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实用13篇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小,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中经营。所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田产出率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推进。只有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才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农业生产机械化对于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重视,各种农机补贴政策也相继推出,推进了我国农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对应的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日益增加,农机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影响,与工业生产机械化相比,农业机械装备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农机装备的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推广跟不上。同时,农机装备制造还仅仅是处于初级生产阶段,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最新科学技术不能应用于农机装备生产与研发,农业机械装备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2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比较低,不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生产

随着我国目前农业土地流转的全面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集中经营和规模化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较慢,还不能全面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仍然很低,农业生产率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也没有增长,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的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能力无法承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2.3目前我国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逐步推广的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随之滞后,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化服务还不能做到完全市场化、专业化,而且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技服务企业、网点和技术人员多集中在县乡级,多数不能覆盖到村屯或田间,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非常小,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机制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强化监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正付应针对农机购买、农机安全、农机合作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拉动农机市场长效发展;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对农机具库棚建设、1维修设备购置、购置农机具等提供便捷的贷款支持,解决农民或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或农机相关配套设施等资金短缺的问题。

3.2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发挥当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创新农机服务体系的各项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场主导的农机社会服务机制,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促进农机社会服务化体系与农业生产机械化相匹配。加快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3促进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地域复杂,种植作物的品种繁多,各种作物不同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差异很大,各地气候条件以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农业机械化势必并已经朝着非均衡方向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一定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将紧紧围绕各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和特色农业而发展。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2

二、现代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机械装备水平过低,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结构中存在矛盾,例如在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在农业播种与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过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高性能机械还较少,而且配套机械较少,农业机械作业单一,尤其在水稻、玉米、小麦这三种农作物中,除了小麦农业机械化程度稍高,其余水平均在最底层。其次,农业机械研发能力、创造能力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无法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目前市面上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好、用途广的农业机械大部分还是进口机械国产水平较低。紧接着就是农业机械服务面较窄,目前市面上主要是针对大规模、大平原、交通优势明显的农业区域而制定的农业机械,而中国地大物博,农业环境复杂,且农业从业者众多,广大农民需要的农业机械品种较多,无法一一满足。最后,农业机械投入大,见效慢。虽然国家财政补贴支持农户购买农业机械,但是对绝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机效益不明显,使用率较低,农机投入较大,回本困难。正是这些问题的困扰,导致了国内农业机械发展受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缓慢的局面。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国家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全面发展

针对国内农业机械结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国家需要从宏观角度去解决。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现代化目标,国家应该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对主动研发和推广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机械公司予以政策上的补贴,例如在税收、场地、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帮扶,吸引更多地方性农机企业加入农机研发与生产中,针对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结构进行农机生产,保证当地农业机械对现代农业做出贡献。

(二)加快农业机械研发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发展

国内农业机械研发水平还较低,阻碍了国家从战略上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而且还加大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差距,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所以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和机构需要加大农业机械自动化、高级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研发,例如在小麦收割机上实现播种、收割、除杆等一体化的高级农业机械,各地政府要努力撮合企业与机械研发机构、地方高校、国家机关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保证中国现代农业能够有效推进。

(三)推动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服务也需要产业化,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机械能够配套使用。针对国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可能做到以家庭承包为单位的农业个体户拥有数台不同的农业机械。所以农业机械服务就必须做到全面发展,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处的农业机械使用。例如对于大规模农业的农药喷洒需要,完全可以以县为单位,集体组织采购小型喷气式飞机,实现农药、化肥的喷洒服务。还有对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保证每个村都能实现在农产品收割季节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目的。还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让农业机械使用率达到最高,减低机械闲置率与保养成本,切实为农户服务,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

(四)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占有率

农业机械虽然使用方便,但毕竟成本较高,而且回报缓慢,如果没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也只能是望“机”兴叹罢了。所以政府与企业需要研究出农业机械补贴标准,尽可能实现多级补贴,一步到位。帮助农户能够买得起、用得上,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高质量、高效率,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3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等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加工,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增收;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铺膜播种、种肥分层播种、免耕播种、深施化肥等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采用深耕深松、坡地定向耕翻、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以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农田水土流失的效果。

