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音乐论文

摘要:电影音乐具有独特的不同于普通音乐的功能,因此在电影艺术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唐山地震》中的音乐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铜管乐器表达了穿透性的人性力量,大调式的音乐突出了生命的希望,弦乐和钢琴使细节推进剧情发展,从而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欣赏教育下的大学音乐论文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王玲 马竞鸿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论文:欣赏教学音乐论文

一、高校非音乐专业流行音乐欣赏课程的针对性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都希望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因此,艺术类选修课程成为非音乐专业学生完成学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类课程又是艺术类选修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如何针对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适合学生口味的音乐欣赏课程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前文提到的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接受的现状可以看出,学生在对众多的音乐样式中,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度较高。相反,音乐专业较为重视的中西方古典音乐在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中远远不如流行音乐那么受欢迎。现在大部分高校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内容基本上古今中外的经典曲目的欣赏,这里面大部分以古典音乐为主,而流行音乐只占其中很少的比例。而且这方面的教材多如牛毛,如王世康主编的《音乐欣赏》、上海市音乐公共课教材教材编订小组编著的《大学音乐欣赏》、李晓明编著的《中外音乐名作欣赏》、朱敬修主编的《中外音乐欣赏》等等。可以说这似乎成为了现在音乐欣赏的潮流。但是符合学生口味的流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材尽管有一些,如张燚主编的《大学流行音乐欣赏》等,却并不多。因此专门针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流行音乐欣赏的课程显得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意义而且很有必要。尽管流行音乐成为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们喜欢的主要形式,但并不能因噎废食,而忽略了综合的音乐欣赏课程,只有长期不断的坚持完善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程,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更有利于流行音乐的欣赏。开设流行音乐欣赏课程是综合性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重要的补充。将学生们最喜爱的流行音乐欣赏列为重要的选修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中外古典音乐的兴趣。

二、高校非音乐专业流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

合理安排和选择流行音乐课程教学的内容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绝不等于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只是众多流行音乐形式中的一种。让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与音乐人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让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让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包括中国的流行音乐,而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是经历了近百年历史的。而且各个历史时期,在大陆、香港、台湾等地都发生了较为重要的变化。还包括西方流行音乐,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流行音乐除了歌曲之外,还有诸多的器乐作品、电子音乐作品、音乐剧等综合性形式等等,这可以使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有一个较大的拓展与提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以前所认为的流行歌曲的层面上了。教学过程是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通过投其所好可以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向学生教授相关的音乐理论及欣赏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接受和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会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和欣赏更为多样的音乐形式。

三、结语

在讲授流行音乐具体作品欣赏时,可适当插入一些与该作品及背景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基本乐理知识、基本和声知识、基本演唱知识以及与作品相关的作曲家、词作者、演奏者、演唱者等背景知识。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同时也能较大限度的接触更多的古典音乐。如很多流行歌曲的旋律直接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民歌,或者直接来自西方某位作曲家的某部作品等等,通过这种联系,进一步延伸出这些相关的古典音乐的知识,并加以详细介绍讲解。还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网络的运用、课堂师生互动的运用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这些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拓展课堂上没有完成或涉及到的内容,到下次课时,再在课堂上由他们自己来进行必要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满堂灌,而是自始至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作者:李俊 单位: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音乐论文:唐山大地震电影音乐论文

一、电影音乐分析

(一)电影音乐简介

电影音乐,简单理解就是电影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它也是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电影是相辅相成的,电影音乐使电影的欣赏价值大大提高。电影音乐与单纯的音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电影音乐要与电影的主题、主人公的思想情绪和当时的场景相配合,是一种带有情境的音乐,电影音乐是其他音乐形式都不可代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音乐与电影呈现出多重的关系。首先,电影音乐可以解释、烘托银屏的视觉效果,对其中的背景画面起到极强的烘托作用和解释作用。其次,电影音乐可以起到解释画面和人物思想的作用,在一些欣赏力要求高的情节中,普通观众可能会产生一些疑虑,但是电影音乐可以对这些情节和人物思想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使电影要表达的效果更便于传导到观众的耳朵里。再次,电影音乐还可以反映人物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情节中主人公的感情非常复杂,但是演员只能传达给观众一种表情,利用电影音乐就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使主人公的感情更利于观众理解。总的来说,一部电影总要表达出人们现实的生活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当然也会表现出导演的情感立场价值取向。当人物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习惯于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说明音乐可以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共鸣。电影音乐可以表达人物内心复杂和细腻的情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电影音乐可以传递影片中人物与观众的心灵感觉,使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二)电影音乐的呈现形式

首先,音乐的替代性。音乐的产生可以代替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语言、人物的心情,音乐可以代替导演要表达的感情。音乐还可以调动观众的感观与视觉效果。电影加上音乐后就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更加灵活。当普通人面对地震的时候那种无奈和无助是任何语言和表情都是无法表现的,只有音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音乐的重复性节奏性。电影音乐与电影片段一样经常会使用重复的场景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候为了强调重复出现的画面和人物情感,就会重复使用一段音乐,而音乐创作人员也会使用重复的音乐来让观众对某一个事件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电影音乐就可以用伴奏来表达某种信息。再次,音乐的多义性。音乐不仅是为了营造气氛的需要而设置的,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影片所表达的年代。这就是说,电影音乐除了本身可以表达电影中的画面和人物外,还可以让人联想起更多的人物和事件。这是能够给观众带来的特殊性,也是电影具有多义性的表现,电影音乐可以体现特定年代的背景。在观众的心里,特定的音乐总为某一个时代的电影音乐所感动,同时为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情所感动。,音乐的渲染性。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官为影片创造一种特殊的气氛,使人在特定的气氛中进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来让人产生身在其中的感觉。因而只要导演能够恰当地使用电影音乐,就会使影片收到极强的戏剧性效果。此外,在渲染气氛的时候,也可以与地方民族音乐、地方戏曲等地方文化元素相结合来表现特定的电影主题。

二、《唐山大地震》中的音乐的独特性分析

(一)铜管乐器的使用更能够表达穿透性的人性力量

冯小刚导演所拍摄的《唐山大地震》与以往的灾难片较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注重故事情节的推进并注重对生命的讴歌。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天灾,在短短的23秒之内给唐山带来了毁灭性的伤痛,无论是对唐山人民,还是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永远无法忘记的瞬间,因而在《唐山大地震》中,要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在影片的开头部分,音乐创作人没有使用灾难片一贯使用的打击乐作为灾难的背景音乐,而是采用了铜管乐曲作为灾难的背景主旋律。当地震开始后,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和房屋倒塌声交织在一起,到处传来震耳欲聋的铜管乐器声穿透了地动山摇和各种凄惨的哀叫声。当女主角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地震夺走生命之后,那种无助的呼喊声将观众的情绪带到了较高潮,就在此时,音乐突然停止,独特的创意起到了让观众的眼泪随着主人公的眼泪肆意流淌的效果,使观众首先进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来。王黎光之所以使用铜管乐器来作为主旋律,他本人在接受参访的时候说:“铜管乐器可以表达一种人性的力量,使人类产生抗拒灾难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电影在开始的片段中各种惨叫声慢慢地进入影片,在情节中音乐也不断被引进来,逐渐与这种惨叫声进行了融合,在音乐的较高潮加入了铜管乐器,希望这种音乐可以传达一种人性的力量。”

