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实用13篇

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1

扶贫故事

扶贫开发工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如何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作为支农惠民的金融主力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是如何肩负起支持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的重任的呢?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2

2000年8月至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江苏省进行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农村信用社统一为县级法人单位、成立省级联社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这种“上规模、上档次”的改革即使在江苏是成功的,但其在全国能够推广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因为这种改革只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我国目前如江苏之发达的省份毕竟是少数,所以这种改革不足以解决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信贷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农村信用社不仅不能“上规模、上档次”,而且应该“降格”,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信贷业务等方面存在的“农转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务院在《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

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昭示着农民对合作金融的客观需求

农村分散的社区结构和小农经济格局客观上要求农民们在对抗大资本的艰苦历程中要团结起来,事实上,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合作社都是弱势群体对抗大资本的“自救性组织”,因此,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政治家和理论家无不把合作社当作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工具。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在宣讲“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时指出:“合作社是由许多工人联合起来组织的。工人所需要的衣服饮食,如果要向商人间接买来,商人便从中取利,赚很多的钱,工人所得的物品一定是要费很多的钱。工人因为想用贱价去买得好物品,所以他们便自行凑合,开一间店子,店子内所卖的货物都是工人所需要的。所以工人常年需要货物,都是向自己所开的店子内去买,供给便利,价格又便宜。到了每年年底,店中所得的盈利,便依顾主消费的多少分派利息。这种店子分利,因为是根据于顾主消费的比例,所以就叫做消费合作社。现在英国许多银行和生产的工厂,都是由这种消费合作社去办理。”晏阳初、梁漱冥等理论家则把孙先生的这种思想引向了农村,他们分别在河北和山东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合作社,虽然他们的试验后来因战争原因而被迫终止,但是他们的行动为当时试验地的农民谋得了一定的福利,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翻身解放的标志性制度建设之一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合作社思想”,于建国之初就在中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信用社、供销社和生产合作社等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95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了试办农村信用社的方针和任务。此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国农村纷纷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多采用“农民入股、民主管理”的模式,农民们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1954年2月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首次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发展信用合作社的方针、步骤和具体计划。同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推波助澜。从此,农村信用合作社走上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应该承认,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和农村战后经济恢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1955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后,农村信用合作社“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农业银行的领导,农民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信用社已经是“公家”的了。虽然直到196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召开的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上仍然强调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贫下中农管理;职工不脱产,走亦工亦农的道路。”但在此后的“一大二公”和“化”的滚滚潮流中,农民们为了“革命无不胜”不得不自觉地“加强纪律性”,并慢慢理解了“民主管理”需要以“集中”为前提的深刻“革命”内涵,而信用社也在农民的“觉悟”中加快了“农转非”的步伐,先是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纳入了银行部门的“统一计划”,信用社的“班子”接受党的“一元化领导”,后是信用社的职工跳了“农门”,领导有了“行政级别”,员工有了“商品粮户口”,农民们怎么看信用社也不象是自己的了。到1979年,党为农民们当初的“二元钱”股金“落实政策”时,农民的感觉已不是惊喜,而是惊愕!

平心而论,从1969年农村信用社全面“异化”到1979年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十年中,虽然农村信用社和农民有了一定的“感情隔膜”,但“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办社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贯彻,为当时的“农业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作出了“贡献”。而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央于1993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之后,农村信用社也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农民和信用社的关系已不仅是“感情问题”了。

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农村信用社一下子转变成“经济人”,他们的业务操作变得越来越“理性”了,他们感到和分散的小农们打交道的交易成本太高,于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办社方针被“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发展战略”所代替——信用社变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了。以1993年为例,当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差额高达1153.4亿元,其中农户存款3756.2亿元,而农户得到的贷款仅有880.6亿元。人民银行合作司司长张功平同志于2002年初在介绍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时表示:“截至2001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7263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2%;各项贷款余额11971亿元,占金融机构贷 款总额的11%,其中农业贷款余额4417亿元,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77%。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和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但仔细研究张司长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后我们发现,农村信用社这个“支农”主力军把他的63.1% (1-4417÷11971=63.1%)的贷款放在了“非农部门”,而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对农业部门的贷款仅有1319亿元[(4417÷77%)×23%=1319]。温铁军博士的最近研究则表明:“1985年以前农户贷款中绝大部分来自农业银行和信用社,1990年以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了40%左右。而1995-1999年下降为低于25%。”从各方面资料综合来看,农村无疑已成为资金的净流出部门,而农村信用社对此“功不可没”。

农民们不能不感到农行和信用社是靠不住了。于是,1983年在黑龙江省的农村诞生了第一个后来被称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农村合作基金组织,在政府先默许后承认的政策下,此后这类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合作基金会”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农村建立、发展起来,到1992年全国已建立乡(镇)级“农村合作基金会”17400个,村级合作基金会112500个,分别占乡(镇)总数和村总数的36.7%和15.4%;农民们庆幸地想:自己的“银行”总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了吧?事实也果真如此,自1990年至1996年,全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累计投放于种植、养殖业生产的资金达到1515亿元;其中1996年投放于农业生产的资金占其当年投放总额的比重高达43.3%,投放于农村生活服务方面的资金占其当年投放总额的19.9%,这两项支农资金合计占其投放总额的63.2%,大大地高于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支农资金所占的比重。但好景不长,1999年1月,在“规范金融市场,整顿金融秩序”的旗帜下,国务院一个3号文件否定了农民们在农村合作金融领域的“二次创业”——“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了。

然而,我们从农民们的“二次创业”中至少得到两方面的启示,它一方面说明了农村信用社已经“异化”为不被农民所信任的“虚假”合作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它又昭示着农民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客观需求!

资金稀缺已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

在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离农”倾向越来越严重、农民的合作金融“二次创业”又被否定的情况下,农民们的理性替代行为只能是“大力发展”民间借贷了,其结果是当今农村高利贷盛行,农村信贷环境进一步恶化。

当然,把农村信贷环境恶化完全归咎于农村信用社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造成当前农村资金稀缺的原因至少有四个方面。其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向大中城市转移,县及县以下的金融服务网点大幅度减少。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全国已经削减1万多个银行分理处和其他营业网点,被削减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的营业机构。其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新的信贷授权制度,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的信贷权限缩小,且各商业银行都强调四个百:两个百分之百(贷款手续的合规合法性和利息收回百分之百)两个百分之九十八(本金收回和商业承兑汇票到期资金收回率百分之九十八),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减弱。有关研究表明,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占其借款总额的比重从1985年以前的约40%下降到了1999年的24.4%。其三,邮政储蓄部门只存不贷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也是造成农村资金向城市大量转移的直接原因,据邮政储汇局统计,全国邮政储蓄额2000年增加761亿元,2001年增加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75%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机构(直接来自农村地区的占34%)。自1997年以来,仅广西梧州地区的四大国有银行即资金上存6.7亿元(2001年11月末余额数),全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上存额可以想见。其四,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孤军奋战的“支农”力量,在现有体制下其“支农”决心和能力都很有限。

