种考虑或利益权衡,会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或干脆不处理,束之高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导者,他们作为“经济人”在决策时,往往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是分析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由于受到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法定强制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易受到乡镇行政干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无法通过提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和加大惩罚力度来提高腐败成本,从而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以上文献为理论界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从内容上看,都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的审计模式,没有考虑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出台,落实到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问题;从模式架构上看,虽然理论界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研究为改良现有的农村财务审计模式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重在探讨现有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问题,对新审计模式只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大多是泛泛而谈,缺乏科学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财务审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调查与科学分析,并期望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

三、农村财务审计模式分析

( 一 )理论基础(1)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两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并遵循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随着我国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股份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实际上产生了分离,经营管理者与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之间实际上也形成了一种委托和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然要求对经营管理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2)控制论理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原因和结果的不断相互作用的反馈过程。由此可见,一个控制系统就是通过信息变换过程的反馈原理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控制论的方法对审计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如审计控制,审计的目的是查错纠弊,有信息反映某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这时,我们就要进行审计,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责令其改正。审计过后发现这一行业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这一信息,决定进一步进行审计,直至达到审计目的为止。这是审计控制系统的一种。同时,查证舞弊行为的过程也是如此,要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并根据分析和判断制定查证舞弊的步骤,选择查证舞弊的方法。期望所选步骤和方法能与舞弊行为相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查证经济舞弊的实践证明,不对信息输出进行控制与调整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舞弊手法也日趋高明。查证与反查证的迹象十分明显,获取的舞弊信息存在着真与假、虚与实,有时还会自相矛盾。因而必须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去伪存真进行鉴定,并根据辨证推理,抓住舞弊本质,“再现”舞弊特征。把舞弊信息控制在最佳状态,那么,“再现”整个舞弊的全过程就有可能。控制论的原理在查证舞弊实践中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3)免疫系统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将国家经济社会的运行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而政府审计由于必须关注、必须重视政府责任的核心内容――国家利益、必须保障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安全,因而成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即与运行、控制、管理等系统相对独立而又能发挥功用的系统,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应该是识别、处理乃至免疫。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关注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的安全,防范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的流失、浪费风险;关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等其他方面。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安全卫士,经济社会一旦出现问题,审计的触角就要立即感知到,问题出在哪个部位、问题是什么以及影响程度、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立即动作,果断的执行措施,及时对问题进行预警、揭露和抵御。政府审计由于其独特的独立性、权威性以及全面性,在社会公共事业的市场运行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防御、自稳和监督作用。当然,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特殊的国家经济组织来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面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问题,包括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财经法纪方面的问题、经济责任方面的问题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等等。然而由于政府审计具备很高的独立性、很强的权威性以及更为全面的审计范围,因此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经济组织中政府审计能够更好的发挥经济防御、自稳和监督的作用,使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向更为持续、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

( 二 )问卷结果分析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对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现状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实际发放500份,收回446份,剔除56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0份,本次发放问卷的回收率为89.2%,有效率为87.44%,符合数理分析样本量的基本要求,可以进行分析研究。问卷结果如下:第一,由于河北省有些地区缺乏与农村财务审计相关的统一制度和规定,造成这些地区的农村财务审计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导致河北省有农村财务审计的地区比例不大,仅占一半。第二,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主体混乱,存在多种审计模式并存的状况,不利于农村财务审计的规范化,正规化。第三,对于河北省有农村财务审计的地区,由于审计主体很大比例是农经站和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由于这种非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机构具有的双重领导体制以及其自身的管理、监督双重身份,导致农村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很差。第四,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审计过程中,审计内容、方法单一落后。在很大比例上,农村财务审计内容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而且审计方法也多局限于详细查账和群众调查。第五,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在审计结果的信息透明度方面仍存在问题。导致有近40%的人无法了解到本村的财务审计结果,可见河北省的农村财务审计信息在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过程中的透明度方面仍存在问题。第六,对于河北省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仍有一部分处理不及时或根本不处理,并且有部分农村财务审计没有后续审计来检查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

( 三 )问卷数据分析本文选取有农村财务审计的169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哪些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影响显著。将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与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执行 ,法律环境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最终的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的拟合度为0.669,调整后的拟合度为0.654,可见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中的变量与也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经过以上逐步回归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执行,但并不是其他的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没有影响,只是说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执行这两个因素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

( 四 )对策建议 由以上问卷的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农村财务审计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知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效果主要受农村财务审计的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果的执行这两方面因素影响。而审计过程的异同又受到审计主体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使农村财务审计不再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在结合实证结果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于农村财务审计新模式的构想:第一,将由原来农业部主管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改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下设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在该中心内设置“审计部门”与“责任追究部门”,前者专门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后者专门负责相关责任追究工作;第二,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完善相关规定和行为准则,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程序》、《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文书格式》等,同时赋予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必要的职权,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具体实施办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以达到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使审计行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目的。第三,重视审计结论的处理并建立专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除了要报送到县审计局外,还要抄送给乡镇政府,以使乡镇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农村集体组织的情况。这种模式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及审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对于审计结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处理的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内的责任追究部门的配合加大腐败成本,更好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违法违纪等腐败问题。

*本文系2009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研究:保障农民权益的视角”(项目编号:HB09BYJ0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桂建平:《乡镇审计》,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年版。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2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倡导服务型政府管理体系构建,通过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干预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活动;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机遇,通过制订一系列金融政策和市场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基层干部要树立严格自律的形象,并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公正廉洁自律,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工作要求,严于律已、严于修身,学做结合,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工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从严治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基于此,本文对新常态下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1]。

二、新常态下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责任的认定困难。农村是我国的最基层组织,是政府组织机构的最基层机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通常由基层村民自行选举产生,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四权”(审批权、使用权、分配权、收益权)在村干部手中,村(社区)“三委人员”更换快,新官不清楚、不理旧账问题突出。并且一些会计中心在账务核算中并未实现收支两条线,社区也未配置相应稳定的报账人员,大多由指定的临时人员担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干部即负责政务,又负责财务这种模式显然是不符合财经纪律要求的,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加大了滋生个人腐败问题的可能性。从当前审计角度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经济责任认定不明确,很难明确经济主体责任人[2]。

2.缺乏专业审计人员。一些区域对村级政府机构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配备专业审计人才,导致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少,现有的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审计能力有限[3]。

