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少儿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襄阳本土文化,是襄阳历史传统的沉淀和现实生活发展变化的双重结晶,在新课程标准科学指引下,将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愈发受到重视。
少儿美术教育研究

少儿美术教育研究1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持续推进,少儿艺术素质教育逐渐得到各参与主体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少儿艺术素质制度,从而促进区域幼儿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重视,在新课程标准科学指引下,诸多区域开始在少儿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文化资源,从而体现美术教学的地域性。

一、襄阳文化简介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系统提出了“四个襄阳”的战略布局,重点凸显了“襄阳文化”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所指的襄阳文化是指本地的民间工艺品、特色建筑文化、特色戏曲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和独具一格的自然环境等,襄阳文化与少儿美术教育深度融合,势必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既能够展现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内在价值,又可以让少儿们从小耳濡目染地感受襄阳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深刻认识到传承、弘扬和保护襄阳文化的重要性。[1]为此,本文以襄阳文化的优势性为切入点,结合实际,重点探讨襄阳文化融入本地区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和意愿途径,从而为襄阳地区的少儿美术课程形式与内容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思路,旨在建立一种适应当地文化教育特色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和模式。

二、襄阳地区少儿美术课程现状分析

 现阶段,襄阳地区的少儿美术教育形成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随着艺术课程不断更新改革,校内美术课程体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毕竟教学和教学内容有限,尤其是缺失襄阳本地区美术资源,进而实践教学缺失地域性特色,课程内容与少儿日常行为、价值导向和思想意识无法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中会产生“陌生感”。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形式以美术培训机构为主,近年来,随着一些知名连锁店加盟,如“希望美术”“斯玛特教育”“番茄田”“杨梅红”等,少儿美术教育与本地美术文化资源渐行渐远,只是常规性开设了素描、国画、水彩画等课程,与襄阳文化美术资源无法有效融合。襄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浓厚,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本地区的少儿对于民间工艺品、特色建筑、戏曲文化、传统民俗文化、自然环境特色等本土文化认知不够,更无从谈起对襄阳文化的浓厚兴趣,这归根结底在于构建地方少儿美术课程体系过程中,并未对襄阳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提炼、丰富和应用,对襄阳文化和少儿美术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也缺乏认知,从而使襄阳地区少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2]

三、襄阳文化融入少儿美术课程的理论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SWOT分析法,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应用SWOT分析法,可有效分析襄阳文化融入少儿美术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及威胁。

1.优势分析

现阶段,襄阳本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以民间工艺品、特色建筑、戏曲、民俗、自然环境为体系的本土文化体系,在构建少儿美术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全面丰富襄阳地区美术课程资源,为襄阳地区美术教育提供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素材,是本土美术课程的源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可操作性。

2.劣势分析

当前,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冲击,襄阳地区部分学校更倾向于西方美术教育,未能从本质上将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于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鸽笼式”“困兽式”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无法发挥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美术教育时未能与襄阳文化产生共享,更无法谈及通过创新美术作品展现襄阳文化。

3.机遇分析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少儿美术教育和区域文化密切相关,少儿美术学习不能被视为一个单一的艺术实践,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切实增强少儿与社会美术资源的接触面,在一种普遍的文化背景的教学中学习。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少儿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还应重点聚焦民间文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为传承、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让幼儿群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之美和宝贵之处。鉴于此,襄阳文化的融入,为少儿美术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4.威胁分析

笔者深知襄阳文化和少儿美术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接触了诸多襄阳文化,不论是老河口木板年画、程河柳编、李庆山环保土漆制品、高学清葫芦烙画、襄阳的古城墙、服饰、道具、饮食、文化等,都是孩子们的绘画素材。同时也发现了部分艺术资源面临失传的窘境,如何借助少儿美术课程这一载体来传承、弘扬襄阳文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瓶颈因素,必须从少儿抓起,做好基础,加强顶层设计,让少儿积极参与了解、学习襄阳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承担了传承襄阳文化和扩散襄阳地方美术资源的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就是将襄阳文化的浓厚底蕴融入少儿美术课程。

