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基础实训总结
基础实训总结篇1

2.2第二次实验。09营销班5班全班39人,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22人。09级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8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商务与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质量管理实务、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企业定价、网络营销、财政与金融、零售学。实践模块:专业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与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等4门。选修模块: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等12门课程。总学时:286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214学时,占总学时42.4%,实践/实训教学1652学时,占总学时57.6%。

3、结果分析

3.108级顶岗实习反馈。在08级参加顶岗实习的45人中,有39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6.6%;42人认为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需要加强,占93.3%;2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基础类、实训类,占62.2%;41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91.1%。根据08级的课程设置和实习情况,09级的课程设置把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基本都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在第五个学期安排了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商务与谈判、企业定价、财政与金融、网络营销、零售学这些基础类、实训类课程。

3.209级顶岗实习反馈。09级5班22人于2011年2月—7月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顶岗实习。有18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1.8%;20人认为技能知识、实践知识需要加强,占90.3%;1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总结类、实训类,占81.8%;19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86.3%。综合08、09级两批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我们将11级课程设置调整为:

基础实训总结篇2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wWw.133229.cOM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基础实训总结篇3

近几年,通过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统计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了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工作,原因除了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水平有限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老师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不当、教材选择不当等所致。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是让学生采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资料,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程序,模拟会计操作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扎实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们应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敢于打破陈规旧俗,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全新的实训教学方法。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次实训,也是其他会计实训的基础,因此,基础会计实训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是否扎实。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基础会计实训前准备

1.选实训教材

基础会计实训要取得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实训教程尤其重要。有些学校的实训教材不是文字性的陈述取代了原始凭证,就是直接印好业务单据,让学生直接完成从原始凭证的到记账凭证的记账过程,完全忽视了对原始凭证填制、审核的训练;有的实训教材完全使用某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业务不是太难,就是没有代表性,最好选择的业务和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挂钩,由于第一次接触实训,因此实训资料选择上不宜过难,业务不宜太过复杂,最好有重点、贴合实际、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校教学注重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有机的融合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要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选实训老师

高校实训教学中,应当设置专职指导老师,因为基础会计实训的教学质量与实训教师本身实践业务能力有着很多的联系,学校往往是安排担任理论课的教师来完成实训的教学任务,而这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要么没有从事过会计岗位的工作,要么就是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另外,由于理论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出去学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导致理论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以前的实训教学方法,缺乏真实性和合理性,所以,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时间选派理论教师分期分批进入企业学习,提高实践经验;如果有条件,学校也可以外聘或者引进企业既有会计理论经验又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指导实训教学。

二、基础会计实训过程

1.模块化教学

(1)原始凭证模块:实训前教师可以准备几张大家熟悉的原始凭证,比如:借款单、入库单、增值税发票、工资结算单等等,让同学们观察这些原始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哪些项目需要填写,哪些不需要填写,对这些原始单据逐一讲解,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方法。

(2)记账凭证模块:教师可以准备好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和通用记账凭证,让同学们观察并找出他们的区别。重点讲解所有的记账凭证都是根据原始凭证为依据填制,详细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强调填制记账凭证的注意事项,比如:记账凭证的日期、摘要、会计科目、附件张数填制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操作技巧。

(3)明细账模块:准备一些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的帐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析每种帐页的用途,比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由于项目比较多,所以用多栏式;库存商品明细账要了解商品的商品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所以用数量金额式;应收账款明细账只需要掌握增加、减少和余额就可以,所以用三栏式。指导学生填制帐页的注意事项,比如:帐页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不能占满格,应靠下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占格局的1/2,以便发生错误的时间,容易进行更正等等,让他们填制一个帐页,假设填错了数字,5000写成了50000,指导他们更正错帐的方法等等。

(4)总账模块:指导学生了解总账的登记方式,与明细账的登记原理和核对方法,结合一个具体的业务讲解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原理,比如:企业购回一批原材料价值100000元,甲材料60000元,乙材料40000元,我们需要找到原材料明细账,甲材料增加60000元,乙材料增加40000元,再找原材料总账,登记增加100000元,强调先登记明细账,再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总账平行登记,指导学生编制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5)会计报表模块: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填列等等。

2.综合实训教学

经过模块实训教学之后,学生们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了,这时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式的全面模拟实训,一般是模拟某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他们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通过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会计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不断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更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

三、实践教学

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化实质就是让学生到企业或单位进行岗前培训和定岗实习,这样学生可以在接触真实的经济业务的同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基础会计实训》这门基础的实训课程,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下面的实训课程奠定基础,提高高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人才。(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管理系)

基金项目:本文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2013JGY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基础实训总结篇4

2002年女子自由式摔跤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我国选手王旭勇夺雅典奥运会冠军,使我国女子摔跤项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方面,我国教练员还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缺乏生理生化等量化指标的参考。因此,如何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科学监控和把握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节奏成为当前备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其中48 kg级运动员9名、55 kg级运动员9名、63 kg级运动员11名、72 kg级运动员10名。全部为健将或国际健将。

1.2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运动员比赛及赛前训练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来反映运动员比赛及训练负荷的特征。具体指标及测试方法如下:

1.2.1血乳酸血乳酸(Bla),取运动员训练内容结束后5 min的指血20 μL,加入到40 μL溶血液中,混匀。通过YSI 1500测试,参加国际比赛时,采用便携式的血乳酸仪(Lactate ProTM)进行测试。在便携式血乳酸仪用之前与YSI 1500标定。

