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精细化学论文实用13篇

精细化学论文
精细化学论文篇1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既包括染(颜)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认真备课,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知识涵盖面广,而学时少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时,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由于是“同学讲,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如光与色的关系,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加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精细化学论文篇2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精”、二“细”、三“化”的基本原则。

(一)“精”

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方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以“精”和“细”为代表的文化建设,以鼓励创新意识为基本的核心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展开管理活动,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相结合,以实际出发,明确每一个时间段中,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事物的完美,追逐期中包含的精神内容,使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价值和作用。

(二)“细”

“细”即为学校管理工作覆盖环节的全面和细致。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不但人治,同时也需要法律的制约和学校制度的制约。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从小事出发,从细节出发,真正力求将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融入于制度当中,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三)“化”

“化”指的是学校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重点强调将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制度安排,保证自己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开展要保证“四个化”的原则。一“化”为数据化原则。以真实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事情的真相。二“化”为程序化原则。将工作任务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工作安排,使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整合和优化。三“化”为操作化原则。实施过程要有人监督,保证操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四“化”为标准化。统一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树立标准的规章制度,避免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创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将创新意识融入管理过程当中等几个方法来执行,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之前,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发展规律、未来工作环境等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迈克尔•富兰曾经说过,“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来自于个人”。在制度设定的过程中,必须要牢记人是管理的重点和管理的主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制度的精细化。例如,在制定制度之前,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举办投票选择、设立建议箱等方法,广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使制度更加的完善而全面,也能够展现当前学生普遍在意的问题,为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二)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之前,首先要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理清当前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中心矛盾,将日常管理内容进行清晰化的整理,理清前后关系,将学生管理分项工作按照完整体系进行整合,确定事务处理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日常工作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模式设计。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培养方案,明确主要的教学监督内容和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并根据这些活动,产生教学档案,将这些内容视为基础材料,以此为开展教学日常工作系统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另外,在精细化管理模式执行的过程中,要将每一个任务明确的分配到个人身上,以至少2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的开展。在一项任务完成之后,要进行签字确定。一旦出现任何差错,直接寻找责任人进行追责,最大程度的保证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有效实施。

(三)将创新意识融入管理过程当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必要保证。在高职院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融入于每一件小事当中。在实施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把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规范化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管理实施步骤是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基础,而创新性的方法、创新性的技巧和创新性的手段是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方法发展的保证,规范性是精细化的表现形式,而创新性则是精细化的方向和动力。在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使一个小小的改变,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精细化学论文篇3

“精”是指确立符合客观规律、正确的、切实有效的目标,“细”是指制定详细的规则制度。如果把“精”视为做正确的事,“细”则是正确地做事。如同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始于对目标的确定,正确地做事要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精细化则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规则。

(二)善于使用管理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图表等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来进行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可以使管理变得简单、规范、实效。

(三)建立沟通机制

只有加强沟通,员工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过程改善,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四)考核监督的公平性

事先详细规定工作的标准、流程、考核方式等,事后对照评价,可以提高规则的权威性。不公平的考核监督会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破坏团结。

(五)精细化管理的长期性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任何组织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期性的持续改善观念。

二、学习中心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探索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逐步革新管理机制,积极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可以使学习中心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成为学习中心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学习中心工作大部分工作属于例行性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精细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管用的钥匙,可以通过建立、优化流程等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绩效。

(一)精细化目标管理

目标是组织希望经过努力后实现的预期成果,组织活动以目标为指引,并通过目标使员工个体与组织保持一致。通过科学的决策,员工的参与,制定出明确的、可量化的、有时限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也是现实性的即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对招生工作的指引和促进作用。考核目的是实现被考核者工作质量的改善,要结合组织发展阶段,选用简单、直观、便于应用且实用的考核体系,并且确保其公平性。1、建立相对合理的目标体系在精细化目标管理和考核理念指导下,结合学习中心实际情况,2010年起尝试根据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拟定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配套以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期提升员工服务能力和学习中心的竞争力。2、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拟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管理者到位,尽职,做到人人有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确定实行控制的标准。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实际执行中产生的偏差,使工作状况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保证各项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发展。3、做好结果考核及激励工作工作过程中做好基础数据记录工作,在每季工作结束时进行总结,统计出各类人员的绩效指标,然后向全体人员公布,并根据年初制定的指标及时兑现奖励,对调动人员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4、总结调整目标体系每年根据最终工作数据和人员完成任务及变化情况,微调人员分工及绩效指标。为确保各类人员既努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能发挥集体协作精神,2014年激励指标体系时中又增设了团体及个人奖励门槛,即只有团队数和个人绩效达到设定指标,才能对个人实现奖励。一旦超过奖励门槛,可以在一定弹性幅度范围内以不同的奖励标准进行奖励。经过4年的运行,学习中心在校生规模及学生满意率逐年增长,体现了目标的有效拉动作用。

