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的意义实用13篇

数字教育的意义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1

数字故事的由来与发展

数字故事是20世纪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应用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 AtChley)作为数字故事的先驱者,尝试用计算机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数字故事,受到观众的欢迎。随后,他开始帮助人们制作数字故事,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数字故事的创作,并且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也就是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Center for DigitalStorytelling)。2002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以及美国25个州的代表聚集一起,成立了数字故事协会(Digitalstorytelling Association),数字故事迅速在世界流行起来。

进入网络时代后,一批数字故事网站兴起,受到数字故事爱好者的热捧。例如,数字故事中心网站(htip://省略)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性的数字故事培训组织,从事数字故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为不同的人群(普通群众、学生、教师、培训人员等)提供必要的学习案例和学习资源的支持,此外,该网站的新闻栏里还公布数字化故事叙述方面的会议、专题讨论会等。

在英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多个国家,都相继建立数字故事中心的门户网站,建立社区,并搭建论坛,如英国数字故事中心网站(http://digistories.co.省略)。在亚洲数字故事网站中,还成立了“数字故事圈(Digital StorytellingCircles)”。“数字故事圈”是指一些普通的人缘于相同的爱好而形成一个固定的团体,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数字故事。这个爱好数字故事的小组,每隔一个月或一周举行聚会,彼此交流。此类聚会活动对所有数字故事爱好者开放,是数字故事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此外,还有专门面向教师的数字故事资源网站(http:///digitalstorytelling.htm),这是数字故事资源的集合,帮助教育工作者创建功能强大的数字故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各种数字故事资源,包括教程、最新的案例、教师的反思等。

数字故事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如结合探究式项目的学习、语言教育、数字故事竞赛等。例如,美国阿拉斯加教育技术协会(ASTE)启动了一个数字故事项目,举行有关数字故事设计的iDidaMovei比赛。日本从2002年开始每年由大阪专区教育委员会和吹田市以及箕面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一次数字故事竞赛,竞赛的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数字故事的主题各异,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001年,我在广州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一个国际项目,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教育培训专家在培训班介绍并展示了澳大利亚学生设计制作的数字故事作品,当时,我就感受到了数字故事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魅力。之后,我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时,从国外文献上了解到“Digital Storytelling”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地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很有价值。从那以后,我的研究生在上海、苏州、无锡、海盐等地的中小学开展教育研究,将数字故事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

2007年后,教师博客逐渐在国内普及,教育叙事因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而流行。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发现可以培训一线教师用PPT将教育叙事制作成数字故事。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最早使用数字故事的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我们将“泰迪的故事”设计成PPT数字故事,在教师培训班播放,许多教师被故事感动得落泪。“泰迪的故事”取材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国际圆桌会议上,美国一个著名的“与众不同”网站(http://省略)上面的《三封来信》感人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因母亲去世而陷入困境的学生泰迪由于教师的关心而改变了命运。现在,《泰迪的故事》PPT在全国各地的教师培训中广为流传,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典教材范例。

2010年9月,受到《泰迪的故事》的启发,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了上海优秀女教师数字故事设计比赛。同年,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咏叹夜莺》讲述了周小燕教授的故事,在教师节会场上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了上海、山东、大连、深圳、新疆、四川等地的教师数字故事培训班,并建设了数字故事网站(省略),促进了数字故事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普及。

现在,许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学校的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中,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故事的设计和运用

数字故事在国外的应用研究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基础学科,还是拓展性学科都用讲故事穿插其中,特别是在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方面,都用到讲故事。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是非常平常,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来进行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另外,以项目、竞赛、数字故事圈(Digital Storytelling Circles)以及与学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数字故事活动,也已经非常普及。

数字故事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感情融入教育传播之中,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树立热爱学生的信念。数字故事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增强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设计、策划、语言、音乐、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字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把数字故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育、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数字故事制作与应用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电脑以及PPT軟件,根据自己当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并收集和加工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素材,按照讲述故事的形式制成3分钟~5分钟的PPT。制作数字故事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注意结合教学目标,同时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2.设计好故事主线,要构思好故事发展的线索,并考虑好与之相对应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旁白和时间,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等。

3.用PPT等多媒体编辑軟件,将收集的材料按照故事讲述的顺序组合起来,注意美化图片效果,配以与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

4.在教学中试用数字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中体验数字故事。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2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有三方面的注意要点,下面通过举例说明:

2.1 当字母与数相乘(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用“.”来代替或者省略不写。比如:A×B可以写成A.B或AB,但是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比如:7×9不能写成7.9或79。

2.2 字母与数相乘,要将数写在字母的前面(一般情况下将“.” 省略)。例如:x×7必须写成7.x或7x。

2.3 假如式子表示某些具体量的计算,式子后面需要注明单位或名称时,应该使用的括号不能遗漏。例如:周杰身上有(X+8)元钱,不能写成X+8元钱。

3 提示学生注意字母表示数的范围

虽然字母能够表示任意的数,但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字母表示的数有一定的范围限制的,要不然将会失去某些实际意义。

比如:A÷B中的B不能等于0,因为在除法里分母(除数)不能等于0,否则没有意义。

又如:这次运动会中参加100米跑的有X人,这里的X只能是整数,因为人只能是整数个,不可能是小数或分数个。

4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要教会计算算式的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能力,而且,还要认真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在某一已知条件下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例如:已知X=2 Y=4 Z=3时,计算X(Y+Z)的值。正确的代入计算是:X(Y+Z)=2×(4+3)=2×4+2×3=14。

总之,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方法可能有所不一,然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并能应用于社会生活。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3

