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pest分析实用13篇

医药行业pest分析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1

PES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online pharmacy in China

CHEN Ying1*, LIU Haiyan2, JIN Qi2, XU Yong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edical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2. Soochow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at online pharmacies have to face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online pharmacies. Method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online pharmac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 by a PEST method.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online pharmacies in China have been facing the restriction of four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and three aspects such as brand construction, capital and cost manage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should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online pharmacy; PES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34.5%。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医药行业带来了新契机。但因起步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中网上药店的发展最为缓慢。我国第一家网上药店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时间是2005年12月,截至目前,具B2C资质的企业也只有200多家。而美国 2005年就已有高达439亿美元的网上药品销售额,占当年药品销售总额的19.1%,我国网上药店也将成为医药商业领域的一片蓝海。经过10年多的发展,我国网上药店的数量和销售规模虽然逐年上升,但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其发展的不利环境。

1 我国网上药店的PEST分析

1.1 政治环境

1.1.1 处方药的限制

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网上药店不得在线销售处方药,然而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销售利润,处方药都远远高于非处方药。可见,这一限制阻滞了慢性病患者的网络购药行为,网上药店也因此丧失了药品市场的大部分,难以形成特大的药品经营规模。

1.1.2 医保报销的脱节

不能与医保对接是影响B2C网上药店发展的又一大主要限制[1]。顾客在医保定点的实体药店可使用医保卡购药并准予报销。但目前我国网上药店尚未与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对接,因此通过网上药店在线支付购药时不能使用医保卡,这也使得网上药店流失了一部分顾客。随着海宁市老百姓大药房2015年1月17日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在线支付,这个阻碍医药电商发展的难点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另外,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扩大实施之后,网上药店又将面临社区药店药品零差率政策的竞争压力[2]。

1.2 经济环境

1.2.1 价格优势不明显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2

【文献标识码】A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被引入我国,北京和广州等地区较早地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经过20多年来的积极发展,我国在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不过,全科医学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师资严重缺乏等。Linda等研究提出,中国的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传统的医学教育不包括全科医学教育,要改革全科医学教育系统特别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发展,分析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的困境并进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PEST分析法,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2)自1997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教育、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全科医学教育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3)自1992年以来国内高等医药院校本专科招生目录、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和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4)对国内全科医学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咨询意见;(5)到国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单位机构(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进行现场调研。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PEST分析法。它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通过政治因素(poli-tics)、经济因素(econolnlc)、社会因素(society)和技术因素(technology)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组织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2、PEST分析结果

2.1 政治因素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医学教育。自1997年起,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了全科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见表1。不过,目前同时存在着相关政策不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参加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待遇常常难以保障。

2.2 经济因素 从整体上看,国内全科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现象。东部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教育经费筹集相对容易,而西部严重缺乏。在很多省市和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经费中没有人员培训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的人员培训工作上。由于培训经费严重缺乏,制约了全科医学培训的开展,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

另外,目前全科医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师缺乏应有的经济地位,造成了全科医学被政府认同却不被社会和医学生认同的局面,反过来影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3 社会因素 从社会大环境看,全科医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对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培养社区卫生人才的全科医学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认为全科医学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不屑于从事全科医学研究和教学,这些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人员不足、人才断层现象相对严重。

2.4 技术因素 全科医学属于新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国内临床医学教育学制和学位制度层次较多,主要有中等医学教育、高等专科医学教育、高等本科医学教育和研究生医学教育等;学士学位医师、硕士学位医师和博士学位医师等。年制比较复杂,现有3年、5年、7年、8年等几种,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此外,尚存在着医学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影响着全科医学教育。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类型和技术特点见表2、3。此外,国内中医药院校还开展了中医全科医学教育。

3、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困境的策略选择

3.1 建立国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制度的系统性策略 国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医学教育制度,该制度必须涵盖在校教育和毕业后的专科医师培训,使医师培养制度成为完整的体系,使整个中国医学教育都有制度可寻、有法可依,而不是各起炉灶。尽管我国幅员广阔,每个地方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条件都不同,不可能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但是医学教育基本制度不能变。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可以再建立全科医师和不同水平的专科医师的培养办法。结合当前实际并考虑历史因素,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制度应逐步建立并最终完善,见图1。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3

1 政治法律环境

1.1 国家政策扶持拓宽发展空间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的战略地位,因其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1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并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1月18日,科技部又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品发展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布局和相关的保障措施。预期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近3400亿元。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可见发展空间很大。

1.2 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有效 医疗器械产品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国家监管严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临床试验、使用和服务等的整个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要求的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对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管等均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条例》又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以令形式。现行主要的医疗器械规章共有11个,具体如下表。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医疗器械生产、使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并保证了人民安全地使用。

1.3 新医改带来新机遇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当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①“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②“到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实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因此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研发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品并能销售出去,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

2 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居民收入也随之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截至2012年9月底,26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有了基本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也有新进展,表明医疗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不只停留在治疗层面了,更注重日常保养和早期预防,对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 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是影响医疗器械宏观环境的主要因素。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表明我国目前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增强,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未来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家庭消费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4 技术环境

医疗器械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创新性、集成性。其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综合实力,对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有着较强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4.1 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工业技术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涵盖了物理、电子、机械、光学、生命科学及网络等学科,因而医疗器产品是多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又是交叉边缘学科知识的集合。

4.2 行业模式影响 如今我国生物智能、机器人智能有了很大的突破,我国未来医疗器械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的医疗多元化与微创医疗器械的需求,开启了微型化、智能化、便携化的医疗器械研发新局面,以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通过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供了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王智慧译.战略管理 概念与案例[M].第1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刘志刚,谭云清.战略管理――理论、案例与盈利模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陈收,毕少菲.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与核心能力[M].2003.

[5]于文明,侯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金兴.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4

江汉运河也称“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三大工程之一。江汉运河全长67.23公里,兼具航运、灌溉、饮水等功能。运河始于荆州,流经荆门、天门,终于潜江,途径11个乡镇[1],形成一条新的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间的高等级航道(见图1),使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之间的航路距离缩短680公里;使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航程缩短200多公里;与长江、汉江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2]。江汉平原腹地交通和区位优势也因这条“航运高速”而凸显。江汉运河正成为承载湖北省“长江-江汉运河-汉江”经济带发展、永续利用的黄金水道。

1 SWOT-PEST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组织内部分析的工具,其局限性体现在没有考虑到组织改变现状的主动性。SWOT-PEST分析法是对SWOT分析法的改进,不仅弥补了单纯使用SWOT分析法的局限,而且以其高度的统筹性和合理的聚类性等特点,使得在分析时更容易操作,结论也更加全面。其中,SWOT是一种典型的策略规划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Challenge)四个方面确定自身核心竞争力,侧重于内部微观环境分析,PEST 主要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重点分析外部宏观环境。

2 江汉运河航运发展SWOT-PEST分析

2.1 优势

(1)政策优势。江汉运河沟通了长江与汉江。为畅通大通道、构建高等级航道体系,湖北省于2011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重点建设长江、汉江、江汉运河三条国家高等级航道,积极推进三峡库区航道网、江汉平原航道网建设,全面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清江航道建设,形成以“长江-江汉运河-汉江”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圈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湖北航道体系。这一航道体系的形成将有效拉动江汉运河货运需求的增长。这一航道体系的形成以及自2014年9月全线通航以来实行的免费通行政策都将有效拉动江汉运河货运需求的增长。

