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流向实用13篇

企业资金流向
企业资金流向篇1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两部分组成,内部融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是,对于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全部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对于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在这个时期企业的投资多、回报少,内部融资这一单一的融资方式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外部融资也就成为必然。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企业把社会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吸取进来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企业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就是说是资金的需求者从资金的供求者那里直接取得所需的资金。直接融资主要有三种形式:风险资本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或是其他的个人或者单位来充当中介机构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转而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具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及非流通性。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民间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典当融资、租赁融资等多种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多样,但是现实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来源却是非常有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部融资应该是其获取发展资金极为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却不理想,即使是在中小企业聚集且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地区,企业资金构成中的自有比例仅为40%,银行和民间融资分别占40%和20%,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内部融资的比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仅依靠内部资金根本不能满足其发展扩张的需要,或许更严重的情况下其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难以持续。

外部融资方面,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个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再加之我国现行的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都对中小企业不利,那么中小企业想要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就变的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在间接融资方面,虽然存在如银行贷款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民间融资以及典当和租赁融资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的不足、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导向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另外,虽然近几年来典当融资及租赁融资在我国有所发展但是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且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就远远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证券市场是供大型企业利用的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而像商业信用、租赁及典当融资渠道又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能完全的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所以,除了内部融资外,银行贷款就成了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现实状况是银行贷款融资占整个融资的比例却很小,很多的中小企业根本贷不到款。

二、基于资金流向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般相关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之后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同样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李新华(2010)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他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另外还有缺少可供担保及抵押的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主要有: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信用担保环境恶劣等。笔者认为,上述的研究恰当的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以外的原因,那么市场上的资金流向了哪里,有没有使之流入中小企业的可能呢?本文通过讨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的流向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企业资金流向篇2

一、金融物流内涵及理念

(一)内涵

金融物流(Logistics Finance)是一个新概念,在业界存在着“融通仓”、“货权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多种叫法。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个定义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开发、提供、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实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组织、调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二)理念

1.有效盘活流动资产,加速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据统计,中小企业总资产的6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通过开展金融物流服务,应收账款和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因而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2.将金融网络和供应链网络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现代物流的趋势是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因为不可避免的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以至于资金流运动受到极大地限制。金融物流服务正好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资金周转率。

3.促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升供应链运作水平。物流企业在金融物流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掌握着大量的历史和实时的物流信息和供应链网络。当物流企业能够为供应链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物流增值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时,标志着传统物流企业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曾说:“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

4.实现资本合理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随着金融机构、物流公司和商贸企业纷纷进入金融物流市场,使得大量资本渐渐进入了“被看好”的行业。结果是 “被看好”的产业由于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不断创新前进,而“不被看好”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走向衰退,最终使高效率的产业替代了低效率的产业,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刻进行着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5.促使物流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整体风险防范能力。物流企业的风险,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金融物流中的保险服务,可以为物流活动保驾护航,从而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金融物流运作模式

根据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同,把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分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和综合模式。所谓的资产流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综合实力、良好的信誉,通过资产经营方式,间接为客户提供融资、物流、流通加工等集成服务;资本流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与金融机构良好合作关系,为客户与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综合模式是资产流通模式和资本流通模式的结合。

依据上述3种模式对几种典型的操作方案进行介绍,试图为物流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产流通模式

1.替代采购

由物流企业代替融资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获得货品所有权,然后根据融资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比例释放货品。在物流企业的采购过程中,通常向供应商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并按照融资企业指定的货物内容签订购销合同。物流企业同时负责货物运输、仓储、拍卖变现,并协助客户进行流通加工和销售。

2.信用证担保

物流企业与外贸公司合作,以信用证方式向供应商支付货款,间接给采购商融资;供应商把货物送至融通仓的监管仓库,融通仓控制货物的所有权;融通仓根据保证金比例,按指令把货物转移给采购商。

(二)资本流通模式

1.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是由融资企业、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达成三方协议,融资企业把质物寄存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银行根据质物的价值和其它相关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2.买方信贷

对于需要采购材料的融资企业,金融机构先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企业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交由物流企业评估入库作为质物。金融机构在承兑汇票到期时兑现,将款项划拨到供应商账户。物流企业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在融资企业履行了还款义务后释放质物。如果融资企业违约,则质物可由供应商或物流企业回购。

3.授信融资

物流企业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金融机构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金融机构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4.反向担保

针对融资企业直接以寄存货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有难度的情况,由物流企业将货品作为反担保抵押物,通过物流企业的信用担保实现贷款。也可以组织企业联保,由若干融资企业联合向物流企业担保,再由物流企业向金融机构担保,实现融资。甚至可以将物流企业的担保能力与融资企业的质押物结合起来,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

(三)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包括资产流通运作模式和资本流通运作模式,是金融物流最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对物流企业有较高要求。一般来说,物流企业应具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公司。

三、金融物流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金融物流的服务程度不高,大多还停留在向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金融物流服务市场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有待于提升与突破。

(一)业务流程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规范,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银行没有专门针对金融物流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还是运用一般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金融物流信贷业务,手续异常繁琐,效率十分低下。

(二)专业人才匮乏

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和金融物流业务能够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拥有大批精通物流、金融、法律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然而在我国,由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既懂得物流管理和经营,又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的双专业人才是市场的稀缺人才。

