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用13篇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1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及问题

(一)小微企业金融弱质性问题

首先,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相比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大多是从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转型而来,相当部分仍沿用传统的工厂制或家族企业的解决方式,难以形成健全、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经营风险较大,平均生存期为3~5年,并且普遍缺乏银行所要求的合格抵押物,由此不能满足银行所设定的担保条件。

其次,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度欠规范,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提供真实的报表,消弱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为了获得外部融资及逃税,小微企业往往会准备多套财务报表以应对不同需要,而银行信息不对称致使为控制风险而对小微企业谨慎贷款,

(二)金融系统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1.商业银行管理半径较长,申请贷款门槛较高,贷款申请周期长,并且一直奉行“无抵押、不贷款”原则,较难满足小微企业“短、小、急、频”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也不足。一方面,商业银行是独立经营,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小微企业行业分散凌乱,规模小,导致商业银行分散管理。为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须增设网点,加大了投入,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信息费用及交易成本基本一致,相比较而已,小微企业单位贷款成本比大中型企业成本高。商业银行更加偏向于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降低成本。

2.民间借贷问题,由于银行借贷门槛高,小微企业融资转向民间,金融脱媒趋势增强。民间金融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服务机构,成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然而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游离于现行法律和监管制度之外,具有高风险、高利率的特点,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对其长远发展带来恶劣影响,使小微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

3.新三板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新三板为非上市的科技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新三板市场的不足之处首先在于其融资额相对偏低。平均来看,一般一个新三板企业一轮仅可融资2000万至5000万。而市场分析人士估计创业板的融资规模每家一轮在1.5亿元左右。其次,新三板公司的上市股票在三板市场上,流动性不高,后续融资比较困难。最后,新三板对企业带来的管理难题,新三板公司一般处于创业初期,管理结构简单,公司治理由企业老板说了算,如果上了新三板,企业的经营需要董事会决策,重大事项要上股东大会,财务要公开。公司治理、财务规范化,成本增加。

二、小微企业金额服务创新建议及措施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金融机构也采取了许多措施。2014年11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缓解融资成本高问题,以促进创新创业、带动群众收入提高。”

加大金融系统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善。

(一)加强对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的创新

1.政府需在机构创新上要起主导作用

首先在政策法规上要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如美国《小企业融资法》、《社区再投资法案》,日本《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纲要》。虽然我国于2012年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但并未明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责任义务。《社区再投资法案》,明确指出银行必须满足其所在社区的中低收入家庭和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法案要求相应的联邦金融监管机构评估银行相关记录,评价银行是否在保持安全和稳健运营的同时满足其所在的整个社区的信贷要求。

再次,政府需要成立全国(地方)性的小微企业联合会。联合会主要负责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争取政府订单,并对小企业主提供各种训练。

小微企业联合会主要负责:

(1)构建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平台,对小微企业信用进行评级。通过信用评级平台,不仅能够对小微企业虚假信息产生约束,还能够为商业银行验证企业信息提供方便;并且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的交易成本。

(2)收集同类项目的借贷申请,集中向金融机构借贷,改变过去由小微企业直接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模式,改为联合会向金融机构借贷,批量处理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申请的处理成本。

(3)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银行为有资质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由小微企业联合会与银行共同承担企业到期无法归还本息的风险,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缺乏有效抵押物但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4)在小微企业集聚区域建立健全的技术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加强小微企业管理、财务人员培训,促进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并开展金融服务,鼓励为与创新和科技产业相关的小微企业提供专营性金融服务,集中优势资源,为小微企业创新提供支持。

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1)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记录小微企业经营、借贷信息和企业主个人信息,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和公开,能有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收集和跟踪小微企业经营数据、行业发展数据及产业链数据,建立一套数据模型,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的审核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建立由小微企业、银行、证券、保险和政府等多方面参与的信息互通互联机制,由金融机构依据小微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潜力与企业融资申报额进行对比确定是否同意贷款。

(3)利用信息技术规范小微企业内部的管理,努力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时使用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

3.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的机制创新

(1)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融资贷款投放机制

根据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及融资需求特点,建立门槛较低、覆盖面广和可持续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行专门的资金匹配确保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优先投放的足额贷款。金融机构梳理现有的贷款审核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建立与小微企业能够进行零距离交流的简约贷款程序。对于小微企业多层次化的贷款风险,建立差别化的风险评价体系,从而明确金额机构对小微融资风险的分类,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2)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维护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对于民间金融,立法上赋予民间金融合法经营的权利。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将银背、当铺、私人钱庄、合会、农村合作基金等纳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统一管制之下,使之依法开展金额业务活动,引导其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其健康发展。

4.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1)提高金融机构内部提供服务的意愿

从本质上讲,银行也是追逐利益,以获得利润为核心的企业,对待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只要银行有充足的利润,它会不断调整自身的服务水平,攫取更多的利润。银行系统在拓展自己的业务时要主动“走出去”,寻找质量较高的小微企业,并利用银行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对其进行培育,引导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的发展和加强在经营方面的引导,使得具备潜力但当前正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能够走过难关,得到更好的发展。

