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实用13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

节奏是音乐中的各个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中,根据学龄段的不同,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节奏教学方法,同时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节奏教学进行适时调整,用于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

一、 在音乐课堂上为节奏教学创设情景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音乐节奏教学中,为学生设计说唱结合的节奏训练。一年级音乐课堂第一节音乐课,建议采用节奏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师生间的相互介绍。这种自我介绍通常采用“拍手问好,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方式来进行: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师: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这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教师敲击一件打击乐器(双响筒),按着上述的节奏,用乐器打出这条节奏。顺便引导学生模仿乐器的节奏,介绍自己。学生就会按猫画虎回答老师的问题

X X | X X X | X X | X X X

生:我 叫 王 一 鸣, 我 叫 王 一 鸣。

学生回答的不合节拍也不要紧,教师合着节拍重复学生的话,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抑扬顿挫的问候声,配上节拍器的使用,学生们很新奇:原来音乐课上连自我介绍都这样有趣。于是先入为主,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音乐课堂的学习进入学生有兴趣探究的状态。

随着这种训练方式的深入,学生就会从“觉得很好玩”渐渐走向“要玩出花样”。于是用这种“寓教于玩”的方式,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了有趣的课堂游戏,这种游戏,游戏规则简练易学,朗诵的歌词琅琅上口。如此一来学生对节奏学习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兴趣就是节奏学习、音乐学习的动力。正如古人所说:“为之,则难者亦易也。”找到了学习节奏的钥匙,那么节奏训练就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了。

打花巴掌的游戏是北京市和华北地区儿童常玩的拍手游戏:两人一组,用不同的力度来翻拍手掌的手心和手背,然后两人再对拍手掌掌心和手背。拍手所用节奏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由易到难。根据所说唱的歌词内容,决定拍手掌的花样是双拍掌,还是单拍掌。课间学生玩“打花巴掌”游戏,一般都是渐快的速度;课堂上用这个游戏进行教学,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指挥学生使用相应的速度。

有了以上的节奏训练的积累,我把节奏型总结成体态语言:四分音符(■)我用“走”来表示,和着进行曲的速度用走步来表现;二分音符(■)我用“慢~走”来表示,和着摇篮曲的速度,用影视作品中的慢镜头来表现;八分音符(■)我用“跑跑”来表示,和着小快板的速度用跑步表现;十六分音符(■■■■)我用“快快快跑”来表示,和着快板的速度用拍手来表现。这种节奏训练叫做“体态节奏训练”。

就这样,把“寓教于玩”的节奏训练带入到每一首歌曲中,解决了节奏问题,使歌曲学唱变得更简单,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当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节奏和歌曲,巨大的成就感会让学生变得更乐于探究新的音乐知识,从而积累更多的音乐技能,当音乐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得到了提升。

二、 节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活动必然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课堂,必然会成为教师“一言堂”。“一言堂”式的音乐课堂是失败的音乐课堂。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节奏训练中,节奏型的难度越来越大,“体态节奏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音乐需求。学生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音乐知识积累和节奏训练的掌握,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时候用“演奏打击乐器”逐渐代替了低年级阶段的“体态节奏训练”。

常用的打击乐器是木鱼、手鼓、碰钟、双响筒、小堂鼓等。在使用打击乐器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根据音的长短选择不同的乐器来演奏节奏型。例如:碰钟适合演奏长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木鱼和双响筒长音、短音都可以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鼓的演奏要根据鼓手的演奏水平来决定其适合演奏内容。

这样一来即使是演奏水平一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也可以自主选择他自己所能驾驭的乐器,使用节奏型简单的谱例来演奏乐器,演奏水平高的学生就可以演奏较为复杂的节奏型。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嗓音造型内容还可以细分为唱歌活动和节奏朗读活动。我们的音乐课堂创造性地借鉴了奥尔夫教学体系的节奏朗读活动,把节奏训练当成了一个课题研究,把研究课题渗透到课堂一线,让节奏训练渗透到每一节音乐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演奏打击乐器的活动,从而训练学生的说、唱、演奏相结合的综合音乐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这样的训练日积月累,最终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地步,从而探索出课堂节奏教学的新成果。

三、 音乐节奏教学中注重即兴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世界观,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可能用教师的预设课堂来完成,这就要求在音乐节奏教学中要注重即兴性。奥尔夫说:“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用节奏形式作为支柱,接着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3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的指出了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节奏训练要从“即兴性”作为出发点。

