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任务考核方案实用13篇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1

(二)实现分支行资源优化配置借助企业社交网络,可打破层级决策局限,共享银行上下、左右资源,实现整体优化。支行的重大项目难点可在第一时间在线提交分行寻求支持,分行可向其他支行征集办法、思路、资源,充分利用优势兵力,集中力量解决问题,避免支行单打独斗延误问题解决时机,真正实现无级别营销、链条式营销,跨层级、跨支行组合资源,将优质资源配置到最能产生效益的支行及项目,实现最大效益。分行通过在线查阅支行工作方案,提前进行协调,避免内部竞争、重复营销,同时加强对支行工作方案的指导,将分支行牢牢绑定在一起,做到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实现对支行管理的扁平化。

(三)提升银行知识管理水平首先,通过企业社交网络进行工作方案和产品创意评优、悬赏中标公示、工作进度控制甘特图展示,发动广大干部员工发帖评论,充分提炼分散在员工头脑中的工作经验,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借助企业社交网络支持悬赏众包、创意征集、考评分析点评等在线社群行为,对拥有特殊技能与知识、资源的干部员工进行灵活调剂,避免特殊资源因在各层级、各单位之间的错配导致隐性知识闲置,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再次,通过揭示正确措施、方法与良好绩效结果之间的稳定关系,可为其他支行经营管理提供经营指引与借鉴,分行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支行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业绩提升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应用系统可积累大量分支行经营管理中的过程数据、行为数据,供进一步数据挖掘,衡量管理效能、改进管理决策。

(四)考评激励更加科学有效在分支行考核方面,集成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可做到既看重机构绩效结果,也看重取得该绩效的措施与手段,从而能更为科学地评价机构经营管理绩效。比如,通过在线审核支行工作方案可判断班子的经营思路与解题能力,通过查阅每周任务可了解班子的统筹规划与时间管理能力,通过查阅工作日志可掌握班子的执行力。同时,通过采用“上级提要求,下级立责任状”方式,实现自上而下的绩效考评与自下而上的自我挑战相结合,较好地发挥了两者的长处,而系统留痕的统一管理也可准确反映分支行之间的经营管理互动记录,有利于明确责任。在员工考核激励方面,由于匿名参与,干部员工在虚拟社群中的言行、人气、口碑等行为信息相对较为客观,故依托对在线虚拟社群活动的监控,可多角度了解干部员工的履职能力,从而改善员工行为管理,为干部选拔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在工作积极性调动方面,员工还可获得更多虚拟激励,这也是对物质激励的一种重要补充。

(五)顺应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大趋势通过构建上下级纵向和支行间、干部员工间横向两大“链接”,可突破部门条线分割、连通信息孤岛,汇聚员工创造力,激发创新热情,挖掘人才潜能,释放智慧红利。同时,通过完善智能化决策的信息系统,为支行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将支行班子及部门经理从繁杂的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客户营销中。

二、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引入ESN技术:一个初步设想

(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引入ESN技术的内容框架鉴于企业引入ESN主要应用于六大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引入ESN技术也可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基层经营管理可知,ESN至少可在三大领域得到应用(如表1所示)。1.协作与创新一是推进上下联动决策,突破层级决策的局限,相应的社交工具是改造或开发的专用内部经营管理平台;二是引入悬赏、众包机制,解决因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在各层级、各单位之间错配导致的资源闲置问题,相应的社交工具是银行内部维基平台。2.知识管理一是加强上级行对下级行的实时督导,适度注重考查下级行工作措施,揭示得当措施与优秀业绩之间的稳定关系,相应的社交工具是改造或开发的专用内部经营管理平台;二是发动全员点评各支行考核结果、工作情况(如工作方案与工作进度控制等),挖掘员工脑中独到心得,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相应的社交工具是银行内部论坛。3.管理活动与问题解决一是鼓励各经营单位针对各类考核指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擂台竞赛活动,将工作游戏化、娱乐化;二是在行内广泛征集创意进行产品创新,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参与行内事务的热情。

(二)开发基于ESN技术的银行经营管理平台开发基于ESN技术的银行经营管理平台,将分支行长、部门经理、会计主管设置为系统操作用户,并将全体干部员工设置为普通用户;在经管平台中实现在线考核督导与工作部署系统、论坛、虚拟世界和维基等社交工具的集成,构建三大功能模块:一是“考核督导”模块,主要用于绩效考评,对分支行长、部门经理与职员开放;二是“任务管理”模块,主要对支行行长、分行部门经理与职员、客户经理开放;三是“工作社群”模块,对分行辖内全体干部员工开放。具体如下:1.考核督导与任务管理考核督导包括考核方案创建、任务督导、资源响应及工作社群管理四大功能,其中:考核方案创建功能是指任务管理员通过对考核指标、目标任务的维护,生成特定条线的综合或专项考核表。任务督导功能是分行审核工作方案,处置任务申辩,查阅支行每周任务、工作日志内容并进行及时提示,查询本级及支行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进度,对弱势指标单位提前进行警示。资源响应功能是分行对支行关于人、财、物等方面资源的申请进行处理。任务管理包括考核表查询、工作方案维护、工作进度控制、资源申请、工作社群活动五大功能,其中:考核表查询功能是指支行接收分行下发考核表。工作方案维护功能是支行根据分行下发考核方案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完成考核任务的工作方案,针对任务完成的不确定性编制应急预案。工作进度控制功能是支行对考核期内工作进度的安排,主要是将所提交的工作方案按周分解成具体任务并进行分配、核销,团队全体成员每日及时掌握本周剩余任务、登记当日工作日志,查询本行及分行全辖各项任务进展情况,接收预警提示等。资源申请功能是支行向分行申请下本级支行所不具备的人、财、物等方面资源。2.工作社群管理所谓工作社群就是将游戏竞技、在线社交等互联网企业元素引入银行各级管理组织而打造的虚拟社群,主要提供三大功能:一是机构参与的工作社群活动,主要包括任务擂台、悬赏众包及产品创意三个子功能。其中:任务擂台是支行就特定考核项目或绩效指标向特定范围发出公开挑战,邀请兄弟单位或同事参与竞赛,参与其他支行发起的各类经营管理竞赛。悬赏众包是支行就综合及专项营销、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跨越本行向特定范围的兄弟支行征求有偿援助,并通过浏览其他支行的各类悬赏,向所在支行申请参与竞标,以引入市场化手段,为支行制定工作方案、获取急需资源等在所属分行范围内寻求智力支持及人、财、物等资源支持。产品创意是支行全行征集产品及综合金融服务创意方案通知,评选创意精贴,以广泛征集行内创意。二是员工参与的工作社群活动,即各级干部、员工用户通过发帖(回复、置顶)、跟帖、点赞等在线社交功能操作,参与对分支行业务开展情况的评论、投票等。三是工作社群管理,即分行对全体经营机构、员工参与的虚拟社群进行管理,主要是对支行所发悬赏进行审核与中标审核,对中标悬赏在支行之间进行绩效费用结算,对各类产品创意进行评价等。

(三)再造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流程依托基于ESN技术的银行经营管理平台,配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再造分支行经营管理流程。1.考核督导与任务管理流程:分行制定下发考核方案——支行研究考核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支行创建分配每周任务、登记工作日志——分行根据提交方案督导支行每周任务安排、跟踪工作日志——分支行查询工作进度、评选优秀工作方案。2.工作社群活动与管理流程:支行、分支行干部员工参与工作社群活动——分行管理工作社群活动。

