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实用13篇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

1.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近些年,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样一来,独生子女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娱乐内容不断丰富,成长中也会遇到很多危险隐患。尤其是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会增加,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引发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安全教育。通过普及安全常识、安全防范措施等,提高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能力,使小学生在面对外部安全隐患以及外界诱惑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并安全保护自己,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成长中受到伤害,而且还能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小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安全风险,为了避免学生因此受到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以此防患于未然。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策

(1)利用多媒体技术,助力安全教育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分析,学生无法有效想象出具体情境,就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的讲解内容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因此,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得小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教师就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展示具象化理论知识背后的实际案例,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切实提升。

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的相关教学工作之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警惕心理。教师可以利用目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渠道,下载一些安全事故视频动画,例如,火灾预警与处理方法,通过具体的动画演示,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火灾的预警措施,使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从而促使安全教育的成效获得全面的提升,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2)增强师生互动,开展安全教育

和小学阶段的其他教学工作不同,道德与法治的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具体的教学体系,作为重要的补充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当是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的。因此,教师不需要过分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而是有目的性地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工作上的重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的宣传教育工作,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中的“新世界有规则”内容时,师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并且积极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互动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并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由于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的形式上,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利于建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在互相敦促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不断激发,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也能进入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

(3)模拟安全情境,拓展安全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当有关内容讲解完以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将来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演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若想让小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在情境模拟中,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指导,保证学生做出正确的应对之策。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的“守规则要自觉”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交通规则,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教师可具体在课堂上模拟学生行走的情境,使得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知识付诸实践。可选派一位学生扮演“警察叔叔”的身份,而其他的学生则需要扮演过马路的学生。教师可借助教学用具,模拟红绿灯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红灯、绿灯的转换。在过马路的过程中,需要由学生自主判断,根据红绿灯变换情况通过马路。而扮演警察的学生则需要发挥指导作用,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也帮助学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年龄相对较小的原因导致了其处理事故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安全教育工作可谓重中之重。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不断提升,如何优化安全工作、保障学生安全成为关键。通过安全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普法、学法,帮助学生更好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此外,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托于教师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日生活里也遵守学校的安全观念。家长在校外也要做好督促作用,如在外出行加强安全教育,反馈学生的平日生活习惯和情况,为教师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理论知识生活化,深化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2

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事实上,从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人才的从业要求来看,政治与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摆在了第一位。网络安全人员在面对高技术的工作风险、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高利益的诱惑压力下更加要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坚守住正义的底线。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秦安教授认为,网安人才培养在传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网络安全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文化接班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网安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要树立新思维,重视人才安全,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政治红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理论、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合格、技术精湛、德才兼修的网络安全人才,打造一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忠诚守卫者、风清气正网络文化的积极维护者、自主安全技术的勇敢探索者。在“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造就一批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党、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接班人。

三、培养“又红又专”网络安全人才的基本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全球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不容忽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积极开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安全教学工作,为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奠定基础。首届网安人才思政教育论坛上,张晓菲博士以美国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学历教育方面为例,讲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联合发起的卓越学术中心计划推动了网络安全学历教育层次化的发展,高校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奖学金、夏令营和竞赛等方式选拔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展有效的学历教育,提高网络安全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法律道德水准。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制定一流的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形成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构建以先进文化凝聚人、以历史使命激励人、以时代精神感召人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此外,网络安全是个容易“交叉”的学科,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与新闻传播、法律、政治、社会学等多个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交叉性,故此,网安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借鉴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推动人才培养的工作。

(二)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环节技术与道德的融合

网安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载体的变革。张晓菲博士认为,通过网络安全在职教育,开展信息安全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活动,注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搭建一个囊括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标准法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工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技术与道德相融合的新模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观。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全面思考整个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不断提升优化急功近利的“开门撬锁”式攻防赛,从军民融合、国家管理、自我提升三个层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环节。其次,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在国家和军队层面,培养国家间对抗的尖端人才和整体攻防人才。在国际层面,建立网络空间维护部队,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利益共同体、责任公共体、命运共同体。再次,要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评估体系,采取“德能勤绩体”模式,建立具体的指标支撑的评估体系,掌握道德、法律、政治会出问题的技术环节。在实践中理解、把握网络安全人才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政治素养要求,让道德要求融入于技术点之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在网络安全科学技术中,还要强化集体作战、合作攻关的精神,要有平台、共享的意识,不能寄希望于单打独斗。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3

首先,重视社会公德教育,营造文明交通环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社会常抓不懈,共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强调社会公德教育,是因为社会公德在道德范畴里,是靠先进文化、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力量来保证其公共活动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诚信与亲和、公正与正义、规范与协调的具体体现,它所调整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总则当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社会成员单位以及新闻出版单位具有对所属人员和社会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正是把交通出行的道德规范作为社会公德的一部分,摆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价值的突出地位,倡导运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的方法,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调整作用,把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和交通出行矛盾调节到合理的限度内。通过树立交通文明典范,大力宣传和培养交通道德理念,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养,并转化为参与者自觉的交通文明行为,克服人们不良习惯和习气,减少和降低建设安全、畅通、有序、文明道路交通的负效应,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文明的交通环境和亲和的人文环境。

其次,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守德”体系建设。党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机动车驾驶人员以及与机动车相关的各类人员是交通参与者中最大的专业性群体,也是维系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自我完善并能自律、自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贡献。

我们倡导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具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当前,应把“守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守德”就是要求我们从业人员讲德、施德、用德。强化“守德”体系建设,重点要强化“守德”教育和“守德”监管,对于驾驶人及机动车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强调职业态度、社会责任、劳动贡献,包括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贡献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无旁贷有监管和教育的责任,相关行业和有车单位(含私车)同样有对驾驶人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共同目标一致,相辅相成,进而优化行业环境,优化交通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保证自身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相互融合,各得其所、进步繁荣。

二、加强交通管理法治工程建设,实现安全和谐

第一,交通管理法治工程需要宣传交通管理法规作先导。交通法规的普及是人们对交通法规态度和守法素养的认识所决定的。从现阶段开始,要在创新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下大工夫,坚持求“量”,求“质”,求“新”,求“精”。

一是增强宣传的生动性。交通出行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法规宣传要赋予生活的趣味性、情理性,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帮助人民群众在自觉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交通法规知识,并有效地支配其交通行为。

二是增强宣传的指向性。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知法的兴趣和守法的自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交通法规的宣传重点放在人们的权利观念上,即从维护公民权利和权益的角度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如果我们从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自身权利的观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不停顿的宣传教育。久而久之,它会使人们把交通法规看作是自身的需要、生活的必备和护身的法宝,交通安全就不再是人们的一种期待,而成为一种现实。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4