(二)大调式的音乐更有利于突出生命的希望

小调式音乐也可以被称为“小调”或者“小音阶”,这种音乐的特点就是主音与阶音之间的关系呈现小三度的关系,所以小调就具有一种柔美、暗淡和悲伤的色彩,著名的音乐家在创作交响曲的时候也使用了这种音乐手段。相对而言,大调式则表现为一种雄壮的气氛,在突出《唐山大地震》的悲剧色彩的时候,作曲家主要采用了大调式作为旋律,因而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很是不解,为什么不采用小调式来突出悲伤的情感,而是采用大调式来突出悲壮。电影中大调式的运用让观众感觉很自然,容易让观众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融入在一起。在影片中,当奶奶要带着失去一条胳膊的孙子离开的时候,妈妈非常不情愿地同意了。当奶奶带着孙子走上客车离开,妈妈在车后跟随客车跑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禁潸然泪下,此时客车停下,儿子跑下客车投入妈妈的怀抱中。与此同时,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使用的大调式的音乐虽然让人伤心,但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在悲伤中蕴涵着希望,让人从悲伤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的力量。影片中大调式的运用十分灵活,很多镜头切换和转化,作曲家将小调式运用进来与大调式配合,这也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影片中送别长大成人的儿子的那一瞬间使用的音乐就是小调式,当女儿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使用的是大调式,两者的对比与转化非常流畅,使影片的对比淋漓尽致。

(三)弦乐和钢琴的应用起到了使细节推进剧情的作用

细节处理得非常也是《唐山大地震》在背景音乐方面比较成功的地方,其中穿插着钢琴、管弦和交响乐,使剧情非常自然地发展,使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感情通过音乐流露出来。影片中陈道明所饰演的养父是一个非常的形象,当父亲得之自己的女儿因为恋爱怀孕而不得不退学并不辞而别时,养父来到大学校园孤零零地站在大学校园中,此时哀伤、无奈和牵挂的钢琴声慢慢飘来,伴随着这些音乐,观众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不禁产生心碎的感觉。父亲的形象同时也更加高大,钢琴乐过后,管弦乐出现,从而使穿着军装的父亲的形象更加突出,更显沉重和悲伤,此时的管弦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提琴在电影中的应用也是影片的独特之处,当分别多年的女儿推开家门走进自己曾经爱过、恨过、思念过的家的时候看到母亲,小提琴的节奏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的心情产生紧张和忐忑之情。这段音乐非常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影片的结尾部分当一个老人骑着自行车走过纪念碑的时候,交响乐响起,不仅显示了磅礴的气势,更表达了一种人对命运无常的叹息和回味,可以说是百感交集,观众的情绪也会随之心潮澎湃,这些细节的刻画推进了剧情的自然发展。

三、结语

电影音乐具有独特的不同于普通音乐的功能,因此在电影艺术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唐山地震》中的音乐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铜管乐器表达了穿透性的人性力量,大调式的音乐突出了生命的希望,弦乐和钢琴使细节推进剧情发展,从而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作者:曹洋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音乐论文: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

一、主题音乐解析

由井上杏美演唱的主题曲《carryingyou》曲调优美婉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影片,它将整部影片的基调定位在了唯美与淡淡的哀婉之中。影片的及时首乐曲《thegirlwhofellfromthesky》就采用了主题音乐元素。这首乐曲一开始采用了8小节的引子,低声部全部休止只通过右手在钢琴的中高声部用琶音手法轻柔的奏出,显出宁静与透彻。作者希望通过这种简单的手法将观众慢慢带进动画世界中。在第5小节时,弦乐组开始轻轻的进入并逐渐加强。9-12小节速度开始加快并由弦乐器代替钢琴奏出高声部旋律,而低声部由音色柔和纯净的长笛以跳音方式奏出欢快调皮的曲调。这4小节的音乐与整首乐曲的曲风不太一致,但在影片中它似乎想表现的是单纯勇敢的巴斯与善良可爱的希达相遇时的一种喜悦、欢乐的心情。但是这种欢乐并没有持续多久,音乐只停留了4小节就转入了这首乐曲的主题部分即影片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极其优美动听却又透出难以言说的哀伤,与前4小节形成情感的对比。随着音乐缓缓地进行,观众就如同着魔一样被带进回忆中,加之小提琴天生就具备的淡淡的哀愁的美让这段旋律更加的凄婉动人。这一主题音调在全曲中一共变化重复了6次。第3次在第29小节以上三度模进的手法重复了主旋律,音乐发展至此力度上也由p到f,铜管乐器组的进入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更强大的莫名的忧伤。这一被多次重复的旋律不仅仅是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也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它是《天空之城》的定调之曲,肩负着固定整部影片音乐风格的重任。乐曲透露出的伤感、哀婉的情感基调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融合。除了《thegirlwhofellfromthesky》包含了主题音乐的还有《月光云海》、合唱《thecollapseoflaputa》,但由于每一首采用的配器手法不同以及每一首乐曲内部存在的一些差别使得每一曲传达给我们的感受和其在影片中的意义也是有区别的。《月光云海》是由主题音乐稍加改动而来,它没有《thegirlwhofellfromthesky》的引子直接切入主题旋律。在配器手法上也没有用弦乐而以音色干净的钢琴奏出。整首乐曲较之片首曲少了一点内心的忧伤却多了一份平静,将这一音乐运用于巴斯与希达到达天空之城看到的景物就更加体现出天空之城的宁静、祥和。巧妙的是它与之后天空之城毁灭时所运用的音乐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影片进行到巴斯与希达为了不让拉普达落入穆斯卡之手而决定一起念出毁灭咒语时,乐曲《thecollapseoflapuda》悄然响起。这首乐曲同样来自于主题旋律但加入了童声合唱。当天空之城崩塌时,童声合唱将因毁灭而透露的心底的悲凉与天空的飘渺表现的丝丝入扣。而采用童声来演绎的另一原因其实是暗含了对未来的天空之城的希望,对未来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的期盼。影片中的《失意的巴斯》和《希达的决定》也是旋律优美,流传很广的两首乐曲。《失意的巴斯》这首乐曲在1-10小节中旋律声部音域都在线谱的中低声部,铜管类乐器的使用使巴斯内心的孤独、低沉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到11小节时主旋律转由弦乐器组担任,低声部采用分解和弦式织体,以此渲染忧伤的情绪。从21小节又采用长笛来吹奏主旋律,伴奏织体也由之前的分解和弦改为柱式和弦,但由钢琴以琶音的手法来表现,这样听来就不突兀且十分柔和,与全曲的基调相融合。乐曲每十小节作者就以不同的乐器组来表现,刻画出巴斯虽然情绪失落却有着细腻的变化的小男孩心思。整首乐曲旋律与伴奏织体都极为简单明朗,可巴斯的内心情感却被巧妙的勾勒出来,这一点既是为了表现巴斯单纯的形象又是久石让个人风格的体现。《希达的决定》是一首钢琴小品,前8小节没有伴奏,只有右手在钢琴高音部奏出的零星的几个音,与主题音乐一样宁静中又带着一丝无法释怀的忧伤。它与《月光云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场景音乐分析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较多的主题音乐之外还有几处特定的场景音乐。场景音乐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使人物形象丰满了许多。比较重要的有两处场景音乐。其中之一是当巴斯在救下希达的第二天清晨于屋顶吹奏小号所采用的音乐。这一处音乐是为这一画面量身定做的,影片只有在这一处用到了这一音乐。小号吹奏的音乐欢快、积极向上,以此来表现属于孩子的世界的朝气与纯真。另一处是每当飞行石出现时就会想起的音乐,这一音乐主题象征着飞翔。久石让通过采用纯净透亮的音色来象征着飞行石的光芒与神奇力量。影片中有4次运用到了飞行石音乐,其中有3次几乎都是单独奏响的,而在片尾处当天空之城开始崩塌,没有了城的大树飞向更高的天空时,象征着飞翔的音乐在低声部以伴奏的方式轻柔的奏出。以交响乐方式奏出的庄严辉煌的主旋律歌颂着天空之城,以一种凯旋、胜利的姿态将庞大的影片主题升华。为了表现影片不同的情节,丰富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影片能营造出更真实的效果,作曲家必然要谱写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影片中除了主角巴斯与希达,比较重要的还有追逐财富但心地善良的海盗母亲和她憨厚可爱的儿子,以及贪婪有野心属于反面形象的穆斯卡。我们从音乐中更可以证实这一观点。作曲家赋予海盗的音乐基调是搞笑滑稽又带有可爱的味道的。例如在影片中当海盗与巴斯的师傅相搏斗时音乐并没有给人一种杀气、邪恶的感觉。这似乎与我们一般见到的厮杀的场景不太符合,然而仔细体会并结合影片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因为影片中的海盗其实并不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在搏斗的细节中海盗与巴斯的师傅互相比胸肌,以及巴斯师傅将衣服挣坏后他的妻子的一句:“谁来为你补这件衣服啊?”都透着诙谐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从侧面来描写海盗的话影片有一处更直接表现出了他们的可爱:当希达在飞船上为海盗一帮人煮饭时,他们因为喜欢希达都借着各种理由要去厨房帮助希达以至于厨房里快容不下。此时代表海盗的幽默可爱的音乐又一次响起,这一段音乐为了表现出那种滑稽的感觉久石让采用跳进进行并用跳音的方式来表现。以穆斯卡为代表的反面形象无疑是采用不协和音程和充满紧张感的音乐来表现的。因为穆斯卡妄想通过以天空之城统治世界,为了得到天空之城他不惜发动战争置众多生命于不顾,用这种音乐更将他的丑陋的形象表露无疑。由此可见,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音效更重要的是它在刻画人物、表现场景甚至预示情节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音乐的加入使得这个原本飘渺而又虚幻的世界拥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也更赋予了虚拟的卡通角色以真实感与生命力。

