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策略实用13篇

植物保护策略
植物保护策略篇1

二、强化农业植物保护的政策建议

植物保护策略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保证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1 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宣传力度

领导对园林植物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一旦领导没有对园林植物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就会出现植保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对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广大市民没有主人翁意识,无法形成社会来共同解决园林植物的保护问题。

1.2 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全承包管理形式。各承包公司独立进行绿地的维护管养工作,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在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影响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1.3 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

目前,我国园林系统普遍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植物检疫意识淡薄。一些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病虫害的传播。

1.4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园林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我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在日常管养中,不知道如何通过养护、栽培等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同时也未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进行记录、分析,而只是在看到病虫害时盲目的进行用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违背了进行环境绿化的初衷。此外,园林植保工作人员大都是聘用的临时工,流动性大,造成了管理和培训的困难。因此,许多植保人员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植保工作,造成了园林植保工作成效较低。

1.5 设计园林时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意识

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品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过于追求“洋”树种,是病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一些园林设计人员由于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将不宜栽植在一起的植物放在一起,人为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够、植保工具落后、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农药选择不当等都是目前园林植物保护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应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强化政府职能,改变“重载轻管”的落后观念

对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政府应加大管养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统一防治适期、防治方法、外来物种管理、检疫标准等内容,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保护机制和突发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降低经济损失。此外,应定期组织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病虫害检测信息和防治方法。

2.2 改进更新基础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就必须提高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更新施药机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残留污染。园林植保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合理的施药方案,并大力推广静电喷雾、农药回收等先进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2.3 从整体着眼,合理配置植物

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从整体着眼,从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出发,进行植物原生态群落的模拟实验,合理配置花、乔、灌、草,避免转主寄生植物近地设计,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区系分布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重点,选择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

2.4 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应始终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相关检疫法规为防治保障,不断提高园林植保水平。①改进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温度、湿度、水、肥等关系,通过认真的养护,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②采用物理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等的应用;③加强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认真研究当地园林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逐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该方法不但科学有效,也不污染环境,应进行大力推广;④化学防治:当园林植物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时,化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应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科学的施药方式,逐步解决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3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加强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好园林植物保护问题,使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考扬忠等.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广东园林,2008(3).

[2]王方斌.园林职务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3).

[3]周仁.小议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4]赵越,朱冠华.浅谈植物保护在园林设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

Garden Plant Protection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植物保护策略篇3

但是新的发现表明,植物不但具有“记忆”能力,而且“忘掉”的本事也不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植物学家彼得・克里斯普博士和同事一起从事植物记忆的研究工作,他们在搜索对类似压力事件的记忆案例之后注意到,植物的记忆通常是例外的,而且不是规则的。植物可能有几个组织花费很大能量编译在某些时候并不需要的基因,因此在权衡利弊时对此前的经历产生记忆具有益处,但是同样也有坏处。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如果传递适应干旱的记忆,生长就会受到阻碍。例如,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辣蓼草在将其收到的环境压力传递给种子后,会使它们的根部生长缓慢。即使种植在不干旱的环境中,幼苗也往往较小。

“压力记忆可能会不利于适应环境,阻碍植物的恢复,影响它们的生长和潜在的产量。”克里斯普博士指出,“对于植物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学会忘记可能更为有利。因此,恢复处理过程需要在重新设置和记忆形成之间保持平衡。”

研究人员说,植物必须采取平衡措施,以确保生存下去。总体来说,植物似乎很“健忘”,有“忘记”记忆某些压力事件的能力,即使在未来可能会阻碍它们的生长发育。克里斯普博士解释道,植物是否会保留记忆,取决于经过环境压力之后发生了什么。它们在此“恢复期”内要么巩固压力反应并在基因上有所表现,要么恢复到此前的状态。如果要生成新的记忆,它们需要生成影响自己DNA的蛋白,从而决定其未来的表现。这种记忆形成需要满足一种叫做RNA腐败的过程。在细胞内,双链DNA在被转译成蛋白之前,会被转变为单链DNA。RNA腐败能够调节转化成蛋白的RNA分子数量,并扰乱和压力相关联的RNA分子,从而阻止记忆形成。

“植物的‘健忘’本领似乎比记忆本领更高,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德国波恩大学植物智慧与行为专家弗兰蒂塞克・巴拉斯加表示,“但是植物也有‘短期记忆’,这样的记忆并不依赖于DNA和RNA。”

面对“攻击” 释放气体

花瓶中的花香令人陶醉,刚刚割下的嫩草让人神清气爽。然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割草时闻到的香味是植物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用以干预动物的攻击并希望能保护自己。在知道了植物也可能会感觉到疼痛之后,我们的愉悦肯定会随之大减。

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在遭受“攻击”时会释放气体,这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喊叫”。与此同时还会发射声波,这不仅仅只存在于一种或是一类植物中,包括黄瓜与大量观赏花卉在内的许多植物都能发射声波。研究人员确定,虽然人耳无法听见,但是这些声波也是植物的一种求生本能。植物利用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释放有毒化学攻击,或是吸引益虫,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种反应在植物体内根深蒂固,其实也是它们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波恩大学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博士在证实植物语言存在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首先将植物叶子或根茎切开,整个切面会释放出乙烯气体,接着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气体分子开始轰击标准激光束,然后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他用激光驱动麦克风获取了来自健康植物“冒泡”的声音,但在受到穿刺威胁时上升为尖叫声,甚至被小虫啃咬也会有所影响。