二是宪法和法律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违宪是最大的违法。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对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具有强制约束力。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三是依法行政观念。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对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普遍要求。高等学校虽不是专设的行政管理机关,但却担负着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高校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都必须树立和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依据法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一切行政管理行为都必须于法有据或与法不悖,坚决杜绝一切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的行为发生。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也应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管理行为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

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还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学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由增强法制观念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向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的转变,使高校师生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维法的模范。

二是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保证管理行为合法化、规范化。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有章可循;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于法有据,内容不得与宪法和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与此相应,学校内部的管理行为也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进行。对师生的管理,决不能妨害师生的人身权利和民利。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按法定程序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处置。

三是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要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及遵纪守法、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要加强治安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为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高等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四有”新人。

第一,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在当前特别要加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其他重要思想教育,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育师生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特别要在“进头脑”上狠下功夫。

第二,加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教育,结合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教育师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1)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教育引导师生克服有神论,坚持无神论;摒弃唯心论,坚持唯物论。清除在部分师生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的信仰主义思想倾向,教育学生作自己命运的主宰,坚决拒绝及一切唯心主义邪说对神圣校园的侵蚀和玷污。(2)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教育师生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看待自己;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立足客观现实,发挥主观努力;坚持以社会实践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养成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好高务远、主观任意、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以主观好恶评判事物等不良思想倾向。(3)加强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教育,引导师生用辩证联系的观点、辩证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待人和事,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辩证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4)加强科学理性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师生善于用深邃的理性目光审事视物,跟着科学真理走,而不要“跟着感觉走”。要让理性支配情感。(5)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和生产劳动观念教育,教育师生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热爱生产劳动,热爱劳动群众,克服“英雄史观”的不良影响。(6)加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教育师生确立索取知识为荣、奉献才智为荣、服务人民为荣、报效祖国为荣的高尚思想,正确理解并处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健康的人生之路。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1)教育师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增强明判大是大非的能力,克服那种不关心政治、只盘算实利,是非观念淡漠,不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的非政治化倾向。一句话,高校师生要讲政治。(2)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确立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克服法制观念淡薄,只争权利不尽义务,片面强调民主而不要法制或者相反,只要自由不要纪律等不良思想和行为。(3)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师生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五,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1)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即“修身”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代形成的尊老爱幼、扶弱济困、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见义勇为、谦逊有礼、克己让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谈吐儒雅、举止有度、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富于爱心和同情心,以及“知耻”、“慎独”等优秀的道德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教职工要做修身的表率。(2)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教育师生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规范。(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发扬红烛精神,把爱心献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联系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发愤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4)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家庭美德教育。

第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1)教育师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工作、学习要有志气、有毅力。(2)教育师生养成开拓进取和创新意识,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和已涉足的领域,应不断追求新的成功和开拓新的领域,不断进取,永无止境。(3)教育师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脆弱心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进退自如”。(4)教育师生增强适应环境,特别是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素质,克服自我封闭心理和排他心理,能尽快与环境融为一体并积极影响环境。(5)教育师生增强防外界干扰的心理能力,养成稳定的心理特质,专心致志地从事工作或学习。(6)教育师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盲目优越心理,正确看待他人,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7)教育师生养成雅量高致的心理气质,器量宽大,气度恢宏,胸襟开阔,淡泊名利。

思想道德教育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层层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工会、妇联以及政工干部、政治辅导员等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主渠道和多渠道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教职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言教与身教并举,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广泛性要求和先进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把普遍性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还要把教育与依法严格管理有机统一起来,寓教于管、管即是教。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5

为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特制定2020年我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某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平安校园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师生违法犯罪案件和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校风树立、师德学习,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工作原则

综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齐抓共管和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要在进行治安秩序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整治和管理并重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工作重点和措施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治理难度大。在做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反复就治理什么问题”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的安全稳定,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健全责任体系

校长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承担主体责任,副校长是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者。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三项制度”,要层层承诺,层层签订安全稳定岗位责任书,建立校长包学校、年级组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每月至少组织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一次安全稳定工作办公会议,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研究、部署、分析和解决一定时期内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活动要做到“五有”,即:有创建机构、有活动方案、有长效机制、有活动资料、有活动效果。

4、强化校园安全基础保障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校园安全基础保障,提高校园治安防范工作能力。一是增强治安保卫力量。明确岗位职责,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二是提高技防水平。利用一定资金完善校园重点部位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建设,并做好技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有效工作。同时,要切实将人防与物防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学校安全。三是建立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积极主动联系所在地的综治部门,协调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工商等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活动,重点治理流动商贩等非法经营和打击校园周边骚扰学生的“无业游民”,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周边治安环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生命安全。

5、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饮食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要加大对食堂检查力度和密度,下大力提升食堂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堂的卫生安全和饭菜价格:二是校舍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要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有关校舍工程要求和会议精神,特别是要做好危房校舍及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严防校园师生伤害事件和不稳定事故的发生;三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健全消防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大对防火安全的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四个能力”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水平。要加强校园用电设施的改造,及时更新陈旧老化的电线、电缆等设施,坚决取缔学生宿舍内的违章用电。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做到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安全疏散出口标志齐备、有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四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常识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习惯。

6、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二是通过法律进校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办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在师生中大力普及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作用,帮助学校解决法制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水平。责任到人,快乐施教,严格管理,有效防范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发生。紧紧围绕“六五”普法、“安全教育日”、“综治宣传月”、“交通安全日”、见义勇为主题宣传活动、法律进校园、“12·4”法制宣传日、“爱路护路”宣传周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板报、橱窗、墙壁创设安全文化平台,悬挂校园安全条幅和标语,加大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文化传承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7、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

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落实到人,并做好预案演练工作。一旦突发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参加救援的人员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有序抢救,尽可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要严格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信息收集、处理及报送工作,对拖报、不报、谎报重要信息而延误事故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二)

为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解决我校当前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保证我校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2020年某中学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某”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某大精神,上级部门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意见的精神,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以创建“平安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搞好安全文明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学校创造安定的环境,巩固我校综治稳定成果。

二、工作目标

实现“五无”工作目标,即: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造成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师生伤害事故,努力探索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逐步实现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构筑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综治责任三大体系,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综治工作

