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实用13篇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1

二、建设工程项目与工程项目风险

1.建设工程项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326-2006)将建设工程项目定义为“建设工程项目是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等”。2.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工程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就会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目标,如进度、成本和质量等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构成建设工程项目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引起风险的因素众多,其后果严重程度各异。通过风险识别,实现合理地缩小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寻找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最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现象导致的风险,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工程现场条件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的影响和直接破坏,这些自然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便可能造成较大损失。投资者必须加以分析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购买保险。自然风险主要包括:火灾风险、洪水风险、雪灾风险、地震风险、等等。(2)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在承包市场所处的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背景可能给承包商带来的严重损失。由于政策潜在变化给建设项目带来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或机会。在市场环境还未完善的条件下,政治风险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尤为重要。在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投资商都非常关注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处理由此而引发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战争风险、社会风气等)、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国有化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金融政策变化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法律风险等等。(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城市规划风险(容积率变化、建筑密度、用途的相容性)、区域发展风险(近邻地区发展风险、类似地区发展风险)、公众干预风险、治安风险。(4)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它们的出现对建筑市场产生影响。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供求风险(供给、购买力)、财务风险(通货膨胀、汇率变化、资金变现、税率变动)、地价风险(一般地价风险、区域地价风险、个别地价风险)、融资风险、竞标管理风险(土地竞标、工程竞标、合同管理)、国民经济状况变化风险。(5)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可能给开发商带来的损失。2.建设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特征(1)客观性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引起投资风险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利率风险、政策性风险、等等。进行建设项目投资,要与外界经济、政治、环境等发生联系。建设项目作为一种商品,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制的重要目标。投资者可以加强投资的内部管理,却无法完全排除外界对投资的影响。(2)多样性项目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内部对项目决策、选址、购买土地、设计施工、监督验收、财务控制、营销、管理自成体系,需要协调统一,对外部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招失误满盘皆输。同时,建设项目投资涉及面广,与政策法规、经济形势、金融动向、区域供求现状、产业技术变革、消费者需求等息息相关,易受波动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导致的风险也不同。(3)补偿性由于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较高,但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对建设项目投资不仅仅只有负面的影响。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风险,可能会使收益大幅度提升。所以对待风险不应该一味消极地预防,有时可以将风险当作一种机会。

四、某软件园建设项目的案例分析

1.软件园建设项目的特点对软件园投资项目有别于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因此进行软件项目风险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软件园项目特点:第一,软件园项目具有持有收益强的特点。租金收入是保持软件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效益动力,租金的高低并不在于售出价与建造成本的对比,而是受到多种园区形成指标的影响。产业集聚、品质、区位、运营机制、品牌都会对日后收益产生影响;第二,软件园项目具有公共服务多样性的特点。在完整的软件园内,应该满足从企业-产品-从业人员,三个层面的活动需求,特别是后进项目,特别强调共性平台的整合,帮助进园企业降低成本,以达到企业的进入。这些共包括:(1)开放式技术支撑平台(常用小型机开发环境、大型数据库开发环境、软件开发与测试平台、系统集成开放实验室);(2)增值服务(Internet接入、信息服务、信息、应用服务及访问共享数据库等),另外还包括软件园的高速宽带网(Intranet)为入园企业提供ISP、ICP、ASP和IDC等服务,形成一个虚拟电子社区;(3)行业支撑体系(电子商务、物业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软件产品测试、等),另外,还有园区生活必须有餐饮、娱乐、金融等服务行业都会出现在经营中。第三,投资回收期长、规模大,另外在经营的过渡期,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要经过2~3年的运营过渡期才能趋于成熟,需要有雄厚的储备资金。而且,投资回收期较长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第四,由于软件园项目具有极强的对外性和积聚效应,受到地方产业政策的约束。大型软件园区的规划一般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第五,产业全球化。构筑在互联网技术上的软件产业,已经形成了全球化产业链条。在此分工模式下,我国的软件园带有全球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化分工下产业群聚特色。2.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本项目作为某软件园异地扩张,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宏观风险包括其政治、政策风险、区域人文风险等。宏观风险因为具有不可抗性,在其防范和规避过程中,主动性较弱,因此不作重点考虑。而微观风险存在于:(1)品牌在异地落地所遇到的阻力;(2)人才储备无法跟进项目的推进;(3)资金压力较大;(4)目标市场规模和竞争强度不明朗;(5)当地的保护性政策风险;(6)持有型物业的收益波动;另外,由于项目部分研发物业出售比例较高,需要面临一定的市场考验,招商难度较大。具体风险及对策如下:①品牌从本质上说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一个品牌最持久的涵义就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品牌的推广体现了一个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品牌意识的过程。某软件园的品牌价值是一种超越所持有形资产的外在价值。因此,本项目应该充分重视客观存在的品牌认知度的区域差异和品牌异地推广执行风险,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利用各种科学的选择模式来制定最优的品牌扩张方式,发挥品牌优势迅速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和资本纽带。②某软件园项目的人才储备风险主要来源于对公司业务异地扩张的支撑力度不足。这对母公司在异地公司组建初期对其人力资源的支持有着较高的要求。③充分认识并结合开发区域产业环境。近年来,某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0%。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某市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已经成为某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但某市在软件产业氛围,特别是形成特色产业集聚的效能还比较匮乏,可能选取的发展出路比较窄,加之该地区受资源环境影响,对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被动调整,造成区域内同质建设过量。在该区域内各软件园热点追逐方向基本趋同。为了降低风险,本项目应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适当放宽入园标准,项目功能规划的灵活,保证兼顾到电子信息业的高端。④软件园作为承载软件产业发展的载体,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强调业务的关联度和相似度,并且随着行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业面临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和资金占用规模加大的现实问题。因此,软件产业作为资本一技术双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将牵连到软件园的经营,特别是处于国际软件产业链下游的离岸外包业务,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影响较大,如利率、汇率、资本收益率变动以及主板、二板和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与规模大小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软件的离岸外包业务的进行。而且,由于园区经营追求的集聚效应,势必园区持有型物业的经营单一的风险。⑤软件园作为政策的载体,对地方政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当地软件产业政策引导下的充分竞争态势市场环境下,政策资源的公平性,对于异地扩张企业尤为重要。本项目应积极争取政策和经济扶持,必要时甚至需要与强势竞争对手形成竞争性战略联盟。⑥在投资规模和运行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引入第三方投资机构和运行维护机构进行载体的建设,降低软件园投入规模和运营成本。⑦目前项目研发物业中培训基地、会议中心、商务配套、服务物业等内容全部按照销售考虑,前期出售规模较大,特别是周边区域同质研发型物业的集中入市,会对本项目前期招商构成一定的压力。项目开发规模适量,因此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2

