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精细化管理工作实用13篇

精细化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1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支行在精细化管理实行一年半以来,取得了一点心得:

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认同精细化管理理念。

良好的银行管理文化是银行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前提,是确保金融资金安全的基础。我们分行把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思想深处,使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积极防范,把风险降低最小。我们支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精细化管理意识,通过学习掌握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原因与规律,在管理中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上总结经验,在管理上要效益。

二是落实精细化管理,必须严格遵守精细化管理制度,做到执行到位。

银行管理并不在于推出了了多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关键是对管理理念执行要到位。不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管理理念,往往使得我们辛苦建立的管理体系漏洞百出,形同虚设,其效果就好比是纸糊的窗子———一捅就破,是不扎紧的篱笆,野狗跑进跑出。我们分行严格遵守精细化管理制度,做到执行到位。在执行精细化管理上不折不扣,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我们分行还实行帮扶制度,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遵守制度、执行制度不到位、有缺陷的员工,我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合规经营、合规操作。使我们全网点员工都是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的典范,努力实现零违规、零差错的目标,确保金融安全。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2

一、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中,财务会计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阻碍。在企业财务部门中,很少有财务会计人员能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当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不仅如此,在传统核算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也很少有财务会计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带来的好处,这就导致企业在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时遭遇阻碍。不仅没有严格的执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同时也缺乏针对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对于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也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督促。

(二)人员架构不合理

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搭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财务理论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才来进行具体工作运作。然而,从当前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财务部门的人员架构不合理,整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完全无法胜任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情况。

(三)财务信息化的水平较低

要想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展开,并且使其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指的就是财务会计信息化进程。但是,在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当中,其信息化的进程却不是那么的理想。虽然许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希望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问题,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并没有将信息化的优势发挥出来。而只是简单的将传统的财务核算进行信息化的转换,以此来实现财务会计数据的共享。然而,对于财务会计信息化真正的作用,包括信息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等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这也就导致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进程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二、关于企业推进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要想推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进程,那么就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企业要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无论是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理论,还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及时更新和了解,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要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和计划,这样才能督促财务人员积极主动提升自我素养。除此之外,企业还一定要注重高端财务人才的引进,不断对财务会计管理队伍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完成。

(二)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标准和制度

要想更好的发挥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作用,那么就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制度,这样才能保障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好的完成。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和制度。当然,在制定标准和制度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财务目标与岗位责任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财务会计工作中每一个工作都分解到具体的岗位当中,这样才能保障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执行。其次,就是对每一个岗位都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要求,并且进行有针对的考核,以此来保障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能够有效完成。

(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手段被应用在企业的管理当中。而这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能够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财务部门就能够及时掌握并了解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财务信息收集、管理、分析等工作,并且通过与其他系统,比如销售、工程、网络等的共同合作,就能够建立起一个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3

一、施工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应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化企业在应用精细化管理时更多趋向于责任落实的管理,其要求管理者细致的落实具体的管理工作,将管理落实到实处,相对于企业的常规管理,其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负责。除了对管理者的要求,其对企业的员工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精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了解现代化管理的一些常识等。对于施工的发展而言,其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高质量建设团队,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逻辑和精密的生产管理制度。为了弥补施工企业在传统党建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建工作者需要深度的剖析工作路径,在党建工作中逐渐引入精细化管理,创新施工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开展的模式,从而响应现代化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强调企业的全员参与性,鼓励每名员工对工作报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从而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精细化管理注重管理的细节,应用在党建思想工作中就是注意员工生产过程中的细节行为表现,从细微之处提升其工作态度,进而提升工作开展的意义。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管理成效,从而改善施工企业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现阶段企业党建工作管理的现状