(1)、认真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

综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各处室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本校和本处室的综合治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综治工作责任制,将综治工作列入各校、各处室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调处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依法妥善地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各校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倾向性苗头及时报校长办公室。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凡发现教师家长上访、、火灾、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和严重疫情以及群体闹事等,在最短时间里报告校长室,发生重大事件学校将在一小时内报局办公室。

2、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要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措施。

(1)、增强治安保卫力量

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成立了由杨爱民任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切实增强学校的门卫力量。

(2)、提高技防水平

各校、各处室要切实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将高档物品存放好,特别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财务室、微机房等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适时安装好报警系统,确保学校安全。

(3)、整治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靠公安、文化、城南镇治安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和书刊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建立保持学校校园和周边良好治安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采取有力措施,为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师生食品卫生的检查和管理,加强门卫工作,严格登记制度,落实防盗措施,贵重物品落实专人保管。要经常检查、维护、维修校内的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工具等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午餐、师生饮水、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报警求助、应急处置设备必须齐备,确保安全有效。学校要在节假日建立值班制度,同时向家长发出有关安全的公开信,学校的值班安排及时上报教育局办公室。

(5)、加大创建力度,争创“平安校园”

进一步提高“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组织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各部门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德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继续加强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

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主题教育,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

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要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反动、出版物,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3)、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

要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要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防爆炸、防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食堂、教学楼、专用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严格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4)、加强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方案,改进对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点,要通过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定期家访,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开展好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学校综治工作,不仅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以“实、高、全”为创建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的稳定,为打造“平安某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三)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稳定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某精神,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我校以学生为本,扎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造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文明的育人环境,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深入贯彻《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我校综合治理工作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改革实际,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2、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师生违法犯罪案件和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的校风建设、师德学习、学风树立,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综合治理工作原则

1、综治工作以人为本,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

2、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要在进行治安秩序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整治和管理并重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综治工作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

学校高度重视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综治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我校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组 长:某(校长);

副组长:某(法制副校长) 某(副校长)

成 员:

(二)制度建设

1、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强化规范教师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建立校园卫生安全预警、学生活动安全预警等方案,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学校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夜间巡逻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2、学校在物防和技防两方面加大投入,增强物质装备,在关键部位设置防盗门、防盗窗、防护栏等。加强班主任监护、教师值日等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24小时校园治安自防和巡逻、巡查制度。在校园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

3、积极维护师生思想稳定。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教师理论学习、学生主题班会,学科渗透的思想理论教育等,加强师生意识形态阵地的宣传教育。

4、建设校园安全环境,确保师生安全。通过积极整治校内环境,做到校园无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确保无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内防火、防雷设施齐全有效,使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环境满意度高。

5、努力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师生员工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净化育人空间等途径,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宣传校园安全文明,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开展法制讲座,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实施班主任联系电话公示制、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制等举措,打造家校一体的安全网。

6、灌输生命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社会安全常识,了解相关法律和规定,尽量多积累一些处理突发情况的自救自护经验。

四、具体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2020年2—4月:了解有关情况,制定计划; 开展宣传教育。

2020年5—6月: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放有关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环境巡查及整治,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2020年9—10月:召开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盗安全教育。

2020年11—12月:继续深入开展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整治、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搜集整理阶段性工作资料。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6

    在学校行政、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政教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精神,在实践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抓紧抓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重视师德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的精神实质,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和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激励教职工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健全完善制度、强抓落实。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和政教工作管理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清晰。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强抓制度的落实。在学校领导下,政教处牵头,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及课堂教学等德育主渠道的优势作用和教师值周、学生值勤等活动的检查、督促作用,强抓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力求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落到实处,形成了学校有较健全的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正常的运行机制,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逐步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 

    3、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学校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中学生德育大纲”为依据,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理想教育,国防教育,禁毒、禁赌教育活动和远离邪教、远离黄色信息等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防范能力。经常性开展以《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学生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利用评先选优、知识竞赛、宣传教育活动等载体,规范和提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教育,利用时令节气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利用重大节日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活动。 

    4、加强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和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强抓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和学校的各项制度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落实,提高学校班级管理水平。加强对班主任工作培训、指导、管理、检查、督察,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事业心、责任心,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5、形成良性激励机制,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先进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假期表现突出的学生”等活动和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文明班级”以及评选“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等活动,形成了良性激励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教工作。 

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增强,理想信念、法纪观念有了显著的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了新的起色,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班级建设、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文明班级达表率100%,全校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蔚然成风,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奠定了思想基础、学生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综合治理工作 

本人担任学校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在学校综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综治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实际,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把学校综治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与学校全员签订了《综合治理和安全责任书》,认真抓落实。同时,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法制教育,禁毒、禁赌、反对邪教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和有关专项整治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月报制度。由于学校综治工作,领导重视,制度较健全,措施得力,落实有效,检查督促到位,在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年内学校无发生大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事故,无大的违纪违法事件发生,无吸毒、贩毒、参与和邪教的事件发生。学校被黄羊镇评为XX年年度“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本人被学校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依法执教,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在担任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培训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要求,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实际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认真复习、检查、督促,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互动、合作、探究式教育教学方式,力求提高课堂效果,向45分钟要效益。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本,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自己担任的九年级《思想品德》在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黄羊片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推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被学校授予XX/XX年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总之,一年来无论是政教工作,综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及其他工作,都

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信念去对待、去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校教育事业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是从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自己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和不足,还有待予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工作方法,发扬开拓性的、创造性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所担负的各项工作要有新突破,取得新成绩,为十四中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7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部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部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8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和谐是共同追求,平安是最大财富”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建立建设“平安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以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不断改善校园教书育人环境。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参与、各负其责的综治和“创安”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到岗。

2、预防为主,加强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校园治安、教学安全、消防、卫生、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各项防范工作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值班、巡逻,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加强学校保卫工作的队伍建设,确保校园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加强日常管理。每周排查校园治安隐患,坚持治安情况月报制,中心学校和直属学校每月要按时上报治安情况,重大案件和事故必须在获知事发后2小时内上报区教育局。要按制度切实加强校园的治安、教学安全、消防、卫生、交通安全的日常管理,努力建设良好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快速反应组织,并组织师生进行演练。要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校园周边的突出治安问题,要在当地综治部门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及时进行整治。要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二)加强对师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对在校学生的管理。

学校课堂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律知识应成为学校的重要课程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学生道德、法制教育工作力度。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将道德、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确保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对青少年学生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的任务。

小学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增强自护意识和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注重法制教育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渗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提高法制教育实效,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结合法制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9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正是积累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对以后进入社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民主法治建设和培养法治人才作为重要议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局面,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如何改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让法制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时有出现,让本来就备受关注的大学生族群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这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法制教育窘迫的局面。

