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实用13篇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1

食品行业对于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的开发都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机会,所以食品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目前人们特别关注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就业应该不成问题。

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拓展阅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餐饮业、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2 餐饮业;

3 贸易/进出口;

4 酒店/旅游;

5 其他行业;

6 批发/零售;

7 新能源;

8 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厨师、品控经理、中餐厨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厨师;

2 品控经理;

3 中餐厨师;

4 厨师长;

5 行政总厨;

6 西餐厨师;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2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一、引言

为适应“十二五”新形势下全国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落实教育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贯彻2010~2020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的精神,结合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越发感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以突显能力为本位,笔者拟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核心课程设置修定,进行岗位研究尝试。

二、慨述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企业所需,我所设置”的教学新理念,以食品企业日常检验项目为工作载体,既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又保证了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达到或接近“零距离上岗”,从而缩短试用周期。在专业设置及各教材内容的选择、深浅以及编排上,力求贴近学生(学生接受程度)、贴近岗位(体现实用型),从而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改变过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样样通、样样松”的弊病,对分析检测方法要精讲、细讲,重在操作,旨在体现专业设置紧密联系检验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来用于技能训练的课程,大多讲成了原理,实习也多流于形式。因此课程及教学的问题表现在:

1.高职轻纺食品是理科专业,可是其生源70%左右是文科生。据调查显示,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入校之前分数低、基础差,普遍存在“认同危机”。检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75%左右的高职学生对食品类涉及理科知识学起来感到很吃力,为此产生畏惧感。

2.根据2010~2020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的精神之一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去表述涉及检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理化检测的背景产生浓厚兴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和角度

以乳制品企业检验岗位为平台,辐射食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检验人才,以便学生“零距离上岗”。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调研的形式研究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师为什么?什么?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一、岗位分类

乳制品检验岗位,即《原料、辅料检验》、《半成品、成品检验》、《工序样检测》、《微生物检验》、《保温检验》、《仪器检验》。

二、岗位描述(见表一)

三、核心课程与岗位技能(见表二)

四、知识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⑴ 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知识;

⑵ 掌握食品营养与保健、营养搭配、平衡膳食知识;

⑶ 掌握国家有关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的政策法规。

2.素质要求:

⑴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素质。

⑵ 具有良好操作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合作意识、绩效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

五、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初步探索了高职教学的新思路,“理论教育与实训相适应,与现实企业所需相适应”,促进食品检测行动领域课程向上向前发展,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教师解决了“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题。故针对企业检验岗位所需的项目把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置,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够用”为度。

第三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和说明

参与此次研究的单位是X学院食品工程分院、X乳液检验室,通过对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提高食品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二、建议和展望

1.建立在结合态及包容实用的基础上评估所设检测内容的可适用性。

2.技术极限问题:施教者企业经验不足,需充电。

三、问题与对策

高职学生多数勉强接近三表水平,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相对较差;初次接触本专业课程,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教学目标较难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结合案例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3

为抓好创建工作。我县从宣传入手,认真组织开展创建示范县工作。一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在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开辟食品安全宣传专栏,定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政策,并利用《食品安全法》颁布和实施等有利时机,组织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能单位、各乡镇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旅游景点,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舆论氛围。二是成立了创建组织。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县长常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修武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督导组、技术保障组、宣传组三个工作专项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制订了创建方案。按照创建标准,结合县情实际,县政府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要求成员单位结合各乡镇、各部门实际,制订各自的创建工作推进计划和方案,设立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表,确保创建工作按期或提前完成。四是拨付专项创建经费。为保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有效开展,根据创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县政府及时拨付创建工作专项经费46万元,其中办公经费26万元,食品检测设备20万元,保障了创建工作和食品检验检测的有效开展。五是加强了日常协调、检查、督导。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到基层检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安排具体创建工作。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数工作目标已经完成,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7月27~28日,焦作市食品安全评估组对修武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对我县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8月28日,修武县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申报材料和申报表上报到焦作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人了申报程序。

二、以服务为前提,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4

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1、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简介: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培养熟练掌握食品营养组成与分析、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2、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面向食品加工、卫生检验、动植物检疫等有关企业、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分析、食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保健食品厂、饮料厂、发酵食品工厂、生物工程制品厂、水产品加工厂等各种食品企业,各级政府食品质量监测部门、卫生防疫技术管理部门、商检技术管理部门、国家海关,化工企业、医药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大中型宾馆、超市等单位的技术岗位从事质量检测、卫生检测、污染监测、质量监控及评价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5

