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实用13篇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更加显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和重要遵循。

集团公司重组后不久,在充分吸纳传承原有两家公司企业文化优秀基因和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认真梳理形成了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和文化”理念体系。它是紧紧围绕国家电投改革新形势、发展新战略而生,依据注重传承、着力创新,坚持个性、形成体系的原则而形成的,它指明了国家电投的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国家电投在管理、经营、工作、人才、安全、廉洁、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基本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电投的特质,体现了集团公司党组的思想,凝聚了干部职工的智慧,是国家电投干部职工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的基本指引,是我们每一位国家电投人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 

统一集团公司“和文化”宣贯是为了更好地以集团公司“和文化”为引领,统一在集团公司“和文化”的旗帜下,充实和完善我们的企业文化,通过对集团公司“和文化”“一个都不能少”的宣贯落实,统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形成全集团共同认可和践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形成国家电投科学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我们必须明白统一集团公司“和文化”,既要统一核心文化要素,又要在集团公司“和文化”主导下,充分彰显企业文化特质,大力建设个性子文化,形成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主体文化突出、个性文化鲜明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公司科学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开展学习宣贯集团公司“和文化”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集团公司“和文化”的深刻内涵,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和文化”理念与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对接,切实增强做好统一集团公司“和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集团公司“和文化”真正成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把握核心,着力创新,以集团公司“和文化”引领企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国家电投的企业愿景是“建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创新型国际化综合能源集团和现代国有企业”。我认为,这里最核心的就是“创新型”,因为创新是实现企业愿景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司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贵电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经营管理从分散、粗放向标准化、精细化迈进,企业发展成果显著,赢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坚强有力,和谐企业建设扎实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多年来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结果。事实证明,创新既是我们的历史传承,更是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炳华董事长曾说“有创新才有未来。”当前,我们要立足“两个二百万”的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刻把握客观事实和规律,勇于破除一切与实践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主动适应集团公司“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战略思路,加强与能源管理部门、经济发展战略管理部门的沟通,以原苏区和中国制造概念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上饶项目的发展,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中推动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也是国家电投持续发展的主方向,更是江西公司未来发展的主方向。“引领核电发展,奉献绿色能源”,既是集团公司的企业使命,也是江西公司的企业使命。这个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发展绿色能源。

绿色发展理念也为公司新能源注入了强劲的改革发展动力。我们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绿色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战略,利用灰场资源,开展光伏新能源建设,25MW光伏项目于2015年建成投产,成为全国首座灰场光伏电站。未来,我们要总结光伏建设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对原中央苏区扶贫政策,将光伏发展与扶贫帮建相结合,集中式开发与分散式开发相结合,围绕林光、农光、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开发模式,力争再实现一个光伏项目落地。同时我们秉承“奉献绿色能源”的宗旨,创新发展推进供热项目,有序推进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硝改造,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可持续地电力供应,为建设一流电力企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和合”、“和谐”。国家电投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创造、持续奋斗、和谐共生”,这三个方面,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和”。王炳华董事长曾表示:“对于国家电投来说,最强大的力量是合作,最强大的氛围是和谐”。

对于公司来讲,和谐稳定是立企之本,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和气、合力、和谐。一是注重企业的和风正气。多年来,公司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企业内部环境。二是注重大党建的联动合作。加强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双责互融、横向有效协同、纵向系统联动、党员职工参与的“1354”大党建工作格局。提升党组织功能,创新党群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载体,以“五星+五型”标准化特色(品牌)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岗位先锋创绩活动的成效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基础的夯实,确保经营秩序和安全生产的和谐稳定。三是注重公司内部的和谐共生,建立送温暖和帮扶工作机制和 “大病救助基金”,全面构建覆盖广泛、运行有效、科学规范的关爱帮扶机制。开展“办实事、聚合力、创价值”活动,实施生活区道路整治、开办职工食堂,坚持开展“三送三请”活动,大力推进“十大协会”“五小”文化生活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四)坚持人才发展。奋斗是国家电投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江西公司十年如一日的创业精神。国家电投的人才理念是“以奋斗者为本”, 我们要做绿色能源的供应者、国企改革的先行者,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尤其需要艰苦奋斗,需要持续奋斗,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坚定不移的奋斗者。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2

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调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全面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以党委主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格局。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主任由宣传部主任兼。

2、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在厂刊、广播、电视、网页、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媒体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专题专栏,大力营造大唐“同心文化”氛围,做到家喻户晓,造成浩大声势,使“务实和谐、同心跨越”和“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等“同心文化”基本理念深入全厂职工的心中,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3、全面导入并规范使用集团公司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严格按照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制作各类形象标识,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了工作服、办公用品及环境识别的VI应用系统导入工作;制作修建了生产厂区和生活区的视觉识别标志物。在系统内外树立集团公司鲜明的整体形象,增强了全体员工对集团公司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4、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员工企业文化认知程度。组织全厂职工学习了集团公司《同心文化手册》;中心组成员定期专题学习研讨企业文化;举办企业文化知识讲座,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材料等,使企业文化延伸、扩展、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上下互动的文化氛围。

5、企业领导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厂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组织者,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行动影响和引导员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自*年以来,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珲春电厂等兄弟单位进行企业文化考察取经,加强了与外界的学习交流。

二、塑魂铸魄,凝聚企业“精、气、神”

成功完成大唐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导入及持续开展《同心文化手册》宣贯,使之扎根于职工的思想深处,进一步上升为群体意识。提高了全厂职工对“大唐”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作为“大唐”员工的自豪感,营造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浓厚工作氛围。推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在大唐同心文化理念大旗的引领下创新发展,同步推进*水电厂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层次思考。根据自身特点,重塑企业精神,提炼和培育企业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树立品牌形象,提高职工素质,内和于心、外显于形,初步建成既与大唐企业文化战略相统一,又能体现碧电鲜明特色的“子文化”系统,为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1、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VI系统基础上,参照兄弟单位的视觉识别手册范本,制作完成了*水力发电厂视觉识别(VI)手册(电子版),据此统一规范全厂VI视觉识别系统使用。

2、根据集团公司和大唐甘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部署,修订完善了《20*—2010年*水力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拟订了碧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2、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4、持之以恒。《规划》成为*水电厂今后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3、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心由精神层面向制度层面转移和辐射。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培养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树立资本价值观念、大成本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本厂的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形成符合集团公司要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

4、梳理整合本厂企业文化资源,对碧电传统的企业文化的优秀成份进行提炼,并将分散在职工中的、隐含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里的优良作风发掘出来,按照继承优良传统,面向未来,求实创新,体现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的原则,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为母本,初步提炼设计出碧电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强调实用化和可操作性的设计原则,对部分理念作了引申和细化,与厂内各部门工作和业务发展保持协调。

5、结合集团公司组建年、管理年、安全年、效益年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包括安全月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文明单位暨企业文化主题创建月”活动;中层干部撰写指导本岗位工作的管理格言警句;各分场、团支部组织开展“快乐学习活动”和“绿色旋律活动”;开展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登堂入室,提炼碧电企业文化特色精髓

不容否认的是,*水电厂地处偏远,地理位置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职工观念落后、缺乏与外界先进同行的交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仍有很大的市场。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竞争能力薄弱,身处盛世而隐忧重重,“温水锅中煮青蛙”的寓言如斯巴达克斯之剑,时刻高悬在碧电全体职工的头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将木桶最短的那根木条变长加强,成为*水电厂企业文化建设的不二选择。在深入企业文化实践的过程中,该厂的人才观、发展观、和谐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建设既是百年大计,也是当务之急,是企业发展不能不迈的坎,碧电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努力求证人才方程式,通过重奖春检功臣、评选首席技工,推行“人力资源整合”工程、出台《人才强企实施办法》,作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树立起全厂职工全新的人才价值观念,使大家自觉接受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尽职尽责尽人才”的全新理念。努力学习业务技能,争取岗位成才已蔚然成风,碧电正在迎来人才“春天”。

三年来,全厂有上百名青年职工获得高级技工资格认证。职工整体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批在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水情测控调度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能力出众的青年职工崭露头角,在各自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全厂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梯队初现雏形,碧电人才之花已经开始吐露芬芳。