(一)课程边缘化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能够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来完成,2005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在一本教材中,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教材,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两门课程变成一门课程,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所有在读学生的必修课。但在一些高等院校出现了“法律基础”部分课时量较少,授课内容也相对较少,法制教育在大学生中不能很好展开的现象。在学校和学生的“默契”下,该门课程竟然被逐渐边缘化了。

(二)教师非专业化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从事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不是法学专业科班出身,这与高校需要高学历人才和法律专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从事法律专业学习的学生,就业方面多会考虑法院、检察院或从事律师职业,不会把成为传播法律基础教育的老师作为自己职业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近些年进入高等院校当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需要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历,使得各个高等学府这类专业教师更加缺乏,再加上教改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一本课,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职讲授法律基础,这些教师又都是半路出家,对于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思维本身就了解得不够深入,很难通过后期的短期培训或自学达到专业法律人才的水平,因此在讲课时就会有所保留,对于自己不懂不通的法律问题就尽量少讲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法律基础课就真的变成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和法条堆砌了,既不能达到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更缺乏实际价值,因此,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便因此流于形式。

(三)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无论是教改前的“法律基础”,还是教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依然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首先从内容上说,无论教改前后的教材都是基础法学概念和各部门法的堆砌。包罗万象就会丧失重点,再加上有些法学概念晦涩难懂,而且部门法的法律条文中的法律语言又和普通的语言有很大差别,常常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目前,大学法制教育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法律原理的讲解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法制教育教学形式只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解释和法条的组条注解,这对于现在已经是“90”后的学生群体,无异于“鸭子听雷”般烦闷。而且教师有时候在案例的选取上也难免会面对选择案例不当的问题,加上课时的限制,很难开展法律实践课,不要说走上街头融入社会了,就连像模拟法庭这样的模拟实践课很多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都很难开展,这无异于让法律实践更加难上加难。不能充分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法律这样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恶性循环。因此,改变大学法制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的现状,是我们完成法制教育、改变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困境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特别是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日益成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以公民意识培养和法律信仰培育为切入点

1995年,国家教委与司法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通过讲解和介绍法治理念和宪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还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帮助学生了解其立法目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公民意识的概念,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而且在党的十七大、十报告中均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十七大、十报告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强调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这些文件为大学法制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舆论、社会氛围的支持,并对我们改进法制教育的不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先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是指享有该国国籍并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并履行法律义务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份、公民权利义务的认同。过分关爱下的孩子会养成享受权利成为习惯,不履行义务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要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为基本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帮助每个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1]。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培养也会带动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加强,因为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想要明确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给出清晰的答案,就会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带动起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力。因此,要想改变大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应以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作为切入点最为适合。

(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着力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法制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面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讲法律基础的现状和法律学科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应该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收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考虑外聘一些公检法等法律部门有着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来承担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校方面应改变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偏见,不论从老师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不要让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谁教都行。其次是改变部分高校教师的观念。综合类大学的法学教师们积极担任本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理工类学校也可以申请聘请综合类大学的法律教师来担当客座教师,完成本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让大学之间,特别是同城的大学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以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为立足点

大学法制教育是使大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最终形成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但是,面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严重缺失的情况,教师首先更应加注重法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选取至关重要的法律观念,将“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等”寓于法学理论之中重点讲解。同时,注重案例教学,将法条讲解与现实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实例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其次是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提问方式外,还可以采取辩论、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法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与反对的观点进行辩论,甚至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分析给其他学生听。在注意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功能。对于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针对当前法律热点问题的辩论赛,模拟法庭,针对学校内违纪违法现象的情景剧等等,还可以依托学生会或组织法律实践社团来招募一些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来完成这些活动,也让他们在其他学生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和校园网络广泛法律宣传,同时可以请知名法律人士来学校讲座,积极开展社会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还可利用假期去律师事务所实习,让学生和法律实践深入接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达到社会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四)以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创新点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问题上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课题,大学生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1.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西方思想家康德基于人的两重性提出两种道德法则,即伦理法则(道德法则)和法律法则。在康德看来这两种法则以内外两种方式统一于人体。康德的观点形象的说明了法与道德的关系。所谓道德,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在人类学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逐渐分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价值基础,道德起作用的领域是极其广泛和深入的,法治需要道德的必要补充。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为,又包括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动机[2]。 而且法律和道德在调衡社会分工上也有普遍的联系。因此,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和德育教育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犯罪的大学生不仅缺乏法律观念,更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走向社会,却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3]。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非常重要,使大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面对以后步入社会所承受的压力和情况,配合法制教育共同完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成型。

3.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关乎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无小事,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更加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等等,把这些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学习安全救护、紧急避险方法,掌握自救、自护和逃生技能,加强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们警钟长鸣。

结语

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各个方面调整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注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取长补短而且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会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法制教育,使高校法制教育攀上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不仅在减少大学生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全民法治理念的树立,为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当今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一,正如伯尔曼的治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因此,面对当前形势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当下提倡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大背景下也给高等院校提高法制教育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我们所要做到就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完善高等院校法制教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共同努力开创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0

一、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部署,有效推进教育治理活动

(一)思想高度重视,贯彻会议精神

在14日中央文明委的视讯会议上,设立了分会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等领导参加会议。中央视讯会结束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就贯彻落实视讯会议精神作了专门部署。市相关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委、市文明委的部署,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迅速组织市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宣传发动,召开大会表彰道德模范和文明新风典型,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大力加强诚实守信教育,以典型示范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二)建立领导班子,加强组织建设

视讯会议后,我市迅速成立了“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委副书记陈斌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担任副组长,30多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明委确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制度,互相交流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制订工作计划,进一步部署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

各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也相继成立了专项教育治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统筹协调各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抓好专项教育治理工作的落实,确保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三)召开联席会议,交流部署工作

6月25日,召开了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40多家成员单位及重点责任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市卫生局、市食品监督管理局作了会议交流发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在会上讲话。他从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必要性、进一步积极探索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建立健全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机制体制三个方面,向与会单位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联席会上,对市文明委起草的《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进行了征求意见和广泛讨论。

(四)开展调研摸底,形成全市意见

市文明办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摸底、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以市文明委名义起草印发了《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通文明委〔20__〕20号)、《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通文明委〔20__〕21号)文件。分析了食品行业、窗口行业道德缺失和公共场所公德失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目标任务、工作标准、责任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将进一步形成由党委政府牵头、部门单位负责、全市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五)制订工作措施,自查自纠先行