(四)以社交网络思维重塑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精心打造指导纠偏、评比推优、责权匹配、无界沟通、虚拟激励“五种机制”,充分发挥分支行上下一体、全行一家的协同效应。1.指导纠偏机制分行根据支行报送方案与实际工作进度,随时予以督办与提醒,纠正偏误,引导方向。充分利用分行条线业务人员制度熟、业务精等方面优势,辅导支行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支行的经营决策能力,逐步建立成熟的指导纠偏机制。2.评比推优机制分行结合支行报送方案与最终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根据得分与排名情况,表彰优秀支行;对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好的思路、经验与技巧在全行进行推广,不断提升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建立争先创优的评比推优机制。3.责权匹配机制分行对支行下达目标任务,落实支行班子责任,支行将任务落实方案分解到个人,明确员工任务内容,层层监督执行情况,及时获取情况反馈,由此可形成清晰的责任追究线索,并建立起单位与个人激励相容的责权匹配机制。4.无界沟通机制分行通过考核督导对支行经营管理行为每日进行督办,支行通过任务管理及时反馈工作思路与工作进展、提出资源申请,上下积极联动、前后紧密配合,由此打破分支行上下级组织局限,将金字塔式决策结构转换为扁平化决策结构,实现了组织机构之间的无界沟通。支行之间通过发起及加入擂台PK、及竞标悬赏、征集及发表创意等活动,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在线社交联系,分支行全体干部员工通过帖子、跟帖评论、发起活动、收藏分享、围观指点擂台竞赛、浏览点评悬赏众包、评论发表产品创意、讨论借鉴考评分析,实现了干部员工之间的无界沟通。5.虚拟激励机制通过建设单位、员工在线活动的虚拟工作社群,逐步形成以在线活动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的虚拟激励机制,打造出可供全体干部员工消费的独特社群文化。通过打造完善的在线虚拟世界,为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发/跟帖吐槽、晒、赞等在线社交操作,引入积分激励机制,建立独特的头衔晋升制度,打造以人气为核心的口碑评价方式,引入网络竞赛、悬赏众包、创意发帖等在线活动,将工作娱乐化,鼓励行内能人积极承接任务、贡献聪明才智,使员工尤其是80、90后年轻员工获得更多工作乐趣,消除层级管理造成的紧张感。同时,提供强大的非货币激励,如通过头衔晋级解决“帽子”问题,通过塑造社群名人实现社群认可、满足自我实现,解决“面子”问题,通过积分兑换礼品和绩效工资还部分解决了“票子”问题。

三、商业银行引入ESN技术的潜在风险与缓释机制

尽管企业社交网络可为银行提供许多机会,但其实施也可能涉及一些潜在风险。E.Turban,N.Bolloju,T.PLiang(2011)将这类风险分为五大类:法律问题、安全和隐私问题、知识产权和版权纠纷、员工抵制参与以及员工对社交网络的误用与滥用,并提出六大缓释机制,我们应用其方法以指导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交网络应用。

(一)完善相关治理,明确基本政策商业银行应就企业社交网络的预期用途建立治理结构、出台相关政策,以确定可允许的内容、明确参与者做出贡献的固定程序,并提前告知员工违反政策可能面临的后果。同时,明确内容审核的责任人,由其管理社交网络内容的主题与期限。

(二)加强对员工的教育通过对员工的教育,改变员工对于内部社交网络的认识,可有效减轻员工对参与或做出贡献的抵制,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对企业社交网络相关治理结构与政策的沟通。

(三)分阶段引入企业社交网络在引入企业社交网络的前期,可先将一些应用较为成熟、风险可控的社交应用引入商业银行内部,如目前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已将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论坛、微博等在线社交应用工具大量引入内部沟通中,以支持培训学习、任务协作等,下阶段可考虑将在线社交融入经营管理中,最后则可考虑打造银企一体化社交网络。

(四)设置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通过创建不同的用户角色、明确相应用户权限来保护安全和隐私、避免员工误用与滥用社交网络的重要机制。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手段包括根据用户位置进行内容过滤、对内容进行预处理以及使用网络时间窗等。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2

2XXX年3月12日,中国甲公司与韩国乙公司就买卖化工产品签订一份销售合同,该合同贸易术语为CIF中国,付款条件为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出一份不可撤销的90天远期承兑信用证。3月20日,通过丙银行(开证行)开出以乙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该信用证金额23万美元,并规定装船期限为2XXX年4月10日,单据提交日期为2XXX年4月25日。4月30日,乙公司将信用证项下单据通过其当地丁银行寄往开证银行(丙银行)。5月8日丙银行收到单据后,未仔细审核单据,在收到单据的第二天(5月9日)放单给甲公司,并要求承兑到期付款。甲公司承兑赎单后,丙银行于5月10日就对外发出承兑电文承诺到期付款。

然而在5月12日甲公司向丙银行提出对外拒付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市场价格行情变动引起的,且甲公司称经过仔细审查信用证项下单据后发现单据也存在不符,即提单上未按信用证要求注明信用证编号。丙银行重新调出业务档案进行核实,证实不符点确实存在。虽然甲公司发现不符点向丙银行提出对外拒付的要求尚在7个银行工作日内,然而,甲公司书面承诺付款,且丙银行在此基础上已于5月10日对外承兑,显然丙银行承兑的事实已不能更改。于是甲公司向丙银行进行投诉业务经办人员未能履行银行审单职责,要求丙银行承担其部分损失作为赔偿。

丙银行在处理此事件时,就甲公司提出的不符点成立的事实,及考虑到丙银行在处理业务时虽在对外承兑前已收到甲公司的书面付款承诺,可以免除法律上的责任,但丙银行放单之前未能做到细致审单,存在服务欠到位的因素等,放弃了原本可以不符点事实对外提出拒付的权利,将丙银行作为开证行应有审核单据和拒付的地位放弃了,从而引起甲公司投诉。最后,基于双方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丙银行给予该公司手续费优惠政策及贷款利率优惠等作为该公司损失的补偿,甲公司无奈也承担承兑信用证项下款项的义务。

案例二:

一笔金额为15万美元的远期承兑信用证项下,出口商A公司不符点出单,交单行C银行表提不符单寄开证行D银行,D银行收到不符单据后直接提示给进口商B公司要求承兑赎单,在B公司赎单后D银行马上对外承兑。二天后(在到单后第5个银行工作日)B公司向D银行提出拒付要求。此时D银行表示已经承兑即无法进行拒付,只能接受单据准备到期付款。于是,B公司无法理解D银行的做法,并质问D银行为何不能依据国际惯例在银行收到不符单据后的7个银行工作日内对外作出拒付通知,在与D银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B公司准备从此不再与D银行进行业务上的往来。

[案例分析]

案例一涉及的是开证银行未审核单据即放单给开证申请人引起的纠纷,案例二涉及的是开证银行对不符单据未作出合理拒付即放单给开证申请人引起的纠纷,上述两个案例均发生在开证银行的放单环节。

目前,在进口信用证业务项下,到单时,因开证申请人急于提货,为尽早将单据交开证申请人,国内银行的一般做法是:对与进口信用证项下单据不做审核或粗审,或是将不符单据直接交开证申请人,由其决定拒付与否。

采用这种方法大致出于以下考虑:一是手续简单化,银行工作量减少。具体体现在审单以开证申请人为主,减少了银行审单工作量;相应地拒付次数减少,从而减少了银行办理对外拒付手续的工作量。二是开证银行可大大减少对外拒付的次数,从而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因为只有在开证申请人拒受单据时,开证银行才认真审核单据找出不符对外拒付。三是尽早将单据交给开证申请人及早提货,即将拒付与否的决定权交给申请人,比较受开证申请人欢迎,也有利于增进银贸之间的感情。

然而,上述做法恰恰正是开证银行的风险和隐患所在。风险大多集中在远期承兑信用证上。如果开证申请人接受单据的决定始终不变,开证银行对外承兑不会有风险:但是如果开证申请人在开证银行承兑后又要求拒付,正如上述二个案例一样,则开证银行的处境就十分难堪。实务中这种情况并非少见,因为开证申请人做出拒付与否决定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单据本身,他考虑的更多的是货物本身和市场行情等等因素。一旦这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证申请人便会反过来要求开证银行审核单据找不符,在原先承兑的情况下对外拒付,若在此时真的发现单据确实存在着不符点的情况,然而银行的承兑行为却不能改变,此时银行不仅要承担无条件支付责任,而且甚至要遭受开证申请人的投诉带来银行信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两个案例都是由于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要求开证银行以单据存在不符为由对外拒付。可见在采用信用证这种结算方式下,当贸易背景发生变化时,处于贸易不利地位的进口方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首先考虑到从单据上找不符点进行拒付,且对他们来说手续简单而有效,银行此时若予以配合则好说,若不同意拒付则反过来要与银行理论一番了,要是银行在前后处理业务的环节存在漏洞或过失,银行将被牵扯进贸易纠纷中去。