(三)规模实力不强

据调查,我国的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表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运输仓储公司,而规模在500人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有11%左右。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才刚刚起步,受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在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方面都还难以达到金融物流所要求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了有关动产担保的法律法规。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并购银行。如何在不违背金融法规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资金和信用开展金融物流服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难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政策法规束缚着金融物流业务的深入开展。

(五)缺乏监管机制

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具备信用良好、流程规范、管理严格等标准,对所储存的商品,要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进行数量测算和质量鉴定,同时应具有与客户、银行联网的信息网络。然而,目前我国对物流企业没有严格的资质认定,导致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金融物流发展思路

通过开展金融物流服务,不但可以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可以加强物流企业的客户控制力,帮助物流企业构筑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在此,笔者从提升未来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视角,对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金融物流服务的具体思路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强化金融物流服务理念

由于金融物流服务在国内刚刚开展,很多铁路物流企业并不完全了解这项增值服务,金融物流服务市场尚待培育。铁路物流企业可以适时对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客户分析市场形势,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增值服务,并努力让客户体验到增值服务的价值。只有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客户才能提高对铁路物流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才会放心接受其提供的增值服务。

(二)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

金融物流业务虽然能给参与各方带来“共赢”的效果,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引发了资金、货物、单证(仓单)的流动,物流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有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物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建立高效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规范业务运营管理与操作流程;实施对客户的全方位信用管理。

(三)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铁路物流企业要认真做好与银行、货主的客户关系管理,包括物流企业与银行、货主的业务关系和信用关系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对银行来说,物流企业要以自身实力和规模、良好的信誉、规范的业务管理和广泛的客户网络关系,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对货主来说,铁路物流企业在提供优良的仓储服务和其它物流配套服务的同时,通过对货主的信誉和资质调查、监管商品或货物的市场分析,联合银行为货主提供金融服务,把服务方式向客户端延伸,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夯实金融物流服务发展基础。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铁路物流企业在开展金融物流服务过程中,要收集和处理的信息量会很大,应当以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系统化来协调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工作,优化操作流程的服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和减少内部操作的失误。同时与银行、货主协同作业实现信息化,能使铁路物流企业高效地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方便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货主对服务过程的跟踪,提高物流企业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物流及其增值服务。

(五)积极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

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力。铁路物流企业的人才大多数比较懂得物流管理知识,但金融业务知识却相当贫乏。因此,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培养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加强与路内外大学联合培养,大力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实用型的专业人才,为金融物流服务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金融物流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从而实现资本优化配置。通过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可以激励铁路物流企业不断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减少库存和物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五、金融物流成功案例

这里,笔者想用一个目前世界上金融物流服务做得最成功的企业――UPS来剖析金融物流服务的具体做法及其价值所在。

UPS(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成立于1907 年,起初只是在西雅图做一些信件传递服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一支庞大的运输车辆队伍的地面包裹速递巨头。如今,UPS的战略定位于“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为此,UPS打造了一整套的金融交易体系,从而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衔接。

――设立财务公司。UPS的财务公司业务广泛,涉及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消费信贷、买方信贷、设备融资租赁、保险、证券发行及投资等,实现了产融结合与共同发展。

――设立投资公司。UPS的投资公司从1998 年起开始提供金融服务,为客户处理资金流动与管理,包括资金信用的提供、小规模信贷与新兴市场商业贷款等,甚至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现金垫付服务,提供COD(Cash on Delivery,货到付款)增值服务。UPS投资公司的存在,将客户的运作方式从“降低运输成本”全面转移到“为供应链融资”模式上来。

――设立金融公司。2001年5月,UPS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为UPS金融公司。以此为基础,UPS开始为客户提供所谓的“IRS” 服务,即包括以存货、国际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贸易融资等业务。收购银行后,UPS就可以合法地去做代收货款的业务。

这样,UPS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物流服务,其主要形式有:

――增值服务。由UPS金融公司推出包括开具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等国际性产品和服务业务。作为物流业务的增值服务,UPS身为物流企业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出口商之间斡旋,在两周内把货款先打给出口商,前提条件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和得到一笔可观的手续费。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而拥有银行的UPS在美国和沃尔玛一对一结算。

――垫资服务。在UPS的物流业务流程中,当UPS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UPS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UPS全部货款。UPS将另一半货款交付给发货人之前,产生了一个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即这部分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UPS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UPS用这一不用付息的资金从事贷款,而贷款对象仍为UPS的客户或者限于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主体。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再通过UPS金融公司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其货物在UPS 手中,也不必承担进口商赖账的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物流作为一种物流创新衍生服务,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也是物流企业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今天,无论是UPS,还是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金融物流服务都已经是他们的最大利润源。物流、信息流与存货融资的有机结合,产业向金融的自然延伸确实创造了新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天飞.UPS走向物流金融高级阶段[J].物流时代,2009 (3).

[2]韦桂丽,王耀球,薛工.物流金融在振兴物流产业中的优势[J].物流技术,2009 (7).

[3]王冬,王文岗.浅谈物流金融服务与物流企业未来竞争力[J].时代金融,2009 (10).

[4]叶汇.金融物流――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物[J].市场周刊,2008 (1).

[5]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 (2).

