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实用13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

论坛围绕主题安排了多位专家的报告:

杨叔子:“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王义道:“从教育本质进一步思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

杨桂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沈亚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山:“母语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相通互融,相濡以沫,促进和谐发展——大学应该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睦依凡:“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

北京大学教授张顺燕:“数学科学与人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2

我代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并感谢各位的热情参与。

今天,到会的有来自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大家和多位专家、校长、院长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辛勤耕耘者,还有来自海外的学者。我们的艺术教育事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坛得到广大业界同仁的支持和参与,体现了大家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爱,更彰显了我们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不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肯定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召开本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艺术教育杂志的领导部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并注资,于2009年11月组建的一家由文化部领导的着力发展传媒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文化业态的大型国有中央文化传媒集团,是党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我们和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非常重视这个论坛,从上一届论坛结束之后,就进入了本届论坛的筹备。为确保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艺术教育杂志和云南艺术学院,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此让我们向他们尤其是云南艺术学院的领导和全体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前5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在艺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届论坛2005年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论坛聚焦于“艺考热”问题;第二届论坛2006年的“瑶湖谈艺”,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的主题为“高等艺术教育中如何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适应时展需要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第三届论坛于2007年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主题为“‘十一五’期间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第四届论坛200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主题为“科学发展观统领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之路”;第五届论坛2010年在大连举办,主题为“回顾总结建国以来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研讨艺术院校特色建设与创新教育”。

历届高峰论坛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较深入地分析了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而且在相互交流中探讨了艺术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发挥了引领艺术教育走向的作用,已经成为全国艺术教育学科的一个品牌论坛。

2011’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是在总结前五届论坛的基础上根据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而举办的。这次论坛的主旨是,明晰艺术学科专业定位,继往开来,更好地建设适应时展需要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在当前学术界出现种种异端问题的背景下,为弘扬学术正气,规范学术行为,建立道德约束标尺;为促进艺术院校特色建设与创新教育出谋划策,同时以艺术教育杂志为媒介,搭建院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探讨和交流全国各类艺术院校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多年来,《艺术教育》杂志全体工作人员秉持严谨的工作作风,面向全国艺术教育系统,为各大院校艺术专业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我们力求所刊登文章的学术性、原创性和思想前沿性,使《艺术教育》这本综合性艺术类期刊,既承担专业艺术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信息传播作用,又成为普及艺术教育的大众读本。然而,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学术成果能够通过《艺术教育》得以面世。本届论坛的论文征集活动,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优秀的学术成果有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也希望通过各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杂志能够受到更多业界人士的关注,得到更多专家与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3

开创学术论坛新模式发现法(也叫探索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探索法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术论坛活动就是充分运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法,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搜集文献资料,形成学术观点。“发现”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我校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发现法是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理论基础。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学风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教育学研究生加强学术坛活动建设。

1.高度重视

保障“有效开展”学术论坛“有效教学理论”要求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为了保障学术论坛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学术论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每位同学的报告时间,做到了定时定人开展学术论坛活动。与此同时,每次论坛活动均要求报告同学邀请其导师在内的1-3名老师莅临指导,并针对同学拟定的报告题目、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2.形式多样

营造“乐学善思”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师生群体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从心理学方面看,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的探索行为,可以从“刺激-反映”理论得到解释,乐学善思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学术论坛的形式是初级论坛中级论坛和高级论坛相结合。初级论坛在导师和学科教研小组的研讨指导后发展为中级论坛,以高级论坛带动初级论坛。论坛结束后研究生根据导师的指导意见和专家的建议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整理成学术论文投稿发表。

3.勤抓落实

注重实践与创新“学用一体”以“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理念为指导,我院积极相应国家政策与实践基地合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与黄石市教科院合作成立了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研究生工作站,长期开展合作教研活动。为使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锻炼。从学期初开始酝酿并制定了学术论坛实施方案,以方案和制度为指导,认真落实,对所有同学的报告严格要求。所有报告同学均提前将报告主题上交,同时要求报告所用课件提前一周提交校内导师和工作站实践导师修改、审核。每次报告均要求报告学生导师参加,同学必须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帮助报告同学修改,同时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拓展研究视野。一学期以来,通过一系列有力、可行的措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均得到较大的提升,所有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技巧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研究生科研创新与社会教学实践得到有效衔接。

4.营造平台

力争学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我院建立校内学术研讨制度。定期举行研究生学术论坛,能给研究生提供舞台和机会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让更多的专家和教师参与指导。学术论坛吹动学术交流之风,学术论坛创造了一种自由、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术空间。做学术报告既帮助研究生凝练研究内容,也为研究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研究生能在学术论坛这一舞台上激情高昂,尽情的展示自我,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术论坛也增进了教育学一级学科涉及的二级学科的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而且启发了大家对社会、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考,对研究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科研兴趣”为导向

自主创建“勤学善研”好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研兴趣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进行科研工作的动力。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活动有效开展需要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参与学术论坛的同学是本次成果展示的听众,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学习科研方法;另一方面,参与者也是拟评委,能为报告人指出缺陷,让报告人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同时参与人也提高了学术观点的凝练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双方都达到良性互动。在学术论坛组织过程中,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帮助同学提高学术思维,了解学术前沿和动态,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要求,以“学术论坛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同学,构建了形式多样的论坛形式。论坛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单一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取研究课题,在有一定研究成果或思路之后,以自己讲解的形式引导所有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形式二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教育学基础课程为主线,确定一些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调研和分析,最终各组分别汇报研究成果和得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互相提问、质疑和答疑,这一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形式之三是由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或学术年会的同学讲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分享参加会议的感受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一论坛形式,促进了学生对学术前沿的把握和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此外,本学期还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的形式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兴趣。邀请外校专家开展高级论坛15次,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导师开展学术讲座29人次,邀请本校教学名师讲座开展中级论坛10人次。第一,成功邀请多位全国知名专家讲学。成功邀请到外校讲座的知名专家,如台湾辅仁大学林梅琴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李太平教授、“磁湖学者”郭冬生教授、中央教科所博士后于泽元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来为研究生做专题讲座。第二,定期邀请全校优秀教师做科研辅导。我院优秀教师长期为研究生做好科研做辅导,如教育科研经验丰富的邓李梅教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每年必出多篇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的优秀指导老师向光富做“实证论文写作”研究方法指导。第三,长期邀请研究生工作站优秀实践导师作报告。如成功邀请到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教学副校长冯世飙做“德雅载物,春风化雨”报告、副校长涂国民做“怀揣教育梦想,争做四有教师”报告,黄石市广场路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满红莲做“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报告,优秀教师汪细强做“发挥专业能力,让学有所用———课程研究开发为例”报告,黄石三中的高级教师肖燕鹏做“中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报告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同时,还创建了勤学善研的好氛围。