围绕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突出问题教育治理工作重点,结合当前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查,发挥市民巡访团作用,组织市民巡访团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到各行各业及公共场所,开展明查暗访、道德评议,进行信息反馈并督促整改。

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的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他们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委、市文明委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认真对照工作职责和要求,分别制订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质监局今年初以来,已培训食品企业负责人1262人次,与每个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50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将“有良心做食品”作为教育食品企业负责人的重要内容。根据食品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抽查结果、有无违法行为和产品 的风险程度等因素将全市食品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至目前,全局系统共出动食品监管人员2046人次,巡查企业852家次,发现有问题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76家。有关企业对发现的275个问题得到及时整改,36起违法行为得到立案查处,5起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工商局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力度,重点解决违法及诚信缺失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开展食品专项检查8次,问题食品清查9次,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8676人,检查食品经营户53117户次,检查大型超市、食品批发市场1430户次,检查酒类经营者4650户次,检查茶叶经营者2260户次,检查学校周边食品店4555户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41件。深入开展重点食品和重要节日等专项整治行动、“红盾春雷”、“红盾护蕾”专项整治行动。

市卫生局重点抓好道德教育、诚信建设、选树卫生窗口先进典型和以“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深化创先争优,实现‘三好一满意’”为主题,大力开展应急救助、便民利民、文明创建、卫生下乡、街头义诊、无偿献血等社会志愿服务等六个方面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采购监管,完善药品竞价采购制度,加大医药购销领域贿赂问题查处力度。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对在卫生执业、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药品招标、开单提成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的行为,对索要红包、滥检查、开大处方等增加患者负担的行为,集中力量严肃查处。联合各监管部门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充分运用餐饮服务环节“数字卫监”、畜禽屠宰环节电子眼监控、食品流通领域电子索证、食品生产行业电子档案等手段,加强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督。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力争通过2至3年的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执行力、公信力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诚信度。10家医药企业联合向全市3500多家涉药单位发出《质量诚信经营倡议书》,300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递交了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质量负责人在岗履职承诺书。对全市多家零售药店开展专项检查,根据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信用等级检查标准,逐项对照、打分,结合日常监管、药品安全专项检查、gsp认证跟踪检查、药师在岗检查、广告监测、gsp软件管理等,综合评定出守信、基本守信、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单位。逐步建立了企业药品安全信用激励和惩戒制度,进一步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

(六)迅速治理整改,取得初步成效

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加大教育治理力度,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食品行业无制售不安全食品,窗口行业无服务质量问题,公共场所无公德失范现象”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使我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取得初步成绩。医疗卫生系统效果比较明显。医德医风意识明显增强,职业道德和廉洁行医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医疗卫生(诊疗)服务、医疗卫生收费、院(站、中心)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和卫生从业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健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和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等规章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率显著下降,一级医疗事故为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及时总结情况,参加全国交流

6月18、19日,中央文明办在常州召开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现场推进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扎实开展好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前段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50个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委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我市也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汇报了前阶段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研究制订我市措施、今后工作打算等情况。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大教育治理活动的工作力度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我市今后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开展对食品药品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生活需求和消费热点,组织开展让人民群众在食品放心、用药安全、身体健康、生命保障等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切实解决商业欺诈等诚信问题。重点打击食品行业制假售假、以劣充好等问题,加强对虚假药品、非法添加成分药品、非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使用销售的专项整治。

2、开展对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的群众评议活动。开展“联评百企铸诚信,食品安全惠万家”主题活动。组织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运用采取监督检查、信息公布、问卷调查、专家点评、媒体曝光、行政约谈等手段,督促、引导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行为规范、质量符合、维护消费者权益等评议。

3、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专项打击的高压态势。一是突出重点,严厉整治打击。针对公共服务行业不正当竞争、专营和专卖行业垄断、制假售假、以劣充好、商业贿赂、变相传销、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等失信问题和违法行为,开 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二是联动执法,建立协作机制。健全多个执法部门的联合打假机制,探索执法部门共建协作等形式,保障监督和执法部门在整治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业务和技术优势,促进稽查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三是深挖线索,查处大案要案。对性质恶劣、社会危害大、涉及面广的案件,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凡有损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1、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爱护公众利益,维持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上做一个合格的、守法的好公民,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为载体,以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道德建设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先进事迹。

3、广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以“家庭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以“巾帼文明岗”为载体,发挥行业女性道德教育作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载体,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以“巾帼志愿服务”为载体,发挥社会志愿服务作用;以“巾帼诚信典型”为载体,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4、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励志教育、法制教育。深化“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力争至20__年底全市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比例达到90%以上。注重开展正面典型的培育和选树。选树青少年身边可学可信可亲的典型,对青春榜样等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形成人人热议身边青春榜样的生动局面。

(三)围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以维护市场良好秩序为前提,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根本,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行业监管执行力、公信力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诚信,进一步提升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切实制订长效工作机制,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满意度,提升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

1、建立领导干部道德操守承诺制度。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市级机关作风建设“一评五制”工作要求,以道德操守建设为重点,按照《党员干部道德操守守则》要求,实施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制度,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坚持执政为民,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以个人的表率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2、建立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自律制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社会监督。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明查暗访、点题质询评议、督促整改到位、公示整改成果等。

3、建立优质规范服务制度。窗口服务行业要全面提高服务规范化、优质化程度,切实制订公平有序、公正规范、公开透明、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服务规章制度,提供有力的行业服务保障。

4、建立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坚持诚信为本,标本兼治。积极培育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运用信用曝光手段,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道德约束、舆论监督、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良好经济社会秩序。

5、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预期不整改和造成社会危害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企业,将依据有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以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促进企业的自律、规范、诚信生产经营,促进行业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6、建立组织力量定期巡查制度。注重发挥广大群众在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将市民巡访团“啄木鸟”行动常态化。

7、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把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作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相关约束激励机制,加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1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全国范围内高知人才集中的地方,在治安管理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难度。在高校治安管理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对高校的正常体制运作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此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性,从而使高校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校治安环境的现状

1、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长期以来的重教学而轻安全的治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治安管理在理念、资源配置、现代管理方式上都应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国际形势的变化。

2、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性不高,导致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偷盗、诈骗案件频发,再加上高校的开放式办学管理方式更是平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学生内部的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一些社会上的诈骗或偷盗组织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心理进行犯罪活动。由此可见,在完善高校治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尽可能的避免犯罪事件在高校内部泛滥。