企业资金流向篇3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流动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融资抵押物与融资担保,很难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即使能够获得融资,也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成本较高的问题,加大了经营风险。中小型企业由于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谈判能力较弱,地位不高,经常需要面对资金回收期过长或者采购资金占用比例过高等资金困境,也导致企业的盈利

能力大幅降低。物流金融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解决了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盘活了沉淀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在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动产进行质押融资业务已经开展得相 当成熟。例如美国,70% 的担保来自于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主的动产担保。根据我 国最新颁布的《物权法》,用作质押的存货范围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展。采购过程的原材料、生产阶段的半成品、销售阶段的产品、企业拥有的机械设备等都可以当作存货质押的担保物。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自己对货物的运输、仓储和监控能力,获得银行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货权的授信支持,从而形成互利互补的物流金融平台。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流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增大整个供应链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更进一步,一些新兴的物流企业兼有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的双重职能,帮助有潜质的上下游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的企业进行融资。2001年,UPS 在美国收购了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 UPS 资本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收取货款、抵押贷款、设备租赁、

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目前物流金融己经成为 UPS 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深圳市供应链管理企业怡亚通在 2010 年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开始涉足金融业务,向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提供500万元以内的贷款,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其自身也获得较好收益。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物流金融带来了 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展和深化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深度,帮助其扩大贷款规模,提升银行利润空间。物流金融针对企业所在供应链和每个环节的具体交易来评估信用的方法是进一步细分市场,进行信用评估模式的创新。物流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 在业务扩展服务上能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 , 有效管理客户信息 ,提升质押物评估、企业理财等顾问服务项目。深发展在 2006 年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之后,国内多家银行都已涉足此业务,包括建设银行“融通仓”、招商银行的“点金物流金融”、深 发展银行“物流——金融”平台等各类物流金融业务。外资银行中花旗、汇丰、德意志、巴黎银行、渣打银行等都在物流金融领域具有优势。

2. 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

从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上,可将物流金融分为资本流通和资产流通两种模式。资产流通主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资金需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融机 构间接参与物流活动,主要包括替代采购和信用证担保模式。资本流通是作为金融物流提供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与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客户和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协助中小型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这种模式中,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向借款企业提供融资,但需要物流企业替借款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提供的担保向借款企业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主要包括仓单质押模式、买方信贷模式、授信融资模式和垫资付款模式。

(1)代替采购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贸易公司代替借款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获得货物所有权,然后根据借款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比例释放货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贸易公司的采购过程中,通常向供应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并按照借款企业指定的 货物内容签订购销合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负责货物运输、仓储、拍卖变现,并协助客户进行流通加工和销售。

企业资金流向篇4

二、物流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

(一)代替采购模式

这种模式在供应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也可称为借款企业)之间进行。业务流程为:物流企业向供应商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获得货物所有权,代替生产企业采购货物;生产企业向物流企业提交保证金;物流企业按保证金数额向生产企业释放货物;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结清或延期结清货款。此模式运作重要条件是物流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意义在于为生产企业解决购货资金不足问题;物流企业巩固了上下游客户,延期结清货款又得到了一部分没有利息的可用资金收益。风险在于货物不能及时变现,形成资金长期滞留。

(二)代收货款模式

这种模式在供应商、物流企业、采购企业之间进行。其流程为:物流企业在承担供应商货物运输业务时,替采购商垫付部分货款获得货物所有权,采购商一次付清货款后获得采购货物;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结清余款,可允许有一定的时间差。意义在于物流企业延期结清余款获得一部分没有利息的可用资金收益。采购企业不用支付预付款而得到预定货物。风险在于:一是供应商的余款结算长期不到位;二是采购商违约,导致货物长期滞存,垫付货款得不到收益。

(三)仓单质押模式

这种模式在借款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之间进行。其业务流程为:借款企业将产品或原材料放在物流企业指定的仓库中,由物流企业取得货物所有权。物流企业向银行开具仓单并背书质押字样,银行在收到仓单后按质押物价值比例发放贷款至指定账户。借款单位向银行一次或多次还贷,银行依据还贷情况向借款企业发放提货单。物流企业依据提货单和银行指令向借款企业发货。该模式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着担保作用,增强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巩固了与借款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同时,获得质押费用收益。风险在于:质押货物的价值和变现能力,借款单位的资信和经营情况不良。

(四)买方信贷模式

买方信贷模式是由仓单质押模式发展而来。这种模式是在供货商、借款企业、物流企业、银行四方之间进行。其区别在于质押物由借款企业的产品或原材料变为供应商的货物。其业务流程与意义、风险与仓单质押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

(五)垫付货款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供应商、借款企业、物流企业、银行四方之间进行。其业务流程为:供应商将货物发送到物流企业指定仓库内,同时向银行开具货权转移凭证。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货物信息,银行根据货物信息向供应商垫付货款。借款企业还清货款,银行向借款企业发放提货单同时向物流企业发放发货指令,物流企业向借款企业发货。该模式意义在于借款企业解决资金问题,银行进行小风险借贷业务,物流企业巩固业务客户,获得质押金收益。供应商实现无风险销售。其风险在于借款企业的资信和经营情况不良。

另外还有如授信融资和信用证担保模式,由于实践中运用较少,不再详述。

三、物流金融服务促进未来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为客户企业和物流企业本身解决了资金紧缺这一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由此增强了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巩固了上下客户关系,增强了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优势。

促进提高物流企业内部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要求物流企业本身要具备完整的信息储存、整理、交换、分析系统;具备完善的仓单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程序,具备质押货物价值评价和风险预测能力;具备与金融行业相关联的业务知识等等。这对于传统物流企业是做不到的,因此,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必将促进物流企业的脱胎换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必须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企业资金流向篇5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的各项业务与经营活动都紧密相关。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避免资金流断裂的风险,稳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此外,企业若想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平衡资金收支,就必须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因此,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极为重要。

