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实用13篇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1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2

财务危机一般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在当前已经呈现出了新特点,其具体内涵也明显扩大,出债务的困难与危机外,财务管理上面对的诸多风险也可能最终演变成财务危机。

由于财务风险同一般风险一样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当代企业财务危机也无法通过特定手段予以消除,对于企业财务危机最为有效的处理便是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予以进行针对性防范。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所产生的,其通常是指企业为了更为有效的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应对而进行的财务危机预警活动及相关措施的总称。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常见问题

(一) 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受重视程度低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构建中存在着的首要问题是当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受重视程度极为低下,这一问题在国内中小企业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在中小企业中,管理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未对于财务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与考量,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缺位现象。在企业管理层面出现的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重视程度不足更是导致其在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上都显得极为被动,系列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措施的缺位实际上也导致了企业自身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逐渐提升。

(二) 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中也存在着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状况,国内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多关注于财务工作的客体管理,在财务人才培养上则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国内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明显,这造成了国内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独立性相对较低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甚至会受到管理层的直接干预。此外,财务人员在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上存在的系列问题也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难以保障。财务危机预警本身要依靠相对真实的财务信息来进行,而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则会使得相关预警体系在构件时难以顺利。

(三) 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

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与不健全之处,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的具体状况,这是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企业内部具体构建时面临的威胁之一。

由于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国内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评估时往往只关注成本支出及利润获取,而对于资金周转比例,现金比例及盈利能力等却不会进行过多关注。这一状导致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确认与分析时会走入误区,部分财务风险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发现,其长期累积在企业财务系统内也容易使得企业财务状况积重难返。

(四) 财务管理机制作用低下

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进程中实际上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有较大依赖,国内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机制作用低下往往也使得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难以在企业内部真正发挥出效用,这也是部分企业即使确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却无法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及预防的原因之一。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大多不重视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这也使得财务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十分尴尬,其更是难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进行规范与指导。而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氛围及背景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难以迅速确立下来或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具体建议

(一) 提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受重视程度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迅速构建需要提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国内企业的实际受重视程度。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受重视程度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转变国内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及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意识,自上而下的形成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全面了解与科学认识。此外,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受重视程度的提升也需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在意识上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转变,真正的将危机意识及预警意识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之中,从而使得财务危机体系的构建能够具备良好的基础,确保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实际效用能够充分发挥。

(二) 保障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正常构建需要保障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从而使得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需要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开展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企业管理层不应过多的干预财务工作,赋予财务工作更高的独立性也是保障财务信息准确完整的基础。

此外,财务工作在开展上也需要保持较高的科学性,财务工作科学性的提升需要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这一层面进行,通过定期培训的方法来使得企业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与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更好的联系,依托财务信息的变化进行具体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调整。

(三) 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的关键作用,企业自身也需要注重对于内部财务指标体系的健全与优化。首先,企业财务工作在开展上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在进行财务风险排查,财务危机确定时将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确定并形成会计记录。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需要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实际相结合,对于容易引起财务危机的关键节点予以特别关注。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需要对于除成本与利润外的财务指标进行覆盖,使得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能够更为科学并与企业实际更好的贴合。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同样也能够实现财务预警体系更为详细化,系统化与全面化,从而使得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危机预警及防范上更为有价值。

(四) 重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与作用发挥

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进程中需要一套相对健全与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更是需要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充分的将指导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财务管理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来实现财务机制在地位上的提升与作用上的充分发挥。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3

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健全进而完善,所有企业都会面临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企业初步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接着才是发展的问题。但是因为传统管理理论中缺少风险管理的认识,致使我们国家的所有企业缺少有效的风险防御体制。那么怎样适应经济环境的多变,增强风险的防范的能力变成所有企业管理者们所面临的现实而棘手的难题,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想要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地对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所以企业的领导人在脑海里应该对企业的潜伏的财务危机有高度的警戒和清醒的意识,尽早发觉不安全的因素,马上制定出可行的“排警”方案,让企业安全有效地运行。

企业的财务管理首要的是资金流动的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财务危机预警,它的基础信息是财务会计信息,根据一些敏感性数据的变化,从而在应对财务危机时尽快做出预测报警和监控。许多例子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危机在财务管理这一环节爆发的机率很大,所以企业财务危机系统的建立和健全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大体上可以说是财务危机预警所监测的对象。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you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国内国外的学者们也没有对财务危机做出一致的定义,财务危机是因为各种原因进而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例如: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盈利能力下降等等,直到最后破产的一整套事件的统称。

财务危机从整体上说来是支付能力的丧失或者是支付能力的不足,但是从具体上来说,还存在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的净资产出现负值的时候,即“资不抵债”,说明企业事实上已经破产了。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的主营业务量的负增长将不断地持续,市场销售不景气,盈利能力低,未弥补亏损数额巨大。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出大于企业现金的流入,经营性的现金净流量出现负值,而且时常伴随着资金流量减少的情况,应该缩减或者拖延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长期处于这种持续状况的现金流量属于非正常情况,阻碍了它应该承担清偿义务。