1. 教学理论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教师教学很认真,独角戏演得也很好,可学生只是看戏者,其结果是教师仅仅教会了学生这一门课程的知识,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而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众多教育理论中,只有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克林伯格说:“教与学是统一的,但不是同一的。教师的某一种活动未必能使学生必然的产生相应的活动,即所期待的学生的反应。学习不是教授的简单的反射。”[3]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4]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而不应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合作学习的认知工具。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只有把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者,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引起了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5]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和材料的组织与选择。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性较强,教材上有大量的公式推导,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比较枯燥,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多下工夫,在讲述时一定要注意强调概念清晰,避免大段的公式推导或大量微观的描述和细节的罗列,注意联系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动向。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②数字滤波器理论和设计,包括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特殊滤波器设计;③数字谱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性信号的谱分析方法和随机信号的经典谱分析方法;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简单应用。[6]讲课时重点讲叙①、②部分,为学生打好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以便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新技术与新算法。

其次,MATLAB内容的引入。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种功能强大、使用较为简单的工具软件,它将矩阵运算、数字分析、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方便、交互性友好的操作环境。MATLAB语言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仿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号处理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7]MATLAB中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的运用使得“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更为普及和广泛,也使得我们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首先,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则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主动学习的宗旨和目标。[7,8]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当学生看到课程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时,对该课程的兴趣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可增强课程应用性,在课程引入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几个应用,如:按键电话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在整个数字信号理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使用MATLAB处理信号的实例,比如语音滤波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和应用相互依靠和支持的辩证关系。其间,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数字信号处理”基础部分中学生较熟悉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中的内容,可采用自学、提问和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和享受自主学习的过程。

其次,丰富教学手段。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抽象难懂、涉及数学公式较多、推导繁琐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系统,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例如,可以利用Authorware、Flash等工具制作动画或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演示,将抽象的概念感性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兴趣专长、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然后寻找一个最佳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既密切结合专业又反映科技前沿,生动活泼、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并定时、定点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和解决,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优等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未来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2.3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与掌握。为使课程的内容体系更加符合信息社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在信息处理领域发挥才能,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集中于基本概念的验证性实验,规范为以四个方面的实践环节:①基础型、验证性实验;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③课程设计;④开放性实验。

基础型、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MATLAB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的理解。

综合性实验是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提供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也应注重基础、突出应用。每个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项目都应给出具体要求和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独立完成一定量的、难易程度适中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题。MATLAB中含有大量的数字信号处理常用函数,学生可以利用MATLAB编制和调试出所设计的程序。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期末安排一至两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程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为实验室配备DSP实验箱、LabView、SystemView、MATALB等仿真工具,开设开放性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3. 结语

总之,通过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IfeachorE C,Jervis B C著.罗鹏飞,杨世海,朱国富等译.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基础教育参考,2004,10,4.

[3]左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02.

[4]湖南省教育厅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76.

[5]李力利.“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4):62-64.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4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字化校园是泛指没有围墙、网络化的、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狭义的数字化校园就是指:学校凭借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搭建学校网络化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终端,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学校各类资源、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通讯交流、后勤服务,教研科研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数字技术平台教育的转变。数字化校园的外延是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包括数字化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是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一)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系统)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教学终端建设,各学校可依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登陆电子图书馆系统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杂志,或者登陆网上考试体统进行在线考试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厚峰.给数字化校园正名[J].计算机教育,2004,6:44-45.

[2]赵先民.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9):43-44.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5

二、有意义学习环境:技术整合矩阵的理论基石

为适应数字时代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建,满足学生“用技术进行学习”的教学技术诉求,TIM开发者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有意义学习环境作为技术整合矩阵建构的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重视知识与意义的自我建构,这已然成为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实践中的教学技术观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数字信息技术从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学生学习与探究的认知工具,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构件。技术整合矩阵是为优化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而设计的新框架,其设计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可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技术整合矩阵建构提供了理论养分,而乔纳森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环境(Meaningful Learning Environments)则是技术整合矩阵形成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内容对每个孩子来说是不同的,因为没有任何两个孩子以往的人生经验是相同的。即使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经验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认知与智力水平,乔纳森等建议要构建有意义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利用不同的技术来进行有意义学习,并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定义了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主动性、建构性、合作性、真实性、意图性,这五个属性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成了对有意义学习的完整描述。课堂中技术化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应该支撑包含这五种属性的学习综合体,这也是技术整合矩阵构建的目的所在。

“主动性”表明了学习者参与操控和观察在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操纵环境中的变量然后观察随后学习的结果。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实验来形成自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并不是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探索他们学习的世界。技术丰富的课堂可以通过这种积极的活动参与促进学习,这种积极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正面的反馈。

“建构性”是指学习者能够回顾新知识并能够以某种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新知识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当学习者在反思新的经验与原有的经验存在差距时,他们就会想办法消除这些差距。消除差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新的学习吸收或合并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二是当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要修改或重写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的学习。正是这种差异的解决和认知模式的更替导致了思想和意义更大的复杂性。

“意图性”要求学习者通过目标建立来实现的。学习者可以有意向地形成目标并追踪执行,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硬件应用程序等技术工具管理和实现学习过程。例如通过电子日历来记录学习的目标,使目标可及化。如果自我制定的计划没有形成预期的效果,学习者也可以重新地审视和修订。

“真实性”强调学习者学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乔纳森认为,大部分课堂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自然的、人为的,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会习惯于一些与真实世界几乎没有联系的问题,并且当他们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时会变得不知所措。在真实世界的场景中学习让学生参与解决非良构的问题,因为非良构问题是复杂的,非良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真实世界的情况。

“合作性”强调的是学习者参与合作性的活动时有意义学习就有可能发生。乔纳森认为,人们在与另外一个人或者在一个社区中一起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和对世界进行意义建构时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自然的想法和倾向。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层面因素对有意义学习的促进。通过合作性的活动,学习者能够构建出知识共同体。