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建设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决策失误,可能是建造过程失控,也可能是运营管理失范。鉴于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和使用功能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建设项目的不可逆性,本文将集中关注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建设项目失败。实际上,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人们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项经济活动,而需求正是人们对稀缺反应的表征。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首要基准就是目标群体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正基于此,在投资决策阶段,需求分析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规则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建设项目决策的成败。

一、建设项目需求的思想流变

在经济思想的历史语境中,建设项目的基本生产或服务功能从未曾改变,但建设项目投资行为取向却随着人类的需求异位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古典经济范式中,供给是分析的核心。以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建设项目投资的使命就是扩大物质供给,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在这种供给主导的短缺经济中,需求往往被忽略。人们对于生产性建设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只求量上的满足,而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非生产性建设项目也没有更高的企求,简陋的木屋火车站、拥挤少阳的工人居住区等建设项目就是那时的需求写照。当机械化供给出现过剩时,古典经济学也被以需求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所取代,物质生产供给取向转向了基于商品货币交换的需求取向。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数量的满足,逐步衍生了多样化的需求,建设项目也要为买方需求量身而造了。此时,投资不再是决定供给的因素,而是被需求决定的因素。火车、小汽车等机械化交通工具的发明催生了道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当距离不再是问题时,富裕阶层搬离了市中心的阴暗陋室,住进了郊区的别墅;火车站、商业中心再也不是旧模样;人们对工业化产品也变得日益挑剔。时至今日,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项目投资仍然在继续,但是经济学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人类的全部行为以及与行为相关的全部决定。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投资思想又增添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价值观。因此,不论是经济分析理论的进展,还是建设项目投资的实践,它们都共同勾勒出了建设项目满足需求的投资决策发展路径,即从物本范式到资本范式再到人本范式。

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上述逻辑。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供需缺口显而易见,包括大型基础工业在内的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没有必要进行需求分析,完全是自上而下式的命令决策。尽管也出现了像三门峡水电工程项目的决策失误,但这种失误大都因技术自负,而非需求造成的。近三十年来,当市场逐步开始取代计划、短缺成为历史时,需求开始取代供给主导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集中命令决策转向多元化个体的分散投资决策。在中国,建设项目投资趋向已经基本完成了由物本范式向资本范式的转变,决策者基本上从供给定势转变到需求导向的经济中来。由于混合投资体制的存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由资本范式到人本范式的转变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需求导向下的行为研究尚未完全展开,行为研究视角下的需求和稀缺资源配置规则及与之有关的决策规则也未完全形成。因而,除了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程序性规范之外,人们还需要制定人本范式下符合历史和现实的操作规则,以指导规则选择之下的投资行为。

二、需求聚类分析与决策规则

(一)需求聚类分析

如图1所示,依据建设项目的可经营性和产权属性,本文将把建设项目分为四类。第Ⅰ类是工具性建设项目,由利润导向的民间投资,向市场需求者提品(或服务),比如燃煤电厂或商业写字楼;第Ⅱ类是企业(或个人)自用建设项目,比如企业自建自用的办公楼;第Ⅲ类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公共物品项目,如城市公园;第Ⅳ类是非竞争、排他的准公共物品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此外,还有国家安全建设项目,它不属于经济范畴,故本文将不予讨论。

上述四类建设项目在投资主体、决策主体、需求主体、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决策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第Ⅳ类中的特许经营项目之外,其他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与决策主体均为一体,决策权与投资主体不分离,投资决策目标一致。不过,对于第Ⅳ类中的非竞争、可排他类基础设施项目,近些年来政府往往不直接投资,而倾向于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在这类项目中,民间投资者是没有决策权的,政府才是决策者。由于决策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其目标也可能发生冲突。

从需求和资源配置方式上来看,建设项目要么是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要么是为了满足非公共需求(市场需求和自足需求)。公共需求由公共资源或政府主导的民间资源来供给,而非公共需求则是需要民间资源来满足。由于资源来源不同,其满足需求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同。非公共需求的产权属性单一,完全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和利润目标等市场化方式将民间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市场出清时资源配置最有效率。当然,第Ⅱ类建设项目较为特殊,其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合二为一,此时企业的自足需求建设项目,不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而是通过市场微组织(企业)在组织边界内予以配置。在满足公共需求方面,市场是失灵的,这就需要行政决策来配置公共资源或民间资源。综上可以看出,除了第Ⅱ类建设项目外,其他建设项目的决策主体与需求主体均是分离的。决策者和需求者的非同体性导致决策目标和需求目标经常发生错位,错位严重时需求完全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项目决策失败。