实验课程打造美食达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大都穿梭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在掌握了食品的分析、检测方法;了解了食品的储运、加工、保藏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学习了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了整个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外,也学会了自制酸奶、果酱、肉制品等食品。

在食品专业的学习中,最具趣味性的要数食品制作实验课,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制作混合果酱的实验。实验全过程均由我们独立操作,从原料的选购到原辅料比例的搭配,以及制作工艺的选择全部通过团队协作商定。制作时我们根据不同果蔬营养价值的不同,对原料的搭配做了大胆的设想,最终在取材上颠覆了传统果酱的选材,选用了山楂、胡萝卜作为原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山楂口感较酸,有机酸及VC含量高,能开胃消食、降低血压;而胡萝卜则富含胡萝卜素,能补充VA、VC。两者搭配起来,营养价值丰富,颜色鲜亮,成本低,口感也能被大众接受。那次试验以后,我们宿舍一周的早饭都是吃面包夹自制的果酱。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分外香甜。

当然这个专业也并不局限于吃上,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是这个专业的三个方向。北方的大学优势多在畜牧粮油的加工上,如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而南方的大学则以水产品、食品生物技术为主,如南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在制糖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在亚热带食品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创造光明前景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6

“食品营养学”不仅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课程,同时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开展教学的核心课程。在我国公共营养师的培训中,“食品营养学”也是必修课程,该课程注重实践为主,理论辅之,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食品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具备相应的食品研发工程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应该和相应的教学体系对照,同时按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顺应当前新形势的食品专业教学实践规律,对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

1食品安全的新形势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威胁着生命安全,同时也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食品法规,并出_一定的规范政策,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持续监管,保证百姓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另一方面,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时,应该基于食品安全的新形势背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比如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培养为教学重点,首先明确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状态,同时具备相应的食品研发工程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

2“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首先因为在大学阶段,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们惯于接受填鸭式教学,所以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互动式课堂教学,而教师因为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未加以创新。另一方面,一些年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设置也较为保守。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也没有相应的创新活动。

2.2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学生们很少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常就是等待教师布置任务,而自己却很少主动学习知识,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因为食品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相当高,实践课程需要占据大多数课时,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场地设备的限制,大部分教学也只能转为理论教学。

2.3整个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合理

“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实践环节较少,整个教学环节安排得并不科学合理,主要也是由于高校食品专业的学生人数过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场地和设备却十分有限。近年来,高校各个专业的扩招已经导致了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但是对应的经费和实验设备却还是保持以前的水平,所以供求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本应该以实践为主的“食品营养学”大多都转为理论教学,这也是值得整个高校教学者深刻反思的问题。

2.4教学工作受到制约

在高校“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很多时候安排的都是应试的理论课程,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相应的教学工作受到制约,学校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有很多方面都不能展开教育。再加上很少有学校能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同样学校的制度也使得教师们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教师们也只能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所以教师们对课堂的形式和教学内容就不能进行创新,整个教学工作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3“食品营养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3.1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面对现在的课程考试形式单一而导致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状态,教师们应尽力改变期末考试形式。传统期末考试内容大多数照搬课本,没有什么创新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必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比如以考核方式多样化为原则,把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也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激励他们积极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同时加大日常技能培训力度,将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2授课方式改革

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整个教学环节安排得不科学合理等问题,高校教师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授课方式改革,并予以相应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同时随着当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多元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教育模式。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现身说法讲授“食品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设定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同时还可以设置出多种人物与场合,真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其实,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仅需要一些教学工具和相应模式加以扶持,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自己,学生是否真正从这些培训中提升综合能力,都是要看学生自身如何努力。所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只有多经历实战训练,理论学习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3.3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7

1 “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传统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即使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但单靠填鸭式的强行灌输,学生也很难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符合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效率低。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式学习效果最低,个人学习或被动的接受学习效果在30%以下,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在50%以上[2]。

1.2 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中,实践(实验)课占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体现在实践(实验)内容和课时的安排上,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传统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多数实践(实验)只是验证理论,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传统的实践(实验)课,由教师把书本上的案例写在黑板上,并逐一讲解,而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1.3 考核方式单一