2、市场经济既有挑战也充满机遇,用发展解决问题,蛋糕做大了,许多困难不攻自破。白龙江流域理论水能蕴藏量上百万千瓦,是甘肃省仅次于黄河的第二大水电富矿区。*水电厂在大唐“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指引下,迅速占领制高点,相继为集团公司争取到了苗家坝水电站和麒麟寺水电站的开发权。麒麟寺水电站已于20*年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苗家坝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该厂又是甘肃南部最大的水电厂,有着30年的水电运行管理经验和丰富人才储备等独特优势。在流域开发的大气候下,该厂致力于建设水电技术培训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成立龙江电力检修公司、组建大运行管理部、建成水电人才培训基地和筹组区域水库调度中心,剑指整个陇南水电运营与检修市场。先后输出20余名管理和生产骨干,参与到白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同时积极向外拓建运行培训市场,承接多个小水电站的运营管理,形成了多项经增长点。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3

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策划和推动,注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有学者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困此,我们公司领导,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当好“设计师”、教练员和引路人。

1、在学习中领悟企业文化。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起步是在XX年,当时公司管理相对薄弱,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再加上机构和人员调整刚刚完成,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公司领导正在苦苦思考如何引领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正在此时,我们读到《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本书,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很多管理理念对我公司十分有益。于是,我们针对公司实际,摘编成册,印发给管理人员学习。杰克韦尔奇领导的通用公司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通过学习《杰克韦尔奇自传》,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的魅力。此后不久,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专门观看了上海明德创建学习型企业研究所所长的专题讲座。这次讲座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宗教”,是企业发展的“圣经”,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回来后,我们当即决定召开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会,在动员会上,总经理经亲自作学习型组织知识讲座。此后,在公司领导不断地学习、推动,再学习、再推动之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员工和企业持续进步。

2、在认识上重视企业文化。有管理专家说,“企业规模较小时,人管人就可以了;企业规模再大一些,就需要制度管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靠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根本上是管理理论,只有在管理中运用和实践企业文化,才很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力。我们常用做馒头来打比方,如果把企业的战略、制度、流程等比喻成面粉,而把企业文化比作水,两者以适当的比例调和才能做成馒头,而没有水,面粉不能凝聚和发酵,水太多则会冲散面粉。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现,即使像我们这样规模不算大的县级供电企业,人管人要累死人,制度管人是把人管理成机器人,只有文化管人,才能管住人的魂。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最佳载体,行政领导和政工领导分别把它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抓手,党政领导在文化层面上形成共识和合力。通过几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明显体会到工作主动了,管理简单了,领导轻松了。

3、在行动上传播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没有过分地去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我们主要追求实效,立足于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传播企业文化。主要做法:一是印发学习材料。公司先后印发了《张震治军轶事》、《微软清洁工》、《10-9=?》、《推诿扯皮害人害已》、《让员工知情,请员工建议》等近100篇富有哲理、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文章,引导大家反思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心智模式和管理方式。二是撰写文章。在公司每月一期的《__供电信息》上,公司领导积极撰文,传播文化理念。此外公司领导撰写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研讨文章十多篇,分别在《中国电业》、《华东电业》、《江苏电力企业管理》、《江苏电力企业文化》等刊物发表。三是举办讲座。公司近年来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家商学院院长等管理学专家来公司讲授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四是观看录像。我们组织管理人员先后观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建设》等专题讲座。五是参观学习,公司领导先后带领部分管理人员赴国内的青岛海尔、泰州春兰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系统内云南电力、常州供电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企业文化。六是编印读本。配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先后编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企业文化建设系列读本11本,编印了反映企业文化理念和安全生产理念的《画中话》两本。七是制作展板。为了生动展示企业文化建设和成果,激励员工,我们利用展板及时展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我们提出的一些新理念以及创作出的“画中话”。八是撰写案例。在公司领导带动下,各级管理人员撰写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案例100多篇。

二、切实抓住重点,建立特色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

作为供电企业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特。经由我们不懈的探索,我公司已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公司特色的八个特色文化:和谐文化、人才人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执行文化、廉政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八个特色文化构成了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两大支柱、一个升力:

1、建立核心文化,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的核心文化是和谐文化和人才文化,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因为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的和谐理念是:员工互相关爱,员工关爱企业,企业关爱员工。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容”。“容”者,对内和,对外顺;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员工之间互相宽容、包容。和谐企业的员工从内心发出挂在脸上的是笑容。员工和谐融入企业,企业和谐融入社会。我们的人才理念是:人人都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人才文化的核心是“赛”。我们把人才视为企业第一资源,坚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可以成才。我们把公司看成“大学校”,人才在这里产生;把公司看成“大舞台”,人才在这里充分展示才华;把公司看成是“大轮船”,人才在这里同舟共济。我们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部下素质不高不是你的责任,不能提高部下素质就是你的责任。要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创造机会,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搭建舞台。

2、建立支柱文化,打造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供电公司是事关国民经济的公用企业,一是要确保安全,二是要搞好服务。因此,我们的支柱文化之一就是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而要实现企业规范有序的运作,执行力是保证,廉政很重要。因此,我们的支柱文化之二是执行文化和廉政文化。支柱文化是供电企业的立身之本。我们的服务理念是:真诚服务,共谋发展。服务文化的核心是“诚”。我们的安全理念是:对员工生命的关爱是最大的关爱。安全文化的核心是“爱”。我们把“关爱生命,关爱家庭,关爱企业”作为安全工作主旨。我们的执行理念是: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执行文化的核心是“行”。我们的廉政理念是:勤政从天天做起,廉政从事事注意。廉政文化的核心是“省”。我们要求员工警钟常鸣,时刻警醒、反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3、建立提升文化,打造企业持续向上的动力。在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必须打造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学习力和创新力。因此,我们的提升文化是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我们的学习理念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文化的核心是“快”。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学习的速度大于变化的速度,才能生存发展。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我们的创新文化理念是:竞争求发展,创新当先行。创新文化的核心是“变”。要在竞争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永葆领先,只有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创新中不断自我超越。

三、持续播种观念,改善心智模式,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魅力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理念有四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性认识,二是理想追求,三是思想观念,四是哲学观点。先进的理念可以形成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力,从而在企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滋润下提升自我,并与企业、客户、社会建立和谐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选择的理念富有哲理、平实无华、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避免了“高、大、空”的说教,员工十分容易接受。下面着重介绍我公司大力宣传的十条理念:

一是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遇到问题,不怪罪于外,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二是学会用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培养沟通技能。

我公司有一位中层干部,工作勤勤恳恳,但是不善于与人沟通,每年干部测评都不理想。而我公司近年对中层干部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半年一次的考核,进入后五名的,第一次诫勉谈话,连续两次则下调岗位工资,连续三次则解聘职务。结果这位同志第一次考核就进入了后五名,他很不服气,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任务都完成了,没有什么问题。第二次考核,他还是后五名,我们找他诫勉谈话时,他感到很委屈,伤心地哭了,男儿有泪不弹,这是真伤心。我们及时找他谈话指出,你工作任务完成了,但是工作默默无闻,在中层干部队伍中与人交流少,所以别人不了解你做了什么,测评自然落后。你沟通能力不行,这是致命伤。那种以为默默无闻工作就是好同志的思想已经过时了,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只有上下左右沟通好了,才能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有人说,现在做干部,学历不可少,年龄是个宝,关系最重要。我们说,关系可能不是最重要,但是很重要,这个关系是同事关系、群众关系,这些关系搞不好,就不是称职的干部。后来,这名干部注重了沟通,再加上我们适当地对他做的工作进行宣传,他第三次测评名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是树立合作双赢的观念。工作中不一定都是赢家,但必有赢家,人人都可以赢。

四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成功者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五是学会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自己也会得到更多。

学会赞美别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人达到一种境界。特别是工作在一起的同事,大家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有时还有一些利益冲突,不说别人的坏话,有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就不错了,要做到真心赞美别人,确实不容易。如何教育员工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我们跟员工宣传“当我们拿起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砸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自己的手”。告诉员工,赞美别人是件美好的事、高尚的事、光荣的事,让员工自觉提高品味。我们还印制了表扬卡,让员工互相表扬时填赠给对方,公司进行公开张贴,对表扬真诚、到位的还评奖表彰,以此在企业内部强化赞美他人的理念,使之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员工的和谐相处。

六是学会宽容他人。所有对别人的埋怨、责备都是自己造出来的,让别人感到内疚,自己也不会快乐。

七是学会欣赏他人,高素质人才互相欣赏。

八是学会坚韧。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诋毁看成是一个笑话。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坚韧的素质,那么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人能伤害你。

九是学会感激他人。个人的成功都包含了他人的功劳,感激他人,自己在今后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4

