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实用13篇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1

1.2重点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方面的素质

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除了图书情报的搜集之外,图书情报的整理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在目前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效果,已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这一现实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培养并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方面的素质,使自身素质和能力能够满足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需求,达到促进图书情报管理质量的目的[3]。

1.3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面对许多资料和数据,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很难胜任情报工作的。从这一点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应在工作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上下工夫,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来看待,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4]。

2图书情报人员应树立对知识经济的正确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好的发展效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繁杂性和工作难度,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还应看到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人员带来的机遇,做到正确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

2.1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而言,图书情报工作肩负着搜集和整理知识信息的作用,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应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图书情报工作,使图书情报工作能够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地位,认真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5]。

2.2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书情报工作本身的作用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知识积累和情报搜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情报不发生遗漏。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保证了对知识的合理搜集和整理,还为知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3图书情报工作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知识更新和创新而发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知识的作用已经被逐渐认识到。基于这一认识,图书情报工作应得到大力开展,成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认真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图书情报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在知识经济时挥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使信息整理工作质量达到实际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要想在知识经济形势下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就要从自身工作做起,认真分析图书情报信息整理工作的特点,为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信息的整理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应依靠基本信息整理工作的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图书情报人员应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提高信息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

3.3改变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

在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中,首先是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其次是根据图书情报信息的种类进行重点分类,最后是根据划定的类别做好信息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整个工作链条较长,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一现实因素下,我们应立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对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缩短信息整理工作链条,提高信息整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需要[6]。

4图书情报人员应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从目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处的时代来看,知识经济时代是不可逆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这一形势下,要想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时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手段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图书情报人员应将知识经济形势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4.1积极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

对图书情报人员而言,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入手,积极采用全新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使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力的指导。具体应树立工作职责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健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效率。

4.2改变图书情报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环节多,工作任务量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基于这一分析,要想取得工作的积极效果,不仅要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理念上下手,还要积极改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缩短信息搜集链条、优化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整理效率和提升信息整理实效的办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4.3优化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

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优化,主要应认真分析现有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变,使现有工作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中,我们应从工作模式优化入手,提高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实效。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2

在长达2000 多年的物质经济发展进程中,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付出了自然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巨大代价,建成了当代的高度文明。当我们全面审视世界 2000 年来的经济形态演变,无争的事实是,靠传统的土地、劳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走到了尽头,地球己不堪重负,可持续发展出现深刻危机;无可选择的选择是,在现有文明的条件下,大规模地应用新兴的信息、知识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要素,构造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最新文明――知识经济。

首先,知识经济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必然。据 OECD 发表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所谓“知识”,它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从有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一天起,知识便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存在。在人类社会自然界获取生存必需品的竞争中,人类经济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形态。然而,哪种经济型态能缺得了知识呢?如农业经济讲究“适时播种”,“适时”就是知识,没有这种知识,错过了节气,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工业经济更是如此,瓦特发明得蒸汽机,以及后来发明得珍妮纺纱机和电动机,使人类的体力得以延伸和解放,带来了我们当今正在享用的工业经济文明,这种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最尖端的知识结晶。谁都可以认识到,在以往的这些经济形态中,经济形态越发展,所需的知识就越多,知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量变引起质变,终于会到达比任何其他要素,如海洋、土地、森林、矿藏、工厂、机器设备、货币(资本)等都更为重要的这样一个转折点,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其次,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智能化。因而它是生产力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社会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升级换代为形式的不断智能化规律,反映了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一般结果,反映了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的的发展过程。这一趋势和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是“自然的人化”阶段,即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利用各种物质手段武装自己,以增强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这一般结果是人类创造了以农业和工业经济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使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先后进入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是“人的自然化”阶段,即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长期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改进,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的本质并掌握了自然运动变化的法则,并把这些认识抽象和内化为人的智力和知识等本质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塑造,使人的本质日益丰富和完善,行为更加合乎客观规律,自身能力更加全面强大,能够在自然面前有更大的自由,能够日益削弱自然因素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制约,能够按照人类的积极目的去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一过程的一般结果是人们在物质经济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力上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生产力阶段。此时,物质财富的增长,主要不是靠增加资源、劳动、资本和场地,而是靠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的作用,带动物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日益丰富多样的社会必需品(物质的和精神的)。

第三,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它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达为目标,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高级生产力发展形式,是以科技为主的、以知识、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为要素的经济。以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软件产业为例,全球软件市场的年市场规模已高达 4000 一 5000 亿美元;美国计算机软件的产值已是硬件产值的 1.4 倍;全球 500 家最大公司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美国 5000 家软件公司的贡献大体相近;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占有世界 80% 以上的市场,该公司每周增加资产 4 亿美元。有关调查统计表明,1993 年以来,美国工业增长的 45 %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高技术产业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 %,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只占 14 %,汽车产业仅占 4 %。在此期间,以微软公司和网景公司为代表的 5000 家软件公司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中微软公司的市值(上市股票的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值总和。从美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以创造性的知识为核心,运用知识生产、发展知识产品,并以此来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四,知识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物质力量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本质。知识的力量一方面要以物质力量为保证条件,另一方面它最终还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和物质产品(当然也包括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知识经济的生产标志着人们获取物质产品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再由物质到物质,消耗巨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由知识到物质,以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物力资源的开发。这是生产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反映了生产力不断智能化的历史趋势。

总之,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务实精神,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建立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支撑体系,以促进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好的发展效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繁杂性和工作难度,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还应看到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人员带来的机遇,做到正确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

2.1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而言,图书情报工作肩负着搜集和整理知识信息的作用,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应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图书情报工作,使图书情报工作能够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地位,认真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

2.2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书情报工作本身的作用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知识积累和情报搜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情报不发生遗漏。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保证了对知识的合理搜集和整理,还为知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3图书情报工作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知识更新和创新而发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知识的作用已经被逐渐认识到。基于这一认识,图书情报工作应得到大力开展,成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认真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图书情报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在知识经济时挥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使信息整理工作质量达到实际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要想在知识经济形势下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就要从自身工作做起,认真分析图书情报信息整理工作的特点,为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信息的整理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应依靠基本信息整理工作的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图书情报人员应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提高信息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3.3改变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中,首先是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其次是根据图书情报信息的种类进行重点分类,最后是根据划定的类别做好信息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整个工作链条较长,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一现实因素下,我们应立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对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缩短信息整理工作链条,提高信息整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需要。

4图书情报人员应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从目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处的时代来看,知识经济时代是不可逆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这一形势下,要想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时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手段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图书情报人员应将知识经济形势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4.1积极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

对图书情报人员而言,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入手,积极采用全新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使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力的指导。具体应树立工作职责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健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效率。

4.2改变图书情报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环节多,工作任务量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基于这一分析,要想取得工作的积极效果,不仅要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理念上下手,还要积极改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缩短信息搜集链条、优化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整理效率和提升信息整理实效的办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4.3优化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