在乔纳森等看来,有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如何在以往或当前对世界的经验架构的基础上与新的经验联系建构意义,有意义学习发生的条件在于这些属性之间存在着强关系,即各个属性之间关系紧密。为了正确引导和评估课堂中的技术应用,技术整合矩阵强调技术在有意义学习环境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将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作为技术整合矩阵构建的理论基石。

三、技术应用层次模型:技术整合矩阵的现实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开启了对“技术应用如何影响教育实践”的纵向研究,乔纳森认为,传统观点将技术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的观念是错误的,技术不应该被视为学习者被动的传输设计者信息的工具,而应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让学 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但技术如何整合于教学实践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这个方面,苹果公司做了前瞻性、持续性的探索。早在1985年,苹果公司发起并资助了明日苹果教室项目(ACOT: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该项目支持研究各种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使刚技术,以此探索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该项目的直接成果便是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提出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模型,从而为技术整合与教学的实践及评估提供了指导框架。

在ACOT项目中,研究者观察到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技术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入门(Entry)、采用(Adoption)、适应(Adaptation)、灵活应用(Appropriation)和创造性应用(Invention),这个过程能够解释教师将技术整合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时教师的进化过程。基于ACOT的研究,为与当前数字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的新趋势,TIM人员保留了前3个水平,同时用融合(Infusion)和创新(Transformation)分别代替了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应用。这样,TIM中将这5个层次定义为“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技术水平连续统”,分别是:入门、采纳、适应、融合、创新。入门阶段是一个初始而尴尬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接受新的技术,认知技术的教学功效,并初步尝试教学技术的应用:在接受阶段,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技术融入课堂设计中,逐步改进教学;在适应阶段,虽然教师还是使用直接教学法,但是从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视角下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程序的使用已经多样化,比如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等;在应用阶段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轻松的使用技术:在创新阶段,教师形成新的技术整合模式,并将它灵活应用到跨学科课程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说,ACOT从技术使用者的角度分类整合活动,简要概括了教学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技术整合矩阵的框架体系

由此,技术整合矩阵以有意义学习环境为理论基石,以改进的ACOT技术水平为应用依据,整合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主动性、建构性、合作性、真实性、意图性)以及技术整合的五种应用水平(入门、采纳、适应、应用、创新),形成了具有连续统特征的数字技术与教学整合新框架。技术整合矩阵中,有意义学习环境的特征维与技术应用水平层次维构成的二维矩阵构成了25个连续统单元,每一个单元交叉集合了一个技术整合水平和一个有意义学习环境属性,形成了25个独一无二的测量标准,这些标准可以用来指导和测量教师技术使用水平。每个单元的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与课堂中一对一网络课程资源获取相联系,另一个与课堂共享资源的获取相联系。每个单元为评价教师教学实践中技术水平的应用提供了可信的参照,有助于教师改进数字化教学,对于推进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技术整合矩阵框架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准确描述每个连续统单元的学习活动,开发者显然借鉴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运用技术的教学活动中,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为技术整合矩阵的评价提供了工具性的指导。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TIM将技术基础的对象从简单的认知过程向复杂的认知过程转变,运用技术的学习称为学习连续体,学习连续体包含了三个系列的活动:发起活动,引导学习以及最终表现。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与应用技术的学习连续体中,使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以贯穿连续体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初始活动阶段,联系建立在先验知识与当前要学习知识之间,学习者必须使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的知识分类来促进学习,所有的分类都可能在连续体中指导学习。技术整合矩阵连续统如表1。

这25个连续统单元所描述的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中,使用了不同版本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的描述符。在认知目标分类部分,描述了学生沿着同样的过程从简单认知向复杂的认知转换(低水平的思维向高水平的思维转换),课堂从左到右变化,经历了入门到创新的变化,同时增加了复杂性。例如,在入门水平中,确定五个属性的学习环境的目标时,可能会看到在修订目标分类学中出现的关于记忆和理解分类的行为动词(即命名、对应、意识、评论、理解、描述),研究采纳水平的目标分类学中涉及的行为动词包括记忆、理解或者应用分类(即认同、比较、对比、应用、讨论)。因此,目标分类的方式中与技术整合水平有一些重叠的部分。尽管如此,整合的水平代表了一种层次性,在这种层次性中,高水平的整合要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上,同样的道理,在向高水平的思维方式转化之前,必须掌握低水平的思维方式。因而,TIM模型实际上还提供一个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分类系统,基于在这一分类系统,教师可以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和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效。

五、应用技术整合矩阵促进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研究者认为,“融合是两者相互靠近,相互优势互补,寻求共同点与连接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全面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深度融合’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不是抽象和空洞的,要实实在在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变革与转型上。结合技术整合矩阵的内涵与框架,本文认为可以把技术整合矩阵看作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工具性框架,带动学习环境、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法与评估方法在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以此改进和评估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

1.构建数字技术工具表,形成基于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保障

技术的介入总是首先从物质层面开始,通过先进的数 字化手段、设备扩展教师本质力量中的“物化”成分,然后才是技术规则、程序等潜移默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活动程序。在技术整合矩阵——学习环境的每个单元中,除了给出该环境、该集成水平下的具体指标外,该附带了K-12中课堂技术整合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中包括:一堂课的视频片段和该堂课中技术整合的具体情况简要,主要包括目标、过程和所用技术。因此,可以对技术整合矩阵中每个单元所用到的技术(硬件、软件)进行分析。在实践汇总,还可以结合祝智庭教授2011年中国版数字布鲁姆中的各种技术工具,以及王佑镁等人在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路径中所提及的每种知识与技能发展所用到的各种技术工具,来完善和建构本地化的技术工具表。

基于技术整合矩阵构建技术工具表,可以让决策者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比对,清楚的获知当前该地区、该校的技术整合在教学环境方面的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设备、工具购置计划。或者在进行数字化校园或者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时,可以先对该数字化校园或者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技术工具表矩阵单元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依照定位去采购和技术工具表中相类似的设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技术工具表,评估该校或者该班级的技术环境,为自己的教学做好技术准备。