作者:朱丹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论文:民族音乐用于电影音乐论文

一、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与普通音乐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音乐要与电影画面相互配合,二者要处于一个节拍,电影音乐主要是为电影服务的,要烘托主人物的形象及电影故事中的情绪气氛,还要符合时代特征。电影画面同音乐一同展现给观众的同时音乐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其既有音乐的听觉效果,同时又具备了增强电影艺术性的功能,所以说,电影音乐是相对独立于音乐和电影之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又兼具了音乐与电影的特性,处理好电影音乐这个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提供给观众更具美感以及观赏价值的作品。

二、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一)电影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多而且各具特色,我国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洗礼更具特色,留下了其中的精华,更有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其不断与外国文化相融合,吸收并改进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元素,可以说现在的民族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音乐,取材于人民群众,又包含了西方的民族风情,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有戏曲、民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视听,既保障了画面的美感,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听觉强度,从而使电影的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影片的整体效果。电影音乐源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统音乐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影中每一个经典素材的塑造,都取决于音乐效果,电影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

电影中的民族元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1、戏曲

戏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独具代表性。北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对我国歌剧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新型电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更易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像是影片《霸王别姬》,其中的戏曲音乐的运用就恰到好处,京剧旋律的运转昭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其紧密相连,将剧中人物一生的转变更戏剧化,对比影片的整体氛围,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很好用。

2、民族歌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歌作为一种最易于表达情感的形式,自热而然的就踏上了历史舞台,民歌流露出的是浓浓的地方色彩,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简要的分为两部分即南北两大块,北方的人兼具热情、豪放,所以民族音乐也以阳刚之气为主,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婉约细腻,所以南方音乐以阴柔为主,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中,选取一定的民间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及感染性。《嘎达梅林》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真实的再现了蒙古人豪放洒脱的不羁的生活方式,其运用的长短调,使整个电影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3、民族乐器

大家都知道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乐器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乐器不成音乐,而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使得电影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影片《卧虎藏龙》中将西方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既能领略到西方乐器的磅礴气势,又能感受到民族特色的清新之气,兼具东西方特色的影片赢得了高票房。还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十面埋伏》,他们用琵琶做主要工具,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其音色和音质是不可否认的。琵琶曲的出现迎来了影片的开幕,伴随着琵琶曲的节奏影片的剧情一步步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本片中琵琶曲的运用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寓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音乐在电影音乐中占据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我国的传统乐器对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电影市场已经逐渐的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与制作规模宏大,特效技术先进的好莱坞以及欧洲电影相比,我国的电影行业还很难被世界认可,所以只有发挥我国民族性格特征的音乐特点,才能占据电影市场的一席之位,我相信在未来独特魅力的民族音乐一定会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流光溢彩。

作者:杨建琴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音乐论文:学前教育幼儿音乐论文

一、借助聆听和欣赏途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非是纯粹的音乐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往往将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视为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作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反映,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正是音乐感召力的体现过程。比如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或怀抱娃娃、或手扶摇篮,这样宁静唯美的画面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足以证明情感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儿童生活经验辅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多方位感知。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尤其重视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施,依据幼儿实际心理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幼儿音乐作品,这对于幼儿整体音乐感受力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策略选择方面却还需要加以斟酌,借助有效的欣赏途径培养幼儿综合审美能力,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这是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康宁 亢莉

音乐论文:民族风格钢琴音乐论文

一、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风格的表现

(一)民族风格的作品创作

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单声的思维模式为主,而钢琴确属于多声的、立体的一种乐器,这就使得钢琴与我国的传统音乐之间出现了冲突。音乐本身的体系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钢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出发,学习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创作技巧与演奏艺法,坚决不能直接否定钢琴音乐的运用,当然也不能纯粹的进行照搬与模仿。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音乐旋律可以说是所占据的地位十分显赫,这将非常有助于对作品进行钢琴曲的改编。汪立三先生就曾说过,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感人事物,比如具有深厚历史底蕴、豪放爽朗以及泥土味道极其强烈的陕北民歌,只有巩固与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学习与热爱,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有激情、有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民族风格的音色技法