四、襄阳文化融入少儿美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襄阳文化的挖掘相关研究证明,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一方面可拓展、延伸美术教学内容[3],让教师和少儿群体的生活实践进入教学全过程,从而使襄阳文化更襄阳化,让少儿美术课程更艺术化。同时,襄阳文化和少儿美术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群体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型升级为主动式学习,从本质上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为襄阳文化的充分挖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襄阳文化目前在本地的少儿美术课程教学中还未得到有效筛选应用,部分少儿群体不了解襄阳文化相关美术资源,比如襄阳的古城墙、服饰、道具、饮食、文化等。现阶段,纵观全世界各地区均在重新审视、筛选、梳理和总结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这一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寻求和认同的过程。[4]具体而言,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能够增加本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襄阳文化充分挖掘。

2.有助于少儿树立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意识观

现阶段,襄阳文化和少儿美术课程有效衔接,有助于少儿群体认知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从而帮助其树立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意识,少儿从幼儿时期就让潜移默化地感受襄阳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进而影响其思想意识、行为导向,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承担起传承、传播及发展本土文化的重任。由于襄阳文化美术资源具有地域性、人文性等显著特征,教师可就地取材,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为幼儿群体提供适宜其生长的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文化,少儿有了以往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可以加深对周围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便于理解和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对家乡和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目标[5],将襄阳文化不断融入少儿美术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随着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持续推进,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美术培训机构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少儿美术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满意程度。具体而言,襄阳文化的融入,对于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提升了美术技能,又能够学到襄阳文化。

五、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的方式探讨

艺术来源于生活,襄阳文化是本地人民在特定时间、特定生产、特定生活方式下所产生的本地文化,通过寻求襄阳文化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切合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承、弘扬和保护襄阳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帮助其认知襄阳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而挖掘人文价值,这才是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真正的内涵。质上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为襄阳文化的充分挖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襄阳文化目前在本地的少儿美术课程教学中还未得到有效筛选应用,部分少儿群体不了解襄阳文化相关美术资源,比如襄阳的古城墙、服饰、道具、饮食、文化等。现阶段,纵观全世界各地区均在重新审视、筛选、梳理和总结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这一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寻求和认同的过程。[4]具体而言,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能够增加本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襄阳文化充分挖掘。

2.有助于少儿树立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意识观

现阶段,襄阳文化和少儿美术课程有效衔接,有助于少儿群体认知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从而帮助其树立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意识,少儿从幼儿时期就让潜移默化地感受襄阳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进而影响其思想意识、行为导向,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承担起传承、传播及发展本土文化的重任。由于襄阳文化美术资源具有地域性、人文性等显著特征,教师可就地取材,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为幼儿群体提供适宜其生长的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文化,少儿有了以往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可以加深对周围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便于理解和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对家乡和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目标[5],将襄阳文化不断融入少儿美术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随着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持续推进,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美术培训机构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少儿美术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满意程度。具体而言,襄阳文化的融入,对于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提升了美术技能,又能够学到襄阳文化。

五、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的方式探讨

艺术来源于生活,襄阳文化是本地人民在特定时间、特定生产、特定生活方式下所产生的本地文化,通过寻求襄阳文化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切合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承、弘扬和保护襄阳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帮助其认知襄阳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而挖掘人文价值,这才是襄阳文化融入地方少儿美术课程真正的内涵。

1.构建系统的美术课程体系襄阳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是地方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如襄阳特色早餐——牛肉面、黄酒、大头菜;襄阳特色建筑——北街老城墙、米公祠、古隆中等风景名胜。让学生实地探访,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色彩、构造、雕刻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用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老街,开展先期的自主学习,作为后期上课创作的素材。可选择版画、皮影戏、剪纸、漳河古法造纸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有特色的技法和制作工艺,有难度的可选用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相对容易的,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此外,对于精选的襄阳文化美术课程资源,需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及心理特点设置系统课程,设置以主题为线索的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分单元教学,步步深入,多角度、全方位去了解所选主题课程。