(2)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要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加快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建设,不断丰富移动支付服务内容,提升移动支付服务水平,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方式。增强营销意识,全面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服务、结算服务、咨询服务及服务。采取差异化贷款评审制度,按照企业不同的借贷规模采用不同的审批流程。

(3)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P2P网络融资、众筹模式的互联网公司的崛起,使金融市场参与者日趋增多。网贷公司面对的多是一些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次级“长尾”人群以及少部分银行交叉客户,在与银行贷款业务互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竞争,弥补我国金融体系的缺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紧密合作,能够以较低成本积累小微企业的信息,实现金融服务的电子化。

5.金融机构要完善风险控制

推出针对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保险产品。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一直是高悬在经营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也是金融机构慎贷、惜贷的原因。保险业通过大数据为行业建立数据模型,确定参保条件,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保险产品。当参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收入明显低于基期或则行业平均水平时,给予保障,以助其度过难关;参保金融机构在确定借贷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向保险机构申请赔付,弥补损失。

6.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要充分利用金融体系改革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动力,努力完善资本市场的层次和结构。有序推进“创业板”、“新三板”扩容,努力实现和企业数量相适应的“正金字塔”结构资本市场。降低“创业板”、“新三板”的上市条件,简化小微企业发行债务的程序,保证资本市场的畅通,为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结语

金融机构要以做研究的态度深入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金融服务上加强创新,深耕细作,引导和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在金融市场上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格莱珉银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2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策分析

前言

随着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我国在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肯定了小微企业所占据的特殊地位,给其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国家从法律层面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我国小微企业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发展过程总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还有着较大的弊端。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定价能力差。由于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这就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把我众多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难以对其资金申请进行定价,也就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只是根据基准利率进行计算,上浮一定的利率系数,因为商业银行内部缺乏专门研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不能够对众多的小微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导致金融服务当中的利率定位不合理,金融业务无法顺利进行。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不力。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在满足银行盈利要求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这些来给小微企业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实际上的帮助,为其资金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还有很大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开展小微服务的时间较短,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能形成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监督部门,难以对众多的小微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申请不能通过审核。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同质化。随着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考虑纷纷加入到支持小微企业的行列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各个银行纷纷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相应的资金政策,但各大银行的政策大体相同,没有形成独居特色的资金模式,使得小微企业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二、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策分析

(一)规范信用风险评级,精确定价。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的考虑,在处理企业贷款申请的问题时,主要审核企业的还款能力和收益水平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信用等级是银行的主要评估因素。小微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的局限性,不能够与其他大中型企业一并而论,在对其贷款定价时,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成立相应的风险评估部门,专门处理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制定明确的定价标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制。

(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商业银行还应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对小微企业的资金申请进行评估时,要优先服务我国众多的供销型企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为小微企业的申请提供一定的规范和借鉴。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尤其是负责小微企业的员工,在员工上岗之前,进行一定周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在一定的周期结束后,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活动,根据其业绩进行资金的分配等,尽量降低在工作中失误的可能性,这样既能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微企业助。

(三)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为了向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能够充分把我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的发展情况,根据其资金需求情况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类型的服务供其选择,并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除此之外,对于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时间过长的供销型企业,商业银行应当适当延长企业的还款时间,给企业充足的时间回收成本,同时适当降低资金的利率,保证小微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特点所具有的抵押不足和银行信用等级低等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推出多种相关产品与服务。

三、结束语

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诸如商业银行存款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定价能力差、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由于相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导致的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在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于目前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同时政府也应高在过程之中起到引导作用,颁布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对于部分不合理条款进行约束,为我国的小微企业来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3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解决措施

1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

所谓的小微企业就是指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总称。小微企业的实际特征是实力较弱、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源、贷款融资比较困难,使得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很长时间以来小微企业对于信贷的要求比较强烈,但是银行给予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量比较少,而且其中的成本大、风险高、收益不稳定等原因使得商业银行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发展小微金融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强,而且政府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越来越顺畅。

在商业银行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够增加更多的新客户、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完善业务结构,这样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反映,还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现在的社会中,比如民生银行设立了“小微企业的银行”的发展目标后,渐渐的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小微企业上面,加快发展“商贷通”业务,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在专注于小微企业的代表性小法人金融机构台州银行在2011年的时候利润就达到2.29%,其中的不良贷款率达到0.26%,被誉为世界上获利最多的银行。在国外,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也不注重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展,而且大多数银行认为这些顾客风险较大,经营成本较大,但是富国银行去极力开展这项业务。通过实践证明富国银行中的小微企业不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而且对于风险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富国银行的例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价上涨超过33倍,其增长幅度大大的超过了同期大盘指数和银行同业股价的增长。

