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策划方案实用13篇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1

课程教学中,营销策划强调从“做”中学,侧重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策划,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市场营销策划的方法与技巧。

一、营销策划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实务的最高境界,受到营销教学的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很多。为满足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层次的需要,学者提出了很多的教学理论模式(见表1)。

1.“教――叫――交”教学模型

“教――叫――交”教学模型(周勇、池丽华,2012)认为,营销策划课程分为三个阶段:教――通过课堂互动教学得出基本原理;叫――通过课外作业逐步形成基本技能实践;交――以独立设计策划报告培养综合全面的营销策划技能。

该教学模型高度概括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进程,同时给出了不同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互动教学、课外作业、独立设计。

2.案例教学模式

以案例促兴趣,由兴趣识原理,案例教学是被很多学者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教学模式。

乔辉(2009)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宗旨是使学生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产生主动的学习需要。该教学模式的要点是构建一个闭合双向反馈环节:主动学习的学生、针对性进行指导的教师、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构成,完成对知识的再理解、体会与灵活应用。

对如何完善营销策划的案例教学模式,张如云(2010)给出了进一步的方案:(1)采用“课内+课外”的途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内的方法是“角色模拟体验”,课外实践采用了“小组大作业”;(2)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选择与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模式为营销策划教学给出了具体详细的操作方案和教学方向,利于在教学上的使用和推广。

3.课堂脑力操

课堂脑力操(张如云,2010)具体操作是:在上课过程中提出三至四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想象、自由作答,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各种精彩创意的答案。

该模式是对案例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环节的一种细化创新,实质是强化训练学生的策划创意技巧和策划创意思维。

4.模拟实训教学法

潘旭华(2005)提出营销策划教学中可以采取模拟实训教学法,该方法认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一模拟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模拟教学活动来掌握营销策划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该方法是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突破,强调营销策划案例素材的能动处理,让学生通过参与式互动学习该课程。与上述几种教学模式相比,模拟实训教学法使用更接近实务的教学素材,突出时效性策划和能动性策划。

5.课程任务导向教学法

课程任务导向教学法(雷杰,2009)是以完成一项课程项目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讲授、实践、考核等教学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具体的策划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得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围绕明确而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

该模式充分结合了课程教学计划和期间教学重点及难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得到国内很多院校的推广。

6.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俞以平(2009)提出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创设的情景、协作、互动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策划灵感、领悟营销策划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该方法与课程任务导向教学法教学类似,强化营销策划的针对性教学,尤其是策划素材的综合运用。

7.“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法

张晓(2012)提出的“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素材(或教学案例)真实且可感触,依托实体企业的真实项目构建教学情境,通过“一个大课堂”、针对“四类学习人群”,以真实项目为情境依托,采用“五化转换的模式”,情境教学过程均采用“八步教学法”的课程实施。

借助网络课堂、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及社会课堂,融为“一个大课堂”;为校内学生、顶岗学生、校外学生、社会人员等“四类学习人群”提供不同的课程准备、课程学习、课程考核、职业认证、创新课程等学习内容;把真实企业、团队竞争机制、“三师”(教师、师傅、就业指导师)团队、职业素养教育等引进课程――即“四大进入”;“五化转换的模式”强调项目任务模块化、模块内容流程化、项目案例情景化、情景模拟任务化、任务考核企业化;“八步教学法”指每项任务的完成都分为真实项目引导(受单)、现场企业考察(资讯)、学习小组研讨(决策计划)、小组分工设计(实施)、整合修改方案(检查)、作品展示(评估)、任务评估(评估)等步骤。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法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提炼的较为完善和经典的营销策划教学模式,它从教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对营销策划教学做出了系统的归纳和提升。

二、营销策划教学模式的革新历程

现有代表性营销策划教学模式存在着差异,但本质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点(见表2)。

1.营销策划教学模式的演变脉络

营销策划是科学与实用艺术的统一,重视实践运用。由表2可见,营销策划教学的模式演变遵循“教材理论――案例讨论――教学单元策划――综合策划”程序,不同的模式方法在流程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2.策划素材的内容选择

早期营销策划教学的案例素材多源于经典的企业经营案例,通常来源于经营案例类教材。这些经典案例材料通常大而全,侧重宏观,偏笼统。

出于对具体单元性教学的需要,一些学者深入一线实体企业亲力亲为,把一些成功的策划实务总结归纳成特色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这种素材往往时效性强,特色明显;素材企业在教学地所在区域,授课对象熟悉,便于营销策划尤其是在单元策划中的教学。

近年流行的策划素材是一线实体企业因遇到经营难题而委托的课题或项目(当然也有部分经营主体出于搜集良好策划创意需要进行的委托)。与上述二类素材相比,企业委托的课题或项目所形成的策划完全运用于市场操作,直接接轨实战。策划难度和挑战性极强,教学双方、企业等的重视和投入是前述策划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综上,营销策划素材经历了“现成的公开发行的教材式经营案例――个人总结的已执行的真实实战型经营案例――经营主体委托的经营课题或项目”的过程。策划素材与经营主体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3.核心教学资源的形式

伴随着营销策划素材内容选择的变化,营销策划的核心教学资源形式也在剧变,具体为“纸质版本的印刷材料信息――可视化的电子音像视频信息――实战实操性的执行性市场经营信息”。

时下营销策划的核心教学资源如果仅仅依靠“拿来主义”的获取方式,必凸显陈旧,从企业实战中收集和归纳总结获取核心教学资源成为潮流。因此,时下的营销策划教学既是策划能力的比拼,更是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比拼。

4.策划效果评定的方式

营销策划的效果控制大致经过了“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向“命题策划、受限创意”的模式演进。最初营销策划由于选题广泛,其策划效果主要依赖授课教师的主观评定;命题策划的推进形成了策划效果的易于感官比较,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策划效果的评定;在经营主体委托策划时代,策划效果由购买客户、市场评定,业内通行性经营性指标评定,实效是最实在的裁判。

三、营销策划教学的趋势

1.高校成为委托项目的接单方,营销策划教学突出实操执行性教育

出于对节省经营成本及高端策划人才稀缺的顾虑,时下的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采用外包的方式把营销策划转移给专业机构,高校成为此类委托项目的接单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营销策划素材资源的来源,也给今天的营销策划教学充分对接市场一线提供了机遇。

2.单元性策划教育被置于首要地位,突出营销策划教学的立体性教育

作为一门科学,营销策划有其独特的完整性学科结构,包括促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传播策划等多个单元,这些独立的单元策划具有共性的策划思维,形成综合营销策划。首先,一线企业的策划实务中,单元性营销策划的需求量远远多于综合性营销策划,把单元性策划教育置于首要地位实际是顺应市场变化。其次,对综合性营销策划的领悟建立在扎实掌握单元性策划的基础上。兼顾综合性营销策划的同时,把单元性策划教育置于首要地位。突出营销策划教学的立体性教育,是现代营销策划立体化教育的体现。

3.理论教育为实践服务,强化营销策划教学的职业化教育

营销策划是为销售推广服务的,客户满意是最高宗旨。理论服务与实务,营销策划工作者要树立客户导向意识,把客户满意作为最高宗旨。营销策划是一种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策划执行的关键。可操作性的创意、实在的效益、最优的成本组合,无一不体现出策划人才的职业素养。强化营销策划教学的职业化教育,是营销策划教育的重要环节。

4.市场经营实效日渐成为策划效果的终极评定指标,大力推行营销策划教学的开放性教育

营销策划是指导实务实操的纲领,实务实操是成功的营销策划的源泉。营销策划教育的大课堂不能局限在学校教室,制作实训室、商场现场、商业零售企业、网络等构成的开放式大课堂。营销策划教育的师资不仅仅是校内教师,行业职员、企业公司经理、普通客户更是营销策划教育大师,他们共同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指导。市场是营销策划效果的终极裁判,购买客户、市场评定,业内通行性经营性指标是营销策划的最有效考核标准。把营销策划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推行营销策划开放性教育是培养成功营销策划师的根本途径。

四、对完善营销策划教学的思考

1.学校拓展营销策划的实践舞台

营销策划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动态市场、差异化的需求、不断转移的买点,学校教室只是营销策划教育的启蒙。这要求高等院校以开放性办学广泛联系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实践基地,为营销策划教学提供最大的舞台。

2.教师的双师型转变

营销策划初始的系统理论教育是由校内教师完成的,营销策划人才从来是社会市场造就的。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把握最新营销策划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追踪一线实务操作,才能完成真正的营销策划知识更新,培养出合格的营销策划人才。

3.学生深入一线

营销策划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策划创意瞬息万变,策划大师不是教室训练出来的,实践实务从来都是策划大师的摇篮。营销策划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务。缺乏感性实务,永远无法实现营销策划课程设计的其他目标。

参考文献:

[1]乔辉.《营销策划》案例教学方法分析[N].企业导报,2009,(10):194-195.

