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

摘要:把握好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的建设,遵循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健康实用的原则,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设计至关重要。按照贝聿铭先生所说的建筑的责任,图书馆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环境,更多的关注读者,让所有的人能够在里面尽情的享受知识的甘露。把读者、书和环境地协调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图书馆才能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摸样”。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

摘要: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文章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及人文,为建设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建筑;环境;馆员;读者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

说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了。由我国一些著名建筑学家精心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获部级金奖、建设部、教育部、邵逸夫工程一等奖等项奖励(注:这次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是第二次扩建,时间是1987年底,由关肇邺先生进行设计;及时次扩建是在1930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建成后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与老图书馆有机相连,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整个建筑群体到造型色彩,既保持清华园建筑传统的特色,红砖清水墙,灰瓦坡屋顶,又简朴典雅而富有时代意义和文化气息,使原来以清华大礼堂为中心的建筑群得到完善”,新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囊括16个普通和专业阅览室,有2000个读者座位,藏书近200万册。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廊、文物陈列室、研究室以及复印和计算机检索等先进设施。新馆内外庭院配置树木花草、灯柱小品、座凳水池等;并且还配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

引用一句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女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的评价,它有着“近乎神话般的瑰丽色彩”,当时图书馆的模样是:拉开沉重的铜门,就走入了清华图书馆老馆,这儿有意大利的大理石石墙,软木的地,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的,透过这地能望见楼下的光……(注:杨绛女士的评价应是在及时次扩建后,因为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

(二)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在老清华毕业生郑天生(1926年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文章中说,清华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浓厚的读书气氛。学生们在前往图书馆的一路上说说笑笑的,但只要一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便会自然放轻脚步,连大气也不敢喘了……。老一辈清华图书馆馆员王志诚的文章中说,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吴晗、潘光旦等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冒着很大风险,把一批解放区出版的图书,如《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评中国之命运》等等,通过一些“化妆”藏进了清华图书馆,并把一些革命书籍塞进大阅览室参考书架供学生阅读。潘光旦先生当时是清华图书馆馆长。并且清华大学还有个一二・一图书馆,只要是社会上有什么动静,学生们就把此馆的进步书籍秘密运到清华大图书馆藏起来,书库很大,可以乱中藏珍。国民党反动派搞大逮捕时,书库里还藏过被通缉的同学。为了解放全中国,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这种斗争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我们高校图书馆人,要向老一辈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爱祖国、爱人民。

二、西南联大图书馆

(一)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

这在抗日战争颠沛流离环境中的一个图书馆,它没有宽宏高大的建筑,没有新式富丽的装潢,却高效率地传播着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着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西南联大图书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大,迁往昆明。)那么,当时西南联大的校园环境是什么样的呢?1939年联大新校舍建成后,图书馆是的瓦顶房屋,而教室却是洋铁皮顶的,可想而知它既不隔热,又有噪音,为什么?因为下起雨来它肯定是叮当作响的。更糟糕的是学生宿舍,全是草顶泥墙,所以漏雨漏光是情理中的事。在阅览室内,窗子多是用棉纸糊的,很少有玻璃,房梁上挂着大汽灯,因为经常停电,头顶上经常是日本人飞机在盘旋、轰炸。

(二)联大图书馆人和联大人

在胡伦积的文章中说,联大图书馆当时管理阅览室的是几个年轻人,服务态度都很好,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通过努力学习,有的考上了联大,有的还到了美国深造;一年四季,不分昼夜,阅览室里都是鸦雀无声,座无虚席。当时西南联大的图书和其他学校相比也较丰富,包括从北大、清华、南开运来的书,还获得国外不少研究所、大学支援的书籍,同时图书馆也千方百计地购买图书。由于当时是抗战时期,学生们都很贫寒,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常拥挤着抢借书籍。每天图书馆抢借书籍,成为大学里一个热点。为抢借书籍,有的同学甚至把鞋挤掉了,也有同学的手表被门挤坏,有时文具被挤掉在地上”可见借书的场景是多么热烈。当时在西南联大的名教授很多,如在理学院任教的就有朱自清、王力、闻一多、罗常培、沈从文、潘家询、叶公超、柳无忌、钱钟书、莫泮芹、陈福田、闻家驷、周培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1942年,冯友兰、汤用彤和金岳霖教授获得教育部奖励;一些名教授在这儿完成了自己的专著,有的对一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个叫芮沐的教授说过大学三要素:“奋发有为的学生,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丰富多彩的图书。”这话很有道理。拥有像清华园内一样的图书馆,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理想,但拥有像西南联大内一样的图书馆,不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骄傲吗?

