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实用13篇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1

(一)土壤污染危害食品质量与安全直接原因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过土壤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土壤受到污染后直接影响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质量,人畜食用后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以及畜禽生育。

1.农业的面源污染

农业的面源污染主要指化肥、农药等有机物残留物的污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其根系将土壤中的农药运转至植物组织内被,进而被吸收,通常水生植物体内残留大量农药。如果被污染的植物成为禽畜的饲料,被禽畜食用,最后被食物链最高层的人类食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们不断对土壤“增肥”使得土壤不堪重负。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表示,由于化肥不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大量使用化肥后,土壤团粒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农业化肥是氮肥,氮肥中的硝酸盐随着植物进入人体,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2.工业中重金属的污染

目前中国有约10%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金属在土壤中大多呈氢氧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或磷酸盐等固定在土壤中,这些重金属残留在土壤中难以迁移,并且随着污染源日益增加不断积累,由此不仅对土壤本身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危害,更是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华南地区某城50%的农地遭受镉、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这些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体现了工业重金属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重大影响。

(二)土壤污染危害食品安全的法律原因

土壤污染的面积逐年扩大,也间接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中,无疑暴露了我国对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问题中的法律、监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1.立法:有关土壤污染缺少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

我国针对土地的立法不在少数,但是涉及到土壤污染的不多,包括《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面对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行的相关立法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现行立法中能够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的相关法律条文只是原则性地指出了“防止土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改良土壤”,并没有实质性具有约束力和惩罚性的条文。

2.执法:管理土壤污染的行政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环保机关中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土壤污染的部门,土壤污染行政管理分工不明确,行政机关之间相互推脱责任。环境执法难度大,地方环保局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不敢查。行政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立法的缺失使得执法机构行使职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这一现状导致土壤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加剧了土壤污染。

3.司法: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缺乏司法救济途径

土壤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司法专门化需要推进,目前缺少相对应的土壤污染和食品安全相关的诉讼专门制度,以及相关法庭,尤其是对于引发的的审判,责任主体的确定等问题,尚还需要改观。其次,目前我国在职法官具有专业环境法知识的极少,同时与土壤污染与农产品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农民也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以至于在农民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时,不知道该如何寻求自身的权益保护。

三、法律对策

(一)立法层面

1.建立健全防治土壤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给人民对于环境污染和治理带来了曙光,重度污染企业面领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两会上人大宣称《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地污染防治法》已经纳入立法的进程中。全面推进环境立法,将土壤污染的监督防治纳入立法规划中已刻不容缓。

2.食品安全监督机关、环保部门应该加强完善相关的部门法规

大部分农田被污染后,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无法及时治理,也未把风险控制在可防御的范围之内,导致了土壤状况的恶化。由于各地的土壤污染状况不一致,但依靠具有稳定性的法律来调整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地方政府、人大、以及食品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加强配合,依据本地区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从源头防治土壤污染。

(二)执法层面

1.消除污染源

要控制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污染,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有关部门应加强环境监控力度,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对不达标的企业给予曝光、停产、整改、取缔的行政处罚。及时责令其改正,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严格把握对农村垃圾处理,避免污染源对农田、水源、土壤的进一步危害。建立区域性动植物产品定期监测制度或监控计划,对区域性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净化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污染物对人体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2.加强监督检查与检验检测力度

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长期有效的监管,应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入手,实行追溯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生产、出厂、出售等质量关;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大对各类食品的检测力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律、产品质量法及和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防止误食误用外或人为污染食品。对制假售假的,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对广大群众要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防假能力。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3.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食品生产企业在有效执行各项法规的基础上,要应用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要以良好生产规范(GMP),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组织的要求》为重点,逐步落实和推广。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要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国食品的生产水平,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以达到食品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放心的食品。

(三)司法层面

1.在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专门处理环境诉讼的人民环境法庭

据初步统计,自2007年贵阳清镇市人民法院成立我国第一家生态保护法庭以来,迄今已有16个省(区、市)设立了134个环境保护法庭、合议庭或者巡回法庭,依法审判了一批有影响的环境资源类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由于土壤污染问题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法律问题,需要专门的法庭进行专门地审理,更加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2.构建合理的诉讼成本负担机制

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大多是,直接受害者是农民。农民在司法救济中处于弱势,所以应进一步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实行农村环境案件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制度。在环境诉讼过程中,作为原告当事人的农民如无法负担律师费用,法院应当为其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中规定,合理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主体,在原告胜诉时,原先诉讼支出的合理律师费、调查取证费、鉴定评估费等费用可以判令由被告承担。

3.培养和培训环境案件专业法官

对于环境案件的审理,法官由于环境法律知识的欠缺或者经验不足,常常会似的此类案件陷入困境。通过培养或者培训法官,是审理案件的法官熟识环境法律法规,了解环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因果关系判定以及裁判依据中的法条竞合等问题,促进环境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提高环境案件的办案效率和审案质量,使我国的司法制度及运行时间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2

食品加工中影响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通常分为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及物理危害。这些危害可能来自原料本身、环境污染或是加工过程形成的。

生物性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按生物种类分为: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

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原料本身含有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添加以及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药残留、药物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的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的危害等。

物理性危害包括各种可以称之为外来物质的,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可能使人致病或致伤的、任何非正常的有机或无机杂质。多是由原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事故、操作人员等原因带来的一些外来物质,如玻璃、金属、石头、塑料、骨头、纽扣等[2]。

本文主要讨论冰淇淋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可能产生的原因,不涉及理化指标、感官指标项目等。

1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原因之一:原料在配料间存放不当,造成原料变质、

微生物超标等危害。冷饮所用的大宗原料有白砂糖,奶粉,奶油,葡萄糖浆等。因配料间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波动较大,会加速奶粉等原料中微生物的繁殖几率

针对原因一的预防方案:

1)实验测定极端环境下,各种原料的最长贮存时间,制定安全存放时间(原则上都小于一周);

2)剩余料包装应重新密闭;

3)的确需要较长时间贮存使用的辅料(如黄原胶)应放在独立干燥的空间内(原则上每月清理一次);

4)每次领用的原料在外包装上应记上领用日期;

5)所有原料应建立领用台账;

6)生产班组每周应检查一次原料使用进度及质量情况;

7)车间及品管部门每月应检查2次原料使用进度及质量情况;

8)品管部门每月应随机化验3批最长存放原料的微生物指标,并与入厂值进行比对,10倍数增量时应出具异常报告;

9)原料贮存环境应无有毒、有害及其他污染源;

10)冰淇淋良好生产规范(GMP)应作为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定。

2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原因之二:生产过程中因清洗消毒不当,造成半成品、成品微生物超标等危害。冰淇淋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极易被微生物污染

针对原因二的预防方案:

1)结合生产工艺、设备制定清洗工艺规定。-4度以下存放料液或连续生产环境应小于12小时,-3度以下料液连续生产应小于24小时;

2)所有与冰淇淋料液接触的设备容器、管路应清洗消毒;

3)清洗过程中清洗液温度、浓度、流体喷射压力、机械搅拌、时间应符合工艺规定;

4)消毒无论是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都应保证温度、浓度、时间符合工艺规定;

5)清洗应有记录;

6)清洗过程及结果应有车间及品管部门检查;

7)清洗用试剂应不与设备发生反应造成腐蚀及危害物残留;

8)清洗工艺技术、清洗设备、清洗试剂应有必要性论证,且兼顾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基本要求;

9)任何消毒方法都会有不足,连续使用易诱引微生物耐药性,耐热等提高,应鸡尾 酒疗法每周变换使用;

10)品管部门应有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指导生产操作。

3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原因之三: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容器原因造成产品被污染

针对原因三的预防方案:

1)与冰淇淋接触设备和容器选用食品级材料(耐热、耐酸、耐碱、耐磨、不与食品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等),防止循环泵、柱塞、密封垫等磨损,造成重金属及其他化学浸出污染;

2)建立设备检修保养记录;

3)避免因设备检修不当造成的部件脱落,油泄漏等二次污染;

4)建立各岗位操作手册,避免因员工操作不当造成污染;

5)制定生产中不合格半成品、成品处理预案(例冰淇淋料液经凝冻机后,未能及时生产造成融化,应立即用专用回收料桶返回配料间等);

6)产品包装后应设异物检测设备;

7)品管部门应制定生产异常情况产品留样及品尝制度(例开机首批产品,设备检修后生产的产品,清洗消毒后生产的产品等);

8)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应合理,避免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9)玻璃温度计、玻璃量筒等易碎测量用具等,不得带入车间。

4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原因之四:生产环境不佳造成菌落总数及沉降杂质超标等危害

针对原因四的预防方案:

1)车间气压应略高于室外,用无菌空气备压;

2)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涂刷配有对人体安全的灭菌剂的乳液状涂料,地面也应作同样的处理[3];

3)下水道是车间污染源之一,应定期消毒;

4)包装材料进入车间带来细菌及杂质灰尘,应有消毒并去掉外包装再进入,且包装间单独分隔。

车间整体环境应每周有停产消毒操作。

5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原因之五:人员传染性疾病带来危害

针对原因五的预防方案:

1)除食品行业禁止的各类人员外,普通员工因感冒,皮肤受伤者(也会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肝炎等)即应停止食品生产工作;

2)不良卫生习惯者会通过双手、衣物将有害微生物传至食品[4];

3)卫生操作规范(SSOP)应作为具体卫生规定。

6结论

冰淇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从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及物理危害三类因素分析入手,依照生产过程逐项分析危害点,形成具体预防方案。为冰淇淋质量关键控制点(HACCP)提供些许素材,为冰淇淋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食品工业科技.2002,2.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3

监控

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将李斯特菌感染病定为法定传染病,并制定主动和被动的监测体系。在2005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为国家和地方卫生部推出了李斯特菌倡议,只要他们的病例被报道,同时使用问卷的形式来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所有的李斯特菌感染者进行跟踪。该监控系统为2011年由哈密瓜引起的李斯特疫情的爆发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近期的一项报告显示李斯特病情在老年人、孕妇以及拉丁裔美国人的发病率风险也有所升高。对于菌株在全世界的比较分析对于菌株异常爆发的鉴定以及流行的克隆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序发性事件的输入证实单细胞李斯特菌克隆在1988~2010年引起了加拿大人患李斯特菌疫情的爆发。

食品传播媒介

尽管人们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控制肉类和家禽产品的污染上,但是近期各种产品都与单细胞李斯特菌有所牵连。其中包括即食食品,比如水煮鸡蛋、三明治、豆沙、生菜、芹菜、大白菜以及核桃等。目前,食品的生产环节是造成李斯特菌疫情爆发的主要传播环节,而这些均与恶劣的储存环境以及加工后的交叉感染有关。然而,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繁殖速度也是不同的,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每种蔬菜和水果不同的表面结构以及收获方式。例如,生菜和菠菜叶比较脆弱,容易受细菌污染,哈密瓜粗糙的表面也为细菌提供了藏身之所。大量针对不同蔬菜的测试已经在不同产品上实施,像白甘蓝、莴苣以及香瓜等。

人们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降低熟食肉类生产设备上,因为这些年许多疫情的爆发与这些食品有关;2008年在加拿大发生的疫情造成了58例确诊病例,其中22人死亡。美国农业部门对熟肉风险评估进行管理,将重点放在了对风险的管理问题上。他们发现:(1)适合李斯特菌种生存的食品接触面大大增加了李斯特菌存在的可能性;(2)因李斯特菌种污染的而引起的事件时间跨度不一,有的污染事件持续的时间为一周,有的是几个月;(3)许多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制作的奶酪也会有李斯特菌的生长,而利用抗菌剂或者后处理会干预细菌的生长,但在一些手工制造的奶酪中,乳酸菌是天然的抑制剂。

鱼类和贝壳类加工厂很容易滋生李斯特菌。与奶制品和肉类加工厂相比,鱼类加工厂受到李斯特菌感染的概率更高。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受污染的冷熏和妊娠鱼数量较多。瑞典计划到2015年底将产品中存在的李斯特菌减半。

研究表明,任何两种乳酸链球菌素的结合,比如溶菌酶以及ε―聚赖氨酸抗菌剂的结合就可以有效的抑制李斯特菌在即食海鲜产品中的生长。而且,一些传统的加工过程也会对李斯特菌的生存具有抑制作用。比如,由生鲑鱼和大比目鱼制成的醋腌寿司饭在储存过程中病原体会有所下降。尽管氧化电解水并没有显示出可以直接有效的对抗鱼类表面的李斯特菌,但经设备(输送带、切片机)处理过的鱼放在电解氧化水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

卫生

在加工厂内,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李斯特菌的生存场所。有些企业只对食物接触的地方进行测试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李斯特菌的生存地方是多样的,可能是潮湿的地板、下水道、鞋底、设备支架以及楼梯踏板等。2011年,美国爆发的哈密瓜遭李斯特菌污染疫情就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地面存在从冷藏系统直接排出的冷凝;(2)排水不畅导致食品加工设备周围积水;(3)食品加工设备存在难以清理的残渣;(4)清洗哈密瓜的水中没有加入抗菌素。