面对商业银行的日趋“商业化”和信用合作社的“不合作”,农民们无可奈何地把他们的借贷希望寄托于民间借贷,图一是根据温铁军博士的研究结果绘制的趋势曲线,该图清楚

地表明,自1995年以来,农户的约七成借款来源于民间借贷,而且这个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它从反面证明了农村资金的稀缺和金融机构“支农”效率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农村资金供给的紧张,高利贷大量发生。以下是根据温铁军领导的课题组对全国15个省份24个市县的41个村落的调查资料整理所得的农户民间借贷利率分布表,表一表明月息1.5分以上的农户高利率民间借款占63.6%;容易计算,农户民间借款的平均利率为2.423分/月(平均利率=∑xf),即无论是从频率分布还是从均值的角度来看,高利贷现象已经在农村普遍存在。而1999年有关部门对固定农户观察点的跟踪调查则表明,农户生活性借款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5.93%,高于生产性借款1.68个百分点,这说明许多农民已经借款度日了,这不能不使人联想起解放前的“黄世仁”对“杨白劳”的高利盘剥。

我们可以根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势作一个简单分析,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

Y=A•Lα•Kβ

其中Y表示产出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金投入量,α表示劳动力产出弹性,β表示资金产出弹性,A表示科学技术进步效果。对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来说,在小农经济格局未改观之前,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的替代是缓慢的,我们可以假定A为不变因素;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是过剩的,即L是不受制约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α、β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农村资金供给的增长。遗憾的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恰恰出在资金供给上,看到这一点,我们对农村基层干部抱怨:“(农业发展)思路是新的,口号是响的,任务是硬的,资金是‘软’的。”就不难理解了!

农户民间借贷利率分布表(表一)

月利率(分/月) 组中值(分/月)x 比重(%)f xf

0——1.5 0.75 36.4 0.273

1.5——2.0 1.75 20.5 0.359

2.0——4.0 3.00 18.2 0.546

4.0以上 5.00 24.9 1.245

合计 —— 100 2.423

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国务院在《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很明显,中央的意图是要在农村构建政策性、商业性、互三种金融并存的金融服务体系,并用政策性金融带动商业性和互金融。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发展银行将逐步由粮、棉收购企业“跟班”的角色转变为农业开发性银行,担负起国家金融支农的职责;无论何时何地,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逐利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也不能改变的,只要国家政策引导得当,使之“有利可图”,他们自然会增添对农村市场的兴趣;难题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 互“合作金融”这个“基础”,笔者认为,夯实这个基础的办法只能从“改造”现有的农村信用社着手,“另起炉灶”或“消灭”、“升格”农村信用社对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是不可取的,“改造”的办法就是“降格”农村信用社——管理“降格”、规模“降格”、业务“降格”。

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问题,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归属不明确,应该承认这是个问题,但笔者认为它并非问题的关键,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背离了合作经济组织应遵循的原则。况且,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一时难以到位,因此“理论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的“理论”争执于事无补。合作经济组织自17世纪在欧洲兴起以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愿、互助、民主和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等国际公认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上就是“自治、自主、民主”,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中把农村信用社建成“一种以乡镇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社区性合作金融组织”的“社区性、合作性”精神,试想如果社员能够自由翻看信用社的帐本、参与信用社的决策、决定信用社主任的任免和员工的待遇,那么信用社内部管理混乱的发生率还会高吗?在外部管理上,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充分尊重信用社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再不能把信用社办成政府或银行的附庸,人民银行对信用社要加强金融监管、弱化行业管理,不能象过去那样以金融监管为名行行业管理之实,而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日常活动则不要干预。若能如此,即使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虚置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农村信用社的“社区性、合作性”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即只要把农村信用社由“官办”降格为“民办”,信用社就一定会更象一个“合作社”!

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模大小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三种看法。一种意见是,农村信用社统一升格为县级法人单位,以增强信用社的实力、提高规模效益,以此作为信用社摆脱困境的突破口;这种意见即使是正确的,如前所言,它也只能适用于象江苏、广东这样的农村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地区。另一种意见是,把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商业化,任其自生自灭,而以村为单位重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这种另起炉灶的想法理由是,“小规模”便于体现“社区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根据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村委会70万个, 农村住户21455.74万户,平均每村306.5户;全国农村从业人员为56085.58万人,平均每村801人,在山区和西部地区村均户(人)数会远低于全国平均数。统计数据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种规模已经小到了合作金融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的程度了,况且,既然是“金融组织”就必须对其进行监管,如此分散的小规模“金融组织”遍地开花,人民银行岂不累死?因此这种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还有一种意见是,维持现有的一乡(镇)一社的格局不变;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公报,全国农村现有镇政府(不包括城关镇) 16124个,占全部乡镇个数的37.4%,每个镇镇区平均占地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即我国60%以上的基层政权是乡政府,这些乡政府的管辖面积远大于镇政府的管辖面积,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乡政府管辖面积有几十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的乡政府管辖面积则有上百平方公里、甚至几百平方公里,即使农村信用社在制度上已经转变为真正的“合作社”,要农民行程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去参与信用社民主管理恐怕很难激发农民“当家作主”的热情,民主管理难免流于形式。根据上面三种情况的分析结果,笔者建议将农村信用社恢复到1992年以前的规模和布局。1992年农村实行撤区并乡,每三个左右原来的“小乡”(现在基层干部称原来的“小乡”为“工作片”,以下简称片)归并为一个“大乡”,相应地几个片的信用社归并为一个乡社,各片社则成为乡社的分社或直属营业点。显然,采用一片一社的格局,规模比较适中,既能体现“社区性”,又便于“民主管理”;而且,各片社的机构、人员、营业场地业已存在,有些地方至今仍采用“乡社一级法人、分社分帐管理”的模式,在财务上也便于“分家”,所以,把“一乡一社”“降格”为“一片一社”的难度不大。

在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问题上,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农村信用社要拓宽业务范围、发展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建立联行清算,通过这种办法来吸引客户,提高效益,以便把农村信用社“搞活”。笔者认为,持这种意见的人对“合作金融”的性质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合作金融是合作经济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会员制”,“会员”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参与合作,目的是通过资金联合使资金实力弱小者之间实现互助,其服务对象也主要集中在“会员”范围之内。合作金融的终极目标在于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解决其单个“会员”不易解决的经济问题。简单地说,合作金融组织是一种弱势群体的互助、自救性组织。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任务不是要去和商业银行竞争,它应面对分散的“小农”,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农”群体内部资金余缺的有效调剂,并和农业发展银行充分合作,充当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服务农民的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农村信用社“对本社社员的贷款不低于贷款总额的50%”,“贷款应优先满足种养业和农户生产资金需要”,就是基于这种考虑。所以,“一存一贷”、农发行的农村业务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中心工作,也就是它的市场定位。为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任务应由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去承担。农村信用社不必为自己不是“银行”而感到难过,相反,它应该尽可能地把它现有的“银行业务”“降格”为“合作社”业务!