2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中的不足

2.1小微企业本身的不足

1、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小微企业很多都是由个人或是家庭所建立的,其中个人素养和管理水平也大不相同,很多的企业都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构造,很多小微企业对业主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情况不够明确、市场定位不准确、缺少对产品的创新力度。2、信息不相符。因为小微企业个人信息不能向外公布,信贷人员不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使得很多金融机构不能对信息和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识别,其中的成本代价也比较高。3、财务制度不完善。很多小微企业业务在开展的时候,不能够实现实行实收实付的制度,其中有会计报表信息不完善,财务资料不真实,报表情况不能及时的反映实际情况,没有加强监管力度。4、经营风险不容易控制。小微企业经常受到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往往出现经济状况不稳定、死亡情况较多、没有抵押等多方面的风险问题。

2.2商业银行的不足

1)市场定位不确定。因为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植,使得很多商业银行也加快对小微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各个商业在对产品的设计和顾客的选择方面基本类似,没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把握,往往出现银行间相互争夺客源、在价格方面进行争夺,出现了很多问题。2)组织结构不完善。有的商业银行过分关注于大企业,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理念认识不全面,使得在组织结构方面还是处于服务大企业的方式,和小企业之间的资金需求也不相对应。3)管理模式不完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中对人士制度的制定比较呆板,非市场化的薪酬制度也减小了客户经理在拓展小微客户时的压力;而且没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使得银行对靠站小微企业信贷的热情不高。4)信息的收集能力不足。没有健全的征信平台,不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对于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给银行投资小微企业造成了困难;有的商业银行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没有配置相应的营销人员,使得银行对信息的收集不够充分。5)风险管理机制中的不足。有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方法以及现在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对小微企业的中风险问题没有进行准确的辨识,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准确的判断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

2.3政策支持和环境因素

1、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植力度不够。财政税收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的不良贷款的核效率较低,代价较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补偿能力不足,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执行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2、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因为小微企业的风险较大而且抵押的产品不足等原因,使得小微企业需要大量的融资来给公司增加信誉。但是,我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范围较小,其中的融资担保能力有限,经营管理不健全等多方面的不足。3、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抵押服务也不完善而且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也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商业银行中的小微金融业务无法顺利的开展。

3 商业银行中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解决措施

3.1定位发展目标

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需要避开国有大银行中本来的优势产品,大力发展自身以及大银行中没有的优势业务。信贷资源的关注点发生改变,“择优支持”是银行应该坚持的政策方向。商业银行的体制优点和地缘优点的结合正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商业银行要注重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小微企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地位。比如台州银行始终贯彻的是“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主要开展“小本贷款”的业务,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现在有超过85%的信贷业务都关注小微企业市场,小微企业中的客户已经渐渐的发展成为台州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有泰隆银行也是大力关注于小微企业市场,已经渐渐的形成一套和市场相匹配的经营管理方法,其中泰隆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90%,整体来看,这两家银行都是商业银行中可持续的小微信贷模式。

3.2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业务支持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产品方面的创新,因为小微企业的服务类别和传统的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之间的差距较远,过去的产品设计和服务类型和大企业都不相符,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不能更好的满足小微企业对于贷款的强烈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的时候要进行产品方面的创新,不断的推出和研发出更多符合小微型企业需求的产品。第二就是服务方式方面的创新,商业银行要开展多种渠道,尽量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和多样性的金融需求,不但要学习外国商业银行中先进的融资方式,还要利用银行中的信息优势和网络优势等特点,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第三就是在业务流程方面进行创新,因为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的特点是小、频、急,所以就需要银行在审批贷款的时候提高效率,也就要求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加快业务流程方面的创新。

3.3强化小微信贷专业团队

小微企业信贷专业团队的建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微信贷专业人员不但包含前台的营销人员,还有中后台产品开发人员、台后检查人员以及审查审批人员等等,加强小微信贷专业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商业银行要对小微信贷业务进行精确的划分,建立不一样的职能部门,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和招聘,逐渐建立起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小微信贷队伍。第二就是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加强对于小微信贷专业人员的培训,其中进行培训的内容应该包含信贷业务知识、小企业人文环境以及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等,也可以通过OJT的方式来加强小企业中客户经理的培训。第三就是商业银行应该设立健全的激烈和约束制度,从而更好的提升小微信贷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对小微信贷专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3.4强化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顺利发展,商业银行应该设立有关的制度进行规范,其中包含不限于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高校的贷款审批机制、独立核算机制、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以及专业化的人员培训等。商业银行不但要强化资本的管理,还要树立经济资本的经营观念,设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经济资本管理,实现价值使用的最大化。

3.5强化营销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为了更好的和客户交换产品和价值,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客户业务的有序发展,改善自身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时候,要通过市场营销活动,进行信息的传递,建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而且商业银行还需要从模式批量化、产品标准化、定价合理化以及道路广泛化入手,不断的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道路。

【参考文献】

[1]郭代.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1,30(2):26,29.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4