以闭卷考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占的比例较少,甚至部分院校根本不设立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制度,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理论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而熟悉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效果不佳[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设置问题法,研探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情景模式法等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思考学习[4]。研讨式教学法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改变该课程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更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信息量,多采用录像、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运转中的现状,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能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管理中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强化学生对食品企业经营的认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经营运转的实际情况,并分组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3 充分整合校外资源

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利用管理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入不同的管理情景模块中,根据学生在情景模块中的角色安排任务,让学生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4],从企业邀请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生产、销售与经营相关实践经营丰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演示相关的实践技能,另外,安排学生去食品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到企业去认识企业组织管理和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5]。情景模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景,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仿真的实践平台[6-7]。

2.4 完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采用“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考评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评定。

2.4.1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考试内容在传统只有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型试题,改变传统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考核较全面。

2.4.2 实践(实验)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30%,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在情景模拟考核中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审核,教师从学生的情景设置、任务分配、问题处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评定打分,确保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2.4.3 平时考核

学生上课出勤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实践(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占总成绩的10%。

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反映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食品企业管理的教学改革,教师通过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及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提高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方案完成某一系列的任务后,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对在情景模拟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从而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学生通过设置任务改变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在情景模拟方案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如果实践(实验)结果不理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结果,找出实践(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发生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实践报告和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看,通过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改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实验)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珠.食品企业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0.

[2]廖力贤.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互动是教学[J].知识经济,2009(2):159-160.

[3]刘云强.关于实践教育创新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9):70-73.

[4]姚子凤.探究式教学中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67-268.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8

国外研究者从构成、运行机制和可能的失效三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构成方面主要有两个研究角度。一是从构成要素来分析,例如,Whitehead,A.(1995)提出了食品控制体系包括六个要素。二是从控制体系的监管主体来分析,例如,DeWaal,C.(2003)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指出,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会促进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带来更为理性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足够的透明性。典型的如Adrie,J.(2005)发现,要保证链条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供应链有效运行,而建立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操作一致;国际交流;信任;透明性;与行政过程相分离;以结论为中心。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失效。Rolf,M.(2007)对欧洲未来食物链的发展远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三种最有可能对食物链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技术的不确定性;行政上的不确定性;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最后,外国研究者还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研究了食品安全问题,阐述了食品安全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因素。

二、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方面进行深层研究。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张红波和吴永常等通过暴露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李浩异和李冬玲等则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我国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模糊认识和忽视标注及法规的问题,更多的考虑价格因素而非安全因素等。还有诸多学者从生产者和政府方面分析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其次,从经济学角度,学者们主要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社会规制等)上进行分析。

作为国家高层次的后备人才,我们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我们将面对迅猛发展和剧烈变革的世界,将承担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和更加艰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突出食品安全素质的培养已显得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教育定位在使受教育者在青年时期一劳永逸获得一套对特殊行业和特定职位有用的知识和技术的观念上。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而忽视人们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明显表现出对人们食品安全素质培养的不足,致使食品安全教育在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令人遗憾地存在许多空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表现为理论上皓首穷经、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会食品安全;同时也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新形势下,对人们食品安全能力的培养应从树立食品安全观念、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这对全面培养具有食品安全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范畴

人们是具有食品安全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食品安全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潜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我们以食品安全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去追求。我们认为,要培养的食品安全能力,其方法和途径有:第一,树立食品安全教育的思想。第二,食品安全要立足自己的特色。

培养人们的食品安全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人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上,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聪敏的悟性。那么,如何培养人们的食品安全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培养食品安全意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结合基础和专业实验内容,构建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引入可使人们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业余时间和网络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通过仿真实验的引入,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仿真实验软件对数据采集、储存、分析、处理、传输及控制的强大功能,还可以增强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食品安全活动

食品安全实验室的建立让人们有了一个可以交流食品安全思想、实现技术食品安全的场所,并且是提供了培养人们实践动手和食品安全能力的一个有效活动平台。建立由人们自主学习实践的食品安全实验室,可以邀请一批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为指导教师,结合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给人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萌发食品安全思想和培养自主食品安全能力。人们在保证完成一定数量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具有拓展性、延伸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或具有食品安全见解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可以以个人独立自主或小组团队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从中学习并得以提高。许多高校实践证明,通过食品安全实验室的实践,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人们的专业技能和食品安全能力。

四、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另一视角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另一视角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进行研究,试图寻找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另一视角是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渊源来剖析。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另一视角是从中国目前的社会原因来剖析。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9