一直以来,对我国的企业而言,利润都是其始终追逐的目标,也是衡量企业价值能力的唯一核心指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利润的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利润只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并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企业可能无法直接对利润进行运用。受此影响,现金流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项衡量企业收支平衡的核算结果,现金流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血液”(资金)命脉,还能如实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予以反映。现金流量情况的良好,是企业具备较好盈利的前提与保障,能够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从根本上说,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体系,其隶属于财务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流入与流出的现金。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即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应通过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指向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用水户的供水行为,以及在正常运营中缴付各项税金、支付人员工资等的行为。水务企业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向银行等贷款以筹备资金。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本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由此所引起的现金流运动即为筹资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主要有,企业借款取得的现金流入、归还利息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以及分配股利等。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现有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及将资金用于构建长期资产等情况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水务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主要有:处置供水设备等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流入、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发生的现金流出等。

三、现阶段我国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有效性

我国的水务企业多为国有,囿于自身性质和行业的特点,很多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不甚重视,多流于表面。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不仅做不到对现金流量进行深入理解,而且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很不到位,未从制度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水务企业不重视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现金流量的背后存在大量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支撑。当前,我国水务企业中的大多数部门都各自独立,拥有不同的工作分工与合作。在企业的运营中,几乎各业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也都会涉及现金的流入或流出。倘若企业对这些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联系到一处,企业就无法把握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就会失效。

2.水务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间接导致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不力。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应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合理预测企业合理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继而对净现金流做出预测和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水务企业还应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进行科学调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无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影响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后续工作;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现金流量管理不过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例行财务工作,自有财务人员予以把关和控制。然而企业财务人员受制于自身繁重的财务工作,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管理方式皆不够细化。同时,对现金流量的价值测评也未与企业的人员绩效考核相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的执行效果不佳。

3.我国水务企业的内控机制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是目前我国企业流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表现在对资金的流通速度与流程的管理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效果。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企业的创造能力。但是我国的很多水务企业无论是对流动资产的保管,还是对流动资产的使用过程,都没有设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也不重视资金流动预警机制的建立。很多企业片面强调资产管理而忽视对现金流的分析,甚至有些企业收到支票等单据,也不及时送存银行,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账时间和周转速度。

四、当前我国水务企业应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1.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及时偿还债务

筹资活动是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不应单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还应为了更好的做好债务清偿工作。在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水务企业应积极参阅“现金债务总额比”、“资金到期债务比”等指标,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在把控好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负债的到期时间与金额,做好资金的调用安排。具体筹集资金时,企业应根据实际的资金缺口情况,结合企业的本期及未来期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考虑好每种筹措方式的资金成本,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开展资金筹措工作。

2.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都会涉及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若要实现对现金流量的良好管理,还应做好应收帐管理工作。倘若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账龄普遍较长,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呆坏账风险,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也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要想做好现金流管理,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等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回款落实“人员责任制”,将回款情况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以促进企业的回款效率。

3.我国水务企业分析现金流时应注意分析手段的全面性

水务企业可使用的现金流分析手段有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其中,横向分析是企业是指水务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并在分析中既要考虑先进企业的数据,也应注重与效益较差企业的数据对比和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水务企业借以认清身的市场地位与潜在的发展优势。与横向分析相对,纵向分析则是指水务企业针对企业自身所进行的对比分析。是企业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或往期同期数据的对比,据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差异及时寻找原因,有助于企业对现金流进行综合把握。总之,水务企业通过横向与纵向分析,并将两者有效结合,在避免单向分析手段不足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从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现金流的整体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4.我国水务企业应将现金流管理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连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现金流量的最终表现都是现金流量表,并以三大项目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总现金流量的占比重始终较高。投资于筹资活动则占比相对较低。但是,倘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则这种情况可能被打破。比如,当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投资活动较为频繁,由此所产生的现金流也较大。而若此时企业资金不足,则将会带动筹资活动的发生。在此情况下,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势必也会增大。与此同时,企业发展初期,经营活动相对较少,由此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也相对较少。则“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总现金流量中占比就相对较低。因此,水务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应将其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连,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应注意选择好管理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娟.现金流量角度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4)

[2]卢宗胜.与现金流相关的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探析[J].企业导报,2011(22).

企业资金流向篇6

二、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从根本上说,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体系,其隶属于财务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流入与流出的现金。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即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应通过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指向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用水户的供水行为,以及在正常运营中缴付各项税金、支付人员工资等的行为。水务企业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向银行等贷款以筹备资金。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本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由此所引起的现金流运动即为筹资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主要有,企业借款取得的现金流入、归还利息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以及分配股利等。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现有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及将资金用于构建长期资产等情况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水务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主要有:处置供水设备等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流入、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发生的现金流出等。

三、现阶段我国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有效性

我国的水务企业多为国有,囿于自身性质和行业的特点,很多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不甚重视,多流于表面。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不仅做不到对现金流量进行深入理解,而且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很不到位,未从制度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水务企业不重视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现金流量的背后存在大量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支撑。当前,我国水务企业中的大多数部门都各自独立,拥有不同的工作分工与合作。在企业的运营中,几乎各业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也都会涉及现金的流入或流出。倘若企业对这些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联系到一处,企业就无法把握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就会失效。