一是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理念上的同一性

企业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体现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体现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上的先进性,体现于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保持同人民群众最密切联系的宗旨意识上的先进性,体现于民主集中、群众路线的组织制度上的先进性,体现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主体的先进性;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的理念,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先进的品牌文化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文化,是时尚的而不是陈旧的文化,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文化,是务实的而不是虚无的文化,是群体的而不是个体的文化。尽管各企业的品牌文化表达有所差异,但其“人本精神”、归属感、荣誉感和形象展示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也是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念相通的。

二是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目标上的一致性

企业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成果之一就是明确了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目标要求,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而各企业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其总体目标基本上都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形象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通过先进性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品牌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品牌文化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二者内涵的一致性,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切实保障。

三是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作用机制上的互补性

企业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团结进取、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等等。而先进的品牌文化,则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凝聚企业的团队精神,明确企业发展的愿景,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创造力。塑造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力。加强品牌营销,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发展。

四是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都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一项具有长期的、战略性的永恒课题,“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是提高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基础是组织长期保活力,关键是党员长期受教育,目的是群众长期得利益,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样品牌文化的建设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业在长期的品牌建设实践中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不断发掘和完善。需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一个优秀的品牌、一个先进的品牌文化,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持久努力,正所谓“十年品牌靠产品,百年品牌靠文化”。

五是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主体的协作性

从领导层面看,先进性建设是企业各级党组织的根本任务,而品牌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领导共同的职责;从职能部门的分工看,先进性建设是企业党群部门牵头的工作内容,而品牌文化建设是由公共关系或形象策划部门牵头的工作范畴,其中大部分工作内容离不开党群工作部门的支持;而从实践主体看,先进性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广大党员,而品牌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广大员工特别是以党员员工为代表的优秀员工骨干。二者在实际工作中有分别但又互相兼容,实际工作推进中更要相互间的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更需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党员的积极参与,从而共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积极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品牌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现“两个建设”的完美结合,对于企业党组织来说,既是一项责任,也是一种艺术,必须在“四个紧密结合”中寻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第一,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寻求“两个建设”的契合点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是我们党新时期发展规律的系统概括和总结。企业党组织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科学发展观不断思考和探索企业的战略制定、主业定位和资源整合等重大决策问题,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企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使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促进企业发展这个实践的检验。而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党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且品牌战略本身就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品牌立市,从而使企业逐步走上了重视和建立自主品牌的道路,企业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新的世纪将是品牌竞争的世纪,是品牌文化的世纪。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以及围绕战略所进行的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名牌意识,因为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坚持品牌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就要靠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表现,保持和发展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牢基础。靠科学合理定位强化市场营销,以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以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共同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企业党组织的第一要务。

第二,紧密结合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实践,寻求“两个建设”的契合点

构建和谐企业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企业的实践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和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履行必要义务的责任,因而建设和谐企业也是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企业品牌文化对和谐企业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的和谐则是企业和谐的根本。文化决定着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的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党组织要实现促进企业和谐、推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品牌文化的有效途径,打造诚信进取的凝聚力团队,共同实现企业既定的奋斗目标。从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来说,品牌企业首先应该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企业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除追求经济效益外,还必须注重品牌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自觉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准入条件,我们作为企业公民就要遵循通行的规则,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势必会被不断规范的市场所淘汰。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声誉;有利于与其他群体和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从而提高企业的诚信水平;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创新水平,而这一切都体现了先进的品牌文化。因此,以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企业党组织的神圣职责。

第三,紧密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寻求“两个建设”的契合点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其中,先进的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卓越品牌企业必须建设先进的品牌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理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内是管理的平台,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以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外是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平台,具有明显的品牌彰显效应。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品牌价值的体现。品牌文化是“品牌”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决定产品的生命力,品牌文化决定企业的生命力,品牌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品牌化,是企业及品牌价值的全面体现。品牌文化以品牌的个性和精神的塑造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并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公众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品牌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公众而言,品牌又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要与企业先进的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培育时代精神与个性化的企业精神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以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共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第四,紧密结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寻求“两个建设”的契合点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能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职工谋利益,是衡量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根本尺度。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必须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解民忧,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要不断改进企业党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健全企业党的工作机制,活化企业党的工作载体。而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恰恰是增强企业党组织工作实效的切入点,是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企业品牌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文化,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共同培育、共同享有的文化,是同企业职工的利益息息相通、同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休戚与共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先进性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在实现、维护和发展好职工利益方面,在提升职工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实现了有机契合。因此,把企业品牌文化的生成、维护、发展机制与党组织先进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是企业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两个建设”协同共进的深刻启示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5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

⒈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为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企业文化要以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为核心。因此,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又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⒉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

有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抓。

文化是代表一定的民族特点,反映其理论思想水平和精神风貌、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企业文化,既有国家、民族文化内涵所赋予的共性,又有其地域、行业的个性。企业行为并非纯经济行为,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文化精神因素,必须建设一种凝结向上,并为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优秀企业文化,协调企业职工行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文化角度进行思考与企业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政治的,甚至民俗伦理等多方面溶为一体,相互结合。同时,还应大胆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去丰富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⒊企业文化、经营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

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经营管理,将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紧密结合,把理想、精神、信念的培育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统一,使管理的行政手段、思想手段、文化手段得以综合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

二、从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创新的现实需要出发,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作用的认识。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改革、融入管理,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否则就失去了活力甚至生命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做调整生产关系的工作,为生产力的发展消除障碍,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与具有人本管理属性的企业文化在功能、目标上是相容互补的,也是一致的。实践证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改进和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

一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生产经营的有效切入点,能够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改革、融入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理念、发展战略、经营之道、外在形象、内在精神、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渗透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把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特别是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上,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使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不仅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始终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与企业改革同进步,和企业管理相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进一步坚定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效率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学习创新意识,实现对事业追求和发展目标的认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从而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企业、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

二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实效。优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时代魅力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对广大员工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具有大众特点,具有春雨润物的功能。许多思想、观念、精神层面的内容要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结合起来,可以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形式,易于为人们接受,达到异曲同工的作用。长期以来,企业培育和形成的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先进的企业精神,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是企业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丰硕成果。坚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体现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渗透到职工观念和行为中,就能够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群众和实际生活,更有利于丰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不断提供积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是企业党组织高度重视和自觉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有利于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由企业领导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认同遵守的过程,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对此,企业党组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培育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要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构建先进文化体系,创新文化载体,创造和谐环境,进一步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新途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来落实,理念的东西要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行为来承载,否则就是空洞说教。企业党组织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组织者和积极推动者,通过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使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改革上敢于攻坚,在发展上敢于较真,在稳定上敢于负责,在管理上敢于碰硬,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率先垂范和引领作用。要教育广大党员努力成为企业先进文化的模范实践者和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者,在本职岗位和各项活动中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人们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广大职工不断丰富和发展健康向上、锐意进取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都是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⒈思想政治工作要变“管理型”为“开发型”。企业文化将人看成具有积极性、创造性、进取性的主体,认为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约束和限制,而是创造;一方面创造物、创造产品,另一方面创造人、创造思想。为此,它着眼于企业成员的大多数,努力创造条件,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职工“主体”性的一面,单纯地将其看成是接受教育,改造思想的对象,使职工处于一种被动位置,主动性发挥不出来。因此,借鉴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变“管理型”为“开发型”,积极挖掘职工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激发职工先进思想的产生。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6

一、外资登记操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资注册登记表式、材料过于专业,企业自行填写困难多。目前,外资企业注册登记的各类表式、材料都是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设计制定,而且填写内容多以工商部门监管为视角,过于专业,从企业角度来讲不够简明通俗。加之企业办理登记人员多为一般工作人员,不仅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而且对企业的情况也了解不多。为尽快完成任务,大多被动应付地按照工商人员“填鸭式”的辅导草草填表和准备材料,结果问题百出,反复修改,以致企业办事人员怨言不少。

二是窗口面对的直接咨询、电话询问很多,对受理、录入、审查等正常工作造成冲击,影响窗口主要工作。目前窗口服务面临大量简单、重复、琐碎、反复的提问和咨询,大量企业办事人员都依赖逐行逐项的辅导,几乎达到“一对一”、“手把手”的程度。按理企业通过电话来完成登记服务咨询也是企业最便捷的渠道和工商管理部门十分重要的服务内容,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电话咨询数量过多、比重过高,而且来电咨询随机性很强,加之又没有专门人手进行专项服务,结果对窗口正常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窗口正在接待受理的企业被无端且长时间的打断,意见较大。这样的情况虽然满足了企业咨询,却严重影响了登记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各类咨询混杂,填表、办结、收费等简单咨询占时多,而企业要解决的个性问题即真正的业务问题咨询反而受到挤压。在窗口,企业咨询的问题很多,但大量的是询问一些常规的收费问题、填表问题、办结问题,这些本可以通过标准格式了解和网络公告的问题,也混杂到咨询受理窗口,冲击着本应突出重点的个性化难点问题的咨询。