卫生设备和工厂设计都是控制污染的关键。在对冷冻鸡肉的加工过程的研究中显示李斯特菌是最易从液氮冷冻机的排气管、金属探测仪传送带以及冷冻排水管中频繁恢复生存的菌种,所以工厂要经常清洁和消毒,同时要严格执行以减少和消灭李斯特菌的污染源。在零售熟食的操作中,手和手套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潜在污染源。病原体很有可能从非食品接触表面(地面排水渠、步入式冷却器以及刀架)传染到食品接触表面(砧板、接收槽)进一步传染到产品中。国际食品保护协会李斯特菌防治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针对李斯特菌的三项卫生计划:(1)有效的去除污染物;(2)制定有效的清洁步骤;(3)适当选择使用清洁剂,其中包括接触时间、浓度以及温度的调节。同时卫生方案也应该落实到书面程序上,主要是对食品接触表面和非食品接触表面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程序。这些程序应该包括频繁的清洁、化学药品的使用,如何执行任务、如何对完成步骤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等相关指令。并且需要在确保符合清洁程序之前进行食品接触表面检测,必要时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于食品加工设施的书面方案应该包括对机器零件的清洁和消毒。每一类食品加工设备都必须拥有一套方法来对清洁和消毒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于卫生方案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通常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验证。在确定验证方法的时候,应该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考虑:

(1)区域清理的难度;

(2)是否有李斯特菌的藏身地点;

(3)之前的清洁消毒方案是否存在问题。

负责人应对分配任务的员工进行适当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完全了解如何执行卫生标准。主要包括对清洁卫生方案的测试、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的清洗消毒,同时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保持达标的清洁度。对卫生标准有效性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观察和检测;快速的卫生测试;微生物测试,这些方法随着所需成本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卫生和整体控制程序是由最终产品是否会允许李斯特菌的生长决定的。由于即食食品生产、使用过程和防控策略的多样性,如果不确定李斯特菌是否会在产品的保质期内繁殖,企业需要对即食食品进行检测。

生物膜

处理器最大的问题是生物膜的形成。在生物膜的形成方面,持续性菌株并非比暂时性菌株更好,但是在受到清理后,他们却比非持续菌株的恢复能力强。生物膜通常对标准的清洁和消毒系统具有抵抗性。其中一个建议是利用扇贝壳粉末对食品接触表面的生物膜进行冲刷。然而,大多数工厂会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虽然这些消毒剂可以用于清洁设备,但是并非都对抵抗李斯特菌所产生的生物膜有效。在对商业清洁剂的研究中表明,以过氧酸、二氧化氯以及酸化亚氯酸钠为主的产品可以较好的降低生物膜的形成。另一项研究表明,在20℃中形成的生物膜抵抗力要强于在5℃中形成的生物膜。对于受到污染的不锈钢取样最有效的清洁剂是季铵化合物。低浓度的乙二胺通过抑制它原始粘着物来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在研究中,经过气体二氧化氯30分钟的处理可以抑制切片机和剥皮机中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消灭全部的病原体。然而,在其它研究中,通过对从熟食肉店切肉机上取下的经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不锈钢和铝样试样进行比较时,发现没有任何消毒剂可以将李斯特菌的菌落总数降低到1.5log CFU/cm2以下。

新颖的防治措施

对不同种类的即食产品,在其质量没有变差前,利用各种天然的经认定为安全的化学用品对其抗李斯特菌性能进行测试。这些化学用品主要包括精油、肉桂粉末、苹果皮摄取物以及有机酸,比如阿魏酸和苹果酸。另外,电解氧化水、强脉冲光、紫外线和过氧化氢乳链菌钛和高温组合,以及采用月桂酰精氨酸脂的巴氏杀菌被证实对李斯特菌具有有效的抵抗性。超高压以及脉冲是一种新研发的加工工艺,可以在保持食物新鲜质量的同时,用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然而,紫外线在消除李斯特菌时并不像其它手段那么有效。针对不同点的细胞排污方法,将γ射线、PEF和UHP这些方法共同使用来抵制李斯特菌是值得追求的目标。更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作为选择方案,抗生素或者化学去污方法在食品供应系统的使用正处于研发阶段。例如,研究表明,在加工工厂中,高浓度的特定菌株噬菌体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原体;附着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的溶解酶外表可以选择性的杀死生菜上的李斯特菌。

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措施应该对李斯特菌的种类进行考虑,而不仅仅是对单细胞李斯特菌进行研究,也应该对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方面进行考虑。主要包括:

对初级生产过程进行审查从而减少李斯特菌存在的机率;

设计并维护有针对性的方案,主要包括对加工设备以及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来减少李斯特菌进入、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引入栅栏技术【1】策略来减少即食产品在存储期间李斯特菌存在的数量、单细胞李斯特菌潜在的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采用微生物测试来验证消灭李斯特菌的清洁卫生方案的有效性,同时对在加工处理环境以及即食食品和材料中李斯特菌存在的水平和李斯特菌的来源进行确定;

当检测到李斯特菌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去除和减少以降低消费者食用这些被微生物污染产品的风险;

对相关利益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增强他们对安全和风险措施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结论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4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渗透2.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3.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4.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1)请在下边给第③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2)第④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6.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参考答案1.shèn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3.“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4.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5.(1)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2)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6.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5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糖类

D.油脂

研析与解答: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答案:A

考点2:某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2(2016・泉州)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

B.用铁锅作炊具烹调食物

C.用加碘食盐作调味品

D.用甲醛溶液保r大白菜

研析与解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铁锅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防止大脖子病发生,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物。

答案:D

考点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例3(2016・苏州)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C.缺铁会引起龋齿

D.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研析与解答: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引发贫血,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使人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

答案:C

考点4: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例4

(2015・荆州)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下列饮品中,可能不含有机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研析与解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然也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常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无机矿物质。可能不含有机物,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

答案:C

考点5:有机合成材料

例5(2015・揭阳)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红木家具

B.塑料饭盒

C.玻璃茶杯

D.铁制水管

研析与解答:红木家具属于天然材料,塑料饭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茶杯属于硅酸盐材料,铁制水管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B

考点6:化学与社会发展

例6(2015・汕尾)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控制企业排污

D.丢弃实验剩余药品

研析与解答: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深埋处理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控制企业排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验剩余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和毒性的,随意丢弃也会污染环境。

答案:C

你学会了吗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的是( )。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大量食用海带

D.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

3.图1是某省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的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完成以下问题,

(1)包装标签上所说的钙含量是指――(填“单质钙”“碳酸钙”或“钙元素”),

(2)为了检验此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___。

(3)为了测定此盐中钙元素的含量,取10g这种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请计算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1.A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6-0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民众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更事关国家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国内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严峻的问题,国内很多大学都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我校于2004年就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属于全国较早设立此专业的高校之一。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及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我校食品安全学课程经过校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控制。

