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风险分析和管理实用13篇

风险分析和管理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1

一、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者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其中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其中最综合的是由于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经济杠杆的高低可以放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愈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就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愈加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

我国企业的经营风险现状较差,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企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对经营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导致防范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决策、控制、记录和考核工作,维护财务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较低等现实情况,严重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企业财务漏洞,促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和举债资金的占比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极易让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当自有资金占比为零或者较小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可使用的资金较少,影响企业运营;另外当企业举债资金比例过大时,企业可能会无法偿还债务,加剧企业债务负担。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科学降低了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促进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收益分配政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利于梳理企业的良好形象。一旦出现企业的收益分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企业提出的发展决策将会出现差错,再加上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必然会形成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是处理企业财务业务的主体,对企业财务工作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必定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不会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预警;而在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又缺少应变处理能力,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企业要分散、转移风险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考虑现代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可用资金以及创收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决策出最佳的企业筹资方案,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筹集资金。还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投资和产品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另外,有时候企业遭遇的风险会超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让企业无力抵抗。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遭遇经营风险时获得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以便减轻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项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安排,将企业整个的管理层、工作员工约束在内控制度之下,保证任何人不会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管理,独立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监督,监督将会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发挥风险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因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预防为主监督机制,对企业上、下层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对管理层人员要监督其权限,防止个人权利过大,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下层工作员工要监督其工作行为,把工作行为限制在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可见,企业要建立适应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有成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还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完善的企业风险预防制度可以再企业各项经营过程中进行具体风险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测,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还要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令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企业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管理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的目的是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企业向外筹资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计算出适度的负债率。然后加强企业资金的防范和控制,适度筹集资金,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占比的合适;在对外投资时,也要基于企业资本机构的合理性,预测未来投资收益,适度投资,防止企业外部应收款额过于庞大。

(五)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风险到达准确的预测,有些经济风险会突然降临,如果企业来不及提出措施解决,肯定会对企业的财产资金等造成严重损失。企业要着急管理层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一同商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商讨出企业在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风险,并结合这些经济风险制定出一整套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应急管理措施必须要做到详细、具体,而且还要拥有较高地可操作性。最后将应急措施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企业每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提升全员风险应急能力。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充满了太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这些都会让企业时刻遇见各种经济风险。而且大部分的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措施,致使企业破产、弱小企业被兼并等现象屡屡发生,众多的企业无法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生存与竞争。强化企业经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已成为企业实现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需要企业大力加强对经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降低企业经济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程度,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新节.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J].会计之友,2013,(6)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2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及治疗效果,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助产士的工作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探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防范护理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产科分为产前区、产房、爱婴区。病床数39张,护士23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1名。

1.2 危险因素分析:一方面医患双方所拥有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导致孕妇及家属对医院有较高的期望,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很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将其看成是医疗事故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另一方面因我院是县级医院,县下所属医院绝大部分高危孕妇都转诊到我院。而这些孕产妇大都是计划外怀孕者和靠边远山区孕产妇,文化素质差,缺乏医学知识,不做产前检查,亦易导致产科意外的发生。

2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助产队伍年轻化带来风险:近几年来,临床一线新补充了一部分刚毕业的年轻护士,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都会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当前,病人对护理服务期望值提高,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护理人员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另外,由于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熟悉,容易出现用药失误。护士经验不足或没有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及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任何过激的、不文明的、有失分寸的言行都有可能造成病人的不满。

2.2 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风险:我院为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在学生实习后期放松对学生的管理,部分护生自认为对医院环境熟悉、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在没有带教老师的监督下擅自执行医嘱,为病人进行某些护理技术。此时最容易发生医疗差错或者引起病人的不满。

2.3 直接造成护理风险的管理因素:如保洁员的拖把太湿或没有及时清除地面的水渍导致孕产妇摔倒;因没有严格控制家属陪护造成院内感染;护生在无人带教和监督指导下独自进行护理操作行为;因社会环境与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和身心紧张、不适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增高等都会直接导致护理风险和发生的机率增加。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做好交接班和查对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求每一位护士坚持做到三交、三按、三清、五不可。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按:按病情交接班;按治疗情况交接班;按抢救仪器使用交接班。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三查七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对于住院期间的孕妇要求班班交接听胎心;对于分娩后与剖宫产术后返病房的病人,产科病房护士必须当面与助产士或麻醉师交接清楚血压及子宫收缩情况,并按要求每半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有效地防范产后出血的发生。

3.2 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思想教育,可以利用每月的护士工休会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与护理有关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用典型事例教育护士,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使护士能够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行为中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3.3 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层层把关:强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和自我监控意识,变被动重视为自觉自我监控,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讲评,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作为产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对护理环节作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尽最大努力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训:采取岗位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让护士不断“充电”,学习新技术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基本技能,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病情观察,恰当地处理护理问题,及时准确规范记录。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造,严格执行每日查对制度,严格把关,各负其责。

4 结束语

减低产科护理风险,保证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防范对策,做到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避免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孕产妇的满意度,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李加宁,宁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3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它不但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给建筑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当中,必须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首先,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将每一个部分的施工风险都计量在内,通过制度上的硬性措施和管理上的弹性手段,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必须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唯一的有效措施就是预防,尽量不让风险发生。例如,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提高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要能够在遇到突况时,在短时间内疏散工作人员,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企业内部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施工理念,通过定期展开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二)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

安全监督机构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制度落实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应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机构各成员综合业务水平,使安全施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相关机构的介入,减少恶性循环,提高安全系数。因此,在日后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监督机构的建设。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安全监督机构的执行标准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类型,制定相关规范,强化执行力度。其次,必须从源头控制安全风险,也就是“招投标”问题。当下的很多公司都在招投标的工作中,通过某些操作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顾及到安全问题,导致在后续工作中,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第三,实施监督时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规定,从事监督工作,出现违反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此保证监督工作有效落实。

