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实用13篇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1

二、连云港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优势

1、中国与世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连云港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地球上的物种约50万种生活在水中,海洋生物的品种总数达20万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占地球生物种群数量的80%以上。随着利用陆地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开发药物越来越难,人们把海洋作为药物开发的宝库,向海洋要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1967年在美国召开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至今,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海洋药物进入了临床或临床前研究,这一研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是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我国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海洋药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截至20xx 年,中国已记录的海洋药物及已进行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的潜在药物资源已达684味,其中植物药205味,动物药468味,矿物药11味。涉及海洋药用动植物1667 种(植物272种,动物1395种),另有矿物18 种。如此,药用动植物及矿物种数达到1685种。

《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海洋生物医药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随着国家对海洋生物医药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明显。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海洋药物产业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政策支持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20xx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江苏省政府的《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20xx 年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再次把连云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连云港市将重点发展新医药等产业。20xx年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20xx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xx”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在全国各省市掀起研究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中,连云港也及时出台了《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连云港市“xx”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列为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3、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地理区位为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连云港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三大海洋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之一,是全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35°07’之间,处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连云港市海岸线全长160 多公里,临海及临海极限以内海域面积6670 多平方公里,近海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有着开发海洋经济的优越条件,连云港海洋经济将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调查发现,已从来源于连云港海域的生物资源中发现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4、成熟的制药产业群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托平台

近几年,连云港市优先发展了以化学合成药、现代中成药、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包装材料等为特色的新医药产业,初步建成了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六大生产基地。拥有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正大天晴等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称号的骨干企业以及中金玛泰等成长型企业。20xx年,全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销售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29.93%;实现利税48.9亿元,同比增长22.08%。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连云港传统的制药产业群主要包括:

(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在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内分泌治疗药、心血管药及抗感染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其中,抗肿瘤药销售已连续七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12%以上。目前,恒瑞医药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

(2)江苏康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以创新中药研究为重点,主导产品桂枝茯苓胶囊是妇科血瘀证临床用药;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甲流、乙流、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用药。

(3)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肝病治疗领域,主要从事甘草产业。甘草制剂肝病药物的研发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产品涉及的治疗领域为肝病、肿瘤、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

(4)江苏豪森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在抗肿瘤、精神病、糖尿病、消化道及抗感染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5)江苏中金玛泰。其作为亚洲地区医药包装生产行业规模最大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药用包装材料开发和生产。

5、驻连云港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为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是驻连云港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下设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室与药物合成研究室。其海洋微生物新药筛选与开发、海洋植物药物中间体制备与改造、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合成研究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海洋药物的技术过程及系列产品,使其直接应用于海洋制药产业,加速海洋药物开发技术及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利用优势实现江苏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产业虽然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企业产品主要是化学药和陆生植物药(中草药),对海洋医药的研发一直不甚重视,海洋药物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特色产品,未形成产业规模。

首先,连云港市应以传统制药产业群为依托,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改造升级,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实现以医药制造为中心的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同时,要注重发挥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与传统制药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传统制药产业改造升级可以为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传统制药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连云港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有序进行。

其次,海洋药物研究涉及生物技术及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专业人才和各个研究领域的密切合作。连云港市目前需要联结科研院所与医药企业合作、集聚高层次海洋药物人才、培育海洋药物创新团队、打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共研发平台。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2

(一)化学药物方面

二十世纪40年代,中国的化学合成药物〈原料药〉的生产一片空白,全部依赖进口,制剂加工厂也很少。建国以来,我们的制药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以生产原料药为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有200余种,到1978年达900种,总产量达4万多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拥有2000多家化学制药企业,能生产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24大类1350多种原料药,化学原料药总产量达3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并且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国际上化学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西药行业概览:1996—1999(亿元)

项目\年份1996199719981999

全医药行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86497212161670

增长率19.8%25%37%

西药行业总产值5866458251090

西药企业总数1605154417841953

西药大型企业总数189213269283

50家领先西药企业产值228264320414

50家领先西药企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例

39%40.7%39%39。8%

50家领先西药企业平均产值5.686.267.488。28

(二)中药〈天然药物〉方面

中药是我们祖国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近展却很慢。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中药业十分困难。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中药的发展,最近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大规模普查,发现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已达12807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重要药材如蛔蒿、水飞蓟、安息香,西洋参、白豆蔻、丁香、儿茶等引种成功。目前我国开展了濒临灭绝的药用动物代用品的研究,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已研究成功,虎骨、熊胆等也已开展。到目前为止,已对200多种中药与天然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其中包括常用的中药,如人参、三七、大黄、黄连等,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份761种;我国药学工作者已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物达32种之多,如利血平、强心灵、去甲乌药碱、紫杉醇、青蒿素等;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复方新药增长迅猛,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类占40%,四类占40%,五类占2%,如人工麝香、双黄连粉针、绞股蓝总皂苷颗粒、六味地黄口服液、川弓注射液、地奥心血康等。

中药行业概览:1996—1999(亿元)

项目\年份1996199719981999

全医药行业总产值(亿元,90年不变价)86497212161670

增长率(%)19.82513。7

中药行业总产值243275340376

31家领先中药企业产值6073.794.4108

31家领先中药企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例(%)

24。726。827。726

31家领先中药企业平均产值1.932.283.043。5

(三)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方面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目前我们常谈起的是指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大医药企业瞄准目标,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药品,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1.全球生物基因重组药物基本情况

在美国,1993-1995年期间,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8.9%、17.5%和14.8%;1996年的销售额为75.5亿美元,占美国整个生物技术市场75%;1997年的销售额为80亿美元。1999年,又有22种生物技术新药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总数达到72个(全球为92个)。欧洲方面,1996年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为26亿美元。日本在1997年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为27.5亿美元,占国内整个生物技术市场销售额的53%。目前美国和欧洲分别拥有生物技术公司1300家和700家。在美国,已批准上市的产品有重组α-1干扰素、重组α-2a干扰素、重组α-2b干扰素、重组β-1a干扰素、重组β-1b干扰素、重组γ-1b干扰素、重组白介素-2、重组白介素-11、重组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重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重组Ⅶa因子、重组人Ⅷ因子、重组人Ⅸ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链球菌DNA酶α、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重组抗CD20单抗、重组抗白介素-2α受体抗体、重组抗癌胚抗原抗体、重组β-葡糖脑苷脂酶、重组干细胞因子等。约700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和FDA评估,还有700种药物在早期研究阶段。由于生物技术在传统医药领域中极为广泛的应用以及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从病因的源头根治疾病,使生物技术产业越来越在医药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达13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3080亿美元,仅比1997年增长11%,全球2000年生物药物市场份额将达260亿美圆,预计2006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可达到560亿美元。

2.我国基因工程制药工业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始于八十年代末,随着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药物a-1b干扰素1989年在深圳科技圆实施产业化,拉开了国内基因药物产业化的大发展序幕。我国基因药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期(1993年-1996年)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以国家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国家科委以及六大部级的生物制品研究所领头的企事业单位,项目集中在肝炎,疫苗类产品;第二期(1997年-1999年)企事业齐头并进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涉入的单位众多,国家宏观调控不利,生物项目上马重复状况严重,同时国外拥有的主要生物基因药物我国已能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最为畅销的十几种基因药物在我国都能生产,并有几种最常见的基因药物国内重复生产严重:干扰素(IFN),30多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8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产企业已有8家,正待申报的10多家并还有不少厂家准备投入;集落刺激因子(CSF),国内现有杭州九源,华北制药,复星实业,深圳新鹏,沈阳三生等厂家生产,另有40家左右申报同种基因药物(仅此一项就浪费数十亿元);白细胞介素-2(rhuIL-2),仅是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物,却批准了10家以上的产品上市,结果导致该产品1997年陷入困境。低水平重复的结果是产品供过于求,竞相降价,企业难以获利。2000年6月,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各国政府纷纷投巨资从事基因序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国和发达的国家一样将迎来生物基因药物飞越发展的第三阶段(后基因时代)。

