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初中音乐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教育,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中,进行新课程改革,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限制阻碍和限制了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初中音乐论文

初中音乐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一、对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首在端正态度,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初中生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有利于为祖国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对于健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能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初中音乐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都应该对初中音乐教育紧抓不放。另外,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还要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筛选,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却承担着音乐教学的主导地位。

2,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初中音乐作为一门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合理的进行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浅显易懂地渗透音乐知识,强化音乐育人的观点,将音乐课堂设计为充满创造性和美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融洽、和谐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初中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学习几首歌曲,还涉及到了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要想同学们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就要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认知来表现这些知识,例如用拍手、跺脚、汽笛声等声音来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曲目,帮助同学们边模仿边识谱。

3,结合时代特色

时刻更新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适当的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笔者看来,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流行音乐符合初中生的审美特点,也比较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也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流行音乐对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再者,初中生对于流行音乐和追星等行为,加以克制不如加以引导,把流行音乐作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让流行音乐带给学生正面影响。但流行音乐的引入也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的引入。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认清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要端正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并能对其进行选择。其次,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要集中在主流媒体播放频率比较高的,社会上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中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教师将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音乐引入课堂,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怎样欣赏这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对流行音乐的内容音乐内涵和艺术水平上,避免学生理解错误而误入歧途。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十分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流行音乐。

二、结语

总之,音乐课程的进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不要把学习音乐当作一件苦差事,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堂成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神家园,使音乐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

作者:孟卫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九中学

初中音乐论文:初中音乐论文:初中音乐教导的实践诌议

作者:王娟莲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知识和相关文化。八年级下学期着重探究欧洲名曲。通过上网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探究意大利、英国爱尔兰、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代表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以及欧洲音乐深刻的思想内涵。九年级上学期探究拉丁美洲音乐。重点探究内容是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哪几种音乐文化的融合?拉丁美洲音乐分为哪三大类型的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哪些?九年级下学期进行黑人非洲音乐、北美洲音乐探究。重点探究黑人非洲音乐的多样性以及北美洲音乐的主要音乐文化构成。中国民歌。结合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学期进行西部民歌探究。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感悟西部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九年级上学期进行长江两岸民歌探究。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各个地区的民歌及其特点,通过听赏与学唱长江两岸的民歌,体验长江上游与下游的音乐风格的不同。

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少数民族的歌、舞、乐探究。通过上网和图书馆搜集整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了解和体验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音乐史话。音乐家的故事、音乐成语故事、音乐名言、音乐笑话、音乐谜语等音乐史话,都是音乐教学中可随手拿来添加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巧妙添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有关的音乐史话。比如,海顿创作《惊愕交响曲》的故事,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高山流水会知音等故事;贝多芬、舒曼等音乐家的名言名句;四面楚歌、余音绕粱、对牛弹琴、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还有谜语故事。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面,歌曲唱完她出场(打一音乐记号)——终止符号。小尖角头朝地,常用记号要牢记,你在歌中见到他,千万别忘换口气(打一音乐记号)——呼吸记号等谜语。创作。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我们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咸水歌即兴填词演唱。可用一些简短的原生态咸水歌进行填词演唱。(2)粤曲新唱。用一些经典的曲调进行填词演唱,为粤曲注入现代的元素。(3)用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4)在平时的表演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有感情地进行演唱或演奏。

综合素质方面。音乐实践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三年来,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组队参加了学校、镇、区、市级的艺术表演活动10多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粤剧小组的同学在2009年4月,参加了在石楼镇国学广场举办的番禺区“党团联动,和谐实践惠万家”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连续两届在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表演粤剧唱段;2010年2月参加了石楼镇元宵烟火晚会;2010年9月参加了广州市文联主办的“迎国庆贺中秋”戏曲艺术活动暨广州文艺专题戏曲艺术培训班展演活动;2010年11月参加了在石楼镇亚运文化村举行的《亚运让番禺更精彩》文艺晚会,表演的粤剧节目均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2010年11月参加了第26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番禺区一等奖。咸水歌表演队在石楼镇贯彻十七大精神文艺晚会上表演的新创咸水歌《如诗似画新水乡》,以及在敬老活动中表演的新创咸水歌《齐齐来唱歌》、《石楼处处好风光》等节目,均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11月,《多彩的民族风》中国民歌探究小组参加了第27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番禺区二等奖。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文献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如何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资料,还需进一步研究。改革教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培养爱国爱乡的情感;但在提升音乐素养方面,因个体差异而会略有不同。

初中音乐论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漫谈

【摘要】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关键词】 直观 氛围 情感互动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 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2 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3 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4 师生情感互动,体验音乐动情

情感互动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运用集体力量进行学习。其合作过程既是师生或生生之间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初中音乐论文:刍议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顿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本文从独辟蹊径,创设新情境;独具慧眼,另辟切入点;独具匠心,布设拓展面三个层面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体验;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切入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拓展等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个体性。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他人的都有明显的区别,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发的灵感,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具有独特性。这种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智慧,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灵光。

一、独辟蹊径,创设新情境

创设一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是音乐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从而真切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似乎已经变得约定俗成,很难再挖掘出新意。如果教师能独辟蹊径,创设出新颖而独特的情境,旧的教学内容照样可以上出新的境界。

案例1:《自新大陆交响曲》教学片段

教师钢琴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音乐,学生吟诵李白的《静夜思》。

(在淡淡的充满忧伤的旋律衬托下,感受诗中怅然思乡的伤感情怀。音乐渲染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为本课的情感基调作了较好的铺垫。)

