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论文实用13篇

微课资源论文
微课资源论文篇1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MOOC是由大量参与者经互联网并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除了提供传统课程材料,如视频,阅读,和问题集外,MOOC还帮助学生、教授和助教们搭建一个网络互动社区[2]。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完全开放性、超大规模、用户自组织和社会建设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神话。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这些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MOOC课程提倡共享资源,汇集大量用户思想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应,Downes等人总结出MOOC课程的若干基本原则。(1)聚集。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这些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2)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内容相互混合,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写博客,通过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使用Twitter发表简短的意见等。(3)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的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内容。(4)推动分享。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通讯中[3]。

2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

根据李青等[4]对国际上流行的MOOC课程分析,MOOC的一般运行模式如图1。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一般会采用Wiki或Blog等简单易用的社会化工具),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概要、内容资源、每周话题、活动通知、组织教师介绍等等,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流程对于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发是,微课资源网站不应该只是一个资源的、下载站点,应该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为师生提供专属讨论区、自由的资源共享权限、灵活的资源分享方式,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1“微课”网站总体规划

(1)页面风格设计。“微课”网站界面的设计应当以简洁、美观为主,色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网站页面以浅色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页面感受。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网站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网站的帮助系统主要包括网站使用说明、资源上传规范说明、留言板和论坛版块使用说明,同时提供系统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户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帮助系统帮助用户有效操作“微课”资源网站。“微课”资源中心是“微课”资源网站建设的核心。对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依据校内学院系部课程进行划分,这样有助于校内用户迅速查找相关课程资源,同时,在论坛模块以同样的方式划分论坛版块,与资源中心相呼应,并将注册用户的操作信息同步,例如,在资源中心上传资源后,会在论坛相应版块自动一条带有超级链接的至该用户上传资源的帖子。资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户的资源查询、浏览、下载,支持注册用户的资源上传、订阅、收藏、推荐与评价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注册用户的角色信息,实现对注册用户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功能。资源订阅功能,通过XML语言实现资源库对不同注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一旦网络上传了用户订阅的偏好资源,系统即可以向用户以短信、邮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推送该资源。资源收藏功能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在线资源收藏功能。用户对自己上传、下载或喜爱的资源,可以直接分类保存在用户网络收藏夹中,以便于用户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资源的检索功能分为分类检索和综合检索。分类检索是用户可以依据资源的专业、年级、学院属性直接进行检索;综合检索中,可以实现以标题、关键字、专业和作者等数据的核心资源属性进行检索。资源评价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对“微课”资源的评分、评论,评分结果计入系统推荐功能模块,在首页实现对资源的评分排序推荐。论坛功能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论坛版块分类与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同步,当资源中心注册用户上传相关资源后,在论坛相应版块也会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该上传资源的链接地址。同时,论坛可以实现与QQ账号绑定,个人发言信息可以在腾讯微博同步广播。注册教师用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向管理员申请新建课程讨论版块,对版块内讨论内容,教师有权进行审查、删除。后台管理模块可以对网站的所有上传资源、论坛、网站注册用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实现对注册用户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包括注册用户在线时长,发帖频率,资源上传与下载频率等,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给后台管理员。在网站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划分为网站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不同权限的组,每组的具体权限划分详见下文“用户角色权限”内容。

(3)用户角色权限根据“微课”网站的使用对象,将网站用户分为四类: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如图3所示。匿名用户权限包括检索、查询、获取资源,可以对访问的资源进行留言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站留言板获得支持。学生注册用户除了拥有匿名用户的权限外,还拥有以下权限:资源管理权限: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再编辑,包括查看、删除、修改;对喜爱资源进行收藏,订阅。论坛权限:用户基本信息维护,参与论坛讨论,申请加入特定教师课程讨论组,向论坛注册用户发送站内短消息,留言版块留言。教师注册用户除了拥有上述学生用户的所有权限之外,再资源与论坛权限方面还拥有以下特权:资源管理权限:教师可以对所属学院类目下的“微课”资源管理,包括该学院类目下所有资源进行查看、删除、修改、上传与评价。论坛权限:教师有权申请设立独立的课程讨论版块,并有权新建用户组,对该用户组学生用户进行管理。例如,教师能够为新建用户组的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发送群组消息、推荐资源、管理组内学生上传内容、查看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信息,包括学生上网时长、逗留版块、发言频次等。网站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学生和教师用户的信息与权限。对网站的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于资源入库的审核,资源的编辑、删除;对论坛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审核、屏蔽、删除、修改;同时也可以查看整个网站注册用户的网络行为统计信息(包括登录次数、在线时长、发言频次、登录板块分布等)。

(4)微课网站运行流程通过上述功能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建设理念使用微课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资源网站课程相关信息,包括使用论坛专属版块、教师个人微博、邮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级学生提供课程资料(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讲稿等)、布置课程任务、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自由上传搜集来的各种课程相关资源,由教师审核后至网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学的网络课程资源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互动,依据网站平台的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统计信息,对已经参与网络学习讨论的学生,直接回答其学习疑惑;对未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引入新课,讲解要点,布置任务,督促学习,有针对性地区别辅导。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资源网站,汇总讨论问题,上传新课任务(如图4)。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与教师腾讯微博邮件等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新课任务,收集学习各类课程相关资源,并将自己认为较好的资源上传至微课网站,提交教师审核,同时整理学习疑问,在课堂上集中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后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帖或向教师发邮件解决遗留问题,接收教师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图5)。

微课资源论文篇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微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人们的关注点却较少涉及微课资源建设这一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成败与否的基础性课题。在这里,我将以“概论”课程第七章为例探讨微课、微课教学和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探讨在“概论”课程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以期抛砖引玉,窥一斑而知全豹。

1 微课、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微课、微课教学的概念多有探讨,虽然不尽一致,但基本含义大同小异。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根据教学实践要求,借助教学视频,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微课一方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另一方面也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在内的一个教学资源整体,并且该教学资源整体主要包括课堂设计、微课件、微测试、微点评、微反馈等。简而言之,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微课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微课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微课和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同时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学是目的,微课是载体,所以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课和微课教学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微课误认为微课教学,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与微课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微课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存在,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湛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且是“可移动”数字化资源包。微课教学则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出现及应用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那么,如何保证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微课资源建设问题。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探讨中较少涉及,更没有人对微课资源建设下过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微课和微课资源的概念界定中推导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微课和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是更为基础性的概念。微课资源建设是为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教学而进行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核心知识、典型事例、前沿专题等教学内容进行全覆盖,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应用平台建设、微课制作、微课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微课建设保障条件建设等。显然,没有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和微课教学质量就不会高。建设微课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价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6]149号文件,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组织立项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2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如此大的改革开放从未有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今天,中国作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根据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第七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共分为三小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进来,成为最有时代气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较多的一章。通过内容的整合和融入,逻辑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教材的体例,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这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的,基于其成长经历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容易对改革开放做出非黑即白的感性判断。因此第七章的内容讲授,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第七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非常适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运用微课和微课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深刻懂得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扩大开放、如何扩大开放等。同时要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微课教学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并掌握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设立亚投行等问题。