2 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作用体现为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种到收都离不开机械化。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要迅速转化于农业生产之中,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个载体实施于生产实践。如玉米、大豆机械精量播种,玉米、马铃薯铺膜播种及膜下滴管,小麦种肥分层播种,农作物旋耕灭茬播种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就是通过机械将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科学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承载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使农业生产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发展道路。

3 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重点表现在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节省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节省人工费用,节约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经营农业机械,农机户通过代耕作业、加工作业、运输作业和跨区作业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可观的收入。随着大批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使用,不少农民已从单纯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或其他产业,既搞活了农村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4 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体现在服务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有利于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而农产品的整个生产与加工过程都与农业机械和装备有关,如在种植业方面,产前的种子选育种,产中的耕作、播种、灌溉、植保、收获,产后的加工保鲜、贮存运输等环节都需要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支撑;在畜牧业方面,饲草料的种植、收获、加工、储运等,也都离不开畜牧业机械的支撑,还有畜禽养殖要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需要工厂化养殖设施和饲料加工设备给予保障;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方面,农产品的收获、采摘、加工、储运、保鲜等需要成套机械装备和加工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由于农业装备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它们不仅为土地和草牧场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4

近年来,锦州市在稳定粮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我市农业结构分布是:农业总产值236.09亿元,其中种植业:92.08亿元;林业:12377万元;畜牧:1150427万元;渔业:250328万元;服务业:26951万元。种植业总面积635.3万亩,粮食作物面积497.1万亩,其中,玉米:407.6万亩、小麦:1.23万亩、水稻:63万亩;经济作物:60.2万亩;菜田:13万亩;水果:116.4万亩;设施农业:130.58万亩。

从以上情况看,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效果是显著的。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按照建设我市现代农业的总任务,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和先进地区相比尚有差距,特别是随着结构的调整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是:

1.农产品市场发育滞后,对市场的动态性、潜在性把握不够,产销脱节、种植业结构调整盲目性较大问题依然存在

2008锦州市粮食总产量210.62万吨,其中玉米:171.65万吨,小麦3.68万吨,水稻:35万吨;经济作物:11.25万吨;蔬菜:683.16万吨;设施农业:529.37万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盲目从事。具体表现一方面是农民跟风现象严重,从而盲目发展多种经营,弃粮转产,一些本来适宜种粮的也转了产,却不在精耕细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加工转化上做文章。当前不少地方的多种经营,依然停留在“小而全”上。多种经营不等于经营多种,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确定经营项目。

2.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意识不强,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

锦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还有待完善;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质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农业品牌的创建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滞后,农产品出口创汇渠道不畅通;锦州市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作为产业化、规模化载体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还不足,带动能力弱。

3.二、三产发展缓慢,剩余劳动力安置渠道不畅通,农民收入结构有待改善

锦州市农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初级产品、普通产品依然占多,去年我市农业总产值236.09亿元,蔬菜产值71.12亿元,水果产值13亿元;设施农业产值63.87亿元。但是深加工产品、特色产品、高端产品少,利润空间有限,使得二、三产发展缓慢。

4.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平台作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新技术和国内、国际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致使农民盲目赶行情,造成农产品滞销、低价现象严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有待调整完善,政府引导型产品的生产鼓励政策欠缺;“形象”,“面子”工程依然存在。

三、对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农业结构调整应树立战略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服务意识

一是树立战略意识。根据当前市场需求,要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去考虑,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树立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决定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的自。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解决当前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四是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业的增长能否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五是要从信息、技术、流通三个方面作文章,树立新的全面的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为农民解决好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整合锦州市农业资源,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5

1.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运用科技等各种手段促进农业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的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结合。而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它综合运用各种要素,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成熟,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1.2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科技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科技应用到农业中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业科技应用非常广泛。区域化的布局需要大型机械作业,需要先进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专业化生产需要成熟的流水线,需要先进的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体化经营需要先进的管理销售理念和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系统。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助推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目前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产业化经营把农户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种植,避免了以往农户跟风式种植的局面,减少了农民的损失,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2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困境

