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音乐作曲培训实用13篇

音乐作曲培训
音乐作曲培训篇1

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听觉,在训练中使学生逐步理解音高概念,明确音高是视唱技能的基础。具体操作是从唱好音阶、说好音名、唱好音符、唱准音程、培养调试感着手,训练学生的音高感,并借助固定音高乐器进行听音模唱和听辨,练习听音记谱。此外,还要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让学生经常听一听器乐曲,之后让其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准确地讲出乐曲的题目,以便更好地认识乐曲,丰富音乐知识。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让学生试着记录曲谱,哼出主旋律,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应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感知、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强化听音能力的训练。

二、培养音准感和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感和节奏感,正确应用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如让学生认识“=”拍子时,可以让他们听威武雄壮、整齐有力的《进行曲》;认识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如《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样的舒缓曲子;认识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从而培养学生的重音感、均匀感和流动感。在视唱选曲选材上,除选用学过的一些歌曲,笔者还从课外选择一些曲调优美、风格独特的民歌、名曲作为视唱练习曲。在整个视唱练习中,着重在音高、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看谱)、手到(划拍)、口到(轻唱),三者密切配合。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要素之一,是最富于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所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节奏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我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并进行即兴节奏创作,把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的力度感、节奏感和速度感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乐理教学

笔者以为乐理知识应在唱歌、视唱及器乐欣赏教学中穿行,不应将乐理课作为一般知识课处理。在乐理课上要注意力度和音色的训练。在力度训练上,应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强弱规律及其作用,从渐强渐弱概念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强弱记号和强弱规律。

在音色训练中,教师让学生从敲击一些生活用具做起,初步认识不同的音色,直到介绍一些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单簧管、小号、长号、圆号等。播放乐器演奏的曲子,让学生细心欣赏,使他们对这些乐器的音色有较深的印象,并说出不同的音色适合表现怎样的音乐情绪。在训练学生的音高和力度时通过听辨模拟小鸟和老黄牛叫的声音,使他们感受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区别。在视唱和歌曲教学上,让学生正确运用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和临时强弱记号,培养学生的重音感、均匀感和流动感。

四、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音乐作曲培训篇2

音乐的发声与个人的音乐修养有关,同一首歌曲由于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每个人由于体质的不同,又具有不同的声音方向和特质。因此,同样的一首歌曲给不同的人就会唱出不同的效果。一个人唱歌的好坏,一方面是由于先天的音乐素质决定了他的发声,但另一方面,他的音乐素质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发音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还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具体的发声练习而言,歌唱时候的声音是否靠前或靠后,以及程度的变化,气息运用的收放、用量都可能随不同发声练习的目的而随机调整。长期形成的音乐修养告诉我们,练习一些元音时,气息要充足,共鸣腔体要打开,这样才能字正腔圆,既吐字清楚,又有良好的共鸣,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二、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的作用

加强音乐知识积累,培养好的乐感是音乐修养的重要内容。在歌曲训练中,往往会发现乐感好的人,他们对歌曲学习的速度就快一些,在歌唱中也比较有表现力。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有的人虽然不懂音乐,可节奏感很强,具有乐感的人学音乐相对容易,就如有一副好嗓子的人学唱歌一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是学习声乐能够最终成功的决定因素,因为乐感好不等于就能唱好歌,要唱好歌曲还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乐感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去提高,只要学习者知道自己所缺,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素质,加强歌曲训练,乐感是能逐渐培养出来的。

重视提高音乐修养,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在进行歌曲训练的过程中,有人往往节拍不准,要么“拖拍”,要么“抢拍”。这就是节奏感不强的表现。通常,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会很容易用耳朵来听准歌曲中的节奏。在歌曲训练中,除将每个音、每个字都听准、唱准外,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音乐修养在歌曲处理中的作用

声乐基础训练的第三个阶段是歌曲处理。作曲家在作品上附加了各种表情记号,向再创造者提出了表现的具体要求。而这些读谱、记谱方面的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声乐学习者在歌曲处理中的音乐修养。具有音乐修养的人,他的感情是丰富的,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各种使作品内涵得以升华的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在音乐修养深厚的人眼中,就像夜空里的星星璀璨迷人。

四、仔细研究声乐作品中的伴奏

声乐训练中往往离不开伴奏,有了伴奏声乐作品才是完整的艺术品。在中外音乐史上,著名的经典歌曲和生命力很强的艺术歌曲,都与和谐的伴奏有关,伴奏对音乐作品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都非常重视伴奏,不论是简单的练声曲的伴奏,还是高难度的咏叹调的伴奏,作曲家写出的伴奏是有他的目的和作用的。歌曲处理有难有易,伴奏形式也如此,关键是要能把感情的“基调”把握住,这就需要用一颗有丰富音乐修养的心去聆听、分析作品中的伴奏。

音乐作曲培训篇3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它是一门系统训练学生音乐听觉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教学内容。视唱就是视谱即唱,主要培养学生的边视谱边演唱的能力,这需要以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来保证,学生通过视谱即唱的方式能更扎实地锻炼演唱的基本技能,积累音乐词汇,提高学习效率。练耳就是听觉训练,音乐能力的核心就是听觉训练,听的效果和唱的效果相比,听是先决条件,唱是听的结果。练耳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听唱、听写、听觉分析等听辨记忆能力。视唱练耳课程可以全面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素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记忆、表现、审美和驾驭的能力。