在《歌唱而小放牛郎》的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的即兴性被学生演绎的美轮美奂。《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性歌曲,适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演唱第三段歌词的时候,教师预设的课堂上采用了合唱的演唱方式,部分学生用“呱哒. 呱哒.”的说唱形式为歌曲配唱第二声部。当这段歌词反复练习了两遍以后,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铅笔轻敲铅笔盒:“哒哒. 哒哒.”。开始的时候学生偷偷地敲,声音很小,大概是怕教师听到后批评他们。后来“哒哒. 哒哒. ”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跟合唱的主旋律音量相当了。而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唱第二声部‘呱哒. 呱哒.’的声音要用半声歌唱。(半声歌唱:音量是唱主旋律音量的一半。)这样要求是为了突出第一声部,让合唱音色更加和谐动听。

当敲击铅笔盒的“哒哒. 哒哒.”的声音,与唱伴奏的“呱哒. 呱哒.”的声音合在一起时,与主旋律混声合成了一种完美的和声音响效果。这种效果在教师的课堂预设里没有。音乐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探究,为这首歌曲找出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伴奏合唱。教师的情绪被学生们感染了,教师的兴奋使指挥变得更加带劲,而做为指挥的教师的情绪反过来又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的情绪更加高亢。于是那一次的音乐课,演唱效果比在舞台上演出还富有激情。

柴科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那次的音乐课学生唱得激昂、表现力丰富,师生共同主动探究。师生用激情、热情演绎了肃穆神圣的音乐。那次的音乐课更让学生们体验了节奏伴奏的即兴性带给他们的快乐。

这样自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途径,虽然没有经过教师课堂的预设,它的即兴性为学生创造了学得愉快,学有所得的机遇。对于学生来说,音乐中旋律、节奏、动作、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不可分割正是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中声势活动的独创。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2

师: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生演示)

师:粉刷匠刷墙的时候会有“刷”的声音。让我们去做一次粉刷匠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示范:

在以上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要学生去体会粉刷匠的刷墙动作。但是,当我们再次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时,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律动练习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粉刷匠刷墙的动作吗?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练习过于单一,《粉刷匠》作为课时中的律动练习,应该追求实效性。课件中《粉刷匠》的音乐一共是两遍,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让学生一直不停地重复一个相同动作的四分音符节奏,非常单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性不长,这样一味地重复学生会疲惫,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未必能达到。

其次是为动而动,过于形式化。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许多的音乐课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的就都要加点动作。这样的教学就会浮而不实。

最后,学生通过一个有节奏的“刷”的动作来体验音乐的一个节奏。是不是过于单调了呢?有没有可能在单一中寻求多变呢?

于是,我想将书本上的律动练习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练习相结合。利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通过律动练习,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我的教学如下: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说“刷”。体验四分音符,即刷=×。

第一遍音乐:

间奏时,让学生停止动作,以便让学生学会听懂“间奏”。歌曲重头反复一次。

第二遍音乐:

师:歌曲重头反复,在体验了四分音符的基础上,体验八分音符,即刷刷=××。师右手表示四分音符,左手表示八分音符,走右手交替,学生根据变化来说出“刷”和“刷刷”。

师:同上,这里的音乐在速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动作放慢,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 — —”。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由于音乐《粉刷匠》的最后有一个渐快的过程,于是教师的动作要随着音乐转入结尾,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在练习四分音符同时,感受十六分音符。即刷刷刷刷=????)

师:刚刚我们和粉刷匠一起刷了自己的新房子,谁能告诉我,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

生:(用刚刚老师的动作来表示)

师:那么,粉刷匠每次刷墙的节奏是一样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呢?

生1:有变化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出了节奏,有“刷 —”,还有“刷刷”。

生2:还有刷— —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刚刚在我们的劳动中就有着丰富的节奏,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 刷刷刷刷=????

刷刷=??

刷=?