3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今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微课资源建设项目,在申报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梳理概论课第七章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从建设目标的角度来讲,打算用1年时间整合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其内容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新课标整合微课资源,同时重点突出核心知识,并且紧扣前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方面适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优质资源。从建设任务的角度来讲,第一,借助网络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同时上传教师授课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借助Web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使用,并且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第二,依据新课标,组建开发队伍建立微课资源库,共同设计和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三,基于微课资源的空间,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借助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3.2 完善资源主题体系

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开放作为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进而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需要我们以教材为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解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方向、评判标准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难点,以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热点,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3.3 贯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项目建设小组,确定项目组长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3.3.1 建设技术方案

成立以唐召云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借助我校信息化建设基础,选择“湖南微课网”为载体,对微课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按照教育教学需求,结合微课建设标准,解构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梳理知识点;借助FLV、Flash等技术搭建核心资源库,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推广范围。

3.3.2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转变理念,组织团队成员加强学习,全面认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以及解构重构图等对微课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确保微课时间的合理性、内容的充实性,同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对微课录制、剪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信息技术专家,指导微课录制、剪辑等;在微课应用中,针对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3.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方面,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经费方面,学校层面要设置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条件保障方面要具备基本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例如,我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较好,我校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独享1000M出口),以及1000M的校园主干网,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超过6000个,无线接入点超过1000个,在教学区,建有65间无线覆盖教室,每间教室可以同时满足50个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同时我校还建有256间现代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在图书馆二楼设有全天开放的机房,机位1800余个,为学生上网、上机提供了便利,我校还拥有先进的专业微课资源建设录播室。

3.3.4 建设成果应用

微课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是立足本校,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建设标准,由高校建设优质微课资源,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为高校师生免费使用提供便利。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

建成微课资源后,可以向所有高校在校生可全天候开放,不仅扩大了受众面,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学生来说,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式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对相关章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作为可再浏览资源,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在设计思政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等方式呈现,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社会热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具吸引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微课资源论文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67-02

1 引言

微课是一种能够微中见大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项对教育领域有极大意义和作用的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围绕教学环节、某知识点展开的精练而完整的教学过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材中知识点较多,然而所提供的资料却很有限,高中生较难理解地理知识,存在极大的学习困难。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面对高考压力,还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和素养的要求,其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首先需要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真正让高中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准确掌握地理知识。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主要类型

1)理论讲授型。理论讲授型微课教学就是以教师为导向,围绕语言传递的信息,采用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微课教学。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搭建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点建构能力。

2)实践演示型。实践演示型微课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围绕实践训练、直接感知,采用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完整、简短的教学活动。

目前国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主要应用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但也出现一些新型微课,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不同探究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层出不穷,微课类型也应更为开放,不断完善和创新。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整体规划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正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重要性,由教育部门牵头,制订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规划,多部门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和资源分阶段开展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长期建设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学校作为微课整合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制订整体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并建设相应的监测监管机制,管控微课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的保障支持。

在组织实施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方面,为避免工作的重复、无序,需要微课建设体系的支持和规范,征求相关教师的意见后,形成调查报告并统一部署,作为后续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分阶段实施的依据。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发挥教研指导委员会作用,组织建设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专家组,分别负责政策研究、内容选择、微课制作和设计、微课审查、微课运行评价等工作,确保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顺利实施。

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为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基于“三通两平台”,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提升工程”。基于此背景,我国各地学校相继推出微课建设大赛,也积极申请有关微课的课题,加强建设教师研修,打造学生学习空间。各地学校也借助微课大赛和微课课题建设平台,展示自己的微课建设成果,积极整合建设微课资源。然而,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想要实现持续有效发展,还需要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以此为基础,推进微课资源整合、共享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搭建和完善可以是以某中学为中心单独建设,也可以立足中学自身,发挥影响力向外辐射,建设微课资源互联网平台,或者多个中学共同联合搭建和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协同共建模式

1)基于原有精品地理教学资源库,筛选精品课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以微课教学资源要求为标准进行重新分割、组合优化,满足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不需要重新设计,就可以制作出规模的微课教学资源,但是其缺点在于受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微课技术限制,导致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质量不理想。

2)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重新选择,调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习对象等,编写微课制作设计脚本,加工处理教学素材,录制完成微课视频,建设配套微课教学资源。这种模式完全符合微课制作设计要求,微课质量相对理想,较易成为优质资源;其缺点在于制作设计周期长,耗费人力、时间资源较多。

笔者认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第二种模式更具优势。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中学领导组织本校地理教师,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优势,认真筛选地理学科特色、地理教师队伍、微课制作设计团队等方面,重新组织设计微课资源,选择专门的微课录制场地,量身定制建设微课,取得理想建设效果。当然,选择何种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模式都要以本校教学资源条件为基础,综合考量模式的优劣势,才能搞好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用推广 高中地理教师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突出高中地理学科特色。但是并非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都非常了解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这需要中学应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结合地理学科教育特色,重点解决教师在微课资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积极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尤其要加深对微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开展微课教学的信心,把握微课教学技巧,克服在微课制作、应用中的困难。

同时,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组织者,学校应重视微课资源的应用推广,举办微课大赛、申报微课课题等,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提升至教学重要地位,在校内外积极推广微课教学;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微课应用推广机构,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政策、激励、应用均纳入中学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在校内形成以学促教、以教促建的氛围,有序推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有序发展。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现大量微科技,给社会发展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极大变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不仅给高中生带来极大方便,也让高中生接触到新的学习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色彩,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云喜.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微课资源论文篇4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4-02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资源,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让学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发展背景

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北爱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演变而来的,后来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现在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1]。美国青年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在微课领域影响巨大,他尝试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异地教学:首先录制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只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在可汗学院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应运而生。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中小学纷纷开展微课的录制和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外研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普及微课教学[2]。

2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内涵

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笔者根据查找的资料作出如下梳理总结: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资源应该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巩固练习、师生评估反馈等信息。微课是基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类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它主要针对的是某个学科具体的知识点或课堂教学环节录制的短小视频,并且支持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是指知识传授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而是通过学生运用技术信息手段在课外提前完成,课内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总结,进行翻转学习。

3 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使得基于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变得成熟,这一切都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具有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保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序、有效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现代教育模式。基于微课资源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同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其价值和作用会在日后更加显现,也一定会为现代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那么,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呢?