从案例一来看,假设开证银行在放单之前对单据进行了审核,显然该明显的不符点将不难发现,并能够及时作出拒付处理,就完全可以避免上述案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为开证申请人争得有利条件和取得有利地位。从银行本身来讲,开证银行收到单据后未经审核就放单给客户,此行为实质上已经违反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若不发生纠纷则无大碍,但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则开证银行将因失职而被牵扯进去。作为开证银行审核单据是它的职责,应是信用证业务处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证银行在放单前未审或不仔细审核单据意味着失职,在发生纠纷时很可能会遭到开证申请人的,甚至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就案例一而言,开证银行已违反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即在放单前未审核单据,这就给开证申请人抓住了把柄,成为开证申请人投诉的理由。

根据UCP500在C部分中阐述的开证行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如果单据表面与信用证条款和条件不符,开证银行有权拒绝接受单据。同样的从案例二来看,开证银行只注重简化手续和更多地考虑开证申请人的利益,收到不符单据未及时对外作出拒付,而是直接放单给银行,忽视了银行的利益和风险的把握。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开证行及/或保兑行(如有),或代其行事的指定银行,当收到单据时,必须仅以单据为依据,确定单据是否表面与信用证条款和条件相符。如单

据表面与信用证条款和条件不符,可以拒绝接受。……”,可见,开证行认为单据与信用证不符时,可采取三种处理办法,一是与开证申请人协商接受不符点付款,二是通知受益人不符点(拒付或暂不付),代为保管单据,听候交单人的处理意见;三是通知受益人不符点(拒付或暂不付),并将单据退回给交单人。换言之,如果单据存在不符,放弃拒付权利放单据给开证申请人,即实际上已接受了不符点交单,就必须承兑或付款,无权再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了。因此,不管开证申请人接不接受不符单据,开证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不符单据的合理拒付可以更好地维护银行利益是非常必要的,实务中可采用先表明拒付,再声称将联系申请人接受单据的做法。一般来讲,不符点出单往往是贸易纠纷的前兆,而拒付可以使开证行免除其付款责任,避免日后的诸多风险。在实务中,为了防患于未然,开证银行往往与开证申请人约定:银行未审核单据放单或将不符单据直接放给开证申请人,由此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公司承担。这种做法暂且不考虑该约定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即便银行与开证申请人的约定有效,发生纠纷时银行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但开证银行的做法和服务水平将会受到客户的质疑,将会直接导致银行信誉受损。

[案例总结]

开证银行在未审核单据的情况下放单,即使单据存在不符,在收到单据后的7个银行工作日内未提出拒付,则开证银行应负承兑或付款责任。虽然案例一中银行与企业考虑到双方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互相都能作出让步,并友好地解决了此案,案例二中开证申请人也没有追究开证银行的责任,而是采取不与该开证银行继续合作的机会,但实际上对银行来讲信誉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和损失。

信誉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是银行利益的根本。不论处理何种业务,维护信誉都会摆在首要位置。处理信用证结算业务亦是如此。那么,在对进口信用证项下单据处理过程中,如何做才能真正维护银行信誉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信用证业务的特点,重视银行放单前的审核环节,牢牢把握合理拒付这一武器是关键。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单证相符是开证银行付款的前提条件。单证不符时开证银行有权拒付,这是开证银行的正当权利。

总之,开证银行在进口信用证业务到单时不能忽略单据审核环节,具体操作时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开证银行对进口单据的审核及对不符点单据的合理拒付,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银行利益,而且对于规范信用证业务操作、发挥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买卖双方的保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其一,开证银行放单前的单据审核及合理拒付可以促使受益人走出信用证业务中偏信开证申请人信用和承诺、轻视单据制作的误区,加强制单工作,提寓制单水平,从而减少瑕疵单据的提交,确保得到开证银行的付款保证。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3

传统的《银行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考查。考查课期末一般进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形式结果是很难考核出学生对技能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对技能的考核,很难实现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银行会计》课程改革旨在将各种实际技能综合评价,改善考核方式单一化的现状。

(二)改善高职《银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高职《银行会计》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业务的职业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过程改革融合实施并发展,实现课程设置目标,是高职《银行会计》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教

1.安排实用开放的教学内容

现有高职《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以概念、理论解释为主,很少考虑就业岗位群的任职需求及职业技能考核制度要求。因此,实施教学改革教学首先要对原有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要考虑就业岗位群需求,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统筹选取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以金融业务工作项目(临柜交易、服务营销、业务管理)、财会业务工作项目(核算、结算、会计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为线索,依据工作流程和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既注重知识的衔接,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逐步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情景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还可将其有效的融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依我们的经验,首先,教师可确定具体的任务(或项目),并向学生介绍完整的必备基础知识,然后以情景案例的方式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由此既可激发学生学习本类课程的兴趣,亦可提高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的职业能力。

3.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更直观的创设教学情景、展示工作任务,又可节省课堂时间、增加信息量,既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可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直观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

1.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其综合素质由于学生就业后,遇到实际问题需自己解决,所以,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存储器。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根据金融、财会业务工作项目,运用案例设置相应的任务,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总结工作任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银行会计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现有教材知识不可能一应俱全,这要求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具有查找相关资料,并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做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4

一、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认识。

由于受固有观念的限制,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前期,往往会出现认识不足、学习不深的情况,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内控流于形式,使原本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因此,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前提。

1.加大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前期宣传

煤炭企业结合各部门、各岗位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案,注重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内部网站、矿区广播、电子屏幕、黑板报、专栏橱窗、标语、牌板、班前会、座谈会、例会等各种宣传介质,加大内控知识的前期教育,形成人人重视内部控制的局面。

2.制定科学有效的内控学习方案和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企业工作业务实际,分部门、分岗位,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并引发学习手册,组织学习,为了保证方案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内控知识深入人心。

二、做好内部会计控制方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内部会计控制方案的实施,牵扯到原有业务流程、岗位设置、职能划分的调整,大部分企业都会在实施初期遇到各种阻力,加上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操作习惯的影响,要想使内控方案落到实处,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做好流程塑造、岗位设置、职能划分的调整工作

大型煤炭企业在实施ERP等控制软件的准备过程中,仅财务模块的流程塑造、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就涉及到单位、财务人员、多项业务的调整,此项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实施的效果。为此,管理层应通盘考虑,结合分险防范、岗位需要、个人特点以及其他管理要求等统一安排部署。

(二)做好数据备份和过渡期的业务处理

无论是新企业内控系统上线,还是老企业管理系统升级,均需要做好原始数据的备份,防止因系统风险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对过渡期(不少于3各月)的业务处理,因是并行处理,故此阶段经办人员需特别小心,注意数据核对,并防止数据混乱,同时,对旧系统的单据做好留存,以便检查。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系统

(一)制定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体现出权责明确,相互牵制,制定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文件规定汇编》,是财务人员工作的具体指导。

(二)根据《新会计准则》、集团财务总体要求以及煤炭企业性质,确定使用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科目,以便核算、报表、分析时口径一致,考核时依据充分。

(三)煤炭企业内统一规定会计工作处理程序的方法,各岗位依据控制内容完成自己的工作流程,一环扣一环地完成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为单位内部经营与管理提供信息,既当好管家,又当好参谋,为单位外部各相关机构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管理状况提供信息。

(四)加强会计工作检查,财务资产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核算点进行会计工作检查,而且范围逐次加大,层面步步加深,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场提出,问题再小也不放过,书面公开,奖罚分明,效果明显。财务资产部应对基础工作达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也是煤炭企业在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充分体现。

(五)实行对账控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具体体现在财务工作必须经常对账,即各单位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相关账簿、记账凭证、账簿与报表的核对,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凭证录入问题;财务和核算单位定期对账,及时发现核算单位预算资金余额,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的不符。同被核算单位对账还有助于增强核算单位对财务的信任感;出纳及时与银行之间核对被核算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对不符的金额查找原因,及时发现有关问题。

(六)实行会计提示方法,对在财务核算和监督反映出的企业相关部门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财务通过出具会计提示进行沟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会计提示编号连续,规避的财务风险可查,及时解决了经营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七)建立并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使用工作,根据国家新的《会计档案案卷格式》进行补充修订原《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聘请档案局专家培训全体会计人员。会计档案做到内容齐全、格式专业、库房集中、安全保密的管理规范。

