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合成谬误要求政府必须要加强旅游职能管理。并且,旅游经济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能够找到政府职能行使和旅游市场作用的平衡点,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基于经济学理论的政府旅游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学、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相关理论,论证了市场调配资源与政府主动干预的必要性,并按照政府旅游管理之前、管理过程中、管理政策制定后的顺序总结了我国政府现存的三大旅游管理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 旅游管理 政府职能

引言

随着旅游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政府在旅游业管理中的职能问题逐渐被提上议程。而经济学中存在两种对于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观点:一种强调自由主义,即放任市场调配资源,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去向,尊重市场的自发力;另一种强调理性决策,如著名的凯恩斯学派所支持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干预调配资源,决定资源的去向。

当前国内旅游业已经处于急速发展的状态,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此时探究政府在旅游业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是作为“旁观者”还是“干预者”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基于部分经济学理论分析政府在现在的旅游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政府旅游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

1.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是一个产业的数量、结构和水平均衡发展、不断提升而促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数量上的扩张过程。产业数量的发展即为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成长、成熟,产业相关经营者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的过程,伴随着此过程必然会出现国民经济某些衡量指标总量(如GDP)上的数字增长;产业结构的发展是指以产业数量的增长为前提和基础,不同产业通过分配有限的生产要素,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结构份额不断优化从而引起产业逐渐兴起的过程;产业水平的发展则是指存在于某一产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综合指标的不断提高过程。以上所述的产业结构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这三方面中任意一个要素的发展处于低水平层次,与其他两个要素的发展处于不配套状态,那么此产业发展所促成的经济增长也会是畸形的增长。

2.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致力于研究出可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较大化规模经济效益的市场资源配置秩序。产业组织理论最早可追溯至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如何合理分工以节约社会成本。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剑桥学派、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分别在产业组织理论的雏形中注入了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进一步研究和从交易费用、产权理论等角度出发对产业组织演变的新解释。产业组织理论的探究和进步有助于政府引导产业合理发展,以最小成本,获得较大效益。

在一定意义上,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诸多现实案例也进一步证明了,通过产业政策的相应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的情况,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需要注意的是,产业政策并非恒久不变,事实上它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各国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在某种情况下,实施政府干预的硬性产业政策在另一种情况下,则需要减少政府干预度,实施干预程度较小的软性产业政策。

(二)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是指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存在局限性,由此便引出了另一个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由于实际中缺乏严格符合假设条件的“竞争市场”类型。而政府也并非“理想政府”。因此对于资源的配置而言,无论是单一的市场调节或是单一的政府干预均会存在不足之处。

市场失灵。在西方经济学的论述中,市场失灵有以下几种情况:信息不对称,公地悲剧,负外部性。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也证明了,放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达到资源的配置,经济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又不能放任其自发运行。需要政府的适时干预,针对市场调配的缺陷制定出相应的调整政策。

政府失灵。政府的干预也不一定能解决一切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政府自身宏观调控方式不当,力度掌控不足或过度,导致政府干预无效而无法弥补市场失灵情况。其次,政府干预引来企业寻租行为,本来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社会经济活动错综复杂,市场瞬息万变,决策者掌握的信息不足或决策能力的局限性都增加了政府决策干预失误的几率,进而导致政府决策失灵。

因此在现实中,市场不万能,政府政策也不是“灵丹妙药”,只有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组合,才会达到更好的经济调节效果: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

政府旅游管理的现存问题

本文按照政府旅游管理之前、管理过程中、管理政策制定后的顺序总结了由政府管理现存问题:

(一)旅游管理实践先于理论产生

我国政府在实施旅游管理之前,缺乏指导实施具体管理行为的理论,这就意味着政府对旅游管理的实践是一种缺乏配套管理理论基础的实践,自然所执行的政策无异于“空中建阁”。与旅游产业演进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比,理论研究的滞后和支撑不足直接导致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应对出境旅游快速增长的策略无法出台。旅游法的规范难以快速确立等。