3.审核内容单一、审计标准模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财务收支的审核内容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些区域审计人员仍按传统的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我国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审计经验不足,对财务收支审计无标准的体系,审计标准模糊,主观评定因素较多,审计结果不客观。

4.国家审计政策落实困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很多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存在专项资金与项目不匹配、专项资金应用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在财务管理上不专业也不到位,导致国家审计政策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中的落地困难[4]。

5.审计结果应用不足。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中,归纳性提取出审计意见,并明确了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审计结果应用不足,一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并未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对于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工作并未做进一步的完善,并未将日常的财务收支工作与审计结果相挂钩,开展整改工作。

三、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路径

1.转变审计思想,发展审计内容,明确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审计实践中,要转变审计思想,明确审计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要切实担责,担当起经济审计的主体责任,积极作为,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管理,避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出现。

2.做好财务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财务和审计人员的管理思想和专业素质,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明确审计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明确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让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有明确的依据,并做好相关制度的执行工作。

3.明确审计标准,丰富审计内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做好定量评价,按标准进行统一的财务收支问题审计,让审计定性评价结论具体量化有依据。

4.及时反馈审计成果,配合部门工作整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做好备案存档工作,并配合部门做好落实整改的跟踪督导工作,确保农村财务收支审计政策落实到位。

5.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细化和量化,具有可操作、可实施地,将审计评价结果计入个人人事工作档案中,与个人业绩挂钩,以便将审计结果充分与村居领导干部的个人业绩、升迁相挂钩,作为今后人事调动的参考。

四、结论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要做好村级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公开与监督工作,促进村级政府组织财务收支规范化管理,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对于一些村级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等行为要严肃依法处理。总之,要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组织,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管理工作,加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推进财务收支情况的信息公开与监督工作,确保村民的知情权,推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师高康,胡辉.新常态下村级财务管理须常抓不懈――基于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J].中国农业会计,2015,02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3

1农村财务审计委托服务机制

委托制度就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财产或相关产业的拥有者将其手中的财产和部分权力交与代为经营的者手中,利用专业手段加以管理,以达到经双方协商后的经营结果的制度模式。现如今,许多农村的财务工作因人员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财务工作中存在许多原则性的问题,例如经营不透明、账务对不上等。财务对农村的整个生产链有着牵一发则动全身的影响作用,如果不尽快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对整个农村地区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1]。在这一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财务相关管理人员选择利用外界的专业人力资源,将农村的财务工作外包出去,希望能够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操作和治理,从根源上解决农村财务经济上出现的问题。虽然委托服务中的“委托”二字看起来范围较小,但实际上委托服务的人员手中基本上就涵盖了委托人所有的基本权利,例如日常监督职员工作状况和随时检查账本收支情况的权力。并且,人员有权在协商后的情况下增加手中职权所触及的范围,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2传统农村财务审计的问题

要想尽快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详细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治理。根据这一点,笔者对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再加上对过往卷宗的分析,初步判定了以下三种在传统农村财务审计中具有决定因素的问题。

2.1缺乏专业人员

在一般情况下,农村都是农业发达区域,当地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常年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基本上都不会有过高的文化水平,更不要讲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农村的人口限制因素,还使得农村财务相关的管理班子人员极其不稳定,许多管理层中有能力的领导人一个人负责许多方面的工作,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农村单位的基本工资水平始终处在下游,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讲,赚钱才是最主要的。工资较低也使得各个岗位常年缺人。而在岗的各个区域的业务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工作精神等情况,还会引发一系列循环性的专业素养问题。例如,在缺失岗位招聘时,许多财务工作人员就会依仗职务之便,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排进缺人的岗位,根本不考虑岗位所要求的招聘人员文化水平,导致单位多了支出,还没能解决问题。

2.2业务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财务相关人员大多数不是科班出身,缺少相关专业的操作执行力,又没有专业精神,对现有的账目清理过程中不认真,导致账目不断积压,形成坏账。这种懒惰不负责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其他认真工作的职员,造成大面积工作进程的瘫痪,周而复始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情况。不仅如此,业务水平其实就是专业素养的体现,素质不合格的职工不仅会延迟工作进程,还可能会借职务之便做出一些法律不允许的行为,为自己增加灰色收入。

2.3审计机制缺失

调查报告显示,出现犯罪现象的主要原因除工作人员自身觉悟不高外,农村财务审计机制中存在漏洞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查阅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后,可以发现大量的不完善的漏洞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违反了审计规章制度的行为,制度中所规定的惩罚手段并不详细,致使许多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怎样。如果惩罚没有一定相当的治理力度,那么相关审计机制就形同虚设。

3委托服务机制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要点

3.1调查收入来源和支出的真实性

为了更高效率地发挥委托服务机制的专业优点,人最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认真审查每一笔往来资金的来源及资金互动的真实性。对于资金往来方面的工作,相关人员可从最细致的角度去分析和作为。如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在审批资金申请材料时要认真核对审批事件的类型,仔细核对事件或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合作人的具体情况,要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出都要有详细的证据和记录[2]。在管理范围内收入情况时,要与收入来源保持密切联系,并要求收入输送中所有经手人提供详细时间和资料并认真核对其真实性,对于有隐瞒嫌疑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实时监控,直到账目完全吻合。

3.2核查异常资金状况

在严格监察财务部现有的收支往来的同时,也要调集一小部分会计人员整理和调查往年账目,要做到每一笔账目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流程进行检查。尤其要对已经坐实犯罪记录的人员所经手的账目进行整理,争取做到统一查办,用证据说话,对犯罪者严惩不贷。当出现收入来源描述模糊或可疑支出空白记录等情况,而相关负责人员又拒绝说明原因或推卸责任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其拖延时间寻找解决办法,在直接或多方面间接证据都指向嫌疑人的情况下,可与委托人双方协商,走法律途径,请警务人员帮忙协助调查。

3.3账外调查与账内核实相结合

在账目规整过程中,不能只依靠单方面的数据核实,要在收支流动正在进行时委派相关专业人员跟随办理人员,并详细记录相关经济工作往来内容,要求细化到每一笔支出,坚决抵制财务人员虚假报账,以公济私等行为。在账外调查中,要定期更换跟队人员,避免在外出过程中调查人员被收买。此外,还要根据调查行为进行相关奖惩制度,例如发现办事人员有超出预算的资金支出或转移资金等行为时,举报有奖。若调查人员接受其他相关人员的贿赂,一经发现,立刻开除编制,移交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3.4审核账务、凭证和报表

