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人文管理论文

摘要:人文管理是建筑在规范的制度管理和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办法、模式等,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也讲个人,但这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身完善。
人文管理论文

人文管理论文:论供电管理水平和人文的影响

供电管理是我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在社区管理的方面提出了有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可以使我公司供电管理的效率有一个较高的提升。使我公司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再对我公司的有关问题的提出

行电力专业一、推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自 年 月 对社区实化管理以来,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各社区分别管理配电网,且相对独立,没有统一规划,社区配电设施基础管理薄弱,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型号不统一,部分小区配电室过负荷以及高、低压电缆走线混乱、私接乱挂等问题,缺陷隐患多,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给供电服务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如:供电服务队所辖9个配电室,室内设备的双编号、设备承包人标牌等均未进行统一制作,字体不统一,低压配电网基础资料、出线示意图等也不完善,一个小区只有熟悉的少数几个电工能操作相关设施,一旦人员更换、调整等,将给工作造成被动,不便于配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同时,由于设计等原因,低压配电设施装置性违章较为普遍,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面有待提升。随着新建住宅小区的投产,所辖公用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及小区低压配电设施的不断增加,给配电设施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对于提高其安全运行,推进居民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向安全环保、节能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统一标准、方便操作,应大力推广配电设备标准化管理,以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标准为依据,在借鉴其他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打造标准化建设品牌,将有利于提高社区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2、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标准化。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企业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执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实施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操作,是电力公司基础性工作,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从配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统一标准,有利于方便操作、规范管理。标准化的范围越广,等级越高,表明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越强。因此可以说,抓标准化管理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管理内容,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朝着现代化前进的趋势。同时,推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激励职工的自强精神,主动加强自我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尽职尽责,相互配合,从而解决了由于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缺乏计划而引起的忙乱现象,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使许多随机调度转入惯性运行,领导可以有更多地时间抓好用电经营分析,促进电费回收率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品质服务水平。

配电设施标准化代表着电力企业形象。针对低压配电设施和有关计量表计接线不规范,尤其是商业户用电接线混乱,以及部分开关、保险等规格型号配备不合理,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供电性不能保障等问题,社区电力专业化管理后,供电服务 队强化措施,积极推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通过加大投入,深入开展“5S”管理活动,对辖区配电室设备、低压线路和所有楼头配电设备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统一规范,社区配电设施安全运行性得到提升,标准化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对外树立了良好电力企业形象。

二、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全员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氛围。

低压配电设施是电力企业为广大居民客户提供电力保障的重点要害生产部位,关系到客户能否安全用电,也关系到电力企业资产及职工安全等,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及运行维修人员高度重视。当前从事低压配电维修人员,大部分是从社区移交来的人员,对推行标准化管理认识不深、缺乏应有的重视。针对此情况,要加大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标准化工作对低压配电设施的基础性作用。应加强配电维修人员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学习,以学习标准化操作、狠反习惯性违章为突破口,开展标准化管理活动,强化职工的标准化意识,使标准化深入人心。要加强基层班组的建设,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自觉按照标准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管理体系

要结合对标、追标、创标活动,建立完善配电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详细完善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做到制度完善、监督有力、考核严格。本着“安全、简便操作、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推进、积极实施、逐步改善”的工作方法,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使一切生产和施工工作都向标准看齐,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对配电设备的管理,方便操作人员安全、正确操作,需规范配电设施生产现场安全标识,制作统一的双编号和标牌,以便进一步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推行检修作业标准化,消除现场安全隐患,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3、强化标准、制度的落实,提高执行力。

围绕诚信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标准、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化质量管理,积极开展“绩效”标准的宣贯,加强生产、施工、改造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过程控制和现场标准化作业程序管理,强化作业流程中各类危险因素的辨识,堵塞作业现场管理漏洞,整改现场作业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实行低压现场作业标准指导卡制度。现场作业须填写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或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要明确规定作业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负责人和审批人等事项,严格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的内容规定进行施工作业,逐项确认现场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每个步骤、环节应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4、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推进精细管理,逐步实现配电设施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重点在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只有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去调整改造电网,加快电网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安全品质供电能力,促进节电降损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预防在先、轻重缓急、安全的原则,加强隐患治理,逐步对社区架空线全部入地及居民住宅配电设施实施更新改造,确保电力供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经营动态实时把握、快速反应,升级完善用电管理MIS系统,将其功能拓展到广大居民客户,为加强用电经营分析提供依据,实现经营管理的品质高效,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结合社区配电系统实际,不断在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物态四个方面向更高的层面发展,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更加规范化。

三、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意识

1、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最直接参与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研究如何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尊重人的需要,以形成企业群体的价值观。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过去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升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职工,包括人的精神及价值取向都在重新定位整合。物质利益固然已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能够起到物质利益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电力企业文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营造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给职工以亲切感和归属感,使企业文化成为联系职工的感情纽带,使职工真正与企业同甘苦、共荣辱,真诚地为企业发展拼搏效力。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搞好企业行政透明度,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双达标”、“创”工作,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治理和建设,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吸引人,激发职工的荣誉感;通过在职工中灌输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使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视用户为客户,不断地提高品质服务水平,提高电力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此来激发职工适应市场变化的危机感;通过发挥学习培训对人的素质的提升功能,把不断学习作为提高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谋求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职工的学习空间是无限的

在机制上为职工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才提供空间和氛围的保障,逐步把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着力点从具体知识、技能的培训转移到培养职工自觉学习、善于学习上来,以此来激发职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紧迫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力结构的调整,电力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虑职工的切身利益,坚持先开渠,后放水,妥善解决职工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企业的实际向职工讲清楚、讲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四、不拘一格,塑造企业形象

1、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设计、塑造、展示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难以估量的魅力。企业知名与否,形象如何,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横向联合,拓宽经营领域有着重大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形象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注重加强企业软硬件建设,运用传媒及各种手段,塑造蒙电新品牌、新形象,对外展示“有实力、效益好、讲信誉”的企业形象。通过新闻报道,介绍企业的规模、实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经营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扩大影响面,提高知名度;通过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参加区内外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比赛,举办公司艺术节等形式,提高企业声望,增强吸引力;通过抓行风,树形象,深入持久地开展供电品质服务活动,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把为广大客户、全社会提供充足、、品质、价格合理、服务满意的电力,作为供电部门的根本追求,大力开展“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和规范化服务,努力塑造光明使者的良好形象;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内蒙古电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华北地区用电负荷的逐步增加和北京市与内蒙古经济合作的增加,西电东送大有可为。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去>!招商引资、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五、结论

综观公司系统企业文化和人员的建设现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人员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作为企业文化和人员的建设整体而言,我们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外延界定上不够清晰,在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个别单位由于部分领导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得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现实要求差距还很大,企业文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结提炼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企业风风雨雨几十年,既没有培育出自己的企业精神,也没有塑造起自己的企业形象,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竞争力。导致了一些员工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人文管理论文:点论公安管理应以人文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关怀人文。关怀人文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是现代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和价值目标追求。与群众路线和公安工作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怀人文既应重塑内在的深层次的管理理念,也应改革外在层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公安 管理 关心 人文

公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是要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在我国,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想通过公安管理保持这种一致性,必须首先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对人民负责。而要对人民负责就应该而且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怀人文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公安管理应该关注的也是现代管理科学所重点强调的。由此观点出发、本文出发拟就公安管理为何和如何以人为本谈点粗浅认识。

一、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公安管理是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主体——公安民警和做为管理对象重要范畴之一的民众都是社会重要的具灵性的最根本的组成细胞。虽然从表面看来,管理做为一种协调、组织、指挥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服从于社会秩序的有序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显得其与社会和国家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密联系。然而应该而且必须看到,这种特殊管理与个体之间却存在着直接的必然联系,甚至管理活动终极目的的实现也是通过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得以发轫发展的。因而公安管理作为一种制度、规范、组织、建构始终都应以个体为核心展开。具体说就是应以个体的人性需求、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时空发展维度等内容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两维世界为坐标体系并对之进行引导、疏通、限制、鼓励。由此,可以认为公安管理既是在个体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机制,构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时空范围,是个体必需的生存环境和保障条件,同时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无法设想在现代社会缺乏公安管理后个体如何生存,发展?所以公安管理与个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应该是真实而密切的。公安管理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对个体命运、前途的关心应当是自然的,必然的。这正是公安管理中应该具有而且必须具有的人文关怀视点。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并乃在显现的经验教训看单纯的对个体的行为管理只是浅层的管理,并且往往会因为行为复杂性而致管理失去方向性。它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难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人文是一个涵义较广且界限较难确定的概念。它既可指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又可指文化修养,知识学向,审美价值等等。90年代尤其是近一、二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怀人文已经成为具有管理或教育职能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和实践课题。对人文的认识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上列初始的涵义,更多的则是深入探密人的尊严、价值、人格、全性、理念、命运中的价值意蕴等等。研究证明,作为个体如果缺乏人文内涵则难以把握个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尺度,难以在价值与尊严、生活与生存、现实与理想、命运与前途中作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抉择。由此看来,关怀人文。乃是所有管理科学所共同面对的课题。公安管理应该是在管理规范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体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张扬的制度设计、而不应成为扼杀个性,泯灭人性、蔑视尊严、忽视价值、限制自由和理想的樊蓠。在我国当前正在实现由权力社会向市民社会,由权力时代向权利时代,由官本位向民体位的社会变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此点,否则、失去人文关怀的管理就可能成为对抗、束缚、扼杀个体的暴力机制,必将导致管理活动走向异化。因为从根源上讲应该说选择社会管理既是人类个体的群体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个体人文内涵发展的合理选择。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选择管理,并给管理不断注入着新的内涵和动力。管理为人类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保障并推动其走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这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关注人文。

二、管理关怀人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个体的生活更加幸福。

就此意义而言,公安管理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公安管理的制度设计,操作运行就应该充分而明确地将对个体的物质需求,物质利益及精神需求的合理满足放在首位。人的需求具有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马斯洛的划分前者,包括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后者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性质而言无善恶之本来区别,反映在个体身个则会因个体心理结构组合要素的不同而显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公安管理不仅应该阻止满足需求的不正当方式方法,阻止需求的消极恶性发展,同时,更应该注意保障良性的积极性的合理需求,为满足需求的正当方式方法提供可能的顺畅的途径。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观念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中更多的是对前者倾注了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不应有的平衡。为管理而管理,就事论事,一管就死,一管就乱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有些警员头脑中出现了不知怎么管理才对,才好和对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甚明晰等现象。公安管理关注个体需求首要应重视人的物质性权利,重点一是通过管理活动充分保障个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发展权及其相关的延伸性权利。二是逐步加大对精神性权利的保护力度,其中要正确处理社会、集体、个人的权利关系,克服以往长期存在的以抽象的集体权利取代具体的个人权利的观念,强调和突出个体的实在性、优先性地位。把对个人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迁徒等)的保障置于核心地位。促使个人在法治前提下充分行使权利并不受干预,充分肯定和保障个人独立自主地追求生存与发展,价值与尊严,幸福与快乐的权利。把个体不仅做为管理对象,更应该做为有价值、有人格、有尊严,有权利的人去对待。

三、关注人文是现代警务的核心内容,符合世界警务改革潮流。

世界范围内的警务革命已进行过三次,从其历程来看,尽管“革命”的内容在各国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走向是不断扩充警务管理的职能、权限、增加警员的数量,提高警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然而在面临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今时代,人们突然发现、上述措施仍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而且警队内的腐败有不断升级的迹向。警务革命到底向何处去?在通过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后,一场全新的世界警务革命又启动了。目前的这场警务革命(或叫做第四次警务革命)波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其突出特点是以无增长改善论(指警队数量质量方面)和再造社会凝聚力(指警务与社会、公众关系方面)为理论基础,着重通过提高警员素质以增强警力,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与改善警民关系,警员职业修养以改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主动提前式工作模式以治理治安根本,以科学综合指标体系取代 单一评价体系来衡量警务工作水平,以多种巡逻守候取代单一快速的机械化巡逻。这种警务改革的核心实际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警务管理理念,一方面表现为警队要较大限度地挖掘警员的人本资源、提高其人文素质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将社区中的公民切实做为警察的最可信赖和依靠的盟友,也就是更加注重和强调了警务工作的社会属性,明确指出警员是服务者,公众是服务对象。要求警员“如果你没有为顾客服务,好先找到你的服务对象。”警员要为顾客提供“质量服务”(《二十一世纪世界警务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P219页)。这种带有极强商业性管理理念色彩的工作要求已经成为世界警务改革的潮流。因此,公安管理中关怀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是一种世界潮流,不可逆转,不应忽视。

四、公安管理关怀人文与贯彻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本质具有统一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是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克服关门主义,神秘主义,官僚主义。这一理念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队和警员要为人民管人汉安,而不能为治安管人民;要为人民谋利而不能与人民争利,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养活培育了警察,警察自然应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公安管理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本,为此:及时,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向服务型转变。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贯穿服务思想。要加强对警队和警员的严格管理与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严格管理,依法管理是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公安管理的绩效根本的取决于队伍素质,管理社会治安必须首先管好队伍,实践已经证明,治安必先治警,治警务必从严。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和警员个体素质。在教育培训中,除了坚持政治建警原则外,要强化警队、警员的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科教强警、人才兴警之路,否则一方面警队人力资源的流失现象(如每年400多名民警牺牲,近6000名民警负伤和近9000名民警违法违纪违规受处分处罚)难以扭转,另一方面警员自身人文素质无法提高,更何谈去关怀群众?第二,下大力气解决好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使人文关怀的渠道得以顺畅,避免互不情愿的尴尬局面。为此作为警队和警员要切实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冷、横、硬现象,消除霸气、牛气等霸王遗风,不能把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角色痛苦作为“三难”“四冷”的理由。而应该通过进千家门、听百家言、解民众忧等方式凝聚人气增强双方的亲和感,赢得民心。应该说当警民关系不再是油水关系而真正成为鱼水关系时人文关怀才会具备基本的条件。同志在我国警察概念中冠以“人民”二字,就是为了体现我国警察关怀人民的本质属性。如再溯之长远,从警察的起源看这一职业也无不涵盖着人文关怀的深切意蕴。古人去:“警者敬言提醒,警钟长鸣”,察者:“祭祖察宗,究竟何风”。其中“敬言”就是尊敬群众,给群众言明有关事项。给群众“敬言提醒”在前,使群众“警钟长鸣”随后,体现了民为本,民在先的民本思想和关怀观念,古人尚且如此明确警民之关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之,实践之呢?第三大力推行警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便捷服务。警务公开是警务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没有警务公开就没有警务民主。公开的程度有多大,民主的成份就有多高。而且只有公开才能达到公正,也才能将纸上的监督变为现实的监督,防止腐败。而民主,公正恰恰是人文关怀中重要的具有较高层次的内容。所以缺乏公开的暗操做式的警务管理无法消弥与公众的隔阂,它更多关怀的可能是权力。而无法监督的权力除了极易走向专制,腐败之外,也不可真正关怀人文。简化办事程序是现代行政管理高效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繁杂,办事拖拉,甚至在不给好处该办的不办给了好处不该办的乱办式的按油水关系为标志的办案理念指导下的工作,从根本上就是与关怀人文相悖的。必须摒弃。只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民众才会觉得公安机关可亲可爱可信,才会将不满厌恶,憎恨降到低程度。同时对现有的警务管理制度要适时立、废、改。应以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权利、自由的较大满足为出发点、对户籍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等等进行改革,使其一方面解对社会变迁(如加快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资源发挥效能,加快经济发展等)有益,另一方面能保障个人发挥才能,充分行使权利,自由。要千方百计地为民众个体提供品质便捷的服务,便其在公安机关和警员之中得到一个纳税人应有的尊重,为此,公安管理应该切实实践为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各级行政首长和名类考核指标体系负责的误区。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极易导致利益驱动,导致与民众的对立,警察不能对指标负责,只能以人为本,为人民负责。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警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应该而且必须适时做出反应,公安管理的业务范围已往显现出越来越宽泛的趋势,民众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强甚至会越来越强。与此相适应,警察服务于民众的领域也更为广阔,意义也更为重要。先进的公安管理模式和理念应该是较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被动性反应,警务工作只有关怀人文,以人为本,才会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终取得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

人文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不可缺乏人文底蕴

(一) 缘起

某日早晨,见一女生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原来是害怕迟到了。仔细一问,原来班规明文规定:迟到者罚做十道数学题。如果迟到的时间过长,那么做题的数目再增加。谈到学生对此如何看,回答是一个字:怕。班主任的初衷,可能是想一举两得:既罚了学生,又加强了学习。但由于这一个“怕”字,我们可见此举带来的真实结果:学生满心只有恐惧,做数学题强化的是失败感及厌恶感,已经全无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果与初衷相距甚远,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再让我们放眼中学校园,看看其它现象:办公室里有学生忙着拖地,那是因为迟到太多;班会课上,不少人埋头做作业,班主任却一如既往,讲得唇干舌燥;教室墙壁上清洁安排表清晰明了,教室里乱扔的纸屑却并不少见。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班级管理体现了“管”,但“理”的份量却远远不够。做人的道理、事物的情理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为。如果给这样的班级管理看看病,拿拿脉,我们会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班级管理不可缺少人文底蕴。

(二) 班主任·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班级管理”和“人文底蕴”的内涵。

班级管理即通过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特别具有青春活力的美好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情绪、心理、意志需要有效引导的特殊时期。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解决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特殊问题。

“人文”的内涵即尊重人的真实情感,关心人的真实需求,思考人的积极发展。“人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领域,会有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文底蕴是促进一个人的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因为是“人文”的,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他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必将对班级管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具有人文底蕴,他就会懂得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就会努力挖掘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就会真心实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想,这是每一个高中生的人生发展中多么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啊!事实往往具有说服力。让我们来看看两位班主任不同的班级管理。

A、B两班上体育课后,同时发生了财物被盗事件。有的同学损失的物品很贵重,有的同学家庭贫困,丢失钱意味着不能过早,有的同学是心爱的饰物被盗。教室里充满了抱怨、责问、叹息、猜疑,以至于上课铃响,教室里依然闹哄哄的。A、B两班的班主任都马上联系校保安处进行检查,并安排同学写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不同的事发生在后面。A班的班主任和学生一样恼怒不安,并对校方管理不力的谴责溢于言表。B班的班主任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样的事发生了,每个人心里都不舒服,但它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面对它。我们该做的已经做了,如写被盗物品,通知校保安处等,那么,我们再抱怨、争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请大家相信学校,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下一节课,A班没有上,大家不满的情绪延至晚自习。B班却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

后来,这个被盗案仍未查出作案者,同学们心里始终有一个结。B班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组织了一次班会。在班会上,引导学生从负面情绪中走向理性的思考。作为学生,应怎样加强安全意识?贵重物品,适合带进学校吗?同学发生了不幸,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大家畅所欲言,心情愈来愈舒畅,收获也愈来愈多。后来,班委还组织了一次募捐,为贫困生献出一片爱心。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原来的猜疑、不满,不知不觉中已烟消云散了。

班级发生被盗事件,的确不是件好事。两位班主任的处理方法不同,形成的教育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应该说,B班班主任是个有心人。他没有简单的处理这件事,而是独具慧眼地挖掘这件事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如安全意识、同学互助、理性思考等。这样,因势利导,将问题的处理与学生发展中需要的素质、能力结合起来,将一件坏事变成了真正对同学成长有益的事。应该说,班主任的这种教育机智如果没有人文底蕴是很难做到的。

(三) 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高中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阶段,对简单的说教、单一的安排早已心生厌烦。再加上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使高中生内心往往有压抑、郁闷之感。他们渴望参加真正愉悦身心,富有启迪意味的班级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重头戏,班级活动要为高中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服务,它当然不可缺少人文底蕴。如何设计、安排班级活动,让它能具有人文底蕴,让它产生更为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抓住契机型”班级活动