[2]俞以平.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71-72.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2

创业教育;营销策划;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立足省情校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相关工作。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增强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总结教学成果,将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做为创业教育的根本。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创业教育,可以很好将本课程相关的知识,通过科学运用,对学生未来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营销策划》课程还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理论上更多的是重复《市场营销》课程知识点,有的虽然引入了项目教学方法,但多采取的是仿真项目,先定一个策划项目,然后学生根据项目提供的相关信息来完成策划任务。这样虽然对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仍显得欠缺很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上还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存在不够丰富,从而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严重的制约。针对此问题,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围绕学生营销策划能力提升,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重视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做为教学的突破点,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技能保障。

二、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营销策划》课程的相互关系

(一)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要求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营销策划》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通过以学生训练为主导,以营销能力的提升为最终学习目标,这些也与创业教育的要求也十分接近。在对创业项目分析时,也需要学生对项目有很强的风险评估能力和可操作性。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是以学生为自已动手实践为主,教师通过指导来降低创业项目的风险。

(二)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互为补充。我们都知道创业的成功与否,与创业的策划能力关系密切。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内容在这方面,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而通过创业教育,也可以为《营销策划》课程的实践活动提供很好的载体,通过对项目的评估,策划实施,也为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进一步对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三)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要求相一致。《营销策划》课程要求策划人要具有良好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使得策划方案更具有创意,也能打动更多的受众。创业教育也要求学生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二者的要求有很大的共性和一致性。

三、创业教育融入《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营销策划》课程认识,对创业中营销策划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市场意识得到提升,对市场机遇的洞察力敏感性进一步增加。在本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通过在丰富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营销策划思维的系统性更好的体现出,使学生对市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进而有利于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二)为了使创业教育更好实施,需要提升《营销策划》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所占比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在进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有所区别。针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增加本课程学时数,有创业计划和兴趣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营销策划知识进一步拓展,从而更为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提升提供服务。

(三)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创业项目来设立教学情景,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策划方案和创意,对比不同方案对创业项目是否成功的影响进行分析。有条件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来进一步加深对于不同方案和创意的优劣评估。同一创业项目,在课程教学进度的不同时期,分别由学生为主导来开展方案的策划工作,体会各种不同策划理论知识的运用。

(四)以创业计划步骤为环节来设计教学任务。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载体是不够,还需要将此项目进一步分解也一个个策划活动或方案。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也在需要设计一个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策划活动,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就目前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来看,营销策划活动内容包含很多,但仍以市场营销的内容为结构主线。在对创业教育的引入后,可以通过对创业计划书的完成为主线来创立课程教学内容。

(五)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来组织教学。创业教育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是以实战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的。因此,《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应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教学过程细化,可以分解成六个步骤:提出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搜集;按分析或方案思路来完成任务;提交任务结果;任务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指引和考核评价的角色,学生则是行动和主导的角色。为了使任务更好的得到完成,可以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游戏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会任务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所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做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仅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面,还通过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来推动优质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教学,增强院校办学活力。

作者:胡敏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卫红.营销策划教学创新技能与策略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3

1 引言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构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的关键问题。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定位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素质与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课程(陆继和尤凤翔,2011)。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让大学生学会制定一份较完整的、规范的营销策划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容之一。目前本校《企业营销策划》是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大多数师资的企业实战经验较为缺乏,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来源多取自教材。而《企业营销策划》的教材编写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尽快摸索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显得尤其必要。

2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内容

鉴于上述《企业营销策划》的课程现状,笔者构建了《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体系的框架,具体包括应用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

1、明确应用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以应用于企业实践为导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多渠道,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企业营销策划》是一门交叉型的应用类学科,可以将众多的营销策划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三类:学术著作类、解决方案类和企业信息化类。学术著作类包括教材和论文等;解决方案类包括企业推出的有关自身营销策划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类内容庞杂,既有营销策划应用分析,也有营销策划管理体验,还有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其中,大多营销策划研究成果都与企业实践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企业营销策划》课程良好的教学材料。

第二,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立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由于《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体系复杂、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计划建立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把各种教学资源导入数据库,通过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课件、鲜活的营销策划案例以及相关企业营销策划实战训练材料等供同学使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实践相关的营销策划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同时辅助“案例引入”、“情境模拟”和“团队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一,主要采取“项目导向”教学。该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角色确定与学生分组策划项目选择任务确定与分解策划实践提交整体策划书评估。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注意:督促学生阅读大量最新的营销策划案例以开拓视野;让学生参与营销策划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和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能力。

第二,增设案例导入教学。精心选择案例,突出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代表性。这些案例为项目组成员自身的实践总结,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部分案例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感兴趣行业的营销策划案例,由教师经过筛选搬到课堂中来。

第三,增加情境模拟互动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课程有整体上的理解和运用(李吉林,2003)。在《企业营销策划》教学中增加情境式教学,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可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社会热点,或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模拟各种实战环境,然后由学生结合理论课堂上解决,课后让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增添团队合作教学。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根据课程任务需要,组建企业营销策划团队,分别选取不同市场策划课题,以完成相应市场策划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营销策划活动中承担具体任务,通过真实项目负责人的培训、指导和实际参与,达到岗位要求,将实践性和职业性进行有效融合。

3、设置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

第一,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建设一系列以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仿真教学环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外各种商贸活动,寻找和感悟经管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把握的不同要素和知识点,培养学生作为未来企业营销策划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虚拟的计算机仿真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过程中寻找灵感,寻找企业营销策划技能提升的切入点,寻找成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该摄取的各种信息源。

第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我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具备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实验室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硬环境的开发,加强模拟“工作场景”的建设,比如开发“营销超市”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中学习情境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学实施中每个策划团队都依托一个或几个企业,策划要求源自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

第三,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调查、企业实践、企业服务等途径,以“企业营销策划问题课程”或“企业营销策划参与计划”为载体等,让学生参与到企业营销策划实践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环境和资源,让学生作为营销策划人员参与企业营销策划方案撰写整个过程中,从而使课堂教W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企业营销策划中。

3 结语

我国营销策划人才在供求方面存在结构性错位的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在关键能力方面的需要,而未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课程培训目标偏颇是学生营销策划能力差的原因所在。开展《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必然要求适应企业实践的发展,进行《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4

(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是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校环境都有着发展的巨大空间,要发展就要创新,不发展就要停滞,停滞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就意味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创新不等于是异想天开,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比如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想发明“永动机”,这种早已被科学证明是不可能的东西。创新也不等于是纸上谈兵,有些东西在理论上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现实需求的,比如“铱星通讯工程”,可以在地球任何角落实现无障碍通讯,理论上可以高成本造出来,但人们使不起,所以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如何创新?就需要策划,策划就联着两头,一头是科学,一头是实际。教育策划的定义中首先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这就是科学的这一头。然后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区或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们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狭义的缺失,而是广义的一种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实际的另一头。最后由决策者或“外脑”专家根据“需求和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队伍,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育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分析利害风险等等,为决策谋划出可供选择的创造性的若干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所以说,策划是一种依据科学,根据实际,出谋划策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

(二)教育事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国60多年以来,以1978年为分界线,前30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指引之下,教育成为了不可争辩的政权延伸,学生必须成为“驯服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主要阵地”,“反和平演变的前沿”,教师中要揪“”、“反动学术权威”,学生要整“反动学生”,更有甚之,在“”中,停课“闹革命”,挑动学生分为“造反派”和“保皇派”任其“文攻武卫”,后来又统统赶去“五七干校”或“上山下乡”,学校几乎不复存在了。

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结束了,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审视、思考教育。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比如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的,还是制造“工具”的?教育事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业?把教育事业定位在国家的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上,是否准确?学校办学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的中心是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课程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学校要不要讲管理?教育管理是不是一门学科?校长应该不应该,允许不允许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是不是仅仅是一个职业,还应该不应该专业化?学生除了共性的培养之外,允许不允许有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有其自己的规律和性质?教育要不要现代化?有没有和世界可接轨的地方?外国的教育中有无可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应该不应该继承?怎么继承?继承与创新如何有机地结合?

