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公共艺术课程大学生艺术修养提升途径

摘要:审视和反思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化教育”功利性异化现象,着力促进文理课程体系的融合,设置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互融通、影响,较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素养,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的目的。
浅谈公共艺术课程大学生艺术修养提升途径

音乐艺术教育有着专业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着片面专业化的功利性实用理性倾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理工科学校艺术素养比较浅薄,在综合大学开展音乐公共课程教育可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对培养复合性人才,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专业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因此,探究高校尤其是工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着力探寻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当前公共艺术教育之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人才需要,是培养高校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经,对较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素养,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已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到大学生必修课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对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显性或隐性天然壁垒的存在,加之大部分高校基于功利性教育的理念主导,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目的功利化倾向突出。公共艺术教育成为装点高校通识教育理念做法的门面之一。一些理工院校认为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便是突出了人文学科的重视,便是培养综合性人才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于是,在课程设置上以考核学分作为手段,设置一至两门公共艺术课程作为指标强行植入本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至于设置的课程学生接纳度、实际对学生灵魂的塑造是否触及,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更不用说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研究了。以此观念和目的主导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必然异化成为素质教育的装潢。

2、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与终级培养目标不一致。以填鸭式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抑或是快餐式地满足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能、知识为主。有的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常以讲授艺术流派、艺术理论等理论概论为主,辅以有限的艺术作品欣赏解读。这种灌输式的艺术输出,换来的是学生至多了解一些艺术历史脉络,熟悉了一些艺术家的名字。以至于学生艺术品质的熏陶,鉴赏美和感悟美的能力提升不够。有的将公共艺术课设置为单纯的艺术技巧传授,以短时间取得立竿见影、速成之功效,等等。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3、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单一。目前高校对公共艺术的课程设置单一,一般局限在音乐、美术欣赏的多,根据艺术的多元化特征和学生选择多元化的需求设置的课程不到位。一方面囿于客观硬件设施不足,另一方面也局限于高校公共艺术师资缺乏。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既不能只是艺术类概念知识的普及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吹拉弹唱等技能型教育的传授,而是对艺术及其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促发对艺术的感知感悟,从而让学生体验美、热爱生活、丰盈内心,向真、向善、向美。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大学生艺术素养提升路径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重要元素之一,当然更是一种广泛的、专业性的态度与价值的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负责的公民,对矫正当下教育工具化、实用化、技术化的导向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人的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专业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应该突出形象性、情境性的特质,运用现有的艺术知识阐释、分析美之所以为美的缘由,提升文化和审美底蕴,使大学生们在学习中享受美的存在,从而获得精神和灵魂的升华。将人格教育融入公共艺术教育。大学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重要时期。使艺术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发对艺术的感知感悟,从而让学生体验美、热爱生活、丰盈内心,向真、向善、向美。

2、设置多元化的艺术课程体系。首先艺术课程设置要多样,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和艺术讲座,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潜质学生的需求,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科,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基本的基础的艺术教育。其次,可以围绕人文主题组织专题课堂教学。如通过展览追忆逝去的青春主题、爱的主题、生命的源头主题等,将艺术与美学、伦理学、文学等综合杂糅在一起的教育。再次,可以考虑设置一门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多门艺术学科为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艺术修养。

3、将实践与公共艺术知识理论相结合,丰富校园艺术生活。高校可以利用文化艺术舞台、节日庆典、校园艺术节等多种载体,让学生参与自编、自导、自演艺术节目,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特别是文艺团体的优势,突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专业艺术学生和非专业艺术学生凝聚在一起,竞相展现才华,让人文艺术与理论科学真正交融,以实际活动带动整个校园文艺氛围,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