(二)基于需求的决策规则

从经济分析的视角来看,建设项目的价值归宿是效率和公平。第Ⅰ类和第Ⅱ类建设项目需求是以效率为导向的,第Ⅲ类和第Ⅳ类建设项目需求则是以公平为导向的。根据社会选择理论,这两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需求者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机制来评价的。对于前者需求者利用货币来投票,而后者需求者是利用行政信用来投票的。

有资源约束的需求导向不同,财务评价方法自然有异。第Ⅰ类和第Ⅱ类建设项目的效率导向需求体现在评价方法上就是采用基于“个体福利”的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这也是实践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第Ⅲ类和第Ⅳ类建设项目的需求者为公众,其需求评价方法不能再采用CBA方法,而应采用基于“集体福利”的费用效果分析(cost—Effect Analysis,CEA)。效率导向和公平导向也不是绝对的,第Ⅰ类和第Ⅱ类建设项目在追求效率目标的同时,还应兼顾公平,比如水泥生产项目在合规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对环境和周围社区带来的负外部性设置相应的环境和社会补偿机制。同理,第Ⅲ类和第Ⅳ类建设项目应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因为公共资源也是有限的,有多种竞争性分配方案,配置时需要排序,所以也应该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水平。比如,在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等公共需求没有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建设豪华行政办公大楼就有违“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总之,适当性逻辑是规则遵循的基础。如图2所示,第Ⅰ类和第Ⅱ类建设项目是民间资源市场机制配置的结果、服务于市场经济,决策者依据经济规则(Economic Rule)进行投资决策;第Ⅲ类和第Ⅳ类建设项目是公共或民间资源行政机制配置的结果,服务于国民经济,决策者依据行政规则(Administrative Rule)进行投资决策;同时所有建设项目都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都应当兼容社会规则(Sociological Rule),服务于人本经济。在这些规则导向下,前两类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标准有3个:1.财务评价指标达到期望值,2.国民财富增加,3.个人福利得到帕累托改进。同样,后两类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标准也有3个:1.成本预算平衡,2.投资期望符合公众需求,3.国民经济得到改善。

三、角色异位与规则违反

决策规则是由决策者制定的。投资者与决策者分离,以及决策者与需求者分离都有可能造成违反规则的结果,并进而导致需求落空,决策失误。以规则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是一个确定角色并使规则与需求相符的过程。

(一)政府投资竞争性项目

国有企业的组织角色是政府人,其投资第Ⅰ类建设项目时,利用公共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等同于行政规则与经济规则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行政规则占优。以钢铁项目为例,近年来由于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增幅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许多民营资本纷纷投资钢铁生产项目,与国有钢铁企业同台竞技,这是市场需求导向的竞争常态。不过,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频频出台,如《关于清理钢铁项目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2600号),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为由,强制关停或组织国有钢企并购重组中小型民营铁矿开发和钢铁生产项目,出现了不少像亏损国企山东钢铁兼并重组盈利的民企日照钢铁的普遍案例。在行政规则主导下,经济规则被逐出市场,市场需求无以满足,市场配置效率由此受损。其实重复建设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只是表明市场产品同质,这会激励企业在产品创新上投入资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参与竞争领域建设项目的投资时,民营投资的命运有二:一是投资失败或中途撤出,二是寻求行政资源依赖。不论哪种情形,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需求都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投资效率难以提高。因此,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政府投资模糊了行政规则与经济规则的边界,导致政府逐利、私企逐名的无序,市场需求无以满足,不符合私有资源的效率原则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原则。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竞争景象,即在分税制度语境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一己之利”,纷纷为本地或自己的企业撑起一把保护之伞,甚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亲自操戈,为本地或自己企业保驾护航,企业之间的竞争俨然成了各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竞争。一个个“高新园区”、“基地”在地方政府招商的大旗下纷纷成立。在行政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条件下,行政干预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政府投资纯公共物品

第Ⅲ类建设项目是纯公共物品,公众需求是其供给的唯一理由。不幸的是,这种纯公共物品的行政规则决策中掺杂着过多的经济诱因,同时忽略了投资决策的社会规则基础。2005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管理处做出决策,在圆明园遗址东部挖深湖底,铺设防渗膜,同时改建驳岸,修建游船码头。该项建设项目违规暂且不论,但从其决策行为可以看出,此项工程最大的决策指向是经营游船和快艇牟利。投资决策用经济规则替代了行政规则,并将社会规则弃之一旁,未经环境评价,破坏遗址原态,开展经营性游船和快艇娱乐项目,有违公众需求。

尽管没有经济诱因,但是违规则,一厢情愿推行行政规则的代位决策现象在一些转移支付建设项目也较为常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不顾及农民实际需求,拆村赶农民“上楼”。有些扶贫项目不考虑其适应性,如在2003年“非典”之后,为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国家扶贫办给计委拨付了一笔资金用于安装水管,而且指定不得挪用。可实际问题是,有些贫困村所紧缺的是一座桥或一条渠。

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决策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规则下的投资决策是否有效取决于成本预算约束和公众需求的满足。在此模式下,决策者和需求者独立,信息不对称将导致所供非所求的无效结果。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最佳途径就是公众参与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参与式投资决策一方面可以反映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决策者知识或信息的不足。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过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等都是弱势公众少有参与公共资源行政决策的表现。投资过剩和投资不足都是决策参与不足的表现。参与式的要素是赋权公众,让其提出需求,使公众需求尽情表达研。由于决策者和使用者分化,使用者需求可能未能在建设项目中得到充分反映,导致项目建成后于使用者需求落差较大,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三)民间资本投资准公共物品

