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实用13篇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1

1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其实,要想了解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应该先了解碎片化的概念,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至今也没有文献资料对碎片化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喻国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对碎片化的界定:他认为碎片化是新兴媒介的产生,分割了传统媒介的市场份额,新兴媒介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量就增大了,表达的观点就出现自由化。所以笔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就是指通过QQ、微博、微信等平台接收到一些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内容来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地下铁里、公交车上、候机大厅、火车站等等只有网络的地方,大部分人手里都会拿着手机、电子书、电脑等数字终端在浏览,不可避免地,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2 碎片化阅读的利

1)阅读成本低。通过各种数字终端来时行阅读的成本比较低,因为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即使是收费的,也要比纸质出版物的价格低很多。另外,如果觉得内容不好或者不适合阅读可以随时放弃,而纸质出版物一旦买了,就别无选择,不管内容是否适合,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领域的书籍都买到手。

2)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阅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而碎片化阅读恰好弥补了这样的缺憾,人们可以利用等车、等人、等餐……这些等待的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在很在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3)阅读更方便快捷。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阅读终端也应运而生,QQ、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给碎片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想要浏览的内容。

4)阅读内容更新及时。因为互联网的快捷,内容生产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很多内容几乎是时时更新,只要关注了相关的内容生产者,就可以随时阅读到最新的内容。

5)阅读内容更丰富多彩。和传统出版物相比,这种碎片化的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同时出现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内容,给阅读者更大的视觉冲击,更能吸引阅读者的眼球,这也是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6)信息量更大。互联网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生产者可随时生产出新鲜的内容,不用担心库存、积压等传统出版物面临的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做任意接受所感兴趣的信息,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量越来越大,知识层面也越来越丰富。

7)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更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一个的特点就是我们对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强。就拿微博或微信的公众号来说,如果我们关注了一个感兴趣的公众号,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其内容并不适合,那么我们可以随时取消关注。再比如我们特别想获取某一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去搜索相关内容,马上就会出来大量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和比较选择最符合需要的加以关注,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

8)存储更方便,查阅更便捷。一本纸质出版物,不可能每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有用的,有时候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的内容是我们需要的,但是我们却要把整本书买下来。而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存储起来就方便多了,如果我们在数字媒介上发现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用收藏、下载、复制等手段存储在电脑、手机里,当我们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关内容或者链接。

3 碎片化阅读的弊

1)碎片化阅读的印象不深刻。由于碎片化的内容太多,令人很难招架,一时间接受的信息量太大,在还没有消化吸收的时候,又一波信息纷涌而至,因此很难对阅读过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内容都相对较短,对问题的剖析不是特别深刻,看不到本质。浅层次的阅读,当时看了觉得很多,但是很难在大脑中停留太长时间。

2)生产流程不够严谨。碎片化内容和生产流程无法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监督环节几乎没有,作者写完可能不经检查就直接上传。常常会出现错别字、用词不严谨等语法错误,这样会误导一些读者,特别是学生,他们正是在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被误导,形成错误的认知体系。网络上还充斥着一些虚假不良信息,对那些辨识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打击更大,有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害。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腐化人心。

3)碎片化阅读更偏向于娱乐性。碎片化阅读更能冲击人们的感官系统,因为其特有的“有图有真相”的阅读方式,人们更易于接受其娱乐性。所以人们的阅读内容看似越来越轻松,但实则却很难领略到深层次的东西,阅读的效果就越来越差。

4)碎片化阅读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在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时候,主要是以阅读文字为主,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产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文字表达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而碎片化阅读就像电视剧一样,遏制了人们的想象力,跟着剧情被动地接受,完全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想象。在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下,很容易产生惰性思维主,还没有机会去想问题、分析问题,浅显的结论已然呈现在你面前,只有被动接受。

5)容易导致网络依赖。碎片化阅读的必要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网络,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阅读。久而久之,人们很容易形成网络依赖。当没有网络时,则会产生焦躁不安、无所适从、莫名的惆怅感、很难集中注意力、过一会儿就要拿起手机看一看等现象。网络依赖的更显著后果就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人与人之间交流时的漫不经心,在聚会场所人手一机,放眼望去全是低头族,用社交软件交流而不是面对面交流……人们与现实生活接触得越来越少,人情淡漠,不利于人们正常健康的生活。

4 建议

1)健全碎片化内容生产的监督机制。面对如此巨大的碎片化内容生产,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生产的内容时行监管,保证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严谨性。

2)国家政策应偏向于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纸质出版物的打击空前巨大,很多纸质出版物不得不淡出历史舞台。国家应当加大力度扶持,出台一些免税、补贴等相关政策来保护纸质出版物。

3)多开辟一些鼓励阅读纸质出版物的途径。可以多开放图书馆、阅读室,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可以逐步将大学校园里的图书馆部分对外开放;图书馆里多下设儿童区,让儿童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说故事”区,吸引更多的人爱上读书;给24小时营业的书屋更多的政策支持……把人们从碎片化阅读拉到现实阅读中来。

4)静下心来制定读完一本书的计划。每个人都要刻意地远离碎片化阅读,尽量减少碎片化阅读时间,从自身做起,制定一个读完一本书的计划,不论从何时开始读书,都要坚持读完,刚开始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但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短,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优势,坚决规避其劣势,让先进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我们被利用。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2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是高校的一个通病,每场考试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现象。考试作弊行为指的是在监考者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时,参试者通过不正当途径参试、考核过程中在考核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或者试图寻求答案,与公平、公正原则相悖的行为。本文试图从博弈(gametheory)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为减少这一现象提供一种对策建议。

二、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考试作弊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宏观层次,侧重于主观的定性分析,主要从道德层次来透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如邓希冯、刘列认为,考试作弊受两大类因素影响,个人因素中个体的人格特征、动机取向、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道德水平以及情境因素中的课堂目标结构、教师教学质量等都会对作弊产生影响。李鸿雁认为,考试作弊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严重表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消除考试作弊则迫在眉睫。

总体来说,当前关于考试作弊行为微观层次的研究不是很多,缺乏定量分析,且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学生的视角,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考试行为的另一方——老师的因素。事实上,考试作弊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师生之间不断适应和动态调适的复杂演化过程。既有学生的内在因素,又有老师的外在因素。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学生与老师的博弈模型,分析考试作弊行为的演化规律,提出建立考试诚信机制的策略方法。

三、考试作弊原因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外因的刺激,内因就无法起到作用,双方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最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外界的诱惑抵制力不够,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必要的正确是非观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依赖侥幸心理。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到处寻找捷径,动歪脑筋,不惜抛弃诚信。根据唯物辩证法,要想杜绝高校考试作弊,除了大学生的自律内因外,还必须从外部原因找到推动力。事实上,大学生的自律,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依靠外部的各种监督。只有这样,诚信考试才能够做到内外兼修,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校园环境。本文从师生双方博弈的角度人手,主要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导致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博弈分析

本文试图从演化的博弈角度,分析学生考试诚信的树立离不开内外双方的有效约束,只有这样,学生考试诚信才能成为一种长效的最优化选择。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具有个体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主要研究行为和利益有相互依存性的经济个体的决策和相关均衡问题。尊弈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把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体的冲突与竞争抽象概括为某种简化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当一个主体例如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当将交易看作双方的策略行为时,对于各方的策略选择,可以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交易双方的行动动机,并通过求解,确定交易的绩效。

(一)基本假定

假定一,监考老师认真监考的成本C1(清理、巡视考场,留意学生,发现舞弊现象的后期处理,恶化与学生关系);认真监考的收益R1。(现实学校生活中,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很小,除了相应的和其他老师一样的监考费外,基本没有额外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认真监考发现作弊学生后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处理善后工作。)

假定二,不认真监考的成本C2(被巡视发现批评、通报、纪律处分、内疚)。不认真监考的成本也很小,如果不是发生什么重大的责任事故,学校对老师的惩罚也就是通报,纪律处分,实际上都流于形式,故C1>C2;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更多的闲暇时间支配:聊天、看报纸、玩手机等,学生及格率提高,博得学生喜欢),故R2>R1。

假定三,学生诚信考试的收益G1(内心不准备作弊,所以只能破釜沉舟一心做好答题)。

假定四,学生舞弊考试的收益c2(舞弊及格后不用重修,有资格评选奖学金,竞选干部,有保研的资格,简历光彩),故G2>G1。

(二)博弈分析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本文先对两种拟定的极端情况下老师和学生之间就考试行为选择进行博弈分析。即老师认真监考和不认真监考下学生所采取的诚信和作弊二种应对措施。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两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很多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但这并不影响结果的分析,区别的只是程度问题。

基于以上的参数,得出以下矩阵(第一个数字代表学生,第二个数字代表老师)。

博弈方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在具体策略和利益相互依存性的博弈问题中,各个博弈方的利益既取决于自己选择的策略,还与对手博弈方选择的策略有关。因此,博弈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手博弈方的存在和策略选择。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上策均衡法、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划线法和箭头法等。他们各有特点。上策均衡法、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适宜绝对优劣关系的博弈,而划线法适用于较强盼博弈分析方法,是以策略之间的相对优劣关系为目标。基于本文的特点,采用划线法来进行博弈分析。

在表1中,老师和学生作为参与人(players)都有两种战略,即老师是认真或敷衍;学生是诚信或作弊,它们共同构成四种战略组合,每种战略组合下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老师和学生的受益,前一个数字代表学生的受益,后一个数字代表老师的受益。

在这个博弈中,对老师来说,假设博弈方学生采用的策略是“诚信”,则博弈方老师认真监考得效益R1-C1,敷衍监考得效益R2-C2,由于C1>C2,R2>R1,可以得山R2-C2>R1-C1,此时老师的最佳对策是敷衍。为了便于记忆和分析,我们在矩阵中策略组合(诚信,敷衍)对应的博弈方老师的效益R2-C2(矩阵右上角数组中第二个数字)下划一短线,表示这是博弈方老师在I尊弈方学生选择诚信时的最大得益。同样,对于老师来说,博弈方学生采用作弊策略时,老师选择敷衍为最佳策略。对应的是(作弊,敷衍)里的R2-C2,我们也在下面划一短线。