师:古今中外,思念故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此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1892年,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受朋友之邀,不远万程,来到美国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

(随之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捷克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教师在“美国”贴上月亮,在“捷克”贴上一颗红心,并用一条红线将两地连接起来。)

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地相隔非常遥远,德沃夏克备受思乡之苦,但他只能将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由此,一部举世闻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就诞生了。

对于《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在介绍作曲者及创作背景时,往往将其作为欣赏课中非常平常的一个环节简略带过,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印象。初中学生,大多未离家独居于外地,尤其难以感受因地域遥远、文化差异和与亲人分离而带来的强烈思乡情感。本课执教者独辟蹊径,创设了一个独特的思乡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德沃夏克那一缕浓烈的思乡之情。德沃夏克虽然人在美国,一颗红心已经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和亚洲大陆,飞回捷克,一条思乡的红丝带,把美国与捷克紧紧连在一起。

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示了执教者独特的数学智慧,成为该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感同身受,一下拉近了与作者距离,产生了情感共鸣。当那充满忧郁、梦幻般的音色,传出《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这种情感的体验就由语言转向了音乐。

二、独具慧眼,另辟切入点

一个作品或一个乐段该从什么地方切入或如何切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切入点选得准,设计得巧,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篇幅较长或段落较多的音乐作品的赏析是一大难点。

案例2: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片段

笔者开始的教学遵循“完整聆听—介绍—分段赏析—总结”这一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音乐有震撼力,但学生较难理解交响诗这样厚重的音乐作品,认为不好听。

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出发,另辟切入点,把《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与音乐表现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学效果就大为改观。

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流程:(1)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2)简介作品与曲作者。(3)按故事发展的线索进行音乐赏析:引子(宁静的草原)—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传来—嘎达号召起义—起义队伍奔驰在千里草原—战争与死亡—尾声(雄壮的颂歌)。(4)完整欣赏全曲。

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同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沿着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用音乐的形式描绘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笔者通过音乐与故事情节构建桥梁,紧紧抓住音乐这条主线,拉近学生与交响音乐的审美距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例如,在欣赏“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传来”这一段落时,请学生设计用怎样的音乐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在赏析“奔驰在千里草原”段落时,让学生先聆听音乐,并分析音乐的要素来联想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尾声”让学生进行探究音乐分几层?由哪些乐器演奏?故事是怎样结束的?等等。

当下课的铃声传来,音乐还有一个尾声未听完,学生不肯离开,直到聆听曲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音乐教室。由此可见,笔者另辟切入点,让音乐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激发了学生乐于聆听的愿望,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看到学生心满意足地离开音乐教室,笔者倍感欣慰。

三、独具匠心,布设拓展面

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音乐主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独具匠心,布设拓展内容,能体现教学的智慧,使音乐课堂闪现智慧的灵光。

案例3: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教学片段

设计一:欣赏《长江之歌》,引入到沃尔塔瓦河—介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由欣赏歌曲《长江之歌》,引入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长江与沃尔塔瓦河分别是我国与捷克的母亲河,从音乐家用音乐来歌颂各自国家的母亲河这一相关主题引入教学。在教学中,笔者感觉这样的引入很牵强,学生表现得无动于衷。课后经过反思认为:长江是一条江,沃尔塔瓦河是一条河,江与河的关联并不是太大,更主要的是《长江之歌》与《沃尔塔瓦河》两者之间在音乐上相差甚远。

设计二:欣赏《运河之歌》,并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出示《活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并演唱—分析歌曲《运河之歌》和《沃尔塔瓦河》主题的音乐要素—介绍交响诗《活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赏析。

我国的京杭大运河与捷克的沃尔塔瓦河都为南北纵向,两岸都是风光迤俪,历史悠久,且都是通过音乐对河流的描绘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尤其是音乐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运河之歌》的凌晨乐采用的是6/8拍子,旋律优美深情、节奏舒展;《沃尔塔瓦河》音乐主题也是6/8拍子,旋律婉转优美柔和、节奏舒展。

通过演唱和比较,使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到两者的关联,采用两者在音乐上的相关性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独具匠心地布设拓展内容,学生从具体的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地方。音乐教学中具有智慧的独创,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学生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与情感的体验,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独特艺术魅力。这种教学独创性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

初中音乐论文:分层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摘 要】“如何课堂更精彩”是每个老师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自然小班;个性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因为班额变少,班级人数变少而成为自然小班。自然小班以班级人数少、活动空间大、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应增多等特点,使学生大为受益,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国当前注重学生发展,又大力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和多种能力的素质教育要求下,这种自然小班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为学生发展、培养其健康情感、发挥潜力和个性创造了条件。“如何利用这种优势,让课堂更精彩”,成为了教学实验中每个老师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问题。

但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所掌握的技能技巧都是有明显差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统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地区差异,培养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由于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总是在被动的地位上学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上述矛盾在初中阶段尤其突出。就拿笔者执教的班级,在对乐器的掌握方面来看: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掌握了竖笛的吹奏方法;有一部分学生只是接触过,但没有掌握;而有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就接触过任何乐器,仅此一项差距就有点大。

目前形势下就是要让教育更精致,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宝贝来关注,因此采取整齐划一的、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忽视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学习,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中就提到要“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符合课改的精神,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于是笔者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由于班级人数较少,于是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注意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其实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确实是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空间的机会。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提高空间的机会,它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严格依据课标确立分层教学的目标基础上,并以此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重视教学过程当中的分层,以达到消除成功差异之效果,真正拓展学生可提高的空间,促进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有效发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做法如下:

1.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划分学生层次

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还要对这种客观存在给予充分地尊重,也就是要体现“音乐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的精神。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依据什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呢?仅仅是根据学生“五音准不准”“会使用乐器”吗?“实验证明,多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往往要好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习者。” 因此,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状况的两方面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与组别。如:A层次——外向型、自信心强、主观能动性较好的;B层次——内向型、缺乏自信心,但主观能动性较好的;C层次——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各层次的划分可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再按照ABCC或者BBCC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可根据学习情况一学期进行调整。

2.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的分层

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和基本的能力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内容,有针对的设计每课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备课中,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比如,对于一首难度适中的新学的歌曲,最基本的目标(教学目标的下限)一般可定为能学会完整地演唱歌曲,这主要是面向C层次的学习者制定的;再高一点的目标就是除了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外,还要求尽可能的做到演唱,并能自信地在小组内歌唱。这主要是面向B层次中那些不够自信的学习者;较高的目标(教学目标的上限)是要求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甚至有时会背唱一段或者全曲,这个目标更高,主要是面向A层次能力较好又自信的学习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的深度探究,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力求掌握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究。

3.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实施教学过程的分层

音乐教学必须按《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实际上就能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优中差的学生依据他们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在所收获。克服那种课堂教学中——照顾优生,差生当陪读;照顾差生,优生又觉无聊顾此失彼的不和谐课堂状况。

教学过程多层次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兼顾到少数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和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和个别指导,让他们的音乐能力也有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练习内容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进行交互式教学,借助分层目标,实施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对C层次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热情关怀,耐心辅导,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次的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完成;对A层次的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统一要求,只能导致层度好的学生“吃不饱”,层度差的学生“吃不了”,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难度要适宜,且有选择性,这样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乐意完成任务,最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七子之歌——澳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口风琴时间不长,只学过简单的五指原位练习,因此只选取其中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分层训练:

1=C 4/4

1 5 3 2 1 2 │ 3 5 · 5 2 3 │ 1 — — —

及时层次:要求学会按音的顺序吹。

第二层次:要求能学会完整吹奏。

第三层次:要求在钢琴伴奏下,能比较的进行演奏。

第四层次:要求在无伴奏的情况下,也能有感情地演奏。

通过上面旋律的分层目标训练,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三层次的要求。不少同学能达到第四层次的要求。有些基础差的同学,至少也能达到及时或第二层次的目标。告诉学生,不管你达到哪一层次,都已经完成了这次吹奏的任务,使自己的五指得到了锻炼和巩固。让学生吹学过的歌曲,熟悉的旋律,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选择切合自身水平的目标层次,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打破了器乐难学的错误观念。

还有如八年级十五册第二单元“走进西藏”中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器乐教学,可将竖笛和口风琴结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碰铃、铃鼓、鼓等打击乐器,进行分工训练,进行器乐合奏,在相互共同的努力与配合下,完成一部作品的演奏,有吹有奏,敲敲打打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增进了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再如八年级第二单元《雪域高原》及时课时教学实践中,本课教学以课标为指导,以音乐聆听为主线,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西藏的风光图片及藏族音乐来创设情景,感染与引导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从歌曲的学唱旋律开始就进行了分层学习,层度好的学生直接唱谱熟悉旋律,而层度较差的学生则通过随琴用“lu”哼唱;在歌曲学唱基本完成后,为了满足优等生的表现需求,让他们为大家用竖笛替代教师的钢琴进行伴奏,既满足了优等生,又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得到多一些的学唱机会。本课学习中,学生参与率达到,全员参与。对各个层次学生的预期目标设定合理,5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目标,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也能基本完成预设目标,这促使班级整体学习步伐一致,各有成效。以前在大班授课一刀切的模式下,难免会有一部分学困生因不识谱而放弃参与,最终导致越来越不愿意开口学唱,一到歌唱时就沉默,而班级也形成两极分化。在小班实行分层教学后,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层度地目标,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锻炼与发展,既满足了优等生的表现需求,使他们不再感觉无聊而“吃不饱”,又照顾到学困生,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解决他们以往“吃不了”的尴尬。分层教学在自然小班的背景下使其得到较好的实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优中差兼顾,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体验成功,愉悦学习。

三、分层教学实践后的成效

虽然早在大班教学时就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实施,但大班人数众多,尽管可以进行,但效果并不明显,人多组多,教师还是不能很好地兼顾。而分层教学在自然小班的背景下,更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教师与学生更贴近的交流,它更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情绪上的体验和学习上的成功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实践后,成效如下:

(1)分层教学改变了师生关系,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心心相应,无顾忌的交流,取得了的教学效果,和谐的课堂氛围,调整了学生学习心态,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观,这也使以往的课由音乐“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分层教学能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把目标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把目标落实到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安排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以达到提高。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以施展的空间。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内,可能无法把三十多个学生都照顾到,但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兼顾到全组的四个同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培养学生,让各种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使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3)采用分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在小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使各层次上学生都有情绪上的喜悦和学习上的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从而学生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四、分层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音乐上得到不同层度的发展。相比以前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两极分化情况。久而久之,优等生学习没了动力,学困生连最基本的技能也掌握不了,学习越来越困难,根本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

布卢姆的理论中提到:“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因此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这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能采用一些互动的形式来激活课堂,引导每位学生积极思考,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和挖掘学困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循序渐进地发展,从而达到品质教学的目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使其身心不断得到愉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这也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种很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有不少问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有些教学实践需要我们做更进一步的细化,要充分了解学生,合理的划分层次,使分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简单的结果化,更不能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要分层评价,人人体味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学生。