《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食品安全方向的就业、深造以及科研目标的实现,故而如何实施《食品安全学》课程的高效施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进行了教学体系的一系列优化。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和构建

现阶段绝大多数院校食品类专业均开设了《食品安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控制》等课程,因此,为避免内容的重复与冗杂,我校已将《食品安全学》的内容从包含《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控制》等内容逐步进行浓缩,从而保障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我校《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的内容的主要集中于食品中存在的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一)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是指微生物、病毒、寄生虫、昆虫等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

1.致病性细菌

细菌性危害是指细菌及其毒素产生的生物性危害,不仅能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食物中毒。致病性细菌也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来说,每一类食品具有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和某些有关的致病菌,因此不同类别的生产者应该充分了解这类产品所特有的微生物和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志贺氏菌等。共患病包括猪链球菌、炭疽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

2.病毒

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可导致食品的直接性污染,而污水则常导致食品的间接性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病毒有包括禽流感病毒、疯牛病、肝炎病毒等。对于病毒性危害,应该搞好个人卫生,保持食品工厂工作区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杜绝污染源。

3.寄生虫

寄生虫在食品中或食品表面不能生长和繁殖,其繁殖时需要特定的宿主或一类宿主。因食品引起的寄生虫病一般是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畜禽、水产等动物引起。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囊虫、旋毛虫等,人类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或食品加热不彻底造成。

(二)化学危害

1.农药残留

农药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当农药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时,将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食品中主要的农药残留分为:(1)杀虫剂: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等。(2)杀真菌剂:无机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苯并咪唑、二羰基氨、三唑、苯胺嘧啶等。(3)除草剂:苯氧羧酸、二吡啶化合物、二硝基苯胺、脲、三嗪、磺脲、氨甲酸衍生物等。

2.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残存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及其代谢物。食物中常见的兽用药残留有抗微生物药物和抗生素、合成代谢类药物、驱虫剂、抗球菌剂、镇静剂和兴奋剂、非激素类生长促进剂等。

3.重金属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常重要,属于化学危害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食品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有 铅、汞、镉、铬、砷、氟等。随食物进入人体的金属在体内的存在形式除了以原有形式为主外,还可以转变为高毒性的化合物形式,随着金属在体内的蓄积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

(三)物理危害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意外事故中放射性核素的渗漏,均可通过食物链各环节污染食物,特别是鱼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其危害性愈受重视。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为131碘、90锶、40钾、137铯、226镭、60钴等。如131碘是核爆炸中早起最突出的裂变产物,可通过牧草进入牛体造成牛奶污染,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富集于甲状腺,造成甲状腺损伤或诱发癌症;而90锶大量存在于核爆炸污染区的牛奶、羊奶中,进入人体大部分沉积于骨骼中。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结合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实施案例教学

由于食品安全学内容抽象难懂以及其教材的限制,我们积极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 “疯牛病”、“二f英”,国内的 “三鹿事件”、“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案例,通过将这些具体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寓理论于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的新型模式,教学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给定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积极协作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与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制作幻灯片,并由各小组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述,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最后由任课老师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这种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 “教师 ”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不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和构建,使得传统教学中的内容不再繁杂而重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岗位所需素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及优化过的崭新教学模式使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抽象的内容也被案例教学的趣味所改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授课激情,显著提高了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协作、勤学苦练及组织协调的能力。在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精神、上岗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通过毕业学生信息反馈也得知他们通过对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效的帮助了他们的工作。

四、小结

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人体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学的教学质量,还需今后为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大众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做出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颖,徐炳政,姚笛,钱丽丽,张丽媛.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2]丛健.食品安全学理化实验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3]钱和,张添.食品中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9,(4).

[4]杨继远,袁仲.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 (7).

[5]朱建华,钟瑞敏.《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 2010,22,(6).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7

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真菌、病毒和少数澡类等。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二、生存环境可塑性大,在-10℃~80℃、酸性、碱性,高盐等条件下都有适合生长的微生物;三、分布广、品类多、数量巨大、无处不在;四、繁殖快,例如大肠杆菌在20min以内繁殖一代,一昼夜最少也可繁殖出72代,数量非常巨大五、易变异、易培养、适应性强。

微生物是食品加工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其中尤以致病菌为甚。条件致病菌污染食物或食品微生物超标会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而人们食用被污染、腐败、变质的食物后,会出现发烧、腹泻、中毒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危及生命。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的介绍及限量

为了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国家卫计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标准,该标准于2014年7月1日由国家卫计委正式颁布实施。

该标准用以监督管理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中微生物的情况,其中对主要致病菌进行了简介并对肉制品中的致病菌指标做出限量。

沙门氏菌:据统计,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列榜首,沙门氏菌引发常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为常见菌种。其感染过程主要是大量活的沙门氏菌进入消化道后在肠道繁殖,释放出毒素,导致人体或动物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污染源主要是带菌的人或家畜的粪便、血液等。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而且其生命力顽强,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土壤中可过冬。GB 29921中沙门氏菌为二级采样方案,限量指标为:n=5,c=0,m=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人畜共患病原菌,最适生长条件为35~37℃。该菌是一种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肠道进入体内,从而入侵细胞免疫系统,可能造成呼吸急促、呕吐、发烧、抽搐、昏迷等情况,还可能引发脑膜炎、化性结膜炎,败血症,甚至造成死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存环境适应范围大。其对营养要求不高,在酸性、碱性,低温条件都可生存,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故而在食品中检出比例大。GB 29921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二级采样方案,限量指标为:n=5,c=0,m=0。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有嗜肉菌之称,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如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空气、水、灰尘、人或动物的排泄物等为常见污染源,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在中性环境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最快(20min,2的n次方,几何基数递增),且具有高度耐盐性(10~15%),可以产生肠毒素(50%~70%)耐100℃煮沸30m不被破坏。在GB 29921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三级采样方案,限量指标为:n=5,c=1,m=100CFU/g,M=1000CFU/g。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大肠杆菌的一个类型。该病菌常见于牛等温血动物肠内,会释放一种强烈毒素,并可导致肠管出现严重出血性腹泻,更有甚者会伴发溶血尿毒综合症,危及生命。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疫情。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可经食物和水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耐低温,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甚至可以在一小部分养牛场的健康肉牛肠道内检出,易增加屠宰过程中牛肉受到污染的可能。因此,在牛肉制品中的风险最高。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在GB 29921中为二级采样方案,限量指标为:n=5,c=0,m=0;(仅适用牛肉制品)

通过对几类致病菌特点、习性、危害的简单了解,可以发现带菌的人、动物粪便、血液杂物和被污染的水、土壤、空气、接触面等因素是大肠、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污染源;而脓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污染源。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减少微生物

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6月实施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控制潜在危害。希望通过该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促进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提高监管效率,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从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几方面容易被忽略。

