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新时期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点——找准关键点,以兴趣出发,四两拨千斤

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美术王国的大路成千上万,选准一条路虽然能够具有突破性,对于少儿的特长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单一的美术教育往往无法让学生发展,更需要吸收众长,这种吸收就是从各个绘画风格中将其优点拿来为我所用。在少儿绘画中,对彩笔画、铅笔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油画、版画、国画等等,少儿有不同的选择和抉择,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了其价值取向,这个点就是自身的发展点。每种绘画都有其不同的风格,而且有不同和相通的技法。我们在学习彩笔画或者铅笔画的时候,基本的线条走向与背景渲染,都是各种绘画相通的,而且好都需要素描作为基础,这样更能够提升少儿的绘画水平。素描重在对于结构的勾画和比例的搭配,更能够提升画作的质感和距离感,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要重点也要辅助,做到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有效思考的一个方面。

二、线——纵向深入学习和螺旋式发展,巩固加提升

1.重点突出,兼以技巧的共通

美术中互补的作用很强,我们往往在视野面不够开阔的情况之下,造成单方面的理解,由于单一的美术学习,往往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要求在少儿美术的学习当中,突出学习重点,但不是学习,我们这个时候要遵循线性思路,不断地纵深发展,同时做到螺旋式的发展、巩固加提升。我们不提倡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三心二意,也不提倡撒网,找到共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取长补短。例如一个孩子在学习水粉画作为重点的时候,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点所在,可以作为不变的兴趣爱好,作为不变的一个主线,长时间在教授这种美术风格画作的时候,往往造成思维的单调性,找到油画作为辅助学习,两者在很多方面可以共通,水粉的调和与水粉画壁,油画颜料与油画棒,两种不同属性的绘画方式与技巧,可以在两者中体会,并且相互融合。同样是在一个平面之内创作,对于创作材料的使用,往往不同,我们可以将两者同时运用在不同的材料之上进行创作,将两者的风格相互融合。

2.形成螺旋式的渐进结构,复合式的学习与提升

不是为画而画,也不是为教而教,单一的目的缺乏持久的动力,单一的美术教育束缚少儿的思想,不利于以后的美术教育和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提倡螺旋式的教育结构,即在一定程度的时候,稍作停顿,返回到上一层去,让少儿进行自我琢磨和思考,找出可以创新的地方。例如在素描的绘画学习中,关于十字分割的比例搭配,我们通过若干的十字线,将画作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区域之内我们进行有效的搭配与提升,这个过程锻炼的就是学生的观察力,而且需要长久的练习来巩固。

孩子往往在比例搭配方面有所欠缺,在达到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我们稍作停顿,做螺旋式返回,进行巩固,对于以前画过的作品,进行二次修改,这种修改就是一种纠正,并且能够得到二次提升,这比单一的新作品练习,更能够提升很多,并且能获得许多额外的收获和体会。螺旋式的结构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前行,这种方式往往具有发展的结果,并且能够带来有效的创作灵感,我们教授美术时,在少儿当中应该提倡反复研习旧画作,并且将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正,不断地将改进点渗透到新画作当中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除了要继承传统美术教育的优点之外,更要从少儿本身的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需求以及个人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创新。

作者:王志玲 单位:新疆昌吉州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之现状

(一)学生审美个性培养不足

美术是一个培养审美个性发展的学科,在传统美术课上,教师常常“满堂灌”,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显得尤为不足,作品大同小异,多数是照着老师的范画临摹,缺少自己的感悟。学生作品中,加入了太多成人化的认识,缺少儿童天真烂漫的绘画语言。我们知道,个性化审美是审美的较高阶段,然而人们忽视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偏离了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传统的教育里,绘画必须“画得像”才能被认为是好作品,那些思想和而不同、绘画表现怪异的学生常常被排挤,这对于个性的培养是很大的打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在于,美术离不开个性与情感。美术教育通过独特的形式培养人的艺术思维,发展学生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些实际问题。

(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

笔者査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对非智力因素教育发展的研究总体水平是偏低的。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公众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到非智力因素对儿童成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被当作“小三门”(音、体、美)而不受重视,但美术恰恰通过培养人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进而激发兴趣并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非智力因素不够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美术这些对于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并没有放在与语文、数学相同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学校多少还重视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领域等方面的作用,但到了高中,如果不参加艺术类高考,这些课就被取消。这对于培养非智力因素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打击。其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当前部分中小学虽然开设了这些艺术课程,但是仍然流于形式,个别教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非智力因素就受到限制。

(三)学生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公众把注意力极大地集中在美术教学的“双基”上,对于美术教学并不注重“理解”,所谓“理解”就是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情景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恰当领域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中,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新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作用。举例来说,在美术课中讲解人体比例时,每个同学似乎都记住了人物面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站七坐五盘三半”,然而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因为角度高低的不同或者因为人体结构的变化,这个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同学仍然按照这个规则画,就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状况是令人沮丧的,虽然我们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仍然不能通过更严格的或者更基本的检验,更为甚者,我们的一些较好的学生,也没有实现理解。

二、如何构建新型的美术教

(一)重视学生审美需求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其个性的发展。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审美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这要教师因根据美术教学差异性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选择有特点但又风格不同的作品启发学生,尊重学生对同一作品不同的看法,允许学使用不同的表现于法。正视学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有自己的美感体验,这对于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具重要作用。其次,运用多种强化审美个性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命题来启发学生,例如:把纸随意揉成一团,然后打开,让学去联想纸上不规则的纹路,这样每个人看到的、想到都会不同。在创作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也以使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讲解要精,示范要尽量打丌学生的思维,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拓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这些资源都学校资源的有益补充。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关注也在加强,美术馆为人们的审美供了一个渠道,我们可以利用美术馆品质资源,幵展校馆结合的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包括情感、兴趣、意和性格等。要理解其含义必须先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力因素是保障人们成功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记忆力、观力、思维能力等认识能力的综合。它与非智力因素共同成了认知的整体。在美术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主导审认识活动,学生只有心动,才会行动,因此美术学习着重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两个方面入手:

1.塔养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唤起个体的学热情,弓I导其行为朝向既定目标、维持学习所必需的内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大多是后天培养的,当学生缺乏学动机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适当的强化是很有必要的,相互比较才能促使进步,还可以营造出种竞争的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

2.培养学习情感。学习中会产生很多情感,有消极有积极,教师应该引导积极情感,帮助学生调整自己情感并能把调整好的情感带入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对,教师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情感是在需求的基上产生的,与需求相符就会产生积极情感;反之,则消极情感。要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快乐活动”,让学生拿起笔画画,表达情感和认知,调节心情,陶冶性情,培养学习意志。意志是在遇到困难时的自我调节,美术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教师可以设董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以上这些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情景中实现对美术的“理解”

在现实的美术课堂中,“理解”应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会展示“理解”。也就是说,能够从生活出发,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内涵。把个人的生活体验带入自己的作品中,把自己的作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作出触动灵魂的美术作品。不仅如此,学生还要能够分析艺术品或教科书范画,并清晰说明创作法则。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教师就必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学’教师可以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创作知识和通俗易條台主、有表现力的作口口,让子生明白这些取基本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应讲实践、重角军读,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进一步挖掘问题的能力。总之,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不断深入挖掘,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多次接触丰富的、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这为实现真正理解并尊重人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件差异,让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把新的美术教育理念融入社会、学校、家庭中,用新的理念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充分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在的能力,到那时,蔡元培全民普及的美育或许就能真正得以实现。