3、外来人员的增多给高校治安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高校现代运行模式的产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组织或个人融进高校内部,高校治安管理对象不再是单纯面对教师和学生。一、学校的扩建或整修导致学校内部大批的涌进建筑民工,导致高校中出现的民工偷盗或者骚扰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二、高校内部超市和网吧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的出现也使得各类不法组织有机可乘;三、学生勤工俭学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形态的发展进程,高校治安管理体制的不成熟缺乏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

4、学生的自我独立素养偏低。

现代的高校学生基本上为80年末和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得学生的自我独立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步入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远离家庭,全新的学生环境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导致学生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些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转变,如果缺少系统的思想引导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也引发了高校治安管理的又一新课题。

二、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政教育具有独特的效能

高校治安保卫组织是学校内部的执法部分,其所履行的职责既包括学校内部的治安管理,也包括执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其中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的效能如下:

(1)高校治安保卫组织是与学生“打交道”最为频繁的部分,包括学生的宿舍管理、进出校园管理、安全工作宣传、校内组织活动等多个层面。其与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接触性的特点。在各类安全问题处理上,能及时的予以正面指导和直接惩罚,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扩大,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告诫。

(2)治安管理管理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各类活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3)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人或对事的集中针对性。治安管理工作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性,可以结合事件的具体特点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可以举一反三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严肃性。治安工作中,特别是在处理违法违纪人员时,都是结合他们个人的违法违纪的实际进行教育。犯错误的人,从自己的经历中受到的教育必然深刻。这种教育是严肃认真的,比一般的说服教育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三、在高校治安管理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1、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保卫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促使其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抵御歪风邪气和不健康行为的侵蚀,自觉地远离不健康的环境和不正当的行为,增强明辨是非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在案件侦破、事件处理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保卫部门在协助公安机关或单独查处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中,要接触肇事者,也要接触受害者,还要接触到他们的同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打击惩处不是主要目的,治病救人才是职责所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违法犯错的同学,可以启发他们的良知,鼓励他们痛改前非;对于其他相关同学,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3、在日常管理、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保卫部门在门卫管理、户籍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方方面面,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过程。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集体生活习惯,懂得协调各类关系,有利于形成集体主义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弘扬正气, 批判制止不道德行为

高校保卫部门在工作中的立场、思维方式的准确意向就是提倡什么、打击限制什么, 一定要旗帜鲜明.在学生中, 对那些不道德、不文明及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一旦发现, 要坚决地给予纠正, 一抓到底,不见教育帮助效果不放手, 避免个别不良的行为造成由个人到群体、由局部到全局的不良影响。对那些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行为, 一定给予支持, 有典型意义的, 还要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 形成一个遵从美德、弘扬正气的育人环境。

5、主动与各部门协调联系, 创造育人工作合力

大学生违纪现象和错误行为时有发生, 个别的还较为严重, 这给培养与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高校保卫部门单一的职能是有限的, 只能是充当消防队的作用, 只治标不治本. 高校保卫部门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 应把这方面的工作做为重点. 因为是涉及到人的工作, 工作对象又是大学生, 在层次上和内容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做扎实,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 高校保卫部门除主动工作外, 还要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与联手, 尤其要取得学校党委的支持. 要想防患于未然, 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学院、宣传部, 学生处在学生教育中的中坚作用, 由分管校领导协调, 定期召集各职能部门领导, 就近期学生中发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探讨,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6、将规范教育与自我建构相结合

在治安工作中,不仅要进行思想规范和法纪规范的正面宣传,更要引导同学们根据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建构自我道德价值体系。使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中实践,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7、高校保卫部门人员的素质提高与道德修养

高校的治安保卫工作, 是高等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承担起这个神圣的责任, 提高保卫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保卫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好坏, 决定着在工作中用什么样的举止行为和思想境界去影响他人。高校保卫人员, 在道德修养上要为人师表, 塑造良好的形象, 同时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在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 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洞察能力, 平时要注意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 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懂政治, 有政策水平, 会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要指明一个大学生所应确立的政治方向, 应该追求什么, 接受什么,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使其在接受教育后, 能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 逐步进入正确的人生轨迹。

结语

新时期高校治安保卫工作,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的同时,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健康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做到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规律,真正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治安管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2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可以从生物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开展研究,本文选取的研究视角是法律和伦理的相关性,采取的方法是历史回顾,分析的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通过禁娼有效遏制性传播疾病的成功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是禁娼、防治性传播疾病的基础性工作。

1 建国初期禁娼、防治性传播疾病的历史考察

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杜绝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方法。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新中国建立后,这个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一起严峻地摆在党和政府面前。当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摧毁娼妓制度,封闭妓院,解放、教育、改造、安置的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逐步消灭了娼妓现象。新中国一方面用法的力量利用国家权威封闭妓院,严惩妓院老鸨、管家,强制收容;另一方面用伦理的力量教育、感化,通过法与伦理结合的合力作用,改造,唤醒她们的政治和阶级觉悟,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她们由旧社会的被剥削者脱胎换骨成为了新社会的主人,为我们今天根治现象、预防性传播疾病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1.1 用法的力量废除娼妓制度,打击

1.1.1 政府强制封闭妓院或限制妓院、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在完成政权接管的基础上,迅速开展各项社会治理工作,其中包括禁娼。当时的禁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北京等地为代表,在短时间内摸清妓院的有关情况,集中力量一举将全部妓院封闭。二是以天津等城市为代表,采取“寓禁于限”的方针,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取缔妓院。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量――法律来实施。

以北京等地为代表的具备禁娼条件的城市采取的是“北京方式”,即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采取果断措施,将全部妓院封闭。“天津方式”则是先采取包括政治上的高压、揭露妓院老鸨对血淋淋的剥削、揭示传播疾病等多种措施限制娼妓的进一步发展,即采取“寓禁于限”的方针,由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对妓院采取了“有计划的限制和逐步取缔”的方针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待时机成熟时封闭妓院。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是因为在这些城市掌握政权后仍面临着复杂敌情及繁重的政治、经济任务,倘若仓促取缔妓院,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及附属行业从业人员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给政府财政会增加更大的困难。

政府在采取强有力手段限制公开的妓院、发展的同时,严查各地大量存在的不登记、不领证的私娼,令各地公安机关着重打击幕后操纵、胁迫私娼的私娼业主,对私娼采取驱赶、警告和收容。如1950年9月,上海公安局制订了《目前处理私娼办法》,重点打击私娼主、台基主;当年底,上海共查出私设妓院主、台基主627人次,处理私娼和嫖客7667人次。

政府通过法的强制力量,有效地遏制了妓院和的发展,为其后进一步查封妓院、改造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其他各种严重的、亟待解决的各种政治、经济问题的解决。

