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少儿古典文学实用13篇

少儿古典文学
少儿古典文学篇1

然而清末年间,中国的发展受制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致使中国承受了太多的耻辱。辛亥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古老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错误地把禁锢人民的封建思想与传统的文化历史混为一谈,文言文体也受到社会文化主流的排斥,古典名篇被人们所轻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建国后,由于极“左”路线猖獗,古老的诗文更被粗暴地扣上了“毒草”的罪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极少,或干脆没有。其直接恶果就是使得中国青少年一代不能充分吸收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滋补,文化素养低,文化底蕴不足。传统是根基,失去了根基,还能走多远呢?难怪有人大声疾呼:“当今的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太弱了!”

然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中共中央“十六大”关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指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曾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秉承传统,继往开来。当21世纪的中国人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肩上时,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将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虽然传统“读经教育”一度被彻底否定,但近年来研究已认为应该提倡古诗文教学,并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进行推广。社会各界越来越看重青少年儿童的古诗文教育,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该项活动以组织少年儿童诵读、熟背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台湾的“儿童国学班”也是一例典型。“儿童国学班”希望趁孩子们年龄小、记忆力强的时候,让他们直接接触、感悟、揣摩这些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名篇。小朋友不必懂,也毋需考虑兴趣问题,只要念诵背就是了。

二、对幼儿进行古代诗文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古诗文教育呢?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不仅应当是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同时也要求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古诗文的了解多少是体现人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经之一。

少儿古典文学篇2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古文,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古文故事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代教育一直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而诵读古诗词赋,无疑是他们在学习语言和文学路上的第一步。如果这些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所提倡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施肥浇水的工序,我们都在努力着,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在未来美丽绽放,绚烂如花。

参考文献

少儿古典文学篇3

1幼儿对古文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少儿古典文学篇4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少儿古典文学篇5

1.“零”阅读

家长会上,互动交流阶段,一位爸爸说孩子没时间读书。我很纳闷,我们一直体现“轻负担,高质量”,他的孩子怎么回事?细问原委,他每日自行安排孩子完成随进度的练习题语数外各两套,还要练习1小时小提琴和半小时乒乓球。我听后,忙追问孩子几点钟睡觉?这个爸爸回答11点。我无语。

受应试教育体系的深度侵害,老师、父母为了让孩子多考一分,付出的代价终身不换——舍弃了读书的习惯。另外,我还想将存在低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等一类充斥妖魔鬼怪、恐怖暴力,既误导儿童行为,又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所谓书籍,也归为“零”阅读的范畴。

2.“快餐式”阅读

一日问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呀?”按年级段梳理大致为:《摩尔庄园》、《淘气包马小跳》、《名侦探柯南》、《笑猫日记》、《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到书店,总看到许多学生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书籍,仔细看来,他们选择的读物多为市面上流行的、较为肤浅、缺少文化积淀的畅销书。在跟风阅读成主流,浮躁文化乘虚而入的时代,儿童阅读也呈现出比较表面化、信息量少、情感也是快餐式的现状。原谅我将卡通漫画、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也归在此类中。

问题二:儿童经典阅读失重

1.儿童经典阅读≠外国优秀读本阅读

外国优秀儿童读物也大量“入侵”儿童的阅读世界。当然,我并不反对甚至赞成优秀的外国少儿读物的引进,如绘本系列,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却潇潇洒洒地夺得了众人的注目,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支新生的教学资源力量;童话系列,如《丁丁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名著系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

2.儿童经典阅读≠儿童经典古诗文阅读

经典诗文,是经过不知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精华。近些年来,儿童经典诗文的呼声日渐高涨,从“现代”私塾、国学经典、古诗词到小古文研究,“复古”文学思潮正在大面积影响着中国儿童,冲击着学校教育。儿童经典诵读存在误区即古代文学才是经典。

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各式各样的读物为儿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时,很可惜的是,在多年工作中,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了这些人的名字: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巴金、萧红、朱自清、沈从文……面对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教材体、量少质轻的现状这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形容“安徒生的童话就像摆在家中的精美铜器,越擦越亮”,我则希望更多的中国儿童能形容“中国现代经典书籍就像青铜器,照亮、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我想呼吁的是: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

首先需正名定分。我们经常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和文化的风向标,从对待它的态度和方式上,对后人总是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历史的进程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发展的空间。

其次需顺时而为。现在,我们的通用文字为中国现代汉语,儿童正是运用祖国现代汉语知识储备进行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提倡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就是让儿童的精神成长能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同行,找到文学经典与孩子的精神契合点,拓展儿童精神生命的空间。时代的良知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宽广的臂膀。

最后需遵循心理。儿童文学作家范先慧认为“我们不应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应该把孩子抱起来,放在桌上,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高度的前提下,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观点、态度和思想去看书、看问题、看世界。”生命的成长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温润的土壤。

少儿古典文学篇6

鲁迅先生曾说:“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人生的熏陶与影响将是受惠终生的,愿一套好书,能陪伴青少年读者亲近母语,走进经典,成为相伴童年的珍贵回忆和一生财富!