初中音乐论文:新课程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摭谈

【摘 要】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将音乐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同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

【关键词】教法;观念;创造;想象;共鸣;体验;交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它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为载体,以美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体验与创造,最终达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目的。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法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可是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间内想听,能听进去,有时间听,这就需要教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首先,要从教师、学生的自身以及初中音乐教学特点出发,精选内容注重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加之精讲,避免过多的语言表达,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其次,要多听。要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老师精讲外,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地听,让他们在听中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听之前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有目的地边听边思。

第三,要注重欣赏课氛围的营造。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制造一个优美的欣赏环境非常必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象等可以在音乐与学生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品味音乐之美。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时,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上便展示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绪就会被牢牢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象、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二、改变观念,鼓励创造表现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将音乐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同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欣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为欣赏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青少年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等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鼓励他们有独创、与众不同的感受与见解。

三、发挥想象,激起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庆丰收”“丰收锣鼓”“兴高采烈”“冲动的舞蹈”“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冲动的舞蹈”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冲动的舞蹈’。”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这时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教师的观念和素质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需要转变旧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改进,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需要。新课改后更加提倡多学科综合,使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音乐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品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发展。

初中音乐论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感染与净化。因而,音乐课堂中要有效地推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明确音乐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不是用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

关键词:观念;审美;兴趣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

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满怀期望地盼着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填满了抽象性极强的音乐知识。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会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会分析乐曲,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等都值得教师探究。如:七年上册第二单元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听到这个曲名及演奏乐器,学生都觉得很陌生,似乎很难将欣赏进行下去。这个时候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古琴的样子,听听古琴的音色,讲一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的典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一些族乐类弹拨乐器让同学们尝试演奏,也可以分成小组,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更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调整教学计划

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完善的计划,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音乐教学中添加流行歌曲的教学板块,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作品、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形式,但是流行板块却是空白一片。因此,很多同学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音乐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科,加入流行的内容不仅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培养的一条捷径,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使音乐变得容易接近、容易掌握。

三、发挥学生想象、创造以及合作能力

音乐的抽象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音乐创作必须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并加以强调,音乐教学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内涵,不同的人欣赏同一个作品或演奏同一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点,每首作品让学生去联想,欣赏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学生在聆听完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然后再填上旋律,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素质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

初中音乐论文:创造和谐有序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摘要:音乐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音乐这门艺术现今成为了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只是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和态度,更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这门课程。本文就创造良好的初中音乐课堂氛围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氛围;教学方法

音乐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我们通过音乐产生冥想,音乐让我们放松心情忘记烦恼,忘记喧嚣的世界,音乐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这门艺术也进入了书本中,在实行这一门课程以来,教师也都在积极地寻找最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来使他们更轻松地学习、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结合其他的各种观点,事实上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更能让这门艺术传递顺畅,能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培养学生音乐涵养,更能让音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感情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交融,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更加高效率,教师教得开心,学生也学得快乐。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地探索,可是若教师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便会导致学生没有目的地学习音乐这门课程,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来说,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就是活跃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刻板,注意力集中而不感压抑,轻松而不随意放松。要建立好的教学课堂氛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改善。

一、加强合作,共同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1.情感融合提高兴趣

情感思想融合即是说师生在课堂上产生对音乐的共鸣。只有师生间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才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所以,教师要清楚学生对音乐有怎样的感受,了解学生们内心对音乐的渴求度,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进行换位思考,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后再进行教学,要仔细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困难,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而使学生学得进去、学得快、学得自在,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时,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诸多的不理解和疑惑,这时教师要仔细抓住这一点给学生做出一些提示或者解释,让他们解开疑惑,理解得更深沉。首先教师要解释此曲的创作时间、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并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开疑惑。同样的,在教学与此曲类似的歌曲时也可以利用此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联想历史或者体会当中的感情,如此一来就会使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交流,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设立问题互动式教学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立问题的目的是让更多学生回答出使自己满意的答案即正确答案,而忽视掉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真正理解,是否认真思考。若学生的答案是从书本上硬搬下来的死答案,那么学生就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教师也不会清楚地了解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一来,教师就会按照自己的进程来进行教学,后果就是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学得没有头绪,学得呆板而失去创新性。在教学中要解决这一问题也比较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音乐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还要让学生学得明白透彻,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开发。比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一部分学生会被其柔和的旋律所吸引,并陶醉其中,遐想其中的诗情画意,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产生的这些不同感受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点评,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到知识,这样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活跃有度,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就要求教师让教学方法多变而具有创造性,把握“活”字的本质让课堂教学灵活且随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保持活力,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地学习并且体会音乐中表达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轻松课堂自由发挥

轻松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获得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后思维会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一些较难理解的乐曲时,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学生,解释说明音乐世界之中情感的多变性,让学生不会厌倦对此类音乐的学习而造成的思想上的偏差。教师指导之后再让学生反复欣赏,随后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者提出问题,教师再一一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又有了新的体会,又上了新的台阶。

2.方法多变多方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达到教学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综合性也较强,包含面很广,同样与历史、美术、舞蹈等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变,让学生时刻保持兴奋,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

总的来说,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学生要学好这门艺术,使自己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洗涤,人格得到塑造,情感得到升华。而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就是关键。愿莘莘学子在求学的道路上保持积极性,认真地探讨学习理解;教师也要加强教学的改革创新,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真实有活力。

初中音乐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教育,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中,进行新课程改革,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限制阻碍和限制了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优化途径