刷— =?—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3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节奏训练,可以创建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节奏训练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能将音乐课堂秩序较差、课堂教学成效不理想、学生乐感不强的原因都归于学生,而是需要更多考虑自己是否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找寻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获得高分,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这样的教学目的,已经走入了教育思想的误区,与我国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相偏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音乐是能够将人内心的情感进行传达和抒发的艺术,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节奏训练没有正确认知,盲目进行节奏训练活动,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还降低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初中音乐教学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明确节奏训练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了解节奏训练对于自身音乐素质提升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对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

2.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节奏训练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作为表演的舞台,他们可以选择双人对唱,也可以选择独自演唱的形式,这也是音乐教学课堂上节奏训练方法的良好呈现。节奏概念过于抽象化,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用心体会教师播放的乐曲节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乐曲节奏添加相应的歌词,进行音乐创新。这样的节奏训练方法,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节奏感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才是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者。对于学生要给予更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注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生涯的伙伴。教师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多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课堂的培训,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也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边跳边唱,加强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歌唱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还树立了音乐知识学习的信心。

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乐感,帮助学生更加良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注重学生的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信心,使学生对节奏训练具有明确的认知,提升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最终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4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明确节奏训练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了解节奏训练对于自身音乐素质提升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对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

2.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节奏训练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作为表演的舞台,他们可以选择双人对唱,也可以选择独自演唱的形式,这也是音乐教学课堂上节奏训练方法的良好呈现。节奏概念过于抽象化,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用心体会教师播放的乐曲节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乐曲节奏添加相应的歌词,进行音乐创新。这样的节奏训练方法,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节奏感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5

节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结合生活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便于感受。

1.生活的音响与时值挂钩

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协同构成教学完整体系,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愉快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我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2.通过音乐时值与动作相结合

“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因此,我根据音乐教育理论中这个有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来主动地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例如,像马跑、像射箭、像跑步等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并能积极地参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还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节奏动作来,丰富了课堂内容。这些节奏感在学生内心也就得到深深地体验。

3.通过朗读来掌握节奏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有“节奏基石”这个词,非常形象地把原本性音乐教育特征表现出来。所谓“节奏基石”,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而“节奏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地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6

音乐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人类的生活至今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的时候,就知道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了。也就是说,音乐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而节奏是形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的音乐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师的大本营,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落地,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院校的追捧,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音乐学科不被农村学校重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音乐素质较差,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赏析的学习几乎为零。

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进行音乐教学,怎样进行节奏训练,怎样在音乐作品中探寻不同节奏型的训练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学习,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都是我们应该探究的。

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节奏,是形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钢琴、声乐、视唱、舞蹈等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将所学到的音乐节奏运用到实践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节奏训练是音乐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音乐至关重要的部分。

教师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探寻不同节奏型在音乐作品中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不仅满足当前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发展需求,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节奏的途径

(一)从简单的节奏着手。幼儿歌曲以2/4、3/4、4/4拍居多,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2/4、3/4、4/4的歌(乐)曲中,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二分音符唱两拍,这些简单的节奏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因此无论是声乐课、视唱课、钢琴课,教师不妨从2/4、3/4、4/4拍的歌(乐)曲入手,多选择这类节拍的歌曲或乐曲。

以儿歌为例,《讲卫生》《上学歌》《找朋友》《我有一双小小手》《狼和小兔》等,都是2/4拍,主要训练的是四分音符(一拍)、八分音符(1/2拍)和二分音符(二拍),这些简单的节奏通过不断地训练、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在掌握了2/4拍之后,再让学生学习3/4拍,如《云》《小宝宝要睡觉》《小燕子》等歌曲,其中多是二分音符(二拍)、四分音符(一拍)、附点二分音符(三拍),通过集中、强化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为学生的节奏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钢琴课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从一些节奏简单的钢琴曲入手,如《内蒙民歌》《十个小印第安人》《做早操》以及《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的一些简单的练习曲等。在声乐课上也要遵循从节奏简单的声乐作品入手的原则,如《花非花》《嘎达梅林》《雁南飞》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节奏的学习是一个有趣、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师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看、多听,必要时让学生用手机将感到困惑的内容录下来,方便课下练习时有个参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手打指挥图示,还要学会用脚打拍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有利于以后对音乐的学习。

(二)对于复杂的节奏型进行集中训练。儿童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切分节奏×××这些稍显复杂的节奏型也经常用到,教师不妨先利用一首歌曲或乐曲解决一个难点,便于学生掌握。对于附点八分音符,可以通过学习儿歌《蚂蚁》来掌握。《蚂蚁》这首儿歌节奏简单,仅用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旋律欢快流畅、朗朗上口,有了前面基础的铺垫,这首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就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来进行学习了。通过讲解、示范和课堂练习,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这种节奏了,后面再进行2-3周的巩固训练,如选择《八个小娃娃》《国旗多美丽》《小弟弟早早起》等歌曲加以强化、巩固,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在训练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这样的节奏型时,也要先找一首歌曲进行学习,在儿歌《音阶歌》中,前八后十六用的比较多,以此曲为突破口,在课堂上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生基本掌握。然后再选择《识谱歌》《小小音乐家》《礼貌歌》等歌曲加以强化,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节奏型了。