1)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①要想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必须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3]。开展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翻转课堂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高校英语教师普遍具备年龄结构年轻化、接受新事物积极的特点[4]。运用这一特点,可以对高校英语教师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②要研究如何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③教师要制作英语微课资源,需要明白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2)利用微课资源给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指南。在学习指南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习目的是怎样的。在指南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上时间进行讨论。

4 结论

1)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分析结果会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这一论题提供数据支撑,并以此进一步验证并丰富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输入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可在高校英语课堂普及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概念,使英语教师充分了解微课资源库建设和翻转课堂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微课理论和翻转课堂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2)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①学生自学意识增强的意义。基于微课资源构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适合于高校学生进行英语自学,首先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地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并将相关资源运用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来。

③丰富微课资源库建设。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

教师在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时,应该及时总结概括出行之有效、实用性强、增强教学效果的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校级公开研讨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验收课活动,对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的班级和教师应鼓励其为全校师生上示范课,定期举办校级课堂教学比赛。教师之间可以举行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微课资源论文篇5

1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微课资源建设与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各院校在进行校本资源建设项目或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时,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建设大量的微课类教学资源,这些建设项目最终考核验收的重点是资源建设的总数量、建设进度,而对于所建微课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缺乏后续考评。另一方面,目前的微课资源建设规范对于微课资源中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各类素材进行了统一规范,但没有从教学使用上对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教学效果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升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思想,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整体来分析。因为构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各子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必须以整体观念来协调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的子要素。[3]

2以系统论思想建设微课教学资源

系统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事物,强调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考虑到系统论的要求,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分析整个课程中各微课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也要分析微课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块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以达到保证系统整体的教学效果。[4]图1揭示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图1中,共有4个子系统,即: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其中教师通过筛选整理知识点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子系统,并通过知识地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教学知识点,同时构建翻转课堂或者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习矩阵中各职业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下面将阐述如何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加强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及协同性。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把系统论的思想融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描述课程教学内容众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体系结构。当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数量比较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没有描述,造成对课程整体知识网络比较迷茫的状况。使用知识点地图形成课程微课资源的总分布图,用于组织微课资源,将散落的微课资源整理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课程知识点地图,能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资源。知识点地图通过揭示课程内各微课资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处在整个课程知识点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高效准确地学习课程的有效办法。二是对不同职业背景所需掌握的各层次知识点的程度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制定学习策略。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是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导致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一个学生能否适应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反映其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学生要保持对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课程知识点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从而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策略。[5]所设计的课程知识点学习矩阵,把某特定专业所需要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作成分布矩阵,清晰地说明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准。对每一知识点,根据不同职业,将其需要掌握的程度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这一学习矩阵,是一个能反映学生与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其变化,正确地处理知识点与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6]

3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系统论视角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教学效果,在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中,融入了系统论思想。随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的开展,研究得到深入。根据课程的教学对象,以及这些对象将来所需从事的工作岗位,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面料原料鉴别、质量认识及服装服用安全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培养学生服装面料识别、检验、选购和保养能力,及服装服用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纺织服装企业质检、采购、贸易与营销等岗位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入门技能。该课程内容分为9个大知识点,主要包括:绪论、初识、评价、鉴别、品质、选购、流行风格、保养、安全等消费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一中给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地图,每个典型知识点下均设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知识点群,例如知识点2“初识材料”下包括:三大织物认识、纱线与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等5个子知识点。在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出反馈;而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个支系下的知识群进行学习。每一知识点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又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在表2中分别说明电商从业、企业管理、织物产品采购及织物产品检验等职业岗位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学期共计84名学生参与《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下:1)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中,共有各类题目710条、布置作业18次、在线考试15次、微课资源52个、课程文件数150、课程资源容量60G;2)在通常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教师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力图通过单个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缺乏各教学资源的协同性及教学资源与学生将从事职业之间的关联。不同与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在系统论思想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明了知识点的关联及不同职业背景下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便于网络教学的进行。3)通过学习矩阵,学生根据各职业背景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生能力得到质变。通过作业实战演练,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面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能对材料能进行简单鉴别,具有面料选购和质量检查能力,服装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具备在储存、运输、保养过程中的面料维护能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4)教学效果显著。组建了两个班级微信群和10个学习小组微信群,累计学生答疑信息达到2000多条,由于采用了微信点名,缺课率为0%。

4结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如何提升所建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效果的复杂问题,系统论是值得借鉴的思想方法。[7]文中所提出的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跳出单一微课资源的设计个体环节,抓住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因素,确定了以知识点地图为纽带的微课资源包建设方案,形成了基于微课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包整体组织构架,对整个信息化教学项目实现了整体控制。这种规划设计方式,正是应用了系统论“树立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孙小蒙,葛元骎,叶大鹏.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4-96.

[3]高铁刚,薛峰.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26-32.

[4]郑雅琦,文辉.系统论设计思维方法研究——基于模组化实例分析[J].设计,2014(2):143-145.

[5]许易,陈盈.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学习平台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6(3):68-70.