第一、环境卫生,厂房功能布局。厂房选址要求对食品无显著污染,其功能布局、流程需符合食品卫生操作要求。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尽相同,需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布局,从而降低环境中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

第二、水和空气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水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井。如企业使用自建井,需将水净化消毒,特别是产成品区生产用水。若使用市政供水,企业也可加消毒设施,进一步保障生产用水符合要求。此外,污水不可对生产用水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得污染生产环境。就空气方面而言,车间的进出风口处要有防虫,防尘设施,同时,要保证空气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从灭菌角度看,空气可采用臭氧、紫外灯、二氧化氯喷雾或熏蒸等措施。

第三、人员和培训在生产过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的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并且每天需要进行健康检查,患有局部化脓性感染(手部伤口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操作人员必须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当前,食品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检查。人员的素质、熟练程序、风险意识、危机现场的处理等,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优秀企业会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

第四、进货索证。为减少微生物污染,企业进货前需索要相关证件,审察厂家是否合规。证件包括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洗涤剂、消毒剂等。只有企业使用合格合规的生产原材料,产品性能才会更有保证。

第五、生产过程中的制度与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检查、考核是控制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重要保证。在此过程中,须严格执行进出车间操作规程,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生、熟避免交叉污染;定期、定时消毒操作。操作人员离岗后重新回到岗位,需重新洗手消毒,并且在工作中一定要规范带口罩防护,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第六、灭菌对减少微生物危害有所帮助。为减少微生物污染,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灭菌工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彻底加热,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很快杀灭。现在的灭菌方式很多,如沸水煮、巴氏消毒、高压蒸汽、干燥灭菌、辐射灭菌、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等等,企业需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灭菌方式,减少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第七、温度与时间的控制。生产过程需在合理温度下使操作工序尽量紧凑,从而降低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速度,降低菌落总数。每类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生长温度,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细菌会呈几何级繁殖增长。因此为降低终产品的菌落总数量,就需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温度,使其尽可能远离致病菌和腐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第八、监控与检验对控制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微生物无处不在,可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众多,在2014年更新的GB 14881里面单独增加了附录A――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提出了加工过程环境微生物和过程产品微生物的监控要点。附录A涵盖了加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微生物学评估,清洁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价。从实际质量监控需求着手,对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以及不符合情况的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释,并通过示例说明,指导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控制潜在危害,保证产品合格。

微生物的应用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8

捡废品的王老太每天都能捡到一些漂亮好玩的儿童玩具,有五颜六色的积木、眼睛会动的毛茸茸的洋娃娃,还有机器人小汽车,她把这些玩具带回家给两岁的孙子玩。小孙子可高兴了,天天抱着玩具不放,连睡觉也搂着。几个月过去后,孙子出现了腹痛、头疼、手脚痉挛的症状。在医院小儿科做了全面检查,最后查出是铅中毒。

专家提示 现在市场上的玩具含铅的很多,原因是彩色颜料、油漆、彩色印刷中有铅。给儿童玩玩具时,一定要选择安全检测合格的,使用无毒漆或油漆中铅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并注意弄清玩具上标明的适宜年龄。一旦出现铅中毒症状,立即到医院做检测、诊断,千万不要乱吃药。

案例2:

在交警队上班的刘女士怀孕后,发生了早产,孩子,出生时才2千克重,头围略小。医生认为这是刘女士多年积存在体内的铅通过胎盘传输给了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性铅中毒。

专家提示 交警、司机以及工作在铅冶炼、蓄电池、油漆、颜料、塑料、印刷、石油、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作人员是易受铅污染危害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铅中毒的体检,定期进行排铅治疗。在这类岗位上工作的女士,准备怀孕前3个月,一定要做排铅治疗,以保证胎儿健康,优生子女。怀孕期间,发现铅中毒现象,一定要到医院诊治,及时排除铅中毒的危害。

案例3:

一向爱美的吴女士染发已经20多年了,不久前,她觉得头痛、头晕,经常出现乏力、失眠的症状。上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她吃药治疗未见好转,以为需要长时间调理,也就不太在意。后来,吴女士又出现肚子疼、腹泻、食欲不振的症状,再次上医院诊断,医生开了一些保济丸之类的药。吃后症状减弱,不久又发作。家人陪她到某医科大附属医院去检查,发现她的血铅浓度很高,才知道罪魁祸首是铅。

专家提示 许多染发剂、化妆品中含有铅成分,特别是一些增白化妆品、增白洗涤剂和染发、油膏之类的产品,长期、频繁使用会造成人体慢性铅中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中毒性脑病、贫血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爱美首先爱惜生命,爱惜生命就要选择无铅、无污染的化妆品和生活用品。

铅进入人体的途径

铅进入人体主要有3个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机会是成人的三十多倍,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血脑屏障等防铅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排铅能力有限,成人可以通过吐痰的形式将依附在呼吸道黏膜上的铅尘排出,而儿童未形成这种反应,只能全都吸入体内;而且,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有较多的手口动作,如喜欢用嘴咬东西,因而,铅的摄入量就比成人要大。此外,80%的铅是在离地面1米高以下的气层内流动,而这正是儿童活动的范围,因而儿童受到的污染就比成人多。

进入体内的铅约有一半在半衰期内排出体外,另外的25%在以后排出,余下的25%存留在体内。排铅途径是:经肾脏随小便排出;通过胆汁分泌排入肠腔,然后随大便排出;通过头发、指甲及牙齿脱落而排出体外。女性的月经可排出少量的铅。

妇女铅中毒,会殃及两代人。女人使用的化妆品、染发剂中,有些是含铅的。孕妇在孕前、孕中因使用含铅口红、染发剂或其他途径造成的铅中毒,会使胎儿先天性铅中毒,甚至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先天畸形、死胎,出生后智力低下。母亲的铅污染,会因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如亲吻互摸头发等行为而污染孩子。

家庭防铅措施

应树立防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衣物。培养儿童不咬异物不吸手指的好习惯。

少与铅环境接触,减少铅污染的伤害。6岁以下儿童尽量少在废气含量高的地方逗留;室内取暖及时排烟;成人尽量使用无铅化妆品、染发剂,如使用有铅化妆品,须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选择防铅生活用具和环境。不使用含铅食具(如彩色的、饰有花纹的碗、碟、杯),不在新装修的房子内久留,不让孩子玩含铅的玩具和使用含铅学习用具。

注意卫生饮食,不吃含铅食品,如易拉罐饮料、松花蛋、爆米花等。预防含铅农药对水果的污染,吃水果建议削皮。

专家主张饮食排铅,因为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C、酸类食品,有的可以促进排铅,有的可以降低铅的毒性、变有毒为无毒,有的可以分解、化合铅毒。这些食品是:牛奶、酸奶、奶茶、茶叶、大蒜、胡萝卜、生菜、菠菜、卷心菜、绿豆、豆制品、乌梅、柠檬、柿子、葡萄、香蕉、苹果、土茯苓等。