一、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形式

音乐是将乐音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声音的艺术表现传达给欣赏者。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需要将唱、听、讲、记、背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运用。其一,视唱是听音的基础,视唱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并学习到各类单音、音程、和弦,以及它们的连接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教学中要按照音阶、音程、和弦的顺序,通过先级进、后跳进的练习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音准,感受乐音的各种关系及组织规律。其二,听觉训练很重要,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和自己的歌唱,在倾听的过程中训练音乐的听力。学生的听觉能力不同,歌唱中对于自己的声音不注意倾听,也不习惯倾听。事实上,可以通过感受和熟悉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与节奏的变化,更好地控制演唱中的音准和节奏;其三,在视唱过程中要把握特点、难点,并适当增加一些理论上的讲解,“唱”“听”“讲”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从而使学生得到视唱练耳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其四,在练耳环节中增加默唱、模唱、背唱的训练方法。默唱训练应由易到难,可以按照从单音、音程、和弦,到一句乃至一整首旋律的顺序进行。默唱训练中要求学生想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而不发声,默唱结束后用钢琴校对,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其五,可搜集经典的视唱及音乐作品片段,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结构、乐句间关系,以及乐句、节奏和旋律的发展来背唱,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而且,随着音乐语言的不断积累扩大,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现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注重精神层面渗透

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的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理解和再现音乐作品的各种力度、速度、表情术语、常记符号,以及表现个人情感的能力。学生只有将音乐术语的意思读懂读透,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诠释。所以,视唱练耳教学应当在加强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渗透。第一,教师应当在视唱之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并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景,带有感情地进行示范,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内涵、作者情感和作品意境产生更为深切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第二,教师应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内心和脑海形成画面感和音乐形象,再用内心所感演唱,将所理解和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第三,教师应打破视唱曲目谱例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读懂曲目中色彩、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术语,并鼓励学生生动地表现出来;第四,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要启发学生把握节奏的律动和旋律感,避免将节奏组合看成音符的简单拼凑。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突出师范性特色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为主,因此,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应当根据各院校自身特点和实际,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突出师范性特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师范技能。第一,在兼顾科学性、地方性、时尚性的同时,突出师范性。除了常规的视唱练耳曲目,优秀的民间歌曲、艺术歌曲、器乐作品、少儿歌曲、励志歌曲等都可以纳入视唱练耳教学的选曲范围;第二,视唱练耳课程应当创设综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将视唱练耳训练与乐理、声乐、器乐、欣赏、作曲、指挥等其他课程科学合理地联动起来,实现同其他音乐课程的融通。

音乐作曲培训篇4

新课改教学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要从学生自身个性特征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合唱教学有效性改革。

1.纠正学生的音乐发音

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发音训练上着手。发音训练是合唱音乐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的音色、音质、发音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强化发音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会用和谐统一的韵律合唱,同时要注重多声部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合唱教学的技巧,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把纠正学生发音作为教学基础,从气息、节奏、音质上协调培养,调整学生的音色。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音色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批训练,对音色较突出的、发音技巧熟练的学生进行强化发音特殊训练,并给予合理的个人独唱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歌词说唱训练

歌词说唱发音的培养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通过对歌词内容的发音和说唱,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将其情感转移到合唱训练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熟练,有助于学生发音时较好地掌握歌词气息的合理流动,使学生的声音更加清新自然。当然,进行歌词说唱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控,避免长时间进行一个教学动作。另外,学生进行歌曲说唱训练时,可以选择不同感情基调的歌曲,同过多样化的曲目练习,培养学生对歌词说唱的兴趣。

音乐作曲培训篇5

一、中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培养研究

(一)中学音乐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研究

教师训练课程设计能力时首先要认真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2013版),它为音乐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使教师学会分析和处理教材。同时,教师要学会不断思考,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良好的设计课程;其次,教师在训练课程设计能力的时候要多做练习: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反思,教学感想等,并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只有通过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在不断地研究中推陈出新,才能提高自身组织能力;最后要多向别人虚心求教,多听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建议,只有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进取。同时,可以多听其他中学音乐教师的公开课。切身体会才可以有更深的体会,才能对课程有更深的感悟,进而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才能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学音乐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时首先应当多读多写,多看优秀的教育文章、教育书籍,从书中掌握语言的组织方法;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善于运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用词要简洁明了,具有教育性。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就应当反复斟酌思考语言的表达。例如在准备导入阶段时教师应根据导入情景训练说话的语调和语态。比如说教唱课《大海啊,故乡》的导入:在优美的歌曲背景下,教师用抒情温柔的语调描述大海的美丽,用怀念的语气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而提问时教师要训练自己的语速及语汇。提问时语速不宜过快,语汇要通俗易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及厌烦感,不利于课堂的进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和分析、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不断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加以不断创新,最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中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研究