为了把农村信用社“降格”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还应该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法律上把合作金融和商业银行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有了《商业银行法》的保护,合作金融也应当像商业银行一样拥有独立的法律保障,要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通过立法,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机制和运作方法。其次,农村信用社现有不良资产的形成具有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类似的历史原因和体制性因素,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由国家成立托管机构、将其不良资产剥离,农村信用社也应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是为了体现公平,而且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信用社重组、改造、规范和轻装前进,或者说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的一个重要前提。最后,还必须特别强调指出,“搞活”农村信用社的办法不是鞭策农村信用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是要在法律上把它界定为非盈利组织;信用社由于规模小,必然经营成本高,现在信用社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加上管理费用,每一百元就要支付2.95元,比商业银行高出1.5至2.2个百分点。政府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参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40—50%,这显然不是“支农”,而是“坑农”了。在美国这样极端发达的国家,农民已经由过去的“小农”变成今天的“地主”了,但《联邦信用社法案》仍然把他们的农村信用社定为非盈利组织,免缴营业税。我们发展中国家就更没有理由不“参照执行”。而且,加入WTO后,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财政政策倾斜——“间接”支农比“直接”财政补贴更容易为贸易国所接受,更何况我们长期以来的“支农补贴”大量沉淀于流通领域,农民并未真正得到多少实惠!

笔者坚信,“降格”农村信用社即使不是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最佳选择,起码也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温铁军 《我国农村普遍发生高利贷的问题、情况与政策建议》 中国乡村网 2002年3月22日

②戴根有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的几个问题》 金融时报 2001年11月17日

③徐诺金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农信社的改革方向》 金融时报 2002年1月21日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3

1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发生的原因

1.1农民还款意识较低

农民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对象,对于这种群体来讲,他们虽然有着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对金融知识一知半解,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就是政府划拨给他们的资金,不需要还,由于农民的贷款资金没有及时偿还,就会影响到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的合理利用,造成信贷风险。

1.2信贷机构信用体制不完善

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之一,就目前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机构成立时间还比较短,相关信用体制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额贷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审贷对象的偿还能力。同时,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没有对审贷对象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信贷机构对农民的信用评价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发生。

2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

2.1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风险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之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提供资金贷款服务。作为一种资本项目投资,信贷资金资本回收时的盈利容易受市场的影响,造成市场风险。例如,农民在重视花生时,为了扩大规模,向信用社申请了一笔贷款作为花生规模化种植的保障,然而花生作为一种商品,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农民生产出来的花生在市场环境下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会造成滞销,从而使得农民亏本,难以偿还贷款资金,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发生。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本金或者故意拖欠,不及时偿还贷款本金。在农村新农合作社小额信贷中,信用风险比较常见。对于农民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金融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就是国家成立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往往不会主动地去偿还贷款,从而影响到信贷人的信誉。

3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的意义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动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资金困难、农业资金短缺等问题。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其对资金需要存在小规模、小数额、零散等特点,故此,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以小额信贷为主,虽然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以小额信贷为主,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发生会影响到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利用率,一旦农村信用合作社贷出去的资金不能及时的回收,势必就会影响到合作社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从而不利于农业的发展。风险防范是针对风险问题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可以有效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保证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民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大小额信贷的宣传

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的发生与人们的文化水平有着直接的关键,对于农民这种特殊的群体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小额信贷风险的认识还不够,以至于信贷风险频频发生。为降低农村合作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发生,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小额信贷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小额信贷的认识,让农民认识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不是无偿的贷款服务,让人们认识到贷款不及时偿还的危害性,从而激起群众的意识,促使他们及时偿还贷款。

4.2健全信用体系,强化管理

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故此,农村信贷机构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要不断完善信用体系,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等级标准,并严格落实下去,防止风险的发生。同时,在小额信贷前,要对农户的自信进行综合考评,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要对农户的经济条件以及信用状况来开展信贷业务,对于信用不好的农户可以拒绝贷款申请。在贷款划拨后,信贷机构要加强贷后管理和监督工作,要全面掌握农户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户贷款资金使用合理、合法,最大限度的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另外,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我农村信用合作社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风险管理,在内部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信贷业务市场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确保资金的稳定性。

4.3加强信贷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工作中,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能力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小额信贷风险,而加强信贷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可以更好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信贷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现代工作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要强化责任,将相关责任下去,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心,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信贷工作中来,严格按照小额信贷操作要求来进行贷款审批、放贷,防止信贷风险。

4.4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农民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主要对象,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现代化农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而资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由于技术和信息的缺乏,农业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农户贷款难以按期偿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作为基础,但是其他配套服务也至关重要,如技术、信息等。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贷款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地配合政府部门向农民提供社会服务,要协助政府部门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如加大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让农民掌握先机内的科技,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从而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降低风险的发生。

4.5采用合适的小额信贷利率

信贷利率作为一种调节信贷活动的工具,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采用合适的信贷利益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贫困人群加入到小额信贷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可以集中闲散资金,给农业信用合作社提供广阔的资金消费市场。而在制定小额信贷利率时,不需要结合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情况来和贷款客户进行,要确保所有费用的合理性,如工作人员工资、运营操作费用等。

5结语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基层金融服务的机构,其主要业务以小额信贷为主,而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中,信贷风险问题十分重要,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而引起风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小额信贷风险的发展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村信用合作社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好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规避小额信贷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

作者:蒋国锋 单位:西安市高陵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刘晖.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与防范[J].当代经济,2008(10).

[2]黄忆寒.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以江苏农村信用社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0(03).

[3]杨婕.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分析——基于新沂窑湾的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4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为大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经三方共同协商一致,签订以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聘用乙方为_____县 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代办站代办员,委托乙方为甲方办理吸收储蓄存款和代收到逾期贷款业务。

二、丙方自愿作为乙方的保证人。

三、甲方的权利:

1、有权根据国家和县联社规定对乙方进行指导和管理;

2、有权对乙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批评、通报、罚款等处理,并责令乙方限期改正;

3、有权对乙方办理的全部业务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四、甲方的义务:

1、对乙方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

2、按照规定足额支付乙方的代办手续费;

3、在乙方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而被解聘或者乙方自愿要求解除合同并经甲方同意的,退回乙方交纳的风险抵押金。

五、乙方的权利:

1、有权在甲方授权范围内合法、合规开展吸收储蓄存款业务和代收到逾期贷款业务;

2、有权取得按照县联社规定标准计付的代办业务手续费;

3、有权享受县联社规定的荣誉、奖励和福利待遇;

4、有权接收甲方和县联社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

5、有权向甲方介绍、推荐本辖区符合条件的农户贷款;

6、有权对甲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乙方的义务:

1、交纳1000元风险抵押金;

2、服从甲方及县联社的领导、管理、检查、监督和处罚;

3、严格执行各项业务操作规程,不得违法、违规办理任何业务;

4、乙方应对甲方委托的业务专职负责,不经批准不得擅自交给他人办理;

5、不得自办企业,从事股票、债券、期货等投机性投资,外出经商、打工;

6、乙方及乙方近亲属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代办与甲方委托相同或者相近的业务;

7、不得透支、骗取、挪用、侵占储户存款或业务周转金;

8、不得吸收存款、代收贷款不入帐,不得擅自发放贷款谋取利息,不得进行帐外经营;

