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保险业投资现状实用13篇

保险业投资现状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1

创业风险投资是通过一定的机构和一定的方式向各类组织和个人筹集风险资本,然后将所筹集到的资本投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所投资创新型企业或项目的管理,期望通过实现项目的高成长率并通过出售股权获得高额中长期收益的一种投资体系。创业风险投资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二、现状

(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现状。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把创业风险投资界定为一种单纯的权益性资本,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一的公司股本定向募集。尽管这种方式至今仍然是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募集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创业风险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其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工具的多样化正在成为保持其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从资金来源上,一般天使投资人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保险基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产业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了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二)保险资金的资金运用现状。保险资金运用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了弥补承保亏损,支持承保业务的继续经营,同时也是保险公司的第二利润来源,如果投资运用效率高,将能够极大改善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因此,保险资金运用是现代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必然。然而在一定阶段内,保险承保业务能够吸收的社会资金是有限的,随着市场日趋成熟,承保业务的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日益激烈,竞争将直接导致费率水平降低。为了保留原有业务的成本提高、总保费下降,或是投保人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要求承保风险范围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如果不能有效开辟新的业务渠道,承保业务利润将可能萎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三、可行性

保险资金在创业风险投资领域运用,应该坚持两个原则:

(一)小额分散。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进行创业风险投资的数额也只占已过创业风险投资的10%左右,占保险资金总量的1%以下。。很小的比例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但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率,无论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要坚持适度分散的原则。尤其是在其摸索期和尝试期中,不可冒进。

(二)循序渐进。由于初创企业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像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投资者对创业企业的出资承诺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批注入。只有投资对象的运营结果让保险公司满意时,保险公司才履行后续注资承诺,这样就限定了损失上限。在通过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间接投资时,向基金划款同样是分批进行。保险公司在参与创业风险投资活动时可以实现分期注资。

坚持这两个原则,保险资金在创业风险投资领域的运用才能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且由于投资比例很小,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保险资金运用的流动性原则并不相悖。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资金以少许比例参加创业风险投资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欧洲,根据欧洲创业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保险资金在创业风险投资来源中一般占10%以上的比例。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保险公司在创业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有较大比例,尽管1987年美国劳工部对ERISA法案关于养老金投资的“谨慎人”条款做出新的解释以及《统一有限合伙法》在1976年和1985年先后被修订使得养老金迅速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使得保险公司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所占比例仍然不小。

保险资金参与创业风险投资是一种国际惯例,在创业风险投资里一般划入“其他”类,所占比例较小。但是比例小不等于可有可无,更不等于排除在外,因为创业风险投资的收益率是惊人的。

四、总结

目前,我国的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且从世界范围看,保险资金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保险资金运用于创业风险投资,不仅拓宽了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也增加了保险资金的资金运用渠道,且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一般原则。我国可以在参照国外成功经验之下逐步将保险资金运用于创业风险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2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从2003年到2013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产大幅增加,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也达到相当规模。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03年的3,880.39亿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20,234.81亿元,增长了5倍之多;保险业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9,088亿元大幅增长至2014年的101,591.47亿元,增长了10倍有余;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04年为10,778.62亿元,2014年为93,314.43亿元,增长了大约8倍。

2、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93,314.43亿元,较年初增长21.39%,占保险业总资产的91.85%。资产配置特点如下: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各类债券余额35,599.71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38.15%;银行存款25,310.73亿元,占比27.12%;两者合计占比65.27%;二是权益类资产保持稳定。股票投资和投资证券基金10,325.58亿元,占比11.06%;三是其他另类投资增长较快。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产品22,078.41亿元,三者合计23.67%。

3、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情况。201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基本可控,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资产质量较为优良。存款和债券占接近65.27%,存款主要在大中型银行,债券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及高信用等级(AAA或AA)的企业债,这类资产总体风险较低;二是流动性较为宽裕。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等流动性较为优良的资产占比达到16.5%,总体能够满足退保赔付等需要,流动性风险较小;三是注重信用增级。基础设施计划、不动产计划及各类创新产品,大都采取银行或大型企业担保、资产支持等信用增级措施,而且主要集中在垄断性稀缺性行业,信用风险基本可控;四是专业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基本建立委托、受托及托管的专业化运作机制,超过80%的保险资金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专业化运作管理。基本实现存款、债券、股票以及另类投资等投资资产的全托管机制。

4、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是4.42%、3.57%、3.39%、5.04%。在2013年股市债市双双下跌的形势下,2013年12月末投资收益率依然达到5.04%,比2012年同期增加1.69个百分点,创4年来最高水平。从长期看,保险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另类投资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随着这部分投资资产收益的逐步释放,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长期向好。从目前情况来看,2014年股市的表现较好,险资另类投资的比重加大,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达6.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2010年、2014年新旧两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先后开放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已基本全部开放,且投资比例监管宽松,接近国际水平。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保险业主体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保险资金投资比例很不合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全面开放,但其运用结构却不尽合理。首先,银行存款占比虽逐年递减但仍占有较大比例,债券投资及其他类投资渠道占比仍然不高。实际上,银行存款一直是我国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式,银行存款占比曾一度接近50%,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比重,即使在险资投资全面开放的今天,其占比依然在30%左右。事实上,银行存款作为投资渠道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优点是风险低、收益稳定且可预见,这十分符合以前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方向的要求,因此一直占有较高比例。但其缺点也十分显著,过低的收益率和大量的资金缺乏流动性,不利于险企的国际竞争。相比而言,债券市场种类繁多,有固定的收益率,期限结构选择余地很大,且债券违约风险低、流动性高,历来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保险业发达的国家投资债券的比重大都超过50%,美国甚至超过了70%,而我国债券投资的比重近几年才接近50%;其次,在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股票投资是保险资金取得较大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美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对股票投资的资金比例在10%~20%之间,澳洲与中国香港比例在30%~40%之间;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比例一直低于10%;最后,其他投资方式,如投资于房地产等,也一直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由于险资应用渠道解禁较晚,我国险企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较少。

2、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错配问题极为严重。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费,实质上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在风险发生时,要作为赔偿金额赔付给被保人。但由于风险发生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保险公司负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能给予被保险人及时、充分的赔付,就需要对保险资金进行配置,不同来源的资金应该用于不同的投资渠道,也就是对保险资金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其中,期限匹配是重要内容,它要求保险投资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结构相符,长期资产匹配长期负债,短期资产匹配短期负债,避免重大错配的出现。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因此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与应用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使我国保险业面临很高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3、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险企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开放和投资比例限制的放松,给予了保险企业相当程度的投资自,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一是投资渠道放宽本身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保险资金可以进入到新的邻域,必然要面对该领域的典型风险。如保险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行业,就需应对房地产行业的房价泡沫风险、房地产政策变动风险等;另一方面投资渠道放宽加重了险资原来面临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利率变动同时对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而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动荡都会波及保险资金。二是国内外宏观环境波动较大,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加速,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特征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比如说,保险机构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这使利率敏感性强的保险资金市场风险凸显;国内股市融资功能较弱,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导致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这使企业面对较大的信用风险。