(一)“弹”,即中学音乐教师的歌曲伴奏技能

中学音乐教育中歌曲伴奏多采用钢琴伴奏或多媒体伴奏,多媒体伴奏虽然音响效果好、使用方便,但学生音乐带入感不强、且无法分段练习,对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也不好,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应当将钢琴伴奏和多媒体伴奏结合起来教学。教师训练钢琴伴奏技能时可以首先练习基本手法,从音阶练起,同时要注意弹琴的坐姿和手型;其次,由于中学音乐教师的钢琴演奏以歌曲伴奏为主,教师练琴时应当以歌曲伴奏为目地,多配合歌曲的旋律使用不同的伴奏手法练习,但伴奏类型不宜过于复杂;最后,中学音乐教师要着重训练自己的视奏能力,在训练时可以选择简单而富有旋律感的乐曲进行视奏,并不断对乐曲进行加工处理。

(二)“唱”,即中学音乐教师的歌曲范唱技能

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必须对歌曲进行正确的演绎,使学生对歌曲有正确的初始印象。教师在进行范唱训练时首先应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中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音准和节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训练时反复模唱音阶,拍打节奏,以此来训练音准和节奏感;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歌曲唱法:中学音乐歌曲的演唱不需要太高深的声乐技巧、音域相对较窄,符合中学生的音域特点。但情感的表达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范唱前了解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绪,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的理解,以便更好的诠释歌曲。

(三)“指”,即中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指挥技能

合唱指挥能力是一门综合和能力,不仅包括合唱队组织能力,合唱训练能力,还包括音乐处理能力和指挥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乐曲处理能力和视唱练耳能力,可以针对自身薄弱之处进行专业训练,比如寻求音乐专业人员的帮助,参加专业培训等;其次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组织和排练学生合唱训练,不断实践并加以总结,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以此提升中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指挥技能。

(四)“舞”,即中学音乐教师的舞蹈教育、编排技能

首先教师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要学会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具备基本编舞能力,在舞蹈方面有所欠缺的音乐教师可以寻求舞蹈专业人员的帮助,参加舞蹈培训,提高自身舞蹈功底;其次,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利用舞蹈进行教学。舞蹈的动作性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学习歌曲《找朋友》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加入不同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的演唱进行演绎。

中学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注重实践的目地,还需要理论的支持。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积极学习实践知识之余,还要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多看优秀的教育文章、教育书籍,从书中掌握教学的方法,寻求理论的支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教师本人只要有不断进取、积极研究、不惧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不断积累,就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技能的目地。

【参考文献】

[1]林卫民.谈教学技能的重要性[N].教育信息报,2007(25)

音乐作曲培训篇6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音乐作曲培训篇7

大学一年级视唱练耳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因不善于科学用嗓,而导致一节视唱课结束觉得嗓子很累,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完成视唱曲目的能力相对较强,而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相对较弱。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这种差距逐渐缩小或甚至消失,这不仅源于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还源于声乐中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唱准音高的同时注重运用好的发声方法,巩固和拓宽了学生的音域而唱出平时用真声难以发出的高音或低音,使学生完成视唱曲目的能力得到提高。

根据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视唱练耳基础训练有节奏与节拍训练、调式与调性训练、力度训练、旋律训练和听音记谱训练等。这与声乐的基础训练发声练习联系紧密,声乐发声练习离不开视唱练耳的调式与调性训练中的音程、音阶及和弦训练、旋律训练、节奏训练等环节。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的一种练习,通过发声练习解决如发声的位置、气息控制、音域、换声点等声乐技巧问题,是获得科学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发声练习与歌曲作品的演唱两个部分,在这两部分教学中,视唱练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即使能较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声音也不一定能准确唱好音高和节奏,那更谈不上用娴熟的声乐技巧来演绎音乐作品。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声乐初学者采用的发声练习及练习曲不尽相同,基本的发声练习一般以音阶、琶音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选择一些母音加以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训练中必须先掌握调式音阶以及和弦的构唱,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声乐技巧来构唱音阶及和弦,既巩固了发声技巧又让枯燥的音阶、和弦的构唱练习更加准确。没有歌词的声乐练习曲唱起来难度较大、篇幅长,这就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进行看谱视唱,再选择合适的母音进行发声训练。

视唱中包括各种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它不仅是乐句之间、段落之间进行对比的重要手段也是情感的表露与体现。要完成完整的视唱曲目,必须把以上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单声部、多声部视唱在练习过程中力度控制是发声技巧的体现,应避免死板的喊唱。声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和视唱教师在授课时都会要求学生用轻声或弱声发音,轻声不仅有利于让耳朵准确分辨其音准程度,而且可以帮助练习者感知声带某一部位的准确点,并做进一步调整达到音准和发声技巧的完美结合。特别是碰到唱长音时更需要在声音的延长过程中用气息保持住音高、控制好歌唱力度,避免出现上下波动让声音更圆润。