2.营造良好的襄阳文化艺术教育氛围

校内校外共同打造良好的本土文化艺术教育氛围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在重点区域,比如在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的楼道、橱窗、围墙等可利用的空间上充分展示襄阳文化等素材,作为“生成教育”的资源。此外,教师可带幼儿群体走访本土民间艺人,走进襄阳美术馆,走进襄阳民俗馆,走进大街小巷、参观名胜古迹,体验本土风情。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举办襄阳本土文化相关美术展览或组织儿童绘画比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调动起更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获奖作品,可以进行巡展或对外交流,还可以由相关机构收藏,让优秀的襄阳文化在正确的方向上继承和发展,保证其健康和持续性。六、结语襄阳文化和地方少儿美术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让少儿群体从优秀的襄阳文化中获取精神财富,激发艺术审美、文化传承和探究文化知识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观察、思考、讨论、评析中接受襄阳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科学性、开放式、个性化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美术教学局限,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也能让学生学习探索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作者:吴璇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少儿美术教育研究2

少儿期刊是整个期刊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伴随着许许多多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如今这个视觉引领消费的时代,少儿期刊的美术设计无疑成为了期刊编辑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阅读时都会通过视觉的直接体验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因此,“颜值”也就成了人们在挑选杂志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期刊的“颜值”主要是通过美术设计来表现,期刊的美术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工作,它是美学、图文关系、期刊功能、印刷工艺的综合表现。首先,它要符合整体规划原则。一本期刊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本连续出版物,其美术设计风格要贯穿整本期刊,使它整体保持统一,这种连贯性的统一能让读者感受到期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加容易建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其次是追求审美原则。随着读者的生活质量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期刊的美术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既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少儿期刊群为例,笔者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谈一谈此次期刊改版的过程与思考。

一、集团少儿期刊美术设计的现状

少儿期刊是一项文化产业,美术设计是少儿期刊的外在表现。如何让美术设计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艺术熏陶,是我们美术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事情,也是少儿期刊编辑的责任。对于少儿期刊的美术设计,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一直非常重视,每年都邀请资深美术编辑、美术教研员、高校教师等专家进行多次的评刊和研讨,评刊专家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反馈,例如:面向不同群体的各类期刊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定位清晰、准确。《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杂志的插图绘制非常精美,版式大方;《聪明泉》《科普天地》杂志设计生动活泼,用色鲜艳大胆;《开心幼儿》杂志设计有创新、有特点,圆角造型处理别致,整体设计感很好。各刊从封面设计、字体字号选择、插画作品的选用、专题专栏的设计都很有特点,各有千秋,刊物整体设计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专家们的肯定让我们信心倍增,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期刊的美术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部分刊物的整体设计感不足

目前,刊物的设计缺少一定的美学理论支持,平时相关学习也不足,部分版式设计显得随意、随性,缺乏对标题、文字、图片关系的理解,导致整体设计感略显不足。

(二)部分期刊封面插图和内文插画内涵和定位不够

部分期刊的封面和内文的插图多以数码绘画为主。数码绘画虽然色彩鲜艳、造型生动,但缺少人文气息和亲和力,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审美疲劳,让读者产生厌倦感。另外,部分插画的运用没有认真研究不同读者群体、不同年龄造成的审美差异,导致每个版面之间的绘画类型也没有按照读者定位进行区分,整体效果差强人意。

(三)部分期刊阅读体验不佳

目前,部分期刊的设计风格较为独立且不够统一。具体表现在一本期刊的设计不考虑整体节奏,所有版面的色彩运用过于大胆,高纯度、高对比的撞色设计时有发生,让读者的阅读缺少节奏感,视觉上缺少放松和休息的版面,长时间阅读会产生厌倦感和视觉疲劳。

(四)部分期刊设计效果与印刷效果难以统一

在现在的美术设计中,由于美术编辑的印前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印刷工艺、印刷机械、印刷原理、纸张、油墨等内容了解不多,以至于在设计版式和调色时只参考显示器的呈现的结果,并未思考到印制手段对于设计的影响,导致成品期刊很难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二、集团少儿期刊美术设计改版的准备

美术设计是少儿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达到最好、最科学的视觉效果,改版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应对此次改版,我们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点:

(一)进行充分的读者调研,对目标群体进行分析

少儿期刊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少年儿童,少儿本身具有独特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规律。我们将有阅读能力的少年儿童分为三个阶段:3~6岁为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阅读认知以图形、图画为主,喜欢色彩丰富、颜色绚烂的画面;7~10岁为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段,他们不再单纯地看一些图片和图形,对于文字的阅读需求开始增加,在美术设计方面需要更加注意文字、图画、版式设计三者的关系;11~13岁为后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高年级,对审美的品位和要求开始提高,这个时期也是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编辑应尽力引导和满足孩子的审美需求。我们还走进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和师生们进行了座谈,发现色彩浓重的、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设计风格,既导致师生们的审美疲劳,又影响孩子们的视力。长期以来视觉的疲惫,让读者们都更加期待清新雅致的设计风格。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孩子们阅读杂志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午后和晚上,试想一个恬静的午后、一个安静的夜晚,读者会想要看到一本什么样的期刊呢,笔者想一定是一本能够让人忘却喧嚣、静心品读的刊物。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美术设计改版工作非常必要。

(二)深入印制一线,加强装帧工艺的学习

期刊设计效果的呈现与印刷工艺密不可分,集团少儿期刊各个版本的开本、纸张、印刷机器各不相同,如:《开心幼儿》杂志使用四色平板印刷机印制,《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杂志使用高速轮转印刷机印制,《聪明泉》等杂志四封使用平板印刷机印制,内文使用商务轮转印刷机印制等。想要呈现最佳的设计效果,一定不能脱离了对印刷工艺的了解。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印刷厂进行了十余次的调研,充分听取了印制专家们的专业意见,学习了不同印刷机的印制特点和区别,熟悉了印刷流程,让我们对刊物的印刷效果和最终呈现有了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

三、集团少儿期刊美术设计改版的做法

基于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学习,我们确定了集团少儿期刊的新的设计风格,将从重设计、重对比的强烈视觉风格,转变为重结构、重内涵、重节奏的清雅风格,让读者静心品读,成为了美术设计的目标。这一重大调整既顺应师生们的审美需求,又适用于我们的印刷工艺,能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审美品位,同时又能降低印制难度,让设计和印制完整地统一了起来。具体的改版做法,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改版

少儿期刊的美术设计也需要紧扣美学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在反复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加强版式设计的结构性,强调点、线、面的作用,融入更多网格式的设计方式。通常,在一个版面中文章的标题代表“点”,版面中的文字代表“线”,配图、插画和色块代表“面”,我们将通过以点、线、面为基础的结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将网格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整体提升期刊的结构感、设计感,让版面更加大气、内敛、雅致。这种方式虽然更加考验美术编辑的设计功底和审美能力,但可以给读者更加清爽的阅读感受。

(二)从封面绘画、内文插画风格上进行改版

少儿期刊封面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份重要性的体现往往是由编辑的品位和插画作者的绘画风格决定的。进一步优化作者队伍,选择更加适合的绘画风格,也是此次改版的关键。以《小学生之友》杂志为例,杂志共三个版本,分别应对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一、二年级的趣味故事版,我们尽量选择充满童趣的绘本风格,运用一些夸张可爱的绘画内容,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三、四年级的智力探索版,则使用了科幻的卡通风格,即符合杂志定位,又有强烈的吸引力;五、六年级的阅读写作版则是采用的水彩风格的人物和风景画,在充满童趣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安宁和恬静。在期刊的内文插画的选择上我们也更加重视文化内涵和品位,减少了一些数码感过重和风格过时的绘画版面,增加一些手绘或模拟手绘效果的插画内容,如水彩、水墨、彩铅等绘画形式,以此来配合我们新的定位。改版之后,整体的绘画效果也更有人文气息。

(三)从读者阅读体验的角度进行改版

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需要一定程度上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这次升级改版之前,刊物的版式设计中存在一些各自为战、风格迥异的情况,部分版面的设计风格不够稳定也不够统一。改版后我们更加重视刊物的整体性和阅读的节奏感。在视觉表现上力求有空间、有节奏。同时,加强栏目之间的关联,在秩序中寻找变化,增强阅读的呼吸感和舒适感,让读者真正地喜欢上手中的刊物。