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

1、职业能力目标包括:①能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某产品工艺条件及配方;②能起草某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③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基本要求;④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⑤能针对某食品生产过程案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⑥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能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食品安全的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②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③掌握常用质量控制工具及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在食品案例中的运用,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能从管理角度做出正确判断。

3、本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案

当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特色,它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十个能力训练项目,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表1课程教学单元与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单元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训练

食品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果汁饮料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QC七工具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QC七工具案例应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起草果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提出改造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室方案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查找食品工厂常见卫生问题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起草果汁饮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依据ISO9001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10

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国家和日本就已经研究出成熟的方便米饭生产设备,并开始供应市场。我国在方便米饭的研究和生产上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日本的方便米饭生产线作为军需食品的生产。直到20世纪末,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方便即食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渴望口味和营养结构更为合理的方便食品,而方便米饭恰恰迎合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还弥补了其他方便食品在营养等方面的不足,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1方便米饭的种类与工艺

1.1.1 α化米饭

即为脱水干燥米饭,将调理加工后的米饭,经急速的热风干燥的方法脱水或膨化的米饭制品。

1.1.2冷冻干燥米饭

冷冻米饭是利用食品冻藏原理加工的保鲜米饭产品,包装后不杀菌而是去速冻,因此解冻后稍微加热就可在口感、形态上和新鲜米饭一样。

1.1.3保鲜米饭\

无菌包装米饭由于包装不需要杀菌,因此该米饭只需在微波炉中稍许加热,米饭的口感、形态就可和新鲜米饭完全一样,甚至更佳,几分钟后便可食用。无菌包装米饭在国外非常畅销,是每家必备的方便食品,该产品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1.1.4软罐头米饭

是利用罐头制作原理铝箔包装加工的保鲜米饭,即利用高温灭菌并熟制产品。但产品的口感与日常食用的米饭相差很大。

1.2.各类米饭的市场评价

尽管方便米饭的种类繁多、风味各异,但它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还是由于加工工艺不同而造成的各种产品质量问题。膨化米饭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米的结构,导致口感变差,且营养成分有一定流失。蒸煮袋米饭可在常温下较长时间贮藏,食用时连同蒸煮袋一起加热即可,但因加工时高温与高压处理使其失去原有的风味和口感,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菌包装米饭虽然风味和口感都比较好,但因价格昂贵使市场化受到影响。冷冻米饭虽然食用安全卫生、贮存时间长,但口感较差且需要建立昂贵的冷冻且冷藏营销链,故市场化受到一定的制约。罐装米饭的历史较长,但也因包装投入高与口感不佳而不适合一般民用。

2方便米饭的现状

2.1方便米饭的市场普遍认可度

保鲜方便米饭,可滿足上班族,旅行者学生等人群的需求。它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还可走进千家万户家庭的餐桌上,滿足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

2.2方便米饭产品的品牌和企业现状

2.2.1方便米饭的主要品牌

成立较早的企业是吉林省香辰食品有限公司和贵州贵阳领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以后,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是上海乐惠食品有限公司和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2005 年北大荒集团和贵阳领先食品公司联合成立了专门生产方便米饭的北大荒领先联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6- 2007 年日本企业上海大冢食品有限公司也进入了我国市场,同时上海乐惠食品有限公司又新增一条方便米饭生产线。目前方便米饭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还处在自然增长状态。品牌都是区域性品牌,市场集中度低,未形成竞争性格局。

2.2.2现有方便米饭企业现状

市场上 4 种产品形式都有。但以 α 化米饭为主,全国约有方便米饭生产企业几十家,方便米饭销售额约为 2 亿元左右。大多数企业处于资金积累、维持发展、盈余平衡或微盈状态。由于市场和资金的原因,方便米饭生产企业还属于前期发展阶段,市场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未来的二到三年方便米饭生产企业将会快速发展。,

3东北大米的特点与优势

黑龙江省是粳稻的主要产区,也是食用大米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黑土,阳光,绿水,温差和每年单季种植的自然生态优势,再加上优良的稻谷种系,科学种植管理和生产加工,使得黑龙江大米成为国内最优质的大米生产基地。东北大米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低直链淀粉含量高且糊化温度占多数,较适合于加工米粉和方便米饭等米制食品。且东北大米的磷脂含量较高,米饭光泽度较好,得到广泛认可。