另外,切分节奏×××也是幼儿歌曲常用的节奏型,教师不妨从儿歌《夏天的雷雨》入手,在这首仅有十六个小节的儿歌中,切分节奏就占了三个小节,而且作品在第一小节便使用了切分节奏,非常便于学生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反复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切分节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切分节奏之后,可以通过儿歌《国旗,红红的哩》《对不起,没关系》《学做》等歌曲加以强化,这种将问题集中在一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会学得很快,而且会把握得很准。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科、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对口招生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给学生讲授稍显复杂的节奏型时,一定要抓住此节奏型的特点,先用一首作品作为突破口,通过课堂上的反复训练,待学生基本掌握了之后,再辅以其他作品进行强化训练,这种相对集中的训练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既快又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对音乐学习更有兴趣和热情。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魍车慕萄模式,敢于大胆尝试,用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越是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越是明显,而且教师的这种创新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比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不同民族舞蹈音乐的特点,先给学生分析、讲解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后,学起来就能有的放矢了。再如,有的教师让学生用手机将课堂讲授的复杂知识点录下来,课后再根据视频或音频进行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易于操作,深受学生喜爱。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7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听觉水平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目前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普遍重视视唱,对视唱也比较感兴趣,对听觉训练却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影响学生听觉训练的问题在哪里?有何应对策略呢?

一、知识因素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单音或音组、音程、和弦原位与转位、节奏、旋律等。

(一)单音训练

单音训练是音乐技能基本知识获得的基础。单音训练首先采用模唱的方式,用唱名或用“la”字轻唱,然后听记弹奏的音高。先在高、中、低音区的基本音级模唱、听记,再加入变化音级模唱、听记,接着是音组的对比练习。单音训练应采用音阶进行训练,通过对音阶的模唱,可以形成稳定的调式感与调性感,因为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调式和调性。经过反复的音阶模唱训练后,再对学生进行单音训练和听写。单音训练可以摆脱调式、调性的局限,建立单纯的固定音高感,同时又是学习现代音乐中无调性音乐的关键。所以,在听觉的训练中,应始终重视单音训练。

(二)音程训练

音程是两个乐音之间在音高上的距离。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与和声音程两方面。首先要熟悉各种音程的结构,然后要构唱、听辨、听记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此外,还要听辨、听记对比调内和声音程连接和非调内和声音程连接。听记音程要注意性质,协和程度(如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极完全协和音程),要在并置、对比的原则指导下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如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等,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钢琴上弹奏,让学生鉴别每组音程在音响上的不同感觉和区别。在听辨音程时,可以结合音乐作品进行听辨。

(三)和弦训练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训练要先掌握其结构、性质,然后按照要求做各种构唱练习。可先从原位和弦开始构唱,接着是转位和弦。还有在同一音级上构唱,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并对比其音响效果。而听辨和弦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练习,从不同音高、不同色彩辨别和弦。如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虽然都是协和和弦,但由于各自的结构不同,所以在音响色彩上各有特点,即大三和弦明亮、有力、稳定;小三和弦暗淡、柔和、不稳定。在听写和弦连接时,强调先听低音,然后根据听到的音响与和弦结构补充其他内容。

(四)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节奏与节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节奏可以喻为旋律的骨架,节拍可喻为旋律的脉搏。因此,节奏训练首先要训练节拍来感觉强弱规律,其次要掌握各种常用的节奏型(如附点、切分、三连音、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强化节奏单词。训练时,学生可以口读节奏“哒”或用手击拍。节奏听写时,教师将每条练习弹奏三遍,让学生先说明拍子,然后唱出节奏(划拍),最后用一个自然音高完成节奏听写。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节拍感和节奏感,视唱时可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指挥图式击拍。

(五)旋律训练

旋律听写训练是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学习目的是训练音高感、节拍感、节奏感等多种音乐感觉,增强音乐记忆,练习记谱等多种能力。

听写旋律之前首先要做准备练习,如抄谱、默谱、调式调性的训练等;其次,基本节拍和节奏的训练对旋律听写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事前做大量的音组、短句模唱和默写练习。训练过程中,可让学生背唱民歌和作曲家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同时让学生默写这些旋律,注意各种节奏型、调式调性的特点。旋律听写的步骤是第一遍要求听出调性与拍子;第二遍将每小节的重音记住并记出所有的音高和曲调的节奏;第三遍完成全曲,校正后唱出旋律。