微课资源论文篇6

一、微课的概念及优势

纵览国内外学者五十多年的微课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发现目前微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实质不外乎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二、微课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国外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 ”,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课程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

2.国内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进入21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 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

三、微课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1. 交互性缺失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

从目前所能学习的微课作品来看,它们确实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大部分也是选择了该领域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设计,但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有调查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形成某一学科的微型系列资源,这导致学习者尤其是社会学习者只能分享到零散的几个知识点,而不能在该领域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大多数微课的制作、上传、共享及评价环节都相对固化,可编辑性不强,这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而言,意味着当知识有更新,原理、方法等有改革之后,以前制作的微课就会滞后甚至出现错误,面对这种情况要么删除重新制作,但这种成本相对较高,要么增加微课资源的可编辑性,比如是否可以在视频中修改桢,或者在微课平台中增加修改模块,将变化之处通过非常显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3.教师信息化能力不够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4.网络环境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

四、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分析

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本文将微课的可持续发展维度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这一模块由环境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构成;二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块;三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块。见图1:

1.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

(1)环境基础。这里主要指微课应用的必要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和微课平台的完善。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推进网络资源区域均衡化带动教育区域均衡化,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同样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从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实现网络环境均衡发展。环境基础的另一方面则是健全的微课平台,这是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以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网站为例,该平台提供了微课作品的上传、观看、投票、分享、评论和点播次数统计,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微课作品在目前的平台上须以固定模式上传,或线性播放,资源固化且封闭,因此平台应该增加微课编辑功能,允许作者及其他用户对微课资源进行编辑和补充,如上传者根据需要,上传与微课有关的补充资源,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更新说明等,并将这种更新动态实时反映,实现微课资源的动态演化。此外现有微课平台虽然设有评论模块,构建了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但是从评论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并不乐观,这种学习者和作者的互动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这需要对微课作品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比如可以借鉴其他论坛或社交工具的做法,营造“学习圈”,形成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积分、资源互换、引入专业志愿者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并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学习简报,作为微课的补充资源提供给所有学习者。

(2)资源基础。首先每一个微课作品所展示的资源必须完整,除了微视频以外,还要重视辅助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拓展练习、教学反思、补充说明、知识更新等,有效地拓展和延伸知识点,使学习者获得较全面的认知。第二,需要加强学习者与微课资源本身的互动。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学习者可以按需自主选择播放节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现有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插入互动性测试,实时获取学习效果反馈,增加交互性,然后再系统地根据测试结果推荐最优学习路径,并提供学习建议。第三,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之课程化、系列化。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将系列微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在专业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学校和团队申请建设项目,将系列微课资源的积累做成一项工程,提高我国微课资源的规模和质量。

(3)制度基础。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延续目前比较热的省级部级微课比赛,使比赛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制度,鼓励团队建设,并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政策;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促进微课资源的传播,最大可能地实现免费共享,让微课的应用效益最大化。第二,《中国高校微课报告》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微课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规划,组织微课相关培训,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好微课比赛,并形成合适的激励机制。

2.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动力模块

当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了基础平台之后,需要通过不断跃迁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制作者或制作团队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理念,丰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最终打造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第二,微课的学习者也要认识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重要趋势,提高信息化素养,利用业余碎片化时间积极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将这种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培养成一种终身习惯。

3.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块

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动力因素的激发会取得一定的发展,为了使微课的应用不偏离方向必须沿着合理的路径发展,这一路径就是持续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本文所讲的持续创新除了指微课制作技术上的创新,微课平台管理的创新(如将微课平台与app开发结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微课呈现形式的创新(比如从视频为主转变为类似于“第二人生”的游戏模式),以及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等。微课要与大数据、云等信息技术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充分融合,既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柔性,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资源,又要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学校、教师、学习者、政府、社会各主体都成为受益方。

五、结束语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资源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将该理论用于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不过这一框架仍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王伟.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9-12.

[3]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5]裴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型与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微课资源论文篇7

1问题的提出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残疾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和平等的教育。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及技术的更新变换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如何让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与技能点而精心设计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型视频资源课。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能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已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事实,但实践应用中仍面临多种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解决,因此,笔者将研究主题锁定在“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上,力图研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通过什么策略或方法,设计和开发符合听障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微课?(2)设计与开发的微课该如何有效应用于听障学生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听障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课堂学习效果?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发现,国外直接对应的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扩大范围搜索了国外教育视频资源在听障学生的教学应用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分为开发与应用两方面,在教育视频资源的开发方面从开始的关注听障教育节目的质量逐渐向关注听障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注重教育视频字幕的设计方向转变。比如Golos等 在2010年的研究中认为听障学生可以通过基于美国手语的教育视频探索从学习语言到探索科学、参与社会及数学学科等领域。Colwell(2005) 等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视频材料提供字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Margaret S(2001)等人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理解水平依赖于对字幕的理解,在有字幕环境下,聋生能较好的理解节目。Anderson-Inman等人认为对重点的学习词汇,通过插图或概念图提示学生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效果。澳大利亚聋人电视节目认为字幕应该突出设计在底部,并且字幕的颜色、大小的设计应符合一定规范,方便聋人的观看,比如,可设计白底黑字,或者黑字白底等。

而国外在听障学生的教育视频应用方面,注重为聋人提供视觉的教学媒体与服务,注重听障学生的操作技能,协作交流能力的发展,注重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注重教学视频资源在听障学生教学应用的评价以及应用效果研究。

2.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cnki,谷歌学术等渠道搜索国内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与应用效果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从听障学生缺陷补偿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开发策略。如王冠 认为现行的教师采用口、手同步讲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会造成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遗漏,因此,依据可视化基于高职听障学生的认知理论、听觉性认知缺陷、补偿教学理论及听碍学生教学法设计了可视化微课设计开发模式。

2.2.2从微课的设计制作角度,研究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如金肖健 认为微课能让原本枯燥的手语教学变得更有意思,符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提出使用录播教室,数字视频摄像机配合普通教室,数字视频摄像机配合笔记本电脑三种符合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模式。

2.2.3从微课教学应用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开发策略。如高媛媛 在一对一效应,全纳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下设计语文课程的微课,提出聋校学生的微课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艳丽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是对听障学生视觉的利用,在一些概念性的词语加上手语注释或字幕,可以给学生与以往不同的视觉刺激。

综上所述,本研究整合国内外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以教学设计理论、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理论,特殊教育理论以及缺陷补偿以及潜能开发原则为指导,提出了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3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借鉴已有的微课,依据微课开发的微型性,实用性,学习者为中心以及资源完整性的原则,依据教学设计理论、电视编导与制作理论、缺陷补偿以及潜能开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听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本文提出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3.1访谈调查研究,确定主题,满足学习者需求

通过对聋校微课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聋校微课资源针对语文、数学以及生活科目的较多,针对信息技术科目的较少,针对培养听障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协助下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较少。高中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信息素养也相对低年级有更高水平,从课程目标要求出发,微课的选题应该满足促进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解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课可以选择听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多的技术工具类课程主题,以满足听障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从而确定选题。