(二)精细化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工作现场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1、坚持例会制度,加强沟通通过例会形式,强化内部沟通,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对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得出改进方法,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改善、调整过程,使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准确,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尤其对于招生工作,谁最先抓住瞬息变化的信息,及时反应,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根据历年数据,学员咨询报名的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每年3月和9月的报名高峰,数据处理量大,极易出错。3月、9月坚持每天早会,分析前一天的数据,汇总出现的问题,提醒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做到每天处理好当天的咨询报名数据。其余月份,则以周会形式进行。由于每个员工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累积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通过集中讨论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不仅可以小范围进行改善工作,也可以发现市场动态,快速抓住机会,取得成效。工作质量在有控制基础上不断改善,每天都在前一天基础上有所进步。新员工经过例会培训可以逐渐了解、熟悉、胜任积累固化的工作标准,保证团队目标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提高团队战斗力。2、工作流程的梳理再造在工作中,从全局思想、从整体角度重新组合各要素、调整招生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从而寻求绩效的改善。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的业务流程,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绩效改善的跃进。首先,拟定各校招生政策信息表,各校招生信息录入流程,各校收费标准等,积极收集学务中反映出的注意事项,在招生入口处规范调整,使招生、学务对外保持一致性。其次,将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每位相关工作人员,避免因岗位不同造成对相关信息的不了解、错误,影响工作效率。2012年前新生报名后要先等待集中入学测试,再到学习中心缴费注册。经调整报名流程,逐渐实现了随到随考,极大地方便了报名学生,减少到校次数,降低了流失率。再次,为了准确记录、收取学生学费,从2014年春季起使用学校财务系统收取学费和教材费,充分利用其统计功能,将管理人员从以前繁重的录入、核对等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日常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尽量减少流程中不必要、重复的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地提高。通过各种小细节的改善,保证衔接顺畅,快速反应需求,突出团队合作,减少无效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3、日清日结通过关注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对各种工作数据做细致的记录,每天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才能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人的思想意识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映到工作中,现场最能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反映个人的性格、特点、品质等基本信息,通过现场关注,可以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提供依据,便于更加有效地利益人力资源。4、精神上的团结合作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原理运用到现场管理中。根据具体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将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说服教育和疏导教育、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理顺思想矛盾,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精细化营销管理

精细化营销也称为精准营销,是现代营销学的著名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他认为,其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其本质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需求和期待出发,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渠道去满足和创造客户的需求。1、服务精细化学习中心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如何做好服务,改进服务是学习中心努力探索的核心问题。包括服务标准精细化来增强基础服务能力,以讲座、培训、联谊活动等增值、延伸服务来提供学员的满意度,提升学习中心口碑。通过进一步树立“学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使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宣传方式精细化宣传推广形式可分为直接面向市场的网络推广、其他广告、人员推广;面向学员的老生带新生、新生带新生及专科续读本科;面向行业企业的上门推广等三种形式。宣传推广中强调沟通的有效性,使学员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渠道了解学习中心业务。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结合学习中心自身特点合理分配资金、人员,应对市场变化,选择合适的招生推广形式,对招生宣传效果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精细化管理工具

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秉承“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思想,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记录下数据的分析,来揭示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图和表是管理中最简便、使用最频繁的用来控制和改善工作质量的工具。通过数据的汇总,可以很快找准问题并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善。1.工作中不断设计、优化日/周/月控制表、招生咨询、宣传、报名等各种报表,并定期填写各类表格,记录下工作中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从学校、专业、层次、报名时间段等多个层面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必要而有效的支持,同时对量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2.运用ABC类分类法,即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多数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目的是加强对重要的A类重点事物的管理。通过对历年工作数据的分析找出关键工作,对团队人力、物力投放进行方向性的调整,主抓重点的合作学校和人数集中的专业,很大限度地释放了管理人员的精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精细化学论文篇4

1.2树立重视合作团队观念。

现今时代是一个讲求协作的时代,过去那种英雄式的管理已经少有舞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繁杂、任务艰巨,仅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其管理走向现代化。因此,必须动员所有管理人员,甚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万众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巨大实效。