4、因为应付款项经常被拖欠,丧失了企业信用,所需要的必要补充资金很难从资本市场、供应商或者金融机构等相关的融资渠道筹集而来,用其来来满足基本的清偿债务的需求或者来维持日常的开支,致使企业的资金源泉慢慢枯竭,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最后被迫宣布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不佳、内部控制混乱。企业因为内部控制混乱、管理不佳,发生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件、经济效益不佳、会计反映不真实、财产物资出现严重损失、费用支出失控等经济现象。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的限度,最后会致使危机的爆发和企业的彻底倒闭。

2、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让企业负担沉重的财务压力,偿债能力及其不足,将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我们国家的企业在财务结构上,通常存在着银行贷款过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问题。负债结构上,短期负债多于长期负债,企业的支付能力会被过度的负债所消弱。当企业面临支付危机的时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会因为超出期限的借款致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3、过度使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普遍的存在于现代的社会企业之中,销售产品绝大多数使用赊销方式。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这虽然能够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在信用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赊销的现象,造成应收账款的大量失控。如果信用链上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就会出现偿债危机和支付危机。

4、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其一,因为对于投资的风险企业投资决策者认识不足,盲目的投资,致使企业出现巨大的投资损失,进而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其二,企业投资者对投资的项目缺少可行性的系统周密的研究和分析,加上决策所依据的不真实、不全面的经济信息和决策者决策能力的不足等因素,致使经常发生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收益水平,投资也不能按期回收,造成了巨额损失或者是不良资产,使财务风险加大。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一旦发生了财务危机会使企业的长足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拥有很长的潜伏期,它是很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过程都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所以企业财务危机体系的建立就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收集的外部资料以及相关的经营资料为依托,依据企业所建立的组织体系,采取各种各样的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正在面临的危险状况和所经营波动的情况预先使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所获知,并将企业出现经营的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出来,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所暗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早采取预防或防范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主要的难题是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企业的运行规律和财务现状应该全面的反映在所选取的的指标中,及时有效德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出现的风险发出警报并快速做好控制措施和防范。一般讲来,预警体系的构建和财务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色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真实可靠的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做出判断。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系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应该使企业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得到充分地考虑,做到预警指标不遗漏、不重复。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将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另外,还必须依据环境变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进行修正、对指标体系的内容加以补充,使预警的时效性得到确保。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情况出现恶化或出现危机之前,可以立即发出警报。预警的判断要简单,信号要明确。不应该使指标设计得过于繁琐,不具有实用性。另外,还必须确保其所能带来的企业的效益要高于其所花费的成本。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管理,这一整套的对策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于的环境时常发生改变,公司的市场状况、金融市场的波动、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筹资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资金调度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使财务危机得到及时准确的识别,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总体收集和及时有效地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了使经济效益的实现得到保障,就必须对所得的内外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但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企业规模、管理水平、行业等,使公司财务状况得到全面的反映,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主成分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依旧如此,即有一个专门组织服务于预警管理。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要有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进行实施,它含盖了组织过程和组织体系。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之前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组织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四、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应有所不同

因为每个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业、产品特点、性质都有所不同,财务危机预警模式的选择也不能如出一辙。只能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和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预警模式,才能使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例如,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性质,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定性的指标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选取监测指标上也要有针对性。例如,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在于企业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可主要选择流动比率、速冻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在于企业的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重点因选取次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指标。

(二)完善各项内部控制措施将会计信息失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既能财务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又保证财务预警体系效能的发挥。财务预警是以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效用便会受到影响,一个失去效用的预警体系不但不能及时地提供危机预警,更严重的是它会给经营管理者提供错误的讯息,使企业失去排除危机的最佳时机,让企业陷入困境。因此财务预警要与各项内部控制相结合,以真实、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为基础。

(三)全面、系统的对待企业风险管理

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但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只依靠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首先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考虑包括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关键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其他风险因素。其次在财务预警的警情扩大和爆发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排警对策。监测风险和危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和危机,所以排警措施才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最终目的。

五、结束语

虽然企业财务危机的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但事实证明其形成和作用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就不可避免的被提高到重要位置,合理的确立企业财务指标,建立短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彭韶兵,邢精.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敏.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8(4):56

[4]龚巧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风险[J].新疆农垦经济,2002,(4)

[5]苗润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6]陈功.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0,(10)

[7]高天宏.财务预警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北力经贸,2004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4

1.定义

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财务风险不断加剧,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信用危机,导致企业遭受财产损失、企业形象受损等,直至破产的所有事件的总称。企业财务危机有大有小,但是如果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一旦某个部位或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结果。

2.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预兆

(1)企业经济效益长时间低下。企业生产资源必须按照其销售能力的大小进行合理配置,如果配置不合理就会使得企业积压存货,无法有效转移风险,使得企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致使资金不能正常周转,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除此以外,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还可能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减弱和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等因素。