同理,对于学生来说,思路同老师是一样的,当老师认真监考时,学生诚信考试可以获得G1的利益,根据假设,由于老师认真监考,学生作弊就会被抓,这样,学生就获得G2的利益,肯定是小于G1,这样,学生选择诚信考试是最佳方案,因此,我们在(诚信,认真)里的G1下划横线;同时,如果老师敷衍监考,学生作弊获得的利益G2也比诚信考试所得的利益G1更大,因此,我们在(作弊,敷衍)G2下面划上短线。

在表1中,只有(作弊,敷衍)下两数字有短线,就是意味着,这个组合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愿意接受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种博弈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学生的理性与老师的理性的冲突,双方的理性最终形成了(作弊,敷衍)为最佳选择。在该博弈中,对于学校而言,最理性的选择是学生诚信考试,老师认真监考,整个校园出现和谐的环境。事实上,由于当前的基于现实考虑的一些假定存在(C1>C2,G2>G1,R2>R1),那么在高校要想减少考试作弊的现象,在目前的状况下是根本不可能,这也证实了现在高校作弊现象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了。

五、对策建议

缺乏诚信的考试代价是巨大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校园和谐的考试氛围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共铸诚信考试的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打破这种博弈的纯纳什均衡,必须改变C1>C2,G2>G1,R2>R1的状况,从而使(作弊,敷衍)的最佳选择转变为(诚信,认真)的最佳选择。基于此分析,我认为,改变高校考试作弊必须从以下二个方面来加强: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加大学生作弊的成本,减小作弊的收益

首先,从道德层次上加大对违纪的作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建立“作弊可耻”的准则。其次,建立诚信档案。一旦有不良的信用记录(比如考试作弊),就会得失去学校的奖励机会。毕业后,其个人信用档案也将与其他档案一起寄往工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从长远的利益博弈出发,不会轻易作出作弊的选择。那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弊的收益成本G2要远远小于诚信考试的收益即G2

(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要加大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减小不认真监考的收益;同时,加大不认真监考的成本,缩小认真监考的成本

首先,加大对老师的政策宣传,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工作的责任心意识宣传。实际生活中,老师到底有没有尽职并不能作出定量的考核,也很难测量,基本上要靠监管人自身的素质和意识来制约,这样强化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其次,为了降低认真监考的强度,减少认真监考成本C1,可以改革考试模式,能开卷考试的就不闭卷考试,这样学生作弊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少。最后,强化对监考教师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加强流动监考的力度和强度,增加老师的不认真监考成本C2。尽可能减少老师在监考期间聊天、看报纸、玩手机的机会,减少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3

1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展要求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在不断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数字化的管理是运用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进行管理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关乎着高校能否健康发展,而良好的管理办法对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高校的档案记录着学校发展的历程,成为管理者研究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了多个学校管理者不断的分析、总结、制定方向才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贵财富。对档案工作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了解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现状以及数字化管理办法的应用情况,借鉴和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得到了保证,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设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尤其重要。小到个人,大到单位、国家,档案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可以使信息得到保存也使得在需要资料时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查找,总之学校事业协调发展离不开档案的有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引入希望能够帮助学校不断适应时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促进学校事业的稳步前进,但是与之俱来的弊端也不能忽视。所以对档案科学规范的管理就是当代高校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学校好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为学校领导理清学校事业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办学战略提供依据,也为学校未来发展指引方向;还可以为社会能够鉴定高校的文化和办学成果奠定扎实基础。而真正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更离不开管理过程的不断调整,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弊端都要时刻审视,优势要不断发扬,弊端要不断改正,这样对学校远期战略、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能指引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因此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不断向前具有重要意义,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给予当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和挖掘。

2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2.1利于高校立卷制度的落实

当前社会,高校部门立卷已经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但是仍有很多档案室的管理工作代替了部门的立卷工作,这样就会有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进行立卷管理,取代个别立卷单位的工作,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员并非专业管理人员,所以对档案的立卷管理工作并不是十分了解,也就不能判断所交的档案是否完整,这就使得档案的管理质量受到影响,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过后就能使档案进行网络信息化的管理,这样就能将档案输入网络系统,档案的管理员就能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和保存,这就从最基本情况对档案进行了管理。

2.2数字化管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传统的档案管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很多限制,使得管理上出现很多不便,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则使得档案的管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传统档案管理,想要查看资料还需要到学校档案室,找到学校领导进行档案查阅批示,经档案馆员查找才能进行利用。数字化管理实现后,只要经过网络平台,就能有效进行档案的管理和查阅,还能做到精准查找,这样不仅在时间上大大缩减,还对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量进行缩减,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难度。数字化的管理能有效把档案进行归类、分档、排序,也能在不同载体上保存,保存和查找起来更加方便,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也比较容易做到位,进而提高查找文件的准确性。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能够将档案迅速进行明确分类、排序,也更加能够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想要使用档案的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允许,对档案进行方便、快捷的查找,省时省力,档案的管理效率也就大大提高,资料更新也更具时效性,只要适时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操作流程会更加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档案事业迅速发展。

2.3有利于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所能保证的只是档案的完整性、原始性,所占空间非常庞大,对管理用的库房要求也比较高,查找起来费时费力。而经过数字化管理之后,所有的高校档案都能在局域网上进行统一管理,并且能够进行明细的分类,保存空间也很大,新增档案时也可以随时进行添加,查找也能实现精准查找,实现档案内容完整的保存,根据一条线索,还能查找出相关内容的其他所有档案,快捷便利,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十分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对事项进行追根溯源,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需求。

3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弊端

3.1数字化管理人员选择受限

虽然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高校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也确实有了诸多便利的条件,但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管理掌握并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技术,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选择上会受到许多限制。目前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员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操作熟练度,并且需要掌握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关知识,兼具这两种素质的管理员才能实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档案的管理本质上需要管理员对当前的各项政策保持住相对好的敏感性和绝对好的理解力,同时也需要管理员具备较强的数字管理技术。因此,管理人员要有比较高的专业管理素养和信息网络操作能力,才能很好的胜任当代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对档案的管理缺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比较欠缺,这样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但是现实是高校档案管理员业务素质往往不够,使得档案分类缺乏准确性,档案资料收集缺乏完整性,档案信息化步伐相对落后。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档案和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网络操作能力以及档案学术理论水平,才能胜任当前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3.2数字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档案管理的便捷,但是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进行档案的查询、分类等工作时,信息安全保证更加急切,一是查找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更加大的风险,二是不法分子也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盗取,这就给网络档案信息安全带来相当大的威胁。首先,档案信息保密的重点工作就是信息的使用程序,档案查找一定要严格档案利用权限,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行档案查阅,查找利用档案需要有完整的档案利用审批流程。总体而言,档案的管理需要严格把好安全关。从文件的保密性质考虑,应该制度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实施,无关人员不得随意登录网站查询。其次,档案的保存要做好鉴定工作。档案的鉴定原则是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与鉴别,以分析现实和历史作用为主,根据国家和高校内部对档案的文化价值的需要,准确分析确定高校档案的保存价值,以便精确的确定高校档案的管理分类,便于日后的查找利用。还要对文件进行保密等级的划分,区别管理,将机密级的文件进行更严格的管理,保密管理级别要根据泄露所带来的国家安全和学校利益影响的程度进行确定,以便获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3.3数字化管理档案利用率不高

虽然数字化管理模式有很多便利,但是在我国的利用率并不高,有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室管理的办法,对于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也认识不到位,缺乏科技意识,看不到数字化管理过程对人力、物力的节省,也看不到对我国档案在使用过程中展现的便利,更加看不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带来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归根到底是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缺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对于档案的分类、查询等工作还是人工进行的,观念陈旧,并且单纯的认为档案触手可及,才是最安全的、最有用的,却忽视了网络带来的丰富的档案资源,这就使得数字化管理的利用率较低,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人为的制约,也使得档案资源的网络共享受到阻碍,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过程的浪费。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继往开来,我们要在高校档案管理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尤其是不能再沿用传统方法,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加科学便捷的方法进行档案管理。在管理过程,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性,不断地解决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数字化管理,总结档案信息化管理经验,使得整个档案的管理过程更加便捷、安全,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中的障碍,也需要高校全体管理人员不断的深化研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实现档案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化环境下招投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5(05)

[2]徐晶晶.“大数据”背景下招投标档案数字化管理探析[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10).

[3]王玉杰.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科技展望,2015,25(33):177.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4

考试作弊案不是新鲜事,每年似乎都有类似事件发生,不同的是作弊手段和工具越来越高超。

考试弊案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于今更烈”。因为,考试在中国源远流长,而有考试,一般来说,就会有作弊,而且还可能形成政府官员参与的舞弊大案。

考试作弊和舞弊或许是人性中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

(一)中国古代科考作弊花样翻新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在15前就发明了用考试来检验一个人的学识,并将此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方法。这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智慧之举。

中国在30前就建立了形态完备的国家,就有了大批的专职官吏。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家管理岗位,统治者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海选海推”的举孝廉法,魏晋时代,设立了专职举荐机构和官员,称为中正府和中正官。但这些选拔方式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会参杂着举荐者的个人成见和利益,难以公平公正。于是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方法发明了,这就是考试。

古代考试选拔官员的形式称为“科举”。因选拔又称选举,又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由此,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时为公元6。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科举历时13。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士子文人面前只有科举一条路,“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终身”,他们只能从这座独木桥上挤进官场,从这里取得前程。因此,在这座独木桥上,每个人都得拼命,用真本事,也用歪门邪道,用各种方法作弊。作弊掇其要者,不外有三:

一、贿买考官

贿买考官是唐代科举中最大的弊端。当时,考生的贵族官僚家庭无不行贿托请,因此,唐代科考几乎是有名无实,贵族官僚子弟基本垄断了科举。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诗名很高,却屡试不第,他慨叹道:“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二、夹带经文

如果没钱和不想贿买考官,许多人要想考场作弊,其中最为便捷的就是身藏夹带答案或文章。在唐代,对此称为“书策”。有的考生伪造堂印,传递标准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宝夹藏抄录有关的文章,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后世最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在河南洛阳发现的一本《五经全注》,被誉为世界之最的微型书。这本小书有342页,共30万字,书长6.5厘米,宽4.8厘米,厚1.5厘米,宣纸印刷,细丝线装订,书中刊载着《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