2.1 集体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农业产业经营需要集体企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国目前的农村集体企业比较少,大部分存在于东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集体企业或龙头企业,但是这些集体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比较弱,还有一些集体企业发展的重点不是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产业,而是发展一些房地产等与农业无关的方面,根本谈不上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目前大部分集体企业在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实力不强,对农产品只是初步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就相对较低,没有自己的一个品牌,只是赚一些初加工的费用,很难提高农民的收入。集体企业少,规模小,其带动能力就很弱。

2.2 农民素质偏低,科技推广难

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是要取得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他们脑子里传统的固有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的模式,不愿意接受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对一些先进的设备或机器很难掌握,对先进的科技也很难去理解,科技推广困难,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广。

2.3 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产业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而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例如大部分地区都缺少一个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运输缺少相应的交通工具,致使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很难运输和销售出去。此外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市场的信用和法律机制不健全。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壮大集体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是发挥集体企业的带动作用。首先,要创新集体企业的办厂和发展模式,采取入股和合作办厂等方式让农户参与到其中,使农户与企业利益均沾,集体企业的员工要优先招纳本地农户,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便于集体企业的发展。其次,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多层次的深加工,生产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政府要对集体企业进行引导,除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要引导其找准市场需求点,做好市场定位,不能重复建设,跟风建设。通过集体企业的不断壮大,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不断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2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推进科技推广

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技的作用,而科技的应用在于人。农民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科技的直接应用者,而目前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熟练掌握先进和技术,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在农闲时举办科技讲座和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聘请专业人员,到田间对农户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再次,组织农户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3.3 完善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机制

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配套设施要健全,要加强交通的建设,便捷的交通可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样可以让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为宽广,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此外在农产品加工贮藏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也要健全,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二,要完善法律机制和信用机制。在法律方面,要完善法律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不足,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机制。在信用机制方面,完善利益的分配机制,对企业进行引导,在不损害其利益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农户的利润收入,这样农民和企业达到利益均沾,更利于信用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辛逢春.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4).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6

二、在推进模式上,应走“内涵”开发道路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加快进度和抓住关键。必须走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并举之路,必须加强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特别是大幅度地提高水利化、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我省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资金皆短缺,劳动力资源充裕。法国经济学家拉坦提出的诱导性技术变革理论指出: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和动力进步的道路;而那些劳动力丰富,但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所以,我省应该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开发道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1、吉林需要什么样的水利化。水资源的短缺和不稳定,已成为我省农业发展障碍,五大水利工程的展开,为我省水资源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利化集中在大江、大河和灌区的改造,真正能解决农田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农田水利工程长期被置于“边缘化”境地。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认为:“当前关系全局而又最为薄弱的就是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建议这项建设应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决定,突出六大重点,加大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我省突出调水、引水和节水,有重点地规划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和改善农田生态的前提;农田水利建设计划争取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7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利用的资源较为匮乏,技术水平还未跟上,要保证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农业给予支持。作为国际公认的“绿箱政策”的重要内容,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新的保险需求的出现以及总的风险保障需求的增加,也给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是,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体系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面对农业现代化对农业风险保障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需求,保险业应当抓住时机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改进、迎接挑战,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共同进步,为农业现代保驾护航。

二、制约我国保险业支持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一)严重的逆选择造成投保率低、赔付率高、费率高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率低、赔付率高、费率高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首先,部分农业生产者不了解、不相信或认为没有必要购买农业保险,造成投保率较低。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生产者通常面临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的风险,从而造成农业保险赔付率高。面对低投保高赔付,保险公司为维持盈亏平衡不得不选择提高费率,这时,一部分面临低频低损风险的投保人会退出购买,投保率将降低,而面临高频高损风险的投保人会留下来,下一年的赔付率必然不会下降,之后费率也不会降低,再次进入循环。这种逆选择的出现极大的打击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是制约我国保险业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