专家热评

我很愿意为这一套的“经典触摸”热情推荐。这套书的改写者里有很杰出的文学家,所以他们的简略也很杰出。不是用笔在简单划去,而是进行着艺术收拾和改写。杰出的笔是可以让经典照样经典的。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我以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而母语经典,理应成为中国每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希望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开始,更多地阅读我们的母语经典,打好“精神底子”。

――曹文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从台湾引进的“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丛书,无论书目的选择,还是改写队伍的精良,都让人产生一种信赖感。相信孩子们会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盛宴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营养。

――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一个儿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就是他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发育史。此丛书内容博洽而精当,犹如“精神母乳”,适宜于青少年阅读,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到精神的养分。

――曹衍清(原湖北黄冈中学校长、现任深圳实验学校校长)

名师感受

胡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方舟子和韩寒掐架,掐出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的寒假作业,是一份读书目录,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这份目录里面列出了古今中外涉及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100多部经典名著。有人质疑:假期不做练习,读这些书,考试成绩掉下来怎么办?这些书老师也未必会读,中学生承受得了吗?

我认为学生在假期里可以不做重复的过度的语文练习,但是不能没有阅读。我们的孩子当下除了接受必要的知识外,更需要有自己选择、自主阅读的空间。遗憾的是这个空间太小了。现在的语文教育现状是:从家长到教师、从小学到高中,都把孩子逼进了练习、考试中,功利性地以为得到高分才是最重要的。书店里针对学生的练习卷铺天盖地,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书却很贫乏,很少有人编辑出版一些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成长的书。

阅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小时候读了改写本,以后就容易理解原著,读了“征东”“征西”“小五义”,走进《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就会比较顺,而把《西游记》和《封神榜》放在一起读又会发现佛道的差异。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推开经典之门,英雄与悲悯的情怀、做人行事的原则、忠孝道义、修身养性、自我风度的塑造,就是在这类阅读中得以完成的。

故事是阅读之门,是孩子的天堂世界、梦的衣裳,每一个孩子睡觉之前都要妈妈讲一个故事,才能带着梦想入睡。孩子的阅读有一个逐渐“断奶”的过程。第一次捧起喜欢的书自觉地阅读,就意味着举行了一次庄严的“断奶”仪式,从此就踏上了从幼稚通往成熟的历程。

陆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副校长):想了一大堆学生要多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理由,但突然想起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于是作罢――原来大道理都懂,特别是学生。那学生为什么还是不读呢?没趣,没时间,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其实关键只是一个问题:没趣。如果有趣了,会没时间?现在的学生上课还偷偷画动漫呢。如果有趣了,还会没有效果?

“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这套书,就是比较“有趣”的书。改写这套丛书的都是台湾大名鼎鼎的作家。这些作家深谙儿童心理,运用儿童语言得心应手,他们的改写保留了名著原味,生动有趣,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同时他们的语言又恪守汉语规范,寓庄于谐,谑而不虐,对学生运用语言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少儿古典文学篇7

在实际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学中常发现幼儿背诵古诗文死记硬背,老和尚念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事实上根本不知道古诗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事,这样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的记忆,很快会遗忘,而其有意记忆也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诵读古诗文那?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在这两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一些教法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诵读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良好动力,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幼儿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古诗进行配乐并制作成音乐磁带。

我们在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前,主要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入手。如《咏鹅》、《悯农》、《春晓》等,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很广,不少幼儿能随口念上几句,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古诗,配上音乐,制作成音乐磁带,在幼儿入园、离园、吃点心、游戏等零散的时间里播放,刚开始,幼儿听了好像没什么反应,几天后,有幼儿有意无意地跟随音乐磁带诵读他以前念过的诗文,慢慢的没有学过的古诗文听多了也能跟着音乐磁带念上几句。幼儿模仿性强,你听我念,我跟你念,没多久他们就会念好几首古诗文,但有不少幼儿发音不准确,我们就及时纠正,有时还陪他们一起诵读,不知不觉间,幼儿学会诵读了多首古诗文。