(2)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①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贷款的过分增长,会导致企业筹资结构的不合理,从而产生企业承担不了过高的筹资成本,还贷高峰到来过早或过于集中而导致企业无法偿还等结果;②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投资行为失策,重复投资等会使得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无法承受投资带来的风险。从面使得最终收益偏离预期收益,投资回报率低。

3.企业财务危机产生原因

(1)外部因素。由于自然条件或政治形势等不可规避因素,导致的供求关系的改变,从而致使企业财务危机;税收政策的变动,利率、汇率的改变,通货膨胀和紧缩等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从而致使导致财务危机。

(2)内部因素。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上出现不妥当的经营和投资行为,就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定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指通过设置一些财务敏感性指标并对其进行观察,及时利用数据进行财务危机的预知、报警与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企业内外经营活动的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提前预知企业的潜在风险,并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警示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同时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有效规避风险。

2.特征及功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一种预报和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系统,能够及时规避企业偏离轨道的经营行为,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行资料分析的数据化管理,实时预警和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隐藏的财务危机,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可靠的经营决策依据。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所具有的功能有:

(1)发现并预告财务危机,提供处理依据。该系统可以结合相应的政策和市况,对企业各种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企业财务状况,除了可以进行预警外,还可以从根本上找到危机产生的原因,为管理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有效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2)记录危机数据,提供改进建议。此系统还可以对以往发生的财务危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和处理结果,并针对性地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得预警体系不断地完善,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数据参考。

(3)全方位监控。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全方位地监控此过程,监测出企业的自身的能力与实际情况,比如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多个方面。

3.建立条件

企业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首先要建立相对独立和健全的预警机构,该机构的日常工作可以交由企业现有能力较强的某些职能部门;其次要建立高效的资料信息收集和管理机制,对大量的资料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还要建立高效的预警分析机制,迅速将不重要或影响小的风险排除,重点对有重大隐患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快速找出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最后要建立灵敏迅速的反应处理机制,对财务危机进行深入预防、迅速处理,将财务危机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需要建立在大量资料信息基础上,首先企业要构建强有力的信息收集管理机构,配备高能力的专业人员,明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及反馈等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内容及信息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对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全面的技术支持。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

1.构建过程

(1)非财务性指标的研究及处理。非财务性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往往预示着比财务性指标更容易、更早发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如果出于节能、环保等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限制,那么无论目前企业处于何种状态,未来都不会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非财务性指标加以合理研究和利用,往往能够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简单,提高问题分析解决的效率。

(2)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确立。预警指标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等指标中选取,比如企业资产收益率、业务资产销售率或者是现金流入比率等。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

(3)预警体系的构建。进行预警体系构建时,要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依照每一个预警指标的警度值,合理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2.预警值的测算

(1)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测算。预警值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对企业近三年的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进行深入分析,参考该行业中相近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依照财政部在《企业效绩评价》中规定的标准值,结合当前行情测算出预警标准值。

(2)计算风险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预算出风险指标实际值后,要将其和标准值进行比较。要对每一项预警指标进行评分,将最后的各评分综合起来,得出的综合分数就是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3.预警区间的分类

风险预警区间对整个体系有指导性的作用,合理划分预警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危机区、预警区和安全区。指标在不同程度风险区,就表明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企业所要做出的安全防范和处理措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各种程度的企业风险进行预警和处理,对各种阶层的风险做到有的放矢。企业要预防安全区的风险,警惕预警区的风险,及时合理应对危机区的风险。

4.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

灵敏安全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财务预警和管理效率。首先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分析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企业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规范是建立高效预警体系的基础;其次是建立规范、综合、访问级别高的财务信息网,使得会计信息得到高效、快速的传递和反馈;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范机制、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项财务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制度。

5.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顺利运行。建立完善健全的内控制度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中,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职能机构,完善财务风险分析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成程序化、高效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理论上说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非常繁琐和复杂:首先,要将会计活动管理放在内部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大对企业成本、资金和财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其次,企业要依据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等制度;最后,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管理,明确领导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职责,切实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规范。

四、结语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危机时有发生,建立起合理高效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有效预防与规避财务危机,对已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处理。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旨在为同行借鉴参考,以求更好的应对企业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障碍。然而,财务危机问题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合理有效解决企业财务危机问题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由于受我国企业发展模式的限制和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机制,忽视对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例如,曾经的“神话”——巨人集团因其迅猛的发展势头红遍一时,但是由于企业缺乏财务危机预警,在发展中期面临严重资金短缺等财务危机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产生严重的资金盈利性与流动性矛盾。最后,一个“巨人”就消失在众人眼前。

