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茶文化实用13篇

传统的茶文化
传统的茶文化篇1

在古时候,西乡就有饮茶、制茶、售茶的传统。西乡茶叶以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富含天然锌硒,“香高、味浓、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而闻名全国,远销国内外许多地方,成为“中国著名茶乡”之一。午子绿茶、午子仙毫被评为全国名茶。

喝茶是有讲究的,冲泡第一次时要把水倒掉,这是清洗茶叶上的灰尘。第二次用开水泡,茶叶进入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清香无比。

在西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客人来到西乡,热情好客的主人,准会拿出最好的茶叶,给你倒一杯香气喷鼻的茶水,让你品尝。在每年的“茶叶节”上,都会举行赛茶会和茶艺表演,那时候观众真是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云集西乡,都会来茶市上选茶、品茶、买茶。

传统的茶文化篇2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文化;继承观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94-03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不断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境高远,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文化主题。然而,随着大量外国文化的涌入,致使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被冷落和遗忘,有些中小学教科书上删去不少经典诗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流逝对于我国来说,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政治方面,都是极大的损失。正视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树立传统文化继承观,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复兴已经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更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譬如“月亮还是外国圆”的崇洋媚外思想十分严重,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闻不问,甚至要“去中国化”。诚然,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们所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重拾昔日的辉煌都取决于当代以及后来的青年一代。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成了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继承观的探讨显得非常必要,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当代大学生对茶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和分析

(一)中日茶文化历史背景

茶文化,作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代表之一,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则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之源头,径山寺的“茶宴”传入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

“茶,南方之嘉木也。”众所周知,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一部《茶经》的问世,茶圣陆羽就在径山吹响了历史上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中华茶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中日两国是一水相依的邻邦,两国之间的禅茶文化深远流长。据2001年出版的《径山寺志》记载:早在唐代永泰年间(公元765-766年),牛头宗僧人法钦云游入浙,在径山卓赐修行。永历三年(768年),法钦奉诏入京,赐号“国一大师”,是中日佛教交流之始。北宋期间,著名文学家苏轼两度任职杭州,与径山名刹僧人交往,并推行“十方住持制”(选贤制)邀请高僧主持寺务。此法推行全国,到南宋,径山寺被朝廷评定为“五山十刹”之首,高于灵隐、净寺、天童等寺,由此名扬四海,成为“东南第一禅院”。于是日本高僧纷纷来径山学禅学茶,先后有十多个日僧上径山,代表人物有:日本高僧道远,于嘉定年间(1208-1224年)上径山拜师学法,回国后被封“佛法传东法师”,为日本国佛教曹之宗创始人。

日本高僧圆尔辬圆,于端平二年(1235年)上径山一住5年,从天准师范学法,回国后被封“圣一国师”,创日本临济宗圣一派。他们在径山不仅学法考禅,而且学习种茶、制茶、品茶的技艺,把径山“茶宴”带回日本,形成日本“茶道”,于是,在日本高僧、贵族之间扬起一股弘仁茶风。16世纪末,高僧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流传至今。

中日两国各自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存在差异,但如今,日本茶道闻名世界,而作为源头的中国茶文化却止步不前,甚至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中日两国的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茶文化的呢?为了了解中日两国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继承观,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实地采访,深入学校,进行亲见、亲历、亲闻的采访,并到誉称“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查阅关于日本禅茶文化之源的径山史料,参观了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上,加深理解。

(二)中日大学生对茶文化传承观的差异及分析

为了更加深刻而准确地了解中日两国大学生对茶文化的传承现状,我们特地设计并制作了针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的中日文两个版本的纸质、电子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茶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就读学校茶文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对茶文化所持兴趣度、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等。

另外,为保证所得数据的可信性,我们以盛产茶叶的日本静冈县和誉称“中国茶都”的杭州市作为主要调查区域,分别在日本静冈县立大学、静冈产业大学、静冈大学和中国杭州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在杭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日文问卷305份、中文问卷668份,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中日问卷两组数据的分析对比,我们发现两国大学生在茶文化的传承观上,具有以下几点明显差异:

1.“什么是茶文化”?对这一题的回答(如表1),中国大学生大都选择了最长、最概念化的选项3,占比例高达72.46%;而日本大学生则偏向选项2,占比例高达60.98%。结合中日当前的社会文化差异,我们分析发现,日本当今社会,市场上各类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类,以瓶装形式作为日常饮品大量贩卖,以快捷的形式进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饮茶也成为不少日本人养生保健的日常习惯。因此,的确可以说茶文化对日本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喝茶习惯。

而反观中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学生普遍形成了一种理论化、概念化的思维方式,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认为概念、定义等描述就是正确的答案,这一点达到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识仅局限在字面上,而不能真正融入生活中去,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事实上,茶文化也的的确确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喝茶习惯一直存在。

2.关于茶文化在大学教育的普及率(如表2)。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国内盛产茶叶的两个代表城市,在日本静冈,尽管没有专门的茶文化专业,但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占比例高达88.05%。而在杭州,设有茶文化专业的只有一所大学,即浙江农林大学,相关课程的设置也极少,占比例仅有14.37%,比日本低6倍多。

另外,如表3,比起接触茶文化课程机会较多的日本大学生,一半以上中国大学生希望自己就读的大学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占比例达到52.09%。

同时,在我们对在杭高校学生的随机采访调查中,37.43%的学生都表示对茶文化相关课程非常有兴趣(如图1)。

很多日本大学生表示对茶文化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上过课后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很多中国大学生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没接触过、不了解。结果虽然都是不感兴趣,但是原因却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在旁听了几次静冈产业大学的茶道相关课程后我们发现,日本大学的茶道课几乎都是以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而中国大学的茶文化课(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除了少数专业课的实践操作课,其他几乎都是理论课。理论课,从课程本质上就降低了其趣味性。同时,在对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采访后也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因为上过实践操作课后喜欢上茶文化的。

二、中日大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传承观的差异及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在中国,学生有兴趣,但是接触机会少,导致对茶文化兴趣热度的下降。同样,该问题在茶文化以外的传统文化传承上也同样存在。

针对其他传统文化,我们也做了同样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如图2、3,72.75%的中国大学生表示比起二胡、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更希望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这一点日本大学生也存在同样的想法。可见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受冷落都是普遍现象。

然而,在古典名著的阅读情况中,明显可以发现中国大学生阅读情况好于日本大学生(如图4、5)。中国占比例高达56.87%,高于日本一倍多。这难道是因为比起传统乐器,中国大学生对古典名著更感兴趣吗?不是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对四大名著收入的部分比较多;同时阅读四大名著也是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提出的一项必须学习的任务。再是,在中国,与四大名著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歌曲等也层出不穷。与其说中国学生更爱古典名著,不如说中国学生所处的环境里,接触到四大名著的机会更多。

相反,试观如今中国社会,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培训班几乎占据乐器培训班的半壁江山,而绝大多数的家长也对西洋乐器持有更加热衷的态度。在谈到国粹京剧时,绝大部分不喜欢京剧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认真地看过京剧,因为身边的人说不好看所以下意识就抵触。

因此,中国的当代大学生,从最开始就被各种形式各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在许多传统文化之外,并且不曾接触了解,于是渐行渐远。可以说,中国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是处在被动地位的。尽管大多数的中国大学生都能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这些认识也仅局限于教科书中所呈现的内容。由于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不多,还没有形成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真正融入现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践的意识。

三、改善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继承观的途径

结合茶文化的发展,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继承观,对如何改善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继承观,提出如下见解:

第一,扩大茶文化相关课程在大学的普及率,在大学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开设茶文化课程。首先要在盛产茶叶的省市的大学开始,要为对茶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为不曾接触茶文化的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不论是从整个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角度,还是对地方文化产业的了解与促进这一角度,相信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加大传统文化在大学的宣传力度。通过课题研究、传统技艺的学习观摩、传统诗词的学习与写作、传统戏剧的演出与观赏等各类实践活动形式,让传统文化以各种新途径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要改变当代大学生潜意识里对传统文化的抵触心理,就必须要让大学生走近、接触传统文化,让他们亲自去探寻、去感受传统文化里的乐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第三,各大学根据所在地传统文化背景开设相关特色专业或课程。尤其是茶叶专业的学生与茶科所研究人员要参与种茶、制茶与品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地文化优势,让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宣传主体,进行针对性的教授和传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必须防止两种倾向。既要反对“月亮是外国圆”的崇洋媚外倾向,一味崇拜发达国家的文化,又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对读古典诗词持否定轻视态度,实行“去中国化”。正像主席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所指出:“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放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正确的做法应当如鲁迅先生所说:对外国的一切先进的文化、科技要实行“拿来主义”,洋为中用。对传统文化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让传统文化为当今社会主义服务,在人民群众中发扬光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在这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应当自觉做复兴、发展传统文化的尖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及特点比较[J].农业考古,2013(2).

〔2〕魏萍,霍增辉.在杭高校大学生茶文化调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6).

〔3〕董婳,谭雪婷.中日茶文化渊源与异同比较[J]. 大庆社会科学,2010(4).