(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不仅仅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趋向于综合性的管理,要从客观上和主观上进行努力。首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对人员施工、排班安排、技术实行、材料加工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以材料加工管理为例,管理人员不能是单纯的管理者,需懂得一些技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冲突,提高材料的性价比,促进建设的质量提升。其次,现场安全管理还表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这需要在施工之前,设定好相关安全措施,安全疏散通道,甚至是安全避难所,要随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设安全,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第三,现场安全管理措施,需在固有框架上进行有效的更改。一方面要不断的融合新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工作的承受能力,避免恶性循环。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分析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形式多种多样。对之前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可将其概括为倒塌、高处坠落、触电等。首先,倒塌事故。在建筑工程当中,倒塌事故波及的范围很大,甚至是造成大量工程人员死亡,导致工程搁置,引起社会舆论,日后需通过技术性的措施及安全管理手段,彻底杜绝倒塌事故的发生。其次,高处坠落,这一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多数情况下,高处坠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以及客观上的工作不合格所导致的。第三,触电事故。该事故在前几年发生的比较频繁,因此国家开始大力整顿,近几年的发生频率较低,并且基本上被杜绝。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或者是施工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日后需通过有效措施来解决。

1.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在提升,此时的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从以上的阐述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较多,日后要想在发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结果,必须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一项持久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融合最新情况、最大风险、最有效解决措施,实时解决建筑工程当中的各项风险。其次,安全风险体系的建设或者是执行,要与当地的发展互相配合。部分地区在未来会大力发展建筑行业,部分地区会努力发展农业,不同的发展重点,促使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存在差异。第三,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实现更大的发展,间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性循环。

2.从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以往的安全风险评价,都是统一管理,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日后的安全风险评价,需从人、事件、物三个方面来进行。“人”的方面,主要是减少主观错误,提高理性判断;“事”的方面,体现在对施工的有效谋划,协调进度与质量;“物”的方面是提高施工技术、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彻底降低倒塌、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需从客观实际进行,逐步消除固有问题带来的影响,通过全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式,实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本文就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展开讨论,从目前取得的工作成果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在日后的各项工作中,需将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分析作为核心工作,以此来展开,减少主观上的错误,实现客观上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建筑工程比较特殊,其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也要从特别的角度来进行,才可以得到理想的成果。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1912例住院患者,年龄3~89岁。先兆流产176例,不完全流产40例,稽留流产8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5例,子宫肌瘤223例,其他1330例。

2 妇科护理风险因素

2.1 失血性休克 妇科患者中相当部分有流血病史,许多患者往往入院时无明显休克先兆症状,随着持续出血量增多,如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就会发生休克,特别是宫外孕患者,后果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2.2 化疗药液外渗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1]。许多妇科患者需要在术前阶段先进行化疗,使肿瘤受到一定的控制后方可进行了手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术后大部分妇瘤患者仍需要在笔者所在科进行几个疗程的专科化疗,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就会潜在着不可避免的化疗药液外渗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护理差错 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经验不足,护士轮转科室较快,加上制度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福利的普及,住院病人大量增多,护理人员比例严重不足,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也是增加护理差错风险的另一个原因。

2.4 护理记录的风险因素 护理记录是对患者实施和处理各项护理活动的凭据,护理文书为护理科研、教学、分析医疗事故等提供有效的资料,同时也是法律取证的重要依据[2,3],如果护理记录缺乏客观真实性,或者记录不及时、错漏都会导致法律的责任,带来护理纠纷。

2.5 护患间缺乏沟通的风险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病人的情绪易受对疾病认识的承受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4]。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要先向患者或家属讲解该项治疗护理的目的、必要性以及护理操作的程序,让患者消除顾虑,理解配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避免因误解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有流血症状的患者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取得配合,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随时注意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温度、尿量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根据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只有高水平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5]。

3.2 防止化疗药液外渗是化疗护理的关键 化疗药液外渗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会对病人造成心理恐惧和紧张,甚至拒绝化疗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化疗前首先向患者解释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对目前治疗的重要性,该化疗方案中的药物疗效及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以及临床上的针对措施和介绍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并积极参与“防渗”行动。全面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潜在因素,了解其浓度,掌握输入速度,提高穿刺技术,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粗直的血管,尽可能采用软管静脉留置针。对刺激性强的药物采用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在用药过程中,勤巡视观察,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发现局部红肿疼痛时,要及早处理,做好交接班,以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减少药液外渗所致的医疗纠纷。

3.3 护理安全是护理活动的基础 护理差错潜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如果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敏锐的风险意识,否则就会引起不可估量的护理差错。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执行医嘱要听清、问清、看清。工作要用心,操作要细心,对患者要有同情心,使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抓住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段,如白天工作最忙的时间,节假日及交接班时间,要防范疏忽而导致差错事故。比如保胎孕妇与引产患者所用药物是截然不同,一旦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健全护理体系,落实护理管理制度,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专科护士队伍的组建,开展专科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新护士必须在基础理论和各项操作考试合格后再上岗,这样可以降低护理差错的风险因素。

3.4 护理记录是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要规范,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活动,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6]。医学术语要恰当,字迹要清楚,避免涂改。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再记录,保持医护内容一致。加强文化修养和专科理论知识的训练,定期开展书写语言专项培训,提高语言综述水平,使护理文件成为护理工作的动态表。

3.5 暖心的沟通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 良好的沟通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做到语言通俗易懂、亲切,举止文雅大方。对患者或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和信心,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常换位思考去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对不配合的患者或家属要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冲突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或检查前先与患者沟通,使其理解与配合。

4 小结

通过对笔者所在科1912例患者实施的护理活动,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只有提高护理工作中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工作中,对职业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安全。在当前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7]。笔者所在科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无护理纠纷发生,实现了优质服务,提高了医院及科室声誉,为护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刘雅娟.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新策略.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10):8624.

[2] 朱月林.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11.

[3] 陈桂萍,王艳,王加风.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2011,17(4):449-451.