(二)风险保障单一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经营将会趋于专业化和规模化。除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外,加工、存储和运输等环节也进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这使得农业风险也从单一的自然风险转变为来自自然、技术、市场的风险的集合。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环境下,农业产品的种类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同一类农业产品,改良前和改良后遭受同一风险事故可能会有不同结果。所以,单一自然风险的保障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保险要求。

(三)农业保险区域特色性不强

农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从而农业风险类型、发生频率和所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费率厘定应当有所差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将会趋于集约化和规模化,不同地区农业产品区域性差别将会更大。虽然我国开办农业保险的公司已经着力在不同省份推出特色农业保险,但很少有考虑到同一省份不同县市的种植情况和历年降雨情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四)新型险种推广缓慢

近年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自主创新,我国出现了诸如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指数保险,其风险分散能力强,核保和理赔过程简单透明,运行机制可以较好的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这些指数保险在我国的推广却较为缓慢。

三、支持农业现代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建议

(一)农业保险险种创新与推广

1、设计地区特色保单

(1)设计地区差异化保单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生产技术水平、风俗文化各有不同,造成气候风险、承保和理赔情况有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出售差异化保单势在必行。保单设计可以以统一的农业保险保单内容为基础,根据各农业地区农作物特点、种植或畜牧环境情况增减保险责任,差异化厘定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满足不同风险状况的投保人的保险需求。

(2)个性化定制保单

为发展农业经济,我国各地区鼓励发展片区种植和蓄养,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保单设计人员可以调查各地区农业生产情况,为有保险需求的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品设计保单,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要注意适当的通过再保险等渠道进行风险分散。这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的保险需求,提高农户投保积极性,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使其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进入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

2、推广指数保险

农业指数保险具有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合同标准化且运作透明,可以在二级市场中交易,是农业保险的一个巨大的创新。发展指数保险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风险保障,有助于生产者及时获得资金进行再生产,广泛推行指数保险是保险业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农业保险保单内容创新

1、扩大覆盖范围,提供链式服务

针对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带来的风险增加,保险业可以将农业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结合起来,为具有生产链条的农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覆盖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全套保险服务。这种打包发售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保险公司掌握投保人的生产流程信息,减少管理成本,有助于保险人吸引更多农业生产企业的大额保单,快速提高保费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农业生产企业获得保费折扣,缩短风险管理过程、减少风险管理成本。

2、借鉴车险条款,采用浮动费率

机动车辆保险保单中大多规定当年未发生保险事故,则下一年续保可享有保险费率折扣,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小事故理赔成本、鼓励投保人续保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道德风险。存在严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农业保险也可以借鉴费率浮动的方式,给予该年内没有出险或该地区保险事故损失较小的投保人在下一年享有保费优惠的权利。一方面可以鼓励投保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积极采取措施挽回损失,防范道德风险;另一方面,鼓励投保人继续投保,防范逆选择,有效降低赔付率,进而降低费率、提高参保比率。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8

1 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评价方法

1.1 特征指标的选择及确定

评价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需要设定特征性指标值,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特征指标由14项指标组成。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3年、2004年中的有关数据以及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我们拟定了上述指标的14项标准值,如表1所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2 特征指标标准化计算

首先对特征指标进行标准化:

正向指标:Mik=lndik/SIndik×100%

式中,Mik为第k次农业现代化指标i的实现程度,Indik为指标j的实现程度,SIndik为i指标标准值。

逆向指标:

MIik=1/(Indik/SIndik)×100%

然后进行计算:

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MIk),计算公式

1.3 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值的确定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分为5个阶段,包括初始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实现过渡期。5个阶段赋值见表2所示。

2 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2.1 我国农业现代化阶段评价标准化值

用标准值对1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得出我国2003年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指标值,如表3所示。

2.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14项特征指标标准化值与阶段值进行比较测算,得出我国2003年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发展期,如表4所示。

在14项指标中,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的发展阶段已达到实现过渡期,表明我国农业的化肥施用量达到较高的使用水平。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发展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熟期,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效灌溉率、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城市化率、森林覆盖率的发展已达到发展期,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率、城市化率和农业产出上以及环境建设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现代化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农机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发展已处于起步期。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发展阶段的要求相比较,还有不少的差距,下一阶段需要在加强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和逐步转移农业劳动力上下功夫。劳均耕地面积的发展处于初始期,说明劳均耕地面积的规模太小,使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的程度不高,这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下一阶段应逐步创造条件,不断转移农业劳动力,逐步扩大劳均耕地面积,使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