铅中毒急救法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9

1 我国工业污废水的产生方式以及处理现状

1.1 工业污废水的产生方式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作为生产辅助,比如设备的洗涤,比如生产中材料的降温等等,这些水在使用后,其中会夹杂这大量放射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且因为我国的工业种类较多,生产中所使用的工艺与材料都有不同,所以排放出的污水与废水内含有的污染物分类很多,大体可以分为酸碱污染物、油污污染物、半固体污染物以及有毒污染物等等。而这些多种类的污染物也为我国整体治理污水排放提高了难度。

1.2 工业污废水处理现状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近些年工业在生产方面的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确实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但在发展的同时,工业污水成倍的增加,为环境代来了巨大的负担,并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用水质量,为了减少工业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各个工厂已经启动了相应了应急措施,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污染无法根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最初开始进行工业废水治理至今已经有些年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污水的处理能力效力明显,从基础上可以满足大范围的工业废水治理。虽然处理技术上日渐成熟,但在管理上却还存在漏洞,一些中小型工厂,为了节省资金将污水处理环节简化,污水的处理力度不够,排放后仍然会对周围水体和环境产生污染,这些处理不当,污水乱排放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2 工业污水的治理方法

因为我国的工业产业种类众多,不同的施工工艺与材料决定着废水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医药与农药生产废水、造纸印染废水以及食品工业废水、冶金能源废水等。而我国对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种,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以及物力处理法,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类型,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1 医药与农药生产废水

医药与农药一个是为保证人的健康,一个保证农业经济发展都是我国必须要发展的产业,而这两种产业都会产生巨量的工业废水,并且因为材料与工艺的特殊性,废水中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与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排放后很难被降解,在污水处理时可以使用催化氧化法以及会活性碳吸附法进行处理,增强污水的净化能力,有效降低其中农药与医药的化学残留,以达到对水体和周围环境无害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减少医药与农药生产带来的污染,要转变生产方向,提高生产技术,禁止在生产中过度使用有机材料。从根源上减少对工业使用水的污染。

2.2 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悬浮物以及有机物质含量高,容易腐败,夹带病毒有很强的耗氧性。虽然没有太大的毒性,但可使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水中的有机物发臭,腐烂,导致水生动物感染以及死亡食品工业废水因为其用料广泛,成品种类繁多,因此废水的水量以及水质都有很大的差异。总要有固态污染物,例如果皮,菜叶,肉沫;悬浮物质,例如油脂,淀粉,蛋自质;溶解的酸碱盐等有机物;病菌病毒物质一般食品废水污染物可以生化降解。

2.3 造纸印染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造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含有水量大,种类多,有机污染物高等特点。其中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造纸中,排出的污水主要有纤维,无机盐,色素,酸碱物质,填料以及胶料。我们可以通过气浮或沉淀法,燃烧法,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等方法来同收自水中的纤维性固体物质,黑水中的氢氧化钠、硫酸钠以及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治理造纸业造成的工业废水污染以及提高其自水利用率。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电渗透、反渗透、超过滤等处理方法印染工业每年需消耗近亿吨的工艺用软化水。印染工业的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色度高等特点。有易生物降解,有难生物降解等等,处理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常用吸附法来使废水中的物质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例如使用活性炭等。还有膜分离法,萃取法等等。

2.4 冶金能源废水的处理方法

冶金以及能源工业产业很多,因此废水排出量种类繁多,污染量大。冷却水,除尘水,煤气烟气洗涤废水,冲渣废水以及酸碱废水等成为冶金工业产生废水的主要来源。其中,冷却废水占用冶金废水总量的70%冶金能源废水,包括炼制金属以及发电新能源等产生的污染性废水。其中,火电能源产生废水量最为其高一般,我们经常使用以下方法来解决冶金以及能源废水的处理。

隔滤法:隔滤法也称过滤法、栅栏法、筛滤法等等。顾名思义,其以阻隔的方式拦截废水中粗大的悬浮颗粒固体。起到过滤拦截的作用以及吸附。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在有溶解氧的情况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然后利用其吸附氧化以及凝聚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废水,当然,随着水资源的匾乏,以及同收废水显得日渐重要。以城市排放污水作为冷却水等等的技术已经相继应用在各个能源电厂以及冶金事业单位中。

3 总结

通过各方面的沦述,虽然我们在污废水治理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有许多的不足。治理工业污废水,从科学的方面来讲,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多试验,多发展,多治理。总结污废水的治理方案,提高污废水的治理水品。从各单位来讲,要抓紧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高污废水净化水平。从政府方面,要提高污废水排放监督力度,抓实际,切实际。从而还人民一个健康用水环境,企业用水治理高水平。我们要从基础上,做到污废水治理工艺简单,处理彻底,净化量高以及成本低廉的治理方案。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10

目前,我国食品企业的经济发展采取以大量消耗能源、粗放经营为手段的传统发展模式,企业通过无节制地使用资源、无限度地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等,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由于食品产品的种类繁多、生产成分复杂多样、生产工艺流程较长,在食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较大;且由于食品产品的营养成分丰富,在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同时使食品企业形成了较高的环境成本。

但是,食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没有对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多数企业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 与“实污染,虚治理”的老路。这种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或因为超标排污、污染环境等行为面临巨额的环境罚款、环境诉讼等,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环境成本支出;另一方面,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消费者往往会青睐于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像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的食品企业会失去公众的信任,从而失去市场,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因此,食品企业应从源头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清洁生产对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作用

清洁生产是指企业使用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通过不断地改进生产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综合利用、改善管理等措施,实现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甚至避免污染物在企业生产服务和使用过程中的产生与排放,从而达到减轻或者消除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根据食品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在食品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应用污染整体预防的战略思想,通过不断持续地改进工艺流程、改善生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降低企业生产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选用绿色、无污染、无毒无害的原辅材料生产制造产品,从而避免了劣质原辅材料的购买和生产投入,实现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

2、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采用先进环保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制造产品,保证能源物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成品,减少原辅材料的投入,减少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企业通过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等,变废为宝,提高二次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标。

3、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在产品设计阶段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有助于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

4、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在产品包装环节简化包装程序、步骤,使用绿色包装物,从而实现减少包装物流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食品企业的绿色形象,同时能够降低食品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和破坏。

5、食品企业在产品从初始投入原料到制造出产成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都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能源、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和投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费用,实现食品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

三、食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案例

(一)公司简介

某啤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坐落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司拥有资产3个亿,占地规模约为20万平方米,主要经营20多个品种的啤酒产品,销售渠道广阔。