该项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计算出哪些水果和蔬菜有可能会保鲜更长的时间,如开始变质的黄瓜会发出一种刺耳的聒噪声,可以将其从更新鲜的黄瓜中挑出来。“植物实际上并不会痛苦地尖叫,但在气体排放时能听到不同的痛苦声音信号。”朱利曼博士指出,“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的研究证实,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反应几乎一样。它们会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内啡呔。有趣的是,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之后,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药物一样能消除伤痛反应。

发现敌情 坚决自卫

之前的研究表明,植物的生长受到声音能量的影响,它们会对音乐、风和触感等做出回应。密苏里大学的最新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在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声音和化学分析之后,确定植物会对毛毛虫咀嚼植物时发出的声音发出自卫性反应。

这项研究由海蒂・阿佩尔教授和雷克斯・科克罗夫特教授合作进行,前者是密苏里大学农业、食品和自然资源学院和邦德生命科学中心植物科学部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后者在密苏里大学生物科学部门工作。他们把毛毛虫放在拟南芥上,这是一种与卷心菜和芥末相关的小型开花植物。

两位科学家利用激光和位于植物叶子上的反光材料,测量出叶子针对毛毛虫的咀嚼做出的运动。接着将毛毛虫进食振动的录音播放给第一组植物“听”,而另一组植物则是静音环境。随后毛毛虫以这两组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发现之前“听”到进食振动的第一组植物会产生更多芥末油,而对于很多毛毛虫来说,芥末油是一种毫无吸引力的化学物质。

“我们从事的研究是第一个展示植物如何对生态相关的振动做出反应的例子,我们发现进食的振动暗示着植物细胞新陈代谢的变化,创造了更多自卫性化学物体以阻挡毛毛虫的进攻。”阿佩尔教授指出,“不可思议的是植物常常暴露在不同的振动之下,包括微风或者不同的昆虫声音,这些声音拥有某些与毛毛虫进食振动相同的声学特征,但它们却不会导致植物产生自卫反应,增加化学防御。这暗示着植物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其他的振动来源中,区分出进食振动的形式。”

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两位科学家表示下一步研究重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植物是如何感知振动的;二,这些复杂的振动信号里哪些特征是重要的;三,机械振动是如何与其他形式的植物信息相互作用以产生针对害虫的自卫性反应的。

植物保护策略篇4

1 当前常见的公路路基边坡病害

1.1 公路路基边坡被破坏

破坏公路路基边坡指的主要是冲刷破坏坡脚。如果遇到下雨天,雨水会直接冲刷公路路基坡面,而且坡面也会出现细微的径流,径流不断冲刷的话也会不断产生冲沟,最后会严重破坏边坡,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公路路面塌陷。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公路的使用性能,也会给来往行车车辆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1.2 公路路基边坡发生坍塌

目前,公路路基边坡坍塌主要包括落石型坍塌、流动型坍塌以及滑动型坍塌等几种情况,其中落石型坍塌常常发生于坡面比较陡的岩石公路边坡,因为岩石间的节理、层理或者断层慢慢被分割为几个小短块,然后在外力作用下会出现落石。滑动型坍塌主要在深挖路基地段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岩层产生的外力比较简短,顺着层间应力方向而发生滑动。以上几种路基边坡坍塌现象不仅可以独立发生,也会同时发生。

2 防护公路路基边坡的常用策略

2.1 植物防护

所谓植物防护公路路基边坡,主要指的是在边坡上种植某些植被(比如种植灌木或者铺设草坪等),通过植被根系来对边坡进行加固,这样可有效防止地面径流、降雨等冲刷破坏路基边坡。实施植物防护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相关情况(如气候类型、含水量、土质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而且植被种植后一定要注意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植被的种植成活率,促进植被快速生长。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可紧密结合植被根系和边坡土层,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表径流对于边坡的冲刷作用,防止破坏公路路基边坡,也可有效避免公路路基边坡坍塌。其次,这种植物防护策略可有效防治公路路基边坡病害,同时也有利于美化环境,大大增强路基边坡的视觉审美效果。

2.2 柔性支护和防护策略

这种柔性支护和防护策略主要指的是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形式。利用支撑绳和钢筋锚杆或者钢丝绳锚杆配合,在可能会出现边坡病害的坡面上固定金属柔性网,不仅有利于路基边坡加固,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出现落石型边坡坍塌。

2.3 工程防护策略

这种防护策略对于风化严重区域以及不适宜种植植被的岩石面以及挖方边坡等比较适用,一般都是利用护坡、喷浆、坡面护墙或者框格等进行防护,利用片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在边坡上建成一个防护骨架,从而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边坡的摩擦性能,进而减慢地面水的冲击速度。总之,这种工程防护策略主要是人工建立一个防护层,比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浆砌片石防护、土工合成材料防护、挡土墙防护以及护面墙防护等。

2.4 综合防护策略

通常情况下,如果公路路基边坡损害比较严重的区域都会选择综合防护策略,比如公路失稳地段、塌方地段、滑坡地段等,利用综合防护策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基边坡的安全性、稳定性,尽可能保证路基边坡并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形。但是对于具体防护策略来说,应该结合滑坡或者不良公路边坡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边坡防护策略,要求边坡防护策略的操作较为简便,对公路建设质量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要求适应性比较强。抗滑桩防护、锚杆防护、削坡防护以及灌浆防护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用于防治不同类型的边坡病害。