我国旅游法从1982年起数易其稿,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薄弱的理论基础无法支撑复杂现实问题的解决。1982年,国家旅游局召集诸多专家,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起草小组和工作小组,希望完成旅游立法方面的初稿。但其后经历二十余年,修改十多次,此法仍然迟迟难以出台,直到2013年才正式颁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立法机构与法律界高层意见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旅游法制研究方面的专家较少,故而旅游立法工作只好长期停留在筹备阶段,然而现实中的旅游管理行为却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刚性统一忽视差异化诉求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默认的机制为“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具体负责,部门互相协调,各方联动执行”。这样的政策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曾经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随着各地旅游资源差异的不断扩大,曾经的“刚性统一”政策已经无法很好地处理地区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各地政府开始发出“由统一化到差异化管理”、“由刚性转向柔性政策”的诉求。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地方政府进行旅游管理时,希望尝试造就地方特色、符合地方风格的管理模式改革,却常常由于与中央要求有所冲突遭遇改革阻力,在诸多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地方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中缺乏自主权,受到的上级政策束缚较多,面临着改革的重重困难。

(三)交叉利益难以协调

我国的旅游多头管理模式造成了诸多部门交叉利益的存在,因而在诸多管理政策出台之后、实施当中,部门对旅游管理的相关规定无法达成执行一致性,存在诸多争议。事实上,由于我国国家层面下达的很多政策具有普适性,不具有直接操作性,需要其中涉及到的旅游产业相关部门经过协调后制定出具体详细的条规,更加剧了再协调过程中的部门博弈。例如,2001年国发9号文件初时起草中提出了对入境旅游者实行退税制度的建议,其后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坚决反对,这进一步证明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有可能触及到某些部门的利益,进而造成一些旅游管理有利政策的流产。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牵涉到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这对我国政府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旅游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旅游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区域联合推进理论研究

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促成区域联合开发机构的形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推进的现状,利用区域高校分布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对不同区域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细分及选择、景点定价机制、景点开发策略、推广营销政策等相关专业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由区域联合开发机构积极开展专家讨论会,解决政府在实际旅游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重点关注与我国旅游发展演变过程相似或相近的国家,借鉴其政府在旅游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为我国的旅游管理服务。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相对较为明显,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因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鉴于旅游产业原本便是一个经济依附性较强的产业,区域之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别。所以在对不同区域旅游产业管理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特点,研究出针对性较强的理论,以便其可以真正地指导当地政府开展旅游管理的工作,而不是制定出一些具有通用性的“纸上空文”政策,对于现实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除了对区域差异化的研究外,研究重点还要考虑到民族差异、边缘地带的管理方法,使理论具有一定的弹性。

(二)允许区域性差异化的存在

目前,我国各区域之间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劣势决定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和旅游资源营销的主观原因。国家应当鼓励差别化管理,允许区域性差异化的存在,推进区域旅游业差异化演进,进而协调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应当适度授予地方政府对旅游管理的自主权:首先,在旅游产业弱势地区、保持优势地区、强势地区,中央应分别斟酌对地方政府的授权范围,对于弱势地区可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力度。中央需要重视自身的导向性作用,对旅游产业弱势地区政策有所倾斜,帮助这些区域逐步建立政府旅游管理体系。而对于其他两类地区,可在实地考察后决定授权力度。其次,中央应在优惠政策的放开上赋予地方政府更大授权。例如,在货币手段方面,鼓励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旅游开发融资;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项目安排导向性低息贷款;鼓励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经营户以村民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等。

(三)促进各利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短时间内要改革现有的多头管理模式要触及各方利益,基本不具有现实操作性。所以对于各利益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各当事方需要互助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协作进步。互助共赢。旅游业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整体部门共同合作的过程,不可能由单个部门的努力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部门、市场盈利机构参与主体、各个非盈利机构共同协商建设,从而逐步形成多中心管理模式,并不断对政府管理职能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政府创新其管理组织结构。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参与方修正、完善管理过程,与政府合作,以共同利益的谋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通过创建有效官民反馈机制,政府及时汲取民众对旅游管理模式发展的意见,综合各方意见,由政府主动承担大部分责任,协调各利益相关部门的冲突。

结论

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具有强有力的后发优势,正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资源强国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决定了政府应当在旅游管理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当前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是制约政府发挥作用的巨大阻碍,亟待解决。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应当在以后的旅游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观察市场动态,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有效结合市场、政府共同的调节机制,为我国当前的旅游管理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就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国际竞争力问题也必将得到初步解决,总体来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旅游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但是由于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对素质重视不够。本文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旅游管理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经济学 改革 转变