音色技法主要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寻求显著民族特征的表达钢琴音乐语言的创作方式,也是在演奏过程中彰显民族文化深厚底蕴的演奏技法。在演奏中国钢琴改编曲时,要将音色技法巧妙的融入到传统的钢琴音乐演奏技法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精巧的采用装饰音是我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构成民族特征与民族风格的核心元素之一。装饰音、民族乐器的特效演奏以及特定音乐气氛的营造等,都是无法取代的,通常都有着生动逼真、画龙点睛的功能。

(三)民族风格的旋律线条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元素中,旋律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条简单的单一线条就能够将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并抒发出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我国钢琴音乐的改编曲,一方面是对传统音乐中突出的旋律线条特点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钢琴具有和声、织体、复调等多声表现手法的发挥,丰富并创造了新的旋律线条。同时,我国的钢琴音乐旋律不管是旋律方法还是旋律节奏,多数都具有浓郁的东方音乐特色与民族音乐韵味。

(四)民族风格的节奏安排

著名钢琴曲作品《阳关三叠》中所运用的叠奏式结构,在保持总体结构的原曲特点基础上,具体的曲调又呈现出由缓慢到急速、由平和到激情、有放松到紧张的发展过程。这一曲式与我国自隋唐就已形成的古典传统音乐曲式非常吻合,对于我国传统音乐而言,这种曲式手法不仅独具特色,同时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结语

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采用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表达语言,是从事钢琴音乐相关工作人员应肩负的伟大使命与不懈追求。在坚持以中华民族特色为主航向的钢琴音乐创作中,还要充分领会与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钢琴音乐所包含的意蕴,不断改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作曲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创作出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同时,要以现代化的民族音乐语言与广袤的视野向全世界宣传具有中国民族风的钢琴音乐。

作者:苏晓琳 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论文:本真教学音乐论文

一、回归音乐本真,音乐课应以唱歌教学为主

对于学生来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感官体验,激起了学习新歌的兴趣和欲望,就能更好地去体验和表现音乐。又比如,在处理一些音乐的情绪时,教师如果只是在语言上强调要优美地演唱,对于学生来说仍是空洞的。如果教师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示范,学生感同身受,就会情不自禁地学着用优美的声音去演唱了,可见教师的引领对于规范学生的演唱是何等重要。

二、回归音乐本真,音乐课应重视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歌唱教学离开了节奏教学那就是无本之木,失去了骨骼和支撑。回想原来的节奏教学,总是把歌曲中的一些节奏点拎出来重点练习,这未尝不是一种训练的方式,在训练的最初可以用之。但是不要以为经常进行节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就会提高很快,因为音乐节奏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始终,学生体验深刻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样的音乐感觉。节奏感是流淌在情感与肢体语言中的。在节奏教学时,不要忽视歌曲的情感因素,教师要身临其境地去表达和表现节奏,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形象具体。比如:在指导连音节奏的连贯唱法时,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连贯演唱,学生能体会到连音唱法就像蚕宝宝吐丝又细又长,连绵不断。节奏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必须重复训练,只有一种节奏型深入其心了,再换一种来进行训练才会更有效,不过即使是同一种节奏型,每一次训练时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否则学生会渐渐失去兴趣,讨厌这样的训练方式。比如:听某位老师执教的《时间的歌》一课时,在教学中她特别注重节奏教学,从最初模仿小闹钟的声音、大钟的声音、布谷鸟的声音入手进行练习,并巧妙进行多声部的配合练习,效果较好;在音乐游戏中,她也是有节奏读词,但这次加入了强弱对比,把节奏练习进一步深入;在新歌教学中也采用有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并注重了读法的引导。她还善于运用手势进行引导,强弱对比、轻重缓急,一招一式特别有效。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良好的节奏感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们的节奏感渐渐增强,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在歌曲的演唱中就不会再出现节奏上的问题了。节奏教学不应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范畴,而应贯穿融合在音乐教学的始终。比如:在执教《滑稽歌》一课时,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有节奏的对话,师:她把袜子穿在哪里了?生:她把袜子穿在XX了。接着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这样就为感受一首歌曲的节奏支架奠定了基础。为了突破休止处的难点,可以采用在休止处拍手的方式,这是一种用动作增强节奏感的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如果能长期进行这样的节奏训练,相信内心的节奏感势必会增强。在表现的环节,提问:除了拍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的身体做哪些动作?学生经过讨论后用跺脚、拍屁股、拍小凳子等体态方法加以表现,这样继续巩固对歌曲的节奏感觉,也深化着内心的节奏体验。而可以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二部节奏训练,先单独再合成,加上教师的引领作用,表现效果非常好。在这样的课例中,节奏教学贯穿始终,节奏真正成为了音乐的骨骼,又不乏生动有趣,让学生主动融入。

三、回归音乐的本真,音乐课要重视发声练习

现在的音乐课堂很少进行发声练习,导致学生一开口声音紧绷,全班的演唱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所以歌唱前的练声是必须的,但是发声练习忌枯燥乏味,只有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接受。例如,在低年级的发声练习,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式的发声练习。如,师:小花猫在屋里——生:喵喵喵;师:小花狗在屋外——生:汪汪汪;师:小青蛙在水里——生:呱呱呱;师:小鸟在天空——生:喳喳喳。练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形象做一做相应的动作,这样就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发声练习不要和歌曲教学割裂开来,只有结合歌曲内容有机渗透,才能使得发声练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执教《铃儿响叮当》一课时,老师可以拿出一盆腊梅花,走到学生们中间,让学生闻一闻腊梅花的香味,在闻花的同时有机地指导闻花的方法和气息的运用,这就为歌曲一句中及时个“好”字的切入打下基础。事实证明,这种训练发声的方法贴近了歌曲的意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有效的。

四、回归音乐本真,音乐课要重视音乐知识传授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非常重要,但因为音乐知识的枯燥性,教师们在教学时不知该如何切入,有时干脆避而不教,这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把音乐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在音乐实践中创设富有趣味的语境和情境,合理有机地渗透乐理知识,给每一个乐理知识赋予生命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学习的课堂效率。我们还应该大胆地分析和运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奠定基础。比如:在聆听《忆江南》一课时,老师注重了对歌曲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渗透,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可以从引导学生观察乐句入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鱼咬尾的作曲特点是前一乐句的一个音是后一乐句的及时个音,只有五个音的调式是五声调式,一个字上有几个音叫一字多音。由于是自己的发现,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在演绎歌曲时就显得如鱼得水,歌声非常美妙动听,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进行专业的总结。这些音乐知识的教学让课堂上的音乐味更浓,也让学生的音乐能力日渐丰厚,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开展一些小型的创编活动打下了基础。追求音乐的本真,还原音乐的本来面目,在扎扎实实的教学中实现师生生命体的共同发展。愿音乐这门艺术,带给学生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黄红英 单位:江苏海门市平山小学