2.水务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间接导致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不力。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应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合理预测企业合理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继而对净现金流做出预测和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水务企业还应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进行科学调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无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影响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后续工作;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现金流量管理不过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例行财务工作,自有财务人员予以把关和控制。然而企业财务人员受制于自身繁重的财务工作,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管理方式皆不够细化。同时,对现金流量的价值测评也未与企业的人员绩效考核相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的执行效果不佳。

3.我国水务企业的内控机制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是目前我国企业流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表现在对资金的流通速度与流程的管理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效果。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企业的创造能力。但是我国的很多水务企业无论是对流动资产的保管,还是对流动资产的使用过程,都没有设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也不重视资金流动预警机制的建立。很多企业片面强调资产管理而忽视对现金流的分析,甚至有些企业收到支票等单据,也不及时送存银行,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账时间和周转速度。

四、当前我国水务企业应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1.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及时偿还债务

筹资活动是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不应单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还应为了更好的做好债务清偿工作。在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水务企业应积极参阅“现金债务总额比”、“资金到期债务比”等指标,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在把控好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负债的到期时间与金额,做好资金的调用安排。具体筹集资金时,企业应根据实际的资金缺口情况,结合企业的本期及未来期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考虑好每种筹措方式的资金成本,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开展资金筹措工作。

2.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都会涉及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若要实现对现金流量的良好管理,还应做好应收帐管理工作。倘若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账龄普遍较长,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呆坏账风险,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也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要想做好现金流管理,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等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回款落实“人员责任制”,将回款情况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以促进企业的回款效率。

3.我国水务企业分析现金流时应注意分析手段的全面性

企业资金流向篇7

    一、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问题的关键点

    1、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概念的界定

    所谓企业物流指的是企业之间商品或者服务的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交易的一方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转移给另一方,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交易的一方从对方处获得商品或服务。具体来说,物流可分为生产中的半成品、材料的购入、产成品及产品的销售等。而企业的资金流则贯穿于企业营销、采购、生产的所有方面,指的是交易时的一方因为获得了商品或者服务而向另一方转账、付款的资金转移过程,或者是指因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而从交易的另一方取得资金的过程。信息流的概念则比较宽泛,主要指的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即对物流、资金流等状态,譬如对商业单证的转移、商品信息的提供、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的描述。

    2、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

    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信息流的运动方向总是双向的,它随物流与资金流而产生。因此,能否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流动就成为了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畅通与否的关键。与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一致,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双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企业流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它们互相支持、互相作用,从而达到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状态,并以系统整体上的有机协调与整合为最终目的。在这种关系中,资金流是一切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结点,它的完成是交易存在的前提,也是交易义务的完成。而信息流则是一种手段,是企业知识与行情传递的载体。至于物流,则是交易的全过程。

    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物流和资金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是等量且对流的。一般来说,在现销的情况之下,资金流与物流应当是同步的,但是在实际中,资金流与物流二者间的运作经常是不同步的,加之我国当前商业信用体系与制度上的不完善,所以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资金交付后不能及时付货,抑或货物达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的状况。这种物流与资金流不能够同步的情形有时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造成企业损失。

    3、企业间资金异常流动的关键点辨识

    首先,当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买方通常会支出大量现金或提前预付货款,然而货物或服务的流入价值量却往往明显与资金的流出不符,譬如卖方只提供少量的货物或服务,却有超过货物或服务价值的大量资金流入。这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流不能够等量的情况,通常会成为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主要原因。许多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这种资金流与物流间的的差额,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目的。

    其次,企业之间的交易经常会涉及资金流与物流,虽然在一般情况之下,资金流、物流应当是对流与等量的,可是某些交易却是资金流抑或物流之间的单向流动,而非对流。譬如,只有资金或货物自交易过程中的一方流入另一方,而交易产生的相应的货物或资金却未能从对方流出。而且在这种状态下,资金或货物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质和流向也经常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再次,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收入和销售必定是不能分开的,只有进行了一定的销售才能形成同等数额的收入,因此企业收入的相关信息控制点就一定要与销售联系起来。而针对企业的销售手段有预收款销售、现销和赊销三种,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之下,企业的资金流与物流就会在时间上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于预收款销售与赊销两种销售活动而言,在交易活动中存在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时间差,不法分子如果想牟取非法利益的话,利用企业间的这种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则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他们可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抑或乘机把账款收回而不入账,从而形成非法的账外资产。此外,“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账龄过于长,都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利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进行转移资金或从事其他非法行为的可乘之机。而有些预付货款明显并不属于正常的经济业务范围之内,超出了该企业的正常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考虑在交易活动中是否有为其他企业套取材料、物资从而非法牟利的行为。另外,替代他人进行采购也可能还会隐藏着转移收入、非法倒卖、贪污贿赂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在现销活动中,交易双方则常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资金流与物流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因而也就不容易被不法分子找到作案的可乘之机,相对而言较为安全。

    最后,企业资金流入量、流出量与企业规模、企业经营业绩是否匹配等因素也是企业是否产生资金的异常流动的重要特征与问题关键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辨识准则

    通过前文分析的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几种主要模式及问题关键点,可从以下方面找到会计视角下如何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监测进行辨识的准则。

    1、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 所谓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指的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过程之中,企业所流出或流入的资金量与流入或流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而在对物流量或资金流进行监测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企业签定交易合同之初,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资金量与货物价值量的不对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两个企业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最终造成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们在用量的标准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结合时间与流向上的监测标准,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测。