2. 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有待规范,不能很好地享受金融服务。据统计,我国95%的小微企业从未和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一方面是金融机构高门槛的信贷政策使小微业主对金融信贷产品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与生俱来的资金投入少、周转快的特点,使小微业主忽视或放弃了获得信贷支持的渠道。殊不知,小微企业若想获得长足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合理利用金融信贷支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

3. 金融主体与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等、资金项目对接不畅,小微企业利用金融业间接融资成功率不高。作为企业,金融主体考虑到风险、成本与收益,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发展态势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对业绩不太好或不太明显的小微企业则退避三舍。其实,在小微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营初期或经营的困难时期更希望能获得资金支持,而这却恰恰与金融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的固有思路不一致,从而不能取得金融支持。殊不知,现在不太看好的小微企业未必发展前景不好,关键是要金融主体肯放下架子,真正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做出稳妥决定,不能轻易将有贷款意愿的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二、基层央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紧对小微企业进行诚信教育,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基础。基层央行应加强信用宣传,扩大征信范围,尽可能多地将小微企业信息纳入信用体系,明示信用记录在金融业乃至社会各领域中的重要性,呼吁广大中小企业珍视自身的信用情况,正视金融机构的征信业务,鼓励小微企业坚持走诚信立业、诚信兴业的长足发展之路,在为自身争取金融支持打好基础的同时,也为辖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心尽责。

2.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培养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念,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一方面是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理念,将小微企业作为业务客户平等地对待,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在赢得商机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结合基层央行金融知识下乡、 金融知识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放宣传纸(册)、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与培训,逐步消除以往金融只为大企业服务的错误认识,使广大小微企业意识到金融就在我们身边,金融服务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金融、用金融的理念根植于心中,增强其借力金融谋求发展的意识。

3. 加快培育融资担保市场, 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保障基础。基层央行应根据辖区经济金融发展情况,适时建议政府加快培育融资担保市场,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争取尽早培育和发展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安全高效的担保体系,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5

三、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要求,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等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努力实现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

四、积极发展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具有信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决策部署,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准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型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6

本次调查以书面填报结合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保证了填报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为使本次调查对我区小微企业及区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从我区目前产业实际情况出发,本次被调查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抽样方式,共选取25家企业,使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被调查企业分类

按主营业务分,制造业10家,占4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家,占60%。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2家,占8%,私营23家,占92%;按企业人数分,10人以下的1家,占4%,10-50人的6家,占24%,50-100人的9家,占36%,100-500人的9家占36%。

2.生产或经营场地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拥有白己的厂房(经营用房)企业有10家,占40%,租用的厂房(经营用房)企业有15家,占60%。

二、调查情况总体分析

(一)影响企业发展因素调查

本次调查中列举了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6种因素,即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缺乏创新能力、资金紧张、其它等。

2.生产或经营场地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拥有白己的厂房(经营用房)企业有10家,占40%,租用的厂房(经营用房)企业有15家,占60%。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前三个因素依次分别是人力成本(90%)、资金紧张(80%)、原材料成本(60%),影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的前三个因素依次分别是人力成本(93%)、原材料成本(86%)、资金紧张(33%)。

调查结论,人力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当前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力成本上升因素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略大于对制造业的影响,原材料成本上升因素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影响大于对制造业的影响,资金紧张因素对制造业影响大于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调查

1.近三年资金缺口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存在资金缺口企业19家,不存在缺口企业6家,存在资金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6%,不存在资金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24%。其中,存在资金缺口企业的19家企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1家,制造业8家,分别占被调查企业中该经济类型企业的73%和80%。

调查结论,近三年近80%的小微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资金缺口比制造业略微明显。

2.小微企业弥补资金缺口渠道选择

调查中列举了弥补资金缺口的12种渠道,即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职工自筹资金、国家财政投入、票据融资、民间借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企业自身积累、私人资本投入、企业之间融资及其他等。调查结果表明,小微企业弥补资金缺口最常选择的方式前4项依次为企业自身积累、金融机构贷款、私人资本投入和国家财政投入(其中后两项并列),而股票市场融资等其他8种渠道均很少小微企业采用。企业最希望获得融资途径前三项依次为金融机构贷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0%)、企业自身积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和国家财政投入(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2%)。

调查结论,企业自身积累和金融机构贷款是小微企业在弥补资金缺口时最普遍也最希望选择的渠道和途径。但小微企业因大多没有自有厂房(经营用房)而无法取得金融机构贷款,所以在弥补资金缺口时,只能选择企业自身积累这一渠道,而调查显示,这种渠道并是小微企业弥补资金缺口的次选渠道,金融机构贷款仍为小微企业弥补资金缺口的首选渠道。这表明,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渠道弥补资金缺口的意愿是最强的,同时也从反映出,通过自身积累方式解决资金缺口而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效果是非常不明显的。

3.企业希望获得的融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小微企业面对资金缺口,希望获得的融资途径前两位依次为金融机构贷款和国家财政投入。其中选择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1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8%,其中制造业4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家,分别占该经济类型企业总数的40%和53%、选择国家财政投入的企业11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4%,其中制造业6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家,分别占该经济类型企业总数的60%和33%。