3 常用的公路路基边坡病害治理策略

水也是公路路基强度以及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导致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公路路基排水措施保证公路路基干燥性对于保证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以及强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公路路基工程实际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密切监督整个排水体系的情况,特别是应该加强水流外排的工作,防止发生集聚。在排水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疏堵结合”的方针,从而有效提高排水效率及排水质量。“疏”主要指的是将公路路面的积水疏导干净,从而有效保证能够将公路路基的积水完全排除干净。为了及时疏导公路路基水流,首先一定要保证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完整性,保证公路路面没有积水,从而确保公路路基一直处于一种干燥状态,有效确保公路路基的稳定。而“堵”指的是填堵公路路基的孔隙或者裂缝等部位,防止出现漏水问题而降低整个公路路基强度,这也很好的补充了“疏”的作用。目前,主要包括分散排水、集中排水这两种公路路面雨水排除方式:

3.1 集中排水方式

主要是在硬路肩外侧设置一个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者现浇水泥混凝土拦水带,从而使其和硬路肩路面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集水槽,便于引导水流。而且应该每间隔20m-50m左右的距离设置一个泄水口,进而确保能够把路堤边坡上的水流都疏导到坡脚的排水沟,进而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其次,如果排水路段比较高的话,应该设置排水沟或者雨水井进行排水。

3.2 分散排水方式

在一些地势较为平坦的公路路段常常会应用到这种分散排水方式。不仅需要在硬化路肩部位、加固路基边坡部位严格控制其边坡上植被生长情况,同时也需要控制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公路绿化地段植被生长,从而有效防止由于边坡植被向上生长而对公路路基边坡横向排水造成公路路基表面出现积水。想要改进这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增大边沟排水、设置路肩排水沟、硬化路面等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当前公路路基边坡病害有多种类型,边坡类型也多样化,我们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现场调查,综合考虑现场的气候、水文、地质等各方面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边坡防护及病害治理策略,进而有效确保公路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策略篇5

1 @林绿化的景观设计要点

1.1 根据环境效益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对于土壤以及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益,且对于水体与土壤的净化功能,以及同一污染物的影响等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在合理的选择植物的种类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促使植物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

1.2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本土植物

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植物多样性种类的基础上,还需因地制宜,对本土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即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本土植物。因为本土植物由于生长于当地,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壤条件,栽种之后,能够达到正常生长的要求,并且也能与园林中的其他植物形成良好的格局。

1.3 满足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

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即确保城市环境与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所规划的园林绿化景观也必须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相互融合,并且要满足各个功能区域的整体布局和主题风格,这样才能发挥出良好的功能效应。

2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策略

2.1 规范施工标准

在养护管理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园林养护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对园林绿化进行合理的养护施工和管理。园林养护人员不仅要对园林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对于相关的生态学以及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掌握。且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就需要对整体的园林规划和设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园林绿化之前,先要运输植物幼苗到园林绿化施工的现场,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植物幼苗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植物幼苗在运输的过程中,其根系被外力破坏或者受到一定的挤压。同时也要注重施工现场的土壤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植物幼苗对于土壤及其含水量有较高要求,在栽种植物幼苗之前,必须合理的测试土壤的酸碱度、渗透力以及含水量,只有达到一定标准要求的才能用于栽种植物幼苗。在植物幼苗栽种之后,及时灌溉,即保证24h之内幼苗的根系能够完全被水浸泡,这样才能确保植物幼苗健康生长。

2.2 加强培养管理队伍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且在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才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合理的设计园林绿化景观,同时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与养护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掌握与园林设计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因此在实际开展园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理论知识的培训课程与考核,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对于工作表现优良的工作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予以奖励,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另外也需要设置一定的惩罚机制,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率的目的。

2.3 优化养护管理技术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养护管理技术进行适当的优化。针对不同的树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且在施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同时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科学的进行施肥,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营养充足。另外在养护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植物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并有效的控制其生长特性,这样才能促使园林植物达到良好的美观性。

3 总结

植物保护策略篇6

早在1986年我国举办的第2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会议上就对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植物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期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尽量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1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高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对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植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病虫防治面积不断降低,挽回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全民大力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来,农田灭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低了百万吨的粮食损失,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使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在农民收入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植物保护的策略

在农业的快速过程中,植物保护工作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及长期性,需要制定新的植物保护策略,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环境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平衡。

2.1 坚持综合防治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技术。今后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是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保证植物保护综合防治的顺利进行。在现有的农村形势下,各村镇领导要要带领大家有效解决每家每户的防治困难问题,并且要尽量减少植物保护防治成本以及农药污染,从而增强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使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降低。

2.2 建设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将变化频繁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准确预测,把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只有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农业发展才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预测网络的建设;提高预测的水平;加强预测信息的服务建设。

2.3 加速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对抗性育种的研究力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持久抗病性及水平抗病性育种的研究,需要从育种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品种的宏观管理,使不同生态区内的多系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使垂直抗性品种的服务年限得到一定的延长。相关部门还应该在不同生态区内建立抗病虫的检测圃,检测不同的病菌以及害虫新生物型种群,从而为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后背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2.4 加强生物防治

对农田植物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大环境,从而保证当地现有的天敌资源,协调好保护天敌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保证有益生物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2.5 加强病虫的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通过建立病虫及其抗药性检测系统,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且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抗药性跟踪以及治理。将病虫的抗药性防治作为植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相关部门要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检验,建立起规范的药物抗性治理体系,把对农药的使用控制由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给当地的农民,做到真正的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6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相关部门要定时定点地对各村镇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方面保证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让农民认识到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示范基地,带动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转化率,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培训出更多具有相关技术的农民,建立起一套完善植物保护应用体系,将上述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只有这样,植物保护技术才可以更多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才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庞树楷.提高学生的植保意识,为农业生产服务——浅谈“植物保护知识”课教学的体会[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柴玉花.谈当前我国在植物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18).