作者:周志远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课外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少儿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和发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只有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接受美术,才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精髓。美术学习对于少儿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会使少儿掌握表达情绪、诠释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美术教育能影响少儿一生。

二理性分析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和家长在认识上的误区、美术教学选择内容的偏差,都会导致少儿的美术学习道路越来越窄,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及时,教育机构存在的危机。当前很多课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因为不是公立学校计划招生,在保障教学环境、师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面临招生的巨大压力,存在危机感和效益的直接压力令很多教育机构不能坚持办学,办学大环境的混乱给少儿美术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第二,教育机构自身师资、课程内容等软实力欠缺。课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却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日益完善的教学环境做支撑,往往没多久就因经营惨淡直至倒闭,给家长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带来困惑,令社会对课外少儿美术教育失去信心。第三,家长盲目跟风的不坚定性。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年轻的父母们推向儿童教育的误区,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重视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愿望,在选择课外教育机构的过程中盲目草率,这样的学习往往虎头蛇尾,没有计划性和持续性。第四,双方急于求成的功利性。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追求速成,而评价少儿是否获益往往是孤立地、单纯地看他们画得像不像,而不是美不美,更不是儿童是否快乐,这就把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灵感的美术课上得死板、枯燥,令人生烦。

三深入探究课外少儿美术教学对策

及时,学习初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创造者。新《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启蒙阶段的自由引导。孩子开始学画好的年龄为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点、线非常敏感,他们的画面里也主要以这两种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学习美术的需求是更多地接触画面、形象、颜色,简单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开发少儿的想象力、专注力;要从少儿心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他们对颜色、画面的选择与构建来发掘他们的潜力。

第三,进阶期间的“像与不像”。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该“见到成效了”,该“画得像了”,他们在一张画面中更专注的是对“形”的要求。从少儿生理与心理发育方面来看,这个要求是正常的,7~10岁的少儿,不仅有了完整的思维方式,而且手脑的配合已经协调了,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并把形状画得相对了。但是,单纯将这一阶段的问题围绕像与不像展开,则是得不偿失的。很多孩子拿着范画一笔一笔地照着画,挣扎于像与不像之间,非常焦灼痛苦。教师应鼓励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象,只要能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这一阶段好的课程内容应以他们喜爱的卡通画、线描画为主,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与运用,完成对美术进阶阶段的培训目标。

第四,学会欣赏。家长是孩子作品的及时欣赏者,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单纯以相似度来评价少儿的画,我们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孩子的手脑局限起来,将孩子的思维禁锢起来,他们无法掌握教师要求的“技巧”,不明白教师为何而生气,在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之后,慢慢开始排斥、厌烦美术。所以说,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画面的尝试性理解和发自内心的赞赏要比告诉他们像与不像更令他们兴奋,更能激发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主动性。“孩子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如何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天赋通过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延伸与发展,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徐秋实 单位:北华大学美术学院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的实用性

在少儿眼里,世界太美了,因此,我们常见的少儿绘画,常常是充满生活乐趣、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认识和想象的人物、动物、太阳、月亮、飞船、飞机、汽车、轮船、楼房、山水等用简笔画形式加上饱和鲜明的色彩涂得满满一大张。这充分反映了少儿对周围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以及一种直觉感性的表现冲动和自由的发泄。这又充分说明了美术是激发少儿热爱生活并培养其记忆、想象和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好学科。少儿善画简笔画,他们的能力有限,只能用点、线、面和单调的色块组织画面,从而表现内心世界,而中国画里的白描到写意画正具有这一特色。历代中国画家总结了一整套颇为的程式:笔墨简练、黑白鲜明、色块单纯、布局空灵。而且中国画的工具———笔墨纸砚的表现性能大大超过铅笔、钢笔、各种水笔、蜡笔的表现性能。在利用笔墨的运用组合过程中,有粗细、浓淡、干湿变化。宣纸的无规则地渗透能使画面产生出变化无穷的神韵。

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强,通过中国画的学习,能在培养少儿创造图面效果的同时强化少儿的创造能力。如此说来,美术又是培养少儿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提高和美化世界、提高创造能力的好学科。当然,中国画的文房四宝有着自己的特点,它能使画面呈现出水墨瞬间变化出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妙趣横生,让人赞叹不已,有时甚至有鬼斧神工之功效。但又因实践少而缺乏经验容易使画面糊了,致使画者要画许多张才能成功一张。这正好造就少年儿童坚韧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国画里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创造,它富有恬静、高雅、平和如诗一般的意境,特别是花鸟画,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之一。少年儿童始终善喜画花草、鸟虫,这对于少儿美术教学又是何等合拍。通过花鸟画的学习,可把他们带入一个净化的世界,这对于抚育少年儿童纯真朴实的心灵、培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能使少年儿童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又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情操好学科。少年儿童都有着喜欢模仿、记忆力强、想象丰富的特点,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直观示范的同时强调临摹,默写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过程应是先静后动、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少儿美术教育并非要让每一个学画儿童都成为画家,而是要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要以兴趣为主、结果为辅,从诱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入手,使少年儿童能保持旺盛的表现冲动和激情,认真刻苦学习,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是学好绘画的关键。再说,少年儿童学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使其一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具备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提高,他们时刻会把周围的事与物带入画,再也不只是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画中出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内容,例如,画改革开放的内容:农村的变化、城市的建设、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和谐社会等;画计生内容:世界人口的膨胀、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优生优育等;画环保内容:水龙头滴着一滴水、光秃秃的山头一毛不长、鱼骨架子在河中游等,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节约能源;画爱心内容:少先队员牵着盲人过斑马线,公安、武警、解放军战士在汶川抗震救灾……生动的画面层出不穷,少儿美术教学把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发掘出来,少年儿童把纯洁的爱心用最朴素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美术是提高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好学科。让我们为美术教育,为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为广泛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而更加重视少儿美术教育吧!

作者:张绍彬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山格中心小学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窥探提升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评价模式单一

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2.教学方法呆滞

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

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

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管瑛 单位:海门市文化馆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在发达国家,美术课程是与其他文化课程同等重要的科目,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80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悬起一块横匾:“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在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全美国的重视。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开始在深层次上改变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状况。而在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经常成为其它科目剥夺的对象,学校的美术教师也常是由其它科目教师兼职上课,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美术课程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

(二)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送孩子去学画画,就是要孩子学会各种物体造型画法,以画的像不像、涂颜色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等来判断孩子美术作品的好坏。其实,造型、色彩只是绘画内容的一小部分,对于初学绘画的少儿,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的想象力,用绘画这种表现方式大胆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应该以功力的思想认为,孩子能够画出一幅构图完整,线条流畅,色彩合理的作品才叫做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这样要求,会使孩子思维受到局限,失去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少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学校改变教育方法