调查结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希望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意愿是大体相同的,而对获得国家财政投入的期望却又明显差异,制造业要远远高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省市各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的各项政策较多,而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支持相对较少。

(三)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困难和问题调查

1.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

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结果为,在被调查的25家小微企业中,近三年,8家企业有过贷款,1家企业有过民间借贷,16家企业没有发生过贷款。

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难易程度调查结果为,在被调查的25家小微企业中,6家企业反映贷款难易程度为一般,9家企业反映比较困难,10家企业反映特别困难。调查结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严重,近三年,只有32%的企业取得了银行贷款,远远小于有资金缺口企业(76%),而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只能采取民间借贷等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缺口。

2.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存在问题调查

调查中列举了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中存在的9项主要问题,即手续烦琐、审批时间长、贷款政策不透明、中介评估费用较高、银行服务产品不够、对企业及产品了解不够、对担保、抵押要求过严、对企业信用等级要求过高及其他等,调查中要求被调查企业在银行贷款存在问题中选择三项,并按轻重程度依次确定为首选、次选和末选。

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微企业申请贷款过程常见的9种问题中,企业反映比较多的前3位依次为手续烦琐(占被调查企业的76%)、对担保、抵押要求过严(占被调查企业的64%)和审批时间长(占被调查企业的52%),均超过了被调查企业的半数以上。而作为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首选问题的前两项依次为手续烦琐,两者合计占被调查企业的84%。其中,手续烦琐占被调查企业的52%,占被调查企业中反映该问题企业的68%、对担保抵押要求过严占被调查企业的32%,占被调查企业中反映该问题企业的50%。

调查结论,手续烦琐和对担保、抵押要求过严是企业申请贷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首要问题,而手续繁琐是企业在银行贷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对担保、抵押要求过严对于没有白己的厂房(经营用房)的小微企业尤为显现,具体到行业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因规模较小,大多租用生产经营用房而表现比较突出。

3.小微企业融资难内外因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8家小微企业反映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内因是企业缺乏抵质押担保,占调查全部内因的72%,其中制造业5家,占该经济类型企业总数的50%,占反映该问题企业的2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家,占该经济类型企业总数的72%,占反映该问题企业的72%;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外因依次为金融机构支持不足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分别占调查全部外因的45%和37%。

调查结论,缺乏抵质押担保是造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内因,这一点对于没有白己的厂房(经营用房)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表现更加明显,金融机构支持不足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因,这也反映了企业对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与政府扶持的渴望。

(四)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建议调查

调查中,列举了政府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提供优惠创业信贷、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建立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为支持创业,银行提供便利的信贷服务、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小微企业领导人社会地位和声誉、设立更多专门服务于小企业的小型银行、拓展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普及小企业金融服务知识等9种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方法和途径,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即政府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提供优惠创业信贷、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拓展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96%、80%、72%。

三、几点建议

学习外地商会的经验,探索建立小微企业联保机制,为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和小额贷款融资服务。

一是加强辅导和培训。在非公企业中联络和选拔一批创业精英,定期聘请成功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对我市小微企业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在企业管理、投融资、技术、财务、人事、法律、市场与战略等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与释疑,帮助小微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帮助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二是规范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相关收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对有关小企业贷款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统一规范小微企业贷款的中介收费标准,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7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8

京津冀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在内11个地级市80多个县市经济带,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0万人。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河北是农业、工业大省,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京津的“腹地”、资源供给者和产业转移承载者,与京津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密不可分。

河北省保定市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战略署地,要适应这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则需要保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9:54.98:31.12,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第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是相符合的。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保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8:22.3:76.9,天津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50.6:48.1,保定的产业结构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保定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自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直至现如今,保定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231”状态,如何甩掉这种工业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朝“321”目标迈进是保定未来战略制定的方向。这需要保定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在近十五年规划中保定应倾向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同时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地位;后十五年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稳定第二产业已有规模。因此,至少未来30年中,第二、三产业必定成为保定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两环。但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90%以上由中小微企业组成,其年GDP贡献达市总产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业势必成为保定市未来经济发展强大的种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本论文对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排除了数据严重缺失的18家,最终保留了32家样本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有纺织服装业、旅游、零售、药材、房地产、加工行业、餐饮住宿业、交通、化工制药业、食品加工和其他当地企业,它们的平均成立时间为4.86年。调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股权、年销售额、资金主要来源、筹资情况及其他。具体情况如表2、表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资限制,大约50%资产在5000~10000万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而占约12.5%的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其资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再从销售收入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企业通常资金紧张;100万~500万之间的,有超过60%的企业会被认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压力。500万~3000万的企业占12.5%,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几乎无资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3.125%左右企业则可认为不存在资金拮据问题。

注:由于企业有多种融资选择,所以以上比例总和大于1。

从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比例不是很大。相对于当前保定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严重不足。企业的资产级别、项目未来前景的不稳定、金融环境低开放度、当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活跃程度。其次,自有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创始股东以外,风投资金、机构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内源融资积累欠佳,中小微企业若靠这部分资金完成后续发展显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银行业信贷情况摸底