(2)经济优势。依托江汉平原的资源优势,运河辐射区域内主要产业有水泥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等。水泥产地与水泥灰岩资源地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水泥企业主要有年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的葛洲坝水泥厂和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湖北京兰水泥有限公司等。盐化工产业资源产地及技术市场主要集中在潜江产业基地和沿江盐化工产业带,其中潜江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业园由初始的原料化工逐步发展到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和全省17家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磷化工生产基地主要有湖北双环和宜化。湖北兴发公司位于宜昌市兴山县,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湖北宜化公司总部位于湖北宜昌,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精细化工主要是以沙隆达、楚源等公司为主导的农药、医药、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3)社会优势。2014年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常住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小幅增长的态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总抚养比上升、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辐射区域的居民人均收入呈现总体增长态势。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运河区域人均收入的稳定增加将会拉动运河客货运需求的增长。

(4)技术优势。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江汉运河被列入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江汉运河航道标准为限制性Ⅲ级航道,全长67.23公里,航道水深3.2米、底宽60米,弯曲半径480米,含千吨级船闸(长江进口处的龙洲垸船闸、汉江出口处的高石碑船闸)2座,回旋水域(纪南、后港、邓州)3处,可常年通行千吨级船舶。目前,江汉运河全线航道畅通,通航设施完好率100%,船闸通航无安全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全线无重大船舶污染责任事故发生,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2 劣势

(1)政策劣势。自2014年9月通航以来,“长江―江汉运河―汉江直达标准化船舶”的相关规范意见还未出台,在运河中航行的船舶大多非标准化。内河船型标准化有利于优化船舶结构、提高通航效率和促进节能减排等,而这些船舶的外型主尺度及燃油消耗、碳排放等一系列技术指标并未达到内河船型的标准化要求。非标准化船舶不利于提高运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限制了运河航运效能的发挥。

(2)经济劣势。截至目前,江汉运河航行船舶载货量处于1000吨以下的小船航次数较多,而千吨级及以上船舶航次数较少,影响了运河的航运效益。一方面是由于汉江航道条件限制,汉江沿线船舶载重吨较小;另一方面,江汉运河交叉建筑物净空高度为8.5米,部分大型超高船舶可能存在无法通航的情况。出于安全性考虑,船公司大多选择较小型船舶进行运输业务。大型船舶在燃油消耗和规模经济等方面效益高于小船,运河内小船航次较多将会限制运河航运效益进一步地提高。

(3)社会劣势。江汉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中的一部分,首要功能是饮水功能。而江汉运河辐射区域的主要产业是水泥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相对于其他产业,化工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大,无论是沿运河建厂还是水路运输化工产品,都必须保证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情况下进行。

(4)技术劣势。江汉运河沿线目前并无港口,仅有三个供船舶调头或临时停靠的回旋水域,分别是纪南、后港和邓州。且汉江航道条件受月份水位条件影响严重,在枯水期,千吨级船舶只能减载通过部分航段。因此,大部分长江船舶在江汉运河―汉江一段并不适航。除此之外,由于汉江浅滩多,水位低,航道条件复杂,长江船舶不熟悉航道情况,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目前运河吸引长江船舶通过的数量有限。

2.3 机遇

(1)政策机遇。根据2007年颁布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江汉运河是规划中“一横一网十线”布局方案中的“十线”之一,是国家内河航运高等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又颁布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改善支流通航条件,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加快江汉运河等高等级航道建设”。这些意见的相继显示了国家对江汉运河的日益重视,给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带来了机遇。

(2)经济机遇。江汉运河是湖北“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中脊线和连接轴,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沿线的江汉平原腹地将迎来发展新机遇,荆州、荆门、潜江、天门可利用这条人工水道联手开发出新的经济带、经济圈。荆州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荆门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汉江经济带,潜江、天门属武汉城市圈和汉江经济带,江汉运河的建成将四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使湖北“两圈两带”战略在此交汇融合,四市可以共建“江汉运河经济带”,打造“环长湖经济圈”,共同推进江汉平原的振兴崛起,加强资源整合,依托运河水道及沿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打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发挥江汉运河承东启西、通江达汉优势,抢抓城镇带建设机遇,对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优势。

(3)社会机遇。江汉运河沟通长江和汉江,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这将大大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改善沿岸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优化区域运输结构。不仅如此,江汉运河的开通将带动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推动当地产业重构,提高三产的增加值,让文化、地理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促进各地跳进后工业时代,而且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吸引一些原料运量较大的企业在沿河设厂,这都将扩大就业渠道,将大大促进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的生活。

(4)技术机遇。根据《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到2020年,汉江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干流丹江口水库以下建成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六大水利梯级枢纽。把汉江建设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汉口至丹江口达到Ⅲ级航道(1000)吨级标准,全线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935万吨、557万人次,泊位总数492个,全面提升水运主通道通过能力。在汉江梯级枢纽建设完成后,还可在此基础上对汉江梯级枢纽和江汉运河船闸进行统一联合调度,这将会使汉江―江汉运河―长江航运发展迎来新机遇。

2.4 挑战

(1)政策挑战。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内目前通行铁路线主要有汉丹线、焦柳线、襄渝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高铁线、长荆铁路、蒙华铁路及处于建设期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公路交通路网主要有二广高速G55、呼北高速G59、沪蓉高速G42、沪渝高速G50、福银高速G70、许广高速并行线G4W2。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内交通运输路网发达,纵横交错,各个方向的货物运输都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存在竞争,特别是短距离货物运输和溢价货物运输。

(2)经济挑战。荆州市、宜昌市水路货运企业大多是进行长江干线普货运输,个别企业在进行长江干线普货运输的同时开展班轮运输,内河运输基本不涉及。襄阳11家水路运输企业中有2家是老企业,目前状况是企业人员多,船舶吨位小,船龄偏大,综合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另一部分企业是随着市场发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船舶大部分是光租船舶,企业管理粗放,管理压力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受到江汉襄阳至钟祥段航道情况的制约,襄阳市部分船东为谋生纷纷在汉江下游及外省从事水运服务,较大程度阻碍了襄阳水运经济的发展。

(3)社会挑战。江汉运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下游的补水工程,其首要任务是满足供水饮水要求,因此航运一定要在保证水资源的前提下进行。这给很多航运企业提出了环保要求,航运市场要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在不破坏水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航运业。

(4)技术挑战。目前通过江汉运河的船舶吨位较小,部分船舶船龄偏大,且大多为散货船,航运企业人员虽多,却没有建立起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和管理机制,缺乏航运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航运企业人员培养力度不够,船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有些是夫妻船,更未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这些都导致航运综合运输成本升高,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力也不够。

3 结语

运用SWOT-PEST分析法分析江汉运河的航运发展,可以了解到江汉运河航运发展的优势明显,发展机遇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改善。一方面,建议加强对江汉运河的综合开发,提升运河的安全监管与环境保护水平,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江汉运河的航运功能,对运河回旋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加以重视,提高运河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议加快实现汉江渠化,推进内河航运标准化,研究适航于江汉运河的两江直达标准化船舶,并尽可能实现运河和汉江梯级枢纽统一联合调度,充分发挥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的潜力。同时,航运企业面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应努力将竞争转换为合作,实现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合作策略,并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推进运河航运企业大型化,满足运河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殷缶,梅深.江汉运河正式通航[J].水道港口,2014,06:628.

[2]湖北省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处长、党委书记 邵爱军.谱写江汉运河航道安全发展新篇章[N].中国水运报,2016-06-20002.