四、实行科学的岗位分工与轮换控制制度

恰当的岗位分工,可以使业务流程中下一环节的人员对上一环节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从而减少差错产生的几率;还可以使不相容的职位分开,使各职位能够相互牵制,减少舞弊的发生。财务人员轮岗率达到力争达到80%以上,并逐步实现全员轮岗。同时财务资产部应强化岗位职责,一是建立 “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资产部经理岗位责任制、核算中心主任岗位责任制、财务主管岗位责任制、主办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做到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人人签字明确,岗位清楚、责任分明。二是制定财务主管考核制度,针对各类考核项目,对每个财务主管考评打分,以激励财务主管带领会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建立会计主管审核制,平时及月末由会计主管对每笔会计凭证审核,由会计主管亲笔签字,确保每笔会计技术处理的合规性;对所核算单位每个会计科目审核,确保科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四是建立了岗位轮换制,主要是不同核算单位会计人员之间的轮换,通过岗位轮换,可以降低会计人员和被核算单位合谋作弊的可能性。

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完成轮岗工作时,企业考虑采取现代企业管理中正逐步推行的关键岗位强制休假制度进行补偿性控制。关键岗位员工每年须在一段时间内脱离原工作岗位,所在派驻单位、科室及上级部门应在其休假期间派出人员接手其工作,通过交接工作及时发现差错,并对其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期满销假且离岗检查期间未发现影响其复岗履职问题的,各项工作权限方可自动恢复。通过《会计工作移交清册》检查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关键岗位轮岗;关键岗位员工强制休假通知等相关文件,检查是否在未能及时执行关键岗位轮岗的情况下通过强制休假进行补偿控制。

五、加强预算控制,合理配置资源

(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成立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目标、政策和程序,制定和更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委托财务资产部主责全面预算管理中包括制度建设在内各项工作。

(二)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每年10月企业开展下一年度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应准确将下一年度预算情况汇总,并经本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至财务资产部,财务资产部根据集团下达的产量、收入及成本指标及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上报的预算支出进行调整;预算指标经过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反复修订后,财务资产部编制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企业管理层,并召开企业预算审核专题会议,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预算负责人以及财务资产部负责人与会。预算草案获得通过后,由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集团进行审批。

(三)预算分解,企业全面预算经营指标由财务资产部按照各单位上报的预算需求及年度经营指标进行平衡将年度全面预算分解为产量、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专项资金则由规划发展部按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及资金类别进行分解。各项预算指标分解完成后,同年度全面预算一同审批后,企业管理部将各项指标汇总形成《年度全面预算指标汇编》并下发。

(四)预算调整,每年年中,企业财务资产部按照集团的要求,根据集团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进行预算中期调整,并上报集团进行最终审批。具体控制标准请参见“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

(五)预算执行与监控,全面预算指标的执行监控通过每月财务报告分析中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说明,以及每月经营活动分析会进行。

(六)预算分析,全面预算的指标执行监控通过每月财务报告分析中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说明,以及每月经营活动分析会进行。

(七)预算考核评价,企业全面预算考核与“五型企业”考核相结合,将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实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编写《月度、季度、年度指标完成情况报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企业管理部考核办,由其主责各职能部门形成《“五型企业”绩效考核结算表》,企业管理部考核办将考核结果递交内控审计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计;审计完成后,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结果及兑现结果进行审批后,人力资源部按照经审批的《“五型企业”绩效考核结算表》对考核结果予以兑现。

六、加强资金控制,防范资金风险

煤炭企业财务加强现金流管理,既保全了资金的安全完整,又对现金流不足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了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采取的管理途径有:

(一)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银行账户控制。在资金管理方面,采取统一调集煤炭企业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完整。成立内部银行,控制了核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即下属各单位只能在内部银行开立内部银行账户,发生的资金收付款业务统一到内部银行办理,而在商业银行,只允许煤炭企业开立了两个账户,一个只收账户和一个只支账户,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

(二)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

每月初,财务资产部内部银行、资金科以及其他银行账户所属单位财务站会计按照银行账户的交易明细(非边远矿区银行账户所有单位还应按照《银行对账单》)与财务系统银行存款科目明细账进行核对,编制上一月度银行余额调节表并签字确认,该单位财务科长对银行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非边远矿区的《银行对账单》,由资金科会计到银行领取或银行通过邮政寄达财务资产部资金科;边远矿区的《银行对账单》,每季末由银行通过邮寄方式寄达财务资产部资金科。资金科设立《银行对账单登记簿》,对各单位领取银行对账单的信息(领取人、领取时间、银行账户等)进行记录,并要求领取人签字确认。

(三)统一资金过程控制,加强预算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控制上,年度、月度资金预算指标与经营考核指标挂钩。通过预算的制定、考核,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的盘点和处置、煤炭的销售全过程实行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是一项很有效的监控制度,各单位相关人员按月填报执行数据。

各审核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预算执行金额,编写预算执行分析说明,分析说明必须按项目逐一说明节超的原因,同时按当月及累计实际收、支、余节超情况分析说明原因,相关人员必须签字盖章后,于每月月底以书面形式上报至预算办公室。

相关部门建立异常预算资金预警制度,对预算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同时财务还应加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预收预付账款的管理,加快现金的回收,控制坏账损失,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

七、规范计算机权限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被非法侵入的可能性。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首先有必要进行计算机系统权限控制,根据会计人员的职级和工作性质授予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权限。例如,财务主管或主管会计可以享有本单位系统操作员权限,为相关会计人员分配上机密码、职责,并有权审查、调用主管内的所有数据;财务资产部专职技术人员享有系统维护员的权限,在系统管理员授权下,可以修改有关程序和参数;一般会计人员享有操作员权限,根据分配的密码来操作相应的计算仅终端,进行凭证录入、账簿与报表的输出等工作。其次,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职务与权限控制是相对应的,如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另外,在上机管理中,用于会计系统的计算机是专用的,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给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每一台计算机操作后都有完备的操作日志记录。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还在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中,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约束下,只有人人遵章守法,各司其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运行。同时,需要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开拓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领域。(作者单位: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5

2009年3月底,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曝出被骗贷4.6亿元的惊人案件。该起案件事始于去年4月,起初是担保公司有关人员出具假材料,办理假按揭获得资金后打入公司账户。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升级后,为了隐瞒和销账虚假的个贷,担保公司又以此前的公司客户的名义,提供假财务报表、假公章等向银行申请对公贷款,前后共套取4.6亿银行资金。

从该起案件调查结果显示,巨额骗贷案系银行工作人员和担保公司人员勾结所为。那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担保公司。

金融担保公司是专业从事信用担保的金融中介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提供信用保证,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信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是具有独特的信用增强作用和风险管理特征的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担保公司以自己的信用证明和资产作保证,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使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贷款的发放机构,对其提供的贷款给予担保是为提高借款偿还的可能性,提高贷款的安全性,降低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它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在一定条件下担保会变成现实的还款来源。因此,在银行发放贷款时,会尽可能要求借款人为借款提供相应的担保。商业银行依法获得担保,还要对担保进行妥善的管理,这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二重保证。商业银行对担保进行特别的管理,必须考察保证人的资格。各国对能够承担保证责任的经济主体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银行在签订保证协议时必须注意保证人资格的合法性。但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农商行的骗贷案中,进行虚假骗贷的华鼎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两位自然人担任股东,主要从事个人信贷担保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服务。但是,早在2006年下半年,银监会下发过关于担保机构的风险提示,要求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时要严格审查其资质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硬性指标就是要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必须要在1亿元以上。而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显然不符合保证人的资格。

由于担保公司与银行存在的密切关系,使得银担合作成为关乎担保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如何协调好银担之间的关系,以应对变化了的金融形势,成为摆在担保业面前的紧迫议题。那么,如何正确处理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关系呢?