30年前,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地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校长曾说:“我宁可再次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有的校长曾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应该经过上级批准的”。30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下去,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之下,一步一步地对教育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的形成了定论,有的达成了共识并开始实施,有的正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有的还存在着不同观点,有所争论。

就在这30年中,教育界中发生了两件大事,是前30年所根本不可想象的,使得教育界更加复杂化。一件事是民办教育的兴起。一批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出现了,有的和国外学校接轨;一批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出现了,有的还不具备办学资质,但还不能立即取消;一批民办的职业技术院校出现,他们产权民有,自主办学。另一件事是中国加入了WTO,在教育方面,我们承诺了两件事:一是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如军事教育)以外的教育事业,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服务行业;二是要遵循“三允原则”,允许资金进出,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从此,中国前30年那种中央高度统一的、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学校类型的多样,办学模式的多种,这样复杂的教育格局就形成了。

在这种格局之中,地方教育行政的官员和各类学校的校长们发现办教育,办学校的自扩大了,许多决策权下移了。有的学校要求生存,有的学校要谋发展,有的学校要出特色,有的学校要创品牌。这样,办学者必须要有所策划,或者自己策划,或者请“外脑”帮助策划。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三个部分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就是咨询业,这是一个低碳的经济,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咨询业遍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承担各种咨询业务的机构,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办的,有的是行业协会,有的是学术团体。比如:美国的许多军事咨询机构中,最高级别的咨询机构,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为总统在军事决策提出建议和方案,但它没有军事指挥权,它是政府的机构。民间办的咨询机构,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的兰德公司,在它那里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作过许多闻名于世的预测性的咨询和策划。美国的教育学会,就承担着联邦,各个州,乃至学校的调查研究,评估策划的任务。

咨询策划,确实是一个高智力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事业。一个好的策划,能打一个胜仗,能救活一个企业,能创出一个品牌。教育策划也是如此,举例来证明:四川省的高中教育,由于有了12策划措施,5年时间走了前50年的路,超常规的发展使四川的高中教育从全国倒数第五,跃居为正数第五。北京东城花市小学,经过了几个月的策划,从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中等偏下的小学,一跃成为了一个同行参观,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去年招生时,一个班的名额,只招了一半;今年招生,两个班的名额,共80人,而前来报名的家长,竟然来了近120人。一个好的策划成就了一所学校。一个好的策划还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校长,在为北京燕山前进二小进行教育策划的同时,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教育思想成熟了,学校品牌凸显了,她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成为了国务院批准的专家津贴领取者。

8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正日趋成熟,教育策划作为一个事业方兴未艾。

教育策划的理论推进

在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成立8年以来,它的成员主编和编写的三部专著及许多理论性文章,在一步一步探索教育策划的理论,又在这8年里的实践中去印证最初提出的理论,并不断去充实它,完善它,现在将理论推进的成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教育策划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理论能否站得住,能否有所发展的基础。首先,是它的定义。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有所分析,但现在人们从哲学角度、教育学角度、管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方法论角度来概括出不同的定义,但仔细研究后,大同小异。将其共识部分归纳如下: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策划这个概念还要和相邻、相近、相关的概念加以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握策划这个概念。

1.策划同计划和规划。计划和规划只是短期和长期之分,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直称之为管理的起点,是供实施、执行用的蓝图,它规定了目标和任务,人员和分工,时间和地点,方法和工具。而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则不是计划本身的功能。先有策划,才能有计划。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策划,就能产生一个成功的计划,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相反,一个坏的,无价值的策划,只能产生一个失败的计划,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也可以这样比喻,策划是建筑设计师的事,由他们提出建筑理念和要求,画出了建筑外观和内部的设计图样;而计划则是土木工程师的事,他们要画出具体的施工工程图纸。

2.策划和决策。策划是谋划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比如当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就策划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直接登月方案,第二个是地球轨道登月方案,最后策划出来的第三个方案是月球轨道方案。决策者反复比较三个方案的利弊,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这就是决策。策划在于谋划,决策在于决定。

3.策划和督导。如果二者都是来自外部,那么策划是根据需要,在调查研究之后,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督导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形成评估结论。策划提出的是建议,督导提出的是整改意见。策划是来自民间,可不予采纳。督导来自上级行政,必须接受。

(二)教育策划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的内涵。解放后的前30年是不承认教育管理的,仅仅在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一章他谈及管理。“”后的30年中,教育管理的专著、期刊、论文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不少的教育管理的学术团体。因为管理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横断性,它是“附着”在行政、经济、交通、社会、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最早把管理抽象出来加以研究的是行政和企业,产生了韦伯的“权威层级理论”,泰勒的“标准化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马斯洛的“行为科学理论”,戴明的“管理周期理论”等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共性,所以很容易把他们的理论迁移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中的管理”。

从诸多的管理理论中可以总结出若干的结论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决策层的管理要靠思想,指挥层的管理要靠权威,执行层的管理要靠榜样,操作层的管理要靠能力。因为前30年的教育,决策权在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一级只有指挥权,到了学校这一级,只要按照上面的文件执行就可以,课本是统一发的,教师是上级拨的,招生是计划定的,所以校长只有执行权,故而学校管理中,特别强调校长要“以身作则”,也就是在管理中发挥榜样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教育的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就掌握在校长手中,不仅是民办学校如此,而公办学校如果办学质量下降,社会不满意,招生不足,也会面临被“关张”、被“兼并”的结局。此时此刻,校长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来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了。校长时刻要思: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学校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学校如何走出发展的“高原期”而再上一个台阶?那个阻碍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拐点”在哪里?学校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发展和凝聚师生?学校的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走精品之路,还是走扩张之路?等等的问题。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请“外脑”帮着想。

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校长们的管理培训,重点在于学会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今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扩大管理的视野,丰富管理的内涵,用一个大管理观来审视管理。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看”,“想”,“干”。光看不想,是白看、乱看;不看就想,是空想、瞎想;不想就干,是蛮干、胡干。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想得明白;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有效。

“看”,就是教育诊断。

“想”,就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

“干”,就是教育常规管理。

有的校长把前两项归结为战略管理,说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把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把常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些不懂“看”、“想”、“干”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人,只会“起哄”、“折腾”、“瞎指挥”,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三拍”,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指挥,拍屁股走人。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管理概括为十六个字,那就是“谋之贵众,虑之贵详,断之贵独,行之贵力”。“谋”和“虑”就是策划,“断”就是决策,“行”就是计划和实施。这是符合大管理观的。

(三)基本搭建起教育策划的理论框架。从第一部关于教育策划的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问世后,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丰富,以及第二部专著《教育策划研究》和第三部专著《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相继出版,不断修正、充实了教育策划的理论,基本搭建起了一个理论框架,真正要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实践。现在,把这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归纳如下:

1.教育策划的定义。教育策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的谋划。

2.教育策划的性质。一是交叉学科,它是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文化学等等综合而成。二是应用学科,它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着它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3.教育策划的功能。一是对地区或学校在教育竞争中,有争取主动的功能。二是形成办学思想中,有帮助梳理和提升的功能。三是在学校谋求发展,提高质量中,有预测、设计和建议的功能。四是在教育做出正确决策中,有论证和保证的功能。

4.教育策划的特征。一是程序性。策划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从诊断始,经研究,定目标,出创意,写方案,提建议。二是智谋性。策划所依靠和运用的主要资源,就是理性和智慧。三是迂直性。《孙子兵法》说:“知迂直之计者胜”,策划的目标可能是一个,但是要达到目标的渠道是多条的,要找到一条风险小,成本低的道路是很不容易的。

四是时机性。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往往是策划的突破口。有的机遇是显性的,有的机遇是潜在的,有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有的机遇是靠努力争取来的。