[3]马超群,蒋元涛.集成SWOT-PEST矩阵的航运服务信息资源优化路径分析――以上海为例[J].企业导报,2011,13:108-109.

[4]汪涛,汪传雷,胡梦文.基于SWOT-PEST矩阵的安徽农产品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15,09:19-23.

[5]詹斌,肖庆.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6,03:12-14+22.

[6]本刊编辑部.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水运,2014,10:5.

[7]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J].中国水运,2014,10:21-25.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5

[3] Vera Antonia Buchner, Vera Hinz, Jonas Schreyo. Cooperation for a competitive position: The impact of hospital cooperation behavior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2015

[4] Thomas Rotter, Daniela Popa, Beatrice Riley, Tim Ellermann, Ulrike Ryll, Genc Burazeri, Piet Daemen, Guy Peeters and Helmut Brand.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hospital cooperation activities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J].systematic reviews ,2012(16)

[5] T.Welsch,M.vonFrankenberg,T.Simon,. Krankenhaus koopera- tionsmodelle [J].Chirurgie und konomie ,2012

[6] 陈航,王雪峰.基于F-H分析法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冲突分析[J].系统工程,2015(3)

[7] 张利江,刘子先.医联体中协同医疗任务分配问题[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1)

[8] 陈妍,周文慧,华中生,单汨源.面向延时敏感患者的转诊系统定价与能力规划[J].管理科学学报,2015(4)

[9] 齐锋,靳宏光,于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重点病种(冠心病,脑卒中病)治疗情况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3(8)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环境;PEST;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10

作者简介:项意(1990-),女,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与创新管理;项喜章(1956-),男,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吴素春(1983-),女,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4-11-07

1 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子可以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同时由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社会各界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是工作岗位依然是供不应求。为此,必须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单一就业模式,开辟多元化就业渠道。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美国 1965-1984年间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型企业创造的,并且几乎全都是由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创造的。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推动经济发展,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表现为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甚至创业的成败。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PEST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PEST是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科技(Technological)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一般不受企业掌握。通过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摸清大学生创业所处环境的积极因素,找出现存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调动大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2 大学生创业的政治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和风险投资对大学生新创企业的投资行为,政治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不可逆转性。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达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的通知”,湖北省2015年要实现引领大学生创业人数1.2万人的目标,2017年则要达到1.5万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作为大学生高度集聚的省会城市,积极打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治环境,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见表1)。

武汉市营造的政治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对孵化器的优化来增加在孵企业的数量,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②政府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大学生创业筹集起步资金的压力;③新增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④简化注册登记审批手续,使得企业在武汉“出生”更加顺畅,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⑤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和挂牌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在上市和挂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于大学生创业获得风险投资,增强创业投资者顺利退出的信心。总之,武汉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点燃了百万大学生的创业激情。2014年1季度, 武汉市就培育扶持了自主创业人数3 46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5万;2季度培育扶持了自主创业人数上升到1.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5.9万人。

3 大学生创业的经济环境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由于大学生新创企业是处于宏观大环境中的微观个体,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自身发展战略的制定。

2013年武汉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 05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4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 396.17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 319.70亿元,增长10.0%。年末企业数21.4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数18.90万户,个体工商户44万户。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 7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78.52亿元,增长18.1%。其中,税收收入793.49亿元;非税收入185.03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比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可见,武汉市有扎实的经济基础,而且经济呈现较稳定的发展,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武汉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祥地。以扎实的经济基础支持创业创新,创业创新反过来带动经济发展。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曾说,“产业是就业之源、创业之机。产业不兴,就业无门;产业不兴,创业无路。”武汉市自身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学生创业经济方面的支持,在经济环境优越的武汉,大学生创业会更加容易。

4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人口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例如,人口总数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总规模;人口的地理分布影响着企业的厂址选择;人口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需求结构和产品推广方式,进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结构;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文化传统是一个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价值观是指社会公众评价各种行为的观念标准。不同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对于创新创业行为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创新创业成功价值的不同评价。

武汉是座“大学之城”,拥有普通高校80所,在校研究生10.74万人,在校本科及大专生96.64万人,每年毕业大学生30多万人。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推进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文化是支撑。一个地方创业环境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该地区社会和文化氛围是否适合创业、是否能激发人们创业、是否给予创业者精神鼓舞。武汉的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东湖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在创业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更有决心和信心创业。武汉市通过举办“挑战杯”、“自强杯”、“青桐汇”、“大学生创业先锋”评选等一系列活动营造社会创业氛围,“湖北青年创业网”、“武汉大学生创业网”、“创业武汉网”等创业网站相继成立,并不断更新维护,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和引导了大学生创业。

5 大学生创业的科技环境

科技环境是指社会科技总水平及变化趋势,科技变迁、科技突破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科技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等。科技不仅是全球化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科技可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质量,为企业提供一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全新渠道。科技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科技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

武汉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2013年年末武汉市拥有政府部门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01所,全年R&D经费支出255亿元。承担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 500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 019项。专利申请25 68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3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220亿元。年末拥有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10个,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 604.47亿元,增长2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 700.19亿元,增长25.6%。武汉坐拥三个部级开发区,特别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武汉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业提供了机遇。

在武汉光谷,科技型企业层出不穷,3D打印、地理空间、机器人、物联网、北斗导航、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为武汉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在历届的“挑战杯”、“自强杯”、“青桐汇”、“创业湖北”、“大学生创业先锋”评选、“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获奖的项目往往都是科技创新方面的项目,大学生在科技方面的创业较为活跃。

6 结论与对策

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对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分析,可知武汉市极具创业发展潜力与空间,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等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是武汉市大学生的创业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创业参与度不高,创业成功率低,创业过程还有诸多障碍,这与武汉市的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文化缺陷密切相关。武汉市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创业导师缺乏,创业演练不足;创业服务体系与现有的创业规模不匹配,创业资金难以落实,创业设施供应紧张,创业的具体措施还未落实;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文化价值观中缺乏企业家精神和冒险精神,制约了大学生创业。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进一步提高创业绩效,还应在大学生创业环境建设上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实践。一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创业课程的体系化和制度化,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创业教师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将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三是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或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使产生在大学生中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大学生指导和扶持。

(2)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涉及教育、科技、人事、计划、财政、金融等诸多部门,要求政府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制定统一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二是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项目平台、创业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构建大学生创业信息体系,重点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创业的影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3)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崇尚创业,弘扬创业精神;宣传大学生中的创业典型,鼓励大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宣传创业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在创业上的优惠政策,并把这些优惠政策切实用好。二是把握成功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在创业教育和创业资助中的作用。学校要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到学校指导大学生创业,解答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使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创业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晓杰,曹胜利.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 刘永宾.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2010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7

Abstract:

Pravite economy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Hunan economy.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eastern areas it remains rather left behi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SWOT-PEST model and draws a systematic research into its strategic positioning from the viewpoints of geography-positioning, characteristic-positioning and industry-positioning 

Key words:

一、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 

近年来,湖南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增长明显

2003年湖南省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为5.6万户,从业人员为80.21万,注册资金总额为695.37亿元,到2006年,全省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已达10.05万户,从业人员213.64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789.14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79.5%、166.4%和157.3%。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含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为3720家,2006年则达到8436户,增长率达到127%,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民营企业有625户,[1]远大空调、三一重工、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规模企业在促进全省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领域逐步拓宽

近些年,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开始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由单一的住宅建设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多领域发展,甚至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行业。随着涉足产业的拓宽,民营经济比重也不断增大,从2001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14.2% ,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4.3个百分点。2004年,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2%。