2.开发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只有技术融合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成为他们教师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时,技术才能常规性的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支持教学。在技术整合矩阵——教师的每个单元中,除了对教师在该环境、该技术整合水平下应该怎么做给出了具体描述外,也附带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和该堂课中教师是如何将技术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的简要说明。因此,通过分析每个矩阵单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结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来形成技术整合矩阵视野下的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

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的作用在于,①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技术整合操作。在技术整合矩阵中将技术整合到课程或者教学中的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入门、接受、适应、融合和创新。依照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的相关指标,教师可以对照发现自己所处的阶段,针对目标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获知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②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Web 2.0等多样化工具越来越多出现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掌握不同于以往的关于技术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学习新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将专业发展的成果反馈到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在深度融合技术的环境中有效学习。

3.养成良好的数字学习行为,培养新一代数字化学习者,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主体

当前的学习者都可划为“数字土著”一代,数字化已经深入融合于其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之中。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关注学生,让学习者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适合自己的方式灵活的展开学习。另一方面,技术也有助于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准,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的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数字能力是一个完善的能力体系,而且不同层次的数字能力都有其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因此,通过构建学生数字学习行为量表,学习者可以评判自己目前的技术使用能力、技术掌握能力以及技术对学习的促进程度。

在技术整合矩阵——学生的每个单元中,除了对学生在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学习行为进行描述之外,还包括了K-12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以及该课堂教学过程的简要说明,通过这些,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中学生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地使用技术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因此,通过分析每个矩阵单元中的学生行为指标,结合国内外关于“数字布鲁姆”学生学习目标行为的描述以及数字能力发展路径之学生关键外显行为,可以构建技术整合视野下的学生数字化学习行为量表。

4.创新数字化教学法,革新教学评估体系,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保证

教学法革新是当前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数字化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技术整合矩阵中,每个矩阵单元中附带的视频案例均来自美国K-12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这4门课程,这些案例中呈现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新颖的,教师可以学习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自己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今风起云涌的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逆向设计以及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可汗学院和TED模式等,发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当以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依托时,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也会大大加快。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6

一、数字故事与教育教学

在国外,正在开展或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数字故事服务教育的研究项目,以下就从国外研究现状和我国教育实际出发提出将数字故事融入到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构想。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教育

在国外,教育软件程序可以根据使用者提供给计算机的一些信息和资源产生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生动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住他们,当然吸引住学生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欣赏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故事,而是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时候能从中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二)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

在国外,基于中学的数字故事的研究是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联系起来的。运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在这个软件系统上可以展现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博物馆,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场所。

(三)数字故事与项目学习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项目学习在各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很难规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和范围,知识的零散性影响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和连贯性等。国外的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数字故事来进行项目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性有机地构建起来,弥补了项目学习的不足。

(四)数字故事与语言教育

数字故事在语言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难事。完成的数字故事作品会让学生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大大增加。

二、在教育中使用数字故事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所有给出的关于数字故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练习方法而言,数字故事更加具有多样性。数字故事的创造性,可以使得电脑呈现的故事、场景没有任何一个是相同的。一旦学生使用了数字故事制作软件后,千变万化的故事内容就会和多样的故事场景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数字故事作品,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了,从而可以最大化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促进价值观的内化

数字故事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创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的激励下,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课堂外投入大量的实践到学习中,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投入。

(三)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创造力

主动学习,意指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学习。它的发生前提是学生有对学习的渴望和需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在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四)促进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意义整合

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被认为是在课程中使用可行的技术进行任务学习,这些任务能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学习。整合的依据不是技术使用的数量和类型,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技术,换句话说,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课程学习关注的是用技术辅助学习而不是学习技术本身。

三、小结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7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结构不断发展,大量的学校和学生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校园管理和教学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体量,造成了部分地区教学水平的低下。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越来越跟不上日益增多的教学任务,这就必然导致教育水平的降低[1]。数字化校园建设符合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反应迅速的人才,因而受到的社会认可度逐年增高。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和理论指导的研究不够深入,出现了一窝蜂的建设网络化平台,却不思考因地制宜地方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 研究现状和意义分析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很多院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大力建设数字化平台,却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导致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虚华的外表下,只有寥寥无几的枯燥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而这些学校出发点都是希望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方便学校校务信息的管理、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借助网络传播为知识教授的载体[2]。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充分的了解。

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平台,需要有详实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去接受学生和教师的检验。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如何建设”的问题。显然,涉及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多方面的内容,数字化平台在建设框架和方法上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在电子化的环境下,很方便的实现选课、讲解、练习、答疑等活动,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互动,在提供各种优质资源的同时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局部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对推进教育优质化道路的力度增加,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体系的建设意见有了一批结合实际的研究成果[3]。这些理论资料对深化教育资源的改革做出了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借鉴,但是从实际成效来看,各个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的跟进速度明显不足,导致了校园网资源的浪费,有些学校对平台的规划做的不够,造成了网络资源重复建设。

研究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院校师生的整体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4]。主要是:(1)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建设与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适应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2)使得院校校园网物尽其用,同时借此可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3)研究切实有效的资源建设和应用行动策略能够解决资源浪费和无针对性重复开发的现状。

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框架十分广泛。对于建设人员,最基本的就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于建设的方法和建设原则,根据不同的学校条件,应该选择适合的方案[5]。为了在校园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上达到同步和统一,应该充分利用起数字化校园的优质平台,将传统的讲台搬移到无所不包的网络中,将传统的管理方式搬移到数字化网络系统中去,借助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改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关键点是抓住“建设内容”、“如何建设”和“如何使用”这些基本要素。

综合以上观点,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一整套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提供应有的指引;(2)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切实目标,应该符合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利益,具有普适额度便利性,达到预期效果[6]。