三、思考

南昌大学图书馆刘立峰的文章中说到“馆格魅力”时指出:图书馆不必有富丽堂皇的建筑,可以是平凡的、不起眼的、局促的,但它应该是整齐、干净、秩序井然的;可不必有几千万藏书,只要有好书,有尊重他人、有修养学说、愿给人帮助的馆员,这就是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以上我们说到旧中国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老一辈的图书馆人奋发有为,虽然两所大学的建筑、环境天差地别。所以说,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好与不好,人的因素是及时位的,有了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的“奋发有为”的人,是能够创造人间奇迹的,否则,即使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再好,都是不行的。相反,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还可能因为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条件太好了,使馆员们滋生了贪图享受的坏思想、坏毛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高校图书馆人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它是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而得来的,不能在和平环境中就放松了学习和提高。其实,放眼全球,有多少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可见,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说到理想、抱负,可能有些人会说你是在唱高调,有这种思想的人才是要注意了,你的身体已经出现毛病了,别等到“病入膏肓”那就没救了。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中红色历史题材的不少,就是要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我们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农民们缺医少药,有了大病没钱治只有等死,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字是4007万,我们单位每年都要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捐款、捐物,等等;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40.3万人。学术界认为,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应在1500万-3100万人,占中国城镇人口总数的4%-8%;我们的公安民警,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996-2001年年均牺牲人数达到484人,1981年以来,全国就有7000多名公安干警为国捐躯,13万多名公安干警光荣负伤。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在提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目前,虽然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环境比较简陋,但这是暂时的,很快,随着安宁新校区的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图书馆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翘首盼望,用最热烈的祝愿,等待着它的诞生。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建筑环境氛围,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从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以及室内装饰、标识设计、陈设艺术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建筑环境建设 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知识的集散地。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师生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的高校图书馆,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馆藏资源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必须以全新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营造知识管理环境,而建筑环境建设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应是一座环境和谐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建筑,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观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营造一个功能与造型的结合,自然环境与人类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群落,既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又较好地表现出图书馆的品格与文化底蕴。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人文精神理念的设计、选址,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和美化,以及标识设计、厅堂装饰、人文精神体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健康、环保,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二、图书馆建筑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营造一个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的氛围,就必须为读者创建优雅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1.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既体现学校风貌,又引领时代潮流;既追求新颖美观,又不显现商业气息;既吸收高科技成果,又不脱离现实的追求。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要典雅、庄重,具有文化特色,更应充分考虑校园的整体性,在选材、造型、风格以及细部各个方面,要使建筑设计融于校园的整体环境中。通过人文精神理念的建筑设计,达到总体和谐,色彩协调,内秀外美,端庄大方,以建筑所具有的高雅品位和现代文化艺术神韵,给读者以艺术感染力和美好的启迪。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要具有时代感,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校园建筑的整体美;主体结构要突出时代特征,融入地方特色,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特色鲜明、简洁明快,表现出浓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图书馆的周围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应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2.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

选址对图书馆的环境质量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靠近教学区,一般宜建在校园主干道旁,与教学楼、实验楼等相毗邻。馆舍的环境营造要充分考虑空气质量、绿化率,周围应视野开阔,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选址时还可借助周边环境,使图书馆周围风景资源成为图书馆环境的一部分,让风景穿窗而入,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里阅读,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理想建筑环境格局。

3.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除了要重视其实用性之外,还应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风格,充分反映图书馆的典雅性格特征和创作构思的统一性,体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意识,不仅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使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和提升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校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应是学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中心,除了读者在这里进行学习研究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报告、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所以,图书馆的主体建筑,既要充分考虑功能用房设置的性,同时还要顾及到周边环境的美化和内部结构的布局,营造出优美的内外部环境,体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书香气息。