2、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对学习古诗诵读的兴趣。

在诵读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老师念字头,幼儿接着念后面几个字;组与组之间的接龙比赛;随着古诗文的韵律拍节奏,吟唱古诗;还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幼儿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并且,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会编排有关古诗文的舞蹈如《三字经》《游子吟》《咏鹅》《悯农》《春晓》等。

另外,我园根据配乐诗创编了大型古诗韵律操,这样大大激起幼儿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幼儿对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创设和利用环境因素,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

1、为了加强古诗文诵读,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特制定了古诗文诵读的园本课程一书。书中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年龄特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分龄分段的编辑教材内容,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完成目标。

2、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为了营造书香氛围,我园为每一首古诗文都配置了一幅彩图,粘贴在各楼层楼道中,孩子们经常会三三两两地围着画,指着他们会读的诗文诵读一会儿。在学古诗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有时还会向同伴炫耀:“这首诗和画,我那天已经和老师在走廊里看了”“我知道这是什么诗,我爸爸在家里教过我”……等等。学的时候他们都很认真,孩子们之间就会比一比谁最早学会,并会恳求我先诵读给他们听一听。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3、诗与画自古以来有不解之缘,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无论作诗作画,都有借物抒情之意,鲜明的事物、情感是诗画的关键。为了增加幼儿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并检阅教学效果,在大班阶段要求幼儿给诗进行配画,既在画时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真是一举多得。

4、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把握契机,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兴奋点,进行随机教育。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看到幼儿园前面新盖的高楼,有一个孩子喊到:“哇!好高哟!就像我们学的古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其他的孩子激情四起,一起围着高楼自发地将我们学过的古诗诵读一遍,平时有的孩子发现班上有的同伴会诵读老师没有教过的诗文,回家后就吵着让家长也教他几首诗文,这样到幼儿园去才可以和同伴比一比、赛一赛。幼儿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很高,由开始的被动学习逐步发展为主动学习。

少儿古典文学篇8

2 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意义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2003年,他在专门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和最新发展。学习经典,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诵读经典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诵读经典,是对新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

3 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做法

实验小学是“中华经典教育工程榆树市试点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160篇优秀诗文,我校积极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1 制定方案,督促落实。根据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各班根据配发的经典文化读本,由语文老师组织,学校安排具体时间,教导处对各班诵读进行实际考核。

3.2 营造氛围,促进开展。本着“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要求学生多背、熟背经典诗文,无需面面俱到的进行分析讲解,只要初步理解大意就行。我们还在每节语文课上开展“课前一诵”,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少儿古典文学篇9

广义的经典音乐也称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而狭义的经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经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经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经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我们听到优美的经典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古语说:儿童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性格、智慧、爱心,一定要在儿童和童年的时候去完成他。一个人,特别是儿童心里,一定要常常充满着优美的感觉,一个人心中有美,身边的环境自然不脏乱,他的生活就很有乐趣,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人如果心中无美,那么他的心理就很枯燥,就会很肤浅,无聊,生活就很无趣。这都是一个人心灵的教育。如果能够给儿童那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古典音乐,那么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儿童一样耳濡目染,全盘吸收,堆积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的发酵,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就会成为她们生命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性情优雅,性格温和、乐观自信、聪明有爱心。至少她们这一生过得比较有乐趣,就比较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相反如果是那些噪音、繁杂的声音,那些《奥特曼》《七龙珠》,那些“亲爱的你慢慢飞”,靡靡之音,暴戾之气的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暴躁、肤浅,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这一生,就可能给自己制造很多的烦恼。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听远为聪,见微为明”。耳,用于听;目,用于看;聪明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

目前科学上一般从五个方面开发孩儿童的智力、使儿童变得聪明,即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的良性刺激。第一种是视觉刺激,也就是刺激我们孩子的眼睛,婴儿很小的时候給孩子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颜色能够充分的刺激我们孩子的视觉;第二种刺激是听觉刺激,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胎儿有了听觉以后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只要母亲能听到的声音胎儿就能听到,因为胎儿的听觉神经很灵敏;第三种是嗅觉刺激,也就是从鼻子方面刺激孩子的脑细胞,孩子能辨别出来的气味越多就说明他的脑细胞激活的越多,激活的脑细胞的多少,第四种刺激是味觉刺激;第五种刺激是触觉刺激,儿童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市场上出现很多启智类的玩具,像积木啊、拼图啊,这些东西的确有启智作用,因为孩子经常接触这些东西经常摸这些玩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细胞丰富、全面的发展!