1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环境下,研究经济发展的理论与规律的一门学科。在西方,这门课程的名称是“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理论”或者直接的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主要的理论结构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理论知识、管理和实践。该学科有以下特点。

1.1 理论化,抽象化

西方经济学不仅有大量的抽象的概念。如:理性人、均衡、边际效应等。还有很多曲线及数学模型。它们都是以一系列的假设为前提,剔除了很多实际因素而得到的。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这些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让很多同学觉得难以理解。目前学术界也有经济学模型化的趋势。

1.2 学派较多,有些理论既是相互排斥的,又互为补充

西方经济学有一系列相互独立的、相互排斥的又相互补充的理论。每种理论都有独立的研究方法,完善的逻辑系统。如: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些学派之间的关系和我们中国的古典哲学实际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1.3 础理论来源于西方与我们的文化差异

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由于上层建筑的体系不同,西方经济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显示了其合理性和优越性。同学们在理解不同的意识形态时,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2 学生特点

2.1 数学水品较弱

作为旅游管理类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对曲线的理解能力弱。对定量分析有“畏难”情绪。

2.2 存在学习“惰性”

在高中以升学为目标的学习模式即“被动式”还在持续。总是希望老师划重点,不想自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2.3 不关心时政

由于长期以升学和考试为目标使得学生们对现实发生的经济现象不大关心。而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用来分析和指导实践的。不关心时政很难锻炼出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知识碎片化,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但是知识碎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

3 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

信息网络化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网络化时代来临之前,教师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大,传授知识是主要的职责之一。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只要学生有兴趣,他在某方面的知识可能会比老师要多。这个时候我们教师的传授知识的作用就相对减弱,而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就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知识体系、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动自发的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学科目标是让同学们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以后,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现实存在的经济问题及经济现象。

4 培养目标需要对目前的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4.1 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传授知识的作用就相对减弱,而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就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要实现两个转变。

(1)从“背多分”向“独立思考”转变。

在高中之前升学的压力以及“被安排”使得很多同学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就是不想思考,总是在学期末等老师划重点。不关心时政,只会背书的人,不是我们要培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我们的改革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书可以背,要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可能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当前的经济现象。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从而实现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向“导师”转变。

我们要培养的是国家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谈合格人才,首先要有健康人格。在企业里用人的标准是:人品重于能力。可见一切的基础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而我理解的“健康人格”,实际上就是有正确逻辑的人。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教师要着重的分析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逻辑,注意到理论本质的问题。只有这样,药家鑫式的悲剧才可能避免。

4.2 教学内容改革

(1)以教科书为主要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案例。以案例来佐证理论,以理论来分析案例。有时候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符的情况,我们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出什么因素导致了结论的不同。

(2)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首先将经济与政治,科技,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是同学们产生广泛的联想与思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将各经济学流派的本质思想归纳总结并结合我们中国的古典哲学,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让同学们讨论并发言,提出自己对这些经济学流派的看法。提高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

4.3 教学方法改革

(1)启发式教学。

首先将经济与政治,科技,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引发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兴趣。然后根据学习内容,用“任务教学法”提出各种问题。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尽量使他们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学习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

教师积极地运用各种案例,尤其是当前的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到经济学理论的本质,分析其中的内在逻辑。

(3)讨论教学。

在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之后,让同学们们进行分组研究和讨论。并在课堂上讲解自己得到的结论。对不同的讨论结果进行逻辑分析。重要的不是结论对错,而是各自思考的逻辑性是否合理。

4.4 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教学就不能按照老模式,仅仅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分标准。需要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讨论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并以合理的比例进行综合的评估。比如:平时成绩30分,讨论成绩20分,理论考试成绩50分。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而政府在旅游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备受关注,我国旅游业虽然有着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以此来为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基于以上,本文以经济学视角为基础,分析了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必要性,探讨了政府旅游管理职能行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实践途径,旨在保障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 政府 旅游管理 职能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管理职能行使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有市场来调节旅游资源分配,放任旅游业在市场的导向下自由发展,另一种是强调政府要理性的行使管理职能,干预旅游资源的调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对经济学视角下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研究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一、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必要性分析