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优化,主要应认真分析现有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变,使现有工作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中,我们应从工作模式优化入手,提高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实效。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4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5

1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会展经济以及会展经济对地方地区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发展作出相关的研究。李毅超(2005)认为会展场馆作为会展经济的基础,以优质的服务体系和完善多功能的配套设施为支撑点,通过各种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吸引大量参展商和观众,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刺激城市发展[1]。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研究方面,赵驹(2008)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重庆市会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并提出可以通过物流体系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技术的创新、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快重庆市与国际接轨的进程[2]。叶彬(2017)通过分析渝东北地区发展的政策、资源、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欠发达、硬件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失、市场化明显欠缺等挑战,提出了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发展措施[3]。胡亚涛(2013)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各关联产业与会展业的关联度,从会展基础设施、会展品牌、会展项目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在发挥联动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经济发展吸引力与提供技术信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改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等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途径基础上再提出结合产业集群、增长极等相关理论为重庆市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对策[4]。综上所述,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会展业的经济发展略有研究,分析会展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可改进的战略与对策。但在地方性区域性上的研究还有欠缺,目前就我国来说,区域结构不均衡,不同地方的特色产业研究凸显还不明显,但不同地区又具有相对新颖的特色,地方特色会展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2地方区域阻碍特色会展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分布不均衡且相对落后

伴随进入高质量、高经济发展的21世纪,党的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的培养。据2020年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由于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许多工作者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对于一线城市的高速发展,企业数目持续增加,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而加剧了地方性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中高端人才需求TOP20城市来看,上海、北京位居前两位,新增高端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1.96%、11.71%[5]。重庆市人才培养相对落后,一些会展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完全脱离市场,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不清晰,培养技能欠缺专业性与细化性,甚至以偏概全。

2.2会展经济意识薄弱,品牌性不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以及文化差异、思想开放程度等不同,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然而会展行业又是近年来刚起步的新兴产业,许多企业和民众对会展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不善于利用会展获取信息、抓住时机、推销商品、展现形象、促进稳定长期合作,这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会展产业的相关发展。另外民众对会展产业的经济意识也较低、参与度低,且会展的举办主题相对复杂混乱,偏离了举办会展的真正意义。据调查,合肥市曾举办过一些销售类型的展会,虽然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但实际上忽略了发展会展产业的实际意义。会展经济拉动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发展举办展会,呈现出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的提高。“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中国国际微商大会”等体现合肥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相对比于青岛的“啤酒节”、厦门的“台交会”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仍有较大的差距[6]。

2.3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轻视会展产业的发展

成功的会展行业不仅依靠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地理自然条件充裕、交通便利与发达,对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管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会展业为例,海口市是海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地势平缓、气候温暖宜人,是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发展会展行业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同时,据2019年海南省会展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海口市快速发展且不断壮大的会展行业中,还存在不少因政府轻视政策审查的相关问题:会展的举办缺乏明确的目标,组织管理模式混乱且落后;会展市场秩序混乱,会展举办的门槛过低,会展呈现效果差,市场上过多展会鱼目混珠,甚至造成“泡沫”现象;会展主题偏离实际意义,混乱复杂;展览场所展馆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面积小,场馆服务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都与政府轻视会展行业相关政策有关,导致市场上的展商随性发展举办展会,严重制约了会展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3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3.1提高对中高端会展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和人才特区,部分地区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参考河北雄安新区的《关于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方案》,其中出台多项措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一,大力引进高层次新人才。新区提出在2021年全面启动“雄才计划”一揽子工程,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相关产业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利用高层次人才团队致力打造新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部级平台,不断壮大地区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打造全球人才创新聚集地;第二,政府加大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工作补贴、物质奖励、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使地区人才引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三,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各个地区均可搭建人才智慧服务平台,对各个实验室、各个项目健全完善人才“一键式、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服务制度,对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优质高效服务。引进先进的功能设施,探索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住高层次人才[7]。

3.2加强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树立会展品牌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6

l.知识资本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使用,使企业增加财富,获得剩余价值,因而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占有剩余价值。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作用减弱,知识的作用增强,使得知识在生产中的投入越来越重要。知识或高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充分利用,可以节约物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有者,亦可以以其知识为资本来投资,从而占有企业剩余价值。

2.资产无形化。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资产从有形向无形发展,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提高,其中尤以人才资源为主,虽然人是有形的,但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无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无形的。因此,谁拥有了具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知识的人才,谁就占有了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资产资源。在美国,白领阶层已占到了劳动者的50%.排名第五的美国微软公司,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总额仅为143.87亿美元,而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估计达l484.9亿美元,两者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其主要原因是微软公司拥有大量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储存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其次,凝结着知识和智慧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后,知识经济的无形化特征还表现在知识产品的无形化。如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信息科学技术中的光纤通讯、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等信息产品,外在的显性的实物形态体积较小、价值较低,而其功能则是巨大的、隐性无形的。

3.高度的增值性。社会新的财富的形成是一定经济时代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支出人的劳动力;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经济运行,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的形成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了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知识对新财富的创造力是任何物质资本都无可比拟的。具体来讲,知识经济时代凝结着知识和智慧的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高科技产品知识含量高,功能巨大,物质消耗成本又少,而知识资源在生产中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投放市场后,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因此,高度的增值性是知识经济的又一特征。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传统的经济结构,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形式,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从来就是为经济服务的,同时会计也必须服从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会计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l.人才资本化对会计体系的挑战。工业经济下的会计体系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不确认智力资本。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全部资产划归为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的投资人,实体资本出资者享有剩余价值,而企业员工,无论是高智力的员工还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都被看作是被雇佣者,不享有剩余价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对人才智力资本地位的确认,因为实体资本所有者和智力资本所有者要共担企业风险,而且智力资本能比非智力资本在生产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中心地位的,体现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的新的会计体系。

2.资产无形化对会计确认的挑战。现有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会计理论,工业经济形态中,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一般认为,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按照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资产的确认应具备下列四项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传统会计模式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的。虽然,有些企业有无形资产存在,但数量极少,不确认对企业影响多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对人才资源的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人才的投入和信息的利用都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要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其属性如何定义,会计科目如何设置,会计核算如何进行,这类资产发生变动如何记录等,都是新课题。

3.资产无形化对会计计量的挑战。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向无形发展,资产计量存在困难。传统会计理论,把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并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主要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观点下,无形资产的难以确定性使计量存在困难。首先,人才资源形成的无形资产,虽然在生产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因其知识与智慧的无形性,使计量存在困难而无法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在会计事项上得到反映。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产的增值能力也是巨大的,但是要将信息资产计入无形资产,无论是信息技术发明者拥有的信息技术资产,还是信息产品使用者持有的信息产品资产,都没有计量的依据将其量化,因而无法计量。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强,知识在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的耗费量就应该记入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计算产品价值中所包含的知识量,是会计计量的又一难题。最后,对收益计量有较大困难。人力资产投放生产所形成的收益,由于难以界定其在收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程度,而难以计量人才资产收益量。