9、不得弄虚作假,以虚报存款或者息转本、以贷收息等方式骗取手续费;

10、严格按规定使用甲方提供的凭证、帐簿,及时、准确地向甲方报帐;

11、不得有任何损害甲方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的行为;

12、严格保守工作中所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不得向任何他人提供披露或者充许他人使用;

13、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从事不正当竞争;

14、不得擅自多收贷款利息坑农、害农;

15、不得通过介绍贷款吃、拿、卡、要,损害甲方形象;

16、积极接受甲方或县联社对其贷办业务的稽核;

17、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帐款安全;

18、本合同解除后,将以前业务 中使用的各种凭证、报表、资料全部移交甲方,不得作任何保留;

19、本合同解除后,乙方不得宣称或利用乙方代办站、代办员的名义,或者相似名义,从事任何原有关业务及任何损害甲方形象和利益的行为;

20、遵守甲方及县联社已经制定和今后制定的有关代办站管理的各项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

七、丙方的责任及保证义务:

1、协助甲方对乙方进行经常性教育,并对乙方的业务行为进行监督;

2、发现乙方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及时向甲方报告;

3、不得单独或者和乙方串通损害甲方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声誉;

4、对聘用期间内因乙方违法、违规给甲方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八、丙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范围包括乙方给甲方造成的所有经济损失,利息,损害赔偿金,甲方为此支出的调查取证费、案件费等。

九、丙方对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各方之间互负连带责任。

十、本合同保证条款独立于本合同其他条款,其效力不受本合同其他条款效力的影响,其他条款无效,保证条款依然有效。

十一、丙方保证责任期间自甲方聘用乙方之日起,至乙方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之日起两年后终止。

十二、在下列情况下,甲方有权单方决定对乙方予以解聘;

1、在规定期限内存款余额达不到要求;

2、因违法违纪被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严重违反甲方及县联社规定,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

4、因负有重大债务到期 不能清偿;

5、被发现有、等不良行为的;

6、因业务需要对信用站进行整顿。

十三、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担保的各项规定。

《______县农村信用社代办站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修改内容,视为本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四、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一致予以补充,补充协议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十五、本合同期限为两年,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到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止。经甲方审查同意,可以续签。

十六、本合同自甲方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乙方、丙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七、如因本合同发生纠纷,三方应本着平等互谅、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或者不愿协商,任何一方均可以向宝丰县人民法院提讼。

十八、本合同一式六份,当事人各持一份,报甲方主管部门备案一份,每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特别提示:甲方已就本合同有关甲、乙、丙各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条款向乙、丙方做了详尽说明,并就乙、丙方提出的疑问做了详细解释,乙、丙方对本合同全部条款已经详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甲、乙、丙各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致。

甲方:_____农村信用合作社(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_____________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5

大力推进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既可简化农民贷款手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又可增加贷款投放,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可密切社、民关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对信用社来说,可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稳步提高自身效益,可以说是得国利民利社的大好事。为破解多年来形成的农民“贷款难”和“难贷款”传统难题,把好事办好,20**年以来,××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信用评定组织,广泛宣传“三信”评定、贷款证申请程序和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便利和益处,层层负责、层层把关,进行了“三信”评定,并召开两次现场会,推动了“三信”评定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对全市综合营业机构的柜台进行改造,设立了专门、独立的信贷专柜;××、小雪、时庄等信用社开办了信贷超市,对客户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方便了客户。20**年以来,为巩固“三信”评定成果,全市农村信用社又本着“优质农户一个不落,不讲信用的一个不评,挤干水分,夯实基础”的原则,突出质量,边规范边评定,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信用户达到58004个,占比40%。贷款证授信额度达到78891万元,贷款证贷款余额66532万元;信用村120个,占比30%,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联社5名班子成员,对自己所包的信用村,不定期到社检查、督导,到村街调研,使5个信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点”。董庄乡屈家村是联社理事长刘福远包的信用村,现在该村信用户已达242户,占比60%,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董庄信用社累计向这200多个农户发放贷款证贷款400多万元,支持他们种植的草莓销往我省内各市区和*、杭州等南方大城市,靠草莓种植形走上富裕路。如今,贷款证贷款已成为××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金牌产品”,持有贷款证有农户只要再加上身份证,就直接可以在授信额度之内从柜台上贷到款,随用随贷,有钱就还,贷款就象取自己的存款一样方便、快捷。经过2年的总结完善,××市已形成以信用社为中心,以支农信息员为纽带,以推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小额农贷流程再造为重点,具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特色个性化和差异化最佳结合的支农营销网络建设新模式。也正是靠这个新模式,全市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培植瓜菜、林果、桑蚕、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大蒜、大枣、樱桃、板栗、牛蒡、草莓、食用菌七大特色产品,使文化教育

名城××初步形成了以书院为主的万亩大蒜,以防山为主的万亩大枣,以九仙山为主的万亩优质林果,以时庄为主的牛蒡、山药等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瓜菜面积达到18万亩,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8000亩,食用菌达40万平方米,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牵住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牵着市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担负着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副产品生产链条良性循环,××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加快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发展,增强了产业带动力。××市圣仙果品有限公司主要对鲜枣、冬枣进行加工、储藏、销售,由于资产小,融资难,求贷无门,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董庄信用社不仅每年累计向其发放贷款500多万元,一次一次为他解决了急需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还支持其逐步培育起了冬枣基地和樱桃生态园,使小企业实现了“公司+农户,农户+基地”的突破。目前,××市闻春礼烧鸡有限公司在信用社的贷款余额是300万元。公司董事长说,他的企业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到现今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年产值达900多万元的规模,一步也没有离开过信用社的支持。地处被誉为××市第一粮食大镇陵城镇的××市康利源面粉有限公司,早在建厂初期,因缺少资金,曾一度面临关门的境地,信用社看准了该公司的潜力,果断对其进行资金支持,该公司董事长母洪苓利用自己懂管理、精技术、熟市场的优势,在信用社的扶持下,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扩大规模,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经过几年的拚搏,企业很快站稳了脚跟。信用社近年来每年对该公司发放贷款200-500万元不等,截止20**年11月末贷款余额900万元。用于公司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农产品收购等,不仅被评为“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先后获得

“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在全市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目前,××市已经形成了以恒达食品、嘉禾油脂、弘基牧业、大成畜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一批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农业龙头企业群。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规模龙头企业有44家。其中,济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1家。企业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的29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67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35家。年出口创汇

6**9万美元,上缴税金613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17亿元。

三、加强引导,支持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6

①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__x万元

,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低成本资金较年初增加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

②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

③表内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票据置换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重点监控类贷款较年初下降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抵债资产处置变现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④实现各项贷款利息收入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⑤营业费用列支__x万元,为市办下达计划__x万元的__x。

⑥实现账面利润__x万元,实现经营利润__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__x万元的__x。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资金组织