1.3树立着眼细微的实证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直接的、间接的等等。作为一名具有现代责任感的管理主体,必须深入实践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管理者不能仅凭主观的想象和判断,而应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凭事实和数据说话,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1.4树立快速有效的资讯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官僚化积习的影响,不太重视时间观、效率观,往往不重视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在问题处理的等待和滞留中引发更多的新问题,造成管理效能的底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管理者要特别注重这一问题。要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课程的繁重、学生的不感兴趣、教师的压力难处等,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2、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民主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是完全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过分强调管理的“模式化”“一刀切”,强调服从,而忽视广大师生的自主发展,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的的工作宗旨,也与现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当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势必面临更多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改变过去的“问题中心”型模式,创建“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包括研究型管理和民主型管理。研究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师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机,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研究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方法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民主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它强调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简政放权,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到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宏观指导为主,着力把握方向,制定原则和政策;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争取学校其他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先进的现代交流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作用;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充分相信和依靠被管理者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管理我”为“我要管理”。

3、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技术电子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即通过文件、召开行政会议、制定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进行管理。这些手段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高效、便捷的发展要求。当今,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技术电子化已成为当代管理技术发展的普遍趋势。特别是在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提高的情况下,现实的管理逐步向虚拟的管理转变,“人——机——人、事、物”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人”、“人——文本——人”和“人、事、物”的管理方式,管理重心集中在信息的搜集与决策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也带来了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这势必使管理人员在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完善管理,就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这个主要工具的绝对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即以现代技术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此外,还要将计算机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如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等等。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4.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个体是管理队伍的组成细胞。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体素质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新进人员,要求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内容要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知识、管理科学、心理学、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对于在职人员,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讨班学习,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4.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

合理的队伍结构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和整体效应的关键。首先,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也要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优势,实现他们在体力、智力、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其次,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队伍中,既要有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也要有熟悉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就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而言,要求他们的职称和学历呈现梯队结构,高层次的管理研究、决策由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任务的分配、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其他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梯队互补效应。

4.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适时提拔重用,而对于工作懒散、不求上进的人员则要进行批评指正处罚,甚至革职解聘,这样才能形积极上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

5、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优良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政治思想因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政治观念带有模糊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面临更多的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5]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5.1树立学校领导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都不是很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造成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解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顺利实施。

5.2消除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误解。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课性质及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很多误解。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教师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过于悲观,认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既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也难以在学术上取得突破,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还不给予资金配备。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误解,如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加强学术科研等种种办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价值,仅仅将其看作是考研和修学分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精细化学论文篇5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精细化学论文篇6

1.精确管理目标。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从学校的办学底蕴、学校特色出发,认真调研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引,制定精确的管理目标。

2.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学校制度建设要按照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整合、细化、补充等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3.严格管理过程。对各项工作严格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学校管理须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形成“条块结合,分层管理”的工作格局,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运行机制。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工作随时检查,定期通报,做到考核量化常态化、精细化。

精细化学论文篇7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发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精细化学论文篇8

一、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学理论来指导,也就是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使教学管理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从而提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效益和水平,以期实现一种以严、精、细为代表的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因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理论上厘清和丰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目标,进而建构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便于对当前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提供指导。建立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定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旨在选择与二级院系自身拥有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坚持开放性、适应性和标准化,强调以人为本,实施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以保证教学管理持续改进。其构建过程主要包括高层教学管理过程、教育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测与测量过程四个过程,包含组织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和质量监测系统四个子系统。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目标与过程结合,刚性与弹性相融也就是管理要素是刚性的,管理方式是弹性的。

首先编写精细化教学管理手册。手册是二级院系内部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用以表明二级院系在精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承诺和责任。手册的内容应涵盖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清晰明确的表述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相互之间的接口,它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也是完善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保证。

其次是编写程序文件。它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编制,由最高精细化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核,是在精细化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思想之下,更加详细,严谨地规定教学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具体有效的步骤,为下面各层文件提供了制定的依据。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运行、控制以及监督管理。

再次是工作指导手册,由相关职能部门编写,它往往以图表、流程图或条款等形式描述一个教学管理程序的实施,如教学部门编写的以及各类教学培养计划等等,教学管理工作制定的各类文件往往都是这一层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往往是根据领会上级部门文件精神或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而制定的,当由于人员变动或不及时归纳总结时,制定的文件往往缺少必要依据和规范,这在实施的过程中便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甚至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损失。因而,编写工作指导手册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应得到高度重视。