[4] 赵晓莉,孟凡英.风险管理在提高病人满意度中的实施与效果.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14.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5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许多不确定的原因,使得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实际销售收益与预期收益不符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中相对少见,一般出现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但是现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资金渠道,这样便与现在的事业单位体制出现了冲突,这样事业单位大大的增加了遇到资金问题的可能性,而正是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足以及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不足才引起了资金问题。因此财务风险管理缺失是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事业单位在运作的过程中涉及的负债、筹资问题比较少.当前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但是由于一些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实现财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这就会使得财务资源造成浪费,也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债务风险

近年,许多事业单位因为投资强度较低,便举债扩大生产,结果资产负债率变高,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使还本付息变异常;更因为不科学的项目论证以及缺少货款风险认知等是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各项事业发展经费支出的需要,财务负担较重。此前,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各种挤占项目经费和公用经费的现象,事业单位由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化开展和部门预算不断改革,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之间的矛盾更是突出,因而,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为了确保收支平衡,财务会挤占和占用公共经费来弥补财务的资金缺口。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支付风险。

(三)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发挥监督这一重要工具的作用.这就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诸多情况,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应该注重监管机制的建立。

(五)道德风险

在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财务人员额道德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在财务人员的选定方面,目前并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所以财务人员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工作,使其偏离了财务管理制度,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风险意识欠缺

事业单位一般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大多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工作。在国内,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他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事业单位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只要有活动,必然存在风险,然而,现在的许多财务人员的枫逍异世较为缺乏,因而,事业单位有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特别薄弱。

(二)政府预算约束较弱

此前,受大环境影响,财务风险几率不断扩大。而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它的特殊性源自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有导向管理作用。但事实上,许多财务人员不能外部高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发展,使企业中的负债经营占据了主导思想,从而造成隐形的赤字预算。这种管理层失误造成的风险现在应该是风险防控的重点。

(三)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科学性的缺乏

从当前看,我国的许多财务管理者在财务决策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往往是凭经验做决定,这样就会是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因而导致事业而单位资金的浪费,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给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

(一)建立健全资金的管理制度

要降低单位财务风险,必然要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应针对事业单位具有收入特殊性的特点,建立仅仅管理制度,编制现金预算,解决财务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的不平衡,提高资金会用效益和财务保障能力。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控制好基本支出、收入、分配政策,做好资金节流,以便盈余结算,用来弥补基金亏损。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整理

在财务活动中,不只有客观因素的存在,更有主观意识的存在,所以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并且培养财务人员在专业技术上的能力和检测财务风险的能力,并且能分局预测性的解雇对财务风险进行度量,从而控制风险。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的基础上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设置量化指标,分析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预警处理,使得内部风险监控系统拒不健全,以便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完善的监督,将财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总之,当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便是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使得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更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事业单位高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也逐渐增加,然而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也急剧增加。财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中的一种,它是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财务风险与企业收益并存。在当今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考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分析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须解的问题,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管理措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在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原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真实获利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个财务也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这种可能性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企业风险包括很多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就是其中的两个。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虽然不同,但他们彼此相互影响。企业在经营的时候,经营的资金一方面可以来自债权人,另一方面可来自所有者。企业在经营时,使用债权人的资金时,不仅要付利息,而且在缴纳完税之后,还要使企业获得净利润。然而一旦经营不良,企业盈利还不能支付利息的时候,经营就会发生亏损,导致企业必须拿权益资金来补够利息。企业如此就会发生负债经营,正是因为企业的负债经营所带来的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企业承担筹资风险,这种在不可预测未来收益效果的情况下,带给股权资本的附加风险就是财务风险。所谓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因为固定费用存在而产生的,当某一财务变量放生较小幅度变动时,而另一相关变量却以较大幅度发生变动的现象。债务筹资对一个企业股权资本的盈利增减程度的衡量方式有很多,人们习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公式可表示为如下:

从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当杠杆系数变大时,每一股的收益变动也变大,而财务风险越大。企业一般通过债务融资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提高,权益报酬率也得到提高,然而这些正是权益投资人所期望的结果。而企业会由于财务风险而承受的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这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营业资金,有时甚至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形式

由于当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存在,使得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所以企业财务风险也将伴随着企业资金运动发生变化,其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筹资方面。我国目前企业所用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利用留存收益,发行公司债券,杠杆收购和融资租赁。其中利用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和吸收直接投资这三种筹到的资金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权益资金,余下的方式都是负债资金。所谓筹资风险就是指以上这些不同的筹资方式所带来的的资金配置不合理导致的经营效率低,进而导致企业不能支付本金和资本成本的可能性。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务的规模不合理,从而使企业负债过度。这些现象不仅会使企业浪费资金,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处在一个不良循环的环境当中,必定导致企业发展滞缓。如果过大规模的债务出现会使资金利率过高,进一步提高筹资成本的费用。这些会使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变得不合理,最终导致债务到期过分的集中,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我们从上文中提到的公式可以看到,股本收益率会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大而增大,随之财务风险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大。企业都期望有一个最好的资本结构,然而这个最好的资本结构指的就是既考虑了收益和风险,对它们有所权衡,又非常适合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还有,企业一旦对流动的负债有所管理,必然会使这些流动的资金效益有所提高。既降低了经营成本,也使得日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综上可知,一个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的良好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如今金融市场竞争与发展都非常复杂的情况下,筹资决策一旦失利,会使企业蒙受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2.投资方面。一个企业可以用来投资的资产有现金资产、存货、可发生交易性的资产等等。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在投资时必须考虑流动资产的多少和获利多少之间的关系,在它们之间做出最好的选择是企业良好发展的明智之举。投资风险就是指在这个选择之中,有时投资者也就是公司,在投资开始至结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由于决策和市场等一系列原因,而导致公司投资亏损,经济发生损失,于预期的收益发生巨大差距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的来源有多种比如:投资项目上的工艺技术没搞好,市场调查没做好,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时机不好,不顾实际超出公司运营能力投资项目过大等等,这些都会使公司投资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重大偏差。