1996年底,中国已有8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实现了商品化,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亿元。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20多种,它们是:重组人干扰素αIb、重组BFGF(外用)、重组人表皮因子(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ɑ、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链激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等等。近年来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已有30余家企业取得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正式生产批准文号。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值每年保持18%的增长速度,几乎是每四年翻一番。预计今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将达4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生产开发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达一万多人,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高技术产业。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我国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中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中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了部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比如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在深圳、上海、长春、厦门、广州、合肥、杭州等地,一些生物技术骨干企业已经迅速崛起。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生物医药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不低于12%,高于国家8%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必将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全球优秀生物科技公司(按1999年市场值排名)

公司名称1999年市值(亿美元)1998年营业收入(亿美元)

Amgen41627

遗传技术研究公司 18510

生物遗传研究公司 1185

Elan 89 4

Immunex71 2

Medimmune56 2

希龙 50 6

Alza 43 6

Centocor 42 3

Genzyme38 7

(四)医疗器械类

近20年来,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B超、CT装置、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的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

进入9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但医疗器械产品仍然看好。90年代中期,美国整个经济增长率基本上是零,而医疗器械工业却增长6%至7%。西欧整个经济增长也举步维艰,而欧共体的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却在3%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5%左右,而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达8%。中国"八五"期间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速为30%左右。1999年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00亿元人民币,比"八五"时期增长1倍以上,但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左右。与此同时,医疗器械市场也颇景气:美国市场销售增长率为5.1%;欧共体为6.1%;日本为8.3%。中国"八五"期间年均销售额123亿元人民币,比"七五"增长57.24%,年均增长率7.5%以上。

我国医用器械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小,多数产品为中低档,缺乏国际竞争力。从最近在海召开的第三届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医用家具暨医护辅助设备近4年的销售额为137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13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只有1%。

(五)医药商业

我国现有持证的医药经营企业13万多家,其中医药批发企业1。65万家,医药零售企业11。5万家。尽管1999年药品价格管理,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基本医疗保险配套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对整个药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全社会医药需求总体平稳增长,因此1999年医药商业购销总体呈现稳中趋升的良好势头。医药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21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对居民和社会集团零售额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7。4%,医药商业企业亏损面为35。8%,与98年基本持平,其中有17个省市出现汇总性亏损,可见在药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环境下,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尚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一些经营规模大,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和一些经营有特色的小经营单位,经营业务发展教快,是国有医药经营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这类经营企业约占国有医药经营企业的20%,但其销售额可占到国有企业销售额的60/70%,是国有企业的精化所在。而相当一部分经营规模小,实力差,又无特色的经营单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物萎缩,经营困难的局面。

(六)医药进出口方面

199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为54.6亿美元,比1998年(45.2亿美元)增长20.75%。其中,出口32.2亿美元,比1998年(30.9亿美元)增长4.29%;程现出出口增副减缓的趋势,出口额下降最大的是化学制剂达18%,其次是中药下降8。5%,中药材下降4。5%。进口22.4亿美元,比1998年(14.4亿美元)增长56.1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卫生材料和中成药,1999年,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包括西药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和农药,近出口主要情况如下:

1、西药原料药仍是主要出口商品

1999年,西药原料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17亿美元)增长5。55%,占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6%。西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和美国。其中,1亿美元以上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柠檬酸、其他未列名抗菌素等;8000~9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6000~7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青霉素和青霉素衍生物、其他氨基酸;5000~6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磺(酰)胺、肝素钠等;4000~5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扑热息痛;3000~4000万美元出品额的商品有,四环素、咖啡因、糖精钠、可的松、安乃近、林可霉素等;2000~3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四环素盐、链霉素、庆大霉素、其他激素等;1000~2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地塞米松、双氰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维生素A、阿斯匹林、蜜胺、葡糖酸、磺胺双甲基嘧啶、伪麻黄碱、水杨酸、利福平等。

2、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

由于受到欧美技术、安全标准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限制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制约,1999年,医药产品进出口表现出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增幅逐月下降的局面。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其中,医疗器械出口4.57亿美元,比1998年(4.59亿美元)略有下降;医用敷料出口2.5亿元,比1998年(2.7亿美元)下降8.78%;西成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2.1亿美元)下降14.32%;生化药出口1.1亿美元,比1998年(1.2亿美元)下降4.68%。按出口额所占比重,依次为:医疗器械(14.19%)、农药(12.9%)、医用敷料(7.63%)、西成药(5.72%)、生化药(3.50%)。

二、医药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措施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3

(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IMI市场信息研究所《2004―2005年消费年鉴》)

二、塑造强势品牌成为药品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重要目标

广告主研究所数据显示:2005年被访药品企业希望通过广告活动达成的主要目标为提升或保持品牌的知名度;2005年被访药品企业使用的广告种类中,品牌广告、企业形象广告相比较2004年出现上升趋势,产品广告呈现下降趋势。

(附:多选题,限选两项。2004年有效样本数:32;缺失样本数:0;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26;缺失样本数:3;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附:多选题。2004年有效样本数:32;缺失样本数:0: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27;缺头样本数:2;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案例:2006年央视招标会上,诸多国内药企参与角逐,北京同仁堂、江西仁和、贵州同济堂、西安亨通等第一次参加招标,借助央视宣传平台塑造强势品牌;广药集团旗下“标杆”企业潘高寿药业,成为2006年“医药第一标”,一举竞得4块标的,包括焦点访谈提要后极为抢手黄金时段广告;民生药业争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冠名。

三、广告投入巨大,电视、报纸是药品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广告载体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督司的数据统计,药品广告从2000年的16.21亿元,猛增到2003年127.48亿元,2004年上升到204.35亿元。2004-2005年度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表明,药品行业广告主在营销广告费用的分配上,虽然广告费用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位居第一位。电视对于在较大范围内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比较有效,相对于电视媒体的直观、感性,报纸媒体则适合理性诉求,可以更为详尽地介绍药品的特性,符合药品的特殊性。

(附:2004年有效样本数:23;缺失样本数:9;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19;缺失样本数:10,总计样本数:29;2006年有效样本数:19;缺失样本数:10;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四、激活终端的深度营销

终端零售药店是药品销售的重要阵地,加大终端建设的投入对医药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医药行业的终端业态多元化趋势的加强,除了传统的卖场、超市、零售店,还兴起了厂家专卖店、社区生活馆、网络会员终端、健康咨询中心等等多种形式。

2004、2005年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药品行业广告主加大了终端推广费用和其他推广、宣传费用。企业一方面通过POP广告、捆绑销售等促销手段加强促销力度;同时可以在药店设立专柜甚至建立自己的连锁药店,增加企业对终端网络的控制;此外还可以和药店结成营销战略联盟,如促销联盟,凡是购买某处方药的顾客可以优惠价购买该药店的其他商品。

具体来说,医药广告主的终端建设可以落实到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生动化建设,即终端包装展示的形象指标描述。通过充足数量和形式多样的终端宣传展示品:灯箱、条幅、KT板、立牌、吊旗POP、台卡(历)、招贴画、笔记本、圆珠笔、测量仪等等,充分包装和生动展示零售终端形象。

二是店员培训,很多企业在打通全国市场时都因缺少一支掌握这种服务能力的成熟销售队伍而遭遇瓶颈。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功效及卖点、服务态度及礼仪规范、产品摆放及终端布置、市场反馈及简单投诉处理等

另外,药品企业在终端的线下活动逐步丰富,惯用的有社区宣传、专业学术推广会、会务营销、沙龙俱乐部等。

1、社区宣传

深入社区宣传是药品企业主要运用的终端宣传手段之一,社区宣传消费者心里防御性低,便于与消费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沟通,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好感,许多医药广告主与专门社区活动的广告公司合作,在社区医疗站及社区宣传栏等地粘贴、摆放宣传品,举办义诊、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活动进行社区宣传。

案例:2005年康恩贝启动深入终端的“飓风3000计划”,即投入3500万元,深入3000个社区,召开3000场健康讲座。康恩贝希望通过对这3000个社区的耕作,本年度实现产品销售增长1.2个亿2:

2、专业化学术推广会

医生的推荐对消费者购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医生群体看重药品药理合理性,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会能向医生群体进行详实的药理分析,给出医生开药方的理由。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会既考验药品销售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考验企业药品的含金量。