(三)以“学习积累”为主体

贯彻坚持“求真务实”全过程“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积极倡导研究生平时多读书、多学习专业理论,多积累知识。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学习做好学问,在积累中提高创新能力。功在平时贵积累,精心准备多展示。在学术论坛时间中,我院研究生在选定方向和研究课题后,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在导师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学术观点。掌握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精心准备,多积累多参与学术论坛演讲比赛,力争出色地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情况。如本学期13级教育学研究生开展的学术论坛有教师教育方向的田子荷同学做“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报告,学前教育方向的汤雅黎同学做“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报告,田一君同学做“提高高中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有效教学”研究报告,邵智博同学做“中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与反思”研究报告,李维华同学做“语言支架在英语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报告,刘海阁同学做“全纳教育视域下”培优辅差“教学的困境及出路”研究报告,夏炽同学做“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告。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术论坛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开展研究生论坛活动,可以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在发现中学习探索中进步,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学术意识。学术意识是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尤其是研一学生,即使是观摩研究生学术论坛也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术意识的敏锐度。其次,跟踪研究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核心指标。在参加学术论坛活动中,查阅和搜集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可以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撰写学术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同时进行学术交流,有助于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迸发创新思想。这些都能为科研写作打好基础。再次,博采众家之长,强化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术论坛,可以锻炼研究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勤奋刻苦、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另外,通过交流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

积极争取“优质高效”保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离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校教育学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论坛活动,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生教育是我校当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坚持走已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纳入我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日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系列学术论坛活动的开展,本年度教育学研究生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科研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进步。以13级参加学术论坛的41名教育学研究生目前科研成果为例,2014年度已发表的省级学术论文45篇,每人次年均发表量达1.09篇,比往年有很大提高。全体教育学研究生都非常积极地参加学术讲座。我们邀请到教育学海内外资深教授博导为教育学研究生做高级论坛讲座,加强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热情,对研究生开展初级论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很多学生领略到专家学者的风范,意识到要以做学问为快乐,更加发奋潜心钻研。如13级王泓荔同学发表EI论文Applie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esignofDiabeticRehabilitationMan-agementSystemBasedontheTechnologyofMobileInternet,夏炽同学发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刘路同学在《教学管理》发表“从三效维度谈有效教学评价”,汤雅黎同学发表“信息时代家园合作的偏差及其匡正策略”,孙逊同学在《教育科学论坛》发表“农村幼儿教师成就动机与继续进修意愿的关系研究”,龚书静同学在《教育与教学研究》发表“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张欣宇同学发表“PSD: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马媛同学在《教育与教学研究》发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等学术论文。人才培养是具有周期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改革,着眼于长远,使教育完全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服务。通过学术论坛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增进师生学术上的互动交流。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4

一、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定义

“交互”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具有更多特性。远程开放教育的交互定义为:在信息化学习情境下,两个个体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教学任务、目的或建立某种社会关系而进行的双向或多向沟通。

在线交互是交互的其中一种形式,也是远程教育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交互形式。

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属于在线交互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在开放教育的网上教学活动中,针对一门具体课程,专门设置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讨论的论坛。一般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是指学生必须同时但可以不同地地在同一个网上课程论坛内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能及时反馈沟通交流结果,体现交互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弊端是学生只有在同时处于联机和在线的状态下才能实现同步交互。非实时交互则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习者将问题发至课程论坛上,会得到教师或者其他参与人员对于问题的有效反馈,异步交互由于不受时间限制,且信息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参与人员可随时进行自由的沟通和交流,弊端是比同步交互反馈信息的时间要长,不适用于学生集体之间的共同讨论。

二、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在开放教育中的作用

网上课程论坛在信息传递与交互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开放教育中也得到高度重视。论坛已成为远程开放教育中师生互动、教学沟通的重要渠道,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络,克服远程开放教育师生分离的弊端。

在网上课程论坛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教学安排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同时,科学设计一些课程相关问题供学生讨论。此外,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孤独感。

2.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探讨切磋相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网上教学论坛。教师可以适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讨论,这在以文字教材为教学媒体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做到的。

3.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

通过网上教学论坛,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它始终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可以通过论坛交互,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网上辅导形式和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每门课程都设置了网上课程论坛,有些学校甚至在每一门课程项目又分别设置了学生论坛和教师论坛,用于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教研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每学期要求每门课程进行实时的网上教学3次,网上教研2次。课程责任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即在课程论坛设置了两个非实时的网上专题讨论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跟帖讨论。同时,各个分校也对学生在每门课程论坛上的发帖数提出硬性要求,比如至少五条。要求课程责任教师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回复学生的帖子。在采取多种促进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措施的背景下,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活跃度不断提高,在推动网上教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表面上比较活跃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在网上课程论坛发帖大多迫于完成发帖任务。

如果没有学校对学生的硬性要求,那么,网上课程论坛基本形同虚设,学生很少主动发帖提问或者按照教师设置的专题讨论进行网上交流。在学校制定了发帖与课程考试挂钩的要求下,学生主要为了自己的新帖完成任务,基本不浏览他人帖子。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发帖子,很少与其他学生互动,虽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信息,但无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利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进行学习的效果不好。

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几乎都设置了网上课程论坛,要求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学习。但学生在交互之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一些学生经常通过网上课程论坛帖子寻求作业和答案,大大挫伤了教师答疑的积极性。通过对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师生的共识是虽然学生在网上进行了交互和学习,但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网上交互缺乏深度,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交互不足。

在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缺少交流和沟通,学生遇到困难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非常必要。情感交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参与网上课程论坛的频率低、时间少、主动性差,因而也不能取得应有效果。

四、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对策

为了提高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质量,具体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师对网上课程论坛的设计与引领。

加强教师对网上课程论坛的设计与引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每次的讨论活动列出几个讨论主题,提前在网上课程论坛并置顶,并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针对许多开放教育学生都有日常工作,讨论时间最好选在大家休息的时段,为保证参与者的数量,一次讨论以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为宜。最后,要做好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点评和总结工作,吸引更多学员参与到网上讨论中。