首先,担保公司的建立是为了分散银行风险,而不是完全接受银行风险以使银行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稳定的收益,所以担保公司要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

其次,银行、担保公司应坚持独立双重调查、双重把关和相互推荐的原则,不能把信贷和担保调查合而为一,以弥补双方各自认识的不足,也是防范银行道德风险的有力措施,做到及时沟通,真诚合作,共同加强风险控制。

当然,这也会受到担保公司恶意竞争的冲击。在当前担保公司之间无序竞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下,一些实力弱小的担保公司为了和银行建立担保关系,只求得到银行认可,在短时间内,它们通过各种手段与银行建立了担保关系,表面上看银行没有承当责任,但是当风险发生时,担保公司不能对此作出代偿,最后还是银行来埋单。

如今,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仍有待完善。银行除了对担保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层的综合能力、担保机构的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进行严格考核外,银行内部人员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防范银行员工道德风险的产生。

所谓“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有时可能是合理的)得不到有效满足时,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未使其处理的业务最优化,从而故意导致本企业资产处于风险状态或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风险的形成初期,有很强的陷蔽性,法规、制度难以对其产生有力的控制和约束,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上述的企业资产的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将会产生的危害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员工道德风险产生的危害。

一、培育文化,教育员工。一家银行要培育自己的“商业银行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银行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精神,增强银行人的责任感、归属感、凝聚力、积极性和创造力。培育的关键是实施对银行人的教育。

二、重视疏导和满足员工的需要,并为之提供更优越的条件。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的基本权利,要从人的本性去认识银行员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正当的,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就是要努力去满足自身员工的合理需求,这也是金融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的之一,并且要为员工提供越来越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方面,员工需要的满足使得他没有必要冒险采取不当行为,也就从根本上抑制了道德风险产生的动机。另一方面,需求的满足也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

三、加大对道德风险的稽核力度。稽核范围主要针对可能形成资产损失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离任(职)稽核。稽核对象职务(岗位)变动之前,必须进行此类稽核。此类稽核虽有滞后性,但对控制道德风险也有威慑力。稽核结论如认定无重大道德风险行为,方可给予新职位的聘任。

2.强制休假稽核(专项稽核)。对接到举报或有重大线索,有必要对被稽核对象进行道德风险行为认定的,可派出专门稽核组进行专项稽核,根据稽核内容的要求,稽核对象可暂时休假离职,以便于稽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3.年度任职稽核。主要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信贷与财务状况进行稽核,以考核政绩,把握道德风险的苗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四、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制。这是控制道德风险的基础。首先要根据每一类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确划分每个操作环节承担的责任;其次要确定对不同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6

(2)全面性原则。就是根据业务工作要求,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贯彻全面性原则,第一,要明确银行客户经理必须了解什么信息,这些要求要具体而不应很笼统。对罗列出的应该调查的信息,客户经理必须提供,提供不全就是失职。第二,随着客户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管理要求的变化,需提供的客户内容和要求也要经常进行调整。银行管理层次应该就经常变化的客户情况的尽职调查进行相关规定。第三,规范客户经理上报材料的内容和格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客户经理不同的业务操作和职业道德水平而遗漏重要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审查、审议、决策的效率。第四,全面性原则除了要全面反映客户情况外,对客户服务的内容也要全面提供,这是银行对于客户应该尽到的义务。客户服务内容,或客户服务方案应该涵盖在客户尽职调查的范围之内。

(3)精细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客户信息的了解必须深入细致。真实性和全面性反映了银行业务操作的平面化管理,精细化才真正反映了银行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立体化。对银行客户管理要精细,就要做到:第一,针对客户每个方面的情况,要进一步罗列决策和管理必须达到的调查深度。第二,与管理全面性原则一样,精细化管理内容也要随着客户内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都要随着银行对客户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第三,由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为细致,客户情况的瞬息万变,不仅要规范性地罗列客户调查各个层次的内容,还要罗列客户非规范性的特殊、零星、偶然方面的内容,以避免管理留有空档,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第四,精细化管理还要解决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规范性问题。银行客户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每个客户建立专门的档案,要定期频繁地对客户情况进行查阅、分析、提出管理意见。要精简不必要的程序,制定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2.管理客户的原则。

管理客户实际上就是以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出发点,以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合作为形式,在充分认识客户的基础上,银行内部对于与客户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决策和调整的过程。管理客户的原则有如下一些内容: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7

一是外部骗贷案件与内部违法放贷案件相互交织。当前因经济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一些低质量信贷项目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相互渗透,信贷领域的案件风险逐步暴露,外部骗贷与内部违法违规放贷相互交织。有的客户采取虚构贸易背景、提供虚假申贷资料、虚假抵质押等实施骗贷;有的银行工作人员未认真调查核实客户真实情况,未严格落实贷款抵质押物,甚至内外勾结违规放贷,案件暴露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内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是存款和柜台业务领域案件多发。近年来,存款和柜台领域案件较多。从作案人员看,有银行客户经理、一线柜员、委派会计、支行行长等;从作案手段看,有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的,有侵吞储户存款的,有挪用客户资金的,有收款不入账的,有空存实取银行资金的,花样繁多。部分案件作案手段虽然简单却屡屡得逞,反映有的银行机构存款和柜台业务内部管理与业务控制流程存在漏洞。

三是票据业务领域案件屡禁不止。近年来,银行员工违规操作办理票据业务诱发的案件和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欺诈活动及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出现反弹。有的为使票据能多次流转,对已贴现、应背书的票据不背书,致使必要的风险控制环节失效;有的仅凭客户口头承诺,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引发重大案件风险;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大额票据未到出票行实地核验,致使票据诈骗得逞,暴露出部分银行机构票据业务管理薄弱。

四是跨业产品创新加快,案件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近年来,在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下降的同时,银行与证券、保险等跨市场业务快速发展,银行通过理财、定向资产管理、信托受益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投融资,部分银行对银信银证合作和理财等跨业跨市场传统创新产品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其中的风险认识不足,有的将银信银证合作业务视同于银行间同业业务进行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和操作要求原则化、简单化,业务合同不能准确界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潜藏较大的案件风险隐患。

五是银行员工参与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当前,民间借贷、社会融资十分活跃,一些外部人员往往通过收买拉拢银行员工,利用银行渠道过渡资金并试图向银行转嫁风险,银行员工的职业操守面临考验。少数银行员工或违规为民间借贷与集资提供担保、见证,或违规在银行机构办公场所办理民间借贷与集资手续,或在民间借贷及集资合同上以银行网点负责人身份签字甚至加盖基层营业机构的公章进行担保等,“绑架”银行信用时有发生。一旦形成案件,既危及银行资金安全,也影响银行声誉。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2014年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我国经济也面临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影响,致使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和传染性显著增加,银行业新旧风险交织,特别是近几年银行业高速发展所积聚的风险和隐藏的问题逐步暴露,引发的银行业案件增加,案件已开始出现反弹。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案防形势,我们要按照“查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坚持严查处与建机制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案防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审慎合规经营管理,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通过抓案件查处,增强威慑力,形成“不敢作案”的惩戒机制;抓制度建设,增强执行力,形成“不能作案”的防范机制;抓合规教育,增强遵章守纪意识,形成“不愿作案”的自律机制;抓激励配套,增强基层员工职业自豪感,形成“不必作案”的保障机制,为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夯实基础。

一是坚持审慎合规经营,增强制度执行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转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制定清晰稳健的发展战略,防止盲目扩张和过度追求投资回报,坚决遏制各种不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形成合规创造价值的共识,全面开展员工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范的教育,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和管理环节,开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增强制度执行力。

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内控合规权重。剖析各类案件发生的原因,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是主要根源。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健全和完善效益与风险、当期业绩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类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为案件防范、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等中后台部门提供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资源保障,引导各级经营机构从“重规模、比速度、抢市场”向“重质量、比效益、创特色”转变,减少和杜绝因绩效考核不科学导致的案件风险隐患。

三是组织案件风险排查,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对各类风险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暴露、早处置是防范案件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案件风险排查,既能增强管理层案件防控意识和基层员工合规操作意识,又能震慑违规违纪行为,及时消除案件风险隐患,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各银行业机构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2014年要组织开展以信贷业务、票据业务、跨业合作业务和员工异常行为等为重点的案件风险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重点业务风险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及时交流风险信息,分析共性问题,增强案防工作的针对性。

四是严肃查处案件,依法实施案件问责。银行业机构在发生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时,应及时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调查工作;对案件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各层级的调查管理责任,并认真开展案件问责工作。研究建立案件分级督查、督导办法,科学划分各级监管机构的案件督查督导职责;对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要约谈法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加强案件问责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对案发机构和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研究建立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提高案件查办效率。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8

2.票据的不规范

票据的不规范是银行结算风险的主要成因,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时,伪造、变造票据来进行诈骗活动。这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不严格的内部控制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年来银行实现了电子联行划汇,但是电子划汇仍旧存在着较大风险。

3.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手段,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银行财会部门主要承担着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职能,在现实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遇到突况时,就很容易出现混岗、顶岗现象,容易造成银行工作的混乱。

二、关于加强银行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认识。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者的任务,更是管理者的任务,会计工作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从领导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认识。目前,银行的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会计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2.加强制度建设

优秀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之上的,加强会计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银行的责任,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可以从建立与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等方面进行。在建立落实领导责任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作为考核管理者、会计主管等高层的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的环节中,可以成立检查考评小组,对银行的各部门、会计单位、运作环节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到奖惩分明。