3.资金回收方面。企业资金回收是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决定于销售能否实现。企业在产品转化为资金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管理不善的决策,比如在销售产品决策方面,贷款回收方面,存货多少,信用是否良好等诸多方面,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财务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个企业不管领导人多么明智,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想通过消除财务风险而加快公司发展和提高公司收益是不可能的。但完善企业财务的管理使财务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还是有可能的。要想降到财务风险,必须首先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1.外部原因。所谓企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是指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所导致的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一个公司经济效益的高低是随着宏观经济的环境和政策有所改变得。宏观经济的环境包括运行周期,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当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良好时,企业的盈利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财务风险也会有所降低。反之,盈利水平会下降,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也会相应提高。

(2)行业背景。对行业背景的分析是了解企业财务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包括行业发展的周期和阶段的不同,会使行业的投资价值也不同,与之而来的投资风险的在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得行业的投资价值不一样,随之给给企业带来的投资的风险也不一样。

2.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带给企业财务风险的最根本的原因。

(1)资本结构方面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指固有资金和所借资金比例不当。当这种比例不当时就会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有可能构成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举债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运营资金不足,当然会影响一个企业的经济盈利效益。

(2)投资决策方面的不正确。良好的投资决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正确的决策能够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当然收益也相应最大。然而一个错误或不会的投资决策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危害。

(3)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在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当中,由于财务认为对投资所缺乏的风险意识而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是每一个投资人必须考虑的。

(4)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覆盖面比较小,各部门间操作管理有偏差和漏洞,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一定的损失,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五、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的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管理,会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就以上我们对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以下相应的管理措施。

1.提高每个部门领导的的财务风险意识。必须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因为对财务风险管理不是财务部自己部门的事情。每一个部门都应了解,调高各自的防范意识。

2.构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认真做好对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的汇报总结。并对管理措施采取高度统一的监督与控制。各部门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各级之间建立良好的动态管理机制。

3.对筹资风险的管理措施。尽可能使筹集资金的来源多元化,使股权投资与债务投资能良好的结合起来。

六、结语

随着现在市场发展竞争的加剧,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盈利,投资效益是每一个投资者关心的问题。通过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来源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很多好的帮助投资者将企业财务风险降低,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最高水平的收益。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7

    一、两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1、 敏感性缺口

    银行把在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二者之差即为重新定价缺口(Repricing GAP)或资金缺口(Funding GAP).正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负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当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它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利率变动的层次具有针对性,并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在央行基准利率变动时所遭受的利率冲击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2、存续期缺口模型

    存续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与负债净值的变动。它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相权数,计量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在存续期缺口模型中,有上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债券的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凸线性(Convexity)。由于凸效应的存在,当利率下降幅度较大时,该模型低估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而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又高估证券价格的下跌幅度。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凸效应来规避利率风险。理想的资产负债组合应该是资产的组合的凸性大于负债组合的凸性。

    二、两种利率管理方法在银行实践中运用的优缺点

    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而在实践中,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点体现在:1、贷款和存款现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它假定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均是同进到期或重新定价,因而银行是否获益取决于每一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实际时机。也就是说,哪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相等,也可能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同样的,对于客户由于提前还款而造成的期权风险也不能够准确反映。 2、缺口时间段的选取。不同的银行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的不同也不一样。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比如选取时间段为一天,即每天都对银行重新定价缺口进行调整,这样成本必然很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

    存续期是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若一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之间存在着存续期不相匹配,它的资本净值会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受到影响。该模型比较完全的反映了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问题,为国有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提供了较合理,科学的评价手段。这就克服了敏感性缺口分析静态分析中仅以利差稳定为目标的局部分析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什么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现金流量出现时的预期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样,我国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究竟选择哪种利率为参照利率仍然是一个难点。

    三、对于提高两种利率管理方法的适用性的探讨

    商业银行现阶段性进行敏感性缺口与存续期缺口的应用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适用性,同时结合自身对成本、效益与风险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与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确定适宜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短期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了国债回购利率,下一步应该是建立起国债与其它金融工具收益率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债的发行不再比照银行同业存款利率,而是以发行人的资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础,参照市场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得出大致合理的利率空间,通过招标方式决定最后的利率水平。这样,外汇市场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缺乏所需的参照基准收益率曲线也会建立起来。

    2、建立风险度量的评判标准,能够反映风险的动态化。(1)利率风险模型不仅能反映当期风险而且能对影响未来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利率因素提供量化依据;能够评估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银行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的存贷款的重新定价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辞导致的基差风险、收益曲线的凸性风险和以及客户掌握的期权性风险。(2)能够对必要的假设和惯例的进行修正。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人员应该尝试针对还款人,借款人不同的还款情况及央行所赋予的授信额度,分门别类地考察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在拟定风险—回报组合时,也要预先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即回报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利率变动的幅度;以及在风险一定的情况最大可能提高利差的期望值。

    3、量身定做风险模型。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

    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

    4、加强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央行的利率体系包括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信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5、 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的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离不开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我国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要实现对全行的风险控制更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辖内乃至全国间畅通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在电脑网络上的投入,建立了各行的数据中心。但并没有拥有一支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及能够进行复杂数据库操作处理的职工队伍,而这正是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前提。

    在我国,商业银行只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接受者,本身并不具有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资产价格调整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要丧失在利率变动中,丧失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在动态中求发展,在稳健中求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把握主动。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8

信用担保机构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及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等方面的不完善性都可能引起担保风险。

1、 担保机构体系规划能力低导致的风险。表现为:担保能力低,不能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失去凝聚力;效益与成本无法均衡,过高的企业费用率,使担保机构刚成立时,就面临倒闭风险;担保机构对担保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低,增加了代偿损失可能。