企业财务危机主要由于企业长期资不抵债,主营业务量长期出现负增长导致的企业净资产为零,进一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财务风险日益严峻、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和银行借款等,造成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继续开展,最终致使企业破产。一般而言,企业财务危机深受内部及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筹资活动出现决策性失误从而导致财务危机;外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家税收政策及市场政策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由于企业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及可预见性等特征,因此企业为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进一步做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完善企业财务体系,运用财务敏感指标对企业活动进行随时监控,全面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提前预知企业的潜在风险和困难,进而提早做好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反馈不及时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主要采用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预警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和缺陷,表现为企业对财务危机的预警存在一定时滞性。一方面,财务信息主要依托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反映和体现。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一般在月末、季末和年末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因此企业以财务报表为基础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设定的,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失误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但是经营风险转化为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当企业收集到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时,可能为时已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当前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无数进出口企业由于预警信息不及时等原因,企业无法及时迅速地掌握经济危机发生信息,在危机初露端倪时仍盲目按照原有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面临库存产品过多,商品滞销等严重问题。

(二)指标不完善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够完善,企业在制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根据传统的会计指标作为考核和预测的依据,主要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从而得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及盈利能力等初步分析指标,无法从实质上得出企业的销售现金比率、现金收益率等流动性资金的周转比率,大大降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供使用现金金额及现金周转率等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能否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和重点,而现有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详尽分析,忽视现金在企业正常运营中的影响,仅仅重视企业的负债能力及偿债能力。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我国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普遍缺乏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没有实现预警组织机制、预警信息机制以及预警管理机制的有效统一。一方面缺乏对危机预警机制的全方面认识和重视,存有企业财务危机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忽视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监督管理过程,认为只要财务危机解除,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问题就不会再次发生,缺乏对前一个危机预警过程及应对措施的总结,导致企业再次面临类似财务危机时无法吸取前车之鉴,仍然要摸着石头过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难度,加剧财务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完善措施

(一)全面综合分析影响因素

在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综合体现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企业在制定危机预警体系时,应从宏观经济环境、具体行业特征、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企业经营方式及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综合考虑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制定出全面详细的应对机制,实现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目的。例如,由于国有企业性质及管理的特殊性,在制定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要全面考虑资产、负债、利润等常规性影响因素,还要考虑国家相关福利政策的影响等,如社会贡献率等指标,针对于各行各业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不应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模式与体系。

(二)强化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分析

在现有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及获利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在制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还应注重企业资产销售率、收益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现金注入比率分析及安全边际率的分析,弥补现有预警体系中财务分析指标单一化、模糊化的问题和缺陷,完善预警体系中敏感财务指标的考核,从而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的准确性及及时性,提高预知企业潜在风险的能力,实现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化、系统化、全面化、详细化管理,实时预警和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隐藏的财务危机,适时地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为企业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及经营决策依据。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应注重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加强财务成本控制,严格监督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能力,避免出现、擅自挪用企业资金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最后,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责任制,实施分管到人的原则,有效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保证企业制定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真实合理,符合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四、总结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健全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全面降低企业财务运营的风险,防止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在危机初见端倪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走上企业破产的道路。同时,良好的危机预警体系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秩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6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和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产生企业的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转贴于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四、结束语

虽然企业财务危机的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但事实证明其形成和作用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就不可避免的被提高到重要位置,合理的确立企业财务指标,建立短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梅.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及其建设[J].计划与市场,2002,(6).

[2]龚巧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风险[J].新疆农垦经济,2002,(4).

[3]苗润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4]陈功.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0,(10).

[5]高天宏.财务预警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北力经贸,2004,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7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是企业破产。企业因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危机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beaver(1966)将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2)altman(1968)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被接管或者重整的企业。(3)deakin(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4)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5)wruck(1990)给出的财务危机的定义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债务的情况,这些债务包括应付未付款、诉讼费用、违约的利息和本金等。(6)ross等人(1999;2000)则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一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二是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三是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四是 会计 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7)lee(2004)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定义财务危机:一是未能偿还到期借款的本息,借款期间有过延期还款和减少本息支付的协议;二是公司的净资产减少到其股本的一半以下。

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可知,无论财务危机如何定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具有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流的紧张状态可能使经营无法持续的特点。财务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识别企业财务危机,并对其做出预警,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 文献 综述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很多 经济 学家与财务专家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利用相应的财务变量构造了一系列的预测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四类。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运用单一变数、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此后,william beaver(1966)使用单变量为分析方法,采用成对抽样法进行样本配对,考察了29个财务比率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1-5年的预测能力。beaver发现 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到87%,对于失败企业是最具有预测能力的指标。国内学者对单变量模型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包括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应用单变量分析法研究了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5年21个财务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单变量模型的优点是只需要观测一个变量,应用比较简单;但是,任何一个财务比率无法充分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特征,所以该方法在现今的研究中很少被单独使用,一般都是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二)多变量分析模型

