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实用13篇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时期的短缺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市场经济,物价基本稳定,市场一片繁荣,凭票供应已经成为文物,排队抢购现象基本杜绝,工农业生产红红火火,粮食产量不断刷新纪录,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实现小康目标,作为长期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本人以为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妥善解决制约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从事畜牧工作以来我才真正领悟了这句俗语的深刻含义,从字面上解释是不论你养了多少鸡、鸭、鹅、猪、猫、狗、马、牛、羊,一旦摊上一场瘟疫,一夜之间就可能全糟蹋没了,辛苦几年的血汗就白费了。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养殖户面临的风险和艰辛,同时也道出了在养殖业发展中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1 充分认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战略地位

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推动了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增加了有效供给,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迫切愿望。要着眼于经济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把加快农村产业升级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切实摆上战略位置,抓住机遇,把畜牧业和多种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2 加大对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扶持力度

想当年深圳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了深圳一条好政策,全国都支持深圳建设,有了好政策就能吸引资金,吸引投资者去投资,去发展,农村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也是一个道理,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政府明文要求各级财政要适应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大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支农周转金、农业发展基金用于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比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国家扶持产粮大县的资金,要多安排一些畜牧业和多种经营项目。对承担种植业和畜牧业良种繁育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财政要增加发展经费,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要充分发挥合作基金会等民间融资组织的作用,千方百计挖掘民间资金潜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好政策不能发一个红头文件万事大吉,要加强督促检查,查一查这些好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好政策不能光写到纸面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3 加强技术培训

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中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支撑。逐步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过度,集科学饲养、现代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于一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发展农村畜牧业和多种经营,要针对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畜牧业综合效益等方面,狠抓畜禽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疫病综合防治、粗饲料开发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传授相关知识。同时,大力宣讲解读牧业相关政策,普及牧业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农民转变发展理念,有力提高了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守法经营意识。

4 加强配套服务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2

传统农牧区通常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种植业比重大,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居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制约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因素,同时也是加大地区生态环境压力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传统农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畜牧业产业关联度强,抗御自然灾害的素质强,传统农牧区要以发展草原畜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培育符合地区实际、体现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一)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为牧而农、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应着眼于整合放大产业优势。传统农牧区种植业多属于旱作农业,靠天吃饭,弱质低效。农业种植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在稳步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订单农业的同时,确立“为牧而农、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格局。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压缩旱作农业的规模,把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下来还林还草,将劣质的耕地资源转变为发展畜牧业的优质资源,优先发展饲草饲料生产与加工,立草为业,满足畜牧业加快发展对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充分利用农区的荒山、荒坡等资源,加以改造植树种草,扶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饲养业。要建立畜牧业与农业种植业的良性循环,鼓励生产者把畜禽代谢废物转化为发展农业种植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做到农牧互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落实一定的补贴资金,引导、支持广大农牧民和企业等其它经营主体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畜牧业总量。要根据地区资源特点和市场导向,合理调整畜群结构,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饲养,因地制宜发展奶牛养殖、肉牛快速育肥、肉羊短期育肥,建设奶业大市、肉类生产基地。

(二)调整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传统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上沿袭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缺乏基本保障,初级农畜产品供应季节性明显。这种依赖资源消耗进行数量扩张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按照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施农牧业集中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要以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和切入点,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传统农牧区,遵循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园区化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在广大农村牧区,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建设集约型的奶牛小区、专业化育肥小区,提高畜禽饲养规模,形成一定区域范围内农畜产品的规模化供应,吸引加工企业入驻,并做大做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投资主导,农牧民和其它经营主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础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提高防旱抗旱能力。要改变传统畜禽因陋就简的散养方式,发展建设养畜,扶持饲养户建设标准化畜禽圈舍,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以牲畜“种子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加快牲畜良种化,提高畜群质量。草场是畜牧业生产的宝贵自然资源,要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充分发挥和挖掘天然草场生产力,恢复草原生态。要依托农牧业科研单位和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强大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农牧业科技研发、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支撑体系,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牧业经济真正转入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

(三)调整转换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传统农牧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畜产品多以初级原料或粗加工形态流入市场,农牧业的比较效益低,农牧民常面临产品卖难的困扰,收入增长缓慢。要跳出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维定式,以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促进农牧业长足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要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反哺农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率,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成长性较好的重点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围绕乳、肉等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加工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千方百计启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以民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发展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要积极鼓励、支持市内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农畜产品加工领域,实现农畜产