4方便米饭的市场前景

4.1方便米饭所占的政策优势

国家“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指出“小麦、稻谷加工继续以生产高质量、方便化主食食品为主,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面制品、预配粉等,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我国粮油加工发展重点中也指出“开展米饭、米线、营养强化米、营养米粉等传统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米制品产量占稻米总产量的 20%”。因此,开发方便米饭和营养方便米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2方便米饭的市场潜力

当前,尽管我国十分重视方便米饭的研究和生产,并已有百余家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已开始从事方便米饭的研究和生产并有产品开始投向市场。但无论是从质量、数量、种类都不可能滿足我国市场需求。据预测我国的方便食品市场对方便米饭的需求非常迫切,急需优质方便米饭来填补空白,其成熟市场年需求量约为400亿份左右。

因此,在黑龙江省开发快餐米饭的企业,可依靠东北得天独厚的稻米生产环境,黑龙江省的方便米饭市场尚未得到开发,市场潜力巨大等因素,生产出优质的适合大众口味,迎合市场需求的方便米饭。

参考文献

[1] 唐若水.西方掀起“米饭热”.光明日报,1998一01一20曾庆孝.大米的特性对方便米饭生产工艺的影响.食品与机械,1995(6):19~21

[2] 康东方,何锦风,王锡昌.我国方便米饭的生产现状和研究前景[J].粮食加工, 2007, 32 (1): 40-42.

[3] 李长河,张照云.试述方便米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J].现代化农业, 2004(11): 38-39.

[4] 康东方,何锦风,王锡昌.探讨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 2007, 23(1): 50-53.

[5] 顾尧臣,刘祖荫.粮食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89.审稿人:汤凤霞责任编辑:陈东人

[6] 金正勋等.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 (1): 1~7·

[7]金晓玲等.磷脂复合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J〕. 1997, (11): 81~84·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11

1.2注重场景设置

游客的旅游体验需要在一个真实的场景环境中获取,也可以说是在一个布置精美的“文化大舞台”中实现,逼真的场景能够迅速把游客带入特定的情境与氛围当中。全球闻名的迪斯尼乐园在场景设置方面就独具匠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一个个真实的动画世界,游客在进入这些场景后很快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迅速进入白雪公主、小熊维尼等奇幻的天地,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体验式产品时需要注重优化旅游场景的设计与布置,可以通过色彩、造型、服饰以及现代声光电技术等手段来打造与主题相得益彰的情境,给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1.3注重参与互动

体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顾客的参与性,游客不单只满足于品尝美味的食物,而且希望参与到食材的采摘挑选、加工制作以及菜品样式设计等诸多环节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游客可以与专业的技师充分互动,自由享受各种服务设施,甚至能够学习掌握部分专业的技能,获得全面的旅游体验,留下深刻的记忆。目前在一些农家乐果园比较流行的“亲子采摘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亲子采摘符合游客追求亲历亲为的天性,与简单的直接购买相比,这种活动项目既满足了动手的乐趣,又增加了劳动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2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独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孕育了悠久的长寿养生饮食文化传统,早在清代就出现了专门研究食疗食补的养生家丁其誉,他在对家乡长寿现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寿世秘典》,从顺应岁时、合理膳食、适常起居、中医调理等方面对饮食养生进行专门的论述,文中的不少科学论点对今天开发饮食养生产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长寿旅游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南通各地区已经开始对长寿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并逐步推向旅游市场,以如皋为代表的农业类长寿养生食品(香肠、肉松、黄酒、萝卜干、茶干等);以如东、启东为代表的海鲜类养生食品(文蛤、海带等);以海安为代表的河豚养生饮食旅游等。[4]这些产品的出现已经为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旅游市场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但客观分析,作为一项新的旅游产业形态,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是太多,因此南通目前的产品开发中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2.1长寿文化体验不足

目前到南通参加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顾客还是多以品尝特色美味菜肴为主,所注重的往往是菜品表面的色、香、味、形,无法体验到菜品本身所蕴含的长寿文化元素。这样一来,游客常常是满足了口腹之欲,却无法留下深层次的印象。其实,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发展不单是依托提高饮食的质量,更关键的是要能够挖掘出饮食背后所蕴藏的长寿养生文化,使游客能够享受到独特的长寿文化体验,否则就会陷入与其他饮食品牌同质化竞争的误区,丢失自身的特色。