据保定银监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05.19亿元,各项贷款1352.33亿元,贷存比为42.19%。全市涉农贷款约628.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47%,高于贷款平均增幅9.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约294.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8%,高于贷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分布情况。其中存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河北银行保定分行。河北银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定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国有4大银行在保定各地区县分布是最广的,但贷款力度却不大,总额仅约700亿,相较河北银行一家的456亿,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项资金,不是一般企业均符合申贷条件,因此贷款比例也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定设点很少,仅华夏、中信两家,邮政储蓄虽然老字派,但储蓄能力实在太低;村镇银行起步慢、资本市场认可度几近无。总之,保定整体银行业欠发达,积蓄力量太薄弱从而影响放贷规模。虽然,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但金融开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强实施“引银入保“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银行业体系,恐怕很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联合融资平台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实际行动统筹区域利益、加强三方紧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联合贷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任何规模企业,特别针对中小微企要应扩大短期金融产品范围。

4.2 构建政策资金资助平台――“区域农业金融资金池”

北京和天津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及大规模外来人口,他们对粮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农林牧渔需求为京津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从事农产品养植、生产和加工,但高级食品加工实力不足。为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壮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实力,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区域性农业金融资金池”,将当地财政收入划拨一部分来充实资金池。其次,保定的农业经济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池。最后,鼓励民间个人或企业向该平台注资,由于这类注资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资金拨款流向最好是选择高端食品加工企业。

4.3 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平台

鼓励保定银行、保定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做精做细做强。鼓励民营企业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许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行动上,建立覆盖市内外的服务网点。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发挥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一个新型民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网点深入乡镇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贷款达456亿,而全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的贷款总额不过700亿。

4.4 建立“物流银行”业务平台

虽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货款拖欠现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少,而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小比例,可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动产资源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资产”便是利用“物流银行”融资的质押基础。“物流银行”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银行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现金流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这就是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银行根据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运用融资渠道,可搭建一个直接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企业与金主直接沟通交流,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直接融资项目多种多样,有债券属性的,也有股权属性的,企业可灵活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表4)

4.6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平台

在本市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掌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开展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金融机构法人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在重点乡镇、产业集群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定向资产委托业务、发展定向债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渠道,将达到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为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特色保险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4.7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

保定尚未建立正规的融资信息查询平台,实现该平台的构建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关键一环。当地的融资信息收集应由政府牵头,并至少包含四大服务功能区:一是传统的融资区,主要提供传统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二是现代融资区,主要依托网贷公司,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三是新兴机构融资区,主要通过引入本市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和贷款过桥等及时援助;四是配套的服务区,主要提供资产评估、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信用评级、资金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

图1 保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立君,苏志鑫.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运营的现状、问题、建议[J].海南金融,2009(11).

[2]吴伟.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9.

[3]任爱华.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4]张娟,胡书全.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保定市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9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潮流中,小微型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越发不可忽视,在解决我国人员就业这个难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企业家成长的平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得小微企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为了扶持小微企业能够平稳较快地发展,已经连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旨在促进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目前,由于企业本身成本不断上升,对于企业的融资问题依旧存在着困难,如何做到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使得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等多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对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金融服务的品种有多个,包括的范围也广,包括公司或者是个人的存取款等多个业务,从企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金融服务的时候存在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包括下面几点:

(一)管理理念和水平无法和小微企业本身的风险特性相吻合

对于我国风险中的管理理念来说,相对趋于保守,依旧是以担保和抵押作为主要的发放贷款的方式,产品本身的定价较为低廉,在报价时使用的方式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利率上浮这样的间接报价为企业服务,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在定价方面的主要决定权。

(二)企业存在的制度得不到更好的完善

在小微企业中,本身制定的制度对金融服务的支持度不够,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责任追究方面依旧存在传统观念,考核和服务管理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处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存在终身追究责任,最终无法摆脱,在小微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容易受到影响,在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无法充分发挥其本身具备的潜力,在制定上的不足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制度本身的创新性不够,使得小微企业人员的业务无法快速发展。

(三)模式不符合小微企业发展业务的特点

在进行企业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化的模式,业务在进行销售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和管理等多个环节做好分离,在职责考核上没有做到相互的独立,使得效率和优势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存在着操作、道德等多个风险在其中,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业务的快速进行,企业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小微企业在建立售后服务这一业务上缺少共识,得不到统一的建立,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之中缺少有效的手段,需要做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客户对业务的信任度不高,缺少可持续的业务服务支持,在销售方面缺少交叉业务的机会存在,比较单一发展。

二、完善服务措施,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前景

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想得到长处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服务措施,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并且需要长远的规划,政府在对小微企业进行相关的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对企业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银行等多个主要的机构需要有良好的措施开放,在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配置资金