转贴于 http://

品加工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壮大加工群体。加大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要适应农业国际化的新趋势,发展以牛羊肉、果蔬等出口创汇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牧业经济的外向度。

二、发展现代农牧业组织形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传统农牧业生产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主,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导致生产上的盲目性,生产与加工相互脱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牧业现代组织形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建设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

根据农牧区的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村、专业乡镇和特色旗市,变千家万户松散无序的小生产为有组织的集约化大生产。通过发展种养业的专业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特定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农牧区农畜产品“少而全”为“精而优”,实现批量规模化,全面提高种养业的整体水平,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农牧民生产与经营从分散走向联合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农牧区要大力扶持农牧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衔接企业和农牧户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要采取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牧区广大科技人员、种养能手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把广大农牧民和农牧业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广泛发展生产与经营上的合作,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农牧民适应大市场的能力。

(三)发展“公司+农牧户”等组织形式

农牧业是从事自然生产与经营的产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农牧民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分配新机制,降低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风险。各类中介组织要在企业与农牧户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做到风险共http://担、利益均沾,促使农牧业生产经营高效顺畅。

三、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打造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

传统农牧区工业“三废”污染较少,农业受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污染相对较轻,生态环境整体优良,在当今绿色消费形成时尚的背景下,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农牧区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优势,打“生态”和“绿色”品牌,生产和开发品质优良的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一)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

要加快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农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品质标准、投入品标准和基础技术标准,不断改进和优化认定和认证水平。在生产环节,加大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以生产示范园和示范户为载体以实现优质优价为前提以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为手段,加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实施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保证农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抓好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带、龙头企业、出口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的扩散度和辐射面,开发大规模、整建制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

转贴于 http://

(二)推动产品创新

由于加工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落后,传统农牧区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缺少有较强影响力的名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要以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精深加工、创优质品牌为目标,重点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装备,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要加快农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要整合加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优势,打造形成地区统一的知名品牌。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努力开发新产品,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和档次。引导农产畜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深入开展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品种和功能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科技产量。

(三)完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3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图所示,2000年至2009年农村住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间,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间,占期内总收入的19.89%至24.11%之间。畜牧业现金收入在各总量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且总体趋势稳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结果及分析:从估计方程来看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3.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畜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加大。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如饲料生产与加工、畜禽药品、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等产业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由于种植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工作的时间也具有阶段性,畜牧业的发展为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解决策略,如农户发展家庭养殖。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1.携手共建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保险体系,预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满足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云南省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83个品种,是云南畜牧业良种繁殖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掌控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畜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的生产工作,降低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给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导向。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坚持不懈地推进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得到保障。从而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5

一、畜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很多问题,农业发展空间被大大挤压,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中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像规模太小、品种烦杂,人畜混居、散放和散养、混放和混养、经营粗放。大多数乡镇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存在隐患、影响畜牧产品质量因素多种多样,长期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棘手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规划不科学,生活生产环境差

由于农村没有系统规划,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养殖环境较差,很多地方粪便满地,缺少蚊虫防治,污水没有集中处理,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也影响村容村貌。

2畜牧发展规模小,难集中发展

由于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导致规模发展受限,浪费很多资源,没有整合小资源,浪费很多公共资源,受计划经济体质影响比较深,畜牧业市场化程度太低。

3畜牧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在利益驱动下,很多养殖户会采取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来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牧产品。传统养殖办法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之养殖户比较分散,不好管理,更谈不上整体出售。

4畜牧产品生产力低下,市场需求量大

畜牧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缺陷,很多指标都达不到国际标准,更谈不上出口了。

5疫病防治意识淡薄

农民大多采用分散饲养,而且疫病防治意识淡薄,很难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如果出现疫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

传统畜牧养殖业容易跟风,很少有能够对市场做出科学研判,很容易出现价格大跌等风险,对于农牧民来说是毁灭性的。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为畜牧业发展探新路

首先着眼于农村实际情况,摸清农业的具体规模,尤其是畜牧业的优势和问题,农业管理部门协调统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解决农民在畜牧养殖方面的问题,彻底从思想上重视,权衡利弊,制定出适合我们的发展规划,注意落实,从科技、内涵、市场、资源、环保等方面重点考虑,找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2、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向畜牧业倾斜

