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究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迎来了二胎生育的高峰期,随之而来的就是助产士人才的紧缺。对此,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助产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究

一、当前助产士人才需求的现状

1.数量上需求量大。近年来,国家开展的人性化助产服务如“一对一全程陪产”、“导乐陪产”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降低剖宫产率提倡自然顺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人性化助产需要大量的助产士,在二孩政策下,80后、90后父母的二胎生育已达到高峰状态,导致我国目前面临着助产士人才紧缺的现状。按照国家标准,一张产床要配备2.5-3个助产士,而我国助产士与生育妇女的比例为1:4000,仅产房助产士的缺口就已达20多万人,助产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助产士人才缺口量极大。

2.高层次助产人才需求大。由于助产专业之前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临床上本科学历助产士的专业背景主要是护理专业,没有助产专业的从业人员。而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助产士由于很难达到城市助产服务机构的要求,就职受到一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在产科高端服务体系的引领下,对助产士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高层次的助产士人才需求大增。

3.生产模式的转变增加了对助产人员的需求。目前,国际助产专业的服务理念是提倡自然分娩,认为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倡导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实现不必要的医疗技术干预最小化。目前,我国的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模式的转变,对助产人员的数量及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助产士的人际沟通、业务素质等综合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高职院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助产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开设助产专业,助产专业一直从属护理专业,助产专业的定位不明。同时,助产士大多是大中专的毕业生,他们缺乏专业的助产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训练,毕业后直接从事护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助产士人才紧缺。

2.助产专业教育相对滞后。我国高层次的助产专业教育相对落后,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与护理专业相比缺乏对助产教育的重视。学校在制定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了学生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证,开设足够的护理课程,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学习助产专业的相关知识,严重影响了助产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3.仿真实训难、工作过程难以模拟。首先,学校的实训室与真实的环境差距较大;其次,学生只能通过模型来进行产程观察、正常产接生、母乳喂养、产褥期护理等实训,很难锻炼学生与孕妇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等训练;再次,助产士需要的技能培养分散于多门课程,没有系统的实训体系和标准,能力训练相对分散,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由于助产士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收入相对较低,同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付出,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助产工作服务,宁可选择护理工作。这也体现了学校对助产教育的忽视,教师应该给学生渗透助产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助产士的价值,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助产专业的认识。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缓解当前助产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高职院校结合目前助产专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助产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助产专业的教育质量,满足助产行业的发展需求。

2.满足产科高端服务体系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痛分娩、母乳喂养咨询、导乐陪伴等助产服务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能够进一步满足产科高端服务的需要,降低我国的剖功率,提高助产士的助产技能。

3.满足国家的政策要求。在二孩政策开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了二胎的计划,然而面对助产士人才紧缺的现状,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生育的困惑。高职院校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能够消除部分家庭对生产的忧虑,为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人力的支撑。

四、二孩政策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1.定位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够突出,职业特色不明显。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不能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胜任高风险的助产服务工作。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善以往护理专业与助产专业混淆的情况,结合不同的社会医疗机构的用人需求,开设专门的助产专业,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助产专业教学模式和服务理念,合理的设计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多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助产人才的综合能力,满足不同机构或人群对助产服务的要求。

2.制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目前助产专业的岗位需求,初步设定人才的培养方案。鉴于高职院校缺乏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应成立助产专业的指导委员会,邀请助产行业的专家共同设计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与行业的需求相吻合。首先,要注重学生个人素养和道德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成为一名的助产士的素养;其次,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外的实训,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素质培养+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训”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素养、知识和技能,满足助产行业的需求。

3.构建理实兼具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助产岗位的需求,构建助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逐层的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同时要求行业专家根据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的内容,改变以往一贯的“搬走”本科教材的做法,解决实训课程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搭建多功能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平台。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医院的工作环境以及助产士实际的工作情况,购买先进的实训设备,构建“助产综合实验室”和“多功能社区实验室”,并对实验室进行整体的布局和优化,营造出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氛围,为助产专业提供虚拟化的岗位实践平台。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邀请行业专家及医院助产医生共同商讨实训的教学和实训的项目,确保学生的实训与真实岗位无缝对接。在实验室,为学生配置多功能分娩床、高端模拟产妇等先进的实训工具和设备,为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提供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的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医院、医疗机构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实习校企双赢。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真正的接触助产工作的实际环境,真正的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提早适应工作岗位。通过校企双师资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助产综合技能;其次,对于师资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邀请医院的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真实的病例治疗过程,医生和教师共同探讨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有选择性的给学生讲课,增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同时,引导教师到医院进行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促进“双师型”队伍的构建。综上所述,在开放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助产士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应该充分的结合岗位的需求,通过定位、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培养出满足助产专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助产专业的发展输送近期鲜的“血液”。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