二、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注重对音乐 “听”与“唱” 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是通过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某种歌唱技能或歌唱方法进行歌曲演唱的目的。无论歌唱还是乐器演奏,都离不开音乐听觉,在“唱”与“奏”的实践中,内心听觉重点要把握音高、旋律、节奏、音强、音色、乐句组织、乐曲风格等。完整的音乐听觉应该体现对这些方面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在对乐曲理解的同时进行整体的构思想象,从音乐作品风格、情绪、形象到作品调性、力度、色彩、速度的处理都离不开细致、准确的音乐感知力与理解力。声乐和视唱都要用内心所构造的声音画面去引导自己的歌唱。内心构造的声音是靠“听”来完成的,它是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得到的。从视唱练耳训练中掌握音高、旋律、节奏、音强、音色、调性感等技巧,从声乐训练中听教师正确发声范唱到学生模仿发声,再到教师评价、纠正学生让学生再次调整状态进行歌唱,都离不开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学会在唱的过程中运用内心的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通过声乐良好的发声方法并带有表现力地歌唱,就会把各种音乐要素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注重对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视唱练耳训练中的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到声乐歌唱中的圆润、细腻、流畅的处理以及歌曲鲜明层次感的表达都离不开乐感。 节奏是乐感的核心,演唱者如不能在同一节拍与速度中演唱,就会出现赶节奏与拖节奏的现象。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反复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把握是重点,只有通过视唱练耳严格的节奏训练,才能在看谱视唱和声乐演唱中表现出较强的乐感,演(视)唱中体现了节拍节奏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音乐的美感。在两门课程教学中的“视唱”与“歌唱”都要求学生要圆润、细腻、流畅地表现音乐,尤其在声乐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乐句的衔接不连贯,时断时续而导致音乐的完整性的缺失。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演唱时对乐句节拍尾音的忽略,即当乐句将要结束时,演唱者情绪松懈,把应该四拍的唱成了三拍半,这实际上是学生不重视节拍节奏而引起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这说明在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基本技能把握不到位,在每个音(字)的衔接时应该用气息支撑住,连贯唱出准确的音高节奏和准确的歌词发音。如在歌唱乐曲时字与字衔接时要紧密,结尾的字与下句的字头要贴住,不留有空隙,母音换字时不要有大的动作与变化,让声音连在一起,用气息支持,把每个音均匀、连贯地唱出来等,这也是声乐教学中歌唱音乐作品不能含糊的地方。因此,把握乐感,注重声音的连贯和乐句连接的紧密,才能达到完整的音乐表现力。

四、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强调音乐实践,注重音乐记忆与想象力的培养

我们理解的歌唱是音响艺术,不是歌唱者随心所欲唱出来的,是作曲家们运用音乐的多种素材,把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对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精心设计出来,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视唱练耳与声乐课程是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等多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如听音记谱中,进行音高、节奏、速度、节拍、调式、调性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综合训练,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不断总结,不断记忆,展开想象,才能完成记谱任务,从而培养和锻炼音乐的记忆能力与想象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节拍等,要大量进行看谱视唱和重点视唱曲目的背唱或默写,通过视唱曲目的背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音乐中的节拍、节奏、音高、强弱等不同要素。让学生大脑中积累和储备大量的音乐信息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度,培养和锻炼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试唱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的处理。其中,对一首全新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上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歌曲的旋律背唱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想象勾画出与作品相符合的画面或形象,并全身心融入到作品情景中调整好发声器官状态,细致准确地将作品演绎完整。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众多的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有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作为基础,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在不断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打下了基础。

把视唱练耳与声乐融会贯通有机链接进行教学,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将这两门课程的技术性、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篇8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决定着整个音乐的起伏,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有着重要意义,每一个音符的使用都决定着节奏的不同特色。由此可见,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很好地掌握节奏是很难实现的。传统教学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音乐课教学效果很差,教师都是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授课步伐,对于音乐专业知识也不能理解。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沟通途径,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音分识,教师也可以实现有效的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对策

1.通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进行节奏训练

歌曲的创作背景往往体现着歌曲的情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把握该歌曲的整体节奏。创作背景源于生活,学生对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是比较感兴趣的。例如,初中音乐教学中有首歌曲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就是通过了解创作背景进行节奏教学的最好示范。它的创作背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其中包括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教师职业的崇敬敬意,当学生明白这首歌曲的背景之后,就会了解到整首歌曲的节奏是平缓抒情的,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对教师的情感进行演唱,学生对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2.让学生倾听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的音乐激情

音乐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经历,也就是说,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实都有音乐的身影,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初中音乐教学中有一首歌为《鸟啾和蝉鸣》,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声音来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蝉鸣和鸟啾的声音进行模仿,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配乐的演奏,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节奏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声部的音乐训练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音乐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项节奏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可以为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节奏感知能力和记忆理解能力,真正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教学。例如,在进行《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分组方式可以采用性别分组,也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演唱两条不同的旋律,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之后两组学生进行合唱,教师给予一定的手势指导,让两条旋律在相同的节奏下进行演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演唱技巧。

4.采用合适的乐器对学生进行教学

乐器是演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离不开乐器伴奏的,乐器在课堂上的使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节奏训练和音乐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乐器特长,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涉及乐器种类较多且比较简单的《说唱脸谱》为例,涉及的乐器有三种,分别是大锣、小锣和铙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学习其中的一种乐器,然后进行练习,当学生将自己所学乐器的节奏掌握了之后,就可以把三个不同的节奏进行融合,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通过音乐节奏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乐感,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和学习的一门艺术,每个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法,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篇9