从现代为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可以得出,市场并不能够达到竞争均衡状态,难以确保市场资源配置的化,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旅游业来说也是如此,政府管理职能的行使能够保障资源配置的化,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行使管理职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致,且这种信息的不一致会对掌握信息少的一方产生一定的利益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将会失去作用。相较于其他市场产品和市场服务而言,旅游服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很难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支付价格制定受到现场消费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不大,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消费者在事前不会得到具体的服务质量信息,因此也就不会对支付价格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一些服务质量高的旅游企业积极性弱,而一些服务质量差的企业积极性高,服务质量差的旅游企业往往能够在旅游交易中专区更多的利润,这就导致了旅游产业的畸形化发展,例如当今旅游欺诈、强制购买等问题在旅游业中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要想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来规范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公地悲剧”的产生

“公地悲剧”指的是公共资源的一种问题,一些公共资源一旦承担的消费者人数较多,则会更多的消耗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又无法遏制这种现象。具体来说,在旅游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公共资源不堪重负,这就使得公共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商人逐利自古有之,旅游资源产权不明确,企业为了追求利于不惜对公共资源进行恶性开发,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外部问题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就目前来看,国有资产是我国旅游投资的主体,其在投资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预算,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这就出现恶一种“投资饥渴”的现象,使得大量的低水平旅游建设重复,破坏性开发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管理政策来加以引导,以此来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实践途径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从经济学视角上来看,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的,是有利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但政府如何正确的形式旅游管理职能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实践途径。

(一)区域联合推进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明显,中部及沿海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西部及内陆地区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产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对经济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不同区域的旅游发展水平不同,这就要求政府在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要坚持区域联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地特点来研究针对性的旅游管理理论,指导区域旅游的发展。此外应当以各个区域民族差异、边缘地带等为基础,保障管理职能行使的弹性,以此来推进我国各个区域的旅游发展。

(二)差异化管理方式

我国各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劣势原因,而也存在着政府管理的主观原因。因此,政府在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差异化管理方式,允许各个区域的旅游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政府可以将趋于旅游管理适当放权给地方政府,实现区域旅游的自主管理[2]。对于一些旅游产业发展较慢的地区可以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例如,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多方式旅游融资,对西部地区等进行降息贷款等,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优势明显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授权程度。这种差异化的管理方式能够真正实现旅游管理的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满足其政策需求,从而实现各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

旅游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现有的多头管理方式牵扯多方利益,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政府在形式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多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合作,优化管理组织结构。例如政府部门要与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市场盈利机构等进行积极合作,以此来保障管理的协调性,避免再出现“公地悲剧”等类似问题。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应当积极行使旅游管理职能,规范旅游市场,以此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

摘 要:现代经济体制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通过研究发现,市场经济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就需要政府参与其中,通过政府的力量将问题解决。然而,由于政府自身也并不完善,所掌握的信息也不,使得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并不利于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入手,分析政府旅游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政府履行旅游管理职能的局限性,结合实际情况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政府在履行旅游职能中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学;政府;旅游管理职能

前言

政府是调控市场的主要力量,旅游业是现代重要产业之一,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但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则是未知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政府在旅游管理职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给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带来了局限性。

一、经济学视角下政府旅游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政府旅游管理职能中十分常见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价格机制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让价格机制失去效率性,更无法实现有效交易。对于旅游来说,它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服务,难以从客观角度加以衡量。在旅游者参与到旅游以前,根本无法掌握相关信息,现有信息多是听他人讲述或企I宣传等,这样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现场消费特质能够影响服务质量,但对支付价格的影响却不显著,降低了服务质量高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差的企业却异常积极。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不少旅游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欺诈游客,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多。

第二,“公地悲剧”。所谓的“公地悲剧”,实际上就是部分公共资源在消费上带有排他性与竞争性,对于消费竞争而言,它所代表的是所有在公地消费中的人,他们的活动存在负外在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限制了公共资源消费量。尽管公共资源中带有非排他性与负外在性,“公地悲剧”也就随之诞生,公共资源被破坏的问题也十分常见。如在某旅游地被开发以后,大量游客进入其中,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也就不可避免。同时,因旅游资源的归属并不明确,很多企业为谋取更多利益,经常会加大对有限资源的开发,且呈现疯狂掠夺的状态。此外,有些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因政府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企业经常会加大对景区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与商业化景区,严重损害了景区自然特点。