1、把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核算质量作为落脚点。通过印发联系卡、着装挂牌上岗、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全程服务等制度,为客户提供文明、高效、快捷的服务。十一月下旬,按照省银行业协会关于在全省开展“__x省银行业优质文明服务推进月”活动的要求,全县上下积极起来,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势广泛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把优化网点布局、合理配制资源作为基础。借助统一法人的契机,本着“优化资源,合理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对营业网点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五家分社升格为信用社,撤并、迁址、重组了三个储蓄所,使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开展范围更加合理。

3、把拓展代收代付业务、争取财政款项作为手段。在县级财政统筹工资基础上,全力争取其他项目代办业务,先后开办了代收农电费、代付政策性补贴款、京四高速公路补偿款、代付粮食补贴等业务。到06年末,全辖代办业务余额已达4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00万元。

(二)贷款营销

1、把服务“三农”作为稳固信贷市场的基础。在巩固信用乡(镇)、村、户评定,发展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行之有效的贷款业务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县实施“争创信用安全片(区)活动”,以点带面、以片带区,全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实施“信贷阳光工程”,将贷款条件、程序、利率等内容公开,接受全县群众的监督。在创新服务手段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农民资金需求情况,为农民送信息,发挥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县政府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2786万元,帮助农民完成春耕生产,落实种植有机杂粮、甜菜、烤烟、西瓜、土豆、裸地蔬菜等经济作物45.5万亩,支持农民饲养猪、牛、羊、鸡等各类畜禽33万头(只),使__x葵花籽交易市场、__x小杂粮、__x烤烟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化流通小区和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全县有6万户农户得到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为9.4万户农户建立了信贷档案、发放贷款证9.7万本,分别占农户总数47、68、70。

2、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拓展信贷市场的增长点。一是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方案、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对第一还款来源充足、企业发展前景良好、能够提供足够抵押的企业贷款需求加快申报、审批程序。三是通过与__x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合作,破解中小企业担保手段不足问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__x矿业、__x科力矿业、__x金正陶瓷、__x宝华糖业、__x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绩优中小企业与我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__年共扶持中小企业160家,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当年新增到期贷款全部收回,无一笔形成不良。

(三)不良贷款清收

今年以来,我们将不良贷款清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人员对全县不良贷款进行了逐户、逐笔调查,从金额、时间、对象、债务关系等方面彻底摸清了不良贷款底数,针对不良贷款的不同性质、形成原因,分别制定不同清收措施。建立了全县不良贷款清收旬报制度,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全辖清收进度。在不良贷款的清收上,作到了四个结合:

1、目标考核与阶段攻坚相结合。年初,联社制定了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将清收任务细化,分解到社、落实到人,层层制定清 收计划,签订责任状,实行按月、季、年三个时间梯段进行考核,使得清收工作本文积极、稳妥的开展。同时从7月1日开始,在全辖组织开展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及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科长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领导小组,各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组织,在

全辖迅速掀起了清收不良贷款高潮,攻坚战活动期间,累计回收不良贷款1000余万元。

2、奖励清收与责任清收相结合。为发挥绩效奖励作用,挖掘全体员工的潜能,提高全辖员工的清收积极性,从加大处罚责任人和奖励清收有功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不良贷款问责制度和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制度。根据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不良贷款的责任,逐户确定了奖励比例直接奖励有关清收人员或处罚相关责任人。截至12月末,全辖通过奖励手段清收1301笔、550万元,通过责任清收175万元,收回内部职工借款及担保借款112.5万元。

3、政信协作与政策清收相结合。由于全辖不良贷款中政府关联类贷款占据了50比例,因此今年加大了依靠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10月9日,协调、组织了由县政府召开的全县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动员会议,印发了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施方案,县政府调整了深化__x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社定期与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召开联系会议,营造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20__年,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协商,落实了股份制企业__x松林集团贷款债权300万元;用优良资产置换乡村两级集体债务__.7万元;清收公职人员贷款及担保贷款124.2万元。

4、领导包户与依法清收相结合。为加大清收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力度,确定了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干部包社等工作方式。全辖筛选出14户金额大、清收难度大不良贷款,分别由班子7位成员负责联系清收,共计落实债务300万元,清收90万元。同时各信用社对未丧失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分类排队,逐笔催收,对经催收仍无还款诚意,拒不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的赖债户、钉子户一律坚决予以。目前共案件246件,标的额1012万元,清收不良贷款433万元。

截至20__年12月末,全辖贷款不良比率为18.88(含重点关注类),较年初下降7.2个百分点,较20__年不良贷款比例降幅为56.09。

(四)风险控制

1、严把贷款质量关。结合__x联社实际制订了《__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若干规定》、《客户信贷档案文件编目》,从严控制大额贷款、非农贷款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严把贷款出口关,严格贷款“三查”制度。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问责制”,落实管理责任。

2、加强信贷审批权限的管理。制定了《__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权限管理办法》,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贷款决策控制制度。在贷款审批权限上,实行按贷款风险度和贷款金额双向控制的分级审批制度。贷款等级管理的权限根据基层信用社信贷资产规模、质量、结构,管理水平等,授予不同的审批权限。

3、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摸清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根据省联社文件精神及时制定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培训,成立贷款五级分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辖共完成17.6万笔企业贷款以及自然人贷款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对5月、9月、11月、12月末四个时点的贷款进行了全面的五级分类工作,使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度得到了全面反映,贷款的风险预警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__x年,联社同各信用社签订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状》、《枪支管理责任状》、《消防管理责任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状》,各社与所辖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逐一签订安全保卫责任状及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状。使安全保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职工身上。同时强化安防硬件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156万元对监控设备、防抢、防盗设施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安防培训与演练及安保检查,全年培训职工260余人,实施4次常规检查、4次节假日突击检查及八次夜查,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实现了用制度量化安保工作,确保了全辖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5、突出抓好案件专项治理和防治商业贿赂活动。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我们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自查和一次“回头看”检查。选择重点,对太平庄信用社进行了全面解剖。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干部交流及近亲属回避工作。全年共交流干部17人,对16对32名有亲属关系的职工回避调动。全面开展岗位轮换,重点实行内勤轮岗、外勤换片工作。全年共轮岗451人次。

通过自查、解剖、群众举报以及案件专项治理活动,20__年,共处理各类责任人31人,使得全辖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趋于稳定。

6、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全年共梳理、补充完善、制定各类制度及办法295项。出台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员工包社经营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二是狠抓制度执行。通过专业部室、审计、监察三位一体的复式检查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全年共开展各类稽核项目15项(次),组织和实施专项稽核4次、常规稽核6次。参与稽核项目人员达121人(次),发现各类问题58条,提出相应整改意见42条,经济处罚26人次,罚金2.7万元,收回违规贷款175万元。

(五)人事 教育党建工作

按照《》规定和市办党委的文件要求,联社党委于5月23日召开了中共__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同时为了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经过精心培养,20__年全辖有14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预备党员,有6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现党员总人数已达26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4.6。

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年初制定了20__年职工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了负债、信贷、风险、1104工程填报、通讯报道等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职工400多人次,培训面达到90。全辖有30余人正在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学历再教育。全年共计招收录用大学生11名,接受大学生志愿者12名。