教师在组织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讨论主题。第二,采取适当强制措施,要求学生发帖子,并保证学生发帖数量和质量。第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时为学生讨论提供支持与鼓励,使讨论顺利进行。

在网上课程论坛中,教师应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维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网上课程论坛的交互讨论中,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非常重要。

2.营造良好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的氛围。

积极的讨论氛围对交互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交互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中要注意营造热情、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讨论氛围,创设合适的交互情境。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大家围绕主体深入开展讨论。其次,教师尽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启发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的观点有明显欠缺的时候,要善于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使问题在辩论中明晰,让学生在比较中求真,切不可简单粗鲁,强加于人。

最后,教师要始终掌握主导权,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不能使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演化成教师的自编自导和自言自语。

3.建立科学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有效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反馈和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发现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在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中,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参与课程论坛交互的情况。评价应该包括对参与课程论坛交互过程的评价和参与课程论坛交互结果的评价。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特点,可以选择形式多样又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如在线非实时专题讨论、在线实时小组讨论和发言、网上案例分析及点评等,事先向学生公布评分标准,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工具,尽快反馈评价结果,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差距,并定期总结,公布在课程论坛并置顶置精华,向全体学生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专家专业性检查测评和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检测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质量与效果,要做到监控指标体系标准化、评估评价体系常规化,注重网络监控及数据统计,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解决,教师要根据反馈评价结果反思网上交互学习的各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并且根据情况进行必要调整,以提升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有效性。

总之,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步,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广大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一定能够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提供更加适合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和更加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社区,分享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使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网上交互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培训课程文字教材,2009.

[2]Robin Mason.计算机会议和大学教学: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http://.

[3]王佑镁.在线教学设计标准及其评价应用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6(6).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5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首届校长论坛的成功举办,经局党政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以县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县教育局党政班子成员、人事股股长、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论坛的举办。

领导小组将组织专家和领导、校长、支书组成评委组,现场对各位校长的参评论文和交流发言进行评分,最后分项授奖,并将结果在本系统内公布。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年10月—年11月):广泛宣传校长论坛的意义,动员全县各相关校园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积极参与、精心准备。

(二)论文准备阶段(年11月—年12月):参加论坛交流的校长按照统一要求结合本校、本人实际撰写论文。

(三)论坛交流阶段(—学年寒假期间):各参会人员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报到参会,具体事项届时另行通知。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论文撰写要求

按要求参与论坛活动的校园长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科学理论,根据本人所在校园的改革发展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心得和管理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当好校长、如何依法治校、如何带好队伍、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办好学校、如何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来撰写参与论坛交流的论文(字数原则上控制在6000字以内)。

总的要求就是要牢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行文流畅,力争对同行有所启迪。论文应充分体现自己所作所为、所学所得、所思所悟,对工作有切实效用,切忌空洞无物、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防止使参与论坛活动流于形式,切忌无实事求是之风、造哗众取宠之势。

(二)论坛交流方式

论坛活动具体举办形式为集中组织、分段进行、逐一上台发言交流、统一评分、依学校类别分组评选。每位校长参照各自论文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发言,发言交流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多不能超过45分钟。

(三)考核办法

评分分为专家、领导评委评分和民主测评评分两个部分。每位校长发言后由评委依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评委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同时发放无记名评分表,由参与论坛交流的各位校园长(学校党支部负责人一并参与评分)进行民主评分,民主测评得分为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总分为专家和领导评委打分的70%与民主评分的30%之和,即:总分=评委打分×70%+民主评分×30%,当场公布得分。

最终按总分的高低,由领导小组审核确定论文等级和交流发言等次,从而确定获奖人员。本次论坛共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成绩特别突出的,可单列授予特等奖。

校长论坛交流活动将作为对校长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评比,对校长履职情况的一次综合考核,同时将作为对其所负责学校工作进行考核的一个方面,各校长参加论坛活动成绩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年终对所在学校当年考核的奖励分。

(四)论坛机制

通过开展首届校长论坛活动,尝试逐级建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论坛长效机制,时机成熟后在教育网站上设立“校长论坛”贴吧。今后校长论坛原则上县级每年举行一次,在领导小组领导下,适时在进修学校以专题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各乡镇中心学校也应本着力求实效的原则结合本乡镇工作实际,谋划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机制。

县、乡两级校长论坛活动通过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前沿理论,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搭建中小学校长总结反思、互动交流平台,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团结领导教师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率先垂范推动学校发展的能力,促进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在理论上进一步有所提升,在实践上进一步收获成功。

五、参加人员及论坛举办时间、地点

本次论坛参加人员为各完中、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初级中学校长,县一、二幼园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届时视情况邀请县级部分领导和部分县直部门领导指导论坛活动,上述各学校支书(校长兼任支书的由副支书参加)参加民主测评打分,全程参加论坛活动。

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

论坛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六、相关要求

1.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论坛交流活动,将此次活动作为对本校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一次考核和检验;各参与校长要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完成论文的撰写、定稿,严禁抄袭或请他人,一经发现将依照有关纪律严肃处理;交流发言时,建议发言人尽可能使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利用幻灯片阐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理念(如确定使用的,请提前与进修学校业务组联系)。

2.论文定稿后,务必于年12月31日前,以word形式发送至邮箱,联系电话:,联系人:。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6

1.1 有利于促进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通过组织辅导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经典著作、理论的专题学习,开展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不同专题的探索与研究,能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1.2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举办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德学”专题和高校学生各项工作经验的学习交流,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开设“德学”专题论坛以及专题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理论水平,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能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1.3 有利于创新高校辅导员教育与管理模式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还停留在开展岗前培训、专项工作培训以及工作例会等形式上,这些教育与管理模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求。在高校辅导员中开设“德学”专题论坛,是一种创新的高校辅导员教育与管理模式,能更好地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辅导员队伍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4 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生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层次、个体差异、心理问题等越来越复杂,从而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的开设,能为辅导员有效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问题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辅导员在举办“德学”专题论坛过程中,对学生工作的专项探索与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从事学生工作的时代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坚定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 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2.1 专题论坛

高校可通过举办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德学专题学习、交流,并逐步以专题论坛取代辅导员工作例会的交流形式。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专题论坛可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学生事务管理、助学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工作、社团活动、学术科技与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与考察等专题。每期论坛确定某一方面的主题,安排中心发言与自由发言,分期次、分单元,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及考察交流等,辅导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所负责学生工作的性质参加不同专题的论坛活动。