传统的茶文化篇3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1.2 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2.1 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2.2 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3 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2.4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 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3.1 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2 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3.3 茶音相溶

传统的茶文化篇4

茶文化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更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感悟,从而理解作者在动漫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最近我国的动漫创作开始摆脱以往一味学习其他国家的形式,有了自己的韵味,这正是得益于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的加入,因此,相信茶文化和动漫设计相结合,能够让我国动漫发展的更为完善,从而达到和世界接轨的目的。

1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蕴含的内涵分析

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地大物博,茶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茶叶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发展历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传承这一文化体系,从而实现茶文化传承的理想效果。

1.1传统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分析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包含从茶叶的种植开始,经过茶叶的炮制和茶叶的冲泡着一系列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衍生出的采茶音乐、茶舞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我国的茶文化又经过和儒家“仁爱”的思想,道家“自然”的思想以及佛教顺其自然的思想等等相结合,经过漫长的演变,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茶文化,即以静、和、雅为代表,以古诗词为载体,传播出“和”的精神,此外,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紫砂壶、竹杯等等元素,也都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也是对整个文化体系的有效传承与融入。

1.2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并且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炎黄时期,相传是从黄帝为了让百姓免受疾病的痛苦,亲自尝试各种草药,他尝到茶时,发现茶的味道非常清新,品尝过后口有余香,因此推开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大门。随后,我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领导者对茶文化的推崇,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闲暇时品尝一壶好茶为荣,再加上这两个时期我国文学发展迅速,大量有关于茶的作品被创作出来,最为著名的当属茶圣陆羽创作出的《茶经》,即使到了现在,人们对其中的内容依然十分推崇。我国的茶文化还随着历朝历代的商人传播到世界各地,随后又和其本土文化相融合产生出新的茶文化。到了现代,快时尚和传统茶文化相遇,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又形成一系列新的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的茶文化。

1.3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分析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对于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一首“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流传千古,李白、杜甫等都有关于赞颂茶的诗句,同时,文人之间常常“以茶会友”,赋予茶一种友好、和平的亲切韵味,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熔炉,包含着各种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它向外传播过程中,不断的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其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系的最佳效果。

2动漫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随着当前我们对文化传承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动漫设计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想要实现对动漫设计活动开展价值的全面认知,就必须认识到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需要认识到随着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如今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及差距日益明显,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创新动漫设计活动,就成为该活动开展的核心要求。

2.1我国动漫设计发展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动漫设计属于新兴的产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针对的人群还是青少年,内容多为带有中国特色的人物设计和故事情节,早先发展开始阶段的《大闹天宫》在当时世界技术领域都属于顶尖的范围,随后的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进程都不如西方国家,虽然行业内人才大量涌入,但是作品的思维模式较为局限,同时,有大量的国外的动漫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动漫产业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能看到动漫的身影,它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当前我国动漫设计活动开展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市场,但是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内涵。

2.2我国动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虽然能够看到我国动漫产业在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但是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国外动漫思维的依赖,相较日本或者西方国家动漫作品能够完整刻画立体的人物思维以及完整的利用作品传达正确的思想来讲,中国的动漫显得较为幼稚,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有一定的缺陷,同时,我国动漫市场占有的份额低,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强,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动漫在世界文化进程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存在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品牌缺乏发展力等等诸多问题。当然,不难看出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文化理念相对缺失,大大影响了整个动漫设计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2.3成功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设计举例分析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中能够成功引进传统文化的作品较少,其中的代表作当属“神厨小福贵”,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加入到动漫作品中,展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此外,《哪吒闹海》则是以中国神话为背景,运用大量中国特有元素,包括人物设计、舞台布景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创作。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迪士尼公司拍的《花木兰》也是依照中国故事为原型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3结合传统茶文化内涵完善动漫设计的发展

实际上对于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相对于传统的茶叶产业经营状况来看,其主要缺乏的内容元素是文化理念的相对缺失,这不仅限制了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度和完善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的链条化,就必须将系统化文化内涵全面融入其中,通过价值诠释和文化理念内涵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业文化内涵融入的理想效果。

3.1将采茶音乐和动漫音乐相结合

动漫作品感情的表达少不了音乐,中国茶文化中的采茶音乐清淡优雅,能够带给人平静的感觉,因此,如果将采茶音乐和动漫作品相结合起来,对于动漫作品中需要传达平静感情的情节来讲,这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入,能够提供动漫作品打开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除此之外,采茶音乐中的歌舞和戏曲故事,都能够作为动漫设计的素材来源,拓宽设计思维,并且采茶音乐内容十分广泛,方便动漫设计师直接应用。

3.2画面设计加入传统茶文化元素

传统茶文化元素可以加入动漫设计的画面设计中,例如茶的插画,剪影等等,用来丰富设计的立体感,或者通过刻画茶元素的细节,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对于动漫设计来讲,画面的丰富性和元素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加入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系统化融入这一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有效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丰富了动漫设计活动的内涵元素,同时更是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理念需要。

3.3动漫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可能性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动漫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作者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对人物心理思想的刻画,同时要通过绚丽变化的图像传达出民族内涵和人文精神,因此,这就要求现代科技需要和传统文化能够进行完美的对接,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底蕴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人文积淀,是良好的民族文化素材,因此,近年来,动漫设计已经不同于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仅仅是动画人物的简单刻画,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慢慢开始使用不同的文化作为背景,深入挖掘民族元素并应用于动漫创作中,浅显的情节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动漫创作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同时,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借助于动漫这个途径来让更多人得以了解。

4结语

我国的动漫设计如今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境界,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设计思维,因此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元素非常的丰富,同时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动漫设计中添加茶元素,是针对于当前我国动漫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的解决方案,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感染着动漫设计,对我国的动漫作品打开国际市场是十分必要的,茶文化用它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两者相互结合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互相借鉴,互相发展,最后达到两者共同进步,从而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参考文献

[1]冀文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3(6):247-249.

[2]王建疆.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18):179-182.

[3]聂云蔚.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J].思想导刊,2014(5):32-36.

传统的茶文化篇5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概述

1.1茶文化内涵

茶被认为是一种最佳饮品,自古至今就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从神农尝百草时期至今,我国已有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将茶文化这种自然元素与人们的生活良好结合,让生活品质得到保证,也可以让茶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古人以茶会友的传统,让人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如今,中华民族将茶作为一种饮料,也让我国有了一种特殊的饮茶形式。茶文化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形式,让茶文化得以展现的同时,保证遵从茶文化的内容,进行相关理论宣讲。各地在盛大节日期间都会举办与茶有关的活动,在丰富节日气氛的同时,以茶艺表演的形式,进行茶文化宣传,是对我国茶文化的一种尊重。茶文化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从诗词书法、歌舞戏曲,再到如今的哲学、天文、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医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结构丰富,内容也符合大众需要,茶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同时,也有地方特色,且满足地方消费理念,这是茶文化得以良好宣传的基础。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让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得以充实。不同地区都有其独有的茶文化习俗,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的模式进行展现,可以更好的让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和音乐的律动,更好的品位人生。

1.2茶文化元素

按照人们实际生活需要,将茶文化元素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在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让茶的艺术形式得以呈现,也丰富人们业余时间,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灵魂的安慰。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进行展示时,所选取的音乐要富有一定的内涵,音乐节奏与风格要严格筛选,保证可以将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效果进行全面展示的同时,让人们在品茶、选茶的过程中,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聚集了中国民间习俗的同时,也沿袭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因此,茶艺在进行展示时更符合中华人民的观赏需求,也更能展现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品一杯好茶,坐于清新淡雅环境之中,才能更好的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活充满向往。人们在相互交谈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水,为业余生活增添了一份恬静。为了将茶文化更好地与音乐结合,不同的茶楼、茶馆都会播放相应的茶主题音乐,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耳濡目染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2茶元素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分析

茶艺表演是将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最完美体现形式,为了丰富茶艺表演内容,在选取传统音乐的同时,按照音乐的节律进行相关的表演动作,呈现出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同时,让整体的表演动作行云流水般地展现给观众。由于在茶艺表演过程中需要选取具有一定节律的传统音乐,因此表演者在时间上进行相应的彩排工作,让整个的茶艺表演过程符合音乐的播放节奏,才能更好的将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正确的选题音乐才能让观众在欣赏娴熟的茶艺表演过程的同时,让音乐配合茶艺表演,进行茶文化宣传活动。

2.1情感表达

播放以茶文化为主题风格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表演者的情感,也是茶文化宣传的一种形式。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可以按照音乐的律动产生相应的共鸣,每一位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为茶艺所选取服装,都要具有茶文化特色,按照观赏者的表演需求,配上优美的音乐,才能让茶文化思想得以完美的展现。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涵盖了我国多行业的文化精髓,因此,在进行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让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可以与音乐相结合,才能进行宣传茶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将情感进行表达。