3.依法管理

提高银行会计管理的法制性,要求管理人员与会计工作者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会计工作的合法性。一是加强培训,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让工作者与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依法工作;二是要推动金融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管理者要为各个负责人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将法治落到实处;三是要坚决地执行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建立监督检查和后评估制度,督促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4.扁平化管理

将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简化,将原来的多重行政级别撤销,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上的一对多。通过精简人员与机构,设立并实现集中化的业务系统,增加会计管理的独立性以及广泛性,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银行的管理框架,使协调成本减少,将银行的管理逐步向扁平化的方向迈进,实现银行的高效管理。

5.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保证银行会计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是要加强银行会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深入的了解各项经济法规,提高工作的合法性;三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人员学习现代的会计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技能,实现知识更新;四是要加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树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客户服务的核心道德观;五是要加强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信息失真、操作失误的现象出现,保证银行健康运行。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9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关注管理会计应用,并且在努力地探索怎样利用管理会计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多数的商业银行仅仅是将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并没有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中。下面将对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务核算权限分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已经遍布各级城市,尽管整体看来是属于统一的机构,但是由于规模庞大的影响,很难实现集中的财务核算,不得不把财务核算权限划分到不同的阶层中。财务权限的分散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导致资源的大量损失;第二,逐级汇总方式在获取整体信息时很繁琐。所以,将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统一化整改作为建立管理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从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各银行基本上按要求完成了财务核算向二级分行集中。解决财务核算权限分散问题,可以实现财务收支行为的合理化,减少了财务损失量,更能确保获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业绩考核不够健全

尽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运用了特定的业绩考核制度,但是它们应用的依然是落后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在经济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样落后的考核制度必然是满足不了当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以前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依靠财务报表来获取数据信息,因为财务报表是针对银行发生的经济活动所做的记录和分析,所以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企业过去历史经营状况的指标,应该划分到商业银行时候管理的范畴,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策略的需求。

(三)资金管理及划转定价不足

尽管商业银行的阶层管理中有了极大改善,银行高层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对下级部门的各项活动进行直接干涉,而是将经营管理决策权分配给各附属部门,基本实现了分权管理。可是受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类别与服务范围的影响,经营手段日益更新,导致其规模在继续壮大。一个银行会有很多分支行,在分支行内又设立不同的部门。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严重制约授权管理制度的推行,甚至产生过分强化强化与上级分行资金调度能力及过分权利化的不良现象。因此要强化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得银行内部部门设置更具科学性,对银行各级间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的和谐发展。

(四)商业银行从事人员道德素质薄弱

尽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多决策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形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在联系的思想意识。把管理会计错误的认为只是财务部门与特定财务人员的职责,不需要每个人都实行,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观念。观念对所有的行为都起到导向的作用,银行高级管理层给予银行会计的关注程度对管理会计能否在银行内部推广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人员道德素质和国外先进银行对比还是相差甚远。长期以来,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优劣还尚未有权威性的衡量指标,过于重视银行规模,而忽视了业务拓展和价值创造。业务部门所确立的各类计划,在配置的时候也没有形成整体要求,缺少商品、客户、服务范围和沟通等方面盈利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在专业人才的任用方面,不能提供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就会严重阻碍银行的发展。

三、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管理会计实质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范畴,要将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要把管理责任制作为改进的中心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实现现代商业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做好决策分析及编制的全面预算工作

为了赶上当代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快速变化,就应该运用形式各异的预计分析与战略的分析的手段,以便于银行管理层中在所提众多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之后在对其方案进行细致的预算方案编制。可以通过综合经营化方案的实行,将预测与觉得所构建的目标机职责利用表格信息真实的反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要将银行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计划编制的核心,结合银行整体的发展目标,把计划编制的过程当做实现资源优化的载体,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计划编制流程、计划编制内容、计划编制方法的健全,提高总行政部门在业务目标管理目标的领导职能,使得银行资源配置和计划目标做到透明化,保证全性综合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二)科学完善传统的考核制度

要对各责部门的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分析,然后结合本行内部管理的实践需求,详细编写业绩报告。将实际数和预算结果的不同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有利于对各职能部门的实践成果做出正确的考核,这也是目前国内考核制度衡量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的业绩报告要实施时时检测,定期考核。各级银行财务部门依据所属行政绩效完成、财产数额、业务计划的完成状况的检测,并把实际的检测结果及时犯规给各级部门。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指标,把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再划分,实行考核的百分制,将考核的结果相民众公布。银行内部要确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各部门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不能如期完成规定业绩的部门要给予惩罚,以此来提高此单位下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 设,促进先进管理理念形成

人在所有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当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商人银行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强人员素质道德建设,进而整体促进管理会计先进理念的形成。在日常工作中,高级管理层要善于引导下属在各项业务经营与管理活动中都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鼓励他们努力成为管理会计的实施者、争相做银行财务的承担者。只要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全员统一思想,有利于银行内部凝聚力的形成。

(四)推行管理会计责任制度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10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关注管理会计应用,并且在努力地探索怎样利用管理会计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多数的商业银行仅仅是将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并没有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中。下面将对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务核算权限分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已经遍布各级城市,尽管整体看来是属于统一的机构,但是由于规模庞大的影响,很难实现集中的财务核算,不得不把财务核算权限划分到不同的阶层中。财务权限的分散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导致资源的大量损失;第二,逐级汇总方式在获取整体信息时很繁琐。所以,将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统一化整改作为建立管理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从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各银行基本上按要求完成了财务核算向二级分行集中。解决财务核算权限分散问题,可以实现财务收支行为的合理化,减少了财务损失量,更能确保获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业绩考核不够健全

    尽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运用了特定的业绩考核制度,但是它们应用的依然是落后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在经济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样落后的考核制度必然是满足不了当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以前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依靠财务报表来获取数据信息,因为财务报表是针对银行发生的经济活动所做的记录和分析,所以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企业过去历史经营状况的指标,应该划分到商业银行时候管理的范畴,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策略的需求。

    (三)资金管理及划转定价不足

    尽管商业银行的阶层管理中有了极大改善,银行高层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对下级部门的各项活动进行直接干涉,而是将经营管理决策权分配给各附属部门,基本实现了分权管理。可是受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类别与服务范围的影响,经营手段日益更新,导致其规模在继续壮大。一个银行会有很多分支行,在分支行内又设立不同的部门。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严重制约授权管理制度的推行,甚至产生过分强化强化与上级分行资金调度能力及过分权利化的不良现象。因此要强化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得银行内部部门设置更具科学性,对银行各级间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的和谐发展。

    (四)商业银行从事人员道德素质薄弱

    尽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多决策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形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在联系的思想意识。把管理会计错误的认为只是财务部门与特定财务人员的职责,不需要每个人都实行,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观念。观念对所有的行为都起到导向的作用,银行高级管理层给予银行会计的关注程度对管理会计能否在银行内部推广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人员道德素质和国外先进银行对比还是相差甚远。长期以来,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优劣还尚未有权威性的衡量指标,过于重视银行规模,而忽视了业务拓展和价值创造。业务部门所确立的各类计划,在配置的时候也没有形成整体要求,缺少商品、客户、服务范围和沟通等方面盈利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在专业人才的任用方面,不能提供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就会严重阻碍银行的发展。

    三、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管理会计实质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范畴,要将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要把管理责任制作为改进的中心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实现现代商业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做好决策分析及编制的全面预算工作

    为了赶上当代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快速变化,就应该运用形式各异的预计分析与战略的分析的手段,以便于银行管理层中在所提众多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之后在对其方案进行细致的预算方案编制。可以通过综合经营化方案的实行,将预测与觉得所构建的目标机职责利用表格信息真实的反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要将银行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计划编制的核心,结合银行整体的发展目标,把计划编制的过程当做实现资源优化的载体,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计划编制流程、计划编制内容、计划编制方法的健全,提高总行政部门在业务目标管理目标的领导职能,使得银行资源配置和计划目标做到透明化,保证全性综合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二)科学完善传统的考核制度