与风险日趋复杂化相对应的是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的不足。资产负债管理是国际保险公司主流的管理经验,由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在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上还很落后。公司内部尚未建立起适应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组织架构。目前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架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无法有效的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同时,公司内部团队能力和运作经验不足,部分公司对投资收益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迫使投资团队盲目投资,以博取超额风险收益,这可能突破风险底线,造成严重后果。

4、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偏低,稳定性较差。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保险公司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承保业务上,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这一现象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投资给予高度重视,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稳定性差确是不争的事实。2004~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呈上升趋势,这与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拓宽相关,2007年资金运用收益率更达到12.17%的高度。不过,2007年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8年前后,由于金融危机,险资收益率剧烈波动,且水平较低,直至近两年才相对稳定,但收益水平依然在低位徘徊。比较而言,国外资金运用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仅为4%左右,财产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承保利润,寿险公司新增业务存在利差益,意外险利润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原有高预定利率有效保单的利差损依然较严重。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应当积极运作,吸收、培养专业资金运用人员,扩大资金运用范围,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收益率。

二、改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的建议

今后及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要想把握好这一时期,缩小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之间的差距,需要做好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

(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管理者需按照保险资金的偿还期限、金额以及利率敏感程度对保险资金进行细化,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和负债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主要方面是实现资产负债在其线上的匹配。具体就是将保险资金按照其来源分为自由资本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一般为短期资金,应该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中短期国债的投资项目。寿险责任准备金具有长期性特点,因此适用于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已经意识到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公司已经设立专门部门甚至保险资金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门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但是实践效果不甚良好。今后,保险公司还需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拓宽思路,勇于创新,敢于尝鲜,充分挖掘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优势。

(二)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金运用结构。针对我国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错配问题极为严重,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美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以固定收益投资、长期投资为主。特别以美国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的演变为例,尽管2003~2012年美国经历过繁荣和衰退两个不同的经济周期,其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为核心。2003~2008年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平均达到85%以上,而且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非常稳定。从美国寿险公司债券资产配置结构看,配置品种主要集中于高收益的企业债,其次是抵押债券和政府债。寿险公司是美国企业债的最大投资者,2003~2012年企业债投资比例一直保持在45%以上。从美国寿险公司债券资产期限结构看,以长期债券投资为主,与寿险的长期负债特性相对应,1年期以下的品种占比在10%左右,5年期以上品种的占比合计超过60%。2008~2012年5年期以上债券资产占比分别为60%、60.7%、62.5%、63.8%、63.5%。相较之下,我国保险资金多投资于中短期的投资项目,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相匹配,这也是造成资金运用收益水平低和稳定性差的根本原因。寻找能够与长期负债相匹配的、具有稳定收益率的长期资产,是改善我国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重点和难点。

(三)切实强化监管和防范风险。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仅靠保险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保险监管部门也必须有所作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已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比例限定条件已经开放,未来一段时间,需加快转变监管方式,把监管工作由开放渠道转变为风险监管,切实把防风险放在监管工作更突出的位置。从国际上看,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直接通过资产认可的数量化标准,利用偿付能力来约束保险资金的投资业务,这应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资产认可标准和偿付能力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的作用,强化偿付能力硬约束,利用资产认可标准来引导保险资产配置。进一步研究风险识别、计量的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地制定各项投资资产的认可标准,逐步提升风险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宏兵,郭金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视角[J].财政金融,2009.11.

[2]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9.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3

[3]张洪涛.《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0-61

[4]王芳.资本市场体系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分析[D].2005,35-38

[5]刘敬伟.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模式与投资组合分析[D].2006.4,25-29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4

保险公司属于经营风险行业,整个经营过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险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除了要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要保持自身的财务状况稳定,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盈利能力作为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较强财务实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1],只有财务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才有提取足够准备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还影响资本增长,公司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对外扩张的能力以及偿付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并存续下来[2]。因此,本文以非寿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对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为公司战略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几个重要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3]。杜邦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ROE),将各个指标逐层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指标分析体系: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资产/所有者权益)

=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资产周转率)]

=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分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三部分:

1.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率就要求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4]。利润率的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运营。

2.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指企业的每单位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资产的效能越高,即企业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资产的优化配比,分析影响资产的各种相关因素,合理分配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3.权益乘数则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负债程度高,即企业负债资产所产生的收益高,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反之,则较小。企业要在保证资产回报率高于自身负债比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权益乘数增强盈利能力。

二、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体系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财务数据分析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保险公司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直接引出了保险行业的“新保险准则”。新保险准则提出了保险业利润表中的新指标“已赚保费”,而已赚保费作为已承担保险责任部分的保费,与保费收入指标相比,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将“已赚保费”引入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已赚保费/保费收入)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三、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体系分析实例

(一)非寿险公司的样本选取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国境内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64家。为了得到全面客观的分析结论,随机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再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获得真实有效的相关数据,进行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

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得到30家样本公司基于杜邦体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计算,得到30家样本公司的杜邦分析体系指标数据。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评价

1.股东权益收益率

股东权益收益率(ROE),又称净资产利润率,表示公司收益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项指标。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也就是股东所投资本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公司各项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成果[5]。其公式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6.57%。其中,最高的是安邦财险的37.83%,最低的为国泰财险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正值,占抽样样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占总体的36.67%。

总体来看,2013年我国非寿险公司股东收益率数据分析情况一般。从30家样本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与公司成立时间的数据分析可知,成立时间较长、资本雄厚的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较高;而本年度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多为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处于业务起步期,财务状况不稳定是正常现象。但是具体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还都应该具体分析其影响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各项指标,进而得出具体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结论。

2.已赚保费利润率

已赚保费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非寿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获利与已赚保费的比值,代表企业每单位保费的实际收益。已赚保费利润率代表的是保险公司在其主营业务承保业务方面的收益率,是评价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其公式为:已赚保费利润率=保险业务利润/已赚保费。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差异巨大,且绝大多数为负值,而平均已赚保费利润率为-14.49%。其中,已赚保费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安邦财险的7.79%,最低的诚泰仅为-77.70%。30家非寿险公司里中仅有人保、太保、华泰等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为正值,只占样本公司的26.67%,且这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均值也仅有1.96%。这反映出2013年度我国非寿险行业只有两成公司在承保业务领域盈利,且承保业务盈利能力也较弱。