2.2艺术结构

音乐有不同的演奏风格,所以在选取传统音乐的同时,要将茶文化良好的与其结合,就需要选取具有特点的音乐形式,按照音乐的节奏转换和律动旋律,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才能让观赏者在聆听美妙音乐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认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的选取也具有独有的艺术风格,二者的融合将是音乐的一种全新的展现方式,也是茶文化可以得到继承和宣扬的一个全新渠道。

2.3艺术联想

人们在观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会被表演者的娴熟动作所吸引,更会被音乐的动感旋律所牵绊,因此在观赏的同时,更容易进入到放松和享受的氛围当中。人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存在巨大的压力,因此,观赏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懂得与观众互动,让每一位观赏者的视觉、听觉与音乐相结合的同时,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具有的高深境界,也更好的对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全面认识。

3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

茶艺表演过程之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在了解音乐主题和旋律的同时,掌握音乐的播放规律和停顿节奏,按照音乐的播放顺序进行茶艺表演,才能让更具娱乐休闲的效果,也才能对茶文化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进行展示。每一位观众都渴望在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找到音乐中所表达的含义,表演者富有情绪的表演动作,让表演形式更具感染力,也让表演过程更具观赏性,由于富含了传统音乐的茶艺表演,因此表演者要将自己的意境与茶文化灵魂相融合,用自身情感展现茶文化理念,才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尊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茶艺表演者对背景音乐的选取难度。

3.1根据茶的类型选择背景音乐

每一种茶叶的烹茶、煮茶、技艺过程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表演时,表演者要将选取的茶叶品种需要进行介绍和分类,每一位观众所看到的表演形式都会按照茶叶的种类进行编排,才能更好的展现茶文化内容,同时让茶水更纯正可口。每一种茶叶的品质和色泽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表演之前,表演者也要对茶叶的类型和所具有的功效有详细的了解,按照茶的味道和香味来设计茶艺表演。每一首背景音乐的选取,都要能够良好的与茶叶品种相结合,才能让人们听到音乐的同时,进一步将注意力转移到茶艺表演者的身上。比如选取《梅花三弄》或者《茉莉芬芳》作为表演曲目,让观赏者可以聆听传统音乐的同时,更好地与茶文化具有的艺术风格产生共鸣。

3.2根据茶艺表演选择背景音乐

古人对音乐有更深的造诣,在创作不同诗词歌赋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而所创造的音乐,也可以更好地与茶艺表演相融合。例如:《春江花月夜》所具有的艺术风格,就可以将乌龙茶更好地得以呈现。由于乌龙茶具有韵味独特、沁人心脾的口感,因此选取这种典雅高贵的诗词曲目,可以让茶文化的艺术形式上升一个层次,也可以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乌龙茶所具有的沉稳与庄重的内涵。配以古典音乐形式,对乌龙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进行传承,让茶的香气和韵味得以更好的呈现,才是对我国茶文化的最佳宣传手段。

3.3根据表演环境与表演形式确定背景音乐

我国茶文化蕴含了多方面内容,比如在典籍和诗词、书法、文学艺术等方面,同时也包含了音乐、舞蹈等文化精髓,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按照背景音乐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表演动作,配合夸张的表演手法让整个表演过程娴熟流畅。每一位表演者要懂得选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形式,按照音乐的需求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将茶文化良好的进行融合,可以更好的展现表演者的表演功底和表演技巧。表演者还要根据环境形势来选择背景音乐,按照周围环境和室内装饰风格,来选择与其相符的背景音乐,才能让每一位观赏者由内而外的对茶文化产生一种敬佩之感。进行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肢体的节奏与音乐的律动节奏相一致,才能更好的展现茶艺表演所具有的魅力。比如,在进行室外茶艺表演过程中,选取更空旷宁静的音乐风格,来展现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室外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选取,多半以《高山流水》或《姑苏行》为主,这也展现了我国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本文以茶艺表演为例,对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促进彼此的发展与完善,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茶文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而音乐赋予了茶文化更多的艺术内涵,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地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音乐的完善、创新,进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董聪.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15(5):30-32.

[2]牛玉慧.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6(1):220-221.

[3]刘雪花.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113-114.

传统的茶文化篇6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

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传统的茶文化篇7

1传统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意义

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整体,具备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它是由我国历史环境而形成独特的传统观念和价值意义的文化活动圈,精神及价值层面是主要内核。茶文化中体现了对人们生活情怀、田园理想和生命自由的仰慕之情愫,对贬谪失意者飘零之感、离乡之叹和仕途之愁的深切关怀,对游仙修禅、隐居避世的宗教情怀的接受认同等,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塑造;自宋代以来,茶文化所蕴含的隐逸精神、贬谪心态、山水意识是对庐山地域隐逸文化、贬谪文化、山水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体现了位卑忧国、静心修性和展现个体价值的精神意识,是对儒释道三教合一传统的有效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精神表明我国文化“内倾化”、追求“内圣”和精神圆满自足的趋势和转变。可见,茶叶不仅是对传统精神文化作了继承和提升,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特质与演变,具有文化学意义。文化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将设计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一个民族的特定文化,主要出于转换视觉艺术研究视角的目的,构架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桥梁,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促进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极大的拓展了研究空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系统,从本土文化角度研究茶叶包装设计,既有对我国自然景观、物产、风光的发现和挖掘,也是对茶叶中体现的人文思想进行观照、梳理,还要对二者共同构筑的文化系统进行整体、立体的研究。因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挖掘我国茶文化丰富的文化魅力,增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影响力,推进我国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现实与功利意义。

2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视觉艺术视阈下对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现在的茶叶包装设计主要通过分析平面元素,探究茶叶包装设计对不同所产生的不同顾客情感变化及特征。总结出茶关于青春、相思、忧愁和高洁品质等隐喻结构。通过分析茶叶包装设计如何用情感隐喻来抒发高洁、古典和风雅等艺术情操,最终把茶文化视觉艺术的细腻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通常的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元素是从“自然现象”、“抽象概念是具体物体”和“无生命物体”三大部分详细地描述了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艺术的用法。还有一些相对全面的设计理念偏重于对茶文化元素的隐喻的认知分析,且内容偏重于产品包装设计的实用性而非艺术效果。这类设计理念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大都不够系统全面。研究多是对单个成功的产品包装进行研究,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认识。关于茶叶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取舍、偏好,以及迥异于顾客的情感映射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赏花与品茶是文人的心头爱好,结合着两种传统文化印象,自然而然地能够成就让顾客满意的茶叶包装设计。品茗赏花,看着花从含苞待放、美艳地盛开再到枯萎凋零,难免想到韶华易逝,容易感叹大好青春太短暂,这与茶客品茶论道后的豪情万丈不同,茶叶包装设计醉得风雅脱俗、楚楚动人,设计元素别有娉婷。“花”与“茶”是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艺术研究的重要语料,伴着好花好茶,时光中有欢喜,却也有悲伤、忧郁和孤独。此外,中国文人茶客因关心国家社稷、忧国忧民,这就使得茶叶包装设计常常被主观赋予了时代色彩。传统文化首先给我们呈现了茶叶包装设计对美好事物的单纯欣赏。植物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总是与众不同,不是简单地堆砌典故,而是喜欢通过对事物细致入微地观察而达到创作的真实和生动形象。“风度精神如彦辅”以毛尖的姿态隐喻高洁精神,抒发了设计师对毛尖的喜爱。也有设计师将桂花茶喻丁香对比,“丁香千结苦麄生”此处丁香“花蕾千结”隐喻愁绪的“固结不解”,别具一格。“熏透愁人千里梦”谈到龙井香味的浓郁,其浓香惊醒了茶客的好梦。其形态厚重成结让人压抑,不及茶叶芳香的品格。包装设计中表达了设计师崇尚清高的情怀。茶最初的产生是为了解渴,自陶渊明过着将诗茶结合的生活后,饮茶变成一项高雅活动而备受文人喜爱。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茶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一直都是耀眼的存在。以茶会友、切磋文采或独自畅饮消遣都离不开茶。封建社会的人们受封建礼教约束,所以人们饮茶、创作肆意谈论国事,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抗,是追求个性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展现,是对所谓“柔顺”和“美德”等规范的挑衅。这使得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茶叶包装设计,依据王仲闻的《茶叶集校注》统计,前任保留下来的茶叶外包装近乎一半都是描写“捧斛别有娉婷”的饮茶风情。此外传统文化中多处出现茶的美称如“琥珀”、“绿蚁”、“扶头”等以及“尊”、“杯”、“盏”等盛茶器具的名称。茶就像人们精神世界的血脉,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茶不煴不火,恰如其分,饮入喉间平常自然却蕴含枨触。气候尚冷,沉香慢慢燃烧着。于是茶客开怀畅饮,希望忘掉忧愁和思念。茶也能使人兴奋,让人血液沸腾,所以心情好的时候喝茶可以助兴。在茶叶包装设计的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给人带来不少愉悦的感受。在铁观音以“无忧无虑”为主题的一款包装设计中,将茶隐喻为“发酵原液”,前者青春活泼、甜蜜美好,后者品尝起来甘甜芬芳令人愉悦,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随着时间流逝,茶从“发酵原液”转为“新酿成茶”。这时茶体辛辣粗糙,色、香、味、格尚未协调,映射着茶叶包装设计此时的“人生百态”。茶能怡情也能伤情,茶能激绪,所以古人说“赌书消得泼茶香”。综观历代茶叶包装设计,不管是不同的地域还是不同的时代,通过引入水元素可以隐喻爱情或者描述光阴。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所以古人对水很崇拜。如创生神话女娲造人中人是水和泥做的,再如《管子》所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古人认为天地都是水衍生的,所以水就是生命。后来男女多在水边相会的社会风气影响,以及水绵延不绝的物质特征,水与爱情、相思之情的映射逐渐在人们的认知机制中形成。这种认知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如《诗经》中许多作品中水内化为情思,隐喻着怅惘的相思。这点可以通过分析金骏眉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艺术“水是相思”窥得一二。天气对人心情的影响非常大,它能让人担忧、惆怅、烦闷,也能让人舒畅、开朗、豁达。这点可以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深夜饮茶往往会却“残茶不消浓睡”,可见心中积闷之厚。“试问野人家”时问着多情而答者意淡,表现出设计师害怕面对荒郊野叟,却又迫切想知道结局的矛盾心理。红茶包装中曾应用了一句“绿肥红瘦”,藏无数曲折,设计师在自问自答中感叹茶叶难得,同时又暗含对时光匆匆的惋惜,炼字甚精。表层意义上,设计师借“绿肥红瘦”隐喻容颜易老,含蓄地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但透过现象更深入地理解,包装设计也体现出了劝人以茶,无需过多担忧年青春易逝,而应该如喝茶一般细细品味余下人生。如有设计师在茶叶包装中写道:“拚了尽烛,不管黄昏”,认为应该珍惜花好月圆的美好时光,珍惜与茶客一起通宵达旦、饮茶赏花的欢乐。抒发人应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会享受美好年华的乐趣。这些意象,都是对我们宣传传统文化和视觉艺术的良好传承。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借助唐诗宋词来加深茶叶包装设计的高雅,如滇红包装中运用《玉楼春•红酥肯放》中的“小酌”一词表达品茶时的悠然;《醉花阴》中思念友人借茶抒发离愁别绪而“把茶黄昏”;《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病茶”;《念奴娇•萧条庭院》中宿醉无人陪,只能借“扶头茶”消磨孤寂的光阴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传统文化意象。有人说,生活如那陈年老茶,蕴含了浓郁的味道却隐而不发,种种忧思一旦倾泻出来却似那陈茶般韵味深远。对人生无奈的至情倾诉,国愁、乡愁和情愁伴着茶香弥漫着悲怆沉郁的氛围让人忧伤。如碧螺春茶叶包装运用《菩萨蛮》中“忘了除非茗”表达对现实处境的烦忧无奈怀念着祖国,凝重的乡愁致使最后“茶未消”等等。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着不同人的人生轨迹,见证了茶客的自信乐观与幸福欢乐,也承载了人们的相思、悲凉和风雅情谊。不同的设计理念映射不同时期的人生阶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