多变量分析模型又可以分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edward altman(1968)使用多变量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研究。他以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并配对33家正常企业,将22项财务比率分为流动性、获利性、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力五大类指数,利用多变量分析法建立了著名的z-score记分模型。meyer和pifer(1970)以1948-1965年间失败的30家银行与其相匹配的30家非失败银行为样本,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并且用9对相匹配银行组成的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有其他典型的判别分析模型,包括:deakin模型、blum模型、casey模型和taffler模型等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静(1999)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数据,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进行的多元判别分析。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判别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卢守林等(2002)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1998-2000年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的z-score模型。

多变量分析法弥补了单变量分析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这种方法受到了统计假设的限制,只适用于自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并且要求组内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否则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有偏的;第二,多元判别分析要求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一定要配对,而配对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是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的一类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使用logit模型预测公司的破产及违约概率。ohlson(1980)从1970-1976年间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之中排除公共事业、运输公司、 金融 服务业,总共挑选出105家破产公司和2 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采用九个财务比率建立了logit模型。huffman & ward(1996)运用logit模型对1977-1991年间违约的171家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进行了预测研究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分别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和 logit回归方法建立和估计了预警模型。刘?F(2001)使用1999年28家st公司与另外28家正常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3年的数据,通过logit回归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姜秀华(2002)和齐治平(2002)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李萌(2005)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等。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条件,但是要求因变量有逻辑含义,而且 计算 过程较为复杂,有很多近似处理。

(四)神经 网络 预警模型

神经网络,又称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一种从神经心 理学 和认识 科学 的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 发展 起来的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bp神经网络模型、mda协助神经网络模型、id3协助神经网络模型和sofm协助神经网络模型。odom和sharda(1990)是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破产预测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koh和tan(1999)以1978-1985年间出现的165家破产公司为失败样本并以正常公司165家作为配对样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模型。在我国,王春峰(1998)、杨保安(2001)等学者也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杨保安通过对中信实业银行的分析,选取了4大类共15个财务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供银行用于授权评价的预警系统。 台湾 的林文修(2000)选取1992-1996年在台湾证交所上市企业中的36家失败企业和64家正常企业,并区分为学习样本73家与测试样本27家,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logi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演化式神经网络模型等四种方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

神经 网络 预警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分析层次清晰且逻辑关系严密,并依据心 理学 理论加入了一主观因素,从而有效地使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相融合。它的缺点是规范分析特点明显,不适宜做实证分析,分析模式缺乏灵活性,数据性假设条件过于苛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设计

导致 企业 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仅能揭示影响关系与程度,变量的选择会因分析人员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其不仅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而且系统性往往较差,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虽然在分析技术上较为先进,且分析企图试图更精确,但它们在强调分析技术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立论的基本依据,且在变量选择中往往伴随较明显的盲目性。因此,作为完善多变量模型系统,为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提供变量选择的依据,利用相应的财务理论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就是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基础之基础。但从财务本身的角度去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营业收入无法稳定增长,造成公司的连续亏损,使得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2)过高的负债使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虽然公司本身有盈余,但是可能因为无法应付短期的庞大利息支出而造成破产倒闭;(3)现金流量发生持续性的净流出,企业就像是流动性资产的储水槽,若水槽中的流量变小(资产变少),流入量减少(现金流入减少),流出量增加(现金流出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差量就会逐步增大,这样会使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增加。

综合引起财务危机的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对应用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描述或预警财务危机,用经营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获利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用现金流量指标来度量现金流。从预警的角度考虑,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20个更具体的财务变量(见表1),以此构成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以深沪两市a股中被st的上市公司为实际考察对象,利用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a股中154家被st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而被st的上市公司:(1)上市两年内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因 自然 灾害、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经过剔除后,本文选取的有效样本变为80家。根据研究期间一致、行业相同或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按1:1的比例选择没有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公布其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上市公司(t-1) 年的年报和其在第t年是否被st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用(t-1)年的数据预测第t年是否被st没有实际意义。在本文中采用 (t-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6是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在发生财务危机前2年的统计性描述,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和t值。

四、结论

根据上述经验值的 计算 结果可知,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财务指标的实际值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判断的标准见表7。

依据表7的标准可以得出结论。即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前2年,正常公司和危机公司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现金流量和成长能力的20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也就是说正常公司和危机公司在上述15个财务指标的均值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只要发现企业对应财务指标变量的实际值有一个或多个落入预警区间,就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参考 文献 :

[1] 刘红霞.企业投资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j].投资研究,2003(9).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8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监测作用、识别与诊断作用、预防和控制作用和提升企业价值等四个方面。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中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2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2.1企业资本和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1)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通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

(2)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风险成因,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2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资金回收策略不当,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1)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3)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1)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3)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站大全。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2.4宏观经济、税收法律规范、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影响

(1)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风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2)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 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3)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3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4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4.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的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费用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③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2)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①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②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③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3)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4.2设立财务危机预警的预警值

这里要确定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临界值。根据分类的预警指标,确定指标的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预警指标的标准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需要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预警指标标准值加以修订。