非寿险行业承保业务领域出现大量亏损,究其原因是我国非寿险业起步较晚,业务发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较早的老牌非寿险公司承保业务已趋于成熟,还是可以在承保领域取得盈利。这种状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资方面,是我国非寿险行业趋于理性化的表现。但同时反映出,承保领域仍是公司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大关注点,新兴的非寿险公司应抓住这个契机,在承保业务方面多做努力,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两大指标之一,是指一个阶段内保险公司资本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6],代表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与成果。公式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资产总额。

表1所示,2013年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02%。其中,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永安保险公司的5.19%,最低为现代保险公司的0.29%。与前两个指标不同的是30家样本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指标全部为正值。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对投资业务的重视度较高,发展也较好。

同时将投资收益与已赚保费利润结合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等11家公司已赚保费利润为负值,但凭借其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亏损。因此,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拉动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双驾马车,两项业务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7]。

4.投资收益系数

投资收益系数是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与保费收入的比值,代表着非寿险公司潜在的收益水平,从而可以决定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系数=资产总额/已赚保费。

表1所示,30家样本公司2013年度投资收益系数最高的是现代保险,系数值高达43.32;最低的是国寿财险,仅为1.40。在30个样本数据中,求得平均投资收益系数为5.10。其中有安邦财险、长江财险等6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系数高于样本平均值,占样本的20%,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有约两成公司有着较高水平的资产可以用于发展投资业务,这项指标合理的较高水平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无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数

肯尼系数是美国学者Roger 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费收入除以所有者权益表示,这个指标可以将公司的所有经营成果放大来看,从而得出有关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结论。公式为:肯尼系数=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样公司中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的肯尼系数分别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赚保费是所有者权益的3倍之多。说明人保、国寿等肯尼系数较高的非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相对于自持股本来说规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应该追加公司投资。而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

四、结论

从最终分析结果来看,人保财险、安邦财险等老牌非寿险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都比较乐观,说明其2013年度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状况也较强。通过核心指标股东权益收益率发现国泰财险、利宝等公司的状况较差,具体分析则得出其已赚保费利润率指标数据较差,投资收益率状况也一般,说明其应当重点关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投资业务,更需要关注负债带来的高风险。而分析肯尼系数指标发现,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注意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发现我国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与公司成立时间具有相关性,即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也较强;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则相反。

【参考文献】

[1] 刘汉民.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71-393.

[2] 张旭升.中国非寿险公司扩张新风险业务承保能力实证分析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5):36-38.

[3] 陈兵.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31-262.

[4] 中国保险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保险年鉴2014[M].北京:中国保险年鉴社,2014.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5

一般意义上讲,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作为一种补偿措施,旨在使被保险人能以确定的小额成本(保险费)来补偿大额不确定的损失,最高补偿金额以保险金额为限。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它相对于一般商业保险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创业项目的承担主体不发生变化,仍是原来的企业,但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当技术创新项目失败时,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即保险公司成了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的承担主体之一。

2创业投资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这里讨论创业投资基金的保险情况。我们假定风险规避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每个创业企业的投资额均相等,为W;投资发生失败的可能性为p,面临损失L的可能性;保险费率为r,即需要支付rk的保险费来购买最高赔偿额为k的保险单。

对于创业投资基金参加保险后,当投资成功时的状态下,其投资额变化为:

U1=W-rk

当投资失败时的状态下,保险公司将支付金额为k的赔偿给创业投资基金,其投资额变化为:

U2=W-L-rk+k

对于一个作为风险规避型的创业投资基金而言,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相同的期望值或预期收益下,风险越小,效用水平越高。作为投保人的创业投资基金的预期效用为:

E(U)=(1-p)×U1+pU2

=(1-p)×(W-rk)+p×(W-L-rk+k)

=W-pL+k(p-r)

若p=r,则E(U)=W-pL,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期望值是既定的,与投保金额k的大小无关。而且作为风险规避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希望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即创业投资机构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拥有相同的投资额,也就是没有任何风险或不确定性。即:U1=U2或

W-rk=W-L-rk+k

可得出k=L,即使说在公平费率的情况下,规避型的创业投资机构会对失败时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全额保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假定参加创业投资保险的创业企业足够多,为N且相互独立,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

P=N[p(rk-k)+(1-p)rk]

=N(r-p)k

当r=p时,保险公司的利润为0,这个假设与现实并不矛盾,对于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来说,保险公司的经济利润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为0。世界上规模发达、业务广、跨地区多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费率都十分接近“公平”费率,因为大公司更容易做到分散风险,收取“公平”费率就足以应付赔偿支出。

当r=p时,创业投资企业和保险公司的预期效用都达到均衡,这说明设立创业投资保险在实际操作中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在上述讨论中,是以许多参加保险的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基础、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担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创业投资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以不存在道德风险为前提的。

3创业投资保险的意义

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对于创业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1创业投资保险是创业投资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创业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保险公司将自己的风险分散到相关投资人的身上,从而将自己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即通过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风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转嫁。当某个创业投资经营机构的破产确实无法挽回时,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对其资产、债务进行清理,并对其投资者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可承担投资者的部分损失。

3.2有利于引导民间创业资本的进入,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创业投资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部分风险,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加了投资者的预期。这样不仅仅可以吸引民间创业资本加入到创业投资领域,而且创业投资保险的正常经营和对创业投资机构的评价、监督等作用可以为将来保险资金大举进入创业投资做好准备。

3.3监督作用

创业投资保险基金作为专业化的保险机构,监督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前一般要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这些投保人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且认真的风险评价,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期,减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一般要求各创业投资经营机构定期向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提交各种财务报表和经营报告,随时接受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对其经营风险和经营状况的调查和评估。以便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及时了解投保人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监督和管理,减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其监督作用可以扶持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走上正轨,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

4关于我国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

4.1加强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方面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的构建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虽对创业投资比较重视,但宏观扶植和引导缺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虽制定有“技术交易保险条例”,但框架过粗、内容不系统,基层部门无法具体操作,而且属于引导性质的,具体操作条款还很缺乏;同时缺乏激励性、扶植性的政策,保险部门的积极性并不强,大多是迫于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不得已为之,因而缺乏主动性;地方上的创业投资保险主要还处于摸索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操作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所以应对创业投资保险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制订创业投资保险业发展规划、制订有关激励措施和具体操作条例级法律、法规,使创业投资保险向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4.2在设立专门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方面,应遵循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创业投资保险机构的设立不外乎有:一是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创业投资保险部门;二是国家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三是由各个创业投资主体通过创业投资协会设立的保险机构,带有民营性质。对创业投资保险基金而言,要妥善地管理、注意安全性,备好合理的准备金,以满足保险公司支出的随时性。也就是说,该基金的管理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为首要目标,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高风险、低流动性的投资。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以考虑用以下两种保险资金的运作方式:一是存款于国有银行;二是可将部分资金投资于风险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国家债券。一般不允许基金被用于股票、公司债券、房地产或者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