4.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多种功能组合的综合性建筑

现时代变化速度非常快,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跟着转变,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手段、管理模式、空间用途和技术装备都会变化,一方面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有所预见,适当超前,而更重要的应在建筑结构、布局、管线接口等方面都为未来发展作出考虑和适当安排,使建筑能适应变化,提供灵活调整的可能。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藏书、借阅的功能,图书馆工作者已从纯粹的手工操作逐渐发展到计算机采购、编目,还开展了借阅咨询、文献复印、书刊供应、声像影视、技术交流、信息等多种多样的读者服务项目: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应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性,从而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5.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长期使用而布局又不断变化的“可塑性”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实现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以建筑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可拓展性为基本准则,与现实可行性实现较大限度的统一。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更新,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图书馆设备的改进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布局随功能需要及使用要求而重新研究,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要表现出很大的“可塑性”,即内部空间能适当变换其使用功能,或加以适当地改建、扩建,以适应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乐山师范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乐山市。学院坐落于乐山城西,濒临大渡河,东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西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遥遥相接。以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名字命名的沫若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北侧,与城市森林公园、行知楼、运动场相毗邻,地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和环保节能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突出鲜明的知识品位和时代特征:圆形的建筑主体平面布局,意味隽永,淡乳黄色弧形的外墙,清新流畅,局部的玻璃幕墙映照校园美丽的风景,整体造型既庄重典雅又不失动感,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美的和谐统一。整个图书馆建筑环境组成了乐山师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反映学校学术氛围和校园主体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三、外部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能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1.外部环境建设的意义

环境的熏陶对人才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环境只有与建筑本身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才能处于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的自然、和谐、宽心、舒心地环境中。美好而富有特色的馆舍建筑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里,宁静、幽雅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

2.外部环境建设要体现绿色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环境建设应突出人文精神和绿色理念,配套建设相应的绿地、喷泉、雕塑等花园式休闲设施。绿化以灌木配大片的草坪为好,既清洁空气又减少噪音,给读者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外部环境既能对图书馆的建筑起到烘托的作用,又能陶冶读者的心境。一般可采取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做法,即营造抽象的自然环境,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通常是将室外空间分割或组合成不规则的几何空间,例如以假山、道路、乔灌木、花卉、草坪进行巧妙组合,再点缀建筑小品,达到人工营造景观环境的目的;弯曲和折线的小道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起到愉悦读者身心的目的。

乐山师院沫若图书馆在外部环境的建设上,围绕建筑风格特色化、环境文化人性化和服务系统智能化方面,营造了环境优美和服务便捷的新型文化服务场所,提升了图书馆的环境文化内涵,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主楼面向行知楼前广场,周围视野开阔,更显其恢弘的科学殿堂气势;周围低矮的灌木配大片的草地,自然环境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使绿化等生态环境要素真正融入校园的生活之中,增强了环境的宁静、美丽,显现这座校园文化建筑的典雅,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校园中“图书馆园”的环境文化品位,精细组合成一个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的校园一景,创造了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使到这里来的读者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得到精神上的感染,很快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让美丽、丰富的校园图书馆环境空间成为教育人才成长的乐园。

四、内部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人文精神的体现

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与读者的阅读效果息息相关,充满人文精神的阅读环境,对读者的阅读质量和优良素质的形成,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内部环境建设的要点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室内布局应以“读者为中心”为原则,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图书馆交付使用后,平面布局已基本固化,需要通过美化室内环境来营造人文氛围,可采用不规则小方块布局方法,直接用书架灵活组成一个个小单元,读者可以就近阅览,避免互相干扰,各单元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张弛有序,相得益彰,达到简洁明快,优雅和谐的效果,为读者创造舒适、愉快的环境。

色彩能提升室内环境的品质,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情感诱导,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选定时应与阅读环境保持和谐。通常,偏冷的色调会使人感到清雅,偏暖的色调能产生温馨感,明度较高的色调使人感到轻松,一般情况下,书架和阅览桌宜采用冷色调,如浅灰、淡绿、淡青、浅黄等。