2.2 网络论坛

开设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网络论坛,以BBS或微博等形式开展德学专题讨论、理论学习心得与工作经验交流,根据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开辟不同专栏,分别由资历深、经验足、工作出色的辅导员担纲版主。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使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更高效地进行,且不受时间、人员和地域的限制。

2.3“德学”专题讲座

在大学生中举办“德学”专题讲座,要紧紧围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以系统的理论和大量正反面的案例教学为大学生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丰富内涵,解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构成要素,并在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德才兼备的成才观,积极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多种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当代大学生。

3 提升高校辅导员“德学”论坛水平的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德学”论坛,通过“三个结合”,即与“两课”相结合,与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与文体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辅导员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相结合,有效地促进辅导员“德学”论坛的开展,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层次和水平。

3.1 与“两课”相结合

高校应把辅导员“德学”专题讲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在学生中定期开展,与高校的“两课”、大学生党课、团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这一教育思想,重点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大学生行为准则”的深刻内涵,着力解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构成要素,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3.2 与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与文体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不同于“填鸭式”的理论宣讲,而在于创新性地将“德学”思想教育融入到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与文体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德学”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7

1.前所未有的热情。本届论坛专家、教师热情非常高,到会专家、教师超过第一届,有300余所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领导参会。因会场限制,仍有不少教师希望参加而未能到会。近800个座位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有些分会场的教师只能站着聆听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收到教学论文投稿300多篇,经过程序委员会评审,最终录取160余篇进行分会场报告和会议期间的张贴交流,会后将组织论文出版。

2.高屋建瓴的报告。本届论坛报告层次高。李未院士的报告“当前形势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周巢尘院士的大会报告,把一线教师领到了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前沿。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的报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这些报告令广大一线教师受益匪浅。论坛当中不少教师表达了兴奋的心情:“参加本次论坛太值得了!”

3.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论坛邀请了美国ACM计算机协会教育委员会前主席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他结合美国ACM、IEEE-CS等联合制订的计算学科系列教学计划报告CC2001―2005以及美国目前计算学科的现状,作了题为“为什么目前计算科学教育困扰学生、教师以及院系领导者?”的大会报告,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美国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做法,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结合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推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思考。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使与会教师很受启发。本届论坛通过同声传译手段提高了国际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现场活跃的提问也把会场气氛推到了高潮,论坛从内容安排到会务细节上,都为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

4.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届论坛的内容设计更加丰富、组织安排也更加有序。本届论坛除安排8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6个分会场48位专家教师做专题报告、100多篇论文张贴交流、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近80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譬如第三分会场以主题为“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专题报告,吸引了近200位老师参加。一位来自赤峰学院的老师表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相关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学校去想、去解决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发现很多问题是相通的,可以获得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

5.创新的组织形式。本届论坛新设立的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为专家和教师创造了更易于互动的形式。为了使每个Panels讨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对广大一线教师更有益,会前论坛秘书处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为5个Panels准备了30个讨论题目(5个主题和25个子问题)。每个Panels的多位主持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引导与会教师展开讨论。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教师争论热烈,台上台下频频交锋,不时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形式令参会者耳目一新,而且对话专家权威性高,使与会教师收获很大,也孕育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的思想。

本届论坛得到了许多专家教师的高度赞扬。李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报告论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聚拢起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利机遇,促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RussellShackelford教授在谈到自己对此次论坛的看法时说:“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好,虽然是第二届,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历史悠久的会议,规模盛大,组织井然有序。在美国也很少见到规模这样大、组织这样好的会议!”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8

大学生朋辈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拓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范围和途径,使更多的大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主体转变为能动的自我教育主体。朋辈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包括高年级辅导低年级,专业学生带非专业学生,社会经验丰富的学生带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学生以及互动朋辈辅导。本活动旨在探索互动朋辈辅导的作用发挥。这一模式下的朋辈辅导以双方(或多方)相互辅导为基础,以他们面对的环境、目的、内容、手段和活动为客体。①这样,学生彼此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我们认为,大学生论坛活动是发挥朋辈教育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 我院大学生论坛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大学生论坛活动始于2010年9月,迄今已举办四期,每学期一期。该活动由院理论学宣会(社团)主办,学宣会成员自主组织,并面向全学院学生开放。大学生论坛活动因其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意义独特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关注,是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成果。

该论坛前身为“时事广角”,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理论学宣会从论坛的主题内容、组织形式及论坛活动的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

其一,在论坛主题选择上,一方面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学生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另一方面,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学校实际,积极征询有关领导和老师的意见,使主题既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同时兼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其二,在论坛组织形式上,设立了三个活动阶段,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的引导和专家辅导有机融合。学生在每个阶段均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其三,在论坛效果评价上,设定多纬度,充分鼓励所有参与学生以总结形式进行自主评价,从而进行自我完善。

我院的大学生论坛活动,前两期为活动的探索期,后两期是活动的成型期和模式固定期。如第三期的活动主题是“我关注、我参与、我表达”(“微力量”改变生活),该期活动开始探索学生组建团队参与讨论的模式;第四期则正式确定了论坛活动的基本模式,是论坛活动的新阶段。这个基本模式是:每次论坛都确定一个大的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团队选拔,由学生自组团队,根据主题设计模拟情景来自由发表观点,然后进行评选;第二阶段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专题讲座辅导,强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第三阶段是由选拔出的团队,在专家讲座辅导后,分角色对主题开展激烈讨论,形成观点。

2 我院大学生论坛的实效

大学生论坛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交流的频繁性以及思想的多维性和深入性。同时,论坛活动也大大提高了理论社团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论坛在发挥朋辈教育力量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2.1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论坛活动从第一阶段开始就需要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团队合作,尤其在第三阶段的分角色讨论中,学生既要整合提炼团队内的观点,还需要与其他团队碰撞产生新观点。这些交流沟通,都有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启发。同时,通过多角度的发散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可避免学生成为 “愤青”,易于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就如11级国贸1班赖舒然同学所说:“我们在准备的时候,讨论了好久,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在交流中迸出了火花。”、“我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每次激烈的讨论,我都很享受。这是思想的交锋。”

2.2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教育

大学生论坛活动的一系列准备和辅导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都在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了解他人的视角,开阔思维和视野,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在分析“杜甫很忙”这一社会现象的过程中,有代表四个不同角色(学生、教育部门、商家、媒体)的团队,除了从所代表的角色出发探讨这一问题,还需要听其他角色的声音,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正如11级国贸3班彭艳婷同学所说:“我们是团队参加比赛的,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最令我满意的是我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有好几次由于压力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都在队员的帮助和安慰下坚持过来了,说实在的,真的很不容易!快乐与合作双赢,争论与协商共存!”