5.教育策划的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策划在差异服务的理念指导下,谋划出来的方案要有新意,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二是教育性原则。策划是为教育服务的,这是教育策划的基本价值所在。要坚决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不着边际的,毫无教育价值的“包装”。三是整合性原则。无论策划的对象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学校,一定要把所有外部和内部的有用的资源,有利的条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为成功实现策划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四合”原则。策划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时也要合算,除有风险意识之外,还要有成本意识,做到低投入,高效益。

6.教育策划的类别。从对象上看,有地区教育策划和学校教育策划。从角度上看,有整体的教育策划和局部教育策划。从内容上看,有教育理念策划,学校文化策划,校本课程策划,教师培训策划,教育环境策划,教育活动策划,办学特色策划,学校品牌策划,等等。

7.教育策划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讨会商法,点拨顿悟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移植法,打包法,等等。

教育策划的实践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学校在进行着教育策划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探索。教育策划做得有成效的是成都武侯区,他们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策划》期刊,他们为教育策划所作出的理论及成功案例的贡献,都反映在03年出版的第一部教育策划的专著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策划来自于实践,教育策划的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03年之后,一旦理论框架得到认可,在理论的指导之下,教育策划的实践,得到了大力推进。

(一)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申报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被定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担任了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的有三个地区,有北京东城区,成都武侯区,上海崇明县。当时还有140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成为子课题参与研究。在后来的几年里,又有80多所学校,滚动参与到课题中来。这是教育策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总课题顺利结题,80所学校的子课题规范结题。研究的成果超出开题时的预期。许多学校和地区,因为成功地应用了教育策划,而使得学校文化这个“软实力”得到了提升;而教育策划的理论影响力,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力,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更加得以彰显。《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三个。

1.总课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简介如下:第一部分是有关学校文化的理论。研究学校文化的定义,教育文化、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和差别。研究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教育性、多元性、传承性、稳定性、动态性。研究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理念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科学、发展、公平、传承。研究学校文化的种种功能。第二部分是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第三部分是集中针对学校文化策划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学校文化策划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操作程序的研究。这一部分中,把教育策划中关于学校文化的策划,研究得比较深入。总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审定,《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专著已正式出版。

2.形成了一批地区和学校的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策划的优秀成果。编纂和出版了三本学校文化策划的案例集,其中包括了三个地区和二百三十四个学校。

3.正式编写和出版了《学校文化学》一书,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教材,这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也是集体策划的结果。

(二)参与和推进了若干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策划,为他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点拨引领,有专家会商诊断,有课题检查指导,有策划培训,有搭建平台交流点评,最深入的一种是组成策划团队,进驻学校,通过调研,进行整体的策划。策划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地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因而在2011年,编写和出版《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中,把区域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战略策划和品牌策划上,把学校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文化特色、课程特色、公关特色上。这反映了这8年来,实践的推进带动了理论的深入。

下面,概括介绍几个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策划案例:

1.北京东城区。应区教工委的邀请,为东城区的教育文化进行梳理,在东城丰厚的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城现代教育文化的特色,即“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和谐教育”,在全国是东城区率先提出的“和谐教育”。它包括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和谐,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学校之间的和谐。“两翼”之一,就是“首创”。全国教育改革的先驱学校,景山学校在东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也是为景山学校而提词的,东城的教育率先迈向现代化。“两翼”之二,就是“公平”,设计了“蓝天工程”,在本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并对东城区今后的教育提出了“自觉”、“多元”、“融合”、“抢救”的四条建议。

2.成都武侯区。在教育局局长的主持之下,组成策划团队,并聘请专家帮助,先后策划了两个教育工程。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二是“一校一品”工程,提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鼓励区内所有学校根据区情、校情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行知教育”、“新生活教育”、“新三好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高中教育”等等。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出现了教育界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3.上海崇明县。在教育学会会长的领导之下,发动县内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在“生态立岛”的战略思想的统一指导之下,策划了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了“生态教育”、“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爱岛教育”,编写了一批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就在小学习字的校本教材中,都注入了“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的文化理念。

4.北京燕山区。在教委主任的带领下,聘请了专家团队,策划了前进二小的“生命价值教育”,前进一小的“幸福人生教育”,向阳小学的“关怀教育”。这些小学都面貌一新,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区域的教育,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5.北京二中。这是北京名校,历史老校。策划团队进入学校,长达7个月之久,全面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访谈了在北京的历任校长、书记、老教师和在校的师生。参加学校活动,进入教室听课,查阅历史文档。

对校长的“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被陶西平评价为办学的“境界”。在校长的“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团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6.中学。这是一所国家资助的,为培养基础人才的少数民族学校。为其策划在北京和拉萨同时举办的20年校庆活动,首先为中学确立它的社会定位,它是民族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它所起的作用是和当年文成公主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中学提出了“和睦教育”,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以此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赞赏。

7.北京现代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直接面对人才市场,输出控制着输入,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这是办职业学校的“铁律”。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教育策划。在“求活”的策划中,理清思路,激活模块,拓宽平台。在“求实”的策划中,更新观念,夯实基础,改革课程。

8.成都磨子桥小学。它是以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学校为机遇,策划了英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在进一步的教育策划中,树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并策划了“116工程”的“阳光策略”。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精品小学。

9.北京东城花市小学。校长和策划团队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实验,论证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和专家共同编写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教材。

10.北京朝阳南磨房小学。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它的生源主要是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针对家长和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策划了“自尊、自信、自强”的办学理念。把家长都纳入了策划的对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校的家长会,请专家为他们开设讲座,一方面感谢他们为首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和孩子们,增强信心,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三)教育策划团队自身建设所积累的经验,是在8年教育策划实践中,又一个重大的收获。

1.组成策划团队的能力必要性一个专家总有他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思考不全的缺陷。一个人往往会给别人出了歪点子,馊主意,自己还浑然不知,也没有人来“校正”。策划者必须要比策划对象“高明”,同等水平的策划,只能产生同质化的结果。既没有给策划对象带来好处,也丢了策划者的“颜面”。如何使策划者“高明”起来呢?只有组成一个智商高,能力强的策划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去形成一个“高明”的策划方案,令策划对象心悦诚服。学校有了变化和发展,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策划团队在感谢声中“撤退”,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2.教育策划团队的构成教育策划的团队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根据策划的任务,组织和邀请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员,如果是对一个学校的整体策划,不包括环境设计的美术人员,有5-7人则可。这个团队决不能搞成“清一色”。要有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熟悉管理的,也要有熟悉教学的;要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也要有实践经验方法的;要有在基层学校工作过的,也要有了解教育行政工作的;要有“杂家”,也要有“专家”;要有“脑瓜子”,也要有“笔杆子”。团队要学习策划对象,要学习理论,要学习社会环境,要学习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更要有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团队构成时,一定要把策划对象的主要领导“拉”入策划团队中来,让他自始至终参与到策划过程中来。策划的过程,往往就是和校长的“磨合”过程,早“磨合”比晚“磨合”好。校长不能成为“局外人”,如果校长不了解策划的过程,将来还要费很多的口舌去解释,去说服,去修改方案,甚至推倒重来。

3.教育策划团队的素质第一方面是知识素养。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每一次的策划,总觉得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第二方面是能力素养。在诊断阶段时,特别需要归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洞察能力。在策划阶段时,特别需要创造能力、预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求同存异的能力、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在形成策划方案阶段时,特别需要条分缕析的能力、清晰表述的能力、谋求平衡的能力、沟通谈判的能力。第三方面是精神素养。首先,是奉献精神。教育策划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付出的是责任感,收获的是幸福感。其次,是民主精神。策划团队和策划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团队成员之间是平等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心态平和地交流,高高兴兴地讨论。最后,是合作精神。教育策划是集中集体的智慧,彼此的关系是互补和互信的。到这个团队中来都是来付出的,不是来索取的。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5

时展需求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再是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而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笔者对珠三角近30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岗位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发现目前企业对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为网站运营和网店运营。网站运营要求能进行独立的网站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特别是网站的推广策划;而网店运营要求能进行独立的网店人力资源管理、网店活动策划、网店推广促销等。无论是网站运营人才还是网店运营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要求学生不能只会单一的技能,而是会多种技能,既有分析能力、独特视角、前瞻预见能力、市场策划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又有较强的广告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概括为方案策划岗位技术技能。