设施的摆放也是影响环境优美的因素之一,书架和阅览桌的设置应视不同情况区别设置,相邻阅览场所采用不同的设置方法,会使读者产生新鲜感,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提示。现代高校图书馆一般实行藏阅合一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书架沿墙而设,阅览桌的放置应以方便、灵活为原则,一般沿窗而置,也可将书架置于中央,阅览桌围合四周。书架的摆放应尽量利于光线的垂直照射并保持室内通风,这样既能做到书架避光,又能降低室内风阻,提高空气流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在明亮宽绰的阅览室内,用家具组合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品字形等,会显得富于变化和创意。

2.重视生态图书馆的建设

一座生态型的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为人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包括室内空气、采光、照明、温度、湿度、噪音控制等各个方面,均应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此外,还应从环保角度考虑,一是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要严格把关,使之符合环保标准;二是选择绿色灌木和花卉时,要注意挑选那些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如吊兰、龟背竹、万年青、月季、蔷薇、石榴等。

实践证明,依赖空调和人工照明的封闭型建筑物不利于人的健康,易传播病菌,并使人精神不振,而自然通风是现代绿色建筑广泛使用的一项成熟而低廉的生态技术措施。读者与馆员长期在图书馆内,所以,应以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为主,使新鲜空气不断流入室内,让人感到精神气爽。自然光光线柔和,是大自然赐给的无尽的清洁能源没有污染,最适合人的视觉系统,使照度适当,光线即不弱又避免刺目眩光。

3.重视图书馆陈设艺术氛围的营造

高校图书馆陈设艺术的范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应突出图书馆文化精神,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如利用大厅墙面制作壁画、壁挂、浅浮雕,或在大厅一角定期展示本校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等。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要注重细节,从家具、盆景等装饰品的色彩,摆放位置上,大厅、报告厅、休息室民间工艺品的展示等方面,都要反复考虑,使之达到丰富空间、突出地方特色的效果,强化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

书画作品与名人名言极富艺术渲染力,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能让读者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起到启迪人们心灵的作用。在选配上应基于全馆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总体风格和布置上要协调

4.重视图书馆的标识设计

图书馆是安静的地方,标识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标识系统,读者有时在图书馆就会无从下手,往往会浪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咨询,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高校图书馆的标识设计应立足实际,赋有特色和个性化,有利于图书馆品牌文化的形成、确立和传播。它就象一个热情的指引者、牵手者,起到独特的导航作用,可以让读者自由、独立、直观地进行借阅活动。标识的人性化体现是社会发展文明的标志,不仅要文字清晰、符号明了、图形易懂、位置选择合理、比例大小适中、色彩搭配恰当,还要注重细节,文字充满温馨,乐于让人接受,成为读者进入图书馆的“指南针”。

乐山师院图书馆不但有吸引读者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深远的寓意,还结合了建筑工艺要求与图书馆专业的需要,为图书馆中的人――读者、馆员,打造一个充满亲和力的温馨空间。

馆的内部设计功能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突出了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意味深长的文化意境以及韵味十足的文化意趣。藏书布局科学合理,阅览室宽敞明亮、安静幽雅,桌椅整齐舒适,灯光柔和适宜,色彩搭配淡雅协调,随处可见的人性化标识指示和温馨提示,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宁静舒适和赏心悦目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室内外环境的布局突出了绿色理念,采用自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采光与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身心愉悦,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墙上悬挂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色彩明快的风景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书库和阅览室以雅致、安宁的风格进行绿化,在窗台、角落、走道上摆放一些绿色盆栽,消除了室内空间的生硬感。在窗沿墙边或走廊楼梯处,适当布置常绿盆栽、插花小品,将大自然引入室内,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离,给读者带来学习的欢乐,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培养他们高尚的艺术鉴赏力,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文化风貌。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把人文精神的理念浸润于建筑环境建设的每个环节,创建一个优美清雅、和谐舒适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开拓思维、丰富知识、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里面尽情的享受知识的甘露,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高校图书馆构建生态建筑环境的探讨

摘 要:文章分析图书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构建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的意义,探讨高校图书馆要构建生态建筑环境的各种具体措施,以便高校图书馆完善生态建设,尽快提高办馆水平,使图书馆服务环境设施在各方面能适应读者和时代的要求,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 (paola soleri)把生态学 (Ecolor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为“Arology”,首次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生态建筑亦称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三个词的概念相同,只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重点有所不同而已。目前国内外建筑界习称――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根据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及科学技术,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的关联,使其与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适宜人类的栖居[1]。构建生态建筑应考虑各国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经济背景、社会环境、自然因素,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存在的多种物质因素,使物质与能源在建筑系统中有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弃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1 构建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的意义