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基础上,鼓励大多工业参与到农业发展当中,用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经济保障,利用政策鼓励工业参与农业,让畜牧业发展为农民创收,为全民奔小康奠定基础。

三、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创新经营

政府引导,通过实地考察引进名优品种,新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政府出资农民学习新技术,确保畜牧产品多样性,利用新技术增收增产,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畜牧产品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方式,尤其是引入“互联网+农业”,简化农业经营链条,实现资源整合,培养一批适应新型市场的新型农民。着力培育几个大型龙头畜牧业龙头企业,凸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农民增强信心,树立一些农业发展典范,引导树立现代经营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政府帮忙开拓市场,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畜牧产品全村推广。政府搭建交易平台,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畜牧业做好了,就是绿色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好政策向导,着力推进现代绿色产业飞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6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 2.4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7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8

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2、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公斤左右,人均消费量43xxxx,与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测,21世纪前10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2010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公斤。目前,我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我国草食性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央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更加有益于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5、我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域广阔,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同时还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广阔消费空间,重庆大都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我市发展畜牧业还具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如果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考。

1、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为真正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

2、大力引导,转变观念。各级干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现代农业意识,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种植与畜牧业彼此孤立,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使政府的决策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真正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9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培育畜牧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诸城市注重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本次调研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664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48个、畜牧业专业大户6322个。在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有力地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正不断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人均牧业纯收入1394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9%。

1.1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速 通过集中配置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农户集中到一个基地和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布局和规模生产,加速了畜牧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快速突破。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改善畜牧业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工艺,提升养殖户的从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1.3 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升 新型畜牧业生产主体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资成本,通过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了提质提价增收、降风险减成本增收、增值返利增收的目的。

2 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6300余个,建设畜禽养殖园区125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85%以上。自2008年国家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经登记备案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30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备案项目占地面积22000余亩,约占适度规模养殖项目的73%。

3 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畜牧专业合作社271个,其种动物类95个,生猪类122个,蛋鸡类15个,肉牛类12个,其它畜禽类8个,合作社成员总数2万多人,合作社数量、入社会员人数都较2011年有了较大增长。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一村一品发展,还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合作社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4个,无公害畜产品1个,惠及畜禽养殖户3万多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70%以上。促农增收效果显著。合作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0―400元。

4 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情况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固定资产6亿元,工业饲料产量183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吨,同比增长2.3%。畜牧业品牌发展快。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5个,其中部级5处,省级7处,潍坊市级13处。畜牧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我市发展畜牧龙头企业41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3家,潍坊市级35家。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得利斯公司依托自身销售、品牌优势,发起成立了得利斯合作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300余户养殖场(户)入社,年购销生猪10万多头,产值1.2亿元。

5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土地资金制约 大多数新型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要素获得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强的约束,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土地因素,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土地作为支撑,由于受到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流转不畅等因素制约,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无地可转的困境。同时,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绝大多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

5.2 农技服务体系滞后 在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过程中,大多数生产主体经营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是否有数量充足的后继人才,情况并不乐观。同时,现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面临老龄化,受人事、编制、职业特点等因素制约,注入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年轻力量较弱,面临青黄断档局面。这些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5.3 政策支持存在偏差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对稳定畜牧业发展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效率不高,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实施时间缺乏时效性。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需要采取的措施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10

1 畜牧业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4个方面

1.1 粪便污染

大型畜牧场禽畜所排放的粪便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污染源,也是畜牧业一直被诟病的地方,畜牧也粪便的堆积会使土壤富营养化,这反而不利于农业作物生长,同时粪便一般呈酸性,加快了土地板结,硬化加快。同时造成土壤中大量堆积重金属等等有毒有害物质,经过长时间后会对地下土壤和地下水构成污染,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磷,帮助藻类大量繁殖,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粪便一旦让进入地下水,就难以治理和恢复,对农业使用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地表水质的污染

禽畜的尿液,以及冲刷养殖厂的污水,以及雨水流入地表水系统会对地表水系统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因为被污染的水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水质中含有大量有毒的磷,让很多水中生物中毒死亡,严重的阻碍着水产农业的发展中,同时水中的含氧量逐渐减少,水体生物死亡腐烂,逐渐造成水体发黑,变臭。无法利用在农业灌溉方面。