第Ⅳ类建设项目是准公共物品,也是为满足公众需求,因而该类项目首先需要遵守行政规则主导下的公平准则。同时,该类建设项目具有全部或部分可经营性,资源可由民间投资配置,所以项目还需要考虑经济规则主导下的效率准则。由此可见,在保证公众需求和公平的前提下,此类建设项目还可以允许民间投资者渔经济之利。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包括市政公用设施)项目正在越来越多地采用特许经营的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项目形成了投资者、决策者和公众需求者的完全独立规则博弈格局,决策者要兼顾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和公众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投资者利益与公众需求有冲突时,政府决策者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但权衡的结果不应该牺牲公众需求。深圳市梧桐山隧道即由民间外资参与投资的BOT建设项目,在城市化加速背景下,2000年后收费站已经成为阻碍市区与东部盐田港地区的咽喉瓶颈,公众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政府与隧道公司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在2002年投资改造了深盐第二通道——梧桐山罗沙盘山公路供公众免费通行,公众交通需求得到部分缓解,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依照准公共物品投资决策规则,如何将冲突目标熵减耦合,还需要决策者设计出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优先满足公众需求,如将收费公路还原为纯公共物品,或在地铁经营中给予民间投资者最低价亏损补贴拍卖。

(四)需求之外的社会规则基础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3

1 目前我国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项目建设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投资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为拉动经济增长,配合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某国企为推动其项目的实施,在投资决策阶段,为保证其项目盈利模式,按预先设定其投资总额反定项目总投资,并按此进行项目决策、推进项目实施,最终导致该项目存在严重投资超支现象,且由于超支严重,不得不对原建设内容中部分项目缓建,最后分析投资超支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决策不合理。

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甚至按照项目预期目标去返算投资估算。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最终导致投资估算与实际完全是两码事。

1.2 开展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决策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项目决策时,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素质与投入问题,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

2 我国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的对策

2.1 在主观上对投资决策阶段项目投资要十分重视

项目投资合理性的前提是项目决策正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设单位的投资决策是产生项目投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 -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投资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项目投资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2.2 在客观上要组织好相关参与单位积极开展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为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项目投资奠定基础。

2.2.1 认真收集分析基础资料,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

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以备参考,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情况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等。同时投资管理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2.2 认真做好市场研究,真实评价项目建设必要性

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i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3 有效确定项目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合理评价项目投资效益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在财务评价中,评价价格的选用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评价人员针对不同项的特点,结合市场、竞争力、不确定性等因素选取多种价格方案并加以分析,以使投资者对项目未来的效益和投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对项目取舍上实行效益否决制,达不到经济效益标准的项目不予立项。

2.3 在决策时要重视项目实施方案决策,选择最优方案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

2.3.1 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

2.3.2 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

2.3.3 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

2.3.4 融资模式的选择;

2.3.5 建设时机的选择。

2.4 对项目投资估算要认真编制,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4.1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的来源与制高点,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一份可靠的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决策的关键依据。投资估算的真实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项目的投资效益。在该阶段要求全面认真收集有关资料,通过与类似工程的对比和各类技术参数的研究,全面细致地编制投资估算,充分预计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并留有必要空间,使其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4.2 在我国,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细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编审工作也对应上述阶段分为三个时期。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

2.4.3 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2.5 对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确保预期与现实最大程度吻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2.5.1 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5.2 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2.5.3 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综上所述,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应重视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建设项目取得最好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经之路,实践表明,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其对实现项目投资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正确决策方法应当加以推广和应用,使之成为有效控制建设投资的一柄利剑,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整体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龚维丽.工程投资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4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设计的依据,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二、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失误,对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或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案的确定不合理等。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

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小,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生产规模大,可能供大于求,造成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低。只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才能保证工程投资的合理性,保证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订得是否合理。标准订得太高,会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浪费投资;建设标准订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建设地区及地点的合理选择

建设地区地点的选择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设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

(4)拟建项目设计方案的确定

拟建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与主要设备的选用。工艺流程在必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要求的同时,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卫生、生态平衡,节约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以谋求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包括项目投资总额、资金筹措和投资使用计划。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决策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及措施

(一)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及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投资估算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其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银行是否贷款的依据。只有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真正做到宏观控制,而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前提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决策科学化关键在于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明确决策责任制、编制高质量的估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关键。

(二)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主要指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采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内投入产出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在允许条件下,使投资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评价方法要反映未来时期的变动情况,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进行动态的价值判断。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的根本要求,是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通过效益计算,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应该强调,凡可量化的经济要素都应作出量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的优劣,都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指标将隐含的经济价值揭示出来。

(3)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分析为主

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既要以现有状况水平为基础,又要做有根据的预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资金流入流出时间、数额进行常规预测的同时,还应对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作出估算,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概率分析。

(4)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

项目经济评价分为 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当企业的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时,应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为主。

(5)全过程效益分析与建设期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是看项目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阶段和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经济效益的大小。不仅要看建设投资多少、工期长短、造价高低,而且对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

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较多,因此对造价的控制应根据业主及项目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应该将造价控制孤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项目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进行最适合的投资决策。

参 考 文 献

[1] 杨增强,李雪槟.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山西:山西建筑,2009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5

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设计的依据,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二、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失误,对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或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案的确定不合理等。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

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小,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生产规模大,可能供大于求,造成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低。只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才能保证工程投资的合理性,保证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订得是否合理。标准订得太高,会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浪费投资;建设标准订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建设地区及地点的合理选择

建设地区地点的选择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设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