四是高峰时段办事企业围拥窗口,影响窗口高效办公,也可能间接导致企业内部秘密的外泄。当企业集中来窗口办理时,有限的柜台围拥着企业办事人员,大家插队提问,正常的秩序就受到干扰,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内部情况不便在公共场合说话的内容,企业人员就十分为难和尴尬。

五是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多头要求且要求重复,企业反映较多。新办一家外资企业往往涉及外经贸、工商、外管、国税、地税、海关等多个部门,几乎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无法共享,使得企业做了大量重复工作。同时,一字之差就造成各部门的材料不统一,结果造成因材料不一致而带来的麻烦。一部分要求严格的部门甚至要求材料重新变更,回复到起初的登记环节,企业对此颇有微词。

二、优化外资注册登记标准化流程的设想

工商部门在整个受理过程中,之所以对注册登记环节严格把关,也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从监管主体的高度,帮助企业从一开始就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关系,保障利益各方的权利。因此,笔者建议从工商部门自身出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资登记工作标准化的流程。

(一)根据受理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更为完善的标准化流程

依据企业工商登记的两大类型,建议分别调整工作流程。新设立外资企业注册登记的流程为:领取名称登记表式明确应提交的名称登记材料名称重名查询窗口提交并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领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领取设立外资企业登记申请书明确应提供的登记材料参照标准样本填写表式和准备材料窗口提交并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和内容领取受理通知书办结。

变更外资企业登记的流程为:机读企业原始登记材料明确变更事项领取变更表式明确应提供的登记材料参照标准样本填写表式和准备材料窗口提交并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和内容领取受理通知书办结。

(二)对所有可以样本化的表式,统一配套“书面化解释文本”

建议把目前正在套用的每一份工商登记表式作一遍梳理,填写出一套标准化的格式,并在每一项填写内容旁、配套标注详细的“书面化解释”,使每一个企业办事人员都能一看就懂、看了就会填。配套书面化解释,是针对目前窗口突出问题、优化窗口管理流程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减轻窗口咨询压力的关键措施。配套的书面化解释要尽力解决好以下三点:一是所有的专业问题尽可能通俗化解释,让非专业的人员也能一目了然,减少直接提问和解释;二是解释语言要简单、清晰、易懂、到位;三是遇有特例的地方,尽可能举例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增添企业变更登记“机读”环节

建议所有变更企业必须在办理工商手续前,首先通过“机读”环节,保证对自身原始资料心中有数,变更事项和材料前后完全吻合,避免企业信息与工商档案信息不一致,减少返工。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借助网络辅助咨询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西山、神华、大同等为代表的一批资源条件好、规模大,有一定影响力的煤炭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组建了跨地区经营、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成为我国21世纪参与全球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同时,为了规范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秩序和保护自然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煤炭企业开采的管理措施,这一切都加剧了我国中小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一、中小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与国有煤业集团相比,我国中小煤炭企业具有很大的劣势,其主要体现在:

    1.规模小,社会影响力差。煤炭企业属于基础性能源产业,长期以来,我国煤业集团形成了固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煤产品销售渠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煤产品客户建有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买卖关系。而我国的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规模小,产量有限,开采时间短,资金有限等原因,在社会上没有相对固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差。

    2.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生产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煤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建矿时间长,拥有一批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矿井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企业机构设置合理有效,煤炭生产能在经济有效的环境下进行。而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由于建矿时间短,规模小,很难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矿井经常没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矿井机构建设灵活,生产设备落后,煤炭生产秩序较差,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大的很大浪费。

    3.企业物流业管理水平落后。煤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建矿时间长,在长期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煤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了合理、高效的供应链路,企业物流产业化,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营销费用。而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资金力量薄弱,建矿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固定的采购和销售模式,原材料的采购和煤产品的销售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合理的供应链和良好的物流环境,造成了企业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4.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煤业集团几乎都建有自己的局域网络,而且通过专线接入了互联网,在煤业集团下属生产矿井建有生产监测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些煤业集团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自己的营销信息,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而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人员欠缺,管理水平低,导致信息化建设程度很低,中小煤炭企业很少有组建自己矿井局域网的,也很少有矿井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矿井管理的,计算机只是企业用来打字、制表的工具,没有与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很好地接轨。

    我国中小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借助信息化手段,走科技兴企的新路子。

    二、中小煤炭企业电子交易平台构建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的现状来看,要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明显是不现实的,但由于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其产品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性,事实上我国的中小煤炭企业是以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煤炭企业群 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可以考虑在不涉及各中小煤炭企业管理机构变动的情况下实现煤炭企业群整体某一工作流程的信息化。

    如果在这一煤炭企业群建立一个电子交易平台,各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煤产品的销售就可以通过这一电子交易平台来实现。由于各中小煤炭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信息管理人员相对紧缺,可以考虑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成立一个信息管理中心,由这一信息管理中心来维护这一电子交易平台。为了有效地对各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需求及煤产品的销售信息进行管理,各企业需要配备一台电脑,并通过Internet与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相连,同时由信息管理中心给各中小煤炭企业设一名信息管理员,各企业的信息管理员负责使用各企业的电脑通过Internet向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各企业原材料及煤产品的营销信息。这样外部原材料供应商和煤产品需求客户可以通过这一电子交易平台及时地了解该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营销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在中小煤炭企业群中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物理环境将包括:各企业用于营销信息的电脑,信息管理中心用于搭建电子交易平台的服务器阵列、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及其他所有可能用到的硬件设备。其物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由于中小煤炭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现行网络安全隐患很多而针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不利,所以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所建立的电子交易平台可以采用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通过网上签订合同,网下付款的方式来实现整个交易过程。

    为了有效地对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煤炭企业进行管理,各企业需要通过Internet在信息管理中心所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注册,由信息管理中心给各企业分配的信息管理员以会员的身份登录电子交易平台以对本企业的营销信息完成、修改、删除等工作。信息管理中心有关人员对电子交易平台的整体布局进行维护。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将会大大提高中小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简化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联络,减少各企业的营销成本。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简化交易流程,缩短联系和交易的时间,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和客户可以随时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原材料需求情况和煤产品的供应情况。

    2.可以方便供应商和客户与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之间的比较营销,搞活市场机制。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各企业的信誉、原材料需求数量等;客户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随时了解各企业煤产品供应数量、型号、价格等信息,实现比较营销。

    3.可以方便各中小煤炭企业联合起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实现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各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原材料需求能力与煤产品的供应能力联合起来,统一寻找供应商或客户,扩大整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4.可以方便各中小煤炭企业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通过互联网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和客户都可以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原材料需求情况和煤产品销售情况,方便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5.可以促使中小煤炭企业获得与煤业集团同等的竞争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中,中小煤炭企业的煤产品将会与煤业集团的煤产品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出售,可以避免传统营销环境下由于中小煤炭企业规模小而在营销过程中被歧视现象的发生。

    三、相关物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一般由企业自己与供应商签订订货合同后由供应商进行供应或通过企业自己的运输工具进行原材料的运输;煤产品的销售一般在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由企业自己将煤产品运送到客户处或者由客户自己将煤产品运走。这样每个企业都设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伍,而每个企业运输队伍的利用率却不是很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以后,各煤炭企业可能联合起来统一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或者统一进行煤产品的销售,所以可以考虑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成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工具是用于为中小煤炭企业进行原材料运输或为客户运送煤产品的车辆。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通过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实时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各企业的营销情况,同时可以随时与各企业及其供应商和客户进行联系,所以由物流配送中心来集中统一承担原材料或者煤产品的运输可以大大降低各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后,由物流配送中心对各企业进行原材料配送的物流过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中小煤炭企业群物流配送中心承担着煤炭企业群内煤炭企业联合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配送,也承担着各煤炭企业单独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配送工作。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后,由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对客户煤产品的运输工作。其配送的物流过程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中小煤炭企业群物流配送中心承担着煤炭企业群内煤炭企业联合统一向客户销售煤产品的运输,也承担着各煤炭企业单独向客户销售煤产品的运输工作。