植物保护策略篇7

2015年3~11月期间,SC08课题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实施,笔者以收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策略。

1 研究区域概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辖区有高等植物217科,814属,1898种,其中珍贵濒危植物24种;区内有脊椎动物82科,450种,其中重点保护珍稀动物57种。

热水河区域位于保护区银厂沟中上部,与四姑娘山保护区的海子沟接壤,流域面积达4255hm2,海拔高度为2755~5021m;热水河区域涵盖了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等3种植被带谱;热水河区域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大、可到达性差,所以生态系统保存相对较为完整,是卧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根据SC08项目开展9个月以来调查收集表明:热水河区域有雪豹(Uncia unci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岩羊(szechuanens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等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以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 et W. W. Sm)、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 Rehder & E. H. Wilson)等珍稀保护植物;特别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雪豹的存在,更能说明热水河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表见表1、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位置示意图见图1)

2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为干扰强度仍然较大

2.1.1 采药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偶有发生

因热水河区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贝母、红景天、雪莲花、羌活扭角羚、岩羊等,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小金县交界),导致采药、盗猎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的发生,其中7~8月份采挖贝母、8~11月份采挖红景天等药用资源植物现象尤为突出;由于采挖持续时间长、人员多并较为集中,这又诱发砍伐(柴火)、盗猎事件的发生,其人员主要来自保护区交界的小金县。

2.1.2 违规穿越屡禁不止

四姑娘山的海子沟属于旅游开发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前往,由于管理方式粗放,目前形成了一条经小金横穿卧龙保护区的穿越线路:小金―四姑娘山海子沟―卧龙热水河―龙眼―正河(或卧龙关)―卧龙,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背包客前往,其中6~11月是高峰期,通常由小金县当地群众充当向导,穿越人数少则6~8人,多则20余人,几乎都在热水河温泉周边休整住宿,遗留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并存在砍伐树木等行为(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2.1.3 放牧强度有增大趋势

热水河区域的二沟、十八脚等地常年由小金县牧民放养有牦牛200余头、马20余匹,对高山灌丛草甸等植被造成了一定破坏,并且与岩羊、羚牛等食草类野生动物形成直接竞争。

2.2 本底资源不清楚、科学研究缺失

因热水河区域地形地貌较为特殊,可到达性差,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加之相关“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处于空白,导致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不清楚,无法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3 巡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巡护道路、防火通道、网络等基础设施,加之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员进出十分危险;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没有进行勘界立桩(界碑),外来人员进出热水河区域仍然较为频繁;电力、宿营房屋等设备设施也处于空白,也是制约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3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策略

3.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法律意识

大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广泛利用流动宣传车、LED显示屏、固定宣传栏、宣传手册、横幅等形式,通过辖区两乡镇、学校、保护站、资源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力度,让区内外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从思想意识上知晓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性和严重性,进而在群众中营造良好的法制管护氛围。

3.2 加强巡护、打击力度

建议成立由保护站、资源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森林武警等为主的综合执法巡护队伍,在每年6~11月,加强对热水河区域放牧、穿越、采药、盗猎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巡护、检查及打击力度,最大程度控制、减少热水河区域的人为干扰强度;加强与日隆镇、达维乡等小金县接壤乡镇的协调、协防工作,形成群防群控、高压管护的态势,确保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3.3 摸清本底、加强科学研究

建议保护区有关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向热水河区域适当倾斜,尽快通过“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方式,全面的摸清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底,特别是雪豹、扭角羚、绿尾虹雉、金雕、独叶草等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然后根据保护级别、受威胁程度、更新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策略;不断提高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编目、监测及研究水平,为更好保护、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3.4 不断完善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护区功能区建设、国家生态恢复转移支付等专项建设资金内,向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重点用于热水河区域的巡护监测道路、桥梁(溜索)、防火视频设备(远程不间断视频监测)、防火通道、科研住宿基地、通讯、电力、勘界立桩等基础设施方面,创造基本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促进热水河区域可持续的保护。

3.5 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人是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正视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式,把卧龙自然保护区科研、保护、管理、执法队伍有效的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技能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新型保护管理队伍,并且在巡护装备、科研仪器等方面给予倾斜;借助“请进来、送出去”、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工作人员有关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6 注重社区经济发展,彻底扭转辖区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目前区内外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依耐性仍然较强,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结合辖区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种植、牲畜圈养、种草养畜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大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从源头上减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参考文献

[1]卧龙自然保护区,南充师范学院编著.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保护[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植物保护策略篇8

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植物保护的各项工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基本方针。我国目前的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其中植物保护是农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业总体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植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全面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做好植物保护工作,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意义。

1 植物保护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积极应用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对农业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革新,从而生产出充足的食物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在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工作中,加强植物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植物保护也逐渐成为了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现如今农业生产发展中面临着种种的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化学农学的过分使用、生物灾害的不断发生以及农业污染情况的加重等,都对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不断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植物保护工作,生产出更多绿色有机的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任务。加强植物保护能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想要有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维护和管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植物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植物保护工作需要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准,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利用方面提出了要求,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这对于促进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积极应用了多种现代工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保护了植物资源。

3 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3.1 提高人们植物保护的意识

想要保证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要不断提高人们植物保护的意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得人们在进行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能够认真对待保护植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当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有较高的植物保护意识,将能够有效改善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在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植物保护措施,逐渐增强农作物的生长力。

3.2 对化学药剂进行合理使用

化学药剂在农业生产中十分常见,是用来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过量使用了化学药剂,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想要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就需要对化学药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使用新型的技术和手段,代替化学药剂的使用。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不断提高新型农产品的开发水平,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良和提高化学药剂的使用效果,对化学药剂的组成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选择无污染无公害的原料进行化学药剂的配制工作。