案例1:辉瑞公司在进入我国市场后主要运用的是人员推销策略,他们没有在大众媒体做过一次广告,而是首先派出400名医药代表分别驻进我国的50个大中城市,直接面向医生推广药品、向缺乏医疗常识的大众开展疾病教育,以此来宣传企业的品牌,推销自己的产品,从目前看其效果已经开始显露。

案例2:国内合资药厂如中关史克、西安杨森、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的产品销售一般比较平稳,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直接面对医院的营销。

3、上门拜访、俱乐部

医药行业广告主还通过对医药终端店员、销售经理、医生等群体进行上门拜访、建立俱乐部等方式,加强业内联系与沟通,完善激励机制。

案例:东盛制药。东盛制药在收购启东盖天力制药之后,成立了店经理沙龙和店员俱乐部。经过五个月的发展,有近万家药店加盟,两万多名店员成为俱乐部会员。通过这两个组织,该公司成功地掌控了医药零售终端的现实情况,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使企业的终端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4、会务营销

会务营销提供了更多与目标消费者交流的机会,使顾客产生较高的忠诚度,引发的不只是现场销售,往往还有后续阶段销量的上涨。此外,会务营销中的情景安排,如邀请权威的医学专家,充满创意的会议流程,有利于塑造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形象。

挑战篇:新形势下药品营销传播面临的新挑战

一、利润下降、广告费用的缩减

由于药品降价政策、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

2005年药品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有所减缓,利润增长幅度首度下降;从终端市场看,药品主要销售场所医院用药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2001年到2004年扶摇直上的医院用药增长势头趋缓。同时,在高销量及高利润增长下形成的巨额营销传播成本,使得当前药品企业不堪重负。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与2004年上半年同期比较,在报纸广告投放中药品广告投放首度出现负增长。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药品行业的媒体投放费用出现整体下降,2004年被访药品企业认为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媒体投放费用占年度总广告费用的平均比重为50.3%,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4.8%。缩减广告费用、调整营销传播费用的分配,同时保证有效传播成为药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业界纷纷探讨新形势下药品营销传播的对策。

(附:2004年有效样本数:23;缺失样本数:9;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24;缺失样本数:5;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二、政策监管和传播环境的日益严峻

政府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出台,加大了对药品企业在产品生产、广告投放等营销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控制。同时,从信息传播渠道角度看,医药企业同样面临着媒体环境的日益纷繁复杂,传统媒体传播效果日趋下降,新型媒体的高效操作尚待探索,药品企业要面对媒体运作门槛越来越高的困境。从信息传播的接收层面看,消费者碎片化的媒体消费趋势下,消费者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媒体的忠诚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政策范围以及传播环境中,有效地开展营销推广及信息传播活动成为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营销传播呼唤差异化及创新

2006中国医药营销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医药营销峰会,以“引领医药营销,推动营销变革”为宗旨,试图探讨新营销传播模式。药品行业广告主苦于在广告创意、表现,媒体选择,产品促销等方面受到以往固定模式的局限,难以在营销手法上突破和创新。

面对这一困局,如何打破仿制药品同质化竞争的坚冰、建立差异化的消费者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差异化新营销传播举措,以突显产品及品牌特色,成为摆在医药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链接二:2005年我国仿制药报批数量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猛增,2005年第一季度报批量再创历史新高,而且仿制之风还刮向了中药产业,中药所占的份额从原来的21%,增长到现在的57%。

四、面对三个终端的营销传播资源的协调分配

当前医院市场仍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据80%的药品销售份额3,专业性、学术性的精耕细作是医院市场的有效传播手段;第二终端“城镇药品零售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全国建立起的覆盖93%的县、88%的乡(镇)和62%的行政村的农村药品监督网,成为医药企业竞相争夺的第三终端,农村市场开辟在即,农村市场虽然空间巨大,但是消费能力低,看中低价格。

三大终端市场潜质各不相同,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差异化很大,探索与企业整体战略导向相一致,符合三大终端发展进程,拉动三大终端销售的营销传播行为及营销传播资源的协调分配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五、药品广告公信力弱化引发传播资源浪费

由于一些药品企业夸大宣传等不规范行为,药品行业声誉受损。2005年截至11月,移送工商部门查处的药品违法广告2.39万份,信誉危机造成消费者对药品广告公信力的质疑,消费者购买药品行为日趋保守,通常固定的使用熟悉的、惯用的品牌。在此前提下,新品牌进入市场的广告宣传门槛急剧增高,不得不加大宣传费用,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竞争,带来药品企业宣传费用极大浪费,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趋势篇

一、药品行业广告主媒体选择的新趋势

(一)侧重使用终端媒体、区域性媒体的趋势广告主研究所的年度研究发现,2005年药品行业在全国性媒体上广告投放下降幅度更为剧烈,如2005年选择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性大众报纸投放广告的被访企业分别下降24.3%和21%。从总体上看,药品企业的媒体投放更为看重区域媒体和终端媒体对销售的直接拉动作用,户外、店头或商场POP、地方电视台、地方性大众报纸、交通工具等是被使用最多的媒体。随着药品企业营销传播费用的吃紧,以及消费者对大众宣传公信力的质疑,企业逐步加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推广行动,其中人员推销、公关等说服力强的传播方式得到企业的重视。

(附:多选题。2004年有效样本数:32;缺失样本数0;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28;缺失样本数:1;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附:2004年有效样本数:21;缺失样本数:11;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19;缺失样本数:10;总计样本数:29;2006年有效样本数:17;缺失样本数:12;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二)新兴媒体走入视野

越来越多的医药广告主开始注重对新兴媒体的开发利用,将一些新兴媒体纳入传播渠道,向目标受众精确传递广告信息。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如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尚无走入药品企业的宣传视野,2005年骤然增至25%的被选择率。

(三)专业行业媒体仍被倚重

国内一些医药专业媒体以其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服务已经赢得业界的共识,行业报刊、杂志及网站等专业媒体成为医药产品特别是处方药产品的重要传播途径。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被访医药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对专业杂志、专业/行业报纸的选择率分别为46.4%、42.5%,远超过一般杂志的28.6%比例。

二、药品行业营销传播的策略新动向

(一)拓展市场空间,转型“健康产业”

伴随消费者关注健康的普遍需求以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制药企业逐步融入到“健康产业”的大潮中来,以关注人类健康为己任,引领营销传播活动,给企业开辟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从产品技术层面看,药品细分更加明确,如适合不同年龄病人的药品:儿童型药品、老年人药品;适合不同工作类型病人的药品:如司机用药、商业人士用药;如满足人们对纯天然药品的需求,研发植物提取药品等等。

(二)产品差异化突围

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产品策略是药品企业最为侧重的基本营销策略,与2004年相比较,2005年这一选择比例继续大幅度提升,表明企业更加关注对产品的投入。

(附:单选题。2004年有效样本数:31;缺失样本数:1;总计样本数:32;2005年有效样本数:25;缺失样本数:4;总计样本数:29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1、中药的崛起

随着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以及中医的流行,中药市场逐渐复苏。相当数量的医药企业开始着手开发我国的传统医药,尤其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打造中医药市场的行动,如2006年央视招标吸引了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一批中药老字号企业。

2、原创种类药开辟新市场空间

当前药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仿制药盛行带来同类药品低价格竞争,药品种类的突破成为企业取得市场优势摆脱低端竞争,获得高价值利润的杀手锏。2005年世界范围内掀起药品研发的新潮流,诸多国际制药巨头加大原创药的研发实力;我国致力于国际化路线的大型药品企业2005年逐步加大药品自主研发的力度,为全球化竞争储备实力。

链接三:由英国贸易和工业部的“2005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The2005R&DScoreboard)显示,戴姆勒・克莱斯勒、辉瑞制药和福特汽车占据了企业研发投入前三位。在排行榜的前15家企业中,共有医药业4家,辉瑞制药(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英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法国)和强生制药(美国)。这4家企业是在最近5年内新上榜的公司。

链接四: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对于徘徊于自主研发门槛外的绝大多数仿制医药企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据统计,将近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2006年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06年全球仿制药产业的增长将超过专利药,很可能以18%~19%的速度增长,成为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并将带动未来几年的增长:

(三)“实心”品牌宣传策略

1、OTC单一品牌宣传拉动营销全局我国《广告法》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进行宣传,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随着2005年非处方药遴选完毕,医学、药学媒介刊物界定完毕,药监局将进一步加大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在此趋势下,药品企业逐步调整传播策略,将原本用于处方药的广告投入到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中,实行OTC单一品牌,多元产品的品牌策略,借助OTC单一品牌的高知名度、美誉度建设起企业品牌和形象,进而拉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整体销量,东盛集团的3A模式成为典型的案例。

案例:东盛制药3A模式。东盛3A模式中的3个A,是一个强有力的产品品牌、一个强大的企业品牌和一个强势的系列产品品牌。在“抗感风暴”过程中,东盛用白加黑支撑起东盛科技的企业品牌,东盛企业品牌知名度、笑誉度得到消费者认可后,拉动东盛系列产品群,使得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整体销量在东盛企业品牌的支撑下剧增:

2、公关活动深度解释品牌内涵

针对当前药品广告公信力弱化,国家工商局对药品广告的严格监控,企业加大组织公关活动力度,与消费者展开直接沟通,进行产品品牌、企业文化的内涵的解释,以增加社会公众对产品、企业的深度了解和信任

(1)加大传统媒体软性新闻宣传力度

医药企业一方面尝试开发隐蔽性较强的软文广告,如报纸软文广告在OTC及处方药的宣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也加大了软性新闻宣传攻势。企业通过捕捉行业及企业自身的新闻点,如产品研制的纪实、上市信息、人物特写、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的分析等,增加在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次数与质量,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2)建立危机预警及反馈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

危机事件,尤其是产品危机对药品行业的杀伤力格外严重,危机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有时甚至会对品牌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危机公关成为近年来药品业内人士所普遍关注的课题。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74.1%被访药品企业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危机,产品危机、行业危机、企业内部组织和人员危机是主要的危机形式,对企业的形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很多医药企业都建立了相应机制,并注意引进和储备相关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防患于未然。

案例:罗氏再借“达菲事件”重塑诚信形象:罗氏制药在2003年非典风暴中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更多为“奸商”,使罗氏制药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过公众的广泛质疑:在2005年的禽流感事件中,罗氏制药拥有生产专利的产品达菲被证明在应对禽流感中有一定的效果,罗氏制药借助禽流感疫情进行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进行企业形象再造,如:罗氏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暂时停止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达菲、所有储备药品交给卫生部实行统一调配”的措施,同时还许诺“将达菲的生产专利在紧急情况下授权其他药企生产”、“在紧急状况下,将为世界卫生组织无偿提供300万盒达菲胶囊”。成功的公关活动将罗氏向一个诚信、大度、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推进,赢得社会公众的谅解。4

(3)支持公益活动

药品是救人济世之物,与公益活动造福民众的特征相一致,面向社会公众及医药产品最终消费者的公益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宣传、品牌美誉度提升,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支持公益活动是药品企业公关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案例:白云山和黄中药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倡导“食品药品安全工程”,率先扛起“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的旗帜,并创立“全球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成功创造了本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受瞩目的社会焦点。从公司自发启动、各地药店积极参与,市民热情监督和反馈,到医院和政府或参与或呼吁,这一绿色公关让企业树立了亲民、责任的形象5。

1本篇药品行业营销传播策略全报告主要考察医药企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产品的营销传播策略,不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营销传播动态。另外,若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中的案例和数据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数据案例库:

2《中国医药报》,《“政策助跑”医药企业欲借力社区营销杀出重围》。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4

seminar教学法又称为研讨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某一课题结成研究小组,在大量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和广泛的学术探讨,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1]。seminar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英国。 1737 年, 德国著名学者j .m.gesner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德国哥延根大学中,本文由收集整理随后,seminar教学法对欧美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eminar教学法目前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2-3]。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一所研究型创新大学要求必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我国很多大学在课

程教学中也采用seminar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4-5]。seminar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术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深化学生对课程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6]。它主要分为老师指定题目的seminar、学生自选题目的seminar、报告+讨论式的seminar、讨论式的seminar和问题解决式的seminar等5种形式 [7-8]。seminar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listen(听得懂)、speak(讲得明)、read(读得懂)、write(写得好)。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别在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临床药理学课程的讲授中应用了seminar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对比,我们对seminar教学法作出以下总结:

1.1 seminar教学法更注重互动性

seminar教学法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由学生占主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

1.2 seminar教学法更具有激励性

seminar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整个研讨会由学生来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seminar教学法更具有研究性

seminar法教学的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由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自选题目,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研究文献,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seminar法教学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实用型的学生。

1.4 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seminar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参与的机会和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合作,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自信心。

2 临床药理学的飞速发展

临床药理学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其主要任务为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提高病人治疗水平。因此,临床药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近几年来个体化医学和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临床药理学的内涵。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新药的开发、新药的临床研究、创新药物平台建设、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药理学在新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完善和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等方面也作出了显著成绩[9-10]。

我国临床药理学发展迅速,正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当规模的临床药理专业队伍,在新药研究、药物评价、教学、医疗、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咨询服务中发挥重要的学术骨干作用。广西医科大学也非常重视临床药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分别在各附属医院成立临床药学部和建立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承担各类新药的临床药理研究任务,汇集了药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化学、数学、生物统计等专业人员,为我区新药临床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分别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部和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建立教学共建单位,聘请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为特聘教授,来为学生进行临床病例的讨论和指导学生在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临床见习工作,并培养了一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定期开展临床药理学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临床药理学学术研讨会,积极促进临床药理这门学科的发展。

3 临床药理学课程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重要性

临床药理学是在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中应运而生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其主要职能包括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除此还承担了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临床药师的培训。seminar教学法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这些为学生在临床药理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条件。

3.1 临床药理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来自于临床实践,最终服务于临床用药。药物的临床研究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药物的临床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新药的临床试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主要包括: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并及时向药监部门进行汇报。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多数药物的药理效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人群中服用同一药物,疗效有很大的差别。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间差异可以避免重大医药事故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seminar教学法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和运用临床药理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以及加深临床药理学知识的掌握。

3.2 seminar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

近些年来,临床药理学的学科地位彰显重要,临床药理学的学科的发展对新药的开发、药品管理、提高医药质量和研究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临床药理学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把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seminar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问题的大量资料和文献,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11]。

3.3 seminar教学法强调团队的合作

seminar教学法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 应用seminar教学法能够集思广益,充分融汇大家的思路和知识,共同为临床药理学课程的学习输入新鲜血液。

4 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课程强调实践,重视实际病例的讨论,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eminar教学法可以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用药结合起来,并将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引进seminar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在进行临床药理学教学时,根据临床用药的分类分别将学生分为高血压病药物讨论组、糖尿病药物讨论组、精神性疾病药物讨论组、肿瘤疾病药物讨论组等若干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研讨会,每次约2 h,各个讨论组轮流进行宣讲。讨论小组根据所学的课程和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生的情况,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学术报告或病例讨论。研讨会以中英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可邀请教授、高年资同学和临床医生参加,还特别邀请附属医院的专家参加。比如,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也是肥胖或体重增加病人的首选用药,我们在临床见习中发现二甲双胍的疗效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服用二甲双胍后疗效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举行一次seminar研讨会。首先由老师指定题目,然后学生先熟悉课本的知识,再根据临床实际发生的问题,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最后进行学术研讨,这个研讨会由糖尿病药物讨论组完成。

首先,由主持人—教师简要介绍本次seminar研讨会的主题——二甲双胍药物效应个体差异的研究进展(5 min)、同时介绍报告人员的安排和报告的进程。 其次,由报告人进行宣讲(30~40 min)。本部分是seminar的主体部分。 报告人针对报告的主题陈述自己的观点,通常称为presentation。报告人代表小组的全体工作(group work)。报告者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论述,对报告者的要求是表达要精确、简单明了、衣着整洁、态度上礼貌谦虚。然后,由点评人评论 (5~10 min)。在这一阶段,先请group work进行补充性发言,然后大家可进行包括提问、批评、建议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发言式评论,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或多媒体演示中的错误,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报告人一般只作简要的解释说明。接下来,由听讲者进行提问与辩论(15~20 min)。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presentation的主题进行交流,所有参加者可向报告人提问,对报告人以及group work的观点、论据提出意见,或对命题进行辩论。报告人及group work可以进行解释和补充,这是学术交流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group work的学术积累和思辨才智。在交流阶段,主持人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同时也要把握讨论的方向,使讨论紧扣presentation进行。最后,由主持教师对本次presentation进行评价与总结(5 min)。教师对本次seminar所取得的收获或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5