二、非知识因素

非知识因素涉及心理因素、听觉训练的技巧和策略等内容,教师应努力寻找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训练。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听觉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学习训练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这要求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寻找机会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喜爱上听觉训练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起始和准备阶段,是按照既定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学内容的活动。就听觉训练教学而言,学生预习就是在课前了解教师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自己的薄弱点,并进行必要的弹唱。比如了解教学涉及的乐理知识、节奏难点等,在钢琴上弹唱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三连音等节奏。认真做好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掌握教学内容的概况和脉络,同时可以让学生知晓教学内容的疑惑之处,便于学生上课时与教师一起探讨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引导学生课中静听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8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

1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

2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2.1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两只老虎》的歌曲用柯达伊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边视唱边做柯达伊手势,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音准的练习。当遇到休止符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2.2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9

一、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性要点分析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其以音乐教学欣赏为主要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学生在此种教学氛围下进行相关音乐课程学习并未体现出学生主体参与性,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此种教学模式下的音乐教学无法达到预期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而节奏训练教学的合理介入就可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可合理参与。

(一)节奏训练的大众化

高校学生不懂音乐的呼声相对较高,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位学生都拥有着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权利。由于部分音乐课程对高校学生而言其过于专业化且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但受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特点影响,在进行基础节奏训练时可对上述问题加以避免,因为节奏训练自身特性和节奏训练自身优势都决定着节奏训练自身的大众化走向和大众化发展趋势。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的节奏性可使学生对节奏训练特性和学习技巧进行及时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可加强韵律学习能力,简单节奏模仿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并且也可相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课程参与度。

(二)节奏训练的趣味化

1.应该了解到,打击乐器运用的特性就是其学习特征更加富于趣味性,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主旨就是使得全体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权衡发展与提升。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综合智力和综合精神表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就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感而言,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音乐节奏创造力和音乐节奏想象力的发挥。针对年龄和高校学生自身节奏感水平不相符现状,应对其进行适时节奏训练以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目的。高校音乐教师可从音响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和材质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增加了音乐课堂互动。

2.音乐教师在注重节奏变化训练教学时也应通过音乐作品节奏变化进行乐曲意境辨别和乐曲相关配器辨别,高校音乐教师还可按照打击乐器的不同类型特点在节奏训练教学中通过音乐元素教学法对学生音乐思想加以启发以至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的多样化特点和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元素跳跃性特点共同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本质的趣味性。高校学生学习兴奋度得以提升就会在课堂上展现出超越性学习思维和学习动机,学生本体能够有效与音乐进行融合,使学生在领悟节奏训练真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质。

二、高校音乐教学打击乐器节奏训练要点分析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常用节奏训练以奥尔夫节奏训练教学法为主,而打击乐器节奏训练则是其教学主体。因为打击乐器教学中并无固定高音且其任意节奏打击方式也可增加学生自创能力,同时打击乐器演奏起来较为容易,易于教学。学生可在毫无学习压力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由节奏训练学习,在认真感受音乐魅力的基础上可发挥出个人音乐想象力和个人音乐创造力。

(一)以身体为节奏进行高效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

声势活动教学方法以高校师生为节奏训练主体,因为此种节奏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简单性和趣味性,高校音乐教师在实施节奏训练教学策略时应运用各种声势活动练习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训,可以给高校音乐系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音乐节奏图谱,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部位进行发声训练,拍手方式、跺脚方式和捻指头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华尔兹三拍子的魅力所在。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力、良好创造力和良好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节奏训练教学时相关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学生本体学习意愿等。

(二)运动形式的节奏训练教学

重复训练法是节奏训练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自身肌肉感觉记忆力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音乐学习思路进行正确引导。对圆形学习整体加以清晰教学演示和准确教学演示,教师应该将圆形节奏训练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达标辅导,使学生可以通过相应肢体节奏训练感受到娱乐教学活动的真谛与美感。首要一点就是应对高校学生进行单独节奏训练教学,之后系统学习自身部位实施节奏训练操作,节奏训练最终学习步骤才是整个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学习,形式其实就是动作变换的一个过程。