为全面、真实、客观反映现有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合理利用人才,对20__年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了全面考核,共考核信用社班子34个,班子成员103人,职工363人,对每个信用社班子成员都做出了客观公正评价,为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合理搭配信用社班子、调整班子成员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实际,制定了《__x县农村信用社后备干部管理管理暂行办法》和《__x县农村信用社职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按照“有德才、靠得住、风气正、敢负责、作风硬、讲团结、守法纪、肯实干、有作为”的标准加强中层干部建设。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确定了23名后备干部,有12名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优秀人才营造了一个脱颖而出的良好发展环境。

(六)改革工作

按照省社把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作为经营工作的第一要务的指导精神,年初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全辖各项经营活动紧紧围绕票据兑付工作来开展。通过加强五个工作力度,切实夯实票据兑付准备工作基础。

1、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力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的票据兑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独立的改革办公室。从各部(室)抽调5名文字功底较强、熟悉改革、精通业务的精干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票据兑付考核的各项工作。

2、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了专项票据兑付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与各社(部)签订了专项票据兑付责任状,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各自职责,实行对主要负责人一票否决制度,将兑付考核工作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室、各基层信用社,实行指标量化考核,作到激励有效,约束严明。

3、加强对各项硬性考核指标监控力度。部分季监测指标调整为月监测指标,对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降幅等关键指标进行扣减项精细测算。为鲜明的显示专项票据考核指标进展情况,设计制作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各项指标进度图板,并悬挂上墙。

4、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力度。不定期的请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对专项票据兑付准备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准确把握专项票据兑付考核标准和要求。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改革工作进展状况及相关情况,赢得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10月9日县政府主持召开了盘活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大会并调整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同时,05年亏损社股金分红补贴已经获得省级财政补贴171万元,市级财政补贴9.3万元,县级财政补贴50万元。

5、加强实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力度。1月6日召开了__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9名理事,5名监事,分别组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并聘任了经营班子,建立和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10月20日,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__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开业。

(七)企业文化建设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7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深化的制度安排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涉及到对既有制度安排的重新调整。按照本文确定的改革思路和改革目标,在肯定既有制度安排合理性的基础上,重点是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股权结构的调整,实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功能再造,重新界定地方政府及省级联社的职能定位,协调改革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深化。

1.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的股份制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仍是本轮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核心。通过前文分析,股份制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上较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具有优势,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扩大股份制的范围,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

2.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治理机制

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一轮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中,股权结构设置规定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投资主体,单个农户、个体户、企业法人等各类经济主体都可以投资入股农村信用合作社,有利于拓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金来源渠道,充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本金。

3.实施农村信用合作社功能再造的改革

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存在“去农化”的强烈趋势,尽管银行监管部门以行政管理的方式要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支农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但高效率服务“三农”的目标难以实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深化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能定位。

4.重构地方政府逐步退出的行业管理制度模式

既然管理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行政干预成为一种必然,实现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自主经营的一个必然的改革就是弱化地方政府的干预。按照目前改革方案的设计,管理体制调整后由省级地方政府行使行业管理职责,主要是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和风险防范的责任,以此来约束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干预。

5.严格落实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激励机制的措施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8

从农信社的性质及业务经营范围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其所有业务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三农”项目开展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信社在其中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但是在对各地农信社的实际业务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农信社的业务拓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也出现了一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一方面,农信社的涉农贷款出现“放贷难”情况。按照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相关规定来说,涉农信贷业务应该是由农发行、农信社、和农行共同完成,而且由于农信社的网点分布要远比其它两个银行类金融机构辐射面广,因此理论上来说农信社的涉农信贷业务应该是最好的。但是在对一些基层农信社的信贷业务进行整理之后发现,极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抵触农信社的信贷业务情况。

另一方面,规模化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贷款难”情况。根据已公布的资料信息显示,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696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83.8%。单纯的看这个数字比例是很高的,但是与之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之后就发现,各地农信社的实际涉农放贷明显的趋于萎缩状态,在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农信社贷款审批流程往往要超过180个工作日以上,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农信社的信贷业务效率。

三、农信社涉农业务困难的成因

从表象上看,上述的困难完全是一种悖论,但是从根源上来分析的话就清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是有具体原因的:

其一,提高了贷款追责力度导致农信社“惜贷”。不良贷款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的正常业务经营,而且还对区域性经济环境秩序的平稳造成了干扰,因此相关部门加强对贷款的追责是完全有必要的。相比起商业金融机构动辄单笔几千万上亿元的贷款资金进行风险评估或者监督的力度来说,农信社需要面对的往往是众多农户单笔几万元的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贷款的监管难度,导致了个别信贷员根本不开放这类型的业务,加重了农村经济体中的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缺口困难。

其二,农信社信贷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实际信贷需求。信贷员对于贷款的立项审批是根据农信社的信贷产品来设置的,由于信贷产品的相关要求与农民的实际贷款需求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因此即便是所有的资质完全符合贷款要求,但是由于程序不对,信贷员也根本不能签发贷款许可。

其三,基层信贷员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全面。与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明显不同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阶梯式效应极为明显,一旦相关业务的市场前景乐观,其后期追加的投资总量很有可能远超于初期投资。由于基层信贷员在工作中过度关注初期信贷业务而忽视了这种优质资源客户的可持续性发展,再加上同行业金融机构的及时跟进之后,导致了诸多原本由农信社扶持起来带来优质资源客户在后续的合作中并没有选择农信社继续开展信贷业务。

其四,地方政府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极为鲜见,但是一旦发生之后所造成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在河北、吉林等地都爆出地方政府处于扶持其它经济实体发展的目的,套用、挪用农信社的专项涉农贷款,导致了农民出现实际信贷需求的时候,农信社已经没有资金进行放贷了。

四、解决农信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困境的措施

虽然农信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的因素,加以梳理,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之后,农信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将信贷员的责权利进行量化。信贷员提高了对贷款的审核力度进而规避不良贷款的出现,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于严苛的形式影响了正常的信贷业务就得不偿失了。尝试开展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民信贷需求的风险评估,让信贷员根据风险评估报告来审定实际信贷业务,就将信贷员的责权利完全进行了量化处理,这样一是提升了信贷员的工作效率,二是通过独立调查机构的工作,客观真实的反映了一些实际信贷情况,三是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信贷业务的发生。

其次,积极拓展农信社信贷产品的渠道与业务范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实体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电子商务甚至对外贸易业务也已经逐步的趋于常态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存与贷那么简单了。作为农信社来说,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分步骤的将信贷产品的渠道与业务范围拓展开来。

针对初期投资的涉农项目。信贷员要根据实际信贷需求来引导农民结合农信社的相关业务来确定贷款总量,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贷员还可以根据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来向上级机构提出专项贷款的申请,进而最大化的满足农村经济实体基础性发展的需求。

对于已经步入正轨的农村经济实体,农信社的客户服务人员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资金往来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要明确的掌握关键时间节点,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信贷员之后,有利于信贷员了解和掌握优质客户资源的深度贷款需求。