健全现有的财务规程,增添可操控的管理步骤。设定根本的制度来调控人事,才能获取实效。例如:经由审批以后,会计账目即可被接管。应单独核算,村集体细分出来的经济类组织还要增添会计,专门负责日常程序的报账。做好委托,要依循设定出来的严格规程,切实做好管控。针对于农经站,要辨别出会计流程内的技术疑难、制度类的隐患,及时着手去纠正。依循自愿的准则来探析某一重大事宜,共同商讨可得最优的对策。针对制备出来的凭证、账务类的报表都要经由反复的查验。并非侧重查账,而是侧重去核验。经由一般流程的审核,再进到接续的专门核算。

4结语

在详细的问题分析及要点描述后,可以看出,在当前农村财务经济发展局限性的作用力背景下,采用委托服务机制不仅可以提升现有的财务处理效率,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财务的发展水平。无论是传统审计工作还是委托服务下的审计操作,都要做到细心和绝对重视。只有认真对待手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4

农村;财务审计;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依法审计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前提,审计过程就是审计证据的一种收集过程。审计证据是为了得出审计结论或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是用来证实或者否定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一切资料。

1.1审计证据

要合法审计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证据要按规定手续和程序取得,比如:询问证人应一人一证,不得采取座谈会形式;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如果以违法手段取得事实材料,就不能成为审计证据,如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内容。因此,要合法获取审计证据。

1.2审计程序

要合法审计时,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和程序,例如,要行使审计权必须首先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作为审计执法程序的第一步,必须把握三点。首先,一般情况下《审计通知书》在审计实施前三日送达;其次,特殊情况下,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可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再次,《审计通知书》必须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责,依据审计不同种类,写明法律依据。

1.3审计结论

要合法审计结论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没有法律依据的审计结论不具备合法性。审计结论或决定中,涉及的每一件事,都应有证据证明。比如,要说明被审计单位现金资产管理混乱,现金余额过大等问题,就要从现金盘库、具体分析抵库白条现象、重点追查大额白条抵库的资金流向等方面入手,取得证据。

2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表现为农村审计执法主体在组织机构上、工作行为上和经费及人员上独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在同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承担审计职能,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

2.1组织机构的独立性

根据《审计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有关规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统一指导,县级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应专门设立。而目前的状况是,有的农村审计机构以县区经管站为主,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有的从经管站分出一部分人员,明确相应编制,独立开展工作;有的没有设立机构,由经管站承担。

2.2工作行为的独立性

审计计划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即对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工作程序和形成审计报告具有独立性,它们不受外部环境干扰。

2.3经费的独立性

审计经费来源于财政,而不是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属于无偿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2.4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例如审计人员是该村的会计,就不能参与审计该村财务。总之,审计人员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

3权威性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权威性的重要体现是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这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重视审计结果,就越能发挥审计的监督、制约、威慑功能。因此,提高审计结果质量,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建立审计整改情况督查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权威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提高审计结果质量。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村审计队伍,全面树立审计权威性。而目前的农村审计仍主要针对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面太窄,广度和深度不够;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其次,要落实审计意见。建立农村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不留情面、点名道姓,起到“审计一村、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现实中存在着被审计的村组对审计处理意见不重视,有的还竭力为自己辩护,找各种理由,有的甚至难以落实。例如,有的村组债权债务账面金额大,长期不催收,长时间挂账,还有的进行推托应付,使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4客观性原则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被审计村组财务状况的本来面目,在审计全程中,敢于揭短亮丑、不掩盖事实真相,做到“审前让村民知晓、过程让村民参与、结果让村民监督”,赢取群众信任,公开审计通知书、公开审计结果。此外,审计调查和审计结论都不能带有个人偏见,要坚持原则,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不能用人情代替原则;要实事求是,既不无中生有,也不能隐情不报。否则,就失去了审计工作基础,导致审计结论的失真和处理问题的错误。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5

一、农村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工作基础薄弱,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在农村财务工作中,财务工作基础薄弱,一些基础性工作仍然得不到规范。现阶段,农村财务工作中一些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财务工作人员记账工作不规范,对各种凭证的审核不够严格,会计工作严重滞后,为农村财务审计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农村财务监督力度仍然落后,一些农村地区的财务公开程度不够,存在着隐瞒虚报的情况,群众不能够真实地了解本村的财务情况。一些农村财务机构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一些农村地区财务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但是由于监督力度不够,财务管理不科学,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严重滞后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的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也应该随之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于审计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且职业道德水平也不是很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财务审计部门对于审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培训,使得审计人员的思想僵化,掌握的知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是几年前的状态,致使审计人员长期缺乏专业审计知识的培训,业务水平的不到提高,理论知识得不到相应的实践。很多专业审计人员只是按照工作程序死板地进行审计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改进和创新,这就导致审计工作远远落后于实际农村财务发展,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三)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力量不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财务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加之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十分广阔,因此我国农村财务的面积和工作量十分巨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十分巨大。现阶段,要想摸清每个农村地区经济情况,就必须对农村地区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地审计和监督工作,由此可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农村合作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使农村审计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审计力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农村地区审计工作的同时开展,这样使农村审计工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使得审计工作存在盲区和漏洞,容易导致财务问题的产生。

(四)审计责任不明确,审计问责不健全

现阶段,审计工作责任不明确。当出现审计问题时,不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一些农村地区至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审计规章制度,使得财务审计工作得不到制度保障。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乏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能形成财务审计联动机制,当出现问题时,相关部门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使得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及时立案侦查,纵容了违法违纪现象。而且当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些人情关系、金钱关系还存在于农村地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导致群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度降低,阻碍了审计工作在农村地区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会导致更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的出现。

二、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对策

针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财务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审计意识、提高审计本领、完善审计监督,使审计工作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发挥其保障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财务工作基础,完善财务工作监督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有据可查,保证各项财务资料、数据的真实准确,就要不断加强和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提高,提升财务原始资料的质量。不断促进各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准则和规范,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遵照会计工作准则和规范,从根本上杜绝虚假现象。同时,对于各种凭证和票据的填写、转交、保管都要制定相应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凭证和票据在各个环节都不会出现问题和漏洞,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提升他们的财务意识和审计意识。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不断推行财务公开和审计公开,定期向村民报告本村的财务情况和财务审计情况,村民也要主动参与到财务工作监督中,这样形成监督合力,使财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财务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使监督行为得到制度保障。