3.2 听障学生为本位,目标导向,确定重难点

手语与文字语言的区别,导致聋生所写的书面语非常不通顺,高中甚至大学的聋生所写的文字材料都会出现语句颠倒,语句不通的情况 。聋生的认知能力普遍偏低,高中聋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选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并且他们对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因此,本研究参考广州市聋人学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本研究微课的教学目标,并确定操作步骤为重点,修复工具的原理为难点,采取对一些抽象的专业名词进行多次解释的方法,加深听障学生的记忆。

3.3依据微课理念,缺陷补偿原则,组织学习内容

微课的理念是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 。教育学上的缺陷补偿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障碍学生身心特点,综合使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替代、促进、改善或恢复因障碍而造成的功能性损伤,从而促进障碍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面向高中听障学生的微课的开发,应结合微课的开发理念,以及高中听障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微课。

3.4.学习者为主体,技术包装,设计多样表现手法

3.4.1依据缺陷补偿原则,融入亲切手语表达

高中听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手语进行交流中,手语以手形、手的位置、手的运动方向、手的朝向以及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表达其语意,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因此,在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中,融入手语表达,能够拉近与聋生的距离,吸引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偿他们听力上的缺陷,是激发高中听障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良好方式。

3.4.2以听障学生为导向,视频添加字幕

在高中听障学生的教育中,字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19岁的高中聋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相当于8-9岁的健听生的能力,他们能阅读简单字句,能看懂字幕的提示,因此,字幕能替代声音帮助听障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其在对语言符号的强化和感知,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微课中加入字幕提示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

3.4.3步骤讲解,操作演示,重复模仿

根据调查显示,高中阶段的聋生的模仿以及表演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操作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可以通过重复模仿教师的操作从而习得知识。因此,通过操作演示,重复模仿,能够提高中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3.4.4多种资源辅助,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除了主要的视频资源外,还包括其他辅助学习的资源,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微教案有助于高中听障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但是微教案的设计应浅显易懂,尽量通过插图其他方式来表现课程计划,因为这样他们可自主了解课程要求,微练习检测听障学生学习的效果。

3.4.5平台整合,注重资源可拓展性

最后,把所有制作的微课整合到一个平台里,平台设计界面精美,导航清晰,简易操作。课程学习网络平台注重资源的可拓展性,方便资源的更新及下载。

综上所述,整合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如图1所示。

4结语

本论文研究建构了“需求分析,确定主题,满足学习者需求―听障学生为本位,目标导向,确定重点―依据微课理念,缺陷补偿原则,组织学习内容―学习者为主体,技术包装,设计多样表现手法”的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后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策略的支撑,高中听障学生属于特殊教育群体,是需要重点关心关怀的对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短小精焊、主题突出的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听障人群。在高中听障学生群体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将有力地促进特殊教育领域教与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Lipton DS,Goldstein MF,Fahnbulleh FW, Gertz EN Social Sciences Innovations Corporation,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996,5:370-8.

[2]Colwell, Chetz; Jeffs, Anne; Mallett, Elizabeth. Initial requirements of deaf students for video: lessons learned from an evaluation of a digital video application.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2005, 6:201~217.

[3]Margaret S. Jelinek Lewis and Dorothy W. Jackson,Television Literacy: Comprehension of Program Content Using Closed Captions for the Deaf,J. Deaf Stud. Deaf Educ. 2001,6:43~53.

[4]王冠.可化微课模式对高职听障学生专业课堂教学补偿性的研究.湖北函授大学报,2014,06:125~126.

[5]金肖健.微课程在聋校的建设与运用.现代特殊教育,2014,04:22~23.

[6]高媛媛.“微课”对聋校语文教学的启示.现代特殊教育,2014,03:50~51.

[7]熊雪婷.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硕士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百度百科.微课,http:///link?url=bxD8 R1bpXYBc1FgyeTrsueXHHtWGyVqUbpupHkWdLe2rKvZUF3O5xSIsVTsLtmCNOcjP_i2iSymTu-7KWUyxya,2015-09-28.

[9]吕晓.学前听障学生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博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2.

[10]季筱桅.电视手语新闻现状与对策探究.理论观察,2012,5:119~120.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微课资源论文篇8

2009年开始,微博风靡全国,寓意着“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其后微信迅速崛起,引得无数年轻人喜爱追捧,如今在教育领域,一股微课热又已悄然兴起,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微课又被称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具有“短”、“小”、“精”、“活”等特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的兴起引起了一场教育的新变革。

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先生是一名从事教学事业近20年的地理老师,他通过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微课程,上传至网上,从而引领了佛山的微课热。据统计,2011年4月,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首次征集“微课”作品,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700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和微博相似,微课的出现“引爆”了佛山淘课热。笔者也是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一直认为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适合开展微课教学的课程,在教学中,也一直在实践和探索微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微课程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于网络资源的应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用网络资源推进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呢?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运用网络资源,制作精美课件

所谓的微课程,简单理解就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重点、难点,所进行的授课视频,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制作成微课程,如“关于洋流模拟实验”的微课程,“关于热力环流形成”的微课程,“关于地球运动之时间运算”的微课程等等,这些微课程短小精干,活泼新颖,非常适合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重点理解和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据笔者了解,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推崇并实践微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持观望和排斥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微课程的制作需要借助各种网络资源,需要具备较为熟练的电脑运用技巧,很多教师不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因此,要想推进微课程教学,作为教师必须学习各种网络资源的应用,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微课程”课件,那么制作一段精美的微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哪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呢?微课程是对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授课过程的录制。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ppt,那就需要掌握ppt的制作技巧,有的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则需要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无论是使用ppt还是电子白板,有时都需要插入一些优美的音乐,插入一些图片和图表,这都需要教师要学会从网上寻找资源。而且为了保证视频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只有熟练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师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微课程,推进微课程教学。

二、关注微课网站,学习教学实例

微课程是教学领域的一个新事物,从2011年兴起至今不到3年的时间,在这3年的时间里,广大教师在微课程领域认真研究,孜孜以求,制作了大量的微课程视频。目前在互联网上涌现出了一批微课网站,在网站上收录了很多关于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各种内容的微课程视频,比较著名的网站有“微课网”、“中小学微课程网”、“微课在线”等等,以“微课网”为例,它是北京微课创景教育科技公司旗下的一家ESNS网站,国内权威的专业化中学生学习网站,以全新的分享学习理念为引导,由京城顶级名师独家倾力奉献丰富的微缩精品课程,以全新视角解读新高考、新中考。网站收录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课程的知识点,很多京城名师亲自授课,其中也包括高中地理特级教师田佩淮、刘景奎的微课程,如今网站会员已经接近百万,很多教师和学生纷纷登陆学习。笔者认为,诸如“微课网”等微课程网站,实现了微课资源的集中,为广大教师,尤其是想了解、运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学习大量的网络微课资源,尤其是对于自己在平常上课中难以讲好、讲透的知识点,可以搜集有关该知识点的微课程,借鉴并学习名师的授课方式,从而更好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比如笔者在讲课时对“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点一直讲解得不好,但是在观看了刘景奎老师的“微课程”后,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提升了该知识点微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微课网站的微课程都属于网络资源,作为教师要多看多学。