3结语

本文以传统文化理论为研究框架,主要从茶叶包装设计的传统元素、艺术特色和与作品对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聆听茶叶包装设计的元素文化内涵。在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茶叶包装设计,拓展茶叶包装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进一步验证了传统文化对我国艺术设计的阐释力。因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俊祥.浅析中原茶文化与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2(5):374.

[2]郝熙凯.古典茶文化在现代茶叶包装上的设计应用[J].福建茶叶,2015(6):42-43.

[3]张武,闫力,游月秋.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和色彩的审美体现与运用[J].福建茶叶,2016(8):166.

传统的茶文化篇8

1.传统茶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融合百家思想,兼收并蓄,呈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传统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饮茶,并将茶写进诗词歌赋当中,以此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的诗词歌赋,都能从中找到茶文化的影子。在茶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下,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厚,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和谐,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乃至整个国家的管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好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但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如下:

2.1资源没有合理利用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它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所得,但是它可利用的资源却又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规模和质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资源的利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空间,整合分散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就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来看,尚不能承担起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多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学校应当结合传统茶文化的特点,从茶文化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2.2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具体情况如校内的一些机构众多,手续繁琐,责任不明确或相关行政人员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行政水平低下的原因。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需要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但是目前行政管理人员内部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领导需要就此问题从茶文化中吸取和谐统一的理念,解决行政系统内部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对于行政机构冗杂的问题,职责分的过于细致有时并不是一个好的行政管理方式,校方需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剔除掉一些多于的部门,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3.传统茶文化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将传统茶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当中。在进行管理当中,将茶文化的想关理念适当的融入到部门管理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1促进和谐的行政管理理念的形成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理念还保持着一种相当保守的理念,这对于建设行政部门内部无疑是非常不利的。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了保证人员间的相互尊重,就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层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在茶文化思想的氛围下,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自主参与到行政管理改革当中。同时,学生在此氛围之下,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3.2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内部的和谐

在长期的高校行政管理过程当中,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似乎已经发生了偏移,忽略了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服务的根本目的。并且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因此,在行政管理当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理念,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型传统茶文化的想关知识,提高传统茶文化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行政管理人员内部的问题,促进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和谐。

3.3营造更佳的工作环境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每天需要处理全校各种琐事,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都感到压力巨大,不堪重负。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设中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有助于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工作当中,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捧一杯香茗与同事闲聊,放松心情,使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不再是机械化的工作,而更多的是人情味,营造出一种舒适、放松的工作环境。

3.4促进合理的评价机制

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学生一样,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相关评估,以此来查看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工作业绩进行考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评价机制如果不合理则会引起行政管理人员的负面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为了建立合理的而评价机制,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层需要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相关理念,使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机制更趋近于合理。

4.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传统茶文化的理念与高校行政管理理念高度契合,这就意味着它确实是可行的,具有相当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基于这些问题,将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行政管理当中,确保行政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4.1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茶文化的重视,我国高校也可开始探究转变行政管理部门的路径,那就是将传统茶文化思想融入到行政管理建设当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领导者必须充分考虑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思考如何将抽象的茶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建设当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道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大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和教职工,但是逐渐忽略了这一点。因此需要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促进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4.2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学习茶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领导者需要积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在现代的思想下,高校领导往往更加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以及精神需求。为了解决这一行政管理中的弊端,管理者必须要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传统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将传统茶文化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相融合,形成一种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行政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4.3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神需求

根据现代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工作,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发展。因此,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重视每一个人的精神需求。了解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预期,以及相关的一些想法,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开口说出这些内心的想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行政管理者就需要借助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培养出一种舒适的氛围,引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4设置合理的行政管理评价机制

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的评价是非常单一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仅凭领导的喜好,这对于一些有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员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一直面临着结构混乱、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各大高校因此头疼不已。随着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问题得到了转机,通过从茶文化中吸取精髓,将其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3]。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的理论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传统的茶文化篇9