在教育观念上,我国大多学校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观念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极大的制约了儿童的发展空间,应该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培养幼儿教师系统上,应该重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美术理论知识,在教授课程时不只是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几个图形,而是用有趣、富有鼓励性的语言,让儿童更加清楚的明白图形创造的更深含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教学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师,用积极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知识。避免使用枯燥、乏味的语言,尝试用具体、形象、生动的词语引导儿童学习,将偏僻、难懂的事物转化为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更加直观的形象,使得幼儿尽快学会所需知识。其次,教师要学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激发儿童创造的自信心。儿童的智力是有所差别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正确的引导鼓励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极大的激发儿童创造性活动,使得学生热爱创造、善于创造。再次,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美术素质和能力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加大对教育关注度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荣辱兴衰的关键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应该落实美术教学的实施,将美术课程摆到与其它文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国家加强重视程度,才能逐步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对美术课程的重视。鼓励民间艺术家到学校传授民间艺术瑰宝,让儿童了解更多有趣有意义的美术内容,引导启发儿童,不断挖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并将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在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探索中寻求新的形式与内容。

(三)家长学习美术教育的作用

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儿童对美的理解与鉴赏,提高儿童的审美观。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儿童的绘画作品,绝不能单纯的以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的作品,更不能将自己孩子的作品与其他孩子的绘画比较,评判孰好孰坏,这样会打击儿童对绘画的积极性,更会在儿童的内心形成一个绘画标准,这种标准往往都是以大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家长对待儿童的绘画作品切记不能随意指导,告诉孩子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这都是错误的做法,家长只需要对孩子多鼓励多夸奖,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绘画氛围即可。总之,少儿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儿童真正建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朱纪芸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在2015年,教育局对美术、音乐及体育这三门课程颁发了新的政策,其艺术水平的考试会被纳入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当中去。也就是说,美术课程的学习结果如何会被列入教育质量评估中,并将这项内容记录在案。这也可能成为学生未来被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如何教会少儿完成绘画并且能够掌握绘画的相关技巧和知识,从而促进少儿的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让少儿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能够帮助少儿完成精神文明的构建。我国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许多人把少儿美术教育当作一门技术课程,所以在教课中主要体现模仿和再现能力的培养,少儿的德育教育没有得到体现,这是在摆正问题上的失误。其次,教育过于模式化,因为对少儿美术教育的理解偏差,所以注重对物体、人物、自然的再现和模仿,在探索方面较差,有着较为严重的格式化倾向,同时,在对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上,也十分忽略,它忽略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让少儿在从属地位,逐渐失去了思考、构图的能力,在下笔的时候缺乏主动性,画作被老师教导得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新意,体现不出当下儿童创作的朝气,儿童无法真正地在美术创作中去体会美、感受美。当今社会经济不断迅猛增长,家长素质与孩子的素质水平逐年提升,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注重。在少儿的兴趣培养上这类机构层出不穷,用火爆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随着这些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培训机构不规范的状况导致鱼龙混杂,并不是所有的美术培训机构都是正规的,能够真正促进少儿的发展,有些培训机构的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社会上关于美术教育的考级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激发学生灵性,促进学生发展的画展却很少。一些美术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声誉,就费尽心机地让自己的学生得奖并打响自己培训机构的名声,甚至还会出现老师的恶劣现象。这对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带来了严重的打击。说到底还是盲目地追求利用。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不良的情况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二、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少儿美术教师从业人员缺乏

随着国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地位普遍得到了上升,但是少儿美术教师却没有被重视,其作用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尤其是我国处于应试教育,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都更注重少儿的学习成绩,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问题并不关心,这就导致少儿美术教师一方面是人员缺乏,另一方面则是质量良莠不齐。

(二)缺乏国家专业认可的培训学校

国家认可的专业少儿美术培训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从业者在就业时无法得到国家系统、完整的保障,这些都导致教育人员在技能技巧和知识掌握上的懈怠。

(三)美术教育不受重视

在我国美术教育普遍只是作为兴趣来参与,并不是能够提上教育日程的一门课,通常教育上都是灌输式,走马观花地引导一遍,少儿并不能够在学校得到完整系统的美术教育。

(四)缺乏美术体验

少儿的成长环境对其兴趣爱好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少儿在学校所面临的环境大多都是枯燥的课本,对画画和审美体验都知道得很少,美术教师的队伍中也没有多少专业的认识,少儿对更加专业的美术体验基本上无从获得。家庭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的认知美术教育在许多家长看来不是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的一门学问,只是生活的辅助品,少儿成长的正途是学习,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审美体验都不够重视,这也是少儿缺乏审美体验的关键问题。

三、少儿美术教育改革建议

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关注,除了对应试教育的注重,素质教育也被深入到教育当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开始注重少儿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领域,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少儿美术教育对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学校进行的改革

首先要培养和招聘更多更为专业的美术教师,让少儿能够拥有一个专业学习美术的环境。除此之外,要经常派遣教师去参加美术方面的学习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审美感受和经验,要在日常活动给予少儿一定的美学观念的渗透。要多注意带领少儿去参加一些美术类型的亲子活动,让关心孩子的家长感受到自己孩子对美术的见解和学习情况。

(二)教师整顿自己

教师学习美术的相关知识,是少儿教师从事美术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少儿的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多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可以鼓励少儿去创造美,为孩子的美术学习提供相关的经验,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够最直接地去体会孩子学习美术的一点一滴。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们需要保持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想法上,不能刻板地去教授少儿绘画技巧。少儿美术教育重要的不是在于让孩子画什么,而是让孩子去认识到画画过程能够带给他们什么。所以过分地追求绘画效果,是对少儿绘画审美意识的错误引导。少儿的绘画追求的是独创性和不合理性,不要轻易地说画错了,什么也不像这样的话,要尊重每一个少儿的天性。少儿间的绘画不是技巧的比拼,教师要充分地整顿自己的思想,在教育中不断发现每一位少儿的潜能。身为少儿美术教师工作者,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讲课过程。首先,要让自己的授课内容更加简单化与生活化,画画的内容可以从我们日常的生活入手,寻找孩子较为熟悉的作品,让孩子感悟画画的快乐。如果是孩子没有见过较为生僻的东西,孩子通常会带有一定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其次,要尽可能地拟人化,尽量地让这些东西都充满生机,无论是画人物、景物还是动物,都可以充分地激发少儿的绘画潜能,让他们对此作出拟人化的想象。,要让教育过程充满趣味性,这个趣味性不要饱含现实意味。整个内容讲究的是想象和假设。针对孩子所构思的作品,教师可以为其编著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每一位孩子都融入在自己的画中,带着更多的奇思妙想,绘画也会更加有趣。

(三)鼓励家长思维的转变

孩子的绘画和创作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不能仅仅是批评,只要在画画中有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勇于执笔。在孩子的心里为他们树立起对画画的信心,这是保障他们创作的前提,家长们也要尽可能地陪着孩子一起进行创作,在画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适当的提点,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为他们做出正确的指引。

四、结语

少儿的美术教育现状问题的改变,不单单是一个单位一个机构的问题,它关乎到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共同对此负责,共同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作者:王菲 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文化馆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

摘要:

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绘画不仅能够释放少儿的天性,还能促进智力开发。对于少儿美术教育来说,要充分结合少儿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通过最基本的绘画技巧,让少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少儿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少儿美术老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将培养少儿个性发展作为美术教学重点,从多方位、多角度上激发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创造力