(二)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审计工作的审计经验和审计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农村审计工作的质量,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使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审计部门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学习交流,不断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审计经验,不断开拓审计人员的视野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工作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审计人员还要加强实践,将学到的先进审计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实际中,用实践检验审计知识的正确性,增强审计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在农村的正常开展,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审计工作力度

在推进农村财务审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要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力度,动员各方一同加入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来,不断推进审计多元化。根据本地区审计的特点,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选择合格的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农村财务的发展情况,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审计人员数量不足这一现实情况,审计机构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来,帮助农村解决现实问题。相关部门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对村民进行审计教育普及,使社会上的审计机构能够顺利地参与到当地的审计工作中来,政府还可以划拨专项资金对社会生的审计机构进行补贴,为这些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工作,使村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村民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村民的审计工作意识。

(四)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提升审计问责力度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与纪检、检察、公安各部门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当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制度和政策,加强问责制度体系建设,在处理问题是要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防止出现营私舞弊、收受贿赂等不良现象,增强村民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审计工作持续发展。要不断推动各项问责制度的落实,防止这些制度成为“空头支票”,沦为“纸上谈兵”。将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工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到时刻监督,保证财务工作的安全有序,使审计工作逐渐走向常态化,成为财务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审计结果、审查的过程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使群众也能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让群众对问题的审查过程进行监督。

三、结束语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会不断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不断克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逐渐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连玉春,肖培春,吴立伟.农村审计是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的成功举措[J].吉林农业,2000(06)

[2]郭晓文,彭欢.创新乡镇审计模式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09(11)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6

1 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阻力分析

1.1 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存在很多的漏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下面这几个机构来完成的:乡镇经营站或者是它内设的审计部门、乡镇政府内专门设置的财务审计机构以及农村的民主理财小组等。前面两种机构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时候从性质上看应该是属于一种内部审计,它的主体是乡镇政府内设置的财务审计机构或者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这些主体和审计对象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和一般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相比又具有一定的差别。乡镇政府内设置的财务审计机构或者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进行农村财务审计时,主要是由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授权的,所以在进行财务审计服务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政府负责还需要对群众负责;很多地方在开展实际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受托开展的,所以农村财务审计不仅有政府审计的性质,同时也有社会审计的性质,这样对农村财务审计问题以及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很难进行界定。除此之外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国家审计的层面上有国家的《审计法》以及相关的规定来作为审计的保障;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层面上有《注册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执业准则作保障;在内部审计的层面上也有我国的《内部审计条例》来对其进行规范,而在这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农村财务审计,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省份颁布实施了有关农村财务审计的条例和规范。这样就导致了在农村财务审计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1.3 农村财务审计的环境比较差。首先有很多乡镇政府部门或者村级干部在认识农村财务审计的时候程度还不够,没有能够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甚至有些时候还出现抵触情绪或者阻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农村财务审计在实际的工作中横向的联系比较少,尤其是关系到经济犯罪的案件需要和公检法部门进行配合的时候,对方经常会怀疑农村财务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再次是农村财务审计在实际的工作中执法力度不强,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罚的时候也不规范;最后是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队伍中人才比较缺失,办公条件不好、相关的经费不足以及技术手段不先进,这样就导致农村财务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后劲。

1.4 缺乏审计的公示制度。我国的农村审计工作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现在还缺乏有效的审计公示制度,这样就使得农村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的运用,相关的整改要求和建议也不能够有效的落实,也不能够有效的追求相关责任,最终就导致了农村财务审计的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2 农村财务审计的牵引力分析

2.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始渐渐的变得规范化。虽然现在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缺乏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是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带去了一个好消息,同时很多地方也制定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规范和相关的章程制度,这样就会为农村财务审计的规范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关于农村财务审计的研究工作在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当中。最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对当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而且还倡导注册会计师深入到农村中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这些工作都能够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比较重要的依据。同时很多学者在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研究的时候开始深入到它的本质,去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在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理论体系的时候就能够提供很好的素材。

2.3 农村群众的维权意识开始不断的加强。随着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支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使得农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开始加强,这样都会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发展的举措

3.1 短期措施。首先对农村现有的财务审计组织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强审计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果进行大范围的改革肯定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在现状下让农村财务审计的外部监督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需要对办公手段、办公条件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大投入,改善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环境。其次对社会上的审计应该进行大力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深入到农村审计中,让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要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公示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让农村民主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长效措施。首先需要对农村财务审计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让审计工作的固有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要建立起专门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明确农村财务审计的地位,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对相关的规定和行为准则进行完善,建立起适合农村财务审计的具有针对性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其次要制定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的完善。

4 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因为只有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才能够让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也能够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岩松,吴绍华,郭申.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398+400.

[2]杜剑,于佳欣.农村财务审计:理论研究与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2010,20:65-67.

[3]洪孝卓.关于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意见[J].科技创业家,2012,18:236.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7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国家审计的层面上有国家的《审计法》以及相关的规定来作为审计的保障;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层面上有《注册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执业准则作保障;在内部审计的层面上也有我国的《内部审计条例》来对其进行规范,而在这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农村财务审计,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省份颁布实施了有关农村财务审计的条例和规范。这样就导致了在农村财务审计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1.3 农村财务审计的环境比较差。首先有很多乡镇政府部门或者村级干部在认识农村财务审计的时候程度还不够,没有能够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甚至有些时候还出现抵触情绪或者阻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农村财务审计在实际的工作中横向的联系比较少,尤其是关系到经济犯罪的案件需要和公检法部门进行配合的时候,对方经常会怀疑农村财务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再次是农村财务审计在实际的工作中执法力度不强,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罚的时候也不规范;最后是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队伍中人才比较缺失,办公条件不好、相关的经费不足以及技术手段不先进,这样就导致农村财务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后劲。

1.4 缺乏审计的公示制度。我国的农村审计工作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现在还缺乏有效的审计公示制度,这样就使得农村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的运用,相关的整改要求和建议也不能够有效的落实,也不能够有效的追求相关责任,最终就导致了农村财务审计的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2 农村财务审计的牵引力分析