    要对各责部门的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分析,然后结合本行内部管理的实践需求,详细编写业绩报告。将实际数和预算结果的不同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有利于对各职能部门的实践成果做出正确的考核,这也是目前国内考核制度衡量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的业绩报告要实施时时检测,定期考核。各级银行财务部门依据所属行政绩效完成、财产数额、业务计划的完成状况的检测,并把实际的检测结果及时犯规给各级部门。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指标,把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再划分,实行考核的百分制,将考核的结果相民众公布。银行内部要确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各部门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不能如期完成规定业绩的部门要给予惩罚,以此来提高此单位下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设,促进先进管理理念形成

    人在所有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当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商人银行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强人员素质道德建设,进而整体促进管理会计先进理念的形成。在日常工作中,高级管理层要善于引导下属在各项业务经营与管理活动中都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鼓励他们努力成为管理会计的实施者、争相做银行财务的承担者。只要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全员统一思想,有利于银行内部凝聚力的形成。

    (四)推行管理会计责任制度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11

一、银行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银行职务犯罪,是指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实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等违背其职责要求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统称。职务犯罪主要表现出如下新特点:

1.中小银行涉案较多,但金额较大

齐鲁银行、渤海银行等均属中小银行,但涉案金额均上亿甚至数十亿,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对城商行等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了金融秩序。

2.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单位负责人往往参与其中

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且常伴有主要负责人参与。

3.涉及面越来越广

前些年,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较多集中在储蓄、出纳岗位,且以贪污、挪用公款居多。近年来,职务犯罪活动已由直接掌握现金的部门,如储蓄所、出纳柜台和金库,扩展到非直接接触现金的业务部门,如会计、信贷、计算机、信用卡等,可能发案的点多、面宽,更难以监控。

4.作案手段多样化

作案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内外勾结骗取贷款、以贷谋私,接受贿赂;利用职务之便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包装”,帮助套取银行资金,从中非法牟利;伪造凭证支取现金贪污公款;吸收存款不入帐挪作他用;利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施犯罪等等。

5.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

基层岗位特别是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因收入等原因诱发职务犯罪,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

二、内控薄弱诱发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的成因很复杂,但最关键的一条是内部控制薄弱,以致于产生的行为。具体剖析,主要原因有:

1.组织结构设置上没有形成有效监督制约机制

决策、执行层设置分工不合理,如分支行建立的审贷委员会由行长担任审贷委员会主任,参与委员会的审议与表决,决策与评审没有分离。部门间、部门内岗位职责不清,有的银行业务岗位职责不明确,有的实行了前后台分离制度,但矫枉过正,前后台分离造成了管理脱节。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等执行不到位。这些都为营私舞弊创造了有利条件,存在职务犯罪的隐患。

2.内控力度不足与分散性并存

一些管理模式如客户经理制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片面追求营销效果造成内外勾结舞弊现象,内控制度不能有效覆盖突飞猛进的理财等新业务,导致出现风险控制真空现象存在,绩效考核制度等设置的指标体系不合理,存在单纯追求业务指标,忽视对操作流程的合规性、经营的合规性等方面的考核,容易形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风险的情况。规章制度数量虽然庞大,但分散于各部门、各岗位和各项业务中,缺乏整合性。

3.信贷、会计等重点环节有章不循、违规办理,形成风险隐患

贷款内控流于形式,贷前调查徒有虚名,贷时审查不严,担保抵押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甚至内外勾结进行骗贷或将资金转出放高利贷。会计柜台业务管理不规范,账户管理不严,账户异常变动没有监控,对客户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鉴别能力,印、押、证、密码管理不能相互牵制,监督约束的机制未能发挥作用,给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

4.内部审计效力不足

内部审计部门未真正做到全系统垂直管理,片面服从本单位领导,只对同级领导负责,难以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内部稽核覆盖面窄,稽核广度、深度和频度不够,审计监督不连续,发现的表面性问题较多,缺乏对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较大问题的识别、计量能力,对内部控制不足及失效等问题带来的隐患揭示不够。对稽核出的问题整改查处大多停留在文件或口头上,对违法违纪人员处理上,灵活性有余,原则性不足;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为保政绩,隐瞒案件,自行消化,助长了责任人的侥幸心理。

5.重外而轻内,对内部人风险防范不足

基层分支机构权力往往过于集中,很少受到约束,而上级主管部门一般只对高管人员做离任审计,很少对在职期间行为稽核。用人制度存在偏差过分考虑业绩因素,在对所谓的“能人”管理上,因其突出业绩,而一味迁就,放松了对这些人的思想管理和制度约束。多数基层行只重视业务人员上岗操作技能,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教育与培训跟不上,警示教育十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

三、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银行职务犯罪

内控不足给职务犯罪人员以可乘之机,除了加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外,最关键的是要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按照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构建防范职务犯罪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五大要素上全面提高,通过严密的内控体系威慑作案人员,监控业务流程,及时审查业务运行,有效防范职务犯罪。

1.组织机构设置上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组织机构是控制环境的重要部分,要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权限,合理划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行长和审贷委员会主任不得由同一人担任,建立起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基层机构应设置能够独立行使职能的风险经理职位,及时贯彻落实上级行风险管理政策,与上级行沟通本行风险管理信息。

2.围绕全面风险管理提升内控力度

银行应当将内控要求运用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持续监控中,对客户经理制等管理模式和各项新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在全行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并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做到业绩和合规兼顾,科学合理。

3.加强信贷、会计等重点业务环节风险点的管理和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授信、资金、存款、会计和计算机系统等内控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除规范贷款审批和管理、加强大额资金监控、账户管理和会计牵制外,结合今年的大案要案,要特别关注如齐鲁银行案票据诈骗风险、富滇银行案串通风险、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快速扩张中的管理风险,防范企业利用关联关系逃避监控骗取银行资金,防范银行内部人员内外勾结作案套取资金用于发放高利贷等地下金融活动。

4.建立垂直管理的独立稽核审计体系,充分发挥内审效力

一是内部审计应有充分的独立性,实行全行系统垂直管理。下级机构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上一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总行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董事会负责。二是内审部门应当有权获得本级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以便制定审计规划、重点和方案,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三是对稽核出的问题整改查处应动真格,查处结果应起警示作用,更不能为保政绩,隐瞒案件,自行消化。

5.加强内部人思想道德管理,强化法制观念

要强化各级行领导班子建设,不仅要看业务能力,更要看其政治素质高不高、思想作风正不正、管理行不行、责任心强不强,同时要坚持定期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和要害岗位人员进行行为考核、岗位轮换和离任审计,在对“能人”的管理上,发现有、、吸毒行为一律清理出银行队伍。在把好进人用人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12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因会计核算的不合规而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资金运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状况,使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真正了解资金运行的综合的、系统的信息,必然会带来决策失误的问题。这是因会计因素引发银行业风险的主要方面。

(二)会计监督乏力

在利益驱动下,有的银行超规模发放贷款、违章拆借、越权承兑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其重要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不力、会计惩罚制度跟不上,从而变相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财务成本加大

有的银行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增设网点机构、草率开办各项新业务,不资金成本,势必加大财务风险。同时,筹集来的资金如果不充分运用,造成资金闲置,也会给银行损益带来风险。

(四)会计操作失误

主要是会计、储蓄经办员责任心不强或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操作失误而造成财产损失。

(五)会计政策运用不当

在银行会计的核算中,采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与报告可以有效地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的一条可行之路。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谨慎性原则在银行会计实务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现行银行会计制度仅在有限的几个方面有保留地采用了符合谨慎性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与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高经营风险仍然是不相称的。

(六)领导决策失误

主要表现为会计部门未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或者未能通过核算、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从而可能带来损失。

二、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我国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在宏观监管方面,对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的监管还需强化。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

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而目前我国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度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色彩,各地金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日趋增大。

(三)基层行处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存款上,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而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四)银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加上有的会计人员意识淡薄,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部分基层网点特别是办事处、分理处,存在着主任“说了算”等,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违规操作、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五)内部稽核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簿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三、有效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性和严密性

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4项基本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遵守记账规则,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的管理,联行印押必须分管,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要设簿登记,表外核算,专人保管;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要有账有据,当时记账、当日结账,达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正确存、贷款利息,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二)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构建高效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1.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制

要按银行业务运作方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银行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将内部控制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做相应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快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至为关键的一环。