少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少儿的绘画兴趣,并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激发少儿学习绘画的潜力和热情,开发少儿智力,让他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少儿美术教育阶段,个性化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少儿的性格、能力以及气质等,因此,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少儿的内在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提升少儿对美术兴趣的同时,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差异和不同,个性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需求。因此,少儿教师要坚持以少儿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开发少儿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以此来实现幼儿个性发展。在我国少儿教育开展过程中,个性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这门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作性,加上个性发展的理念,能够有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个性化发展的融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儿的身心成长。

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美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能从根本上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少儿美术教师要掌握不同阶段少儿的身心特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少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体现少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美术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举例来说,在美术课外写生活动中,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朵,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特色鲜明的梅花作为题材,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在对梅花进行欣赏的同时,并进行提问,“为什么梅花开在树枝上呢?”少儿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梅花,引导学生体会腊月寒梅的意境,赋予梅花一定的思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热情。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能限制学生绘画的角度。因此,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少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不断思考、观察以及欣赏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绘画理想。

(二)创新少儿美术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少儿教育现状,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游戏优势,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少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体验学习绘画的乐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儿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以此来提高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内容,利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在欣赏其他绘画作品的同时,感受绘画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乌龟宝宝》这一堂课时,少儿美术教师在展示完小乌龟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小乌龟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画出不一样的乌龟宝宝。此外,少儿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同时,敢于表现自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并予以奖励,以此来提升少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机统一,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少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少儿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少儿教育阶段,兴趣是其最重要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学习绘画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作为少儿美术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少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从根本上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少儿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功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情绪下学习绘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微笑,教学态度要足够的和蔼可亲,并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耐心,和少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坚持以少儿为中心,对少儿的想法予以尊重,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其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少儿想法的尊重,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轻松状态,不能将教师自己的固定思维强加于少儿的身上,在课堂中尽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绘画氛围,提升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少儿教育理念,以少儿身心发展为基础,通过挖掘少儿内在潜力,规划和组织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予少儿充分的自由,培养少儿积极创造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

作者:黄志雪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推进少儿智力发展

近年来,素质教育作为教改的热点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尤其是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优势,正不断引起教育界与社会应有的重视。美术教育与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美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儿童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开启智力发展的时期。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绘画、理解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儿童情操,开启儿童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素质,实现个性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记忆画、默写等);2、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写生、速写、想象画);3、儿童动手能力(手工、泥塑等);4、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意画、创作)。

一、美术教育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

美术教育是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感官,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和知觉能力的过程。他们在绘画中表现出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想象力等。儿童绘画是儿童美感认知功能的一种体现,儿童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绘画。因此,感知能力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感觉进行的绘画表现过程。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眼睛),对周围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过程。儿童通过看、听和触得到最初感觉,感觉是儿童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现事物的前提。知觉是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表现出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审美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动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种形状去概括。再通过儿童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后总结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归类,学生通过归类从而把复杂的动物形象变得简单化。

另外,感知能力是各个领域中人发展创造力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而锻炼发展出来的。儿童在绘画时并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机械的复制,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绘画的行为,他们对外界的选择常常受情感支配。例如,我在教学儿童想象画《城市的街道》,孩子们首先说说城市的街道的样子,我让他们自己去通过记忆来感知城市的街道,以及想象未来的绿色城市的街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把感知的形象表现在画面上,形式美感极强,高低错落的建筑、黑白相间的斑马线、绿色葱郁的植被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等。有的孩子画了两个街道,一个是现在的城市街道,一个是未来的城市街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儿童的想象能力、环保意识以及儿童对现实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也是在眼睛感受到形式美之后产生的。绘画同时需要很强的记忆能力,现在的美院高考以默画的形式很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大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能力。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形象或从事过的绘画过程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儿童的眼睛对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眼睛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那么在美术这一学科中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好媒介,因为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审美能力都是在观察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发展智力,而通过美术这一学科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中培养的观察力,不仅进一步提升美术的质量,而且会开启儿童的智力。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自己独立获得感知认识的过程。儿童处于大千世界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观察,周围的一切都作用于他们,可以说生活处处都有条件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但儿童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而知觉地选择性比较差。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仔细地观察,这种观察是属于“随意性观察”。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目的性观察”,观察前要求他们明确观察的重点和范围,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找特征,根据变化找规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要点,从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美术教育中儿童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例如我在教学风景画时领孩子们到大街上(或公园)去,引导孩子们观察事物,看大街上都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每个事物(说出十种或更多)形状、大小、颜色、功能等。观察地面有什么,天空有什么,动的有什么,静的有什么等。观察后回来画一幅画《繁华的城市》《美丽的公园》或画一幅《绿色城市》等。孩子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是主观的、天真的。这样通过观察画出的画不仅生动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不要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去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的画才是孩子的世界。观察是想象前提,没有想象也就不会有创造,想象力来源于观察后的感受,由观察想象到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为发达时期,儿童时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最为旺盛。想象的内容也要有来源,那就是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在观察、写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事物的表象逐渐积累,在构思时就运用已有表象在大脑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再创造,有时也会突发奇想,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添加、改变、不知不觉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引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 发达时期,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分阶段的进行不同画种的教学。儿童时期正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这个时候应开设一些想象画或儿童创意画,例如4岁到8岁的儿童开设创想画,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气质,激励、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充分开启儿童的想象力,画种可以选择水彩蜡笔画、线描画、水粉画、现代水墨画等。9岁到12岁才可以开设速写、素描和色彩。过早地把绘画技法教给孩子,想象力却受到制约,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综合地分析问题,他只能照顾到一面,另一面就照顾不过来了。比如在我所教的孩子中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当初他到我这里学习绘画时,他父亲要求孩子学习素描,我说六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发展最丰富的时期,适合于学习儿童创意画,可他的父亲却要求学素描。就这样六岁的孩子硬是学起了素描,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职业教育,它是人的发展教育,它以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培养为宗旨,是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的过程。

三、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儿童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儿童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儿童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是最能体现的。儿童所开设的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现在的幼儿园应该从托班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运用橡皮泥进行捏,运用剪纸进行撕、刻,运用布、塑料等废弃物进行贴,利用卡纸折各种形象,用画笔进行涂抹等,直至中班动手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其实从儿童早期就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捏捏、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图案设计课体会很深,我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和技法来完成,如蛋壳画、旧报纸、沙子、干树叶等多种材质进行粘贴,运用蜡刻、墨刻、刮粉等多种技法进行装饰画的创作,学生动手制作的起来情绪非常高,作业是自己设计并运用多种技法完成的。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钥匙,那种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甚至丧失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当、适合、适用。真正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是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儿童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是源于生活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较高表现。尤其是在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造,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索。儿童时期是创造思维的培养的时期,因为人从婴儿时期从他会拿笔时就会画,尽管是涂鸦期,可以说人类绘画的发展是先于语言的。现在大多数儿童都能作画,生活环境决定着儿童绘画的题材,新鲜有趣的事物激起儿童的创造的兴趣,引发儿童创作的冲动,当那些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儿童自身所蕴藏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思维训练中体现出来,在这里儿童往往能创造出使他认识到自身创造性潜力的绘画作品,这个过程为儿童带来作画的是兴奋感、愉悦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进一步激发其形象思维、创作灵感和表现欲望,在其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儿童通过运用各种形态的线表现动感、节奏感,用错落有致的随意形阐述内心的天真童稚,尤其在线描画教学中是最能体现儿童的随意性想象性和创造性。从而启迪了儿童的潜在的美感意识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达到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的能力,更地开启儿童的智力发展。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仅培养儿童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而且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儿童的智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儿童基本的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那种纯技能的美术教育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和培养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的全新的美术教育模式就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是具有成效之一的课程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当代少儿美术教育在小城镇的发展