1.2.2血氨血氨(Amm),取运动员训练内容结束后5 min的指血,通过Ammonia CheckerTM ⅡAA-4120测试。

1.2.3血常规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0.5 mL,加到EDTA-2K抗凝管混匀。采用Beckman Counter三分类血球仪进行测试,采集的数据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等。

1.2.4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0.5 mL,加到EDTA-2K抗凝管混匀。离心,取血清,采用Beckman Coun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试。

1.2.5睾酮、皮质醇睾酮(T)和皮质醇(C),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1.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p

2结果

2.12006年亚洲锦标赛的强度监控

通过对参加2006年亚洲锦标赛的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赛后的血乳酸、血氨测试显示,我国运动员比赛的血乳酸都在10 mmol/L以上,平均值(11.7±1.47)mmol/L,血氨的平均值(200.60±11.61)μmol/L(表1),以此作为赛前训练负荷强度的监控指标(表1)。

2.2赛前不同训练内容的强度监控

2.2.1赛前常用技术训练手段的监控由于血乳酸可以作为训练负荷强度的检测指标,因此,通过不同技术训练内容后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该训练内容的强度特征。表2的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训练内容强度差异很大,同一训练内容不同组合安排训练强度差异也很大。比如手法练习,3 min×5组合的手法练习组合与手法练习10 min(p=0.035)、6 min×3的组合相比(p=0.045)都有显著差异。

2.2.2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强度监控实战2 min×12和模拟比赛实战的负荷强度都不高,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模拟实战比赛第三局后48与72 kg两个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表3)。

2.2.3教学比赛的负荷强度监控表4列出了4次教学比赛的强度监控血乳酸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第一次教学比赛中,72 kg级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48 kg级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4);第三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在72 kg级和55 kg级两个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37);第四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在48 kg级和55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39)、48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41)、55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02)、63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42)都有显著差异。

在4次教学比赛中,第二次教学比赛的平均血乳酸值最高,大于其他三次教学比赛。并且,第二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与2006年亚洲锦标赛时运动员的血乳酸相比略有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在日常的训练也可以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

实战训练2 min×12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训练强度远远低于教学比赛和正式比赛的强度。

2.3.172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的负荷结构

2.3.1.1王×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王×在基础训练期的血尿素小于72 kg级的全体运动员总的平均值(p=0.02),肌酸激酶大于72 kg级的全体运动员的总平均值(p=0.03)。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5)。

2.3.1.2王×在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结构的监控王×在2006年亚运会赛前训练期的肌酸激酶显著大于基础训练期(p=0.000)(图1),也显著大于72 kg级的整个全体运动员的平均值。血尿素也有所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总睾酮值升高,但是也没有达到显著性(图2)(表6)。

2.3.263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的负荷结构

2.3.2.1许×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许×在基础训练期的红细胞(p=0.001)和血红蛋白(p=0.002)显著低于63 kg总的情况,但是肌酸激酶显著大于63 kg级总的平均值(p=0.04)(表7)。

2.3.1.2许×在赛前训练期负荷安排的监控2006年世界锦标赛赛前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2)。总睾酮也升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血尿素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8)。

2006年亚运会前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2)。总睾酮有所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但皮质醇显著性升高(p=0.001)(表9)。

两次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除了皮质醇以外(p=0.009),其他各指标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图3-6)。

2.3.355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结构

2.3.3.1苏×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苏×在基础训练期的白细胞(p=0.000)、红细胞(p=0.000)、血红蛋白(p=0.005)、细胞压积(p=0.007)显著高于55 kg级总的平均值(表10)。

2.3.3.2苏×在赛前训练期负荷安排的监控在2006年赛前训练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8),总睾酮也增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1)(图7、8)。

2.3.448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结构安排的监控

2.3.4.1黎×在基础训练期个体特异性黎×在基础训练期白细胞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00)、红细胞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20)、血红蛋白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41)、肌酸激酶显著高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08)、血尿素显著低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4)。

2.3.4.2黎×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监控2006年亚运会赛前肌酸激酶显著大于基础训练期(p=0.035)。总睾酮也增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3)(图9,10)。

2.3.4.3任×在基础训练期个体特异性任×在基础训练期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7)、细胞压积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8)、血尿素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18)和皮质醇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0)(表14)。

2.3.4.3任×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监控2006年世锦赛前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0),血尿素也显著升高(p=0.000)。睾酮也升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5)(图11-12)。

3讨论

3.1赛前有效训练手段的特征通过对赛前技术训练内容安排的分析发现:1) 同一训练手段不同组合的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教练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要根据自己的训练目设计相应的组合方式。有研究提出赛前技术训练强度的乳酸值应在8 mmol/L左右,而本研究对象赛前训练的技术训练强度与这一要求有较大差异。2) 同一训练手段的负荷强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同样的训练手段施加于不同的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血乳酸动力学变化特点存在个体差异以外,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训练的投入程度也会造成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激励运动员的斗志,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适应比赛强度,赛前训练经常安排一些实战、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和教学比赛,从监控结果可以看出,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之间强度没有差异,血乳酸值都在4~7 mmol/L之间,但是远远小于比赛中运动员所达到的血乳酸水平。推测原因可能是实战和模拟比赛实战训练中,多对运动员一起进行实战演练,运动员没有建立起正式比赛的意识。因此,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训练强度可以作为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强度,而不是适应比赛的耐乳酸强度。