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学生往往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及成绩,而对真正理解他人,关 心他人比较忽视。同时,他们又非常渴望友谊,非常害怕孤独。这一对矛盾,常常困扰着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心理常常处于波动状态,严重的会影响长长的学习生活。如果用传统的简单说教,学生会觉得是一套套大道理,离自己很遥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捕捉高中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读报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读报的同学非常认真的朗读,而听者寥寥。或埋头做作业、或趴着睡觉、或小声讨论。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人注意读报同学的感受。后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班会——“看漫画,取名字”。画面上,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读报的情景。同学起先感到新鲜、有趣,随着取名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中渐渐多了沉思的份量。名字由“鹤立鸡群”的不妥,到“读报写真”的一般,再到“都是读报惹得祸”的调侃。渐渐的,“谁听谁的”的沉重,“下面的同学看过来”的呼唤,得到了更多的呼应。事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用心的去感受。”

2、“展示自我型”班级活动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同学、家人的肯定的愿望也很强烈。如果能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密切交往,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班级活动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2002年10月1日,我们班举办了庆祝祖国生日的主题班会。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学生操场;师生没有坐着,而是或蹲或趴或站;手里不再拿着钢笔、圆珠笔,而是五彩的画笔;面前不是课桌,而是印着“祖国生日快乐”的雪白条幅,围绕“祖国生日”这个主题,每个小组各显神通。有的画长城美景,有的画熊猫咪咪,有的画金狮狂舞,有的画火箭发射。擅长绘画的主画,擅长配色的配色。有的当下手,有的当对外联系员,收集信息。大家彼此团结一心,又各显其能。画完后,正值学校班会课下课。许多同学走到操场,围着“美丽的画幅”,兴奋地评评点点。这时,有同学灵机一动,在画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同学们纷纷涌上来,都积极地留下自己的签名,这一场面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个展示自我的绘画比赛,被拍成了照片,选入了我校70周年校庆的图册中。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肯定,同学们的爱国心、自信心空前高涨。无疑,这样的班级活动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

21世纪的高中生应学会什么?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交流、合作。也是当今高中生致命的一项弱点。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不会正确交往,有的人自我意识过强。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合作、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都有危害。为此。开展“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正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美化教室的评比活动。经班委讨论,我们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发动同学,加强交流与合作。首先请同学设计美化教室的方案,广泛征集意见。经过民主协商、统一方案后,将各项具体布置任务进行招标,择挑选取参加者。各个活动小组确定了布置教室的时间、选用的材料、不同的分工,然后分头开始行动。布置完后,参加学校的评选。根据评选的等级,用班费给与相关的同学一定的奖励。整个活动,参加同学之多,同学间的配合、交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了班级活动这个纽带,大家很自然、很融洽地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4、“与生活接轨型”班级活动

德育的外延等与生活的外延。高中生不仅仅生活在课堂里,书本中,校园内,他们更生活在火热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中生。他们内心或感动、或振奋、或困惑、或消沉。高中生也正处在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追求。他们渴望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人生。如果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不适当引导,高中生就会感到自己了解社会的愿望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他们就会从各种别的渠道,甚至是有害的渠道去获得这些信息。许多高中生留连网吧、荒废学业的报道就证明了这一点。

为此,我们的班级管理开展了“与生活接轨型”的班级活动。挖掘生活资源中的人文价值,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使高中生在事实面前受到人生的启迪和感悟。从而拓宽视野,放开胸襟,勇于进取。我们组织了“家长故事会”。他们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部门领导;有的是公务员,他们的社会角色不一样,但他们的人生故事都是那么真实感人。同学们听得非常专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对父母的误解,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父辈的坚强、执着。平凡的父母,甚至原来自己看不起的父母,都是多么可亲可敬的人啊。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我们还邀请了社会名家进课堂。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执着的人生追求,丰硕的人生成果,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如:我们邀请《武汉晚报》着名记者范春歌来校作专题报道。她重走长征路,重走郑和路的经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曾作过专门的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报告题为《我爱祖国的海洋》。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其中洋溢的爱国激情,坚毅果敢的人格魅力,让全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意味着学生听懂了报告语言背后的人生真谛,他们在长大,也许就在这一次次活动中。

(四)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篇大文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他们今天是学生,明天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群中一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人文底蕴。让丰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营养,让高中生活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美好而难忘的一页!

人文管理论文:对公共图书馆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分析

一、科学管理的特点

19世纪末,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在历史上及时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随后的几十年间,先后兴起的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使泰勒的科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它要求遵循科学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实行合理化和标准化管理。

首先,在管理目标的出发点上,其数量意识和性原则非常突出,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不容许“大概、也许、差不多”等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其次,在方法论层次上,它充分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细化为各种量化指标,落实到各个最基本的工作环节上,必须遵守和完成,要求无误、一丝不苟,拒绝“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其三,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政策、规章、制度等“明文规定”,以及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强制手段,进行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它们是外在的硬性规定。因此,人们常常把传统的科学管理形象地称为“刚性管理”或“硬管理”。

这一理论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主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请记住我站域名/)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注重借助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强调通过高度集权、严密制度和物质激励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尽管科学管理使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社会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科学管理一个本质性弱点即:以物(技术、生产、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严重忽视了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

二、图书馆人文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人类一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活动,自古有之。管理是人共同劳动的基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杜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美国女管理学家玛丽·相莱特认为,管理就是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当代着名管理学家赫尔伯恃·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协调一个团体的活动,以达到其共同的目标。给管理完整的定义是: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指挥)、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要素,促进其相互密切配合,发挥较高效率,以期达到的总体目标。

图书馆管理是促使图书馆能够为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的,对人、财、物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日趋科学化与合理化,许多图书馆采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基本工作秩序得到了整顿及加强,工作效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便如此,未达到有效调动人们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未能促使组织和个人潜在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发挥。

20世纪30年代,在对科学管理内在缺陷和功能局限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人文主义管理(简称人文管理)理念和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强调管理要“看重人”“满足人”的需要,重视被管理者“人的尊严”,为人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人文管理又可称为人文主义的管理,是站在人类利益的高度上,以人类的价值观系统为指导,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指引的一种行为指导模式,是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理念。人文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人类价值观和有关人的因素整合到计划、协调、组织、委派等行动之中,该过程涉及由为共同目标工作的个体组成的组织的结构和产品成果的控制。人文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理论,是人类管理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一种更先进、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它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科学管理的修正和补充。它把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管理者最根本的使命。图书馆的人文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内涵、实践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它并不是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管理学理论并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而生成的。图书馆的人文管理就是通过确立人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重要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题,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实现组织目的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并要求能好发挥图书馆职能的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三、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根本区别主要是: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人文管理以管理对象“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本体价值及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管理实践上它更注重目标宏观导向和调控,而过程管理则实行充分的民主化,为管理对象——活动主体提供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由他们根据客观目标和主客观条件,自由选择、自主确定、灵活掌握具体的程序和方法。其三,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上,它更重视管理的服务观念,而管理的权力意识则相对弱化,“寓管理于服务”。其四,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它更注重教化、疏导和激励,用理性召唤和情感互动等柔性手段去影响、感召人的心理与行为,用非强制性的方法进行调节与控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体意志和力量,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人们常常又把它称为“模糊管理”、“柔性管理”或“软管理”。

人本管理的功能虽然不像科学管理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显效性,但它却是战略性的和长效性的,与科学管理之间具有突出的互补性,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弥补科学管理“用人不养人,养人不育人”的特殊政策短效性等内在缺陷和功能局限。

探讨图书馆人文管理基本特征有两个意义。一是为我们区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所使用的科学管理是就其经典意义而言,现代人们通常理解的科学管理因受到社会学、人类学及多种管理理论的影响, 已经克服了一些传统弊端,增添了一些人文色彩,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对两者做出明确界分——有时你所说的科学管理(或人文管理)与他所理解 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探讨人文管理的基本特征, 有助于避免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二是为图书馆实施人文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人文管理不仅是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是二十一世纪整个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对人文管理实质性内涵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将人文管理理论上的“应然”优势转变为实践中的“实然”推动力, 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人文管理论文:论管理的终极价值及人文管理学与中西方管理差异

一、管理的终极价值、工具价值与管理价值二重性。

(一)管理的终极价值。

从存在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是作为生产关系的人类社会存在的,而维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就是管理活动。从存在状态的角度看,存在是在关系中生成和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结构有不同的管理理念,或者说,不同的管理理念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结构,人类社会正是在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管理本身必然渗透了人类对于自身如何存在的理念。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绝不会采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管理理念,反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绝不会产生民主治理、现代企业等管理结构。

将管理与人类的存在方式来联系起来,意味着如何理解人类的存在就会如何理解管理,而反过来,有怎样的人类理想,就有怎样的管理理念。人类的本性是在管理中实现的,管理及其理念代表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的本质,正是管理构建了人类世界。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本质上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协调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管理结构,抽离其中的管理实质,人类社会将变成一盘散沙,正是管理构建了人类社会。

尤其是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愈来愈以组织的方式而存在,现实的人们必定处于某一组织之中,而管理作为维系组织存在的关键因素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生存、劳动、生活的意义与管理的理念息息相关。在这一理念中,必定寄寓了人们实现生存的最终目的或较高理想:即一种合适于人性理想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协调方式,这就是管理的本体价值或终极价值。

(二)管理的工具价值。

管理不仅仅是关于人类如何作为社会性存在的理念,管理必须有具体的目标。正如管理思想史家雷恩指出的那样,组织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或者要实现的某件事,也许这种目标就是一年一度的采集果实、狩猎、播种农作物或者保护集体免遭游牧民族的掠夺等等。除了具体的目标之外,组织的成员还需要拥有工作或战斗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实现目的的资源或手段,其中包括人、武器、耕作工具或者其他任何东西;还需要对参加组织的人的各种活动作出明确的安排,其目的是在实现具体目标时,能使他们的行动相互作用和协调一致;,这个集体发现,如果有一个专门承担保障使整个组织不断实现其具体目标的任务,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因此,管理除了渗透人类关于如何生存的理念之外,还必须关心“如何达到具体目标”的技术性问题。在20世纪初期,法国人法约尔提出,为达成组织的具体目标,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执行 5 项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高效地实现具体目标,还必须遵循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共 14 条原则。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表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从价值的这一定义来看,人类不仅需要有“理想”“信仰”等终极价值,而且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现其具体目标,从所以,在管理中如何计划、如何组织、怎样协调、如何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也当然具有价值。

历史上首先认识到管理具有上述价值的仍然是法约尔。法约尔所受的是作为工程师的教育,但是作为一个具有9000 多名员工的多部门大型企业总经理,法约尔认识到,组织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其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而不是技术能力,管理具有与技术相互独立的价值。与管理的终极理想或终极价值相对,管理具体目标及其效率的价值可以称之为管理的工具价值。

(三)管理价值的二重性。

管理既渗透人类关于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的最终目的或较高理想,也还必须确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和具体目标,以上二者同时构成组织中人们的需要,形成各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就是管理价值的二重性。

1.管理的工具价值依赖于管理终极价值而存在。因为人是从狭义的动物界进化而来的,动物的知觉、好恶等等,都是着眼于功效性的具体目标,都只服从于“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原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认知、道德、艺术都是手段,短期性的、具体的目标就是根本性的目的,如狩猎活动必须要擒获猎物,种植必须收获果实,人类的实践水平越是低下,与眼前的功效目的的联系就越密切。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水平的提高,生存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对与短期的、具体的功效无关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逐渐发现这些区别于具体目标的事物的价值,这就是终极价值。例如,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了社会中“人性的尊严”有时候比具体的目标更重要,为了维持人性的尊严,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宁愿舍弃具体的目标。再例如,人们发现人生价值的意义不仅来自于吃饱喝足以及维持生存,还可以有更高远的意义:即使人性变得高尚、更美好,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完善、更值得热爱,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偶然降临到世间来的人的目的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脱离了原始社会的人的所有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终极价值的指引下而实施的。在蜂蚁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清楚简捷的劳动分工情形和一个惊人复杂的社会组织,即蜜蜂在建造蜂巢时,其性和性几乎与几何学家一样。这样的活动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协作系统”,然而我们并不认为蜜蜂和蚂蚁所做的是“管理”的工作———尽管这项工作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有目的、协调的、群体性的工作”。

从与蜜蜂的对比中可以看到,管理具体目标的确立依赖于管理主体现有的观念以及对未来的理想结果所作的遇见和推测,而这种理想结果在管理活动实施之前还没有实现。因此,具体目标依赖于终极目标而存在,管理的工具价值依赖于管理终极价值。

2.工具价值本身渗透了终极价值。效率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价值之一,现代管理学奠基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内容正是如何提高车间的工作效率:它包括着名的工时研究、差别计件工作制、职能工长以及任务管理制。

然而众所周知,管理史上就泰罗的效率主义曾经出现过激烈的辩论。在 1911 年举行的有关“科学管理”的意见听证会上,双方问题的焦点毫无疑问地集中于渗透在“管理效率”之中的管理终极价值之上:反对者认为,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作为一个工人,如果他不属于“头等”,在世界上就没有出路———如果他在某个具体行业里不是一个“头等”的工人,难道他就应该被毁灭,被赶走?而泰罗坚持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是劳动还是偷懒,如果他们都有权过同样好的生活,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合理的,对效率的追求将使得他们的生活不会是一样好的,这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效率”其实渗透了泰勒的有关管理终极价值的理念:在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较大限度财富的同时也确保每一个雇员能获得较大限度的利益,这一理念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早期的人性理想,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理念当然具有

进步性,但它忽视了组织除了效率之外,还有其他的追求———组织不单纯是实现效率的机器;而且实现效率的手段并不只有工时研究、计件工资制,还有其他更为“人性化”的手段。

3.终极价值也必须依靠工具价值而实现。虽然管理的工具价值是被终极价值所决定的,但终极价值并不能单独存在。管理的终极价值是伴随着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价值不是“为客体所固有”,价值是关系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价值的特点在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对主体产生意义。

因此,管理的终极价值一定与每一次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有关,它不能脱离管理的具体目标而单独存在,终极价值依附于工具价值之上,在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实现自身。

二、管理的终极价值与人文管理学。

现代主流管理学对于管理的价值是忽视的,它甚至没有意识到在管理的具体目标之外还有一个前提,这一前提就是管理的终极价值———而具体目标依赖于终极价值而存在,具体目标亦渗透终极价值,这实际上是将管理与更广泛的人类生活与人类理想割裂开来。

首先,人类的实践过程就不是一个价值无涉的过程。

从价值的本质来看,“所谓价值不过就是人作为人所追求的那个目的物,而这个目的物也就是人的自身本质。”

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人类根据自己的价值理想对现有状态的改造,'

实践'

范畴,内在地包含了人的目的性与价值选择。

人的需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和理想、改变现有状态的渴望,或言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是实践的动力和目的。”

既然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价值导向的,那么管理活动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自然也是价值导向的。其次,现代管理学没有看到,管理的终极价值才是人类管理实践的最终目的,它决定着管理的具体目标。

鉴于此,管理学不仅要研究目标的实现过程,也要研究管理活动中价值的实现过程。当然,这种价值指的不单是工具价值,而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工具价值之中的管理终极价值。由于管理的终极价值是由各国各民族的人文理想所决定的,因此,管理的终极价值也可以称为管理的人文价值。

相应地,以管理人文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分支学科可以称之为人文管理学。

三、人文管理学视野下的中西管理差异。

(一)人文价值的多元性与中西人文价值差异。

就普遍的人文价值而言,作为人类,就是要对真、善、美三者进行永恒的追求,并且力图表现这种追求本身的自由品质,人文价值永远体现一种自由、向上的精神,体现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向往与追求。透过人性历史、民族、文化的多样形态而感受到一种普遍而崇高的人性,这始终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趋向的心态,失去这种统一性,人文价值就没有了统一的对象。

然而,在这种统一性之下,人文价值还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体现为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中西差异。现代西方人文价值观主要来源于 14~17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与 18 世纪的启蒙主义:针对中世纪贬抑人的现世及自然感性倾向,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资源,复兴并张扬了现世的自然欲望,对现世的自然欲望与古希腊罗马理性的结合,是近代科学技术乃至管理思想的重要源头。启蒙主义作为继文艺复兴之后扩展并奠定现代性的思想运动,把对神学信仰的批判和对理性的尊崇推进到了顶峰,可以说泰罗以来的西方管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则主要表现为伦理中心的道德教化,中西人文价值的较大差异在于对“人”

的不同理解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人文价值以古希腊的原子论和雅典学派的人性论为根据,强调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而中国的人文价值则将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每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

(二)人文管理学视野下的中西管理差异。

撇开管理的终极价值,仅仅将管理视为一种工具,事实上就不存在中国管理思想或中国管理模式与西方的区别———从工具价值的意义上而言,管理确实是同质的。

然而,如前文所述,管理的具体目标依赖于终极价值而存在,管理具体目标的确立依赖于主体现有的观念以及主体对未来理想结果所作的预见和推测,而这种理想结果在管理活动实施之前还没有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是人性理想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管理的终极价值这个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中西管理差异,而将这种差异仅仅归结为背景、某些特征是远远不能揭示中西管理差异的实质的,中西管理差异的根源是终极价值或人文价值上的差异。

结语:不存在人文管理,但存在普适性的人文管理学目前学术界提到较多的所谓“人文管理”,其实作为一种方式本身并不存在。由于管理价值的二重性,任何管理方式都是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没有脱离管理的具体目标而存在的所谓“人文管理”。但是,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人文管理”,将管理价值中的“人文价值”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却是可能的,这就是“人文管理学”。例如在经济学中,马克思舍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只研究商品的价值,而主流经济学并不关注商品的价值而只关心商品的交换价值。进一步说,将管理的人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管理学是一门普适的管理学分支,如前所述,人类的一切管理皆包含终极价值元素,即使是泰罗的科学管理,也强烈地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追求。

人文管理论文:实施四项工程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实施四项工程

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君山学校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于今年7月份在君山中学初中部剥离出来后与原君山小学合并,新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如何办好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我们而言是一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一块我们今后需努力去耕种和试栽的试验田。另外,由于学校初中部新建,还存在着诸多如校园场地狭窄、教学仪电设备严重缺乏、正常运转资金缺口大等实际困难。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这所学校的发展,校委会一班人经过思虑再三,认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强化内部管理,积极营造人文氛围,争创“合格加特色”的湘北名校。为此,我们狠抓四项工程、强化内部管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质量工程: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学校成立后,我们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根主线,一方面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合作创办博文外语、珠心算、拉丁舞培训班、且正在与省足球学校联系创办湖南省足球学校训练基地,真正做到多渠道育人。另一方面,狠抓学科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壮声威,以质量树形象。在初中部实行三校(君山学校、许市中学、广兴洲中学)联考,并加大段考、期考的奖惩力度,学校计划每期拿出一万元的奖金进行质量奖励。这样促使每位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二、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合并后,我校全体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已形成共识。本着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目的。学校积极引导全体教师重视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专门设立学习型教师奖,它包括两个方面:1、学历提升奖。要求所有学历为专科的老师主动提升学历,对参加专升本继续教育的老师,学校除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给予补助外,还在其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一次性奖励20__元/人;2、要求所有教师自费订阅与所教学科相关的适量的报刊杂志,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开阔视野。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做不少于2万字的学习笔记。在每期期末学校进行检查,对合乎要求的教师给予500元的奖励。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习新课程的各种新理念,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劳酬工程。两校合并,初中部工作时间每天超过小学部2个多小时,如是,学校彻底改变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坚持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课时工资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的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实施和谐工程。学校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学校应怎样建设和谐校园,是值得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扎实开展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核心的各项主题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1、建章立制,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规章制度来保障,更需要自觉遵守规章来践行。制度是校园道德行为的底线,是依法治校的“法”,是学校管理的依据。为此,我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制订并通过了《君山学校方圆集》,完善了我校管理手册和目标,出台了《君山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君山学校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等,还制订了文明班级评比制度,以及各处室、各部门的工作规章制度。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校狠抓了制度的落实,做到按制度规定的权限办事,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按制度规定的要求办事。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正常、规范、有序。