4.3在保险基金运作管理方面

(1)明确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的可保种类、投保额及清偿标准。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以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的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险种以满足社会及公众的需求。所以对于创业投资保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保险业在计划设计相关保险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从事。特别是要对风险进行分类,确定何种风险可以承保,何种风险在现阶段应当剔除,何种风险根本不属于保险范畴。

(2)加强对创业投资保险的宣传,使创业投资企业充分认识科技保险的重要性,而且保险并不是万能的,有些风险将只能由风险单位自己去承担,各企业和相关单位都应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并确定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的应急措施和备用方案。这样使得各个主体积极参与创业投资保险,主动防范风险。

(3)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投资保险业务人才。

4.4扩展创业投资保险的险种

除了已进行的创业投资保险险种外,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新的创业投资保险领域。如科技人员的待业保险;科技人员专门的特种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等;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提供特种人寿保险;对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专门保险等。

4.5建立科技风险分摊机制

由于创业投资保险业务涉及到保险部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科技管理部门,因此,政府应进行协调组织,使这些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科技风险分摊机制,促进科技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4.6积极开展有关创业投资与创业投资保险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

创业投资协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仅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关保险费率、赔偿标准、责任认定、技术鉴别、风险评估的标准与办法,而且可以培训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从业人员,向社会宣传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知识,使更多高素质的人投入创业投资队伍,促进创业投资业的发展。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创业投资通过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而实现创业投资高风险再一次风险的分担,因此,创业投资保险是保险向深度发展的一种模式。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可实现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普通保险与创业投资的结合。当然,创业企业所带来的某些风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单纯依靠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则有些杯水车薪,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及经营的稳定性。随着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经营将更加规范,与之相关的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将随之建立并不断完善,其经济补偿职能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6

一般意义上讲,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作为一种补偿措施,旨在使被保险人能以确定的小额成本(保险费)来补偿大额不确定的损失,最高补偿金额以保险金额为限。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它相对于一般商业保险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创业项目的承担主体不发生变化,仍是原来的企业,但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当技术创新项目失败时,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即保险公司成了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的承担主体之一。

2创业投资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这里讨论创业投资基金的保险情况。我们假定风险规避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每个创业企业的投资额均相等,为W;投资发生失败的可能性为p,面临损失L的可能性;保险费率为r,即需要支付rk的保险费来购买最高赔偿额为k的保险单。

对于创业投资基金参加保险后,当投资成功时的状态下,其投资额变化为:

U1=W-rk

当投资失败时的状态下,保险公司将支付金额为k的赔偿给创业投资基金,其投资额变化为:

U2=W-L-rk+k

对于一个作为风险规避型的创业投资基金而言,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相同的期望值或预期收益下,风险越小,效用水平越高。作为投保人的创业投资基金的预期效用为:

E(U)=(1-p)×U1+pU2

=(1-p)×(W-rk)+p×(W-L-rk+k)

=W-pL+k(p-r)

若p=r,则E(U)=W-pL,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期望值是既定的,与投保金额k的大小无关。而且作为风险规避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希望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即创业投资机构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拥有相同的投资额,也就是没有任何风险或不确定性。即:U1=U2或

W-rk=W-L-rk+k

可得出k=L,即使说在公平费率的情况下,规避型的创业投资机构会对失败时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全额保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假定参加创业投资保险的创业企业足够多,为N且相互独立,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

P=N[p(rk-k)+(1-p)rk]

=N(r-p)k

当r=p时,保险公司的利润为0,这个假设与现实并不矛盾,对于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来说,保险公司的经济利润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为0。世界上规模发达、业务广、跨地区多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费率都十分接近“公平”费率,因为大公司更容易做到分散风险,收取“公平”费率就足以应付赔偿支出。

当r=p时,创业投资企业和保险公司的预期效用都达到均衡,这说明设立创业投资保险在实际操作中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在上述讨论中,是以许多参加保险的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基础、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担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创业投资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以不存在道德风险为前提的。

3创业投资保险的意义

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对于创业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1创业投资保险是创业投资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创业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保险公司将自己的风险分散到相关投资人的身上,从而将自己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即通过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风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转嫁。当某个创业投资经营机构的破产确实无法挽回时,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对其资产、债务进行清理,并对其投资者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可承担投资者的部分损失。

3.2有利于引导民间创业资本的进入,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创业投资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部分风险,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加了投资者的预期。这样不仅仅可以吸引民间创业资本加入到创业投资领域,而且创业投资保险的正常经营和对创业投资机构的评价、监督等作用可以为将来保险资金大举进入创业投资做好准备。

3.3监督作用

创业投资保险基金作为专业化的保险机构,监督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前一般要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这些投保人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且认真的风险评价,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期,减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一般要求各创业投资经营机构定期向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提交各种财务报表和经营报告,随时接受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对其经营风险和经营状况的调查和评估。以便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及时了解投保人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监督和管理,减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其监督作用可以扶持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走上正轨,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

4关于我国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

4.1加强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方面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的构建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虽对创业投资比较重视,但宏观扶植和引导缺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虽制定有“技术交易保险条例”,但框架过粗、内容不系统,基层部门无法具体操作,而且属于引导性质的,具体操作条款还很缺乏;同时缺乏激励性、扶植性的政策,保险部门的积极性并不强,大多是迫于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不得已为之,因而缺乏主动性;地方上的创业投资保险主要还处于摸索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操作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所以应对创业投资保险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制订创业投资保险业发展规划、制订有关激励措施和具体操作条例级法律、法规,使创业投资保险向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4.2在设立专门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方面,应遵循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创业投资保险机构的设立不外乎有:一是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创业投资保险部门;二是国家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三是由各个创业投资主体通过创业投资协会设立的保险机构,带有民营性质。对创业投资保险基金而言,要妥善地管理、注意安全性,备好合理的准备金,以满足保险公司支出的随时性。也就是说,该基金的管理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为首要目标,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高风险、低流动性的投资。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以考虑用以下两种保险资金的运作方式:一是存款于国有银行;二是可将部分资金投资于风险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国家债券。一般不允许基金被用于股票、公司债券、房地产或者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