(4)拟建项目设计方案的确定

拟建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与主要设备的选用。工艺流程在必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要求的同时,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卫生、生态平衡,节约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以谋求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包括项目投资总额、资金筹措和投资使用计划。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决策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及措施

(一)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及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投资估算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其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银行是否贷款的依据。只有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真正做到宏观控制,而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前提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决策科学化关键在于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明确决策责任制、编制高质量的估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关键。

(二)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主要指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采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内投入产出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在允许条件下,使投资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评价方法要反映未来时期的变动情况,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进行动态的价值判断。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的根本要求,是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通过效益计算,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应该强调,凡可量化的经济要素都应作出量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的优劣,都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指标将隐含的经济价值揭示出来。

(3)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分析为主

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既要以现有状况水平为基础,又要做有根据的预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资金流入流出时间、数额进行常规预测的同时,还应对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作出估算,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概率分析。

(4)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

项目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当企业的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时,应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为主。

(5)全过程效益分析与建设期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是看项目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阶段和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经济效益的大小。不仅要看建设投资多少、工期长短、造价高低,而且对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近,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中走的弯路我们应该避免。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泱泱大国,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紧迫。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各阶段工作所花费用不多,但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然而,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方在设计管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有通用的管理模式,如何改进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方法,使之更有实用性等,这些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造价人员需要收集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研究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且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的项目投资估算是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的重要依据,并影响到设计总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加强其精确性需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

(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决策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技术经济人员应该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决策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前期决策不合理。

2.1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 ~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出具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2.2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信息不灵,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3.投资决策阶段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3.1收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工程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的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其次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

3.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并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①首先是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③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④融资模式的选择。⑤建设时机的选择。

3.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工作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此外,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3.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3)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wto的加入,对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的控制再逐步尝试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是国外的经验存在着不适应中国国情等诸多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鉴于项目决策对整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重要性所在,只有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水平、合理的选择建设地区及厂址和合理确定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的做到工程造价的控制,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秀杰.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近,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中走的弯路我们应该避免。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泱泱大国,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紧迫。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各阶段工作所花费用不多,但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然而,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方在设计管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有通用的管理模式,如何改进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方法,使之更有实用性等,这些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造价人员需要收集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研究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且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的项目投资估算是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的重要依据,并影响到设计总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加强其精确性需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

(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决策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技术经济人员应该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决策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前期决策不合理。

2.1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 ~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出具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2.2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信息不灵,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3.投资决策阶段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3.1收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工程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的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其次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

3.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并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①首先是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③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④融资模式的选择。⑤建设时机的选择。

3.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工作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此外,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3.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3)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WTO的加入,对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的控制再逐步尝试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是国外的经验存在着不适应中国国情等诸多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鉴于项目决策对整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重要性所在,只有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水平、合理的选择建设地区及厂址和合理确定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的做到工程造价的控制,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秀杰.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8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造价人员需要收集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研究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且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的项目投资估算是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的重要依据,并影响到设计总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加强其精确性需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

(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决策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技术经济人员应该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决策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前期决策不合理。

2.1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出具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2.2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信息不灵,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3.投资决策阶段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3.1收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工程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的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其次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

3.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并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①首先是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③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④融资模式的选择。⑤建设时机的选择。

3.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工作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此外,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3.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9

一、前言

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一般分为: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包括招投标)、竣工决算等几个阶段。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 -95%;设计阶段35% -75%;施工阶段5% -35%;竣工决算阶段0-5%。正确确定投资估算值,对于以后控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实现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投资估算是投资控制的目标,是整个造价控制的源头。

二、决策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前期决策不合理。

1.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 5% -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2.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

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信息不灵,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三、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1.收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工程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的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其次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

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 (1)首先是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3)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4)融资模式的选择。(5)建设时机的选择。

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工作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此外,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3)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应重视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以达到未雨绸缪、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10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项重大决策行为,其正确与否对投资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房地产投资评估又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渐行渐深,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建立一套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模型及其系统,对科学评估,高效决策,辅助决策者了解和分析房地产的市场状况,全面、综合、协调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少走弯路,及时确定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最佳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dss基本理论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是给某个特定的行业的领导层提供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主要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和非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的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系统分析

1.海口房地产投资系统目标

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内部和市场现状与变化预测的信息及其应采取的策略、方案和措施等。因此,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即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 (1)借助过去和现时海口房地产业经营状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对项目目标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以过去和现时海口房地产开发投资资料和数据,采用有效方法,对项目开发投资的资金需求情况和开发周期等进行预测。(3)通过测算模型库,将海口房地产投资管理的成熟经验和方法融入系统,为项目开发投资的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等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预测和分析。(4)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某一目的开发投资决策提供多个预选方案,并分析、预测和模拟每一个方案的执行效果。(5)建立决策模型库,将房地产投资决策成熟经验和方法及专家的知识融入系统,为投资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决策方法。(6)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及方案测算和决策结果等,进行汇总、查询和输出。

2.系统功能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应该由海口市场分析、项目(或方案)开发经营测算分析及其优劣评价、比较和决策分析等三大业务功能以及系统维护、初始化和结果输出两大辅助功能组成。遵循目标明确,体现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先进合理,考虑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数据流程简单、明了、快捷;独立性、内聚性强,尽量减少不同功能间的耦合性和关联性等原则。

四、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逐级细化、逐级抽象,切断每一层次与较低层次的联系,由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系统,既可作为单独的子系统存在,也可受上级模块调用和控制。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和系统分析的要求,可以将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设计为:

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结构图,很清晰的反应了四库的耦合以及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由海口房地产投资信息模型、海口市场分析模型、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方案决策分析模型和结果输出模型五部分组成,如上图所示。