(三)科技质量稳步提升

特别是随着对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开始由之前的“资源依赖型”逐步向“科技投入型”转变。截至到2006年,在全省认定的1300家高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80%以上;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3985万美元,同比增长57.7%,占全省比重达到27.3%。[2]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比重也不断加大。以2005年为例,湖南私营企业进出口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尽管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发展速度偏慢。1995年至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增长率为52%,但同期的江苏、浙江、广东的增幅分别高达450%、190%和137%;[3]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3.04万户,浙江和江苏分别为20.88万户和22.55万户;到2006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10.05万户,而浙江和江苏则分别达到40.64万户和66.35万户,其绝对数的增长分别为湖南的2.8倍和6.25倍。第二,经济规模偏小。2006年湖南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1789.14亿元,而同期浙江省为6936.69亿元,江苏省更是达到9717亿元,分别为湖南省的3.87倍和5.43倍。其中,注册资金达到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湖南省有68家,而浙江省为435家,江苏省为585家,分别为湖南的6.4倍和8.6倍,第三,经济总量偏低。2006年为例,湖南非国有经济当年完成投资2036.9亿元,实现增加值4034.75亿元。而同期,江苏省仅内资民营经济投资已达5808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9880亿元,分别为湖南的2.85倍和2.45倍。[4]

二、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采用SWOT-PEST战略因素的矩阵分析方法,把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纳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地分析,划分为有利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O)或威胁(T)两类因素集,并结合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优势(S)和劣势(W)等因素,辨识出影响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而“承东启西,重点突破”是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即:向东要有计划地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壮大湖南的传统民营产业,催生新的优势产业;向西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市场和资源,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腹地,进而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参与竞争。具体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空间定位

即指确定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指向与空间布局,该空间定位是建立在湖南省内不同地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其中:

湘东地区分布在京广铁路沿线的“一点一线”经济带,包括长沙、株州、湘潭、衡阳、岳阳及郴州,共六个地级市,是全省工业化程度最高和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也是湖南民营经济的最为发达地区。该地带应依靠其区位、科研、制造业基础以及旅游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区域发展的龙头。“一点一线”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洛湛铁路沿线的湘中经济走廊包括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和永州五市,它位于湖南东部与西部的中间地带,在人口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处于中间水平。洛湛铁路的建成,为该地区打通了北上晋陕豫、南下粤桂琼的南北大通道,也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一区域应发挥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农业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对接。该地区的民营经济可主要定位为粮食主产区、高新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产业带。

枝柳铁路沿线的湘西经济带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三个市州,在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文化素养、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属于全国比较差的地区,也是湖南省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区域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呼应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以生态旅游为主,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矿产品深加工。[7]

(二)特色定位

1.在农业方面,湖南民营经济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但多数民营经济仍处在初级产品加工层次。湖南民营经济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将加大对湖南等中部农业主产区投入的历史契机,按市场需求发展绿色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湖南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在工业方面,湖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的社会经济建设思路,湖南民营经济要以此为契机,围绕制造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湖南民营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二是加强产业引导,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扶植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湖南民营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在服务业方面,应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具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医疗健身、托幼养老、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业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服务业。

(三)产业定位

要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产业的增长潜力、连动效应、生产率上升、技术进步及就业带动能力,同时考虑到湖南的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社会分工及现有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提出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措施。现阶段,一方面,要力争扶植壮大有色深加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传统民营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仪表等具有良好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促进湖南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思考湖南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命题时,要超越传统视野的局限,站在“跳出湖南,审视湖南”的更大视角对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地战略定位。既要依据外部市场需求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地空间定位,又要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正确地特色定位和产业定位,力求凸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 [2][4]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4(2006-2007)[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吕灵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湖南民营经济[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1)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8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P.Norton)在1992年最先提出的。它以信息流为基础,突破了单纯以财务指标考核的局限性,系统地将企业依据不同阶段及其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战略愿景及目标,按照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分解,将四个维度的业绩指标和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进行权衡分析,建立相关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将组织的战略分解为具体可衡量、可操作性的指标。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战略管理体系[1],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在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在我国医院中的应用和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三、医院平衡计分卡实施要点

(一)导入平衡计分卡前的准备工作

医院平衡计分卡源于医院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导入医院实施的全程均需全院员工的熟知与积极配合,因此,对全院干部和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统一思想,在医院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平衡计分卡实施氛围至关重要。为顺利组织实施医院平衡计分卡,需要组建医院平衡计分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常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组长建议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常设办公室主任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副职或总会计师担任,以确保平衡计分卡实施强有力的推动力。组建了上述工作团队后,就可以进行平衡计分卡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计划和方案的编制要尽量详细具体,明确工作时间进度和各阶段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二)医院的战略环境分析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必须以战略为基础,因此,首先必须对医院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医院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PEST分析法。PEST具体含义表示:P(Pol-itics)政治,E(Economy)经济,S(Society)社会,T(Tech-nology)技术。(2)SWOT分析法。SWOT具体含义表示: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3)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别是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用上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了解医院的综合战略环境情况,进而得到医院的战略和使命。

(三)绘制战略地图

所谓战略地图就是在平衡计分卡四个视角的基础上描述医院创造价值的动因或驱动因素。明确了医院社会使命和总体战略目标,在医院战略环境分析基础上,就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描述医院战略,绘制战略地图。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上,绘制战略地图的标准方法是从财务视角出发,依次向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三个视角延伸,最终完成战略地图[2]。但是,我国公立医院的使命和责任是要承担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公立医院一定要姓“公”,这也是国家医改政策反复强调和要求的,所以,公立医院战略地图绘制应当以医院的公益性使命为出发点,把顾客维度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三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工作目标,将医院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考核指标,从而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确定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1.医院层面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医院的定位、功能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工作重点等密切相关,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一般细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即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纬度,第二层级为各个纬度下选取的战略主题,第三个层级为各个战略主题下考核的具体指标。指标筛选应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可测量性原则及关键性原则,可参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JCI医院评审标准》和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等方法[3],选定评价指标。在此,笔者梳理了以下重点指标供参考。(1)顾客维度:可选取三个战略主题:①患者费用负担: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药品占医药费用比率。②患者信任度:患者回头率,医患纠纷频次,患者满意度;③医院品牌:外埠病人数,本区域医疗市场占有率。(2)财务维度: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不宜过度强调各种经济指标。建议选取以下战略主题:①医疗收入:人均医疗收入、检查收入占总收入比、门诊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住院收入占总收入比(注:不含财政补助收入);②成本控制: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管理费用率、药品成本占总成本比、每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③资产运营:资产负债率、百元固定资产收益水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3)内部流程维度: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是医院运营的关键组成部分,建议选用以下战略主题:①医疗质量:治愈好转率、临床路径管理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病历差错率、DRGs(DiagnosisRelatedGroups的缩写)组数与CMI(CustomerMedicineInformation的缩写)值;②医疗安全:医疗差错发生率,基本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③医疗效率:平均住院日、低风险疾病组病例死亡率、医生年平均病人数、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病床周转次数。(4)学习与成长维度:建议选取以下战略主题:①人员结构:护士人床比、医护人员比、卫技人员职称和学历结构;②员工成长:人均薪酬增长率、医院年培训率、员工满意度、人均带教学生数;③学术、创新能力:重点学科数量、主办学术会议数量、科研课题数量、新业务新技术开展数量,篇数。2.科室、个人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体系。完成了医院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构建后,还需将医院战略层层分解至各科室甚至个人,从而形成“医院、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医院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层级概念,但是医院、科室这两个层面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科室的战略目标应根据科室的职能定位来确定[3]。科室不是对医院战略目标的简单分解和复制,而是在医院战略目标的框架内,结合本科室业务属性和特点,从财务、客户(患者)、内部流程及学习成长等四个方面建立科室主任对其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以使科室及员工的工作绩效既可衡量、有操作性,又遵从于医院的总体战略目标要求。考虑到考核指标获取的准确性和难易程度,以及医院信息化水平高低等因素,选择10—20个关键指标来进行科室(个人)的考核,也是可行的。