随着施工企业的逐渐发展,企业对于党建思想工作均提高了重视程度,从党务干部配合和员工工作能力上都进行了工作上的加强,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对于提升企业发展凝聚力、稳定员工人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施工企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和施工工作的特殊性,使得现阶段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1.对党建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生产和经营,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重点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项施工任务的临时管理机构,属于企业发展的重点硬性指标,而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性指标,其重要性远不如经济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轻党建,重生产”,认为党书记做好党建工作即可,其他管理者不需要参与。但从实际的管理工作上看,施工企业的党建思想工作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才能够发挥管理的效果,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凝聚力。2.缺少坚实的工作基础。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从表面上是组建的党建工作的必要组织机构,但是缺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配置,通常是书记一人身兼数职,比如企业后勤、物资管理、对外关系协调等,使得书记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当施工项目工程确定后,书记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施工的局面,切实的做好企业对外关系,党建工作的其他人员也是投入到施工工作中,无暇进行党建工作的管理,存在着工作环境的漏洞,使得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基础过于薄弱。3.工作内容过于繁琐。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工作都落到书记上,书记又要管理与施工相关的其他工作,使得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力有限。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党建工作中推出了很多新的制度,而旧的制度却没有及时的废除,使得党建思想工作的流程比较繁琐,很多工作都需要制度的落实来实现,使得党建工作涉及的资料非常繁多。在党建工作的检查中,过于重视形式化的检查,忽视了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使得很多人认为党政工作过于“虚浮”。

三、施工企党建思想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在施工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需要积极的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的目标和方法,细化工作环节,量化工作绩效的考核,从而彻底的改进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不足。增加党建工作的载体,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改进工作的方式,从而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及效率。1.以党建工作结果作为目标导向。党建工作的结果需要以企业的生产目标为基础,因此在党建工作的开展中也要以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为主要导向,实现工作目标的管理,将党建思想工作的基础作为企业施工目标的管理上。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将党政工作的目标与生产效益相结合,统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安排,将企业的生产目标纳入到党建思想工作的考核中,从而发挥党建工作的效果。企业要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党建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通过建立党组织的优秀典型,让党建思想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将党建工作开展的目标、内容和流程纳入到制度的落实中,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明确党建工作开展的时间、形式等计划,从而落实工作的开展流程,将工作开展的制度标准化、细致化,比如明确党建工作人员的责任,将工作的目标更好的推进结果的实现。党建工作需要以人为本,走群众发展的路线,集思广益,从而让问题更好的解决。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要重点进行制度的管理,确定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将党建工作的管理绩效纳入到员工绩效考评中,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度的落实,定期的进行绩效考核的检查和公示,从而将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落到实处。3.创新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中,需要创新党建工作的工作模式,从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加强党员自身政治学习与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结合,从而在施工企业形成“学习型党组织”,采用文件精神传达、讨论发言、实践应用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党建工作的开展效率。企业的党建工作需要评优争先,精心的设计党建工作的开展载体,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率最优。4.加强党建工作的考核。想要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率,就要在党建工作中加强工作的绩效考核,从而观察工作落实的效果。工作的考核能够看出管理层的对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情况,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于管理者和执行者是相同的,因此就要求将企业的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企业要具体的进行工作量化考核,比如工作的评优和问题等,从而检查评价制度的设定是否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针对现阶段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不足,需要积极的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发展的每个细节,重视过程管理。创新工作开展的形式,重视具体工作,重视党建工作绩效,从而让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施工企业需要形成全面的科学发展观,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而让党建思想工作的效果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4

在现在的管理该过程中对于项目的基础管理看的越来越重,而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细节化整理就成为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需要进行相应讨论以期以更科学的态度对监理工作做出更有效的作为。

1 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项目管理要求。现在项目管理是建立在相应的体系之上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现代项目管理工作与职能体系以及现代项目管理工具方法体系,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的三大基础体系.项目管理要求也包含在这三大体系当中,具体而言就是三大体系整体要求的集合,即要求项目管理科学化、体系化、具体化。传统建立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在现在看来确实比较粗糙而且缺乏有效的数字化监管手段,采取的多是文字描述性的管理语言。例如在管理构成中采用“基本、可能”等词汇,造成了模糊化的管理倾向,不适应现代管理要求。

(2)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工作工作效率成为了重要评判工作成果的标准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监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而且通过监理工作的有效作用,投资方与施工方才能对自己的资金与投入实现有效的评估,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人情社会的基础上,采取的情感管理为主,细节管理为辅,并且通过情感上的道德自律与私人间的项目关系进行必要的监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监理工作信息来源不固定,另一方面也缺乏监理工作时效性与可靠性,造成监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数字化的要求。