对于目前发展存在困难的实体,农信社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扶持力度。有些农村经济实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属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农信社要在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的情况下,适度对其信贷需求做出一些倾斜性的扶持,这样就有助于企业摆脱困境,从而也为农信社拓展了一个潜在的优质资源客户。不过对于因为投资决策而导致经营困难的非实体性涉农项目,农信社还是要加强贷款资金的风险评估,有必要的话可以启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有效的避免不良贷款的形成。

最对于农户的小微贷款,农信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审批流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仗于规模经济,农户的小微信贷需求虽然在单量上并不大,但是由于农户的基础较大,其发展形成规模之后对于农村经济也能形成一定的促进。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农信社要着力从简化审批流程上入手,为农户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实际的生产。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9

(一)支农工作开展情况

××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支持“三农”为已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养殖、棚菜、葡萄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xxx年辖内农业产值×万元,同比增长×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50元,同比增长133元。

1、支持春备耕生产情况。 2、支持设施农业情况。

(1)支持大棚生产情况。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我市的棚菜面积已达37万亩,占全市耕地的33%,实现了四季生产,年创产值15亿元,实现了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2)支持畜禽养殖情况。养殖户建设鸡舍的初期就与养殖户签订贷款承诺书,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经过一年多的扶持建设,××的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例如××乡××村×蛋种鸡小区贷款200万元,现在有蛋种鸡10万套(母鸡10万只,公鸡20000只),拥有最先进的孵化机33台,每天出鸡雏5000至6000只,最多每日可达10000只。今年鸡雏的销路很好,市场价平均3元/只,每月的营业额50多万元,月纯利润约20万元。××镇东井村××肉种鸡小区贷款200万元,现有肉种鸡3万套(母鸡3万只,公鸡4500只),种鸡孵化一条龙,每月出鸡雏约20万只,平均价格3元/只,月销售额60万元,净利润约×万元 3、支持农村产业化升级情况。 4、支持农民抗灾自救情况。 5、支持巾帼创业情况 。 ××市铁丰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董事长××,女,现年46岁。××市××有限公司经过8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加工、销售、畜禽养殖、孵化、肉鸡屠宰、分割加工、技术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几年来,该公司共计吸收下岗职工近300人,极大地解决了我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同时,也做大做强了企业。该公司现存栏肉种鸡5万套,孵化场拥有20台国内最先进的高智能现代化孵化设备,年孵化推广良种鸡雏500万只,覆盖了我市各乡镇及周边地区,成为我市肉鸡产业主要的供雏基地。公司饲料厂拥有先进的饲料生产加工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20万吨,生产的主要品种有:猪、鸡、鸭、鹅、牛、羊等6大系列20余种优质饲料,深受用户的欢迎和信赖。xxx年××联社营业部对该公司注入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截止到xxx年末,公司销售饲料2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余万元,xxx年末归还贷款×万元。

6、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情况。

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发放和农户信用评级及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 信用评级工作已经完成,与信用社有信贷关系的农户×户,已评级××户。其中:aaa级×户,占比18.04%;aa级×户,占比34.62%;a级×户,占比22.62%;bb级3844户,占比8.05%;b级×户,占比16.67%。信用评级有效的推动农村信用体系,能规避信贷风险,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

1、对中小企业支持情况。全达到生产能力,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客户的需求,至12月末,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税金×万元。该企业进一步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钢结构可回收再利用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弥补地区产业空白,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对个体工商户、城镇自然人支持情况。

累计投放个体工商户贷款70户、×万元,同比增长59户、×万元;投放城镇自然人贷款225户、×万元,同比增长42户、×万元。

(三)强化信贷管理情况

1、新增贷款管理情况。

我们加强了对新增贷款的管理,切实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实现贷款有效增长。6月份在省社冒名贷款专项自查的同时,对我们的新增贷款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认真贯彻执行省联社提出的“格式化”、“作业式”的检查,规范了贷款手续,降低了贷款风险。本年度新增到期贷款累放×5万元,累收×万元,回收率达95%。

2、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情况。

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系统及有关业务数据填报五级分类报表,并将信贷资产总数与会计科目核对一致,报送市办事处。建立不良贷款迁徙变化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对五级分类迁徙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不良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责任和处罚,及时采取清收转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项贷款年末余额×万元,按五级分类统计,正常类×万元,占比35.32%;关注类×万元,占比3.59%;次级类×万元,占比8.49%;可疑类×万元,占比49.29%;损失类×万元,占比3.31%,不良率×%。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运用效率有待提高,应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2、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客户信息采集不健全,特别是企业财务报表。

3、个人征信系统有待完善,由于录入时间集中,业务量大,造成一些信息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措施

1、规范支农再贷款管理,用好支农再贷款资金,使其真正服务“三农”;

2、加大客户信息采集工作力度,尽最大努力完善客户信息。

3、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要逐笔核对,错误信息进行妥善处理,使该系统真正成为我们的信用资源。

四、明年工作构想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10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在特殊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特别金融机构,国家希望它能够借鉴西方国家的合作金融制度,成为中国广大农民的互金融组织。然而,明确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深化引用设改革,搞好金融监管的首要问题,事关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是: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创新经营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责任,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支农服务水平。结合实际,按照各农村信用社选择的产权方式,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已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三是按照责权利相适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

黄菊强调,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试点工作必须牢牢抓住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两个重点,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牢牢把握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要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分别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合作制。(2)改革信用社的管理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责任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同时由国家监管机构实施监管,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依法管理,并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实施宏观的、间接的管理。国家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经营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依法查出割裂违法违规行为。(3)国家应当给与政策扶持。国家的扶持主要有:财政补贴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息予以补贴。资金扶持方面,有中国人民银行安排专项票据,给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方面,从2004年起至2006年,对中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4)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是信用社轻装上阵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信用社由国家委托专业银行代为管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信用社的历史问题和体制弊端都逐步显现出来,并且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影响了为“三农”服务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弊端突出;二是不良资产较高;三是税费负担重;四是历史包袱沉重及资本充足率低下。主要问题有:

1.制度上存在的问题:(1)所有者缺位,出了风险无人承担、无人负责。职工不关心信贷资产质量、不关心经营成果、没有人对风险承担责任。(2)社员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按照合作制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实行“三会”制度,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但多数信用社没有真正按照要求进行选举,“三会”制度有形而无实,内部治理结构难以发挥作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参与经营管理没有了实际意义。(3)股金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加之经营亏损,带来了增资扩股的难度。(4)服务对象已城市化。许多城市郊区已完成城市化,位于城郊的信用社客观上已没有为“三农”服务的对象,有的信用社已没有农业贷款,已名不符实。(5)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的“商业化”。

2.经营模式上的问题:县乡两级法人制度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单个规模本就很小的信用社各自为政、不成系统,缺乏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所以要改革实行一级法人制度,统一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制度,乡镇农村信用社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而作为县级联社的分支机构。

3.外部环境问题:外部环境直接制约着信用社的发展。(1)税费问题。在信用社经营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不论盈亏、不论风险,均要缴纳营业税,致使信用社经营背负太大的包袱。(2)社会负担问题。对信用社进行检查是必要的,但检查过多、过乱则适得其反。(3)利率政策对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影响。由于信用社组织资金增多。(4)结算问题。由于信用社没有自成系统的结算渠道,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办电子联行及电子汇兑业务,跨省结算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办理,吸收低成本存款能力受到限制。这直接影响了信用社信誉。