4.3在保险基金运作管理方面

(1)明确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的可保种类、投保额及清偿标准。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以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的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险种以满足社会及公众的需求。所以对于创业投资保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保险业在计划设计相关保险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从事。特别是要对风险进行分类,确定何种风险可以承保,何种风险在现阶段应当剔除,何种风险根本不属于保险范畴。

(2)加强对创业投资保险的宣传,使创业投资企业充分认识科技保险的重要性,而且保险并不是万能的,有些风险将只能由风险单位自己去承担,各企业和相关单位都应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并确定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的应急措施和备用方案。这样使得各个主体积极参与创业投资保险,主动防范风险。

(3)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投资保险业务人才。

4.4扩展创业投资保险的险种

除了已进行的创业投资保险险种外,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新的创业投资保险领域。如科技人员的待业保险;科技人员专门的特种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等;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提供特种人寿保险;对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专门保险等。

4.5建立科技风险分摊机制

由于创业投资保险业务涉及到保险部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科技管理部门,因此,政府应进行协调组织,使这些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科技风险分摊机制,促进科技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4.6积极开展有关创业投资与创业投资保险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

创业投资协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仅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关保险费率、赔偿标准、责任认定、技术鉴别、风险评估的标准与办法,而且可以培训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从业人员,向社会宣传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知识,使更多高素质的人投入创业投资队伍,促进创业投资业的发展。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创业投资通过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而实现创业投资高风险再一次风险的分担,因此,创业投资保险是保险向深度发展的一种模式。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可实现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普通保险与创业投资的结合。当然,创业企业所带来的某些风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单纯依靠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则有些杯水车薪,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及经营的稳定性。随着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经营将更加规范,与之相关的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将随之建立并不断完善,其经济补偿职能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7

投Y连结险在中国发展过程之所以起伏曲折,主要是中国部分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误导行为,保险公司的管理不善、人才缺乏,资本市场不成熟等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使投资连结险在波动的市场中发展更趋稳定和增强保险经营的可持续性,对中国现阶段寿险公司防范投资连结险的经营风险及使其稳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经历的三个阶段

1.初露锋芒(1999-2002年)

自1999年首款投资连结型产品推出以后,借助资本市场的上涨,其全新的投资理念,受到市场的追捧,并迅速得到市场认可。截至2000年年底,国内9家公司推出了18种投资理财产品,销售区域也由最初试点的上海陆续推广到全国60多个城市。2001年,股市达到阶段性高点,投连险也达到销售高峰。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2001年投连险保费收入高达106.62亿元,同比增长542.26%。

2.遭受重创(2002-2005年)

2001年下半年,我国股票市场遭遇熊市,殃及保险利益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的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发现,保险公司最初承诺的投资收益没有兑现,保单价值严重缩水,投诉、退保等纠纷开始出现,2002-2005年,投连险业务市场份额逐年下滑,我国投连险业务出现危机。

3.逐步成熟(2006-至今)

走过了最初的火爆兴趣,经历了漫长的停滞萎缩,2006年以后,我国投连险市场逐步走上了稳定的发展。2009年1月14日,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投连险收入不再计入保费收入,这对于前期投连险产品占比较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面冲击,但是通知的出台也助推了投连险业务在保险公司中独立性的增强,投连险的理财功能得到了强化。

(二)我国投连险产品的数据情况

2014年,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人身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 687.3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较2013年提高10.3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末,人身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6568.6亿元,同比增长31.5%,占人身保险公司总保费的51.8%。

三、我国投连险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认识及现实需求水平的制约

任何产品只有在其基本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其他派生功能才能逐渐开发出来。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在整体上相对落后,特别是寿险业发育的时间不长,因此,寿险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保障能力还没有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同时消费者购买投资连结保险是要 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

(二)受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制约

我国保险监管晚于保险业的形成,并且目前的保险监管仍侧重于条款费率的市场规范一方面,监管方式滞后和机构人员限制导致整个监管处于被动状态。投资连结保险要求监管工作应该具备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重心位于保险业的稳定、偿还能力确保、资产负债质量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监管方面。

(三)投资收益水平受制于狭窄的投资渠道

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自然会比较不同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和功能,寿险公司提供的金融产品必须与其他金融产品有竞争优势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投资连结保险的出现,实际上是寿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围绕投资收益率方面的竞争。没有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投资连结保险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投资渠道狭窄势必使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很难达到客户的期望。

(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够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很强,必须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投资渠道做后盾,否则很难保证客户的收益。如果将投资连结保险作为主要业务,将投保人的资金投入到不是特别规范的金融市场,一旦资金运作失误,由于没有保底利率,将可能引发投保人大规模的退保,而投资者没有信心,将没有足够的买盘来接受投资连结保险的大量资金,这将加剧投保人资产的贬值,投资连结保险对金融市场有“ 协同效应”和“ 拥挤效应”,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四、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对策

(一)投连险保单设计逐步与国际接轨

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步增长与理财意识的增强兼具投资与保障功能的投连险不会在我国衰落,而会以全新的形式开始新的征程。我国的投连险产品还需要在保单设计上学习欧美国家的经验,在投资部分给投保人更多的选择权,而在保障部分设计的更加合理。

(二)下调管理费用

下调保险产品的管理费用和退保时发生的退保费用可以提高投保人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甚至可以做出若干年后返还一定管理费用到投保人的投资账户的承诺。同时管理费用的收取比例和最终去向也应该向消费者说明清楚,这样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实现对人生的保障要求和理财计划。

(三)健全监管体系

改善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证券市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我国保险业应该实行保险监管部门对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账户进行监管,证券监管部门对投连险的投资账户进行监管的协作监管。

参考文献:

[1] 毛毓宁.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

[2]何莉.我国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现状之探讨.武汉大学商学院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8

一、保险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2015年2月底,国内保险资金余额已达到95559.66亿元。当前国内保险资金规模扩张较为迅速,而其投资收益率则处于偏低状态,保值增值的功能未充分体现。同时,鉴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等因素相互交织,优化保险资金配置的必要性也日渐显现。

(一)“偿二代”体系的客观要求

2015年3月23日开始,国内保险业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简称“偿二代”)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该体系的逐步运行,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强化资金运用的管理工作,进而提升其市场运营的稳健性。

(二)费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2015年2月16日,中国正式实施万能险费率改革。这是国内“普通型、万能险、分红险”费率改革中的第二步。万能险费率的市场化运行,使得各保险公司的实际结算利率竞争趋于深化,保险资金的配置结构也需相应调整。

(三)无风险利率逐步下行

当前,随着基准利率的逐步下行,银行存款的收益在进一步下降。201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0%,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进一步强化了降息预期。然而,国内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的比例接近30%,这一状况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压力。为此,保险公司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当前的投资组合。