摘要:自从颁布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美术教育还是很落后,制度执行起来很困难,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和发达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教师 小城镇 发展 制约 完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段话毫无保留的显示了今后的社会发展趋势。随着对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少儿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对少儿早期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增加。而目前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更为少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类学校和私人开设的美术培训班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呈现的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能不让人感到欣喜,然而在中国大部分的小城镇少儿美术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种现状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让人担忧的因素。下面是我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几年来调查分析的结果:

1 教学方式和硬件设施不完善

当前的少儿美术教学不象很多的应试科目一样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各地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们都还是各自为战,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教材或根据自身的喜恶来制定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就不能及时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一些老师根据自身的喜恶制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被动的吸收,直接影响了少儿美术的培养和提高。

小城镇经济比较落后,基本没有博物馆,美术馆可供孩子们接触更多的美术知识的机会,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也导致场地和设备的不完善。

2 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

笔者最近在一个县城的中小学做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调查。其中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只有5%左右;大专毕业生有30%;中专毕业生有45%;还有一些是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做的兼职。就自身素质而言,很多的美术教师对少儿美术教育理论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自己的绘画水平就很不完善,又如何能做到学高为师呢?

3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意识淡薄

一方面在一些家长的传统意识里,孩子学好文化课程才是根本,学画画是不务正业,坚持反对孩子占用任何时间学习美术。另一方面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没有能力让孩子上各种美术培训班。因此,少儿美术的发展被扼杀在摇篮里。

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 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美术教育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推进小城镇美术教育的发展。①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学校要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②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完善农村特钢教育制度,为美术教育增添活力。③改变家长思想观念。使家长适当增加对孩子美术教育的投资,以便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如何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

[摘要] 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课中,渗透中国的传统艺术,可以使学生撷取到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 民族文化 弘扬

由于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民间文化有价值的东西正在流失,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卡通、动漫、电子游戏、电视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在一些地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穿自己民族的服饰,而更向往牛仔裤、KTV等现代生活方式。这些表浅的文化冲击了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也改变了人的伦理、道德。

一、树立多元文化观,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例如,法国政府为保护法语词汇,规定在重要的文化场所,只运用本国的文字;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在树立多元文化观的同时更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教育。

二、在美术教育中关注视觉霸权现象

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海报、广告、报纸、影碟、动漫、电视、公共雕塑、霓虹灯,铺天盖地,在某些场合,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

图像的泛滥同时也剥夺了文字语言带来的丰富的联想空间,在学生心目中只留下平面化的图像,而把握不住深层的意义,更谈不上思想上的深层体验、思考和想象了。

这些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漫艺术现象,大多具有暴力色彩、充满了阴谋、流血和复仇;二是网络及网络游戏盛行,负面影响明显;三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告的影响,追逐时尚,崇尚名牌,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影响了身心健康。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还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影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的行为品格

一种文化,决定一种思想与行为的模式。高尚的人格往往来自于高尚的审美情趣,而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1.艺术作品的欣赏

不仅包括技法的学习,还包括对思想内容的挖掘。例如,欣赏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学生不仅可以从技法上学习到散点透视的构图法,体会作者如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的巧妙的笔墨章法。还可以了解到北宋的清明时节,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自然风光和当时的风土人情。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了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但这画面中绝非单单只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是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在欣赏作品当中,必须提到的是中国的写意画。纵观中国千年的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无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这正是体现了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的一种文化。通过欣赏学习中国画,学生明白了中国画写的是意象,写的是意境。要想画好中国画,还得有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2.对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

在上四年级七册《炊具与餐具》这一课时,本来只是一次技法训练课。但备课时我就在思索,能否从中挖掘出更深一层的东西呢?于是我查阅了炊具与餐具的来历,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入手来上此课。饮食文化是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

通过学习此课,学生知道了“灰陶釜”是中国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鼎最开始其实是中国古代炊食器皿。鼎上多装饰饕餮纹,“饕餮之徒”这一成语的来历原来是来自于传说中特别贪食的兽。

上到五年级九册《门画》此课时,通过故事讲述了门画的来历。古人对门户的看重,产生了门神崇拜。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年画)的民间习俗。因此诞生了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

一幅年画就是一个历史,就是一个故事,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改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很多同学还利用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制作年画。

3.传统工艺的学习

把民间美术带进课堂,能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民族、家乡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我开设了剪纸、泥塑、雕刻、陶艺、染纸、京剧脸谱等课程。结合不同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剪纸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了解它和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对时间、生命的深刻认识。

2008年奥运来临之际,还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现场剪纸活动,剪与奥运相关的题材,指导学生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结合,有机地将传承与创造融为一体。

通过开设画京剧脸谱和中国传统家具欣赏课,学生了解了京剧的生、旦、净、末、丑,认识了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都让学生啧啧称奇,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4.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透过节日,可以洞悉一个民族的群体文化性格,展示特色的民族习俗传统。

在美术课中我通过中秋节让学生用橡皮泥做月饼,画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端午节画龙舟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和象征意义,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

四、关注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美术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

随着杜甫的《咏柳》,学生体会着《春天的消息》;吟诵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学生又感受到江南的诗情画意;欣赏着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篆书、隶书,又使人体会到书法之美。

在美术教学中,还无处不隐含着数学之美。透视、平面设计中的重复、发散、螺旋,剪纸团花剪扇形、剪三折花、四折花、五折花,这些无不包含着数学原理。

在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远近、色彩的冷暖,点的聚集、线的长短、面的转折以及画面的虚实等都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节奏。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山泉汩汩之声;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狂奔;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小红军为悠扬笛声所陶醉的神情。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

少儿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绘画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师因素、家长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三个方面,给出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对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

少儿美术教育 想象力 心得 思考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美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也是少儿在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长到两岁至三岁之后就开始喜欢涂鸦,这是天生的,先天性的,也就是所谓人的本性。不管他会画或者是不会画,总喜欢涂,总喜欢构线,一根长长的线构画了他很多在里面的故事人物。这时孩子还不会使用文字来表达,但是他会用涂鸦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只要作为家长愿意去倾听,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在其绘画的涂鸦阶段似乎没有天才与非天才之分,孩子在涂鸦中不规则的线条和不成形的色彩,往往使他们兴奋与冲动。这些混沌、重复的、毫无驾驭能力的绘画在孩子眼中就是创造,从而使孩子感到创造的成就感。

然而,通过笔者在多年少儿美术的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当今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许多因素对少儿美术教育影响较大,比如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一、教师因素