(四)从设计制作的规范上进行升级

在印刷厂经过多次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在期刊印制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期刊成品的色彩偏灰、红黄两色色差较大等等。为了降低印刷难度,减少问题的出现,呈现更好的设计效果,我们不停地论证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规范设计源文件中印刷色彩数值的使用。印刷色由蓝、品红、黄、黑四色组成,经过调研和论证,前文中提到的期刊色彩偏灰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设计过程中,色彩数值使用不规范导致的,例如:一个纯黄的色块,如果黄色中残留有蓝、黑数值,虽然在显示器上显示不出来,但在印刷过程中会有蓝、黑墨色浸入,导致成品的色彩纯度不足。为了尽量减少这个情况的发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尽量将红、黄底色的蓝、黑通道数值归零或降低,减少印制中蓝、黑油墨的干扰,以此最大限度降低版面红、黄两色色彩不准或偏灰、偏蓝的情况,其他颜色的调色也是如此,尽量做到干净、准确地配色。

2.在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中,过重或过淡的色彩最难以把握。由于轮转印刷机是高速印刷机,平均时速为50000个印张,印刷过程中需要快速着墨和烘干,这种情况下太淡的颜色会难以着色,太重的颜色又会导致色彩不能及时烘干。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计中设置了色彩阈值,通过多种方式将印刷色的用色范围控制在15~85的区间,并减少重色使用,最大限度降低轮装机重色烘干难和墨迹粘连问题。

3.轮转印刷机用纸是使用105克以下轻薄的卷筒纸,受纸张克数的限制,一些整版套色的版面总是存在印透的情况,导致色彩失真、色彩纯度降低。这次改版之后,我们将减少杂志中整版套色的设计比例,将刊物整版套色的版面控制在20%以内,套色版面的反页则采用留白设计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透色后色彩失真的问题。

4.无论是平版印刷还是轮转机印刷,四色小字和四色的细线都是非常难套准的部分,一旦出现套色不准的情况,会导致文字和线条的重影,影响期刊的美观。我们将尽量规避四色小字和四色细线的使用,改为单色小字和单色细线,减少出现重影的概率。5.进一步加强印刷前期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改版,我们发现集团美术编辑印刷前知识的储备不足,虽然已经针对这一短板进行了多次学习和下厂调研,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继续加强印前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印刷中的每一道工序,充分考虑纸张属性、印刷工艺对期刊美术设计的影响,让设计效果和印制效果达到统一。四、结语这次集团少儿期刊群的美术设计改版工作耗时半年,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规范设计这点是困难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的难点,美术编辑的造作习惯大体都已成型,更改多年的工作方式,短期之内难以适应,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这就需要复审同志在审核纸质稿的同时还需要不厌其烦地审查源文件,检查操作是否规范,色彩数值的设定是否合理,不足之处要及时提醒。虽然改版过程不易,但最终的成果还是让人满意的。少儿期刊的美术设计不能只简单地追求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它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少儿期刊的美术编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专业技能,多画、多看、多尝试,把文化性、艺术性、原创性充分结合。“做了那么多改变,只为了心中不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改进,给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

作者:曲洲 单位: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美术编辑室主任助理

少儿美术教育研究3

根据我国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可知特殊人群指的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为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各级文化馆应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训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

一、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安康市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从城市到乡村的一大批文化场馆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从2017年每千人拥有269.65平方米,到2019年底每千人拥有448.09平方米,增长达66.17%,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市文化馆加大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绝大部分群众切实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惠民措施。文化馆提供的免费开放场地,建立的群众文艺团队让外来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当中,感受到温暖与尊严;文化馆的公益培训、展演服务让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得到学习艺术和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体现了自我价值;当前社会正步入老龄化的时代,文化馆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大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安康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于1950年3月,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近年来,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了以群众需求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在设施改建、队伍培训等方面将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在馆内设置残疾人专用无障碍通道,安装电梯设备,更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群。