2.人机对话系统设计

人机界面,就要从用户着手,满足基本的一些要求:

(1)在与决策者交互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2)作为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以及方法库的中枢。(3)提供友好的,便于理解的对话过程。(4)协调用户和系统各模块的控制操作,随时能提供使用帮助。

 

人机界面主要作用有3个:①接受处理决策者提出的请求;②与四库系统交互得到决策信息;③返回辅助信息给用户

3.模型及模型库设计

(1)海口房地产投资信息模型。包括数据编辑、信息浏览、索引查询。数据编辑模块用以实现所有市场信息的数据追加、修改和删除;信息浏览模块用以浏览指定的市场信息内容,市场信息包括土地供给、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基础设施等;索引查询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检索出特定的市场信息供使用者参考。

(2)海口市场分析模型。包括市场供给分析模块,市场需求分析模块,市场供需平衡分析模块,方案规划设计和分析模块四个模块。其中,市场供给分析模块用以按时序、地域、工程进度、物业类型等对海口房地产市场供给进行分析、统计和预测。市场需求分析模块用以按时序、地域、人群、物业类型等对海口房地产市场供给进行分析、统计和预测。市场供需平衡分析模块用以在供给和需求分析基础上, 按不同组合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方案规划设计和分析模块用以根据海口本地和投资者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对投资开发地块进行规划和设计; 然后采用多种模型, 以项目(方案)收益最大化为准则, 对项目(方案) 物业类型和档次比例等进行初步分析和决策。

(3)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主要对海口房地产投资进行方案测算和投资分析。包括土地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建设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经营销售估算和分析模块,财务估算、评价和分析模块,风险不确定性测算和分析模块五个模块。土地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采用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多模型对项目(方案)土地获取成本、开发成本和总成本等进行测算与分析。建设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首先对项目(方案)建设项目、子项目及其建设计划等进行分割和确定;然后采用价格指数法、比较法和简化工程概预算法对项目(方案)建设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经营销售估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采用比较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等对项目(方案)各物业销售价格、进度进行分析和预测;项目经营方案和策略的效果模拟、比较和决策。财务估算、评价和分析模块用以项目财务及主要报表的生成, 投资评价指标的测算和分析。风险不确定性测算和分析模块包括项目(方案)单变量和三项预测值灵敏度分析;损益分歧点分析;蒙特卡洛风险模拟分析。

(4)方案决策分析模型。方案决策分析模型主要返回给决策者简要的结果报告。它包括单项目(方案)决策分析模块和多项目(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模块。其中单项目(方案)决策分析模块是根据在决策人员人工干预下确定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评价的标准,对项目(方案)投资可行性进行决策和分析,并生成简要的结果报告。多项目(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模块则首先对决策人员所定决策的定性准则进行数值量化,然后对各项目(方案)优劣状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并生成简要的结果报告。

(5)结果输出模型。分析结果的输出,结果(包括文字和图表) 查询和打印。

(6)以上模型都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结构如下:

 

4.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处理的项数多,为保证以最优的方式组织数据,提高完整性、一致性和可修改性,形成合理流程,可设计多种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调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存贮,同时设置少量内存变量对系统过程进行控制。按照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原理,结合本系统的需要,共设置项目概况、建筑类型、成本费用、财务指标、敏感分析等五类,共9种数据库。其中:项目概况数据库作为系统维护时对旧有项目查询的一种标识;建筑类型数据库用于各种类型的选择及各类建筑参数的输入与输出;成本费用数据库作为投资估算的基础;财务指标的数据库是各种类型数据库的核心,它将成本分析与盈亏分析的各阶段成果加以汇总、传递、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敏感性分析,起到一种枢纽作用;敏感分析数据库的作用是便于用各种表格形式将各类敏感性分析结果打印输出。

5.知识库设计

随着时间的变化,投资都会有不同的经验和技巧知识,可以把积累的知识以库存储,并按照简单的表示格式,可以将知识保存在知识库中,积累多了知识库获取的知识也越多,一些问题可直接进行推理求解。

知识库的结构如下:

6.方法库设计

首先将海口房地产投资数据输入到内部数据库中,然后方法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程序从内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从方法字典中选择要用的方法,再把数据放入方法体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数据送出到数据库,最终输出数据。

五、系统实现

1.开发环境

系统主要采用vc为开发工具,在windows平台下,以ms-sql2005为数据库支撑数据和模型都保存在数据库中。

2.开发计划

本系统开发期计划在6个月之内完成,前1个月进行系统整体框架构建,中期需要3个月时间设计和开发数据库。程序块和模型库要1个月左右,最后一个月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测试和一般的维护阶段。

六、结束语

总之,本决策支持系统将按照需求分析、常规的软件开发程序,预计将达到以下功能:

1.能较精确地完成海口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评估、成本分析、现金流计算、财务指标计算、敏感性分析。

2.系统既可用于单项工程投资评估,也可用于多项工程的比较。

3.系统操作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扩充和维护功能。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11

一、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是指为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而进行的准备性调查研究,它是项目运作的最原始动机和构想。投资机会研究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投资动机:根据业主的投资动机,从市场需求、经营风险、投资环境、宏观政策、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投资机会;(2)鉴别投资机会:对各种投资机会进行鉴别和初选,论证投资机会酝酿的依据是否合理(3)论证投资方向:对自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预测、项目开发模式选择、项目实施的环境等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其他类似经济背景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相关投资政策法规、技术设备的可能来源、生产前后延伸的可能、合理的经济规模、产业政策、各生产要素来源及成本等,初步评价投资机会的财务、经济及社会影响,论证投资方向是否可行;(4)具体项目机会论证:对投资者提出的具体项目设想的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证,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初步建议;其研究的成果为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