2、加强思想教育(打造“学习校园”),巩固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校始终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激励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激励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弘扬文明、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努力营造有利于我校和谐发展的氛围。

3、坚持民主治校(打造“民主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凝聚力量。

校领导坚持听民声、尊民意,使我校管理做到民主化、人性化,以民主凝聚民心,形成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管理环境。建立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主席参加学校行政会议、校务会议,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研究与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各项议程规范有实效,我校各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反复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并经教代会审议后实施。对于教职工比较敏感和关心的问题,如人事

聘任、职称评定、先进评比、大宗物件的采购等都要进行公示或公开招标。积极创建君山区示范家长学校,成立了君山学校首届家长委员会,对学生和家长的每一项积极性的建议,都尽力给予满意的答复。通过沟通,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增加了领导与群众、我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社会、相关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

4、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文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凝聚人心。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贵在人心。我校积极倡导和谐、诚信、关爱、亲和等人文理念,积极营造两个氛围,即“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师生员工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摆脱偏见,消除隔阂和矛盾,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关爱和帮助的目的,做到以真情温暖民心,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校园环境。学校组织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活动,想方设法为全校教职工排忧解难,定期或不定期地慰问病困教师。积极倡导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在重阳节举办退休教师座谈会。

5、打造“文明校园”,建筑建设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

我校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师德教育、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创文明校园、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师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扩展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成绩显著。

6、打造“文化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增添新内涵。

建立和谐校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项活动育人”。

7、打造“平安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家长放心,我校花大力气,认真创建平安校园。牢记“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持“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君山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经常性地梳理和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严格遵守食品、消防、用电、财务、锅炉、门卫、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对全校各类设施、设备做到及时检查、维修、保养。严格执行岳阳市《食堂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纪和安全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我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前进的道路上,君山学校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坎坷与荆棘,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召唤,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文氛围,负重奋进,攻艰克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英才、为建设湘北名校而努力奋斗。

人文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不可缺乏人文底蕴(1)

班级管理不可缺乏人文底蕴

(一) 缘起

某日早晨,见一女生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原来是害怕迟到了。仔细一问,原来班规明文规定:迟到者罚做十道数学题。如果迟到的时间过长,那么做题的数目再增加。谈到学生对此如何看,回答是一个字:怕。班主任的初衷,可能是想一举两得:既罚了学生,又加强了学习。但由于这一个“怕”字,我们可见此举带来的真实结果:学生满心只有恐惧,做数学题强化的是失败感及厌恶感,已经全无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果与初衷相距甚远,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再让我们放眼中学校园,看看其它现象:办公室里有学生忙着拖地,那是因为迟到太多;班会课上,不少人埋头做作业,班主任却一如既往,讲得唇干舌燥;教室墙壁上清洁安排表清晰明了,教室里乱扔的纸屑却并不少见。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班级管理体现了“管”,但“理”的份量却远远不够。做人的道理、事物的情理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为。如果给这样的班级管理看看病,拿拿脉,我们会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班级管理不可缺少人文底蕴。

(二) 班主任·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班级管理”和“人文底蕴”的内涵。

班级管理即通过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特别具有青春活力的美好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情绪、心理、意志需要有效引导的特殊时期。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解决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特殊问题。

“人文”的内涵即尊重人的真实情感,关心人的真实需求,思考人的积极发展。“人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领域,会有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文底蕴是促进一个人的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因为是“人文”的,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他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必将对班级管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具有人文底蕴,他就会懂得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就会努力挖掘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就会真心实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想,这是每一个高中生的人生发展中多么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啊!事实往往具有说服力。让我们来看看两位班主任不同的班级管理。

A、B两班上体育课后,同时发生了财物被盗事件。有的同学损失的物品很贵重,有的同学家庭贫困,丢失钱意味着不能过早,有的同学是心爱的饰物被盗。教室里充满了抱怨、责问、叹息、猜疑,以至于上课铃响,教室里依然闹哄哄的。A、B两班的班主任都马上联系校保安处进行检查,并安排同学写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不同的事发生在后面。A班的班主任和学生一样恼怒不安,并对校方管理不力的谴责溢于言表。B班的班主任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样的事发生了,每个人心里都不舒服,但它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面对它。我们该做的已经做了,如写被盗物品,通知校保安处等,那么,我们再抱怨、争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请大家相信学校,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下一节课,A班没有上,大家不满的情绪延至晚自习。B班却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

后来,这个被盗案仍未查出作案者,同学们心里始终有一个结。B班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组织了一次班会。在班会上,引导学生从负面情绪中走向理性的思考。作为学生,应怎样加强安全意识?贵重物品,适合带进学校吗?同学发生了不幸,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大家畅所欲言,心情愈来愈舒畅,收获也愈来愈多。后来,班委还组织了一次募捐,为贫困生献出一片爱心。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原来的猜疑、不满,不知不觉中已烟消云散了。

班级发生被盗事件,的确不是件好事。两位班主任的处理方法不同,形成的教育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应该说,B班班主任是个有心人。他没有简单的处理这件事,而是独具慧眼地挖掘这件事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如安全意识、同学互助、理性思考等。这样,因势利导,将问题的处理与学生发展中需要的素质、能力结合起来,将一件坏事变成了真正对同学成长有益的事。应该说,班主任的这种教育机智如果没有人文底蕴是很难做到的。

(三) 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高中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阶段,对简单的说教、单一的安排早已心生厌烦。再加上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使高中生内心往往有压抑、郁闷之感。他们渴望参加真正愉悦身心,富有启迪意味的班级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重头戏,班级活动要为高中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服务,它当然不可缺少人文底蕴。如何设计、安排班级活动,让它能具有人文底蕴,让它产生更为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抓住契机型”班级活动

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学生往往非常看 重自己的学习及成绩,而对真正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比较忽视。同时,他们又非常渴望友谊,非常害怕孤独。这一对矛盾,常常困扰着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心理常常处于波动状态,严重的会影响长长的学习生活。如果用传统的简单说教,学生会觉得是一套套大道理,离自己很遥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捕捉高中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读报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读报的同学非常认真的朗读,而听者寥寥。或埋头做作业、或趴着睡觉、或小声讨论。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人注意读报同学的感受。后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班会——“看漫画,取名字”。画面上,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读报的情景。同学起先感到新鲜、有趣,随着取名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中渐渐多了沉思的份量。名字由“鹤立鸡群”的不妥,到“读报写真”的一般,再到“都是读报惹得祸”的调侃。渐渐的,“谁听谁的”的沉重,“下面的同学看过来”的呼唤,得到了更多的呼应。事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用心的去感受。”

2、“展示自我型”班级活动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同学、家人的肯定的愿望也很强烈。如果能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密切交往,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班级活动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2002年10月1日,我们班举办了庆祝祖国生日的主题班会。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学生操场;师生没有坐着,而是或蹲或趴或站;手里不再拿着钢笔、圆珠笔,而是五彩的画笔;面前不是课桌,而是印着“祖国生日快乐”的雪白条幅,围绕“祖国生日”这个主题,每个小组各显神通。有的画长城美景,有的画熊猫咪咪,有的画金狮狂舞,有的画火箭发射。擅长绘画的主画,擅长配色的配色。有的当下手,有的当对外联系员,收集信息。大家彼此团结一心,又各显其能。画完后,正值学校班会课下课。许多同学走到操场,围着“美丽的画幅”,兴奋地评评点点。这时,有同学灵机一动,在画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同学们纷纷涌上来,都积极地留下自己的签名,这一场面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个展示自我的绘画比赛,被拍成了照片,选入了我校70周年校庆的图册中。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肯定,同学们的爱国心、自信心空前高涨。无疑,这样的班级活动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

21世纪的高中生应学会什么?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交流、合作。也是当今高中生致命的一项弱点。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不会正确交往,有的人自我意识过强。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合作、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都有危害。为此。开展“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正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美化教室的评比活动。经班委讨论,我们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发动同学,加强交流与合作。首先请同学设计美化教室的方案,广泛征集意见。经过民主协商、统一方案后,将各项具体布置任务进行招标,择挑选取参加者。各个活动小组确定了布置教室的时间、选用的材料、不同的分工,然后分头开始行动。布置完后,参加学校的评选。根据评选的等级,用班费给与相关的同学一定的奖励。整个活动,参加同学之多,同学间的配合、交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了班级活动这个纽带,大家很自然、很融洽地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4、“与生活接轨型”班级活动

德育的外延等与生活的外延。高中生不仅仅生活在课堂里,书本中,校园内,他们更生活在火热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中生。他们内心或感动、或振奋、或困惑、或消沉。高中生也正处在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追求。他们渴望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人生。如果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不适当引导,高中生就会感到自己了解社会的愿望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他们就会从各种别的渠道,甚至是有害的渠道去获得这些信息。许多高中生留连网吧、荒废学业的报道就证明了这一点。

为此,我们的班级管理开展了“与生活接轨型”的班级活动。挖掘生活资源中的人文价值,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使高中生在事实面前受到人生的启迪和感悟。从而拓宽视野,放开胸襟,勇于进取。我们组织了“家长故事会”。他们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部门领导;有的是公务员,他们的社会角色不一样,但他们的人生故事都是那么真实感人。同学们听得非常专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对父母的误解,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父辈的坚强、执着。平凡的父母,甚至原来自己看不起的父母,都是多么可亲可敬的人啊。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我们还邀请了社会名家进课堂。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执着的人生追求,丰硕的人生成果,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如:我们邀请《武汉晚报》着名记者范春歌来校作专题报道。她重走长征路,重走郑和路的经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曾作过专门的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报告题为《我爱祖国的海洋》。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其中洋溢的爱国激情,坚毅果敢的人格魅力,让全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意味着学生听懂了报告语言背后的人生真谛,他们在长大,也许就在这一次次活动中。

(四)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篇大文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他们今天是学生,明天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群中一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人文底蕴。让丰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营养,让高中生活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美好而难忘的一页!

人文管理论文: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

一、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

关于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科学的管理应当包括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科学管理是一种制度管理、规章管理,属于刚性层面。每所大学、每个单位建立的规章制度就属于这个层面。我们学校今年在珠海召开的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加强监督和改变作风,在制度层面作出一些规定,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科学管理的特点就是强调它的制度性、刚性的层面。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的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种人性的管理,也称作人本的管理。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

在我国的现代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都是亟待建构和完善的两个方面。从国家来说,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以法治国”,二十年后,又重申“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两方面并重。这也就是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以法治国”中的“法”里面没有人情,只有结果,是制度的、刚性的东西。“以德治国”的“德”是靠人的道德、信念和社会的舆论来维持的,不带有强制性。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讲对事物要进行量化的计算。但事实上,有的东西可以计算,而有的无法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人既是可计算的又是不可计算的。人既是生命的真实的实体,又是追寻意义的存在物,既有一个实体存在的外在的物质需要,同时,又是一个意义的存在物,要进行理性的沉思。人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从国家角度而言,我们要“以法治国”,同时又“以德治国”。古人看到“德”是靠人的内心信念,依托人的自主性维系道德的行为,而良心是维持一条战线的尺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治和刑罚治理一个社会,人可以不犯罪,但没有羞耻之心;不犯罪是因为被人强制而不敢犯法,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的礼治的方法治理社会,人不仅不犯法,且有羞

耻之心,能够管住自己的的良心的防线。在此意义上,道德和法、柔性和刚性,在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一个大学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现在,从事伦理研究的人强调道德的重要,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把道德与人治联系为一体,认为“以德治国”是否是又回到人治的社会。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道德遗产、道德资源和道德传统。可以说,从古代遗留下来的道德传统和道德资源到21世纪的今天,其中的精华仍然为世界所称颂。在1998年的世界伦理学大会上,有7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大会提出报告,要求伦理学大会将我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作为全世界共同伦理的道德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一个文化传统、一种道德精神,我们觉得今天仍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为何许多人一想到道德、以德治国的时候,马上与人治联系到一起?我们的古贤在道德的功能、道德对人与社会的制约的层面,有非常高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很有价值的。江总书记曾讲过,制度很重要,但制度又是人制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道德之心。只有人有道德之心时,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能钻制度的空子,才能够维系住道德良心的的底线。

我们有如此丰富的道德资源、历史文化的传统,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道德的功能却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反而是一讲中国传统就变成了人治的传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古圣贤对道德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对每个人具有同样的约束,是每个人建立在人和人平等的前提下的个人的自律性的要求。但是两千多年的宗法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民本,只能是官本,只能是君本。君本就是人说了算,就是君王说了算。因此,道德的资源被政治的体制包在里面,几千年中我们一方面总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社会的、民间的道德的传统慢慢遗留下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宗法社会的人治异化了原来古贤提出的道德的功能的真正意义。所以,今天讲以德治国,不是回到宗法制度的君本的体系中去,而是要真正认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维持、在国家管理中同时发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江总书记讲到:制度好时,也可能有坏人;制度不好时,也可能有好人。因为人和制度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有制度,也需要有道德,以维系制度的道德性。

在大学中讲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朱?基总理讲到,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较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技术层面的、人才层面的,而是来自在管理制度和水平方面的差距。我们现在感到有人才的压力,人才竞争对学校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管理层面。学校的中层干部是高级指挥官,其眼光、水平、责任感、能力,都会指导学校最终能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近两年,外面的机关把职业培训作为职工的一种福利。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学毕业生将薪水的多少作为衡量是否是好工作的重要标准,现代大学生这种观念在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认识到,单位给个人提供的机会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就是给你一笔财富。物质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一个舞台表现你的价值、你的能力,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过去我们把人和事定量化,现在人的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大学中的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一个现代大学形成良性管理、实现在管理中要效益的不可忽视的两个最基本方面。

现在,除银行和国家机关外,基本上都是全员合同制,员工一旦知识、观念跟不上,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就是科学管理的一些规则,即制度的层面。人文管理就是讲我们怎样在人性的层面、在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层面考虑管理的艺术,确立管理原则。这两个层面在大学尤其是不可分离的。

二、人文管理的特殊价值

从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人文管理是人性的管理,强调把管理者当作人,尊重人的主体性。“教育就是用生命去碰撞生命”,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不仅是物质的生命,更是精神的生命。人性是哲学的,形而上的。管理是形而下的,属于实际运用的、操作的层面。在人性的管理中,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管理心理学中,有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和管理原则。

管理心理学中及时种人性假设叫做经济人的假设。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这个假设认为人天生都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要激发人的能量,就要给个人制定具体的任务,其管理原则就是“任务管理”。员工要得到相应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管理不考虑人的情感,强调计划、组织、经营和监督。

第二种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的存在物。在人生存的时候,精神的层面、意义的层面、社会价值的实现层面,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这个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需要的理解和尊重。主席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比鸿毛还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对社会的意义不同。“死剥夺了生的权利,但不死使生命失去了它的魅力”,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才会珍惜。人在有生之年,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要有所追求,过有意义的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不仅把人看作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同时是一个有情感、有需要的一个精神的实体,是一个追求意义的实体。在这样的人性假设中,认为人要提高生产的效率,经济刺激因素在许多的刺激因素中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精神的作用是首要的,即处理好生产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更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再在一个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空间中工作,人很容易崩溃。现代心理学的需要也随之不断增强。在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中,一方面人的精神需要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不能给我们一种舒缓的、宽松的、和谐的关系的话,它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崩溃性的压力。目前,广东的地域优势在逐渐丧失,而全国各大学教师的经济待遇都相差无几,我们今天吸引人才就要满足人的较高层面的需要。“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计较物质利益的多少的,而是看重能否做事情。”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才能否最终来我校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人才的流动,很多人是流向人际环境。真正的人际环境是一种大家开放的、平等的、宽容的、沟通的、承认差异的环境,有个性的人才会到这里面来。

第三种人性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人都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人没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在本质上是自发自动的,并且能够自制的。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使人在其中能够施展他的才华,建立一种能够保障员工展示自己才能的制度。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贝克曾经在《管理心理学》中讲到,人性中存在悖论,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群体中的一员,同时人又希望自己有一个鹤立鸡群的机会,这两者是人性的悖论。作为管理者要正视人性的悖论,一方面我们要创造一个优势的群体,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团队是社会竞争中、科技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依托力量、基本的力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现代社会中人所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人性假设中,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为人创造宽松环境的要求。

这三种人性假设中都有不同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将它们当中合理的因素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就是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同的人性假设有不同的管理原则,在大学管理中,我们要将其归结为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两个层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管理中强调人文管理的特别意义何在呢?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条件下,哪个企业没有人性管理,在21世纪就会被逐出局外。人的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的东西。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一个技术理性的过程。技术理性是必要的,但不是的。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管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在大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它与管理对象有很大关系。大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是教师、干部、学生。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公正的象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较大的不同,就是它在情感层面的要求比一般的群体要高得多,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分子的特点又不同。人的情感的需要、尊严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动作能带给你尊严的满足。这些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日常的管理中是无时不见的。常态下得到的和谐是长久的,非常态下得到的异常的热情是短暂的。知识分子在尊严、情感层面需要的特点,决定了大学中管理尤其要讲人性的管理,作为管理者尤其要有这样的理念。大学中管理的意义不是一种理性的工具,而是要有人性的关怀,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尊重人,使每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给予尊重和回应。尤其是现在,一个学者有很高的科研能力,不意味着他能将任何事情都处理好。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怎样一个限度中宽容一个人的个性,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能存同排异,这样的管理不是对人的尊重,而是对人的一种强制的限

制,最终这种管理很难形成凝聚力。王 章教授曾讲过:拜托我们的中层干部,我们要给那些有个性的人一个宽容的环境。现在,人才的流进和流出,都是一个正常的流动,但人才的走与不走很重要的不只是钱的多少,最基本的问题在于他心情是否舒畅。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做选择。人才的选择,就是让他能够心情舒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地方。这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有非常大的关系。

作为中大的中层管理干部,大家是学校的窗口,代表学校的形象,校外的人来到我们学校,如果得到一个有人性的回应,对中大有非常好的印象;得到无礼、粗暴的回应,就会对学校留下很坏的印象。一个人才如果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大学的管理有良好的印象,就会投入到学校中来。中大管理者有没有人文管理的理念,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表达的,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我非常期望,我也非常愿意与我们的同仁、同道一起通过我们的管理来提高、来挖掘、来激发我们广大教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别人。我们在执行制度时,要能够更多地从挖掘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方面去想办法。我想,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好的管理队伍,中山大学建成大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在学校的发展中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文管理论文:点论公安管理应以人文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关怀人文。关怀人文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是现代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和价值目标追求。与群众路线和公安工作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怀人文既应重塑内在的深层次的管理理念,也应改革外在层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公安 管理 关心 人文

公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是要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在我国,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想通过公安管理保持这种一致性,必须首先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对人民负责。而要对人民负责就应该而且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怀人文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公安管理应该关注的也是现代管理科学所重点强调的。由此观点出发、本文出发拟就公安管理为何和如何以人为本谈点粗浅认识。

一、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公安管理是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主体——公安民警和做为管理对象重要范畴之一的民众都是社会重要的具灵性的最根本的组成细胞。虽然从表面看来,管理做为一种协调、组织、指挥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服从于社会秩序的有序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显得其与社会和国家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密联系。然而应该而且必须看到,这种特殊管理与个体之间却存在着直接的必然联系,甚至管理活动终极目的的实现也是通过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得以发轫发展的。因而公安管理作为一种制度、规范、组织、建构始终都应以个体为核心展开。具体说就是应以个体的人性需求、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时空发展维度等内容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两维世界为坐标体系并对之进行引导、疏通、限制、鼓励。由此,可以认为公安管理既是在个体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机制,构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时空范围,是个体必需的生存环境和保障条件,同时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无法设想在现代社会缺乏公安管理后个体如何生存,发展?所以公安管理与个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应该是真实而密切的。公安管理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对个体命运、前途的关心应当是自然的,必然的。这正是公安管理中应该具有而且必须具有的人文关怀视点。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并乃在显现的经验教训看单纯的对个体的行为管理只是浅层的管理,并且往往会因为行为复杂性而致管理失去方向性。它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难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人文是一个涵义较广且界限较难确定的概念。它既可指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又可指文化修养,知识学向,审美价值等等。90年代尤其是近一、二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怀人文已经成为具有管理或教育职能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和实践课题。对人文的认识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上列初始的涵义,更多的则是深入探密人的尊严、价值、人格、全性、理念、命运中的价值意蕴等等。研究证明,作为个体如果缺乏人文内涵则难以把握个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尺度,难以在价值与尊严、生活与生存、现实与理想、命运与前途中作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抉择。由此看来,关怀人文。乃是所有管理科学所共同面对的课题。公安管理应该是在管理规范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体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张扬的制度设计、而不应成为扼杀个性,泯灭人性、蔑视尊严、忽视价值、限制自由和理想的樊蓠。在我国当前正在实现由权力社会向市民社会,由权力时代向权利时代,由官本位向民体位的社会变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此点,否则、失去人文关怀的管理就可能成为对抗、束缚、扼杀个体的暴力机制,必将导致管理活动走向异化。因为从根源上讲应该说选择社会管理既是人类个体的群体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个体人文内涵发展的合理选择。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选择管理,并给管理不断注入着新的内涵和动力。管理为人类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保障并推动其走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这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关注人文。