该啤酒公司生产的啤酒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很大,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也很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如水耗、煤耗等很多指标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但由于啤酒工艺的特殊性,一方面,啤酒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其中原辅材料在保存和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原辅材料的变质和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啤酒生产工艺中对水、电、汽等能源消耗量大,造成对资源能源的损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该企业为响应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号召,同时为使企业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以实现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目标,啤酒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二)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过程

1、找到企业应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该啤酒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时,首先对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状况、环境保护状况、员工素质、排污状况、污染物特点以及产生污染物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查评价,通过企业员工客观、全面、综合地分析上述每个问题以及找到每个问题的产生环节,企业由此确定了此次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第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目前的生产规模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量不成比例,企业存在生产设备利用不合理和酒损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此次环境成本控制得以解决和改善。

第二,降低能源消耗。企业水耗、能耗等消耗量大,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企业需要通过环境成本控制过程减少企业对水资源、电能等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企业应循环利用各项能源。

第三,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企业生产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排放物过多,对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企业应通过环境成本控制过程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治理污染,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

2、制定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

该啤酒企业根据找到的环境成本控制关键性环节,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

企业按照实施对象和产生效果的部位,将环境成本控制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即:原料环节(原辅材料和能源)、生产环节、弃置环节(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和管理环节(提高员工素质)。

其中生产环节包括:技术工艺改进、过程优化控制以及设备维护与更新三个部分。

(三)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效果

该啤酒企业从源头开始,通过对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方案,企业之前发现的各项环境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与改善。

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之前来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利用方式更趋于合理,不仅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中的酒损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企业通过原辅材料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某些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企业的能源消耗量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得以减少,同时还有效节约了地球资源与能源。

在污染防治方面,企业通过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实现了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变了企业之前末端治理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使企业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避免了由于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带来的各项罚款等环境成本的高额支出。

表2反映了该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效果以及形成的各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啤酒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初始投入成本为89.47万元,共实现节约水耗21.3万m3,节约电耗62万kwh,节约蒸汽746t,减少废水排放21.3万m3,节约原辅料192t,减少煤尘等环境污染,在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227.66万元。

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该啤酒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前后的物料、能耗情况对比结果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对比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该啤酒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后,企业无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啤酒企业在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同时,使企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的提升,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流入;

第二,啤酒企业通过有针对性的在原辅材料和能源环节实施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使企业对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在节约企业产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从源头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目标;

第三,啤酒企业通过实施环境成本控制,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循环再利用各种物料、能源等,在节约企业资源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啤酒企业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啤酒企业通过控制清洁生产工作,从源头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与管理,不仅降低了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同时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

四、结论

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之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管理水平,使资源能源的短缺成为我国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其末端治理的发展模式已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制约食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清洁生产思想的提出和运用为我国食品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食品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可以通过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勘探和利用,合理利用原材料和能源,使其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产成品而不是废物;改进食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在食品加工制造环节中的排放;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改进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水资源、能源节约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废物回用技术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对企业周边环节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能够有效地节约自然资源能源,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从而实现对食品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在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使企业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玉梅.清洁生产发展及应用前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设备.1998,(2):73

[2]金友良,肖序,王伟达.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J].上海会计,2001(12):21-23.

[3]曾维华,彭斯震.中国主要污染行业环境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及其信息共享[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张凯,崔兆杰.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理与模式[J].管理世界,2003 (3):35.

[6]姚圣.环境会计控制为题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7]郑俊敏.基于绿色思维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7-130.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11

FAO/WHO将铬元素列为对人体毒性能力最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类来说是非必需,被视为“五毒之首”。在自然界中,大部分铬元素的存在形式是化合态,它的含量并不高,常常与锌、铅等金属元素共生。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动物性食品中,镉元素主要是借助食物链富集在各级生物组织中,并最终达到了人体内容,积累过多终至慢性中毒。因此,铬元素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若干年来,镉污染开始从工业转向农业、从城区转向农村、从水土污染转向食品污染。

一、动物性食品中镉的来源

从镉污染案例来看,主要的食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条:(1)首先是在非常特别的自然地质地区,例如在很特殊的矿区和火山区等地区,在地层中存在着含量较大的镉元素,这就造成了当地的动植物镉含量比很多地区要高出很多。(2)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镉污染。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将其当成原料、催化剂,它被拿来制造各类试剂、颜料以及塑料。在经过含镉的废气、水以及废渣等进一步污染环境;农药和化肥(如磷肥)也通常含有镉元素,这就污染了水体、土壤以及植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以及人体内。(3)食品添加剂所形成的镉污染,在加工食品时,如果运用了各类被镉污染过的原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则会形成镉污染。(4)通过接触污染形成的镉污染,很多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都含有镉,铬元素是合金、釉彩、颜料以及电镀层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在运用此类器具和包装过程中,镉会迁移到食品中,进而形成镉污染,尤其是在盛放酸性食品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镉污染。

二、镉污染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在适当的生理剂量范围内,铬元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它们的性能以及繁殖性能,提升部分酶活性。然而,镉元素很容易在生物体富集,形成严重的动物性食品污染,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在日常食品中,镉元素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含镉农药以及化肥。如果土壤被铬元素污染了,则会经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以及人体内,这就容易带来慢性中毒。镉主要存在于肝与肾中,这就容易和低分子蛋白质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金属蛋白。镉可以危害到人体以及动物体内的所有系统,中毒特征通常为疲劳、嗅觉失灵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对肾脏造成了最大的危害,还容易形成肾皮质坏死,损坏肾小管,此外,还混造成肾功能紊乱,钙、磷新城代谢也发生紊乱,释放出骨中的矿物质。这就造成了骨质疏松、腰痛、骨质脆化以及脊柱畸形等现象。接触过铬的工人体内的血清性激素含量和水平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果长时间射入铬元素,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儿童的记忆力,极大地损坏了儿童的长时及短时记忆。

有学者开展的相关动物实验也表明,镉中毒可能会使得动物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开始变少,合成的多巴胺合成数量也开始降低;形成了转化灶,机体的局部范围内还会出现部分病理变化,如炎症反应等。镉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含巯基酶,也会降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乙酰胆碱的含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脑的新陈代谢。