建立门槛低、覆盖率高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专业机构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的同时,可以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在资金规模以及相应的贷款额度上建立独立的机制,使得小微企业能实现在贷款的过程优先得到足额的款项投放,对现有的各个贷款流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重新梳理,对其中阻碍贷款流程的不必要流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者更改,使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对小微企业建立简单方便的贷款流程,实现零距离的服务效果。专门设立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能够拥有独立的审批权力,提高审批人的独立审批额度,对贷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适量的减少。小微企业的贷款时间以及周期可以适量压缩,使得贷款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建立良好的风险评判体制,使得小微企业在风险方面得到良好的控制以及适度的减低,当小微企业在贷款的同时能够证明其行为合法的时候,可以进行免责过程,促使企业在贷款的过程中能够放心。

(二)服务、监督、扶持为一体

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中,需要将客户的服务工作加入到后台的贷后监督工作当中,使得贷后的各项工作于客户的采集工作得到良好的融合,努力挖掘最有价值客户的信息,促使贷款过程中的客户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需要综合思考到小微企业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经济周期、行业等多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实现贷款的过程之中附加一定的违约补偿费用的多个补偿要求,使得利率水平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微企业的基本收益,在此同时也能够较好地覆盖了贷款中的风险,确保一定的资产收益,政府进行小微企业扶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国有的机构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方向上的引导,支持本身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行业间的相互扶持,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业务的进一步重视,使得小微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贷款担保机构,三者能够形成良好的格局,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关系,地方财政部门在进行相应的扶持的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贴息机制,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而设立,对其贷款实行一定比例上的补贴和支持,减少小微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得到资本上的减低,促使企业能够在资金上得到更好的运转,加快企业本身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确保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各个流程,政策性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使得其能都正常运行并且取向专业化,主要是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良好的统计和收集,以此作为小微企业良好的信用的记录,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动态有良好的把握,能够进行信用的评估,克服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对于动态数值能够全面熟悉,实现企业产业内的调整和进一步的升级,坚持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原则,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观念不断得到加深,实现小微企业资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到我国的信贷市场,实现小微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增长,逐步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综合开发,提高企业的价值,全面优化和整合各项金融服务产品,建立良好的产品定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使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深化和认可,实现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上的改变,从小微企业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小微企业创造利益,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中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员,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并且在市场经济中一直活跃存在着,它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具备一定的金融业务潜力,本文主要从小微企业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出现现状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前景的各项措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内容。(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10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保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8:22.3:76.9,天津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50.6:48.1,保定的产业结构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保定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自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直至现如今,保定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231”状态,如何甩掉这种工业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朝“321”目标迈进是保定未来战略制定的方向。这需要保定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在近十五年规划中保定应倾向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同时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地位;后十五年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稳定第二产业已有规模。因此,至少未来30年中,第二、三产业必定成为保定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两环。但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90%以上由中小微企业组成,其年GDP贡献达市总产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业势必成为保定市未来经济发展强大的种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本论文对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排除了数据严重缺失的18家,最终保留了32家样本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有纺织服装业、旅游、零售、药材、房地产、加工行业、餐饮住宿业、交通、化工制药业、食品加工和其他当地企业,它们的平均成立时间为4.86年。调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股权、年销售额、资金主要来源、筹资情况及其他。具体情况如表2、表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资限制,大约50%资产在5000~10000万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而占约12.5%的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其资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再从销售收入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企业通常资金紧张;100万~500万之间的,有超过60%的企业会被认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压力。500万~3000万的企业占12.5%,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几乎无资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3.125%左右企业则可认为不存在资金拮据问题。

注:由于企业有多种融资选择,所以以上比例总和大于1。

从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比例不是很大。相对于当前保定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严重不足。企业的资产级别、项目未来前景的不稳定、金融环境低开放度、当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活跃程度。其次,自有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创始股东以外,风投资金、机构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内源融资积累欠佳,中小微企业若靠这部分资金完成后续发展显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银行业信贷情况摸底

据保定银监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05.19亿元,各项贷款1352.33亿元,贷存比为42.19%。全市涉农贷款约628.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47%,高于贷款平均增幅9.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约294.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8%,高于贷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分布情况。其中存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河北银行保定分行。河北银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定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国有4大银行在保定各地区县分布是最广的,但贷款力度却不大,总额仅约700亿,相较河北银行一家的456亿,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项资金,不是一般企业均符合申贷条件,因此贷款比例也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定设点很少,仅华夏、中信两家,邮政储蓄虽然老字派,但储蓄能力实在太低;村镇银行起步慢、资本市场认可度几近无。总之,保定整体银行业欠发达,积蓄力量太薄弱从而影响放贷规模。虽然,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但金融开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强实施“引银入保“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银行业体系,恐怕很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联合融资平台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实际行动统筹区域利益、加强三方紧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联合贷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任何规模企业,特别针对中小微企要应扩大短期金融产品范围。

4.2 构建政策资金资助平台――“区域农业金融资金池”