二、管理关怀人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个体的生活更加幸福。

就此意义而言,公安管理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公安管理的制度设计,操作运行就应该充分而明确地将对个体的物质需求,物质利益及精神需求的合理满足放在首位。人的需求具有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马斯洛的划分前者,包括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后者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性质而言无善恶之本来区别,反映在个体身个则会因个体心理结构组合要素的不同而显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公安管理不仅应该阻止满足需求的不正当方式方法,阻止需求的消极恶性发展,同时,更应该注意保障良性的积极性的合理需求,为满足需求的正当方式方法提供可能的顺畅的途径。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观念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中更多的是对前者倾注了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不应有的平衡。为管理而管理,就事论事,一管就死,一管就乱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有些警员头脑中出现了不知怎么管理才对,才好和对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甚明晰等现象。公安管理关注个体需求首要应重视人的物质性权利,重点一是通过管理活动充分保障个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发展权及其相关的延伸性权利。二是逐步加大对精神性权利的保护力度,其中要正确处理社会、集体、个人的权利关系,克服以往长期存在的以抽象的集体权利取代具体的个人权利的观念,强调和突出个体的实在性、优先性地位。把对个人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迁徒等)的保障置于核心地位。促使个人在法治前提下充分行使权利并不受干预,充分肯定和保障个人独立自主地追求生存与发展,价值与尊严,幸福与快乐的权利。把个体不仅做为管理对象,更应该做为有价值、有人格、有尊严,有权利的人去对待。

三、关注人文是现代警务的核心内容,符合世界警务改革潮流。

世界范围内的警务革命已进行过三次,从其历程来看,尽管“革命”的内容在各国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走向是不断扩充警务管理的职能、权限、增加警员的数量,提高警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然而在面临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今时代,人们突然发现、上述措施仍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而且警队内的腐败有不断升级的迹向。警务革命到底向何处去?在通过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后,一场全新的世界警务革命又启动了。目前的这场警务革命(或叫做第四次警务革命)波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其突出特点是以无增长改善论(指警队数量质量方面)和再造社会凝聚力(指警务与社会、公众关系方面)为理论基础,着重通过提高警员素质以增强警力,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与改善警民关系,警员职业修养以改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主动提前式工作模式以治理治安根本,以科学综合指标体系取代单一评价体系来衡量警务工作水平,以多种巡逻守候取代单一快速的机械化巡逻。这种警务改革的核心实际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警务管理理念,一方面表现为警队要较大限度地挖掘警员的人本资源、提高其人文素质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将社区中的公民切实做为警察的最可信赖和依靠的盟友,也就是更加注重和强调了警务工作的社会属性,明确指出警员是服务者,公众是服务对象。要求警员“如果你没有为顾客服务,好先找到你的服务对象。”警员要为顾客提供“质量服务”(《二十一世纪世界警务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P219页)。这种带有极强商业性管理理念色彩的工作要求已经成为世界警务改革的潮流。因此,公安管理中关怀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是一种世界潮流,不可逆转,不应忽视。

四、公安管理关怀人文与贯彻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本质具有统一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是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克服关门主义,神秘主义,官僚主义。这一理念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队和警员要为人民管人汉安,而不能为治安管人民;要为人民谋利而不能与人民争利,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养活培育了警察,警察自然应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公安管理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本,为此:及时,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向服务型转变。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贯穿服务思想。要加强对警队和警员的严格管理与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严格管理,依法管理是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公安管理的绩效根本的取决于队伍素质,管理社会治安必须首先管好队伍,实践已经证明,治安必先治警,治警务必从严。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和警员个体素质。在教育培训中,除了坚持政治建警原则外,要强化警队、警员的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科教强警、人才兴警之路,否则一方面警队人力资源的流失现象(如每年400多名民警牺牲,近6000名民警负伤和近9000名民警违法违纪违规受处分处罚)难以扭转,另一方面警员自身人文素质无法提高,更何谈去关怀群众?第二,下大力气解决好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使人文关怀的渠道得以顺畅,避免互不情愿的尴尬局面。为此作为警队和警员要切实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冷、横、硬现象,消除霸气、牛气等霸王遗风,不能把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角色痛苦作为“三难”“四冷”的理由。而应该通过进千家门、听百家言、解民众忧等方式凝聚人气增强双方的亲和感,赢得民心。应该说当警民关系不再是油水关系而真正成为鱼水关系时人文关怀才会具备基本的条件。同志在我国警察概念中冠以“人民”二字,就是为了体现我国警察关怀人民的本质属性。如再溯之长远,从警察的起源看这一职业也无不涵盖着人文关怀的深切意蕴。古人去:“警者敬言提醒,警钟长鸣”,察者:“祭祖察宗,究竟何风”。其中“敬言”就是尊敬群众,给群众言明有关事项。给群众“敬言提醒”在前,使群众“警钟长鸣”随后,体现了民为本,民在先的民本思想和关怀观念,古人尚且如此明确警民之关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之,实践之呢?第三大力推行警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便捷服务。警务公开是警务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没有警务公开就没有警务民主。公开的程度有多大,民主的成份就有多高。而且只有公开才能达到公正,也才能将纸上的监督变为现实的监督,防止腐败。而民主,公正恰恰是人文关怀中重要的具有较高层次的内容。所以缺乏公开的暗操做式的警务管理无法消弥与公众的隔阂,它更多关怀的可能是权力。而无法监督的权力除了极易走向专制,腐败之外,也不可真正关怀人文。简化办事程序是现代行政管理高效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繁杂,办事拖拉,甚至在不给好处该办的不办给了好处不该办的乱办式的按油水关系为标志的办案理念指导下的工作,从根本上就是与关怀人文相悖的。必须摒弃。只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民众才会觉得公安机关可亲可爱可信,才会将不满厌恶,憎恨降到低程度。同时对现有的警务管理制度要适时立、废、改。应以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权利、自由的较大满足为出发点、对户籍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等等进行改革,使其一方面解对社会变迁(如加快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资源发挥效能,加快经济发展等)有益,另一方面能保障个人发挥才能,充分行使权利,自由。要千方百计地为民众个体提供品质便捷的服务,便其在公安机关和警员之中得到一个纳税人应有的尊重,为此,公安管理应该切实实践为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各级行政首长和名类考核指标体系负责的误区。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极易导致利益驱动,导致与民众的对立,警察不能对指标负责,只能以人为本,为人民负责。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警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应该而且必须适时做出反应,公安管理的业务范围已往显现出越来越宽泛的趋势,民众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强甚至会越来越强。与此相适应,警察服务于民众的领域也更为广阔,意义也更为重要。先进的公安管理模式和理念应该是较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被动性反应,警务工作只有关怀人文,以人为本,才会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终取得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

人文管理论文: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论文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热门专业, 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分析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指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较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较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较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管理与学校管理论文

一、刚性制度——学校管理的规矩方圆

1.有章可循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大局、教师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不给管理留死角,不让制度有缺陷。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每一条制度都成为集思广益后的民主集中,成为严谨条文下的公正合理。例如:在制定《教师值日护导制度》时,我们先形成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座谈会、教代会等,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形成这项规定。

2.有章必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执行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制度具有约束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认可它、信服它,愿意遵守它。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后,我们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面宣讲,让老师们了解它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接纳,从而自觉地执行。二是发挥制度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只有领导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这些制度才会转化为无形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在我们学校,校领导注意在各方面成为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7点45分到校,我们一般7点10分左右都到校了;要求老师终身学习,我们几个领导带头参加网上非学历培训……三是维护制度的性。西方著名管理学理论“热炉效应”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应当成为一座烧红的“热炉”,谁碰到火红的“热炉”,谁就会被灼伤。在我校,不管是谁触碰了制度这条“高压线”,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3.循章必公

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公正能保障学校和谐。在执行制度时,学校努力做到:学校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为因素,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类人。对那些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那些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不让他们钻空子得好处。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更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公平公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柔性管理——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注重精神领航

在软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引领。要从学校现实出发,为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展示学校自身的生长圈,让师生心驰神往;要引导师生基于共同的认识、信仰以及价值感,发扬学校的传统,采用源于校本的“内生”方式,整合、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维互动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品尝实现人生价值的愉悦和自豪。

2.实施民主管理

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金鱼缸”法则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增加透明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以促进相互监管,共同经营学校。我们采用教代会决策制,学校的重大事务,如学校的文化设计、绩效分配方案等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施校务公开,将发展规划、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

3.关注情感需求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投入真情,让教师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中,使教师产生依恋感、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办公室广泛接触教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加强沟通,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内心世界;真诚地关怀教师,时时处处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为教师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生日当天,校长会把亲自书写的贺卡送到老师手中;老师身体欠佳时,午间可以到休息室躺椅上小憩……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实效。

三、刚柔并济——学校和谐发展的双翼

制度的执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控制,具有强制性,有时会给人带来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人重在管心。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就应该在刚性的制度中加入柔性的管理,使两者如同张开的双翼,助力学校腾飞。

1.让刚性制度成为柔性管理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的非强制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手段,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柔性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硬性指标,仅凭个人的感受、体验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仅凭人文管理,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就会出现管理的无序状态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同时人文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柔性管理必须以刚性制度为落脚点,通过制度管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让柔性管理成为刚性制度的内驱力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生硬的制度约束人。它过于强调机械统一,往往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形成阳奉阴违、工作消极、爱做表面文章的“颓废文化”。教育是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教师从事的是精神创造的工作,在文化和价值日趋多元的今天,教师们更注重主体性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更注重心理相容,人际和谐,因而刚性制度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刚性的制度必须借助柔性管理的力量,将各项规章制度的内涵、意义通过教师个体认知结构,合理地理解、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理念,通过情感作用,促使教师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法纪法规与人文关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刚性法规如同人的骨架,人文管理犹如人的血脉,离开了刚性的人文管理,学校运行将陷于瘫痪;离开了柔性的刚性管理,学校发展将缺乏活力。只有努力达成“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管理”之间的结合,实现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着力做到刚柔兼济,人法双馨,才能确保学校行走在发展之路上,渐行渐远。

作者:蒋峰梅 单位:江苏常熟市虞园小学

人文管理论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基本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首先是社会公民,而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以人为对象,它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知识进行内化而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并进一步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类自我关怀,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的理想的关注。

(二)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三)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以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首先,应该解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有学生认识到了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外界的努力才能有效转化。除了社会家庭的努力以外,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尤为重要,辅导员也好,授课教师也好,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进入大学的目的和大学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课余时间;避免大学生以简单的“实用”标准来判断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一些文、史、哲、艺的课程,倾向于技能学习和业务学习的短视行为。同时,高校应尝试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调整学科、专业及课程结构,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工商管理教育主要应涵盖六大学科:分别是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含贸易)、外语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法律学科,有些学校课程总量达到45门。为了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增加或者大幅度调整课程结构不现实。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体系,在讲授业务知识的同时,嵌入人文知识,内化人文精神。以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影响学生,以先贤哲人的精神激励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是较可行的办法。二是建设校园文化,深入开展文化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体验式的人文素质教育。优美的校园景观、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文气质的好熏陶。用充满艺术气息的摄影展、绘画书法展览来宣扬高雅的审美意趣;用各种晚会、体育比赛、演讲活动、读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用各种高水平的、生动有趣的讲座来提升学生的人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用宽阔静谧的图书馆和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和提高的可能性……就像江西理工大学的胡龙华在长期的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提出的KEP模式: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三个主要环节,即人文知识教育(knowledgeeducation)、人文环境熏陶(environmentaffect)和人文实践升华(practiceimprove),顺应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于知识→启迪精神→营造氛围→实践升华→止于境界的内在规律,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卜鸥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人文管理论文:我国幼儿园人文管理论文

一、明确幼儿园园长的岗位职责

幼儿园园长的人文管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幼儿园中,园长最重要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根据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的研究,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信息和决策方面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包括:接受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在这10种角色中,并没有显现出领导者身先士卒的角色特征。因此,园长要时刻明确自己的管理者身份。而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是发挥管理的效率。不仅如此,园长是整个幼儿园较高的决策者与执行者,无论是幼师的选用,还是幼儿园教学的目的和主题都需要园长进行把关。幼儿园园长的人文管理更加需要园长具有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能够在各个方面有非常高的素质,为园所带来不一样的管理风气。

二、什么是人文管理

人文管理是指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发展。人文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题的管理,而不是僵硬以及冰冷的制度管理。其最重要的是激发个人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培养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个体。幼儿园的人文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与幼师二者,即园长是否充分尊重每一名幼儿的个性发展,是否充分发挥了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幼儿园园长对人文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原本自身缺乏人文精神

一次,全世界的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提问当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主卡皮查:“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幼儿园的管理以及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园长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然后在具体行动上去落实。不少园长对人文管理存在误区,对人文管理的认识不够透彻,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而园长的所作所为不仅能够影响教师,还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进一步影响到幼儿。

(二)园所缺乏人文氛围

不少园长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或者是把自己高高地放在一名园内较高领导的位置上,没有和幼儿园的教师打成一片,也没有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关心他们。幼儿园的管理按照制度去执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园长的工作量,但是这样一来却拉开了园长与教师以及幼儿的距离,使得园长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成了不易亲近的领导。怎么能够把幼儿园的人文关怀做好呢?因此,园长应做好人文管理工作,起到带头作用。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人文精神都是一所学校的较高内涵与发展前行的动力,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没有制定人文管理的制度

一些先进、有管理经验的园长,不仅能够获得教师以及幼儿的喜欢和尊敬,而且园所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突出的,可在社会上获得不少先进和荣誉称号。这些园长看起来不务正业,想法天马行空,一周难得在幼儿园见到几次,如今天到这里开会,明天到那里讲学,空闲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看书。幼儿园的运转自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真正的管理者似乎不存在。

四、幼儿园园长如何加强人文管理

(一)园长自己要加强人文管理的认识和学习

园长要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管理经验。意大利著名的幼儿园教育专家蒙台梭利,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和创新,创造了蒙台梭利教育教学体系,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蒙台梭利的教学核心主要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成长与完善,让他们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等方面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较高管理者和决策者,园长的思想深深地体现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因此,园长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探索对幼儿的人文管理方法。

(二)加强对幼儿以及教师的人文管理

加强对幼儿的人文管理,最简单以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向幼儿传播人文知识、人文故事等知识。此外,园长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人文方面的专家到园所,开展知识讲座,开阔幼儿的知识面。园长还可以订阅一些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动漫书籍,让幼儿从小形成人文主义思想,对人文方面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除了幼儿方面的文人管理,幼儿园最重要的还有教师。她们是知识的直播传播者,因此她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幼儿未来的发展。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管理,首先必须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园长可以不定期举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并在教师进入幼儿园教学的时候,把这一项内容列入教师考核的标准之中,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人文意识。

(三)园所营造人文的气氛

无论是培养幼儿以及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是在培训管理上,都需要在园所创造一种人文管理的气氛和氛围。最简单的便是在园所的设计上,加强人文知识的具体体现。比如,园所的墙面可以设计并张贴一些古代著名思想家以及文学家的书画作品,不一定要写的或者画的有多好,关键是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时不时通过现场教育的方式,告诉幼儿这些先贤的事迹,让幼儿从小就有这种思想和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长年累月的累计下来,对幼儿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最终使整个园所的人文管理得到提升。

五、结语

除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的人文管理,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最重要的还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氛围,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条件。

作者:郑松琴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关怀践行园本管理论文

一、以德治园,构建和谐育人团队

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人的思想关怀。正如罗吉尔•培根所说:“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使人了解科学的真理。”幼儿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德治园,树立“教人先教已”的师德观并运用于幼儿园的管理之中,建立起一支“和谐、求真、务实、进取”的育人团队。

(一)加强领导团队的学习

管理者必须先学做人才有资格从事管理。例如,园长是幼儿园的核心和灵魂,如何体现园长在管理中的作用,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作为园长,只有不断学习法规法律和现代管理知识,树立对教育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开拓进取,做教职工的典范,才能发挥人格魅力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培养教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教职工积极向上,树立“爱岗敬业、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尊重教师个性,鼓励自主发展。例如,鼓励教师制定每学年的个人发展计划,收集自己喜爱的师德箴言。把它们作为自己奋斗进取的目标,并不断转化为个人成熟的精神追求,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三)制定人性化的民主管理制度

规章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幼儿园确保每个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序开展而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1]。为了增进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幼儿园可在制订制度职责前,先深入教职工,在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后,制订出初步方案;再组织教职工讨论、修订、学习,汇编成册,并印发人手一本。整个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强调突出教职工的“决策参与者”角色。不仅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意识,而且使教职工乐于接受和积极实施各项管理制度。从管理的效果来看。这一过程规范了幼儿园的办事程序和教职工的行为规范,使教职工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并有所作为,从而使整个幼儿园工作得以高效地开展。

二、以情感管理,体现园本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对人的心灵的关怀。正如西欧中世纪思想家波其武(Boethius)所说:“爱,维持了人与人之间神圣的契约。”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情感管理为重点,注重从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着手,以关爱为本,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到教职工的心坎上,较大限度地拉近与教职工心灵间的距离。

(一)倾听教职工的心声

管理者要深入一线。真诚地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观察她们平时的行为.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困惑,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多服务、少埋怨。

(二)加强管理艺术

管理者不仅注意利用自身的个性、才能和人格魅力唤起教师的亲近感,而且利用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艺术巧妙地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通过有效的言语沟通方式,消除管理的障碍,拉近与教职工的心理距离,产生亲近感。在交往和沟通中,整个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人本和谐、诚信关爱、奉献进取”的良好园风。

(三)营造幼儿园良好的人际氛围

在管理过程中,建议提倡有事当面说,有意见当面提,有问题共同解决的工作方式,促进了幼儿园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同时,通过譬如每周的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每月班级会议和教职工会议。为教职工提供了一个舒心的便于沟通的工作环境,形成相互信赖、团结协助、和谐相处的人际氛围,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密切了领导与教职工之问、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问的关系。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创建文明校园或晋升幼儿园等级的过程中,从环境布置到班级管理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让全园教职工上下一致、不分你我、齐心协力,达到各项工作合作融洽、协调统一的良好局面。

三、以人为本,满足教职工自主发展

人文关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园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在幼儿园管理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为教职工搭建成长的平台,满足教职工自主发展的需要,增强她们的主人翁意识,较大程度调动她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注重差异化发展,有效张扬个性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理解教师的个性特点,用其之长,容其所短,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每一位教师获得更好的有个性的发展[2]。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把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采取公布幼儿园所设岗位、个人填意愿、竞争择优上岗的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制定推选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使各项岗位职责和工作检查细则构成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工作特点,制定考核量化的制度,把考核的具体量化与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进行动态的量化管理。依据考核结果,适时调整教师岗位,以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一位教职工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工作。