最后是表格、记录的编写,它是整个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最下层文件,表格是用于记录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信息的文件,当表格中填定了数据,表格就成为了记录。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在对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二级院系进行内、外审核时,审查的重点就是对记录的检查。在对二级院系工作进行评估时,对教学管理审查的多个重点也是集中在出具当前或近年来的各类记录作为审核证据。

三、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民办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基础,贯彻持续改进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执行运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监控部门在执行协调功能的同时,应该及时了解有关反馈信息,不断地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提供给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教学管理质量目标,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实施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模式也要实现四个融合即民办高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有机融合,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融合,日常教学管理与检查工作、教学质量控制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所要求的内部审核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教学管理控制部门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推动机构在职能上的融合。

精细化学论文篇9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traits of the refined management, meanwhi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By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companies and the traits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we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At last,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s companies, we account for the premise 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Key words】Coal mines compani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fined management Framework

一、引 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朗,这不仅使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也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的煤炭企业,在与国际相关企业高度对接过程中,受新价值链理论和国际企业先进管理实践的启发,经历中西方管理文化强烈冲击,在我国全社会从抓商机、抓投资到抓技术、抓管理的演进格局下,实现对世界知名管理咨询、管理培训公司关于企业精细化管理产品认识的新突破,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中国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煤炭企业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现代化管理基础薄弱和发展历程短暂,乃至煤炭生产自身特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精细化管理内涵与特点、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及其落地前提等予以分析,以供参考。

二、精细化管理内涵及特点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或思想,早于科学管理初期泰勒时期已有所体现,于上世纪中期起在发达国家,如日本较为盛行,而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则应该说是新世纪中国管理文化的产物。本世纪初,汪中求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精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归核化、国际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论断,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企业“细节管理”研究的热潮,包括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研究。

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指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对每个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合理分工是指细分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从而建立制衡有序、管理有责、高效运行的内部管理系统;细化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业务部门的责任细化,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量化考核是指将各部门、各机构的经营目标量值化,对经营运行行为与结果进行控制的过程,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1]也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2]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3]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不一致,但基本揭示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2.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我国学者提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方法或模式,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是一种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4]而根据上述学者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点则在于:

(1)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源于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高级阶段,而规范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一种发展和引申,这种常规管理即为规范化管理。所以,精细化管理是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的跃升。

(2)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岗位管理。精细化管理最基本要求在于责任落实,职责界定清晰,业务流程衔接顺畅,而这是科学岗位管理的核心。为此,精细化管理是以管理岗位为重点,是建立在科学岗位管理基础上的精准化管理。

(3)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在于责任落实及其可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围绕组织战略目标,将战略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岗,以岗定人,并已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加以考核评定。所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取得预期管理成效的保障在于责任落实并可以量化考核。

3.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多年来,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态势,但事故总量仍很大,重特大事故防范能力依然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安全基础不牢固、隐患治理排查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可通过围绕组织目标,精细规划,责任到岗,人岗匹配,权责利统一,强化责任落实,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此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2)有助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经营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竞争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分工愈加细化环境下,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的空间下凝练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乃至各行各业探索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考核,形成品质优良、成本低下、市场资信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历练出技术能力高超、发展潜力大、协作有力的队伍,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科学路径选择,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3)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国内工业生产对煤炭需求供不应求和煤炭工业国际化战略的驱使,煤炭企业走向了国际化的历史关头。面向全球煤炭工业国际标准,出于安全、环保、节能等正常营业基本准则要求,结合我国乃至全球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等现实问题,煤炭企业实现高速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精细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1.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炭加工企业,与工业中的制造业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着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特殊性。

(1)对市场需求反应不敏感。煤炭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属性,煤炭生产具有大宗商品属性,属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产业,产品变化较少,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程度低。

(2)供应链不完整。煤炭生产存在两条供应链,即原煤供应链和物资供应链,而原煤生产无上游产业,运输条件不稳定,使得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不完整。

(3)生产过程不连续。由于工作面、台阶之间的换档和工程与生产相伴相生,使得煤炭生产过程不连续。

(4)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由于劳动对象、工作场所不断移动,地质条件突变,生产组织需要不断设计,设备需要定制,使得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

(5)劳动对象、资源的可耗竭性。鉴于煤炭资源储量的有限性,随着开采活动的开展,劳动对象、资源逐步耗竭,矿井、工作面、台阶等均存在生命周期。

(6)所有项目都由资源(矿产资源、人员、队伍、设备、物资)和作业组成,且存在非连续作业(剥离、掘进、搬家倒面、设备大修等)和连续作业(采煤、运输、通风、排水等)。