此外,行业竞争的日益深化和货币实际价值的下降等因素,也对保险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国内保险资金管理的状况

(一)保险资金的运用现状

依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底,国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95559.66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为24928.6亿元,占比26.09%;债券为35740.99亿元,占比37.40%;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1476.24亿元,占比12.01%;其他投资为23413.83亿元,占比24.51%。

截止2015年2月底,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达到12.01%,与30%的监管上限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同时,保险资金投资基建等长期性板块的比例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保险资金管理的特点

1.资产配置集中度较高。截至2015年2月底,在保险资金投资分布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合计所占比例为6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12.01%。这种配置结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制约了收益率的提升。

为此,在国内投资渠道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有必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分散资金配置,以获取证券等投资渠道的较高收益。

2.投资收益率的偏低。目前,保险资金较大程度上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其投资收益率整体上处于偏低状况。2001~2013年,国内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均值为4.6%,2014年伴随国内证券市场的向好而上升至6.30%。

3.风险管理水准有待提升。目前,国内保险资金大都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利率敏感型产品,容易面临市场利率变动的系统性风险。同时,由于国内风险管理的理论尚不成熟,专业型资产管理公司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渠道的拓展。

4.资产负债匹配有待优化。目前,国内寿险产品的期限相对较长,而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大都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期限错配较为明显。为此,保险公司可适当增加不动产和基建等长期性投资的配置比例。

三、保险资金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逐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金融体系尚不太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资金管理的发展。因此,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逐步构建更为完备的金融体系,为保险资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环境。

此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也将对保险资金投资产生积极影响。优先股和上证50ETF期权等新产品的市场化运行,将促使保险资金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二)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目前,保险资金的配置机构制约了收益率的提升。随着优先股和基建等投资渠道的拓展,保险资金的配置将迎来更多机遇。

1.普通股。2014年四季度以来,保险资金逐步提高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2014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也由此提升至6.3%。2015年,随着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进程的日益加速,权益类融资比重将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从而为保险资金带来更多投资机遇。

2.优先股。优先股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期限较为匹配,且股息率相对较高,已成为保险资金较为适宜的投资渠道。2014年10月7日,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拓展了保险资金的配置渠道。

目前,国内已有17家公司了优先股发行预案,发行总额为4529亿元。优先股试点的逐步展开,将进一步丰富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3.基建投资。基建由于其投资期限的长期性,以及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稳定的现金流,较为适宜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发起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已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8%。

依据2015年全保会的相关工作部署,保险资金将更加注重对接实体经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基建投资将呈现大幅增长,这将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多投资路径。

(三)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金融混业经营进程的加速,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迫切性也日益凸显。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强化协同监管效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保险资金运用更趋于合理化和透明化。

(四)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

截至2014年底,国内保险业总资产已达到101591.47亿元,较年初增长22.57%。然而,国内已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香港)仅有21家,尚有较大拓展空间。2014年9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在北京成立,这将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保险资产管理能力。

四、结语

2015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将进一步得以拓展。依据2015全保会的相关部署,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将成为保监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且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将会得以大力拓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将进一步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林林.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追踪及现状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2(11):71-74.

[2]陈文辉.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2014(4):13-14.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9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 702.79、5 799.25、8 378.54、 11 249.79和14 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 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 588.3亿元、金融债1 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 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 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 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10

清产核资主要针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指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组织企业全面清查账务和资产清查,并且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并确定相关损益,从而保证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意义是根据重新界定的账务和资产价值来评价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方法有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清产核资能够有效地解决账务混乱、账实不符、价值错位和信息失真等问题,能够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风险资本投资,根据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入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并且,2016年8月成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国有资本具有社会属性,其特殊属性要求国有资本必须实现保值增值,否则势必将影响国家经济和损害人民利益。风险投资管理的内在要求是评估风险资产,寻找价值低洼,而清产核资正是为资产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因此,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

二、清产核资对风险投资效率的作用路径

(一)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风险投资效率取决于风险投资管理的效率,有效的管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控性,从而实现风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风险投资的管理体系包括立项评估、跟踪监控和投资回收控制。在立项评估阶段,针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是可行性论证的焦点,保证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是重中之重。跟踪监控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和资产价值都依赖于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从以往的清产核资过程中,账务混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及时,经济业务未及时入账,帐实不符,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分配方式不合理。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依据,然而,账务混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信息失真,这样风险投资资产的评估就缺乏有效的依据。而清产核资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具有功效,清产核资能够对企业的账务全面检查,保证账务处理的全面性,纠正错误的处理方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清产核资,投资主体能够全面了解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对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监控实现风险投资管理的有效管控,降低了突发突发事件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二)清产核资实现了风险投资资产的有效评估

根据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向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这些产业的一个特点是资产的专用程度高和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价值。投资主体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应该重点关注重要资产、专用资产和无形资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入账以历史价值为基准,却较少关注资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投资主体的评估基准是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价值失实的情况比较严重。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对资产评估工作并不重视,例如,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明显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固定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无形资产评估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评估基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不到位。而清产核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产评估,重新确定资产的价值。根据规定,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对于风险投资而言,资产评估的意义重大,风险投资就是一种价值投资,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寻找有价值的投资对象,确定投资价值是核心,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存在局限性,投资主体必须重新界定资产价值,并且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风险投资,外部市场环境对资产价值的影响较大,清产核资使投资主体科学地掌握风险投资资产的价值,从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三)清产核资有利于风险投资对象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控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长期课题,特别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象在市场上的波动性较大,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不采取严格的内控制度,经营失败的风险将增大。作为风险投资对象,必须执行严格的内控制度,加强资金管控,保证财产安全,完善内部信息传递,保证经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风险投资对象多属于高科技行业或者产业升级项目,而这些企业大多比较年轻,并且它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市场和技术,却忽略了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沿着预设的路线前行,如果内控建设不健全,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安全将很难保证,特别是风险较大的行业,更应该注重内控建设。清产核资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完善制度,在清产核资中按照财务制度和内控条例等规定,逐项检查企业的制度建设,及时厘清制度漏洞,纠正不合理的制度,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风险投资对象因为制度漏洞而无法完成经营目标。