1.1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充满现代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建筑生态环境,一方面它因具有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核心的吸引力而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同化外来的因素;另一方面此精神内核又是充满活力的,其智力因素上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和能力,不仅能不断改造更新硬性条件,而且能不断地改革、调整落后的观念和制度,拓展服务领域和项目,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知识、信息需求,甚至走到人们需求的前头。

1.2 促进读者的精神升华和心理调节作用

通过适当的空间尺度、宜人的环境色调、柔和的灯光、高雅的装饰品与绿化布置,给读者安全、宁静而又亲切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中,调动一切对于视觉有利的因素来烘托这种气氛,更可达到对读者感染、激励并产生动力的作用。优美的服务环境会对读者心理起到调节作用。不论是阅览室或书库,当读者置身于浩瀚的文献之中,宽大明亮的窗户为读者提供了书本之外的直接与大自然相连的环境;蓝天、白云、树丛带给读者片刻的休息,也能调节读者的心理。

1.3 形成个性化服务品牌,使高校图书馆走向世界

打造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凭借与世界先进水平一致的信息技术设备和高层次品质的信息服务水准,我们就能将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推向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及时地传递、接纳、利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信息。总之充满先进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是生机勃勃而不甘沉沦的,它总是要不停地开拓、创新,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项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个性化服务品牌。有了个性化服务品牌便有了竞争力,便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1.4 营造氛围培养读者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读者的环保意识

图书馆在保存文化、借阅服务、提供咨询、教育大众等功能实现与读者和谐相处。通过完善高校图书馆生态服务环境,能营造更多环保思想教育的氛围和措施加强读者教育,使读者在图书馆耳闻目睹中接受许多环保知识教育,提高读者环保的意识,培养读者的探求精神、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管理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对人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

2 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的构建策略

要为人们提供清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倡导自然、健康、低耗能、无污染的功能是图书馆重要的追求目标。这样做不仅令人们享受到生态图书馆带来的美好体会、减少了图书馆自身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负担,同时作为公共文化的代表向人们长久地宣扬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意义深远。以下从二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生态建筑环境的建设策略予以探讨。.

2.1 馆舍环境绿化、美化的建设策略

居于高校图书馆是大量读者的聚集地,很容易造成馆内环境的污染。因此,图书馆要为馆员及读者提供一个自然、温馨、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1 合理选址,建造宜人的馆舍

图书馆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体现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图书馆选址的一般原则: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适宜的自然环境及地质条件;留有扩建余地。

高校图书馆要求馆舍位置的选择应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标准,而且图书馆建筑与自然文化景致应协调一致,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一体化,把建筑视为一种抽象的自然,唤起人与自然共存渴望,并把它变为现实,使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外部环境具有大自然韵味的乐趣。馆舍位置的选择还要顾及很多问题,如拆迁费用、工程难度、城市发展规划、与读者群的距离,周边区域无工业废气及各类粉尘污染源,周围无农贸市场、大型停车场、歌舞娱乐场所等噪音污染源;既要突出图书馆文化事业的中心地位,又要考虑远离商业闹区,提供相对安静的阅览环境。

2.1.2 精心营造幽静、温馨的馆舍环境

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减轻热岛效应,改善室内微气候,而且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尘埃和细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把图书馆绿化与建筑设计比较地结合起来既美化环境,增添图书馆建筑的艺术魅力,又调节生态,可让读者在鸟语花香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在图书馆周围合理布局,种植一些喜阳、喜阴,且不少于馆区积的30%的不同季节的植物,这样可以起到吸收噪声、降低粉尘、防范风沙、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和调节湿度的作用;在图书馆屋顶栽种小乔木、灌木和花草;室内中庭、玻璃南庭内的绿化调节并改善着室内微气候。室外建筑场地实行乔、灌木和花草复层绿化,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