    四、后记

    目前,由于中小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层次参差不齐,在短时间之内实现中小煤炭企业群电子交易的构想可能还不太现实,但随着电子交易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参考文献:

    [1]段建军: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9期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8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前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坚持工程教育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坚持高校工程教育与工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国际化人才[1,2]。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我们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获准成为上海市教委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特色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教育国际化、工程化和创新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并在2012年顺利进入国家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批准的本科专业。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旨,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立体化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此,我们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是由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三个教学链组成,构建了全方面、递进式的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包括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三大教学链。三大教学链相辅相成,相互贯穿构建了有机并完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的培养体系。我们构建的培养体系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基础与工程文化相结合,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我们对卓越人才的培养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完成通识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等学习,第四年前半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后半年在企业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得到巩固,在最后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中因为充分应用而加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也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主动性和课外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2.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突出工程教育的主线。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增加学术前沿报告、学术研讨和国内外交流性的课程比例,扩大开放性实验、研讨性和实践性教育环节。使学生通过研讨和交流拓宽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视野,并逐步拥有创新意识。通过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新方法,实现教学交流互动。

3.引入国际化的“校企、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机制。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讲授式课程教学中,有多门课程邀请国外教授和专家以及企业专家授课。例如,我们开设的“材料科学前沿”这门专业课程就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和企业专家讲授最先进和前沿的材料科学及应用,同时,本校的授课教师也都具备国际交流经历或企I经历。

4.增加企业工程教学环节。与本专业国内外领军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向企业全面开放教学与科研,使企业真正成为专业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我们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工程教学安排每位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的时间,完成系统的工程训练,在企业参与完成工程项目,获得以企业评价为主的实践学分,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下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另外,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由聘请的企业专家根据工程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实现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在3年内选派了8位青年教师结合研究项目到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车间实习与工程训练,提高了专职教师工程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5.加强课外创新教学环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快速发展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活动。我们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创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截止目前已资助80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我们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竞赛,2015年我们承办了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市第二届大学生先进材料创新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同时设置大学生创新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期间要有一次创新性实践,并获得学分,以期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国际化教育。除了外教课堂教学外,我们在学生的毕业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国际化学分,即安排学生到国外高校、科研院访问交流或短期学习,并取得国外高校的认可学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支持学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以国际化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学特色,教学内容丰富,手段先进,实用性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应用结合紧密,教学效果显著。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体系整合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培养计划的授课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因地制宜的进行了更新,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重新制定了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1.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中,我们增加了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采用实验室教师弹性坐班制,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预约,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创造条件。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在生产一线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推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融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开设,培养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2.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校企双方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展开充分沟通。校企联合建设卓越工程师资队伍,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改革部分专业前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开到生产一线。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多种运作模式,如学校自建、校企共建、引进企业(车间)等多种建设形式,保持教学设施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并同时增加工业生产仿真实习条件。建成集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考核、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一体,多功能、综合性校内材料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进入企业提供岗前培训,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成为联系高校与企业的桥梁,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术服务的窗口,实现企业与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3.推行全英文和小班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托学院优良的教师资源,开设全英文课程,英文课程占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的40%以上。依托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进行英文课程群建设,包括英文教材编写与选择、课程网站建设等,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例如我们编写的《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科学基础》、《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等9门全英文课程获上海市英文示范课程称号。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引进了世界知名高校(如MIT等)的网络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将专业课尤其是英文专业课的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特别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根据研究问题、案例和项目的需要将小班进一步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分析、讨论与研究问题,小组间相互竞争和促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相互协作的学习气氛。同时,我们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探索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4.改革考核方式,推行多元化评价。在考核学生能力的方式上,期末考核的“一考定成败”模式逐渐被弱化,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富有活力、鼓励创新的、多元化的考试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考察。

积极开展考试方式的改革,改变过去的考试模式,将教学过程与考核有机结合,将考分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占总成绩的30%―50%),丰富平时考核内容,将课堂出勤、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堂测验、作业、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实验等内容纳入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注重公平、公正、有据(记录)可查,具体的方式考核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提出方案。

三、企业的工程实践

企业的工程实践过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企业学习阶段主要以工程化人才要求为指导,从实际工程背景出发,通过工程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学生在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实践学习,熟悉材料制备、性能、加工工艺等。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研制,巩固和深化学校课堂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并在与企业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以具体专业方向为主体,选择5―6家生产链齐全、产品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如上海振华重工机械配套有限公司、德国兹韦克有限公司等高水平新材料领军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校企双方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使各项校企联合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学生在企业里采取实验班分批分散的方式进行实习学习。学校在相应的企业推荐名单中,遴选企业指导教师,并与企业指导教师一起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并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学习。

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践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导师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专家担任。校企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下的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和“3+1”培B计划中的企业集中学习两个环节。其中,认识实习主要包括认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增加专业认可度。考核成绩根据考勤及认识实习报告综合评定,由校企双导师给予综合评分。在企业集中学习时有重点的安排学生参与金属材料冶炼、锻造、热处理及加工制造等过程;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产品设计及加工制造等过程;复合材料机构、性能、制备及加工等过程。并在企业现场接受专业课程(如航空复合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汽车材料、新型炭材料等课程)的学习。最后与企业导师一起针对企业实际课题完成毕业论文的工作。

企业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实际产品设计或工程项目(设计、生产工艺、实际应用研究)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或研究方案的制定进行分析、讨论、改进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个体与项目组其他成员的讨论、协调的过程中,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参加企业部门生产会议、项目组内汇报或组外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撰写产品设计书、项目研究实施方案、项目进展报告及总结报告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了解企业相关部门生产活动组织管理情况以及参与项目组的任务、人力和资源等的协调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学习的这一年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相当关键的一年。学生要通过进入企业了解工程的实际需要,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备独立从事产品设计与生产、创新与开发、管理与营销等能力。

因此,如何保障企业学习目标的实现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不仅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与实习均定为必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有严格的执行方案,而且建立了综合评定措施,保证学生在企业工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考核评定措施包括:(1)建立考勤制度,由校企双导师共同监督学生出勤;(2)实行中期检查,以汇报面试的方式,由校企双导师检查实习效果;(3)完成阶段性实习过程生产分析报告;(4)对于企业毕业论文设计,严格实行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及企业学习阶段总结工作;(5)企业工程学习结束时,校企双方导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表现,做出评价或鉴定,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企业的工程实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为企业做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在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拉近了象牙塔的学子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只有在实践中多与先进技术接触,才能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自身融入社会的步伐。而在企业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恰好也鞭策了学生回到学校后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有的放矢的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学生走访以及学生反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是十分有效的。

致谢:感谢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支持。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9

【 key words 】 : first-class team;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企业的竞争可谓达到了白热化,业务量的多少是每个企业的生命线。而发包方想了解一个企业施工管理的质量如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去看该施工团队的“门面”――施工现场。

一、建设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加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

想做一个一流的工程必须有一个一流的施工现场,而一流的施工现场必然来源于一个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 以下是几点对于如何建设一个一流团队的一点意见:

1、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工期的长短、企业对该工程的期望目标,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2、配置合理化的团队人员

项目部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人为本,以建设一流的项目团队为目标。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核心,一定要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精算帐、会经营。其他各生产组、材料动力组、技术质量组、安装组、财务劳资组、经营预算组、行政后勤组的人员从年龄、知识结构、施工经验、数量上配备合理。首先实现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的优化。

3、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

团队要制定全面的管理策划,确定工程所要实现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文明工地创建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整个项目施工团队做到目标明确、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根据管理体系对所确定的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小组、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

4、建设学习型团队。

项目部要求全体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鼓励项目部的职工参加各种如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考试,达到在工程中培育人才的目的。在熟悉图纸、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要学习国家强制性条文、施工验收规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工程服务。要结合项目部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按计划的开展集中学习。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在项目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建设和谐的项目团队。

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使项目部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每一个员工都感到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文明工地建设,给职工创建一个整齐有序的施工环境,安静漂亮的生活环境,使大家在工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员工之间要互帮互助,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一些优异的活动和比赛,使员工能在紧张之余适当的得到放松,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对于后进的员工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积极去引导、鼓励、凝聚。

6、奖励考核和奖励程序,约束人员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首先由项目部牵头,根据每一员工的工作目标量,每一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其工作完成情况、各小组配合情况、为项目所做的贡献情况、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的反映情况,制定每一各人的绩效奖金,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二、加强施工项目现场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质量管理方面要始终注重过程和细节。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狠抓质量,按照以上几点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工程。