2.3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促进

学生在参与每一轮的活动中参考借鉴其他小组的的形式和内容,发现本小组的不足,努力提高本小组的表现。正如11级工企4班吴小霞同学所说“我们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和支持走到了最后。团队的力量,有时就是那么神奇,复杂的事情团队一合作就明朗了。当看到其他团队这么卖力,我们又不甘落后,继续奋斗。”又如11级工企4班的缪婷婷同学所说“我觉得我看问题的方式总是较表面的,但在小组成员的合作和交流中不知不觉就得到深化和升华。”

3 大学生论坛活动的提升和深化

大学生论坛活动有其独特的形式,部分院校探索过时政论坛等活动形式,但没有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的引导和专家辅导有机融合。我院论坛活动在前两期实践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探索,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了将这一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做出品牌,我们后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9

微型化学实验要走进中学课堂,必然需要中学化学教师的参与。而中学化学教师受制于教学任务和考试要求,无法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容量的广泛拓展性和信息交互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能够成为突破上述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式。网络论坛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双向乃至多向的,主题论坛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信息互动的平台,真正将中学化学教师融入到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当中。笔者通过在中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网站()镶嵌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进行实践,通过对参与论坛的会员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界定本论坛的实践效果并确定化学类主题论坛能否为中学化学教师所接受。

1.设计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的前期准备

论坛,即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简称,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论坛是需要在参与者高频率的交流互动中实现其功能的。因此在设计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前,首先要分析论坛的服务对象——中学化学教师,只有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有研究兴趣,论坛才具备实践的可行性。

1.1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参与意愿的调查

中学化学教师有关微型化学实验观念的调查,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广西区7个地级市的中学化学教师,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4份,有效问卷164份。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学习意愿及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仅仅有2.4%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微型化学实验,而57.3%的教师选择了“偶尔”使用,40.3%的教师选择了“从不”使用,可见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普及。91.5%的教师欢迎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培训,说明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研究兴趣。

对中学化学教师了解微型化学实验途径的调查,则更加能够说明设计微型化学实验论坛的可行性。调查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知道,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师了解微型化学实验的途径主要是教师入职后的培训,61.0%的中学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微型化学实验。上述统计结果显示,尽管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课堂中运用程度不高,但是化学教师愿意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和研究微型化学实验,这样微型化学实验的主题论坛就有了设计和实践的基础。

2.论坛的设计

2.1论坛的设计开发

论坛的程序设计语言采用的是ASP,本论坛镶嵌于中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网站(),也可以通过广西师大校园网(http:///cmlc/index.asp)进行访问。对于主题论坛而言,有较多设计成型的模板可供使用,对教师在编程技术上的要求更低。常见的论坛模板有Discuz!论坛系统、6kbbs论坛系统、yxbbs论坛系统等,本论坛采用的是yxbbs 3.1论坛系统。

2.2论坛的界面分布设计

本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划分为8个模块,7个封闭式模块:微型化学实验的前沿知识速递专区、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改进与开发专区、微型化学实验运用于中学教学的经验交流专区、微型化学实验课件与下载专区、微型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专区、微型化学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专区、微型化学实验论文赏析专区。1个开放式模块:与微型化学实验领域专家交流互动专区。而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的界面设计以简洁、明亮为基调,由绿、蓝、白3色组成,突出了微型化学实验的绿色、环保的主题。

3.论坛的实践方式

3.1通过注册会员,在相关模块发表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信息帖

会员自由发表相关的信息帖是论坛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本论坛的发帖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将发表信息、共享资源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位会员,这是论坛最重要的功能。

3.2为会员提供资源共享的权力

会员能够通过上传相应格式的文件或压缩包,进而成为整个论坛会员都能够下载使用的资源,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论坛所含信息的容量。

3.3为会员提供在线交流反馈的权力

不同会员之间的在线交流,是论坛的又一重要功能。参与者通过论坛的平台对不同主题内容发表观点,某一会员或游客的发言或许就能引起众多参与者智慧的火花,当然领域专家同样可以在特定领域参与讨论,这样就建立起了领域专家和中学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能够实现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意义的全面建构。

4.论坛的实践功能评价

本论坛的实践功能评价是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的。问卷的调查问题有5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本论坛能否提高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了解,二是从中学化学教师实践角度,判断以本论坛为代表的化学学习类主题论坛是否具备推广价值。

本论坛共63人参与在线投票,对于本论坛有助于中学化学教师了解微型化学实验的论述,分别有43%和30%的老师选择了非常同意和同意,中学化学教师认为本论坛是能够促进自我了解微型化学实验、运用微型化学实验的。中学化学教师认为本论坛的实践方式具备推广的意义,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分别为67%和16%,赞同的比例高达84%,中学化学教师认为在化学学科的其他领域同样需要这样的主题论坛。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对化学类论坛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将论坛进行良好的结构划分,完善论坛的设计方式,尊重参与者的情感意志,化学类论坛能够得到中学化学教师的认可。

5.论坛设计和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本微型化学实验论坛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可以推导出设计和实践化学学习类主题论坛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论坛的研究能够为化学学习类主题论坛的设计和实践提供的借鉴。

5.1论坛的内容需要进行结构严谨的模块划分

本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为实现快速的信息定位以及论坛的结构逻辑化,对论坛进行了结构严谨的模块划分,实践效果证明这样的划分是极为必要的。化学类主题论坛应在划分的封闭式模块中将该主题最经典内容重点突出,在开放式模块中,赋予会员和领域专家相互交流的权力,这是化学类论坛模块划分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论坛进行结构良好的模块划分,使参与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清晰的定位,这是论坛能够良好运作的必要条件。

5.2论坛的成功实践需要必要的宣传

论坛的实践和网站不同,主题网站仅仅需要将内容呈现给网站浏览者,而论坛实践功能的达成与参与论坛的人数成正比。化学学习类论坛进行必要的宣传,让更多的中学化学教师了解论坛,这是论坛成功实践的关键。

5.3论坛需要采用会员审核制度,应当注重有效管理

化学学习类主题论坛需要会员审核制度,这是论坛运作的必要维护手段,对于化学类主题论坛而言,首先要监督和引导会员将所发的帖子进行归类,同时需要管理者将板块错误的信息贴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才有助于维持论坛结构的清晰,其次对于和本论坛主题无关以及有悖于互联网基本准则和相关法规的发帖内容,应及时的删除和清理。