4.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不仅对企业物质资本的增长和创造有兴趣,而且更需要了解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立能全面反映企业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7

(一)加强质量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对质量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不应再把质量局限于一个狭小的“产品质量”概念,而要从产品质量衍生到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要求来理解质量工作,要从实现经济崛起、构建和谐的高度来认识质量工作,充分认识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新型工业化还刚刚起步;大多数工业产品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市场竞争优势地位还不明显;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品牌的产品数量还没有形成优势,个别企业还存在能耗与效益、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扎扎实实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统筹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质量兴市工作,以质量求生存、用质量谋转型、靠质量促发展。

(二)加强质量工作,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质量工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形象,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进一步狠抓质量工作,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提升对外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将其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有效方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扎实工作,以质量塑造新形象,用质量打造新优势,凭质量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质量工作,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当前,质量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市产品总量份额低,市场占有率小,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品牌。我们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走质量兴企、质量兴市、质量强市之路,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以过硬的质量不断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原动力,培育出更多的“名牌”、内蒙古名牌乃至“中国名牌”,切实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强化了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了质量总体水平,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质监局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市几大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质量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几大班子向张局长及自治区质监局对的厚爱与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从事质量工作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的衷心的感谢!对获得全市质量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质量工作与自治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质量管理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投入、轻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二是质量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名牌创建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以服务于富民强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质量工作对于我市加快“三个基地”、“三个中心”建设,实现“三个翻番”、保持“两个同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质量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的核心理念,以服务经济、加快发展、保障安全为目标,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注质量问题、提升质量水平,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新格局。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兴市活动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目标,在巩固、深化、提高上下功夫,不断扩大质量兴市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做好质量兴市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绝不是简单地扶持一些企业争创几个名牌就可以达到目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本辖区的产业状况,通过争创名牌、通过名牌的示范带动和聚集效应,做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质量优势促成产业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中要结合实际,在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落实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产品、产业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力求实效。真正把质量兴市、名牌战略纳入到政府的工作中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动质量兴市工作全面展开。

(二)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质量兴市的主力军。有关部门要大力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质量兴市、质量兴企的活动中来。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法规教育,抓好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水平,走以质取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名牌是质量的凝聚,是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要坚持和完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主力军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来抓,推动我市名牌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要加强宣传引导。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和信息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呼声。要坚持典型引路,以正面宣传为主,对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宣传名优,鼓励先进,弘扬正气。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逐步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分享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围绕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质量诚信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的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质量信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实守信”的质量文化,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

(六)发挥好质监部门的主力军作用。质监部门作为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质量综合管理职能,履行好统一管理标准化、计量和质量工作的职责,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全市产品质量的提高。要发挥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用,组织协调好各项打假专项斗争和整顿治理工作,确保全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质监系统要敢于监管、善于监管、落实监管,要将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严格生产企业监管、严格监督抽查、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的“六个严格”要求落到实处。

三、以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这两个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奶粉”、“化学火锅”、“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我们食品安全问题面积大、危害广、治理难度大。最近书记就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门作出批示,指出“内蒙古的食品安全不能出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产业发展,更关系到民生,监管部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胡书记的批示精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这两个安全。现在我们还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但是问题也很多。河北的三聚氰胺把那么好的一个三鹿企业毁掉了,我们蒙牛伊利损失达十几亿。这次瘦肉精企业,双汇几十亿的损失已经形成。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对老百姓有危害,而且危害面很大,但是对个人的危害相对而言也是有限的,如果这种问题一旦在企业中暴露出来,会集中地毁灭性的爆发,把一个企业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业包括社会声誉、所有的财富都毁于一旦。我们一定要对这“两个安全”工作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在我们的食品企业包括其他企业出现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出现区域性的、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任何小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要严加防范,严加整改,防微杜渐避免酿成不良后果。只有警钟长鸣,企业才能长时间立得住,才能够获得消费者长期的信赖。

(一)强化监管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质量工作涉及部门多,质监、工商、农牧业、卫生、经信、商务、公安、住建、交通、食品药品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有效延伸监管链条。要从源头抓质量安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强制认证资格审查等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的抽查力度和风险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要监督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责任的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法人守则、一票否决、有错必纠的企业质量责任制,切实履行对社会的质量安全责任。

(二)突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以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基础,以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为突破口,以扶优治劣两手抓为目标,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米、面、油、乳制品、豆制品等重点食品企业要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开展食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8

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品牌和质量工作,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市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去年底,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出口名牌产品1只、国家免检产品24种、浙江名牌产品67只、浙江著名商标81件;上个月,美欣达又顺利通过了我市第一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拥有五项“国字号”名牌荣誉的企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名牌总量偏少,特色名牌缺乏,名牌竞争力不强,区域性经济的名牌带动效应不够突出;部分行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的质量意识、创牌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也缺少质量提升和名牌培育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质量和品牌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湖州的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振兴活动。

(一)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名牌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进企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这个意义上说,创牌提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促使各方面特别是各企业把质量作为参与市场竞争,求生存、促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进步的新形象。

(二)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从表面看,这是由于生产要素供给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金、电力、原材料、环境等要素制约比较严重;但从深层次看,反映了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低、小、散”经济格局未能得到有效扭转,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就企业来说,总体上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少、档次偏低,名牌产品偏少,品牌效应不够突出;多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质量基础还相当薄弱,质量观念淡薄,创牌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管理”和“重产量、轻质量”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就三次产业而言,第一产业中,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数量少且未形成优势,有机、绿色农产品占比不高;第二产业中,普遍存在能耗与效益、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农资、建材、药品、食品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服务领域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将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开展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质量振兴活动,就是重要的载体和途径之一。通过扎扎实实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

(三)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现实要求

工业是湖州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核心标志,就是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产业崛起。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高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旗帜,着力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在这其中,质量与品牌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保障。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是现阶段质量振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我市工业产品提高档次、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和有力保证。面对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若不练好内功,在质量上下足功夫,在品牌上做足文章,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那么,湖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全市的率先崛起。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有效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管理、创名牌、增效益、夯实力、促发展,提升质量打造新优势,创建名牌促进新发展。

二、围绕质量振兴,全面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全市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主要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着力提升品牌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湖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明确质量振兴的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部位,紧扣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突出培育区域性重点产业,着力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质量是推进产业水平不断提升的核心。根据全市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四大基地”、“十个中心”,突出加大对区域性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和名牌培育的工作力度。

长兴县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电动助力车行业的兴起而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的新型特色产业。

德清县和南浔区的木业产品主要为木地板、装饰贴面板和细木工板,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规模效应显著,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最快、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