反观本研究对教学比赛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某些教学比赛的强度可以达到国际比赛的强度。比如在前述的第二次教学比赛中,负荷强度已经接近国际比赛的强度。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教学比赛是2006年世界锦标赛的一次摸底,运动员重视程度很高。因此,赛前教学比赛可以作为耐乳酸训练的有效方式,但训练效果取决于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情况。

3.2赛前训练合理负荷结构的特征

本研究分析了5名我国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判断和评价其训练负荷结构的特点。这6名运动员包括:2名2006年世界锦标赛银牌获得者,其中1名运动员还是2006年亚运会金牌获得者,2名铜牌获得者和1名第五名运动员。

研究结果显示,这5名运动员在基础训练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同级别的其它队员相比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但是在赛前训练期都表现出负荷强度高于基础训练期而训练量低于基础训练期的现象,这与图多・博母帕等的训练理论一致,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节奏各有不同。

72 kg级运动员王×在亚运会上获得冠军,同时也是2004年奥运会该级别金牌得主。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12月10日参加比赛,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安排的3次监控的时间分别为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在基础训练期的体重不大,因此在去赛区之前不需要降体重。该队员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已经开始赛前训练,赛前总体负荷强度增加、训练量有所降低。从肌酸激酶的监测看出,该队员在赛前的训练强度是先升后降,但是总体强度水平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从血尿素的监测发现,其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节奏相反,也就是先降后升,但是变化幅度较小,总体水平比基础训练期略有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该队员的赛前训练在强度提高时训练量略有下降,强度降低时训练量稍有增加,在赛前1周仍保持较高强度。该队员赛前的睾酮、皮质醇和睾酮/皮质醇比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运动员的恢复能力及训练和比赛的欲望都在逐渐的提高,赛前身体机能状况调整到较高水平,同时,亚运会冠军的比赛成绩也清楚地显示出该队员赛前训练负荷节奏的安排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63 kg运动员许×是2006年亚运会铜牌和2006年世界锦标赛银牌获得者,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10月1日参加世界锦标赛,9月26日到达赛区,赛前监控安排在8月28日、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9月25日。2006年亚运会的比赛日是12月10日,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的赛前体重较大,因此在去赛区之前就开始降体重了。但是经过对该队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从其两次赛前训练的总体负荷安排来看,都是在赛前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有所降低。但是,该队员两次比赛的训练负荷的节奏安排有所不同,在2006年世界锦标赛前训练强度是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赛前一度恢复到基础训练期水平,而在2006年亚运会的赛前训练中,负荷强度是先升再降,在赛前一周还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两次赛前训练负荷节奏安排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比赛前训练强度下降的过早,而第二次赛前训练强度的安排更为合理。该队员在两次比赛上分别获得是银牌和铜牌,但都是输给同一名运动员,所以到底哪一种负荷安排对于该运动员更为合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苏×是2006年亚运会55 kg的参赛选手,亚运会的比赛日是12月10日,该队员于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的赛前体重较大,去赛区前开始降体重,但是经过对该队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该队员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开始赛前训练,其赛前训练强度的节奏安排是先升后降再升,在赛前一周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训练的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没有显著性变化。该队员皮质醇的变化表明其比赛欲望不高。

48 kg的两个队员黎×和任×分别参加2006年亚运会和2006年世锦赛。其中,任×赛前实施降体重,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9月29日参加世界锦标赛,9月26日到达赛区,赛前监控安排在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和9月25日。赛前训练安排的总体趋势是强度增加,训练强度的节奏是先升后微降,再升再降(在赛前的第四天下降―),但仍高于基础训练期水平;训练量的节奏安排与训练量的节奏安排一致。该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第二的成绩。

运动员黎×12月10日参加亚运会比赛,12月5日离开北京。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也是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开始赛前训练,其负荷节奏是训练强度先升后降再上升,但是总体强度高于基础训练期,训练量的安排稍有增加,但与训练基础期没有显著变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但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表明:一个完整的赛前训练在4周~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是训练强度显著增加,训练量非显著性降低。但是训练负荷安排节奏有不同的方式:1)训练强度先升后降,在赛前一周前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变化相反,先降后升,总体低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2)训练强度变化与第一种类似,但训练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3)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变化节奏一致,都是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赛前一度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但训练量变化不明显;4)训练强度采用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训练量保持逐渐升高的趋势。从比赛的结果表明赛前训练总体安排相对比较合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4.2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训练目的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和手段来提高赛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赛前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训练中要激发运动员的比赛欲望、提高其身体的动员和投入程度,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选择和使用赛前负荷安排的不同节奏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主编.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79;265-287.

[2] 白玛尊珠.血乳酸测定在摔跤训练中的初步应用[J].体育,2003,1:41-43.

[3] 陶大浪,何子红,冯连世.女子摔跤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后血氨变化特点[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4):447-449.

[4] 韩炜.赛前训练的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2):5-8.

[5] 刘建和.关于赛前训练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2):40-43.

[6] 李波.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6-9.

[7] 左琳,李少丹,邵斌.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4-8.