馆内环境氛围的营造应以素、雅、美为主基调,在馆入口处、咨询台、连廊、流通书区、自习报告厅、会议室、工作区及主通道旁摆放花卉盆景,墙上悬挂一些名人字画,在大厅立一些名人雕塑,配上大型山水哂等,使馆内环境幽雅,生机盎然,不仅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还能舒缓心境、解除疲劳、提高效率,让读者在图书馆感受到一定的自然氛围和文化品位[3]。在营造出的这些生态环境中,再点缀性地设置一些假山、喷泉、休闲石桌、石凳、休闲走廊等,创造出一个人际交往的空间,更能体现图书馆人性化的设计。

2.1.3 营造温馨、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建筑的绿色生态原则不仅仅是绿色建筑在自然科学领域技术层面上的绿色,而且还体现在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拓展上。图书馆建筑往往是一座城市或一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具有浓郁人文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基地,提供一个健康、明朗,具有整体感、秩序感的建筑环境和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有时代精神的建筑形象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独特的建筑风格,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雅致、宁静的学习氛围,这一切都应在建筑设计及整体装修中体现出来。

建造馆舍选用注有环保标志的室内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馆舍的装修材料及办公电器设备等应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材料,是保障图书馆环境健康舒适的前提。如无毒涂料、抗菌涂料、生态建筑涂料、胶装饰材料等,尽可能使用原木材料、软木合板,而不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和强度纤维板等,以减少室内甲醛散发量和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室内。

适当调整室内布置。图书馆常用的阅览桌椅、书架等均要考虑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以免读者长时间使用导致疲劳和不适。以书架为例,20世纪80年代后购置的书架多是7层钢构架,对中国人体形来说就不合适,最上层书拿不到,最下层则须下蹲才能看见。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开架阅览区应配置 4―5层的木质书架,方便读者选择书籍。日本图书馆建筑专家尝试根据人的视野原理,将开架书阅览室的书架设计成梯田式,使人在其中有一种开阔感,而没有那种在书架间找书的压抑感。

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的光能表现空间,让环境产生生气,给心灵以安慰的一种非凡要素,因而我们应在高校图书馆建筑的阅览空间中注入自然的光线,让阅览变得更轻松、更自在。图书馆内部应尽可能地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这样既可以减少因人群密集带来的空气污染,又可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当然在馆内人群聚集的地方,有必要可安装排风扇或空气净化器,把室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使室内始终保持空气流通顺畅,气流清新宜人,减少病菌的滋生与传播,从而使读者保持头脑清醒,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

减少“声污染”。图书馆声污染源主要来自馆外和馆内两方面。馆外声污染来自附近的商场、工厂、车辆和行人的往来,图书馆应注意交通噪音对读者的影响,对于面向街道的一侧建筑应采用一定的封闭措施,减少噪音的侵入。在传统图书馆内部,书架与阅览桌一般都采用大面积列阵的对称布置,人们往来于阅览桌与书架间,人为的互相干扰产生噪声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而电器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则破坏了图书馆室内宁静的环境。为避免和排除图书馆室内噪声,书架和阅览桌椅应采用不规则小区域布局模式,减少读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注重色彩心理效应。高校图书馆色彩不能过于繁杂,形成色彩污染;但色彩过于单一,又会使读者因环境色彩单调而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高校图书馆的外部色彩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色调相协调[4]。图书馆内的色彩建设可以通过家俱的颜色样式以及植物的种类来实现:基础科学类型借阅室内的家俱可与自修室内家俱颜色、样式相同,这样即可以尽量达到高校图书馆内所要求的整齐划一的统一美;科学技术类型借阅室内可选用能彰显现代化科技气息的颜色社会科学类借阅室则选用凝聚中国风格的家俱,各个图书馆可根据自己馆内的特色资源来确定特色阅览室内家俱的类型和颜色,这样就可兼顾统一之外的变化美。

加大图书馆室内有效空间高度。图书馆室内高度不足,一会因有害气体浓度大而影响身体健康,二会加重噪声污染,破坏安静的读书环境。通常图书馆人流多,二氧化碳浓度远高于住宅。如果高度不够,在炎热的夏季,即便把风扇开到较大,乍进室内,书的味道与人的味道交织,非常难闻;同时,女同学高跟鞋声,读者活动桌椅的声音,都因高度不够,声音未得到衰减便由顶板反射回来,增加了噪声强度,形成噪声污染,有碍阅览室的使用。因此,图书馆大空间用房,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5米。