上海市工经联陈振浩副会长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要以上海龙头企业为榜样,做精、做细、做透,使研发、生产、销售紧密形成一条龙。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衣承东指出:国务院加强医药市场整顿,以后将以临床研究核查为主。2006年上海的制药企业在研发注册方面是理智的,“撤申率”全国最低(15%)。产品开发既要关注原创,也要重视二次开发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药监部门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需要企业同时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生产企业是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药监部门与企业在为公众提供好药方面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方面是一致的。加强监督的目的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打击刻意违法的企业。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6

一、引言

随着时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与之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已成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必然要求。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型、综合性,它是在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基础上逐渐发展分离出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学科。环境会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要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重视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周守华(2012)指出,可持续性关注的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只有将经营活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二、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2010年9月,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16个重污染行业年度环境报告。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多能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且已初步取得一定的成绩,突出表现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样化;披露基本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甚至有部分生物制药企业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如海翔药业、华邦制药、华北制药和京新药业,他们在年度报表附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及废水处理费”“绿化费”和“排污费”这几个二级科目。但从总整体上看,目前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披露形式多样,披露内容不规范。姚燕(2015)以沪深两市30 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生物医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发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在企业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和单独的环境报告书中等进行,其中在年报中披露的最多,达到83.33%,而以单独的环境报告书披露的最少。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来规范企业如何披露相应信息,造成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位置不尽相同,披露内容千差万别,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政府、债权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

(二)披露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尽管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高达92.66%,但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为定性披露,以货币形式的定量披露较少。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企业从业人员对环境会计内容了解较少,不能准确确认、计量和披露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多数生物制药企业倾向于披露有关企业愿景和战略性规划等文字描述性信息,而且更愿意披露能够帮助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信息。同时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披露定量环境会计信息,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热情不高、实务操作困难,从而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三)披露内容避重就轻,缺乏监管机制。大多数企业只选择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以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价值,对自身不利甚至有消极影响的信息则很少涉及。如企业披露较多的信息为本公司对环保政策的重视程度、环保目标、获得的政府补贴和奖励、企业节约能源的情况等,而不倾向于披露环境事故、环保罚款、环保方面存在的缺陷等。企业之所以避开消极信息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审核、鉴证和说明,披露的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使得部分企业这种避重就轻、报好不报坏的行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环保意识较弱、自觉性不高,只关注如何树立自身环保形象。

三、典型案例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从事医药生物行业投资控股型公司,其主要业务有医疗器械、医药工商业及其他,通过其附属公司和联营企业经营药品生产及药品批发、零售业务,是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在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有披露,属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全面的企业。

复星医药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3年)》中被评为四星半级;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职责信息发表评估陈述(2014年)》中则被评为五星级,可见其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处于先锋和优良等级,因此,本文将复星医药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本文选取复星医药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的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得出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复星医药环境信息主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集中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内容较少。因该公司2012年至2014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位置、内容均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仅对其2014年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1.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通过查阅复星医药2014年年度财务报表,本文发现,该公司仅在“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明细表中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即:2013与2014年度环保等财政补助的具体金额,分别为60 183 283.43元与47 773 451.15元。

2.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以2014年董事会报告为例,其在“环保、健康与安全”和“社会责任”两部分进行了披露。其中,在“环保、健康与安全”部分披露了复星医药针对自身面对的环保风险所作的环保措施和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的手段,即推动EHS文化建设、逐步完善EHS管理体系、通过组织EHS与工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EHS专业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在“社会责任”部分披露了企业的环保义务和责任、环保计划和目标以及受到的环保奖励。这些信息的披露均采用文字方式,具体内容如下:报告期内,本集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以下简称“EHS”)工作,修订并了最新版本的《复星医药EHS手册》,通过内部沟通与宣传推动EHS方针和《复星医药EHS手册》在药品制造与研发、医药分销与零售、医疗服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制造与等五大业务板块内的实施……

3.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披露。复星医药社会责任报告采取了全球永续性报告协会(GRI)所提供的永续性报告的形式,在报告中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了充分且详尽的披露。以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为例,该报告从“EHS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与安全”三个方面披露了环境信息。

首先,在“EHS体系建设”中分别指出其注重EHS 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EHS体系建设”以及运用“EHS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

其次,在“环境保护”中具体披露了复星医药集团及其成员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成员企业物料购入、使用和再利用情况、部分成员企业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集团部分成员企业资源再利用情况、集团部分成员企业三废处理及排放相关信息、集团部分成员企业环保以及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

最后,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披露了2014年复星医药集团部分成员企业员工体检情况、集团部分成员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管理活动、成员企业2014 年安全生产工伤事件情况、EHS培训活动情况,以及其针对环境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建设生态园区、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

(二)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过少。复星医药仅在年度财务报表附注“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中列示了环保等财政补助的金额,并未在其他部分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通过查阅其社会责任报告,发现复星医药在环保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约人民币3 200 万元,在安全消防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约人民币2 000 万元,而复星医药并没有在年度财务报表的“在建工程”科目明细中详细列示具体在建环保设施项目和具体环保设施费用,同时已经建成的环保设施也没有在“固定资产”明细科目中单独列出。除此之外,复星医药没有以任何形式在年度财务报表中体现环保费和支付排污费,不便于企业统计有关支付环境保护相关费用的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环境决策依据,也不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

2.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仅限于文字信息。在复星医药2014年董事会报告中,仅以少量文字表述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即EHS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未涉及节能减排效果、环保投资、环保方针和目标等内容。这样的董事会报告从表面上看企业管理层对环境保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信息的披露只涉及文字描述,只是从宏观层面披露EHS建设,没有使用数据型信息对其他环境会计信息,如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等进行披露。

3.环保投资项目缺少成本效益分析。在复星医药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部分成员企业环保、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但是没有对重大的环保投资项目做任何的成本效益分析。一般来说,企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投入环保设施的建造和运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种行为将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或非经济利益。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既可以作为管理层环保投资项目决策依据,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解决环境问题。

(三)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1.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逐渐增加,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条文中也添加了环境会计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在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就加入了对一些环境会计信息问题的规定。但是,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然缺少统一的编制方法、规范说明和一定的技术指标规定,相关准则要求较为宽泛,对于许多实际环境会计问题都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定。就复星医药而言,其之所以在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较少、内容不全面,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较为充分,正是因为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既没有规定应当以何种形式披露,如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形式还是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也没有规定具体应当披露哪些内容,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实际披露中没有科学的指导,披露随意性很大。

2.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认识过于片面。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几乎都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仅仅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一个方面,而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披露位置也十分不明显。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固然是正确的,尤其复星医药能合理运用全球永续性报告协会(GRI)所提供的永续性报告的形式,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披露,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年度财务报表以及董事会报告中如何合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应当引起管理层重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对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会计的披露可以让企业把各种环境问题导致的后果量化,如在财务报表中设置相关会计科目核算环保支出,可为企业提供更为直观的环境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3.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较低。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和社会学家等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然而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在近些年才有了快速发展,正处于摸索阶段,很难向会计人员讲授环境会计方面的知识。这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能力对环境信息进行详尽的披露。就复星医药而言,其在能源消耗情况、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企业资源再利用情况、环保以及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等方面的披露已经较为充分,但这些披露均为统计数据,而像环保设备的成本效益这样的具有较强的专业型、综合性,需要将环境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目的,即明确环境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现阶段,我国只做出了重污染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规定,但对于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形式以及披露时间等均没有硬性要求,缺乏完整的披露体系,这就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强,同一时间不同企业之间可比性较差。目前,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和体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李建发、肖华(2002)提出在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取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等到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并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企业环境报告框架。而孙兴华等(2002)则主张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并建议环境会计报表应当包括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会计报表附注三部分。

而我国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报告模式、如何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尚没有统一标准。就目前生物制药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在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披露内容不尽相同,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如复星医药这样采用GRI永续性报告形式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国应该尽快构建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二)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知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者,而真正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是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一方面,应当加强管理人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环境会计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建设,是改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应当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会计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环境会计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加强人才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两方面措施。加强人才培训,意在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培养环保意识,以及学习资源、环境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建立激励机制,意在调动会计从业人员学习、运用环境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达到企业环境会计的要求。

(三)开展环境审计,加强政府监管。如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一样,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需要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以及计量方法合理性等进行验证,即进行环境审计。首先,应当建立国家审计。国家审计主要是监督和评价环境政策执行情况、环境管理机构的工作绩效、监督审查环境保护资金等。其次,应当建立社会审计。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公正、客观、权威地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验,得出具有高公信度的结论,有利于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以本文研究案例复星医药为例,复星医药委托独立工作、无任何利益冲突的外部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提供独立验证服务,并提供中英文审验声明。最后,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企业的环境政策、验证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真实性以及审查企业环保投资的有效性等。内部环境审计能够对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预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保护项目投资提供短期和长期决策支持,及时消除或减少环境问题。当然,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ehman,G. Disclosing New Worlds:A Role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9,24 (3):217-241.