1.3 气味污染

养殖厂的粪便产生的恶臭味能传播很远,对周围的居民环境产生影响,恶臭味道使人心情急躁,工作效率下降,阻碍农业发展。同时有些作物是依靠蜜蜂和蝴蝶等昆虫传粉的,恶臭味道掩盖了农作物花朵味道,造成作物没有得到良好的传粉,引发大面积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1.4 激素药物残留

现在畜牧业采用的都是饲料喂养的方式,这些饲料中几乎都掺有促进禽畜生长的激素,同时一些兽药,消毒药品等都会在动物体内堆积。当禽畜死亡时,一般养殖场会直接丢弃在农田或者农业水渠中,影响了农田作物的质量。

2 畜牧业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农业和畜牧业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向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向农业提供有机肥。两个行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和畜牧业之间越来越远,这种相辅相成的行业关系被逐渐分离开来,造成了畜牧业对农业的负面影响。

2.1 分散化经营逐渐变为集中化经营

畜牧业的受到市场的竞争之后进行改革,小型养殖场成本大,利益低。所以在发展中逐渐被大型养殖场所垄断。从养殖方式上说,从原来的自然放养式转换为一定空间内的舍饲管理,因此粪便等废物也就被集中起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处理废物的难度也不断增大,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粪便污染现象。

2.2 畜牧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畜牧业提供的肉类、蛋类食品在人口聚集的地方销售更容易,也更容易形成规模,所以畜牧业正逐渐从农村向城市外迁移,这样产生的粪便等废物对于与农业时会增加很多费用,所以很多农业都不采用有机肥料。这是经济发展的产能结构的一个冲突,虽然畜牧业在城郊地区有利于禽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但是在废物排放上却被忽视,不利于我国持续发展的趋势。

2.3 农业化肥的大面积使用

有机肥虽然有着效用时间长的优点,但是在施放过程中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有机肥气味大,不好操作,不利于大面积使用,同时随着畜牧业向城区发展有机肥成本变高。同时化肥因为价格低廉,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效果明显逐渐取代了有机肥。

3 畜牧业对农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止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3.2 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3.3 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采取以“中心畜牧场+粪便处理生态系统+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畜牧场模式。利用粪便处理生态系统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将畜牧场的废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来.进行土地外流灌溉净化.使废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

4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4.1 合理配制饲料

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得供给.降低畜禽养分的排泄量,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使用环保型饲料

应用环保型饲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减少排泄物的数量。

4.3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尤其是豆类及饼粕、麸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4 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多阶段饲养法是指将畜禽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再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养的方法:畜禽随着时间和体重的增加,其营养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经过调整饲料配方。

5 总结

畜牧业发展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畜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尤其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要做到创新,积极与农业合作,控制畜牧业的排放,同时与农业建立立体的经济模式。采用绿色的饲料,同时把畜牧业的粪便作为农业肥料,以及控制畜牧业的药物的使用,让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畜牧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畜牧企业的企业建立排污染的新措施,比如建立沼气池等,还能帮助企业创造额外收入。

参考文献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11

一、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的意义

畜牧业是产业关联度相当高一个产业,它和种植业以及工业都有交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畜牧业虽然看上去一个独立产业,但是它与其他产业衔接的十分紧密,上接种植业,下系加工业,具有十分强大的产业拉动力,能够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把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的主力军,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一)推动新农村建设。畜牧业顾名思义是通过饲养动物取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目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改革的脚步也在加快,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撑点,畜牧业成为了我国发展农业的突破口。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畜牧业作为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正好可以有效的帮助缓解这种现象,提高农业生产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现代畜牧业是可持续的发展行业,整合了农业资源,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二)增加农民收入。现代畜牧业相比种植业所存在的风险要小得多,种植业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导致农民的收入面临着不可预见性的风险,而畜牧业面对自然灾害的防预性显然要比种植业高出许多,这可以减少农民收入不稳的风险。而且目前市场对于畜禽类的要求也是有增无减,这表明了发展畜牧业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既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加强了综合国力。