1.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初中音乐课堂欣赏教学适应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被广大音乐教师和学生认可和接受,在音乐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初中音乐教学由于起步晚发展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后续发展。因此,有关专家和学者充分的研究了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因素,现作如下分析。首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专家发现现在的教学方式都过于规范化,枯燥单调,缺乏特色,使得教学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音乐专业又不同于其他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具有独树一帜,唯我独尊一面。很多音乐的艺术成果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忽略了对音乐欣赏技能的培养。其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这种利益驱动下的音乐热,由于教师学生都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对相关理念认识不足,导致在真正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人才的培养过于统一和标准化,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低不成高不就的学生很多,缺乏真正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再者,教育改革不是很彻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原有的教学体制对音乐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程度的抵制和冲击,很多教师也只是换汤不换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这也给音乐教学赏析的真正实行带来一定难度,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优化的有效途径

2.1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不仅抹杀和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潜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再加上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性,阻碍了学生自我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和老师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明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困惑之处,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创设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还体现在问题情境的合理高效的创设方面,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教师通过研究创设出符合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并把学生逐步引入到这一情境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然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是单纯的有关音乐的内容,而是联系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创设出的或真实或虚拟,或具体或抽象的问题。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生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能够用音乐表达,需要我们积极用音乐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3积极向学生传授音乐欣赏的有效技巧。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欣赏音乐的表面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传授音乐欣赏的有效技巧,针对每一种不同的音乐类型采取不同的欣赏技巧甚至多种欣赏技巧同时使用,比如对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或者是国内以及国外歌曲的欣赏等等,不仅了解其音乐背景和所蕴含的音乐理念,而且还要进一步探索和发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以便使学生在欣赏音乐表层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的感悟音乐的内涵,体验到音乐独特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便引起共鸣,产生思考,得到了心灵上更深层次的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魅力和高尚情操。

2.4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体现人文关怀。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教学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摒弃单调、冰冷、机械甚至挖苦的消极评价语言,而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尊重和关怀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水平,采取多样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体态语言评价和物化奖励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语态和体态和合理性,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学。

2.5音乐课堂节选流行音乐。众所周知,在流行音乐当中是不缺少作品的,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欣赏并且去讨论其价值。流行音乐会对学生产生思想教育作用,相比平时空洞乏味的音乐课堂,流程音乐效果更佳明显。例如《思念》表达了人们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友谊,并且需要把握好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尺度;《愚公移山》这首歌歌颂了人类不怕辛苦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扬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

3.结束语。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否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仍然面临着挑战。

初中音乐论文:浅谈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

摘要: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合作意识、和谐精神和健康情感的平台。在初中音乐课中开展合唱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用以取得统一的音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准,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配合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

关键词:合唱教学 初中音乐课 教学手段 合唱训练

合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的较高表现形式。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历来都非常重视合唱教学的开展,各种各样的合唱比赛和交流活动频频举办,合唱文化越来越趋向世界性,并对世界音乐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

2011年4月,本人参加了佛山市童声合唱指挥大师班的培训,得到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吴灵芬教授的指导,深入地学习了儿童快乐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柯达伊教学法德实践)、作品的分析与手势运用(练声与读谱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她浓缩了一身智慧的课堂上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我们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表现的旋律、和声和情感方面为突破,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在合唱实践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修养。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新秀,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合唱教学开展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手段呢?以下是本人根据自己在参加音乐教学的几年里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这一课题进行的思考和实践体会,仅供各同行和专家参考。

一、我国合唱事业的近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国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音乐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扩大到普罗大众当中。但是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的举办也考验着各地的经济条件和人们的音乐素质修养,合唱作为一种成本较低、参与人数多、效果显著的音乐活动成为各主办方的宠儿,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当中,由此孕育了丰富的合唱表演形式和合唱文化,也培养了大量合唱方面的人才。

二、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的重要地位

“合唱是人们进入音乐殿堂的途径,是普及素质教育最适合的手段。每个人都拥有天然的嗓音,而声音之美是一切器乐都无法比拟的。”在国内很多农村地区,由于音乐教师和教学材料的缺乏,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但是合唱活动的推广给这些贫困地区的音乐事业带来了福音,我国中学的班级配置人数多,很适合开展合唱教学活动。

初中音乐课中,教师以合唱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练声可以训练听力和节奏感;识谱可以加强乐理知识;歌曲音乐感情处理能增长人文知识见闻;而真正合唱时好处就更明显了,合唱活动的实践中的“合”,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变得丰富多彩。越来越多学校、领导和专家关注到合唱教学在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推陈出新,探索着各种各样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法。不过在全新的理念面前,原有的教学方式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经验心态在作祟。原有的教学方式的确有很多值得保留的,但是最中心的一点必须改变,就是以谁为教学的中心要弄清楚。过去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于是很多方面的问题就出来了。

首先,教学的内容不能打动学生。教师会主观地认为什么应该教,什么需要学,但是学生很多时候对教师认定的知识都没有兴趣,于是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地降低了。还有合唱歌曲的选择,很多教师以自己的口味为主挑选音响效果较好的歌曲,但是这些作品很多时候并不讨学生喜欢,再来就是很多歌曲都是成年人的混声作品,并不适合学生演唱,那操作起来自然很困难。即使达到了一些功利性的成绩,我认为这也是在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状态下取得的,这样的合唱活动有哪个学生会喜欢?