镉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可以致癌,它的生物半衰期达到了20到40年。雄性生殖系统最容易感染镉离子。这可能会造成的内分泌功能降低,在生成方面形成障碍,对附睾成熟产生直接影响,极大地损坏了男性的生育力。在进入人体后,铬主要是在肝脏中引诱MT合成,然后与并它结合,形成Cd-MT。这种复合物可以经过血液的运输后来到肾脏部分,在肾小球过滤后了很大含量的铬元素并被肾小管吸收后,然后就释放出了游离态的镉元素,它的毒性很强。它对人体骨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镉所引发的骨疾病来看,不仅日本有“痛痛病”,很多长时间接触镉的职业群体中也发生了痛痛病。镉主要对维生素D和胶原的新陈代谢过程产生干扰,进而使得成骨过程以及骨代谢发生相应的紊乱。如果人体误食了含镉的化合物,则会造成急性中毒事件,在潜伏一段时期后,机体则会出现严重的胃肠刺激现象。例如,恶心、里急后重、呕吐等,进一步造成全身性的疲乏、无力、肌肉酸痛以及虚脱等感觉。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镉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人体和动物健康,无论何种形式的铬摄入和在机体内的富集,都会损伤人体和动物体的免疫、泌尿、骨骼、神经、循环、生殖等系统,甚至还会出现致癌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镉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食品中镉检测的几种方法,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多简便、快捷检测镉的方法,更好的防治镉的污染,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周艳,袁萍,郭卫珍,王友良,王维芬,唐倩,李东阳.衡阳市农贸市场动物性食品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02).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12

YiChao1 LiuChao2 Zhu Zhong Ping1 DuHairong1 WangTieqiang1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food contaminants of Guangming Shenzhen, and reinforce “food contaminants monitoring system of Shenzhen City”. It also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afeguard of local food safety. Method: Some main markets, supermarkets, restaurants, dining halls etc. of this region were selected, and 5 kinds 13 items and 100 pieces sample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We examined for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and the results of monitoring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total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5 kinds 100 pieces samples was 57.0%. The qualification rates of each kind were 6.3%, 13.6%, 75.0%, 85.0% and 95.5%, which were arranged from low to high, and the according kinds were meat, aquatic products, snack foods, greengrocery and other food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each kind were different, and those were 87.5,77.3% and 5.0% which were arranged from high to low. The detection rates of metal over standard of each kind were different, and those were 20.0%, 18.2%, 15.0%, 6.3% and 4.5% which were arranged from high to low. Conclusion: Some foods of this region were contaminated by pathogenic bacteria, Lead, Cadmium and aluminum. There was a hidden danger in food safety and i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of the local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Key woeds】Food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23-01

为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提高对食品污染物监测及监控能力,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或降低其危害,光明新区于2010年1月启动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并将全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监测食品种类及监测项目:按照《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在光明新区范围内的主要集贸市场、超市、餐厅酒楼、食堂等设立监测点,随机采集食品样品5个大类、13个品种、100份样品分别进行食源性致病菌、铅、镉、铝、酸价、过氧化值等项目的检测(见表1)。

1.2 采样及检测方法:按照人口比例从本区内的两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监测点,并按照方案的要求,按月在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样品检测参照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进行,在检测过程中,采用平衡双样、留样复测的方法,并通过参加CNAS质控考核,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

1.3 统计分析及评价:将检测结果依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判断合格与否,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利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类食品污染情况:将5类100份食品样品按照监测项目分别进行检测,总合格率为57.0%;从结果可以看出,每类食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过统计分析,每类食品的监测合格率不全相同(χ2=56.01,P

2.2 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采集的100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2份,总阳性率为32.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8份,沙门氏菌检出3份,金葡菌检出1份,阳性率分别为28.0%,3.0%和1.0%。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肉类、水产品类、小食品类,其食源性致病菌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7.3%和5.0%(见表3)。

2.3 金属污染物的检出情况:采集的100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金属含量超标13份,总超标率为13.0%;其中,铅超标5份,镉超标4份,铝超标4份,超标率分别为5.0%,4.0%和4.0%。各类食品中检出金属超标的情况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小食品类、水产品类、蔬菜类、肉类及其他,其金属超标率分别为20.0%,18.2%,15.0%,6.3%和4.5%(见表4)。

3 讨论

自“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建立以来,监测数据的利用大大促进了食源性疾病的监督和预警,对保障市民健康权益做出贡献。但是由于光明新区远离深圳市区,邻接东莞,人员流动性强,食品供给渠道复杂,加上新区成立时间较短,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仍有待于加强,一直以来处于监测的盲点,直到2010年1月深圳市光明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才正式纳入监测体系,因此本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2]。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本区的肉类和水产品类食品存在问题较多,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87.5%和77.3%,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在水产品中带菌率达77.3%,在肉类中带菌率达68.8%,应引起高度重视[3]。参考近年本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均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高发,特别是在夏秋交替季节,应将此致病菌污染的防范列入本区预防食物中毒的首要内容。除此以外,我们还在雪糕样品中检出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也应引起一定重视。由于雪糕样品均为定型包装,外界污染的可能性较低,说明食品生产企业仍有部分未实行GMP(良好生产规范),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油炸小食品中存在铝超标情况,提示小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仍存在一定问题。水产品中镉超标的问题,与深圳市监测结果相符,提示环境污染的影响范围在扩大[4]。蔬菜类的抽检结果显示存在铅超标的情况,关于市售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今后仍应加强这方面的监测[5]。

综上所述,本区的部分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扩展监测项目,为政府和执法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提高本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奕托,卢志坚,王雪红等. 韶关市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4):322~324

[2] 王舟,黄薇,潘柳波等. 2004~2005年深圳市食品污染物污染状况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1):22~26

[3] 王桂侠,吴占国. 2007年大兴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356~2357

[4] 王舟,黄薇,潘柳波等. 深圳市食品中镉污染的暴露量评估[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0,31(2):117~120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篇13

一、化学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社会的保障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依法治国,国民法制素质、法律意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杠杆。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明显上升,并且呈低龄化、严重化趋势,因此必须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在化学教学中主动渗透法制教育是化学教育应有的责任。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人才必须是专业能力与法制素质二者同时兼备,如果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那么教师的化学专业知识方面的“传道解惑”最终无疑是给犯罪分子添了罪恶的翅膀,例如清华女学生遭化学物质铊中毒事件,复旦研究生中毒致死事件都引发了教育者的思考,化学学科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观。

(三)化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密不可分

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等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污水处理方法,涉及生活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次性餐盒、方便袋的使用,新装修房屋中常含有的超标物质甲醛等,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勾兑白酒等。这些化学知识无不与法制有关,在化学教学案例中适时切入法制教育,既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化学学科是法制教育的隐性课程,在化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案例,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

(一)进行环保等法制教育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人们利用化学原理生产大量工农业产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等。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的方向,如在化学实验室中规范学生行为,废弃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在学习水资源内容时,通过讲授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以及水污染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教育学生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亦即对学生进行《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教育。在进行水污染防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如当空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容易形成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教育。通过“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赤潮”、“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等案例介绍重金属污染和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以及污水处理的主要化学方法及原理。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将来如果从事相关职业也能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解决问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