    2、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是指在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物流与资金流并非对流,而是单向流动或循环流动的。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监测标准,可以将此现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资金流或者物流的量其中一个为零,即交易中一方的资金或者货物流出之后,另一方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或货物的流入;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流向上的可疑性,即流向有可能是与本次交易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公司,而这个公司实质上往往被转移资金的不法分子所控制,这种借助中间贸易或其他公司来转移资金的行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

    3、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通常指的是物流与资金流在交易时间上面的一种不同步现象,此处的不同步是除预收款和赊销交易中的合理信用期限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超出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并在合理的时间监测标准内仍存在大量资金和货物数量上的不相匹配。将这种现象按照企业间不同的销售方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对于不是现货交易的,即赊销和预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而言,无论是赊销还是预收款销售的商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行交易的时侯,资金流和物流都有信用期限之外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占有资金的可乘之机。而就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界定而言,假如交易双方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内完成交易,并且不存在其他的可疑点,则可以归属为正常交易,排除在我们的可疑监测范围之外。但是假如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外的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没能够完成,而且这时候未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达到总量之内一定额度,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达到他们非法转移资金的犯罪目的,从而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从企业内部流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第二种类型则是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账户上产生“应收账款”这一科目。对于已经存在的“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按照其是否超过了信用期限分为两类,即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由于在赊销这种销售方式之下,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回收数额和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中逾期应收账款的风险比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风险更大。因此,不法分子就容易利用交易的这些特征来掩饰其犯罪行为,从而误导监管者,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4、信息真实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息经济,其合理配置及资源的充分流动都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予以保障,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因此会计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所谓的信息真实准则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对资金流、物流等基本状态的真实表述。

    5、资金流量与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互相匹配准则

    这项准则是指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与企业实际运行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相符合,以及企业现有的规模是否能够支撑实际的资金流量。与前文所述诸项准则一样,这项准则同样也是会计视角下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进行辨识的一项重要准则,需要我们严格地遵循。

    【参考文献】

    [1] 晁凤翠:浅议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商业,2011(5).

企业资金流向篇8

一、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问题的关键点

1、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概念的界定

所谓企业物流指的是企业之间商品或者服务的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交易的一方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转移给另一方,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交易的一方从对方处获得商品或服务。具体来说,物流可分为生产中的半成品、材料的购入、产成品及产品的销售等。而企业的资金流则贯穿于企业营销、采购、生产的所有方面,指的是交易时的一方因为获得了商品或者服务而向另一方转账、付款的资金转移过程,或者是指因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而从交易的另一方取得资金的过程。信息流的概念则比较宽泛,主要指的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即对物流、资金流等状态,譬如对商业单证的转移、商品信息的提供、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的描述。

2、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

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信息流的运动方向总是双向的,它随物流与资金流而产生。因此,能否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流动就成为了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畅通与否的关键。与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一致,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双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企业流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它们互相支持、互相作用,从而达到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状态,并以系统整体上的有机协调与整合为最终目的。在这种关系中,资金流是一切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结点,它的完成是交易存在的前提,也是交易义务的完成。而信息流则是一种手段,是企业知识与行情传递的载体。至于物流,则是交易的全过程。

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物流和资金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是等量且对流的。一般来说,在现销的情况之下,资金流与物流应当是同步的,但是在实际中,资金流与物流二者间的运作经常是不同步的,加之我国当前商业信用体系与制度上的不完善,所以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资金交付后不能及时付货,抑或货物达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的状况。这种物流与资金流不能够同步的情形有时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造成企业损失。

3、企业间资金异常流动的关键点辨识

首先,当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买方通常会支出大量现金或提前预付货款,然而货物或服务的流入价值量却往往明显与资金的流出不符,譬如卖方只提供少量的货物或服务,却有超过货物或服务价值的大量资金流入。这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流不能够等量的情况,通常会成为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主要原因。许多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这种资金流与物流间的的差额,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目的。

其次,企业之间的交易经常会涉及资金流与物流,虽然在一般情况之下,资金流、物流应当是对流与等量的,可是某些交易却是资金流抑或物流之间的单向流动,而非对流。譬如,只有资金或货物自交易过程中的一方流入另一方,而交易产生的相应的货物或资金却未能从对方流出。而且在这种状态下,资金或货物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质和流向也经常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再次,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收入和销售必定是不能分开的,只有进行了一定的销售才能形成同等数额的收入,因此企业收入的相关信息控制点就一定要与销售联系起来。而针对企业的销售手段有预收款销售、现销和赊销三种,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之下,企业的资金流与物流就会在时间上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于预收款销售与赊销两种销售活动而言,在交易活动中存在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时间差,不法分子如果想牟取非法利益的话,利用企业间的这种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则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他们可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抑或乘机把账款收回而不入账,从而形成非法的账外资产。此外,“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账龄过于长,都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利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进行转移资金或从事其他非法行为的可乘之机。而有些预付货款明显并不属于正常的经济业务范围之内,超出了该企业的正常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考虑在交易活动中是否有为其他企业套取材料、物资从而非法牟利的行为。另外,替代他人进行采购也可能还会隐藏着转移收入、非法倒卖、贪污贿赂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在现销活动中,交易双方则常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资金流与物流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因而也就不容易被不法分子找到作案的可乘之机,相对而言较为安全。

最后,企业资金流入量、流出量与企业规模、企业经营业绩是否匹配等因素也是企业是否产生资金的异常流动的重要特征与问题关键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辨识准则