在影响少儿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整个少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这个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乃至影响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一名合格的少儿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和关心少儿的心理的发展。否则,如果教师采用片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英国当代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进而增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少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应重在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想象力。老师在讲解时应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不要过多的讲究美术专业知识,如技巧和用色等,应强调一个“像”字。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将使孩子的潜能或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应该启发孩子所有潜力,让所有喜欢画画的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因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各种形式去发现,去激发,用实践来启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画画中感受到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及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充满对画画的浓厚兴趣,喜欢上丰富的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外,还应注重孩子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比如在上手工课的时候,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几乎不承担任何小的劳务,所以,上完手工课之后都不知道清理好桌面等,因此,在上手工课的课程中,可以利用孩子们对教师的敬畏来要求孩子们在上完课之后要做好桌面的清洁整理,然后才能给予表扬。这样能培养孩子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二、家长因素

家长是孩子们生活成长中的及时位老师,也是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家长对于孩子们美术兴趣的培养也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不管学什么,兴趣最重要,它是推动最有效力的内部动力之一,可以引领少儿进入任何一种学科领域并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绘画兴趣的培养,而不应该盲目的“追崇”,也不应该一味地把培养孩子的画画作为一项必备的特长,作为今后升学加分的工具。

家长切忌不可把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能力作为一种“时尚”,看见周围街坊邻居同学都在学,或者看见有些孩子画的画很漂亮,又或者是家长自己哪方面特长比较薄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总是拿着别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例如,“你看看那位同学画的真漂亮,画的真像,用颜色用的多漂亮”等一些伤害孩子幼小心灵的话。有些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已经厌倦了,有些不太喜欢画了。家长着急来与笔者沟通,笔者会开始问问少儿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开导、鼓励、信心。有的孩子是学习科目太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消化。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欢画画,是家长逼着来学的,这样笔者会劝导家长让孩子暂停一段时间学画画,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多考虑一下是否真的对这个爱好感兴趣。

家长应该要协调教师与孩子以及课堂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起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兴趣,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绘画是孩子心灵的表现,也是他们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想象和创造力表达着人之初最美好、天真的情感。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人吸收前人很多文化,激发其创新意识。家长应该在少儿美术教育的活动中与教师一同让孩子们展现其天真、活泼的童真,同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其聪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好的老师”。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时会抓住儿童心理,关注他们的一些内心活动、生活动态、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孩子不同性格特点。在黑板上示范时,会举很多例子,用边讲解边讨论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完成,要求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以及喜欢的东西、爱好不一样,给他们进行不同的讲解、不同的肯定与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在用色时,也会发现很多不同,有些儿童喜欢深色,有的喜欢用漂亮浅色欢快的颜色,而有的喜欢一直使用一个单一的颜色等情况。这样在用色的课堂里,笔者开始让少儿大胆地用色,不要问老师用哪个色,自己喜欢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这样一节彩色课之后,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和敏感度,以便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结论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通过对少儿进行美术或其它艺术门类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少儿眼、手、脑的协调性。少年儿童从小接受美术教育,这对其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事美术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本着重在启发的原则,综合平衡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进行正确的培养,把心思多放在如何激发少儿的创作潜能上,如何提高辅导水平上,使辅导方式多样化、趣味化、有效化,而绝非盈利化,以求的一时名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美术教育在真正提高少儿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少儿美术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发展必将如信息世界的发展一样,每24小时、每一刻都在发生变革。笔者作为一名在群文工作中的少儿美术工作者,不光担负着组织开展美术活动,同时还肩负为未来中国少儿美术教育事业发展重任,培养城乡少儿美术专业教育,笔者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总结与改良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励精图治,紧紧把握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宽思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的少儿美术人才与爱好者。笔者通过少儿美术绘画教学实践,将在下文浅谈一下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些工作方法、意义、宗旨。

一、没有格式,即常开设信手涂鸦的意愿绘画。意愿画最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由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创作兴趣,激发创作灵感。在刚接触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绘画能力之时,我首先先开设这种绘画形式,这种绘画活动,笔者认为会让幼儿展开充分想象,打开绘画思路,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笔者主张让少儿自然地把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观察世界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充份准备,在课堂提供实物、图片或光盘,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我让少儿在绘画中不单单是只追求外部表现,不问内心感受,我会引导孩子在绘画中追求美,逐步把孩子的审美感觉引导到有意识的思考和表现上去,对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水平及时予以肯定,使孩子对美的感受由无意识的显现逐渐发展为对艺术的发现。以前教师只求画得像,不求画得美;而现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绘画活动看作是一种满足孩子感受美的情感需要的教育活动,强调艺术和生活的联系,知识技能和审美两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总之,笔者主张让少儿自然地把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是我教学的根本宗旨,我想,这也是群众文化教育工作的各类范畴的教学宗旨。

三、笔者主张让少儿真正享受美术绘画,不是为画什么而绘画。在少儿绘画过程中,笔者更注重对孩子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张扬,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给孩子设样板,定规矩,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图式。如在色彩的选择上,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就单纯朴素;在绘画教学中,不管幼儿选择的是亮色还是暗色,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流露,或是对美的一种独特感悟,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去责备他们。我们要做的是每次绘画时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营造温暖快乐的气氛,关注幼儿在创作中的情感和态度倾向,适时地引导鼓励,由此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笔者在文化馆少儿美术绘画教学课堂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在儿童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猫会飞,鱼会飞,小鸡穿花衣等等童真现象,小朋友边画边投入角色,仿佛自己就身在画中。这些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具体体现,这时,作为老师,不要去打扰孩子的投入与思维,不要去呵斥孩子的美好想象。这些都是孩子艺术细胞具体开发的好机会,不要让孩子局限于老师,也是成人思维设计的圈圈与杠杠。这时,笔者一般会恰当地评价孩子的画,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我会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与真实地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发挥了孩子的艺术创作潜能。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社会输送、培养更多的少儿美术人才。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关于民办少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美术教育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作为公办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乐山市的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为例,从当前民办美术培训机构的课堂教学这个纬度,反思目前少儿美术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民办美术教育内在品质的策略,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美术教师对民办少儿美术培训这一领域的关注,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 课堂教学 技能训练

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美化生活的功能,它不仅对青少年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完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还在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美术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对少年儿童实施的美术教育。

一、现状描述

笔者在2010年7月至8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四川省乐山市民办美术培训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就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办学的发展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和师资情况,进行了专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8月,乐山市经教育局审批的民办学校共49所。其中,美术培训机构有9所,民办美术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培养目标来分,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培养学习美术兴趣的美术班,如幼少儿的手指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油画棒画、简笔画、想象画、手工制作等,在儿童学习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与创新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另一类为培养美术专业技能的美术班。其主要是针对喜欢美术绘画的青少年或希望通过美术高考进入高校的学员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热门专业中都需要具备美术基础。例如,素描、色彩、速写、动画设计、美编、网站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化妆等,所以这类美术培训更多着眼于从个人兴趣、美术高考更或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民办美术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一批业余美术爱好者和美术专业所需要的人材。