1、根据企业对质量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定质量目标,进行目标量化分解,形成全员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终身责任制的义务,使干好工程质量责任到人,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过程奖罚措施。

2、保证材料的质量问题。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

3、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项目部技术质量组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

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要发展必然要依靠科技。要抓好工程质量,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质量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还可以制订项目管理企业内控标准,编制企业工法。

5、加强过程控制,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样板在达到要求情况下,技术资料、保证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需强调的是检验批的划分一定要满足规范要求,资料上各责任人的签字一定要本人署名,要牢固树立精品工程的理念,把每道工序都要建成精品。再大面积展开施工。严格检验批班组自检、专职质量员检、监理工程师检的制度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

三、建设先进、文明的施工现场

如前文所说,施工现场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门面”,发扬企业文化的阵地,文明、先进工地的创建能促进项目部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其质量创优、安全达标。项目部要通过加强工地建设,不断提高项目部的全面管理水平。

文明、先进工地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投入少、效果好、新颖多”的文明工地创建原则,把创新作为文明工地建设的灵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构建和谐的施工新环境。如现在推行的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文明工地等等。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0

Measures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ang Ligang Chi Hongjuan

(school of traffic, Ludong universit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paper uses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that exist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Integrated procurement costs to consider; Procurement of goods from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management of vendor management strategies. It gives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urement ;Measures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呈现连续增长势头,但是其优势主要在于凭借低成本进行市场开拓,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每个产品的设计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变化因素,直接影响到物料的计划采购、生产准备和加工制造。制造企业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供应链群,与其关系密切的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供应商数目较多,那么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水平?本文从制造企业的特点出发,总结制造企业在供应链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期望能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提供借鉴价值。

一、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

制造企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典型的大型或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它不仅种类多、批量小、工程量大、生产周期长,而且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占用大、劳动强度大、财务活动复杂等特点。

1.制造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型工业。制造企业难以先试制产品或模型来确定制造成本、制造方法和性能,一般只能根据订单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设计、采购、建造。

2.占用流动资金大,交货期有严格的时间限定。通常情况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货短则几天,长则几年,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原材料供应市场、汇率、气象等诸多不可测因素的影响。

3.有些制造项目结构复杂,专业众多。企业中不同的制造项目,其生产组织过程不同,编制生产计划只有在完成产品工艺设计后才能进行。企业运作过程中各部门间协作工作量大,技术、生产、物资质量等各种功能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时空坐标交织在一起,制定计划不易,监督计划的实施更难[1]。

4.设计周期长,信息量大,产品结构较复杂,采用流水线设备生产或其他方式生产。大型制造设备几乎要按客户的需求单独设计。为了保证交货期,企业在设计尚未全部结束之前,已开始制造,发现问题,再修改设计。

5.原材料、设备等采购成本要占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配套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缺少统一的物资、物流管理系统,无法将正确的零部件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导致对物资采购、仓储配送的时间、位置及数量难以有效地控制。

6.手工作业比重较大,自动化程度低。特别是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收集生产数据管理困难。由于信息共享度低,且多为手工输入,反馈速度慢,难以分类汇总及迅速检索[2]。

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难点

供应链管理是把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供应链存在以下难点: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困难。在传统管理上,供应链中的企业是各自为政的,管理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也存在协调关系不可能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包括职能功能业务界定不清、业务流程未完善或不规范、部门间的情绪化倾向等。企业内部职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各功能部门接口的外部各关联企业,在运作上失去了整体的协调性。

2.供应链集成化信息管理的困难。由制造企业为核心构成的供应链,其上游及下游企业较多,传统的企业管理其立足点是单一企业,管理上是以封闭、分散和追求有排他性,一是企业追求自我利益为特征。表现在信息的管理只注重信息的输入而忽略信息输出,常常将本应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的信息当作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人为的流失;二是企业在信息流的运作上,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将需求的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逐级放大造成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失度高,供应链上的库存远大于实际需用,以防备突发的市场需求或生产中断,总成本居高不下。

3.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实现的困难,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不可动摇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在利益上是讨价还价的,议价的结果要看双方的,若核心企业的实力强于供应商,则核心企业要求尽可能低的供应价格,供应商又期望获得更有利的售价,反之亦然。在供应链中损失大的企业因为丧失自我强壮的机会使其能力削弱,从而导致供应链竞争力的削弱,通过交易使一方过度获利而另一方过度损失,并不能使供应链整体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三、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横向一体化”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之间会形成一条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的工业生产“链”,相邻节点之间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一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所谓的供应链[3]。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外部供应链系统。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指在企业内部,从原材料购入至交货全过程包括订单处理、订单出货、生产计划、材料需求计划等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互通。外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与船舶建造企业进行物料供应和信息交流的所有相关企业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合约、准时供料、客户关系管理等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互[4]。由于原材料以及配套设备的采购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很高,因此原料采购是一个战略性的环节。实践证明,要在销售环节取得一个百分点的利润率很难,但在采购环节要成就利润的空间则相对容易,所以在供应链中将采购与生产建造的各个“链节”高效连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原料采购部门与设计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传输和互通,形成高效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系统。但是,往往会有一些问题造成供应链无法有效运行。

1.原材料到位不及时。原料采购部门在进行采购时,对于每一个对象产品,在签订采购合同后,就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对此采购项目负责,在采购部门和原料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一旦原材料的采购不能及时到位,势必会影响船舶的建造周期,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原材料到位过早。有时候采购部门在制造之前已经进行相关原材料的购买,从而保证生产时有备无患,殊不知这同样使库存管理成本和金融成本提高[5]。

3.原材料准备时间没有考虑。即原材料虽然到位时间合适,但是材料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使用,如果在采购供应链系统中没有考虑原材料所需的预处理时间,也会影响整体进度。

四、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策略

制造过程与各种配套设备、原材料的采购密切相关,需要供应链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各个生产任务执行部门的生产任务状态和原料需求信息,并将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采购部门,以便协调各个生产任务的进度以及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使之形成完善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于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有着显著作用,是实现现代制造模式的重要环节。

1.完善信息网络,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由于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须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将各部门的信息输入到统一的采购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可以保证各个部门之间对计划的变更等一些不确定性情况做出最快的反应,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信息交换的重要性,如果供应链中信息不畅通,企业必须加大库存来应付一些不确定性情况。良好的信息接口和信息平台是供应链运行的基本条件,如果供应链中实现各成员信息共享,就可以降低供应链中的库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2.重视采购成本的综合考虑。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果一味追求价格最低的,而不去顾及质量、服务、地域、物流条件等,结果使最后的采购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许多制造企业从单纯的价格战略已上升到成本战略。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为订单而采购。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或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以订单为中心的采购供应链管理观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成各项采购任务,使原材料采购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护客户利益,力争零缺陷供应商。采购方应及时把质量、服务、交货期的信息传给供方,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品与服务。供方参与到生产过程,了解所供商品的使用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与原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所提品的特性、价格以及服务水平等,对于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给企业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根据以上分析,为了保证原材料采购的及时性、有效性,应该针对具体某一企业的现状和影响考核供应链管理的阻力,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建立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庆丰,马晓平,朱骏.建造管理系统设计的探讨[C].上海:华东船院. 1999.15-48.