4.历史包袱问题:(1)农行和信用社脱钩时遗留的不良资产、保值储蓄的贴补支出以及合作仅仅会带进的不良资产。(2)各时期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不良等贷款;乡镇企业不良贷款;贫困地区贷款。(3)历史亏损挂账问题:历年经营亏损形成的挂账;实行保值储蓄时形成的保值贴补利息支出。解决这问题,关键在于减亏增盈,在于盘活信贷资产,提高收息率,逐步消化亏损。(4)职工素质低形成的人员包袱问题。

解决历史包袱必须与体制彻底改革相结合,要作为切断旧体制的代价,而不能造就任何新的道德风险。可行的办法应当是:农村信用社自身消化一块,国家通过资金扶持、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措施,帮助解决一块。

四、试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银监会负责人日前说,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体进行顺利。先行试点的8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省级联社都已组建到位,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步伐,支农工作得到改进。目前,改革的各项扶持政策基本到位,2005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年度盈余。具体情况是:1.新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2.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起步并正在稳步推进。3.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4.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5.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内部管理逐步得到了加强。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问题非常复杂,一年的试点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进行改革才不久,对于农信社改革这样涉及风险处置、产权改革、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复杂事情,观察的时间还不够。在增资扩股、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要建立全国范围的某种改革模式现在还并不成熟。而且处置农村信贷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尽快化解这种风险。

同时,在全面总结8省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批试点的21个省市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银监会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了29个省市。增加到29个试点省市,并不是在已经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也不是大范围地推广经验,而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改革方式。大范围的试点也是为使原来没有进行试点的农信社尽快享受到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

五、今后试点改革需注意的问题

1.除了建立中央监管以外,还应该建立地方监管。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改变目前中央100%承担风险的现状。同时,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3.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经营机制上可以借鉴原有试点省市的经验。

4.在结构合理、股权结构、与省联社的关系上要重新改革,要将农行和农信社的改革结合起来,不仅要从央行拿到优惠政策,更要注意区域金融体系的建立、奉献、破产退出机制的完善。

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会更加开放,同时带来了更强有力的竞争。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原农村信用社有个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11

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为了特定时代的经济任务和经济目标服务,通过不断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深化与支持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逐步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产权、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苦难重重。因此,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够促进农村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

由于农村金融资源不够合理的配置,对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目标、信贷支农目标的统一产生了影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有效地调节效益性金融匹配以及健全政策性金融,做好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具体方式如下:第一,考虑到农村金融政策的约束,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导致农村金融领域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效益、政策目标的兼顾上,使得其一直处于被动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分化,通过合作金融、商业金融、政策金融来服务不同的主体,从而进行合理的经济资源配置;第二,县级领域当中的各类金融机构也需要在政策上明确服务“三农”的定位。并且要求了县以及县级以下的农村金融信贷供给主体能够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起到支持性作用;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以此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余的金融机构积极地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加大农信资金的投放贷,重视农村金融市场。要求了农业发展银行能够在农业中长期货款发放以及业务的扩展上遵循现代银行的发展模式。

在农村金融体系当中很多无法理顺以及有效解决的问题都能够从金融生态方面出发来找寻一定的缘由。所以,针对农村金融的成长,就需要制定长效的机制以及积极地政策,才能够满足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快速的发展下去。

二、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为了鼓励多种所有制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也能够适当地将农村金融的门槛降低,从而弥补在支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满足农村资金日益旺盛的需求,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金融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也允许存在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产品依然不能够充足的进行供给,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的发展数量可以适当的加大;对于农村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将正规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相互经营活动做好协调,对于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等的经营范围也需要进行规定,允许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跨区域的写作,当然要规范在系统之内,从而达到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做好创业者、经营者的跟踪服务,从而弥补在市场上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的缺陷,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地区经济,也可以适当地考虑到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的试行;强化非正规金融和正规精肉之间的协调,以此来降低改革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度需要加强

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都需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及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能够达到信贷支农的目标,才能够在农村金融体系当中树立出中坚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考虑到农业信贷存在的高风险、小规模以及高成本的特点,导致在经营收益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货款相对偏低。所以,政策的大力扶持与补偿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一,合理的规划信贷投入和财政投入;第二,通过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减免的方式来支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第三,积极地推动信用合作社开发具有公共特色的产品,并且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四、合作金融法规建设的推进

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利益,也有利于现有制度约束的突破。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实行中都是依据立法,尽可能地减少利益之间的摩擦,避免盲目操作的现象出现,从而来降低改革所花费的成本。在立法方面,我国需要紧紧地抓住《合作金融法》等法规,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其市场地位、义务以及权力等,并且确立出其享有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在基础平台上,维护其合法权益、规范经营管理。

总之,由于现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金融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与信贷支农的重任是相互的并行发展的,因此,在实现的方式以及改革方案的提出上依然存在不少的争议。也就导致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管理体制上存在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研究来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12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流程,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数字、音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理,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准确记录了历史面貌的变化过程,新时期需要将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与以往的管理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对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档案管理作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整体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为农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和优质化服务平台。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没有从细节问题抓起很难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阻碍了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大多数人认为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只是一项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深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专业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目前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投入的设备比较有限,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展开了技能水平,加大问题的创新研究力度,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不够严谨规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管理流程的核心要素,但是在目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整个档案管理细节不够严谨规范,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部分方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有限,没有将档案管理规则与实际要求有效结合,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三)档案管理结构比较单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研究,我国档案管理类别不够齐全,结构方案不够全面导致大量的细节问题凸显出来,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目前的档案管理就产生了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很难发挥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

三、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不论在医学还是在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档案管理,在薪水下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中档案管理也不列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就需要领导者要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所在,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摆正管理态度,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但在实际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领导乃至一些机关干部等都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不了解其作用和价值所在,在对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关心方面都没有做到位,从而使档案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就需要强化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知,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促进档案工作的进行。(二)明确档案管理要点,优化资源设备。新时期采取有效的档案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农村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貌。由于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有限,导致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了解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此领导人员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问题,不断优化资源设备,合理调整人员费用,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做好档案管理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综合素质。我国农村信用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展开技能知识培训工作,不断引进优秀型人才,才能顺应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发展潮流。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四)拓展信息渠道,有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结构,工作人员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信息的反馈情况。适当的拓展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不断更新优化档案管理系统,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不断建立健全新的档案管理系统,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金融动态和生产运营状况,让农民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村建设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效拓展档案管理队伍。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意识的加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将档案工作认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作者:刘丽荣 单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张芳.济南市历城区农村信用联合社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档案,2014.

农村信用合作社篇13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营搞得活不活,关键要看其信贷支农力度大不大。当前,新农村建设热潮涌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已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新生的农村信合组织来说,既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商机。农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的幸福安康,离不开资金链,离不开信用社。在新的形势面前,县农村信用联社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建设新农村的大局中,议实策、出实招,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支持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施展拳脚、发挥作用,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