(二)善于捕捉成功点,激发工作热情

一个幼园的成功,实际上是每位职工成功的总和。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寻找每一教师的成功点。例如:对新来的年轻教师,明确出“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基本过关、五年确保才”的阶段性目标,激发他们快成长、早成长。满足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望,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有关的专业培训,在时间和物质上给予保障开展师德演讲比赛,保育员技能比武,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计算机等级培训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公开课、观摩课,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幼儿园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大胆探索,发掘人才,并用好人才。首先,明确提出“自主发展、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目标,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多方位关注教师需要,促进教师发展。其次,建立了适合幼儿园特点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用有效的机制影响和约束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深层次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有利于造就人才、人尽其才的和谐氛围,从而激发起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人文管理论文:科学和人文管理简析论文

一、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

关于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科学的管理应当包括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科学管理是一种制度管理、规章管理,属于刚性层面。每所大学、每个单位建立的规章制度就属于这个层面。我们学校今年在珠海召开的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加强监督和改变作风,在制度层面作出一些规定,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科学管理的特点就是强调它的制度性、刚性的层面。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的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种人性的管理,也称作人本的管理。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

在我国的现代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都是亟待建构和完善的两个方面。从国家来说,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以法治国”,二十年后,又重申“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两方面并重。这也就是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以法治国”中的“法”里面没有人情,只有结果,是制度的、刚性的东西。“以德治国”的“德”是靠人的道德、信念和社会的舆论来维持的,不带有强制性。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讲对事物要进行量化的计算。但事实上,有的东西可以计算,而有的无法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人既是可计算的又是不可计算的。人既是生命的真实的实体,又是追寻意义的存在物,既有一个实体存在的外在的物质需要,同时,又是一个意义的存在物,要进行理性的沉思。人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从国家角度而言,我们要“以法治国”,同时又“以德治国”。古人看到“德”是靠人的内心信念,依托人的自主性维系道德的行为,而良心是维持一条战线的尺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治和刑罚治理一个社会,人可以不犯罪,但没有羞耻之心;不犯罪是因为被人强制而不敢犯法,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的礼治的方法治理社会,人不仅不犯法,且有羞

耻之心,能够管住自己的的良心的防线。在此意义上,道德和法、柔性和刚性,在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一个大学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现在,从事伦理研究的人强调道德的重要,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把道德与人治联系为一体,认为“以德治国”是否是又回到人治的社会。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道德遗产、道德资源和道德传统。可以说,从古代遗留下来的道德传统和道德资源到21世纪的今天,其中的精华仍然为世界所称颂。在1998年的世界伦理学大会上,有7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大会提出报告,要求伦理学大会将我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作为全世界共同伦理的道德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一个文化传统、一种道德精神,我们觉得今天仍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为何许多人一想到道德、以德治国的时候,马上与人治联系到一起?我们的古贤在道德的功能、道德对人与社会的制约的层面,有非常高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很有价值的。江总书记曾讲过,制度很重要,但制度又是人制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道德之心。只有人有道德之心时,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能钻制度的空子,才能够维系住道德良心的的底线。

我们有如此丰富的道德资源、历史文化的传统,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道德的功能却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反而是一讲中国传统就变成了人治的传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古圣贤对道德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对每个人具有同样的约束,是每个人建立在人和人平等的前提下的个人的自律性的要求。但是两千多年的宗法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民本,只能是官本,只能是君本。君本就是人说了算,就是君王说了算。因此,道德的资源被政治的体制包在里面,几千年中我们一方面总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社会的、民间的道德的传统慢慢遗留下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宗法社会的人治异化了原来古贤提出的道德的功能的真正意义。所以,今天讲以德治国,不是回到宗法制度的君本的体系中去,而是要真正认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维持、在国家管理中同时发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江总书记讲到:制度好时,也可能有坏人;制度不好时,也可能有好人。因为人和制度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有制度,也需要有道德,以维系制度的道德性。

在大学中讲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朱鎔基总理讲到,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较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技术层面的、人才层面的,而是来自在管理制度和水平方面的差距。我们现在感到有人才的压力,人才竞争对学校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管理层面。学校的中层干部是高级指挥官,其眼光、水平、责任感、能力,都会指导学校最终能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近两年,外面的机关把职业培训作为职工的一种福利。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学毕业生将薪水的多少作为衡量是否是好工作的重要标准,现代大学生这种观念在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认识到,单位给个人提供的机会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就是给你一笔财富。物质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一个舞台表现你的价值、你的能力,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过去我们把人和事定量化,现在人的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大学中的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一个现代大学形成良性管理、实现在管理中要效益的不可忽视的两个最基本方面。

现在,除银行和国家机关外,基本上都是全员合同制,员工一旦知识、观念跟不上,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就是科学管理的一些规则,即制度的层面。人文管理就是讲我们怎样在人性的层面、在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层面考虑管理的艺术,确立管理原则。这两个层面在大学尤其是不可分离的。

二、人文管理的特殊价值

从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人文管理是人性的管理,强调把管理者当作人,尊重人的主体性。“教育就是用生命去碰撞生命”,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不仅是物质的生命,更是精神的生命。人性是哲学的,形而上的。管理是形而下的,属于实际运用的、操作的层面。在人性的管理中,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管理心理学中,有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和管理原则。

管理心理学中及时种人性假设叫做经济人的假设。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这个假设认为人天生都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要激发人的能量,就要给个人制定具体的任务,其管理原则就是“任务管理”。员工要得到相应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管理不考虑人的情感,强调计划、组织、经营和监督。

第二种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的存在物。在人生存的时候,精神的层面、意义的层面、社会价值的实现层面,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这个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需要的理解和尊重。主席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比鸿毛还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对社会的意义不同。“死剥夺了生的权利,但不死使生命失去了它的魅力”,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才会珍惜。人在有生之年,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要有所追求,过有意义的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不仅把人看作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同时是一个有情感、有需要的一个精神的实体,是一个追求意义的实体。在这样的人性假设中,认为人要提高生产的效率,经济刺激因素在许多的刺激因素中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精神的作用是首要的,即处理好生产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更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再在一个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空间中工作,人很容易崩溃。现代心理学的需要也随之不断增强。在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中,一方面人的精神需要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不能给我们一种舒缓的、宽松的、和谐的关系的话,它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崩溃性的压力。目前,广东的地域优势在逐渐丧失,而全国各大学教师的经济待遇都相差无几,我们今天吸引人才就要满足人的较高层面的需要。“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计较物质利益的多少的,而是看重能否做事情。”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才能否最终来我校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人才的流动,很多人是流向人际环境。真正的人际环境是一种大家开放的、平等的、宽容的、沟通的、承认差异的环境,有个性的人才会到这里面来。

第三种人性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人都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人没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在本质上是自发自动的,并且能够自制的。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使人在其中能够施展他的才华,建立一种能够保障员工展示自己才能的制度。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贝克曾经在《管理心理学》中讲到,人性中存在悖论,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群体中的一员,同时人又希望自己有一个鹤立鸡群的机会,这两者是人性的悖论。作为管理者要正视人性的悖论,一方面我们要创造一个优势的群体,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团队是社会竞争中、科技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依托力量、基本的力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现代社会中人所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人性假设中,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为人创造宽松环境的要求。

这三种人性假设中都有不同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将它们当中合理的因素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就是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同的人性假设有不同的管理原则,在大学管理中,我们要将其归结为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两个层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管理中强调人文管理的特别意义何在呢?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条件下,哪个企业没有人性管理,在21世纪就会被逐出局外。人的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的东西。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一个技术理性的过程。技术理性是必要的,但不是的。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管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在大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它与管理对象有很大关系。大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是教师、干部、学生。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公正的象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较大的不同,就是它在情感层面的要求比一般的群体要高得多,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分子的特点又不同。人的情感的需要、尊严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动作能带给你尊严的满足。这些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日常的管理中是无时不见的。常态下得到的和谐是长久的,非常态下得到的异常的热情是短暂的。知识分子在尊严、情感层面需要的特点,决定了大学中管理尤其要讲人性的管理,作为管理者尤其要有这样的理念。大学中管理的意义不是一种理性的工具,而是要有人性的关怀,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尊重人,使每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给予尊重和回应。尤其是现在,一个学者有很高的科研能力,不意味着他能将任何事情都处理好。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怎样一个限度中宽容一个人的个性,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能存同排异,这样的管理不是对人的尊重,而是对人的一种强制的限制,最终这种管理很难形成凝聚力。王章教授曾讲过:拜托我们的中层干部,我们要给那些有个性的人一个宽容的环境。现在,人才的流进和流出,都是一个正常的流动,但人才的走与不走很重要的不只是钱的多少,最基本的问题在于他心情是否舒畅。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做选择。人才的选择,就是让他能够心情舒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地方。这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有非常大的关系。

作为中大的中层管理干部,大家是学校的窗口,代表学校的形象,校外的人来到我们学校,如果得到一个有人性的回应,对中大有非常好的印象;得到无礼、粗暴的回应,就会对学校留下很坏的印象。一个人才如果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大学的管理有良好的印象,就会投入到学校中来。中大管理者有没有人文管理的理念,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表达的,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我非常期望,我也非常愿意与我们的同仁、同道一起通过我们的管理来提高、来挖掘、来激发我们广大教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别人。我们在执行制度时,要能够更多地从挖掘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方面去想办法。我想,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好的管理队伍,中山大学建成大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在学校的发展中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文管理论文:论女校长的人文管理魅力

女性校长作为中小学校长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她们在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角色特征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校本身就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女性教师能成为学校领导,一定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一个内在素质很高的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优化和完善领导者自

身的人格,才能为领导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女性校长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所小学虽然小,但它的基本管理与一个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也无多大区别,管理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女性校长刚上任往往会成为校内外议论的对象,她的一举一动,每项新决策的出台,都会是一些人背后议论的话题。甚至自然而然地在群众中产生一些闲言碎语,有的还变成流言蜚语。对此,作为小学女校长,要想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不受闲言碎语的困扰,面对个别人的嫉妒心理,要冷静、沉住气、不烦恼、不被吓到、不因此而贻误自己的工作。因此,女校长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有果断性,克服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的女性弱点,做到随时随地保持清醒的头脑,遇事冷静,善于分析,并当机立断作出恰当的决定,且坚持执行。其次,要有自制力。女校长往往比男校长更有激情,同时也更容易冲动。一所学校里,教职工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不顺心的事也常会发生。这时候,女校长更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因为绝大部分违背教育管理规律、作出非理性的决断往往是在烦躁、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女校长要善于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感情,即使在自已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也决不因一时气愤而做出非理性的事。再次,要坚韧、执着。女校长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时候,或许会遭到传统评价者的指责,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说不定还遭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误解。这时就需要具有坚韧、执着的意志品质,把一次改革坚持到底,把一次尝试进行下去,把一条制度落到实处。

二、女性校长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的校长都比较富有创造性。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尤其应具有改革创新能力。但在现实中,比较多的女校长满足于常规性工作,缺乏开拓性,打不开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这确实是不少女性校长常常在思考的问题,除了要克服前面的几个弱点外,要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口是要建立一支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有多条,如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如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如各种激励措施等

女性校长可以利用自身感情丰富、细腻,亲和力强的特点,加大情感激励措施对教师的作用:一是沟通感情,女校长热心、耐心、贴心,更容易了解、关心、帮助教师,做到“教师有所想,校长应有所知;教师有所求,校长应有所帮”;二是关心生活,千方百计使学校成为教师的乐园,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并积极关注教师的生活情趣和格调,提高教师生活的品位;三是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为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在目前情况下,校长拿不出钱善待教师,但可以拿自己的一颗真心来关爱教师,以情感来激励教师。

(二)一所学校,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就会原地踏步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一要有新型的思维方式和超前的管理理念。改思维的滞后为超前、封闭为开放,由经验型教师转型为创造型教师。二要充分地掌握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要有识人之眼、用人之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深入教学及时线。“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这样,工作讲究一个“实”字,不搞花架子,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听课意见,和教师交流切磋,剖析教学过程,充分肯定长处,诚恳指出不足,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反映,随时掌握教学的及时手资料,为制定或改进教研教改方案提供充分依据。这样,教师对你的敬仰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入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中去。

三、女性校长应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人格魅力

“乐其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而老师往往也会因为喜欢一位领导,尊重一位领导而不知不觉作为工作的感召力。作为女性校长,要想把自己的本质工作搞好,必须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良好的形象塑造,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感染教师、影响教师。

女校长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不仅要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打理不好,看上去精神不振或者俗不可耐,怎么可能打理好一所学校、一份事业呢?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她的仪表、举止、言谈既是自身修养的反映,也是通向成功之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方面,既要体现女性的优美、本色的一面,也要考虑女校长的不同之处。仪表要干练、精神;言谈要亲切自然、落落大方;举止要注意礼节、不庸俗。一名女性校长如果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话举止随意,热衷于喝酒交际拉关系,那么可想而知,该校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女性校长要切记外在形象其实就是一种工作作风的体现。

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让老师们钦佩信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女性校长思想消极、作风败坏,工作懒散,老师会觉得你没有做校长的资格而不愿意服从你的工作安排和管理。要知道,每一位教师心里都有一杆秤,随时在称量着每一位管理者。领导若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以权谋私,不拈轻怕重,不违反原则,处理事情公平公正,群众及下属就会对其敬信诚服,有了矛盾也能得到他们的谅解,使矛盾得到化解;领导若不能正己垂范,口是心非,说一套而做一套,这样有了矛盾不但很难得到他们的谅解,还可能使矛盾逐步激化,迟迟得不到解决。

因此,女性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才能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管理 打造诗意栖居的校园

摘要: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文管理的张力。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秉持“润德启智、文化立校、育人”的办学理念,实践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于学校办学的各项活动之中,畅行人文管理,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校园。

关键词:人文管理;人文教育;诗意栖居

吉林省辽源市钟灵毓秀的龙山脚下,景色秀丽的辽河岸边,坐落着一所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窗口学校――辽源市实验中学。她创建于1906年,曾三迁校址,十五次易名。回望历史,我们深知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2008年8月28日,当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这所百年老校之时,更多的思考是如何继承与创新实验中学鲜明的管理特色。

一、人文管理的基石定位在“传统”――继承百年校史,汲取百年文化,弘扬百年精神

浏览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实验中学带着历史的记忆向我们一路走来。1906年,辽源创办了首家公立学校,她经历了清朝末期的风雨飘摇,见证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战乱、伪满时期的殖民统治。这些磨难没有压倒办学者的意志,他们就像一粒粒顽强的种子,在关东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建国初期,实验中学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站起来,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期间经受了“”和“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但并没有阻止实验人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步伐;“”的十年浩劫,学校发展受到影响,但前辈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还是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今天的精神宝库。恢复高考之后,学校迅速走上正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学校跨入市级重点中学行列;九十年代拉开了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序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名校风采初步显现;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秉持“发展性教育”理念,走人文管理之路,办学条件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今天全市初中的窗口学校,进入省级先进校行列。

二、人文管理的核心定位在“文化”――树立文化理念,打造文化体系,彰显文化特色

(一)凝炼思想文化

木有“本”则根深叶茂,水有“源”则畅流不息。实验中学的“本源”就是凝聚百年办学的价值追求与教育情怀,集中体现在“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学校、人文教育”这四个方面。人文精神,是实验人在百余年历程中凝炼形成的办学理想、办学追求;人文思想,是实验中学以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育人为整体目标的办学灵魂;人文学校,是支撑实验中学百年发展的教育品质;人文教育,是实验中学百年特有的办学气质和办学风格。

(二)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近年来,完成标准化建设之后,我们对校园进行了整体的文化规划,确立了以传承百年办学历史与彰显时代精神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建设“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学府氛围为目标的整体思路,对校园环境、楼馆外墙、综合设施环境、教学楼环境、班级环境等进行整体设计,实现了化目标。

(三)提升行为文化

首先,用爱校系列教育完善人生素养。组织专家和教师设计了热爱校园活动体系,每年新生入校,都举行以班为单位戴校徽、穿校服仪式,让学生树立成为中学生的意识。及时次班会正式读校训、唱校歌,由班主任讲校史,引导学生知校情。学校成立了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刊编辑部,定期下发。

其次,用美德系列教育奠定人生基础。传统美德教育是我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课题研究推动的策略,寻找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在全国传统美德教育18个项目中选取了“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14个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第三,用德育系列活动培育文明学生。学校常年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从年初开始,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和孝敬心、仁爱心主题教育活动;四月的责任心、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五月的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赛、征文比赛,校园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七月的纪念党的生日系列活动;八月的双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国防教育书画展,师生摄影展;九月结合军训开展的新生教育,利用教师节活动和趣味校运会进行专题教育;十月的国庆日系列活动;十一月的读书汇报会、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赛;年底的校园评比竞赛。

,用社团系列活动中提升学生品味。学校先后组建了学生军乐队、美术社、文学社、校园广播电视台、各类体育运动队等多个团体,取得了多项成果。

三、人文管理的灵魂定位在“人本”――唤醒人本意识。激发人本动力,促进发展

(一)让领导成为人文管理的引领者

2008年,新领导班子上任伊始确立了争创班子的目标,弘扬“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两种精神;树立“政治、公正和作风”三个形象;强化“责任、清廉、服务和创新”四种意识。开展了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内容的“四好”文明班子创建活动。

首先,建设学习创新型班子。学校坚持行政例会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核心,围绕学校发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学习,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建设民主团结型班子。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集体议事规则。

第三,建设勤政奉献型班子。学校操场的建设、三个教学楼照明设施改工程、食堂防火改造工程、校园的路面改造工程、招生等工作繁重,特别是作为窗口学校,我校还承担各种大型考试,代表省、市、局迎接各类大型检查,任务十分艰巨。

,建设清正廉洁型班子。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班子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让教师成为人文管理的实践者

实施“燎原工程”――拓宽教师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全员参与了国家远程培训,并全部合格,获得结业证书;派出了近100多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学习交流活动,参加省内外课堂大赛,各种研讨交流会。

实施“名师工程99――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立了6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实施“五个一"7-程,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导课――听课――评课活动,有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目标,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级教学新秀、名师和学科带头人8名。

实施“青蓝工程99――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传帮带,一批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历次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评优课大赛等各项比赛中,均获团体总分及时名的好成绩,数十名教师荣获个人学科及时名。

实施“信息工程79――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深入开展《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先后有百余名教师参与,90多名教师被评为实验教师;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历届“吉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均有多名学生获奖;学校也因此获组织奖。

实施“科研工程”――学校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发展动力,“十二五”期间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三)让学生成为人文精神的继承者

学校把培育师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作为办学的宗旨,引导学生把学做人与学知识相结合,塑造人性与灵性相结合,打好每个学生人生发展的底色。百年的办学历史,铸就了实验中学人的人生旅程。

(四)让人文思想丰盈师生的心灵家园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利契机,大力加强理论创新,形成了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载体,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由此引发了德育观念的创新,打造出规范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模式,构建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德育特色。

四、人文管理的动力定位在“机制”――构建制度文化,探索激励机制,实现特色管理

我们对实验中学的人文管理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整合学校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吸纳了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人文管理的核心理念。从而使它在产生时起,就深深地根植于活跃的学术氛围之中,带有鲜明的办学品格特征和普遍的示范性。

(一)用人文理念理顺民主化管理体系

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体系,学校每项制度出台都经过教代会讨论、行政会议和校长办公会审议后实施,充分保障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于改革精神的制度文化。

构建多方位的监督体系。实施校务公开,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定期将结果各全校公布,主动接受工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挥团代会、学生会职能,引导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体验管理的乐趣。

(二)用人文理念建设人性化管理机制

实验中学的每项管理制度和举措,都以尊重人、激励人和发展人为前提,管理过程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意识,从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条件,解决后顾之忧。投入资金改善办公环境,建设省内的校园信息系统和各种功能室,为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硬件保障。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完善各项文化设施,为教师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工会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困难,让每名教工都能安居乐业,以较大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

(三)用人文理念树立责任化管理意识

倡导权力分层、任务分解、责任分担的管理理念,每个层级都肩负起自己的职责。打造敢于担当、真诚奉献的教育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领导层树立“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管理意识。中层干部坚持“忠于职守、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管理原则。教师们继承和发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创优争先”的光荣传统。