一、项目实施目的和定位

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融合项目,其涵盖电子商务项目市场调研方法、调研数据分析、项目实施方案策划等知识和技能。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具备独立策划电子商务项目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商务文案策划等相关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高职教育3.0中提到,培养人才的转型升级,具体从课程的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需要转型升级从一种需求(单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上升到从两种需求(双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过去是从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出发,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今天不仅要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还要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该课程对应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群是项目策划,包括:文案策划、策划经理、策划总监,学生通过课程训练应具备文案策划的岗位技能,也可以向策划经理、运营总监岗位提升;而项目策划岗位群所对应的技术技能:掌控、发掘、策划、创新。

掌控技术技能:指能洞悉市场信息、竞争对手动态,注意收集市场信息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

发掘技术技能:指熟悉互联网和各类网络媒体,对网络人群及网络营销具有较深理解,从中发现新视角和商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前瞻预见能力。

策划技术技能:指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特色,结合流行热点,对项目提出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策划能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组织、资金预算进行分析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具体项目实施中的广告设计、推广方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

创新技术技能:在前面三个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进行网络广告文案策划、媒体软文写作、网络推广方案策划新意、亮点,这个技术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的。

当然除了这四个技术技能外,还有沟通表达能力是文案策划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项目实施要求

要完成上面提出的掌控、发掘、策划、创新四大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本项目开设的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市场分析、商务策划、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课程,而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就是紧跟其他的综合项目训练,学时至少在28学时以上,对四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完成一份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

由于课程是在期末集中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内容转型升级。从“单训练”到“双训练”,即不仅要强化技能训练,而且要强化技术训练。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应知应会的职业岗位要求,而且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的属性。除了强调要真刀真枪地进行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强调要真刀真枪地进行技术开发的训练。同时处理好“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的关系,防止实践教学简单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弊病。

如果说前面四门课是“单训练”,那么,这门课程就是“双训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四门课的知识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设计出来的方案在后继的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具体的实施出来,以实现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从中获得实战经验,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过渡”,直接能从事企业项目工作。

三、项目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设计

学生自选一个电子商务项目或对某个已运营的电子商务项目现状进行诊断,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策划一份切合该项目的实施方案。按照电子商务企业中项目策划的流程,具体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商务设计、营销计划、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汇报六个模块。

市场调研要求对所选的行业现状、市场格局、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学生必须通过网络调研进行行业数据收集、竞争对手调研,针对调研的项目进行问卷设计、、收集、数据分析,目标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实际调研及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通过该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控技术技能。

商务设计要求对所选项目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或内容、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风险防范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项目的阐述。学生必须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认进行项目的市场定位,具体开展什么业务内容,项目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收益,项目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在哪儿,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初步定位,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独特视角、前瞻预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掘技术技能和创新技术技能。

营销计划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情况,结合商务设计内容,运用相应的营销工具、策略和理念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至少制定出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营销目标、具体营销实施方式、支撑材料。学生必须对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进行营销计划的制定,可以围绕网站或网店创建的初期、运营成长期和运营成熟期进行设计,必须要针对项目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详细的策划说明。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实施规划,培养了学生的市场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策划技术技能。

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要求根据项目需求列出项目中所需人员组织需求说明和资金预算。学生必须对整个项目中各个环节的人员需求、人员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资金使用进行分析确定。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人员需求、资金预算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学生的策划技术技能。

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出项目初期阶段的实施计划,包含进度计划与阶段目标(若涉及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仅描述技术解决方案即可;鉴于项目初期主要工作是营销实施,故进度计划一定要与营销方案涉及工作相吻合)、人员计划、资金计划、变更应对措施等。学生必须根据项目的情况进行网站的功能、栏目设计;项目的运营初期的推广活动方案策划,至少有一个完善的富有创意而有效的推广活动方案并高效推进活动的实施说明。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网络营销能力、有较强的广告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策划技术技能和创新技术技能。

项目汇报要求学生用15分钟时间对自己的项目进行阐述,然后指导老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通过这个模块学生把自己的项目亮点进行说明,并进行项目答辩,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技术技能。

2.课程实施

课程在期末进行综合训练,此时学生已经对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技能基本掌握,因此,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只是一个项目顾问、工程监督的角色。所谓项目顾问是当学生在进行项目训练遇到一个困惑时教师进行引导、解答;而工程监督则是在项目开始时提出具体的项目要求,在每个具体模块执行时进行质量和进度撑控。特别是营销计划中要求有具体的支撑材料、实施过程时与营销方案相吻合这些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老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营销计划与实施过程相呼应,以保证项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执行性。同时,学生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尽可能地结合目前市场的需要进行项目选择,为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策划,以便为后续课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奠定基础,做好前期准备,而不是停留在空纸上,真正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四、项目考核和验收成果

项目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合理评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以评估课程教学质量之目的。

通过学习过程和项目验收两方面进行考核,学习过程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项目实施进度三方面;项目验收包括市场调研、商务设计、营销计划、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汇报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市场调研20%、商务设计15%、营销计划20%、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10%、项目实施20%、项目汇报答辩15%。

总之,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2012年11月11日这一天营业额191亿成功策划案的推动下,怎么使学生具有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是电子商务专业每一门课程需要考虑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策划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如何适应高职教育3.0的要求,笔者也在不断地探索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的培养不仅是对单个岗位、单一技术的培养,而是对岗位技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特别多,如何把众多技术技术设计到课程中,通过六个模块训练,以达到策划技术技能的需求,笔者也是在不断地探索改进,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具体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技术技能,满足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过渡”期符合时展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6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是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符合时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院校在理论和实训等课程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2.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划》课程是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企业营销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有关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这门课程的要求,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营销策划》是培养理论应用的专业技能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学习营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营销策划》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理论课和与之对应的技能课的关系,因此它们理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雷同的,例如两门课程主要内容都是探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不过,同样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营销策划》的主要任务则是把前者的基本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但在目前很多《营销策划》的教学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过于注重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创造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方面,这种教学目标的迷失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等于让学生重修一遍《市场营销学》,背离了开设《营销策划》课程的初衷。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传统《营销策划》课程大多采取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相对于其他很多理论课程而言确实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确实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很多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过去的案例,不代表能符合现在很多真实企业的需要;其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始终是站在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方向上来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容易将其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最后,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行业或从业经验,案例往往仅仅被学生当作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这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是蛮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意识到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的局限性之后,这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项目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项目的来源很多是虚拟的,或者干脆是直接将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改为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披着项目教学的外衣行传统案例教学的实,依然是一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真实的营销环境与任务,无法验证各种不同方式营销策划方案的结果,使得营销策划工作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这也就很难从根本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无法配合推动学生营销策划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左右学生的兴趣点与努力方向,可以激发也可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考核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自身的参与;考核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缺乏对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跳不出传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到企业真实营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营销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当前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上面的。《营销策划》课程对应的是企业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是策划助理,之后是策划专员、策划经理,最后到营销总监等高级别的岗位。《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满足策划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有一种从策划助理晋升到策划专员、策划经理的可能性。根据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营销策划岗位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些核心的要求是共同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创造性思维;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③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营销知识;④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⑤能够撰写严谨、规范、可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划案;⑥能有效参与或指导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根据企业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这六方面的共同要求,《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素质、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其中第①、②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第③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第④、⑤、⑥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基于《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定位,而且有《市场营销学》等先导课程,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专业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为辅,同时兼顾素质目标的培养。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其要点是立足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选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在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尽管具体的工作内容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有一些不同,但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接近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既包括常规的市场情报的收集,也包括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市场调研;②为解决专门的营销问题,抓住可能的营销机会,形成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③与相关部门合作执行相关营销策划方案;④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等。根据工作过程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够用、适度”为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行动化学习项目:

①营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②销售促进策略与方案编制;③广告策略与方案编制;④公共关系方案策划;⑤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⑥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方案编制六个项目。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工作过程导向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很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试用,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的营销策划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托企业真实营销策划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实践教学,通过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营销策划理论与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构建一种能突显,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营销策划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主的将所学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营销策划能力。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①在本课程开课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法,初步营造一种真实工作氛围,然后采取抽签分组的办法分组,4~5人一组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策划团队。②教师把真实企业要解决营销问题转化为策划项目,并把项目中的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现状,主要问题与要求,形成项目文案发给每个小组,进行策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这些真实的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必须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同时选择的企业应该愿意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寻找真实的营销策划项目。③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邀请相应的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就企业的营销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企业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和要求。④各个策划团队开始设计营销策划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明确策划问题、市场信息收集与调研、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设计、营销创意方案设计六个步骤。⑤各个策划团队按照设计好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并最终形成营销策划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引,同时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提供支持。⑥组织营销策划案的答辩会,各个策划团队把营销策划案转化为PPT进行答辩,答辩评委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教师、各个策划团队代表构成。答辩结束后,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和教师分别对各个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在答辩中表现最优的方案将按照企业营销负责人的意见修改并转为企业解决该营销问题的方案,由企业组织设施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7

一、正视“设计壁垒”

审视正在公示的各个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设计方案的行为过程,不难看到,从上至下,对于建设方案非常重视,高职学院更是致力于方案的策划和关键环节的设计。研读各建设方案,几乎开篇都是总结和提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身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明确具体的指导思想,彰显领军者们在高职院校管理决策、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等层面的能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主要工作。

但是,长期以往的思维习惯,迫使自己从“方案”的两端思辨、就方案本身比较,一些问题不断萦绕:为什么要准备建设方案?依据是什么?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方案目标和评价标准定位在哪儿?这些方案真的切实可行47操作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呢?高职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反思中发现,许多问题需要从决策标准予以考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中央财政将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百所院校改善教学试验实训条件,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为此,各推荐院校基本就是围绕几个关键点对建设方案竭心进行设计。这几个关键要素也就成为各个已被推荐和正在准备参加下一轮竞争院校选择决策的行为核心。能否满足这些主要约束条件便也成为建设方案设计者们的主要应对目标。结果是:一方面,在方案创建中,高职学院规划的能力得以提高,管理团队理解政策的水平得以提升,学院的工作重点有了明确的指向。另外一方面,由于决策标准的引导,创建方案中的认识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真正的服务对象被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就业方式变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无人关注;二是方案中关于专业前景的可行性分析,仅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出发,忽略对劳动力使用情况和来源情况的剖析;三是强调“产学结合”只站在己方的立场,未能考虑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条件,特别是方案操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四是就方案本身而言,更多的局限于确定目标,忽略了更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工作方法和对将来预见性的判断及其抉择,可见,“一柄双刃剑”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未能避免囿于自身的“设计壁垒”。

二、考量“决策标准”

决策是管理者面对实际问题,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决策标准就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满足需求的行动准则,它发挥着指导和约束作用。它应具有目的性、前瞻性、选择性、实施性的一般性特点。其中如何选择定位目标十分关键。

部级示范校的人选条件定位在: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可谓高屋建瓴。因此,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示范性院校的人选条件,在选择和确立建设方案时,决策标准应有两个层次的考虑,即方向层次和操作层面的具体标准,这是与问题相关的行动和后果标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分析,还需要对事实标准、价值标准、效率和效能标准以及溢出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再做最后的选择。而且在选择时,还需对具体操作阶段的特殊价值标准进行选择,是“最优决策”,“满意决策”,还是“渐进决策”?都须结合具体情况讲究策略。

从公示的建设方案分析,设计者们仅仅注意对“国家设定目标”的要求保持一致,只注重少数几个重要决策变量,忽略了现实和价值的交互作用,将方案建立在一种想象中的理想状态,简化了现实,忽略了其复杂性,有些一厢情愿。

尽管一些方案中考虑了一定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关性,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但对于决策的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过程所付出的代价、风险问题、不确定性等问题没有给予关注。许多方案中缺乏相关因素分析,只是将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存在体进行自我设计。

三、明晰“路径选择”

查阅资料,对一些高校进行效益分析不难发现,高效益的院校都有很清楚的标准,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制定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高职教育需要一个更好的规划、更高的管理标准和更新的视野。作为示范院校需要更清晰的策略分析,需要一种系统的、理性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更多体现的还是功能管理思路和策略,如果系统地考量示范性高职学院的评价标准,就会觉悟到这是在全球视野下,立足我国实际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效能管理的航标。在对各个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的过程中,2007年初,教育部高教司、财务司和财政部教科文司成立专门机构,启动运行绩效与监控信息分析项目。定期“网站观测简报”,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分析系统,这一举措本身就是绩效管理的最好体现。

教育为经济服务、与地方经济联系的问题是各个方案都特别提及并在专业(群)、课程(群)建设中着力描绘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内涵建设离不开企业需求,教育质量具有波动性,劳动形态具有模糊性、活化性、灵活性和效益滞后性。教育管理决策要从“差异”状态出发,体现一定的批判性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更需要鼓励和开发人(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潜能。要由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的职能转向到赋予教职工(学生)以强烈的工作(学习)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而事实上,恰恰是这些更为重要的部分被我们忽略掉了。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8

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的运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以某一企业为蓝本,要求学生参与策划该企业需要策划项目的整个过程。但是这种通过到企业寻找模拟策划项目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一方面 ,不是每个学生、每次课程都能顺利找到一个愿意接受实习的企业,找到模拟策划项目;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由于各种原因, 也很难得到企业真正的支持,使市场调查、营销资料分析等很难深入,影响学习效果。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业策划这一项目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业策划的设计过程包括市场环境考察、项目的寻找与筛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创业策划书的形成等工作步骤。最终要求学生形成创业策划书,其内容要涉及创业项目介绍、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目标顾客及盈利模式、产品或项目竞争能力分析、主要的营销策略、销售收入与盈利能力预测、风险预测与风险控制等。

模拟创业策划的具体步骤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假设其即将创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分析市场,寻找创业机会。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小组要撰写自己的创业策划方案并将每一阶段的策划方案都制作成 PPT,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展示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师的点评意见逐步完善自己的策划方案。同时,将整个班级模拟成一个集团公司,在期末选举产生董事会成员,每个小组最终形成的完整的创业策划方案都要向董事会汇报并提请董事会批准,获得董事会批准的方案,其小组成员在期末总成绩中加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是在小组形成的创业策划方案的基础上参考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方案汇报时的表现,确定其最终成绩的。

二、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的组织与实施

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成功运用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组织得当、实施顺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工作,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项目作业得以落实,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首先,分组。模拟创业策划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分组是实施项目作业的第一步。通过分组,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激励提高活动的效率并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每组人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多,要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就很困难,还会使有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出现“搭便车 ”的现象,而且小组成员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要达成一致也会比较困难。人数太少则可能难以完成繁重的调查、分析和方案设计等任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般要求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同时,建议同一小组成员中尽可能包括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对开拓客户很有帮助,而性格内向的人在资料分析方面往往会比较全面,成员中还要有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这会大大提高策划的效率以及策划方案的质量。

其次,模拟创业项目的选择。模拟创业项目的选择由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商议决定。小组成员以创业者的角色和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愿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市场,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集体讨论,确定选题。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产品或服务,这样策划时容易产生创意 ,方案容易出彩,讨论也会比较深入;应尽量避免那些难度大的、自己不太了解的项目,这些项目策划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再次,模拟创业项目的进程控制。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学生小组进行模拟创业项目选题。在学习完“营销策划过程 ”的内容后就进入模拟创业策划过程。学生模拟策划项目与课堂讲授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条线,随着课程内容的展开,学生模拟项目也在不断推进,从市场调研、机会分析到市场定位、营销策略设计, 再到企业形象策划,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咨询,分阶段要求学生提交市场环境分析报告、市场定位分析报告、竞争战略策划方案、4PS 策略策划方案、企业形象策划方案、整合营销策划方案等,最后召开项目讨论会,对策划方案进行讨论、评选、考核。

三、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9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定位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素质与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课程(陆继和尤凤翔,2011)。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让大学生学会制定一份较完整的、规范的营销策划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容之一。目前本校《企业营销策划》是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大多数师资的企业实战经验较为缺乏,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来源多取自教材。而《企业营销策划》的教材编写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尽快摸索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显得尤其必要。