三、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中应用

(一)梳理账务,保证账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加强风险投资管理首先要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全貌,这就要求企业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对风险投资对象的清查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资金状况。在资产清查中,应全面检查被投资对象的资金账务,盘存企业货币资金,编制货币资金核对表,对于货币资金的短缺应详细查明原因,如果是账务处理不当,应及时纠正,如果存在舞弊,应关注资金使用制度,及时弥补制度漏洞。全面梳理被投资对象的银行存款账户,在人民银行的系统中查询企业所开立的所有账户,并与企业账目中所显示的账户进行比较,严查企业私设账户的现象,比通过函证手段,查取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动态,编制余额调节表,保证银行存款账户的安全性。其次,盘存企业的资产。对于往来款项,采用函证的方式进行查询,保证往来款项都已经入账。对于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应采取现场盘存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于盘存的短缺和盈余应及时处理,并查明原因。对于无形资产,应搜集权属证明,保证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于被投资对象。再者,重点关注营业收入账户,将存货的收发和营业收入记录进行比较,保证所有的销售都已经入账,避免账外账的现象。最后,严格管控企业的资本金,重点关注企业资本金的变动,严防企业抽取资本金或者增加资本金以损害投资主体的利益。

(二)加强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对于风险投资对象而言,重大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企业价值的核心变量,因此,在清产核资中应重点关注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首先,在清产核资中应辨别风风险投资对象的重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例如,对于产业升级的风险投资项目,重大的技改项目和固定资产是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资产;对于高科技行业,诸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是清查小组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次,在资产评估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和搜集评估所需数据和资料,对于专利技术,应重点关注专利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专利技术的存续年限和替代技术的威胁等,对于专项重大资产,应重点关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寿命。最后,利用专业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科学的资产评估方法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格法、市场比较法。每种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不同,在资产评估时应合理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风险评估较为合理。是将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或每月)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通过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投资主体能够有效地评估风险投资价值。

(三)重新界定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溢价

通过账务梳理和资产评估,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需要重新调整。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对于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风险投资的评估需要对未来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进行估算。清产核资后,当期损益可能会被调整,资产的价值也可能会被调整,并且会影响到未来的损益和现金流量。重新界定资产损益后,投资主体将会获取科学准确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这样在对风险投资对象进行价值评估时就会更科学。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运行无偏差和资产安全的保障伞,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更应该关注风险投资对象的内控建设。加强风险投资对象的制度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资金使用应建立预算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先执行预算程序,对于预算外资金必须遵照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有真实的经济业务予以支撑,并取得相应的票据。其次是资产安全内控,资产的采购必须执行预算程序和请购程序,防止资产采购无计划或者采购程序不合规,资产的报废和推出应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对于报废资产应明确审批权限,凡是未得到审批,不能进入报废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再者是信息传递控制制度,信息传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风险投资对象的内部信息传递控制,一个是投资主体和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当风险投资主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向投资主体报告: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济业务、关联交易、重大亏损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清产核资和风险投资效率之间存在关联,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风险资产的有限评估,并且能够完善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内控制度。因此,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投资的管理,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作者:赵长龙 单位:春泉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2302

1我国保险投资现状

1.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近两年,随着保费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在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国保险投资进入一个加速阶段,投资结构也趋于多样化,合理化。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13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76873.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15%;2014年资金运用余额93314.43亿元,较年初增长21.39%,增长趋势显著(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开放保险投资领域,积极拓宽投资渠道,保险资金用于银行存款、债券等传统渠道的投资虽然依旧占据较大比例,但已明显下降,而基金和以不动产、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其他投资渠道占比则趋于增加。

1.2保险投资收益率连创新高

201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创历史新高。保险资金投资平均收益率为6.3%,比2015年5月份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出4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更是高达9.2%,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1.3和5.1个百分点,均创5年来最高水平。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一般都在8%以上,美国的保险行业甚至达到了14%。正因为有了更为可观的投资回报,才使得保险公司在亏损的状态下依然能获得较高的综合业绩,这也是我国保险业目前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1.3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加大

在保险投资的三原则中,安全性原则永远处于首要位置。因为在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中,除了包括企业自身的资本金外,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反映一个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关乎企业和客户的双重利益,因此在保险投资过程中要时刻防范投资风险,维持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但随着许多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得到拓展,伴随而来的则是必须面对的高风险,如不断加大的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于存在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等特点,而使得保险资金面临流动性风险和收益性风险。同时,国家对海外投资的逐步开放,加上缺乏完善的保险投资机构,又使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汇率风险,此外,更不用深究我国目前一直面临的长期性低利率风险了。

1.4国家对保险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自2006年有关我国保险行业改革的“国十条”出台后,2014年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的政策性文件,旨在为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此次“新国十条”提出了10个方面共29条政策意见,其中一个方面则提出以“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主题的相关意见,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创新资金运用形式;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促进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等。与2006年的“老国十条”相比,“新国十条”对保险投资在国民经济的定位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具体,所要达到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保险投资在新机遇下也必将迎来新的挑战。

2我国保险投资面临的问题

2.1投资比例不合理,境外投资不足

通过我国保险业近两年的投资结构(表1)可以发现,尽管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65%左右的投资比例,而我国由于保险资金入市有严格比例限制,所以股票占比很低,如此一来,只能以低风险换取低收益,而想要谋求高收益的其他投资却又主要集中在国内,使得海外投资明显不足。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允许保险公司运用公司总资产中15%资金进行海外投资,但据上海“第一财经(CBN)”频道2014年11月19日报道,截止2013年底,上市保险公司境外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还不足4%,比例最高的平安保险也只有3.7%,这说明我国保险投资在新政策的形势下虽然力求改进,但却缺乏敢于突破自我的气魄和一定的技术支持。

2.2保险投资地域性差距大,地方融资难

如今,我国保险资金在运用上普遍存在“一边推,一边拉”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省、市等地方为了加大险资引进力度由政府牵头,当地保监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参与,储备优质项目库或举办项目对接会吸引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考虑到地方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以及另类投资带来的风险,保险资金往往无法实实在在落地。

据南京市金融发展办公室市主任刘永彪表示,保险债权计划产品的门槛较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非常关注地方担保人的实力,有时为了满足担保人的要求不得不调换偿债主体。此外,从一些业内调研报告中也可看出,险资与银行一样,也存在“嫌贫爱富”的特点,而且保险资管公司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其他地方在引进险资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3缺乏专门的投资机构和专业的投资人才

根据保监会网站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我国各类保险公司共有334家,与此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却只有18家。这18家公司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后来居上,且无论是在公司规模、投资技术、业务范围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此外,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从事保险投资的人才缺乏,一直以来,我国的保险公司只注重市场营销和保费收入,而忽视了后续收益,对于许多依托公司自身进行投资的保险企业,投资人员直接由业务员转型而来,再加上公司相应的培训制度无法及时更新,使其不仅缺少专业投资知识,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更是认识不足。