“衣食足,然后知荣辱。”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从物质的转向精神的,人们开始立足现代,追溯传统,挖掘历史。在包装设计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强烈。对于如茶、酒等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其包装设计的创作倾向,往往是从其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特色与脉络出发,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手法相结合,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民族文化强烈的回归,也成为了一种市场需要,这也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对于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及对设计的分析 众所周知,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便是引起购物者的注意,诱发他们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诱发源于心理,而这种文化心理可以通过包装的视觉设计予以表现。通过对茶叶市场的调研,笔者发现好的茶叶包装可以提高销售份额、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广泛传播。目前,茶叶包装已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除铁盒、纸袋、纸盒、塑料袋等包装外,韵味温雅的木制包装、细腻精美的陶瓷包装,已走进了商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图1、图2所示,木制包装古色古香、造型独特,将雕刻、镶嵌、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应用其中,其间不乏名家之作,极具茶文化色彩,用其包装茶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变。如图3所示,陶瓷包装在茶叶包装中占有一定比重,精美典雅,绚丽多彩,再加上独特的造型,有的精炼挺秀,有的端庄淡雅,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观之赏心悦目,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在市场现有的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重要设计特色。通过古字古画的人文气息来表明该产品历史悠久,创造一种品茶如同品名画般的意境,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文化享受。如图4所示,“板桥七品茶”的包装设计为了与茶名相呼应采用了郑板桥的诗、书画、以及他的头像为主要设计元素进行设计,使整个设计在茶名与茶文化中找到了平衡点;曾获“中南星”包装装潢奖的中国名茶漆盒,采用我国古典容器式样,配以隶书书写的产品名称,风格古朴、典雅,充分展示了我国的悠久产茶历史。销往阿拉伯国家的小包装茶,包装盒采用墨绿色,黄色文字,使这些沙漠国家见之如见水,视之为希望,作为上等礼品互相馈赠;“普洱方茶”从宋代印有龙凤图案的“龙团凤饼”,到现代压有福、禄、寿、喜凸字,以及陶瓷茶叶包装上象征对立调和的“龙凤呈祥”图案;如图5所示,“老回味”茶叶礼盒,以百年老茶壶作为构成素材,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由壶联想到茶,茶已饮尽,壶内茶香依旧,充分体现出“老回味”的创意主题,也体现茶叶品质之纯正。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水墨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水墨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运用于国画和书法之中,通过特有的笔触和黑白极色,来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念,表达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国画还是书法,都是中国传统道、儒、佛三家的审美观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茶素来与文人雅士有不解之缘,在那氤氲的暖香中,永远留存着最幽静的茶之记忆,因此古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若要营造出“清高”的氛围,当然非中国画莫属。中国画缘物寄情,物我两忘,以超然的意匠,飞凌于万象之上,在主客观交感之中产生深邃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茶文化所欲传达的超然脱俗意境正好吻合。因此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以国画作为主体图形的很多。如图6所示,“文山包种茶”的包装,其图形似国画中的写意,取文山地区连绵不断的茶山为素材,一笔代过,简略得不能再简略,却是妙笔生花,生动自然;如图7所示,钱塘茶楼的“龙井茶”包装的下半部分是烟雨中西湖场景水墨画,点缀咏叹西湖的诗词。顶盖向下倾斜,使“龙井茶”三字充分展示出来。 2.书法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水墨画强调书画同源,由于纸、笔、墨三种特殊的书写工具,更可产生千变万化的特别效果,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视觉感受。民族的欣赏习惯,对传统书法体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及喜好程度,其视觉效果已成为设计民族风格的一种形式特征。总之,书法艺术的恰当运用,会给人以极高的审美境界,书法艺术越来越被设计界所重视,一些优秀的包装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不但使消费者欣赏到了书法艺术之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用书法字体作为包装的视觉元素的确是恰到好处。但是,书法字体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也并非随便搬过来即可使用,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及加工设计。如图8所示,国际品牌——立顿,在新推出的茶包系列中,其中一款为中国风味茶,为了充分展现立顿的国际性形象,却又不致使立顿与中国茶有格格不入的感受,特以“茗闲情”作为副品牌名,且以毛笔书写其品名,东方情调,深受中西方人士的赞赏。 3.图形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商品,我们可以运用如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这些具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来表现茶叶的传统特点,但是不能仅仅停留于拷贝和照搬的基础,要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还应将我国传统艺术上的传情、含蓄、细腻等特点融入其中。比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如简化、夸张、对比、穿插、扩散、打散等手法重新组合,使之具有民族特性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感,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如图9所示,“东方之骄”茶叶礼盒,版面以东方雄狮(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来表现“东方之骄”的主题。包装的整体格调以体现喜庆的红色为主,加上雄狮的局部烫金来表现富丽、豪华。雄狮、古门城(包装两侧)是权威的象征,显现出茶礼之尊贵;获得全国第二届包装装潢设计银奖的“中国名茶”包装。大盒采用中间条幅“清明上河图”装饰,里面四小盒,分别在黄色的底面上用浅褐色线绘画,组拼成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上方分别盖有四枚篆刻印章,标明广东红茶、普洱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设计古朴、庄重,表明该产品历史悠久,还创造了一种品茶如同品名画般享受的意境。#p#分页标题#e# 4.色彩搭配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要使包装更富有文化气息,还离不开色彩的渲染。常言“远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目前市面上的茶叶品种按照茶色的不同就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和青茶等不同的品种,我们应针对不同的茶叶品种运用不同的色彩。如图10所示,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车仔茶叶系列包装分别以不同的底色作装饰衬托突出车仔这一品牌的车仔图形,即以深绿色底为乌龙茶,红色底为铁观音,浅褐色代表普洱茶,黄色表示香片,这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茶叶品种,很好地展示了不同茶叶品种的特性;如图11所示,“野茶王”系列包装的色彩灵感来源于民间青花的色调,蓝色为主调,加上小面积的绿色,同样展示了商品的属性,以及茶文化特有的儒雅和广远。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实例分析 虽然说包装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象来对待,作为传统商品的茶叶,它的包装设计更是如此。如笔者自己的设计,即“艳阳天”茶叶包装,是选用传统的花布纹为底纹,整体采用清新、淡雅的色调,以此突出茶的“雅”,为了区分茶的种类,在盒面的三角形折叠处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来体现商品的属性,在文字的运用上选用了书法字,并对其进行新的排列和分割。也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了重新组织,对传统图形的再创造再理解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同时也体现出茶叶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图12)。 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我们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创造和设计。因此作为包装设计师不仅要使包装设计有漂亮的外表,更应使设计突出文化的特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合理的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这不只是针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应对。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包装设计风格。

传统的茶文化篇10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它就会被薄薄的一层茶浆包裹从而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是供人们把玩和陶冶情操的,其寓意也是招财进宝、吉祥如意。

茶宠起源于宋朝,这与宋朝鼎盛的茶文化息息相关,在茶文化中向来有着“兴于唐而兴于宋”的说法。由于茶文化的兴盛,茶器和茶礼仪也逐渐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形式的茶器也开始出现,直到明朝时期随着紫砂茶具的出现紫砂茶宠也随之出现,然而与茶宠相关的记载非常稀少,直到上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开始在品茶时把玩茶宠。

二、茶宠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我国的吉祥文化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种,而茶宠就是物体吉祥中的其中一种传承,茶宠的造型小而精巧,这些造型多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品茶工程中也体验了其中的趣味。这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有趣现象。

茶宠有吉祥寓意,有文化气息,有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全看主人喜好。在市面上常见的有神兽茶宠、情趣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其中神兽茶宠;有朱雀、金蟾、貔貅、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还有谐音吉祥茶宠,谐音文化其实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趋吉避凶文化,它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说一只脚之上有蜘蛛图案,寓意就是“知足常乐”;又如两只蝙蝠抱着寿桃的造型,其寓意为“福寿双全”,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一种含蓄的传统文化。情趣茶宠就在于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喝茶时能够逗人一笑,放松心情。

三、茶宠继承的传统文化所映射的道家精神

茶宠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从“形”和“意”这两方面,所谓的“形”即是自茶宠起源至今的造型,多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础,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根据时代和人们的喜好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但“形”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意”,虽然茶宠只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茶盘上把玩的小摆件,但正是这个小玩意却体现了我们对吉祥瑞景的向往和美好寄托。

在过去,茶宠被人们视为“丧志”的表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不再持有过去的旧思想而是开始关注茶宠并重新拾起这个小玩意,把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些小玩意上。所以人们对它的喜爱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说是一种“意”的体现,而茶宠正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器物。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道”是幽远玄远的、抽象的、不可言说的,而“器”则是直观可感的、形象的、触目所及的;“器”的制作受“道”的引导与制约,“道”则要通过“器”来传达与表现,并发挥作用。尤其是礼器的造型、名称和规格尺寸是与使用方式融合一体的,具有远超乎实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器物是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包括个体的、群体的,物质的、精神的)而产生的,受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对方,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引导和塑造作用。“器”不仅作用于外在的事物,更作用于人类内在的心灵和思想,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所以器物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衡量器,更是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生存面貌、伦理道德和精神状态的一个参照系,茶器亦不可简单地视为满足渴饮饥餐的生理需要,孤立地看做单纯的日常器具,而是蕴含了更多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因而茶宠也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之用的器物,而是从物质世界向着精神世界飞升的一个媒介,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再是其对于日常生活之适用、造型装饰之雅致,而且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品茶”之“品”虽蕴妙无穷,但首先是“品”茶器。在对茶的品饮和对陶瓷茶器的创作、欣赏中,人们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使普通的日常生活饶有兴趣。

茶宠虽为小器,但其演进变化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演变是同一的。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中外交流频繁而迅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浮躁和急功利近的状态,凡事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生态利益,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不顾人文道德与精神的追求,也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脱节,导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整体价值的断层与失落,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家的老庄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守柔弱处至虚静以保全自身。这也正好符合茶宠之“宝瓶”的形象,在祈福平安的同时,也崇尚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逍遥生活。庄子以赞美鲲鹏展翅九万里之志来表达自己在天地间逍遥神游的希冀,“乘天地之正气,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不传递着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高韵的精神追求。饮茶于尘表外,寄情于山水间,让自己与天地共融以游浩然苍穹。道家的逍遥、崇尚自然的避世思想恰恰导引了中国文化柔和的一面。体现在茶事中,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习茶品茗过程中恬静与亲近自然的心境,大象无形的妙境,茶是自然灵物,器乃载情之物,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天地人和谐共融才有醉人心田的茶事。

四、结束语

在中国文化中,茶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宁静致远,对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调解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有积极的意义,奠定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精神也浸润在中国古代茶器和茶文化中。通过品茶、品器,领略万物之真性、真美,体悟生命的真谛,怎样在当今如此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模式中,享受平淡的生活和生命之美,这正是东方的人文精神和工艺之美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20.

[2] 田真.古今茶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45-48.

[3] 冯兰友.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02-112.