2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内容

鉴于上述《企业营销策划》的课程现状,笔者构建了《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体系的框架,具体包括应用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

1、明确应用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以应用于企业实践为导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多渠道,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企业营销策划》是一门交叉型的应用类学科,可以将众多的营销策划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三类:学术著作类、解决方案类和企业信息化类。学术著作类包括教材和论文等;解决方案类包括企业推出的有关自身营销策划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类内容庞杂,既有营销策划应用分析,也有营销策划管理体验,还有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其中,大多营销策划研究成果都与企业实践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企业营销策划》课程良好的教学材料。

第二,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建立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由于《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体系复杂、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计划建立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把各种教学资源导入数据库,通过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课件、鲜活的营销策划案例以及相关企业营销策划实战训练材料等供同学使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实践相关的营销策划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同时辅助“案例引入”、“情境模拟”和“团队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一,主要采取“项目导向”教学。该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角色确定与学生分组策划项目选择任务确定与分解策划实践提交整体策划书评估。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注意:督促学生阅读大量最新的营销策划案例以开拓视野;让学生参与营销策划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和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能力。

第二,增设案例导入教学。精心选择案例,突出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代表性。这些案例为项目组成员自身的实践总结,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部分案例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感兴趣行业的营销策划案例,由教师经过筛选搬到课堂中来。

第三,增加情境模拟互动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课程有整体上的理解和运用(李吉林,2003)。在《企业营销策划》教学中增加情境式教学,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可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社会热点,或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模拟各种实战环境,然后由学生结合理论课堂上解决,课后让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增添团队合作教学。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根据课程任务需要,组建企业营销策划团队,分别选取不同市场策划课题,以完成相应市场策划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营销策划活动中承担具体任务,通过真实项目负责人的培训、指导和实际参与,达到岗位要求,将实践性和职业性进行有效融合。

3、设置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

第一,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建设一系列以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仿真教学环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外各种商贸活动,寻找和感悟经管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把握的不同要素和知识点,培养学生作为未来企业营销策划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虚拟的计算机仿真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过程中寻找灵感,寻找企业营销策划技能提升的切入点,寻找成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该摄取的各种信息源。

第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我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具备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实验室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硬环境的开发,加强模拟“工作场景”的建设,比如开发“营销超市”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中学习情境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学实施中每个策划团队都依托一个或几个企业,策划要求源自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10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族群国家,除主导性族群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群(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之外,还包括非洲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土著人(包括印第安人、阿拉斯加人、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等)、西班牙裔美国人、爱尔兰裔美国人、意大利裔美国人和犹太裔美国人等族群。这些族群可以统称为美国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群体在美国社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就业、教育等领域中经常受到歧视。经过长期斗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少数民族在“肯定性行动计划”(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s)的帮助下,各方面的权益逐渐得到一定保障。

一、“肯定性行动计划”在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兴衰

1.“肯定性行动计划”产生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已经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关系的最大负担。”由此引起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风起云涌,争取平等自由权利的运动如火如荼,迫使美国国会1964年通过了《民权法》,从法律上承认黑人等弱势群体的公民权利。“肯定性行动计划”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联邦政府推出的一项旨在维护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利益为目标的政策。

该政策在美国现代族群关系史中是最重要、影响力最深远的种族和族群政策。作为反歧视的一种方法,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的“肯定性行动”一直是美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基本民权政策,也是国会立法及最高法院的民权案件中常涉及的一个题目。主要在教育、就业、政府合同承包及住房等领域内实施。在民权运动浪潮推动下,联邦政府为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而推出了多达167条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保障少数民族的公民权利。“肯定性行动计划”“不仅是寻求权利和理论的平等,而且要寻求事实和结果的平等。”它不是单纯为了结束歧视,为了给历史上或现实中被否定了机会的,或为预防将来重新出现的歧视某类人中合格的个人提供机会。

1961年3月,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签发了第10925号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0925),首次使用了“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一词。该命令要求“合同商不得因种族、肤色、信仰或所来自国家而对任何雇员或求职者进行歧视。合同商要采取‘肯定性行动’以确保求职者得以受雇,雇员在受雇期间受到公平待遇。”为此还成立了“总统平等雇用机会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ttee on Equal EmploymentOpportunity,简称PCEEO),1964年的《民权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命令的精神,要求结束种族隔离,消除种族歧视,并为“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案第7条规定:禁止任何私人雇主、公私立教育机构、劳工组织或劳工管理培训计划,以个人的种族、肤色、信仰或民族血统为由对其进行歧视,禁止歧视的范围包括招聘、甄选、分配工作、调动、解雇、晋升、薪俸、病假、医疗保险、退休及退休金等方面。1965年9月,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著名的11246号行政命令:《平等的雇用机会》(Executive Order 11246-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这个命令是“肯定性行动计划”形成的关键文本。它规定:“承包商不因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国籍而歧视任何雇员或就业申请。承包商将采取积极行动,不分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民族起源,确保申请人受雇,并保证员工的就业待遇。”该命令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67年的11375号行政命令,它禁止联邦政府和联邦承包商在就业方面对少数民族进行歧视。

2.“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联邦政府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持积极态度,做出了大量的实际行动。劳工部联邦合同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Federal Contract Compfiance Programs,简称OFCCP)代替PCEEO成为美国总统授权负责落实11246号行政命令的主管部门。OFCCP先后多次11246号行政命令的具体实施条例。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肯定性行动计划”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如:1972年,OFCCP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合作颁布了11246号行政命令的高等教育实施条例,在高等教育的招生、就业等领域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高等教育权和平等就业权。再如:1980年,卡特颁发的12232号行政命令规定,教育部长为每个局设立年度指标,增强传统的黑人学院和大学参与联邦主持项目的能力。1981年9月,里根颁发的12320号行政命令对该行政命令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为使传统的黑人学院和大学在联邦资助项目中的参与度明显增强,教育部长每年要监督、协调、开发一个联邦计划项目。

3.“肯定性行动计划”的衰败

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人学生以“反向歧视”的理由,控告高校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控诉逐渐增多。首先发难的是马克・德夫尼斯诉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案。马克・德夫尼斯连续两年申请进入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习,未获得录取。1970年,他以华盛顿大学对少数民族实行“不严格的录取标准”(less exacting standards)违反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为由,将该大学到了地方法院。1971年,地方法院判决华盛顿大学败诉,德夫尼斯如愿进入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习。1974年,法学院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但联邦法院认为德夫尼斯即将毕业,审理这种“问题已过时”的案子毫无意义,回避司法判决。实际上,之所以回避判决,是因为大法官们遇到了两难选择,一方面要维护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权威,另一方面又不能违反11246号行政命令。

“肯定性行动计划”与宪法第14条修正案相抵触的情况,还给另一位大法官带来了挠头的案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为了维护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不公正待遇,决定从1973年起实行特殊招生计划(the special admission),为少数民族预留招生名额。令校方意外的是,这项招生政策引发了全美瞩目的诉讼大案――“加州大学校务委员会诉巴蒂案”(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Bakke)1973年和1974年,越战退伍军人、白人阿兰・巴蒂两次以“弱势申请者”名义申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均被拒绝。巴蒂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称该学院的特殊招生计划以种族为由将他拒之门外。违反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在困难的判决面前,大法官运用了“双重判决”(DoubleDecision)巧妙地解决了两难判决问题。判决戴维斯分校招生政策违反联邦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同时还判决肯定性行动计划不一定违宪,州立大学(虽然不能公开地预留名额)可以适当地将种族和民族背景作为录取学生的附加因素,以达到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之后,“多元化”成为对少数民族照顾的理由。由于部分少数族群成员仍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与主流群体相距甚远,进而造成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族群成分过于单一化,为此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保持多元性,适当地考虑种族或族群因素仍旧很有必要。当然,强调“多元化”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也不可能解决族群之间不平等的根本问题。

相对于预留名额的特殊招生计划而言,哈佛大学对少数民族实施照顾的“加分政策”(race-plus)较为隐秘,不易引起白人的抵制情绪。后来的实践证明,种族加分政策保证了哈佛大学的少数民族人数比例。1979年,联邦政府的指导性文件指出,尽管为少数民族预留名额是违反宪法的,但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追求数字目标(numberial goal)来达到学生主体种族多元化的目的。”