2.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剖析

十余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始倡导实施精细化管理,融合国内外、行业内外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和煤炭企业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情况可归纳如下:

(1)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我国煤炭企业十余年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局限于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这不仅由于煤炭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作业环境艰险等特点而格外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更主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的国际理念中包含着支撑企业管理提升的文化因素。

(2)基本以生产要素为主要管理对象。煤炭生产企业生产要素主要包含人才、安全、质量、物流、资金、成本等。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基本以生产要素管理为主,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意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质量。

(3)基本以现场为精细化管理实践基地。煤炭生产企业现场是原煤供应链的起点和物资供应链的终端,也是企业效益所在,加上现场移动性、部分自然因素的不可预测性、环境的多变性,现场自然成为煤炭企业重点管理之地和管理成败的基础。

总体讲,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仅处于探索阶段,尚需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重点等方面系统设计精细化管理体系。

3.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鉴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和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初级性水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科学设计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1)设计原则。在业务管理方面:第一,均衡交付。克服自身生产不连续、不稳定;尽可能适应外部环境和客户要求(运输、电力);第二,集成计划。分解项目,决定路线,配置资源;长短集成,上下集成,水平集成;第三,项目控制。单个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第四,规范操作。建立标准化操作体系,促进安全生产。

从理论角度考虑,为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第二,在理念上要进一步丰富精细化管理内涵;第三,要有真正的方法体系;第四,要有选择地从西方主流理论“拿来”,要科学管理,不能胡编乱造,热衷开宗立派;第五,要考虑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承受度;第六,要结合行业特点。

(2)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为例,精细化管理理论架构。

如图所示,这一理论架构包含四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结构管理层、运营管理层、数据管理层和决策管理层,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别实现业务规范,例行管理;作业标准化和稳定生产,改善运营效率;量化分析,有效激励;优化配置,有机组合,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架构的特点在于:

第一,管理目标在于规范、改善、发展,改变了煤炭行业先发展再改善、再规范的传统模式。

第二,采用了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模式,要求首先合乎逻辑地对企业进行透视和解析,要求系统思考,建立了流程、架构、制度、标准等管控基础和支撑体系,运用了Lean Production/6σ/5S/ benchmarking等管理思想,关注联系,关注全局,避免“细节孤岛”。

第三,以管理集成和内部市场化为主线。该理论架构通过自下而上的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形成分工细化的基础,同时,又通过任务分解和价值量化,孕育企业内部市场,实现内部业务市场化运作,并以此固化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和价值链条,完善制度管理,提高公平性、透明性、激励性和易操作性。

第四,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是该理论架构的落脚点,将岗位作为管理的对象和最小独立单元,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强调人岗匹配。

第五,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运营和决策管理的技术保障。

四、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的前提

1.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经验式管理的管理者依据过去管理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对企业进行人治,偏重于个人的自律而不是制度的监督,并且注重的是治人而不是治事。这种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手段具有高度集权化、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等不足,在煤炭企业发展初期或者企业规模较小时,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当煤炭企业形成规模、市场条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管理方式却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为此,煤炭企业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等注重定量的、具有信息化的有效科学管理模式。

2.要实现由业务管理向业务、职能集成管理的转变

二战之后,随着诸多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催生了新生产业领域,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让理论界和实业界领悟到人及人的技术能力在组织实力提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开始得到重视,要求职能管理能够支持业务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发展,煤炭企业管理开始由业务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集成管理[6]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它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管理对象的重点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为主的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的潜在效力成为集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通过这种转变,可加强对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发掘和结合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强化管理的点、线、面优势资源结合力度,最终提升煤炭企业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资源的结合能力。

3.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视性和可靠性,这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员工信息技术能力是直接决定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成败。为此,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首先要实现管理人工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五、结 论

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煤炭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按照组织目标,面向组织体系,重点把握决策层的项目组合管理、数据层的管理会计、面向体系的结构管理三个难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习惯,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沙卫国、严永成.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金融,2009(1):411

2 刘晖.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及其操作[J].管理研究,2007(4):15