3.3 注重新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注重对新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能够用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新农业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研究,综合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将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针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培育,加强植物保护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新型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不断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这其中都需要使用到新农业技术[1]。

3.4 建立健全良好的现代植物保护体系

良好的植物保护体系,是促进植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良好的现代植物保护体系,能够全面有效的提升植物保护的总体水平,加强病虫害、生物灾害等方面的预警和防控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建立健全现代植物保护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物质装备的准备工作,保证各个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同时还需要健全植物保护的基层服务体系和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样能够为进行专业化的系统防治工作,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植物保护策略篇9

1.1 完善和调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及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经验,一是要对城市大环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在城市营造防护林园林绿地,在市区和近郊区要结合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充分绿化城市。二是要根据绿地因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特色,按生态、景观、游憩的特点进行绿地功能分区。例如,郊野公园、风景区就应该以生态为主;在绿化交通主干道时,首先是满足功能需求;在绿化街头绿地和街心公园时,要以适台步行观赏游憩为主。三是进行园林植物设计时,以乡土植物为主,可适当引进适合当地植物,尽可能多地增加生活多样性,采用模拟自然的模式配置植物,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1.2 提高植物造景水平,营造森林型城市

城市园林中绿化植物要多样化,并通过选择彩叶树种及“乔——灌——草”合理搭配,突出花与绿的景观效果,突出季相变化,提到植物造景的水平。植物造景可以带来丰富的层次,多彩的变化。大力营造风景林和背景树,建立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营建森林型城市。

1.3 提升绿地建设品质,创造精品园林

城市园林的发展要求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加强城市大环境绿化;均衡城市绿地分布,尤其是加强城市绿化薄弱地区(如中心区、老城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总体设计,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文化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园林。

园林绿化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是打造精品园林的关键。园林规划要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及城市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绿化设计,严格选择绿化植物,从生态角度进行植物配置,并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植树造景,不仅突出城市特色,更可以使城市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用。

1.4 规范市场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加强对园林绿化单位和园林人员资格的管理,建立行业诚信体系。二是对城市绿地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侵占绿地、擅自改变绿地等违法行为监管强度和执法力度;禁止用任何理由侵占公园绿地,城市园林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禁止将公园用地或园内设施以承包、租赁、买断等形式转交给个人经营或营利性组织。三是加大养护投入,建立养护管理制度。

2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策略

2.1 建立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

城市园林的绿化养护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权责制度和目标责任体制。建立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协调、和谐的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灵活和主机管理的的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从而建立长期有效的综合管理机制,最终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从而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实力,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2.2 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科学地进行植物选择和种植,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和健康生长,为后期的养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要做到彻底、全面的土壤 pH值及养分检测,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使土壤符合种植物种的生长需求。如天津河西区滨海土壤盐泽化严重,不仅使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收到了较大的限制,也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必须对土壤实施必要的改良。同时在植物选择也要根据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物种,科学开展人性化的设计与种植。

2.3 实施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

一是要明确绿化养护管理目标,按照细致、深入、覆盖全的总体要求,将管理目标数量化,并对养护工作的每个环节制定具体、详细的养护规定。二是要划分绿地管理范围,要实现精细化养护管理,须进一步明确每级绿化单位的绿化管理范围。三是建立绿地管理的考核制度。按照城市园林管理标准实行严格考核制度,争取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2.4 城市园林养护管理新理念的运用

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运用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建立创新的园林绿化的管理理念。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新理念首先应以人为本,提高养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持久工程,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施过程要从尊重自然、生态环保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可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

植物保护策略篇10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自《条例》实施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了5批包括41个种或属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组织研制了4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部分分中心如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已初步建成,已经对水稻、玉米和大白菜等300个品种进行了DUS测试。

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23个单位的102个授权品种或申请品种的实施情况的调查,4年多来,品种权人获得转让收入3047万元,开发纯收入17287万元,通过侵权诉讼,获得赔偿476万元,平均每个授权品种获得收入169万元。实践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一)植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二)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来辽宁省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而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三)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四)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植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六)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四)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五)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六)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入1991年文本

从长远来看,1991年文本更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运作及新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如农林产品的多样化应用及扩大贸易所涉及到的受保护品种的收获材料及加工产品、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更多的涉及1991年文本的规定。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积极发展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

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素质,扩大品种权人队伍,适应国内外品种权服务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业单位自发组建新品种保护自律性和维权性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开展研究,提供咨询,建立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协调内部品种权纠纷,推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及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

2、邓岩:《WTO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科技,2003年第2期

植物保护策略篇11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态及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城市园林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绿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城市绿化美化事业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起着陶冶人的情操、传播文化的作用,这一切使得保护园林植物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植物保护就是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平衡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因素,从而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1-3]。

1 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害的发生

近年来,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且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园林设计者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例如没有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植物种植密度不合理,造成密度过大,影响植物生长环境,出现争水、争光、争肥现象,导致发生病虫害。或者是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使植物过于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大大降低,致使病虫害猖獗。还可能是因为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无意散布了有害生物,引发病虫害[4-5]。

1.2 植物保护规划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

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发展与现代化城市不协调。目前,我国一般采用全承包管理形式进行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各承包公司独立工作,致使无法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从而影响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6-8]。园林管理一线人员多为临时工,流动性大,缺乏专业培训,对新药物及先进技术了解甚少,对病虫害不能及时鉴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1.3 植物保护机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

目前,我国园林系统植物检疫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调运苗木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病虫害传播[6-8]。