2、 操作失误产生的风险。表现为业务人员对担保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造成操作不当,或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担保条件把握不严或违规操作造成担保资金损失。另外业务人员故意违规操作或暗箱操作导致出现代偿损失。

3、 犯罪风险。表现为:内部犯罪,如内部人员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收受贿赂、、以保谋私、使信用担保机构蒙受损失;贷款银行骗保,造成担保损失;担保从业人员与受保企业、贷款银行相互勾结套取贷款或担保、使担保资金受损。

(二)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

中小企业的风险是指受保企业违约所引起的风险。

1、 信用风险。我国的经济运行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社会信用严重缺失,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正常的信用关系被扭曲。“债务人是老爷”,“欠债有理”等现象在社会经济活动比比皆是。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严格的惩罚制度,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呈日益恶化的趋势,不少企业没有还款意愿,有的企业即使还得起债务,也拖欠不还,甚至千方百计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逃、废、甩、赖”债务。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报表账册不全,内控制度不严,甚至一厂多套账目,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合同关系中不诚信行为、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等也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商誉。不良的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环境,给信用担保带来了潜在风险。

2、 经营者素质和竞争力风险。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文化层次低、经营素质不良,表现为管理上独断专行,项目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由于经营者素质低,企业整体实力差,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脆弱使企业发展难以为继,其所面临的竞争力风险与经营风险明显增大。

3、技术和市场风险。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小企业人均固定资产装备为204万元,仅为大企业的24%,其结果是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后劲不足,无长远的技术优势,技术风险突出。另外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能力与大企业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加大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

4、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和信用担保谈判中有明显的信息优势。隐瞒经营信息或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使信用担保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来自政府部门的风险

1、政府部门的不适当干预。由于担保机构大多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政府作为审批人、出资人,其行为明显地影响着担保机构的运作,通常会以行政命令指定担保形式,直接干预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活动,将信用担保资金变为中小企业的救济金或第二财政,严重影响了资本金的安全。

2、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的不稳定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担保机构实力扩张和补偿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地县(区)级担保机构成立的财政承诺资金大多不能到位,导致担保机构无法继续运作。另外政府无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也会使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摇摆不定。

(四)来自贷款银行的风险

贷款银行对象选择是否正确,贷款操作是否规范,也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如果贷款银行出于转移贷款风险的动机而有意放宽贷款条件,或放松对企业的资信调查,贷款审查与审批,使本来不应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进入信贷行列,势必给信用担保机构留下巨大的风险隐患。同样,如果贷款银行将贷款安全性寄托在信用保证上,不如实履行信用担保关系中的义务与责任,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随意放贷,或者以贷谋私,违规操作,甚至银行与企业相互串通,提供虚假信息,共同骗取担保,则担保机构同样会遭受巨大风险。另外担保机构承担100%的连带责任,也使得来自银行的风险加大。

(五)来自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风险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政策,银行的服务对象,大额贷款也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加上证券、债务市场基本上没有对中小企业开放,使得中小企业,特别占绝对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不规范的社会环境中奋力抗争。虽然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并鼓励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但《促进法》中并没有就担保业务的具体环节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1995年出台的《担保法》虽然对保证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担保机构根本没有选择余地,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也过于笼统。除此之外,部门出台的法规也主要针对国有集体企业,难以对我国所有中小企业提供规范的有约束力的法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六)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保前判断、解决中小企业风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没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小企业难以健康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也就难以实现良性运作。因为,通过一些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撑、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能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帮助其对症下药,摆脱困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我国,除了10个试点城市,大多数地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残缺不全,还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需要,同时,又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资金的安全。

二、建立健全信用担保风险管理机制

担保机构销售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是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得以持续经营的关键。信用担保风险管理机制可分为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内控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和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保前风险预警管理。即然担保机构销售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风险主要来自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等。其对风险管理应延伸至保前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并作为信用担保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而引起财务支出困难,也是信用担保出现的典型风险形式。由于中小企业方面的原因,银行与担保机构一般不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作为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直接依据。担保机构可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①资本金。由于银行贷款对单个企业信用担保贷款的年度规模控制在资本金的10%以内,因此评价分析受保企业的资本金实力具有现实意义。②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流动资产是企业经营实力的体现,也是判断企业信用能力的重要依据。③负债。合理的负债是企业得以扩张经营的重要保证。重点关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及行业或同类企业平均值、或有负债的规模。④收益风险控制。近二年企业收益应不低于同类企业的平均值,同时关注企业近二年的费用变化是否有异常及可能的原因。⑤现金流量。企业稳定、长期充足的现金流量是其还款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首先必须核实企业具有在贷款期限内产生足以偿还贷款的净现金流量。⑥其他因素。同业商会、同类企业、消费者对受保企业的了解、评价是保前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同类企业通过同业商会或与受保企业日常交往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如经营者的社会信用、行业中的威望、企业近几年业务增长情况、企业和经营者违纪记录等。如发现经营者有故意逃债记录或陋习,应坚持放弃提供信用担保。

2、保中风险预警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担保机构对保中贷款风险预警还没有引起重视。据笔者走访几家商业银行和一家担保机构后发现,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对保中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几乎是空白,导致这种现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银行方面。客观上担保机构承担100%连带责任,即使出现代偿,银行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和损失,主观上银行认为保中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太烦琐,又花费人力物力,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也缺乏运作手段。因此,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规范贷款担保和贷款合同条款,发挥各自在不同方面获取信息的优势,及时交流信息,可防患于未然。如果信贷企业擅自改变用途,把贷款用于还旧债,或用于其它投机活动,或反担保人要求解除担保责任时,银行、担保机构都应及时通知信贷企业提前归还贷款,另外,从保中风险预警管理中反映出企业在财务、人事、经营管理、银行账户上的不良信号,也可为银行、担保机构对该企业的下一轮贷款是否给予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建立风险内控机制

内控机制是信用担保机构为确保担保业务正确且有效实施,对组织与人的相互有效协调、制约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与方法。