(五)设立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的权重与评分标准

1.指标权重设计。绩效指标权重的设计是医院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重点和难点,若指标权重设置不当,会导致平衡计分卡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无益于医院及员工的绩效改善,且易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权重的设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医院可结合自身战略和内部管理的重点来定。目前在国内外常用的权重设定的方法有简单加权平均法(SAW)、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网络分析法(ANP)、排序法、配对比较法、熵值法等[4,5],医院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应用来设定指标权重。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所有的指标权重之和必等于1。2.确定评分标准。确定了绩效指标权重后,需要为医院平衡计分卡各个三级指标设定一个可以用于对比的标准值,即评分标准。标准值的设定通常可以采用同行标杆指标、行业管理标准、医院评价指标、预算指标、历史最高水平指标等。标准值设定完成后,就可以展开医院绩效评价了。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假定每个三级指标满分为10分,据此来制定评分标准。计算公式是:绩效总分=∑(三级指标得分×指标权重/10)。

(六)考核结果应用

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具有正向激励和主动引导的重要作用。为确保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医院应进一步完善绩效激励方案,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和晋升挂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励其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推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1.医院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依据年度分析结果报告情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制定正确的战略路线,以指导完善医院整体工作计划。2.科室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是依据月度分析评价报告情况,科室及时调整和修正管理措施,确保与医院战略目标不偏离;二是绩效评价结果与科室月度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发放密切挂钩,可按各科室综合得分情况设定非常优秀、优秀、良好、较好、一般、差和极差七个级别,每个级别设定相应的绩效系数,并实行预留机制,对全院各科室每月应发放的绩效工资总额预留10%~20%并入年终绩效考核后发放,则绩效奖金的计算公式:绩效奖金=发放基数×(1-预留比例%)×绩效系数。3.员工个人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用于科室内部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员工的绩效工资发放、年终奖发放、薪酬调整、晋级和调岗的参考依据。按照院科两级管理的思路,对员工个人的考核,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负责,医院不应过多干预。(七)平衡计分卡实施流程小结经过上述流程,依据平衡计分卡理论,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戴明循环管理方法,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管理。需要明确的是,平衡计分卡的落地实施与各家医院独特的医院文化、管理风格、资源背景及发展阶段密切关联,故各有其特色,不宜盲目地复制和照搬,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和实现预期效果。四、结语平衡计分卡作为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由于其具有指标全面、与单位战略紧密关联、层层分解和应用时间久等特点[6],是单位绩效管理领域中公认的有效管理工具。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把平衡计分卡导入公立医院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弥补公立医院传统绩效评价方式过于强调收入和利润、评价方法粗放简单、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之不足,通过构建平衡计分卡在新形势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新体系,可以实现对医院全院全员的全面、客观、细致、科学的绩效评价,客观准确地反映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正向引导和激励员工,为实现医改工作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在平衡计分卡应用中,医院管理者切忌浮躁和急于求成心理,循序渐进组织实施,就一定能做好。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2]于增彪.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9

借助企业管理分析工具来对科室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科室的内外部环境,这5力为:①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医疗物品供应商或设备器材租赁者议价的能力;②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患者的价格选择能力;③新进入者的威胁,可以分析该行业的进入壁垒的高低;④替代品的威胁,可以分析患者除了这种治疗方法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医疗方法可以替代;⑤本地区竞争者,可以分析该地区提供该医疗服务的同行数量和能力,也可以运用SWOT矩阵分析科室在其所处地区位的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⑥可以用PEST分析工具分析医院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科室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

1.2财务管理分析工具

运用杜邦分析法对科室的运营指标加以分析,比如我们根据管理需求来甄别影响医院毛利率基础指标中在给定条件下不可控或不适宜通过管理影响而增加医院毛利率的指标,最后找出可通过管理来影响和控制的指标,进一步分析这些可控指标的优劣,并加以改善。运用财务雷达图绘制医院或科室的经营指标,方便了解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了解到哪些指标变化比较激励,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控制。有些医院已经借助一些管理软件(如HERP管理系统软件、HIS系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科室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务数据,为分析内部经营状况提供便捷的途径。

2精细化管理模型

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疗检查费用,医院原来的收益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除了得到政府补贴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外,需要医院自身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数学模型,精打细算,控制好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

2.1采购订货模型

以采购订货为例,探索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现在已经有多种订货模型为采购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订货模型。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P)可以控制医院的合理采购量,在EOP模型中,考虑库存的持有量、库存的成本、订货的周期等变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最优订货量。此外还可以结合再订货点模型(ROP)计算出何时以经济订货批量订单进行再订货,以及采用固定订货间隔模型(FOI)进行合理的下单。针对不同药品和不同订货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订货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最有利于医院的订货决策。医院不仅可以减少因过度库存引起的资金压力,还可以减少因药物过期引起的报废数量。当然,还需要对采购进来的医疗物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否则仍然可能造成浪费,结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控制仓存物品保持先进先出,防止过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运用采购管理软件对低于安全库存量的物品报警,防止缺货。

2.2流程再造工具

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再造,用标准化、精细化的职能分工来提高医院的运营质量和效率,真正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如何优化流程方面,运筹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成熟的工具,其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工具CPM(关键路线)和PERT(计划评审技术)方法在实践中证明能够有效地计划与控制流程。运用CPM和PERT方法优化医院大型设备CT和MRI检查流程,缩短病人的检查耗时,不但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舒适度,而且提高了医院资源利用率,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改变作业流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出,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投资项目评估方法

公立医院虽然可以获得国家一定的财政补贴,在资金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为了让医院的资金运用得更加理性,更具价值,需要对医院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对医院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合理评估投资的可行性。实际操作一般分3个步骤:①评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医院发展战略;②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③评估投资该项目给医院带来的间接收益。第一步采用定性的描述,如果投资项目符合医院的发展方向,能够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病源,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更好的医疗质量,就可以接着进行第二步的评估。第二步的评估也是整个评估的核心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一般用净现值NPV法或内部报酬率IRR法来评估,对比以往单独以静态回收期来衡量更加科学,实践中会遇到以静态回收期评估项目投资是可行的,而以NPV或IRR来评估则通不过,因为NPV或IRR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三步评估是对第二步的补充,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往往会有一些相关科室因为某个项目投资间接带来收益,因此当第二步的评估未能通过时,有时需要考虑可以用货币来估算的间接收益,综合评估投资项目。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10

(一)经济文化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铝工业和商贸流通等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洛阳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平顶山、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开封是具有悠久文化底蕴和古都韵味的特色城市;新乡等城市轻纺、电器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基础雄厚为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

(二)政治文化分析。中原城市群从政缘上看也具备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三)社会文化分析。无论从古代还是到现代社会,中原城市群的社会文化要素均具备先进和相似性。“大河之南、文化之源”的中原只能用厚重来形容,伊河、洛河的交汇,更是孕育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河洛文化,汴河的穿城而过,使开封七朝文化古都显得更加的灵秀和生动。