吴兴区的童装业是织里镇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织里童装博览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安吉县的椅业和竹地板业是县域经济两大支柱产业,椅业已成为安吉县外贸出口的第一产品,竹地板产品畅销欧美市场,是“中国转椅之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

各县区要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按照“一产一策、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实施方案,实行分类指导,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产业质量,努力将区域性重点产业做精做细、做长做新、做大做强。

(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名牌产品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象征。大力培育和争创名牌产品,是全面提升湖州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湖州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创”字上下功夫。引导和促进企业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名牌创建之路。加大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的力度,做到无牌变有牌、有牌创名牌,使更多的产品成为部级和省级名牌。

二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在“育”字上下功夫。认真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列入规划的企业和行业开展创名牌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创名牌的培育力度,实行专人负责,加强指导和服务,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升级一批。我市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推进计划是根据国家公布的目录,市名推委结合我市产业和产品的现状提出的,这个计划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列入计划的中国名牌重点培育企业,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名牌培育工作责任,在技术改造、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质量保证体系、计量保证体系、认证认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资本、资源、项目和政策向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倾斜。

三要发挥产业产品优势,在“特”字上下功夫。围绕先进制造业“四大基地”和“十个中心”的建设,走特色名牌发展之路。依托我市现有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产业和品牌的聚集,培养和提升一批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特色品牌。要结合当前区域性重点产业的培育和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增强特色产业产品的实力和竞争力,以区域性特色名牌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三)加强质量基础建设,着力以质取胜

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质量基础建设是最基础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以质取胜”,夯实标准、计量、质检、质保、咨询认证等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和基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保障机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申请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节能降耗等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律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二是积极推进标准提升工程。重点对技术创新能力强、有核心技术专利、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鼓励其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积极争取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把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利用标准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创名牌,并带动产业链整体标准的提升。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工作,完善主要耗能、耗水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工作,引导出口企业主动应对,提高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

三是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严格对计量测试设备的管理。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小企业要积极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经严格检验合格后出厂。进一步发挥计量和校准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加大对法定计量机构的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可靠的计量测试保证。

四是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加强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检验机构布局网络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鼓励检验机构进园区,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检测难问题。加强对食品的监督检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放心。检验机构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确保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可靠。

五是促进认证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申报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节能、节水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生态环保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类协会、学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交流、人才培训、质量改进、技术互助、品牌培育策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是质量振兴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强化抓源治本意识,继续落实打假责任制,切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惩处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突出质量安全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突出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按照“查大案、端窝点、整市场”的要求,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实施专项治理,推动打假治劣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各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商业诈骗、不讲公德、不讲诚信等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亲商、活商、富商的社会风气,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为质量振兴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依法监管质量的重点,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质量预警体系,及时整治质量警情,不断提高依法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必须严格检验、严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凡不具备生产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一律不准开工生产。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强化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帮助企业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提高质量水平。

三是落实打假责任,维护合法权益。各职能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打假责任,密切协作配合,加强执法检查,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发动全社会支持打假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月”、“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等群众性活动,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管理,曝光典型案件,举报不法行为,鼓励支持用户和消费者依法进行质量投诉和仲裁检验,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放心的消费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建立工作机制,全力确保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质量振兴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质量振兴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市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各县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要加强与市领导小组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汇报重点行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重要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名牌培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力推动“质量振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及行业要切实强化各自职能,上下齐心,左右协力,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反馈通报情况。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推动质量振兴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9

20*年是*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交织、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奋力抗击冰凌雪灾、“5·12”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滑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影响,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其中同样凝聚着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过去的一年,全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质监工作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为目标,着力找准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了省质监局年度考核工作一等奖,质量技术工作总体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稳步提高,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是严格安全监管,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认真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及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实施“拉网式”的排查,全年开展日常监管290次,组织专项检查56次,出动执法人员1029人次,检查特种设备1021台,查出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93条,查处各类特种设备案件69起,清除“土锅炉”10台。通过有效监管,实现了“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工作目标,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日常工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始终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日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年共检查食品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经销超市门点3100家(次),依法规范了一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反应迅速,有效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市质监系统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紧急部署,第一时间内组织力量开展了对奶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场、门店的执法检查。共检查超市、商场等奶制品销售点670余家,检查液态奶生产企业2家。对未经检验出厂、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4015袋液态奶予以查封。组织全市2家乳制品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选派了4名驻厂监管员进驻我市2家乳制品企业,监督企业严把质量关,对产品实施全检验。截止目前,我市生产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确保了辖区内乳制品质量安全。

四是依法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健康、安全的农资、食品、建材等重点产品,开展了执法打假、专项整治及市场重点商品强制检验工作,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投资环境。

五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产品质量关。与相关企业配合,培育出了一个“中国名牌”和三个“*名牌”产品,推动和提升了我市产品质量,对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六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完成了魔芋芋鞭育苗技术规程制定,以及*市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批及《*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书》的填报工作。启动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即小草坝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类)、山辣根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i类)、杂交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ii类)工作,按期完成《地理标志产品*天麻》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市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二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小。全市129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布于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多。三是假冒伪劣产品在一定范围内还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四是质量工作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标准化工作滞后,标准与技术水平偏低。五是极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不能熟练运用法律、政策,还没有将执法与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结合好。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市质监系统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广大企业生存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消费需求明显减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直接导致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市委夜书记在中共*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就是欠发达地区打牢基础、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时候。谁在低谷时期抓住机遇,在危机面前举措得力,谁就能抢占先机、渡过难关,就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再上新台阶”。目前,我市正面临着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开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质监战线各级干部的首要任务。全市质监系统要倍加珍惜并抓住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审时度势,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化挑战为机遇,为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思想认识,推动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客观地讲,近两年,*发展很快,但与全省的其他地州(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发展仍然不足、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包括周边地区相比,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的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领域和范围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所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思想、工作与加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作为质监系统,就是要深化对质监工作的认识,把质监工作放在全市、全省的格局中来把握和谋划,把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转化为谋划质监工作思路、促进质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定位,才能正视我们的成绩和不足,才能保证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特别,要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明确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充分体现了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饱含着对质量安全现状的深切忧虑。质监部门作为履行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的重大责任。做好质监工作对于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质量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质量纠纷和质量安全事故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一些特殊产品的质量,如食品、家电、儿童玩具、建筑材料等产品的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冲击了社会安定,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前,举国上下、社会各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搞不好就可能是一场危机、一场灾难。全市质监系统要以“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为警示,举一反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类似质量安全事件在我市发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质监工作服务大局。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质监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质监系统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好,地位才会越来越高,质监事业才会有前途、有希望。

