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摘要: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及时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 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及时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 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 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 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及时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责任编辑 海宇)*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性初探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性

[论文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那么,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体现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1灵活教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导入,我们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复习旧课式的导入、提出问题式的导入、图片赏析式的导入、讲述故事式的导入、引用诗词式的导入、播放乐曲式的导入等等,由导入创设情境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必然性,不可分割的联系。

2多措并举,满怀信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例如通过阅读、演示、辩论、竞赛、用及时人称介绍历史人物事迹等方式,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呼应,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只有个别学得好的学生参与。要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活跃而和谐的气氛。

其次,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熟悉教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是最基本的。但是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仪仅停留在兴趣上。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这种客观存在要产生既有形又无形的一种力量、一种威势、一种信心,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要有人格魅力,在智力素质方面,要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对教材有驾轻就熟的水平,对知识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及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才气,这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不一样。

再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善于驾驭课堂能力,可以通过像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那样,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心灵,也可以像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的大师一样潇洒自如,妙趣横生: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包括教师的风格、气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一提到这个老师就信心百倍,激情饱满,以此来吸引学生要比浅层次的兴趣教法更为有力。

3勇于创新,积极培养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学可以说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讨论、问答的方法、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历史课本剧编演等方法教学活动,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石器、竹简、泥制活字等。此外,课堂上可以运用直观性、动态性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教师应在充分掌握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等,使学生自觉的、多方面捕获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设计教学上要注重对历史问职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经常是围绕、伴随着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探讨。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议,都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重大的历史问题,以及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论,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情况,提升阅读的能力,发展历史的思维,解决学习的问题。同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运用投影、录象,分发资料卡、阅读纸等,向学生提供各类材料,包括文字的、图象的、统计的材料。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插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5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习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联系当前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联系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等。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因此,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总之,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切实把握初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改进教学。针对初中生的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特点,加强兴趣诱导,培养学生特长。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及时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及时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及时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浅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现代的中学生,好动、好奇、兴趣广泛、善思考、多疑问等是他们的共性。教师应结合这些特点,安排、组织好课堂教学艺术。

1.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画面、电化教学,进行直观的形象教学。这种教学艺术表现与效果是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把历史上的一切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拉近其距离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2)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课堂。这一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若能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为课堂教学艺术增添色彩。这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

(3)巧妙设问、置疑、变换角色,展开讨论,这也是课堂教学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化。一堂精彩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设问置疑,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拓性的历史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层反应。通过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奥秘的探索、钻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领域,学生思维达到飞跃。比如讲“”时,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非常愤慨。讲到这里,教师可问:假如袁世凯没有这样做,能成功吗?这时教师抓住机,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而后教师总结,其结果极佳。这样可使学生感到设问有趣、有度,同时学生又能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手段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总体而言,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手段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1)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新鲜感;(2)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3)使学生动脑参与教学,有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4)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状况,使学生对历史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三、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

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及时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 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四、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课讲到哪里,学生该有什么反应,产生怎样共鸣,教师在备课时,心中就要有数。据此,教师应提出备课时准备的提问或应变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测了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也可缓和学生紧张的听课情绪,使学生精神饱满地上完一堂课。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理解、认识历史的能力等等。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艺术

当前,我们的中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此过程中,中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特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单一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活动课都让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辛苦,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简直是“痛苦教学”。如何把握和应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成为“快乐教学”,使学生热爱历史、喜欢历史,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迫切需要历史教师认真思考,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在总结了体中学生基础差、层次不一(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阅读障碍)的特点后,结合现代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论,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呢?“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体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内驱力,进而增强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做出与传统教学有别的改进。观念改变后,马上想对策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是否有一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如果老师一上课便拿着课本原原本本地“背诵”给学生,枯燥无味,毫无感情,那么便造成了“讲者乏味、听着枯燥”的现象,学生昏昏入睡,如何能掌握课堂重点,如何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讲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当前形势,我认为本课首先需向学生讲授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那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和|、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大家开始自发地讨论起来,议论纷纷,课堂气氛热烈。然后先后让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有的甚至提到了《三国演义》、《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时期,瞬间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板书《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课堂:“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像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们请罪。”然后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指出电视剧与史实的差别,说明为什么要学历史。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应当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像曹操那样雄才大略,文采超群。记住:(板书)学史明志,知史做人。”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受历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中,增强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对此可借助视频、音乐、图片和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如学习“抗日战争”一目,插播一段《南京!南京!》的视频,让南京大屠杀的情景重现,使学生重温民族的灾难,更加痛恨侵略。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不能让历史重演;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复兴而读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增强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正确的情感。