(三)联想式节奏训练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高校音乐节奏训练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都能顺利表达出自身音乐节奏联想感受且能充分领悟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动作节奏训练联想法和语言节奏训练联想法以及画面节奏训练联想法可通过对应动作和对应语言以及对应绘画形式等进行具体音乐节奏训练联想。多渠道教学模式可以在丰富学生教学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节奏图形谱的理解能力和参透能力等,同时也使高校学生音乐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适时进行节奏训练可有效增进人体大脑思维,同时节奏训练也可为高校学生的音乐推理判断能力和音乐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可激发出高校学生的创造性音乐学习思维潜质以及想象力等。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0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保障作用,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通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图片或与经典音乐有关的图片,形成音乐学习的“磁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音乐素养在无意中得以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乐曲锻炼的热情。

对于课堂教学或音乐训练而言,科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更是音乐锻炼效果的有力保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生理需要,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我们选取导入的图片、音像等资料一定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课堂的活泼而拔苗助长;二是导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的转化,不能有过多的“作秀”嫌疑,为了导入而导入,最终失去导入的作用或起负面效果。

二、找准训练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音乐课堂训练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既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灵感,又能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积淀全面的音乐素养。

许多时候,音乐训练的主导者往往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只有找准训练的灵感(当然,前提是这个灵感一定要符合科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真正让初中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产生兴趣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要求与灵感“走”。基于这样的因素,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关注新的歌曲或流行音乐,经常合理地把流行音乐中有文化、有内涵的元素运用到课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十二星座》等歌曲,流行一时,不仅节奏欢快,也令青少年着迷,其中植入的东西方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课堂训练中,把这些乐曲作为重点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段练习,不仅使课堂风格更加活泼,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追星的梦想与需要,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积淀了文化,实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运用迷人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我们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到处存在节奏。如,鸟叫声,流水声,敲门声……这些大自然的韵律都能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同样,如果课堂上能恰当地运用节奏练习,会使学生积淀音乐素养的同时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1

(一)节奏训练的大众化

高校学生不懂音乐的呼声相对较高,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位学生都拥有着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权利。由于部分音乐课程对高校学生而言其过于专业化且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但受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特点影响,在进行基础节奏训练时可对上述问题加以避免,因为节奏训练自身特性和节奏训练自身优势都决定着节奏训练自身的大众化走向和大众化发展趋势。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的节奏性可使学生对节奏训练特性和学习技巧进行及时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可加强韵律学习能力,简单节奏模仿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并且也可相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课程参与度。

(二)节奏训练的趣味化

1.应该了解到,打击乐器运用的特性就是其学习特征更加富于趣味性,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主旨就是使得全体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权衡发展与提升。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综合智力和综合精神表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就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感而言,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音乐节奏创造力和音乐节奏想象力的发挥。针对年龄和高校学生自身节奏感水平不相符现状,应对其进行适时节奏训练以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目的。高校音乐教师可从音响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和材质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增加了音乐课堂互动。

2.音乐教师在注重节奏变化训练教学时也应通过音乐作品节奏变化进行乐曲意境辨别和乐曲相关配器辨别,高校音乐教师还可按照打击乐器的不同类型特点在节奏训练教学中通过音乐元素教学法对学生音乐思想加以启发以至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的多样化特点和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元素跳跃性特点共同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本质的趣味性。高校学生学习兴奋度得以提升就会在课堂上展现出超越性学习思维和学习动机,学生本体能够有效与音乐进行融合,使学生在领悟节奏训练真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质。

二、高校音乐教学打击乐器节奏训练要点分析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常用节奏训练以奥尔夫节奏训练教学法为主,而打击乐器节奏训练则是其教学主体。因为打击乐器教学中并无固定高音且其任意节奏打击方式也可增加学生自创能力,同时打击乐器演奏起来较为容易,易于教学。学生可在毫无学习压力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由节奏训练学习,在认真感受音乐魅力的基础上可发挥出个人音乐想象力和个人音乐创造力。

(一)以身体为节奏进行高效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

声势活动教学方法以高校师生为节奏训练主体,因为此种节奏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简单性和趣味性,高校音乐教师在实施节奏训练教学策略时应运用各种声势活动练习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训,可以给高校音乐系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音乐节奏图谱,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部位进行发声训练,拍手方式、跺脚方式和捻指头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华尔兹三拍子的魅力所在。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力、良好创造力和良好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节奏训练教学时相关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学生本体学习意愿等。

(二)运动形式的节奏训练教学

重复训练法是节奏训练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自身肌肉感觉记忆力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音乐学习思路进行正确引导。对圆形学习整体加以清晰教学演示和准确教学演示,教师应该将圆形节奏训练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达标辅导,使学生可以通过相应肢体节奏训练感受到娱乐教学活动的真谛与美感。首要一点就是应对高校学生进行单独节奏训练教学,之后系统学习自身部位实施节奏训练操作,节奏训练最终学习步骤才是整个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学习,形式其实就是动作变换的一个过程。