3对我国保险投资未来发展的建议

3.1完善投资结构,创新资金运用形式

针对我国目前现状,保险公司应继续适当降低银行存款、债券在保险资金中的投资比例,而政府则应适当提高其他投资在保险资金中的监管比例。2014年2月19日,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规定了保险投资的三类比例。其中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分别不高于30%、30%、25%、15%。据此看来,以股票、股权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在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的情况下可适当提升至20%左右,不动产与境外投资的监管比例之和应超过60%。结合方向与比例,创新资金运用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则至关重要,选择效益好且有升值前景的投资项目,如国家大型基建,海外房地产投资等,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化、宽领域、高收益的信息投资体系。

3.2设立专业保险投资机构,培养投资人才

政府应与保险公司联手,设立依托或独立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投资,既有利于保障资金的安全,又有利于提升资金整体收益。因此,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经济效益,使保险行业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就应该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并与我国庞大的投资市场和政策机遇相结合,成立更多的专业保险投资机构,而保险公司本身则应加强对地方另类投资的信心,与地方政府牵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相关人员方面,自从2014年我国逐渐取消保险人资格考试后,保险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设置门槛实际上越来越高,这也预示着对于保险投资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能仅仅再是内部的简单转型,而应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型。保险公司还需设置专门的培训基金,用于内部人员有关保险投资的知识技能培训,并通过校企合作,设立保险投资课程,定期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3.3积极落实投资基金建设方案

2015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方案》,“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这标志着我国在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保障保险投资基金的有效运行,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兼顾政府松紧适度的宏观调控职能,基金运作应遵循市场规律和发挥市场机制,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并在有限的市场监管制度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二,与货币、股票、债券等其他类型的投资基金相对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金融通,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第三,中央制定相对集中的资金运营策略,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主线,围绕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进行长期稳定投资。

3.4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资金运用监管

在保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主要着重于两方面。首先,保险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不正当的利益往来,需要企业加强自律,及时进行内部整顿,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信息披露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其次,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指流动性风险和长期的资产负债失衡,对此,保险行业应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加强资产负债和现金流匹配监管,规范和疏导高现金价值业务,审慎控制非寿险投资型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保险公司自身则应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率的投资渠道,通过运用合适的金融衍生工具保障资产与负债的平衡。

4结语

保险投资是使保险资金增值的活动,是保险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但与保险投资起步早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拥有庞大的营销市场和投资市场,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创新资金运用形式,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并在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下,我国保险行业必将再次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文峰,杨雪君.保险资管公司未来发展趋势[N].中国保险报,2014.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12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保险业投资现状篇13

1.2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在投资方面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态势,很多企业依旧没有及时树立完备的风险理念,在投资中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意识[1]。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秩序混乱、漏洞百出的情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实紧缺的数据,在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工作上存在缺陷和滞后问题。淡薄的风险意识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隐患。面对投资风险,缺乏足够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企业无法做到切实的应变调整,从而致使投资亏损和失败,不但会削弱企业受益,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1.3管理水平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均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管理层在投资管理中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理念,使得投资过程存在盲目性并且效率不高。企业投资进程中,要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的资金、质量、进度、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工作,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把关工作[2]。企业缺乏完备的科学管理理念会直接导致管理水平的滞后,致使投资进程出现混乱,项目无法正常运转,使利润收益远低于投资预期,在财务管理方面造成严重的风险负担,甚至导致企业亏损,出现严峻的财务危机。

2提升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

2.1增强投资宏观分析水平

企业在开展投资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投资发展战略与规划,强化战略导向作用。其中包括:对投资环境和规模进行切实的宏观分析工作,了解候选投资行业和项目的市场环境,避免项目中存在极端垄断现象,选择竞争程度适中的行业进行投资工作。同时,企业要正确对自身实力进行评估,量力而行,保证投资方向的准确可靠。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市场所占份额、市场需求等信息,保证投资的稳妥精准,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出现。投资规模方面,需要保证对投资规模进行明确的掌控工作[3]。针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规模效益缺失情况,企业需要在保证财务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合理扩大企业投资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国有企业中,对投资项目需要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流程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定工作。投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重大项目则需要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决策。决策进程中,需要对资金投入与利润回收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并切实对投资回收期进行掌控。国有企业管理者与分析论证人员需要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在投资项目中的可行性,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取舍。董事会作为国有企业的决策核心,需要对决策流程进行切实的规范工作,董事会需要最终就投资分析结论、方向、具体方式等做出决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工作,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防止个人意志和盲目投资对国有企业投资的消极影响。中小企业则需要对市场宏观环境进行及时了解,认真研究分析市场环境变化,掌握变动趋势和规律,运用各项具体措施进行调整工作,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措施,提高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应变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增强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养、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等方式,保证财务管理体系高效稳定运行。

2.2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风险预警工作需要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依据企业投资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设定一些容易引起企业投资波动的指标,从而保证对投资进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切实的管控工作。具体的预警机制中,需要保证预警组织的完备,使其可以保证预警工作的效率和持久功用[4]。在风险信息方面,需要严格进行资料数据的统计收集工作,在有效分析的前提下,有效发现潜在的投资风险。风险信息系统需要保持开放和顺畅,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实时精确的信息保证。风险分析层面上,需要保证分析的合理性,保证企业可以发现投资风险中的各项初期特性,并进行具体应对措施的制定,切实转移或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国有企业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通过合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切实保证投资的最终目的,即经济效益提升的实现。在投资中,需要合理进行风险控制,避免投资中的重复和低效作用出现。对已经扭亏无望的企业需要及时停止投资的追加;对资产状况不明朗、资信状况不佳的企业需要拒绝投资。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的可行性,切实保证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利润的有效提升。中小企业需要了解投资风险发生和存在的普遍特征,并对风险出现和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研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重视投资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切实防范潜在投资风险的逐步积累而导致的突然性释放,从而保证中小企业投资的安全性。风险预警体系中,中小企业需要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对项目建议书、投资项目评估等工作进行合理设立和具体分析研究。

2.3提升投资风险管理水平

投资风险管控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投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企业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工作,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担负起风险识别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好每一处细节,保证风险管理文化的切实建立。企业需要在员工中宣传投资风险管控理念,同时定期进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5]。国有企业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投资风险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明确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流程,针对改革出现的新精神对企业管理层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要求,保证管理人员在切实领会的基础上可以严格施行各项措施,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中小企业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认识到风险与利润报酬的正比例关系,同时,实际投资中可以根据投资项目进行组合式的投资方式,保证在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形下,通过分散投资,实现盈亏相抵或者依旧可以获取利润的情况。中小企业好可以运用兼并、联营等投资方式,切实规避风险,取得更高盈利。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