对于钢琴弹奏者来说,人人都想要创造优美的钢琴音乐。无一例外,开始钢琴训练时,第一步面对的是钢琴乐谱,需要对钢琴乐谱进行视觉认知,确定用眼睛看钢琴乐谱,边看边弹,边弹边练。因此看谱的能力,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能力。本文中所论述的,并非是自然看谱的能力,而是“看懂谱”的能力,常人能够“看”谱,却未必能够“看得懂”谱,“看得好”谱。这就是视觉素养与视觉能力的差别,在“看”见钢琴谱子,与“看”懂钢琴谱子上的体现。古人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看见”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是“识器”,而“看懂”却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是“问道”。看懂是一种知性活动和理解过程,要比看见难得多。好的钢琴训练者,会看谱,能看懂谱,拨开冗长的钢琴乐谱的表象迷雾,发现乐谱音符与音符之间,音符与旋律之间,旋律与音乐之间内在的表达关联,便是具有基本的看谱视觉素养能力了。

一、视觉素养能力在钢琴视谱中运用的意义

视觉素养研究,目前属于世界性飞速发展的学科,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的一组视觉能力。分析其在钢琴艺术中的运用,意义非常重大,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钢琴专业是除作曲专业以外,对音乐理解能力要求最高的演奏专业。对于钢琴训练者来说,钢琴弹奏速度快,手指很灵活,触键灵敏度高,这些都属于技术能力的表现。有无对乐曲内容的完美诠释,对钢琴乐谱有较深的理解,对音乐有着刻意的处理,细腻表达,使钢琴艺术有高境界的表现,这取决于钢琴演奏者的视觉素养能力。钢琴乐谱的绘制,是以图像符号构成的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式,将静态的乐谱图像样式,变化成动态的艺术样式并加以完美的展现。视觉能力的具体运用,在于对绘制的乐谱图像能否看得懂,看的透,透彻到对音乐作品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非只靠弹奏技术所奏效的。视觉素养能力的作用就在于,有眼光,有兴趣,有鉴别力,有欣赏乐曲意义的能力,而不是仅停留在乐谱图像表面的阅读上。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乐谱图像视辩者的练琴情趣,练琴的质量。基本乐科知识掌握的好与不好,这是视觉能力的基础条件,关系到能否看懂调式调性,和声配置、曲式结构的要素。能够分析音乐旋律的层次感,音乐表现的多面性,综合研究作曲家创作乐曲的意图,了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他们的精神信仰轨迹,并加以融会贯通,这是视觉素养能力的表现,以此获得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你所演奏的钢琴音乐,正是众人所期待的音乐,必是打动人心具有灵性的高雅音乐。也是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途径。单纯的钢琴技巧表演,虽有速度和力度的高超表现,而音乐生硬苍白,这不是好的演奏者,是很难成为音乐家的。因此对于钢琴训练者来说,需接受一定的视觉素养的锻炼培养,从接触乐谱开始,这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人对音乐美感都有追求,对音乐美感的“解蔽”,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钢琴训练者在训练时,正确识别、理解、运用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所造就的一种视觉素养能力,是创造出有较强乐感的主观动力源泉,达到钢琴音乐艺术表现的最佳形态,则是视觉素养在钢琴训练中的目的意义。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第四十八首和第五十首D大调奏鸣曲,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乐曲,你若只去浏览乐谱的表面,不知其时代背景,不了解他的创作意图,便不能看到海顿钢琴音乐风格的新倾向,你也就不知道海顿D大调奏鸣曲,为什么常常删去第一乐章的快板形式,而从歌唱性主题的第二乐章开始,原因是海顿结识了与他同时代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受到其歌唱性曲调的感染,在他的D大调奏鸣曲中,抒情和歌唱性的因素增多所致。因此视觉素养能力给予了钢琴训练者一副犀利的眼睛,凭借视觉眼光,发挥视觉能力,透过五线谱的图画,看懂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所要表现的乐曲意义,看懂乐谱背后的故事情结,这样如此,音乐表现力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这即是钢琴视觉素养能力运用的意义所在。