音乐论文:电影白毛女音乐论文

一、剧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

黄世仁在剧中是奸猾狡诈的地主老财,音乐对他的刻画并不是一味的丑化,而是通过音乐的行进描写其阶级意识和心理变化,进而表现出人物的特殊性,他的形象轻浮,无时无刻不是一个狡诈轻狂的试图压榨劳动人民的狠角色,使人一听到该音乐,就知道可恶的黄世仁要登场了。

二、丰富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

电影《白毛女》在其音乐的创作上,开创性吸收和借鉴了外国歌剧的某些作曲技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单线条的旋律发展方法,有了纵向的和声进行和交响化的配器,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开创了中国新歌剧在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上的新尝试并取得成功,成为中国民族歌剧一大经典。剧中的《扎红头绳》一折,更是描述了喜儿和爹爹短暂的欢乐,对唱的节奏欢快,色调明朗,表现了喜儿的天真可爱,也是父女情深的自然流露,使剧中主人公最幸福时刻的描述同后边人物悲惨命运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深刻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现实主题。《太阳出来了》在剧中是一个合唱,它成功地表达了翻身做主的劳苦大众的坚毅和胜利后的喜悦,唱出了对喜儿不幸遭遇的怜悯和对地主的愤恨,是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做主,对长期剥削压迫人们的地主阶级的宣判,同时合唱也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团结和朴实的阶级感情。合唱中对“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反复渲染,对强化电影主题有重要意义。《白毛女》歌剧、电影的音乐创作者们,在该电影的音乐发展上没有采用全盘西洋歌剧写法的创作方式。他们深入民间积极采风,吃住在故事的发生地,感受着当地的民生民俗,体验人物生活,感触人物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中国音乐语言特点贴合人物性格的融入民歌小调的音乐形象,在吸收中国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又融合西方音乐发展的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的张力。

三、电影《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的特点

《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并借鉴了外国歌剧注重人物内心的处理手法,改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来着力刻画人物特征,剧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各个角色的音乐特点也要不断发生变化。《小白菜》旋律句句下行哀怨悲伤,适合喜儿遭遇凌辱时的内心诉求,但是这和扎红头绳时天伦之乐的幸福体现严重不符,作者融合《青阳转》比较欢快活泼的音乐元素,创作了《北风吹》片段。当喜儿遭到了黄世仁凌辱逃进深山变成“鬼”时,在她的唱腔中融入了秦腔和河北梆子等慷慨激越的曲调,把喜儿角色的蜕变和内心坚定的复仇信念刻画得淋漓尽致,《白毛女》的音乐是吸收民间小调的中国式音调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音乐发展手法,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借鉴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经验。如主题动机的应用,主题音乐伴随喜儿的出场、欢乐祥和的场面等出现,民乐加上西洋乐队的伴奏,使之和声色彩更为丰富,合唱、伴唱的运用,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感染力。剧中的《太阳出来了》的群众合唱,把群众和喜儿的阶级情感及人们对喜儿遭遇的同情表达了出来。剧中红军来了,解放家乡片段,背景音乐用了《军队进行曲》的一部分,把军人的果敢、豪迈,激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感。

四、电影《白毛女》音乐

在乐器演奏以及唱腔处理上的特点电影《白毛女》作为一个新的作品,其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不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可以自由发挥,因此《白毛女》的音乐在创作上中西合并兼容并包,成功吸收了中国民族小调和西洋歌剧的优点,即有民族性又有交响性,这就体现在它的乐器演奏及唱腔处理上。在配器上,很难想象仅靠几件民族器乐是很难达到《十里风雪》《太阳出来了》等片段要求的气势宏大、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的,民族器乐加上部分西洋乐器的配器方法,既突出了民族性又增强了交响性,极大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在唱腔的设计上,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唱法和表现形式,在演唱形式上有合唱、对唱、独唱,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在唱腔设计上贴合人物主题音乐和当时内心活动,以民族唱法为主,吸收借鉴西洋唱法,使声音的表现力和音乐的流动性增强,加强了演唱的艺术性。

五、《北风吹》旋律贯穿全剧

歌曲《北风吹》无论在电影还是在歌剧当中,都是贯穿始终的音乐,其欢快的节奏,突出表现了喜儿的天真无邪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影片的开头较之歌剧增加了一场秋收的场景,表现了喜儿和大春两家互相帮助及两个年轻人朴素纯洁的爱情。赵大叔当着两家老人的面提婚事,还说“这都是明摆着的事”说明喜儿和大春的婚事得到了家人和乡亲的默认,喜儿给大春补衣服,大春给喜儿摘柿子,多么朴实,多么纯洁的爱情。故事情节在行进的时候加上《北风吹》简单、欢快的节奏,把两个小年轻人内心的喜悦也刻画了出来。剧中结婚前夜喜儿剪喜字,剪鸳鸯,大春回来之后给她买了绒花,喜儿对镜梳发髻、戴绒花,并且安排了一大段唱,其旋律风格和《北风吹》《扎红头绳》一样,都是属于欢快型的。剧中通过喜儿的一段唱及对镜戴花、梳发髻及掩面羞涩的动作,生动细腻刻画了喜儿甜蜜幸福的心情。大春回乡在山洞中同“白毛女”相认,又是《北风吹》的旋律为背景音乐,描写了历经磨难,有情人又见面的幸福。电影《白毛女》在人物塑造和音乐设计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影视创作方面都具有示范性,在其问世的几十年间,一直被奉为经典,其《北风吹》的主题音乐更是被大家一直传唱,至今还是声乐教学曲目中较具代表性的唱段。其在音乐设计上的成功,正是作曲家深入生活,了解并体验群众的思想情感,熟悉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借鉴前人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者:刘茜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一、要在音乐欣赏中加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等要素

在我听到的音乐欣赏课中,在老师所选择的音乐要素的力度、速度等方面的音乐知识教学时,大多数老师只是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只注重对场面的理解,却忽略了对音乐要素的知识挖掘,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音乐的实质中。在笔者的这节课中,体现了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智慧,大胆地对学生进行了音乐要素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也学会了基本欣赏知识,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打好基础。

二、音乐欣赏中要注重音乐要素的变化

人的心理形式包括情绪与情感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更能表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对某个情感进行体验时,都会感受到其中的情绪色彩,而且容易被学生发现,但是这种情绪色彩不是很稳定,也不持久。而情感则更具有稳定性,也不易被学生所觉察,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也有高低层次之分。对于情绪与情感来说,它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在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显得很突出,也有特殊的表现内容。我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就是从情绪与情感两个方面的来体验的,二者有着一定的变化过程,在变化时,就是音乐的要素在发生了变化。音乐最能体现一种情感,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化身,它的表情力量比任何一门艺术都显得明显,更能抒发情感,通过音乐表达一种感情,进行情感的宣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情绪与情感这个主线,让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得到培养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要素鉴别能力,能通过音乐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达到共鸣。所以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可以在外表的层面上显示出来,以更注重内心深处的体验,在音乐中找到使自身感到展撼的艺术效果。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让音乐影响着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当然,学生的感情养成是在音乐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的,音乐中的要素变化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化。