1.1.2 凭借法的威慑和警示作用,严惩妓院老板、领家和鸨母

在逐步封闭妓院的同时,政府对罪大恶极的妓院老板、领家和鸨母进行了严厉惩处。如上海,由公安局逮捕、法办妓院老板920名,成立审讯委员会,集中所有妓院老板、领家加以审讯和处理。如北京,对于拘押的妓院老板、领家进行严厉的处理,共收案363起,结案356起,处死刑2人,10年以上徒刑者19人,5年以上徒刑者74人,1年以上徒刑者260人,课以罚金与劳役者4人,缓刑、警戒教育释放者20人,没收房间89处,财物202件。在天津,1950年12月8日至1951年10月间,先后将恶贯满盈的数十名恶霸妓院老板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同时将他们压榨所得财产全部没收。再如云南省,在解放初期依法逮捕并严惩了41名罪大恶极的鸨母,其中2人被判处死刑,39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政府的严厉惩处起到了威慑和警示作用,使许多处于观望状态的妓院老板看到妓院的取缔已是大势所趋而不得不停业,已转业或歇业的也不敢再重操旧业。

1.2 用道德的力量教育改造、安置

解决问题,法的力量是强有力的,效果显著,但是彻底解决问题仅仅靠封闭妓院、打击罪恶妓主还不够,还必须与对的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法与伦理的合力,把们从娼妓制度和封建意识下解放出来。如果说借助于法的国家强制力量救们出火坑是第一步,是去除了娼妓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话,那么改造、教育,帮助她们恢复身心健康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最为重要和彻底的解救方法,只有把数量庞大、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们改造成社会主义新人,才是解决娼妓问题、消灭社会现象、遏止乃至消除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所在。当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2.1 建立妇女生产教养院,收容

随着对妓院的封闭,教育和改造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如旧日的不能改变观念、不能投入新的生活中,就不能达到对她们的根本解救。当时,政府在各地成立了妇女生产教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集中改造。为彻底消除社会对旧日的歧视,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做帮教工作。在教养院里,工作人员称呼旧日为“学员”,积极宣传、解释党和政府对待她们和对待妓院老板、领班截然不同的政策,坚持对她们热情感化,耐心教育。

1.2.2 关心被收容的身心健康,既治心病又治身病

为使旧日相信新政府、认识新社会,丰富她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她们重新做人的信心,妇女生产教养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北京的教养院聘请田汉、赵树理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看望、慰问学员,和她们交谈,倾听她们的心声,送给她们进步图书、文化和生活用品。全国妇联和北京市妇联的领导同志也到教养院看望、开导她们,使她们逐步感受到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她们这些在旧社会最被人瞧不起的

“下”,今天都受到了社会的尊重,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同时,教养院积极联系卫生部门为旧日们医治疾病,戒除烟毒等。这些工作在促进改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市政府责成卫生局从全市各大医院抽调60多名思想好、医术精的医务人员组成巡回医疗队,对教养院学员进行普查。对患病学员,医疗队精心制订治疗方案,医务人员怀着对她们的深切同情,满腔热情地为她们治疗,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大量心血。仅在短短的突击治疗期间,就为她们注射了13000多支治疗性病的特效药物,平均每人超过10支。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百废待兴,财政非常困难。为了迅速医治她们的疾病,北京市政府拨出大量财政经费为她们治疗。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许多人的疾病很快痊愈,严重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爱护的旧日们激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谁会拿这么多钱为我们治病!在旧社会多少姐妹病死、烂死也没有人管,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1.2.3 以多种方式教育启发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

政府在对改造工作中通过学习、个别谈话、组织讨论、召开对旧社会及妓院老板和老鸨的控诉会等方式,提高她们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通过这些工作,使她们逐渐认识到她们与妓院老鸨是被剥削者和剥削者的关系,认清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罪恶和自己所受欺辱的根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才能使她们得到彻底的解放。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养院以《北京妇女》、《模范妇女》、《白毛女》等书刊为教材,为她们宣讲新中国《婚姻法》,并结合娱乐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她们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戏剧。教养院的同志还热心帮助学员们学习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许多原来不识字的学员甚至能写信、读简单的文章了,这对于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旧日们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觉悟不断提高,打破了宿命思想的束缚,对新社会逐步有了深厚的感情。

1.2.4 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或根本对立的人生观。人生观所表达的是人们最高的社会需要和价值目标。旧日们长期受着封建制度的剥削,也形成了畸形的享乐主义人生观。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特别是追求感性的、肉体的享乐。这种人生观常常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理想追求的所谓自我陶醉,因为无力或不敢追求远大理想、高尚目标,只好以贪得眼前的享乐借以,起到逃避现实、削弱斗志的消极作用,最终往往走向了悲观主义。因此,改造旧日,必须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时,党和政府在提高旧日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她们认识到劳动和创造社会价值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帮助她们彻底清除贪图享乐和不劳而获的腐朽消极思想,鼓励她们树立劳动自给的信心,通过改造成为新社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针对一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工作人员们一方面对其进行劳动光荣教育,使她们明白妇女只有参加劳动才能解放自己的道理;另一方面根据她们的健康状况、年龄大小组织她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聘请一些从事手工业的师傅手把手教会她们基本的生产技能。教养院还请有关方面的领导为学员讲课。如北京市领导就亲自给教养院的学员们上课,讲解《婚姻法》及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鼓励她们通过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对促进她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坚信能够胜任社会劳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2.5 帮助旧日找到生活出路,让她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经过系统的帮教,旧日们的精神面貌和劳动能力彻底改观。教养院结业前,政府对学员们作了妥善的安置。部分学员由父母带回家乡参加生产劳动,部分人统一安排经营小商摊,部分人进入工厂做工人。在北京,1200多名学员得到了妥善安置。从教养院出院后,有近1000人结婚或被亲人领回家,有60多人参加了剧团和从事医务工作。200多不能结婚或回家的,政府专门为她们购置了80多台机器,办起了新生棉织厂。在上海,自1951年到1957年先后收容的7500余名,至1958年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回原籍安置的2400多人,到国营农场就业并带去家属的2500多人,进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1100多人,留在民政局福利工厂的600多人,去外省参加建设的300多人,由救济机关、养老院安置的200多人。各地在安置工作中,按照《婚姻法》,本着婚姻自由的原则,通过妇联干部和介绍人为她们介绍对象,感情成熟后自由登记结婚,组建家庭随后,妇联干部们还经常与一个个新家庭联系,鼓励她们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彻底屏弃旧思想意识。