二、存在问题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规划纲要》充分肯定了民办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民办教育提出的新期待,也为破解民办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民办少儿美术教育培训行业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明显存在扩张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和管理难题。从发展环境上看,政府政策调整的导向,社会教育需求的变化,市场投资方向的趋势,公办教育发展的状况;从自身建设看,美术培训行业的激烈竞争,培训机构的战略定位,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行业人才的培养等,都将是影响民办少儿美术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主要从当前民办美术培训机构的课堂教学这个角度,反思目前美术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育目标重技能训练,轻文化渗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送孩子到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学习美术后,总会问“今天你画了什么?”家长的想法是:孩子要交出一幅作品来,才算是学到了东西,学费才没有白交。目前,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开设的最基本的课程是:素描、色彩、速写、儿童画、中国画、书法等美术课程,较少有独立的美术欣赏评述课。学生的年龄一般为4至18岁,年龄跨度比较大。培训机构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目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家长要求等进行分班、分层、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主要的目标是教给学生绘画、制作技能,常常采用临摹练习和写生练习这两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得以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素描、色彩、速写、还是儿童画、中国画、书法,都非常重视学生美术造型技能的习得――形态、结构、比例、立体感、空间感与质感。当然,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学生的美术造型技能的确也会有提高,但是将美术教育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过分重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等其他功能,必然导致民办美术教育价值的单一,影响民办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阻碍民办美术培训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在美术教育价值构建上,更趋向于其综合价值的实现。”那么,从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整体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

2.教学内容重视西方美术课程,忽略本土民间美术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乐山的9所民办美术机构的教学内容以素描、色彩、速写等西方美术课程为主,没有一所民办美术机构开设诸如剪纸、年画、泥塑、刺绣、扎染、蜡染、草竹编织、面具、灯笼与风筝制作等中国民间美术课程。乐山整个民办美术机构的教学内容体系都忽略了中国本土的民间美术。

如何扭转民间美术在当代教育中的尴尬局面,民间美术在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何去何从,应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民间美术的原发性和与民族学、民俗学、文化生态学的交叉互融日益明显,对于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有利于促进绘画、雕塑与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存亡与兴衰,事关民族文化复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最原始形态和最古老的生发点,一旦断源断根,势必造成美术教育创作血脉与营养的缺失。因此,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持中国原发性艺术的延续。

3.教育评价缺少相应的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这样一种现象:各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之间、机构与教育局之间的联系相当少,仅仅限于年终教育局组织的考评与总结会,各机构之间平时开展的教育交流探讨学习活动形同虚设,由于业务上面的竞争,大家都闭门造车。而公办学校自1985年,就开始实行在职美术教师的学历达标,从20世纪90年代起,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直实施到现在。目前,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如2010年四川省启动的“国培计划”其中包括“地震灾区小学美术教师培训项目”、“四川省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美术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美术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培训,这些举措促进了公办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受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教学计划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兴趣性、应时性的优点,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课标,必然也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没有相应的教育评价监督体系,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能得到正确的导向、诊断和管理。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来说,确定办学方向、落实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原因分析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

(1)应试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主导地位,美术教育的观念滞后,尤其是社会上工具理性的思想观念对民办美术教育的影响。在现代性的背景中,工具理性似乎代表了理性的全部内容,现代性的增长实际上也就是工具理性的增长,其结果是对理性的工具性理解从此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定向,工具理性成为一切社会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工具理性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定向的理性,在实际操作中则坚持以效率和实用作为准绳。

反观民办少儿美术教育领域,学校办学和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都主要受到工具理性的支配。从工具理性出发,学校和教师的眼光只是局限于美术教育的功利层面,看见的只是学生的“技法”,排斥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放弃了对美术教育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自然地,民办美术机构的课堂教学只是局限于不辞辛劳的知识讲解和不厌其烦的技法训练。在由这种工具理性主义所支配的意识中,美术教学只是在功利的意义上被理解,本来属于人的课程教学变成了“物”的世界,美术教学所具有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被破坏了,美术教学对人所具有的人文意蕴和精神价值被遮蔽了,美术教学对人来说所具有的归宿感、亲切感和美感被窒息了,美术教学所具有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也被抽象和蒸发掉了。正是工具理性的超常发展和过度张扬,导致了美术教育内部构成和学生人格结构的严重失衡,人性上的不健全和人的个性的不完整构成了现实美术教育最严重的问题。

(2)民办少儿美术机构的课程开设难以规范,不成系统,处于临时应变的状态。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受美术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的限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民办少儿美术机构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自主开发美术课程难以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3)从民办美术教育机构自身体制来说,属于社会力量办学,所有的运转经费来源于学费收入,谁为学费买单呢,当然是学生的家长。家长对于学习美术结果的认可态度直接导致民办美术教育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的需要,它肯定会顺从学生家长的口味和市场需要,在较大程度上迎合家长的喜好实施教学。

四、提出建议

调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议:

1.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美术技能训练与美术文化传递并重

民办美术机构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使学生习得技法特点、方法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材料的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简略地了解到美术的起源、美术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的一些美术遗存,“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民办美术教育由于自身体制的原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与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科技的关系,领悟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理解到美术所反映的各时期的文化特点与精神风貌,从而丰富和健全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到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国民间美术素材,丰富民办少儿美术机构的课程体系

无论看哪个阶段,美术教育都与人们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的。美术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选择中国民间美术作为教学资源。目前,采用较多的民间美术教学形式有以下多种:剪纸,泥塑、年画、刺绣,面具,草藤编织,风筝制作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年龄期,学生的逻辑思维仍然需要很多的感性材料来支持,想象力发展的有意性迅速增强且多为有意识、有目的,想象力中的创造成分增多,想象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青少年的美术教学的内容越切合他们自身的身心特征就越容易实现!上述教学形式花钱少,容易出效果,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教学,而且教学目的明确,要求不高,审美意识和造型的基本方法简单方便,学生兴趣很高而且容易获得成就感。这样,素描、色彩、速写等西方美术课程将与剪纸、年画、泥塑、刺绣、扎染、蜡染、草竹编织、面具、灯笼与风筝制作等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从关注美术课堂教学结果的即时性转向关注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长期性

“在少儿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基本方法和习惯。”作为家长或者教师不要仅仅看到一堂课里学生画了什么这样一个即时性的结果,应更多关注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学生学习到终身受益的知识。基本的美术素养是指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的。在一节美术课上,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完成美术创作的过程,逐步获得心智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4.要整合公办美术教育和民办美术培训,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推进我国民办少儿美术教育的科学发展

中国美术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是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来共同实现的。民办美术培训作为公办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应该符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美术学科教学的精神,拓展与公办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交流合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加强对民办少儿美术教育的督促检查,给予民办美术教育业务上的指导,使校内外的美术教育资源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让学生获得更有内在品质的美术教育。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人的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目前少儿美术培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展现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活力,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美术教育需求,为实现美术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当前形势下应如何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美术理念过于片面、评价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滞。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转变教育理念、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从激励与游戏视阈构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当前形势 少儿 美术教育 质量 策略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都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儿的美术能力。那么,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进程中应如何定位,这已成为美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美术理念过于片面。“画心合一”是美术的较高境界,但凡任何名家作画都是将自己的感情深深融入绘画之中,展现出美好的意境,从而深深感染欣赏者。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是绘画技巧与精神理念的融合,是现实生活中人类思维互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然而,很多少儿的家长曲解了美术的概念,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学习绘画。甚至很多少儿美术教师也认为只要在美术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画即可,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既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又与一些人的文化层次以及某些功利化的思想有关。从专业角度而言,十分的绘画倘若没有一定的精神理念蕴含其中,也只能将其归为绘画技术娴熟的废纸行列,画得有如临其境之感还不如拍一张照片更为逼真。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既需要教师用心灵去浇灌,又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鼎力支持。只有广大少儿美术教师、家长以及身边的环境真正理解了美术内涵,让孩子们放开思维的空间,将绘画与心灵融合,然后配以教师技巧上的指导,才能令孩子真正领悟美术的真谛。