2.运行过程中的监控

(1)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率、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备付率、流动成本比率等,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而要使这些指标真正发挥预警作用,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会计分析和信息反馈制度。一是形成分析制。例如,可采取例会制,以月或周为单位对银行运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人员组成应涉及各业务职能部门有关人员。二是开通信息反馈渠道。当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对会计分析例会的分析结果有很大异议时,可直接向会计主管人员及银行负责人及时反馈情况。(2)事中控制。主要指对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银行管理部门应树立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观念,制定考核指标做到利润与稳健经营并重。要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的责任指标之一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3)事后控制。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复核检查。例如,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其中,关键是要抓好对机制负责人的考核,建立务实、全面的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负责人,解除其负责人资格,令其待岗;对工作出色的负责人,予以职位的晋升和褒奖,由上而下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三)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1.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统

银行任务考核方案篇13

2005年初,面对全国银行业大案要案、恶性案件高发频发的严峻态势,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银监会在全国银行业系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行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果、完善内控和考核机制、改造业务流程、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力度,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于2007年印发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和分类

1.操作风险定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2.操作风险分类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根据商业银行风险发生的原因将操作风险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风险,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风险,实体资产损失,业务中断或系统失败,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共七类。

在我国银行管理实践中,这七种类型大体可以归纳为人员、流程、IT系统及技术、外部事件四类风险。

(1)人员风险:指银行员工违反职业道德,违法或违规、违章操作,单独或伙同他人挪用、盗用、诈骗银行资产;或者由于自身素质、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或工作不尽造成的损失。

(2)流程风险:指银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存在缺陷,甚至留下漏洞,导致员工操作差错或不法分子蓄意犯罪而造成的损失。

(3)IT系统及技术风险:指银行内部IT系统不完善、软件硬件故障,不能形成对风险的技术预警、控制,或影响正常运行造成的损失。

(4)外部事件风险:指直接来自外部的主、客观因素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或影响,包括犯罪、法律纠纷、灾害、政治事件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发频发的原因

2011年6月,银监会围绕“夯实内控基础、强化制度执行”,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深化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在该活动的推动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操作规程,在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模式、推行规范操作规范的基础上,纠正各种不合规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堵控银行案件。然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仍存在高发频发、屡查屡犯的现象,风险管控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章制度流程不健全,执行力不足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防范银行操作风险,然而现实中存在两种主要情况:一方面存在制度流程不健全,特别是一些业务环节存在瑕疵和漏洞,不能覆盖所有风险点,没有建立制度流程后评价机制,制度出台后长期未随业务发展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基层网点以业绩考核和规模扩张为优先点,存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制度不循的现象,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例如,北京银行某支行于2011年10月份对马某拖欠信用卡事件提出。法院介入调查后发现:马某为智障人士,在办理信用卡后,在没有主观行为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前后共透支28000元。而银行在为其办理信用卡时,未为对其身份进行详细核实,甚至没有对马某的职业、收入水平进行调查,也未要求马某出示收入证明等信息。因此,法院根据《合同法》认定,银行与马某之间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因此,北京银行需自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上述案件正是由于银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格所造成,以至于给银行效益带来了损失。

2.员工业务素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操作风险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本”因素有直接关系,员工业务素质不高,容易造成操作错误的情况发生。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无法有效识别和切实防范风险,增加了风险产生的概率。

例如,2006年1月25日,某联社进行贷款情况大检查时发现:2006年1月11日,信贷员岳某向王某发放质押贷款360万元,质押物均为储蓄存单,共9张合计450万元,涉及8名存款人。经公安部门鉴定,上述质押存单为“克隆”存单。某联社报案后,经公安部门深入侦查发现:该社原信贷员岳某与社会人员勾结,仿刻印章,“克隆”制作存单,骗取贷款。该案的发生反映出临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未对质押贷款此类高风险业务产生风险敏感性;同时,缺乏风险防范能力,未能辨别出“克隆”存单及伪造印章,最终导致骗贷案件的发生。

3.银行业务系统存在漏洞

银行业务系统漏洞存在漏洞,系统未实现硬控制,也是引起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发业务系统的同时,很多系统漏洞仍然存在,在机控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操作风险。

例如,2007年2月25日,某银行个人客户部员工贾某,未经请假,连日不上班,引起了单位的怀疑,该分行立即组织查账并报告省分行。经省、市分行全面核查,发现贾某通过伪造工资数据包的方式,从3家单位存款账户共划转现金241.6万元,分别转入了自己银行卡账户和其他人员账户。2007年3月3日,犯罪嫌疑人在异地被公安部门缉拿归案,经有关部门全力追缴,避免了经济损失。该案件反映出该行的工资业务流程存在缺陷,贾某通过伪造工资数据包的方式作案,在数据包在工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时,无任何密钥验证、系统控制环节,在没有委托单位签发工资的转账支票、银行没有划账依据的情况下,轻易将资金从委托单位账户划转至非工资账户。

4.事后监督及内审稽核部门效力发挥有限

个别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工作多以手工账目基础审计为主,无信息科技等手段辅助进行内审监控,造成事后监督、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大、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下。同时,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低,内审对于督促被审计单位弥补漏洞、风险预警的作用未能发挥。

例如,2009年3月25日,某联社储蓄所柜员曲某突然自杀。该联社立即对曲某所经办的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曲某空开存单,违规抹账,涉及3笔业务共4万元。曲某利用会计主管对授权卡和密码保管不善的漏洞,空开存单、随即抹账,且没有按规定将作废存单订入当日传票,而是用存单私自吸储。该案件反映出该行会计主管未严格审核当日重要业务事项办理及授权情况,事后监督人员对凭证内容要素审查不严格,未发现曲某办理的业务缺少重要的凭证附件。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1.持续加强条线业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一是要强化风险制度落实机制,以制度为保障,发挥合规文化对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性作用。各银行应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下,构建起先进的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并强化制度的落实机制,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的基础上,把责任细化和分解到各级机构,落实到各级负责人和所有岗位。同时,对由违规操作、违法执行给银行带来风险的行为给予从严处罚,以此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二是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为有效降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各银行应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紧跟业务发展变化,对现有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从完善性、严密性、科学性等角度建立制度后评估机制,对操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不断更新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可通过签订风险防范责任书、建立风险绩效考核指标等形式,将操作风险的可控性与岗位人员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起覆盖全行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将风险事件“堵在源头”。

2.以培训为平台,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及风控执行力

一是开展以落实业务规范、提升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提升业务和风险防范能力。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分层级开展业务知识与实践、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能力与管理技巧、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职业操守等内容丰富的专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和知识层次。

二是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推进案件防范、廉洁自律和风险提示等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增强“按规矩办事”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通过组织案例警示教育和案防形势教育,以金融行业发生的具体案例为教材,加大反面警示教育力度,达到以案促教、以惩促防的作用,使全行员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堵住引发案件的思想源头和行为源头,引导员工将外部案防要求内化为日常业务操作中的自觉行为。

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业务系统建设,提升“技防”水平

为降低由于信息系统漏洞给银行带来风险的概率,各银行应加强对自身信息系统的管理力度。例如,采用构建防火墙、实施网络访问控制、实时漏洞扫描等措施,不断强化信息系统的健全性。此外,应尽快建立起风险预警信息系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联网扫描等措施,及时对的风险数值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降低操作风险奠定扎实的基础。

4.强化信息报送制度,发挥风险提示预警功能

一是强化操作风险通报机制、特别是案件信息报送机制。各商业银行应强化操作风险通报机制,增强信息通报的及时性、敏感性,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风险的高效识别与防范。对于案件风险信息,一旦发现风险隐患或案件苗头,应第一时间报送,及时采取措施,上下联动,启动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二是对操作风险或案件发生原因、制度薄弱环节、内控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针对性治理措施,查找操作风险或案件反映出的共性问题,严防该类风险再次发生。

5.强化操作风险考核,提升内审稽核部门作用,严格责任追究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国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内控“十个联动建设”、“四项制度”等要求,梳理前台操作主要风险点,持续进行自查自纠。对于自查不细致、整改不彻底、出现重大问题及风险、发生迟报、瞒报、漏报等情况的,各银行应严肃问责。为切实提高员工案件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各银行应加大对总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对于发生案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任何案件,无论金额大小、是否造成损失,必须及时查处、严肃追究,坚持“四个不放过”的原则,即案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案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严格落实“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责任追究原则,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责任。

结论

商业银行不仅是高效益单位,也是高风险部门。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业务发展,竞争势态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使人难以捉摸,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困难、陷阱,风险随处可见。因此,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也是银行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以正确的经营思想为指导,强化的风险防范控制,构建起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不断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控长效机制,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2007-5-14.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银监发[2005]17号,2005-3-2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