新的工作使旧日踏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到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国延绵了二千多年的娼妓被彻底禁绝,人民政府领导的禁娼斗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禁娼工作是新中国建立后辉煌的历史篇章,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段历史充分说明了两点:一是性传播疾病的社会防治比医学上防治更彻底,因此也更为重要;二是在社会防治中法与伦理须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2 法与伦理结合禁娼、防治性传播疾病的内在规律

新中国通过禁娼有效遏制性传播疾病的成功实践提示,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治理丑陋社会现象、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基本规律。

法治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如法院、警察、监狱、军队等)起作用,属于强制性的。道德建设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起作用,注重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属于非强制性的。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表现为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合力作用。强有力的禁娼、强制性改造与深入人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耐心细致的帮扶有机结合,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1 法与伦理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对损害他人、损坏社会行为的惩治需要法律,社会道德尊严和道德秩序需要强制力量维护,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真、善、美良好风尚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基础。道德也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体现道德的基本精神和价值,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道德对法律起着引航作用,背离道德的法律只能是“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认同与自觉遵守的。

法治能够促进道德进步。先进的法治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给予道德行为以有力支持,可使得社会道德义务的普遍履行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秩序获得制度性保障。先进的道德同样能够促进法治建设。法律是建立在人们对法律规范普遍认同基础上的,而“对法律规范的普遍认同”在很大

程度上是道德价值观念。道德与法律相比较,道德发展于前,法律相随其后,先进的道德观念为法治建设导向。

2.2 法与伦理相辅相成,形成合力

法治建设的效应与道德建设的效应可以相互转化,先进的社会在于建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和谐发展、相互转化的体制和机制。一方面,将成熟的、为大众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反映社会道德需求,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的传承。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法律,让法律、法规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觉行为。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互转化机制为法的力量与伦理的力量良性互动循环提供了保障。

社会进步需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立法机构、法治教育机构与道德教育机构在职能上分工明确,但由于在终极目标设计上的一致,二者不仅相互支持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包含,形成了巨大的合力。这种规范社会秩序、教育大众的合力作用,无论是单一的法治教育还是单一的道德教育都不能启及。

3 法与伦理结合禁娼、防治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经验

3.1 在积重难返的情况下,须加强法治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果断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封闭妓院,解放、教育、改造、安置的工作。其中,强有力的法治是首要的、有效的。这是一个基本经验。

当时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手段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封闭妓院、严惩恶贯满盈的妓院老板、遏止行为等。如1949年11月21日北京出动2000多干部和民警,分成27个行动小组,到次日凌晨,全市224家妓院全部查封,1268名获得解放,454名妓院老板、领家被逮捕审查。北京市封闭妓院的成功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随后,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如青岛、长沙等地也都纷纷效仿北京,在较短的时间内封闭了妓院。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2月份,天津市公安局就开始对全市妓院、开展调查;8月18日,市公安局颁布了《管理乐户及暂行办法(草案)》,限制乐户营业范围,只准收缩,不许扩大;11月11日,市政府制定了对“加强管理,鼓励转业,逐步消灭”的方针,结果,天津市当年有114家妓院停业,570多名脱离妓院。

政府通过法的强有力的规范力量,适时把握时机,果断迅速封闭妓院,处理嫖客,收容,集训严惩老鸨、管家,这是彻底取缔娼妓制度的第一步,也是重要、必要的第一个环节,严惩了罪恶妓主,把深受迫害的从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娼妓制度中解救出来,隔断了性传播疾病的社会传播渠道。

3.2 道德建设可以巩固法治的成果,是治本之策

建国初期,禁娼、遏制性传播疾病的另一个基本经验是,道德建设紧随法治建设之后,巩固禁娼、遏制性传播疾病的成果。人的道德品性可以由恶变善,也可以由善变恶。应当说,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强制手段在禁娼、遏制性传播疾病的同时,也为新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但法治建设毕竟不是也不能替代道德建设。要使法治规范的内容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自觉行为,还要靠道德的力量。

道德教育是培育理想人格、造就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和坚定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的时候,道德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没有道德教育,任何一种社会道德要掌握社会生活都是不可能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首先以强制的手段禁娼、遏制性传播疾病,树立了先进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接着,开展了控诉、感化、改造等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先进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深入人心,牢固建立起来。

人民政府在改造工作中始终坚持对的感化、教育和改造。建立妇女生产教养院收容的同时,及时组织她们回到已封闭的妓院取回财物。当她们看到自己的所有钱财原封不动地摆在原处,激动地说:“共产党真是讲信用,说到做到。要是的兵进了妓院,不抢光搜光才怪呢!现在我们放心了。”通过对的道德教育过程,使她们认识到了罪恶的封建剥削制度,认识到了妓院老板对她们的剥削。在妇女生产教养院里,工作人员组织们召开对妓主的控诉会,开展对旧日老板面对面的控诉。觉悟较高、受苦较多的学员在小组会上诉苦,讲自己的痛苦身世,讲领家、老板怎么虐待她们。诉苦的人哭了,听的人也掉下眼泪。诉苦的从一个到几个,最后形成了大家争相诉苦的局面。诉苦会变成了针对领家、老板的斗争会,控诉领家、老板的罪行,让们认识到受苦的根源。对以热情感化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思想觉悟都有了较大提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重新走向社会,成为了新社会的主人。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3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时规定,按课标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分段教学,分段实施,循序渐进;加强对课堂质量的评估,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教学计划不得挤占道德与法治课时;配强配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把课程渗透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该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课程功能。

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形成层次递进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本县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其它各类课程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我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并将之贯穿在全县教育教学的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二、开发特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课程。

鼓励各校根据校情实际、师生需求,依托办学积淀、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区域特色,充分调动师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开发并形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成熟的德育校本课程,彰显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校本特色。

(一)抓好骨干力量,促教研氛围。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德育研究氛围。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在各个中心校校内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改革,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综合运用感化、激励、启发、熏陶等手段,实行互动式、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每月定期组织教研会,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学观摩课,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思政课学生满意度平均94%以上。

县基础教研室将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纳入教研内容,并探索在教研机构中思德思政教研员。在中小学校,吸收年级思想政治课课程专任教师、心理教育教师成立教研组,开展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同时,开展由校到县分级队活动课观摩评审活动,在校、县层面开展教研、现场观摩活动,推出一批高水准的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教研成果。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定期检查基层中小学执行每周1课时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安排,具体落实到学校各年级课表,并确保思政课时不被挤占、挪用。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三)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德育特色。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