在这五种良性刺激当中有两种是最主要的两种是视觉和听觉。最佳的听觉刺激是丰富的声音、优雅的声音,因为丰富的声音刺激孩子脑细胞丰富的成长;而优雅的声音可以调和孩子优雅的性情。最佳的选择就是那些跟我们的心跳、脑波、血液循环等相吻合的古典音乐,那些音乐节拍和节律都跟人类生理现象相和谐的古典音乐。而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即使艺术价值很高,都不适合当作我们的教材;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退休以后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先后到全国各大高校做讲座,他说,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学习更有时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他说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功课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学生差,但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全面素质上,而音乐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儿童听赏古典音乐的方法问题,以儿童的无意听赏为主,因为无意注意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注意方式。比如在家里,家长可以把音乐开到轻轻的音量,作为一种背景音乐使用,孩子在玩耍、在读书、在吃饭、在睡觉的时候都可以无意识的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很好的。当然这种效果不是马上看到的,但是我们今天不给儿童听赏优美的音乐,也许就会有一些不适合与儿童的成人的音乐占领他们的心灵,也会给儿童带来伤害!

还可以让孩子以经典音乐“配乐”学习,也是很好的听赏方法。研究表明:在有经典音乐配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人的注意力提高到这样的新水平,孩子能养成在音乐中思考问题、阅读或写作的良好习惯。因为音乐有掩蔽性,可以阻挡外来声音对大脑的干扰,也可以阻止大脑内部其它信号的传递,提醒孩子不要分散精力。孩子在认真思考问题时,可能根本没有听到音乐,虽然它是那样悠扬地在耳边流淌过。当孩子渐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时,就会有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并不妨碍思考或写作。 经典音乐声波是一种美的信息,能通过声波刺激中枢神经,使孩子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良好情绪可以焕发精神,促过其潜能开发的进展。很多经典音乐都是有格式、有规则、组织严密的艺术圣品。在听赏经典音乐的过程中,它给大脑以规范性的影响,使孩子在音乐声波中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不但可使身体充满活力,而且可使智能和大脑充满活力。通过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人可以使自己与大自然一起和谐地振动,同时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张天军.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1.6;

少儿古典文学篇10

二、让古诗文诵读成为孩子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开发他们的智慧。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素养,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三、让古诗诵读成为孩子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光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赞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想象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之徒。在他看来,好的书籍无异于照亮人情美和道德美的灯塔,是健康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光源。

经典诗文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艺术明珠,是滋养中华民族心灵的最甜美的甘露。此外,古诗词的韵律感、节奏感又赋予了诗词音乐美、文采美、意境美。那骈丽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抑扬顿挫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也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四、用经典诗文宽阔的胸怀雕琢学生的心灵

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古诗文诵读提供了健康、美好的母语营养,既是强健儿童语言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精神的语言船体。经典诗文宽阔的胸怀,能雕琢心灵,陶冶心性。

优秀的经典是人品和文品的统一,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魄的再现,诵读经典是直抵心灵的阅读。因此,在青少年心性还比较纯净的时候,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让古圣先贤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最佳楷模,就实现了语文素养与品行修养的良性发展,达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

五、借学习兴趣的培养聚积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劲头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儿童诵读古诗文本身是一种文学积累,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1)以“习惯的力量”延长兴趣。

少儿古典文学篇1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高潮,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少儿古典文学篇12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记下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社会各界学者专家也一致呼吁拾起经典,在孩子的文化血脉中埋下经典的种子。

二、经典诵读的方法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对于国学诵读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要只鼓励,不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1.晨诵半小时

结合语言大师的经典诵读效果更好,如《滕王阁序》的荡气回肠,《老子》的举重若轻,《三字经》的朗朗上口,让师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课前五分钟

教师可让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如预备铃一响,学生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诵读,一面等其他学生进教室,这不仅节省了诵读时间,也可以帮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3.晚上一刻钟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孩子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4.每周复习展示

教师可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三、经典诵读的收获

1.用经典做学生最好的“品德教科书”

国学经典作品具有开展素质教育的丰富的、可供使用的道德资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重要的人格因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读经教育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2.用经典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期

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对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3.用经典帮学生打好语文童子功

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源流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许多老一辈的人之所以能够对文言文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是得益于他们小时候读私塾的那几年。培养语感,小学是关键;诵读经典,当从娃娃抓起。读诵经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水平,还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少儿古典文学篇13

语言发展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传统诗文更是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现如今在我们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如:小班开设《百家姓》,中班开设《弟子规》,大班开设《三字经》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1幼儿对古文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