第二,学生生理状态的把握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难题。很多中学阶段的学生都要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变声期,这是人生重要的一次生理变化,在这段时间里,声乐的训练尤其要小心处理。可是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尽快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无视学生的生理变化,使得合唱活动流于形式。

第三,合唱活动是合唱教学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主科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让合唱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在应试教育仍处于主体地位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任何时候都紧张,主科的学习和评价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这样造就了主科和主科教师在学校学习的崇高地位。在家长眼中所有的副科教学和活动都只能围着主科转,如果主科成绩受影响,所有的副科教学和活动都应该让步甚至停止。同时很多学生参加合唱活动的目的也不够深刻,很多人只是想借合唱训练来打发一下课外活动时间,没有考虑到声乐的训练也可以舒缓平时紧张的学习情绪,劳娱结合,音乐活动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有不少合唱队的成员对待合唱教学和合唱训练活动的态度是敷衍了事的。合唱队员的流动性强也制约着合唱教学的进展,如何能保障学生的排练时间和进度是困扰许多初中音乐教师的主要难题。

四、科学的安排合唱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手段

1.把握学生的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合唱教学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先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喜好。俗话说的好,“兴趣就是学习好的老师”,现在的中学生很喜欢流行音乐,还有很多电视节目也影响着学生的喜好,我就针对性地寻找了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改编的童声作品来训练。刚开始我先让学生先感受音乐作品,再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看法,才把谱子展示给学生。很多学生一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谱子就立刻兴奋起来,还没等我教,已经自己在底下自学起来,等我再系统地分析和教导时,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排练的进度就立刻提高了很多。

2.关注学生的生理变化,适时设计教学内容

之前提到过学生的生理变化,十三、四岁是人体生理变化最剧烈的时候,学生的身高、声带、外貌等方面会有很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他们的内心,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学也要特别注意。就声音的变化而言,本人认为可以分流而治,一部分尚未进入变声期,另一部分正处于变声期,第三部分已经变声完毕。未变声的学生可以练习合唱当中的高声部的内容;正在变声的学生则应该加紧对歌谱知识的学习,争取让喉咙休养生息;而第三部分的学生则可以尝试成人的演唱声部,但是也要注意他们的音域,划分适合他们的声部。

3.以音乐课作为学习和练习合唱的重心

在紧张的中学学习生活中,要另外挤出时间来培养音乐爱好是很难的,但音乐课是所有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任何的主科教学和家长都不能影响音乐课的正常教学,合唱的教学就保障了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我国的中学班级人数配置较多,一般有50人左右,刚好可以组成一个基础型的合唱队。合唱是一门综合的声乐艺术,练声是最重要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呼吸方法开始抓起,目标是建立整齐的、稳定、和谐的音色效果。另外就是演唱的音准问题,钢琴辅助练习是少不了的,我还加多对应音练习,让学生跟着钢琴模唱旋律,之后只给该旋律的各种调式的三和弦,让学生清唱旋律,再加大难度分声部清唱不同的旋律,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固定音准音高模唱能力。

4.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合唱表演活动为目的来宣传合唱文化

课堂中很有许多意犹未尽的事情,如果有第二课堂作为补充辅助的话,那效果就更好了。我校的合唱队每年都会在初一新生中挑选合适的学生来壮大队伍,而平时的音乐课我也会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人才,由于课堂上的宣传和学习实践,学校的合唱队在招生时往往会事半功倍。不论是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还是第二课堂的加强训练,合唱表演活动是一切排量的最终目的。每年的校艺术节、外校交流活动、市里和区里的合唱节、各级单位举办的合唱活动都给合唱队提供很好的平台,这可是提高实力、展示自我和与时俱进的好机会,我一向都是带领学生全力以赴,做到问心无愧。

结论

中学的合唱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践课题。教师应采用班级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合唱教学融入到中学的日常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歌唱氛围,在合唱教学中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才能激发他们的歌唱热情。让学生在合唱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艺术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人格之美,这是初中合唱教学实践中的较大收获,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今后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初中音乐论文:提高新课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的对策探析

摘 要:初中音乐课程效能提高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转变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管理机制、多方取源、综合利用、以校为本。在实践研究中,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的人文特点,超然洒脱的人文关怀,都是耐人寻味的。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音乐课的从属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障。

1 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广大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 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堂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3 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这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在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开展音乐的实践和创造,不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在课外活动和音乐活动小组中大胆鼓励学生实践和创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参与意识。例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与舞蹈动作等等。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采用肢体语言,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避免了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而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感受它的美。

4 建立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4.1 要以学生的需求和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准则选取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材是实现每一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和要求,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音乐教师要利于解读和论释教材内容的音乐教学资源,锁定有利于突破和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课程资源,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做到有的放矢。

4.2 运用多种形式的课堂呈现方式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艺术的整合,找出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呈现方式。例如在演唱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所演唱的歌曲内容,精心设计所编排的动作,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这种形式把感受音乐节奏同肢体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以音乐旋律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音乐领会力发展的目的。在动作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使演唱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随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能上,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充分彰显音乐的艺术影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浅初中音乐论文:淡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法探究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中外有名的音乐作品,但是初中生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并不是对所有的内容都有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喜欢的音乐他们就很感兴趣,不喜欢的他们就表现出很烦躁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都能积极的参与学习,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要“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那是必须依赖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要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老师分析,范唱(奏)全曲外,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听,可以多听完整的乐曲,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把学生带入乐曲的意境,从直觉感受乐曲的情绪,也可以分段讲解欣赏,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认知,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得思想感情,老师能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的投入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所以,在听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一些关于乐曲的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如: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欣赏时我先不告诉学生曲目,放一段视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音乐是怎样一个画面吗?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操才能,把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艺术结合起来思考,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想象为紧张的斗牛场面,有的想象为热烈欢腾的场景,有的想象为英勇的斗牛士形象等等,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想象见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要“看”