2.3 各省(直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总体评价

经过测算,2003年,北京、上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最高阶段一成熟期,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3.23%。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发展期,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41.94%。吉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河南、广西、安徽、四川、山西、陕西、宁夏、云南、重庆、、甘肃、青海、贵州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期,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54.84%。各省(直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阶段见表4。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上海、北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分别有5项指标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现过渡期。其中,北京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每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过渡期。上海的劳均农业投入、有效灌溉率、每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人均CDP、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实现过渡期。因此,这两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阶段性最高。劳均耕地面积发展水平很低,是这两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发展期的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大体上只有两项指标达到农业现代化实现过渡期,由于其他指标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总体阶段水平处于发展期。其中,天津每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两项指标达到实现过渡期,浙江、广东、福建每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森林覆盖率达到实现过渡期。

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期的吉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河南、广西、安徽、四川、山西、陕西、宁夏、云南、重庆、、甘肃、青海、贵州各指标发展水平都很低,处于成熟期的指标几乎没有,比如,河南只有一项指标达到农业现代化实现过渡期,一项指标达到成熟期,两项指标达到发展期,七项指标为起步期,三项指标为初始期。

因此,这些地区的建设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总体上处于发展期,政府在这个时期应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农业产业的特点和政府的自身职能决定的,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要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政策的支持等,尤其对于处于农业现代化起步期的西部地区来说,

这一切主要是靠政府。农业现代化不是传统农业自我演变的过程,而是政府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组织农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的自觉推动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搞农业现代化,政府都是无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同志在“建设新农村讲话”中指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我国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些论述和举措都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的要求。

其次,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投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科技事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化,没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近年来,虽然政府在农业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上对农业的投入远远少于农业所做出的贡献,使农民不仅要做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者和国家工业化的奉献者,而且要做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建设者和所需科研资金的主要积累者,这在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是少有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加财政在农业科研中的投入,只有这样,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有后劲。政府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科技方面的投入无论是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东部地区、还是对于处于起步期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是适用的。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recent five year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nt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mpirical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al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anel data; county level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关键、最艰巨、最迫切的一项历史任务[1]。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众多因素中,金融促进其发展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农业现代化需要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2-3]。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路径有3条,分别由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4],加大投入到农村中的金融资源,加快农业的转型进程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要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5-6]。加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的支持力度,以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是县域金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良好的金融环境来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使涉农金融机构扩张“三农”业务的胆子更大、步子更快、效果更好,从而更好地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7-8]。本文基于江苏省44县市近五年的数据来实证研究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小的区域来研究县域的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希望能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得出一些有利于研究我国金融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系的结论。

1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取5个具有农业现代化代表性意义的指标,即: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柴油使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0年的3 937.34×104 kW增长到2014年的4 649.98×104 kW,增长了18.1%;机耕面积增长了10.2%,机播面积增长了36.1%。农村用电量也从2010年的1 472.89×108 kW・h增长到2014年的1 834.93×108 kW・h,增长了24.6%;农用柴油使用量增长了22.8%。

图1和图2从机播面积和机播面积与总播种面积之间的比值两个方面比较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苏北由于其自身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优越自然条件,总播种面积大,因此,机播面积自然高于苏南和苏中的机播面积,甚至超过了苏南和苏中的机播面积之和。但三大区域的机播面积与总面积之间的比值方面,苏南要好于苏北,这说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2 县域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11―2015),查阅的数据主要有市县社会经济中的农业生产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财政金融及人民生活水平等。

(1)被解释变量。农业现代化指标(Y)。本文研究县域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此,农业现代化是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以江苏省各县市机播面积和总面积之比来衡量农业现代化(Y)。

(2)解释变量。金融规模指标(X1)。金融规模指标由江苏省各县市金融机构的年末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来表示。