二、钢琴视觉素养能力训练与培养方法

钢琴演奏者如何训练视觉能力,在培养方法上应当如何按部就班地完成视觉训练项目,如何用你的眼睛发现和研究,属于视觉品味范围的音乐趣味性,处理好视觉信息的三个问题,从而增强视觉素养能力。钢琴训练者在视觉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对视觉的对象进行思维分析,它是指经过视觉感知的物理过程,将钢琴乐谱的表象图画、音符的图形、音乐表情符号的形象,统一联系成为线条性极强的思维整体,再转换成各种有助于传递相联系信息的图画形象,这样的钢琴乐谱接受起来比较快,而那种眼睛只盯着某个音符,只盯着某个音节,或只盯着某个乐段的视觉训练,想要理解掌握乐谱内容,显然不行。也就是说,在钢琴初始训练的看谱阶段,对乐谱整体要有个视谱规划,要采取横向线条流动式的视谱方式,避免纵向断开式的视谱方式,或者点状式的视谱行为,不利于视觉素养的培养。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不同,处理能力的不同,对钢琴弹奏者来说,会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影响对钢琴乐曲的诠释,还会加深钢琴演奏者的个性认识,逐步深化,形成各自固有的,对乐曲内容意义的诠释,为了突破个性化音乐思维水平的局限。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限制和影响训练者的练琴情趣,影响到练琴质量,并影响钢琴音乐艺术的创造与发挥。其次是注重视觉交流,指乐谱图形和演奏图像的交流,表情符号的图画,用于表达音乐思想,音乐形象和音乐感情的交流,传授给弹奏者时,为使视觉交流有效,接受者应当从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中,建构思想意义,即为看透音乐曲谱表面的音符流动,构思其钢琴音乐所蕴含的伟大思想,建立乐谱内容所表现的魅力意义,从而弹奏出感动人心的钢琴音乐。第三,加强视觉学习,它不仅是通过乐谱的图画式学习,还有观摩钢琴音乐会的学习,他人的钢琴演奏示范,专家的教学活动,音乐媒体的视频等,通过这些信息图形,形成了视觉培养锻炼和分析的学习环境,也是视觉培养锻炼学习的一个过程,都会对增强视觉素养有所收益。视觉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围绕“看”的主体、“看”的客体和“看”的条件三重要素的实施展开,重在探析“看”,要能够看到内在的秘密,不仅只看音符的跳动,更要看明白,音符跳动的背后,这些音符所要表达的音乐思想是什么。开发“看”的资源,多分析音乐背景资料,才能看懂作曲家写作的意图,你的演奏才能够表达乐曲的意境。创造“看”的条件,就是要开阔视野,多读优秀作曲家的作品,多看钢琴家演奏作品时的处理手法,分析音乐媒体视频特色等。比如,肖邦的《d小调前奏曲》(作品28号之24)他是肖邦在1830年离开祖国后,得到华沙沦陷的消息之后,这个民族的悲剧,致使青年肖邦,产生了突然的转变,在他的作品创作中,渗入了深刻的思想和悲剧性的因素。因此他手上流淌的音符悲愤激昂,带有强烈的抗议情绪,音乐的基调旋律有如波涛汹涌,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真实地记载了肖邦作曲家由祖国命运的危机,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波折,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感情体验,全部通过他的键盘音符表达了出来,肖邦风格中的多样性,正是透过多样化的题材,各得其所地表现出来的。肖邦的风格永远是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他人混淆。

当我们看懂了肖邦,也就看懂了肖邦的乐曲,也就会弹奏肖邦的作品,准确把握他的风格,就会很好地诠释肖邦的钢琴曲。这就是在视觉实践中,综合视觉思维,从而实现看懂了,看明白了的感受,进而提高了“看”的能力,从而获得了音乐视觉素养能力。

从2014CCTV钢琴大赛青少年专业组比赛情况分析,选手钢琴技术表现都无可厚非,让评委专家们忧虑的问题是,选手们普遍欠缺音乐感染力,对作品的多面性、多层次感理解不够,音乐表现力差,更多的是炫技,少了音乐灵性。这实际上反映了钢琴训练者们,缺乏视觉素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无法洞察和理解钢琴乐曲的内在意义,导致他们在钢琴训练过程中,只重视手指的快速与灵活的训练,而忽略了对音乐内容的审视,对音乐思想的融通。这已经成为青年钢琴演奏者,普遍患有的,音乐感染力差的病症。这正是本文作者提出视觉素养和视觉能力,在钢琴训练中效果分析的目地所在。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M].雷鑫,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音乐作曲培训篇10

一、钢琴教学与教材的现状

从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厅和市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开始了实训室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其中,钢琴实训室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是重点项目之一。在准备阶段,钢琴实训建设团队对全省近十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的变化虽然为钢琴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问题最为突出。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为目标。所以钢琴教材必须体现职业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还要从中获得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如今的该专业的钢琴教学却更强调向音乐院校、本科院校办学汲取经验,将哈农练指法、拜耳练习曲、车尔尼599练习曲等练习曲作为教材来使用。无可厚非,这些教材都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它们通过进阶式训练学生的各项技术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将这些教材完全运用到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会显得水土不服。因为这样的生拉硬套”会导致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都更加倾向于技能教学,而作为音乐教师应有的职业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目前该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此外,从全省范围内的来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较本科院校来说普遍偏弱。受学生钢琴基础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数教材都显得难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况为例,音乐教育专业共招生115名,其中仅有18名学生有过1-2年的钢琴基础。在剩余的97名学生中,仅有23名学生曾经接触过钢琴,其余74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这样零基础的生源要占到生源总数的64%。以现有水平和实际学时安排来看,如果按照学院派教材来上课的话,仅仅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技术技巧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而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得到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和竞争力显而易见。针对当下教材的使用情况和生源实际问题,可以看出:积极建设既符合生源实际特点,又能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是高职类钢琴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二、《钢琴基础》的内容架构及其特色