4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4.1 网络资源建设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整个学校给予支持,需要各个专业的教师一起努力,不断充实课程内容。主要的是,课程的制作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如果授课教师本身的任务较重,没有宽裕的时间,就需要网络建设部门提供方便的编辑工具,通过提供类似的向导使得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也能轻松制作课程资源,节约时间。更简单的,教师奖课件提交至系统,由专门人员进行课程的归类和制作。

4.2 其他模块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在教学上对学校工作帮助很大,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上给予方便和帮助。需要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中加入学生课程选择、查询,学生卡的充值缴费、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反馈等。

同时,网站需要设置其他的互动模块,如求职天地、校园信息、考试信息、学习交流论坛等,方便学生进行咨询和学习。

5 结语

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进行日常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的效率。在接受课堂学习的同时,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数字化网络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诉求,节约了任课教师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7]。同时,为了适应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有余力的学校可以将数字化学习系统搬移到移动平台,如编写对应于不同移动平台的APP和对移动设备的浏览器进行页面适配等,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服务更多师生。

参考文献

[1]夏东盛.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凤基.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5:31-33.

[3]许爱军.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推进策略[J].高教论坛,2014,05:96-98+104.

[4]郑爱权,车娟.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84+186.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8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教学(E-Learning)成为一种时尚,也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来,数字校园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托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室和数字化学习已经被提上日程。数字化校园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正面临着网络化教学的挑战,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界定

网络教学(E-Learning)是一种崭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数字校园的关键应用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网络化课堂教学,即基于数字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在数字校园环境中,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化教学的基础平台。校园网站作为门户,离开了网络就谈不上网络化教学,所以网络化教学的基础首先是构建网络平台,核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计算机网络既是教学资源的载体,更是网络教学的手段,是实现教学交互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及综合处理等过程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即在数字化校园技术支撑下,师生双方借助计算机网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综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的进步总是带来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学手段的变革时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引入,课堂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成为包括E-Learning在内的几乎一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关注。从早期的电化教学、远程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MCAI)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我们正面临一个互为师生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创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对学习过程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的引入和不断实践,让人们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网络化教学完全符合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计算机教育应用和数字化学习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如图1所示。

数字校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境,门户网站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的实时支撑,校园网络是教学的根本工具。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讨论者。因此,在课堂网络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环境的构建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引导比讲授更重要,角色多元化是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的重要特征。学生的主置更为突出,因为学习更多是个体和学习伙伴的多向互动,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意义建构和学习过程就没有办法有效实现。学习的过程既是意义建构的情境,更是知识学习的实现方式。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增加投入,网络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是网络化教学取得实效的保证。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化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学习的情境,决定着意义建构能否顺利实现。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对教师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复用。数字校园的提出,首先解决了网络平台问题,其次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的难题。依靠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取舍,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主获得教学资源库的学习支持,自主学习和提高。社会学习者也能够从教学资源库中获益,实现学校教学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学习真正成为个性化的选择,而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师灌输。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实质上延伸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支撑,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化校园平台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它担负着资源提供、教学情境创设、反馈交互、探究合作、教学控制等多项职责,既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又是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熟练地使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探究合作、反馈交互是意义建构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网络化教学对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及其软硬件环境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有网络机房的学校都可以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机房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上机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所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在许多中等教育课堂中引入计算机也已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和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课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网络开放式教学在未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多选择。

学生是网络化教学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是网络化教学的特征,也是网络化教学的目的。网络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协作沟通是主要学习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化课堂教学存在三种交互,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这三种交互得以顺利实现的三个要素为:教学情境(网络课堂环境、资源库、立体化教材等)、网上通信(网络平台)、互动参与(论坛、聊天室、网络课件、博客、留言板等)。网络化课堂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和交互形式,如黑板(白板)、课本(教材)、练习、提问等,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展现的形式多样化和电子化,有经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教学手段作为网络化教学的必要补充。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网络化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变革是教学手段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技术);教学观念上区别于传统的“以教促学”,以信息化手段创建教学情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我探索,与教师和同学的协商、讨论及交互,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数字校园技术提供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学习环境和交互网络空间,教师引导和控制的目的是指导和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建构,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进行意义建构。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课程的设计者、网络课程本身(重点是教学资源库)和学生是三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其中,网络课程的设计者又包括网络课程的制作人员和主讲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网络平台的构建其实并不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去做,在数字校园已经构建的前提下,只要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机房),或者直接对现有普通教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就具备了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但以数字化教室或者按教室布局方式的网络机房更适合于网络化课堂教学,其一般布局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校园概念的普及和推广,数字化教室建设及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普通教室而言,数字化教室应具备网络访问及网络信息获取与数字化教学演示的功能;与传统的多媒体投影教室的区别在于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演示设备可能还是投影系统,关键在于基于数字校园技术的数字化教室必须能实时获取网络信息或者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支持(如图3所示),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完全依赖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或者PPT。正因为如此,在数字化教室的实现技术中,投影系统因为投入代价高,管理维护难,会逐渐被其他技术取代。

在数字化校园中,在校园网中利用服务器来构建教学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或者直接建设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外网支持的教学网站或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来开展网络化教学。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提供上可以更加开放、广阔,对于师生交互而言有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QQ、BBS、留言板、E-Mail、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与教师有更多的沟通,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伸。对于一个学科或一所学校而言,这种实现方式是开展网络化教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最佳选择和实现形式,并且可加以扩展实现网络远程教学或者网络在线课堂,即网络教学或电子学习。对于网络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是最佳选择,网络资源库的易扩展性和超链接特性对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而言也易于实现;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学科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资源网站,从而在数字校园环境中为所有学科和教师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提供最佳支撑,实现校内甚至是校外网络资源的真正共建共享。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实现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平台是基础,但最重要的还是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区别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需要借助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和实时交互。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资源网站是网络化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化教学,教学手段的变换,让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产生了全新的变革。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网络化教学有许多明显的优点:(1)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手段和要素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下,提供各种非传统的教学素材,如音频、视频、动画、计算机虚拟、网络交互等,适合于构建各种教学情境。采用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式教学,节省时间,能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2)通过网络平台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和协作活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整合。(3)通过网络平台可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多向互动,开放式教学使教师的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和辅导成为可能。(4)网络化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伸,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学生能有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也会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比如网络的开放性会使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很好地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等。因此,黄荣怀教授提出了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①,值得教学设计者和学习组织者借鉴。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前景与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网络教学的特殊情境有其自身的教学适应性。就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言,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教室进行一般课程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更新观念,积极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是未来学校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网络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数字校园的广泛应用,为适应未来教学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也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一场历史性变革。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效益,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注释:

①黄荣怀,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19页

参考文献:

[1]吕少平.构建中职数字化校园规划与标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7).

[2]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3]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EB/QL].(2001-12-25).http:///20011225/3015160.shtml.

[4]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EB/QL].(2011-07-11).http:///gd_6534/.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9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题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在数字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已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由于数字环境的信息多样性、资源共享性、活动交互性、动态开放性、超文本的结构性,较强的可移植性等优势,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更有效地改善学习,达到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基于此,我课题组构建了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  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力图通过该模式的探讨使探究学习成为更有意义更有效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  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1、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学习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青睐,对它的研究很多。钟启泉等认为,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所以学生不但可以体验到过程,并且其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将得到加强,同时,由于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提高。

    化学探究学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共同点: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活动形式以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为主;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结论等探究要素或部分探究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可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理想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四大要素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把接受型的学生转化为求知型的“探索者”。显然建构主义理论与探究学习理论是相一致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不难发现,数字化学习不仅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而且是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探究  数字化学习模式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强调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2、支持环境

    (1)硬件环境

    ①校园网络系统;

    ②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③课外学习环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室、CAI课件开发室

    ④地区性学习支持系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2)软件环境

    数字化学习资源

    ①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②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③网上资源、探索、整理;利用已有资源(下载)

    课件制作软件

    软件名称 性质使用文件格式

    FrontPage 2000 主页制作 Html

    PhotoShop 6.0 图形处理 png/bmp/gif/jepg

    Flsh 6 动画制作 fla/swf/htm/gif/jepg

    ACD 图形浏览 png/bmp/gif/jepg

    Netant 资源下载 所有网上文件

    Word 2000 文字处理 Doc

    RealOne 视频转换 Rm

    三、自主探究  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

    图1 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图

    1、模式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模式的初步阐述

    数字化学习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适合所有内容,究竟有哪些内容可用或者应该用数字化教学来操作,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结构的课题。

    在一个确定的主题下,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的功能,通过分组活动,通过网络资源,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协作,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并进一步通过质疑、探索,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日臻完善,达到具有“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价值观)效能的意义建构。

    3、模式常用的数字化资源

    网站名称 英文域名

    k12教育资源网 k12.com.cn

    中国基础教育网 cbe21.com/subject/chemistry/index.php

    人教网-中学化学 pep.com.cn/huaxue

    晶体之星-晶体结构网 crystalstar.org/

    教案中心 ep-china.com/ja

    中学化学课件网 chemcai.myrice.com/

    中学园丁网 teacher.edu.cn

    化学乐园 go7.163.com/~zjhugd/

    化学试题集 hxstj.126.com/

    洪恩在线 hongen.com/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10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新世纪的教学就应该是以对话性会话为核心的教学。保持会话继续,是新世纪中增进个人发展的根本。多尔认为后现代教学有四个基本特点,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来自于它的开放性和假设性,为合作性对话提供了多个领域。回归性指的是教学产生于对自身予以反思所带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之中,而且为经验和体验的反思性再组、重构和转换提供了机会。关联性指的是对观点、意义和价值之间联系的不断追求,并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与关系感知方式之间的联系。严密性是对可供选择的关联和联系的有目的的寻求。教学作为一个开放式系统,它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教师需要学生的干扰和挑战[1]。

一、后现代主义视阈下数字化教学手段简介

数字化也就是我们目前常说的信息数字化,是指将人们生活中能够接受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随着近年来MIDI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数字化应用技术在英语教学领域成为可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个世纪末,数字化英语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辅助措施与方法,并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阶层的英语教育中,成为教育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英语教学系统也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与优化,全国各高职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也逐渐开始引进这种教学辅助措施与方法,并对其在教学应用中给予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促使其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在高职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二、后现代主义视阈下数字化英语教学手段的组成

数字化英语教学手段在目前最为常见的方式主要包含了多媒体英语教学方法、数字英语制作手段和网络英语教学方法等。

1.多媒体英语教育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受到我国国情和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传统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其在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一种教师满堂串讲理论知识,而学生被动的进行笔记记录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得过程,而英语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并不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能够学好的课程,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影响更为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学领域的应用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新方向,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目前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英语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2]。

多媒体也被称之为多媒质和多媒介,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基础平台,然后将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介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使得任何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进而达到自然的对话。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MIDI系统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这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主要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理论课的教学、英语视听教学、学生课外练习和自修、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等多个领域。

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英语教育教学的应用使得英语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解开了英语教育的新一页[1]。

2.数字英语教学制作手段

数字英语制作系统在目前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核心主控部分、声音储备设备、发送信息设备等。数字化英语制作系统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初其主要的特点是通过人机交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一种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的应用使得英语学习者能够快捷、省力、省时的读懂一部英语作品,与传统的英语制作模式大为不同。传统的英语制作模式是一种以人为主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效率极低并非常的繁琐,其质量将会大大的受到影响。而数字化英语对视听说教学却十分快捷与省力。

数字化英语制作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如英语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及原声电影等各领域。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英语制作手段的优化与普及,在英语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全国有不少高职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引进了数字化英语制作系统,数字化英语制作系统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作用[3]:

1)计算机英语听力材料教学制作课

在当前的计算机英语制作手段应用中,可以通过完成计算机英语制作课的要求使得学生掌握以听力能力基本知识和技能。

2)师生英语语境创作活动

利用数字化英语制作系统建立数字化英语制作实验室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不但可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有效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作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课之余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英语制作实验室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将自己的作品来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掌握。

3)网络英语教育

网络教育是目前教学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通过网络作为基础平台将各种资源、知识记性共享和交换,使得教师在教学之中能够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选择能够顺应时展潮流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既符合了目前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又缓解了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就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网络教育已经广泛的应用各层次、各类教育中,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2]。

三、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现代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在目前,进行教育创新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大力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积极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来进行推广,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发展[4]。

1.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现代主义教学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单一的,甚至是标准化或量化的,往往注重的是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评价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层次、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阶段和环节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某一教学活动用多把尺子衡量。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评价的“尺子”(标准)本身也是相对的,在评价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受到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标准也处于被评价之中。与现代主义教育比较,现代主义注重教育主管部门、专家、教师、家长等来自外界、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更关注的是自我评价;现代主义教育较多注重的是教学或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后现代主义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评价;现代主义教育更多是一种静态评价,即将某种教学活动从教学的总体中分离出来、孤立静止地加以分析评价,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动态评价,即将某一教学或学习活动置放到教学的总体中,在进程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加以评价。再有,评价标准本身就是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总之,后现代教育主张教学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或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动态化[5]。

2.内容与形式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创造中

在现代主义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中,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都是通过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教案事先预定好的,而且一旦确定就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观认为,无论是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生成的。即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不断变革和创造着内容.从而不断建构着自己的意义、转变着自身。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其内容和形式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加以变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着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显然这是与“制度课程”或“预定课程”不相融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总是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知识相对论告诉我们,知识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变化与生成。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进行包含着对内容的某种形式的变革。其二是指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进行包含着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转变。对内容的某种形式的变革,即使在“制度课程”的层面也同样存在,其目的是为了更忠实地实现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对学校的期待。在这里,对内容的变革与其说是手段不如说是目的。与此不同,“后现代思想所建议的一体性和整体性不是平淡的、退化的并将所有一切卷成一团的平衡。相反它是一种转变性统合,通过新的和(热)动态的方式将分化的特性、实体、意识形态和自我结合起来”。因此,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进行不仅包含着对内容的某种方式的变革,更包含着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转变与生成[6]。

3.课程与教学整合具体操作

为了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整合化,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1)课程编制应体现多元性动态性特点。在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中,课程编制仅仅是教育学专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利,教师与学生是没有机会和权利参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编制是有教育专家、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共同参与完成的。没有教师与学生参与的文本至多只能是课程的半成品,不是完整的课程。在后现代的课程理念中专家和行政部门所能做的就是如何为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课程意义的生成提供机会和留有适度空间。这种开放性、创造性课程模式与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有密切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多元的和有机的知识观,它强调知识的个人化、境域化、批判性、创造性。因此。课程应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展开而得到丰富。课程评价应该是动态性的。“它不仅仅是对既定的设计课程进行价值判断与趋势分析,而且更是在一定情景下作出的评价”。这里“一定情景”指课程所要被运用的那个场景,诸如课程在什么时候准备实施,课程是哪个学校实施的,课程实施的地区、时代背景等。也就是课程评价要考虑其时间与空间的特性。(2)课程安排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后现代课程论专家舒伯特(Schubert)指出的,课程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这表明课程不仅是学校之中的教育活动与内容安排,而且包括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小环境,如在公园、图书馆、生态景区等公共社区配备一些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工作人员,就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发展特点予以相应的指导。教材对学习者来说,应该充满强烈的诱惑,能触发其思想的灵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要积极融合进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一个答案。教材的编写应当使学生产生问题。要创设造成问题的情景、事例、说法并布置要解决的、有疑问的任务。以往的教材知识在章节末尾用“想一想”等形式来提出问题,这充其量只能促进学生复习所得的知识,而无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并构建自己的认识。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教材成为活生生的、被体验的和被发展的文本。教材还应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可以使师生根据不同情景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并留有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只有这样,教师才不是简单地去“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此外,教材还应该是多样化的,应大力发展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甚至师生可以共同构建自己的课程。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后现代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后现代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是动态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案,它注重学生的“学”的设计,关注问题情境的设计,并且强调在教学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沙静. 高校英语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思路[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2]吴雁冰. 浅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J]. 科技传播,2010(07)

[3]张旭,严姣兰,张巍然. 浅议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J]. 中国电力教育,2007(10)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1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数字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校际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影响校际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找出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际间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州国际教育园作为一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性教育园区,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级间的共享开展得较早,共享机制相对成熟,共享行为相对活跃。

本文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州市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其中本科高校2所、高职(大专)院校7所、基础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20名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

2.2调查量表设计与检验

2.2.1量表设计

为了做好研究,经过不断甄选优化最终选取五个影响变量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共享关键影响因素备选题项做成客观题量表,见表1。

2.2.2量表信度检验

为了测试量表的可靠性,我们对回收来的260份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影响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都在0.7以上,这说明该量表是可靠地,可以用于调查研究。

2.2.3量表效度检验

在效度分析中采用对问卷整体进行KM0和Bartlett球体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由上表可见KM0=0.788>0.6,并且P

2.3资料收集与统计方法

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对象20名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3研究结果

3.1结果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砜矗5种主要影响因素中主观能动性的确定回答数为238,其中肯定回答为154(占64.7%);资源数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42,其中肯定回答为166(占68.6%);资源质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54,其中肯定回答为206(占81.1%);基础平台的确定回答数为230,其中肯定回答90(占39.1%);引导鼓励的确定回答数为234,其中肯定回答190(占81.2%)。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和引导鼓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2logistic回归分析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12