以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为例,论坛管理的重要性还在于,需要将最新以及现阶段最重要的微型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置顶和加关注,并引导会员在学术范围内进行良性的探索和研究。对于化学学习类主题论坛的正常运作而言,论坛的管理尤其重要。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0

一、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内涵

1. 内容

教师论坛模式以教育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为特色,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它是为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鼓励教师深入思考,独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互受启发,通过思想上的交锋和观点上的碰撞,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

2. 形式

由主持人、辩论团队、观众三类人员组成。所有参与者在现场抽取卡片,卡片分为两种――“请您按图形到主席台就坐”与“欢迎您到观众席就坐”。抽到“主席台”的老师约为30人,按不同的形式分成三组,组成三个辩论团队,在会场的前面就坐,直接参与论坛讨论。抽到“观众席”的老师坐在会场中后段,可以参与抢答讨论,参与主论坛的补充发言。这种随机的形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欲望。论坛还设 “智慧老师”奖,根据发言的次数与质量选出。观众席参与抢答的也可以获得礼物。主持人调控现场,各团队老师各抒己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每位老师都能发表看法,人人参与其中

3. 特点

①主题鲜明。根据学校近段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班主任,就有一系列主题: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与新接班”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与执行”

“想说爱你不容易――特殊学生教育问题”

“我想有个家――班级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成长――班主任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主任与期末评价”

②平等民主。论坛的参与者,不管专家,还是教师;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观众,都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说困惑,也可以道经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旁敲侧击。大家身份平等,只有观点与认识的差异。

③交流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④灵活方便。校内论坛可以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科组、级部进行,也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参与者既可是本校老师,也可以邀请外校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其他行业人士等等。

二、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教师论坛是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者围绕一个主题或案例,各抒己见,每一个培训现场的人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论坛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教师论坛的核心,其来源有三:

1. 学校管理层发现的一些亟待解决或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怎样布置合理而有效的作业;放学后的学生“留堂”问题等。

2.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例如:有效课堂教师是多讲还是少讲;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问题等。

3. 当前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减负,择校等问题。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促进教师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使老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主题的确定上要注意两点:一是与学校实践直接相关,但又要高于实际,这样可以让教师体验到学习、培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教师的动机;二是不宜把个别化问题作为论坛主题。有些个别问题或许只有个别教师感兴趣,但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就无法形成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则互动性不强,容易出现冷场。

(二)选好主持人

因为论坛是由主持人和台上嘉宾以及全场观众在现场围绕某个主题讨论,所以主持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现场参与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教育理念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处事不惊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主持人要善于倾听,这种“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预测话题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趣味的话题。

主持人要鼓励现场人员大胆地发表观点,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进而激发起大家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交流热情, 营造真正的“谈话场”。

(三)方案

论坛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好论坛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公布。论坛参与者可以根据主题预先思考、酝酿以及准备好发言素材。

(四)现场交流

在现场,主持人与台上嘉宾、台下观众相互探讨,充分表达对论坛主题的看法。由于探讨的话题都是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大家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各自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异,所以观点有冲突,话语有交锋,再经过主持人“煽风点火”的“挑拨”,辩论更加激烈,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提高了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五)反思总结

每一次论坛结束后,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看到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因为,每一次智慧的分享,都会带给全体与会者不一样的体验和专业成长。更为可喜的是,论坛过后,通过微信、QQ等交际工具,老师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方式策略等,论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学校会要求全体参与论坛的老师把感想写下来,并绘编成《论坛文集》,以引导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1

2012年10月26日上午,在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上,安徽省职成教学会金辉会长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学会2012年工作报告。在过去的一年,学会紧紧围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局,紧紧围绕贯彻国家和安徽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一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推动群众性职教教育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会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已走上常规轨道。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与立项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科研课题的申报面(院校)逐年扩大,申报课题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提升学会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今年学会重点抓了两件事:一是更加重视科研工作的质量和管理,二是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学会在安徽省教育厅分管领导和安徽省教科院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社会团体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努力走出提升群众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路。

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添砖加瓦。调研工作从今年4月初启动,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参与,与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成处共同发动,上下结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调研工作思路和计划。学会联合高职分会、中职分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并遴选组成专家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调研工作。调研专家组在初步分析省内外职教集团状况的基础上研制了调研工作安排、调研座谈提纲、调查问卷等一系列调研工具和资料,并且将整个调研任务分解成八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6月到8月,调研组深入到18个职教集团牵头院校逐个开展调研,全省18个职教集团形成了18份总结报告。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形成了系列成果。

首先,摸清了安徽省职教集团的家底。全省18个职教集团广泛联系了全省193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426家企业单位,以及69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是职业院校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其次,总结了自2006年全省职教集团开始组建以来,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第三,弄清了职教集团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四,从顶层设计、统筹指导、校企(行业)对接、机制创新、政策支撑、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职教集团建设的建议。

三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教育行政,服务职业院校。一年来,学会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六项工作开展:继续打造“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学术交流平台;协办全省技能竞赛,推动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物流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服务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全力做好中职教材网站工作;加强学会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宣传职成教改革发展成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国际交流。

此外,学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次年会还为荣获安徽省职成教学会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优秀论文的代表、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江春副书记对省职成教学会工作以及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的总论坛、分论坛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过去一年,安徽省职业教育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是很大的。一是基础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师资的数量和素质也大幅度提高;三是工作格局和工作特点日益突出;四是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五是高职、中职稳定发展,规模适度。成绩取得确实来之不易,我们要讲成绩,不讲看不到希望,可能会感到信心不足,但是问题也要讲,不讲,容易盲目乐观,也可能导致工作滑坡。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要高度重视职教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职教发展的保障条件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他强调:“职业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人才培养各个角度来看,都是必须要大力推进、加快发展的一种类型的教育,所以,我们还是要增强信心、努力奋斗,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办成真正的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需要的教育、企业欢迎的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很有成效的教育,那就是有地位的教育。”

加力

合理搭建平台,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提速

10月25日晚,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高职分会就分会换届大会情况和高职分论坛情况作了汇报;中职分会介绍了今年4月18日中职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和成功举办“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中职分论坛”情况;成教分会(筹)重点汇报了近期召开的成教分会筹备会议的情况。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变动情况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

在高职分会换届会议上,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金辉、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高职分会会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传海出席会议。