(3)传统管理方式与技术手段的脱节。传统的监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说并不是通过有效的数字化与细节化来实现的,其对于技术手段的应用多是一种间接应用的方式,例如在对工程质量的检验过程中采用相关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实际测算,而之后由监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记录与普及,但是在此过程中监理人员的人员特殊性就成为了与监理工作有效息相关的重要保证,如果监理人员不能有效并且符合规范的对数据进行记录,就处出现记录失实的状况。在此过程中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成为了关键,在现代管理中复杂而有效的互联互通式的高级信息管理系统是进行监督工作的重要工具,而传统的管理人员重于人情而轻视技术。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在饭桌上听来的消息才是最准确的消息”,用这样的手段进行现代监理工作很明显是不适应的。

2 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措施

(1)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在现代监理工作其核心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二采用精细化的管理就必须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该过程中很多监理首先要做的是建立相应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并且该网络以监理人员为节点进行相应的巩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的实时处理,让监理人员能够明确的了解自己所要担负的责任以及自身所要担当的相关要求。信息化的手段包括采用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网络链接、信息化整体利用构建。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有效手段可以从整体上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物质基础的实现。

(2)采用合理的人员配比。人,是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人员选拔配比不合理,即使是再好的物质基础也不能阻止工作问题的出现。传统监理工作工作粗疏的重要方面就是任人唯亲,缺乏科学的人员管理、选拔配比机制。在现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国外有效经验的吸收,再根据不同单位的不同需要,基本上已经对于监理工作中人员的选拔与配比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制。但是有一些必要的规则还是应该进行介绍的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人员要多,采用轮换制度,并且不同人的不同责任要明确,还需要一个“亲且尊”的专业人员进行总负责。在进行电子项目监理过程中,人员的数量与时间长短不再成为关键,而技术才是人员选拔的关键所在,在一定程度上说通过几个人员的相互交叉监理可以充分的使项目实现平稳有序的运行。

(3)采用合理的制度约束。在监理工作中核心是人而使人能够有效运转的是制度。精细化的管理下,制度也应该做到精细化即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起码要做到责任明确,监管便利、搜集信息有效。在精细化管理该过程中借鉴了责任人制度,通过责任到项目组,到负责人的管理方式使制度能够充分的照顾到每一个人,并且每一个监理人在制度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3 精细化管理思考

(1)精细化促进项目合理化程度提升。在精细化监理过程中,传统监理工作中人情因素被大规模消释,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以规格为准绳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让项目的合理性展现在投资人面前,投资人能够对于自己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动态而有效的掌握。在此阶段中,项目的合理性不证自明,项目合理性的提升也可以不在通过,口头的舌灿莲花式的说教而是通过有效的精细化的数字表现出来。

(2)精细化促进监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监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可信度。传统监理工作依靠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让人难以从根本上相信工作的可持续性,而且人员任人唯亲,在多头投资中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进行投机,监理工作仅仅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可以让人重新认识监理工作,并且以此为出发点有效的提升监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精细化可以使监理工作效果更佳明显进而有效提升工作有效性。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监理工作精细化必要性的分析认为精细化管理该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现代制度与科技手段,以此为标杆可以有效的促进监理工作的合理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5

二、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公司接到施工图纸后,要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策划,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编制详实、可操作的项目质量计划。工程处下属项目部负责人要组织技术员、施工员等做好图纸自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工作。在图纸会审时要掌握设计意图、技术难点,指出图纸的错误及遗漏,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做好工程的检验工作。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后,由技术员、质量员等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并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使劳务队伍掌握设计意图、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巡检,确保落实。对工程质量要从每道工序施工抓起,做到干前有交底,干中有检查,干后有评定。工程竣工后,应成立回访维修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回访。如发现质量问题需维修时,应及时组织人员进场。

三、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精益求精,准确、准时提供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为公司整体精细化管理办法的实施提供良好平台。