三、参与微课社区,增进学习交流

网络资源含义非常广泛,具体可分为很多形式,我们前面所说的网站里的各种微课程属于网络资源,另外,网络资源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网络论坛,在论坛里,论坛成员可以交流学习,畅谈心得体会。作为教师,在推进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不断的借鉴网络资源,我们前面所说的,通过微课程网站学习微课程是一种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同样,通过网络论坛,与人沟通微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也是一种对网络资源的运用。目前的很多微课程网站,都是将两种网络资源合二为一,在集中展示微课程课件的同时,也提供交流学习的社区、论坛。通过社区、论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围绕微课程的发展现状,微课程的设计、教学,微课程里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交流,一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微课程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真正能够实现“集众人之智,解微课难题”的目的。笔者经常会浏览一些微课的社区和论坛,在很多论坛中看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帖子,如“怎样提高微课质量”、“什么微课制作软件好用”、“微课制作速成法”、“高中地理哪些知识点适合制作微课程”等等,通过关注并回复这些帖子,与人交流,在高中地理微课程制作方面得到很大的帮助,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搭建个人空间,推进在线学习

微课程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模式,微课程可灵活适用于多种教学情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学习、混合学习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并学习微教程。但是作为教师而言,自己制作的微课程,并不一定能够被相关的微课网站收录,那么教师如何将自己的微课程上传至网络,便于学生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个人的网络资源,与学生建立沟通与活动,引导学生在线学习。个人的网络资源有多种,比如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等。作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博客或微博,加学生为qq好友、微信好友,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微课程上传至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在教学中,笔者曾将高中地理的部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程,如“高考中时区题易错部分专题讲解”、“判断经纬度的小技巧”、“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等微课程,在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中进行上传,学生加关注或加好友之后,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学习。尤其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学习不透,课后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进入笔者的个人网络空间,学习笔者个人网络资源中的微课程,可以很好地消化各种知识难点,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网络分析,充分掌握学情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几乎是无所不能的,通过网络资源推进微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微课程制作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实用的学习途径,此外,网络资源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情,从而有效指导教学。从大的层面上说,教师在关注微课网站的时候,每个网站都是统计功能,能够统计每个微课程受关注的程度,教师可以清晰的把握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较为关注的知识点,当然,网站的用户比较分散,学生群体来自不同地域,受教育的情况不一样,而且还有部分老师用户。因此,在为教师掌握学情提供依据方面,网站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要打一定的折扣,也就是说,网站上比较受关注的微课程,基本上也是本班学生较为关注的知识点,当然肯定会有出入。从小的层面上说,教师通过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上传的微课程,也可以统计有多少人关注过,有哪些人浏览过。教师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学生们对哪些知识点感兴趣,可以较为精确地掌握学情,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提升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中国教育界正在引领着一场变革,作为教师应该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去了解微课程,关注微课程,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推进微课程教学,必须以网络资源为基础和支撑。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适合微课程教学的学科,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同样要积极去学习并制作微课程,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提升微课程教学水平和效果,实现“用网络资源之土,育微课教学之花”。

参考文献

[1]胡良民,张广花.论网络地理教学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2]王宏伟.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微课资源论文篇9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微课资源论文篇10

1 前言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程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机融合。微课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探索,更加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与传播。“微课”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兴起将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 系统开发意义

微课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录制了微课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只要有无线手持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在线进行自由、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现代学生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多的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我校现阶段是中职、大专并存,学生人数急剧增多,而各个阶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大专学生学习能力很强,课堂上的知识有吃不饱的现象。作为一线学科教师,如果只停留在对微课了解上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微课做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解微课的特点及微课的制作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微课教学模式。面对不同课程的微课资源,如何能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将他们聚集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是我们现在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发“微课资源管理系统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微课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是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进行功能划分的,有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三种角色,不同的用户对于系统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3.1 用户管理模块

对用户进行注册、登录及分权限管理。

3.2 微视频管理模块

教师能进行微课程上传、更新、删除操作,学生能进行微课程在线观看、下载。

3.3 微课件管理模块

教师对微课配套的课件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学生可以对课件进行下载。

3.4 微评价管理模块

学生、教师、专家都可以对微课进行课后评价。

3.5 微讨论管理模块

教师可以就某门微课进行发帖、讨论。

3.6 微练习模块

教师上传、修改删除微课练习,学生对微课知识点进行专门训练。

各模块功能和系统模块功能图如图1所示。

4 系统数据流程图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权限。本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有学生、教师、管理员。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

5 主要数据字典描述

主要数据字典描述如表1、表2、表3、表4、表5、表6所示。

6 系统结构设计

微课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基于B/S架构,可以在Windows,Mac,Android等多种平台下运行,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微课资源管理”平台,建成集“微视频、微课件、微评价、微讨论、微作业”管理于一体的教育教学应用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系统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7 主要实体属性图

微视频信息实体属性图如图4所示;微评价信息实体属性图如图5所示;微讨论信息实体属性图如图6所示。

8 数据库逻辑设计

E―R图主要是将用户的需求进行抽象总结,把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来的过程。关系模型主要是其中的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均是由单一的结构类型即关系(表)来表示的。通过对系统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得知应建立“会员信息表”、“微视频信息表”、“微课件信息表”、“微评价信息表”、“微讨论信息表”、“课程总结信息表”、“微练习信息表”。数据库整体文件E―R图如图7所示。

9 总结

微课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是根据我校实际需求设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赶不上或吃不饱”的情况,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的目标,实现我校微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积极性,也为其他兄弟学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微课资源论文篇11

一、微课的特点及优势

微课主要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资源容量小、容易开发、成果易于转化等特点。目前,微课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最具应用价值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之一。