3 朱维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J].领导科学,2007(12):51

精细化学论文篇10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涵义及其特征

精细化管理思想或理念与产生了积极的碰撞及融合,创造性的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指导思想的细致化,强调“做精、做细、做实”的工作原则;对象分析的具体化,进而充分调动每一名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教育主体的专业化,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准、工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过程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是把群体方案和个性方案有机结合;成效考评的规范化,最大程度上做到对学生的评价细致、全面、具体、真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现状分析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中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下面三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教育者队伍中两支队伍建设已经比较规范,即辅导员队伍配备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有了最基本的队伍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配备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工作途径和渠道进行了不少开创性的摸索,一方面,探索了不少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学院主导性的工作途径,能够较为灵活运用的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部分高校还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注重建设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发动学生参与,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学生自主性参与的工作载体创建有了很大进步;最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教育对象开展了比较有效的分类教育和引导,对特别关注群体的学生个体都有比较详尽的教育辅导档案和工作记录,对按照不同需求类别的学生群体进行了分类教育。

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已经得到了非常有开创性的工作探索和拓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工作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中队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多以定性考核为主,缺乏定量考核,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多以综合性教育模式展开,也就是说同一学校可能存在多个评价层次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研究方向都有所差异,在具体的定性的课堂教育中学习质量从根本上受到了限制,除此之外,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学习成绩在学生奖学金评比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德育分数体系设置极为简单,其临时性表现较为突出,对普通的学生群体而言,认可度不高;第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教育者队伍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全面,造成目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还有主体空缺,尽管对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任课教师的作用发挥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潜力挖掘程度还不够,对其他专业课任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挖掘比较少,缺乏一个有效的制度化体系保障精细化工作的开展,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不够;最后,高等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实施途径的精细设计还不足,缺乏各类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工作平台,系统性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没有建立,精细的实施系统还有待考验。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具体举措

1. 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制度建设

加强宏观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首要工作,管理层领导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强调组织开展、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设计与教师薪酬制度相符合的工资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及发展提升相关的制度,要形成院领导定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例会制度,以增强学生工作部门做好精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日常工作的积极性。

2. 利用高校教师队伍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充分利用退休返聘教师的丰富经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导制度;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高等学校多学校背景教师的优势,加强导师制度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全员育人工作提供新内容;立足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特点,做实做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深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开展要注意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注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开展清晰的自我认知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注重打造各类平台,鼓励独立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树立自信,学会自控。具体来说,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目标;要整合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冲刺各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平台,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认同感,内化为自我成才动力;以学生思想素质能力认证为标准,依托两个课堂,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开展全面成才教育。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措施,是加强和改善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精细化学论文篇11

精细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制造企业。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进程的脚步也在随之加快,和经济息息相关的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管理的“粗放化”开始显露了它的弊端,“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

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在管理工作中,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分工明确化,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倡导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框架包括“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行业探讨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借鉴与应用行业探讨“两大支柱”是实施准时化生产和人员的自觉化;“一大基础”指的是从局部到整体、连续性的、旨在消除一切浪费的改善。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核算五方面,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精细化管理理论融合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和以精益生产为宗旨的丰田生产方式,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将常规管理进一步深化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倡导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态度,其本质意义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并贯彻落实的过程。它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保证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二、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思想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五个方面,其中教学和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部分,思想、人事和后勤管理都是榻萄А⒖蒲Ш腿瞬排嘌工作服务的。高校的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条件,如果没有有力的后勤保障,学校的其它工作就不能正常而有序地运行。因此,充分认识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志改革,勇于创新。要从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努力实行科学化管理。要从学校管理改革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的后勤管理体制,努力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三、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更新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目前要做好高校后勤的管理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首先,精细化管理不是只相信数据、追求精细,在推行过程中必须与单位文化相结合,不能过度地追求精细,太精变成繁琐,太细变成累赘;其次,精细化管理不是全面控制,领导者不需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管理过程要防止出现跑(约束不到)、冒(过严或过松)、滴(衔接配合不好)、漏(出现管理盲点)等现象;第三,精细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在推进过程中应该从基础管理工作做起,结合单位文化,能针对自身的特点,克服困难,分阶段分步逐渐的实施。第四,精细化管理不只是少数领导人的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管理。高校后勤要把教育和引导职工“主动服务惠师生,精细管理上水平”作为切入点,从管理者做起,坚持从上至下、持之以恒地宣传发动,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细致地传递给每一位职工,使其转变观念,深刻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核心和灵魂,树立精细意识和“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观念,认可和支持精细化管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2)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高校的后勤工作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生活、技术、经济及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推行高校后勤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后勤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学校后勤部门要努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后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行“IS09000”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将后勤目标分解为任务目标、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实施契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责任分解到人,形成后勤“事事有人管、人人讲责任、级级讲制约、事事讲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2l世纪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打造高校后勤的管理特色。要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革新后勤管理的理念。