在浙江嘉善也发现类似的微型书。南京的江南贡院有一本《五经全注》,长仅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书上的字与跳蚤不相上下,一粒米可盖住8个字,堪称我国尺寸最小、文字密度最大的作弊奇书。

三、请人代考

请人代考也叫请“”。这种现象从唐代就有,历朝历代,愈演愈烈。如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代考“”,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皆得中举人。

防止作弊措施层层加码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

为了减少贿买考官,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后来又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

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考官接到任命后,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清代对贿买考官查处更严。清朝入关初年,便曾发生了震惊天下的“丁酉弊案”。顺治十四年,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发生“五闱弊案”,最后江南闱16名主考全部被斩决,数十人被判流放到辽宁尚阳堡、黑龙江的宁古塔。其间,数百举人在官兵看护下赴北京重考。

为防止应试者夹带 作弊,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宋朝起,考试一律在贡院内进行。考生之间用墙壁隔开,称为“号舍”。考生不可喧哗、离场,以防止传卷或传话。

明清时,考场保安十分严格,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考场”。清乾隆年间,朝廷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考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致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限制。

考生在进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对此规定也十分精细:“考生入场前,要排成一行,鱼贯而入以利搜身。考生帽子不准用双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衫袍都用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一门、二门各搜一次,若二门搜出“怀挟”者,一门之搜检人员要予以处治。考生进入号房后,立即上锁,再不得出入号房和传递茶汤等。

为防止雇人替考,历朝的科举机构都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准考证。进考场前,考官根据履历、证件验明考生的身份。考生持证进入考场号舍,对号入座。

对作弊者的惩处历代都很严厉,清代尤为严酷。惩处的办法,一是枷号。凡临场、冒籍、顶替、夹带、抄袭、传递、不坐本号者立即由监考官吏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二是斥革。生员即秀才,是须经童子试考取的功名,一旦违犯考场纪律,生员称号立即被革除。

三是刑责。舞弊情节严重者,要动用刑罚。对冒名顶替、重金雇请、舞弊情节恶劣者,往往被发配充军。乾隆五十七年,对3名雇请的童生、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号3个月,然后“发烟瘴之地面充军。至配所杖一百,折责四十板”,脸上还要刺上“烟瘴改发”字样。这样的惩罚已与要犯相差无几。

(二)古代欧洲的学校似无作弊

公元前3世纪以前,罗马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当时的家庭既是经济单位,也是教育单位,有关生活、生产的知识,技能、道德教育均在家庭中进行。

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开始大肆向外扩张,罗马文化、科学、教育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大批教师来到罗马办学。罗马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演说家、政治家为目标的私立学校教育系统。

公元前1世纪末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为了统治广大的领土和被征服的民族及部落,帝国需要大批效忠的官吏和忠诚的臣民,因此帝国直接控制学校,教育是以培养忠诚的官吏和忠实的顺民为目标。

到了帝国后期,罗马奴隶制经济凋敝,帝国教育也随之衰落。接着基督教教会学校兴起,世俗学校消亡。

中世纪的欧洲,史称“黑暗时代”,但这一时期却有着“光明之火”,即学校。

征服罗马的日耳曼人的文明远远逊于罗马文明,甚至没有文字。当时掌握知识的只有教会的教士和修士,于是基督教会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库。

教会办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起初这些学校以教授《圣经》为主,后来学习的科目开始增加,逐步形成了以语法、修辞、辩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为基础的教学科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有了初等和高等之分,同时古希腊的很多经典古籍和著作被引进到教学之中。

到了公元11世纪,手工业开始脱离农业的附属地位,在民间涌现出了很多行会。行会不断自我调整,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和规章制度。这些都成为日后大学的组织基础。

此外,欧洲出现了以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城市,商业活动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国际间的贸易和交往变得极其频繁。而后,教会又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把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如自然、社会科学等带到了欧洲。

大约11世纪至12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的修道院学校首先转变为大学,比如巴黎大学。巴黎大学一直以科学研究为主,尤其注重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世纪的大学成了之后西方学校的蓝本。到14世纪,欧洲的大学已经发展到了80多所。

教会办学校只培养教士,传授知识,和政治没有关系,因而没有多少竞争,似乎也没有多少考试,因而也没有考试作弊。至少,作弊没有成为当时的教学问题,更没有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西方学生考试作弊也盛行

现代西方的学生作弊越来越多。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一项大型调查发现,64%高中生在考试中曾经作弊。

美联社的报道称,这项调查显示美国人也许对伦理标准太冷漠。教育界质疑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比前几代人不诚实,但有些人认为压力加剧可能促使许多学生走捷径。

全美中学校长协会的负责人说,竞争更强烈,孩子们压力急剧增加。同时,他们有了前辈们所不具有的考试作弊手段,诱惑也更大。

洛杉矶地区的伦理机构约瑟芬学院在全国随机抽样调查,选中100所高中,包括公校和私校,对29760人进行匿名询问,64%的学生承认一年曾经有一次考试作弊,38%的学生作弊两三次。

在一份针对1.4万美国大学本科生开展的调查表明,大约61%的受访者承认曾在完成作业和考试中抄袭。当然,这与公然作弊还有所区别。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是全美注册人数第三的高校。在春季学期举行的全部6.4万场次考试中,只发生了14起作弊现象。

英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英国的考试监管机构表示,,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考试中有超过4400名学生作弊。

英格兰考试监管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学生作弊案例比前一年增加6%。

考试作弊的方式推陈出新,以手机和其他高科技方式为主。

违禁物品考试监管机构说,违反考场规定最多的案例是携带违规物品进入考场,例如手机、个人音乐播放器,甚至还有参考书和字典等。排在第二位的作弊方式则是抄袭其他考生的答案内容。

现在的手机功能日新月异,成为监考人员在考场上最头疼的问题。

此外,还有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销售“考试作弊设备”,包括隐藏式耳机,让学生在考试时收听与考试有关的内容。

而学校则不惜重金采购高科技侦测设备,防范学生考试作弊。

现在,所有考试中心都必须张贴警告标语,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进入考场。

法国的情况也如此。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七成法国学生曾有考试作弊的经历。

这项调查由法国两名大学学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对象为1815名法国学生。当被问及“是否曾经考试作弊”时,70.5%的学生给出了肯定回答。

调查发现,作弊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48.3%的初中生有作弊行为,而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35.6%和11.4%。

调查显示,不同学科的学生作弊人数比例不同,学科学的学生比学法律或经济学的更爱作弊。

调查者将法国的情况与英语国家的情况做比较后发现,无论在哪个国家,学生作弊的情况大同小异。

(四)考试作弊丧失社会诚信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日本,学生在考试时基本上无人作弊。

在日本的大学里,一般公开考试多,有些考试方式用不着作弊,而有些考试,学生不敢作弊,因为作弊的代价非常惨重。

考场公开作弊,不是被开除、取消考试资格,就是送到警署,记入不良档案,履历会被写上“人生不实作过假”的记录。

据媒体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到了日本,第一次考试就令他十分惊讶。老师发了试卷以后就离开考场休息去了,根本不进行监考。一个小时以后老师回来了,也不收试卷,而是把标准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己给自己打分。同学们自报分数的时候,表情都很自然,有的报“80分”、“60分”、“50分”,最少的才10多分。据这名留学生观察,没有人趁机自己给自己多报分数。

一位山崎教授告诉好奇的中国家长说,在日本不许作弊作假,一旦被发现,一个人的人生就会被毁掉。因为一次作假,他以前的任何行为都要被打个问号。因为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日本人一般即使考零分也不去抄袭和作弊。算起来毁掉一生不值得。

有一种说法,在好的制度下,坏人也会有所收敛;在有缺陷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会干坏事。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5

第二类传递作弊工具是隐形无线接收设备,颇为复杂。有一种由无线接收设备、感应线圈和电池组成“作弊手表”,这种手表有着黑色的表盘和表带,看上去和普通电子表几乎没有区别,只是电子显示屏略显宽大,而显示的时间数字比正常电子表数字略小。

还有一种眼镜型考试作弊器。眼镜由考生和“”备戴一副,考生看到的试题,考场外的“”也能看到。“”用无线话筒把答案传到考生的耳机上,可以里应外合。

另外带有显示屏的橡皮式考试作弊器,以及笔式文字接收器也很普遍。无线接收笔显示屏在笔帽位置,按键在手捏笔的位置,可以边写边看。作弊工具伪装式样也五花八门,有背心式、鞋式、腰带式、钱包式等样式。据说还有专门从国外进口的新型间谍设备,发射功率很小,考场的监考设备无法识别,无法阻止这些作弊设备的使用。

“微机电系统”背后助力

这些形形的作弊工具,基本都是利用“微电子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为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1906年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管问世开始的。到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便取代了电子管,并出现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一经面世,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其集成度为10万~1000万个元件。从此,电子技术真正进人了“微电子时代”。

21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发展飞速,元件数多于1000万个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出现。人们惊呼,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微机电系统时代”(MEMS),即不仅可以将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而且可以将各种物理、化学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与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信息获取、处理、执行的系统功能,功能异常强大。

移动通信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大哥大”已经迈向手机3G时代。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手机能够实现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等等。一只小小的手机,就能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什么是真正的手机3G生活?你的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任何一件你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3G终端。

另一个突破是“电池”。随着电子元件的小型化,“微型电池”迅速发展起来,它体积小、性能高、工作电压平稳、密封性好、自放电小、可靠性高。微型电池种类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型碱性电池,包括氧化银电池、汞电池、锌-空气电池、锌-镍电池、锌-锰电池、镉-镍电池、镉-汞电池等:另一类是微型锂电池。

与氧化银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电压范围宽、密封性好、贮存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以及适宜微型化和薄型化的优点。锂电池的缺点是电流输出能力小,但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微电子器件的功耗已进一步降低,因而锂电池的这一缺点已不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起锂电池已开始逐步取代广泛使用的氧化银电池。

一款超微型电池产品。厚度仅为0.17mm,小到可放指甲上。据称,这款微型电池相比纽扣锂电池、印刷电池及其他类似体积的薄膜电池蓄电能力更强,同时还有诸多的优异特性。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为应对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趋势,管理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除加强人工监考力度外,指纹验证、电子眼、信号屏蔽仪、金属检测器等反作弊手段纷纷上阵。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6