关于运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国内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学者肖安庆详细地阐述了微课的优势,具体如下:一是教师人人均可进行微课研究和开发,获得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高回报;二是不受人员、时间和地点的控制;三是思考更充分、反思更有效;四是有助于拓宽交流与研讨范围;五是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二、微课的运用

1.组织微课培训,开展微课评选活动

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首先,建设院校微课专题网站或网页,主要针对微课理念、微课的制作方法等进行展示,同时提供制作微课的相关软件,让教师自己动手尝试录制和制作微课。

其次,组织教师参加微课制作培训。在教师自主尝试制作微课基础上,定期安排教师参与微课主题培训,通过现场培训使教师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实践证明,定期开展微课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普遍得到调动,微课制作热情也日渐高涨,实实在在的微课制作讲授等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定期开展优质微课评选活动。将微课评选与职称评聘等相关联,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学习和录制活动的积极性。针对校内教师进行优质微课评选,择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重点通报鼓励。同时,加强与区域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区域间微课制作、录制与应用的研讨,并组织优质微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建立微课资源库,创造智慧学习环境

高校通过建立微课资源网和微课资源数据库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基础和资源支持。微课资源网主要提供微课相关信息、更新微课资源、在线浏览以及下载等服务。微课资源数据库应全面包含在线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件资源、教学反思等。构建微课资源库,为教师提升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以微课资源网为载体,为教师智慧学习、智慧发展以及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应充分整合微课件、微教案、微评价、微论坛、微反思以及情景化的实践资源,形成高互动性的合作学习网络,使教师通过微课实践获得自身智慧能力的提升,进而再将智慧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教育智慧。汇集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实现对微课资源的再次开发,不断地优化文微课资源库中的资源。同时,应积极推动微课资源库中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评价、合作反思,最终促进教师的智慧性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3.建立微课学习共同体,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可分别建立校内微课共同体、区域性微课共同体和网络微课共同体。具体如下:

(1)校内微课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参与其中,在共同体交互中获得对微课的正确认识,提升微课开发能力,最终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奠定基础。而在共同体反思中,实现知识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由外在体悟向内在感悟的转换,最终能丰富教师的知识,使之积累更多实践智慧。

(2)区域性微课学习共同体。它是对校内微课学习共同体的升华和突破,为教师提供整体化、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增强教师的认同感,提升教师的自我意识,实现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开发、自主创造,促进教师智慧性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3)网络微课学习共同体。通过流动的、新鲜的、多元化的微课资源,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深入交互,为教师提供学习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微作品,实现多元主体微点评,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也可以促进自己在反思、反馈过程中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微课资源论文篇12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经济法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特点。经济法教学以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微课程模式的教学理念重在突出以学生为本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对相关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微视频画面加以呈现,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经济法知识构建,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并不断拓展新的学习任务。针对教学实际,微课程模式的应用对经济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的一个“再创”过程。学生通过“顺应”或者“同化”两种不同的方式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而传统经济法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难免在教学效果层面不乏生动形象性的欠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也较为难以构建。微课程教学模式摒弃掉了学生简单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摒弃掉了单纯的依靠外部强硬的“灌输”来获得知识,其重在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的获取新知识,通过内化或者与其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交流互动,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经济法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之相契合。

(二)认知学习理论

微课教学模式倡导“认知学习”。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将新知识添加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对其进行重组、加工、构建,最终将其同化为自我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它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的能力为目标,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主动学习。认知学习强调:一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不断地发现知识、掌握住知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教学情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需要通过主动的探索,以自己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积极的姿态探索并获取、掌握知识,以便学以致用。

(三)个性化学习理论

以移动化、碎片化、可视化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学习趋势。个性化学习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学习范式。个性化学习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学生表达学习观点和成果的机会,强调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零存整取”的方式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具有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价值追求的多重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特征。[1]

(四)非正式学习理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程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随时随地的学习。这种学习可以是必然的,也可以是偶然,如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模式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非正式学习的场所与时间相对的不固定,即无国界的学习生态系统;非正式学习中的指导者则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学习过程中的自律性要求也比较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微课程这种非正式学习模式的开展应用提供了契机,这也是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社会背景之一。

二、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需求分析

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运用,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微课程模式的重视,加上教师的教学创新行为,微课程堪称“知识的脉冲”,对微课程的需求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然选择。微课程虽然短小,但是它秉承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的教学理念,其所呈现的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课程学习对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情况表明,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课堂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程模式“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2]

(二)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施条件分析

由于经济法微课程的录制需要专门器材和录制场所,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设有专门供教师录制的器材和场所,院校能够提供所需硬件条件。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开发专门的微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上传微课程并对其进行管理,学生通过登录进行自主学习。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学生需要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终端登陆微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观看课程资源,这个条件随着无线网络和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也基本可以实现。在教育领域我国大力推崇教育的信息化,经济法微课程的在线学习、泛在学习、远程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三、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设计

微课程应用平台的搭建主要由资源中心、课程中心和交流论坛三部分构造组成。每部分构造均有其相应的功能,各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呈现微课程的学习内容。

(一)资源中心

教师事先要为学生提供经济法微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登陆微课程应用平台系统,先设置经济法微课程的任务单,并上传微课视频、配套讲义、测试习题等。微课程资源由经济法主讲教师提供,按照形式分为文档类、学案类、多媒体课件类、视频类资源。

(二)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为学生提供经济法微课程的学习服务。学生在微课程应用平台进行用户登陆后,便可点播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下载讲义、记录笔记、发表疑问、进行习题测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评阅学生的习题测试,并反馈测试结果。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学生对微课程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并加以调整。

(三)交流论坛

微课程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并加强知识体系的建构。针对微课程学习情况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对微课程效果进行评论,也可以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发帖子的形式寻求帮助,当其他学生或教师在浏览帖子时可就该问题予以回复。

四、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的开发设计秉承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精心开发设计微课程内容至关重要。经济法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当着眼于微型化与模块化,恰当充分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展现微课程的趣味性、系列性。微课程的开发设计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而不仅仅为了使之成为被束之高阁的资源。因此,经济法微课程核心内容的确定必须做到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必须充分考虑与其他教学资源的统筹,使其应用既具有一定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冗余。针对微课程学习的需求分析以及经济法这门课程呈现出来的特点,在经济法教学中常用的微课程类型主要表现为:视频类经济法微课程、图文类经济法微课程和数字故事类经济法微课程。其中视频类经济法微课程是在结合《经济法》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材章节体例对重点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系列化微课程模式。而图文类经济法微课程和数字故事类经济法微课程则是在视频类微课程所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对经济法重要知识点的进一步补充扩展,主要是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及故事等。