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通过多媒体辅助,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补充知识容量。电影、电视剧里的插曲及音乐,是比较易于被人理解的,因为戏剧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图像、气氛、本身已地帮助听者进入艺术境界,不用再多地解释,就能使人理解并得到较深的印象。如:在欣赏《走进西藏》这单元时,对学生来说,西藏并不了解,于是借助画面,播放藏族的建筑,风俗习惯,服饰,乐器,舞蹈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好的理解本民族的乐曲。

三、要“唱”

欣赏时除了让学生听,让学生唱一下乐曲的主题,对学生理解乐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时进一步分辨作品的各种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如:在欣赏歌曲《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第二段节奏跳跃欢快,与节奏舒展自如的及时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通过唱乐曲的主题,分辨对比学生更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再如:欣赏《梁祝》聆听前让学生唱乐曲主题,欣赏时,对于乐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及乐曲的分析就不会有困难了,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像。

四、要“动”

在欣赏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用肢体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这样不仅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如:欣赏《龙船调》时,根据歌曲的演唱,让几个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欣赏教学中可适当添加美术成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绪,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从声音和图画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欣赏《春晓》这首乐曲时,让学生先聆听发挥想象,把自己听到的用画画的方式描绘出来。

五、要“想”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在静赏的状态下聆听音乐,开阔学生思维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不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听乐曲带给他们的感受,学生们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说乐曲描写景色的,有的说乐曲很悲,各持已见。讲解完后再次欣赏,就能更深刻的理解民间音乐家华彦的凄苦一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六、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启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初中音乐论文:浅谈初中音乐的趣味教学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性趣是学习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对感性趣的东西,才会积极的开动脑筋,心情愉快,才会不知疲倦的去钻研和探索。要想让学生学好掌握好课堂中的知识,首先就应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对我们的课感兴趣,而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度的,他们对课的喜好又会真实地展现在行动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设计我们的教学,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性趣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趣味性课堂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是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相对于其他课程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我所教的学生年龄均在6至11岁之间,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必须想出一些能够吸引住他们注意力的教学方式。例如: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平淡、凌乱的授课方式,必然令学生了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遵循音乐教学的原则,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拥军秧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近代民歌,表现了人们在新年给八路军拜年的情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所以说,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总的来说,趣味性课堂教学法在音乐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兴趣大增、信心百倍,更加热爱学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激发和培养音乐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创造性教育,为培养创造性地实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音乐论文:初中音乐创新教学初探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创美、审美的独立能力,又善于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在学校中,在社会上,他进行着美育,促进团结合作,并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协调心理等诸多作用,它自然的、潜移默化的配合德、智、体诸育,对培养发展的新人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受 旧 教学观念的影响,音乐课教学模式单一,加之有些学校存在着“重主科,轻副科”的严重思想,不重视音乐教学,学生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 如 何让学生爱上音乐,乐学音乐,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 激发兴趣,鼓励自主学习

农村初中音乐课的较大难题,就是学习乐理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乐理不感兴趣。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基础差,基础乐理知识约等于0,学生在小学期间,上音乐课也就是唱唱歌,小学毕业了,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音符、唱名。其二,初中学习时间更紧,任务更重,思想压力更大,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少。其三,绝大多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兴趣是好的老师。

(一)创造环境,诱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应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然后用音乐师生问候。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是很好的组织教学形式,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

(二)增强趣味性,调动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板书的内容,教师要背对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拼命的书写,既费时又乏味。现在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把课前准备所写的内容精心绘制成图片,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图片呈现在投影仪上,还可以通过电脑演示文稿的制作,使各种字体各种颜色带着不同声音用各种形式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由深化浅,循序渐进,巩固兴趣

音乐课不同于美术课,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音乐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在向学生讲述调式音级与键盘各音的关系时,可制作重合的两张键盘投影片,一张标有音名,一张标有唱名,用一张固定,一张推移的方法,讲述各调式音级在键盘相应的位置关系,使较为难懂的调式,通过投影仪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学有信心,保持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群体,让他们自由合作学习。歌唱教学中,首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几分钟(边听边小声跟唱),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其次让学生听范唱、学节奏、读歌词,并在小组中相互练习;由各小组推选1——2位同学上台展示歌喉,并进行评价。其间,教师在当中起到的只是参与和引导的作用,不直接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由学生自己去评说,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合作创编,表演故事情节,表演舞蹈,让他们学会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三、注重学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新时期的教育呼唤学科整合,新课程中“注重学科间的整合”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音乐教学也可以探索学科整合。

一是,音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即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播放影碟、上网查资料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的视听效果,使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二是,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即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思地留给学生一定的绘画创作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作画面和塑造形象(制作头饰、纸质服饰等),任由学生自由或者合作创作,并穿戴自制的头饰、服饰进行表演,展示自己,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是,音乐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即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然后用语言描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画面。例如:学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结合七年级语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对音乐巨人的了解。再如:引导学生自制了头饰、服饰,同时引导学生讲述其创作的意图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要让音乐教学活动轻松有趣,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取审美愉悦的体验,“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初中音乐论文: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她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人的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和培养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注重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伊甸园。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激趣,打破学生喜欢音乐与不喜欢音乐的认识误区