通过前文分析的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几种主要模式及问题关键点,可从以下方面找到会计视角下如何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监测进行辨识的准则。

1、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

所谓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指的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过程之中,企业所流出或流入的资金量与流入或流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而在对物流量或资金流进行监测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企业签定交易合同之初,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资金量与货物价值量的不对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两个企业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最终造成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们在用量的标准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结合时间与流向上的监测标准,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测。

2、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是指在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物流与资金流并非对流,而是单向流动或循环流动的。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监测标准,可以将此现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资金流或者物流的量其中一个为零,即交易中一方的资金或者货物流出之后,另一方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或货物的流入;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流向上的可疑性,即流向有可能是与本次交易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公司,而这个公司实质上往往被转移资金的不法分子所控制,这种借助中间贸易或其他公司来转移资金的行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

3、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通常指的是物流与资金流在交易时间上面的一种不同步现象,此处的不同步是除预收款和赊销交易中的合理信用期限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超出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并在合理的时间监测标准内仍存在大量资金和货物数量上的不相匹配。将这种现象按照企业间不同的销售方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对于不是现货交易的,即赊销和预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而言,无论是赊销还是预收款销售的商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行交易的时侯,资金流和物流都有信用期限之外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占有资金的可乘之机。而就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界定而言,假如交易双方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内完成交易,并且不存在其他的可疑点,则可以归属为正常交易,排除在我们的可疑监测范围之外。但是假如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外的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没能够完成,而且这时候未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达到总量之内一定额度,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达到他们非法转移资金的犯罪目的,从而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从企业内部流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第二种类型则是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账户上产生“应收账款”这一科目。对于已经存在的“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按照其是否超过了信用期限分为两类,即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由于在赊销这种销售方式之下,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回收数额和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中逾期应收账款的风险比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风险更大。因此,不法分子就容易利用交易的这些特征来掩饰其犯罪行为,从而误导监管者,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4、信息真实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息经济,其合理配置及资源的充分流动都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予以保障,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因此会计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所谓的信息真实准则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对资金流、物流等基本状态的真实表述。

5、资金流量与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互相匹配准则

这项准则是指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与企业实际运行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相符合,以及企业现有的规模是否能够支撑实际的资金流量。与前文所述诸项准则一样,这项准则同样也是会计视角下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进行辨识的一项重要准则,需要我们严格地遵循。

【参考文献】

[1] 晁凤翠:浅议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商业,2011(5).

企业资金流向篇9

一、核心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化为最低的可控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工业园区在全国遍地开花,有些园区走向专业化的进程,工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然而发展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治理通胀紧缩货币政策下已经突现出来,其间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新型的融资方式是解决市场化、集约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融资的重要课题。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产业资金流和物流,使单个核心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最低可控风险,实现良好的金融服务。

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集合点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层面,追求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在财务层面往往被忽视,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到整体运营绩效。供应链整体运营情况如何,是随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财务层面的金融服务服务供应链金融也随之诞生。供应链金融主要包含四类主体:

1.需求主体,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两大类;

2.供给主体(支付结算的提供者),金融机构;

3.支持型机构,物流机构、保险机构、仓储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机构;

4.监管机构,各级银监部门。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运作和管理中起着统领、协调和控制等重要作用。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用支持,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和集合点。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供给主体金融机构等商业银行占到决定性地位,其基于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对与其合作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资金融通服务。既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营业能力,又可以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控制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及占据更多的市场客户份额。支持型机构则是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顺利有序实施,提供仓储、保险或担保等服务的机构,也就是第三方机构。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支持和整个供应链的支撑点,将资金注入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的服务理念。供应链金融正是依托于强势的核心企业,将资金注入到弱势的中小企业中,从而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不平衡和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融通问题。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对银行而言,比传统贷款方式安全有效,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这种业务模式使参与其中的三方——厂商、银行、物流企业都得到了额外的收益,能实现“三赢”的局面。

三、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业务种类有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这三种融资模式分别对应着现金缺口的三个来源。现金缺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支付现金到销售产品或服务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的现金缺口期可以由以下的公式表示:

现金缺口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在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在与其上下游的核心企业交易是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现金缺口期内只能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供应链上的上游企业可以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游企业可以采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而对于生产销售过程中存货较多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存货融资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对中小企业适用性较强的模式,因为应收账款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之中,并且占其流动资产的较大份额。在现实交易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要求其上游企业先行发货,并尽量延期偿付债款。延长账期可以保证核心企业更长时间占有流动资金,从而增强资金周转能力。其上游企业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承受延期付款对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有限,交易中的时间差会出现“有账无款”现象,这就加剧企业进一步融资的难度,限制了资产流动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个资金链的断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应收账款质押和应收账款保理是比较常用的融资模式,针对由应收账款引起的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方式获取资金,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有力缓解了中小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积压而造成流动资金不足的局面。

(1)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一种,是指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信贷限额条件下,采取随用随支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卖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提供发货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单据。

② 买方向银行提供入货单和应收账款确认单据,并作出付款承诺。

③ 银行审核单据合格后,向卖方发放贷款。

④ 买方向卖方支付账款。

⑤ 卖方向银行偿还贷款。

(2)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保理是卖方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与质押融资模式不同的是,当融资到期后卖方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以偿还贷款。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卖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提供发货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单据。