一是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质监工作永恒的主题。不论是行政执法还是综合管理,都要坚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准确履行职责,才能体现质监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赞同。所有工作的思路和目标都要结合实际,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努力为企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要充分运用政策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来体现服务与监督职能,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要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优化市场环境。假冒伪劣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打假治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质监部门作为打假主力军,在开展打假工作时,要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继续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主题,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的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产品,特别是食用盐作为执法监督检查的重点,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加大执法打假力度。打假工作要坚持从治本上下功夫,要努力建立起长效打假机制,要继续完善打假责任制,并认真落实;要加大与名优企业、骨干企业、行业协会联手打假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做到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威严,把打假治劣工作抓出成效,为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的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质监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快制定质量振兴措施,出台产品质量监管新机制、新举措,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综合管理的行政职能,做到帮扶、引导、监管等措施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确保其产品质量合格。对质量保障能力较强且质量长期稳定、质量信誉较好的企业及产品,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并帮助其申报*名牌产品、国家名牌产品;对获得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荣誉称号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以保护,加以表彰,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对于质量不稳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大监管力度,帮助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对生产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强制认证管理产品的企业,要严把产业政策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必须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喝得放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要通过加大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的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带动消费需求,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10

20*年是*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交织、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奋力抗击冰凌雪灾、“5·12”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滑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影响,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其中同样凝聚着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过去的一年,全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质监工作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为目标,着力找准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了省质监局年度考核工作一等奖,质量技术工作总体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稳步提高,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是严格安全监管,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认真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及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实施“拉网式”的排查,全年开展日常监管290次,组织专项检查56次,出动执法人员1029人次,检查特种设备1021台,查出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93条,查处各类特种设备案件69起,清除“土锅炉”10台。通过有效监管,实现了“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工作目标,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日常工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始终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日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年共检查食品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经销超市门点3100家(次),依法规范了一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反应迅速,有效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市质监系统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紧急部署,第一时间内组织力量开展了对奶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场、门店的执法检查。共检查超市、商场等奶制品销售点670余家,检查液态奶生产企业2家。对未经检验出厂、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4015袋液态奶予以查封。组织全市2家乳制品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选派了4名驻厂监管员进驻我市2家乳制品企业,监督企业严把质量关,对产品实施全检验。截止目前,我市生产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确保了辖区内乳制品质量安全。

四是依法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健康、安全的农资、食品、建材等重点产品,开展了执法打假、专项整治及市场重点商品强制检验工作,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投资环境。

五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产品质量关。与相关企业配合,培育出了一个“中国名牌”和三个“云南省名牌”产品,推动和提升了我市产品质量,对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六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完成了魔芋芋鞭育苗技术规程制定,以及*市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批及《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书》的填报工作。启动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即小草坝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类)、山辣根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i类)、杂交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ii类)工作,按期完成《地理标志产品*天麻》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市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二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小。全市129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布于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多。三是假冒伪劣产品在一定范围内还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四是质量工作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标准化工作滞后,标准与技术水平偏低。五是极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不能熟练运用法律、政策,还没有将执法与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结合好。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市质监系统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广大企业生存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消费需求明显减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直接导致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市委夜书记在中共*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就是欠发达地区打牢基础、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时候。谁在低谷时期抓住机遇,在危机面前举措得力,谁就能抢占先机、渡过难关,就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再上新台阶”。目前,我市正面临着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开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质监战线各级干部的首要任务。全市质监系统要倍加珍惜并抓住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审时度势,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化挑战为机遇,为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思想认识,推动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客观地讲,近两年,*发展很快,但与全省的其他地州(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发展仍然不足、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包括周边地区相比,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的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领域和范围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所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思想、工作与加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作为质监系统,就是要深化对质监工作的认识,把质监工作放在全市、全省的格局中来把握和谋划,把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转化为谋划质监工作思路、促进质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定位,才能正视我们的成绩和不足,才能保证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明确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充分体现了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饱含着对质量安全现状的深切忧虑。质监部门作为履行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的重大责任。做好质监工作对于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质量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质量纠纷和质量安全事故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一些特殊产品的质量,如食品、家电、儿童玩具、建筑材料等产品的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冲击了社会安定,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前,举国上下、社会各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搞不好就可能是一场危机、一场灾难。全市质监系统要以“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为警示,举一反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类似质量安全事件在我市发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质监工作服务大局。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质监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质监系统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好,地位才会越来越高,质监事业才会有前途、有希望。

一是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质监工作永恒的主题。不论是行政执法还是综合管理,都要坚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准确履行职责,才能体现质监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赞同。所有工作的思路和目标都要结合实际,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努力为企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要充分运用政策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来体现服务与监督职能,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要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优化市场环境。假冒伪劣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打假治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质监部门作为打假主力军,在开展打假工作时,要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继续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主题,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的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产品,特别是食用盐作为执法监督检查的重点,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加大执法打假力度。打假工作要坚持从治本上下功夫,要努力建立起长效打假机制,要继续完善打假责任制,并认真落实;要加大与名优企业、骨干企业、行业协会联手打假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做到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威严,把打假治劣工作抓出成效,为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的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质监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快制定质量振兴措施,出台产品质量监管新机制、新举措,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综合管理的行政职能,做到帮扶、引导、监管等措施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确保其产品质量合格。对质量保障能力较强且质量长期稳定、质量信誉较好的企业及产品,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并帮助其申报云南名牌产品、国家名牌产品;对获得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荣誉称号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以保护,加以表彰,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对于质量不稳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大监管力度,帮助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对生产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强制认证管理产品的企业,要严把产业政策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必须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喝得放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要通过加大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的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带动消费需求,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11

20*年是*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交织、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奋力抗击冰凌雪灾、“5·12”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滑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影响,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其中同样凝聚着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过去的一年,全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质监工作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为目标,着力找准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了省质监局年度考核工作一等奖,质量技术工作总体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稳步提高,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是严格安全监管,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认真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及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实施“拉网式”的排查,全年开展日常监管290次,组织专项检查56次,出动执法人员1029人次,检查特种设备1021台,查出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93条,查处各类特种设备案件69起,清除“土锅炉”10台。通过有效监管,实现了“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工作目标,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日常工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始终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日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年共检查食品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经销超市门点3100家(次),依法规范了一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反应迅速,有效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市质监系统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紧急部署,第一时间内组织力量开展了对奶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场、门店的执法检查。共检查超市、商场等奶制品销售点670余家,检查液态奶生产企业2家。对未经检验出厂、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4015袋液态奶予以查封。组织全市2家乳制品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选派了4名驻厂监管员进驻我市2家乳制品企业,监督企业严把质量关,对产品实施全检验。截止目前,我市生产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确保了辖区内乳制品质量安全。

四是依法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健康、安全的农资、食品、建材等重点产品,开展了执法打假、专项整治及市场重点商品强制检验工作,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投资环境。