传统的茶文化篇11

1时令之茶

茶,具有止渴、清神、消食、利便等保健功能,深得大众喜欢。而在中国传统岁时节令里,不管是茶坊,还是一般的家庭都会提供一些合乎时令之需的茶。

1.1茶坊的应时之供

茶坊,又称茶肆、茶邸、茶馆,不仅是中国人社会饮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集聚地。早在汉代,四川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茶市。中唐以后,茶坊遍布于城乡人口汇聚之处,且生意兴隆,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当时茶坊的盛况。为了招揽顾客,茶坊会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售卖时令之茶,宋代《梦粱录》记载,茶坊“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1]130。到了清代,这一传统仍存,《清嘉录》记载三伏天的情形:“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茶坊以金银花、点汤,谓之‘双花’。”[2]86同时,茶坊也注意营造不同时节的装饰环境,烘托氛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1]130尤其在传统岁时节令之时,茶坊根据岁时的特点进行装饰。《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惟黄金带、白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酒垆茶设,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山可观。”[3]一边赏菊,一边品茗,此乃人间一大乐事。茶坊应时之供的传统延续至民国时期,如南京的著名茶楼魁光阁,主要供应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时令茶五大类。其中,春节之际则提供元宝茶,端午提供莲子心茶,立夏则有青梅茶,中秋有桂花茶,重阳有茶。泡制时令茶,讲究三选,即选茶叶、选茶具、选饮水。如莲子心茶,莲子心应取于初夏新鲜莲子肉,短期晒干的那种,取8~10粒放在白瓷小盖碗内,用滚开的泉水冲泡,汤色明亮呈绿色,有赏心悦目之感。[4]而在绍兴地区的茶坊,在大年初一之时,经常来光顾的老茶客总会得到元宝茶的优惠。所谓元宝茶,就是在茶中添加青橄榄或金橘,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

1.2居家必备的时令之需

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晋朝时期,南方已普遍栽种茶树,饮茶风俗普及,“坐客竞下饮”“以茶待客”就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待客礼仪。而在传统岁时里,作为款待客人的重要饮品,此时也会有相应的因时制宜之变,以更加合乎岁时节令的氛围。

1.2.1元宝茶大年初一,为一岁之首,旧称“元旦”,如前文所述,一些地区的茶坊、茶肆会准备元宝茶以飨顾客,而南方一些地区的普通家庭也都要自制元宝茶以敬客人。“元宝”曾是中国古代的流通货币,南方常用橄榄代表元宝。正月初一每有客至,主人即在茶碗内放上两颗青橄榄和一撮高级绿茶,沏上开水即成元宝茶,预祝一年之中都吉祥平安,回味甘甜,新年招财进宝。因其使用了橄榄,所以亦称之为橄榄茶、青果茶。明代正德《建昌府志》言:“人最重年,亲族里邻咸衣冠交贺,稍疏者注籍投刺,至易市肆以青果递茶为敬。”清代同治《广昌县志》言:“(元旦)乡邻往来投刺,以青果递茶为敬。”长辈们吃了元宝茶,就要包红包给这家的小孩子,叫敬元宝茶。

1.2.2清明茶中国的茶叶生产主要是以节气为准则,一些早发品种在惊蛰和春分时节开始萌芽,清明前后就可采茶,称为“清明茶”。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清明之前一日或二日是寒食,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而清明时家家开始乞新火,有条件者可以“出火煮新茶”。《岁时广记》记载:“《玉烛宝典》:‘今人寒食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以沃之。’白乐天诗云:‘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5]161这里的新茶指的就是清明茶。《岁时广记》“贡紫笋”条记载:“《蔡宽夫诗话》:唐茶品虽多,亦以蜀茶为重,惟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5]185《武林旧事》“进茶”云:“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6]仲春上旬,即指清明时节,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很少,又被称为“明前茶”,尤为珍贵,因此要“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旧时北京每到清明,讲究献新茶。清代毛奇龄《西河诗话》记载:“燕京春咏有云:‘春店烹泉开锦棚,日斜宫树散啼莺。朝来慢点黄柑露,马上新茶已到京。’故事茶纲入京,各衙门献新茶,今尚循故事。每值清明节,竞以小锡饼贮茶数两,外贴红印笺,曰‘马上新茶’,时尚御皮衣啜之曰‘江南春色至矣’。”[7]此情此景无异于给犹有春寒的北京带来温暖而清新的气息。

1.2.3端午茶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是一个强身健体、趋吉避害的日子,人们期望通过饮食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食用粽子、咸鸭蛋、鸭肉等,而在饮品方面,除了菖蒲酒、雄黄酒等酒品,还有具有代表性的端午茶。在端午节这一天喝的茶,人们统称之为“端午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浓茶。如在绍兴地区,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端午节时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过去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人。端午节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宴请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锡箔师傅多善饮酒,往往雄黄酒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浓茶供他们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相沿成习。[8]二是因地制宜的百草茶。如江西端午节时,民众正午到野外采撷百草为茶,称“午时茶”。一般伤风感冒等寒暑时疾,抓一把午时茶熬水喝莫不见效。而山西河东人在端午节日前便采集枸杞、果木、茶叶等,七蒸七晒后阴干成为节日饮料。[9]三是具有特定疗效的药茶。如江浙、福建、台湾等地,选用苍术、柴胡、藿香、白芷、苏叶、神曲、麦芽、红茶等原料经压制而成的药茶,泡服或煎饮均可,具有祛风散寒、消食和胃的功能。旧时有钱人家专门制作施舍,财力不俗的人则集资制配储备,药店则向有交往的顾客免费赠送,以供人们在端午午时饮用。此后,此方被收入《经验百病内外方》,发展为适用于伤风感冒、食积停滞、腹泻腹痛等症的中成药[10]。

1.3时令茶的功能

除了茶坊的应时之供,以及居家必备的元宝茶、清明茶、端午茶之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常见的时令茶还有谷雨茶、伏茶等。这些时令茶不仅用以款待嘉宾,也用于自饮,它们大多所具有茶疗、茶养的功效。重视时令茶对于身体的直接益处,这正是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世俗性质的重要表现。如元宝茶,中医认为,橄榄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之效。橄榄在刚开始咀嚼时,呈现涩味,但一会儿就转为甘甜,润舌生津,具有食疗之效。元宝茶又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在元宝茶中添加青橄榄,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正是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神圣性质的表现。因为这种神圣性,人们在正月初一饮用元宝茶时心中有所祈祷,行为更加谨慎,饮茶时必然也具有了一定的仪式感。而清明茶,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极受人们的喜爱,人们饮用清明茶具有重要的尝新意义,享受自然的恩赐。之外,清明茶更多地体现了“荐新”之义。荐新就是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这是历代都十分重视的节仪。生者在享受自然馈赠的时候,也没忘记已经逝去的祖先,人们用新的收获物祭奠逝去的祖先,追思先人。而最珍贵的明前茶,古时要“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人们希望通过献新茶的仪式,沟通后人与祖先,期望获得他们的庇护,清明茶以荐新体现出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神圣性质。

2和睦之茶

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文中提出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传统岁时食俗的茶文化中,有部分茶俗很好地展示了“以茶利礼仁”的茶德,可以将其归纳为“和睦之茶”。

2.1正月以茶会友

正月尤其是正月十五之前,是传统中国社会走亲访友的时间段。嘉宾临门,好客的人们以茶会友。正月时节的以茶会友,比平日的以茶待客更显隆重、热闹。云南民国《巧家县志稿》记载,阴历正月“元旦”,“爇香烛,供果饼祀祖先、拜天地,长幼以次称寿,戚友往来贺岁,烹茗、陈糖食以待”。民国云南《昆明县志》记载:“正月元日,族党间往来贺年。客之至者,献以果茗(瀹茗一杯,以胡桃、松子、蜜枣饤之)、槟榔(每槟榔一串,三二十枚不等,圆蟠之作饼形,剪纸为花缀其上,又叠红纸为盒,其中实以芦子十余枚。于客将行,令子弟或仆从辈盘盛之以进。举此礼者,惟姻戚始然,他客但以磁碟盛槟榔、芦子各三五枚奉之耳),阅旬有五日乃竣。”而在江西省贵溪县妇女们在正月则有一种“传茶会友”的聚会。每年正月初十以后,男人们在外做客,家中的女人们便由一家发起,邀请平日来往亲密的姐妹和左邻右舍的女宾来客吃茶。吃完一家,次日又换一家,少则一二桌,多则三五桌。妇女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从村里大事,到家庭隐私,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往往从下午一点种左右开始,至夜方散。[11]除了在家中以茶会友,闽西、粤东客家聚居区的人们还流行送茶料以示亲近。茶料即佐茶之料,主要是橘饼、糖姜片、兰花根、冬瓜条等茶点。用纸包好,然后贴上红纸以示吉祥,在年关来临或正月出门走亲戚时送给长者,以表敬老之意。朋友之间也相互赠送,以谢平时获得关照。