[2]孙玲芳,许金波,孔令海,葛世伦.造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J]. 造船技术,2007,3:9-15.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1

一、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特性分析

船舶是可以行驶的庞大钢结构物。船体钢结构由成形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船体内安装由复杂的动力推进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供水系统及其它辅助设施。因此船舶建造兼有一般制造行业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造船是属于按订单生产的大型组装产业,所需订购的各项材料设备,如大到机器、板材、型材、涂料、木材、水泥等小至房间内的窗帘、胶圈等,供应商遍布国内外,数量达上千家之多,而且设备的供应厂家、具体型号等,直接影响船舶产品的结构设计,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缺乏栖装设备技术资料,会直接影响设计进度,从而影响交船期,如主机的型号决定了机舱的结构设计,锅炉的型号同样影响机舱设计中的管路、电路系统设计,若这些设备的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到达就会严重影响造船进度,因此船舶建造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层面既深入又复杂。

1.与供应商的关系密切

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安装各式各样装置、仪器、仪表等栖装设备,在向上游供应商订购时,必须与船舶建造进度环环相扣,所有胭装设备不仅涉及性能、价格、交货期、质量等,而且与船舶设计中各种设备的布置设计和装配尺寸等密切相关,因此,船舶建造中的一些重要设计变更信息以及由于实际建造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进度计划变化,必须及时的反馈给相关的供应商,以及时的协调供货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船舶建造中,船东会指定一些设备、材料的供应商,这样就需要船厂、船东以及供应商三方紧密协调,以确保各方的利益。

2.与船东和船级社信息交换频繁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一些设计图纸必须得到船东的认可,并通过相应的船级社的审查,而且主要的设备供应商也需要得到船东的认可,因此在船舶设计时,需要向船东及相应的船级社提供送审图纸目录和报检项目清单,这样,船厂、船东及船级社三方的信息交流是否顺畅,送审图纸能否及时送回,对于船舶建造周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3.质量以及交货期的控制更加严格

船舶建造过程中,大多数的供应商都在接到订单之后定制生产的,因此在交货前需要严格控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并接受船级社及船东代表的检验,以免在无替代品的情形之下,由于一两个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而延迟整条船舶建造进度,造成更大的损失。

船舶建造过程与各种设备、材料供应环环相扣,往往由于交货期延误,严重影响到造船进度。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些报道,某船拖期被船东处以高额罚款,某船的主机到货时间比生产进度时间早了2个月,造成近百万元的资金利息损失,或者听说某船的下水时间仅仅因为忽略了一个小小胶圈缺货而不得不推迟几天,由此可见严加控制各种设备、材料的交货期,可达到降低造船成本,缩短建造周期的目的。

4.与最终用户(船东)直接接触

一般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上游外部供应链管理、内部供应链管理以及下游外部供应链管理。但是由于船舶产品的特殊性,在建造完成后将最终产品―船舶,直接交给最终用户―船东,因此在造船供应链管理中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是不同的,其下游外部供应链管理中不需要分销商管理、配送中心以及相应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而只通过合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与最终用户进行协调、沟通以及信息、交互。

二、造船供应链管理框架

基于以上的分析,造船供应链管理框架可用图1表示。该框架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构建的,在船舶建造企业内部构建基于Intranet的内部信息交互方式,船舶建造企业与船级社、船东以及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基于Internet方式,船舶建造供应链管理以建造计划及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为基础,保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顺畅。

在该框架中,船舶建造企业内部流程分为决策阶段、计划阶段以及施工建造阶段,决策阶段主要功能是全球资讯分析,与潜在的客户进行技术谈判,签订建造合同,选择主要设备的供应商以及外包商,并决定建造策略。计划阶段主要功能是设计研发,制定建造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建造阶段主要功能是按照设计结果以及建造计划,进行船舶建造。

三、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基于船舶工业的特性分析,建立一个有效的造船供应链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传统的管理思想向供应链管理思想转变

降低总成本以及缩短交货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驱动力。但是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实施时会遇到传统管理思想的阻力,有可能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员工对该管理思想的认知问题以及相互沟通问题,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开始阶段,可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就需要决策人员坚定实施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思想不同,它需要打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界限,使各部门融为一体,供应链管理给员工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造船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并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培养协作精神,建立“多赢”思想,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合作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实现由传统的管理思想向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转变。

2.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的船舶建造企业流程

船舶建造企业流程是指在企业内部,应用各种管理技术和生产设备,最终形成船舶产品的相互关联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型材、板材等原材料,经过运输、生产、搬运、再生产,……,转换为零件、组件、部件、中间产品、分段、直到最终的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料流管理,使之更加快捷稳定地贯穿企业整个流程,但是目前我国船舶建造企业流程是职能中心化的,个完整的工作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许多协调与沟通问题。与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业务流程中心化之间存在冲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造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势,必须对船舶建造企业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

3.重视供应商管理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与成百上千的零部件及设备供应商联系,不同的供应商以不同的方式将板材、型材以及各种设备零部件送至造船企业,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某种设备或某种型号的型材延迟到达,将会延缓建造进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交船期,同时,如果各种物料过早的送达造船企业,不仅需要增加库存费用,而且造船企业还需要向银行支付大量的利息。由此可见,高效的供应商管理是实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步。

在供应商管理中,需要依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的供应商应该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并且尽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以降低管理成本。在造船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可分为3类,一类是长期供应商,如板材、型材供应商,另一类是关键供应商,如主机、螺旋桨等供应商,最后一类是短期供应商,如化学品船的特殊涂料、减摇鳍等一些特殊船舶特需的一些材料设备的供应商。不同种类的供应商与造船企业的集成度是不同的,在船舶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纳入关键供应商,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扩展企业。

4.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

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协同运作时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影响供应链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而影响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造船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

目前的一些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事后分析,缺少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当发生偏差时其损失和危害已经造成,往往难以补偿。再者,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显得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所以,新的绩效评价系统必须清楚地认识供应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的作用,正确分辨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获利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并且,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

5.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由于船舶建造活动中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很多地点,因此信息交换就非常重要,如果供应链中信息不畅通,造船企业必须加大库存来应付一些不确定性情况,有些设备如主机等只能通过增加交货提前期来解决。而当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就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中的库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实力。目前我国造船企业中,计算机工具己经被广泛使用,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基本建立起来,应该说从硬件上己经具备了实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但是在管理方面的计算机软件支持工具还十分缺乏,这样必然导致信息交换和共享上的困难,因此首先必须把各个专业软件在信息交换和共享方面实现集成,从而实现造船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上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参考文献:

[1]郭 炜 程 丽:神龙公司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3:47~49

[2]软件世界:制造业供应链需求调查.2005,2: 117~119

[3]朱汝敬:对我国造船技术和管理发展的若干思考.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12:13~19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2

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的一致性研究。建筑经营管理理念是以合同作为主导,根据建筑工程可分为长期合作关系与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长期合作关系关注点在于双方的合作目标与项目绩效,面向特定项目的合作则关注各方合作与互惠的连续性。无论是长期合作关系项目还是特定项目,供应链管理理念强调的都是战略伙伴关系与联盟,打造强有力的建筑供应链,需要达到合作、双赢的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上的一致性。

2.满足生产需要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组件,依据批量运送、批量生产、照单组装等供应链的类型细分,寻找各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其需求是生产导向型的、稳定的精细生产,而在其下游,需求是变动的、柔性的。关注供应链和施工现场的衔接面,对施工现场采用价值流程分析与供应链重组,解决诸如待料、征地拆迁、变更、与各类利益人的纠纷等导致窝工、停工等相关问题。

3.施工过程中资金保障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保障建设资金,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拖欠工程款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单纯从资金流视角对建筑供应链的探讨文献很少,更多的是抓住供应链是价值链的实质并从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在伙伴关系的构建中,信誉与支付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每年拖欠民工工资绝大多数产生在建筑行业。因此,资金保障与合理的支付体系似乎十分棘手,建设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已收到一定成效。

4.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正越来越成为决策的重要资源,建筑供应链中的信息类别繁多,而建筑所涉及的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也不同,他们对信息关注的焦点、程度;信息的获得、处理、转移的态度各异。建筑项目的管理常常围绕成本、时间、质量来展开,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决策者或沟通者,信息的有效流动影响了项目的这三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需要有清晰的模型来理解信息流动的路径。

5.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研究。建筑项目周期长,资金及劳动力密集,涉及的利益主体方多,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影响了其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建筑供应链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框架,构建了面向项目管理流程和信息的模型,强调在风险管理中可共享的知识驱动型方法,以及定义通用的风险术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特定项目的风险条目、风险转移和应对措施。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给出建筑供应链的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络链结构。

三、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途径与方式

1.ERP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ERP以“平衡供需”为目的,能使主要业务流程集成化和自动化,能共享数据和业务活动结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必须看到:资源的有限性同建筑企业扩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各个企业面对社会的压力都非常大,要想有效地管理企业,必须实施企业资源计划。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实施途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目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逆向物流。

(1) 实施供应链系统各环节的绿色设计。供应链有关各方应密切合作,不仅包括设计者和制造商,还要包括供应商和材料专家,即在多方之间充分沟通、信息共享、协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绿色设计。实施绿色设计,改善和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必将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供应链系统企业实施绿色材料工程。绿色材料的使用,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密切合作,制造商与供应商应就绿色材料展开广泛的探讨,制造商应就材料的供应提出绿色要求,并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绿色材料建设中,有条件的可提供培训和技术上的支持,与供应商紧密沟通、协作,共同树立“环境成本”观念。加大对具有污染性材料的限制和抵制力度,从生产源头给予消灭,在流通领域给予取缔,确保绿色材料、节能环保型材料工程的实施。