三、分组竞争,活动教学

历史的学习单纯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地阅读教材、资料,才可能地、客观地综合、分析问题。由于学生文化层次不一,开学一个月后,利用他们乐于竞争、敢于竞争的优点,按学生成绩分成四个组,每一组好、中、差搭配。课后作业先是让识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带着全组同学通读课文,获取教材中历史信息,然后在课堂内分组朗读课文,看哪个组读得好并给予全组好评。由于采取了竞赛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课文读得整齐响亮,偶尔叫个别学生代表全组起来读,也都能流畅读完,说明学生用心完成作业了。过了阅读关后,就可以增加更多的比赛内容,例如:书面作业哪个组的同学得的优最多;课堂提问哪个组的同学回答得最多、对得最多;历史故事哪个组的同学讲得最生动;课文相关资料哪个组收集得最丰富等等。活动教学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扬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又起到了相互督促的作用。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越投入于比赛中,情绪就越容易激动,教师要有驾驭学生情绪的能力,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

四、以练代讲,讲评结合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以练代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质疑的平台。教师把上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或翻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去完成。例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设计几个问题:

1.你知道西域指什么地方吗?

2.张骞及时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张骞出使对汉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你能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吗?

5.班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使西域的?

6.欧洲同我国首次交完的标志是什么?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练习题,不断地查找文献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课上老师采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将那些不能编成习题的知识点穿插进去,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此方法还给学生注入了质疑、思考的学习理念。

“以练代讲”及“讲评结合”的授课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练代讲”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通过自己查找文献、翻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不断获得求知欲望,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以练代讲,讲评结合”的方法,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出现,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讲解,真正起到了“解惑”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在以练代讲中布置一定比例的口头练习,评讲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阔思路,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在教学中注意信息反馈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有所获。

综上所述,只要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化尝试与探索

【摘要】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我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化 美的环境 美的语言 探索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1.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发展。为推行素质教育,教改的举措是一个接一个,高考采用3+X模式,中考大量进行学科渗透,九年义务教育降低学科难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放思想,探索适应教改新思想,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这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楚、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吊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驱动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境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去寻找教学的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爱美的天性帮助我拓开了思路。教育需要美,美就象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美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选择了"美"为突破口,注意挖掘教材中各种美感资源,同时以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美的情景打动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创意吸引学生,让美的教育启迪学生,师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学生愿学、爱学、学得好。学生从美的教学中感到了学习生活的充实、乐趣――学习是幸福的,以此实现了"以善引美,以美启真"的教育目的。

2.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造美

以"美"为突破口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呢?具体有下列做法:

2.1 创造美的环境。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实际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意境可发掘。例: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功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渗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以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2.2 使用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完成,优美的语言是融洽畅达的沟通。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呤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煽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授课中教师还可以用些精彩的录音片段。例如:在讲长征的胜利一课,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主歌,那发自肺腑、开启心扉、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让学生感动,长征的经过历历在目,铭刻在学生心里。教师用美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创造美感。

2.3 萌发美的创意。据了解,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虽然少年儿童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青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他们接受了经常为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但他们更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籍,使用现代电子读物(录音、VCD、光盘、上网……),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课的实际内容,要有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心中都有座星碑,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操练。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衷乐,去领悟渗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创意柔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课堂上学生能较客观辩证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对著名的中外名画也能进行简单点评。我校组织的"五・四"文艺演出有70%的节目来自学生,他们节目,贴近校园生活,散发着浓浓的校园气息,渗透着深深的师生情谊。美真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美的升华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美的创意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我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