[2]Aerts W,Cormier D. Media Legitima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34(1):1-27.

[3]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02):3-10.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7

——规范药品注册申报秩序,严厉惩处弄虚作假违规申报行为,使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进一步规范,申报资料质量进一步提高。

——规范药品生产秩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得到落实,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整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保证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行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秩序

1.严厉打击药品注册申报弄虚作假的行为。组织药品注册申请人对20**年1月以来上报的药品注册申请自查自纠,重点审核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完整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全市申报药品注册申请的资料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和重点品种现场核查,依法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对现有药品批准文号进行调查摸底,整顿药品批准文号。加强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对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实、不能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擅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依法予以查处。

2.清理不符合规范的医疗器械产品。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相关文件,清理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及其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产品。组织生产企业对注册产品不规范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对辖区内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全面清查,严格医疗器械产品在执行强制性标准、临床研究评价、说明书等重点环节的审批要求。对有投诉举报或审批中发现有问题及其他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资料进行核查,重点核查申报资料及临床研究的真实性。打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弄虚作假的行为。

(二)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秩序

1.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配制行为。监督检查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情况,对近期被群众投诉举报的企业和药品抽验中有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检查。加强对注射剂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人员配备和培训情况、原辅料供应商审核、原辅料购入和管理及质量检验情况、产品检验和产品审核放行等环节的控制情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配制药品行为,对违反《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生产药品、配制制剂的,依法予以查处。

2.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组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以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验收、生产加工过程、不合格品处理、出厂(周期)检验、产品说明书和标签及包装标识、不良事件监测等为重点,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重点监控品种的企业和生产橡胶等产品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规范其生产秩序,纠正或查处产品标识的规格型号、适用范围与注册证界定的内容不符、一证多用的问题,打击生产未经注册产品行为。

(三)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1.突出整治严重扰乱流通秩序的违法行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组织对企业在行政许可中有关事项的变更情况进行检查,规范药品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检查药品批发企业是否有出租出借许可证、挂靠经营以及零售企业出租出借柜台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查处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结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纠正擅自降低经营条件、经营地址和质量管理人员等许可事项变动不办理变更等行为,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经营无注册证产品和从非法渠道购入医疗器械的行为。

2.深入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专项整治,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购销渠道,打击中药材掺杂掺假和非法销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为。开展疫苗流通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疫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和疫苗储存、运输中冷链记录管理等情况,打击违法经营疫苗行为。开展橡胶和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使用的水凝胶、博士伦护理液、美容金丝等产品市场专项检查。加大对违法广告、群众投诉多的具有潜在质量隐患的品种的抽验力度,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严格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备案制度。加强对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药品销售渠道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具有一定成瘾性处方药的监督力度,加强含可待因成分止咳口服制剂和盐酸曲马多制剂的监督管理,确保特殊药品安全、合法流通。

3.加快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紧密结合,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继续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体系,建立各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大力开展对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药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工作能力。继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药品连锁企业在农村偏远地区设置连锁门店,逐步填补农村“空白点”。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地方政府领导和各部门配合,将“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中,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内容中,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监管责任制,推动“两网”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整顿和规范药品使用秩序

1.加强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监督医疗机构规范进货渠道,建立健全供应商资质档案,完善仓储“五防”设施,确保购进药品安全。依法查处非法购进药品、擅自配制制剂、变相销售或违法使用制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医疗机构采购医疗器械渠道的合法性、产品使用的规范性、储存(环境)条件的符合性等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2.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处方行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加大对医疗机构药房的基础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设施简陋、管理不规范等薄弱环节,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水平。

3.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疫苗等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市、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网络的建设,切实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作用。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迅速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已决定采取的警示、公告、召回等措施。

(五)整顿和规范药品广告秩序

大力整治虚假违法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建立新闻媒体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业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建立违法广告公布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六)依法查处重大案件

突出查处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制假售假、无证经营、出租(借)许可证、出租柜台、非法渠道采购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重大典型案件及时予以曝光。建立健全药品打假治劣工作机制。严格假药案件上报制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畅通群众举报和渠道,落实举报奖励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专项整治行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各部门联合打假协作机制,建立重大药械案件的督察督办和事先通报制度,对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处理。把药械案件查处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相结合,在药械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应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提高对专项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部署,将此次专项行动作为今明两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统一领导,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形成“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格局。市政府成立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孙东克副市长任组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等有关负责同志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专人参与办公室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相应成立专项行动组织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的专项行动。

(三)加强部门的协作配合。这次专项行动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作,增强工作的合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与督查。发展改革、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新闻宣传单位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确保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要以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发展为目的,及时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结果,研究整改措施,防止检查工作的随意性。要严格按照廉洁勤政有关规定,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中、、等行为,确保专项行动全面完成。

(五)加快药品监管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相关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条件。加快市、县两级药品监管部门执法装备的建设步伐,加大对药品检验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打击假劣药品的准确率。加大对医疗机构药房建设的投入,重点改善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药房的条件,加大对民营医院、门诊部和诊所药品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8

他指出,作为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医药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合法经营,诚信自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地药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药品需求,担负起关爱生命健康的光荣使命。

“社会责任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互动,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就是需要各界负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 本刊首席顾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孙继荣教授在论坛上做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并从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9

2 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是评估某些治疗措施的最佳方法,尤其适用于上市药品后的再评估,是循证医学 (求证医学) 的良好实践[9]。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药品上市后疗效再评价的最佳方法,可公正地评估药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存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大样本临床试验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大型临床试验一般是由医疗科研人员发起,为解决医学领域某些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的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某种防治措施对患者生存率及重要临件的影响[10]。大型临床试验所涉及的分中心多,研究时间长,样本量大,在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试验的质量和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必须有一套合理的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才能保证研究质量。

3. 1 构建三级质控体系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本课题建立了由项目负责人、试验专业负责人、机构专家组共同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在每个项目组内设 1 名专业质控员进行临床试验的“一级质控”,专业质控员一般是项目负责人。专业质控员在本试验专业负责人的指导下,认真把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第一关。试验专业负责人一般是科主任,由科主任对临床试验过程进行“二级质控”,更有利于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机构办公室聘请专职和/或兼职专家组,对所有在研项目实施“三级质控”,负责每月组织对所有在研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及对在研项目进行结题前的终末质量检查。正因为有如此众多的质控人员的参与,方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临床试验。

3. 2 建设过硬的研究团队

上市药品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与新药临床试验不同,研究者培训由课题领导小组统一负责,由于协作单位多、观察周期长、方法学要求高、主要评价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案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协作单位并非都是国家批准的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研究者培训,保证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 GCP 和试验方案的要求实施。评估成绩好的课题有多方面因素,建设过硬的研究团队必不可少。课题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多指派专人管理研究药品、专人负责研究过程,如病例的纳入、检查等,研究人员全部经过培训,相互配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做好课题研究。团队创新意识较强,积极进行临床试验国际网站注册,并注意及时总结、; 研究基础好,方案设计比较成熟,优化方案阶段未占用过多的时间,也是实验顺利实施的保障因素。