1.制定《资金结算中心管理办法》,规定资金结算中心岗位标准,明晰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和业务开展程序,规范公司资金的结算行为。在日常营运资金管理上,实行三统一制度,即“统一在规定银行开户,统一进行贷款业务,统一进行公司内部资金结算”。

2.制定完善《流动资金管理办法》、《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办法》、《管理费用开支控制办法》及与之相关的实施细则。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预算资金的来源和支付进行分类审定,将开支分别划分为工资、税金、劳保统筹、电费、材料、备件、上级供物资、零星费用、专项资金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开支采取不同的限额、定额拨付方法,既能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又能监控其合理、有效使用。

3.实行资金报告制度。根据现有条件设计资金结算中心的各项数据报表,准确、及时、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资金结算中心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等进出资金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向、使用根据资金结算中心章程进行审查,并核对相应的计划、合同,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使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等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公司的监控之下,从而增强资金结算中心的核心地位。在月底、季底和年底,公司按照签订的内部经?营考核指标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四、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6

1 河道工程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在河道工程中,主要的工程施工就是河道的堤岸工程施工以及河道的堤岸防护工程施工。河道工程作为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工程,其在施工中,只有保证了施工质量,才能更好地维护工程质量,保证其使用性能可以符合社会需求。在施工中,河道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要对于堤岸工程、堤岸防护工程施工流程进行管理,要保证其施工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尽可能的对于施工区域周边的建筑进行考察,减少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保证其存在和谐性;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于施工的设备进行仔细的登记核实,并定期的对于设备进行维护与修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河道工序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2.1 精细化管理模式概述

精细化的河道工程管理模式就是一种先进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结合产物,其主要是指在施工中,细化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职责分配,以保证施工中可以合理的进行工作任务分配,让精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上,保证施工效益的最大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对于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在河道施工中,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管理流程的规范科学化,并且在平衡企业与员工之间利益上更加具有优势,可以在河道工程企业中建设更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增加员工凝聚力,提高整体责任意识,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其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更好的促进工作完成的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保证河道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为企业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2.2 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行政以及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实现对于河道工程施工流程的规范管控,确保施工人员可以在河道工程管理范围内进行合理的活动,以保证河道整个施工的质量。确保其在施工完毕后,可以实现抗洪、航运、排涝以及供水的职能,河道工程的存在对于确保经济发展,保证周边人们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保证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河道工程管理已经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了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和效果,很好维持了河道使用的正常秩序,然而一些基层河道工程管理对河道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势的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考核指标比较繁杂,降低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影响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因而在以后的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河道工程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提升河道工程管理效果和效率,维持河道工程的可持续使用,充分发挥河道的各项功能。

3 河道工程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路径

3.1 更新管理观念

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三种理念,可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因而,在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规范河道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细化考核和责任,而且还应该将工作责任具体和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对于日常工作应该要求管理人员工作细致认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和重点问题,确保高效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总之,要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切中管理要点和抓住关键,准确实现管理目标,维持河道工程的持续使用。

3.2 加强工作绩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

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来细化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将细化量化的考核目标与管理者工作薪资挂钩,通过实现管理者绩效考达标不仅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管理人员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够利于管理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另外,还应该完善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分工,细化和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严格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从而维护好河道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

3.3 做好全方位管理和细节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方法管理和细节管理,严格监督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要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规范和改进自动化的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和清洁标准,严格规定机电设备的使用标准;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录资料的填写格式和内容要求,规范河道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档案收集、整编和分类工作;在维护和养护河道工作中要重视全方位管理,要做好河道坝垛的安全监测、检修等工作,还应该重视河道养殖区与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卫生以及生物保护等细节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维持河道工程抗洪、引水等功能的完整和正常使用。

4 结论

河道工程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的需求,所以对于河道工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势在必行,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保证河道工程流程的规范化,并且有秩序的制度建立,可以更好的实现现代、科学的河道工程管理流程,更加有利于保证河道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确保应用最少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所以在进行河道工程施工的时候,要确保对于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以保证其施工的各项功能指标可以满足设计需求,更好的实现其存在价值。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7