(3)推行精细化的流程管理,促进后勤规范运行。精细化的操作是精细化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对生产操作过程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操作单元,并为各单元设置一定的工作规格、流程,确保生产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和符合一定的操作程序,将这些单元的基础工作做精、做扎实,其实质就是对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所谓流程化管理,是将任务或工作内容,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之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涉及到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平行工作,以及与上下级之间的交叉工作,在完成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与各方面进行不同层级的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避免造成遗漏或反复,保证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高校后勤在餐饮、绿化等生产操作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和流程管理,按照特定产品的既定标准和生产程序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精细化学论文篇12

精细管理这个词是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主要出现在家用电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等产业中。精细管理的基本原理来自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综合科学,它所强调的是所有环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要素的精细化。将各种服务流程与教学量化、标准化、细化是精细管理的精髓,用精品的成绩、精细的过程以及精心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是精细管理的目的。

高职院校教学精细管理包括校园文化管理、信息管理、教学管理、设备资产、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和科研学术管理等方面。要实现质量精品、流程精密、标准精致、能力精通和态度精心的目标,就要细算管理成本、细化管理环节、细化管理内涵、细化管理制度和细化岗位职责,并真心服务、爱心育人、用心工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 精细化管理的优势

1.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管理中精细管理是必然的要求。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是现代管理中的三个层次。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的精细化管理是把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是在继承常规管理基础上的深化,而不是对规范化管理的否定。学校的管理工作想要上升到新的水平和层次,就必须实行精细管理模式,把每一项工作都抓实、抓细、抓精。

2.精细管理是培植学校品牌的实际需要

每一个优秀品牌的形成背后都是精细管理所带来的结果,学校品牌的形成当然也是如此。当今院校的教育是在追求一种品牌的效益,具备精品意识是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像高职一类的院校,它直面市场、直面社会,我们只有在管理的过程中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才能把管理、教学、服务和教育做到日臻完美,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打造出高职院校自己的品牌优势。

二 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第一,制订立体化、全方位的管理目标。学院成立能够推进精细化二级教学管理的临时机构,并强化各部门的职责权利、细化各部门的职能、负责制订总的管理目标等。各教师、系部、职能处室,都分别制订可行的、详细的、各自的努力目标。学院教务处负责全院主要的教学相关工作,负责服务、协调、督查各系部与学院师生的常规性管理,并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做全方位的具体的考核,立体化地对学生德、智、美、劳进行检查等。各系部和各部门各司其职,不越位、不缺位,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第二,细化数字化、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强化细节意识,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管理责任,从而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第三,明确具体化、易操作的管理步骤。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有严格的操作步骤来保障。首先,需要制订有阶段性、有目的的推行步骤和实施的方案,建立由粗变细的管理机制,接着是举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培训;其次,把各部门职能、任务要求、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细化;最后,将执行的力度落实。

第四,建立全程化、可监控的管理过程。对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是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如果缺少了对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那精细化管理就回到了粗放型管理的老路。精细化管理必须有监控,在监控中修正与反思,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

第五,落实精细化管理目标。完善任务、岗位管理标准,为避免细化管理绩效考核及教学工作的随意性,把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实到岗位目标,依托岗责体系、制度体系,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岗位任务标准管理体系。对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制订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做到一体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标准分值,以及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标准等,对教学制订出精细化的工作管理标准评价方案,体现出奖惩分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从而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即使改革再好也难以奏效。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方法与体系。将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学校的机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转变成为对院系考评和监督的院系服务,考评指标要能全面反映出院系的办学效益、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指标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必须有较强的说服力。考评的方法要可操作性强且简易。只有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评价,才能推动院系真正的整体实力提高和发展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精细化学论文篇1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62-03

Prepa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xtbook//WU Haixia, WANG Yiming, WANG Xuexiang, TANG Rongping, GENG Huamei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textbook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insist on appropriate theory,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practice guidance, nature of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eaching, the editing thoughts and practice effect,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xtbook compilation.