(三)联想式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2

(二)钢琴伴奏与中国古典舞基训协调统一能促进课堂气氛。科学有效的营造课堂气氛也是教学方法中的一门艺术。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和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堂组织的优化准则是课堂气氛符合舞蹈教学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计划组织严谨,教学时间的科学合理利用,掌握学生心理和学习能力,教学手段、方法、措施的选择合理的运用,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状态。在新授课上,学生对学习新动作会产生一定的兴趣,然而动作都是经过一个星期或几个星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学生在重复练习此动作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钢琴伴奏者能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变换一次音乐则令课堂形成耳目一新的音乐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多变的音乐启迪下,通过同一动作的反复练习掌握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要领。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调动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钢琴伴奏者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课堂中如何配合舞蹈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要掌握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古典舞基训本身有着极其复杂的呼吸及舞句,在舞蹈动作中,动作的开始、停止或停止后又开始时,都有一个起始动作,要求伴奏者按照舞蹈的呼吸,在学生迈出第一步的同时给予音乐,而不能像弹器乐伴奏那样,谱内写几拍就弹几拍。并且当一个动作反复做几遍时,伴奏也得反复弹几遍,此时曲调虽不变,但调性则可以灵活多变。要想灵活的使用乐曲,使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钢琴奏者必须十分熟悉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规律。

各个基训动作有不同的力度变化特点,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训练目的。这就要求伴奏者应为训练者提供与动作发力特点相一致的伴奏音乐,在伴奏时运用不同的力度和情绪的变化来体现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的特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动作从表面看风格情绪属同一种类型,但因训练的目的不同,其训练内容在实质上有较大差异。如“蹲”和“腰”这两个动作,从乐谱上分析,两者的旋律走向都比较平稳,伴奏大致类似,速度都是慢的,但两者的训练目的和发力特点却大不一样。“蹲”的训练目的是为“跳跃”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该动作的训练使腿部肌肉力量增强,这样才能在“跳跃”时跳得更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使在空中的造型完美。因而,在做“蹲”的练习时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对抗性力量,即腿本身不愿意弯曲,有一股力量强迫腿往下蹲,训练者立起时上身好像压着一副担子,腿部须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推得起来。为体现这个动作的特点,伴奏音乐应柔中有刚。在弹“蹲”的伴奏时,手指触键的力度应大于速度,这样才易于弹奏出饱满结实并充满内在力量的伴奏音乐来。当训练者下蹲和立起时,伴奏音乐的力度应由弱到强不断地往上推,逐渐地加大力度,进行之中有一定力度的对比。而“腰”的训练目的是为训练者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奠定基础。通过“腰”的动作练习增强学生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即腰部韧带的伸缩性和腰部肌肉的弹性。有很多动作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如“风火轮”“紫金冠”“探海翻身”等。“腰”的动作练习以伸展和收缩为主,动作过程的速度要均匀,幅度要适宜,不能有顿挫和上下起伏。在弹“腰”的动作伴奏时,手指触键角度应稍平,以使手指的触键面更宽,这样才较易于弹出柔和圆韵的音色来;右手旋律部分应流畅自如,左手伴奏部分也要轻柔连贯,旋律的走向以平稳为主。除甩腰之外,没有明显的强弱力度对比,整个伴奏音乐充满轻松愉悦。对钢琴伴奏者来说,只有对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的力度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自己的伴奏有机地融入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之中。因此,钢琴伴奏者必须善于感觉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的风格和规格,增强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不断提高钢琴伴奏技能。

二、要与舞蹈老师亲密合作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者应及时而正确地理解舞蹈老师伴奏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舞蹈老师往往只能对伴奏音乐提出大致的要求,由于老师们在舞蹈、音乐等方面的素养及个性习惯各不相同,往往同一个要求,出自不同老师之口,其意思则相差甚远。同时,舞蹈老师往往仅从中国古典舞基训训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对伴奏提出的要求中难免有与音乐规范不相符合之处。例如,当学生在做某个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或对动作不熟悉,而使训练遇到困难。为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动作或把动作做得更完美,舞蹈老师要求伴奏者在某个乐节处放慢速度或作短暂停顿;伴奏者当然必须按照舞蹈老师的要求对音乐做特殊的处理,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该动作的练习。除了按照舞蹈老师的要求进行现场伴奏外,伴奏者还要注意配合舞蹈老师对学生,特别是对缺乏音乐理解力以及节奏感差的学生耐心地进行音乐的启发和辅导,使学生体会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以提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的效果。