三、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进行音乐要素教育

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进行曲、童谣、舞曲等,小学生分清什么是独唱,什么是独奏、齐唱、齐奏等。比如,《爱劳动》的体裁是进行曲,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抓音乐的要素,让学生了解进行曲是什么样的体裁,触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另外,进行曲中的力度是什么样的,是正常的一种行进步伐节奏,更加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这一重要因素。总之,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场面,还要向学生渗透音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而达到善于表现美的目标。

作者:吕海啸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音乐论文: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论文

一、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

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关系着影视音乐能否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价值,运用有效地方法策略可以将其效益较大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

1.通过影视音乐加强学生视听训练

很多大学音乐教学针对视听训练时,往往通过单一的教材内容进行,使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低下。这时就需要影视音乐的介入,合理利用影视音乐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开发学生的思路。特别对于一些影视作品,其中的插曲便是影视音乐的典型代表,能够吸引学生产生对作品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如电视剧《天路》中的主题曲《青藏高原》、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电视《日内戈医生》的主题曲《伊人何方》、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葬花吟》等等,合理引入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曲,插曲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渲染情境氛围,表达作品中心主题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视听水平。

2.通过影视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

音乐欣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素养,感知力,想象力等等。深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这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感官欣赏逐渐深入理解,随后发展成情感欣赏,提升到理性欣赏层面。同时,提升欣赏力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表达直观,具体形象的音乐作品最适合学生在初级阶段进行音乐欣赏,而大多数影视音乐都符合以上条件。所以说,影视音乐对提高音乐欣赏力的作用不可替代。

3.影视音乐对课程的导入作用

很多音乐教师在进行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当教学歌曲的时候,直接开门见山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教学,往往会发生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合理进行音乐课程的导入工作,增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改善课堂效率。在音乐作品教学前,合理引入影视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做铺垫,才是课程导入的核心方法。如在进行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的教学中,先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同时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掌握韵律和节奏,感受和辨别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又如教学演唱《走进西藏》时,可先播放《西藏诗话》,通过对西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西藏的独特魅力和雪域风光,引诱学生进行联想,勾起学生的兴趣,使音乐作品内容深入人心,达到音乐教学最终目标。

二、结语

总之,影视音乐对大学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仅是引起学生对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还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的进行做铺垫,使其更加顺利。影视音乐通过对“视”和“听”两个方面来加强音乐的欣赏效果,使其更易于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加快从感官欣赏到情感欣赏再到理性欣赏的渐变效率。而音乐教学工作者们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引入影视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作者:尹娜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

音乐论文:音乐评论传播音乐论文

一、客观的音乐评论促进音乐传播中“传必求通”的价值保障

音乐评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自尊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社会和人民大众不可推卸和不可轻视的义务和职责来沟通正常而合理的音乐传播,促进良性运转的社会音乐进步和发展。

二、音乐评论是音乐生产活动中竞争的有力监督

“百花齐放,百家争艳”是艺术创作活动中最总要的特征之一,在当今的音乐发展中,各种风格流派,题材内容,各色各异,五彩斑斓,体现了音乐海洋的博大精深和广袤,而一个健康的传播和发展渠道务必要求者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的竞争之路。合理健康的竞争则会使音乐艺术中最的品质来装扮我们的社会家园,进步的音乐作品将会给整个社会创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如今音乐的传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形式闯入人们的生活和视野,其中的艺术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出于经济目的和其他目的,因此,在当今的各种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不公平和竞争结果不尽人意,音乐审美标准丧失,审美只为作秀的的扭曲现象,那么此时的音乐评论就要始终保持纯洁与自主,洞察一切竞争活动的某些非艺术动机的行为,为此竭力的发言、说话。

三、音乐评论是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舆论手段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发展和传承,而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的某些技术成分,使之于本民族的因素相融合而成为本民族富裕时代特色的创造,才是一种科学的创造态度。音乐评论家在审视音乐家的创作和实践中,别具慧眼的发现他们在传承和发展创造中中西结合的闪光点。在音乐评论中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避免僵化、保守、和虚无主义的西化外国化。音乐评论家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建设中,竭力的高呼呐喊,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的正气之音。

四、音乐评论是使一切音乐现象公平公正的天平

在音乐研究、音乐教育、音乐科技、音乐社团组织活动等的音乐创作表演和传播活动的评价及其历史现象中,音乐思潮和预测的分析研究,使得音乐评论可以从局部扩展到,微观走向宏观,各自趋近群体。它是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中无所不及的价值评判天平,洞察体验一切音乐现象,引导相应的社会群体从中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利益。科学的音乐评论具有检查各类音乐社会活动和社会音乐现象的功能,包括其中的现象行为和动机,行为的道德,行为的规范,行为的方式方法。

五、总结

在音乐这个广袤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已经悄然来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音乐生活的规模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段都是一个呈爆炸时代膨胀趋势里,我们需要科学的音乐评论,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作者:荆晶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论文:功能电影音乐论文

一、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

在的电影音乐与剧情的配合中,因为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能够更加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因而通常甚至让观众们觉察不出它存在的迹象。通常情况下,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伴随故事情节及画面空间的逐渐展开和发展,观赏者的心绪也逐渐被影片的内容给调动起来,然而这个时候,眼前的一切还尚未使得观众的情感系统被打开,他们需要电影的音乐从生理上天然地与之匹配和融合。此时,电影的画面被音乐所激活,同时观众的情绪也被音乐激发,观众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不由自主地产生互动和共鸣,如此可以充分地将音乐抽象化及电影具象化的表达地融合在一体。正因为电影音乐的这种非倾向功能,因而人们通常在视听同时进行下来观赏电影,这个时候,电影音乐在有效互补电影画面情节发展的同时,还能很好地起着调动观赏者情绪的效果。有人认为,音乐的非倾向功能同时还被认为是人的精神受音乐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基础是神经受到听觉印象通过某种特定方式的影响。因而音乐可以表现出一股无形的魔力激烈地进攻我们全身的神经,同时还能安静、愉快地影响我们过分激动的心情。事实上,往往我们在感受电影音乐时,尚未来得及通过美感经验对其进行判断,内心便已被音乐的氛围所感染。但这些同样也离不开电影画面的作用。只是这种人们对电影音乐的感觉,尚处在初级阶段,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同时还与其审美功能同时起作用。