1、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提升组织机构的控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转,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对总经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跨部门设立评估组、加强对贷款担保项目的保前管理;设立审查组,(审查组成员由部门、股东代表等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即建立评估组――审查组――总经理的贷款担保三级管理制度。

2、 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如深圳市中小信用担保中心的做法,项目审核实行A、B角制,审核过程分初审和终审二次上会制、限额审批制和定期核查制、评审委员会核准制和专家会审制;保后跟踪管理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后检查措施,要求项目经理定期到被担保企业调查和了解情况,按时填写保后检查记录,一旦出现不良信号,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完善相关制度的设立。如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业务报告制度、离职审计制度、反担保制度、目标预警制度等。

(三)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风险分散机制对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是非常有效。通过担保债务的风险分散,使得每笔担保的金额减少,从而降低担保债务发生代偿损失的概率。风险分散的办法主要有:一是增加股东、担保金的户数,扩大受保面。二是控制对单个企业担保债务比例,即单个企业的年度担保债务,不能超过担保资本金的10%,单个企业担保贷款放大倍数控制在3-5范围。三是切实落实有效的反担保措施,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合法有效流动性强的资产以抵押、质押等方式作为反担保,如提供信用连保,还应和法人代表无限责任反担保相结合。银行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按受保企业的信用等级,银行承担20%-30%的责任,担保机构承担70%-80%。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9

为了防范因为客户连续几个月欠费而可能出现的呆、坏账风险,供电企业因重点关注,对欠费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催收应对措施,要对电费的回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一)电费回收前的控制。电费回收前的控制,就是企业在与客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中,要明确结算方式和界定好缴费时间。目前采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预付费、银行托收无承付、银行托收承付、银电联网代收代扣电费、坐收、走收、供电企业自助服务终端、网上银行、微信以及支付宝的支付功能、以及多彩宝缴费等等。供电企业占很大主动权的收费方式是预付电费这种方式,因为是按照“先购后用”的原则来结算。供电方有比较大的主动权的方式是银行托收无承付,其他结算方式供电方都不占优势。另外,按缴费期限可划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先交后用;二是边交费边用;三是先用后交。第一种通过在每月欠费形成前让客户提前交费,确保了供电企业能够将电费按月足额收回,是最佳的电费回收方式。预付电费就属于这种手段。第二种主要指每月分次抄表、分次划拨电费,该种方式不再局限于按一个月收一次费的惯例,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在减轻客户月底交一大笔费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电费风险。如我局的大客户铝厂,曾经一度就是按旬抄表收费,每月按上、中、下三旬抄表结算电费,极大地降低了电费回收风险。其他的交费方式都属于第三种,其回收期限较长,风险较大,但目前随着低压集抄全覆盖及智能电表全覆盖的推进,还有负控、TTU,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均可以缩短催费时间,降低欠费风险。(二)结算方式的选择。根据客户信誉等级及用电性质的不同,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原则下,在《供用电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明确最有利于供电企业的方式,中用户一般选银行托收无承付的结算方式,对大用户,可以采用分交纳电费的方式,每月多次抄表,多次交纳,月末结清。采用预付电费的方式结算的一般是针对临时用电客户或信誉不好的客户。(三)电费回收的过程管理。电费回收的过程管理就是对电费缴费协议或《供用电合同》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从供电企业供电当日起到规定客户最后交费日止。在此期间,供电企业必须履行合同所约定的义务,保证供电,按时抄表及时计算正确发行电费并在规定时限内通知到客户,提供多种的缴费方式供客户选择,同时安排专人随时与客户联系,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当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研究对策,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电费按时回收。(四)电费回收的后期管理。电费回收的后期管理的主要是对欠费进行催收。发生欠费后,必须第一时间安排催收,保证电费回收率能够完成。做好欠费催收工作,要加强对收费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人人都是客户经理活动,大力宣传非现金缴费方式。催收电费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要加大《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法》及电力行政法规中有关电费缴纳条款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宣传拖欠电费将称承担的违约责任(纳入征信系统),同时严格执行违约金制度,在催收过程中强调违约金条款。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应就电费违约金及其数额做出明确约定,双方也可简单约定,按照《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八条办理。由于违约金具有法定性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定义务,所以不能随意放弃,要坚持适用,以促使用电人及时缴纳电费。对有些欠费时间长的用户要依法采取如停电、限电等自我保护措施。对于采取停电、限电等措施无效后的客户,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如、申请支付令、财产保全、提起诉讼等,争取将欠费全部收回或降到最低。如我局用户钟山区冶炼厂,受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从1996年起开始欠电费,时间长达11年之久。尽管营销人员采取各种手段反复催收,仍然收效甚微。在向法律顾问咨询、论证后,我局最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旧欠电费问题。在采取法律手段后,最终法院通过变卖其设备、固定资产等来偿还电费。2007年8月15日,办理完一系列的手续后,钟山区某冶炼厂110万的旧欠电费从法院账户转到我局电费专户上,这是我局首次应用法律手段成功收回旧欠电费的案例。