4.3确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权重

介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比较好。德尔菲法基本思想就是首先由主持人选定若干名专家,这些专家彼此间是不能沟通的,主持人只是反复征询专家的意见并进行统计,然后主持人通过征询―统计―再征询―再统计,反复多次直到集中系数满足要求为止。实施步骤就是:(1)编制专家咨询表;(2)分轮咨询;(3)计算各位专家对同一指标权重的均值和方差。离散系数越小,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比较统一。

4.4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同样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预警方法应该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准。从以上预警值的确定可以看出,这里选择的是功效系数评分法。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都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及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值。然后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在根据各指标值的重要性,运用特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值得到平均数,即为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当综合功效系数小于等于预警临界点时,就表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 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9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解析

从狭义上看,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给资本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即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所面临的风险。从广义上看,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筹资、投资、资本回收及资本收益分配等非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显然,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突变都会经历一个蕴藏、积聚、演化、显现的过程,有一定的先兆性和可预测性。为了防范和规避财务危机,企业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经营信息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症结,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将可能产生的风险信号尽快向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警示与反馈,以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态应变防范策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害。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依托企业内部若干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部门或岗位按照预定目标运作的体系机制。首先,其必须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相匹配,与企业中各部门岗位职责相融合;其次,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御体系”,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当具有监控、诊断、评价、度量、报告等各种不同功能。总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依据企业的规模及性质,有其显著特征,它既可以由一个完整的部门独立运作,也可以由各生产、销售或职能部门的某些岗位完成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的工作。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作原理是通过生产、销售等业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对初始信息进行采集,并据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监测各因素变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判断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的注意事项

第一,中小企业应尽快树立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要让企业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的安危、兴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唤起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感。任何侥幸心理或麻痹大意都是风险的源头,只有警钟长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经营者驾驭风险的能力和职工的风险意识。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财务数据,设立预警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诊断和预测。成长中的企业应当建立一些可控指标用以测量其运作健康状况。现实中,有些“非量化”的指标也能起到风险的预警作用,如管理层重要人员、董事或财务会计人员的突然或连续变更。

第三,在企业的成长期,由于高速发展使企业资金发生短缺,企业便倾向于负债经营。因此防止过快发展,造成资金短缺,避免失控发展是企业成长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企业在成长中要时刻注意保留可动用的资金,要将长期投资和短期发展结合起来,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态势,从总体上考察企业发展前景,避免盲目扩张。

第四,企业风险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尽管企业会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也难以绝对避免企业风险的发生。然而每一个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差异很大,每次风险的成因和具体情况迥然不同,难以提出具有适用性的具体处理方法。因此,应在把握主动性、诚意性、真实性、协同性、群众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应对各种风险。

第五,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企业成长中发生风险的诱因,就得扎扎实实地夯实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质量,完善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决策机制;克服管理中短期行为,加强管理基础性工作,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三、中小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方法体系

(一)非量化分析

第一,标准化调查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指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供企业经营者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共性,对所有企业或组织都普遍使用。缺点是无法提供企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出现主观判断错误的情况。另外,该类表格没有要求对回答的每个问题进行解释,也没有引导使用者对所提问题之外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客观性较高。

第二,“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该方法将企业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危机并逐步加剧的特定症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列举了各阶段病症表现,如企业有相应情况发生,就应尽快弄清病因,采取有效措施,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财务正常运作。

第三,“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的理论思路是当销售额逐月上升时,兑现已开出的付款票据极其容易,反之较难。而经济繁荣与否和资金周转关系甚为密切,从萧条走向繁荣时资金周转渐趋灵活。反之,从繁荣转向萧条,尤其是进入萧条期后,企业计划就往往被打乱,销售额和赊销款的回收都无法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各种经费往往超过原来的计划,所以必须制定特别细致的计划表以提高资金周转率。

第四,资金运动流程图分析法。资金运动流程图法是一种动态分析,它根据资金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随经营过程不断循环周转,资金的形态也随着经营过程不断改变这一运动特点,对企业资金运动流程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出可能遭受的各种风险,在可能遭受风险的关键点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其局限性在于它是建立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是一种防范手段,应与识别损失的其他方法同时使用。

第五,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又叫“A记分”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与企业风险有关的各种现象或标志罗列出来,并根据它们对企业经营失败影响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数据,然后将企业每一因素下所得的分值加总,即得综合风险分值“A”,将它与标准比较,便可判断风险程度所属级别。

(二)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中最适用的为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即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奥尔曼(Altman)教授在分析上述变量相互的关系、观察各变量判别预警正确性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建立“Z-Score Model”模型(简称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式中: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总价/负债总额;x5=销售额/资产总额。

上述模型主要适用于股票已经上市交易的制造业,为了能够将“Z-Score Model”模型适用于私人企业和非制造业公司,可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即:

Z=6.5x1+3.26x2+x3+6.72x4

式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x4=企业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