2.2产品形式较为单一

调查发现,南通目前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还是以食品类产品为主,游客的消费多集中在品尝美食与购买食品礼盒这两个领域。饮食文化旅游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表现形式,可供开发的绝不仅仅是长寿食品,还可以涵盖美食节庆、厨艺比拼、特色餐厅、田园观光、食俗食礼、美食文学作品欣赏等多个领域。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分析,食品类产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旅游商品开发阶段,南通旅游企业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方面做得还不够,并不能够为游客带来较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2.3参与性项目较少

体验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游客参与到具体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去,从而获得娱乐、教育、审美等各种体验。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多数还是停留在静态观光游览、被动听取讲解的层面上,缺乏参与和互动,这就减弱了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客体验饮食文化,不仅仅满足于吃到美味的食物,更希望了解食物的原料与烹饪制作过程,甚至亲身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去,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围较广,应该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3长寿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1创新产品的文化主题

南通发展长寿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其关键要素在于长寿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文化的优势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游客体验的视角来分析,文化体验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形象鲜明的主题。好的体验主题是对所提供的体验产品超功能性的概括,会让游客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向往,也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5]因此,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需要从丰富的文化素材中提炼出鲜活的旅游主题,并据此展开相关的策划与运营。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和提炼产品的文化主题,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如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可以推出“寻找古籍中的长寿美食”,可复原古籍中记载的养生美食菜品,让游客品味与鉴赏浓郁的文化韵味,然后从游客参与的角度推出“学做一道长寿菜”,游客可学习如何挑选食材,并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练习烹饪技法;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推出“寿星的饮食一天”,游客与长寿老人近距离接触,细细体会一日三餐中所蕴含的奥妙等。总之,旅游主题的选择要依托南通本土的文化特色,突出趣味性、参与性,以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热情。

3.2注重场景设计,营造逼真的体验情境

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好的文化主题需要以逼真的场景设计与布置来作为载体,以实现为游客带来全面的感官刺激与享受的目标。南通的旅游企业可以按照不同旅游主题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条件,为游客搭建真实可信的体验舞台。以长寿文化主题餐厅为例,长寿元素符号可以体现在场景设计的各个方面:餐厅的装饰可以选择古典的民族风格,服务人员穿着体现长寿文化的服装,菜品的命名要蕴含长寿文化典故,其他如摆台设计、菜单样式、餐具造型、背景音乐等皆要为长寿主题服务,使得游人能够在浓郁的长寿文化情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当然,除了上述的硬环境外,软环境的提升也十分必要,这就要求餐饮服务人员要学习掌握一系列长寿饮食文化知识,对菜品的文化典故、营养价值、烹饪手法、食俗食礼等要熟记于心,如此才可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餐饮背后的文化底蕴。

3.3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拓展旅游产业链

从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分析,一地的旅游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与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转化为游客能够直接体验与感知的具体的产品形式与服务类型,才能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国内不少景点的文化品位与历史价值首屈一指,可游客市场反响平平,其原因多在于产品形式过于僵化陈旧,不能调动游客的兴趣。目前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多以静态展示、教科书式讲解为主,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今后可多设计与开发让游客能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的产品形式,如长寿文化知识有奖问答、长寿食品外包装DIY设计、食材选择与采摘比赛、烹饪技法现场传授等,使游客能够获得第一主人公的角色体验,在玩乐的过程中获得长寿养生知识,留下深刻难忘的旅游印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的产品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南通要以长寿文化为核心,树立“大饮食旅游”的观念,拓展现有的旅游产业链,除了继续做大做强系列长寿食品外,还可以开发长寿饮食文化知识教育培训、长寿绿色无污染食材培育基地参观、长寿饮食旅游纪念品制作推广等相关产业领域,延长与拓展相关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

3.4举办大型的主题节庆活动,树立品牌形象

举办大型的节庆活动是体验式旅游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突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以苏州的国际旅游节、扬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这两个城市的旅游节庆都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吸引大批的游人前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南通可以通过策划与举办长寿饮食文化主题的节庆活动,将美食与民间传统艺术、地方风俗表演、商业推广等诸多元素相结合,延长游客在南通的停留时间,使其能获得深入全面的文化体验。比如如皋地区至今流传着“讨千家米”“过百路巷”“偷百岁碗”等与长寿、养生有关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以将其改编成趣味性十足的节目,定时定点由专业演员来表演,抑或让游人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别样的长寿之乡风情。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12