三、回收中的优质服务风险防范

(一)立足本职,避免差错发生。作为电力营销人员,特别是电费抄核收人员,要立足岗位,加强工作责任心,充分利用好电力营销系统的各项规则和模块,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尽量避免启用差错流程。体现在的具体工作中,就是首先要保证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率及正确率,当遇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排除故障,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发起工单给运维部门。其次是对抄表上传的数据按照规则进行电价费的复核,筛选出异常电费进行分发处理,确保无误后及时发行电费,形成欠费后让客户按时交纳电费。随着城网农网改造的完成,低压、居民户表客户激增,电费催收越来越难,加上部分催收人员欠费工作态度不好,导致客户不满意,甚至上升到客户投诉。因此需要我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及时主动采取应对的措施。比如去年我们开展的“双覆盖”工作(智能电表覆盖率100%,集抄覆盖率100%),抄核收十项关键指标的不断提升,还有目前在做的电费自动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等,都大大提升了抄核收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电费的及时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及服务水平。我们常常会听到说营销人员素质过低,不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求的抱怨,怎么办?提高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有哪些素质要求?语言沟通、服务、预测等等需要我们提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俗话说:工作是培训的第一手段,离开工作夸夸其谈培训是不可取的。因此,在班组内进行技能比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比武中将优质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进去,如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本岗位业务知识和营销工作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质服务和电量抄计、电费审核、收费异常等课题,要求参赛者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分析情况、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记录在答题卷上。在竞赛中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扮演处理负责人的主要角色,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家在真正的异常面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大家处理事情和与客户打交道沟通能力和服务技巧。(三)注重沟通,加强同理心建设。在工作中,我们要将与客户的沟通形成常态化机制,我们要建立一个客户一个档案,明确联系人。另外,还需设立片区经理或负责人,建立微信群,多渠道加强与客户的沟通。通过经常的联系与交流,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知道客户有什么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客户知道电力企业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双向的沟通增进了营销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感情,让客户愿意与电力企业携手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走访辖区内各大客户,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危急时刻伸援手、紧要关头献真情,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点上我感触颇深。记得我还在电费班当班长的有一年年末,由于受宏观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费催收异常艰难。于是我们多次到客户处登门拜访,进行交流,让客户了解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巨大压力,于是我们的一大客户在年底资金回笼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多次与银行对接,提前三天安排好资金,在12月29日就全部付清当月电费。效益多年不好的某冶炼公司,在交清当年电费的前提下,还想尽一切办法,归还旧欠30万元。我因此获得了南方电网公司电费回收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四、过程控制中的信息沟通和建设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10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领域,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金融交易,只是形式上改变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还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模式整个颠覆。但是普遍认可的是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网络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和资金运动的过程。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拥有多种发展模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其中,第三方支付是目前最受欢迎、用户人数最多的金融产品,根据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超过270家,用户人数超过网民人数总额的25%;而互联网理财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点,互联网理财是基金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理财业务,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益的特点,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参与,例如“余额宝”就是互联网理财的标志性理财形式,由百度公司推出半年投资资金就超出4800亿元。互联网金融众多金融产品都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互联网P2P借贷、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推出,受到了众多网民的热衷。

(二)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金融形式,是在传统金融模式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商业金融模式,具有传统金融所没有的发展优势,互联网金融具有三方面的发展优势:首先,运营成本较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络进行金融交易,不需要传统的店租费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传统金融形式需要店租、职工薪酬、日常水电费用等一些成本费用,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形式发展成本较低。其次,操作简单方便。进行互联网金融只需拥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就可以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改变了传统金融用户需要到各个相关柜台办理业务的形式,降低了时间限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最后,用户群众更多,效率更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推出小额借贷等小额义务,让更多网民有能力参与进来,增多了用户群众;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可以有能力进行自身操作参与,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突破了地点的限制,不管你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互联网金融操作,提高效率。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具有运营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方便、群众多、效率高等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一)战略风险

不论是什么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都是最主要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战略风险也同样是最关键的。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方针,战略高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高度,所以,互联网金融必须制定高效的发展战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战略决策失败会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致命性重创,如果互联网金融盲目开发业务,使互联网金融无力承担业务开展,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面临破产境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制定互联网金融战略计划,规避战略风险。

(二)声誉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新型的领域,正是发展起步的阶段,声誉风险非常重要。对于传统金融主要的声誉风险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误导客户选择理财产品或者是保险问题等方面影响声誉的行为,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明确的发展限制,导致有些资质不够、信誉不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使互联网金融声誉风险大大提高。

(三)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没有出台,以往的传统金融的法律不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用户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时,得不到相关法律的保障,导致用户信息受到侵犯,互联网金融也受到起诉,所以,由于业务模式新颖,没有法律监管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法律风险。

(四)信息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不是面对面进行交易,是在网络上进行金融交易,会有黑客、病毒等非法授权的入侵的现象,使用户信息泄漏和企业内部网络崩溃,还因为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相关信息,可能会出现洗钱和诈骗的现象,致使互联网金融出现信息风险。

(五)操作风险

目前,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业务进行外包,这样虽然极大降低了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但是同时出现对外包业务的管理不善,使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对潜在用户人数无法准确计算,若是预算人数比实际用户人数更低,就会使互联网金融没办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使操作风险极大的提高。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安全认证机制,加大打击力度

针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必须利用完善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技术,互联网金融应该进行采取措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例如在进行第三方支付应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实名认证,防止信息的不准确。互联网金融缺乏法律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严惩互联网金融中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惩,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市场化发展,完善审查流程

面对互联网金融市场泥沙俱下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对市场进行完善审查流程,提高互联网金融门槛,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质要求;面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竞争关系,应该对金融产品进行公开化,并进行客户信息共享,才能完善审查流程,扩展投资渠道,促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降低,从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政府监管,鼓励创新发展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11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isk management; Engineering insurance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的关系

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与保险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因与果的关系,其中,工程风险是工程保险的内在原因和需求,而工程保险则是工程风险的有效解决途径。二者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缺一不可,同时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制度与措施保障。 众所周知,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是工程量极大,施工工艺复杂的高危险作业项目,它的施工过程需要的时间周期长,这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多风险,尤其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如果大型工程项目所经历的时间周期需要跨年度,则会在冬季冰天雪地的时期暂时停止项目的施工,而在第二年继续该工程项目的时候,会造成部分工施工遗漏,工序之间衔接困难,施工材料破损及过期等现象。面对这些大型建中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施工风险的防范措施,有效进行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手段。其中,风险转移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工程保险的实施,在我们利用工程保险手段解决施工风险问题的时候,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工程风险的分析及控制贯穿于工程保险的全部过程中。因此,我们要首先明确工程风险的各个种类,懂得工程保险中的各项制度,将工程保险分析有效的运用到各类工程风险的解决中。