2.2 馆舍节能减排、能源利用的建设策略

随着环境恶化和能源日益不足,我们需要一种对自然既非掠夺又不是过度保护的态度,一种对有限资源加以理性运用,将可得到的能源加以优化利用的态度,立足于“绿色生态”的环保意识,以达到节约能源与资源的目的。图书馆作为一个人流量和能耗非常大的建筑,若在建筑设计时采用节能环保方案,会产生突出的节能效果。

2.2.1 馆舍采光照明、空气净化的建设策略

采光照明、空气净化的生态策略在高校图书馆建筑中主要体现在:及时,照明灯光应绿色环保节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亮度标准,采用高效、长寿、节能、环保的光源和灯具。为读者提供光照均匀、亮度适宜的舒适、宁静的视觉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巧妙的采光设计能够使更多的自然日光照射到室内,不仅充分节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创造健康的图书馆阅读环境,而且可以杀死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要达到这一目的既可以通过在阅览空间内部按自然光线合理的路径精心设计中庭、采光廊,甚至光导管等较大限度地接纳自然光线。第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净化空气。利用自然风把室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使室内始终保持空气流通顺畅,气流清新宜人,减少病菌的滋生与传播,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2.2.2 馆舍充分利用能源节能的建设策略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生态对建筑的影响,尽可能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馆舍利用清洁能源节能的生态策略在生态图书馆建筑中主要体现在:

照明用电与取暖加热上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具有清洁安全、无噪声、无需开采和运输的优点,它因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理念而成为建筑中能量系统的灵魂和动力。太阳能在生态图书馆建筑中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①太阳热能应用系统,用太阳辐射加热水,已提供图书馆生产热水、取暖及制冷;②太阳能光电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图书馆提供清洁的能源。

安装地下水循环气温调节系统,利用水能控制室内温度。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利用地下风道对于新鲜空气进行预冷预热处理。图书馆地下设置了两条45米长、一条80米长的地道,埋深2米以下,抽取地面新风后,通过地道进行预冷预热处理,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能耗。

利用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达到隔热降温、保温节能的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柯布西耶就提出了著名的“阳伞原则”。其设计是用V形的巨大顶棚罩住了建筑的主体,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又不阻断穿堂风。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主要是图书馆所有的外墙都加了保温层,所有的外窗都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加贴防晒膜,从而达到保温或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安装热回收装置,充分利用风能。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如果在图书馆建筑中加入回收利用的节能装置将形成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热回收装置在许多空调系统工程中被应用,普通空调在运行时要排走室内的空气,同时又要对新风进行处理,这些都要消耗能量。如果让新风与排风在装置中显热或全热交换,可以从排出空气中回收55%以上的热量和冷气,可以降低机组负荷,从而达到节能效果[5]。

2.2.3 馆舍利用可持续建筑材料与设备节能的建设策略

充分利用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馆舍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利用可持续建筑材料与设备节能的生态策略在生态图书馆建筑中主要体现在:

建造馆舍尽可能使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的可持续建筑材料,节能效果会很明显。可持续建筑材料包括:低能耗建筑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或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当地或所在地区特有的或盛产的材料(减少因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耐久性材料、环保健康的新材料。

建筑配备用电设施时,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灯用电器附件;采用传输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电能损耗低、安全的配线器材;采用各种照明节能的控制设备或器件都对节能会产生正面影响。灯具附件尽量选用节能效果显著的电子镇流器[5]。

多利用特殊功能玻璃采光吸能和隔音,以达到节能降噪的作用。新的建筑功能玻璃在实现建筑节能、防火、装饰、健康等绿色生态功能方面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另外,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周密考虑隔声降噪措施,在建筑物内设置足够的吸声材料,都能够显著降低噪声污染,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回收,节约水资源。广泛采用节水系统、器具和设备,如空调冷却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提倡使用免冲厕技术,采用节水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6]。生态图书馆对水资源的利用与回收主要在于收集雨水以获得生活用水,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分别提供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梯级处理回用。