金融效率指标(X2)。金融效率指标是由江苏省各县市金融机构的年末贷款余额与上年末存款余额的比值来表示。

(3)控制变量。为针对性地研究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选取的控制变量指标有人均GDP、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GDP、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

2.2 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来研究江苏省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lnYit=α+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X4it+β5lnX5it+β6lnX6it+β7lnX7it+uit

其中i=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县市,t=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Yit、X1it、X2it、X3it、X4it、X5it、X6it、X7it分别表示在年份t、地区i的农业现代化、金融规模(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金融效率(贷存比)、人均GDP、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β1、β2、β3、β4、β5、β6、β7为待估系数,uit表示常数项,是随机误差项。

本文采用了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3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发现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所有变量的原序列基本都是不平稳序列。因此,对所有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显示平稳序列,说明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

本文使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检验模型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表2可以看出,Hausman检验结果是21.996 681,这表明应拒绝原假设,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2.3 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横截面加权法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为-0.008 1,这说明金融发展规模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而且各种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一直都不均衡。所以,虽然从总体而言,县域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短期来看,不均衡的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大。从江苏省金融发展效率看,即金融机构贷存比指标的系数为-0.069 0,且在10%水平下显著,存贷比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会缩小0.069 0%。这说明金融效率的发展并没有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是抑制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这可能与农村占有的金融资源稀少有关。

从各个控制变量来看,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出/GDP在1%水平下显著,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在10%水平下显著。在2010―2014年间,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GDP、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251 3,表明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0.251 3%,说明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作用依然显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回归系数为0.831 2,表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会扩大0.831 2%,因此,政府的相关财政收支政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扶持会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二产业总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4.518 2,表明第二产业总值占GDP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4.518 2%。第三产业总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4.637 4,表明第三产业总值占GDP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4.637 4%,第二、三产业整体的发展会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这说明行业间发展的互相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其他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支农作用的仍然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模式,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现状[9]。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推动银行、保险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共同发展,让农民的存款通过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得到充分利用,把社会中的闲置资金贷给农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坚持市场化原则,重点支持大型和专业农业企业,大力推广小额信贷组织和村镇银行向民营和外资企业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尽快完成农村金融的全覆盖。此外,政府应该鼓励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利用苏南农村银行的闲置资金贷款给苏中和苏北的农业种植户,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增强苏中和苏北的农村金融服务。

3.2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纯收入

经济发展是核心,要大力发展各县市,尤其是农村的基础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从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人均纯收入仍然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提高人均纯收入尤其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3.3 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

农村金融业务应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对金融业务创新要求越高。积极探索金融行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鼓励发展适合农业农村特点和需求的金融服务[10]。同时,农村中的居民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普及一定的金融知识。加大惠农政策的补贴,增加银行对农业的贷款,并对农业现代化领头企业、种植大户的贷款进行补贴。

3.4 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尤其是苏南区域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小,但实证结果表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江苏省在保持现有的增加速度下,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2):86-91.

[2]代红丽. 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人民论坛,2012(12):76-77

[3]郑凌霄,刘宁宁.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农业经济,2015(11):105-107.

[4]顾宁,余孟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农业经济问题,2013(9):58-64.

[5]周成,王芳,唐梅.农业信贷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2):30-36.

[6]李钊.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农业经济,2015(8):112-113.

[7]陈杰.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3(10):8-13.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10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能反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工学院和水利化,通过分析提出相关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农业现代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2.1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灰色系统是根据因素间发展态势相近或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是从系统内多个因素进行优势比较的一种理论,即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关联度是两个系统或因素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能准确反映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若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度大;反之,关联度则较小。

系统参考数列为X0=,比较数列为Xi=,i=1,2,...m,则在时刻t=t0时,X0(t0)与Xi(t0)间的关联系数ξ0i(t0)带入(I)式计算:

ξ0i(t0)=■(I)

上式中,oi(t0)为t0时刻序列的绝对差oi(t0)=|X0(t0)-Xi(t0)|;min,max分别为每个时刻的绝对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ρ是分辨系数,一般在0到1之间,通常取值为0.5。