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种类

对于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风险的种类可以按照风险的严重程度划分为极端严重风险、严重危害风险、一般危害风险三类:

(一)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极端严重风险

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极端严重风险是所有工程项目风险中最为严重的一类,这类风险一旦发生,会导致施工方及未来使用方的人身和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严重破坏城市的市容市貌,严重影响着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严重损失大量资金。对于这种风险的划定,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要追求法律责任,对于施工中的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给予应有的赔偿。我们应该呼吁所有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包商,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进行投标及施工,对工艺技术要求甚高的大型工程,要严格把握质量关,谨慎规划,合理决策,规避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严重危害风险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12

患者因素: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耐受性、配合程度、基础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等。

医护人员因素:①专业性不足,应变能力较差: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是导致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操作时间延长,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大,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②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多: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术前准备不充足,术中没有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术后记录和交接不到位。③?c患者沟通能力较差: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甚至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从而对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麻醉不当因素:在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时,对患者评估缺陷,给氧不到位等因素,有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等。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对患者实施麻醉,避免麻醉意外发生。

设备及药物等相关因素:①医疗设备由于维运管理不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设备效果的发挥,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②药品管理不当,摆放不合理,导致有些药物过期而没有及时更换。

胃肠镜检查中护理对策分析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①在对患者实施胃肠镜检查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评价患者风险性,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避免患者在胃肠镜检查护理中发生安全事故。②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胃肠镜检查的方法、过程、效果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等,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保证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从而积极配合胃肠镜检查工作。③细心、认真地安置好检查、治疗的体位,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好。④在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时,除了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便在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因此想要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各种胃肠疾病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麻醉学知识、心血管疾病知识等。专业技术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抢救技能、静脉穿刺技术等。②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需要加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讲述医护人员玩忽职守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让医护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责任心。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提高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③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风险分析和管理篇1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选择期权风险和其他风险等。选择市场基准利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构造及进行利率预测,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

1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新定价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在总量及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在总量结构上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由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运作渠道有限,造成大量资金积压,承受着持续利率调整的风险。二是在期限结构上,普遍存在着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三是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存款成本的上升和优质信贷资产利率的下降造成存贷利差的下降。

(二)基差风险:即使当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差额为零时,由于实际利率调整中存贷利率调整幅度往往不一致,同样使商业银行面临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各行均有权制定存贷款利率,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利率基差风险加大。

(三)选择权风险:根据我国有关政策,客户可以根据意愿决定是否提前提取定期存款,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对,在利率下调时,客户可以保持定期存款获取高利率;而利率上升时,则可以提前支取再存,以获取高利率。对于贷款,一些优势客户往往在利率下调时,要求提前还款再以较低的利率贷款。

2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一)适应央行宏观调控方式的变化,做好利率走势分析。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逐步走向间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来传导政策意图,间接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因此,商业银行要关注央行政策举措,捕捉政策信号,准确预测政策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减少政策性风险。

(二)加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一是积极运用敏感性缺口理论和技术,在准确预测和测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缺口值始终适应利率变化方向,降低差额风险。二是采用投资组合、新产品开发以及借人资金等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利率风险;三是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交易品种的增多,可以通过表外项目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

(三)构建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资金定价的目的是收回商业银行付出的各项成本、实现发展目标、获取目标利润、有效控制风险、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四)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利率风险指标体系,能直观反映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水平,准确评判利率风险损失值。二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在准确预测和测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差额风险。三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将资金投向不同区域、行业、企业,形成资金在地区、行业和企业问的合理配置,以风险的分散平衡原理,优化风险组合,分散风险损失;四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通过一定的工具,如利率互换期权期货等,使利率风险转移或置换,以降低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度。五是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在利率风险发生并造成损失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补偿。如在办理资产或负债业务时,附打一些保护性条款,在利率发生急剧变化并发牛损失时,从其他渠道及时得到补偿。

(五)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率管理组织。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利率管理办法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研究央行、市场利率走向及对本行经营成果的影响;制定系统内往来利率和外部资金基准利率;指导和检查利率政策贯彻执行情况。二是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的职责。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部门和人员,并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避免“扯皮”现象发生。如计财部门作为利率主管部门,负责基准利率的确定。各对外业务部门根据客户综合贡献度、业务风险等因素,在基准利率上进行上下浮动,制定对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差别定价。当然,这些必须经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执行。三是科学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程序。利率主观和利率执行部门要定期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向部门负责人提交分析报告及建议。部门负责人审查同意后,向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提交议案后执行。

(六)做好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快利率风险管理程序和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为进行敏感性缺口分析等控制利率风险手段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利率管理人员的培养,造就一只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队伍。三是借鉴吸收西方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技术,结合国内利率风险实际状况,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二、信贷扩展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信用评价体系一般采用积分制,具体分成四个部分:①基本情况评分②业务状况评分③设立特殊业务奖罚分④根据上述累积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针对这几点本文不再做详细的讲解。

(二)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从跟踪、监控人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掌握借款人动态,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问题个人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贷。

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线查询、分级审查审批,集中检查。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和监督。

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机构,具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建立消费信贷审批委员会,作为发放消费信贷的最终决策机构,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风险。

(三)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在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由于消费贷款具有利率、借款人违约、提前偿还等多种风险,通过SPV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评级等信用手段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同时,抵押担保证券以消费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期限较长,相对收益风险比值较高,为金融市场中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较理想的投资工具。

(四)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

消费信贷与其他贷款不同,借款人是一个个的消费者,贷款购买的是超过其即期收入限度并较长时问才能归还贷款的财产或耐用消费品。因此,在发放消费贷款时,用抵押、担保作还款保证显得十分重要。我国要尽快健全抵押担保制度。

(五)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和提前偿还罚息。

1.人民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利率浮动比率、贷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同时,应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

2.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尺.决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通过消费者对两种利率的自由选择,增加消费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规范消费者和银行之问的行为方式和业务往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