3 结束语

把握好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的建设,遵循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健康实用的原则,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设计至关重要。按照贝聿铭先生所说的建筑的责任,图书馆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环境,更多的关注读者,让所有的人能够在里面尽情的享受知识的甘露。把读者、书和环境地协调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图书馆才能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摸样”。

作者简介:叶海汕,男,1971年8月生,201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馆员,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建筑环境氛围,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从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以及室内装饰、标识设计、陈设艺术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知识的集散地。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师生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的高校图书馆,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馆藏资源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必须以全新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营造知识管理环境,而建筑环境建设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应是一座环境和谐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建筑,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观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营造一个功能与造型的结合,自然环境与人类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群落,既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又较好地表现出图书馆的品格与文化底蕴。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人文精神理念的设计、选址,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和美化,以及标识设计、厅堂装饰、人文精神体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健康、环保,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二、图书馆建筑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营造一个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的氛围,就必须为读者创建优雅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1.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既体现学校风貌,又引领时代潮流;既追求新颖美观,又不显现商业气息;既吸收高科技成果,又不脱离现实的追求。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要典雅、庄重,具有文化特色,更应充分考虑校园的整体性,在选材、造型、风格以及细部各个方面,要使建筑设计融于校园的整体环境中。通过人文精神理念的建筑设计,达到总体和谐,色彩协调,内秀外美,端庄大方,以建筑所具有的高雅品位和现代文化艺术神韵,给读者以艺术感染力和美好的启迪。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要具有时代感,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校园建筑的整体美;主体结构要突出时代特征,融入地方特色,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特色鲜明、简洁明快,表现出浓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图书馆的周围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应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2.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

选址对图书馆的环境质量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靠近教学区,一般宜建在校园主干道旁,与教学楼、实验楼等相毗邻。馆舍的环境营造要充分考虑空气质量、绿化率,周围应视野开阔,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选址时还可借助周边环境,使图书馆周围风景资源成为图书馆环境的一部分,让风景穿窗而入,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里阅读,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理想建筑环境格局。3.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除了要重视其实用性之外,还应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风格,充分反映图书馆的典雅性格特征和创作构思的统一性,体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意识,不仅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使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和提升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校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应是学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中心,除了读者在这里进行学习研究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报告、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所以,图书馆的主体建筑,既要充分考虑功能用房设置的性,同时还要顾及到周边环境的美化和内部结构的布局,营造出优美的内外部环境,体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书香气息。

4.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多种功能组合的综合性建筑

现时代变化速度非常快,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跟着转变,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手段、管理模式、空间用途和技术装备都会变化,一方面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有所预见,适当超前,而更重要的应在建筑结构、布局、管线接口等方面都为未来发展作出考虑和适当安排,使建筑能适应变化,提供灵活调整的可能。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藏书、借阅的功能,图书馆工作者已从纯粹的手工操作逐渐发展到计算机采购、编目,还开展了借阅咨询、文献复印、书刊供应、声像影视、技术交流、信息等多种多样的读者服务项目: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应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性,从而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5.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长期使用而布局又不断变化的“可塑性”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实现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以建筑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可拓展性为基本准则,与现实可行性实现较大限度的统一。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更新,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图书馆设备的改进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布局随功能需要及使用要求而重新研究,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要表现出很大的“可塑性”,即内部空间能适当变换其使用功能,或加以适当地改建、扩建,以适应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乐山师范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乐山市。学院坐落于乐山城西,濒临大渡河,东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西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遥遥相接。以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名字命名的沫若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北侧,与城市森林公园、行知楼、运动场相毗邻,地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和环保节能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突出鲜明的知识品位和时代特征:圆形的建筑主体平面布局,意味隽永,淡乳黄色弧形的外墙,清新流畅,局部的玻璃幕墙映照校园美丽的风景,整体造型既庄重典雅又不失动感,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美的和谐统一。整个图书馆建筑环境组成了乐山师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反映学校学术氛围和校园主体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新晨

三、外部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能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1.外部环境建设的意义

环境的熏陶对人才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环境只有与建筑本身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才能处于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的自然、和谐、宽心、舒心地环境中。美好而富有特色的馆舍建筑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里,宁静、幽雅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