称roi=■■ξ0i(t)为参考数列与第i个比较数列的关联度,n为数列的长度。若灰色关联度的顺序为roi>roj...>rom,这就表明Xi对X0的影响最大,Xi次之,Xom最小。

2.2农业现代化的灰色关联模型建立及计算

本文设定“我国农业总产值”为系统参考数列X0=,选取2001-2011年农业现代化指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水库总库容量、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作为比较数列Xi=,并对两组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为保证本文的严谨性,将采用初值法对原始数据(表1)进行无量纲处理。

运用初值化方法对系统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系统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在各时期的数据分别用X0(t),Xi(t),除之,随即得到一组顶级发展速度数列,其公式如下:

X'oi(t)=■(t=1,2,...m)(II)

求oi(t0)=|X0(t0)-Xi(t0)|的绝对产值,得到数列并找出该数列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取ρ为0.5,得到农业现代化指标关联系数ξ0i(t0),取ξ0i(t0)算术平均值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表2)。

表2 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与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关联度

2.3灰色关联结果分析

从表2-2看出,农业现代化各指标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水库总库容量、化肥使用量、灌溉面积。

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看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现代农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农业生产现代化角度推动我国农业经济长远发展。

集中优势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机械化技术和设备,从技术角度保证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加大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其文化技术水平;建立农业机化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推动农机由低级单一品种向高级多向品种发展。

发展农村电气化建设,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严谨筹划农村电气化工程的开展,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开创农村电力发展新模式,规范农村电力市场,推进农电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农推电气化进程。

科学利用化肥与农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科学使用化肥,协调好氮、磷、钾肥的施肥比例;提高农药质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有机农药;强化指导服务工作,及时组织良种、化肥、农药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技术帮助。

加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农田灌溉体系。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新型农田水利体系,推进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提高防洪排洪能力,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明阳,谢志仁,刘玉会等,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03-106.

[2] 刘坚.认清形势、迎接挑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1.3:4-10.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11

1 中国与西方国家所面对的现代化进程差异性

众所周知,14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成为世界文明史的起点,而同时期,由培根在1620年的《新工具论》对西方现代化农业起到了很好的奠定作用,进入20世纪后,在诸如《物种起源》、《孟德尔杂交实验》、《有机化学在农业级生理学上的应用》等著名文献的正确指导下,西方国家开始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中国的农业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而后在1958年“左”倾思想的错误带领下所发动的、农民公社运动,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起了副作用。

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取得的进步

2.1 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更加逐渐完善

随着十六大的召开,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成了发展农业的主要作用点。随着这些措施的有效推广,农民的外出务工率逐步降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工作者老龄化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性。

2.2 中国农业科技稳步发展,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在相关政策的积极影响下,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率增加,促使我国的农业科技成绩年年攀升。

从数据中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认的农业类科技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9485项,其中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2008项,农业科技的发展有目共睹。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7%提高到48%,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3000亿kg跃上了5000亿kg的台阶。

而在2012年7月24日,中国农业部公布数据表示,过去10a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03年46.55%上升到2011年53.5%,提高近7%。

过去10a,中国农业科技稳步发展,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农业重大灾害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及GPS、遥感等技术广泛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差距进一步缩短。农业科技进步支撑了中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了肉蛋奶的有效供应。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5500亿kg,实现连续8a增产,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世界第三。

3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科技发展的局限性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在面临着由数量型发展走向质量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而与之同时,中国对于农业科学研究局限性成了发展矛盾的主要性因素。虽然中国每年有近万农业专利问世,但是真正能转为实际性应用的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在于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研究缺乏长远眼光,科研单位通常以获得奖项为目的研究农业科技,而有关测评单位无法立足在人民的根本需求上,长久下去,我国对于有关农业科技的缺乏问题也就逐渐凸显出来。