3. 3 重视课题中期培训

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药物发放回收记录表这些关键表格是整个试验的主要数据来源,表格的填写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研究者的依从性、受试者的依从性、试验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的问题。查看研究者是否如实、详尽、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了各项表格,是监查工作的重点内容,规范化地填写研究表格则是平时研究工作的重点[11]。针对病例报告表填写和修改不规范的问题,首先应强调研究人员在填写时要仔细、认真。应对研究人员进行中期培训,强化对研究方案和操作标准的掌握,减少笔误。确保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价工具的量表评定的一致性、证候诊断准确性,对检测的方法也要进行评价,以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准确。通过培训还可以交流经验,进一步掌握纳入标准,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落率。分中心的质量控制也应加强,课题组要到分中心进行巡察。

3. 4 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3. 4. 1 保证病例报告表( CRF) 的质量 由于研究者的背景、临床操作能力、工作的严谨程度及测量偏差等因素的影响,都会给最终的结果带来偏倚,因此进行研究者的培训,培养试验的责任心,把握好较易出错的环节就显得颇为重要。在进行 CRF 表填写之前详细了解填写说明,用正确的方法将所涉及道德任何试验数据、结果、检查都要详细、如实记录在原始的 CRF 表中,完成填写后要自我检查,这样可以进来避免纰漏,如有修改要签名填写修改时间。此外,CRF 表应完整记录受试者的治疗过程,包括合并用药的情况、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等。应详细询问,跟踪观察。要注意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合并用药的问题以及有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者的随访,以确定是否是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要如实记录。

3. 4. 2 充分调动监查员的积极性 临床监察员的工作最核心的是去各家医院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具体包括: ( 1) 确认所有不良事件均记录在案,严重不良事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报告并记录在案; ( 2) 试验用药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供应、储藏、分发、收回,并做相应的记录; ( 3) 协助研究者进行必要的通知及申请事宜;( 4) 监查并如实记录研究者未能做到的随访、未进行的试验、未做的检查,以及是否对错误、遗漏作出纠正;( 5) 监查员每次访视后均要作一书面报告递送研究者,报告应述明监查日期、时间、监查员姓名、监查的发现等,并存档。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研究者的积极性,一方面了解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及其依从性,因此在试验实施阶段,充分调动监查员的积极性,进行每月一次的监查,对于提高试验质量,保障试验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3. 4. 3 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 药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试验药物管理 SOP”,注重细节管理; 接受药物时认真核对标签上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检查批号是否与药物检验报告单一致。药物管理员严格按照药物随机编号依次分发,以确保临床试验的随机性。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设计用药记录卡,并指导受试者记录,试验结束后收回作为原始文件保存,并可依此评价受试者用药的依从性。在回收试验用药时,认真清点,将剩余数量如实记录。可设独立的药品储藏室,并严格做好药物的“三专”管理,即“专人、专柜、专簿”。由各专业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及随机号进行药物的接受、存储及发放回收等,药物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室及储存柜,以保证药品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三防等要求进行储存,同时,用专簿对所有药物的进出进行登记备案。

3. 5 独立的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设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数据管理中心,不直接参与临床试验,对录入的电子病历资料进行核查、锁定、统计和分析等,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

3. 6 慎重选择研究分中心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 :中医药;查新;检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7

科技查新是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并出具结论性报告,以期为评价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及专利申请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并先后成立了多个分中心,承担着全国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咨询工作,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起步与日臻完善。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湖北省第一家综合性查新机构,在成立之时就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科技查新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服务于创新湖北的排头兵,承担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检索业务也逐渐增多。

1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概念

中医药科技查新是依据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对中医药科研内容做出新颖性结论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查证服务。重点是评审中医药项目的创新点所在及内容,再对其定性定量指标、技术层次、整体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为中医药科研工作的项目立项、成果鉴定、评估验收等新颖性提供客观文献依据。中医药科技查新对提高中医药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科研项目,降低科技成果评审失准率,增强科技投资效益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医药科研课题中重复开展国外已有成果研究率为56%,而国内自身的重复率也高达66%,造成了国家科研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强科技查新咨询服务势在必行。查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对维护科技评价的公正性、权威性、严肃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保证专项资金花在刀刃上,保障科研工作持续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2.1 提供中医药科研的方法思路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积极追踪情报态势,借鉴已有的成果讯息,取其精华,关注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和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科研呈现出与多学科紧密融合、互相渗透的趋势,以方剂学研究为例,一张复方可涉及分子结构的测定、有效成分的纯化分离等,这就需要借助有机化学、植物化学的学科知识,同理,其煎煮过程中引起的方药质量及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又需要生物制剂学、分析化学的介入。诸如此类的交通融汇,在中医药科研实施中极为普遍,因此,科研人员必须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其所涉领域进行跟踪查新,了解现状与动态趋势,以助于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

2.2 调节中医药科研的选题方向

中医药科研的长周期性以及“接力式”的研究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在立题时就必须弄清自己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然而,在传媒文献量激增的今天,出版内容交叉分散,且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研究人员根本无法全面掌握该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而单纯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和工作经验来判断则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进行科研选题前的情报查新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空白区间、经验思路及前景水平,从而借鉴吸收,学习创新,开阔思路、调节动态定向,使科研资料不断精炼升华。

2.3 提高中医药科研鉴定的严谨性

科研人员虽具有相当水平的中医药专业水准,但其所掌握的相关技术指标、动态进展内容总有其客观局限性,因此解答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同类或类似研究、是否具有“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或“填补某项空白”就值得商榷。查新人员通过检索科技文献,进行严密而系统的分析对比后,方能对原成果进行正确而客观的评价。部分成果申请经检索发现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后会被否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3 中医药科技查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户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①查新目的不明确,部分课题并未进行预试实验,未清晰表述其工艺设计、流程、技术等,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技术要点;②出于技术保密原则,对关键技术点的具体内容含糊或规避表达;③用户不够重视,委托人并未真正参与课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进行有效沟通;④部分课题一味着意于“新”,在科研人员对国际医学研究的先进技术方法不甚理解参透的情况下,将其强行拼凑并占为己有,显得格格不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是中医药科研课题得以立项的前提,而“创新”又是其成立的基本依据和价值所在,客户查询委托内容不明确,以及高重复率、低创新力均会导致科研“撞车”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物质财富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3.2 查新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审题是否透彻

中医药科技查新广泛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查新工作者首先要对该课题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充分理解其主要涉及哪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①借助查新技术报告;②咨询申请查新人;③请教该专业的资深专家以了解前沿动态;④查阅相关工具书。

3.2.2 检索策略的制定是否恰当

因同一主题、概念可有多种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制定出恰当的检索策略,但在具体操作时,又会面临检出文献或太多、或太少的问题,因此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检索策略,范围或“扩”或“缩”。另外,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过程中,还应注意中医药课题的特殊性:①某些中草药除正名外另有常用的别名,如厚朴又称川朴、肉桂又称官桂、延胡索又称元胡等,我们在实际检索时应将其组配使用,即:(厚朴OR川朴)、(肉桂0R官桂)、(延胡索0R元胡)等;②中医证候的不同表达方式,如某课题中提及”心肝火旺”,我们在实际检索过程中还应将其扩展为“心火上炎”、“心阳亢盛”、“心火扰神”、“心火亢盛”等,方能查全查准。

中医药科技查新人员除具备专业中医药学知识和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在国际范围内的查新检索中,会触及相关的外文信息,这就需要查新人员同时具有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外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数据库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中医药科技查新一般需进行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报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保健品专利数据库、中成药产品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以及美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我国的科技体制、制度及学术习惯等原因,导致相当部分尚未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书籍、部分正在研究或刚结题的课题,以及部分硕士论文均不在被检范围之内,因此所检出数据是相对滞后和不完整的。

3.4 中医药查新的标准欠规范

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数据库检索范围、结论阐述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查新工作质量,已成为查新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查新报告的格式而言,各检索中心就有采用科技部格式、采用教育部格式,以及自行设计的区别;再具体到查新委托书所涉及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数据资源等表达要求均不统一,由此造成了查新报告质量的参差不齐。