一、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1.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学中与粗放化管理相对应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制订科学组织制度,规范组织流程,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组织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精细化管理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更加能够适用于管理人、服务人的高校学生工作。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文件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已提上议事日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指的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根据时代和学生的特征,改变管理观念,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能够实现“以生为本”,实现个性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利用科学化的方式和手段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要改变原有的经验定势和常规思想,建立完备的数据库模型,把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分为有联系的基本元素,并保持各个元素的有机联系。精细化管理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3.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

(1)理念先前化。以生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管理的本质,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理念的先前化,在大数据背景下,将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每个教学、行政单位的岗位职能、职责中去,实现精确定位,从而实现管理的具体化、明确化。再结合高校绩效考核指标,通过运用定量化、标准化等手段,把管理工作简单化、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从而落实责任,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把服务以及管理等工作做好,就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2)过程科学化。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绝对区别于管理过程管控化,要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不等于细节管理。精细化追求的是一种服务上的精益求精,它注重细节和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细化管理要求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定要覆盖每一个过程,控制每一个环节,规范每一个步骤,具体到每一个动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特别是具体运用精细化管理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不能只围绕如何将工作具体化、细节化,盲目地强调工作的事无巨细,这违背了精细化管理的初衷。

(3)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运作模式,也没有一套现成的管理体系或是管理标准可以直接遵循套用,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更是如此。无论是管理理念、工作要求,还是标准的量化、制度的执行方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都必须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管理思维、能力水平、学校职能部门分工、队伍建设现状等相适应,都必须遵循学校核心发展理念和规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在管理中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该过程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识,建立精细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大数据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学生工作管理可以参照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但是与盈利化为目的企业不同的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以期能够达到“以生为本”的目的。

1.大数据在高校实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大数据应用就是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实现大数据价值的过程。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操作大数据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学生数据库,与“云互联”相结合,进行数据储存分析,为学生工作的长效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数据,筛选科学化的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可行性的分析报告。

2.大数据应用对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8

一、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学生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高校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表面上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同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提倡和追求管理中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层层分工,注意细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范高校教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精细化理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和高校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一同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忽视应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执行,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因而,想要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全校师生参与的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中存在的漏洞。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将教育、管理和服务集于一体的工作。教育上,成立不同科目教研室,让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高校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上,高校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直接的沟通,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高校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档案整合归纳,并及时更改错误信息。服务上,高校一直奉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体现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管理制度和细化的分工有序开展,推行分工责任制,使管理工作层次清晰,增强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仍在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更加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一发展趋势,真正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为更好的推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要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教育管理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各部门配合,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高校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化分工,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理解工作的目标,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组织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据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使工作层次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

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让老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库

随着教育的普及,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学生成为高校青睐的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的学籍档案更好的储存查找,高校应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学生系统管理平台,整理学生档案及其他数据。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将学生在校其间的表现全面客观记录,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学生教育工作形成系统的管理工程,让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

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工作的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群体,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不仅能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更加系统的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教育管理工作层层细分,使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只有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9

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涉及面广,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医院后勤管理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在协助完成医疗和教学科研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新医改的序幕。此次医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这将使医院后勤服务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并对医院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已被提上日程。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字:精、准、细、严。“精”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工作方法。“细”是操作要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特别是执行要细化,要将所执行的工作细化到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一天。“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

精细化理念的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现代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目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整体效能。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后勤管理指的是医院后勤的一种全面管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医疗、教学、科研的水、电、气保障,设备维修保养,职工及病员膳食供应,物资采购以及相关房屋的改扩建和装修工程。因其管理内容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等,对安全和服务要求非常高。然而,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长期以来沿袭着固有的经验保障工作模式,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目前医院仍存在一定的后勤管理问题,制约了医院发展的脚步。存在着管理人员不专业、技术工人缺乏、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精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等诸多问题。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医疗需求蒸蒸日上,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设备不断更新、不断现代化,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加之后勤保障工作所涉及的水、电、气设备的保养维护,物资的采购,基建工程的改造装修等诸多活动都与经济活动分不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从管理入手,提升和改进现有的规范化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将使医院后勤管理取得具有非常高的效益。实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将有助于将后勤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