2.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始渐渐的变得规范化。虽然现在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缺乏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是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带去了一个好消息,同时很多地方也制定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规范和相关的章程制度,这样就会为农村财务审计的规范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关于农村财务审计的研究工作在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当中。最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对当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而且还倡导注册会计师深入到农村中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这些工作都能够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比较重要的依据。同时很多学者在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研究的时候开始深入到它的本质,去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在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理论体系的时候就能够提供很好的素材。

2.3 农村群众的维权意识开始不断的加强。随着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支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使得农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开始加强,这样都会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发展的举措

3.1 短期措施。首先对农村现有的财务审计组织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强审计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果进行大范围的改革肯定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在现状下让农村财务审计的外部监督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需要对办公手段、办公条件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大投入,改善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环境。其次对社会上的审计应该进行大力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深入到农村审计中,让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要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公示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让农村民主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8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

在被调查的河北省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的农村中,由农经站进行审计的最为普遍,占总体的42.60%,其次是由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和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的审计,均占总体的28.99%,由县审计局派出的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较少,占总体的15.98%,只有个别被调查农村的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占总体的4.73%。这些数据表明,在河北省农村中,对农村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主要还是由农经站、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以及村民理财小组这三个组织执行的,而且有的农村实行的是农经站与村民理财小组先进行审计,然后交由乡镇政府的审计机构进行再次审计,或由多个审计主体交叉执行审计,因此在合计栏未予统计合计数。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

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受乡镇政府干预的比重较大,占总体的59.17%,不受乡镇政府干预的占40.83%。由此可以看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执行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乡镇政府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涉及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法甚至是审计结果的执行,但是无论涉及哪方面,这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信息透明度

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有62.13%的人能够了解到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而37.87%的人无法了解到其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信息在大部份情况下是透明的,而在有些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并不那么透明。

(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方法

有78.11%的问卷显示目前主要使用详细查账的审计方法,有34.32%的问卷显示的是用群众调查的方法,有18.93%的问卷显示的是抽样审计的方法,只有1.18%的问卷显示的是风险评估的审计方法。由此可以说明,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执行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详细查账、群众调查和抽样审计的审计方法,而只有极个别的农村采用的是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在一些农村,执行机构会采用详细查账、群众调查与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计。

(五)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处理

有56.21%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能够及时处理;有36.69%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能够处理,但是处理得不及时;有7.10%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根本就不处理,由此可见,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得出的审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做到处理,但是有一部分结果处理的不及时。

(六)农村财务问题的后续审计状况有59.76%的问卷显示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后续审计,而40.24%的问卷显示没有后续审计。由此可见,在河北省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处理的后续问题上仍有很大缺陷,这样就会导致审计出的农村财务问题处理不及时,甚至根本不予处理,这将严重影响农村财务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总结与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主体混乱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主体有农经站和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还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主体可以根据有关法规接受委托并收取费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社会审计。正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主体混乱,性质模糊,导致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执行机构不统一,出现了问卷中执行机构既有农经站、乡镇政府组织的审计机构、村民理财小组,又有县审计局派出的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差

问卷结果显示,目前主要是由农经站负责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但这种审计模式的独立性很差。原因在于:第一,农经站负责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无疑是让农经站在担任管理者角色的同时担任监督者,这严重违背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第二,农经站负责大量日常的经管工作也必然会冲击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三,由于农经站在行政方面受乡镇政府的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经管部门的指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会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这也就导致问卷中有相当大比重的受访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会受到乡镇政府的干预。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审计方式、方法单一落后

由问卷可以看出,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不高,审计方式也局限于以查处问题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而以评价和鉴证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方法也多局限于详细查账和群众调查,对抽样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应用的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缺乏各级政府必要的支持和推动;二是因为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不属于政府审计的范畴,得不到政府审计机关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三是因为现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多是来自于农经站的管理人员,不仅是有双重职责的兼职人员,而且学历层次低,专业素质水平较差,加之又得不到专业的审计学习和培训,因此被调查问卷显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一般,仅能在审计中发现部分问题。

(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信息透明度差

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委托人,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人,村民需要通过审计手段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信息,并监督其运行,而从问卷中显示,仍有37.87%的人无法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相关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执行机构对乡镇政府负责,而不是对村民负责。如此一来,作为农村集体资产最终所有者的村民无法了解其所在农村的财务状况,也无法看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结果。

(五)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的执行不尽人意

从问卷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审计结果得不到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并且有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没用后续审计来检查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究其原因,第一,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无法通过提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和加大罚款的力度来来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第二,审计机构受乡镇政府领导,对审计结果的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受到乡镇政府的干预。

三、对策建议

(一)在国家审计机关领导下建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

农村集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公共物品,因此其监督权应由政府来承担。本文提出以下设想:将农村财务审计划归到政府审计范围内,建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负责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以及相关经济责任追究工作,从而,保证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较高的独立性以及较强的审计力度。

(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9

目前我国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农业部门都在重视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级财务管理的控制比较薄弱

在村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的一级预决算往往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的按照流程工作,经常简化财务会计的手续,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经常出现,财务的开支比较混乱,财务账目不清晰,经常出现投资不经调研,担保随意,资产和资金收回困难的情况。这说明没有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兼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损失,损害农村村民的利益。

2.村级财务管理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我国的村级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年龄较大,有些会计从业没有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进行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分析和核算,业务素质不高带来的是财务管理混乱,财务软件操作不熟练。村级财务人员的会计专用术语不熟悉,经常出现没有会计上岗证进行财务操作的现象,这些现象完全不能满足目前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3.村级财务管理的账目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村级财务管理中没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会计账目和科目,也没有完善的日记账的登记,甚至有些农村没有账薄,农村大多数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流水账上面。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的会计工作经常出现会计账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这就使得农村的资产不清晰,账目记录混乱、经常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出现。这说明村级财务管理的账目设置不规范使得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很难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纪律工作,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必须严格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等。同时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要在制度中明确村委会备干部成员的职责,明确财务处理的流程。

2.建全村级财务管理的审计制度,发挥监督作用

政府要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尽快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对农村的审计组织,明确农村审计机构及其审计范围、任务、程序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审计与财政部门要把村级财务监督纳入本部门业务管理工作范围内,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年度工作审计、专项财务审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不定期抽样审计和专项审计。对农村离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财会员、出纳员等干部在任职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每年对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至少审计一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财务应逐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开。并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要责令如数退赔,情节严重者,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给予相应处罚。

3.加强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处罚力度,完善财务管理责任的追究

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兼管机制的完善工作,一旦发现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的情况要严肃处理,加强财务处罚的力度。首先,要明确乡镇领导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加强乡镇领导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乡镇责任制,如果在村级出现违法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要严肃处理乡镇的财务管理人员,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其次,加强对农村干部财务管理工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发现村级干部有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如挪用公款、谎报账目的情况,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农村干部。

三、小结

目前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很好的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能很好的促进我国农村规模性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本文分析了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村级财务管理的控制比较薄弱、村级财务管理的专业水平不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账目设置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包括: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纪律工作,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全村级财务管理的审计制度,发挥监督作用以及加强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处罚力度,完善责任的追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好的规范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孟笑扬.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6).