Key words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xtbook;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前言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1]。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深远意义[2]。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快速,而高职体系的教材建设却没能及时跟上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3]。

同样,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也面临教材与高职教育理念不切合,没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问题。此类专业高职教材的编写是一个亟待加强的工作。本课程已经开设十年以上,原来课程全部是理论讲授;随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理实一体化的推进,急需一本教材与课程配套,支撑教学体系的改革。

2 精细化工的特点

精细化学品与通用化学品相比,不仅有量上的基本特性,即小批量、多品种(如原来的化学工业部在1986年把精细化工产品分为农药、染料、涂料、颜料、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试剂和高纯物、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共11大类[4]),而且具有质上的特殊性能,即特定功能和专用性。另外,还增加了复配增效、剂型加工、商品化三部分。

基于以上特点,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多采用间歇操作,而且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推出,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因此,《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品种的系列产品,但是如何体现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性和典型工艺过程,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是重点思考的问题。

3 高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与高职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精细化工专业培养的是在化工企业一线从事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材必须围绕精细化工实际岗位(如配料岗位、反应合成岗位、分析岗位、包装岗位等)来设计教材内容,即应该依据实际的生产过程来选取教材内容,体现教材的职业性。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体现高职特色 目前,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多数是对本科教材的删减、重组,没有体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比如在介绍染料合成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少深厚的有机合成的知识基础,偏难、偏深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另外,教材缺乏实践性。高职教育的特色即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内容多数单独设置课程,或教材中选用的实践项目与课本讲解的理论内容不配套,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继而无法实现同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高技术密集行业,其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更新换代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现行的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部分编写者缺乏实际生产的经验,不了解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的岗位技能要求等。

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教材形式单一,多数局限于书面教材,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取证要求衔接不够等问题。

4 教材编写的思路

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编写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体现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从精细化工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使教材内容有效地对接精细化工就业岗位的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备料、反应原理、工艺过程、产品检测、复配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提炼,突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到企业的“零距离”上岗。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内容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高技术密集行业,行业发展迅速。如何体现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不断地、适时地更新教材的内容,既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又体现教材机动、灵活的特点。本教材编写者在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产品的变化和需求,同企业多方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研发、解决企业工艺改造等问题,并经常查阅精细化工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做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来确保教材编写的先进性、发展性。

校企合作联合编写教材,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教材编写团队应该吸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职教师了解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规范要求和企业一线人员熟知新技术、新工艺、岗位要求的优势,确保编写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也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人员除自身具有多年的企业经验外,还邀请兰州脂厂、兰州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公司等人员参与,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实践题材,突出了高职教材为产业服务的特点。

教材编写体现“理论够用+典型实训”原则,并配套开发网络资源 本教材由理论和实训部分共同构成,理论部分的编写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实训部分选取与理论部分配套的典型产品生产作为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符合高职院校开设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的要求。另外,本教材团队围绕教材编写,同期开发了相应的教学素材,包括网络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考试系统等,并建成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为教材的使用提供支撑。

5 教材编写大纲

基于精细化工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精细化工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就业方向,选取表面活性剂、助剂、胶黏剂、涂料、食品添加剂、染料与颜料、农药、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香精和香料共计11个模块。各模块内容自成体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分类选取授课内容。每一模块均涉及产品基本概念、分类、用途及性质,将各类精细化学品中的典型产品由原料性质、反应原理、一般生产流程到操作工艺、产品检测及复配应用进行介绍,并给各模块配套安排典型实训项目,便于教师实施“理实一体化”。每个模块设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后也有对应的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自学并检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情况[6]。

以第一模块“表面活性剂”为例,表面活性剂模块具体分为六个项目,前四个项目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四个项目中分别对每一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基于实际生产过程选取一种典型产品按照图1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选取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典型产品进行重点详细介绍,最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产品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进行介绍。特殊表面活性剂中对氟碳、含硅、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介绍,每一模块的最后一个项目都是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内容就是前几个项目中的典型产品的生产,让学生通过实训操作,能更加扎实地了解产品从备料到生产到商品化的过程。每一模块都有小结便于学生复结,并配有相应数量的习题。

6 教材的实践与评价

本教材通过大量文献、教材、专著的查阅,是一部基于生产过程编写的精细化工专业教材,教材编写体现理实一体化,实际教学中可实现一体化;教材理论内容“必需、够用”,又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教材引入最新产品发展和应用,满足学生对最新的科技成果了解的迫切愿望;教材模块之间变换的是产品,重复的是生产过程,学生在多次实训中增长的是技能。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教材涉及的产品品种有十多类。教材采用富有弹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将若干知识点组成模块,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便于组织教与学。

经过教学一线两年的实践应用,采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的师生反映,该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基本理论实用够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于职业教育中精细化工及相关化工工艺类专业教材”。

参考文献

[1]周琦,肖瑛.高校教材建设的目标与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50-52.

[2]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34-35.

[3]刘志鹏.从战略高度谋划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9-11.

[4]宋启煌.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