二、电影音乐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通常是指一种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是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之上的,同时这种满足还与社会功能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受到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的牵制。而电影音乐在表现出受到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牵制这一方面,却又与纯音乐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受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影响下,因而对相同的音乐感受会大不相同,这也就是说音乐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然而电影音乐却不然,因为电影音乐主要是服务于电影的剧情和画面的,鉴于画面中所演绎的具体而真切的剧情及展示的人物、场景、氛围,所以人们在感受音乐时,往往是基于画面的形象内容及剧情之上的,这种感受和理解通常都比较明确具体。同时,作曲家在为电影配乐时往往也是通过电影的具体情节及发展所确定的,由此可见电影音乐的内容是确定的,所以,电影音乐受到电影剧本身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所牵制。同时,在音乐中,审美功能比其他任何艺术的地位都重要。影视大片如《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为电影配置的音乐一般都是专门邀请世界顶级的作曲家专门为其量身定做。这种现象正体现出了电影音乐要做到与影片的内容之间最的契合。例如,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段采取音画对位手法进行的配乐,将二战时期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残酷罪行利用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出来。在该片中,不同的配乐均丝丝入扣地体现了电影的画面,将语言及画面所难以表达出来的东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如当时凄惨的社会状况、人性被泯灭以及人们对生存的迫切渴望等。的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凭借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它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隐含在其审美功能当中,通过人们的音乐知觉,指引人们去思考和回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三、电影音乐所具有的倾向性功能

音乐对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便是音乐的倾向性功能,这种影响是通过情感的方式来对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产生作用。这些社会内容的实现主要依靠对审美主体的想象及联想,而想象和联想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音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所借助的令自己在体验感情的同时还能随之做定向联想的非音乐因素。这种非音乐因素对于电影音乐来说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电音的歌曲不仅具有一定内容的歌词,同时其主体音乐、背景音乐以及场景音乐等与一般的纯音乐大不相同,它通常保持与电影的内容一致,并且充分发挥补充电影画面未尽内容的作用。电影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空镜音乐”的应用,使得观众有了任意驰骋翱翔的联想空间。例如,法国影片《蓝》影片中就多次出现这种“空镜音乐”。影片中女主人公朱莉在一次车祸中痛失丈夫和女儿,就在她悲痛至极的时候,却非常意外地发现她丈夫生前的一个情人为她丈夫怀上了孩子,正是这种新旧双重的打击,令她彻底从麻木中惊醒而回到了现实,终于对她过去的生活有了彻底的了解。该影片通过朱莉游泳时的音响将人物的情绪表达出来。例如“空镜音乐”第二次出现是朱莉彻底将自己孤立起来,然后在游泳池中发泄着自己的心情,当游到池边看到自己的女友时,后者问她是否哭了,她回答说是水珠。接着,影片出现以悲剧命运为主题的背景音乐,画面并出现持续了12秒的黑镜状态。此时此刻,“空镜音乐”仿佛就是那个她无法摆脱的生死纠缠的象征,代表的是她无法抗拒的巨大悲惨命运以及那令人窒息的哀恸。

四、电影音乐营造背景气氛及刻画人物形象的功能

(一)营造背景气氛

电影音乐营造背景气氛是指利用音乐将影片的某种特殊气氛基调营造出来。例如《钢琴师》主要突出描写维拉德斯娄斯皮尔曼所演奏的钢琴的情节,其中选取自波兰音乐家为电影所做的原著音乐如《吸血鬼》和《贵妇画像》以及波兰钢琴家演奏的那八段肖邦的乐章,均极为精彩。同时,这些伴奏的电影音乐还对整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产生很好的渲染作用,从而使得观众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调动。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在录音棚内钢琴家演奏的那曲忧伤宽广的《升c小调夜曲》似乎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命运即将终止。

(二)刻画人物形象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银幕上人物无法直观表现出来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正是电影音乐所最擅长的。例如在影片《钢琴师》中,当德国军官问史标曼是做什么的,史标曼用德语回答他说自己是一个钢琴师,然后军官让他弹点东西,史标曼于是将手慢慢地按在琴键上,毅然选择在生命的一刻,将自己对迫害者的反抗表达出来,于是便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及时叙事曲》。当琴声由一开始的稍显生涩,到中间的逐渐流畅,及至的突然结束,短短的时间里,却将史标曼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地表达了出来。此外,电影音乐还具有深化主题的功能。电影中的导演、摄影、表演以及美术等各个艺术元素,都是利用自己应尽的功能来体现主题思想。而电影则通过音乐来使影片的主体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在美学视域下的电影音乐功能包括非倾向功能、审美功能、倾向性功能、描绘性功能、营造背景氛围功能、刻画人物形象功能以及深化主题功能等,正是通过这些功能,电影音乐以它在特殊时间及特殊空间内所表现出与其他音乐门类不同的本质,并用它独特的魅力进入了美学研究者们的审美视野,从而深刻地体现出电影画面所没有的、更为深刻的内涵。

作者:汪珂成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系

音乐论文:传播红色电影音乐论文

一、在这些红色电影中,涌现了很多红色电影音乐的经典

如《歌唱祖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南泥湾》、《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等,这些曲目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成为见证时代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这些红色电影音乐在社会文化领域当中广为传播,成功地担当塑造主流价值观,体现国家意志的任务,充分实现文艺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使得个体接受国家意识形态的感召,自觉认同“构成经验自身的社会秩序的客观特征”,积极主动接受被赋予的某种社会身份,被成功地建构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这些红色电影音乐承载着某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人们的集体记忆,成为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体系如何进行成功的塑造和传播这个问题极好的文化样本。1949年新中国之后“红色电影”有许多观众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如《地道战》、《》、《小兵张嘎》、《上甘岭》、《江姐》、《苦菜花》、《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等等,它曾经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岁月。“红色电影”更多地指向于,在两种或多种体制制度或思想观念并存时,能够代表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那一方,以这种意识形态指导拍摄或将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影片中,并使之成为影片的主导倾向。出现于红色电影之内的插曲或主题曲,对红色电影所倡导的主旋律的精神价值进行渲染、加工、美化、煽情,在某种意义上,红色电影能制造精美绝伦的视听场面,它还能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使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剧情设置的特殊情境,电影音乐在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让观众们与片中人物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影片传达的主题思想、价值观念。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经高度推崇电影中音乐的重要性:电影里面的音乐有24小时能像电影里的画面那样成为一种可驾驭自如的手段,声带有24小时能像画面那样从一种复制的技术转变为创造的技术。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电影音乐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功能过于低估。而在大众文化领域,首先被人们记住的是电影的某个经典唱段,而不是某段电影画面或者镜头。红色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那段西皮快二六“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唱词豪迈冲天,充分表现了革命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那个年代人们津津乐道和勇于效仿的精神偶像。崇敬英雄、歌颂英雄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创作风格成为红色电影音乐最为典型的电影修辞。