4 中医药科技查新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随着中医药事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竞争,以及临床疾病谱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的突发,对中医药查新咨询机构及查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机构必须在运行机制、技术实力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4.1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积极宣传

让客户充分认识正确填写《查新委托书》的重要性,应清晰表达出该委托课题的技术创新点,以积极配合查新工作。同时,在中医药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积极宣传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作用,大力普及查新知识,使其理解国家开展查新工作的目的,提高利用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强科研立项和成果申报中参与查新的自觉性。

4.2 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查新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积极参加情报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索取信息方法、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内容及交叉学科的培训,及时储备更新知识,掌握必要的查新检索技能,归纳、提炼查新要点时要全面精炼,合理制定检索策略,适度扩大、缩小范围以筛选高符合度的文献,保证其与所委托课题的对比分析具有逻辑性、支撑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情报意识和情报学研究水平。

4.3 加强资源建设,改进检索手段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强各检索机构的信息交流,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建立中医药科学的数据共享系统和数字化查新咨询服务体系,以适应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的快速发展。应特别注重对中医药相关学科及其产品开发的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这对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专利侵权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

根据中医药学的特色,加强中医药查新的标准化建设,明确查新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规范查新委托人及查新机构的权利义务、行为准则、法律责任,界定查新员、审核员和查新咨询专家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职责,统一查新报告格式,提高查新质量。总之,要加快查新咨询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拓展查新咨询工作的功能,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5

结语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给查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高挑战和新机遇。中医药科技查新可以减少低水平重复科研,降低成果鉴定评价失真率,促进科研课题的评审办法的改进,使其从“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文献型”,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湖北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审时度势的开展好此类科技查新咨询活动,与之同时,目前中心正在开展的竞争情报服务及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活动,正力求实实在在的解决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一伦.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

2 肖沪卫.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11

1 .1 问题分解

采用循证医学标志性的PICOS5 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 和2017 级中医药专业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3)C(control,对照措施):传统教学法。(4)O(outcomes,结果评价指标):论文报告质量、成绩综合评定。(5)S(studydesign,研究设计):纵向对比研究。

1 .2 研究对象

教改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7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49 人。对照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6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33 人。教改班和对照班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3 名教师主讲,分别讲授循证医学概论和基本方法、文献检索与管理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方法3 个部分。

1 .3 教改实施步骤

(1)学生分组。由于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需团队配合,故将全班分为4 ~6 人为1 组,小组成员尽量为相同或相似专业。每组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选出1 名组长,有一定科研经历、科研热情较强者优先。(2)项目拟定。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总共32 课时。首先通过9 个课时的理论授课,让学生熟悉、理解和夯实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各小组通过组内讨论拟定一个项目主题。项目拟定方式为学生自拟,教师协助确定。题目要求:① 研究问题有创新性;② 具备可行性,即预期工作量适中;③ 与中医药专业相关,最好与组内学生的研究方向相关。(3)项目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核心实践环节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对应第10 ~32 课时理论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要求包括:①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前需预习授课内容,带着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听课并思考解决方案;②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深度剖析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项目实例《温针灸与其他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肥胖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让学生逐步结合理论熟悉实践过程;③ 每次理论课后,学生开始进行当前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实践,由组长牵头,小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主动分析、组内讨论、组间协作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④ 每次课程设置10 ~20min提问时间,学生可提出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教师即时答疑解惑;⑤ 设立每周课后答疑时间,教师集中解答课堂上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上述步骤随理论课程循环循序推进,直至完成论文撰写。(4)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理论课程中穿插讲授相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实例,并分组布置项目任务。但不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要求学生随理论课程推进实践项目,学生一般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完成项目。

1 .4 结果评价指标

(1)论文报告质量。用国际公认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评定项目论文的撰写质量。该清单包含27 个条目,去除2 个本研究不涉及的条目“计划书发表情况的报告”和“利益冲突的报告”后剩余25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两方面进行评分:最低0 分,最高4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论文报告质量越符合PRISMA规范要求,教学效果越好。(2)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依据个人负责部分的论文报告质量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满分为100 分:① 个人部分论文报告质量:本研究要求小组内每名学生均需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的实际评分根据难度系数加权),该部分相应的报告质量评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60%;② 平时表现:根据项目参与积极性和团队贡献,采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综合评定中占比40%。在该评定方法中,某篇论文整体报告质量高并不意味着组内某名学生的课程成绩一定好,反之亦然。

1 .5 统计分析

纵向对比分析教改班和对照班的PRISMA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评价指标均为数值型资料,故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组间差异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采用亚组分析检验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临床医学类vs非临床医学类)对成绩综合评定得分的影响。检验水准取α=0 .05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3 .6 .0 。

2结果

2 .1 学生基本资料

本次教改实践历时2 年,教改班和对照班的每个小组均完成1 篇系统评价/meta论文的写作。教改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5 人;临床专业19 人,非临床专业30 人。对照班33 人,其中男生15 人,女生18 人;临床专业12 人,非临床专业21 人。两班学生的性别(P=0 .754)和专业(P=0 .825)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好。

2 .2PRISMA报告质量得分

教改班和对照班分别完成了9 篇和8 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根据PRISMA报告规范评价,两班论文报告质量总分分别为(58 .0 ±12 .7)分和(41 .1 ±7 .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分项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两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与结论部分教改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部分得分绝对值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班标题与摘要部分得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成绩综合评定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12

6月5日上午的会议由协会副会长、上药集团处方药事业部总裁徐国雄主持。协会名誉会长陈统辉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强调当前的突出任务是: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发展,行业协会的任务是引领会员企业导向发展。要关注医改方案的出台,关注基本目录,关注行业科技进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苏云作了“新医改进程中的医药企业挑战和机遇”的报告。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衣承东提出了上海市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形势与要求,他着重指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是药品生产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务。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干荣富分析了医药市场现状,探讨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上海职业药师协会会长郑春元重点阐述了职业药师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作用,并指出执业药师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制度,强调执业药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的各项法规及政策。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篇13

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预警工作实现新突破。本项目实施周期为5个月,承担和协作单位包括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高新区科技经济局,以及部分涉及核心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1 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1)建立健全分析评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1)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全面铺开。市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开展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通知》(济知字〔2014〕14号),联合高新区科经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创新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并选取部分企业的核心专利和产品,围绕技术发展趋势、综合竞争力等进行评议。

2)分析评议工作体系和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与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决策等。

3)知识产权专家库提供有力支撑。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专家库由48名专家组成,包括了专利局审查中心、国之预警中心人员,山东、江苏、四川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高管,以及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的专家等,专业领域涉及药学、生物、材料、化工、信息、经济和法律等。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课题研究组滚动式引入专利分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和产业政策专家等。

(2)扎实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研究。分析评议报告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任务分解阶段。课题研究组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分析评议研究报告的提纲和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按块分解。

2)需求分析阶段。根据我市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背景、目的,对产业背景、技术特点、知识产权现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企业需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分析评议的需求和目标。

3)问题研判阶段。题研判过程主要由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三类分析模块组成。

4)资料收集阶段。开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发放并及时回收摸底数据,获取第一手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资料,并形成《集聚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报告》。

5)检索平台搭建阶段。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搭建分析评议检索平台。

6)专利检索与分析阶段。将济南市与十五副省级城市专利情况、主要发明专利申请人情况、主要研发能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先进城市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采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济南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7)分析评议阶段。汇总所有数据和子课题成果,通过全面分析,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应制定的政策措施、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规划等;专利管理部门如何围绕发展重点做好政策引导、管理机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发展建议。

8)成果运用阶段。分析评议报告对揭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明晰产业发展的地位及趋势,研究制定产业创新发展及专利战略规划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市和高新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正在根据项目报告提出的建议,引导和规范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经济活动重大决策、招商引资(智)等活动,指导我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专利布局等。

2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在我市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领域获得丰硕成果,在我市首开先河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高新区首次全面开展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引导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核心专利(主要产品)专利战略分析;最终形成的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报告,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剖析,为政府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其创新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模式,可进一步地推广到其他行业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活动中,同时也为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多部门联合开辟新的协作模式。相信随着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实施将形成更多的核心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影响、带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管理机制。争取在制度建设、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与创新方向、核心专利分析、人才培养等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5150引才计划”中推广、引入知识产权评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