1印记课程的教学设计

印记课程的设计实施不仅让学生记住课程的传授者(教师),重要的是考量教师的综合素养、人格魅力和知识体系,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新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能力。总体上,教师仅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这种全程的印记过程,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课程学习的自主者,不再是以成绩为要求,而是力争多参与的积极心态。《发酵食品工艺学》印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和主观上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便掌控教学实施的各环节。其次,课程设计从教学手段、教学媒介、实验教学、课程考试和特色尝试5个方面开始。学生参与授课的全过程,包括Seminar讨论班式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讲解过程、开设新实验、开放考试等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并增设市场调研、查阅资料、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科技论文解析等多种特色教学内容,增加视频教学、发酵食品工厂设计、发酵新产品开发等学生感兴趣的前沿与热点话题内容。作为印记课程的主体,通过教师参与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图1实箭头方向),学生全程参与各教学环节(图1虚箭头方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印记课过程中,每位学生还参与教学、新产品研发和工厂生产设计,学生思想里烙上深深“印记”。学生对教学、教师、实验室和工厂等教学实体产生深深的感情,这种参与感、被认可程度和想象的发挥等主观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淋尽致。同时,学生对专业课的认知、对教师和学院的感恩、对未来择业与创业的信心等,会随着课程的进行而记忆深刻,体现了印记课程的特点。

2印记课程的特色与实施

与其他课程教学改革相似的是,印记课程的实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知识获得和参与的主体。在整个印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及特色内容,保证了印记课程的良好运行与实施。

2.1良好的教师素养,用人格魅力和丰富知识感染人

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课前5min的利用,甚至与学生成为朋友,都能够成为学生记忆中亮点,即使毕业多年以后,教师的某个特色都会是印记中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自我修养,亦师亦友,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具有一定高度的学识背景,也是打动学生的重要记忆内容。如《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中,既讲解发酵食品工艺参数,又要延伸到工艺设备的选型、工厂设计、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又要把产品营销、市场定位等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懂得某种食品是怎么样从原料变成商品,怎么样进行生产实施的。这些都会为学生的记忆提供良好素材,成为深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积极探索印记课程教学实践,理论教学效果良好

由于课程主要讲授酱油、豆酱、食醋、腐乳、豆豉和丹贝等六种发酵食品,每种食品又可分成不同品牌和工艺,因此,以某种发酵食品作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由6名左右学生讲解,每个学生讲解一种品牌发酵食品,包括企业背景、产品特点、生产工艺、视频、市场和工艺改进与产品创新等。在理论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单元授课为特点的理论教学方法。授课形式以Seminar讨论教学为模式,学生参与授课,教师辅助讲解并提出质疑。学生在资料收集、PPT制作、讲解和回答问题授课过程中,掌握了发酵食品前沿知识、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并通过录像、设备等资料搜集,将工厂化生产与理论教学结合。从理性和感性方面加深了理论知识,达到了“印记”的效果。在Seminar授课过程中,形成理论教学特色.①形象教学:教师与讲解的学生进行现场互动,模拟微生物、物料、酶和产物间内在关系,理清原料、水解、发酵和产物的理化和代谢关系。形象教学效果的评价即“短时间效应”,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能够在几分钟内在头脑中回忆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参数、设备选型和评价标准。通过这些形象教学和短时间效应,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和形成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②问题解答:模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教师现场提问讲解的学生和听课的学生,对关键和共性的发酵食品问题进行质疑和解析。Seminar的讨论式教学,是国内外本学生、研究生教学的一种先进方式,以问题导向和教学互动为主要特点。教师预留授课主题,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背景知识,以供教师提问和与大家分享[5]。每位被提问的学生都会对课上的情境与问题印象深刻,可能会永远记住这些理论知识。③模拟生产:利用录像和工厂设备图片为主要形式,把理论上的工艺讲解变成在线生产,加深理论联系实际的感观印记。专业课程的出口在于生产实践,教师将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以教学录像的形式进行课堂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单元小组的授课组合,有利于同学间沟通交流,在有准备的前提下接触、理解、讲授、质疑和再理解,最终把知识熟烂于胸。教师作为调控者,要充分的点评和质疑,做好理论知识的引导者和教授者。教师作为印记课程的设计者,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学技能,既让学生自行发挥,又统筹兼顾。作为学生的理论导师,结合专业知识和背景,利用例证、模拟和对学生的点评等手段,结合每位学生的讲解,达到了较好的理论授课效果。这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授课方式,考量的是教师的技能,学生也得到了最大的益处。多视角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丰富的授课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理论知识与综合技能得到了提高。