一、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在发展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等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新兴的架构共享的基础方法,它的核心是面对规模庞大的分布式环境提供网络服务和数据存储。“云”是应用服务和数据存储的中心,就是计算机群,其作用是负责计算和存储工作。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互联网规模庞大的集群服务器中,并非运行在终端设备上如用户的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等。用户所处理的数据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中保存,也并非存在本地。其数据中心的正常维护和管理则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负责,他们承担确保用户使用上超大的存储空间和超强的计算能力,保证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任意与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连接。[1]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云上都能实现任意的随需随用。与此同时,复杂繁琐的诸多功能将会被转移,在远离终端的网络上完成,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终端的功能。

通过分析云计算的概念和优点,再与数字档案馆的属性和特征结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云计算这种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网络,必然会有新服务体系的形成,新理念新服务体系正是数字档案馆实现目标的体现。纵观档案馆发展历程,历次新信息技术的问世,都会引起档案界的极大关注并将大力推动档案馆服务的提升和发展。从云计算服务和数字档案馆的共性可知,云计算服务有望解决档案馆存在的弊端、档案存取、数据保密、安全、观念保守及版权、接口、协议等问题,这正是数字档案馆与云计算其属性所表现出的共鸣。不难想象,接下来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将会受到云计算技术的深刻影响。

二、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根据云计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再与数字档案馆的服务目标联系,不难看出,作为服务创新理念和诸多计算技术合为一体的云计算,将会积极影响着服务方式、创新方式、经营成本、服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并给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和服务提出新的挑战。所以,档案馆将怎样更好的提高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能力,借助云计算显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那么云计算的应用将给数字档案馆带来什么变化呢?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扮演的是什么身份呢?

很明显,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其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档案管理者们在困境面前应该认真分析、充分考虑云计算的服务性质,全面理解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的优缺点,与数字档案馆的实际业务和目标紧密结合,开拓创新,积极促进数字档案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用辩证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的变化和发展。

1.数字档案馆存在的弊端。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表现在:(1)档案信息资源孤立分散。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互不联系,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孤立分散,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2](2)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用户的知识要求和个性化需求日益提高,导致了服务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矛盾也与日俱增。(3)信息人才配置亟待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低,思想落后又保守,创新能力和意识极其缺乏。(4)信息安全保障设施缺乏。档案馆通讯网络缺乏安全,安全保障设施及措施亟待加强,保护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安全,杜绝来自各方的威胁和攻击。数字档案馆在建设中暴露出的许多弊端,不仅会对数字档案馆平台管理的一致性产生影响,还会使信息资源的价值和共享水平难以充分施展。

2.解决弊端的良好选择――云计算。云计算不仅具有数据共享、方便、安全等无所不能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其计算技术备受赞誉,还是互联网精神的完美体现,利用这些优势和价值完全可以对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服务方式加以改变和提升,并对以上弊端加以解决克服。其一,数据共享是云的突出特点,网络中运用云计算,在云的另一端保存一份数据,只要你连接上网,就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和访问同一份相同的数据。[3]因此,只有将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构建共建共享模式,在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建设上才能避免浪费、重复,才能节约建设成本。其二,在云计算下,需要升级换代的是由专人负责的服务器集群。因此,在云计算平台下,数字档案馆的软硬件没有必要频繁的升级换代,这不仅使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费用得到了节省,还极大的降低了有关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云计算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促使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由数字档案馆的现存弊端来看,选择云计算来解决弊端及解决弊端的程度,不难看出,云计算确实是数字档案馆的现实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数字档案馆中运用云计算技术及其服务创新理念,档案事业与发展必将迈向新的飞跃。

三、云计算技术服务数字档案馆的应用途径探析

云计算的服务新理念新模式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如何将云计算服务应用到数字档案馆中,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结合数字档案馆存在的弊端和云计算的优势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云计算服务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途径,从而促进数字档案馆服务空间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1.云计算确保了资源安全,提升资源处理速度和利用率,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1)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共享信息资源。云计算实施的最终目标乃是实现全面共享信息资源,资源的所有格式已被云计算技术统一,并连通网上的全部资源,把一切孤立信息统统消除,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站式跨库检索,档案信息资源彻底实现智能化共享。档案信息资源运用云计算的共享性,可以集成分布在各个部门和地域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实现异地资源共享,另外还设置统一接口供用户访问,依照用户的不同需求择定合适的访问协议。[4]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档案馆的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提升,还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

(2)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存储,资源安全得到了保障。由于云计算能集中资源数据并存储,技术监测起来比较方便,故其安全性比较高。配备专人管理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数据、进行资源分配、实时监测安全和控制安全。[5]不仅保证了网络运行和通信的安全,还确保了信息资源的存取安全,设定了不同用户各自的访问权限,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要求得到满足。

(3)计算能力超强的云计算,有利于处理海量档案数据。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亟待处理的电子档案数据与日俱增,如何利用云计算,更好地分析、计算、处理海量数据呢?云计算不仅为海量数据资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存储空间,还提供了解决海量数据的方法。云计算既能轻松的对海量数据进行较好地分析、计算和处理,又能高效迅速的存取资源。另外,云计算还能联合处理超复杂的计算,提供的技术支持优于网络技术。运用云计算,不仅优化了资源,使资源分配更加智能化,还能加快处理数据速度和提高检索率,从而使处理海量档案信息资源数据的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2.云计算提供了方便而快捷的网络服务,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档案用户,档案用户是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主体。云计算提供的网络服务既方便又快捷,使数字档案馆的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提升档案资源服务能力,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现代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当数个性化服务,对于档案个性化服务的改善,云计算的优势极其显著。[6]其一,可以在云计算提供的共享模式下建构交互环境,通过交互了解用户需求,及时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二,云计算可以依靠其强大平台整合服务模式如博客、播客等,促进档案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利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2)降低使用要求,享受便利服务。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用户使用档案资源无需在个人终端上安装任何软件,只要你和互联网相连,不管你在何时身处何地,都能享受服务。云计算不仅改进了网格运算模式,还使其得到了发展,提供了层次极高的虚拟技术、超强的运作机制和自动化部署,资源共享将实现最大化[7]。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造就了一个全社会实时动态的近乎完美的数据库,尽享美好体验,感受便利服务。

3.云计算转变了信息人员的角色,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知识管理和创新服务上

云计算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超强的实践技术,还是一种崭新理念的建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掌握技能和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服务观念的创新、知识的更新和服务意识的树立。云计算下的档案工作人员其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单纯的档案管理员,还担当知识创新者和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云计算下的网络服务其功能极其强大,平台既是交互高效的,又是全方位的,所以数字档案馆要求信息人员必须具有超强的服务能力,以服务主导而又灵活的方式来有效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字档案馆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头等大事,根据其反馈情况,随时把服务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通过平台交互,依据反馈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以此增强个性化服务的实用效果。另外,云计算服务之强大功能,不仅便于信息人员运用其技术参与管理知识,还便于信息人员对知识进行搜寻、分析和组织,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服务。总之,云计算的应用使档案信息人员进行管理更加便捷和简单,维护档案馆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数据不必再花费更大的精力,也不必再担忧病毒引起的数据丢失。这样档案信息员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服务创新中。

4.云计算降低了基础设施更新和维护费用,提高了利用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支撑数字档案馆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必须不断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论是设施的更新,还是硬件的维护,都需要强大财力的支持。然而,云计算的应用将不再有硬件水平的限制,这无疑给档案馆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需求仅凭一台浏览器便可满足,云计算服务商包揽解决其他一切事情。当然,应用云计算并非要舍弃原有的基础设施,而是整合所有资源,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共享。所以,云计算的实施应用就是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上,对新增及现有设施进行高效的监控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2690-2692.

[2]金波,覃哲.网格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7(3):53-56.

[3]高晓燕.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1):11-14.

[4]严真.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变革[J].图书馆工作者研究,2010(2):45-46.

[5]赵杰.“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初探[J].情报杂志,2010(2):66-67.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7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成为A股唯一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时风光无限。直到2010年3月公司被披露曝光涉嫌增资产、虚增收入和虚增利润等多项财务舞弊行为,公司开始走下神坛。随后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对绿大地案做出判决,认定其罪名成立,判处罚金1 040万元,同时公司原实际控制人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相应罚金。上述处理之后,何学葵所持股份低价转让给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投集团),云投集团因此成为绿大地控股股东。

一时间绿大地财务舞弊案成为了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国内学者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的研究通常侧重于对其原因、手段及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而惩治之后公司的后续发展如何却不得而知。绿大地财务舞弊曝光后不久,刘婷(2011)揭发了绿大地违规事件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分析了其财务违规的根本原因,指出具体包括监管不严、资金饥渴等,并提出严格监管、重点调查等启示和建议。张博雅(2011)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对绿大地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其内部控制的建议。刘晓波、王h(2013)对绿大地财务舞弊的手段和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防范财务舞弊监控的对策。基于以上学者们对绿大地舞弊案例的分析,本文另辟蹊径,以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治理为导向,侧重研究绿大地财务舞弊惩处之后信息披露各项指标的改进以及舆论转变,对财务舞弊案例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案例分析

(一)舞弊惩治后信息披露数量变化

1.公司定期与非定期公告数量及频率变化。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因此本文调查统计了公司自2008年至2015年披露定期与非定期公告的数量及频率,并比较公司财务舞弊惩治前后在定期与非定期公告披露方面的变化。笔者整理了公司自2008年至2015年披露的包含年度、半年度、季度报告在内的定期报告及股权变动、债券公告、补充及更正、投资者关系信息及其他重大事项等在内的非定期报告的数量。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自2010年公司财务舞弊被披露随即立案调查以来,公司披露的定期与非定期的公告数量有了显著增多,基本上呈现数量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其中2013年由于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公司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财务舞弊惩治及危机的应对策略,公司在2013年的公告数量出现了剧烈增长。因此可以认为,财务舞弊惩治对于公司披露定期与非定期公告的数量及频率有一定正向影响。