1.4 化学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见效快、成本低,但是如果盲目地使用农药,不仅会使植物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也会使农药残留加重。例如,几种常用药剂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害生物会不断向高级进化而获得较强的抗药性,从而使所需农药浓度越来越高,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加大了对人体的潜在伤害[6-8]。

2 园林植物保护对策

2.1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园林,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在园林设计时,认真权衡和分析植物病虫害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既保证布局合理化,又保证观赏价值。如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营造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荫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6-8],从而有效避免植物发生病虫害的隐患。此外,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种植密度,防止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滋生病虫害,也缩短了植物更新期,导致绿化“时装化”的不利结果。

2.2 增强国有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科研人才和科研力量的培养,积极利用新技术

依据市场需求,制定长远的苗木生产发展计划,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使植物保护发展具有后劲。如要把植物保护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控制规划的随意性。政府应加大对园林植物管养的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要想保证环境绿化的高质量和植物保护的高效率,必须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培养科研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植物保护科研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优秀科技人员,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此外,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的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从而控制园林植物中的有害生物[6-8]。

2.3 合理引进外来物种,选育及应用抗性植物品种

在引进外来物种时,要遵循植物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根据本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引进一些外域资源,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结构资源,同时还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又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在选种时,应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6-8]。

2.4 采用先进技术,减小植物对农药的依赖性

提高植物的机械装置水平,更新施药机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减少药物残留的污染如光电利用、机电一体化、农药回收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从而减少农药的危害。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技术有了更多的发展,加强植物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在进行植物保护时,要利用园林生态中植物、病虫害、天敌、环境等多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植保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促进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使中国的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

3 参考文献

[1] 孙英,高光林.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03-6505.

[2] 郑丕捷.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187-188.

[3] 李开朝.园林植物保护趋势的相关思考[J].吉林农业,2010(10):147.

[4] 丁明,邹志荣.园林植物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园艺,2011(12):84-86.

[5] 考扬忠,巩素霞,丁世民,等.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广东园林,2008(3):72-74.

植物保护策略篇12

聚龙山生态公园位于深圳市大工业区中心区,东至聚龙中路,西至兰景北路,南至兰竹东路,北与丹梓中路及锦绣西路为邻。公园总用地面积112.46hm2。公园一期建设方案提出“山•水•异质共生――“绿龙之园”的公园规划理念,遵循两条主线:“龙文化”的人文轴与“乡土多样性”的自然之轴,结合时空范畴,演化而成为“绿龙理念”。

公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施工,目前已初步形成三级园路体系及大致的景区分区格局,完成了主要的出入口和主要的建筑物、桥梁的施工。然而公园的主要活动景区、标志性的景物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尚未建设,公园在绿化生态、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2 公园二期建设内容及目标

2.1二期建设内容

考虑到公园面积大、投资较高以及周边居民日益膨胀的休闲游憩需求等因素,二期拟先完成标志性景点、重要的植物景观区域建设、主要活动设施以及公园全套配套设施的完善建设,以期尽快形成整体景观优美、可游、可赏、可玩、充满野趣的生态公园,达到开园要求(如图1)。

图1 总体鸟瞰图

2.2公园改造目标

治理聚龙山山体水土流失,恢复地被,加大绿量,完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聚龙山公园“绿心”的作用;先期建设好主要景区、核心景点及标志性景观,进行高水平的、有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及层次的营造,让公园尽快“美”起来;完善核心游览活动场地及服务设施系统,让公园尽快“活”起来。

3 公园建设策略

3.1分期改造策略

(1)完善一条公园道路系统,将道路周边进行植被复绿,完善功能设施,形成一条主要游园环路,以确保开园时的完整观赏路线。

(2)根据实地情况,将南入口区、应急棚宿区、水源保护区、龙首阁、花田劳作及周边区域、沿湖两岸消涨带及北入口区域作为优先完善阶段,综合整治。

(3)在保证首期恢复效果的基础上,将花田劳作区、水上活动区、山林观光区剩余部分及湿地观鸟区作为二次开发阶段,进行整治。

(4)密林休息区和亲水湿地区作为最后恢复区域。

3.2 生态修复策略

(1)采取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完善脆弱的场地生态环境;从控制水土流失角度来讲,公园现状所建主流排水设施能达到排放项目汇水要求,公园内的乔灌木绿化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二期主要建设山体截排水设施和山体地被的恢复。

(2)通过林相改造和植物造景,营造林相层次分明、风景优美的市政公园,不断促进大工业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中的其它绿色开放空间一起形成城市的绿色有机生态系统。

(3)坚持乡土多样性。着重强调修复地区乡土生物多样性,重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加强外来入侵种的控制与防治,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

3.3功能完善策略

(1)通过完善主要景区的游览服务设施,包括水电、坐凳、垃圾桶、标识牌等,为开园接待游客提供全面保障。

(2)安排丰富的游览休憩、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项目,为大工业区中心区的居民创造更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3)结合地形及公园现有功能设施,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包括应急避难指示牌、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棚宿区、应急供水井、公共厕所、应急供电及广播系统等,将聚龙山公园建设成为大工业区最大的应急避难基地。

3.4文化提升策略

(1)通过地域文化的提炼丰富公园的文化灵魂。地域可以提炼的文化包括龙文化、绿色环保文化、湿地生态文化、市民休闲文化等。

(2)龙文化轴是公园的文化主轴,需对该轴进行内容和风格的重新设计,改造龙文化广场、龙首阁等人文景观,减少硬质铺装,增强与公园整体风格相一致的景观元素。

(3)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从公园的建筑、设施、景观与活动策划上充分体现这一概念。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 截、排水沟增补