(四)用人文理念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

我校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模式,秉承“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把“精细化”渗透到学校管理每个环节之中。如行政管理实行“精兵简政”,突出品质高效;干部选用坚持“精挑细选”,让能力突出者脱颖而出;常规管理提倡“精细入微、精打细算”,体现节约环保。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培训等方方面面都以“精细”当头。同时,采取多形式的评比、多元化评价,真正把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到实处。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关怀管理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图书馆管理中,馆员人文关怀管理的现状及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人文关怀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文关怀;馆员

人文关怀, 是图书馆管理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图书馆如果缺矢了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关怀,图书馆就必然背离其存在的宗旨,迷失其发展的方向。说到底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无论图书馆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人文关怀都是其永恒的旋律。

一、人文关怀的定义

人文关怀是对人本身的关怀,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是对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以及生存状态的关注。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图书馆人文关怀是指“在图书馆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人的自由、自尊、自主、平等、价值、发展,把满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权利,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

二、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现状

长期以来,图书馆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老弱病残收容所”, 即使在学术气氛较浓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也是处于教辅地位。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员缺乏必要的关爱与重视,使图书馆员在收入、福利、待遇、职称等各个方面遭受着“边缘化”危机。事实上,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缺陷以及受关怀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面向大众的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现。因此,面向大众的图书馆人文关怀,首先要真正做到对图书馆员的人文关怀。

三、对馆员实施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

(一)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理念,也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理念。平等的原则是国际图书馆倡导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图书馆同样应遵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分亲疏远近,不偏听偏信,不厚此薄彼,对事不对人,同等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否则,馆员平等的原则就名实不符,就更谈不上真正的人文关怀。

(二)公正的原则

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管理者对于许多事物作出判断,如对馆员工作变现状况,工作失误原因调查等,领导者作为管理裁断人,应当力求以公正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态度去观察或者寻求事情的真相。坚持公正原则可以更有利于维护已建立的馆内协调关系。

四、实施人文关怀对领导者的要求

(一)人文管理观念

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它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核心是旨在塑造协调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极大的群体合力。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最终归宿所在。

(二)的管理水平

馆长要具有图书馆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掌握图书馆相关的业务知识,了解并熟悉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内容。通过掌握先进的理论,自觉更新管理观念,靠大智慧、大眼界、大气度、大胆略来适应现代形势下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

五、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

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必须依靠馆员,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各种激励方式将会更大的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较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一)时间激励―“自由时间”管理

“自由时间”管理,就是在图书馆某些部门和岗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对一定时间内馆员应完成的工作量做出明确规定,在完成工作量并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馆员可以自由支配所余的工作时间。《世界上最科学的管理原则》的作者米歇尔・立波夫认为:“你如何回报员工,员工就如何工作”。“自由时间”管理制度体现了管理者对馆员的信任,以及对馆员价值的认可,这有助于减少馆员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同时也可大大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指出:改革发展到现在,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怎样挖掘附着在人身上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是否发达,并非取决于它的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启动凝聚在个人身上的资源,只有靠相应的制度和办法来激励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科学的薪酬制度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使激励机制起到实际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关键,管理者不能把薪酬的发放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随心所欲,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分析和评价,明确岗位价值,做到因岗设人,人尽其才,把薪酬和馆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成绩相联系,真正从图书馆和馆员的利益出发。

(三)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特点,努力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管理,让馆员参与决策,根据多数人的意志、智慧,能使馆员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应当享受的权力,增强责任感,获得成就感,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向高水平、深层次开展。

人文管理论文:钮富荣:人文管理管灵魂

太湖南岸,一路往南10余公里,便是湖州地区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的所在。此刻,院长钮富荣正在17楼的办公室内,和同事、设计方热烈地商讨着新院的设计方案。全院1800名员工心中的那座立足浙北、国内经验丰富、接轨国际的新院,将在这里完成的规划和设计细节,一家地方性的综合性医院也将由此实现向区域性医疗中心的跨跃。

在履职湖州市中心医院院长3年间,钮富荣身边的人一次次对他身体内所蕴蓄的巨大能量感到惊讶,也被他的管理魅力所折服。

“以人为本”是关键

“抱歉,今天是周二。我有个重要的会议,我们下次再约。”钮富荣一边礼貌地挂完电话,一边仔细地整理自己的衣服,向会议室跑去。他要见的不是别人,而是医院内的员工代表。每周二下午,钮富荣都会带着分管副职领导、工会、院办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与来自医疗、护理、行政、后勤、家政保安等一线岗位人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坐在一起,听他们讲梦想、讲工作、讲收入、讲困难、讲家庭。这样的“会议”,大家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一开就开了7个月,一听就听回了169条合理化建议。钮富荣给这样的会议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叫“我与院长面对面”。他笑着说,这么一坐,大家听到了彼此的心跳,才像是一家人。

类似的“创新”,钮富荣还有不少。他穿上粉红色马夹在门诊大楼里当志愿者,到临床走访听患者心声,为员工办达人秀、辩论赛、全英文圣诞晚会,带领几千市民“走春”,力推员工“暖心工程”……

“人文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放到医院的范畴,我认为首先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扩大到全社会的范畴,还要有责任和担当。尽管现在交织在医疗界的问题纷繁复杂,但人文这条根儿不能丢。”前段时间,钮富荣参加过一个业界在山西举办的论坛。会上,他提出了“亲”、“诚”、“信”、“和”四个字。亲,亲和,亲切;诚,诚实,诚心;信,信赖,信任;和,和谐。

钮富荣认为,医院要发展,必须有一大批忠诚的员工作支撑。而培养忠诚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医院的关爱,使其自身的目标与医院发展的目标合而为一。因此要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落到实处。在该院,每当医务人员过生日,所在的科室都会为其送上生日祝福;只要医务人员生病住院,院领导都会前往探望;医务人员的孩子入托、上学,也有组织出面帮助办理。

“以人为本”,既关注个体,关注群体。“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为了培育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理念,钮富荣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医务人员说:在自然界,团队精神往往是生存的必须;在一个单位,个人要进步,单位要发展,团队精神也必不可少。为此,他列出了这样的算式: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则1+12;矛盾激化,相互拆台,则1+10。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团队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医学是科学,对待医疗纠纷、医疗事件,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护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钮富荣的倡导下,医院出台了《医疗不良事件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减轻了一线员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只要主动报告,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不予或减轻处罚。”钮富荣说,任职3年来,自己最骄傲的是,在处理医疗事件的过程中,从没有隐瞒。如果老百姓受到伤害,不回避,一定给予合理的赔偿。

只要患者需要,钮富荣和他的团队就会不遗余力地践行。2013年10月16日,医院接收了一位特殊的患者――32岁的平措拉姆。来自西藏察雅县吉糖镇吉糖村的平措拉姆在湖州一区级医院产下一名男婴后,出现产后大出血、休克、多脏器衰竭。16日中午转入湖州市中心医院时,情况已经相当危急。医院调动了产科、外科、血液科、肾内科、重症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的大批专家进行大会诊。平措拉姆母子康复出院后,医院账上留下了40余万的医疗欠款。

近3年来,医院简化了医疗服务流程中的15个环节,为患者就诊开辟了“绿色通道”;设立“预约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调整门诊功能布局,推广使用自助挂号机和取单机;推出“门诊危急值”报告制度,拓展“专家中转站”功能;组织200余名职工志愿者于双休日、夜间到门急诊开展志愿服务,为患者提供贴心帮助、解决实际需求等,所有举措均围绕“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而发力。

在开展“争创医疗服务品质工程”等活动中,医院要求医务人员换位思考,亲近患者,理解患者,让患者讲出了轻易不愿说出口的心里话,消除了隔阂,架起了医患之间的“连心桥”。钮富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医务工作者交30位患者朋友,医院的1000多名工作者就形成了一个3万人的医患群;如果每个患者家庭有3位成员,就形成了9万人的信任群;如果家庭中每个人再向3个亲友介绍,就是27万的义务宣传员。这样一来,人文服务就会像滚雪球似的,使更多的人分享到其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声望。

“文化建院”强根本

人文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实现人文管理的重要载体。

钮富荣觉得,随着环境形势变化,文化已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一个单位发展的深层控力和迈向的根基,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德技双馨的医务人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源。医院以“道德讲堂”为平台,助推全院职工学优、赶优的浓厚氛围。他们精心组织评选“身边的道德楷模”、“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系列活动。在文化的感召和熏陶下,医务人员奋勇争先,先后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及时届医院后勤管理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医院近年来既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达人秀”、“年代秀”等活动过程中,还通过举办“爱与责任”、“医务人员职业人文素养之我见”、“对话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等主题演讲或辩论赛,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

他们还重点加强“职工社团”、“职工之家”、“医院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2013年,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组建了十大“职工社团”,包括声乐、舞蹈、书画、摄影、桥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骑行、太极拳项目。对内得到了职工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400多名职工加入。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今年,舞蹈社团在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排舞大赛中获得银奖;声乐社团应邀参加了市“爱山音乐节”演出;骑行社团参加了2014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等;10月,“菁灵”声乐社团和“灵韵”舞蹈社团联合成立“菁韵”声乐舞蹈队,申报了湖州市基层文艺团队扶持申报项目等。两年来,通过社团平台建设,挖掘潜力,打造品牌,满足了职工多元的业余文化需求,为医院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钮富荣表示,单位要发展,不能缺少新理念。然而,不管什么理念,如果不利用有效载体加以落实,无异于“纸上谈兵”,最终将沦为一句空谈。文化虽说虚无飘渺,但它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无坚不摧”。利用文化这个平台来贯彻落实新理念,投入经费不多,却能管得长远,实为明智之举。

人文管理论文:强化人文管理 提升品质服务

学校后勤工作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提倡品质服务是做好后勤工作的主要目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加强学校财务后勤的管理工作,提升学校财务后勤的服务质量,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管理,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人文管理,提升学校后勤品质服务质量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提倡优先服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先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人们习惯用于军队作战时后勤部的用语。学校后勤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为此,我们做后勤工作必须做好“三个先导”:

一要做教学的先导。教师的教学很苦很累,既要备课还要上课,既要批改作业还要钻研教材。作为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为学校所想而想,为教师所急而急。在开学之前就要准备好老师上课所要用的所有教材教具、学生所用的课作业本以及实验器材等,让学生老师一上课就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让老师安心教好每堂课,让学生快乐学好每门知识。这才体现我们后勤服务的先导作用和品质功效。

二要做后勤的先导。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全局工作的成功与否。作为后勤管理人员来说在学校后勤全体人员中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大家知道,后勤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人员复杂,技术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后勤管理都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后勤管理负责人一定要自身作表率,工作做先导,凡事要有计划性,安排要有科学性,工作要体现人文性,用人性化的管理做好后勤服务先导,提升后勤整体服务质量。

三要做服务的先导。服务是后勤工作的主要表现,做好服务率先最主要。因此,做好学校后勤的服务工作要有率先性、性,要有做事在人前,享乐在人后的奉献精神,要以全校教育工作为服务先导,做好学校后勤工作。比如食堂的工作必须是先准备买菜、拣菜,然后要煮饭、盛汤,等学生吃好还要洗刷打扫。再如学校的卫生安全管理无时不给后勤工作敲响警钟。为此,后勤工作只有时刻做好服务管理的先导工作,学校其他工作才能完成,学校教育才有前景希望。

二、提倡安全服务是保障师生健康的前提

俗话讲“安全无小事,生命是大事”。因此,在学校的后勤工作中要特别重视三种安全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一是注意校舍安全,让学生进入校园有欢乐感。平时要经常检查学校校舍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要检查校园内水、电、气、火种等所存在的隐患,如有不良情况要给予及时处理,确保有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二是加强食品安全,让师生身心健康有安全感。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作为后勤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把食品卫生放在首要地位。要经常检查食品食物的采购、加工等环节管理工作。要规范操作规范管理,保障食品卫生万无一失。三是重视人身安全,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有责任感。要经常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加强学生在校安全,教育学生注意途中安全,引导学生能保护自身安全。要把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平安无事。

三、提倡温暖服务为特殊学生提供保障

学校的后勤不但面对的是教学,更主要的是服务学生,而特困生、留守生、寄宿生又是全体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做好这些群体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保障,提供温暖服务尤其显得格外重要。一要给特困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做好有心人。特困学生一般是家庭的贫困或是父母的弃遗或是家人的病残而造成经济上的困难。这些学生大多是经济上的贫困影响学习上的困难。为此,学校教务处和总务处一定要注意这些学生的特殊原因,摸清情况,进行及时归类汇总,及时给予经济补助,给他们提供学习上的保障,让党的政策及时惠及特殊群体,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二要给留守学生提供服务保障,做好知心人。留守学生是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依靠其他人照顾进行上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最需要的是生活和精神上帮助鼓励,因此,学校后勤财务人员要做好知心人,要及时给予关心和照顾,及时提供服务保障,保障他们学习顺利。三要给寄宿学生提供温暖保障,做好热心人。寄宿学生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独立生活学习紧张。他们最需要的是生活上得到关心,吃住上要有温暖。学校后勤服务人员一定要给予他们多关心多帮助,问寒送暖,打足饭菜,茶水及时,做他们的热心人。尤其对一些特困寄宿生在生活上还给予及时的生活补助,让他们感到学校集体的温暖,感觉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雨露阳光。

四、提倡经济服务是管好学校财务的关键

学校财务是后勤管理中的主要部分,财会人员的服务素质是做好学校财会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是把好收支关,做好财务的把手。财会人员要根据《会计法》《会计法规》等有关要求严格把好收入支出关,要做到收有政策,支有法规,要明白收帐,合规支帐。对一些违规现象和行为要敢于抵制,对一些违规票据和不合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制止,维护财经纪律,确保国有资金不受损失。二是把好勤俭关,做好经济的关手。节俭是中华美德。作为学校的财会人员一定要为学校资金做好经济关手。要勤做收入,俭为支出,量入为出,用在关键。要节约为主反对铺张,经常养成随手关灯、人离水停、节约每张纸、节约每粒煤的好习惯,提倡经济服务,做好经济关手。三是把好效益关,体现管理的能手。理财的目的是效益,经济的运用是价值。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中,财会人员要为领导把好经济效益关,在经济价值上要充分发挥管理能手的作用,做好领导的经济参谋,量财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用最少的钱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价值效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五、提倡微笑服务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基础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事杂量大,其实要做好这一点点工作也是很简单,只要每个后勤工作人员拿着一个平常的心认真对待认真做好,就能彻底的做好这些服务工作。除每位员工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和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外,最最关键的还是每个职工要有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微笑地对待每个人和每件事。一是要微笑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欢心。比如学生交费拿书要热情服务,学生打饭买菜要微笑对待,学生如遇困难要主动帮助,学生有了问题要耐心教导。二是微笑对待教师,让教师感觉称心。后勤人员和教师是学校教职工的主要群体,教师的教学成果离不开后勤人员的勤奋劳动。老师上课教学时间紧,后勤人员要主动服务,热情关照。如老师所需要的教具物品必须给他们先准备好,老师要报销发票要及时热情给予处理,如有老同志来办事要微笑迎接,热情地请坐上茶,让每位老师感到亲切而温暖,感到称心而满意。三是微笑对待社会,让社会放心。学校的财务和后勤是体现学校文明的一个关键窗口,服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学校财务的收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的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千家万户。因此,后勤财会人员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至关重要。一要按政策收取费用,决不违规收取任何费用。二要按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三要对所有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和要求,要给予微笑解答和及时解决。只有这样热情工作微笑服务,才能让社会放心,让全社会满意我们的学校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的提升。

实践表明,学校后勤工作要做的事不在于多,而在于做在于优;不在于管理,而在于人性化的表现。其工作的形式服务是重点,品质是关键。只有让学生欢心,让老师称心,让社会放心,才是提升我们学校后勤品质服务工作的较大荣幸。

人文管理论文:学校人文管理初探

摘要:与理性管理相比,人文管理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对学校改革创新、教师自我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是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针对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实行人文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健全规章制度,营造关爱氛围,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管理;以人为本;教育

管理是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多数学者认为,学校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模式、理性管理模式和人文管理模式三个阶段。其中,理性管理又称之为科学原理、刚性管理,它强调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和纪律强制,注重量化的评价,强调标准化,效能及时,具有经验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被广泛采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缺点,即一味强调科学和理性,往往削弱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校组织管理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就需要实行变革创新,逐步实现管理模式向人文管理的转变。

一、学校实行人文管理的现实意义

与理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实施管理不同,人文管理是将人看作一种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以激励、调动、激活行为主体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为主要手段,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由于人文管理模式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因而成为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

(一)人文管理是学校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是具有人文特点的事业。学校管理的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些无法监控和衡量的因素。这决定了学校管理不可能简单僵硬地运用固定的劳动规则来衡量、评价一切,更不可能按预先的、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人文管理,用共同的价值观、精神和道德规范影响和教育教师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的资源有效地整合积聚起来,使各相关要素发挥较高的效能。人文管理既反映出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展示着学校精神的内涵,是学校增强竞争力、推动变革、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管理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方面,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不能过分依赖明晰、科学理性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其劳动成果往往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价值上,很难用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教师希望学校管理者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希望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出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这不仅是教师个体精神上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人文管理重点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强调尊重每一位教师,倡导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创设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三)人文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的学校文化,孕育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人文管理强调通过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打造,为学生发展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共同的精神家园。尤其是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环境熏陶和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在学生个人成长历程中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作用。因此,实行人文管理,是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人文管理的方法与路径

(一)以人文本,健全规章制度

人的自觉性通常要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忽视制度管理,往往无法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人文关怀就会成为空谈。所以,管理应先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着手。理性管理往往喜欢把数字和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评价的全部,忽视了教师作为管理主体的作用和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显现出种种弊端。而人文管理少了条条框框等外力的限制约束,易于从内心深处激发个人的内在潜力。以人文本,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制度之外,也不能感情用事或徇私情。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保持制度的稳定性。

(二)以人为本,营造关爱氛围

1.尊重关心教师。教师视尊重为及时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一要尊重教师,通过鼓励其参与管理,唤起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心和兴趣,让教师认识各项目标的内容、意义和相互关系,以利于协作,同时,鼓励教师从中得到经验、启示和能力的锻炼,实现价值。二要学会倾听。现实生活中的职务和地位的差别,容易让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真诚倾听,能缩小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认识和感情上的距离,不仅能帮助管理者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管理者认识和欣赏教师,与广大教师建立一种更为融洽的关系。三要了解教师需求,尽可能帮助教师解决难题。

2.理解宽容教师。理解,就要关注教师的成长进步,鼓励教师放手独立工作。要善于心理换位,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取得情感共鸣。对教师的合理需要,应尽量创造条件予以合理满足;在教师的需要与集体、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其个人需要是在集体和社会中实现的。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要的不同进行引导帮助,如学校可以积极为年轻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在为学校服务、学校的发展中取得成就;可以创造工作条件帮助中年教师满足成就的需要,引导他们在团队共同进步中做出个人成绩。

宽容,就是要对持有不同观点的教师公正宽容对待。通过说服、宣传、沟通、交流、创设情境,对教师的不满情绪进行疏导,有效转变教师态度。对因为有过工作失误,害怕再犯错误或工作中有很大压力的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更加宽容。要认识到,教师的心理挫折常常反映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管理者应当深入了解原因,在管理工作中做一些改进。既不能担心因管理方法不妥,造成教师懈怠工作,甚至引发纠纷,为顾面子而不去管;也不能认为做人的工作要靠教育,以不便管、不敢管、不能管为由不作为,造成了管理上过分宽容的无原则性,影响学校的发展。