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的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工程项目决策中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升级到要从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方面来衡量,同时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书内容主要有:投资项目提出的必要性,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资源状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偿还贷款能力测算,项目的大体进度安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等,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建议书的呈报可以供项目审批机关作出初步决策,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为下一步可行性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三、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决策前,通过对工程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和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来考察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和可行性,其目的是得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方案是否合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前一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审批通过的基础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总论、市场预测和建设规模、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选址、技术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结论与建议等。

四、工程项目前评估阶段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12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控制措施

在环保理念引导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成为我国当前环保化能源建设主要模式。做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不仅需要良好设计建设方面的技术支持,也需要做好其资金管理控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投资控制措施的应用是其首要与核心的管理内容。为此项目投资与建设方,以当前项目投资方式为基础,针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投资“三超”、决策失误、事前控制质量差以及设计造价管理差等投资控制问题,利用投资控制措施确保投资控制质量。

一、当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融投资方式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的基础是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当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的投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政府投资模式,即政府利用财政或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政府投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项目的公益性特点。但是由于其投资较大,容易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所以较少采用。(2)民营投资模式,既由民营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民营投资方式注重资金管理,所以其项目投资风险较小。(3)CDM(清洁发展机制)投资模式,即在《东京议定书》框架内由工业发达国家在我国采用国际公益资金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投资。如苏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三期项目,即采用CDM投资模式建设。(4)政府发包建设模式,既政府将项目通过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方式,将发电项目对外发包,由项目公司完成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的项目建设模式。其主要模式包括BOO、BOT等模式。

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控制主要问题

受控制经验与实践方法影响,其控制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控制不善造成的“三超”问题管理控制管理不善,会造成投资项目“三超”(既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的出现。投资“三超”现象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会提升了投资控制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投资预算、概算与估算控制过程是投资控制的核心因素,“三超”问题的出现标志着这三项控制工作失控,进而造成投资控制难度的提高。特别是投资预算超出问题,会造成项目整体预算控制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在预算控制失控严重时,管理者可以直接认定投资控制失败。另一方面会造成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管理对于投资风险质量有着严格要求,但是“三超”问题的出现会造成投资风险因素增加,进而提升项目投资风险。

(二)投资决策过程缺乏全面数据支持投资决策是投资管理的基础,正确的投资决策便于整体管理的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以保证决策顺利完成。但是实践结果显示当前项目决策有效的数据缺乏,是当前决策管理层遇到的主要问题。这种数据缺乏现象,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1、决策全面性受到影响。项目决策过程需要对项目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量与权衡,利用数据分析与核算方式决策内容的最优化。所以决策数据的缺乏,会造成决策者难以对项目进行全面考虑。2、投资决策模型缺失。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的建立,是决策完成的数据演算基础。决策数据的缺乏,会造成模型演算数据的缺失,进而使决策结果缺乏说服力。

(三)事前控制阶段工作力度有待提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的事前阶段控制,包括项目事前审计、项目设计与方案制定等项目前期工作中,需要完成的投资控制工作。事前投资控制工作,对投资整体控制有着良好的风险预防与确定控制重点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项目投资管理者,将控制重点集中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忽视事前阶段投资控制重要性,进而造成以下问题。(1)降低投资风险预防质量。由于事前控制工作不力,投资管理者难以提前预知投资风险原因,根源上预防风险的发生,进而降低投资风险预防质量。(2)难以确定投资控制重点。不同的项目建设过程投资控制重点有着较大差异,事前阶段控制过程的轻视会使管理者投资预测产生偏差,难以准确寻找投资控制重点。

(四)设计造价管理有效性低设计造价阶段管理是投资控制核心部分,合理的设计造成降低投资风险因素,同时保证项目设计方案资金管理在可控制范围内。但是当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中,造价管理有效性依然较低。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与市场因素。在技术因素层面,部分项目设计与建设方过于追求新技术的使用,忽视实用性原则,造成项目造价起点过高。而在市场因素层面,由于焚烧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在项目建设期间原材料市场与资金市场波动影响,进而出现设计造价与实际造价差距较大。

三、项目投资控制措施主要探析

投资管理者在投资控制问题的基础上,已解决控制问题为目标,利用以下措施完成投资控制管理工作。

(一)发挥政府部门监管作用,严格监控“三超”问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属于具有公益性的能源建设项目,所以无论采取哪种投资建设方式,都需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正因如此,政府需要利用以下措施,做好在投资“三超”问题监管工作。首先发挥政府审计作用。无论是政府直接投资,还是项目发包投资建设模式,政府对于项目资金使用都有定期财务审计责任。管理者对审计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项目资金使用预算管理问题,避免预算超支情况出现。其次做好招标监管管理。发电项目往往通过项目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建设方与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做好项目招标监管工作,可以确实发挥节约成本、降低投资风险的作用,便于投资控制管理。最后发挥政策监管作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有极强得公益性特点,所以政府部门往往会对提出相应的建设要求(如环保达标要求等)。做好这些建设要求的监管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公益性要求,也会在侧面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利于投资控制的实现。

(二)利用“大数据”挖掘模式,完善投资决策依据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挖掘模式的采用为各类决策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单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而言,“大数据”挖掘模式可以为项目投资决策完善提供以下支持。(1)挖掘项目建设经验数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国际能源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项目投资决策工作,决策制定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挖掘出各国同类项目建设投资管理经验,实施横向比较工作提取项目建设经验中的数据,为决策过程提供数据支持。(2)项目建设相关数据完善。项目投资决策不仅需要项目建设内部数据,同时也需要对项目建设环境、区域特点等相关数据进行详细了解,便于决策分析质量提高。“大数据”挖掘模式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挖掘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同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3)决策模型的完善。“大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挖掘模式对模型结构进行完善,为决策的开展提供新型的投资决策模型。