五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产品质量关。与相关企业配合,培育出了一个“中国名牌”和三个“云南省名牌”产品,推动和提升了我市产品质量,对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六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完成了魔芋芋鞭育苗技术规程制定,以及*市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批及《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书》的填报工作。启动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即小草坝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类)、山辣根种植标准化示范区(ii类)、杂交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ii类)工作,按期完成《地理标志产品*天麻》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市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二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小。全市129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布于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多。三是假冒伪劣产品在一定范围内还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四是质量工作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标准化工作滞后,标准与技术水平偏低。五是极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不能熟练运用法律、政策,还没有将执法与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结合好。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市质监系统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广大企业生存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消费需求明显减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直接导致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市委夜书记在中共*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就是欠发达地区打牢基础、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时候。谁在低谷时期抓住机遇,在危机面前举措得力,谁就能抢占先机、渡过难关,就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再上新台阶”。目前,我市正面临着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开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质监战线各级干部的首要任务。全市质监系统要倍加珍惜并抓住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审时度势,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化挑战为机遇,为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思想认识,推动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客观地讲,近两年,*发展很快,但与全省的其他地州(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发展仍然不足、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包括周边地区相比,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的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领域和范围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所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思想、工作与加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作为质监系统,就是要深化对质监工作的认识,把质监工作放在全市、全省的格局中来把握和谋划,把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转化为谋划质监工作思路、促进质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定位,才能正视我们的成绩和不足,才能保证质监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明确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充分体现了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饱含着对质量安全现状的深切忧虑。质监部门作为履行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的重大责任。做好质监工作对于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质量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质量纠纷和质量安全事故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一些特殊产品的质量,如食品、家电、儿童玩具、建筑材料等产品的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冲击了社会安定,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前,举国上下、社会各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搞不好就可能是一场危机、一场灾难。全市质监系统要以“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为警示,举一反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类似质量安全事件在我市发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质监工作服务大局。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质监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质监系统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好,地位才会越来越高,质监事业才会有前途、有希望。

一是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质监工作永恒的主题。不论是行政执法还是综合管理,都要坚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准确履行职责,才能体现质监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赞同。所有工作的思路和目标都要结合实际,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努力为企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要充分运用政策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来体现服务与监督职能,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要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优化市场环境。假冒伪劣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打假治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质监部门作为打假主力军,在开展打假工作时,要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继续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主题,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的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产品,特别是食用盐作为执法监督检查的重点,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加大执法打假力度。打假工作要坚持从治本上下功夫,要努力建立起长效打假机制,要继续完善打假责任制,并认真落实;要加大与名优企业、骨干企业、行业协会联手打假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做到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威严,把打假治劣工作抓出成效,为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的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质监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快制定质量振兴措施,出台产品质量监管新机制、新举措,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综合管理的行政职能,做到帮扶、引导、监管等措施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确保其产品质量合格。对质量保障能力较强且质量长期稳定、质量信誉较好的企业及产品,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并帮助其申报云南名牌产品、国家名牌产品;对获得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荣誉称号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以保护,加以表彰,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对于质量不稳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及其产品,要加大监管力度,帮助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对生产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强制认证管理产品的企业,要严把产业政策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必须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喝得放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要通过加大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的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带动消费需求,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12

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五年来,我国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理论尚未廓清,对诸如“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哪个方向转变”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尚待探究。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对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我们往往只从经济学的一般认识入手,只从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入手,片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即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但是,离开对经济时代变化大趋势的根本认识,就会本末倒置,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难免事倍功半。

经济发展方式,或称财富增长方式,是由所处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一个时代有与其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土地和体力劳动者,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拥有的劳动力越多,谁就越有财富。土地是“第一资源”,劳动力是“第一资本”,简单的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资本和机器。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工厂越大机器越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工业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第一资源”,机器设备和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是“第一资本”,复杂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

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相应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成为“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第一资本”,创新劳动成为“第一劳动”。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时代进化,即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化到知识经济时代引发的问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如果仍沿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逐步降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就会逐步变坏,经济发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顺应时代潮流就能兴旺,背逆时代潮流必定衰败。物竞天择,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和知识资源,到底谁是“第一资源”;二是机器设备及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到底谁是“第一资本”;三是复杂体力劳动和创新劳动,到底谁是“第一劳动”。这些问题不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奏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人为举措,而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应对时代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二、探析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向哪个方向转变的问题。

一般理解为,由传统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化,要用现代的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发展方式。于是,把资本、劳动密集型、政府驱动型、外需拉动型、投资驱动型、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等发展方式归入传统的发展方式,而把技术密集型、市场导向型、内需驱动型、消费驱动型、内涵集约型等发展方式列为现代的发展方式。这种从事物表象上简单分类的做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为了实现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第一资源”,以知识资本为“第一资本”,以创新劳动为“第一劳动”的基础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取向。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当世界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原来的那套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一些经济现象已经无法解释了。当今世界拥有最多财富的人不再是资本大亨,而是像比尔·盖茨那样一批“知识的宠儿”,他们对推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几十年前说过:“我们迄今还不十分清楚,知识是怎样作为经济资源发生作用的。我们只能说,我们需要这种理论,但它完全不同于所有现存的经济理论……”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向哪个方向转变的难题,必须首先弄清楚知识是怎样推动经济发展的。

1.知识经济时代的两种劳动

劳动创造世界。任何经济发展方式的确立,都必须从劳动这个理论元点出发。

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资料的发展,出现了代替人力的畜力、风力、水力,后来是蒸汽机的机械力以及电动机的电力。凡是以人的体力以及代替人力的力量从事的劳动,称谓“泛体力劳动”。人的智力的替代力量也正在出现,例如计算机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力。凡是以人的智力以及代替人智力的力量所从事的劳动,称谓“泛智力劳动”。

两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随着代替人力力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当社会只有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劳动能创造的价值较小,社会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缓慢。这个时代,就是农业经济时代。当社会出现代替人力的机械力和电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社会财富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时代,就是工业经济时代。

“泛智力劳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劳动。

“泛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得多。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时间的多少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商品价值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价值的大小体现在知识含量的高低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劳动时间的差异是有限的,因此,“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知识量的差异几乎是无限的,因此,“泛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几乎是无限的。无限的价值必定远远大于有限的价值。这种超出一般价值的价值,称谓“增盈价值”。

“泛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是,投入一次劳动,获得一次价值;不投入劳动就不创造价值。“泛智力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投入一次劳动,在获得一次价值之后,还可能获得新的价值。专利是“泛智力劳动”的成果,专利的拥有者在自己使用专利时即创造了价值。当专利拥有者转让专利使用权后,并没有新的劳动投入,却能获得报酬,创造出新的价值。“增盈价值”就是多次价值的积累。

以“泛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经济,是以数量扩张型和粗放速度型为主体的经济,其增长潜力有限;以“泛智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经济是以质量提高型和高度集约型为主体的新型经济,其增长潜力无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重视和倡导“泛智力劳动”,用“泛智力劳动”逐步替代“泛体力劳动”,同时,在劳动结构中,逐步加大“泛智力劳动”的比例。