基础实训总结篇5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各行各业中都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着重研究在软件环境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我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使用软件Win 7+Office 2010进行教学。本课程原对应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及计算机实训室所用软件均改至配套Win 7+Office 2010。在新的教学大纲下,我院原计算机精品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拟研究如何构建新系统环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新大纲下教师上课的需求,并更好的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把教学内容数字化处理,把教学设计思想与考试大纲融合,设计成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电子化教学资源。

 

二、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内容

 

(一)创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摸索、总结一套适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实现和新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Win7+Office 2010)结合,在新的系统环境和应用软件版本中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将资源库应用于教学,争取我院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合格率达到90%。

 

(二)研究内容

 

包括在教学大纲更新、软件环境升级至Windows7及Office 2010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新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使教师能够互动式教学,并在乐学的基础上实现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缝对接。在提高学生通过率的时候,避免形成应试教育,通过考试的同时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对各个软件的熟练操作。

 

结合本课程各模块的特点及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中应包含各模块的所有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资源库中呈现现有的知识点:

 

表1 各模块知识点在教学库中的表现形式

 

序号 知识点 媒体形式

 

1 计算机概论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

 

2 Windows 7操作系统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4 文字处理Word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5 电子表格 Excel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6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课程每一章节配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程中的所有实训配备使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的实训视频;课程部分授课章节进行教学录像;将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使其他教师在教学需要时,随时可从素材库查询下载。

 

(三)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能够实现互动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在课外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实现分模块强化练习。通过互动教学的方法,将原有实训内容提炼成教学资源库,围绕模块设计,“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通过考试。

 

在应用旧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时本门课程已有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并已挂上网站,但缺乏教学录像及实训视频。现大纲更新至Win7+Office2010后,教材已及时更新,但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同时学生操作实训也进行了更新,根据所做更新,拟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及实训内容,完善素材库及课件库,补充重点章节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教学所用南软极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制,完成实训视频的制作,使学生在课后亦能完成自学。

 

三、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步骤

 

(一)拟采取的基本步骤

 

结合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下述方式开展研究:

 

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课题组牵头,计算机教研室共同探讨,并查阅收集资料,确定新考试大纲下教学资源库应包含的模块,拟定出课题计划,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分工。

 

实施第二阶段:建库。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构建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总体结构。包括:课程资料库、试题与习题库、课件库、素材库、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架构好的总体结构,明确分工。进一步根据总体结构及其下设子模块,整理收集新大纲及新系统环境下的资料,对原有精品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块收集资料入库。对新考试大纲下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做匹配更改;对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课件及时更新;对新设计的17个实训,利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可将整个实训在电脑屏幕操作过程中录制下来;对新考试大纲下教师的授课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像。

 

将整理好的资源库到网站。可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造,将新的内容完善至网站,在教学中推广教学资源库的应用,鼓励学生课外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更多互动效果。

 

实施第三阶段:应用及总结。推广应用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授课及学生使用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功能性评价与改进,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新的技术评估。根据交流汇总,形成研究报告。

 

(二)现阶段实施成果

 

已构建了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库,包含课程性质、课程评价、教学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等;试题与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上机实训题、理论模拟题、上机模拟题、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课件库,包括包含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素材库,包括教学录像、实训操作视频、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网络学习平台,包含在线实训、在线模拟测试及交流平台等模块。

 

四、构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色

 

实践性操作强。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软件南软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资源库的创建,该软件是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教学软件,可以利用其屏幕录制及试卷编辑等功能,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大纲进行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视频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操作性。

 

资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资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服务,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来源广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

 

基础实训总结篇6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实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30- 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高职课程要摒弃先理论、后实训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要建立将理论融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深入领会和贯彻12号文件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精神,关键在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基础会计是入门课程,也是实际教学中“老师难以教好,学生难以学好”的一门课程,因为一开始就面对大量的会计术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根据基础会计具体教学的实践,提出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思路。

1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

开发与设计基础会计课程,首先应当弄清高职会计专业的整体定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按照能力分析为定位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教学目标、业务规格(职业资格)等如图1所示。

在会计专业整体定位的基础上,基础会计课程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流程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基本知识,应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的能力,同时通过项目实训和课外作业布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总体思路

(1) 以会计流程运用能力所需的知识重新序化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具体来说,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

(2) 以会计流程运用能力所需的技能设计基础会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工作过程,满足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

(3) 改分段式设计为一体化设计。将理论和实务知识直接融于实训项目的教学之中,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训的分段式设计模式,减化不必要的概念性内容。

(4) 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设计必要的课外会计规范等的读本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设计中,要配有角色转换、分组分工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团体协作的精神。

3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具体内容

3.1 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内容体系框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会计流程的工作过程,以及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序化,形成三层递进式实训项目,其难易程度由简到繁,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将贯穿于相应实训项目中(如图2所示)。

3.2 实训(实习)项目必要的理论与实务知识

(1) 会计认知实习。通过参观的形式,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负责讲解与演示,回校后,由学生谈感受与收获,老师作总结。重点在于会计流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大体感知到会计职场情形。同时也可参观一下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其他工作部门,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资金运动及其过程,各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始凭证,相应原始凭证的说明(附实物演示),总结原始凭证的内容、类型与作用,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等。教师实操演示: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支票、进账单、借支单、差旅费报销单、收据等的填制及相关规定讲解。