② 买方向银行提供入货单和应收账款确认单据,并作出付款承诺。

③ 银行审核单据合格后,向卖方发放贷款。

④ 买方直接向银行偿还贷款。

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同应收账款一样,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问题。由于一些热销商品的存货较少,下游企业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然而当买方大批量购买时,可以争取较高的商业折扣,并且提前锁定采购价格,预防价格风险。预付账款融资是在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需要向下游企业提前支付货款,下游企业向银行申请用来支付预付账款的融资行为。保兑仓融资是指在买方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银行贷出全额货款向卖方采购, 卖方出具全额提货单作为抵押物,买方分次向银行追加保证金,银行分次通知卖方向买方发货。买方在交足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保兑仓模式还可以引入第三方(通常是仓储企业)进行监管,银行贷出货款后,卖方向仓储企业发货。当银行给卖方发货时,向仓储企业出具仓单即可。保兑仓的具体业务流程(未引入第三方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 买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保兑仓融资,银行对买方企业进行审查通过后,买方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② 银行向买方提供授信出账,并直接用于向卖方支付的采购付款。

③ 卖方向银行出具提货单。

④ 买方根据其自身的经营需要向银行追加保证金。

⑤ 银行通知卖方,释放与追加保证金相应的货权给买方。买方在交足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

⑥ 卖方向买方发货。

3.存货融资模式

由于采购周期和销售周期不尽相同,企业必须有一定量的存货以保证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除此之外,企业也可能会为了获得更为优惠的产品价格,向上游企业购买大量产品。然而存货占据了企业运营资金,且在存储的时间段内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

存货融资是指企业以自身生产经营的库存商品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融资行为,存货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融资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从银行获得贷款,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所谓融通仓是指将物流、金融、仓储三种服务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能够有效的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由此达到拓展业务,提高资金效率,增加供应链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目的。其物流服务可银行监管流动资产,金融服务则可在一定风险控制下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可分为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和质押担保融资模式。

信用担保融资模式是银行以物流企业作为授信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规模、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审核并为其核定授信额度,物流仓储企业再依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企业资信状况提供信贷额度,为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以合作企业存放于仓库内的存货作为质押,确保信用担保的安全。

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的物流企业仅为授信企业提供融通仓服务,合作企业以存放于仓库的商品作为质押品向银行贷款。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的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在银行、企业、仓库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前提下,企业向仓库交付货物,并申请制作相应仓单。② 仓库向企业出具仓单。 ③ 企业向银行交付仓单。 ④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⑤ 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经营需要向银行追加保证金。 ⑥ 银行通知仓库发放与追加保证金相应的货物给买方。买方在交足全 额银行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 ⑦ 卖方向买方发货。

四、政策支持,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发展给地区和产业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造成“木桶短板”效应,阻碍园区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融资模式,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于工业园区中,以政府作为最终担保人,以政府针对园区的扶持资金作为授信担保金,降低银行和核心企业的风险,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顺利完成,从而解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更好地针对风险来源有效控制风险,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完成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为银行持续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的保证。为此,工业园区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1.中小企业作为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从技术、信息和金融等方面着手,保持整个产业链的完整与联系。特别是金融方面,在经过金融海啸的重创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园区中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极大程度解决该问题。

2.工业园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集群优势,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方便企业信息的相互传递,促进园区企业共同发展。另外,信息体系也是银行在授信时获得中小企业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降低银行风险,减少坏账。

3.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控制者,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过程中,应注重扶持方式,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最终担保人可以为中小企业授信融资提供便利,必要时可以向银行和核心企业承担的较大风险给予一定补偿。

五、总结

本文对工业园区的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核心企业作用,银行和政府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应该承担的风险进行了阐述,并对保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必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环境提出了政策的支持建议。(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肖甲山.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商业信用融资决策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8第3期

[2]李雪辉.于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模式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第16期

[3]谢圣涛.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年第4期

企业资金流向篇10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作用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企业资金流向篇11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超级秘书网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企业资金流向篇12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1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12]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

企业资金流向篇13

随着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银企结合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应需而生。供应链金融指处在生产、运输、仓储、销售、金融等企业形成业务联系、利益相关的产业链,成员企业凭借相互信用支持,得到银行融资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是随着物流企业的逐步发展而成熟的,是物流服务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如提供采购、销售、交易、电子商务、金融等延伸而衍生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而来,可以说,供应链融资是物流金融的一个方面,主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将资金流引入其中。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所从事的金融服务是供应链融资的组成部分,称之为“物流银行”。银行和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是业务与利益的相关方,其中,核心企业或银行与其他企业保持一定的信用关系,银行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或担保的支持对其融资,然后核心企业向其他成员企业放款。供应链融资及其操作模式与运作技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为中小企业缓解缺乏融资抵押物和融资担保等困境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分析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国际上,常用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即供贷企业以应收账款债权作为质押品向融资机构融资,融资机构在向供贷企业融通资金后,若购货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融资机构有权向供贷企业要求偿还资金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中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在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企业(核心大企业)和银行都要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

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上游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到短期的信用贷款方式。一方面不但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帮助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行。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是金融机构与经销商、仓储商、供货商四方通过合作协议,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以贸易中的物权担保、质押监管为保证而开展的特定金融服务。在保兑仓融资运作中,作为供应链核心大企业的生厂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该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生产商、下游的经销商(融资企业)银行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其主要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是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物流服务是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监管,而其金融服务是为企业提供融资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融通仓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等。融通仓的目的是用资金流盘活物流,同时利用物流拉动资金流,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弥补供应链运营中的资金缺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