北京和天津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及大规模外来人口,他们对粮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农林牧渔需求为京津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从事农产品养植、生产和加工,但高级食品加工实力不足。为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壮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实力,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区域性农业金融资金池”,将当地财政收入划拨一部分来充实资金池。其次,保定的农业经济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池。最后,鼓励民间个人或企业向该平台注资,由于这类注资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资金拨款流向最好是选择高端食品加工企业。

4.3 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平台

鼓励保定银行、保定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做精做细做强。鼓励民营企业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许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行动上,建立覆盖市内外的服务网点。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发挥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一个新型民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网点深入乡镇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贷款达456亿,而全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的贷款总额不过700亿。

4.4 建立“物流银行”业务平台

虽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货款拖欠现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少,而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小比例,可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动产资源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资产”便是利用“物流银行”融资的质押基础。“物流银行”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银行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现金流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这就是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银行根据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运用融资渠道,可搭建一个直接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企业与金主直接沟通交流,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直接融资项目多种多样,有债券属性的,也有股权属性的,企业可灵活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表4)

4.6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平台

在本市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掌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开展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金融机构法人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在重点乡镇、产业集群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定向资产委托业务、发展定向债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渠道,将达到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为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特色保险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11

从2011年10月至今年2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政策“大礼包”,从国务院的“国九条”,到银监会的“银十条”,再到两会的各项提案与温家宝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扶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连续组合出台表明,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而且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足见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那么究竟如何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二是受企业管理缺陷的影响。绝大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其内控机制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标准。

(二)外部原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出于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均要求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以前镇办、村办企业遗留的旧厂房,土地属集体所有,机器设备老旧,抵押物价值低。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

二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虽然抵押物存在缺陷,但经营前景较好、现金流较大的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被判“死刑”。另一方面,县级分支机构为了保证上报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往往会优先上报抵押物充足、偿还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的客户申请,从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的歧视性待遇。

三是地区发展战略的冲击。地方政府为满足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热衷于发展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以期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地区经济总量的目的。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希望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空间。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落户速度

二是加大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笔者走访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担保公司参与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成立的信用担保

机构,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助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

三是银行努力优化贷款程序,减少放贷成本。银行要改变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在传统的审贷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四是加快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在法律层面明确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对正常的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要引导典当行、旧物行、中介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转化。通过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准入门槛等方式,逐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准金融企业管理,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进入规范化的融资市场,实现民间借贷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是采取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这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 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六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七是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参考文献

[1]赵国忻.中小企业融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12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缓解融资难题。各金融机构要把产品创新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链分布,提供形式多样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银企对接。加强银企合作,促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是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有效举措,也是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银企合作作为加快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加强协调,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为加快推进银企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努力形成政银企三方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篇13

随着商业银行逐步将业务目标由大中企业转向小微企业,想要切实立足当地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就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区分自身与当地其他银行的差异。前几年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银行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速度普遍较慢,一笔小微企业融资需要长达1个月甚至2~3个月的时间。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无法在资金成本上和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唯有贷款办理速度――效率可以一拼。

服务小微企业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贷款办理的便利、快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扁平化办理流程,明确核心竞争力――效率高,迅速在当地市场上打出知名度,树立“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品牌”。商业银行办理小微企业贷款效率高会给小微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是审批通过了,小微企业能够很快从银行拿到钱,解决燃眉之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果审批通不过,小微企业也能用最快的速度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避免因为等待审批时间过长带来的经济损失或错失商业良机。商业银行会因此聚集一批忠诚的小微企业客户,进一步提升自身知名度,加强自身在当地银行业的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深入市场宣传提升知名度

(一)改变员工思想观念,让银行员工深入市场宣传

对于小微企业主来说,银行一直是他们高攀不起的“女神”,他们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犹如佳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不仅仅是银行在贷款门槛、贷款手续上的要求较高,还有长期以来银行客户经理对待小微企业客户的态度比较随意。但如今那种坐等客户上门的形式早已行不通,现在是各家银行都在加大力度做好自身宣传营销。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就要求商业银行改变员工思想观念,安排员工上门进行深入的市场营销和调研,只有深入小微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才能够找准市场定位,制定符合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才能摸准小微企业市场脉搏,立足当地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二)实行小微企业客户分层营销

小微企业是个庞大复杂的市场,行业、规模、风险、收益有很多细分类。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细分小微企业客户群体,针对不同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以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分层次的市场营销。

(三)创新市场宣传的模式

商业银行不能以一种单一的宣传模式进行市场宣传,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需求设定灵活多变的宣传模式。

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创新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应结合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最大化程度替小微企业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抵质押物不足、资金流动性等方面考虑,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小微企业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比如采用灵活多变的保证方式、还款方式等。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解决小微企业实际困难,更好地立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五、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做好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立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能仅能加大小微企业融资力度,还要确保自身健康发展,做好风险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助推小微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

第一,保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的理念。商业银行应随着市场不断进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让员工按照制度办事,明确相关责任划分。

第二,提升银行员工业务技能,降低服务风险。

六、结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