公园已建成的部分经过系统专业的水土流失防治设计,大体能够满足截水排水、减少侵蚀的需要。只是局部位置因为施工质量不够完善、后期维护比较粗糙,又或者是某些人为原因导致排水不畅,冲刷强度加大,植被无法生长,进而引起山体侵蚀、水土流失。我们再度设计时,以已建成的排水系统为基础,将局部疏导不畅的地段加强疏通、将断头的排水设施连接、增补某些位置的排水设施。

4.2 边坡防护设计

由于公园内场地变化并不剧烈,前期设计施工时对高陡边坡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所以方案仅对公园北入口停车场周边区域及生态游览区主园道附近所剩的局部边坡进行工程绿化设计。保护路基和周围开挖面免受大气降雨和地表径流的冲刷。植物的选择与配植可参考水保植物专项设计。道路开挖边坡主要针对北入口停车场附近,高度在3-5米之间。按1:1.0--1.5放坡处理。填土面采用生态袋防护,采用三维排水联结扣+LB-M型生态袋护面,并打入生态锚杆加固处理。山体自然边坡以石质为主,采用喷混植生的方式。

4.3 生态种植设计

(1)丰富山体植被成分

用深山含笑、土沉香、鸭脚木等乡土树种丰富林分,与前期设计的景观树种如香樟、紫荆、尖叶杜英等一起既能形成多层次的山林景观,对综合水土保持也有一定的作用。

(2)防止侵蚀与水土流失

许多地被和灌木如野牡丹、旱金莲、蟛蜞菊等由于根系发达,对于防风固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适量栽植在沙质贫瘠地块,达到先行覆绿的效果。

(3)改善土质、平衡生物链

尽量多的选用乡土植物,对于改善土壤化学组成、平衡土壤内部生境有帮助作用。另外鸟类的招引和适量生物物种的放养对于平衡生物链也有一定的促进。

(4)营造水岸多样种群

在大面积的水域附近栽植水生的芦苇、芦竹等不仅丰富了水岸环境,还能将侵蚀严重、黄土的枯岸覆绿回春。

5 被恢复专项

5.1重要植物景观区植被改造规划及策略

聚龙山公园面积较大,针对公园植被景观现状,建议采取局部点缀提升与整体加大种植密度相结合的策略。

(1)针对现状水土流失、黄土现状,采取在坡面上覆土20cm后,进行铺草皮防护,使边坡达到覆绿的效果。草种选择马尼拉草、狗牙根等。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护坡、水土保持好的植物,如牛蹄豆、猪屎豆。

(2)重点对野生花草区、花田劳作区、山林观光区进行改造提升,增加一些呼应主题的植物品种。

(3)通过景观视线、空间布局的分析,对一些场地和视觉焦点进行植物景观的点缀提升,如公园入口、园路两侧、山顶平台周边、湖泊水系周边、沟谷地带。

(4)严格把好植物质量关,植物选苗要求尽量全冠,树型优美、花色俱佳,以快速形成效果。

5.2山林观光区植物改造规划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本底植被+景观树种”的种植模式,选用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乔、灌、草多个层次结合,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的多样性,最终形成有多层结构、有叶色、花色的季相变化,生态功能稳定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苗木尽量选择全冠苗,改变现有绿量不足、景色不佳的状况。主要苗木品种:小叶榕、香樟、假萍婆、深山含笑、枫香、桃金娘、野牡丹等。

5.3野生花草区植物改造规划

主要以本地乡土特色野生花草灌丛为主,尽量选择一些自我繁殖能力强的品种,让其自然演替,选择少量树形比较挺拔通透、轻盈的乔木,营造一种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主要苗木品种:芒草、红苇草、白芒、桃金娘、野牡丹。

5.4公园入口绿化提升

入口区域,绿化应该突出本土亚热带特色,应加强视觉效果,在重要视觉焦点应增加大规格、树形优美的观赏性大乔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公园档次,灌木应以大色块、大景观为主,以颜色鲜艳的各种观叶植物为主,要加强管理,进行定期修剪。植物布置不宜太乱,主要是乔木、修剪地被,植物景观通透、简洁、色彩丰富。针对现状植被情况,北入口区略显空荡,可在一些视线焦点增加一些大乔木作为点缀,南入口地被长势过差,缺乏打理,色彩不够突出,可增加一些色块植物。主要苗木品种:凤凰木、美丽异木棉、秋枫、腊肠树、小叶榄仁、盆架子、黄金榕、红花继木、黄金叶、泰国龙船花、毛杜鹃等(如图2)。

图2 大门入口区设计

5.5花田劳作区植物改造规划

划定一定范围种植一些观赏性好的观花、观果的农产品,如向日葵、观赏辣椒、观赏小番茄等形成绚丽多彩、季相丰富的花田景观,让游客参与其中,体会田园劳作的乐趣,感悟生活的真谛,乔木主要以果树或者挂果景观树为主.主要苗木品种:芒果、枇杷、红果仔、观赏辣椒、观赏小番茄、向日葵、彩叶番薯等。

5.6 园路两侧绿化提升

主园路两侧采用高大、遮荫乔木穿插组合排列,形成既整齐又富有变化的视线通道。树下配置较耐荫的草坪或花灌木。主要苗木品种:桃花芯木、小叶榕、大叶榕、盆架子、凤凰木、红花紫荆、大叶紫薇、火焰木、白兰、洋金凤、蜘蛛兰、鹅掌藤、花叶良姜、龙吐珠、黄金叶等。次园路的种植方式模拟自然群落、避免规则间距,以林缘界定道路空间,或开阔或遮蔽的空间,营造步移景异的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主要苗木品种:小叶榄仁、尖叶杜英、水石榕、白兰、鸡冠刺桐、小叶紫薇、香叶柳、红榕球、四季桂、狗牙花、海桐、灰莉等。