二、畜牧经济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国情的改善,让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经济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畜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饲养过程的环境问题。在饲养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注意环境问题,比如将牲畜的粪便不进行科学处理直接倒入河中,致使河流受到污染等,除了养殖户养殖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反向思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一些工厂没有进行科学的排水处理,导致水的质量受到影响,水物质金属含量超标,一旦牲畜饮用这些污染过的水,肉质就会受到损坏,人们进食这些变质的肉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牲畜质量有问题。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催化下,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高收入,对牲畜进行激素饲养,让其生长速度加快,这也导致了牲畜的质量出现了问题,使我国在进行产品输出时出现退货处理,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也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的途径

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过程,势在必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一定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创新发展,要以绿色为出发点,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积极推进绿色产业。

(一)重视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畜牧业运转过程中还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高消耗运作以及商品率低等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现代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能够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现有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生产、绿色生产。建设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的质量,比如,在秋收后,对农作物的秸秆进行加工、作为饲料喂养畜物,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饲养成本,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时产生的环境污染。这类循环模式,可以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加强了对于生态的保护,也推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推进标准化养殖,构建信息化体系。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一定要推进标准化的养殖,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对畜禽产品进行质量认证,保证农户的养殖水平。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背景中,要想现代畜牧业真正的得到发展必须构建信息化体系。畜牧信息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畜牧业能否实现的转型的关键。信息化的建立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畜牧业在市场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手段,及时的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科学的情报消息,帮助并推进其实现标准化养殖,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帮助养殖户提升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文化。构建信息化的养殖体系才能加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经济发展。

(三)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畜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一定要加强对其的扶持,对畜牧业的扶持,有利于拓宽市场和带动劳动力的作用,能够缓解我国农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对于合适发展畜牧业的贫困地区要给予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让畜牧业得到发展。对于畜牧业的龙头企业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专业培训,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机构,让其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收入增加,加大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四、结束语

畜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其收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在满足国内产业需求的同时提高对外的出口量,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文康.抢抓改革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J].四川畜牧兽医,2014,03:10-11.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12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动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首先,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我市目前仅为48.5%,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第三,畜牧业受地域、耕地、气候、规模等制约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非耕地得以发展,而且能够借用饲料等大量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成倍甚至数倍于自有耕地承载力的产值和效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增长极。

(二)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而且适合千家万户发展,覆盖面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其次,畜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发展畜牧业不仅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增加畜产品的供给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活跃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吃饱”的同时更注重健康、营养和品味,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大量优质生态的畜产品,是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三)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重要途径。首先,畜牧业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畜牧业不仅可以转化粮食,而且能够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约占农作物产量3/4的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转化增值,生产有机肥料反哺种植业,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畜牧业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猪-沼-果”、“猪-沼-粮”等循环种养模式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促进种植、养殖、能源等各产业循环互动发展,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和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生态农业的进程。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处山区适于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紧紧围绕“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强品质,科学布局突特色,夯实基础促规模,创新机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生猪等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6万头、3.7万头、21.8万只、382万只(其中旧院黑鸡出栏210万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67930吨、3120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农民当年人均牧业增收100元以上。

(二)制约因素。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万源畜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营水平低,一方面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生产经营粗放,水平低,规模小;一方面还没有把农户连结成群体,不能发挥群体规模效应,从而限制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二是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普及不够广泛,生产手段落后,管理水平粗放,良种良法推广不强,畜牧业总量大但质量不优。三是畜牧业内部结构不优,未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的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尚未形成规模。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信息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畜牧业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形成,辐射带动力不强,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附加值极其低下,整体效益不高,同时全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市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千家万户分散小生产的比例大大超过规模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要推动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要促进“六大转变”。

(一)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民集中居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实现统筹规划和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水平,为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做贡献。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加强对新建基地的规划把关,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任务。实现生产方式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当前,要特别关注生猪生产,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防止出现大的波动,稳定发展畜禽生产,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能为财政创收,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所以,发展畜牧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城乡与工农对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民生活富裕做贡献。力争多引进几家规模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对旧院黑鸡、生猪精深加工进行开发。通过对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产品优势。

(三)以转变畜产品监管方式为重点,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卫生、安全。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努力降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免疫、检疫、监督、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加快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切实加强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为重点,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一是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在全市扩大种植专用青黄贮饲料玉米及优质牧草面积,科学建造贮制设施,全面推广“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牛羊季节性圈养技术,加大农作物“过腹还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坚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打造“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新农村形象。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篇13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