3.激发鼓励教师。理性管理和人文管理都强调对教师的激励。理性管理重物质激励、重惩罚,人文管理重精神激励、重表扬。事实上,教师虽然关心自己的生活,希望提高物质待遇,但同时也希望在精神上有所满足,得到尊重。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因创新素质教育模式闻名的北京十一学校推进改革的一个策略便是“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学校通过创立“王春易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室”、“方习鹏教学评价研究室”、“周志英探究教学研究室”、“贺千红过程评价工作坊”、“侯敏华学生咨询工作坊”等,为“先行者”创设了良好的工作情境;还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大小场合现身说法,把他们的照片与主要事迹贴在学校主道旁的宣传栏里,让他们传递变革的希望与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事。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也要从调动教师积极性、能动性着手,多给教师一些“感情投资”。可以通过帮助教师树立正确可行的奋斗目标,进行目标激励;可以通过交办一些重要任务,进行信任激励;可以通过评优表彰,进行荣誉激励;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宣传、指导和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调试教师心理压力,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减轻教师心理疲劳及压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进行情感激励。

(三)以人为本,管理重心下移

理性管理要求对学校内部的一切工作加以分工。但实际操作起来,分工不可能穷尽所有,而且各项工作的划分一经固定下来就容易变得死板。随着工作的进行,经常会出现一些没有被明确是谁或由哪些部门管辖的事务,极易产生推诿。当前,很多中学推行的级部主任分级管理和高校推行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正是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探索。教育管理着就是要通过改革,明确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能、权利和职责,赋予下一层级更多的权利,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上的优化,规范管理行为,激发系部的活力,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

(四)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

在学校内部,教师是具有双重角色的。从管理的层级上讲,教师属于学院的职工,是被管理者;而同时,教师又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专业人员。不同的角色定位,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专业人员,其行为选择多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作为职工,要求教师的一切行为接受来自行政的控制。而行政工作与教师及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很难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专业取向”与教师“纪律控制”之间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所以,在学校内部既有专业管理,又有行政管理,他们在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又各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不能仅仅通过行政来进行管理,必须更多地发挥民主的作用。民意可疏不可堵。管理者要积极建立平等对话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决策。在管理措施出台之前,要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简单粗暴地依仗行政进行压制,而要认真对待,仔细研究,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树立学术,把学科发展等专业性问题交给学术界定、处理。

(五)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学校文化,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孕育出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包括共同愿景、学校精神、办学宗旨、管理理念、教育观念、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学校的各种典礼、文化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等。精神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方向和师生的活动方式,制约着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学校要让师生以创新的思维,从教育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共同参与学校愿景的策划。通过学校规划、管理,达成共同愿景,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使组织内部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人文管理论文:班级的人文管理和后进生教育

【摘 要】人文管理的核心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思维、活动、管理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各种平台和班级活动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在班级被关注、被认同乃至被欣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动力,同时又作为外部推力推动个人积极奋进。

【关键词】班级管理 科学人文 平台架构 后进生教育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影响其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学习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创建具有人文特色的班级文化、进行人文化的常规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求学乐园。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人文管理的核心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思维、活动、管理的主体。它表现在各个方面,是逐步深入的,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把班级建设成生机勃勃的集体,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配合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和结合班级建设的实际完成班级管理。

现在多数班级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分”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盛行“分数主义”,重分不重人,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劳民伤神。二是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管理过程中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将制度过分地细则化、标准化,再配合相应的制裁手段,班主任形同监工,将以“法”治班变成以“罚”治班。三是以“权”为本,班主任权力至上,用命令代替民主,用压制个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

在每个人的前进过程中,须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自身的进取精神,即内部动力;另一种是周围的鼓励、支持和竞争,即外部推力。在班集体中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动力,同时又作为外部推力推动着每个人积极奋进。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灵性,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教育者在管理中要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人文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

笔者尝试在班级内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鼓励。让学生通过参与树立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能够与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收获与欢乐,以此推动班级管理的发展。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后进生是一个班级中不可避免的群体,他们情况各异,有的是家庭条件好,从小养尊处优,玩世不恭;有的是幼时管教不严,我行我素;有的是秉性懒散,混着日子;有的是父母离异,缺乏关心;有的是个性张扬,难以驯服;有的是心理扭曲,惹是生非;不一而足。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文化的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利用各种平台和班级活动,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在班级被关注、被认同,乃至被欣赏。比如,黄××同学在从其他学校转来之前,本班的很多学生已经深仰其名,打架、斗殴、抽烟、上网、逃学等。转到班上的及时天就几次欺负班级的同学,全班学生义愤填膺,联名要求学校把他“请”出本班。但笔者坚信,每一个学生本质都是善良的,一方面做好班级学生的安抚工作,私下里把该学生请到学校小树林边聊天,并当面撕掉学生们准备送呈校长的联名信,嘱咐他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其他学生会错以为我们有私人关系袒护他。带着这个共同秘密,我们开始了接下来每24小时的学习,这期间笔者经常表扬他,一段时间过后,这位同学虽然成绩还不理想,但是纪律明显遵守了,脸上开始有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有的健康、灿烂的笑容。在后来的校运会中,他一举在两个项目上夺冠,同学对的他的佩服,也成了他后来进步的重要推进力。

为了帮助更多的后进生,平时除了安排他们帮忙管理班级,并着手联系家长、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举行了“四帮一”活动结对;定期召开本班任课老师会议和家长会,统一精神,明确目标。我们把有迷恋网络、厌学逃学、与社会青年不正当交往、心理不健康、喜欢打架等问题的学生定为“四帮一”重点对象。协调好任课老师和家长,采取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用爱心唤醒他们,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后进生重新树立信心,逐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班级的班风良好,很多后进生不但有了较大进步,而且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骨干。经常逃课,进网吧;在班级里言语粗暴,课堂上看课外书或玩弄手机、MP3等;经常跟前班主任顶撞,作业从来不做,这类现象对教师的正常教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转化后有这些现象的同学逐渐减少,在班级各种活动中显示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号召力,与各科任老师的关系逐渐趋于融洽,并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节节攀升;同时展示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的后进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班集体趋于和谐、温馨、积极、上进。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使沉睡的生命得以苏醒。在班级管理中,还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并提供有效的帮助,激发他们的潜能,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任何学生掉队,不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更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理想。

人文管理论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人文管理

一、引言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还有社会各界都对教育十分重视,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当前,很多学校都十分注重科学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计划性、统一性、服从性和定量评价,在管理方面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能够有效保障管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科学化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有些不足之处,其中较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没有让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厌恶感和逆反心理,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本文首先提出了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用人文管理的方法来解决科学化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二、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科学化管理带来的教育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而忽视对教师的教育,甚至根本没有对教师的教育。很多学校没有把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法制观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而是觉得可有可无。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无法理顺教职工的情绪,也无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管理层仅通过物质和行政手段来奖励或惩罚教职工,这种方式缺乏人文精神,让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向心力减弱,唯利是图的心理日趋严重。

学校虽然对学生的教育十分重视,也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化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中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个性发展需要也不尽相同,学校没有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过于强调了考试排名和社会影响。

2. 科学化管理带来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方面,我国中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及时个是注重智力方面的培育,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通俗来说,就是应试教育,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也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由于片面追求治理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体质差,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第二个问题是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忽略教学过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管理变为了简单的结果评价管理,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化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措施僵化,不够灵活,缺乏人情化因素。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探索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人文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三、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文管理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中学中实施人文管理,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同样重视教师和学生。人既是发展的及时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学校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的教育管理哲学的高度上,才能真正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完善的发展。

2. 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舒适和愉悦的人文环境。对待教师,首先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尊敬,给他们留下一定的自由度;其次,要让教师都参与学校的管理,一起制定学校的目标、审议学校的工作,实施校务公开等,让教师产生主人翁精神。同时,要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合理的安排教师课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对待学生,要多进行鼓励和关心,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是驯服,而是培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管理者要更多的关注人的本质需要,要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真正取得而持久的管理效果。

3. 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个人要得到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格要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要帮助教师和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成长,共同发展,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果只是偏重一方的发展而忽视另外一方的发展,那么肯定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教师的品行对于学生品行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所形成。因此,学校管理层应该要创造多条渠道,方便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要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交融渗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双方的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长期实施的科学化管理模式已经给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探索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而人文管理能够有效的弥补科学化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是一种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只有实施人文管理,才能逐步的完善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才能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文管理论文:基于人文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管理策略分析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蒸蒸日上。与此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亦不容小觑。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还要向人文、生活、民主、人性、文明靠拢。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人文管理视角下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研究。

关键词 人文管理 当代大学生 策略

所谓人文管理,就是指根据不同人的意愿要求,对不同文明程度的人进行合理、规范、人性化的管理,进而促进人的进一步发展。在文明程度极高的现代社会,人文管理不仅肯定了人类的意愿要求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人类的民主与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人文管理的基础上,当代的教育事业要与人文、文明、人性、民主、生活相结合,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更要强调人文管理。在人文管理的条件下,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立足于复杂多变的社会,还能让大学生在新时期学习新知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更能让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专家学者认为,“人文管理”这一教育观念,不仅能让当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还能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活水源。

以下是基于人文管理的视角下,对当代大学生管理策略的刍论:

1 巧用心理战术,激励学生建立自信,遵循学校管理

“激励”在人文管理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要想成功的实现内心所期望的结果,就要学会激励自我。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首先要学会激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对学生的管理依旧存在一些客观上的问题。而科学的管理是一种让学生在管理中完善自我、超与自我的管理。科学管理不仅要求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创新思想。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成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其发展。

要想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最重要的是采用人文管理这一策略。首先,管理者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才能;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管理者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管理时要充分利用以下几点:

(1)深刻了解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促进其深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优点,制定不同的激励方案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尽可能的使每位学生都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点创造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只有在与学生交流中才会更加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激励学生,促进其和谐发展。

(2)提供适当发展空间,期待他们做得更好。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只有在人文管理的视角下,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出现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与反驳现象时,教师要虚心认真的听。不管学生所论述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认真的回应学生,不要打击学生,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机会,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人文管理中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很有信心,期待他们将来会有更好的表现。(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24页)

2 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引导学生遵循学校管理

现如今,教育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启发式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反思、主动创新的意识。在人文管理视角下,教师要用抽象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要学会利用各种间接方式来诱导学生接受学校管理,使其在言语行为上严格规范自己。

3 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来展示自我

教育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原先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优点来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才能。其中要注意的是:

(1)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代大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自负心理,对问题的研究非常敏感,而在思想上既开放又封闭。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想法,受到别人尊重。但倾听不仅仅要用耳朵听,还要学会用眼听,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感情的传输纽带。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并要表达出与之相关的情感。

(2)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管理。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并且开展多种师生交流活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学生寻求帮助,这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受别人尊重的,还能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和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多讲,老师多听,抓住学生心理。当代大学生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希望被他人尊重与理解。所以,在人文管理的视角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学会巧设问题,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遇到难题时要先倾听学生的见解,并且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老师都要认真的听完,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老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才能更加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与支持的。

4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情动人,引导学生自觉遵循管理

所谓情感交流,就是指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以及学生内心的情感倾向,消除学生内心消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指的是一种特别的心理状况,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并始终存在于对大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情感作为人文管理的一部分,在人文管理中的作用非同凡响。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充分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首先,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是可以传染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点,在教学中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情感可以传染,当然也可以转移。通过情感的转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与教师有关的事物上去。所以,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尊敬自己;,当代大学生都有一种想被人尊重与理解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住这点,在平时教学中要多鼓励、支持学生,并且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而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表达出其内心对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进步的情感。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积极的迎接挑战,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觉性,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

总的来说,要在人文管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巧用心理战术,激励学生建立自信,遵循学校管理。要深刻了解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促进其深度发展,还要为学生提供适当发展空间,期待他们做得更好;(2)要学会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引导学生遵循学校管理;(3)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来展示自我。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讲,老师要多听,抓住学生心理,并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4)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情动人,引导学生自觉遵循管理。只有在这样,才能在人文管理下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效率,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活水源。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校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该有效应用人文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学生,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本文阐释人文管理的含义,探讨人文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人文管理 高校班主任

一、人文管理的含义

人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无形资源和现代管理智慧,使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出较大化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业绩。人文管理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谐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发展。人文管理主张从人性出发,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充分注重人性要素,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求出发,把人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管理的主体;关注人的情感、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成果,充分调动人的激情与活力,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较大化的体现,从而产生出巨大的企业推动力和社会推动力。班级人性化管理要求从学生的本质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着重于激励学生的自觉性。人本管理思想是应该以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引导学生心灵健康和学习,并在学习中充分地考虑到自身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成绩,为走出社会奠定坚硬基础。综合上述,人文管理=人性化管理+文化管理。

二、人文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1 情感管理。感情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本身的形象、行为、情感来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班主任要明白自己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才的关键因素。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已经具备的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行为。在情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给予学生爱,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尊重,以致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意识。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性别、民族、年龄、信仰、贫富、政治地位,每一个学生在老师心中都是平等的,班主任应该做到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班主任在爱的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一切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精神层面的东西,注重氛围营造。首先,在学生管理中树立制度管理的概念。管理中形成制度文化,班规班纪文化,管理不能“随人化”,实现由“人”向“制度”的转变。其次,注重学生意识层面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召集班会、写班会心得、学生提教学教管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文化建设活动,倡导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尊师重教、热爱学习、关爱同学、有团队意识、有集体荣誉感。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营造一种主流价值观念引导的氛围,形成一种风气、一种风尚,让它对工作生活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成员的思想行为发生感染、引导、激励、约束作用。班主任要坚持写日志,不断地反省工作中的失误,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3 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班主任制定本班班规,结合实际情况,需要让学生民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既能促进进一步了解班规,也能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主任不要任意指定班干部,应该经过民主程序:自愿报名-竞选演讲-才能展示-不记名投票-民主平移-聘任使用-民主监督-考核-续聘、重选。奖学金评选指标尽量客观化,少主观因素:程序公开、公正、公平,减少校园腐败,也是对学生心灵净化的一种必要。建立有效的投诉与建议机制,建立班主任信箱,学生随时可以反馈班级发展意见和建议。力争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让他们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

4 标杆管理。标杆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向外部参照物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实践。标杆管理有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班级管理中需要“标杆管理”。班主任应该坚持榜样原则,坚持身体力行,自觉树立标杆。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干部队伍中的标杆,并使之成为榜样模范。班主任需要在学生中,以爱心、知识、能力来塑造人格魅力,培养自己的领导力,让学生尊重,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效仿;在学生中树立爱心标杆、上进标杆、责任心标杆、乐观积极标杆,以典型人物来建造精神氛围,让学生感受、总结标杆所具有的正能量和品质,改善自我行为,形成一种正确文化氛围。

人文管理论文:用人文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摘 要】 本文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运营行业现状和特点,提出在坚持严格管理标准的前提下实施人文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人文管理:应继续坚持规范化管理;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理念;用人文精神指导制度建设;提升领导层的人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 人文管理;和谐企业;建设

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承担着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工程养护、路政治超、服务区管理以及监控安全等工作任务,具有企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目前,陕西省高速运营单位共有26个,管理路段超过4000公里,在册员工2.2万多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群体。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运营行业形成了一系列刚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将每一步作业流程具体分解细化,甚至贯穿于普通员工的日常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在保障道路通行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员工年龄结构的变化、知识层次的提升,尤其是高新技术在高速公路行业的应用,这种单一的强制性管理方式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一、单一的强制性管理方式的负面影响

1、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不足

随着1990年12月陕西及时条高速公路――西临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运营行业随之应运而生,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省内高速公路建设突破了4000公里,运营企业发展到了26个。然而,各公司间在企业文化上大同小异,管理方式上相差无几,制度建设方面也仅限于照搬照用,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的应用也仅限于满足需要,管理和应用方面的创新力度明显不足。

2、员工个人发展受到局限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员工多数远离城市,对员工个人在生活、家庭、婚姻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笔者曾对某运营公司员工思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73%的员工渴望得到学习提升的机会,51%的员工表示自己的才能未得到充分发挥,66%的员工认为自己能够得到的发展机会太少。某运营公司2011年共有在册员工370人,至2013年9月,相继有53人辞职离岗,占当年人数的14.3%。长此以往,不利于行业稳定和和谐健康发展。

3、对外服务质量遭遇提升瓶颈

作为社会服务单位,向社会提供高效、快捷、文明的通行服务是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首要职责,各运营公司纷纷出台《文明服务标准》,贯彻《星级考核办法》,甚至将“微笑服务”细化到了“笑露8颗牙”。但基于前两者原因,绝大多数的一线窗口员工难以将文明服务内化为自觉行为,文明服务质量遭遇提升瓶颈。

单一的刚性制度和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效率优先理论基础上的,在确保管理效率、直达管理目标方面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较大缺点是忽视了管理对象――人的自主能动性,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在现代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该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管理,用激励、感召、启发的方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理解和内化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转化为奋发上进、争创的实际行动。

二、落实用人文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所谓人文管理,其核心在于肯定企业员工的价值,尊重员工的理性思考,关怀员工的精神需求等,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员工的自由发展和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实施人文管理既是提升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落实在行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继续坚持规范化管理

实施人文管理,不是要放弃规范管理,高速公路的固有特征,决定了运营企业在规范管理方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落实规范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目标任务,使干部员工执行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二是在考核上要严明,对违反规章制度、引发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员工,要毫不手软地进行考核兑现,用严厉的处罚来严明纪律;三是加大稽查力度,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经营、稳定的突出问题,形成政令畅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理念

要时刻把人文关怀摆在重要位置,融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全过程。一要解决实际困难。善于倾听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掌握员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二要加强教育疏导。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心理特点都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员工普遍出现的思想困惑、心理苦恼、情绪阻塞等问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倡导自主管理,充分相信和依靠员工,集中民力,汇集民智,让广大员工从企业管理的旁观者、接受者的角度,走到亲历者、参与者的位置上来,给予员工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励员工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建功立业。四是搭建员工成长平台。按现有员工岗位现状、发展需要及员工需求等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和形势任务培训等,引导和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同时不断拓展员工发展通道,激发干部员工爱企业、奔事业的热情。

3、用人文精神指导制度建设

人文管理要求我们要把人文理念作为管理制度的灵魂,作为制定管理制度的基点,有效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办法,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对以往的制度、办法中主要内容与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要予以废止,对个别条款与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要予以修订,对明显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办法要予以调整,确保各项制度要合理、合法,具有可执行性;对确实需要修订或建立的制度、办法,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拟定;要加强国家高速公路运营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尤其是路政、治超执法人员的法律规章意识,增强依法照规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工作行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4、提升管理层的人文素养水平

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应具备出色的决策决断、组织协调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宽泛的知识面、高尚的人格魅力。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者,要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学、法学等内容,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要融会贯通,躬身实践,善于把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提高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能力;要寓人文素养于工作实践,以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模范行为赢得职工的信赖,影响和带动员工,把个人价值有机融入企业共同理想之中,激发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的豪情。

【作者简介】

刘冠宏(1982.11-)男,硕士研究生,现任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团委书记.