(一)视频类经济法微课程的应用

视频类经济法微课程展现出来的是一非常好的多媒体学习资源。通过对经济法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声情并茂的视频呈现,不但增加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方便学生对课程本身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同时也方便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性的自主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实现“课前”“课后”两手都要硬。

(二)图文类经济法微课程的应用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应当是积极的探究者。通过选取一些简短有趣的典型经济法案例,借助于微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作为对学生课堂所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应用经济法条文规范。

(三)数字故事类经济法微课程的应用

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获取学习者的注意力,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3]。通过播放数字故事类经济法微课程来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该种导入手段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不错的课堂教学开启模式;同时,通过对具体事例以及社会现象的呈现,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全方位思考,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微课程资源与教科书的内容应当同步,对微课程资源与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对微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进行整合。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应用策略[4]。“微时代”的到来必将掀起教育领域的根本性变革,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在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之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未来的经济法教学中,微课程模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预示着将成为学习中的一种常态化的学习形态,是实现随时随地在学习的优质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广,等.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3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35.

微课资源论文篇1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80-03

课程改革是高职“内涵式”发展中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如何深化高职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实施“内涵式”发展、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新鲜事物”,有些专家学者把它称为“微型课堂”、“微视频课堂”。尽管人们对微课概念、内涵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认为微课具有微视频的功能,通过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来向学习者传递课程中某个章节的知识点,可以是课程的重难点、易忘点、易混淆点,甚至可以是某个作业题、练习题和例题等。微课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只要学习者有相应的端终(包括PC机、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反复学习。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光、机、电、气、信”等核心技术知识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微课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开发整门课程的系列微课资源,并以此示范作用引领课程改革的热潮,带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微课资源开发。

一、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经历了“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改革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理论型授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从而更好地获得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近年的教学实践看,改革获得了一定成功,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资源单一、单调,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目前课程资源大多以实训指导书、课件、课后习题等为主,这些资源均为阅读性电子材料或纸质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大多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导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学习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大多情况依靠课堂老师的讲解、演示和操作示范进行学习,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因而部分学生仍然会感觉学习困难。二是虽然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但仍然没有摆脱向学生“灌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不断地“讲知识、讲技能”,而不是给学生“解惑”。

二、微课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

由上可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课程资源单一、单调,已严重制约了教师在课堂解惑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如何破解当前的课程改革瓶颈已成为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微课是一种适合于“碎片化”、“个性化”学习的微型视频资源。首先,它是一种“视频”资源,具有吸引力,容易理解。其次,它是一种特殊的视频,它的特殊意义在于观看视频的过程就是仿佛置身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这种视频具有“课”的功能,因此特别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再次,微课由学习者进行选择、控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选择性地学习,可以跳过视频的某一段或从系列微课中选择所需要的微课进行学习,所以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碎片化学习。

微课的兴起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它的巨大优势正好可以弥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当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因此,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微课资源对于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系列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

(一)课程系列微课资源开发思路。所谓课程“系列微课”,是指将课程设计为若干个系列(或专题、模块),同一系列的微课具有前后衔接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系列内的微课不再是单一、孤立的针对课程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微课,而是通过若干个微课的学习,系统性地掌握某个专题知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得到满足。因此,系列微课资源的开发要从顶层考虑,根据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设计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对应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个专题下面包含若干个微课选题,微课选题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关联性,符合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二)系列微课资源的组成结构。微课资源包括核心资源和辅助资源两大类,如图1所示。核心资源有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和微课件。教学设计是微课视频和微课件设计和制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微课件对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制作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辅助资源主要是与核心资源配套的微学习活动记录、微练习测试题、微课反思等教学资源。

(三)系列微课资源开发方法。如何开发微课资源,特别是课程的系列微课资源,需要从课程的微课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微课的视频制作和微课的辅助教学资源等方面来考虑。

1.课程的微课选题。课程的微课选题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精心选择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对学生今后工作就业有帮助的、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内容设计选题。每个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每个微课的视频时长为3-10分钟。选题可以是重点难点、易忘点、易混淆点等,也可以是某个操作步骤或实例。具有前后承接关系或同一类型的选题作为一个专题,专题和专题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认结构体系,但又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依据上述原则,将自动化生产安装与调试课程设计成5个专题(这里也称之为模块或系列),包括生产线的整体认识、各工作站的电路安装、气路安装、编程设计和联机调试等五个模块,每个专题包含若干个微课,共计29个微课选题,如图2所示。

2.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微课的精髓,它是微课区别于微小视频的重要特征。没有教学设计的视频不是微课,反之,微课必定内含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

(1)设计思路。是对本微课教学设计的一个整体构思,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选题,其作用和意义在哪里,包含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回答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来达到上述目标。

(2)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分析,对象不同,其教学策略也不同。

(3)教学策略。微课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等几个方面。

(4)教学过程。微课的教学过程是微课视频制作的“理论指导”,是微课视频拍摄、录制和制作过程的文字表述。整个过程一般包括片头、课题引入、任务描述、任务展开、小结和片尾等几个步骤。

(5)微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微课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思考。根据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需要怎样去进一步解决,同时思考如何更进一步将本微课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课程的微课视频制作。具体如下:

(1)微课视频制作原则。一是要以教学设计为理论指导,视频制作相对简单;二是视频时长为3-10分钟为宜,视频文件不能太大,要适合于网络传输,方便在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终端播放;三是视频画面、配音清晰,音、视频同步;四是视频画面配有适当的字幕,有利于学习对象对视频的理解,同时又不影响对视频学习的专注性。

(2)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工具及流程。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有PPT录屏、纯视频拍摄、录屏+视频拍摄相结合等三种方法。录屏常用的工具有“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和“屏幕录像专家”软件。视频的拍摄可根据需要用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来完成。拍摄的视频后期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常用的视频处理工具有“会声会影”、“格式工厂”等软件。每个微课视频虽然微小,但其制作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和团队的通力合作,其制作流程如图3所示。

4.课程的微课辅助教学资料。微课辅助教学资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与微课视频相配套的练习测试题、教学反思和学习活动记录等,帮助学习者课后进一步巩固学习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和吸取教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思考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微课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综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使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同时,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微课资源,为专业课程的系列微课资源开发作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微课资源开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3]雷声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李广军. 项目教学法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5]刘志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7]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