三、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它既是一种管理概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其内涵就是在规范化和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而加强医院后勤的精细化管理应从以下几方进行:

1.转变认识、树立创新意识,改进管理模式。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要理解,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纵深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是有区别的,只有认识到位、思想重视,改变以往工作作风和思维观念,才能有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改变以往随意的经验型、随意化、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

2.建立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制定明确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规范化的后勤保障组织机构。让每一位后勤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让全院员工了解后勤保障工作范围和岗位分工,使后勤保障工作与临床一线的需求紧密地配合起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注重工作过程,规范工作流程。将物业、维保等外包部门纳入后勤统一实行归口管理,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注重工作过程,平时加强监督检查,每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合同费用挂钩,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提升了后勤服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杜绝了浪费现象和过度维修现象。消耗计量、成本核算实行了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医院后勤管理的零库存、低消耗、高品质和高效益。细化了工程改造及零星修缮审批制度,减少了改建工程的随意性和超前性,并兼顾到局部工程在医院整体布局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建立健全了采购、报废、入库等物资供应手续和流程,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使用。完善细化了招投标制度,避免在评标时出现工程量、单位、分项名称不一等而无法进行公平评标的现象发生。创建了的信息化、数字化后勤保障管理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快捷服务、满意服务。

4.重视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尽管目前社会上各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不断的社会化,我们仍感到技术工人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骨干缺乏,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工程建设方面及电、气方面的人员尤为缺乏。在关键岗位拥有自己的骨干专业队伍迫在眉睫。精细化管理要求人才专业化,人才越专业,技能水平越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服务于临床工作的水平就越高。因此,要真正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 就必须重视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通过后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实现后勤工作管理流程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5.提升执行力,严格考核。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重在执行。为了防止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方面, 通过考核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执行力。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工作要公平、公正。干的不好就是不好、工作有失误就要承担责任。同时还应注意实施管理和考核的方法要操作性强,便于实施。要把握好精细化的“度”,避免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极端现象。

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让精细化管理成为职工潜意识和工作习惯。树立后勤服务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每一个细节上不畏困难、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必能改进后勤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使相关流程得以优化。更能节能减耗,提升医院内涵,为创建现代化医院提供有力保障。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10

二、运用精细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结果,办公室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推动办公室管理创新,促进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精细管理意识,提升专业队伍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采用缜密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成效。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办公室目标任务能否快捷、高效完成的大事,每位办公室成员都要形成精细做事、精细管理的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把重视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从细微之处见精神、见水平。在办公室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细节,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衔接点、隐藏点和创新点上。要坚持从基础抓起,从“细”上着眼,在“精”上下工夫,在“实”上做文章,真正使每位员工懂得并看到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良好效果,确确实实树立起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的工作态度,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积极融入到各自的日常管理、工作、学习之中。精细化管理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通过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的方式实现,提升办公室专业队伍综合素质是精细化管理得到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高素质、高效率的办公室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全面的办公室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办公室工作经验、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感强、办事效率高,同时还必须具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狠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议机制

推行办公室精细化管理,要求办公室工作走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之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沟通协调。要抓住办公室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努力营造高效有序的工作氛围,减少人为因素的介入和工作部署的随意性。狠抓管理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办公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按制度办事,规范办公室管理和服务行为。要根据岗责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进办公室绩效考核,完善考核评议机制。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和分类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将考核结果与奖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考核评议机制,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培育精细管理文化,不断提升办公室软实力

办公室要努力将精细化管理上升为一种文化,使之成为打造和提升办公室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美国管理学家、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梅奥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表明,工人不仅仅是由金钱驱使的“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精神的力量、社会关系的影响对工人的行为方式起着特殊的决定作用。推行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同样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和文化因素在办公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强队伍政治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每个办公室成员都自觉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办公室人员要自觉实践服务育人、乐于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雷厉风行、严谨细致。要把精细化管理当做一种工作要求:一种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素养,真正融入工作、生活当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投身办公室工作实践,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意在结果的管理理念。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也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办公室要建立适合自身工作需要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把准行精细化管理与各阶段工作任务、目标、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办公室工作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11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99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会计机构和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规范和要求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因此我们认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引,从会计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及日常服务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