教育离不开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在音乐课上注重把音乐作品情感与学生自我的情感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怒吼吧,黄河》时,把曲作者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结合起来,并且建议学生以一位爱国者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旋律。结果学生情趣高涨,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听后感时,学生都发言深刻,有的甚至联系到自己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投身到抗日战斗的队伍中去……”。还有许多同学表示,这一段音乐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感。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培育情感。这是新课改下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形象、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近乎真实的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及表现,注重了“人的发展”;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感受音乐的机会,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空间、搭建了舞台。在《音乐之声》的主题插曲《DAO REN MI》中,让学生到操场上边跳边唱,下课后问几位同学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同学们都说:“很快乐,很轻松”,有的还说:“没有压力,这是我们上的最快乐的一堂音乐课”。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一种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所孕育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很重要,也很难得,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美与情的展示中使自己的人格、心灵得到了净化。

三、以声传情,让声音感染学生,培育情感,享受音乐的美

音乐需要感染力,听者更能体会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感染力,无非是声音。老师甜美的语言,高亢、嘹亮的歌喉无非是与学生传递情感的最有力武器。同时巧设小情景、以声传情也是情感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1.语言优美,声声入耳

柔美、富有磁性的语言有丰富的感染力,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音乐老师的发音、语调、语速、语言的力度等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吐字,发声方法正确,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和音量表现出来,把歌词朗诵的生动、清晰、悦耳,进而表现出天然的节奏感与音乐美。舒展优美的语言,情感真切的语感,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让学生在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美、体验情,从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中,达到以声传情。

2.规范范唱,以声动情

范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范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歌传情的作用。教师用熟练、规范、流畅、含情、传情的歌声去打动学生,使学生通过聆听,被老师美妙的歌声中蕴含的情所打动,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就会带着感情自然的演唱和表现音乐。

四、以情育人,在音乐情感教育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音乐可以让听者情绪化。特别是那些令人愉悦的音乐作品,在听后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并能焕发出奇异的神采。音乐作品的个性就是能让听者在欣赏中寻找到共鸣,都能利用音乐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音乐往往反应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而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往往使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更加强烈。例如:在欣赏《白毛女》选段《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后,让学生了解歌剧特点的同时,并体验、感受歌剧音乐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深感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生活、学习是多么的幸福。再如:在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乐曲中去想像春天静寂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迷人的景色,领略伟大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感。

有了情感,才能感悟音乐,才能创造音乐;有了情感,才能抒发情感,才能为自我情商的健康发展打下铺垫。正如人们所说的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学生的健康情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愉悦的成长。

(作者单位:556100广西合浦县石康中学)

初中音乐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音乐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不断呈现,课堂教学出现一派勃勃生机。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在我们更深入地进行课改实践的同时,仔细回头审视,我们也渐渐地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即我们有的教师不知不觉间偏离了理性和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陷入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因此,针对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若干现象,结合自己亲身教学实践,提几点思考,与同行们一起切磋。

1 重视情感教育

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情感:

1.1 素质教育强调情感交流、人格影响。因此,教师应有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相貌、成绩好坏、性格差异等等而偏爱或讨厌某个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热爱他们并教育教好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会影响学生,能使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

1.2 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情。这样教师才会去关注围绕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的方方面面,才会为上好每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不思蜀。

1.3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因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反之,缠绵、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2 设置新颖的课堂导入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好。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的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前进。例如,在再欣赏音乐作品时,不要经常抛出一连串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可以问问学生,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师生们带着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及时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灵活的组织教学,而给学生的感觉又是教师理解尊重他们,能根据他们的愿意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下子充满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让学生猜教师的想法,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提出了听音乐的要求,但教师巧妙的运用了猜一猜的教学手段,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疑难问题,通过反复的聆听音乐,师生共同讨论研究。

5 善于表扬学生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被夸奖,而学习兴趣和爱好的激发或维持往往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任何一学科想取得成功的老师都应该懂得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我们初中音乐老师一样要懂得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美等来缩短与学生之间心灵上差距,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积极的对学生做出评价,鼓励他们用心的学习音乐。特别是在学生对上音乐课没有信心,对学习音乐失去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鼓励和帮助,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便给予肯定和表扬,千万不要轻易的否认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哪怕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也就随之丰富和深刻起来。

初中音乐论文: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它看起来是人的微观教导,是人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初中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算途径,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非智力完善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当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期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和知识,这些环境和知识在不断变换和增长,而从年龄上看,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很脆弱,认识能力还不到位。如对新鲜事物的概念模糊,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情感、心理、行为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1.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好的老师。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首先最重要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时刻保持一种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音乐教育求知的欲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例子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教育者要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将一些原本无形相对枯燥的东西,变的有形并且紧密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努力寻找其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以情动人

学生在某一个课堂上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知识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如何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学习情绪的辅助作用。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的亲近感,愿意主动的欣赏和接受,而这种主动的状态有利用人们对兴趣的维持。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所能给及人的情感比其他的艺术形式要强烈的多,很多好的音乐可以直接打动听众的内心,融入人们的情感世界,这是音乐的特色,同样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情绪培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给学生某种音乐所对应的情感的氛围和境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情感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充分的进入到教师营造的情感中来,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3.在音乐教育中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化。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唱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索创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和谐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纠正音乐课教学中偏重于技能、技巧的倾向,进而重视审美因素的挖掘。心灵的塑造和想象力创造的培养。对音乐教学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只是上述所说的跟兴趣、情感、毅力的单方面的内容,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是在相互联系中起作用的,其作用点都集中在智力因素方面,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其他方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效果都不好,只有很好的把握住这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上的意义体现。

总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重视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仅体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上,在很多的学科教育中都是可以融合运用的。只有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学生在人性和人格上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和精神境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