第三,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主要是指当事人缺少经济贸易的状态下,一方为另一方所提供的商品约束。总的来说,若某人或企业在经活动中没有给个体带来危害,个人与企业也不需要支付相应的钱款,由此产生的危害就被称为外部性。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来说,在其经营中外部性问题十分常见,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发展的今天,旅游投资多带有国有资本特征,在其投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效预算不足的情况,由此产生的私人成本也要比社会成本低很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也因此日益严重。通过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所拥有的涉外旅游饭店数量正处于不断增长阶段,但50%以上的饭店都被出租,这样就也带来了总量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政府旅游管理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第四,旅游业合成谬误。对于合成谬误来说,它是经济学研究中较为多见的错误,也是旅游业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旅游业中,合成谬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价格合成谬误,另一方面是投资合成谬误。首先,从价格合成谬误角度讲,主要表现在旅游公司希望通过降低价格促进收益增长,却希望其他价格不发生变化,这样也会出现恶性竞争,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企业自身能够改变的,只能依靠政府调控。其次,投资合成谬误。通过对旅游项目的研究可以发现,一旦某个旅游项目受到消费者欢迎,其他企业就会经常效仿。然而,由于多种相似产品的存在,很容易出现市场供求无法正确把握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合成谬误。

二、政府履行旅游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及时,政府缺乏对信息的掌握。国家正确干预经济的前提应是了解信息,由于市场变化因素较大,且没有足够客观的方法,这样就会让政府中负责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掌握较多的信息,进而做出科学预测。但相反的是,如果将预测集中到某一部门中,由此获得的结果往往要比多人分散预测的结果有较大偏差。在政府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且充足的信息做基础。对于市场信息而言,主要有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两种,前者的获得需求得到相关企业的支持,信息获取难度较大,而后者则需要多样化统计口径,信息获取难度相对于前者要大很多。很多企业被保障自身利益,多数不会将内部信息提供给政府。

第二,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冲突。尽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规范了政府职能,但依然不能避免约束因素的存在。对于旅游业来说,其发展建设与很多部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益有较大相关性,但这并不能影响旅游部门始终将追求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再加上各个政府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利益有需求,在与公众旅游相关的政策推行以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就会发生博弈,公开与监督透明化也就不复存在。

三、经济学视角下政府履行旅游管理职能的措施

及时,确定管理内容。从经济学角度讲,政府在行使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基本处于利弊相结合的环境下,为保障政府行政职能不受影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市场机制引入其中,尽量通过市场手段将会问题解决,减少政府干预,只有在了解到市场存在不完备或者失衡等情况下再进入即可。为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政府设定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尽可能满足居民休假权利;二是确保居民可以在旅游中获得必要的服务;三是做好旅游业开发建设;四是加大对旅游文化及其产业的研发力度;五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国家状况的不同,使得旅游发展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或执行职能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确定好政府管理内容,通常情况下,我国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应具有营销职能、规划职能、信息管理职能以及质量规范职能等。

第二,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两种分歧,即旅游市场究竟受政府计划进行好,还是利用市场进行好。很多学者也对此问题做过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在政府引导下的旅游市场会尽可能地按照旅游业本身进行,而以市场为主导的旅游业,也可以充分体现政府的控制作用,更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有些学者则认为,政府引导下的旅游市场能够与社会发展共同进行,不良因素也会被规避。总的来说,多数学者都认为在旅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政府作用的体现,还要强化市场基础性作用。同时,现阶段针对以市场为主导的旅游业并不多,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业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并不健全的地区,政府主导所起到的作用异常显著;其二,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依然将管理寄托于政府,认为政府有能力调控好旅游市场;其三,旅游业发展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如果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市场,那么需要投入的Y金将比政府主导下的资金高很多;其四,尽管我国经济体制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但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经验,在这一点上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市场发展。总之,在旅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政府的关注,尽管无论是市场调控还是政府调控都存在一定不足,但也不能否认其优点,只有充分其优点,规避缺点才能增强互动性,真正为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强化官产学民媒互动。对于旅游业来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殊性。在旅游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对基础设置与宣传促销有着极高要求,这种情况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而在旅游业发展到相对繁荣的阶段以后,各个国家选择通过旅游宣传自己;在旅游业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旅游经济价值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就需要市场调节,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监管。可见,政府依然是旅游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就要注重官产学民媒互动。所谓的官产学民媒互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政府、产业、学术界、公众以及媒体的力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仅可以地了解到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还能了解到市场给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相关部门的作用也能因此得以充分体现。对于学民媒来说,是促进两者加深互动的渠道,能够影响旅游业务功能,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与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与旅游产业来说,都要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中,通过与学术界等方面的联系为旅游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旅游管理职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增长。