陈传海代表高职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作报告。高职分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坚持围绕职教大省和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高职教育重大方针政策;主持召开“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充分发挥分会信息交流平台的功能;精心组织多个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分会服务院校和社会的功能;积极配合职成教学会做好年会、展览、评先等工作,努力发挥好群众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会议一致推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单位,陈传海担任高职分会第二届理事会长。陈传海还代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设想。

李和平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安徽省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改善、内涵建设继续加强、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继续优化;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任务是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具体来说,要以学习落实“两个意见”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切实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做一体”导向、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实践

切实强化内涵建设,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此次职教论坛的分论坛上,共有20多位论文作者作了发言交流,其中有职技校校长,也有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多视角、多学科的精彩发言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在中职分论坛上,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徐淮刚等10位获奖论文代表进行了论文交流,他们用PPT形式展示了中职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新成就,形成多样,内容丰富。

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中职分会会长李炳银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中职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中职分会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教学成绩可圈可点,他还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列举了中职发展的亮点,鼓励大家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共克时艰,迎难而上。

在高职分论坛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代表分别作论坛交流发言。发言代表紧扣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话题,分别从高职院校的宏观发展形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新举措和新构想,达到了交流、思考和启发的预期

效果。

高职分会会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传海对代表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他在总结讲话中说:“本届论坛的论文紧紧围绕‘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产教结合、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主题,研讨新形势下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高水平、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推动我省职业与成人教育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希望论坛能继续创新,直面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推动高职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104-02

作者简介:杨洪亮(1987-),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信息化。

0 引言

网络论坛为人们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社区讨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自由讨论话题、分享资源,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促进了专业网络论坛的创建和发展。

1 基于Discuz!的论坛设计

1.1 Discuz!软件简介

Discuz!是一款免费的社区论坛开源软件。应用该软件即使用户不是编程专业人员,只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也能搭建起功能强大的网络论坛。Discuz!软件的基础功能是基于PHP和MySQL实现的。

1.2 论坛开发环境配置

选择XAMPP方案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的开发平台,论坛的环境配置采用XAMPP-win32-1.7.5-beta1版本,以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PHP作为服务器端脚本,Apache作为Web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

2 论坛设计

2.1 设计原理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家罗杰斯主张学习者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核心是自由学习,促进自由学习的方法有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学习资源、利用学习社区、分组学习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来获取知识、掌握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学习者的交流和协作来实现的。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社会情境的创设。

(3)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理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问题,利用网络查找资源自定步调的自主探究过程。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网络针对同样的任务或者话题进行交流合作。

(4)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联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性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1]。

2.2 论坛系统结构设计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网站的整体结构包括论坛、每日签到、群组、家园、排行榜、虚拟社区6个部分。

(1)论坛页面: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的主要页面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各个分区,每个分区拥有不同的版块。

(2)群组页面:在群组页面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分类下建立自己的群组,作为群主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加入方式添加群成员。

(3)家园页面:家园页面是一个综合页面,综合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网站上所有用户的最新动态。

(4)排行榜页面:该页面可以针对不同选项对论坛网站中的内容进行排行。

(5)每日签到页面:登陆用户每天在该页面进行签到,获取奖励进行用户等级升级。

(6)虚拟社区页面:该页属于娱乐页面,为用户提供一种虚拟的社区环境。

3 论坛开发与实现

3.1 Discuz!软件安装使用

3.1.1 Discuz!软件运行环境安装及设置

①到XAMPP官方下载XAMPP-win32-1.7.5-beta1版本;②选择安装位置,本软件安装在D盘;③点击下一步,勾选Apache、Mysql、FileZila相应的选项,见图1;④进入安装过程等待安装;⑤安装完成;⑥启动XAMPP软件并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xampp/,进入XAMPP设置界面,出现如图2所示界面,然后点击phpmyadmin,就会出现数据库创建页面,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为yhl,单击“创建”,创建新的数据库;⑦创建好名为“yhl”的数据库后,点击如图1页面中的数据库选项卡,进入如图1页面,选择添加新用户;⑧添加新用户后跳转到如图2的设置数据库新用户页面,自行设置用户名、主机和密码。

3.1.2 Discuz!软件安装

①从Discuz!官方网站下载Discuz!X2.0软件简体中文GBK版后,解软件压缩包出现readme、upload、utility三个文件夹;②找到XAMPP软件的安装位置(D:\\xampp),在D:\\xampp\\htdocs下创建名为bbs的文件夹,将上一步中的upload文件夹复制到bbs文件夹中;③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localhost/bbs/upload/install.php,出现Discuz!安装界面;④点击“我同意”,在新出现的页面中点击下一步,在“设置运行环境页面中”选择“全新安装Discuz!X(含 UCenter Server)”选项,点击下一步,“安装数据库”页面;⑤在“安装数据库”页面中,按照图2进行填写,这样安装的Discuz!软件能够成功地和后台已经建立好的数据库进行连接。

3.2 论坛功能设置

论坛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后台的Discuz!管理中心进行设定的,见图3。

(1)用户分类及权限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的用户有两大类,即管理组用户和普通用户组用户,在用户组中又有不同等级的头衔。依据用户分类和头衔等级,用户享有不同的权限。

管理组用户按照头衔分为管理员、超级版主、版主、实习版主、审核员5个级别。管理员具有对主题、帖子、管理面板、空间、门户的管理和查看IP的所有权限。超级版主相较于管理员,不允许置顶管理范围内的回帖,不能删除回收站的帖子,并且不具有空间管理、门户管理和察看IP的权限;版主相较于超级版主,不允许将作者的收费主题终止并将作者获得的收益退还给购买者,不能够禁止用户访问、禁止IP、编辑用户资料和批量删帖;实习版主相较于版主,不允许移动管理范围内的主题,不允许对主题进行分类和复制修复主题;审核员相较于其他管理组成员只具有审核帖子、审核用户、禁止用户发言和禁止IP的权限,无其它权限。普通用户组分为限制会员、新手上路、注册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金牌会员、论坛元老7种头衔,每种头衔都有一定的积分范围,用户积分突破范围后会自动升级为更高级别,同时享有更多的用户权限。

(2)积分功能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的积分分为3类,分别是威望、金钱和贡献。用户总积分的计算公式为:发帖数+精华帖×5+威望×2+金钱+贡献。用户的总积分会随着用户在教育技术学论坛上不断参与各种活动而增加,随着积分的增加,用户的等级会得到提高,同时用户会享有更多的操作权限。