(3) 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基本业务应用、记账凭证的内容与格式、记账凭证审核要求等。教师实操演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制及相关规定的讲解。

(4) 会计账簿记账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账户与会计账簿的格式、种类、形式,建账、登账、对账、错账、结账的要求。教师实操演示:日记账、分类账的建账、登账、对账、错账更正及结账。

(5) 会计报表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报告的内容,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表样内容,利润表的格式及表样内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编制的方法。教师实操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

(6) 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账务处理程序的类型及内容、科目汇总表的表样与编制要求。在本实训中,教师基本不演示,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组织、团队协作能力,即社会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生自学《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基本法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方法能力的培养。

4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后的实施要求

(1) 理论知识与实训项目要平滑过渡,不能两张“皮”。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融于实训项目教学之中,很可能出现比较生硬地将理论知识搬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为什么先讲“资金运动”呢?应当平滑导入: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即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会引起什么(举例)——有的会引起经济业务,即资金形态的变化或增多、减少,有的不引起——引起资金变化的就是资金运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如何证明资金运动了(如发票等)——原始凭证(是一种书面证明)——接下来引入原始凭证的内容、种类等。”

(2) 必要理论知识的“度”要拿捏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理论知识过多,就偏向学科式的体系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应有的特色。如果理论知识过少,就是属于以职业性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及受教育者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功利性倾向很明显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受教育者志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同时也仅强调了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操作层面能力培养,忽视了高职学生策略层面职业能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忽略了会计核算的目标和会计循环的应有逻辑。

(3) 实训项目资料要前后衔接,有利于节约课程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中应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便于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实训总结篇8

2传统的本科“精英”教育模式下

“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远不能适应当今快速增长的经济势头对应用人才的大量要求。实际上,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能力的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改革和加强。

3目前的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如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理论课排课课时少、内容分量重、讲课速度快有很多的反馈意见,且考试不及格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够、前承与后续课程衔接不紧凑;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素质培养不到位、不扎实;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分总关系相脱离;学生受教育的目标模糊,不明白大学四年后的自己应成为怎样的“才”。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去探索研究解决。

二理解和把握“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涵义

“重基础”:基础为能力发展所必需,基础指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理论基础教育可确认为“够用”“会用”即可,重点应放在通过实践强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的口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兼顾与“土”有关的各类相关专业,目前,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就建筑工程专业而言,就业服务的岗位已覆盖了城乡规划、行政建设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项目招标、造价咨询以及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的项目施工等。“强能力”: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树立“重项目管理应用、强能力素质”的目标。把“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作为强素质能力的主要教学改革手段。通过统筹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和应用好“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三方面的尺度将是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教学实践探讨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开设30多门,课程体系可细划为基本素质平台课、基础平台和应用能力平台。各课程之间有内在的衔接和规律。设计好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各课程之间的合理的衔接,保证各平台课的实践部分的授课时数。以基础平台课服务应用能力平台课程为目的,课程内容环环相扣,逐级递进,如“三大力学”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关系、“三大结构”专业课程之间的异同,结构课程与项目施工类课程在行业中的应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分总关系。实现科学严密的教学课程体系。

2在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和强度

逐步实现实训实践的开放。“在强能力”的模式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解决实训(包括实习、实践、课程设计)课时偏低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调整重理论为重应用,如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30%。通过大量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如《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在工程素质及工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授课以课堂教学和制图室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上强调“画法几何”内容部分的语法作用,以及“工程制图”内容部分的工程图线语言的交流作用。课堂讲授借助形体模型辅助教具,教学过程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排制图室实训课时占到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制图和识图能力的基本功训练。实训部分在此基础上,系内将安排识读实际工程的施工蓝图进行拓展练习,并将施工蓝图实训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开放,这是建筑工程系在今后课程改革的新举措。类似的专业课《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建设工程概预算》、《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等拟在课改中逐一探索完善。

3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让受教育者明白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毕业设计这一大学期间综合性的终端训练,提前渗透到各学年的教学阶段当中,以便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把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到实际工程应用中,使学生有毕业前就业的成就感,增加毕业上岗就上手的自信心。

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引入“案例”———工程实例教学。结合理论教学适当引入施工现场视频、工程案例、动画和图片的多媒体教材以及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案例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5在实验室应用方面

沿袭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针对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开设开放实验室,尝试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定时定点性、被动性、附属性等局限,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主动性和发展性。对大学生绘图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我们开放了硫酸纸描图实训和CAD绘图实训;对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我们开放了“广联达沙盘管理实训”与“广联达工程造价计价软件实训”;对岩土与地基基础有深造需求的大学生,我们开放了“西北地区特殊土研究实验室”,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拓展和提升,初步实现分类教学、分类指导。

6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介入工程实训

包括认识实训、观察实训、演示实训和操作实训等。充分利用榆林学院在建工程项目资源,与建筑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生产实训基地,与现场总工、项目经理合作组成外聘现场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团,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基础实训总结篇9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not outst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is single, the old teaching mode. Here the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problem; reform strategy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育中,要能够积极完善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实训环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教学,要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然而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发展,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