(四)科学技术文化分析。中原城市群的科学技术文化要素不仅具备较为明显的区域优势,而且也是今后打造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的高校密集区,普通高等学校占全省的76.16%,在校生人数占全省的

81.18%;全省的博士学位授予点、部级重点学科、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在本区域;17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有15个在本区域;中央驻豫和省属科研院所占全省的97%:本区域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全省的近70%,每万人拥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全省的11.7倍。

二、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中原城市群文化的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中原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战略通道。区域内多数城市已形成放射状高速公路网络;陇海、京广、焦柳等国铁干线,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均在此区域交汇;区域内拥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集装箱站,拥有河南公路港、郑州铁路东站、郑州航空港等三个一类口岸和六个二类口岸。(2)市场空间优势。中原城市群所辖各市正处于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区域内和区域问的商品流动逐步增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辐射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华中棉花交易市场和一批大型药材、服装、建材、花卉等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基本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3)资源优势。该区域已发现矿产资源种类超过全省的60%,其中钼矿、铝土矿、水泥灰岩、玻璃灰岩、煤炭、盐矿、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据明显优势,主要矿产资源埋藏集中、品位较高,具备大规模开发的价值。粮食、油料、棉花、畜产品、花木、烟叶,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原城市群文化的劣势分析。(1)出口产品利用外资规模小。中原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外向型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小,出口依存度非常低,中原城市群的进出口贸易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阶段中原城市群的外资依存度很低,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的能力较弱,利用外资的潜力有待挖掘,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还比较少。(2)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现阶段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人口和经济规模偏小,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在城市群内的龙头地位不够突出。因此,大力提高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成为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3)产业竞争力不强。现阶段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工业水平和产业层次比较低,特别是在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培育方面差距明显。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层面分析,区域科技贡献度低,研究和开发投入比率尚不足全国水平的一半;大企业集团少,名牌产品少,产品链条短,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比重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较少;中间产品较多,高新技术产品几乎是空白,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的、最终产品少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中原城市群文化的机会分析。(1)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的机遇。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家开放基础设旌、能源通讯等投资领域,国际资本投资开始把资金转向中西部,河南省是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或迎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承接地。(2)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正在酝酿新的重大突破,这些都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河南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可以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和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3)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强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际功能对接、联动发展,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4)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如土地、水和其他资源越来越稀缺,油电煤等能源越来越紧张,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总之东部的商务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一些占地多、耗水多、能耗高、用工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在东部越来越难以生存。由于河南紧靠东部,有相当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条件优越,如果再多加营造吸引投资的软环境,有条件成为东部产业向外转移的首选地。

(四)中原城市群文化的威胁分析。(1)贸易壁垒逐步升级。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对外贸易将进入摩擦多发期,日益增多的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将影响中原城市群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2)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中原五省都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或类群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要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中尽快异军突起,吸纳要素聚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筑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带动实现中原崛起进而促进中部堀起的增长极,无疑将受到周边城市群崛起的挑战。

三、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战略的选择

在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战略的选择中,结合城市群内部区域布局和城市文化特色应该确定出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发散的环状经济文化圈格局,具体来说就是以省会城市打造“商都文化”、以半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文化”、以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洛许文化”和辐射区等几个部分。

(一)以省会城市打造“商都文化”。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郑州是我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博物院做为部级重点博物院,是展示中原历史古文明的重要场所,黄河郑州段以“悬、浊、荡、阔”为特点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河南豫剧在郑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收视率。郑州市现是长江以北地区经济第四发达的省会城市,次于沈阳、西安、哈尔滨。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主要核心城市,打造“商都文化”成为提升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打造以“商都文化”为特色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将会对今后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二)以半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文化”。在郑汴一体化背景下以半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文化”是提升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开封具有极其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千年古都,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借助汴水漕运的有利条件,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历史上素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郑汴融城不仅是经济的融合也是文化的融合。我认为只有文化的融合才是深层次的融合和实质性的融合。利用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实现郑州、开封两地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其规划更科学,布局更合理,这种模式对开封的文化复兴乃至整个中原城市群的文化复兴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建立起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文化发展一体化,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规划、打造自己的品牌、构建郑汴文化产业带从而使郑汴相通的中原文化真正的复兴和崛起,必将为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以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洛许文化”。在提升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中,以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商汴洛许文化”将是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重点,也是中原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郑州、开封、洛阳、许昌不仅属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而且也是一小时可达范围,文化特色相近,呈现一脉相承的先天融合性。该区域长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民勤劳、聪慧,富有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刚柔相济和兼容并蓄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郑州、洛阳、开封名列中国古都行列。区域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以少林武术、太极拳、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宋都古城、河南博物院、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焦作云台山水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品旅游景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不仅为文化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将成为代表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同时城市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将为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11

一、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

近年来,湖南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增长明显

2003年湖南省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为5.6万户,从业人员为80.21万,注册资金总额为695.37亿元,到2006年,全省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已达10.05万户,从业人员213.64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789.14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79.5%、166.4%和157.3%。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含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为3720家,2006年则达到8436户,增长率达到127%,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民营企业有625户,[1]远大空调、三一重工、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规模企业在促进全省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领域逐步拓宽

近些年,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开始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由单一的住宅建设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多领域发展,甚至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行业。随着涉足产业的拓宽,民营经济比重也不断增大,从2001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14.2%,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4.3个百分点。2004年,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2%。

(三)科技质量稳步提升

特别是随着对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开始由之前的“资源依赖型”逐步向“科技投入型”转变。截至到2006年,在全省认定的1300家高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80%以上;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3985万美元,同比增长57.7%,占全省比重达到27.3%。[2]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比重也不断加大。以2005年为例,湖南私营企业进出口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尽管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发展速度偏慢。1995年至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增长率为52%,但同期的江苏、浙江、广东的增幅分别高达450%、190%和137%;[3]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3.04万户,浙江和江苏分别为20.88万户和22.55万户;到2006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10.05万户,而浙江和江苏则分别达到40.64万户和66.35万户,其绝对数的增长分别为湖南的2.8倍和6.25倍。第二,经济规模偏小。2006年湖南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1789.14亿元,而同期浙江省为6936.69亿元,江苏省更是达到9717亿元,分别为湖南省的3.87倍和5.43倍。其中,注册资金达到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湖南省有68家,而浙江省为435家,江苏省为585家,分别为湖南的6.4倍和8.6倍,第三,经济总量偏低。2006年为例,湖南非国有经济当年完成投资2036.9亿元,实现增加值4034.75亿元。而同期,江苏省仅内资民营经济投资已达5808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9880亿元,分别为湖南的2.85倍和2.45倍。

二、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采用SWOT-PEST战略因素的矩阵分析方法,把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纳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地分析,划分为有利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O)或威胁(T)两类因素集,并结合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优势(S)和劣势(W)等因素,辨识出影响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而“承东启西,重点突破”是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即:向东要有计划地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壮大湖南的传统民营产业,催生新的优势产业;向西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市场和资源,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腹地,进而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参与竞争。具体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空间定位

即指确定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指向与空间布局,该空间定位是建立在湖南省内不同地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其中:

湘东地区分布在京广铁路沿线的“一点一线”经济带,包括长沙、株州、湘潭、衡阳、岳阳及郴州,共六个地级市,是全省工业化程度最高和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也是湖南民营经济的最为发达地区。该地带应依靠其区位、科研、制造业基础以及旅游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区域发展的龙头。“一点一线”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洛湛铁路沿线的湘中经济走廊包括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和永州五市,它位于湖南东部与西部的中间地带,在人口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处于中间水平。洛湛铁路的建成,为该地区打通了北上晋陕豫、南下粤桂琼的南北大通道,也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一区域应发挥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农业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对接。该地区的民营经济可主要定位为粮食主产区、高新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产业带。

枝柳铁路沿线的湘西经济带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三个市州,在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文化素养、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属于全国比较差的地区,也是湖南省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区域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呼应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以生态旅游为主,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矿产品深加工。

(二)特色定位

1.在农业方面,湖南民营经济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但多数民营经济仍处在初级产品加工层次。湖南民营经济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将加大对湖南等中部农业主产区投入的历史契机,按市场需求发展绿色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湖南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在工业方面,湖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的社会经济建设思路,湖南民营经济要以此为契机,围绕制造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湖南民营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二是加强产业引导,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扶植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湖南民营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在服务业方面,应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具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医疗健身、托幼养老、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业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服务业。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1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医药资源分布不均衡、贸易不对等、人口膨胀、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医疗保健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非洲各国面临沉重的疾病负担。据最新数据表明,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承担世界上25%的疾病负担,但消耗的卫生资源不到全球总水平的1%。目前,非洲的疾病负担主要源于疟疾、艾滋等恶性传染病,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90%、92%,是世界疟疾最高发地区。艾滋病是非洲许多地方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同时,接受抗逆D录病毒疗法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从2003年到的1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1万人。近年来,随着非洲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预计到2020年,非洲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预计将增加到非洲总疾病负担的60%。到2020年,非洲的医药市场销售额预计达到400-650亿美元,为药品制造商提供机会。非洲医药经济负担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过度使用价格远高于同类仿制药的专利药品,另一方面则是缺乏药物生产和研发能力,使得近70%的药品依赖进口,不能自主控制药品价格从而控制医药费用。加之假药、劣药的盛行进一步降低了当地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为了改善非洲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疾病负担,非洲应与一些制药大国开展医药贸易。而中非关系一直交好,非洲各国与中国贸易不仅更易获得物美价廉的药品,还可通过技术贸易来引进中国较为先进的制药技术促进非洲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1中非贸易优势

1.1外交优势

非洲各国与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往来。良好的外交关系使得近年来中非医药贸易平均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8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85亿美元。其中,非洲已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制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额占总额的13.92%。

1.2价格优势

非洲药品供应严重不足且价格普遍较高,各国政府负担很重,因此相比西方国家价格高昂的专利药品而言,非洲国家更需要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数据表明,中国药品的价格比当地从西方进口的价格要低90%以上,中国药品尤其中药凭借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优势更能满足非洲医药市场需求。在制药技术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位于非洲下游,相比发达国家技术引入成本低,更有利于非洲制药业发展。

1.3质量优势

与印度相比,中国医药在非洲公立采购体系中所占比重依旧较低。印度医疗用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存在质量隐患,有关研究表明印度生产的抗生素和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中10.9%左右的药品包含的活性成分很少,或根本就不含活性药物成分。而中国CFDA自2016年开始正式步入实施阶段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进一步规范了仿制药的质量,使其出口药品更有利于取得非洲国家的信赖,因此中非医药贸易潜力巨大。

1.4用药习惯优势

非洲与中国的用药习惯相似,都是西药为主、以传统草药为辅。因此中草药更容易被非洲民众所接受。中国中成药出口非洲的主要国家为贝宁、尼日利亚和加纳等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清凉油、薄荷膏和回春丸等。2012年至2014年中国对非洲国家中成药出口额见表1。

2非洲在医药贸易中现存问题

2.1注册壁垒阻碍药品进口

近年来,中非医药贸易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非洲国家受到欧洲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在药品准入与注册方面大多参照西方标准,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与注册标准。尼日利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月出台的新药品注册规定,要求所有在该局登记注册的医药企业,必须成为“尼日利亚进口商协会(APIN)”或者“尼日利亚制造商协会医药生产企业集团(PMGMAN)”的会员,尚未成为会员的企业必须在2006年11月8号前完成入会否则吊销其药品注册证书。这种注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进口限制,不利于中国药品的输入。

除此之外,按照西药的研发思路所设置的注册审批程序,并不适合中药本身,其检验标准和程序严重阻碍了中药的进口。对于没有经过正规注册的中药产品大多只能以保健品或保健品的名义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非洲市场,无法在医院及药店等正规渠道销售。

2.2进口药物质量较低

由于医药基础工业薄弱,相关技术落后以及缺药情况严重,非洲70%的药品依赖于进口。药品进口国主要以欧美、日本、印度及中国为主。虽然非洲进口药品数量巨大但进口药品质量不高,容易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假药和劣药,而在非欧贸易和非美贸易中则容易进口淘汰药。以青蒿素为代表的抗疟疾药物中尤其容易出现假药和劣药,Mike等人的调研表明,77个抗疟药样品中42%的药品质量不合格,其中10.6%来自于合法销售途径(公共和私营药房及社区保健站),90.0%来自非法销售途径(无授权商店,街边摊贩)。非洲进口药品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非洲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缺乏及药品监管机制不完善,据WHO统计,只有约7%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设立了药品监管机构(MRA),非洲各国只注重大量低廉仿制药和国际免费资助药品的获得而忽略了进口药品质量的监管,使得药品的利用率极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公共卫生。

2.3医药工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关技术的引进

非洲各国医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制药技术水平低下,相关服务及药品供应很难自给自足,对于当地疾病的防控大都依靠外界的医疗援助或药品进口。只有南非、埃及、肯尼亚等少数国家的制药水平相对较高,可以生产成品药物,但生产的药物种类和制剂类型都较为单一。近半数的国家甚至不具备制药技术,也没有制药企业,只是从事一些如成药包装、粘贴标签等简单的加工工作,其药品供给完全依赖于进口。以安格拉为例,2008年其人均GDP达到3738美元,远高于中国2008年人均GDP2460美元的水平,但是安哥拉全国却没有一家制药厂,全部药品均从国外进口。非洲各国仅注重药品贸易而忽略了技术贸易,阻碍了其制药水平从中低端向高端过渡,阻碍了其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提升进口药品质量

伪劣药品广泛存在于非洲许多国家,而尼日利亚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其伪劣药品占所有销售药品的50%。由于非洲药品多源于进口,因此药品监管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提高GMP认证、药品注册、药品检验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和加大伪劣药品的处罚力度来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才能有效的减少伪劣药品从而提高进口药品质量。

尼日利亚的主要监管机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AFDAC)。尼港务局在NAFDAC要求下为检查员提供运输和货物清单,只有获得GMP认证的药厂才能进口药品到尼日利亚。在对药品注册或再注册时,NAFDAC都要对生产该产品的工厂进行严格检查,不论药厂在何处。尼还要求对进口药品进行装船前和到港后双重检验并标明尼日利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志,从而降低不合格药品的流通。非洲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尼日利亚的药品监管体系通过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监督来获得更高质量的进口药品。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技术贸易

非洲国家普遍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工业化程度较低,这会为别国药企在非洲投资建厂增加阻碍,不利于吸引外资的同时也不利于本国制药业的发展。一方面,非洲国家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国际组织捐助用于基础工业设施建设,为外资投建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相比欧洲和美国而言,中国药企看重原料药供应商的垂直整合,因此更愿意在非洲国家投资建厂。而中资投资建厂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更有利于非洲医药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可以通过与中国药企通过技术贸易来学习获得中国药企先进的制药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最终实现药品自产自销,从而保证制药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

3.3完善注册标准,促进中非双边医药贸易

完善药品注册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减少假药劣药流通;另一方面,合理的药品注册制度有利于削弱国际贸易壁垒,简化药品注册流程,可以吸引更多国外知名药品企业与本国贸易或直接投资,让更多物美价廉的药品流入非洲国家。由于非洲大多国家都是参照欧洲国家的药品注册标准,因此不利于中国药品特别是中的进口,非洲国家可以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简化中药注册流程,根据药品特性适当将低其注册标准,例如可以适当降低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申报材料要求,只对复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活性和稳定性检验进行报告,而不是对复方中的每一种药物成分都进行报告,从而降低复方制剂提交申报材料的难度,降低其准入壁垒。此外,非洲各国可以与中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及降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来促进中非双边医药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orld Population by continents and countries-Nations Online Project[Z].2015.