(1)会计管理制度精细化。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章节对单位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近20年来,随着会计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基础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监督的要求也应随之调整,会计档案管理也不仅是纸质凭证和账簿,应从电子签名、系统操作以及日志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修订相关制度规定,以满足会计基础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2)会计业务流程精细化。会计工作业务流程才能精细化。流程化管理,是将任务或工作事项,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作业过程细化为工序流程。精细化的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就是依据精细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业务处理的程序和关键点,以达到通过流程的规范来控制各个环节的失误,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会计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要求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3)会计日常服务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是指将服务做到精致、认真、细心,处处体现出服务的意识和对细节的关注。精细化服务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对细节的关注。服务的特点在于精细、认真、贴心。这正是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日常服务的最好的诠释。在当前管理会计还未深入人心,管理水平还未提高到一定层次的情况下,高校财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还集中在日常的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在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的定位还是服务大于管理,因此能否做到日常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深刻地影响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二、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积极转变领导思想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着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管理思想能否真正转变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精细化管理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对会计人员尤其是领导进行精益思想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讨论等方式将精益思想灌输给每位会计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

(2)强化会计制度执行力。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朝精细化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会计制度的执行力。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制度都不会成功。会计规章制度的落地执行,主要是要获得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教职员工包括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并自觉遵守和密切配合。另外,会计人员要有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履行职责的责任心,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办事,坚守会计制度底线。

(3)细化岗位,科学分工。会计基础工作在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一些琐碎的工作环节,对现有会计岗位职责进行精细化梳理分析,重新进行科学分工,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在实现银校直连业务以后,报账人员的工作量包括原有的票据审核、账务处理,还增加了对转账信息的录入。在精细化管理下,可以对此项业务进行分析,将事前职称人数的分配呈正态分布即副高和中级人数比较多,而正级和初级人数都比较少。审核与账务处理和转账信息的录入工作分离,设立单独的事前审核岗位;同时,将现金出纳与银行出纳岗位整合,进行科学分工。

(4)加强会计服务精细化。目前在高校,会计既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服务工作。财务的主要功能不仅是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基础,更多的体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因此,如何权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确保在管理有效的基础上提供精细化的会计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对面向师生员工的窗口服务进行精细化梳理,在细节上做文章,从教职员工的角度出发,提供贴心服务。同时,通过校园网站、宣传册或者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加强制度宣传,让财务制度深入人心,实现有效的互动,有理有据地提供会计服务。随着国务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方案的出台,高校的改革将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管理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建立起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的管理机制,梳理业务流程,抓住重点环节,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这条路径,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做好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12

1.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理念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企业的全员积极参与,每位员工不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从各方面上激发员工内在潜能,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是做到以学生为主,在一系列的渠道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最大程度上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所以,精细化管理适合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

2.二者有着相通的管理过程

精细化管理就是注重控制细节,通过详细分解目标、任务、工作流程等,并精确计划和精确控制实施过程。高等院校学生工作是由思想教育服务与管理系统构建成的复杂系统,学生工作管理就是为了跟踪和控制各个细节,为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提供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所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二者在管理过程中是互通的。

3.二者有着相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构建起执行到位、监督合力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为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坚实基础。高等院校各项学生工作都是有密切关系的,需要具有配套的、可行的、针对性的学生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生活与学习进行规范。所以,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与精细化管理在建设管理制度上有些相似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深入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

全校教师和学生唯有从内心中认可和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意识到这项管理的关键性,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能达成一致,才能从根本上领悟到这项工作的实际价值。所以,学生工作有关人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对精细化管理内容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师生熟知,为学生精细化管理的顺利进行打基础。另外,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细节工作,因此,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对学生工作深入分析和了解,并在深入交流和沟通下,对学生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当前,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服务,所以,学生工作人员应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学生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2.建立精细化管理人才模式,健全网络信息的建设