人文管理论文:小学学校人文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它受管理规律的制约,有系统的管理理论,有具体的管理目标,有独特的管理内涵,特别重视情感的运用,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 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和“法治”的结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也讲个人,但这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身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基本点。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结合的教育,是努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人和自然、社会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学校人文管理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确立起来,这是人的观念的一次历史性进步。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身建设水准。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点。(1)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2)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3)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育管理者接受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并确立以此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管理者从学校特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出发,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课内外活动等实现学校管理功能。在实际管理中,过分强调课内外活动,过分强调量化考评,以制度和数字去约束教师,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因此,学校管理实现“以人为本”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亟需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在学校建立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学校管理者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列,充分发挥价值观倡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协作进取的良好人文环境,让教师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管理者既要带人也要带心,转变管理观念,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对周围教师要有敏感度,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内可以获得自我的实现。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使命。用整个身心去做整个学校的管理者,就能真正体现“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高的山。”这句话的真谛。

2树立群体观念,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人文管理的核心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在当前课改启动这一机遇下,学校要得到较快发展,校长就得把创建 “学习型组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因此,校长要通过大力提倡、培植、宣传,形成学校的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创建良好的校风。

学校通过“以校为荣,育人为先,真爱学生,终身无悔”这一教师誓言的引导,鼓励教师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把学校的荣誉和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时,大力宣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努力创造一支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队,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3营造民主氛围,注重科学方法,是人文管理的关键

实行人性化管理,就必须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把民主治校放在突出位置。

学校的一切工作既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是为了顾及全校师生的根本利益。所以,师生理当有知情权,决策时就应该听取教师甚至学生的意见。如教师的评优晋级,职称申报,大型修建,大宗物品购买等,我们都充分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较大限度地减少失误。民主管理就是用民主的方式定下来的事,就要有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在民主管理中,要让每位教职工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民主监督,就是校长要自觉地接受领导、教师和社会的监督。我认为,校长要凡事带头,如做到早操、出勤,每日早到、迟走等,真心诚意地将自己置于教师的监督之下。宁肯眼前累人,不可长远累心。这一工作做好了,校长和教师的距离自然就拉近了。

4树立博爱思想,营造人文校园,是人文管理的依托

营造优美、舒适、具有人文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这一出发点,应尽力提升教师工作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打造人文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喜爱、依恋和维护的家园。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人文管理论文:加强人文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从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成长为省学科带头人,从学校的被管理者转变成学校的管理者,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角色的不断转变,职位的不断变迁,让我体会了教育的酸甜苦辣。2008年,《福建教师》曾以“金校长的教育人生”为题对我的教育历程做了专题介绍。今天,就当前学校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人文管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作为一名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无疑就是教育教学管理,因为它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家都谈教育管理,但究竟什么是管理?怎样管理?是侧重于“管”,还是侧重于“理”?作为一名教育管理的实践者,我认为教育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以人为本”是管理,这是宗旨问题:“依法治校”是管理,这是方针问题;“严宽导慎”“重奖重罚”这也是管理,这是方法问题……学校应在“依法治校”的方针指引下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这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文管理,对教师人文关怀,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一、以人为本,服务教师

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动力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团队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长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力等多方面。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师活动未影响、改变和发展学生。所以,学校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有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必然得到发展。

为教师服务,首先,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要通过开展培训、教科研、参观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如校本培训就是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注入新的活力的有效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一要充分利用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二要购置教育理论书籍和订阅多种教育杂志供教师借阅;三要搭建平台,给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四要认真开展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校长心中要时刻装着教师,实实在在地为教师排忧解难;真诚与教师平等对话,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管理环境。校长一定要尊重教师,要有亲和力。特别是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更要主动关心,并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校长要以校为本,学校要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多体现人文关怀。如前段时间发现一位教师经常迟到,我通过了解,得知他因爱人身体健康问题,时常要陪着上医院的情况后,连忙问老师需要什么帮助,告诉他有困难要汇报学校,这样才能得到组织的关心帮助,也可避免某些误解。人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情感才有同情、有理解、有关爱、有热情,而这一切又能起到一种亲和与凝聚作用。教师有家庭,有子女,偶尔有事情请假一两次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天天请假就不正常了。所以对偶尔迟到或是请假的教师,校长要及时找他们了解情况,对一些无理的迟到或请假,还得要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二、深入一线,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是人文管理的基础。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让教师心情舒畅,让学生快乐成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是最考验人的,校长要身先士卒,在教学上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得到教师的信任,管理才能更有效。因此,我不但重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重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校长,虽然不能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但也确实是从早忙到晚,常常连喝水都忘记了。尽管如此,校长还是要经常抽时间到班上听课,哪怕只有十分钟,我都会悄悄地进入教室,一边听,一边记。课后或表扬、或建议,诚恳地为教师提出“说到了点子上”的教学建议。再比如,一些年轻教师上数学讲评课时,总是以题论题讲评,没有对错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拓展,以至于讲评课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的现象,我就利用全学区数学老师教研时间,作题为“关于讲评课的几点建议”的讲座,还为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在教学上校长和教师应该显示出平等的地位,因此,我时常欢迎年轻教师跟我随班听课,而我对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校长也可以随时听他们的课,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让教师想学,有得学。校长要宽容,有气度,不计前嫌。作为领导者,要多方位观察事物,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教师,较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三、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和“法治”的结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文管理也讲个人,但这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我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基本点。

要使学校办学目标和各种计划得以很好地实现,决非校长个人所能,必须合理地组织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未实现。校长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增强影响力和推动力,科学地分权,合理地用人,既要容人所长,又能容人所短,客观地对待他人,协调好班子之间、同事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人文管理不是对被管理者施以个人小恩小惠,而是要从制度上尊重、关心、支持他们。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把民主治校放在突出位置。民主治校主要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前提是民主决策,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民主监督,教师有决策权、管理权,更有监督权。校长要自觉地接受领导、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学校的一切工作,决策时都应该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校务公开不要走过场,评优、晋级、教师、获奖情况、大型活动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教师了解学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条理,办事讲效率,言行要一致。定下来的规章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说了算,定了干,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要把一个学校治理得有条不紊,校长除了要有人情味,同时还要弹性用权,柔中有刚,做到坚持原则,处事果断,敢于担当。对那些思想消极、工作长期不认真的教师,有时也需要采取一些“硬手段”,不能姑息和妥协,这也是对他们的爱护。在人文管理中,对一些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校长还是要讲原则的。

四、加强修养,提升魅力

校长要有光明磊落,廉洁无私,正直与公平的品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乐观豁达,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心中时刻装着9币生,实实在在为师生排忧解难;要有谦虚和蔼的美德,不专横跋扈,不骄不躁,心胸宽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真诚与师生平等对话,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管理氛围。同时,校长要时刻注意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完善人格作为终身的追求。

校长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自身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记得三十年前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农村小学任教,校长姓程,那年是我任教的第二个年头,教导主任安排我的工作是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个班是四年级,一个班是五年级)和总辅导员工作,程校长任教的也是四年级数学,当时我看到课程表之后就和教导主任商量是否让我教四年级两个班。教导主任说这是校长的意思,我马上找校长商量,跟他商量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他给我的一句话是:“我只会教四年级,不会教五年级,你会不会教我不管。”这当头一棒让刚出道的我感到非常的无奈和茫然,但校长的“”不得不使我接受眼前的现实。而这件事,也让我感觉到这位校长的“自私”和“无能”。直到今天,我还难以忘记这件事,同时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当好校长,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学校各项决策和利益分配中,校长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师生,做到公正无私,换位思考,既对领导负责,又对教师负责。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受管理规律的制约,有系统的管理理论,有具体的管理目标,有独特的管理内涵,特别重视情感的运用,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总之,学校人文管理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及时中心小学责任编辑:朱蕴茝)

人文管理论文:强化人文管理意识,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要保障持续稳定的发展,除了要加强高端医疗设备的引进和配置,更要加大无形资产的投入,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强调人文管理理念,强化人的主导作用,日渐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院积极探索医院人文的精细化管理方式,用制度来规范人,用文化来熏陶人,用平台来展示人,强调医学人文精神,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理解人、尊重人、满足人、发展人的人文环境,激发员工的人文道德关爱,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一、突破传统理念,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

所谓医院的人文,是指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人文关怀为主要管理手段,管理医院各项工作。我院在医院人文管理上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管理方法,注重关心、激励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对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一是创新观念,树立人文理念。我院突破传统的人文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不断对员工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形成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提升医院竞争优势;深入培植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促使医务人员重视医学人文,学习医学人文,将人文精神融会到精湛的医学技术中,从而建立沟通、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塑造良好医院形象。

二是凝炼精神,引导价值取向。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于行动中。我院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成立了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宣教科,负责医院文化建设、品牌形象打造、公共关系协调等的工作。建立了医院网站、设置了医院文化长廊和党务公开栏,统一了医院标牌、标识,建立了医院的VIS系统,并编印了院报——《射阳人民医院报》,向全县免费发放,让老百姓及时了解医院的动态和专科专家,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三是开展活动,增强归属意识。依托节日或者医院的主题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我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医院多次组织全体职工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每年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院作医院文化方面的讲座;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筹划了“杏林党旗颂,共创新辉煌”的大型文艺汇演;组织职工参加运动会、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参加主题演讲和征文比赛、中层干部生日赠送鲜花、巧克力等,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打破医院各科室的壁垒,促使全院职工的团结向上,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注重基础管理,以完善的机制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对医院尤为重要。我院狠抓基础管理,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重抓制度建设。我院实行院科两级考核制,制定出台了《中层干部考核考评细则》,实行科主任、护士长量化考核制度,护士长和行政中层进行年终任职述职和测评;强化医德考评制度,把医德积分制考核作为医务人员年度医德考评的主要依据,做到每月一考评,每季度一汇总,年终进行综合考评;重点加强医疗质量、抗生素使用、临床路径管理、临床技术创新、品质护理、优化诊疗流程等方面制度的建设与落实,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考核,逐步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每个职工的行为习惯。

二是狠抓医疗服务。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以患者为本,重视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生命的尊严和权利。我院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推崇101%服务的理念,延伸医疗服务领域。成立病员服务中心,简化病员在医院的就医流程;成立一体化产房,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产前服务和产后延伸服务,使产妇在舒适、快乐中完成分娩;成立孕妇学校,每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为广大准妈妈们免费讲授有关孕前、孕后的相关保健知识;成立乳腺癌病友协会,建立会员档案,每季度举办各类讲座、义务咨询、联谊等活动,帮助病员回归社会,树立信心,目前已有近百名病友加入协会。落实院长查房制,每天安排分管院长下病房进行带教查房,认真做到亲切问候、主动握手、额头体测、动手查体的四个到位,为患者提供温馨体贴的服务

三是强抓监督考核。在院内监督上,我院实行“六个一”的管理模式,院领导每日行政督查,一站式服务中心每天对新入院的危重病人进行问候、宣教,每周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每月一次病员满意度调查,每季度一次工休座谈会,每年一次出院病员函调,拓宽监督渠道,净化行业风气,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主动接受社会与群众监督。每年上半年邀请县人大、政府、政协、新闻界领导上门监督;下半年邀请院外行风监督员视察我院,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适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微服私访,严查医务人员不规范服务行为,多方位接受社会监督。今年1至5月份,处理有效投诉8人次,处罚金额3600元。

三、加强人才培养,以持续的培训塑造人。

一是主动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我院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建设,经常邀请专家、教授来院做医学人文专题讲座,今年还与杭州之善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建立联系,邀请该中心的饶建木教授、邹树波教授分别来院作了《以文化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好医院的中层干部》的专题讲座,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是实施在职研究生培训方案。医院积极与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学习班,由南医大老师进驻射阳定期培训,并实行奖励性政策,鼓励医院35岁以下的本科医生、医技人员一律参加学习,推进医院年轻医务人员素质,为医院发展增添后劲。

三是选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我院护理部拟定临床护理总带教老师的竞选方案,经过笔试、面试等层层角逐,选聘出22位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及时批临床总带教老师,不断规范带教行为,提高临床带教水平,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临床护理质量。

四是实行低年资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加强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建立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系统的三基授课、训练与考核,帮助临床医师强化基本功,提高诊疗水平。

五是实行“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盐城市年轻护士整体素质提高行动方案通知》的文件精神,在院内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三年培训方案,激发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医院低年资护士的整体素质。

四、营造和谐氛围,以竞争的环境激励人。

一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要微笑、用语要文明、服务态度要好,这还只是人文的表层,人文医疗服务的较高境界体现在医务人员自发地对病人有同情心、认同感,鼓励、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院对职工的关怀也不仅仅是提高职工福利,而是坚持对员工尊重、激励和塑造的先进的人文管理理念,尊重员工不同层次的人生需求,辅导员工建立切实可行的人生发展规划,并提供适当的培训,指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追求。

二是推行院长奖励基金。大力推进激励机制,设立院长奖励基金,每年度从业务收入中提取4‰,分别设立医疗安全奖,医疗质量奖,业务技能奖,科技项目奖,规范服务奖等五个奖项,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全员的工作动力,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2010—2011年奖励近60余万元。

三是强化医患沟通。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强化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已成为医院核心工作的重头戏。我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探索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路子。通过“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和窗口保障服务,提升医院形象;利用工休座谈会、行风监督员会议、病人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改善服务;定期邀请上级医院医政专家来院召开专题讲座,指导医务人员如何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召开沙龙会,为医务人员交流医患沟通心得提供平台;成立医患沟通办专门负责接待处理医疗纠纷。今年以来,医患沟通办共接待医疗投诉23起,已处理结束5起,14起通过沟通解释已撤销投诉,1起医疗事故已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3起医疗纠纷正在协商处理当中。

通过一系列的医院人文的建设,目前我院在全院职工中已逐步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责任感,实现文化自信;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下,自觉践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文化自觉;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展现出高尚品德和高超医术,促使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文管理论文:加强学校人文管理的综合探析

摘要:在提倡“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进行有效管理的今天,如何在实施依法治校管理的前提下体现“人文”,是现代学校能否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学校管理;人文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是制度化的规范管理,要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营造一种研究人、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需求的人文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开放性和现代化,要从最初的制度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探究和建立系列化的具有关爱、指导、激励内涵的人文管理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形成团结、和谐的人文关系。

一、构建人文管理模式,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通过教育,既要让学生的知识增长,还应当使学生的心智成长。因此,要以构建人文管理模式为载体,营造师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加强系列化人文管理,为构建一所人文化的、和谐的学校奠定基础。

1、彰显“人本化”管理理念。在新课改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成为服务学生的具体行为。必须优化学校管理,激活办学潜力,使学校朝着人文化自主管理的方向迈进。

2、以师为本的分层管理。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实行以师为本的分层管理,逐层提升,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建立奖励激励制度。我们先后推出了年级行政领导定班指导制,各年级月考、联考分析制,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制等,以及班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生长效管理制等系列奖励激励制度。

二、营造和谐环境,凸现人文关怀

制度管理是必须的,但人文管理在当今显得尤其重要。放眼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有效地迎接全球化浪潮,大力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加强人文管理,是当今学校教育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以人文精神构筑生命课堂。建设人文校园,要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归宿。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和由此产生的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它既是一种理性意识,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它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它既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规范。

2、以激发生命活力为管理根本。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就是要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具备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科学和艺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和人文情怀,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他人,为达成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相互依存。激发学生的活力,就是要让校园呈现出青春焕发、生命意识旺盛的景象,让校园生活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对自己的成长充满自信,让校园成为学生喜爱、依恋和维护的精神家园。

三、立足人文兴校,打造教育品牌

1、构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以学校校园为环境活动场,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具有校园特色的学习、生活、管理的个性化特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表现特征,形成一个文化场效应,影响并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为其成员认同并道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是学校的“综合个性”。

2、提高教学境界。讲课是否既有哲学的高度又有美学的韵味,这决定于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期望教师能成为自身发展的设计者、实施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有较宽的视野,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期望教师在教学中自身生命也得到发展,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校园,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才是生活和发展的乐园。

3、注重情感教育。要深化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情意与认知的统一。一堂好课,应该追求情感、态度、价值的“情意发展”与知识、理智、理解的“认知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应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充满人文情怀。情感不仅指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机,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人文管理是建筑在规范的制度管理和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办法、模式等,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将在管理层面上崇尚规范、科学的管理,构建温馨校园,铸就精品学校,它是人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育人层面上,弘扬求真品格,培育诚善心灵,注重生命情感,塑造人生;在行为要求上,以科学的态度做事,以人文的精神待人,以艺术的修养律己;在师力保障上,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联”的现代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以忠诚对待事业,以敬业对待学校,以勤奋对待工作,以友善对待同事,以自信对待自己,以关爱对待学生,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生命成长历程的多姿多彩发展。

人文管理论文:人文管理让学校更有魅力

〔关键词〕 学校管理;人文性;校长;集体活力;问题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开展学校管理及学校自主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校长对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人文管理多做研究与探讨。

一、校长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校

好学校的声誉不是吹捧出来的,而是全体教师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要建设好一所学校,首先校长要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脚踏实地。校长的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人格力量。在学校的利益分配中,校长更应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师生,既对领导负责,又对教师负责。要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中,深深地热爱学校、老师和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荣辱紧紧地连在一起,和学校一起成长。

二、展示校长魅力是实施人文性管理的前提

校长的魅力是指校长的政治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师生的感染力。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的贤者;一个乐学好问、知识渊博的智者;一个多谋善断、讲究艺术的能者;一个胸怀坦荡、心中有爱的仁者。要本着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原则看待教师,较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地去发现教师身上的长处,努力向他们学习。只要做到了爱其人、知其心、长其善、补其过、激其勤,尽可能地宽以待人和诚信包容,才能形成良好校风。

三、激发集体活力是促进人文性管理的关键

校长的魅力影响着领导集体的活力,校长对方向的指引、决策的把握、品德的影响、精神的感召起着关键作用,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的催化剂。因此,校长手里不应拿着鞭子,而应高举着旗帜。领导集体的活力是学校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校风正、学风浓、管理好、质量高的学校,就一定有一个团结、勤勉、实干、高效而又具有活力的领导集体。

四、校长要有问题意识,反思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

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对此,校长首先要常深入课堂、办公室,通过参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师交谈,了解真实情况,并切合实际地去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思考。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向名校学习,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不断地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政治敏锐性,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明确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的轻重缓急,由此来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再次,关注时事,从多种媒体信息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如安全方面的报道就应引起高度警惕,以防止类似影响学校发展的安全事故发生。

五、转变评价观念,发挥评价人文性作用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在“人文性”的管理理念下,学校的核心是“人”,仅靠量化的数字来评判一位教师,既不科学也不。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较强的自主意识。如果忽略教师的情感和尊严,仅靠行政命令,强调模式化的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不能把领导对教师的考评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惟一的标准;要将偏重教学结果的终极性评价,改变为重视教师发展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教师,不仅要看教学成绩,还要注重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及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要重视对教师的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促进他们向研究型、发展型转变。

总之,如何在学校中进行人文性管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并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为开创教育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人文管理论文:以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文章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讨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六个着力点并加以论述。

关键词:和谐校园 人文关怀 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1.和谐校园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和谐校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包括领导班子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和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谐校园文化、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谐统一等等。

人文关怀是指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现状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校园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通过和谐的校园环境体现人们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2.和谐校园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由于学校各个群体的差异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爱好、知识水准、处事能力等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所有教师个体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更要体现教师的管理者身份,体现其“主人”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如:聘任制方案的确定、校内结构工资的发放办法、考勤与奖励办法、学校校建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等,这些既关乎学校的发展,又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可采用教代会的方式,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等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体现其主人的地位。这样,教师一方面参与了学校管理决策,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了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使教师对学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把教师和学校、学校领导融为一体。

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之一梅奥曾指出:“满足人的社会欲望,提高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士气高低与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士气高,干劲大,关键是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的关系,使人心情舒畅。”也就是说,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教职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教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学校领导除了应具备关心、爱护教职工的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对教职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对一个学校来讲,对教职工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努力搞好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相信教师,相信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发挥专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实现个人的价值。

3.和谐校园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铸和谐”。因此,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学校管理坚持制度与人文和谐发展,在宽松的环境下来追求师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倡“刚柔想济”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在关于学校领导的原则的问题上,适当的行政命令是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把各项任务与师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把教师的提高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2依法治校,提高学校的法制管理。法治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对于适当的制度要加以严格执行,对于不完善的法制,要在全体师生的集思广益下,进一步来提高制度的完善,同时加强师生的法律常识,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学校法规的师生要严肃处理,维护法规的性。通过学校的网络、广播等设施来进行法制宣传。

3.3加强校务公开的力度,为师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平台。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校务的逐渐公开,对调节师生关系,认清学校的各项事务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的权利,激发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享受到主人翁的权利,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3.4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抓住学校发展、师德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这几个重点,采取有力举措,深入推进,努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同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学校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地,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制订教学任务的长远目标,给予老师客观的评价,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3.5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一个学校的文化,会直接反映学校的整体面貌。在师生之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教学的互动性,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教学设施设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比如开展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

3.6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一个和谐的校园必须是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使其具有意义,因此,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是重要的举措。一个安全的校园,才能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辅导中心,防止学校暴力的发生。

总之,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较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工作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管理建立在对教师、学生的充分理解、尊重的现实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