[2]王红霞,李伟.关于完善我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10

①使用统一票据。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统一到乡镇农经站购领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的购领、使用、缴销制度。各项集体资金收入必须由村财务联络员开具符合规定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据和其他收据收费,严禁不开票收钱。

②严格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资金和收入必须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在3日内全额缴存乡镇集体资金专户,并在当月按票款同行的原则,到乡镇农村会计中心结算清楚,严禁瞒报、拒报收入、坐收坐支,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村级平时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这方面是有教训的,今年年初,我市东乡片某村支部书记兼报帐员,将出售林场款,制种保存金等6万多元挪用无法归还,现外出不知去向。

③规范支出凭证。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发票或符合要求的合法票据,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帐,严禁无票据付款。对每张支出单据,都应对其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单据坚决予以退回,做到“五不放过:“即原始凭证要求不齐全不放过;不是正规发票不放过;单据没有经办人签名和注明用途的不放过;单据未经相关人员审批的不放过;违反有关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不放过。

④严格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村财务开支要坚持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加强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具体审批权限:①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在集体授权的限额开支之内,由村委主任审批;②未经研究决定的开支,视各村实际,原则上300元以内由村委主任审批,300元以上需经支村两委研究后,由村委主任审批。村支部书记原则上不批钱,更不要当报帐员。

⑤村组干部误工补贴标准由各乡镇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决定,但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严格按规定执行。

2、落实村级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11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理论分析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而村“两委”是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其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承担受托经济责任。这样,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村集体财产的委托受托关系,为保证村“两委”正确履行其经营责任,并对全体村民负责,防止村“两委”上任后的“道德风险”产生,就有必要对村“两委”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理论上讲,作为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者――全体村民是对村两委进行的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天然主体,但是,这种监督却受到很多制约。首先,我国广大农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进行集体财务监督的技术能力。其次,单个农村村民对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份额较小,并且个体村民所拥有的村集体财产和其他村民的集体财产在形式上具有不可分割性,使理论上的村集体财产的“人人所有”,在实践中变成“人人没有”。这样,村民就缺乏对村两委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实际动力。最后,由于村民自行监督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权利保障,使那些有业务能力和监督动力的村民不敢监督。

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的另一种形式是村集体经济民主理财的方式。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财务事项,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从其设计来看对于村两委在村集体财务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却由于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过程受到村两委控制、小组成员年龄结构老化并缺乏专业财务知识、小组成员好人主义等问题,使该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

二、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模式及其缺陷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没有将农村集体经济纳入政府审计范围,当前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模式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农经站(或经管站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该种模式是依据1992年5月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设立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模式。该模式下,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而是由农经管部门的人员兼任,或者设立审计站,但与农经站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审计模式本质上是农经系统的内部审计,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农经站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规范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村账乡管”或“村财乡管”财务核算模式下,农经站需要同时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指导工作,让农经站行使审计监督职责,使其事实上既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又是监督者,违背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其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就会大打折扣。在上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双重领导往往会使审计机构无所适从。

另一种模式是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模式。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有偿的受托审计,属于社会审计。人员配备比较稳定,独立性和层次都比较高。目前我国陕西、浙江和北京地区都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其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账目设置不健全造成社会审计成本过高,同时其在审计程序的使用、审计报告的出具上缺乏专门的执业准则进行指导,而按照现行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会由于审计报告的格式化使其承载的相关信息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达不到审计的预期目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

2006年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国家审计介入村集体经济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模式只能采用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方式。由于目前农经站审计模式存在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独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程序,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当前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进行整合,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系。

(一)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种双重领导模式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所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具体来说:在乡(镇)政府内部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直接受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专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对乡(镇)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统一拨付;业务上受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审计所人员的任免由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

与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有农经站审计模式相比,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具有专职性和较强的独立性。乡镇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只负责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不再承担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了一身兼二职的尴尬状态,使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更强。二是在审计人员的任免上同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分离,减少了乡镇政府对审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和因乡镇政府调整变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切断了乡镇审计机构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非正常联系。三是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统一选拔配备和考核审计人员,能够让真正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队伍的稳定,保证审计方式、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

当前可以纳入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领域主要有两块内容: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摸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对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加强和量化了对干部本人的监督,使离任干部走得清白,接任干部接得清楚。二是开展经常性的村集体经济效益审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共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效益如何,经营管理上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利润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村民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最好是一年一次)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社会审计的适时引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审计执业环境的改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业务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注册会计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具有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高、适应性强等天然优势。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展开,农村市场化的逐步深化,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必将会使注册会计师审计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补充力量。

与其他审计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其审计结论的公信度较高;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只是委托受托关系,不存在其他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审计准则的约束,其审计结果的公正性较强;三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执业经验,能利用专业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执业过程规范,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结论,审计质量较高;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其业务范围不受限制。

四、审计模式整合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从外部立法环境来看

当前我国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需要政府监管和相关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相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明确定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法律地位。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条例》,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和审计范围,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

(二)制定村集体经济审计程序规范

在明确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整体审计质量,还需要尽快制定相关审计行为准则,包括相关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报告规范等,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章可循,切实规范审计行为。

(三)合理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委托人

理论上讲,所有者有权委托外部审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委托人应该是全体村民或村民理财小组,但是由于单个村民委托产生的“搭便车”问题,使其缺乏委托的动力,而村民理财小组在现实中由于内部人控制问题,委托最终受控于村两委,这些都将对审计的三角制衡关系产生影响,使社会审计达不到预期目的。考虑当前农村民主化的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当前能充当审计委托人的是乡镇政府或乡镇政府内部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在审计所的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将一些审计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这种委托模式一方面赋予了注册会计师一定的权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审计的权威性;同时,根据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这种委托方式还减轻了村民负担。

(四)强化审计执行效果

为保证审计的执行效果,应建立村集体经济审计问责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以强化其受托经济责任的执行效果,使责任追究制度化、法制化。为此,应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让群众有知情权;规范审计结果管理,做到传送及时、归档规范;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利用审计结果加强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决策、强化处罚风险和处罚手段,发挥审计在干部监管上的“信号传递”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建萍,朱朝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文摘,2007(12):30-3.