(3)防灌水功能设置。用户注册与访问:对于新用户开放普通注册和QQ注册两种方式。新用户注册时必须输入验证码,并且相同的IP地址在一天中只允许注册5次。已注册用户在登录时也要输入验证码。

强制任务:通过积分和用户权限进行设置。新注册的会员头衔处于新手上路阶段时,不允许发帖和回帖,新用户必须执行强制的任务,如上传头像获得相应积分奖励,升级为注册会员头衔后才能进行发帖和回帖等。

词语过滤:本论坛在后台设置了被认为不良的关键词,如四六级答案,用户发帖时帖子主题或内容如果含有这些被认为不良的词语,论坛系统就会对帖子执行过滤操作。

(4)发帖设置。除限制会员和处于新手上路级别的会员不能发帖外,其他会员可以自由发帖。论坛用户可以发的帖子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帖子,另一种是发起投票。在要发表的论坛帖子中用户可以发表文字信息,还可以上传图片、视频和添加相关的表情来丰富帖子内容。

4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的使用和完善

在论坛主页面中,将教育技术学考研分区删除,并将其变成一个版块归并到教育技术杂谈分区中。在论坛页面服务中心有用户建议版块。将论坛页面各个分区中的版块添加相应的图标,并重新设置了显示方式,每行显示4个版块。在论坛页面新增了站点公告,站长可以通过公告告知新手上路会员发帖要注意的事项。应用户要求在虚拟社区页面中新增了职场、兼职中心等应用。

5 结语

基于Discuz!软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论坛,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有利于教育技术学新思想的产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0.

[2] 张军伟,宋星建.基于Discuz!构建医学信息学论坛[M].科技信息,2010(15).

[3] 陈玉鹏.“Discuz!”的社区动力[J].互联网周刊,2006(25).

[4] 艾地.浅谈基于Discuz的实时交互性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化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08 (12).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3

第四条论坛内容:

(一)以研究生学术论文交流、学术问题研讨、学术沙龙、论文张贴以及科技创新成果与创新文化展示为主要形式,就本学科领域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热点和有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

(二)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邀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介绍研究生培养及治学经验,邀请有关专家与会指导,对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进行现场学术点评与咨询;

(三)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技术或管理专家,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相关人才需求及相关科技问题作专题报告,邀请优秀研究生介绍成长经历与创业历程;

(四)组织参观考察有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事业单位、联谊活动等多种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活跃论坛气氛,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创业意识,提高论坛质量。

第五条论坛对象:论坛面向*境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每期参会的研究生以150人左右为宜。参会交流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应符合论坛主题要求,由选派单位学术委员会进行遴选推荐,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对提交的学术论文进行筛选同意后即可参会交流。

论坛,可邀请部分省外高校、科研单位提供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优秀研究生参加交流。

第六条论坛的组织:

(一)论坛由*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主办,委托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承办,相关单位协办。全省每年举办2-3期,会期一般为2-3天。

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承担举办部级和省级研究生学术论坛,大力倡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本单位或院系之间自行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活动。

(二)论坛命名为“*研究生学术论坛”,每期论坛命名为“20*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为了保证论坛交流质量,增加交流机会,使其学术交流更加充分、深入,论坛可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分设若干个专题论坛。

论坛承办单位应鼓励本单位广大研究生参会学习和交流。

(三)论坛由承办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承办单位应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充分积极发挥研究生在论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有关专家的学术指导与咨询作用,保证论坛质量与效益。

论坛应设立论坛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论坛组织委员会负责论坛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其成员由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主管领导、本单位及相关参加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人、院(系)及学科负责人组成,负责论坛的总策划和方案的总体设计,论文编辑出版等各项筹备工作,以及论坛期间各种报告会、讲座、参观、联谊活动安排、论坛宣传、报道,参加论坛人员的接待等各项组织和实施工作。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省内外相关学科同行专家组成,负责论文的遴选、评审及学术论文报告交流的点评与学术咨询工作。

论坛承办单位应至少提前两个月向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发出会议通知,并根据确定的论坛主题与学科征集研究生学术论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对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遴选后,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团参会。

(四)为鼓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论坛活动,激励创新热情,每期论坛评选优秀学术论文并予以奖励。论坛设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一等奖获奖论文不超过参会论文总数的10%,二等奖获奖论文不超过参会论文总数的20%。优秀学术论文由论坛学术委员会评选,以*省学位委员会与论坛学术委员会名义(论坛学术委员会由承办单位代章)共同颁发奖励证书;其他参会论文,由论坛学术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论坛学术委员会的名义颁发论坛“入选论文”证书(由承办单位代章)。

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入选论文证书封面由*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印有“*研究生学术论坛”徽标。支持论坛承办单位以学报专集或论文专集等形式正式出版参会交流的学术论文,对优秀学术论文作者给予多种形式的鼓励与奖励。

第七条论坛经费:由省批准举办的论坛,其活动经费主要由承办单位筹集,省教育厅予以适当补助。论坛承办单位应积极争取、吸纳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以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论坛活动捐助较多经费的,论坛可冠以捐赠方名称或称“20*年*杯*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

论坛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参加论坛的校外研究生的食宿费补助、会议资料费、优秀论文奖励、学者评阅论文及学术报告酬金等。

第八条承办单位的申报与确定:申请承办单位需向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提出承办申请报告,并附“20*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举办方案。经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研究确定并发文批复。

申请承办单位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承办单位为*境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其学科与学术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培养管理工作水平等,在省内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

(二)论坛主题鲜明,组织方案严密、科学,可操作性强;

(三)申请单位能够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论坛各项活动的开展。由研究生培养单位与社会各界联合承办的论坛,优先予以批准。

第九条宣传工作:

(一)论坛承办单位应加强论坛的宣传组织工作,在论坛宣传、报道、会场、论文集、会议手册等方面可使用“*研究生学术论坛”徽标(徽标图样附后,可在省学位办网站下载);

(二)论坛承办单位应积极与当地有关新闻媒体联系,大力宣传、报道有关“*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省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的舆论氛围;

(三)论坛承办单位应在本单位网站及时论坛信息。论坛结束后,应及时将论坛的图文信息传递到省教育厅办公室新闻中心。

第十条论坛总结:论坛承办单位应在论坛结束两周内,向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提交论坛总结。内容包括:

(一)论坛总结一份,含论坛总体概况、取得成效、各方反映、意见建议等;

(二)获奖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名单与论文题目,以及研究生学术论文及学术报告集各3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