2.3认真设计实验课程,印证理论知识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与以往任何课程实验不同,采取“讲什么,做什么”的原则,即每个学生理论讲了什么,实验就做什么,加深印象,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这种单元式、验证式的实验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创新创造才能。传统的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仅有3个实验:酱油、豆酱和辣酱。改革后的实验课程有:豆酱、酱油、腐乳、食醋、丹贝、豆豉、花色豆酱和花色腐乳等8个。在实验数量上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实验过程中,也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单元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原料、预处理、发酵和撰写报告。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操作做了准备。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新实验的开设,给实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量,实验材料的购买也需教师自行解决。相信,在学生的成就感面前,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实验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这些困难,甚至是失败的尝试都是一种“印记”。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记起这次有意义的实验教学。

2.4大胆改革考核方法,因人设考提升专业能力

采取“讲什么、考什么”的开放式考试方式,即每位学生的考核内容与理论和实验内容相同。考试内容涉及传统发酵食品现代工艺改进、发酵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发酵行业发展建议及对课程和教师的建议等。学生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才能给出答案。这也是对理论、实验知识及综合技能的考核。开放的思维和足量的文献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样达到了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

3结语

《发酵食品工艺学》印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还应把特色教育加入到课程中,即关注、学习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的生产;加强发酵食品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前沿;注重传统与工业化生产方法在发酵食品中的对比应用,探索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同时,广泛及时的与学生交流、自我总结提升、灵活的思维思路和多变的表达形式,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实施,真正引发和启迪学生,让他们把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人物和事件印在记忆深处,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目的。

参考文献:

[1]袁静.关于高职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239-240.

[2]敬思群.基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食品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J].食品工业,2016,37(6):222-225.

[3]廖兴灿.本科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7):100-101.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篇13

食品安全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更是与国际民生、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食品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展需求,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但是,以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来看,远没有达到完善的高度,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到公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主要包括供应总量安全、供应质量安全以及卫生安全三大板块,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究其原因,除了监察不力、原料污染、违规操作等影响因素,还有一定成分是由食品分析检测不到位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食品行业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自动化的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大大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体系也日渐丰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相关研究

近年来,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作者重点就几项食品分析检测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相关表述如下:

2.1食品光谱分析检测技术

相比常规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如免疫分析技术、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利用食品中有害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散射、荧光等特性,通过光谱仪器进行分析检测,能够实现对食品的快速、无损、非接触测量,表现出了无污染、成本低、在线检测、方便快捷等优势特点。在食品分析检测实践中,不同的食品有害物质形态及特性对光的反应不同,因此需要细致地确定光谱范围。例如,食品中的真菌毒素需要利用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检测;水果表层残留的动物粪便需要利用近红外高光谱、荧光高光谱进行测量;而果蔬中的农药成分检测需要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食品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仪器支持,但是测量精度及重复性能不佳。

2.2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所谓的生物传感器是指以生物活性单元或固化生物成分为敏感材料,并把其浓度转化为电信号的分析检测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功能研发而成,实现了免疫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生物传感器中的电化学酶免疫传感器不会产生放射性的污染,其相关设备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使用的试剂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构制酶电极的方法相对灵活,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致病菌以及残留农药等威胁生命健康物质的分析检测当中。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的研发历史并不长,但是因其表现出的种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3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能够自发、高选择性地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食品免疫分析检测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从而进行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分析检测。目前,常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有免疫酶法、放射免疫标定法、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胶体金法。其中,免疫酶法又被称为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法,它是一种将酶作为标记物,通过结合高效、专一的酶催化反应与抗原、抗体特异免疫反应,定量和定性地分析食品农药残留及污染性物质的先进技术。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以及分析量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量样品或现场筛选的分析检测,避免了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应用中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分析检测灵敏度,降低其消耗,不少学者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类如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的新方法。

2.4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转基因生物相较于普通生物,单位产出量有所增加,抗病虫的性能不断提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季节环境的影响,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一般情况下,由转基因生物加工生产成的食品可能存在几种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食品过敏、营养品质发生改变、转基因食品含有毒物质等。为了满足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需求,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较为成熟,具体可以分为核酸检测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两大类。其中,核酸检测技术又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而蛋白质检测技术则包括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挑战。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旧需要大力提升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能力,不断扩大其优势,保证食品分析检测的高效性、准确性。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些许不足,希望业界其他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并提出更多的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虹仙.食品检验技术运用要求及注意事项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