在该预警模型中当目标企业的Z值被测定为大于2.90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23时,说明企业已经出现财务失败的征兆;当Z值处于1.23-2.90时为灰色地带,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Z模型克服了单变量预警模型缺陷,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它除了可预测本企业财务发展状况外,还可以分析企业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及利益相关公司情况。但其局限性在于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即不可用于规模、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采用的是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资料,没有考虑到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质量。为了解决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带来的人为操纵财务比率的问题,增加了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现金盈利质量率和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盈利质量率=现金盈利值/净利润。其中,现金盈利值是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增加值/留存收益。其中,现金增加值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改进策略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有其缺陷和不足。定性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当事人的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而定量方法给出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标准值固定,用固定数值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有效的目的。

(二)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动态预测

动态财务预警体系要实现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预警,不仅要包括前面所提到的预警模型这一核心,还应该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模型、智能模型等其他的信息技术模型。由这些模型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实现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财务预警,在环境变化时能够随时调整预警方法,从而随时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三)强化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预测

并不是所有的财务风险都能引发财务危机,因此财务风险控制得当,不仅不会带来损失或许还会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甚至会产生财务失败,这就需要强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对财务危机可能性的预测,以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造成损失。

(四)对重大风险建立应对预案

对于重大风险应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相应的预案应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重大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降临。

(五)结合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结合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务预警失效,而且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用情况以及实际获现能力。现金流量计价方法统一地以现金制为基础,剔除了不同企业同样交易事项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10

一、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

即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并形成报告文件,以供企业经营者参考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称此方法为“标准化”,并不是指此方法所使用的报告文件或调查表格具有统一的格式,而是指运用这种方法所提出的问题对所有企业或组织都是有意义的、普通适用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正在于此,但其缺点也有此而生,即这种方法对特定的企业来说,无法提供特定问题、损失暴露的一些个性特征。另外,该种方法所使用的表格没有对要求回答的每个问题进行解释,也没有引导使用者对所问问题之外的相关信息作出正确判断。

(二)“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即把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症状。1.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分配不当、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2.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金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3.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4.财务危机实现期:负债超过资产,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

如果企业有相应情况发生,就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以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财务正常运作。

(三)管理评分法

美国企业家在对企业的管理特性以及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的调查中,对几种缺陷、错误和征兆进行了对比打分,还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它们作了加权处理。(详见表1)

用管理评分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评估时,每一项得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满分,不容许给中间分。分数越高,则企业的处境越差。在理想的企业中,这些分数应当为零。在18到35分之间构成企业管理的一个“黑色区域”。如果企业所得评价总分位于“黑色区域”之内,企业就必须提高警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使总分数降低到18分以下的安全区域之内。从上述评价项目可知,管理评分法时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企业失败源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该方法简明易懂、有效。当然其效果还取决于评分者是否对被评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直接、相当的了解。

表1 管理平分法

资料来源:《高级财务管理》,张兆国.2005年7月

二、财务预警定量分析方法

(一)经营安全率

是由两个因素交集而成,一是损益平衡点安全率,一是资金安全率。

损益平衡点安全率计算方法:

损益平衡点安全率=100%-损益平衡点劳动率

损益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额)]

损益平衡点劳动率=损益平衡点销售额÷销售额

资金安全率计算方法: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他人资本与自由资金比率

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他人资本比率=他人资本÷[自有资本+他人资本(总资本)]

计算资金安全率时,所谓的“资产变现额”就是企业立即处分其所有资产后可以变成现金的总数。在计算资产变现价值之际,要以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一一加以估算加总而得。

经营安全率落在第1象限,表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应该采取有计划经营扩张策略

经营安全率落在第2象限,表示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尚好,但是市场营销力显有不足,应全盘研究对策,以加强企业总体行销力,创造企业应有利润。

经营安全率落在第3象限,表示企业经营已陷入经营不善的境地,随时有关门的危机。如果经营者缺乏企业重整决心,不拟定有效的重整计划,持续地进行企业改造,那么企业面临寿终正寝之日也就不远了。

经营安全率落在第4象限,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已露出险兆,经营者应将改善财务结构列为首要之务,要求全员积极进行开源节流。此时对市场行销力应采取适度成长策略,并且要求营销部门对顾客做必要的筛选,以防止不良销售损失,加速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

经营者必须有将企业经营安全率永远落在第1象限的决心,并采取必要之作为,则企业定然可永续经营。

(二)单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按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这3个比率的特征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断下降;具有长期趋势而非偶然。

3.多变模式。多变模型,是指运用五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并产生判断财务危机的分值――Z值,并据其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最早的“Z计分模型”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造的,主要用以计算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10x5