三、要使音乐与学生的动作协调配合

中国古典舞基训钢琴伴奏比较难于把握的是与学生动作在节奏速度方面的协调配合。伴奏的速度过快,学生做动作则匆匆忙忙,动作做不到位;伴奏速度过慢,学生兴奋不起来,有劲儿使不上。这两种情况都影响中国古典舞基训训练的教学质量。钢琴伴奏与学生动作训练在节奏和速度上如何实现协调统一?首先,钢琴伴奏者应了解各个动作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弄清楚在学生能力增强后哪些动作会逐渐加快,哪些动作会逐渐放慢。其次,钢琴伴奏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对学生动作速度的判断力。所以,钢琴伴奏的速度与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的节奏合得上并不一定就是最佳伴奏速度。为高年级学生伴奏时,只有学生在做动作时显得从容自如,与此同时还能充分地顾及表演和造型,并能通过动作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才是最适宜的伴奏速度。因为,只有当伴奏音乐和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两者之间的节奏完全吻合,有机统一,才能使集体动作达到整齐划一,才能使他们通过中国古典舞基训动作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要注意伴奏曲目的储备和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3

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感对于的音乐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节奏感,这是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节奏训练一直以来,在中小学音乐学习中贯穿到了去学习的始终,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有了一个良好节奏感,才可以不断提升对于乐曲的感知能力,进而欣赏音乐。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讲解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知识,则就比较难让学生接受。但是一些节奏轻快,并且比较活泼的音乐节奏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会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兴趣,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学习直接转化为主动接受,这样就可以给学习音乐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展开情况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节奏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全部运动的事物都会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范,这样就被称之为节奏,不断人的心跳、生流程、机械运动、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节奏。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起步阶段,但是节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对歌曲和音乐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造成影响。正确、科学的进行节奏训练可以有效保证中小学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较多的音乐知识。在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于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书在全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程式化等等问题,绝大数都是通过读谱以及拍手等等方式实现的。同时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与此同时,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时间比较少。音乐应该是来源与生活以及自然。同时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制造的。然而因为音乐课堂在进行长时间比较枯燥的节奏训练之时已经脱离了生活的现状。而节奏训练如果不如意的话,那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进而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背离。

三、中小学节奏训练的措施分析

(一)节奏训练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节奏训练之时,应该将培养稳定以及均衡的节拍感、掌握准确划分音值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目的。

第一,将单纯的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当做主体之间结合成为“划拍法”同培养内心节奏感的方式,那么就应该要求长音适中,短音不拖。

第二,将单纯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份音符之间的组合形式作为基础,同时加上一些八分音符,而最为重要的是将音值划分做到均匀,将二比四或者是一比二的每一个音符的准确时至唱好。

第三,以上两点的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然后就可以加入一些十六分音符,最为重要的要求是应该掌握好一比二以及一比四之间进行均匀的划分,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抓好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之间的组合,或者是当其连续出现之时,应该做到十六分音符不拖,四分音符不抢。

第四,在练习加入前八后十六以及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练习之时,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巩固音值如何进行划分,也要注意到同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之间的分别,就可以把是比较常见的节奏型掌握。在第一个阶段作为基础,同时也应该练好同时掌握好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使得后面两个阶段的训练有序进行。

第五,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断寻找附点,切分以及后半拍等等三个阶段,有效掌握正确的唱法,同时也应该巩固好在一个阶段的成果。首先是进行附点节奏的训练,一般来说,可以从附点四分音符而入手,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节拍。将唱名的韵母作为衬词,在熟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去掉衬回到原谱中进行演唱。附点十六分以及八分的音符训练方法可以根据以上方法进行。而训练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在于勤于练习,而在演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其内心的节奏感,进而可以明确在这之中比较准确的长短同拍点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遇到其他附点的音符,实现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中小学节奏训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关键点

1.节奏训练注重应该多样化

在中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特征,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应该及时更换训练方式。比如说,在训练中应该使用一些比较轻松活跃的方式,可以使人不感到单调乏味。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经常进行节奏训练

如果要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以及合理使用种种节,就应该经常使用以及反复训练教学中都进行节奏训练,但是时间应该合理进行控制,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并且做到持之以恒。节奏训练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进行练习,同时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如此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可以帮助到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乐感以及提升鉴赏能力。

四、结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