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结构架构和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问题。教材结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决定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二者构成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因素。《钢琴基础》自2016年9月建设之初在总结以往教材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将结构布局和内容选择安排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仅遵循了钢琴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力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经过建设团队的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于于2017年6月顺利完成。现对《钢琴基础》一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之处做简单介绍。(一)结构内容介绍。教材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主要介绍了钢琴的基本历史、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手型、指法;第二单元为基本弹奏方法,主要训练非连奏、连奏和跳奏三种基本弹奏方法;第三单元为基本弹奏技术,主要训练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五种基本的弹奏技术;第四单元音乐的层次,主要训练对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层次的掌握;第五单元为练习曲与乐曲的选编,本单元从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中外乐曲中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练习价值的曲目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单元基本理论介绍后都配以相应练习,使学生将所学技术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练习。每条练习曲或乐曲后附有的演奏提示,将训练目的、曲式结构、训练重点与难点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提示,帮助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特点及创新之处。《钢琴基础》教材注重职业性,实践技能与教学法的训练,体现了高职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和一般规律,可操作性强。1.突出体现职业性。教材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能获得怎样的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是小学音乐教师,那么教材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本教材曲目中有一部分作品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改编而成,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布娃娃弹奏》、《牧童谣》等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虽然结构短小、内容简单,但是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感知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精选出了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并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学会为不同风格的作品编配伴奏。例如:车尔尼599练习曲第25条是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车尔尼599练习曲28条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乒乓变奏曲中不同乐段使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等,这些练习曲都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优秀范例;精选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中的优秀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诙谐小步舞曲》、《八音盒》等,这些作品的增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曲目积累,在教材的最后,还精选了《运动员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长江之歌》三首四手联弹。这些曲目难易适中可以锻炼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这些曲目的编排符合培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体体现实践技能训练。在汲取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之上,《钢琴基础》中避免冗长的理论介绍,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为每一种的弹奏方法与技术选取针对性练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五节和弦的训练,首先对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然后选取了C、G、F大调以及a、e、d主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车尔尼599第12条、车尔尼练习曲25条、斗牛士之歌、叙事曲。这些练习曲都是专门针对和弦技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和弦技术掌握。3.突出体现教学法训练。教学法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钢琴基础》将教学法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练习曲或乐曲的演奏提示中。每一条练习或乐曲后均附有演奏提示。演奏提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音乐性质的分析。在演奏之前,首先要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质,比如音乐风格、速度、力度、节拍特点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的把握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二是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乐句段落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弹奏。学生如果能对乐句、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有初步的辨别和认识,能够对乐句及乐段的调式调性有准确的判断,对于钢琴弹奏的呼吸、音乐表达、艺术处理、情感层次把握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弹奏方法的分析。乐曲的练习目的、重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有目的的弹奏,并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掌握一首作品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琶音训练中,例3-15布格缪勒的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演奏提示:(1)音乐性质:本曲以琶音形式写出,从标题看这首乐曲要尽量弹得和谐、圆润,柔美。Armonioso意为悦耳、和谐;Plulento意为更慢的。(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G大调;中部B段9-16小节,e小调;再现部A’段17-33小节回归G大调。(3)弹奏要求:双手交替的琶音要弹奏流畅、连贯,富有歌唱性,但是在最高音上不要加重音;尾声部分右手和弦分别奏出,用连音线合成。《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通过演奏提示的说明,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结构、及重难点及其演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

三、结语

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建设之中是钢琴教材建设中一直面对的问题。《钢琴基础》在对当下音教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后,以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汲取以往教学和教材使用的经验教训,始终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如果能让学生从《钢琴基础》中同时获得演奏技能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双重训练,便是本次教材建设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玲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篇11

1.听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多声部音乐感、对音乐的共鸣等都与听力有关。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读谱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在练琴时只重视音符、节拍,而对其他小标记,如指法、休止符、连线、跳音、保留音等经常忽略,有时是因为粗心,有时是因为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明白这些小标记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背奏能力的培养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只靠运动神经的记忆,也就是只靠手指的习惯动作来背谱是靠不住的,只让学生在琴上从头到尾把曲子反复背奏并不是好方法。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一边背奏,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背奏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的方法,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只是稍有变化的乐段要特别注意。例如,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有时旋律音型完全相同,只是调性不同,如果脑子里有调性转换的记忆就不会背错。再如,三段体乐曲的一、三段往往一样,只是结尾略有变化,要注意把变化的乐段或乐句抽出来背熟。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先不打开琴,只用眼睛看乐谱,唱出旋律,或心里默唱旋律,训练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试试既不打开琴,也不看乐谱,用脑子把整个乐曲回忆一遍。

4.旋律的弹奏方法

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是没有歌词的,把没有歌词的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怎样才能弹得富有表情、优美如歌呢?这在钢琴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让学生学会连奏是弹好旋律的前提,连奏时要求声音明亮、圆润、均匀、如歌。即使在学生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时,也应要求他们一样有旋律感、有歌唱性。要想弹好旋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一样要有语气。音乐有走向、骨干音,通过弹奏把这些表现出来,旋律就会变得有生气、有表情、有流动感。一般乐句的尾音应该轻下来,乐句进行中不要乱加童音,乐句之间要有呼吸,还应注意乐句之间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弹奏中应把它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弹奏旋律时必须注意的。另外,弹奏方法不正确也是弹不好旋律的重要原因。胳膊不放松,重量沉不下去,手腕僵硬、缺少柔韧感,手指力量不均匀,下键生硬,指尖缺乏弹性等,都会影响旋律的表现。