基础护理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验实训教学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织都是有教师安排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被动地识记教师的操作流程。即使学生进行练习操作也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如下:教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内容、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技术示范、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的是精确的操作程序,强调的是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只能进行模仿操作,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处理分离状态,缺乏内容与操作技术的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只能掌握单项的操作技能,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1.3 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验实训环节,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跟着教师做就行,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实训环节中得不到充分挖掘,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参与不参与,学不学都无所谓,到毕业实习后,再进行学习,也不晚。一些学生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就是做一些诸如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能应付工作,因此,实验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就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实验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中,现行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只重视实验实训操作流程,操作细节,操作时间。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实践活动,考核靠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不考的内容的学生就不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实际模仿一些操作动作,对操作结果不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2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出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能够对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出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增加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实验实训任务,获得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这些目标设置就是较为成功的。比如,能够应用本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理,编制出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等等。只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效参与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2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收集整理各种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不断丰富教案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案设置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保障学科间的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找好课堂实验实训的切入点,突出重难点内容,适当安排演示实验,安排一些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为实验实训课堂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项目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中,病史的采集及评估、病例分析、护理程序设置、护理措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后的护理过程总结都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能够以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

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践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实践步骤。学生需要自己设置护理程序流程,选择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搜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党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引导就可以,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验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培养实用人才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目标是为了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能够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的内容选择,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能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临床技能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要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在实验实训环节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录像观摩、实验室操作训练、模拟人体操作、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多元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能够实施分层技术训练,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学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能够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有效培养护理技能型实用人才。

2.5 灵活利用示教手段

示教是一种传统实验实训手段,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现在提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示教手段的灵活应用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要灵活把握示教的时机。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教,是为了让学生对新操作技术的程序、要领和操作步骤规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示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能够逐渐熟练地进行自主操作。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提出的问题,适当通过示教的方式进行问题处理,通过这种示教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引导。在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处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必要的示教还是不可缺少的,示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效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

2.6 完善考核评估环节

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预习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病例设计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设计方法有无创新,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实训用物准备是否齐全等多方面的评价。第二,完善实验课堂表现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感态度,课堂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操作是否具有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操作程序是否完整,随机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完善评价过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通过创新评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基础实训总结篇10

二、实训中若干问题探讨

(一)实训操作技能技巧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任务一般是对给定企业某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基本完整的账务处理,从建账到填制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一般只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由于是初次实训,不太熟悉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实训相关要求,包括实训任务、实训流程、实训注意事项等,对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技巧也应适时地进行讲授。

1.填制会计凭证和开设T形账应当同时进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T形账是实训任务中三个子任务,这也是最艰巨,最重要的耗时最长的一个实训任务,对后面实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减少重复性工作,这三个子任务应当同时进行,即一边填制原始凭证,一边编制记账凭证(之前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分录的编写),同时开设并登记相应的T形账。T形账实际是账簿的一个底稿,在登记时尽可能的详细,各总账账户的明细科目都可以在T形账里进行标注,能为后面的账簿的登记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2.正确使用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更正错账的一种方法,是用划红线注销错误记录,然后在错误记录上方写上正确记录的方法。在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学生往往机械化地使用该方法。在实训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凭证完全正确,但登账时不慎发生笔误所致,其他类型错误如记账凭证错,试算平衡表发生错误等,都不适用该方法,只能撕掉重新填写。另外,划线是划单红线,写字是写蓝字(广义的概念,即蓝字或黑字)。之后还应该在更正处盖章,这一步在实训过程一定不能省略,否则可能导致毕业生产生错觉。3.规范结账方法《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对结账的方法描述抽象、笼统,具体到不同性质的账户结账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1)月末结账时一般需要合计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出余额,在“本月合计”上下各划通栏红单线。为减少工作量,对于收付款业务较少的企业的日记账不必每日合计。

(2)对于采用多栏式明细账进行登记的费用、成本、收入类等账户,以及本月仅有一笔发生额的账户,在月末结账时,只需在最后划一通栏红单线即可,不必另行合计。

(3)对于本月没有发生额的账户,无需结账。

(二)选择合适的实训教程

实训教程的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基础会计实训效果。实训教材应当选择具体单位的完全仿真的典型经济业务,减少重复性业务。经济业务应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文字性的陈述,并要注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由于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训,专业知识面窄,故实训教程的选择不宜太难,业务的繁杂也尽量与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紧密衔接,让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所有业务的处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

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基础会计实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虽然在众多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一直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却因诸多原因,如教学场地限制,学生基础和学习积极程度的差异等,导致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常常流于形式。实训期间,让学生面对面围坐一团的完成任务的形式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同学间的鼓励与帮助,督促与协作,让很多平时不主动学,不主动问,甚至平时独来独往的学生都能渐渐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小组甚至班级集体。笔者有学生曾在实训总结中写道“:基础会计手工实训任务是异常繁重的,但团队合作方式却能让我轻松地应对一大堆的实训材料和庞杂的数字,愉悦地、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可见团队合作魅力无穷,尤其是在实训期间,它的作用也发挥到了极致。

(四)形成多样的评价与考核方式

实训是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的,一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即可,这对于平时学习自律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没有挑战,可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宽松的环境滋长了他们的惰性,认为在学习小组中我不会的话总有人会,遇难题不愿意花时间去解决,甚至等别的同学的任务完成后一抄了事,因此,建立有效、合理、公平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十分重要。平时不仅要求各组组长对组员的出勤进行登记,还要对组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效性进行考核,在实训结束时,组长必须将本组组员的实训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以此作为实训总评成绩的重要依据。老师也要多督促,多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要做到心中有底。最后一关也是最有震慑性的———抽考:按每组人数的50%~60%的比例抽取部分学生回答1~2道与实训相关的题(以会计分录为主),答对与否作为期评的关键性考核指标,正如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抄也要抄懂”。