3.2 现在中国对农业的推广体系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不适应性

目前我国农业投资方面以国家出资为主,而国家对于农业投资的保守性在一定层面上抑制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本应该走发明――推广路线,而却在投资缺乏的情况下走偏,演变成如今的发明――出售发明的路线,不否认说科技买卖的方式亦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形式,但是显而易见,这种形式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大相径庭。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重点突出发展个人、发展名族,立足在对中国农业本身的彻底改善,及将农业科技逐渐推广于日常生活中。而科技公司则重在发展高科技经济,在没有全民农业的彻底发展前提下发展科技经济,将本应该完善的农业体系弱化。

3.3 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水土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水土资源相互依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快、程度越高,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就越密切。由此,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水土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剧,人与资源、农业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水土资源被挤占成为了基本不可逆的趋势,而我国对资源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效途径,可见,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1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了计算机服务的时代。在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中,他们在对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管理技术等方面,通常会对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运用,完成对农业机械的管理。这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我国还没得到普及和较好的发展,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一些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利用这种计算机管理方式来辅助自身的管理。这种计算机管理方式虽然在一些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的财务以及人事等几个方面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发展,但是,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做到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生产和制造。

1.2.从制造工艺的角度看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在制造工艺上主要有三点问题。其一,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的时候,对先进的生产材料以及生产技术采用的不及时。其二,我国大多数相关企业在对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制作工艺在加工的精度上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其三,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对农业机械相关的研究力度还不够,相关制造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的生产和发展。

1.3.从设计技术的角度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农业机械制造相关的企业大多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使用,从而使其对相关的农业设计图纸、图表、二维交互式绘图以及文档展开了相对有效的管理。在一般的情况下,大多企业都是对CAD以及CAD二次开发的产品进行使用设计,但是,在我国CAD技术中还在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2.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特有的特点

2.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被普遍运用到了农业的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农业机械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业生产手段的代表,为我国科技兴农以及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以及技术保障。由此可知,在对农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发展要跟紧时代的脚步,结合时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发展道路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2.2.与农业种植技术的相关性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种类相对较多,在农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具有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农业作业的难度相对较大,工作环境条件差以及制造要求相对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制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农业机械设备要具有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还要与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农耕制度以及技术等多种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2.3.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其相应的农作物的种类也具有相对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各个区域内的农作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因此,农业机械设备的服务对象之间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机械设备在科学技术上的差异。

3.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农业机械在机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对现代数字化技术、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再制造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可持续发展制造技术以虚拟技术等相关的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的技术,从而使其相关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3.1.创新技术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农业机械加工技术在我国农业制造中依旧占主要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相关人员在对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过程中,要对其相关的技术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3.2.及时引进高科技设备

从我国较为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来看,其制造的产品大多数性能相对较差,价格较低,其想要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时代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对自身的制造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促使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不断的向着高科技的道路进行前进发展。另外,在对其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高新科技设备进行适时利用。

3.3.注意生产模式的转变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篇13

二、现代农村水利工程的要求

现代农村水利工程要达到水资源利用高效、多元化、增量化。使水利工程与防洪安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而行。对防洪、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及农业灌溉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尽力使农产品创收、安全性提高、环境美观度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增大。把防洪排涝、河道治理、水污染治理、资源保护、灌溉、新技术开发利用作为现在农村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节约及农业成本的减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节水灌溉在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节水灌溉。

(二)灌排标准的提高。对现代农业结构类型的探究,有利于现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改进,也有利于水利工程更高效地发挥其作用。现代农业对灌溉、排涝的标准要高于以往。这同时也对水利工程的灌溉保证率及排涝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三)农业耕作水环境的治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及居民生活垃圾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水质恶化、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四)小型城镇水利工程建设。有史以来,水利工程的两大重要任务就是防洪和利用。洪水对于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原有排洪设施是根据原有居民区规划建设,多数已不能满足防洪。所以,农村小型城镇的水利工程的重新建设或修建十分必要。

(五)防洪工程的管理。防洪工程从规划到竣工后的使用,都应有相关部门管理。投资需合理合法,不能浪费国家资金建设无用设施。规划及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应有相关部门审查或验收,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不合格的设计及施工,审查部门应当不予批准或通过。因为水利工程中的防洪工程涉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故应得到重视。

三、农村水利工程现代化的措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