5.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教师如果能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练习进行曲乐曲时,引导他们联想的队列行进;弹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此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要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如果在演奏中选用了不适合乐曲性质的速度,必然影响演奏质量,以致破坏音乐形象的准确性。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这里包括技术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在弹奏较难的地方时速度会一下子放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可能把速度加快,渐强时加速,渐弱时减速,弹快速的乐曲时越弹越快,弹慢板的乐曲则越来越拖。还有些学生在演奏前没有想好速度就开始弹,结果弹奏的速度不符合乐曲要求等。对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教师的经常提醒和具体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的习惯,边弹边数拍子,也可以先不弹,用手打拍子唱几遍,不论是伴奏部分或是旋律部分,如果把拍子唱对了,再用手弹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在练习快速的乐曲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紧张慌乱,特别在碰到有长串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时,一定要以慢速或中速练习打好基础,再逐渐加快速度。

6.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与作曲家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都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伟大的作曲家一无所知,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一点不了解,是很难弹奏好他们的作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当学生学习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魏小凡.少儿钢琴学习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音乐作曲培训篇12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音乐作曲培训篇13

(一)演唱技巧的训练

演唱这一作品可以辅助解决一些声乐训练中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作品中的长乐句、装饰音及花唱音型的演唱,能够使气息的控制能力、灵活性以及流动性得到很好的训练。

第二,级进上行的音型及换声区快速的乐句演唱,可以有效地帮助演唱声区拓展及声区的解决。

第三,大跳音程、高音区的弱控演唱对喉位的稳定训练很有效。

演唱此作品得到的训练,不同于单纯的发声训练,也不同于练声曲的训练。因为,它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整体的控制,而且歌词的变化,较练声曲复杂许多,能训练口腔咬字的变化不影响到声音的质量,这些是仅通过简单的发声练习和声乐曲演唱涉及不到的,对于训练和稳固演唱技巧非常有帮助。

(二) 和声感的训练

此作品重唱部分的和声非常谐和,女高音与女中音声音的交融使人内心产生一种富于感染力的共鸣。准确而整齐地演唱重唱部分,难度不亚于独唱。重唱部分的演唱不但要求各声部的声音纯净而准确,还要彼此兼顾,互相包容,互相迁就。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这平衡既包括音量的平衡,音质的平衡还包括情感的平衡,速度的平衡。例如:LEGATO、STACCATO的技巧,两个声部必须唱得干净而清晰,针对这样的演唱技术是很少有相关的训练可以效仿的。圣母悼歌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重唱部分的演唱对听觉及音准的训练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两个声部中有任何一个出现音准问题,和声的音响就会马上反映出不谐和,因而要求听觉非常积极地工作,从而训练好的听觉及声音的协作能力。这也正是纯正美声演唱的典型要求。

二、对于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训练的意义

(一)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音乐院校培养声乐专业研究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精、尖声乐人才,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扎实和有艺术创新追求的文艺表演团体专业人才以及艺术、师范院校从事声乐教学的人才。因此,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广博的学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人文因素;具备较高的演唱技能技巧的同时,对各时期的声乐作品有系统的了解,能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

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就不能只停留在声音技巧的训练上,而是要更加注重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对声乐作品更深入的解读,需要全面地掌握所演唱作品的背景、风格及其内涵。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正是在不断的训练和演唱中获得的。其中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而研究生期间涉猎大量的声乐曲目是非常必要的。佩戈莱西的《圣母悼歌》这一作品,对于国内声乐界来讲仍属未被照亮的角落,学习和认识这一作品,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的宗教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和丰富我们的艺术和文化修养。

(二)巩固演唱技巧,开阔学术视野

佩戈莱西的《圣母悼歌》涉及到一些高级的演唱技巧,如微颤、弱控等,适合研究生阶段学习,通过练唱这一作品,可以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演唱技巧。宗教声乐的演唱对声音的驾驭和控制能力要求很高,不但体现到音色、音质、音域上,最重要的是歌唱的情绪和意境感,这种唱给圣灵的音乐一定要从心而发,唱出激情而不失理智。

国内流传较广的宗教声乐作品有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以及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音乐会上偶尔能欣赏到这些作品中的经典选段,一般常被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所使用。佩戈莱西的《圣母悼歌》这一经典宗教作品,为我国的声乐训练及学习提供新的优秀素材。虽然尚未被人熟知,甚至极少作为舞台曲目被运用,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及对声乐训练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演唱宗教音乐,深入挖掘其音乐及文化背景及内涵,能够拓展演唱范畴,使我们了解和把握更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对于研究生来讲,能够开阔学术视野,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施展及学术研究。

三、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如何使用该作品

美声传入中国的初期,由于条件有限,声乐作品数量很少,只局限于一些著名的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而如今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达,中国与世界的讯息、文化交流日益便利,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得以传播,被人认识。国内的声乐界对西方美声的认知更为成熟,同时也有效地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有了自己科学而系统的训练方法,声乐演唱及教学水平逐步与世界接轨。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声乐教育大致形成三种模式。

一是“模拟教学法”,通过对教师发声行为的模仿是学生获得发生的技能。这种方法是历史最悠久的声乐教学法。

二是“教材教学法”,通过发声练习、练声曲、歌曲等影响和训练学生,使他们的声音得到正确的发展。这一方法着重解决的是培养和确立音响概念、声音技巧、情感表现等方面的问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