2.评价模式单一。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3.教学方法呆滞。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功用

摘要:美术教育是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是开发智力、定心、匡德、健体魄,促进少儿的多方位协调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当前,人们愈发注重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在提升人综合素养中的功用。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开发少儿智力

及时,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儿观察力。美术以其特殊感知方式来展现现实生活。美术的视觉艺术涵盖绘画、雕塑等。组成视觉艺术众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是线与形。有关研究成果业显示,长时间欣赏和谐的线型构造,可以推动人的视觉感知的健康发展,进而为提升人的观察力。例如欣赏一幅画面,可以观察画的线条、形态、色彩等,让人能够深入理解此几个方面的处理技法,找到画面的层次感和节奏韵律感。很明显,此种艺术活动对于提升人观察物体的灵敏度是有帮助的。由实践方面看,美术对提升观察能力也获得了少许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有81.2%的少儿认为美术教育对提升他们观察能力有重要作用;有16. 6%的认为有一定作用;只有2.2%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

第二,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在临摹、写生等美术活动中,对看见的事物形象进行回忆或再认,这样不断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对图像、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记忆,使人们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形象。一般来讲,受过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记忆力是比较好的。主要是因为,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记忆。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数据显示,人在面对感性形象进行记忆时,借助的具象越多,让形象接触各种感官越多,人脑就越能构建起神经元模型,或者同对象相对应的神经元模型就容易兴奋起来,建立起比较牢固的神经联系,即形成比较稳固的记忆。

第三,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和知识相比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那些受过很好美术教育或者美术修养较高的人,皆其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发达。在理论层面来看,人们在理解、欣赏、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思索、回味去体会美术作品的意境,理解美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而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潜在内涵,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具有激发和调动欣赏主体心理活动的召唤功能。所以,的艺术作品最能充分地调动欣赏者依照自己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进行再创造的积极想像力。因为想象是象思维主要的思维形式,所以,想像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四,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少年儿童的灵感,从而提升其创造力。美术教育在培育少年儿童创新能力上有独特优势。这是由于,美术活动能够积累美感经验和提高艺术修养,而美感经验与艺术修养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诱发人们的潜意识,激活人们的灵感,进而成为人们创造的契机。那些具有创造性力的人才之中,很多是受过非常好的艺术教育。事实证明,美术教育能让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激发人的创造的灵感,拓展视野,帮助发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途径。就是由美术教育自身特点来审视,美术教育本身是一种开放式、发散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沿着各种路径,冲破习惯的范围,进而产生很多不同见解和想法,且有意识地促使其从各个方面、多视角思维操作,进而实现提升创造力之目的。尤其是其形象语言的多样性,有利于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创新思维文化教育。

二、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动力系统――情绪力(心力)调控:以美控心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力素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非常关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近年来,国外心理学家逐渐用/情商的概念来描述心理素质。情商理论的创始人沙洛维和梅耶教授在1996年把情商界定为:对情绪的知觉力、评估力、表达力、分析力、习得力、转换力、调节力,涵盖了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能力、对人的亲和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等。情商又可分为个人情商和人际情商两方面。而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不仅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个人情商(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对其人际情商(对他人的亲和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度)的开发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及时,美术教育能够帮助提高少年儿童的积极乐观性情绪及意志力、求知欲等个人情商。(1) 求知欲望的诱发。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 少年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调动其求知动机。而动机是直接推动着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望。有人说美术课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少年儿童受到美的熏陶。(2) 积极性思维的催生。美感的产生总是直观性的,与美有关的内容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风景等在美感产生中起着作用,使人心旷神怡,让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少年儿童通过美术教育,慢慢积累了美感,对美有所体验,并根据各人对美的需要和评价产生情绪的体验,这些情绪也调节着人的心理过程,抒发着各人情感。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少年儿童,当他们手中的材料流淌着色彩的斑驳和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怎不会让他们欢呼雀跃?这样也就产生了愉快轻松氛围,瞬间,美感从人的内心直蹦出来,从而积极乐观性情绪也得以催生。(3)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的强化。美术学习过程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也是意志耐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特别是对意志力组成结构――信心、决心、恒心的强化意义重大。因为少年儿童要完成一幅相对令人满意的美术作品,必须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与调整,这对耐心与自制力是很好的锻炼。长此以往,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少年儿童的信心、决心、恒心得到强化。从有关单位学习美术对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的作用的调查来看,有41. 2%的少年儿童认为有很大作用;有55. 3%认为有一定的作用;只有3. 9%认为没有作用。这也充分说明,美术教育对意志力的促进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美术教育有利于开发少年儿童的开放宽容意识等人际情商因素。在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能够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能够接受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的风格技法,能够体会玩味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对象、手段的多样性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都有利于扩展少儿的视野,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包容意识、开放人格的熏陶和塑造。特别是在对吸收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以和为主旨、崇尚和美学的中国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其和的境界就会润物无声地感染着少年儿童,使其自觉地萌生着宽容意识。

三、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定位系统――人生哲学矫正:以美匡德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少年儿童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正像康德说的: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育对少年儿童的文化、修养、品位、思想、品德都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何以言之?众所周知,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仍属过渡阶段,心理往往不够稳定,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危险期,这里主要说有些少年儿童是非观念淡薄,易受不良习气影响。不可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地传进我国,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善恶标准、美丑界限模糊,特别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使我们的教育往往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根本打动不了青少年一代。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拨动人们的情感。而美术教育的特点恰恰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打动他们的感情,使他们愉快地受到教育。正是美育的形象性使人易于接受教育,美育的愉悦性使人们乐于接受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在美育中使少年儿童明是非、知善恶、论美丑,进而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美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美术教育更能使少年儿童受到艺术的魅力感染,抚慰那些扭曲了的心灵,让五彩缤纷的艺术恢复其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使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构建正确的人生哲学。所以,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从调查情况看,也是如此。在对/学习美术对修身养性的积极作用的评价调查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有63. 9%少年儿童认为其作用很大;有37. 7%认为有一定作用;只有1. 4%认为没作用。

四、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的物质系统――体力锻炼:以美健体

由于体力包括体质、精力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相应地,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体力的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及时,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精力。相对于接受数学、物理学等抽象科学教育,从事美术活动就像休息一般,可以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紧张情绪,从而得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这种作用与人们在劳累之际听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和运动能力。诚然,美术作品创作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过于沉迷创作可能会损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但这只是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体质锻炼,尽管这可能不是美术创作的追求所在,却是它的副产品。且不说美术教育过程中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人脑这个器官的保健,事实上,在跋万山涉千水现场写生的过程中, 少年儿童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也会得到锻炼。第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指导少年儿童参加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从而间接维护健康。前文所述,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优化思维,进而使少年儿童远离迷恋网络、抽烟吸毒等不良行为,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的文体活动,避免了因不良习气损害身心健康。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术教育对增强体力是有所裨益的。

总之,美术教育可以启智、定心、匡德、健体,对青少年的四大成长系统――动力系统(心力)、认知系统(脑力)、物质系统(体力)和定位系统(人生哲学或价值观)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实强化美术教育,使其在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健康成长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