2.公司年报披露中的数量变化。为了客观比较绿大地各年之间的年报披露差异,笔者首先从公司披露的年报字符数判断年报篇幅,各个内容组成以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及所占比例变化来进行比较。通过将年报转化为文本文档,再以WORD的比较功能进行横向对比,筛选了总字数和重要事项这一模块两个重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来,在财务舞弊惩治之后,绿大地披露的年报内容及篇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篇幅而言,其年报总字数在2010年被立案调查之后一直披露得都较为充分,而年报中关于重要事项的披露篇幅更是从2010年开始显著增加,有了明显提升(自2012年开始公司年报关于重要事项的披露由于将形式调整为以表格展示,因此表面字数有所下降,但实际披露的内容更为充分,形式也更加具体形象)。

(二)舞弊惩治后信息披露的质量变化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其对包含投资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有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根据绿大地近年来披露的年报分析,发现绿大地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就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而言,在财务舞弊惩处前,绿大地通过虚造客户和业务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有悖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要求;而在财务舞弊惩治之后,公司年报则将各重要事项及重大金额交易都在年报中予以真实披露反映。

就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而言,在财务舞弊惩处前,公司年报对人员变动情况及其他重要事项仅做了简单文字描述,没有归集整理类似比对信息或以表格形式做出具体解释,而以简单陈述公司的治理方针取而代之。在舞弊惩处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格式或形式更加规范、直观,例如在年报第五节公司治理结构里,公司将已建立的各项制度名称和信息披露情况以一个完整、直观地表格反映出来。

绿大地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以前差错更正信息披露滞后,大额的销售退回处理期冗长,信息披露及时性明显不合乎会计规范。而现在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同时年报将当期发生的诉讼、仲裁以及股权变更等最新进展及时反映出来,减少了滞后性。

(三)其他信息披露方式及策略变化

公司其他信息披露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官网新闻披露增加,通过统计绿大地官网上的新闻,发现绿大地自2012年1月4日开始在官网上新闻,至今已经了131条新闻,披露的新闻包括公司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信息。财务舞弊惩治之后公司披露新闻频率大大增加,披露信息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而不仅局限于强制性信息披露。

结合以上分析,从公司定期与非定期公告的频率、的定期报告的总字数和各部分篇幅安排及披露的信息质量等各方面来看,在财务舞弊被惩治之前,公司的信息披露仅满足强制性要求;而在财务舞弊惩治之后,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完整,同时具备自愿性和针对性。除了公告、新闻频率的变化,公司年报的结构与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篇幅扩充明显,年报中对重要事项(包括诉讼进展)披露的加强也体现了其信息披露明显的针对性,同时其会计信息质量更是发生了明显提升。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绿大地信息披露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更是表明绿大地整体信息披露策略的转变。

(四)舆论转变

绿大地财务舞弊被曝光之后曾一度陷入铺天盖地的丑闻报道之中,而公众对公司的认识很容易受新闻媒介报道的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舆论的态度,因此在此重点分析媒体报道的偏向性。本文借鉴吴德军曾经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研究中用到的对舆论倾向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四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2007年至2015年对绿大地的报道作为主流媒体新闻,根据每篇报道内容的偏向性,将其划分为正面报道、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分析整理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发现,绿大地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因此2010年及2011年四大主流财经媒体对绿大地的报道数量呈现出“井喷”态势,且主要为负面报道,而从2012年开始负面新闻开始减少(2013年由于对绿大地审计单位的处罚报道负面新闻数量有所上升),同时相关财经网站对于股票行情的分析甚至开始出现对绿大地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可以认为公众舆论对公司态度的积极转变。

同时,为了能更直观地展示出绿大地经营状况变化及大众对公司发展的预期和所持的态度,本文选取了公司自2007年12月28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股价,整理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整理)。

由图1 可以明显看出,绿大地财务舞弊曝光被立案调查之后,公司的股r跌至谷底,但在此之后云投集团进驻加上信息披露的转变和公司内部治理的改善,股价开始持续稳步上涨,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及发展前景被看好认可。

三、结论与启示

对绿大地过去的判决及惩处早已尘埃落定,而结合上述各项分析可以认为惩治之后,自云投集团进驻、相关管理层变更,公司不论在信息披露程度与策略还是内部治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舆论对公司态度有了积极转变,公司很快走出了丑闻阴影,生产经营结果及各项社会关系已在逐步恢复并稳步提升,且考虑到公司现今股东优势明显,可以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在财务舞弊丑闻之后应该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外界传递积极应对危机的决心和努力,增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可靠和充分,同时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从各个利益相关者角度获得更多支持,那样便有机会重新获得大众信任和舆论支持,帮助公司尽快摆脱危机困扰,带来好的经济后果和发展前景。J

参考文献:

[1]刘婷.透视绿大地财务违规事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12).

[2]张博雅.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3]刘晓波,王h.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3,(05).

[4]吴德军,马莉莎.食品安全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基于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纵向案例研究[J].会计论坛,2015,(01).

[5]杜学贤,周莉.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再审视[J].商业会计,2016,(17).

作者简介: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30-02

笔者将从与舞弊者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方面:社会,学校,学生群体入手,一一分析舞弊者与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其中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博弈为完全动态博弈,学生与学校的博弈为混合策略博弈,而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博弈为完全静态博弈。

一、社会环境下的学生舞弊博弈分析

1.社会诚信的现状:企业、个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诚信情况直接决定了社会诚信的状况,因而社会诚信的状况直接可以表现为: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1)企业诚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一些企业秉承着诚信理念,发展壮大,但不容否认,我国企业诚信问题非常严重,撇开那些层出不穷的企业丑闻,仅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使民众对整个企业界的诚信状况产生巨大的质疑。(2)个人诚信:我国个人诚信缺失也相当严重,表现为:信用卡恶意透支,恶意欠费,伪造学历和文凭,伪造发票,逃税,漏税。

2.考生舞弊与社会环境的博弈分析模型(此博弈为完全动态博弈)。学生在此社会坏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诚信缺失的影响,社会各方的失信动机成为学生在考试中不诚信的一种潜在信号。假设学生和社会诚信环境是两个理性的参与者,他们完全理解对方的特征,但是他们的行为有先后顺序,学生在了解这个社会环境是诚信还是失信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行动。因此二者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现在用博弈的扩展式进行分析。(1)支付扩展式的构建(第一个数字代表社会,第二个数字代表学生):

我们假定博弈的先后顺序如下:{1}社会环境首先行动,选择诚信或者失信。{2}不管社会环境选择何种决策,学生在考试中选择均为舞弊或者诚信。

从图1中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的策略:(诚信社会,失信社会);学生的策略:(诚信社会,诚信),(诚信社会,失信),(失信社会,诚信),(失信社会,失信)。支付序列左边是数字式社会环境的支付,右边是学生的支付(这里的数字只是作对比之用,并没有实际意义)。

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子博弈,社会诚信,学生也诚信,形成双赢的局面,学生和社会的支付各为10;在社会诚信环境中,如果学生舞弊,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整个社会因为个人的失信整体道德指数就会下降,所以社会环境支付为8,学生为5。如果整个社会环境是失信状态,如果学生舞弊,就不会受到谴责,支付为(8,8);如果学生守信,那他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要求不相符,不会受到他们的尊重,个人信心受挫所得的支付为5。(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在诚信的环境中,社会诚信,学生诚信的支付明显高于社会诚信,学生舞弊的支付,因而理性人会选择(诚信,诚信),在社会失信的环境中,则会选择(失信,舞弊),两者相比(诚信,诚信),的支付明显高于(失信,舞弊),所以这个博弈的均衡为(社会诚信,学生诚信)。

但是从前文中对社会诚信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现实社会存在一些诚信缺失问题,失信现象随处可见,在此背景下(诚信,诚信)的均衡不能实现,只有(失信社会,舞弊)成为人们的选择。(3)均衡意义:要改变学生的舞弊行为,根本上还要改变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这有赖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推进。

二、学生与学校的博弈分析

1.基本说明:学生参加考试,其作弊行为发生与否,与学校的考试制度息息相关,而考试制度的直接表现者为监考老师,所以本博弈分析,将学校具体为监考老师,即考察学生与老师的博弈分析,而且该博弈用到的信息均为深大目前的考试制度信息。

2.学生与监考老师的博弈分析模型(此博弈为混合策略博弈)。

假设:老师和学生都是理性人,二者在决策的过程中不会考虑道德成本,而且只要老师监考尽职,学生舞弊行为一定被发现。(1)支付矩阵的构建。假设以下参数:

{1}监考老师认真监考的成本C1(考前清理考场,考中巡视,留意学生,发现舞弊现象的后期处理,恶化与学生关系);认真监考的收益R1(学校的奖励,深大目前还没有)。{2}不认真监考的成本C2(被巡视发现批评,通报,纪律处分),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更多的闲暇时间支配;聊天,看报纸,发短信等,学生及格率提高,博得学生喜欢)。

{3}学生诚信考试的收益G1。{4}学生舞弊考试的收益G2(舞弊及格后不用重修,有资格评选奖学金,竞选部长,有保研的资格,简历光彩);学生舞弊的成本M(取消该门成绩,班级考评扣5分)。

基于以上的参数,得出以下矩阵(第一个数字代表老师,第二个数字代表学生):(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此博弈非纯策略纳什均衡,它是一个混合策略意义上的纳什均衡。

学生舞弊的概率(设为P)和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设为Q)的确定:

{1}在p,q的条件下,老师获得的效用为:

UT=(1-P)(R1-C1)(1-Q)+(R1-C1)(1-Q)P+(R1+R2)Q(1-P)+(R2-C2)PQ

=R1-CI+C1Q+R2Q-R1QP-QPC2

max×UT(Q|P)=R1-CI+C1Q+R2Q-R1QP-QPC2

F.O.C:■C1+R2-R1P-PC2+=0

得到P=(C1+R2)/(R2+C2)

所以老师的效用最大时,学生作弊的概率为:

P*=(C1+R2)/(R2+C2)

{2}在P,Q概率的条件下,学生获得的效用为:

US=G1(1-P)(1-Q)-M(1-Q)P+G1Q(1-P)+(G1+G2)QP

=G1-G1P-MP+MPQ+G1PQ+G2PQ

max×US(P|Q)=G1-G1P-MP+MPQ+G1PQ+G2PQ

F.O.C:■-G1-M+MQ+G1Q+G2Q=0

得到Q*=(M+G1)/(G1+G2+M)

所以学生的效用最大时,老师监考不利的概率为:

Q*=(M+G1)/(G1+G2+M)

(3)均衡意义:通过对上述均衡的推导,我们一定程度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校会有那么频繁的作弊现象。{1}由于学生的作弊概率与老师认真监考的成本C1和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成正比,与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R1和不认真监考的成本C2成反比,而在现实学校生活中,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很小,甚至得不到学校任何奖励,而不认真监考的成本也很小,在笔者学校对老师的惩罚也就是通报,纪律处分,实际上都流于形式了,在上述两种背景下,P会变的很大。再加上老师监考时很无聊地度时间会使得C1很大,而老师在监考过程中另寻消遣方式,再加上当前一名老师“一竿子插到底”的制度,即讲课,辅导,考试,阅卷由老师一人承担,这样不认真监考,一定程度可以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这样老师额外的R2会更大,在上述背景下,P会变大。因此在当前对监考老师的奖惩制度以及老师的全程负责制度会使得P变的很大,这样层出不穷的作弊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Q与GI和M成正比,而对于大多数舞弊者来说,他们诚信考试所获得的收益是很小很小的,又当前对作弊惩罚措施比较弱,使得M比较小,这样Q就比较小:又Q与G2成反比,而在学校的制度中,将考试不及格与奖学金的评选,社团部长的竞选资格等联系在一起,就使得G2非常大,这样使得Q比较小。

因此在对学生不及格的一些过重惩罚措施和对舞弊者惩罚的过轻处理,使得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很小,这样就为学生作弊创造了条件。

三、舞弊者与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博弈分析

1.大学生内部的诚信问题背景资料:从2010年来看,大学生内部的诚信问题突出,关于大学生不诚信的报道不绝于耳。(1)考试作弊成风,这点在前面分析当前考试舞弊现象时已经说明。(2)抄袭论文现象普遍,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当前大学生如何写论文:上网,复制,粘贴,打印。(3)为了骗取国家助学金,利用各种关系开出三级证明,将自己包装成贫困生,申请到钱后,大吃大喝,大肆挥霍。(4)在就业时,伪造简历。曾有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收到的100份自荐表中,竟有5人为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2.舞弊者在大学生群体缺乏诚信的环境下进行的博弈模型(此博弈为完全静态博弈)。(1)支付矩阵的构造,假设以下参数:

只有A,B两个学生,两人都处在诚信缺乏的学生环境中。A,B在考试中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诚信,二是舞弊,二者关系为完全静态博弈,可以直接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1}在失信的环境下两人都诚信得到的支付是0。{2}两人都舞弊,能从中获利,所以得到的支付是10。{3}A守信,B舞弊,B可以得到10个支付,而A损失5个。{4}A舞弊,B诚信,A可以得到10个支付,而B损失5个支付。

由此可得到以下矩阵(第一个数字代表A,第二个数字代表B。(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在此模型下不论其他人是诚信还是失信,选择失信总归是最有利的,所以这个模型的纳什均衡解为(10,10),即双方都失信。(3)均衡解的意义:从这个模型来看,在失信的群体中,每个人都看到失信带来的好处,自然就没有人选择诚信。所以说,良好的学生诚信氛围对于学生的舞弊行为有约束行为,反过来不良的学生诚信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从众,原来不良的氛围会发生恶性蔓延。

四、考试舞弊现象的对策研究

虽然考试舞弊是一种顽疾,但只要分析透彻,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次进行根治,考试舞弊之歪风将会得到根本扭转。

1.从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博弈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大学生舞弊之风盛行与社会的风气不正有密切关系。为此要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社会,信誉社会。根除舞弊现象,必须有一个良性的、诚信的宏观环境为支撑。一个诚信的社会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而要想打造诚信社会,这离不开政府、企业、个人的三管齐下。政府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要取信于民,而企业要诚实经营,不弄虚作假,个人更要用诚实守信的原则约束日常的生活。

2.从学生和学校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得知学生舞弊成风的现象与学校相关制度的不科学,以及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有密切关系,为此:(1)学校要改革相关的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比如加强巡视的力度和强度,使监考老师有第三方的约束,同时加大对不尽职监考老师的惩罚力度,不能流于表面,当然也要加大对于尽职监考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老师监考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改变相应的制度降低学生舞弊的收益,比如成绩不合格者也可以评选奖学金,也可以参加社团主席团的竞选等。(2)学校应努力改变当前的一名老师“一竿子插到底”的制度,即老师将本班的学习、辅导、监考、阅卷于一体。这种制度本身就与舞弊相容的因素存在,即老师会为了提供本班的及格率,对本班学生的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老师竞争制度,使竞争老师相互监考对方班级,这样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概率将大大降低。(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作用可谓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人格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老师只有正其身,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仿其行,自觉地诚信考试。此外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老师方法得当,自然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思考,研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考试舞弊就会根绝。而且高尚的师德也会促使老师在监考的过程中尽职尽责。

3.从学生与学生群体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学生之间的诚信行为可以相互传染、影响,为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地预防和控制舞弊。考试舞弊行为是与个体的自我特性想关联的,是自我缺陷在考试状态下的反映。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我,把自我的实现建立在合理、道德的基础上,引导自己形成健康、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科学、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形成准确、清晰的自我意识,对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归因,实现对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准确的定位,不断对现实的我的批判,在修正中塑造完美的自我。我想只要每一个学生能自觉地修养自己,养成上述的特质,那么舞弊行为就可以根除。

参考文献:

1.安玉发等.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3(6)

2.王莉.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几点思考,淮南工学院学报,2004(3)

3.李万福.论考试作弊的成因和基本性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高建勋.考试舞弊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消极影响,武汉科技学报,2007(4)

5.游细玉.大学生舞弊: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基于高校实证研究,2006(3)

6.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学生管理手册,2002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9

(Library of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电子阅读有着传统纸质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使用手机等阅读器能够使阅读随时随地的进行,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电子阅读对于现代人阅读方式所产生的冲击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现代人思想意识和思维逻辑所带来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就从分析电子阅读的利与弊出发,对电子阅读的发展方向进行简单的探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electronic reading, as a new way of reading, is gradually going into millions of households. Electronic reading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traditional paper-based reading can not match. We can read anytime and anywhere by using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readers, so it gets the favorite of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However, we should also recognize that electronic reading has also brought som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odern way of reading, and its impact on the ideologies and logic of modern people is very grea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electronic reading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nic reading.

关键词:电子阅读 网络阅读 纸质阅读 传统阅读 发展方向

Key words: electronic reading;online reading;paper read;traditional reading;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58-02

0引言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读”始终被定位为“写”的附属品。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首要途径,也逐渐被广大的教育者们所重视起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即电子阅读。电子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凡事有利有弊,电子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固然有着传统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将从分析电子阅读的利与弊着手,进而对电子阅读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电子阅读发展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电子阅读潮流开始兴起,数字出版物广泛被大众所接受,有资料表明,2010年中国出版市场被博客出版、电子图书、数字网络期刊等各种数字出版占去很大一部分位置,电子出版物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出版物的主导地位,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形式,无论从阅读的内容、目的和结果来看,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从获得途径来说,电子阅读要比纸本阅读容易得多,同时它也能节约成本,它可以节约一些实际纸张、墨水的成本。另外,它还具有多媒体的一些附带功能,可以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相对而言,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显示器也好,书本也罢,本质上都只是文字的载体,哪种载体更具有优势,也就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电子阅读的利弊分析

人们的思维方式主要取决于所接触的语言和文字,而阅读正是人们接触语言和文字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习惯也因此成为了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素质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在促进人们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使得传统阅读对人们思维方式错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

2.1 电子阅读的优势首先说来,电子阅读所使用的媒介,具有很强大的辅助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并且快速的理解所需要阅读的内容,比如阅读过程中出现陌生的词汇,只要点击一下,就会出现相关的解释,这与翻阅《新华字典》相比,更加的简单和快捷。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则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便能够找到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使读者的阅读内容有效的扩展开来。同时,在电子读物后面所附录的参考资料、人名索引、时间索引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索引和查阅,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和简便的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使读者的阅读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一方面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会由于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明确的事件而使读者产生放弃阅读的想法。其次,电子阅读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是传统阅读无法比拟的。电子读物使用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将阅读的内容展现出来,除了静态的文字之外,还包含了动态的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相关的信息,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网上看报,除了文字和图片,更包含了多种多媒体方式。电子读物为读者提供了读、听、看的全面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比如电子版菜谱,改变了传统菜谱类数据抽象的文字,而是使用更多的实物图像和相关的视频,使读者似乎能够从画面中嗅到美食诱人的香味,这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所吸引呢?第三,网络书店的出现,改变了读者的购书习惯。它根据读者购书的习惯以及他们的阅读喜好,定期更新相关的书籍,同时会自动向读者推荐其感兴趣的书籍和文章,读者不需要自己再去茫茫的书海中挑选就可以轻松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种一对一的服务,也使得读者与出版社和作者之间的沟通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书籍约定俗成的规范,使读者的思想和意见能够充分与作者的思想相融合。

总得来说,电子阅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也使作者能够摆脱传统思维和文章结构的舒服,阅读的内容可以由读者和作者来主导,没有固定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顺序和形式,可以在文章中插入名词解释,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能够根据需要加入声音或者影像,使阅读的内容更加开阔和全面。

2.2 电子阅读的弊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子阅读为人们带来了诸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首先,长时间的阅读电子书籍,虽然在提高阅读能力、开阔眼界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同时也会使读者对其产生依赖性,如果失去了电子阅读的媒介,则人们的阅读就会被迫停止,这时习惯了电子阅读的读者就无法适应传统阅读方式,这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阅读危机则是电子阅读引发的另一个弊端。在电子媒介出现前的漫长岁月中,通过读书,通过想象和思考来吸收、消化、充实知识,历来被人们当作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的网络信息和当年的广播电视一样对需要调动想象力的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人们读书实践的减少,知识残障者越来越多,他们虽然读书识字,但却没有阅读能力。