[2] 王宝庆.新农村审计监督模式的研究――以浙江农村为例[J].会计之友,2006(7):31-32.

[3] 刘罡.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28-31.

[4] 孟祥霞,李成艾.乡镇审计创新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7):77-78.

[5] 刘长水.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双重委托――关系及其效率分析[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3):15―17.

[6] 关国华,农村需要注册会计师[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8):18.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12

(一)审计范围大但技术要求不高 农村审计主要是对农村公共资金的审计,而公共资金的使用范围多种多样,因此农村审计呈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特点。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单个单位资产规模小,相对而言业务比较单一,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并不复杂,因此对审计技术的要求也不太高。

(二)专项审计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 农村专项审计主要包括: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对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对社会捐款、筹集资金的审计、对村集体资产的审计、对大宗物资采购的审计、对重大经济活动的专项审计等。

(三)农村审计的模式 一是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是在行政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审计工作不是很深入,审计的独立性也不够。二是委托社会审计模式。随着农村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委托外部社会审计已经农村审计的必要补充,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农村市场也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审计已经进入农村市场。

二、农村开展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要还是财务审计,无法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因此从长期来看,在农村开展绩效审计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和经济关系特殊性,绩效审计在我国农村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它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

(一)农村现行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缺乏独立性的审计体制使目前农村审计工作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从该层面上讲,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是开展绩效审计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一是农村审计组织缺乏独立性。现行农村审计主要有两种模式,由于委托社会审计这一模式的应用还不是很广,因此以第一种模式――“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为例。根据国家相关审计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审计工作。由于审计工作要受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因而这一模式不可避免的带有较重的行政主导色彩。缺乏独立性的审计组织的审计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是农村审计行为缺乏独立性。在农村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行为极易受行政领导个人意志左右。这一现象是行政主导型审计体制必然出现的一种情形。这样审计工作的任何安排都与行政领导的价值取向、政绩评价以及个人偏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三是农村审计经费缺乏独立性。国外很多国家对于审计组织的审计经费都作了专门规定,并成立专门组织,指派专门人员对审计经费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审计组织的经费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审批的,审计机构也被视为一般的行政机关,因此审计组织在经济上受制于财政部门,独立性受到了极大损害。

(二)农村绩效审计规范尚未建立 一是农村绩效审计标准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必需要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绩效标准。由于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尚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了一套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者主要是针对企业绩效而制订的。现在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在农村适用的审计标准可供利用,这就给农村开展绩效审计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二是农村绩效审计方法和程序尚未统一。绩效审计方法是决定一个审计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这是由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绩效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绩效审计工作的先后步骤和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关于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还没有统一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审计人员执业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审计风险。三是农村绩效审计无准则、制度、规范可供遵循。要开展绩效审计,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审计准则、制度和规范,否则审计工作就无章可循。纵观国外绩效审计发展的历史,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无不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审计准则(规范)。我国审计署自1989年开始制定我国的审计准则,截至目前,关于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了不少,但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却很少,特别是有关农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

(三)农村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村审计人员严重缺乏。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会计制,通过会计中心处理农村的财务会计问题。从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来讲,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应该是两条线,两套人马,互不干涉,相互制衡。但现实的情况是,负责农村会计工作的农村经济管理站与负责审计的农村审计站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时农村审计人员严重缺乏的表现。二是农村审计人员知识构成不合理。我国农村审计大多还是财务审计,这一现实要求决定了农村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科班出身”,真正的审计专业人员极少。这一单一的知识结构造成了人审计人员不能掌握相应的审计技术、程序和方法,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农村审计工作。绩效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完整系统的审计知识,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还要掌握诸如法律、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农村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四)农村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对于绩效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研究成果仍然存有缺陷:一是偏重于基本理论方面,缺乏对绩效审计实务的探讨;二是对公共机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三是对各级政府,不同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的绩效审计问题未单独进行研究。四是结合当前我国的战略任务(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来研究政府绩效审计

比较少见。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对农村绩效问题的研究内容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未能较好融合。

三、农村绩效审计的对策

针对农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绩效审计的宣传,提高农村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 财务审计的主导地位使全社会对绩效审计的了解较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审计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层次。因此,农村审计主管部门不仅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绩效审计,而且要积极广泛的组织绩效审计知识的业务培训,让尽可能多的农村审计人员逐步掌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

(二)改革原有的农村审计模式,完善和制定农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审计模式为“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这一模式由于不能很好的解决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而具有很大的弊端。关于农村审计模式,我国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陈建萍、朱朝晖(2007)认为,可以施行农村经济监察中心的模式。农村经济监察中心模式是变原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为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建立统一的农村经济监察中心,承担乡镇各村的财务审计监督和配合经济责任的追究工作。这样既能克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独立性缺失对审计监督力度的影响,又能增强审计的权威性。袁静、魏理(2007)认为,要提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必须改变原先的隶属关系。可以尝试将审计机关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任何行政部门干涉,赋予其检查权、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只受中央审计机关的领导。另外,还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合法。我们基本同意上面的观点,只是这一新模式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研究。完善和制定农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应该将农村绩效审计纳入《审计法》的立法范围。其次可借鉴国外已颁布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农村绩效审计准则。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根据农村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特点,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审计操作指南,减少审计环节中的职业判断,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篇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类支农涉农的财政补贴不断增加,而伴随着农村可管理的资金大幅增长和财务管理任务的由简入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促进广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以信阳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平桥区的5镇21个行政村、罗山县的3镇11个行政村以及光山县的3镇9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村级财务状况、财务人员素质、资产与财务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基于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证研究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动因.