(3)树立供应链系统企业绿色营销观念。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所进行的环境努力。供应链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企业的这一行为必将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4) 实现供应链系统绿色物流。 实施绿色物流既可以大大减少废物的产生,又可以降低成本。设计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并保证其畅通,做到绿色回收,实现再使用、再循环。

3.关联供应链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库存周转率、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为此,国家呼吁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倡导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联供应链是指在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双重的情况下,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生产废弃物在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21世纪人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持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而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关联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绩效双赢的有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发展战略,这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解决的问题。

(1)材料供应商延迟供货与质量缺陷。材料供应商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性能。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建材品种多、数量大,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木材等大宗的建材以及各种装饰材料。因此,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提供材料。机器故障、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应商与采购方的纠纷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3

建设特色化、专业化园区之路

分工明细化,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专业化、特色化就是孵化器在同行业中生存与发展的第一准则。纵观孵化器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孵化服务总体水平正在稳步提高,服务内容开始走向系统化、专业化、集成化,服务方式日渐趋向理性化和科学化。纵向比较。创业园在五年之间实现了大幅度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相比国内以及北京市其他较为成熟的兄弟园区,在自身条件和外部资源等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那么。应当如何做好自我定位,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园区工作者思索和追求的重心。

要做到专业技术型孵化园区,需要聚集一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公共性支持的基础上,将适合部分企业专业特色的部分加以延伸。从而使得对该类企业的支持变得更为直接和明确;需要聚集一批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群,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集中或靠近。信息上充分交流。把强大的竞争压力转变为强烈的创新动力,逐渐形成一个创新群落,在创新中发挥集群优势;需要聚集一批能够、也愿意为该类中小企业群提供支撑的科研体系和设施,它们作为中小企业群所背靠的大树。具有丰厚的繁枝茂叶,能够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专家、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营养。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行业优势,依托学校完备的科研体系和设施,围绕从开园伊始就形成的“建设新材料专业园区”这一方向。创业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体现专业化,创业园搭建了一个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新材料专业孵化体系,这个体系由二级专业孵化器、留创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分析检验服务平台及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四个子体系构成,主要帮助留创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市场分析、试验检测、专业投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二级专业孵化器

成立之初,创业园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中心等8个部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立了8个二级专业孵化器建设专业平台。其中新材料领域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有5家,创业园与5个新材料领域二级专业孵化器在孵化体系内实现市场与技术的良好对接。打破原有传统的纯技术研发模式,引入市场机制,以孵化园区为平台进行孵化。

留创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2004年,创业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建立“北京市留创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该体系由专家支撑体系、实验检测体系和行业信息体系构建而成,专家支撑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动态分析、技术难题诊断、新产品研发等服务;实验检测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新材料检测与分析、实验和检测方法研究、实验室建设方案指导以及新材料检测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服务;行业信息支撑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新材料行业发展动态、技术人才、业界交流、国际交往等信息支持。针对材料类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创业园不定期通过以上三大体系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和补给。

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

同年,在北京市科委的领导下。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创业园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创业园在联盟中具体负责平台的商业化运作。把分散在各个机构的分析测试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利用规模效应和政府资助等便利条件使测试成本相应下降,减少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中小科技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从而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005年12月。北京科大材料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市场化经营、公司化运作。目前,公司根据分析测试资源的具体情况,初步整合形成“材料力学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金相及热处理”、“岩石力学测试”、“组织结构测试”等六大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并以材料分析测试为基础,发挥北京科技大学的科技资源和专家资源优势,尝试开展了材料失效分析、技术培训、实验室建设咨询、仪器设备开发等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平台逐步成为园区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2005年,创业园在条件平台建设上再上新台阶,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钢总公司、北京伟豪铝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北京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旨在改善北京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交易渠道不畅、技术商品不能有效供给的局面,实现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目前,中心技术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电磁屏蔽材料”、“二氧化钛光触媒”、“金属薄膜材料”等多个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与多家意向投资主体进行了接洽。2007年6月,实现“高炉喷煤助燃剂”技术产业化,成立“北科汇迪(北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67万。“异养发酵培养生产小球藻”项目已经正式进入试生产,有望在2008上半年实现中试,争取下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完成产业化。

业务范围的拓展,工作深度的加强,对创业园团队专业化程度也提到了新的高度。随着分析检验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各项业务的展开,园区对各方面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之外,还需要具有专业化水准,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为配合各项工作,创业园投入精力引进高素质员工,更为员工创造机会走出园区。接受专业

培训和学习先进经验。先后派出人员参加试验技术、技术经济人、财务负责人和物业管理师等培训9人次,并分别获得相应执业资格认证,使园区各项服务更具专业化水准。

建设内部软环境,打造创新性园区文化之路

2006年初,园区将学校拨付使用的4590平方米孵化场地进行了改造,并配备了相应服务设施,使得园区硬件环境上了一个台阶。面对新的孵化区域、新的入孵企业。创业园着力进行了内部软环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辐射面积和影响力

通过《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海外学人》、《新材料产业》等平面媒体,网站、大屏幕等电子媒介,以及园区每个季度一期的工作简报等方式,加强园区内部创业环境的培养和外部宣传,不断扩大园区辐射面积和在新材料孵化器领域、留学人员创业领域的影响力。全面开展园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园区通过举办各类创业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007年中,创业园分别举办了第二届“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杯”五人制足球赛、五期方兴创业论坛、庆元旦第三届“北京科大科技园杯”台球、乒乓球公开赛等活动;从9月份开始筹备第五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立北京科大科技园企业家俱乐部;通过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和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十周年等大型活动组织企业走出园区,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科大创业园区及企业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交流、合作、学习型的创新创业氛围。

特别是第二届“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杯”五人制足球赛,吸引了来自中关村管委会、14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海外学人服务中心、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市科委新材料发展中心、双高人才服务中心等9家海归创业相关单位以及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共组成38支球队参加,科大创业园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为此次赛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比赛分别被CCTV-4“中国新闻”、《北京晨报》以及海归创业多家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使更多人更为关注和了解中关村以及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群体,同时,比赛体现出的团结、拼搏、进取精神也将进一步激发创业精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贡献才智与力量的激情与理想。

网络化发展,寻求多方面资源合作之路

孵化服务的专业化趋向要求以创业园为中心,寻求孵化资源的共享、孵化服务的互补、服务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效率的提高。除上文中提到的创业园与大学之间的网络化组合之外,创业园与政府之间、创业园与创业园之间、创业园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之间也有必要在多方面开展网络化合作。创业园最开始就是通过行政审批方式建立在各高新区的,政府、政策支撑是创业园赖以生存的土壤,创业园可以从政府获得方针政策和优惠条件。从而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方向性指导;多个创业园之间可以通过服务、技术、信息等资源流通互换实现孵化功能上的互补,形成和提升区域产业链;创业园处在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的中间环节。可以降低双方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并最终形成交易的成本,同时,通过与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弥补创业园本身功能上的缺失或不足。

科大留创园努力深挖内部潜力、整合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园区最新引进五家合作机构――北京昌久律师事务所、北京技术交易中心、联合信用有限公司、北京峰荟财智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以及金诚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并分别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上原有已经建立紧密联系的十余家服务机构,充实了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共同为园区及企业提供更到位、更为专业化的孵化服务。

目前,科大留创园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内容已经涵盖了商务服务、专业培训、投融资、宣传推广、人才资源、法律事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基本能够解决企业日常需要,并发挥园区作为资源和信息中转站、服务站的作用。

同时,园区将孵化功能向异地进行辐射和扩张。目前,园区拥有昌平、永丰材料产业基地、湖北黄冈、辽宁鞍山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发展园共计25万余平米。

知不足,求进取

总结五年发展,我们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园区、我们的企业还有很大有待提升的空间,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需加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从总体水平上看,园区企业规模较小,起点较低,生存压力大,造血功能差,特别是在资金以及市场开拓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比较匮乏,需要园区给与更多支持;

其次,个性化、专业化的孵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园区不断扩大创业服务体系内涵的同时,如何针对企业成长期的各种新生需求提供深层次服务。是应该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面对发展的挑战,科大留创园将不断丰富孵化服务内容、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今后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园区建设。科技园大厦已经破土动工,建成后的科技园大厦将有1万~2万平方米的面积用于留创园发展,留创园要抓住发展契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