其中,Z值为判别分;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净额相对于资产总额的比率,说明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该比率用于说明企业在一段时间的累计获利能力的大小;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该比率用于衡量总资产的获利能力;

x4=(普通股市值+优先股市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在负债超过资产时,企业无负债能力前,其资产可能跌价的程度;

x5=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资产取得销售收入的能力,说明企业资产周转的速度。

以上五个指标都是正指标,所以当Z值越低时,企业越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当Z值低于2.675时,则表明企业具有了发生财务危机的前兆;反之,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当Z值小于1.18时,企业将存在很大危机;当企业Z值处于1.18-2.675之间,该区间称之为“灰色地带”,进入此区间的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管理者就应该提高财务危机的警觉性。

参考文献:

[1] ^志斌.《防范财务危机的八项措施》.《会计之友》.2006年第12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11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

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较晚,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间比较短,进而在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问题。例如,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常常出现系统故障,无法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导致财务危机突然爆发,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又如,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使得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出现监测不准确问题,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财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而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应用者,其应用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效率,也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就现阶段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财务工作的发展及改革,导致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而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3.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不相容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实施的,然而,就现阶段一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上来看,一些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孤立,运行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等原因,也将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较为单一

由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进而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非常的单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是包括对系统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的监测,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针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上来看,其主要是发现风险和预警风险,但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却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可见,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上看,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真正的将财务危机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影响到企业财务质量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而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首先,企业应该聘任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维护人员,要求维护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漏洞及故障,通过及时的处理,能够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其次,及时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

在企业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颇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了解财务人员的整体情况,针对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其次,将现今最为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导财务人员有效的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培训中,要做到事无巨细,将财务人员在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应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了解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并且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3.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

企业在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具体应该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施针对性的预警,进而实现良好的财务危机预警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12

第一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这一观点强调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风险控制虽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其功能远不止这一项,因而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这一观点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侧重提出了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预警方法。但指标分析只是财务预警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而分析方法也只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还应包括组织机制的建立及其它分析方法,因此此种观点也有其局限性。第三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提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限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报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制定有效措施对症下药,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有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的前车之鉴,又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毕竟只要企业吸取教训,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失败依旧是成功之母。

(2)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搜集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据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搜集也是一个贯穿于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预报功能。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队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症结所在。治疗功能。财务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症结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限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以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篇13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在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侧重预警分析机制指标的分析,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该观点没有看到预警分析机制还包括模型分析。

另外一种观点是突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风险的控制功能,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该观点忽视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其他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笔者从第三种观点出发,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进行某些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但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和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一旦公司经营处于非常状况,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同时在体系框架上将财务预警组织、信息、分析、管理子系统并列,不能充分反应财务危机的三个阶段,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提供新思路。根据公司财务危机的潜伏、发作、恶化三个过程,从而建立一套对应于危机过程的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运作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公司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出现异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遭受巨大损失。财务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能够适时、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先进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市场参与方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能起到报警器的作用,提醒有关市场参与方的注意。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除了要建立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还必须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财务评价体系和财务分析机制正好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证监部门就必须利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给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也要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监督上市公司增强风险意识,采取对付或化解风险的措施。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其根源是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将导致周期性的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那么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随着旧理财模式向新理财理念的转变,企业理财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以权衡理论、成本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财务理论又成为当今财务预警理论的重要来源。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这也符合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防患于未然。因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两大技术支撑系统。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以前的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下分为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对每个机制的运行都作了较为合理的阐述,但忽略了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的逻辑过程,仅将这些机制罗列出来,没有体现组织的行为人角色,同时没有注意到后面三项职能机制的先后逻辑关系。因此,笔者根据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定引起财务危机的周期性这一原理,注意到财务危机可以分为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财务危机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潜伏期要注意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发作期要准确分析财务指标数据,利用模型预测危机发作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防治工作;恶化期要迅速启动危机管理专门小组,及时化解财务危机。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4.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要做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为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能从相对开放的信息资源库中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企业经营数据。这要求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地配备信息专业人员及软、硬件设备, 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预警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危机分析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危机分析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影响财务危机分析的一般有两个因素: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临界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应该实施应急的计划。

这一阶段的预警分析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诊断机制。面对财务层面的危机信号,应探寻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真实根源,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或是销售质量的下降、自身管理薄弱。

4.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反应迅速的危机管理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性的保证。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风险补救和改进方案,旨在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直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推动企业持续。

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处理。当财务危机已经恶化时,企业领导人和财务人员不能胆怯、畏缩,应该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及时分析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诊断,全力扭转财务局面。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其次,寻求过渡时期的资产支援。分析之所在,主动说明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渡难关。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 吸取教训, 制定重整方案。其做法为: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更换高级领导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改善生产程序;改善行销方式等。

4.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成员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时,需要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前提,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

这个组织必须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它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应该有一个日常组织和一个特设组织:前者负责财务危机各阶段的日常事务,如危机潜伏期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危机发作期财务的指标和模型的分析、危机恶化期财务管理方案的实施;后者是针对财务恶化期而特设的,专门负责财务危机处理全过程,以果断、迅速、准确、有效的化解危机。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