二、安康市群艺馆少儿公益美术培训取得的成绩

全民艺术普及,重点在少年儿童,而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培育起孩子们心中最初的艺术萌芽,艺术培训至关重要。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参与艺术培训所存在的诸如师资、设施、设备等困难,安康市群艺馆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公益艺术培训,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其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接受最初的艺术启蒙。安康市群艺馆少儿美术是纯公益性质的免费培训,在本馆阵地开展每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公益培训,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项工作是安康市群艺馆免费公益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安康市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康市群艺馆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留守儿童,长期致力于少儿美术免费公益培训,开展了多项活动:举行了“公益文化春风行——关爱留守儿童·送活动进校园”活动,先后到百余所乡镇中小学,送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和艺术讲座;举办了多届“美丽中国·我的家”全国少儿美术大赛;组织培训学员参加全国、省、市少儿绘画比赛,取得多项成果;联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在我馆建立了艺术帮扶留守儿童暨教师少儿版画实验基地;与陕西省美协少儿艺委会联系成立了陕南少儿美术基地……系列少儿美术免费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泛好评,形成了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的重要文化品牌。

三、少儿公益美术培训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笔者作为一名群文干部,有幸参与了我馆少儿公益美术培训工作。结合这几年工作实践,针对儿童绘画培训的特点,有以下思考。

(一)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思维创造力对少年儿童进行美术学习的培养,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对孩子的感知能力、手脑协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在少儿美术培训中,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机械地模仿。我认为每个小孩子都是爱画画的,他们生来就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每个人的幼小时期都爱在纸上涂鸦,而且兴趣很浓。少儿美术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和视觉写实期(9~13岁)。我们上小学的时代,经常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笔,孩子照着画一笔。单纯以像不像为临摹和重复标准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因为儿童绘画是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没有标准的模式,没有统一的要求。儿童画也不是画得像、画得整齐、色彩丰富,就一定是好作品,画面杂乱无序就不是好作品,而更要关注画面生动、有趣、创新和自我情感的表达。有时同一个课题不同的孩子所呈现的画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少儿美术的目的不是培养第二个齐白石或徐悲鸿,而是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孩子打破传统美术的束缚,敢于尝试,展开想象,大胆表现内心的想法。

(二)绘画教学中,主要运用“引导为主、示范为辅”启发性思维方法安康市群艺馆少儿公益美术培训通过网络平台,面向社会招收6至12岁儿童。每次报名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我一般将他们分为两组,大的小的各坐一边,有时教授内容也不同,作业标准要求也不相同。主要运用“引导为主、示范为辅”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时,一般选定主题后大概示范或者局部示范,给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作业为避免千篇一律,在辅导时多用启发性思维方法,让孩子们想象怎样让画面生动有趣、怎样让画面丰富多彩。大胆想象,放手创作,边画边想、边画边加,尽量将一张纸画满画完。

(三)在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的良好品格在绘画教学时,我给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的空间,对绘画内容、方法不做过多限制。但对完成作品却是有要求的:尽量不收半成品的绘画作品。因为很多小孩子喜欢画快,一张没画完就想取新纸画另一个,或者一点画错就想换纸,如果任其这样,他的每张作业都是不完整的半成品。这时我就会教他们用添画、改画的方法补救,一张没画完就不能取新纸。有的孩子画得快,有的画得慢,有的孩子嫌涂色太费力,我都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做事要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尽自己的努力完成每一次绘画作业,一个学期要完成几张完整的作品。

(四)关注儿童情感,让绘画成为孩子减压、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公益美术培训上课不像学校有严格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绘画,以兴趣情感的表达为主,技能方法的培养为辅,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绘画。我们的时代在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的小孩子从小学习压力就大,应该让艺术兴趣爱好真正成为孩子放松自我、表达情绪的阵地。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思维创造力,不带成人眼光看儿童画,激发孩子热爱绘画的兴趣,不设定条条框框,不带功利心完成作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让孩子在快乐中绘画,享受绘画带来的成就感。让绘画成为孩子减压、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关注儿童画、引导儿童画、鼓励儿童画、繁荣儿童画是少儿美术免费公益培训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深信:今天的关注、重视和鼓励,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张画,而是艺术的启蒙;不仅仅是一方艺术天地,而是多彩多姿的美丽人生。让我们共同携手,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和他们一起放飞一个关于艺术的美丽明天!

作者:袁静 单位: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