3电子阅读的发展趋向

网络阅读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网络阅读习惯的还只是少数年轻人且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因而网络阅读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尽管如此,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给其阅读实践带来了深刻影响。网络阅读以网络及E-book等新的文本形式带来了阅读方式的变革。在屏幕上,阅读以文本片段、图像和界面的形式出现,人们使用鼠标作为一种操作机制来调整阅读进程,这样文本阅读就变成了超文本多媒体浏览。阅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随之带来了阅读内容的改变,传统经典阅读在慢慢的淡化,休闲、娱乐性阅读开始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有人认为网络阅读本身即一种非经典阅读。阅读经典需要一种笨重的态度,必须放慢速度来感受那种丰富的精微;而网络阅读是种碎片式的、浮光掠影、浅尝辙止的阅读,人们在网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只能是一种鼠标飞点的浏览性阅读,著名的“眼球理论”很好地说明了网络阅读作用于感官而非心灵的特点。更深入的看,这可能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态浮躁使得快餐式速读化阅读风行的结果。尽管文字在屏幕和纸本上并无本质区别,但是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使其阅读需求和行为发生了变化。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它探索未来和创造自我,在网络阅读环境中,信息接受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必将使阅读者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乃至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其阅读和生活习惯。阅读习惯正是制约网络阅读普及发展的首要障碍。当一种新传媒诞生后,习惯于传统媒体方式的人们,自然会对新媒体产生心理隔阂。尽管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的确是在发展变化的。笔者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技术尤其是E-book的发展是网络阅读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但是人类近现代史证明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预计的,从石片、龟甲、竹帛到纸,书籍的形式一直在变。一份对学生电子阅读习惯的调查报告以及美国Texas教育局有关E-book的报告表明,E-book在高校的前途是相当光明的,它将创造一种全新的阅读。这样当电子图书的消费成本、数字化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阅读设备等阻碍其发展的壁垒消除,当电子纸张、电子油墨等全新的技术商品化时, 电子书和网络将可能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形式,网络阅读的比例将大大上升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笔者调查中众多年轻人所认同的。

但是不可否认网络阅读自身还存在诸多阻碍其普及发展的缺陷和问题,其中最难克服的即其非经典化、文化积淀问题,而这却是书籍阅读之所长。那么在网络阅读比例上升乃至成为主流方式情况下,传统阅读将何去何从呢?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在经过漫长阶段,网络阅读蓬勃发展起来后,书籍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即时、实用的信息乃至叙事文化信息的获取将大部分由网络阅读分担;而纯粹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整理的任务则由专门撰写的书籍阅读来完成。

4结束语

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都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利与弊,我们应当能够正确认识电子阅读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带来的负面冲击,在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力求将电子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电子阅读真正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带给人们更多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超.电子阅读的关键点:内容+创新+运营[J].通信世界,2009,(42).

[2]李涛.电子阅读时代的纸媒[J].新闻世界,2010,(S2).

[3]赵娟.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利弊[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4]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5]刘培元.电子阅读,正向我们走来[J].信息技术教育,2007,(6).

[6]郑松辉.网络数字化图书馆传统阅读型读者群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2).

[7]黎风.电纸书:电信运营商主导下的电子阅读模式值得期待[J].记录媒体术,2010,(02).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10

一、简化的分类

汉字的简化总体来讲有两部分,其一精简体系,其二精简字形。

汉字体系的简化,即汉字去异体字,除繁体字的过程。由中国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依照从俗、从简、照顾书写方便三个原则,对810组异体字进行精简,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的趋势,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其后经西周金文而战国古文,规范化为小篆,又演变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种简化趋势更是越加明显。汉字字形的简化使汉字的表意性逐渐减弱,而使其符号性、记号性更为增强。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汉字体系简化的方法

汉字的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从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到当前的《汉语大词典》收字六万多个,汉字增长的幅度可见一斑。但是《康熙字典》一类大型字典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生僻的字以及很多异体、讹体。限制与减少这些异体字与生僻字就是对汉字体系的“瘦身”。

2、汉字形体结构简化的方法

⑴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有一下五种方法:

变图形为符号。早期的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图画味道很重,比如“车”,就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双轮车,写起来非常复杂,后经逐步简化,现在只剩下四画。

删除多余或重复的偏旁部件。为求简单,将一些合体字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偏旁删去,如“渔”字,造字时以水中有鱼取捕鱼之意,多至两水四鱼,后把重复的去掉,留下了一水一鱼。“渔”字一繁一简共见于甲骨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结构简便的“渔”代替了其繁体。

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以代替本字。截取表示本字特征的形体而删去附加性形体。如“旅”,甲骨文作旗下二人的形状,古金文则强调旗帜的特征,至周代金文有些还附以车的形象,表示行军作战要有战旗、战士和战车。而后去掉了“车”,旗帜也符号化,只取其中旗下二人会意的“旅”。

更换偏旁,以简代繁。形声字中改用比较简单的形旁或声旁来代替原来复杂的部分。如“庙”字,西周金文大多数从广从朝,战国时便简省为从广,苗声。

更换字体。以简单字体代替复杂字体。如,以“原”代“”,以“粗”代“”,以“岳”代“”,以“尔”代“”等。

⑵现代汉字简化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省略、改形、代替、新造四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有轮廓。如:“”作“虑”,“”作“窜”,“”作“树”。

2.保留原有的特征。如“”作“虐”“”作“开”,“”作“医”。

3.改换形符或声符。如“”作“亿”,“”作“痒”,“”作“剧”。

4.将非形声字改为形声字。如“”作“审”,“”作“邮”,“”作“态”。

5.同音归并。如“困”代“”,“台”代“”,“丑”代“”。

6.草书楷化。如“为”代“”,“书”代“”,“马”代“”。

三、汉字简化的利弊

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交际工具趋向简单、趋向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带动了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但是,简化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因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大量形近字,既难分辨,又易写错。并且过于符号化使得有些简化字与原形相差甚远,无音义可循,造成了学习者的困扰。加之汉字规范化不够,社会上用字混乱的现象还很明显。

总的来说,汉字简化的目的既然是便于书写、交际,当然也要以不影响交际、不致引起混乱为原则,并非笔画越少越好,字形越简越好。并且,汉字简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汉字规范化的约束,这样才能确保汉字简化的初衷的实现。

四、汉字简化的未来

汉字简化既然是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现行汉字仍然有繁难之处,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会继续简化。但是,继续简化并不是不断简化,天天简化。汉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稳定性仍然是其必须特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于交际。因此,对于全社会而言,我们在承认并尊重汉字简化规律外,还必须强调汉字的规范化,否则,社会用字将必然处于混乱状态,正常的交际活动就会收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陈炜湛.《汉字古今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11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丧失了生存空间,甚至遇到了生存危机。文章分析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弊端和优势,并且探讨了具体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优势;弊端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42-01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数字化技术凭借自身的种种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目前仍然缺乏完善的规范与体制,导致其在实际运用中暴露了一些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弊端和优势(一)数字化保护的弊端。首先,缺乏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不完善,缺少全面的资源,使有关的学术研究受到了制约。其次是上级部门未给予有效指导。数据库管理中心负责保护文化遗产,其责任安排较为集中、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资源的采集和存储等应用受到了制约。再次,投入的资金不足。有关的研究与保护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无法顺利开展数字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同时也难以有效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与数字化技术。最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采集工作的质量。(二)数字化保护的优势。首先,数字化保护可以囊括更为全面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其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结合文化的形态与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了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其次,数字化保护可以及时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文化遗产大量流失。最后,数字化保护更容易通过各个渠道传播,可起到宣传作用。二、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储存此类文化遗产的数据库进行建立健全,动用多途径的资源持续更新数据库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备详细的原始资料,包括与之相应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其存在的形式比较特殊,自身的文化特性无法通过单纯地收集与储存数字化资料体现出来,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手段实施保护措施。(二)加强建设有关的保护职能部门。因为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上级领导的重视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指导,使得具体责任没有落实,所以尽快建立各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需要为各个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分配具体的检索、存储与收集任务,从而顺利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在保护工作中投入更多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需要向有关的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寻求资金支持,利用其提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促进机构的软实力提升,进而顺利、有序地开展影像制作、多媒体资料与软件开发等工作,使研究机构掌握更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升其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四)注重基层工作人员技能的提升。保护机构需注重基层工作人员资源采集技能与数字化技术的提升,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课程的方式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从而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确保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宣传有关的保护知识,并且面向社会加大力度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民俗、技艺及民间游戏等,使普通民众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三、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的反思现阶段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一就是数字化技术,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应当和文化生态相平衡,不要以阻碍文化传播、破坏文化多样性作为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代价,对文化生态给予充分尊重。其次,运用数字化技术应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技术人员要开拓自身视野、勇于创新、跳脱学科限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应用数字化技术要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要以服务内容为核心,采用数字化技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四、结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除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外,还能充分体现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学软实力,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尝试,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极寻找出路,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参考文献:[1]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模式及实现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69-74.[2]代俊波,单桂花.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32-34+17.[3]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3-46.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12

近年来考试问题出现了危机,考试舞弊现象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严重。作弊工具从小抄、“”到手机、电子词典,再到现在的军用对讲机、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为应对各种考试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方式,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手机屏蔽器、作弊克星等,然而,反作弊措施似乎永远跟不上作弊手段的进步。

一、与传统的作弊手段相比,现代考场舞弊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

1.作弊工具的高科技含量逐级攀升。与传统小纸条相比较,如今的作弊工具高科技程度越来越高,诸如“针孔摄像头、无线接收器、手机短信、间谍眼镜”等在考场作弊中大显身手。出售这些作弊工具的小广告在学校周围的墙上随处可见:打开网络,输入“考试作弊”字样,能打开许多网站,查看各种网络销售的作弊工具:网络中教你如何制作考试作弊的隐形纸条等。这些作弊工具通过无线电或隐形文字传输信息,隐蔽性更强,监考人员又不能搜身,故很难一一识破。

2.参与作弊的“”以在校高学历人员为主。“”代考现象在一些大学校园非常普遍,许多高校学子把此种行为作为营利手段,频频代人考试且考分颇高。并且“”“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英语考级、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职称考试等等。更有甚者网上有“”网站、某些高校“”还成立了“考研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大学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习优秀,他们提供现场帮助,开价千元,获利不菲。使得参与者与恳求帮助者的道德水准扭曲。