1 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

第一,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料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而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来教学有着丰富而又无所限制的形态样式,从美学角度来看网络虚拟空间艺术所蕴涵的美学观念与形态样式紧密相关,因形态的差异而在美学认知,美学理念、美学表现方面合成一体,在数字化不断提升进程中,每种形态所呈现的美学样式有着不断自我完善的发展趋势。其标志之一就是研究领域较以往比较单纯的空间艺术理论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产业、数字虚拟网络技术等过去所忽略的问题开始进入高等学校应用教学的关注视野。

第二,与此同时,可利用的技术资源和研究手段也比过去更加多元化。在高校教学科研领域,人们开始运用实证性研究,对等地调查、数据与问卷分析等有着比较清晰的量化标准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手段进行借鉴,更新了研究思路和主法,催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数字网络文化与技术部分,又包含了跨学科的技术比较研究、后现代数字网络理论与技术美学、媒体传播学,以及数字影像理、影视空间技术等几个不同选题。鉴于此,我把这种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教学艺术作为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现实世界视觉失衡心态络调解旋钮来加以研究。

2 实践层面上来看虚拟空间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课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互动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正是借助这种数字化虚拟网络空间教学让这种教学模式有了颠覆性的变革。要想达到这种数字化虚拟网络空间教学模式本人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实施:

一是学校内部网络虚拟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二是区域网络虚拟空间数字化教学形式的研究特点。三是如何管理网络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四是网络虚拟教学形态与技术开发的平台建立。五是网络虚拟空间教学与数字虚拟空间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数字媒体虚拟教学空间艺术,试图对数字艺术的本体性包括其表现形态进行全面的梳理,深入了解现代数字媒介的发展态势,重点围绕数字虚拟空间教学艺术的虚拟形态的审美方式来加以研究,在研究数字虚拟空间教学审美过程中力求客观,以事例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体的面貌。 校本网络研究,着眼于在高校的虚拟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代教研方式,通过校本网络教研,激发校内各个方面研究与改革潜能,并促进其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区域网络教研,则是着眼于地区式全国性的学科,教育机构组织的现代教研方式。

3 结语

这种虚拟网络教学模式起初是很零星的,分散的,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研究人员的主导行为,即有一般的“草根研究”转变为高层次的“专家引路”即是主要表现在VRML(数字化虚拟空间)是WEB 3D的一种实现形式。混合现实结合了投入式虚拟现实和非投入式虚拟现实的特点,是一种最实用的数字虚拟现实系统。这种交互式的虚拟现实具有很强的沉侵性,把它应用到虚拟展示中将能为展示平台开辟一条新的视觉审美境界。虚拟展示已经是展示发展的趋势,大量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现有展示中,其前景不可估量。通过校本网络教研,激发校内各个方面研究与改革潜能,并促进其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区域网络教研,则是着眼于地区式全国性的学科,教育机构组织的现代教研方式,这种虚拟网络教学模式起初是很零星的,分散的,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研究人员的主导行为,即有一般的“草根研究”转变为高层次的“专家引路”这种数字虚拟教学空间艺术现在已经在我校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得到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的积极认可并且已经得到大力发展,这种空间网络教学活动势必成为今后高校教学模式的主体,最终形成具有高校网络数字化教学特色的全新高校教育网络系统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西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数字教育的意义篇13

一、数字艺术设计与美学

一个数字艺术设计的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素材的展现是否得当,即作品是否体现了各种媒体素材应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美。设计人员的美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因此,数字艺术设计呼唤艺术和美学,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个好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绝非只是素材的罗列和事实的陈述,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技术和艺术手段来吸引用户和感动用户,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生动的图形和悦耳的声音来传达信息和知识。数字艺术设计作品通过有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途径,将信息传达给用户。在有意识方面,用户注意到的是图形设计是否平衡和清楚。一般来说,利用插图来说明内容比利用文字更能引起用户的注意;音乐或配音可以比较自然地把用户导入主题;影像和动画能方便地描述事件情节,使用户易于理解和辨别。但在什么时候引用这些素材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只有当这些设计素材能够帮助把观点说明得更清楚或更有力时,才可以使用,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潜意识角度,设计者只是想通过某些素材来引发用户自己的观点,即让用户从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自己的联想和看法。例如,通过音乐来营造系统所需要的气氛,通过图形或影像产生出乎意外的震撼等。

二、数字艺术在民族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制约因素

2.1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源更加匮乏。

这是因为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速度大大快于民族地区,发达地区吸收低价劳动力的容量越来越大,造成民族地区青壮年成批地涌向发达地区打工,甚至是到发达地区耕种别人丢荒的土地。民族地区青壮年的大批流失,使职业学校失去了潜在的生源。另一方面,普通学校的学生容易获得国家安排的就业机会,这一社会现象也必然导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争生源,职业教育如果不能获得国家赋予的同等权利,在争生源上则永远不是普通教育的对手,只能接收普通学校竞争败阵下来的学生。这样对职业学校发展现代化数字艺术专业就有一定的难度。

2.2职业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民族地区从事职业教育是一项低收入、高付出的工作,若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很难稳定师资队伍,这对于职校师资队伍本来就量少质差的现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我国民族地区现有的职业学校不是依附于行政部门,就是依附于企事业单位,或是依附于普通教育,未能独立发展。这就意味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工作几乎是从头做起[2]。

三、加快数字艺术在民族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3.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行为,切实加强政府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扶持。

各级政府要把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从民族职业教育的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上统筹管理。国家和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规划、统筹领导,加大投入和扶持的力度。建立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导目标考核和督导制度。通过切实加强领导,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紧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走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

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3]。为此,办民族特色明显的数字艺术职业教育,就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路子;走满足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热切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的路子;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面向市场、多元办学机制的路子;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子。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