结语

从经济学角度讲,旅游市场在发展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将限制旅游市场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加大旅游职能管理力度,且找到有利于政府行使自身管理职能与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平衡点,实现政府协调与市场把控双重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旅游市场始终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还能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学旅游管理分析:经济学视角下政府旅游管理职能分析

摘要:在纯粹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旅游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说,政府在旅游管理方面所发挥的职能对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政府本身也并不,在行使相关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仍旧还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本文以经济学为视角,对政府为何要行使旅游管理职能以及政府要如何进行旅游职能管理这两个问题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管理职能的有效行使。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政府;旅游管理职能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到底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这在当前来看,仍旧是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问题。相关实践表明,不少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依旧还存在着“错位”或者“越位”行使职权的现象,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虽然引发这些争议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政府管理职能邢世得是否得当必定是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为何要行使旅游管理职能

(一)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其实是指信息的结构不对称,即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没有的、但却对其有着重要利益影响的信息。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在竞争前提下所具备的效率性就会被大大降低,甚至会被失去,进而影响交易双方“双赢”交易的促成。在旅游这一市场上,旅游产品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用一种非常纯粹的客观标准来对其进行测度和加以表现的。对旅游者而言,其在事前所能够获得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信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大多是根据根据口碑或者企业的宣传来决定其所要支付的价格的,旅游者在现场的消费特质才是影响其所获得的服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对支付价格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如此一来,那些质量非常好的企业在这样的市场中基本是不具备较大优势的,大多企业到后来可能够会选择降低相应的质量标准,或者是退出这一市场。正是因为这种事前的不对称信息,才导致了旅游这一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越来越严重,旅行社用尽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来欺诈游客的事件更是层出不清,严重破坏了旅游市场的秩序,极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合成谬误

在经济学研究当中,合成谬误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认识性错误,即认为对某一个体中适用的情形,在整个群体当中也是同样适用的。而事实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对个体来说是理性决策的行为,对群体来说,也有可能是非理性决策的行为。在旅游业中,这种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一方面,旅游企业在价格上存在的合成谬误。某些个别的旅游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就刻意地压低价格,这时候在该企业的认知里,是希望其他企业保持原来的价格的。那么,对这个企业来说,这一降价增收的决策可以说是理性的。但是,当所有同质企业都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收益时,对这些单个的企业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还会使得自己的境地变得更加尴尬。且这种由企业间任性竞争导致的不良后果,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协调和调控。另一方面,在旅游投资上,也存在着合成谬误现象。当某一个旅游项目在获得成功之后,很多其他的旅游企业便会进行模仿,由于对旅游市场供需状况的把握不足,大多是通过对适用性的预期来对后来的收益进行推断,这种盲目性决策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相似性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由此而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企业在这个时候就极其容易面临失败的威胁了。

二、经济学视角下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内容

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中,作为政府,在行使相应的旅游管理职能过程中,应当要有弹性,对那些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地避免进行直接的干预。当市场出现不完备地方,或者处于失衡险境时,才进行有效的介入。在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曾指出,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至少应当履行如下四种职能:立法职能、规划职能、协调职能和投资职能。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如下五个基本目标:为居民出行提供服务、满足居民度假和闲暇的权利、从事旅游文化开发与研究、推动旅游业在各个领域中的开发和建设、保护自然并协调环境的共生。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来说,旅游发展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政府所应该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等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具体职能的行使也是有差异的。通常情况下,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政策法规、营销规划、公共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等都是其应当要行使的基本职能。

(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针对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到底应该由政府计划主导,还是由旅游市场本身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就前者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而言,就是指根据旅游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将市场为主,对资源进行配置,由此而使政府主导作用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以为旅游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后者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而言,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提法其实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国当前的旅游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导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想要从文字上来对其加以区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具体实践也可以看出,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应该是明确的,作为政府,应当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守夜人”角色,以促进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合成谬误要求政府必须要加强旅游职能管理。并且,旅游经济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能够找到政府职能行使和旅游市场作用的平衡点,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娜 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