2.知识经济时代的两种资源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泛体力劳动”或称创新劳动依靠的是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是指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可以反复利用的、可以带来财富增长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的资源总称。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知识仓库”,企业员工的“知识仓库”汇集成企业的“知识仓库”;一个群体,大到国家的成员的“知识仓库”汇集成群体或国家的“知识仓库”。

知识资源就是无数个体生命“知识仓库”的集成。

我们说的“知识仓库”并非指贮存图书和资料的图书馆,也不是存放图纸、文件、音像资料的档案馆,而是特指存贮隐形知识的人脑。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图书馆和档案馆是贮存显性知识的场所,贮存不了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必须有效转化为隐性知识,并通过“知识仓库”的加工升华才能成为创新的有用知识,成为创新的坚固基础。因此,图书馆就是图书馆,档案馆就是档案馆,它们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仓库”。对于创新来讲,有用的是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而非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图书馆再大,贮存的图书再多,在未转化为隐性知识之前,对于创新来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生命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感知和感悟,来源于对事物的各种纷繁复杂现象的认知,对事物特征和变化的认知,以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自我判断和积累。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的认知、技能和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

知识仓库具有极其独特的特点:

(1)容量很大,潜力无穷。只要主观上愿意接受隐性知识,“知识仓库”可以做到“来者不拒”,有多少接受多少。这么大容量的“知识仓库”,可以不上锁,不用保安看守,谁也偷不去,谁也拿不走,一旦“入库”,终生拥有。

(2)管理无序,难以度量。一个人到底储存了多少隐性知识,根本无法度量。人的“知识仓库”无法像实物仓库那样,进库有登记,出库有记载,库存有账薄,存量多少一目了然。人的“知识仓库”库存量可以有个大致的估量。人的“知识仓库”完全处于自然的无控无序的状态。

(3)有增无减,越用越多。“知识仓库”不同于实物仓库。实物仓库的实物一旦使用,库存就会减少,使用的越多,库存减少的就越快。“知识仓库”的隐性知识一经使用,不仅库存不会减少,反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事物获得了新的、深入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库存将有可能增加。“知识仓库”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用。

(4)多重功能,贵在创新。“知识仓库”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用的,从事“泛体力劳动”的人也要靠贮存和积累的技能类和经验类隐性知识处理劳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事“泛智力劳动”的人不仅要用贮存和积累的技能类和经验类隐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贮存和积累的认知类隐性知识,依靠专业性的认知类隐性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加工,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实现创新的目标。“知识仓库”中这类知识库存量越大,就越能敏锐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也就越能开辟出可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新领域来;这类知识库存量越大,通过自由联想获得新办法、新主意、新观念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类知识库存量越大,就越能有效地选择适合于自己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学科或领域;这类知识库存量越大,思路越宽广,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能使创新发现得以深化,使创造性成果得以升华。

自然资源的作用尽人皆知,于是人们在疯狂地掠到自然资源。知识资源的作用由于其隐蔽性、不可知性而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知识经济先知先觉的国家和企业,都在拼命占有、大肆掠夺知识资源。

资料介绍,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资产达到3100亿美元,全世界雇员人数近91000人,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尽管如此,微软公司仍然是一家没有高大厂房,没有庞大机器设备,没有大型运输机械的企业。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办公大楼及办公用俱。微软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努力不让最优秀的人才“漏网”。比尔·盖茨曾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也许,这就是微软成功的秘诀所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高度重视知识资源,充分发挥知识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由主要依赖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转变为主要依赖具有丰富性的知识资源发展经济。

3.知识经济时代的两种资本

时代变了,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有些已经过时,不少做法已经失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易,由一种资本,变成了两种资本,即不仅要有传统概念上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构成的传统资本,而且要有知识资本。办企业没有资本不行,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办企业没有知识资本不行的道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醒意识到的事情。

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两种资本好比是企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没有传统资本,企业无以存活;没有知识资本,企业活得艰难。企业要想走得好,跑得快,两条腿要一般长,一样健壮。“单腿蹦”不行,“跛脚走路”也不行。

知识资本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无数鲜活的事例和经典的案例形象地说明,传统资本是企业的“硬件”,知识资本是企业的“软件”。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传统资本对于企业是“催生促高”的资本,知识资本对于企业是“造血壮体”的资本;传统资本是企业“做大”的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做强”的资本。

知识资本是由知识转化来的,转化的根本条件是“泛智力劳动”,就是创新。没有知识就没有知识资本,没有创新也没有知识资本。这就是说,知识资本的内涵离不开创新的范畴。凡是用于创新的资本,凡是实现创新的资本,都是一种投入。投入的是传统资本,是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但是,这种投入的资本,不同于维持日常生产而投入的资本,也不同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是一种投资回报率相当高的资本,是一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的资本。为了与传统资本向区别,这种用于创新和实现创新的创新资本,冠以知识资本的称谓。知识资本是蕴含在创新成果中的特殊资本;知识资本是能够创造超乎常规价值和利润的资本。知识资本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知识资本就是创新资本。

据全球著名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微软公司2006年的用于研究与开发的r&d投资总额达到65.8亿美元,r&d投资占公司当年全部销售营收的14.9%左右。这些货币资本都有效地转化为微软的知识资本。

任何资源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存在时才能实现其资源的价值。 知识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条件是,知识必参与变革现实的实践,通过“泛智力劳动”这种知识性劳动,创造出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存在,同时创造出新的价值时,知识才转化为知识资本。知识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转化为知识资本,或者说,创新是知识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根本条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充分认识知识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逐步提升知识资本的含量,并使之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本”。

4.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的一些认识和经验。雄厚的知识资源不断开发的结果,即通过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知识的反复思索,对知识的多种联想,对知识的深刻感悟,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真实。人们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在知识资本的推动下,对事物进行改善、改造、改革,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产品,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理念,不断实现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泛智力劳动”的过程,其创造的是价值量相对较高的增盈价值,因此,创新的过程就是价值量大幅提升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就是财富快速增长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就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知识,日益增长的知识凸显了知识资源的作用;知识资源通过知识资本的持续开发,通过“泛智力劳动”不断实现创新目标;创新将创造出超过一般劳动价值的增盈价值,进而推动经济平衡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知识——知识资源——知识资本——“泛智力劳动”——创新成果——增盈价值——经济发展,构成了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链条。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知识资源是基础,创新是核心,知识资本是推动“泛智力劳动”的关键,创造“增盈价值”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将以一种历史性的力量使社会实现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主要依赖知识资源的转变,从“泛体力劳动”为主,向“泛智力劳动”为主的转变,从传统资本为主导,向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的转变,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结构和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创新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成为配置生产要素的强大力量。谁拥有知识和创新,谁就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事关国家实力的快速崛起,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动员全国上下采取重要举措,同奋共举,务求实效。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企业抓起