2.2七家茶

每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我国传统习惯以此时作为夏季的开始,一些地区有饮“七家茶”的习俗。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而香汤名目若茉莉、林檎、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在立夏之日,家家户户煮新茶,再配以各色水果点心,送给亲朋好友,此谓七家茶。有钱人家则颇为奢华,水果雕刻得很精美,果盘也装饰得富丽堂皇,茶叶中还加入许多花草,如茉莉、林檎、蔷薇、桂蕊、丁檀、苏杏,再用贵重的哥、汝瓷瓯盛着茶汤,十分讲究。这是七家茶较早的记载,它主要是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之礼,可见七家茶具有浓郁的和亲睦邻的意味。《清嘉录》说:“凡以魇注夏之疾者,则于立夏日,取隔岁撑门炭烹茶以饮,茶叶则索诸左右邻舍,谓之七家茶。”[2]86贵州民国二十一年贵阳文通书局铅印本《平坝县志》记载:立夏日,煮鸡蛋,遍食家人,每人一枚,意取添气,或各家互相索取茶叶和而烹饮,名曰“立夏茶”。喝了这“七家茶”,夏无酷热,身体结实,不容易长痱子。为了平安度过炎夏,向邻里多家索取茶叶和而烹饮,其显性目的是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季,而其隐形目的是通过“索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邻里关系。发展到后来,一些地区的七家茶逐渐具有了浓郁的女性特征,成为女性专有的节令聚会,成为妇女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清代乾隆《南昌县志》云:“立夏日,妇女聚七家茶,相约欢饮,曰‘立夏茶’。谓是日不饮茗,则一夏苦昼眠也。”这里的“七家茶”指的是七家妇女相聚共饮茶。民国《昭萍志略》曾有《立夏茶词》,描述这一风俗:“城中女儿无一事,四夏昼长愁午睡。家家买茶作茶会,一家茶会七家聚。风吹壁上织作筐,女儿数钱一日忙。煮茶须及立夏日,寒具薄持杂藜粟。君不见村女长夏踏纺车,一生不煮立夏茶。”

2.3和睦之茶的功能

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和睦之茶”还有立春煮茶共饮煨春、十月朝开炉烧茶为会等,它们都具有亲朋好友围坐饮啖、其乐融融的和谐美好意象,以达到和睦邻里,增进感情,以利于构建温情和谐的社会小环境的目的。不管是“正月传茶会友”,还是“七家茶”,都是在某一特定场合的有组织的“共饮”,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并不一定特别在乎所饮之茶的质量、品种,人们更加在乎的是有饮茶相伴的这种固定的聚会,这种聚会具有很强的情感宣泄作用,给人们极大的心理慰藉。茶在聚会中也成为联系人们的黏合剂,邻里关系得到了亲近,邻里感情得到了增进,巩固了祥和稳定的民间社会秩序,而这些正是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世俗性质的重要表现。

3祭祀之茶

在中国民间习俗中有“无茶不成祭”的观念,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各社会阶层在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可以说,茶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认为茶是纯洁吉祥之物,可以保佑平安,能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奉和真诚。

3.1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祀灶

旧俗,腊月二十四日夜送灶神上天,谓之祀灶。晋周处《风土记》又云:“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其日(腊日),并以豬酒祭灶神。”东汉祭灶用黄羊即狗,南朝梁祭灶用豬(猪)和酒,宋代祭灶供品用酒果、蔬食、饧豆。祀灶的时间和祭品的种类各地有一些变异,但很多地区都要用到茶。《岁时广记》“醉司命”引《东京梦华录》云:“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香茶酒送神,烧合家替代纸钱,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抹涂灶门,谓之醉司命。”[5]431清宣统三年傅崇矩编《成都通览》“腊月”云:“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拆祭灶用果品、白麻糖、茶酒、灶马。”[12]清嘉庆二十年《三台县志》记载:“十二月二十三日‘祀灶’,俗云送灶神上天。献雄鸡及果食、茶酒各品物,以糖为饼,曰‘灶糖’,谓粘灶神齿,勿令说人间是非。又剪草和豆盛于旁,云‘灶神’马料,亦有次日‘祀灶’者。”清道光贵州《安平县志》记载: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用饴糖、谷、豆、盐、茶、香、烛、炮仗祀灶神(相传神于此时上天,言人家之善恶),行跪拜,名曰‘敬灶’(一呼‘送灶’)”。民国贵州《八寨县志稿》则记载十二月二十四夜,“陈设糍饧茶酒,以祀灶神,谓之‘送灶’,然多于二十三夜行之”。其中,茶都是重要的祭祀物品。以茶、酒祭祀灶神,意为灶神润口,其意在于祈求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以保平安,这与“灶糖”之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3.2除夕祀“床公”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中国人素来重视除夕之夜的礼数,守岁之俗至今仍存。周处在《风土记》中曾说,(除夕)各相馈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毕,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民间家家户户要吃年饭,又称年夜饭、宿岁饭、团圆饭。而在有些地区,在除夕接灶神后,还要继续祭床神。古人认为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人们祭祀床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中就有对此风俗的描述。在浙江杭州一带,人们在旧历除夕祭祀“床神”之时要以茶祀“床公”,以酒祀“床母”,认为这样可以求得一年之内卧榻安寝。《清嘉录》“祭床神”言:“荐茶酒糕果于寝室以祀床神,云祈终岁安寝。俗呼床神为床公床婆。……杨循吉《除夜杂咏》云:‘酌水祀床公。’盖今俗,犹以酒祀床母,而以茶祀床公,谓母嗜酒,公癖茶,谓之男茶女酒。而魏蛎《钱塘县志》亦载‘除夕,用茶酒果饼祀床神,以祈安寝’。”[2]240

3.3祭祀之茶的功能

除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祀灶和除夕祀“床公”之外,元宵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岁时节日里,都要用茶进行祭祀。如乞巧节时要设茶果于露台乞巧。清道光安徽《繁昌县志书》曰:“闺秀设茶果于露台乞巧,夸朝中有蛛丝罗其上者,谓之得巧。”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也要定期祭拜神灵,尤其是到了清代,祭神之礼更为繁杂。而在七月初七日祭牛女之时,用茶甚为繁杂。如乾隆朝时,寅正二刻在西峰秀色大亭内献供一桌,西边灯罩后设大如意茶盘一个,然后首领太监请供桌上大如意茶盘,盘上供茶一盅、酒一杯,跪进与占礼官奠祭。卯初,乾隆在细乐声中就位行三叩礼,又祝赞献茶,首领太监用小如意茶盘请寿字黄盅。午初再献宝供一桌,用大黄盅盛茶、果、茶七品(东边四品,西边三品)。供毕,献菜、果、茶,乾隆就位行三叩礼。[13]祭祀之茶,一般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祭祀之礼,在科技较为落后的古代,人们敬畏天神,通过每年在固定时间的祭祀之礼,以茶为祭祀品和媒介,期望产生有效沟通神与人以祈福禳灾的作用。可以说,以茶祭祀之礼仪是有程序的、严肃的、神圣的,但人们祭祀的目的却是实际的、世俗的,甚至有“媚神”之嫌疑,而这看似矛盾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的功能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

4结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不仅是中国人的日常之需,更是传统岁时节日食俗中的重要物象。人类的饮食不是简单地满足生物性需求,而是在生物需求之上负载了文化的品质。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文化的行为,而且是在不同的文化模式指导下与众不同的文化行为。饮食当然也是同一原则下的文化行为———积淀了特定文化价值的表述。[14]在中国传统岁时食俗的饮品中,如果说“酒”是一种相对热烈的存在,那么“茶”则是一种相对平和的存在。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食俗中的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具有保健强身、和睦亲友、沟通天人等功能。在中国人综合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传统岁时食俗茶文化的功能兼具世俗性和神圣性。神圣与世俗,看似二元对立,但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它们并不形成绝对的二元对立关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吴自牧.梦粱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2]顾禄.清嘉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32.

[4]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等.中国老字号:饮食服务卷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51.

[5]陈元靓.岁时广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6]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40.

[7]毛奇龄.西河诗话[M].世楷堂藏板:6.

[8]屠国平.绍兴方言语音特征与越地语言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8.

[9]徐海荣.中国饮食史:卷六[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8.

[10]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72.

[11]舒惠国,陈志勇,刘梅.茶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04.

[12]傅崇矩.成都通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97.