(五)以实训日记为载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基础实训总结篇11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基础训练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中外基础训练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尤其参考体操等与艺术体操较为相近项目的基础训练详细状况,并结合艺术体操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2.2调查法

(1)专家调查:用“特尔菲”法对全国13名艺术体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调查(见表1),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

(2)问卷调查:通过在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比赛期间和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裁判员新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基础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

(3)实地考察:对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艺术体操业余体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教练员进行实地交流,了解我国艺术体操省体校和业余体校基础训练的实际情况。

(4)访谈法:在对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训练计划等方面内容确定过程中,与多名艺术体操教练和长期从事基础训练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交流。

2.3统计分析法用计算机对收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国内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理论研究现状

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是有关高水平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研究,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训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幼儿艺术体操训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见表2)。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更为罕见。而且陈旧,多以教练员的经验总结为主。当然,也有少数科研者在艺术体操训练某些方面有较为深人研究,如王爱兰撰写的《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之研究》(1991);马更娣、刁在篇的《苏中艺术体操训练特点之研究》(1995);于丽群的《我国部分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1992)等。上述研究在当时曾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已明显落后于当今技术的发展和新规则的大幅度变更以及新的训练方法、手段和先进的训练理念。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我国与世界艺术体操先进水平国家在训练理论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训练理论研究薄弱是阻碍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2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概念的界定

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见表3)。其中基础训练阶段是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持续时间为3一5年。主要任务是根据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发展基础运动能力。通常可将3一5年的基础训练阶段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一般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的1一2年内,应该全面学习多种运动技能,学习多项运动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相应地发展一般运动素质,培养参加运动训练所需要的一般心理品质。随着运动员发育情况的变化,根据他们在初期基础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才能,使教练员能够对其发展潜力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确定其专项训练的方向,然后便进人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在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应围绕着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基础组织训练,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比例应逐渐增大。技术比较复杂的技能主导类项群,应着重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对艺术体操基层教练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基层教练员对基础训练、基本训练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常常混为一谈。认为基本技术训练就是基础训练。而在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里对这两个概念也未做详尽的定义。通过查阅辞海了解这两个词在字面上的差别。“基础”泛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基本”则泛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从字面上看,“基础”与“基本”两个词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可见,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发展的根基和起点,是艺术体操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发育阶段”;而基本训练是艺术体操训练的基本内容。基础训练阶段只是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阶段,而基本训练指的是基本技术训练。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在我国,对“早期训练”的认识,多年来学术界和广大教练员的认识很不一致。正因为如此,对早期训练目标和初训年龄的确定也是各说其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因而早期训练阶段实际上是全过程多年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是指一个运动员在进人专项高水平训练之前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多年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其成长的规律表明,儿童少年早期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打基础的训练过程,其训练效果直接影响运动员能否最终成材。“早期训练”是早期启蒙训练、早期专门化训练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一个总称。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进行基础训练,也就是为专项的提高打好全面、一般和专项的基础。

3.3艺术体操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训练年龄、训练年限的界定

基础实训总结篇12

1研究方法

1.1计划阶段(P)

作为PDCA循环的起始阶段,首先要针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目前实训教学的情况,组织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并根据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在临床实施的情况,了解其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实训教学条件等因素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制定《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见习和实纲,使师生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方法、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实训内容的课时数、难易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实训技能,使技能教学管理质量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技能教学管理工作的循环体系。

1.2实施阶段(D)

1.2.1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示教课及实训课前都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均要进行复习、总结,即“两预”“两复”。示教课前通过预习,使学生对示教内容有一定认识,教师在示教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相关知识点、重点及难点,课后学生对示教内容进行记忆,探究不解之处。实训课前,在复习示教课内容的基础上,熟悉实训相关内容,进行自我练习、组内练习,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实训情况的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待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待个性问题,逐一解决;还可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两人分饰“护士”“病人”,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训知识紧密结合,使实训不仅仅停留在表浅的认识和机械性的模仿上。课后,学生对实训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1.2.2课外练习强调“三练”,指的是“开放练”“见习练”“实习练”。课堂教学的学时数相对较少,课外开放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个人的弱项环节,逐步掌握规律,进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用“以学生为主,实训教师为辅”的团队管理模式[2],对实训室进行开放管理,学生在开放练中总结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每学期组织两次课间见习,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情况,如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对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运用耳穴埋豆技术减轻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运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皮肤病患者,加深同学们对中医护理技能的直观认识,并可与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照,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之处并剖析原因,提高学习质量,为后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懂得尊重、同情、关怀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又有利于完成护士职业角色的转换。

1.3检查阶段(C)

1.3.1课堂反演示通过在实训课上轮流抽取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反演示,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行评价、实训室成员相互评价及教师总评三种方式结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对实训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纠正和弥补。1.3.2实训技能竞赛每个实训项目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竞赛,按照实训分组(2人一组),几个小组同时进行当次实训项目的考核,结合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阅,记录为日常成绩。1.3.3期末考试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核,由学生抽取不同病例的考签,辨证,口述操作目的、穴位定位、穴位疗效,最后进行具体操作考核。1.3.4调查问卷期末考试后,发放调查问卷,从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共计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四个等级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