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上存在着曲解。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的事情,是宏观调控的事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情,是有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事情。此事似乎与企业无关,或者说企业只是“被动”转变,“等待”转变。这种思潮是十分有害的。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是内生性发展的动因。离开了“细胞”的发展变化,宏观经济难以发展变化,既是有些改变,也是“治标不治本”,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宏观调控式的转变,既是企业调整了产业,例如由传统产业调为知识产业,如果企业仍然按照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结果经济必难有长足发展。实践证明,既是传统产业,如果转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方式,依然会取得骄人的发展。美国沃尔玛公司,从事的是典型的百货零售的传统产业,其夺得世界500强之冠的业绩,诠释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取向。

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企业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变为主要依赖知识资源;二是把企业主要依靠“泛体力劳动”转变为主要依靠“泛智力劳动”;三是把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本”。资料显示,我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50%的企业不进行任何创新活动,有专利的企业只有5%,每年申请专利的企业只占1%。这都说明,我国企业仍然处在工业经济时代,沿用的仍然是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事情。要充分认识时代的变迁。时代的列车已经驶进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头脑,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潮流。身子和屁股不能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身首异处”是活不好的。企业要高度重视“知识仓库”的建立,高度重视“泛智力劳动”队伍的培养,高度重视知识资本的考核和运作。国家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将企业建成创新型企业。企业普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日,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变之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日,就是中国经济二次腾飞之时。

2.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

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探析和认知,是对经济现象规律的探求和揭示。经济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个经济时代有反映其时代特征的经济理论。经济理论的焦点,在于揭示社会财富增长的机理,在于确立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转介和移植了大量外国的经济管理理论。我们的企业界同仁敏而好学。从改革开放之日始,先后学习过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看板管理、事业部制、行为科学、创新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直到甚嚣尘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我们跟“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学习过最基本的管理方法,跟“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学习过现代管理高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曾使我们折服,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让我们如醉如痴……学费交了不少,学习也颇努力,但回过头来想想,收效甚微,甚至是劳民伤财,劳而无功。何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了皮毛,丢了根本,难免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得益于这些“洋”理论,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业绩。

时代变了,经济管理理论也要做相应改变,要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经济管理理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表现为宏观经济出现了“两低一高”的新特点,即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微观经济则出现了以微软公司为典型的一大批知识企业的迅速崛起。所有这一切,都是与传统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所不相符合的,甚至是传统经济管理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的。这引起了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者立即投入深入研究,相继推出一些研究成果,推动了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与经济实践相伴而生的,这样的经济理论为经济发展探路清障,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能继续沿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理论,我们也不能继续依靠移植外国成熟的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一方面,真正有用的“经”,人家不一定给你;另一方面,移植需要过程,等移植成功可能已是“时过境迁”了。另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以及“零敲碎打”的做法都难免会事倍功半,效果很差。

中国需要创建自己的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对某类经济现象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类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获得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并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抽象而形成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已经出现的这类经济现象做出合乎逻辑的、自圆其说的解释;二是指导经济运行,严格按此理论运行的经济应该获得预想的经济效果和效益。用“企业知识资本论”作为理论元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创建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不应是“个人行为”,而应是“国家使命”。由国家出面组织,选择国家最高学府(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牵头,挑选有创新造诣的经济学家集思广益,同心戮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中国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尽快结束跟在外国经济管理理论后面爬行的历史,尽快用中国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大道上迅跑。中国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之日,就是中国经济二次腾飞之时。

3.大力普及和开展创新活动

普及和开展创新活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第一资源”的最终归宿;创新是“泛智力劳动”的全部内涵;创新是企业“第一资本”的总体流向。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时代。

当前,阻碍创新普及和开展的最大障碍,是熊彼特“圈定”的创新定义。“怎样认识创新”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议题。2003年,欧盟提出要重新认识创新概念。2004年,美国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中反复强调创新的变化特征。他们都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了质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篇13

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当中,由于堤防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充分,从而导致在实践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当下在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虽然在党的政策作用之下,开始了新农村的建设,但是对于内涵性的东西没有充分认识,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导致实效不大。而且,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当地的地方政府还没有树立起强烈的人才意识,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而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地方政府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后续工作实践当中,诸多问题得不到贯彻落实,问题重重。

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当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农村与城市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国家政府复制,促进发展,旨在缩小城乡差异,但是农村的现状在当下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少,伴随着先进农业工具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也因此,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矛盾不断凸显。而长期在这种环境之下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的问题也会逐步出现,因为城市发展当中,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工荒”,而农村却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样便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出现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农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便会导致在人力资源还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前,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也带来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

3.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核心动力。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优秀青壮年和有知识人才外流,许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劳动力很少又重返家乡进行建设的想法。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再加上青壮年的外出务工,重要的建设力量的缺失,便大大加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度。近年来,在劳务输出地区,出现了诸多的留守村落,当地的农业劳动力就呈现出为女性化、老年化和儿童化倾向。没有核心的动力发展支持,导致在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当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起来问题重重。因此,在这样一个人口质量和结构基础上进行农业经济的开发和建设,必然会引起很多的困难。

4.农业经济管理偏重于增产增量,忽视质量控制。

当前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往往偏重于增产增量,忽视了对农业质量的控制。一些地区,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的管理着重于运用各项技术,去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例如开荒种植没有根据地域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过多的使用机械,农药的过量使用、鼓励新品种种植等等,而没有提前的探索这些增产增量策施将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忽略质量控制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当,造成环境消极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此外就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例如农药残留过量,人们食用了这些农产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1.地方政府加强对于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

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当中,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另外,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更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在积极认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招商引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

2.积极建设现代农业新结构。

在农村发展当中,积极的调整农业发展的结构,是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的重头戏。首先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型农民来打造现代农业。通过扩大和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范围与力度,来缓解当下农村和城市面临的双重压力。同时,也要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能力,大面积惠及现代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推进国家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于构建新农村,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当下新农村建设当中,应该就地取材培养实用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现代新型农民。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而且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3.鼓励青壮劳动力、大学生回乡建设。

在当下农村发展当中,缺乏一批高素质、有远见的队伍在农村发展建设。这样便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动力支持,因此,要为青壮劳动力、大学生回乡建设创立一个绿色通道。积极引导他们回家乡发展,这样既把城市文明带回了农村,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又利用所学到的一技之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提升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都有诸多的积极意义。

4.加强对农业经济各个环节的管理。

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要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仅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从产前到产后加工都要加强管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丑闻被媒体暴露出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等环节应该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重点所在。农业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不能够忽略的,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可以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对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设置质量标准,在管理农业经济的时候,就能够依据这些标准开展管理的工作,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