二、红色电影音乐并不寄托于英雄叙事

有的红色电影音乐充分展现了优良的民族音乐传统,同时还赋予了音乐以精美的文学色彩,充分体现出红色电影音乐中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如电影《上甘岭》的音乐插曲《我的祖国》(作曲:刘炽),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作曲:刘炽),《草原上的人们》里的歌曲《敖包相会》(作曲:通福),《我们村的年轻人》里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作曲:张棣昌),《柳堡的故事》里的歌曲《九九艳阳天》(作曲:高如星),《红日》里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作曲:吕其明,肖衍为),《英雄小八路》里的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曲:寄明)等等,这些红色电影音乐涉及的体裁广泛,创作手法更为鲜明,它们真诚地表现出人们在面对民族危亡时的勇敢无畏精神和勇于开创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意志,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电影音乐对声音形象的塑造更为明确,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形象化明朗化,尽管每首歌曲都有其固定的表达范畴,有歌颂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表现了革命解放战争,还有歌颂解放后新中国幸福生活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很多表达爱情的红色电影歌曲,但是它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电影音乐通常以主题曲和插曲的形式来表达,红色电影音乐主题曲以表现电影作品主题为主旨,它表达了特定的情感和音乐风格,集中表现了电影作品的影像形象、人物形象、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等,由于电影歌曲都有文字撰写歌词,因此其表达主题和情感基调往往具体可感,因此能对剧情及电影主题能起到概括、揭示、强调、隐喻的功能,从而有助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体会,如以电影《红色娘子军》为例,其主题曲《向前进》堪称经典,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音乐;1958年的电影《英雄小八路》则根据真实的抗战故事,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1978年10月27日召开的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上,通过决议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音乐节奏铿锵有力,歌词洋溢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充分表现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激励着青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电影插曲也是红色电影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

常常出现在某些重要的电影场景内,它们针对某一具体的情节主题而创作,它们与剧情的发展紧密联系,主要承担着表达人物情感,推动剧情发展、烘托环境气氛的艺术功能,从20世纪上半期起,电影插曲就被广泛运用到电影音乐的制作上,的电影插曲所达到的轰动效应屡见不鲜,如《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电影插曲的表现形式也是比较多元化,每次出现都是配合特定的剧情或场景,以穿插形式出现,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英雄赞歌》、《敖包相会》、《映山红》等等,这些电影中插曲为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做出了补充说明,有些甚至作为影片音乐的主题思想贯穿整部电影作品。电影《柳堡的故事》在以战争为题材广泛流行的特定历史年代,将爱情作为电影主题在硝烟中净化提升,其插曲《九九艳阳天》轻松明快、纯净甜美,成为了一首给人以淳朴、阳光、健康等精神感受的爱情赞歌,还有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几首著名电影的插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帕米尔的雄鹰》这些插曲将政治、爱情、间谍、战争等元素与少数民族服饰、高原和雪山风光等诸多视觉元素结合起来,为电影完成叙事赋予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而电影插曲的作曲家们根据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的升华改编,使得民族音乐风格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存在的较大价值就是为民众服务,而与画面结合赋予意义的电影音乐更是如此。成功的电影音乐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并喜爱,只有实现这个前提,才能谈论电影音乐的其他职能,红色电影音乐也是如此,只有首先具备巨大的艺术价值,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才能谈得上附着于其上的其它职能。红色电影音乐也是如此,首先它得是精美的文化产品,充满艺术价值,其次才能在传播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丢掉这个前提,即使是程式化的红色电影音乐,也不能机械地实现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包装,红色电影音乐成功地实现了艺术价值与意识形态的无缝对接,因而能够成为艺术传播和政治传播双赢的经典。也要看到,当下对红色电影的研究有之,对红色音乐的研究有之,而着重对红色电影音乐的研究尚不多见,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红色电影音乐的研究做的还远远不够,如此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负载的意义绝不能停留于音乐艺术本身,其参与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构建,对民族文化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对几代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的讴歌和赞颂,都是在当下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弥足宝贵的精神资源,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掘研究。

作者:廖婷

音乐论文:艺术性表现电影音乐论文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电影作品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使观众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在电影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画面、音乐等方面体会作品情感,加深对电影感情的体会。电影内容是情感表达的基石,而电影音乐就是情感表达的调味剂,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无法抒发感情的。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可以将电影情感升华,使观众获得更强的情感冲击和体验。比如,很多电影到故事高潮时都会融入特定的音乐,借助音乐手段将整部电影的感情升华到较高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没有音乐,这种艺术效果将大大减弱,降低了电影的情感艺术表现。所以,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是电影作品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乐器,也可以通过人声,不同的形式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就音乐来说,多样的音乐形式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具体到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使电影更有艺术魅力,音乐的缓、重、轻、急,音色的不同,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相互交织,互相融合,能打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效果。而且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比如人声和乐器对电影作品诠释就有差别,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能够满足电影内容的需求,人声通常表达得更直接,乐器的表现则更隐晦,根据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使电影的艺术效果更丰满。

(二)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

音乐是一种具体和抽象相融合的艺术,音乐的内容是具体的,但透过内容所表现出的艺术又是抽象的。音乐通过歌词、旋律、节奏来表达其内容。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内容更丰富,需要根据电影作品的内容来选择音乐内容,而反过来,音乐的内容又必须能够表现电影作品。所以,电影音乐的内容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轻快舒缓的音乐可以包含舒适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情、幸福的爱情,等等,一种音乐风格或者音乐旋律可以蕴涵很多内容,增加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使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更丰富更饱满,让观众对电影作品有更多的畅想和体验。

(三)表现色彩的变幻性,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除了有丰富的内容外,还具有变幻的色彩,虽然音乐所表达的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能让电影作品多姿多彩。如果说电影作品是画板,音乐就是调色笔,让电影作品充满艺术色彩。比如,在电影作品中,当电影画面温馨祥和时,可以运用舒缓轻快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如粉红色般的恬淡。当电影画面是黄昏或深夜时,就可以运用柔和的曲调,表现出一种蓝色调的音乐色彩。而当电影画面清新愉悦时,可以运用愉快的音乐,表现出一种绿色调的音乐色彩。所以,不同的音乐曲调或旋律都有不同的色彩,能表现不同的电影场景,使观众体验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表现画面的美学性,加强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创作艺术,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随着观众对电影热爱,其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画面精美、音乐动听、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电影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这些因素中,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成为电影美学艺术必不可缺的元素。正因为音乐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才使得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能充分发挥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而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变幻的曲调、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并将这种艺术形式恰当地融入电影作品中,能很好地洞悉电影人物的心理和内心情感,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使观众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达到了的享受。因此,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也增加了电影作品的美学价值。

(五)表现情感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一段时间。就目前来说,电影作品需要声音、音乐去增强效果,没有音乐的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感,不能很好地感染观众,并使观众获得情感体验。电影音乐较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情感表现,不管是其形式的运用还是内容的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在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可以让情感表达得更真切、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在悲伤的情景中融入一段悲伤的音乐,将使这种情感升华,增加了人们的悲痛之情,让观众的感情得到释放,电影艺术也因此而发挥了作用。所以,电影音乐能增加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三、结语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而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体来说,电影音乐在表达电影主题,抒发电影思想情感,表现电影艺术美感,提高电影艺术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很好地将电影音乐运用到电影中,才能使电影更丰富,更具吸引力,也才能使观众在电影中尽情享受,释放感情,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作者:王杨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