[2]Lopes,C.Making medicine in Africa-the untapped possibilities that could save millions of lives[EB/OL].2015.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EB/OL].WHO.2016..

[4]Bernd Rosenkranz.Afric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oom needs more[EB/OL].2015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African Regional Health Report:The health of the People[Z].WHO,2014.

[6]Holt,T.Lahrichi,M. and da Silva,J.S.Africa:A continent of opportunity for pharma and patients[EB/OL].

[7]孙源源,熊季霞,施萍.中成药开拓非洲市场的PES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成药,2015,(09):20862090.

[8]严明,黄泰康.我国医药企业开发非洲市场的途径[J].医药导报,2008,(08):10151017.

[9]李宁娟,高山行.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9):4753.

[10]霍卫.2012年中成药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4):329332.

[11]霍卫,姜丽.2013年中成药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4):323326.

[12]Newton P N,Tabernero P,Dwivedi P,et al.Falsified medicines in Africa:all talk,no action[J].Lancet Global Health,2014,2(9):509510.

[13]张东芳.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如何投资非洲?[J].对外经贸实务,2010,(08):7274.

[14]李险峰.世界卫生组织药品情报(摘译)[J].中国药事,1991,(S2):4253,16.

医药行业pest分析篇13

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上,宁海县秉承“循环经济”的思想来发展临港循环经济和改良传统海洋养殖业。2005年宁海县启动了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和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工作。

1.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

宁海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宁海强蛟湾内的强蛟半岛,规划总面积为87.30万平方米。在临港经济循环示范区,宁海县以龙头——国华宁海电厂为依托,积极引进水泥粉磨站、纸面石膏板、新型墙材下游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等循环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2.生态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渔业方面,宁海县从传统养殖方式入手,累计投入超过20000万资金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大棚设施精养基地建设等工程。除此之外,宁海县还实施仿生态、无公害养殖等措施和方法来提升海产品质和产量。宁海县充分利用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宁海国华电厂资源,秉承“循环发展”理念,利用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温水着力打造温水性鱼类越冬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该项目体现了宁海发展“循环生态经济”的突出成就。

二、宁海县发展海洋经济的PEST分析

1.在政治上,宁海发展海洋经济拥有强大政策支持

2012年2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同时,浙江省、宁波市和宁海县分别从省市县三个层次分别出台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海县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都为宁海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意味着宁海县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坚实的政策基础。宁海县各有关企业、部门、机构等需要认真研究分析相关的产业政策,努力打造富有宁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新道路。

2.在经济上,宁海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海洋经济作为蓝色经济、循环经济,已经为宁海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到2011年,宁海全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54亿,占到全年GDP总值的47.6%。其中海洋渔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产值为23亿,占到当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15.0%;第二产业为110亿,占到71.4%;以滨海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产值为21亿,占到13.6%。宁海县发展改革局计划在2013年、2015年和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00亿、270亿和490亿。要想达到此目标,宁海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海洋经济产业群。

3.在社会方面,发展海洋经济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传统海洋相关产业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宁海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严重恶化。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海洋产业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而海洋经济是高效、循环和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海洋经济不但能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更能充分利用宁海特色海洋资源,为宁海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引擎。正是基于以上所述的优势,政府决策层、企业家、渔民以及普通民众,随着对海洋经济的了解和深入,都认为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新宁海的最优选择。

4.在技术上,宁海发展海洋经济的高新技术及人才仍有欠缺

目前宁海县依据本县海洋资源情况,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宁海生态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大海洋经济建设重点,且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海洋经济不仅限于传统的渔业捕捞、海产养殖和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而是一个多层级、多种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和海洋科技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宁海作为县级城市,在吸引高新技术、引进高层次人才各方面与其他沿海大城市相比具有先天的不足。同时宁海要继续发展高层次、高科技的海洋产业,需配套的相关高新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是欠缺的。

三、宁海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1.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近年来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和对海洋环境的过度干扰,宁海县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户大量投放的饵料、肥料和清塘用的药物沉积在海底,这已经严重污染了海洋水质,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海洋坏境的恶化限制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宁海未来新兴海洋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海洋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缺乏

宁海县作为宁波市下辖的县城,在吸引人才和引进高新技术方面与其他沿海地级市竞争具有先天不足。一方面宁海急切需要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和高端新型技术在宁海现有的基础上对海洋经济发展做出突破和创新,勾划更具本地特色的发展战略,而另外一方面是少有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考虑去宁海谋求发展,也少有高科技公司前往宁海提供技术支撑。这两大难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宁海县进一步发展高层次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

3.海洋经济模式单一,层级不足

目前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是以国华电厂为龙头的临港循环经济区和生态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大部分。虽然这两大部分对宁海县的海洋经济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走在了浙江省前列,但若要更好的以海洋经济来拉动宁海县的经济发展,光有这两部分仍然显得层次不足。宁海如果不对现有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其海洋经济必将增长乏力,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四、宁海海洋经济发展对策

1.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方面,可以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应避免盲目开发行为导致海洋性资源永久性破坏。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海岛、海域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好海洋资源保护的常规性工作,向渔民宣传科学饲养、合理用料的思想。当海洋环境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应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即时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处理,避免应处理不当发生次生灾害。在事后处理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后续工作,包括对海洋环境的修复、分析研究以后的防治措施等。

2.加快引进海洋人才与高新技术

在引进人才方面,宁海应制定一系列的人才配套措施,解决人才的户籍、住房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同时,宁海应创造优秀人才的实践平台,让优秀人才为宁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使得他们能够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对于宁海的意义,增强对宁海的归属感。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宁海县一方面应考虑当前最为需要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应在自身尚能接受前提下对所需要的技术做极力争取,并为相关高科技企业创造优良的配套条件,增强对其的吸引力。

3.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

临港循环经济区和生态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是宁海海洋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但这对于宁海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作用有限。为了更好贯彻《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海县实施方案》,宁海县应积极开拓创新,发扬“思变”和“创新”的精神,将重心逐步转移到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海洋科技服务等新兴海洋产业,同时拓展海洋生物开发、生物医学工程等新领域,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开辟具有宁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道路,使宁海继续走在全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前列。

五、总结

宁海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道路上,始终秉承循环经济理念,以长远的眼光、科学的论证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做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探索出了富有宁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这无疑是宁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但是,若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海洋经济,宁海县需对海洋环境恶化、人才技术缺乏和发展模式单一这些难题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海军.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宁波党校学报,2005(4).

[2]张伟标.宁海海洋经济强县建设蓝图[J].区域,2012(0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