5.7湖泊水系周边及沟谷地带植物建设

现有湖泊水系周边黄土严重,应增加一些水生植物进行亮化,乔木以水杉林、落羽杉林为主,以群落种植,营造高低起伏的天际线,重点加强桥头、拐点、建筑周边的植物种植,桥头选用一些花色比较鲜艳的植物进行点缀,如白花羊蹄甲、串钱柳、鸡冠刺桐等,盛花时期甚是壮观,拐点以一些稍大规格的独景树种植,或几株成组,品种选择:水葡桃、黄槿等。建筑周边也应该加强种植,弱化建筑的生硬,可以选择一些景观树,比如大叶榄仁、凤凰木等。水生植物可以采用控制性种植,根据视线分析,进行重点种植,局部条件不好的地方,可以采用种植器。沟谷地带选择一些柔美的植物与景石相结合,营造很好的沟谷景观。主要苗木品种:海芋、春羽、勒杜鹃、红果仔、肾蕨、旱伞草等。

植物保护策略篇13

二、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一)把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抓紧推进。把形成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工作条件、工作手段、工作经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政府科技投入中要明确用于支持知识产权工作,安排相应的资金重点用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资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重大知识产权项目奖励、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和行政执法等工作,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建立、健全由主管省长负责,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和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抓紧组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研究确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和对策,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重点围绕制约我省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全局性、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瓶颈问题,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利用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着力提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宏观指导管理的能力,为我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三)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要从创新战略和经营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的形成和运用纳入本单位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生产营销、奖励分配、资源管理、经营决策等各项工作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完善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系,落实机构人员,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政策,逐步形成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促进创新,通过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知识产权的良性发展机制。要研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四)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应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在组织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进出口和技术改造前,要进行专利、植物新品种文献检索及分析论证,查明相关技术法律状态,避免重复研究、重复引进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知识产权信息跟踪,及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技术路线。在研究、开发、设计、创作取得成果后和所经营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进入市场前,要及时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或采取其他适当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涉及出口的,应及时在出口或即将出口国(地区)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注册,以取得法律保护。

(五)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在进行技术、产品开发立项前,或与他人合作、合资开发时,应对可能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保护方式和权益分配以合同形式予以明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设立企业、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组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时,要对本单位的商标、专利、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作为资产的组成部分作价入股或授权使用、特许经营,以客观、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六)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要加强技术创新中的保密管理,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切实管理好本单位的商业秘密。要安排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用于本单位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持、实施和奖励。由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费用。

三、积极鼓励和扶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

(一)切实加强政府资助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纳入项目申请、立项、执行、验收、评审、奖励等相关环节。由政府出资资助、涉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前应当进行专利、植物新品种文献检索,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立项的重要条件。在组织项目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前,项目承担单位或成果完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科技部的有关规定提交完整准确的知识产权报告。

(二)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重点优势行业,培育、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营业务和核心作用突出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对拥有发明专利、驰名商标、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类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计划以及资金、信贷等方面优先扶持。建立知识产权与金融相结合的融资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托、质押、投资入股等业务,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将风险投资资金重点用于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

(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对符合我省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时,给予一定的申请费和维持费的补贴;政府科技资金要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植物新品种权项目和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建立专利、植物新品种信息数据库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支持;获得发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的成果,优先推荐省级科学技术奖;具有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并已形成产品的,优先认定为省级新产品和推荐部级新产品;企业注册登记时,以商标、专利技术、植物新品种权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适当放宽;从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自主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企业,经认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支持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从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传播、检索、开发咨询机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许可转让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和规范发展。

四、不断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抓紧在全省组织实施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创新示范工程计划,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重大作用。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依托行业协会或优势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建材、冶金等十大支柱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省选择100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专业性知识产权信息系统或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建立和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建立由专利、商标、版权、农业、林业、公安等多部门共建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执法效率。

(二)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应在技术开发经费中安排相应的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单位应建立适合自身行业、专业特点的专利、植物新品种文献信息平台或专利、植物新品种文献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利用专利、植物新品种信息制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起点,缩短技术研发周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优化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五、尽快建立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改进和完善人才、科技评价标准,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科技评价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考核评价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各类产业化园区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业绩的一个主要内容;作为认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请、风险投资和担保资金使用的一个主要条件;作为科技奖励评审、科技人员(包括高技能人才,以下统称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完善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拥有单位在国家授权或实施许可后,应严格按《专利法》、《*省专利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向发明人或设计人支付奖金和报酬。采用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入股的股份制企业,可以按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入股时作价金额25%的股份奖励给发明人,发明人依据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奖金或者报酬可以现金、股份、出资比例或当事人约定的方式支付。

六、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省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农业厅、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查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大力整顿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以保护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综合商场、产品展销会、技术交易会、货物集散地等重点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监督和执法检查,及时查处社会反映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医药、保健品、食品领域的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和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建立日常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维护市场秩序与倡导社会诚信相结合的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

(三)积极探索和建立“上下结合、条块结合、协作配合、联合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执法合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预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协作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四)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增强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举报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系统,提供面向国内外的举报、投诉、咨询服务。

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推行启发创造性思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有条件的学校积极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和课程。劳动、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应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公务员和技术工人培训教育计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部门培训机构应将知识产权纳入培训内容,开设知识产权课程。

(二)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各种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境内、外培训和国际交流,在“十一五”期间培养50名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高级人才。

(三)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把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围绕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及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制定宣传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做好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