1.4处理阶段(A)

1.4.1课堂纠正学生实训课上的问题通过反演示呈现出来后,教师可立即针对问题予以指导,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详细指出,使共性及个性问题得以及时解决。1.4.2阶段小结每次实训课、实训竞赛或每个学期完成实训课程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均进行认真分析,对实训技能完成质量高或完成步骤优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完成质量低或步骤完成不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详细认真地批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和调整,不断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013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9人,课程结束时考核理论成绩86.75±8.55分,实训技能成绩87.73±9.60分。问卷评分结果辨证施护能力9.80±1.58分,知识运用能力10.01±1.63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68±1.70分,沟通协调能力9.42±1.49分。与往届比较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技能成绩均有显著提升,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觉到教学更加充实,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

3体会

3.1PDCA循环法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增加的责任及与时俱进的挑战在循环体系中逐步产生,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以促进,更激发了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技能,吸收新思想、新教学方法的热情,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本次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使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它通过定期进行总结反馈,及时有效的效果评定,教学方法的循序改进,使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DCA循环法呈现的是阶梯式的渐进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成效得以提高,进而推进实训成绩的稳步上升。由结果可知学生的理论及实训考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与邓璐璐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实训教学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与“学”,而是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体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认识中医护理技能并自主地学习,逐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将临床病案引入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在体会护患双重角色时,既掌握了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又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实训技能竞赛引入实训教学,在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的同时,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3.2PDCA循环能促进校内外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管理行为规范化,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制订与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教学计划,在实施阶段贯穿教师、学生、学校和医院环节,进行反复自查、自省和互查循环,不断发现问题,继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推进护理技能教学工作,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形成互助、促进的整体[5],实现学校学习和临床见习、实习有机结合。在PDCA循环模式下,师生都能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总之,《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动手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实训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中医护理实训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的中医护理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幼文.PDCA循环在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70-671.

[2]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31-132.

[3]邓璐璐,范福玲,刘少鹏.PDCA循环法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100-101.

基础实训总结篇13

一、教学模式改革针对的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 ,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实训》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单元电路的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单元电路操作技能。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及采取革的主要方式

1.教材改革

为使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紧密衔接,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解决重复教学的问题,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与就业所需专业知识要求,现将《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实训》两门课程内容分别进行整合,形成项目式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在市面上有关《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所谓的项目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数都只是简单将电工的基础理论和电工实训内容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还是偏重于理论。这并不符合目前我校电子专业学生实际,为此专业部组织本专业上电工和电子实训及理论课的老师根据上课的实际需要,删除部分比较困难,实际应用较少的电路理论,增加涵盖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训操作的项目,编写出本校的校本将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施课程改革后就就采用专业部自编的校本讲义,一个课程由一个教师分项目采取理实一体的的形式完成教学。

2.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思想,切实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将《电工基础与技能》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全部教学都放在实训室上,把整书内容分为多个操作项目,分项目进行教学指导。对每个项目所包含的基础课程中的一个或多个重要知识点,联系实际操作再进行理论学习。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的问题,也推动了理论学习,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这必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3.教师综合教学技能的培养

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基础课程,很少实训,为能胜任课程调整后的教学任务,需要对上基础理论课的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但是目前电子专业在职教师15人,要担任一、二年级共17个班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人每周22节课,大部分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很难派出更多的人出来培训或学习。因此我们考虑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

由于此次教学模式改革,牵涉多门课程和多位任课教师,具体的实施过程分四步走:

第一步,教材编写。2011年7月,国家示范校建设开始后,经学校领导审核通过,专业部就已经组织相关教师将这几门教材进行整合,按照学校实训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一些简单且适用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正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中。

第二步,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善。为满足上课的需要,学校增设了三个电工实训室(励志楼502、505、407)和两个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励志楼401、402),为这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在基础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动画、投影示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训效率,对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也为这几个基础实训室配备了投影设备及教师示范工作台。

第三步,教师培训。基础课老师要能胜任理实一体的教学任务,肯定需要大量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学习。但是面对课时量重、专业课教师严重紧缺的现状,专业部组织上基础课的老师在这个寒假期间(2012年1月——2月),对下学期教学中的实训项目,逐一练习,通过亲自实践练习、熟悉实训内容,总结实训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除此之外还采用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即安排一个长期上实训的老教师带一个上理论课的新老师,开学后,把老教师的课安排在 周一至周三,新教师的课安排在周三至周五,这样理论课教师可以先去观摩老教师上实训课,再来给学生上课。通过实训练习、观摩实训的方式,让理论课教师尽快胜任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第四步,实训项目材料的准备。在寒假期间,专业部负责人要把下学期,需要实训项目的所有器材、耗材准备齐全,然后每一个项目相应的元件、材料配齐装袋,教师上课时只需按人数领袋数就行,避免理论课教师对实训内容不熟悉,元件装配不奇的现象。

四、实施理实一体教学课程的考试安排

这两门课程考试按照项目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共要求完成五个项目的电路安装,《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全部共需完成五个项目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每进行完一个项目,就按照KOMET测评能力级别和指标测评一次;并将每次的考核成绩纳入总评分数,期末进行总评。每个项目考核中实训考核80%,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20%(其中出勤占5%,实训报告占5%,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1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