传统的茶文化篇12

1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必要性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意境深远,汲取儒佛道之思想精髓,构成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也形成了茶文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茶艺表演以饮茶为主要内容,融合传统音乐、舞蹈艺术、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如以采茶、制茶等为内容的采茶歌、采茶舞,彰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历朝历代的茶诗歌,蕴藏着古代文人审美情趣与高雅的内在修养。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站,其对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精神品格、审美修养,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语文学习。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

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图形或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尤其视听结合的形式对于儿童更具有吸引力。茶艺表演艺术形式作为茶文化精神载体之载体,其在优美的环境氛围中生活化地、艺术化地展现茶叶泡饮过程,尤其是舞台上茶艺表演,融合了传统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元素。[3]幼儿园老师可以将茶艺表演引入日常教学中,这种形象性、动态性、具体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视听结合的表演方式,与儿童思维特征与认知习惯相契合,让儿童优美的表演中,领悟中国以茶待客、交友的传统习俗,体味中国本土音乐、舞蹈等艺术审美文化,感悟茶文化的独特形式与精神意境。学前教育引入茶文化教学,从小处说对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文化,丰富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大处着眼,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各国的竞争已从政治、经济等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1.2学习茶文化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从小开始积累语文知识,由于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处于断裂、脱节状态,小学教育正规、严肃,各科都有明确教学要求,比如语文要学会拼音、掌握多少生字词;而幼儿园教育以娱乐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读等基本能力,但无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尤其是幼小衔接语文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修养,帮助幼儿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唐诗宋词可谓是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不乏描写种茶、制茶、饮茶等诗词歌赋。如范景文的五言诗《蕉雨轩尝水》:“便泼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而又不缺诗词的意境之美,作者勾勒了一幅清冷空灵的品茶图,细致刻画了泉水与茶香身心感受。钱选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等等诗句,传达文人悠然闲适的雅兴,以自然山水、林泉、松竹等为友的审美情怀,他们通过品茗的感官体验,展开心灵对话,从品味茶性中思考人格与精神,达到茶我统一的“和”美境界,因此,茶品及人品之说。[4]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配上音乐与图画用形象而直接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饮茶文化中幽香雅韵精神意境,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锻炼幼儿的由表即里的认知规律,帮助其积累语文知识。笔者只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但实践教学中仍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认知与兴趣合理选择茶文化教学内容,如小班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老师们可以选择茶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节日,让幼儿扮演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茶文化。大班幼儿的学习可以适当引入茶诗词歌赋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与引导之下,体会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意境,丰富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2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重要性

2.1强化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对幼儿行为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个体的年龄越小,情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并且情感发展对社会个体的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5]中国茶文化中蕴藏着儒道佛思想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基因,儒家中和之美在煎茶烹饮中突出了恰到好处的精致雅趣,与中华民族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情有密切关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脱与茶性的俭而清和、自然淳朴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进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为历代茶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禅宗思想丰富了茶文化的超脱精神,通过喝茶来达到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由此可见茶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佛道思想形成的不同的茶道精神,如庄晚芳的廉美和敬、陆羽的精行俭德等都有助于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强化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2.2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存在,无论处在何种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在与同龄人、老师与父母的相处中时常出现问题,尤其当代的幼儿,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较为普遍,学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文雅、尊师、友善、谦逊等的良好品德,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风俗历史悠久,茶文化思想中体现传统待人接客、为人处事之道,也表达“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价值观,这些无不体现在茶艺表演、茶诗、茶歌、采茶舞茶文化艺术形式之中,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古依旧成为当代社会交际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学习,可以熏陶幼儿的性格与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时,也让幼儿们了解自已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点宽容、忍让,懂得与人分享,让他们明白“以茶雅志,八方来客,一壶茶笑谈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强国的时代要求中,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但通过怎样的科学策略将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等的特点,对于茶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与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可以将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改编成动画卡通的形式,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接触茶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应该钻研茶文化教学形式,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茶文化。通过这些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扩大幼儿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36):86-87.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秦笑笑,张琳.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J].福建茶叶,2016,38(6):36.

传统的茶文化篇13

1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浏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不难发现,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为了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域特色,人们在对茶文化内容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让其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在唐朝,饮茶成了一种时尚,文人雅士们通过种植茶树来喝上口味正宗的茶水。在吟诗作对时,也会以茶为题材,以茶会友的形式更是屡见不鲜。茶在当时被上升为一种文学的高度,极具艺术价值。陆羽在《茶经》中曾指出,通过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可以更熟练的掌握烹茶技巧以及选择茶叶品种的方法。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渴望将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茶叶也成了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物品。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钻研,渐渐形成了特殊的茶叶加工工艺,在不同地区还设有茶坊供游客或当地人进行品茶活动。在唐朝盛行一种特殊的茶叶加工方法-煎茶点茶法,点茶法十分讲究汤的色泽以及花样,为了确保烹茶的色、香、味更能满足人们的品茶需求,在这里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斗茶之风。到了后期,人们饮茶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元代时期更是盛行在茶水中加入葱、姜、盐等佐料,让茶水更加可口。到了后期,茶文化逐渐变得简单,茶叶种类的增多,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品尝方式,茶叶的选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个人的兴趣喜好。

1.2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由于茶文化中所涵盖的宗教思想十分详细,其中内容最为广泛的应属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道、佛家的思想理论,这三种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儒家讲求中庸,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和为贵,以亲善待人为基本原则,提升了个人思想情操的同时,让心灵可以净化和升华。在饮茶的过程中,可以在清新的茶香气息中,了解事物真正的中庸之道,这才是儒家一直追求的一种思想理念,也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教化方式。道家思想更渴望追求茶的天然气息,了解茶的自然属性。道家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而无约束的生活方式,品茶的同时能带给人的一种思想上的放松以及生活上的安逸。佛家尊崇茶文化中的禅宗思想,在品茶的同时,希望能够了解种茶、采茶时的艰辛,珍惜每一滴茶水的同时,可以将茶文化具有的思想教育理念更广泛的传播。三种思想相互作用、协调统一,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思想体系,集合了道家境界、宗教境界以及艺术境界于一身,促使茶文化成了中国最具历史意义的文化形式。

2当前中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人文教育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随着现代化教育模式不断融入茶文化的教育理念,茶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被广泛的应用。由于茶文化中具有仁爱的思想观念,因此,更适合体育锻炼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点。以茶文化为基本思想,学生在学习体育动作时则会更为认真规范。体育教师通过对茶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学生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达到教师要求的体育目标。体育锻炼过程是人们磨练意志、强身健体的过程,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同时,让人们获取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强的力量,通过对不同体育项目成绩的衡量,让教师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不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放弃身体的健康去完成任务,这些都违背了茶文化的亲人爱己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的体育课程可以更加完善,也为了避免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对自身造成伤害,学校的老师、领导或者学生本身都需要了解运动不当的危害,以茶文化为基础思想,客观地对待每一项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

2.2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化教育缺失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强,且德、智、体、美、劳同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在引进大量体育设施的同时,要及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学生按照体育项目要求完成训练指标,并达到教师满意的成绩以后,才可以按照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有些学生十分擅长体育运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训练工作,对于体育不擅长的学生及时引导,以免在训练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学校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教育缺失。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全面型人才,学校的教育模式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开展统一性、制度性教学课程,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思想的同时,只能按照教师制定的学纲完成学习任务,无法实现个人思想以及能力的提升,这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一种缺失,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中国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3.1地方特色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指导意义,教师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将其中的茶礼、茶俗以及茶艺表演形式向同学阐述。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基本内涵的同时,丰富了思想,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体育训练项目。古代的采茶舞就可以作为现代健美操的训练原型,以赣南的采茶戏为例,学生通过不断模仿和学习采茶戏的基本动作,在尽可能展现茶文化内涵的同时,让身体可以与音乐的节奏相一致,完成更多高难度动作训练的同时,尽可能的展现舞蹈的美感与力量。学校由于引进了健美操教学课程,因此,让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训练喜好,激起学生锻炼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茶文化良好的继承和弘扬。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以茶文化为基本思想,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受伤,同时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3.2人道主义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提出“尽人事而知天命”的理论以后,人们的思想终于从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强调人事重要性的同时,也让生活变得更为现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爱的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要遵从礼数。后期孟子又提出了“重民而轻君”的思想,这里并非强调对君王的轻视,而是要重视百姓的意见。这些思想理论既提升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又让原始的封闭思想融入了茶文化,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生活变得美好。古代人十分注重种茶、采茶、煮茶、饮茶的过程,这是对身体的一种洗礼,也是精神的一种解脱方式。将这种茶文化思想应用到现代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个人能力发展的同时,了解茶文化所具有的真正内涵。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扬。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并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具体的体育训练项目,才能勾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分配的训练科目。

3.3道家自然观在体育教育中的突显

儒家思想讲求仁爱的同时,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中宽容博怀的茶文化,这对现代体育教学有更高的指导和教育意义。道家追求“自然”的生活习性,渴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正符合了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道家认为万事万物皆遵循一定的循环规律,这点不仅符合大自然的系统,也将这种自然理念深深地融入到茶文化的内涵当中。人们在对茶树进行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了解了自然之美,烹煮茶叶的同时,可以品尝到不同味道的茶水,让生活变得丰富也更有内涵。为了追求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风韵,煮茶的水源最好选用自然的山泉水,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中所具有的自然之味被冲泡出来,才能让人们的生活中透露出那一丝丝自然之气。体育运动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理念,而非以基本竞技为基础。学生在了解融合各家思想的茶文化以后,可以明白,体育注重锻炼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魄,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形成了坚韧的性格,为追求目标可以突破身体极限,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也了解体育中所具有的养生之道。总之,体育课程教学可以让人的体能不断增强,也可以确保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思想理论。将茶文化作为中心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了解人道主义道家思想以后,可以将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课程更完美的融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结束语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还需要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德与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茶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是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02):12-14.

[2]郭赟程,陈元欣,杨磊.推进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6(07):25-28.

[3]孙吉旺.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8):56-5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