2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笔者调查的4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制,反映出河南省自2010年开始大力推行的村级会计委托制取得了较大进展.村级会计委托制与其他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在尊重村民自、增强会计监督、遏制腐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调研中发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农村财务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了农村财务人员的部分职责,减少了村内财务人员的违规的空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会计人员独立性差、水平低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又暴露出了新的问题.一方面,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非正式员工比例过大、素质不高.在笔者调研中,由于缺乏编制,会计服务中心人员中有高达49%的人员是农经员或乡镇干部兼任的,有18%的人员是临时聘用的,在全部人员中有将近40%的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由于所负责工作的多样,兼任人员往往更重视本职工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村级会计核算中,导致村级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不高.而由于待遇差别大、转正无望等现实因素,临时人员往往消极对待工作,缺乏责任心.高比例的非正式员工和“无证”人员导致现实农村财务工作效率低、核算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农村报账员水平不足.改革开放后,城镇的快速发展吸引大批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求学,农村地区常住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结构僵化,进而从其中选配的很多农村报账员水平不足、学习能力有限.在笔者调查中仅有32%的农村报账员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有67%的报账员年龄超过40岁.乡镇会计服务中心财务和农村报账人员构成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不仅难以完成日趋复杂的农村财务工作,也影响后续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效果.

2.2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在村级会计委托制下,会计账簿由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多数村集体能按照国家、省、市各级规定和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设置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从形式上改变了过去流水账、包包账的状况,但实践中会计核算质量仍需提升.在村级会计委托制下,服务中心大多设置在乡镇上,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行政村落较远;同时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考虑,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难以详细了解各村情况、无法一一参加所各村的重大会议.笔者调研中仅有两位服务中心人员表示参加过个别村的重大会议.这种对基层农村的不了解和不熟悉致使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更多的是从形式上对原始凭证的合规性、审批手续的完整性进行检查,而对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难以审核.原始凭证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性的书面证明,其真实性都难以确保直接威胁到村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较远的地理距离也使得实践中很多村集体的日常性支出往往在备用金用完后先赊账,过一段时间后才进行集中结算,随后才入账、公开.在调查中有86%以上的村集体存在这一情况,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服务中心会计信息时效性不强.

2.3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

国家、省、市、县等各层面近些年都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实践中规章制度并未得到完全的落实,村级财务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村级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非生产性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基于笔者调研数据,村级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有生活接待费、干部报酬、参观考察费、生产经营费用等,多数农村的生活接待费成为开支最大的项目,所占比重超过了25%.就大类而言,非生产性支出所占比例高于50%,超过生产性支出,而非生产性支出中用于学习培训的支出却仅有不足10%.第二,挪用收入、虚增费用现象频频发生.在笔者调研的行政村中,一些村干部在收到租金、承包费等集体收入后,既没有村民代表记录、也未经过理财小组签字,长期不向会计服务中心报账,将其存入私人账户或挪作他用,坐收坐支;一些村干部则未经科学测评和民主决策将村集体资金随意出借,导致成为呆账、坏账;还有些村干部通过多种名目、途径虚增费用,侵占集体资金.甚至少数村干部直接将集体固定资产费用化,据为己用.第三,费用开支的审批不到位.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原始凭证的审核需要经过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会计人员的审核才能入账,较过去村账村管下“白条”充斥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资金的拨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例如,有些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在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会考虑到实践中农村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即很多日常支出无法取得对应的票据,所以他们往往审核通过了部分不合规的票据或者默许用其他票据代替.费用开支的审批不到位还滋生了部分村干部的贪念,他们利用会计人员的审核“宽松”大肆铺张浪费,导致村集体资金无端流失.

2.4财务公开不到位,监督乏力

第一,财务公开不到位.一是财务公开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单一.在笔者调研中,绝大多数行政村都通过贴告示的单一形式进行财务公开,只有不足24%的村民表示本村公开的财务信息全面、清晰易懂,超过62%的村民认为公开的财务信息不全面、不够清晰或难以理解.在进行财务公开时,不少村仅仅公开汇总数据,不够具体细致;有的则采用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术语人为制造理解障碍;还有的避重就轻,甚至搞半公开、假公开.二是财务公开不及时.在受访村民中,认为本村财务公开及时、不及时的分别有52%和41%.一些村平时不及时公示,往往事后才公示,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集中公示.三是财务公开程序不合理.根据有关规定,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的内容方可公开,但部分村民代表反映有些内容公开前并未上会讨论.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简单、公开不及时、程序不合理导致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监督.第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按照我省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超预算支出、大额支出必须由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上会讨论,并且要求会议记录留档备案,但是在调查中,不少村民反映会议记录有代签名情况,而这种现象的长期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同时,在农村现实中,部分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往往由村干部提名产生的现象在被调研的不少农村都存在,这一现象让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财小组难以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的效用.第三,审计监督力度不足.当前在我省农村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虽然有乡镇会计服务中心财务人员审核票据、记账,但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诸多因素及工资问题,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对于票据的合规、真实性把关较松,其监管力度不高.现实中,不少乡镇未成立专门的审计组织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完整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还未建立.

3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动因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财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这一制度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但也同时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降低了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和民主管理意识.一段时期以来,“无财可理”、“事不关己”成为许多村民对村集体财务的态度,而近些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呈现出一种“空心化”趋势,进一步降低了村民参与村级财务管理能力的意愿与能力.村民的理财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村民代表大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能力不足,助长了基层农村干部的贪欲.而更重要的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囿于传统观念,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对财经法规、管理制度的学习,轻视了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疏于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致使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

3.2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乡镇条件相对艰苦,其本身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基层编制的稀缺又导致没有类似于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性质的公开招聘渠道.条件艰苦、待遇低、稳定性差等因素导致基层农村基本无法引进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公开、正规的用人机制直接导致在实践中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和村报账员常常是干部按照“能写会算”的要求指派或者就地选用.而这样随意安排的人员在时间精力、知识水平、素质能力、责任心等方面可能存在欠缺,难以完成较为复杂的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业务,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3.3相关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依赖于相关制度的保障.但是目前,根据我国«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业务的外部监督检查主要由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而在实践中双头领导、互相推诿导致外部监督不够全面、缺乏力度.河南省农业厅、监察厅2012年7月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实施办法»,对各行政村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民主理财小组、乡镇党委政府在财务公开中的职能,对规范农村财务公开、推进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调研中发现,该制度的规范的内容不够具体,在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农村财务公开的民主监督效果.同时,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关于农村经济犯罪的规定尚不健全,在实践中对村干部和村财务人员的处罚更多是批评教育,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心存侥幸.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和外部监督,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作者:王宇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