3.作弊方式从无序性向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性转化。考试作弊人员逐渐从个体作弊到群体作弊,甚至出现作弊经纪人。媒体对于高考舞弊案的报道颇多,大都是群体作弊。策划人事先安排“”以“应试”人员身份进入考场,然后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考题传出考场,场外将答案做出,按事先谈好的价格卖给考生家长后,再往考场内发送。参与案件人员有考生、代考人员、监考职员、教师、家长等。家长、学生认为:花费些钱财冒险一搏考取名校是值得的。

4.考试作弊已形成了“新型职业”,队伍不断壮大。由于提供作弊工具、参与作弊行为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事发后,相关人员如果不是主要谋划者,法律并不给予必要的惩罚,使得参与作弊的人员愈来愈多,有“主谋”和“从犯”,有“参与者”和“策划者”,这种畸形的“职业”范围有滋生蔓延之势,且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不仅在中国,考试作弊已在全球范围成为普遍现象。

5.从发展事态看,同情心导致高校考试作弊更为猖獗,引起学生不满。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考试乏味、枯燥、繁重,从入学考试到毕业考试,作弊人数逐级递增。考生不会花费大价钱购买高科技作弊仪器,往往限于纸条、手机作弊,容易被发现。但由于条件限制,监考老师往往是带课老师,监考力度不够,针对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于心不忍当堂认证作弊,因为“作弊”二字一旦写入学生档案,将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这种姑息迁就的做法导致作弊事态扩大,老师的“善心”使得其他考生的辛苦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遭致怨言。

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引发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3年就发表文章《为考试事敬告全国学子》,指出“考试舞弊之五恶德”:“欺亲师”、“自欺”、“违校章”、“辱国体”、“害子孙”[1]。作弊根源究其原因,具有长久历史传承性: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开始,传统作弊手段有:贿买、夹带考试经文、请人代考等。法制不健全是作弊行为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缺乏对考试的立法;考试作弊成本过低;收效显著,一些人频频铤而走险。故而“反作弊”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任务,任重道远,不能只局限于考场内,应该长期坚持、从小做起;改革教学、考核方法;淡化考试的影响。

1.诚信教育,从小做起,持之以恒。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标准。据调查,小学生作弊现象很少,因为他们的内心是纯洁的,老师、家长循循善诱地告诫做人要讲信用,要诚实。他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一句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到中学、大学,来自家长的期望,升学的压力,奖学金等利益的诱惑,青年朋友在道德方面失去了做人的准则,期望以作弊方式不劳而获。当今世界主流仍然是诚信的,没有诚信国家将不会安稳,没有诚信校园将不可立足,没有诚信的个人将最终为社会所抛弃。国家倡导诚信,社会呼唤诚信,人人需要诚信[2]!但是社会上不讲诚信的现象又较多,涉及经济、建筑、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受社会局部诚信环境缺失的影响,青少年在诚信面前迷失方向。诚信应该从小做起,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教育督促学生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自觉恪守诚信,反作弊行动需要全球人支持和参与。

2.研究新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增强学习兴趣。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思想,提出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条件,克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按照这些要求,彻底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走出考试作弊长抓“不止”的怪圈创造条件[3]。遵循各专业社会发展要求,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改革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包袱,切实做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带着兴趣欣然接受新知识。

3.改革考核方法,淡化试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课程结业成绩。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一种机械的、可以通过作弊来取得高分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不出考生的思考与创造的。许多教育工作专家很赞同开卷考试,这样做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查询资料,调查研究,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激情,这种考试方法也可以借鉴到社会成人考试中。有人提出,当作弊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主要研究的应该不是怎样对付具体的作弊手段,而是应该更多地研究考试本身[2]。认识到以往“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较多的学校开始采用综合评定分数的方法:即课程结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成绩、实验课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总评成绩能够较为公正地反映出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考试形式上,网上公开考试课程的试题库利于学生复习,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试卷分为A、B卷;选修课程采用半开卷、开卷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查询资料等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集成论文形式,整个考试看似简单,要付出辛苦才能得高分。学校采取学分制管理,一门选修课不合格,可以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补上学分,使学生考试压力减小,有较多精力投入到重要考试课程复习中。

4.“魔道之争”,难分胜负,期盼法律亮剑。据统计,包括高考在内,我国每年花费在反作弊上的资金将近十亿元。然而,反作弊技术往往滞后于作弊技术,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止的“魔道之争”。而用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我国古代对科场舞弊者的惩罚十分严厉,主要有:枷号示惩、斥革、杖责、刺字发配,最后一种处罚相当于重犯要犯的刑罚。而现代我国考试群体作弊案件中,虽然参与作弊的当事人受到了严厉处罚,但是案件中一些从属人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如花费金钱雇用帮手的家长,助纣为虐的考官等,如何处罚这些人员,没有准则。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考试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手段还缺少法律依据,处罚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对企图作弊者起不到警戒作用。我们期盼相关考试法规出台,毁灭考试作弊的土壤根源。

增强诚信教育,改革考试方法,并以法律干涉考试作弊行为,反作弊才能标本兼治,考场的天空才会更蓝。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80-01

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和各类文献资料打着交道,对于我一个工作多年的老馆员来说,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形态与服务模式的变化过程。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也造福了文献的传播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如数字电视,数码照片,数字化文献资源。由于数字化开放、共享的强大传播发展功能,普遍为大众应用。而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儿的视力下降程度不容小觑。经调查发现:电视、电脑以及其他的电子屏幕接触的时间过长所致。看着幼儿园里戴着矫正眼镜的孩子追逐打闹时,引发了我对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利弊的思考。

一、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阅读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在下降,数字化阅读在上升。在我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2008年前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增。2008年的流通量的数据达到一个历史高峰,此后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减,下滑的幅度惊人。和同类院校图书馆同仁也作了交流,各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流通数据走势基本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并不是近几年来的在校生不读书了,而是阅读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随着互联网进了宿合、教室,便捷的互联网络技术给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方便了读者阅读电子书。由此让我联想到纸质书店的发展现状:三联书店2010年前后至今关张了数家门店。有报道称,过去10年间,有近5成的实体书店关门。这与网店销售纸质图书的冲击有关,但与电子书的销售量上涨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其它国家亦是如此。据统计,全球大众数字出版的销售额也节节攀升。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PP)的调查,美国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比例较一年前增长一倍,占美国整体书市的15-20%;英国发行商协会的调查,英国电子书销售比去年增长20%,达到1.8亿英镑。韩国教育部公布的名为“智能教育”的计划,打算在2015年前,将中小学使用的全部教科书数字化。电子图书销量节节攀升,图书馆内纸质图书流通量的逐渐下降,可以看出读者的阅读方式正倾向于电子阅读。对于数字化的来临,首先令出版界感到忧虑。时有业内外人士关于图书消亡的预测。他们担心数字化会夺去传统出版业的明天,出版界遭遇500年来最大的变局。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在著作《阅读的未来》一书中,肯定了电子书的优势与强大威力,但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子书将充当古腾堡的伟大机器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品。”电子书及其数字化阅读方式凭借自身强有力的技术优点来势凶猛,最终它必将以“补充物”的身份立于历史舞台。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将长期并存。

二、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比较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主要区别在于传承知识的载体介质不同。在阅读中,有些读者认为阅读纸质图书便于标注;有些读者认为电子书获取便捷,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即可获取。二者利弊比较如下:

1 从阅读的广度来看,数字化阅读优势大于传统阅读

数字化阅读所借助的媒介不受时空限制,又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文献获取效率。传统阅读方式借助纸质载体传播,相比电子媒介,其占用的空间大,信息存储量小,检索速度慢,查新率偏低,收藏和整序也比较繁琐,既给阅读带来诸多不便,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阅读面的狭窄。而数字化阅读所借助的信息载体因其容量大、体积小,既存储自如,又节省了大量空间。另外一方面,从保存的角度来说,绝版的纸质图书保存所付出的工作量大,成本高,保存效果差。达到一定年限只能藏而不能流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而文献信息数字化既利于推广阅读,又能实现永久保存,在保护珍本、善本古籍方面优势显著。

2 从阅读的深度来看,传统阅读优势大于数字化阅读

纸质载体历史悠久,文献信息来源固定,并且通过分类和整序,可以世代相传,适合深度阅读与休闲阅读。传统阅读的对象内容都是经过“三审三校”。具备极强的思想性。且传统的阅读方式,便于读者做标注,划重点。重复多次阅读都会在前者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升华。传统阅读较之数字化阅读不易受干扰,读者的思想与书的思想容易融合汇通。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图书,并不完全是有思想的呼吸。很多的内容,包括被界定为数字出版的那些形式,实际上只是在传播信息。适合快餐式阅读,止于泛读与浅阅读。由于数字化传播的特性,目前在互联网上,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大家阅读的电子书,每天都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在”创作”,但截止目前,网络文学中还很少出现那种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鸿篇巨作。数字化阅读中最为流行的内容是玄幻奇幻类、历史架空类、穿越类、都市类、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竞技类、科幻类等。这些图书发表在网上,并不像传统图书那样经过编辑的选择与加工,而是一种原生态的码字。再则,并非所有文献资料都适合数字化,有的在数字化后明显失真,无法保持原汁原味,如绘画、书法等。此外,纸质书不受外部硬件设备的限制,不会操作电子产品的幼儿和老人也能自如阅读。这也是数字化阅读无法做到的。

3 从读者阅读习惯来看,传统阅读更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三千年中国人都在使用纸张印刷的读物,习惯成自然,改变一个国家所有人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书籍的装帧、设计、印刷,会使图书浑然一体地产生一种新的视觉美感。我们在阅读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外,还可以感受到纸张所产生的文化氖围。如传统线装书,那种用线缝制,用宣纸印刷出来的蓝皮书传递出的古朴、典雅、温馨,让读者们爱不释手。纸质图书不但在视觉上呈现给读者美感,在味觉上也给读者以享受。油墨印在纸张上散发出独特的油墨味,以及藏了多年的老书,散发出淡淡的霉味。被爱书的读者视为无可替代的味觉享受。因此他们钟情于纸质图书的阅读。而冰冷闪烁的荧屏难以与读者达成情感交流、思想的共鸣。法国一电子书商意识到这点,曾特意研究一种能散发“书香气”的香料赠送给读者。这位书商的做法实属良苦用心,但效果是不是有点相形见绌呢?

4 从成本角度来看,数字化阅读优势大于传统阅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