在经济条件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下,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都是不同的,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对各个年龄段的性格差异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制定方案,突破传统学生工作的束缚,推行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来加强学生工作效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工作中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高等院校应结合学生工作构建起健全的信息网络,另一面,反馈网络,借助网络力量,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干部和党员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里,这样不但提供给学生一些锻炼自我的机会,也能够将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另外,一些新的现代交友媒体在学校内盛行,如:微信、QQ、微博等等,学生工作人员可利用在这些交友软件,与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做到查漏补缺

精细化管理工作篇13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趋于人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发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良好的更精细的服务产品。

二是供求的市场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供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满足多样性的精细需求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激发了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市场化为精细化服务既提供了动力,又提供了基础。

三是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要有规则和法制保障,没有规则和法制就会失去秩序,造成“市场失灵”,从而无法使精细化服务得到保障。法制化在实体意义上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法律严密的程序也促进了各项事务运作的精细化。

四是技术的信息化。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信息化不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也为社会关系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变革的平台。

五是空间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之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较高,有非常细致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建筑空间和人口密度的加大,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敏感,道路河道等公共空间面临比乡村更多的诉求。所以随着城市化空间的拓展与水平的提高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之,人性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城市化五个方面的发展促使城市管理进入了“精细化时代”。

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所谓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就是要转换管理理念,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建立“大城管”理念;所谓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就是要实现适用法律的精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所谓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广、程度要深、质量要高。

应该说,管理学要求的精细化和城市管理要求的精细化外延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涵还是一致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三、盛泽、*城市管理的现状

随着2001年8月*市城市管理局的正式成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所属的执法(大)队也相继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称号,2005年10月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2006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全面展开。2007年11月下属盛泽执法大队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队伍建设考核验收。盛泽大队下属四个中队又同时获得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达标中队”的称号。2008年8月,盛泽镇中心大道和同里镇中川路分别被命名为苏州市示范路。一个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特色的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普遍;市容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队伍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四、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意义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精细化有利于完善管理机制。从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来看,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三方面,它要求形成一个“大城管”的理念,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实现管理的广、深、高。这必然会促使管理机制的不断转变,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和市民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市管理分工专业化;实现城市管理向社区、街道的延伸。

二是精细化有利于塑造城管形象。长期以来,城市管理队伍始终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知识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城市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管理队伍工作的不彻底,不细致有一定的管理。而精细化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执法的精细化,实现“服务经济、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城管宗旨,塑造“以勤管城、以法管城、以理管城、以情管城、以廉管城”的城管形象。

三是精细化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提高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当成精品来抓,不再以单纯的美化、亮化为目标,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品化,用一流的管理,抓精细的过程,创精品的结果,这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五、如何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正朝着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但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精细化还需要从精细化的概念出发,实现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共同精细化。

(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不远,流之不长;源之不丰,流之不活。思路对出路起着多方面的决定作用。对城市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就是思路,管理理念的好坏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先进的思想武装管理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管。一是要转变工作思路,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四大转变:从突击式、被动式、保障迎检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态化管理转变;从主干道管理向次干道、街巷管理转变;从问题成堆后管理向初期预防、预先介入管理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责任制、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三是要树立“大城管”的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从全局来考虑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管理模式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体制、分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它是承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首先做到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理顺上下级的关系,理清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实现职权明晰,责任到位。一方面,城市管理队伍上下级隶属关系较为模糊,往往到省一级就没有独立的部门,这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执法的职权大多是从其它部门集中而来,且未真正划转清晰,有较多的交叉、重叠和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变机构间问题为机构内部问题,协调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顺畅。

二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组织内部的专业分工可以降低整个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城市管理队伍也应适应这种趋势,加强内部分工。特别是要实现管理与执法的相对分离,做到职责清晰。从周边城市来看,苏州、张家港也都是如此,管理者固定于路段,执法人员则负责一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是适用法律的精细化。法律是所有执法队伍的立队根本和工作依据,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说城市管理工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首先是法律依据亟待完善。虽然目前的管理队伍往往要从事数百项行政执法职能,但目前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城管立法,连城管队伍的性质也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法律的适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执法程序方面。应该说,*在法律适用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实现了执法案件的专人负责,网上审批,且数年来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发生。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做到亮证执法,规范执法用语、执法行为;最后,还要做好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防处罚的歧亲歧重。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