(三)建设方与运营公司合作,完成事前控制阶段工作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方与运营公司,是完成投资事前控制的责任方,所以投资事前控制过程应由双方合作完成。其投资事前管理内容应包括以下过程。第一步做好项目设计与施工方事前审计工作。项目建设方与运营公司在项目前期有对设计与施工单位实行审计的权利,用以确定其是否可以在投资范围内完成垃圾发电项目设计与建设工作,确保投资利益得到保证。第二步做好设计成本监控。建设方与运营公司对于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集中在设计成本监控过程。利用监控手段将设计方案中的投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有利于项目建设中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第三步建立项目施工方成本监控网络。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建设方与运营公司即需要与施工方配合,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网络投资成本控制的完成。如对项目施工方派驻成本控制专员、定期对项目财务内容进行审核等都是其具体的控制内容。

(四)聘请第三方参与,提高设计造价管理有效性提高项目设计造价有效性,不仅需要建设方与施工方设计人员的合作努力,还可以聘请第三方(造价分析师、成本分析师等)专业人员,参与设计造价过程提高设计造价过程的整体质量与效率。专业第三方的加入,对于设计造价有效性有以下影响。首先造价分析质量得到保证。专业化的造价分析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方案与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造价分析,所以其分析较之非专业人员有所提高。其次便于造价报告标准化的实现。详实而标准的造价报告,便于造价执行与投资成本控制的顺利完成。专业造价分析人员所制作的造价分析报告,其使用数据、语言、格式都符合报告标准要求,实行造价成本控制标准化支持建设。

四、结束语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我国能源产业与环保产业结合新型典范。其实际管理体系内,项目投资控制的进程占据着核心位置。为此项目建设方在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要求前提下,通过政府监控、完善决策数据、提高事前控制与设计造价质量等实践措施,完成投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篇13

一、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包括从策划到项目确定的整个过程。通过初始策划、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技术经济论证、判断和决定来完成。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科学论证,并作出选择和决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决定了项目投资行动的正确。项目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其中必要性分析是指对提出的项目依据、项目背景、项目兴建理由和项目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可能性分析是指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必须的基本条件及其获得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即对确实必要且又可能建设的项目继续进行可行性研究。

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又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项目规划阶段

*项目建议书阶段

*预可行性研究或称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研究的内容基本相似,各阶段出具的报告表现形式和报告的结构也大致相同。但是,研究的范围、深度和研究重点却有很大不同,各阶段报告的内容深度、详略程度和投资估算精度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其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四个阶段的工作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进行。这四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都要进行,应依据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项目的大小来确定。也可根据行业或投资方的要求而定。根据具体情况可能相邻两个阶段或几个阶段的工作合并进行。

二、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各分阶段的工作

(一)项目规划阶段

建设项目规划是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而编制。这个规划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而进行的。建设项目规划应在国家、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的框架内编制,应符合其总体和长远规划要求。建设项目规划书是对拟建项目的总体设想,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工程建设的规模,项目实施的总体安排和/或分期实施安排,以及投资规划、投资估算等。

(二)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投资机会的研究,是项目投资方向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也是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它可供国家或上级部门选择和审批项目并作出初步决策。因此,广泛应用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中。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投资建议。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同时初步分析建设项目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值得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设项目的选择应符合国家长远规划的方针和要求,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包括: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及初步方案,产品市场分析及市场前景,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初步分析,以及资金筹措等。

(三)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获得审批的基础上,则需要开展不同详细程度的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的两个不同阶段的工作。两者的区别是结构内容、研究重点和深度要求的不同。例如:对建设规模的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只是初步确定建设规模,可行性研究应对建设规模作出比选,并确定和推荐。又如场址选择,预可行性研究只是初步比选,而可行性研究则需进行详细比选。两者的研究重点需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预可行性分析是一种过渡性的工作,经过对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作出的只是初步决策。预可行性研究有时可能与可行性研究合并进行。

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阶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该阶段已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的估算。它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项目规划和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阶段对项目投资估算的要求不同,其要求和控制精度分别为:

* 项目规划阶段是项目投资设想,其投资估算为毛估。精度误差容许大于±30%;

* 项目建议书阶段是项目投资机会研究,其投资估算为粗略估算。精度误差控制在±30%以内;

*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其投资估算为初步估算。精度误差控制在±20%以内;

*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其投资估算为确定估算。精度误差控制在±10%以内。

项目决策阶段中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投资估算的要求为最高。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结果及其工作质量对以后的设计有很大影响。同时,直接关系到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可行性研究被有关部门批准之后,其中的投资估算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后的初步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此限额。

四、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对建设项目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过程,也是项目决策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为国家(或地方、行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或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之后,该项目即正式立项。此后,即以审查批文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开展初步设计,接下来便是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因此,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可行性研究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从总体上分析论证项目兴建的理由,包括项目提出的依据、背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其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应考虑项目本身和国民经济两个方面;

(2)对项目预期目标分析论证,包括建设内容和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性能档次、经济目标等;

(3)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基本条件分析论证,进一步论证其建设的可能性;

(4)市场预测研究,应进行市场调查、产品需求分析和价格预测、竞争力和风险分析等;

(5)场址选择应考虑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有利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

(6)优选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施工方案,考虑先进性、适用性等。方案选择和生产规模均做到经济合理;

(7)投资估算应做到方法科学、依据充分。估算精度应符合精度误差控制规定,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要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