巴蒂案的双重判决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判决词中对“配额”和“种族”的区分,被后人称为“巴蒂案中的骑墙行为”。判决要求,在不为少数民族预留名额的前提下。“种族”照顾可以被视为是招生的加分因素,以利于确立一个有教育益处的多元的学生群体和学校社区。这个案件的支持者们在招生中回避“配额制”,而采用更隐蔽的方式来使少数民族的招生人数达到一定比例。这一判决为“肯定性行动计划”在美国公立高校中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白人“反向歧视”(指从歧视少数民族变成了歧视白人)呼声的高涨。政府和高校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态度逐渐转向了不积极,一些州最终走向了废止。“肯定性行动计划”在美国正迅速改变。1996年11月,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209号方案(全称是“加利福尼亚民权运动”),宣布该州的公共就业、公共教育以及公共合同领域取消对少数民族和妇女的肯定性行动政策。“肯定性行动计划”在该州被迫结束。同年,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对得克萨斯州霍普伍德诉讼案裁决,禁止该州的公立大学在招生和财政资助时考虑种族因素。同时,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也给“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划上了句号。后来,华盛顿州、科罗拉多州、马里兰州、密西根州、俄勒冈州等也先后通过法案或制定政策,限制大学在招生、财政资助和雇佣方面继续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经济长期不景气,导致黑人失业率增加。这使得黑人不断地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其他少数民族和白人身上,影响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在“肯定性行动计划”实施40多年的时间里,它经历过两次重大变化,先是从维护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走向补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继而又从补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走向维护所有族群的平等的高等教育权。“肯定性行动计划”最初是为了消除长期存在的对黑人和妇女的歧视,使资历或业绩与白人男性相同的黑人和妇女能够得到同样的工作和学习机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黑人等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根本没有能力与白人进行平等竞争。因此,该计划逐渐变成了补偿性的行动计划,在高等教育升学等领域给予少数民族以某些优待和照顾,补偿少数民族在竞争能力上的不足。这种补偿实施不长时间后,由于补偿的方式不恰当(比如为少数民族预留招生名额),也因为某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的快速提高(如从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亚裔美国人就业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该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不但不逊于白人,甚至在某些领域还超越了后者)等原因,“肯定性行动计划”遭到白人的强烈反对,以至于很多州取消了这项行动计划。

二、加强基础教育平等权方面的立法是解决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平等权的根本保障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政策本身只能算作是美国政府针对民族间存在的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巨大差距所开出的“治标不治本”的过渡性药方。它将目标定位在成年人身上,使得民族不平等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约翰逊总统在霍华德大学的一段讲话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你不能把一个多年被铁链锁住脚的人释放。把他带到比赛起跑线上,然后说:‘你可以自由地与别人竞争了’,而且仍自信你做得完全公平。”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关于“起跑线”的问题。“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目标群体是那些高中毕业程度以上或者已经具备工作能力的成年少数民族成员,事实上,这些青年和成年人在到达“起跑线”之前,已经接受了若干年的初级和中级教育。因此可以说。真正造成族群间差别的“起跑线”不是在申请进入高校阶段,而应该在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正是因为在这些阶段的民族差距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才导致了“肯定性行动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间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距。“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困境在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尚未明显缩小之前,定位于高等教育入学申请者或其他成年人水平上,最终必将会逐步发展到白人再也无法容忍而政府又找不到可行性替代方案的境地。从该政策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来,它缺乏牢固的基础教育支撑这个缺陷已日益明显,进而导致其陷入无论如何修订都难以平衡各民族间的矛盾这样的窘境。因此,要想根本解决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在加强基础教育平等权立法上多下功夫,要比只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补偿行动重要得多。

三、对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启示

1.深思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问题

首先,“肯定性行动计划”发展到现在,对曾经受益的部分少数民族成员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其实,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扶持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才是实现其高等教育平等权的最佳途径。其次,深思是否应该用政策来干预民族之间的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对于优惠政策的实施,马戎教授分析得十分透彻:“在优惠政策实行了一段时期(一代或两代或30-50年)之后,优惠政策的实施逐渐引发一种政策设计者始料不及的局面:被优惠族群(即原来的劣势族群)的第二代、第三代逐渐把这些‘优惠政策’看做是本族群当然的‘既得利益’,因而感激之情渐渐淡化;同时在这些‘优惠政策’实施中被排斥的族群(即原来的优势族群)的第二代、第三代则逐渐开始对自己居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感到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受到歧视并成为实质上的‘劣势族群’。新的潜在的族群矛盾会在这种气氛中酝酿产生,社会上的族群关系进入优惠政策推行中的第二阶段即政策调整期。一般情况下,二代至三代的时间尚不足以完全改变‘优势族群’和‘劣势族群’双方原来的结构性差异,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在局部地区(如城镇)这些差距可能基本消除。这时,族群优惠政策的正面作用(即对原劣势族群成员进行扶助)的效果将逐步减弱,而其负面作用(即激发原优势族群成员的不满情绪)将逐步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就需要考虑调整政策,逐步缩小对少数族群的优惠幅度,最终引导全社会进入族群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彻底取消族群优惠,实现族群之间的完全平等。”美国照顾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的“肯定性行动计划”,由于最初方式不恰当,而遭到部分白人的强烈反对,引起大量诉讼。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11

创业教育不只是靠专门的创业学课程一撮而就的,而应以教学为主渠道,将创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1]。如何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商务谈判课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是一门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撑的专业课程。在大众创业的战略背景下,教师应突破“知识讲授+案例教学、模拟商务谈判等实践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渗透一定的创业内容,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谈判技巧和能力。笔者前不久指导了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参加了商务谈判策划大赛1,现以此为例探讨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务谈判教改模式。

一、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务谈判方案策划

(一)商务谈判策划大赛的主要内容

假设你们团队想在某城市某街道开个餐饮、小吃食品方面的特许经营加盟店。现需跟许可方谈判特许经营加盟事宜。

1. 请根据以上背景资料制定一份《商务谈判策划书》,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谈判解决加盟费及质量保证、服务等条款,争取优惠条款,最终达成双赢协议。

2. 商务谈判策划书必须针对具体、特定的餐饮、小吃食品品牌店,如肯德基、麦当劳、甜丫丫等,具体加盟的品牌不限。

3. 商务谈判策划书必须针对具体特定的街道,具体城市、街道地点不限。

4. 商务谈判策划书要基于真实场景进行大量的调查。同时根据这份谈判策划书跟特许方谈判,是完全可行的(加盟谈判很可能成功)。

显然,此次大赛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们走出“象牙塔”,进行大量实地考察与调研,从而使谈判方案策划与创业融为一体。

(二)参赛作品的策划

在设计谈判策划书前,笔者将谈判团队命名为岳麓升华创业团队,并强调:1)我方通过商务谈判以优惠条件,在短时间内在中南大学校本部西苑建立第一家良品铺子加盟店;2)该谈判方案必须为我方与良品铺子方的真实谈判提供指导;3)加盟签约成功后,学校会提供创业基金。这样,学生完全置身于创业情景中,他们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与实体店老板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模拟谈判制定一系列谈判策略,从而撰写出一份非常“接地气”的谈判方案。从谈判信息收集到紧急预案的制定、从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到谈判目标的确定、从谈判程序及其策略的部署无不体现创业驱动性。

首先,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谈判方案所需的第一手数据。

调查问卷由16题组成,其中15道题选择题,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第16题为开放题。题目涉及地理环境、潜在顾客、良品铺子产品、双方利益及优劣势等内容。采取随机抽样形式,向中南大学周边的人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分析结果:很少人反感买零食,对零食有稳定需求的客户有40%,潜在客户50%。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我方优势有二:

1、选址所在地区是大学城,周边有大批潜在消费者群体,具有十几万高校师生,且大学生对饮食消费的比重在增加;

2、我方是由大学生组成的加盟方,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充分的了解。

此外,深入“一线”获取大量一手材料。他们还购买数种品牌的零食,通过观察分析,品味试吃,了解其包装吸引力、产品品质、受欢迎程度。通过与老板的真实谈判,他们深知价格不是谈判的唯一目标,因此,他们还设定了续约、运输损失、市场退出等合同条款履约方面的具体目标。

二、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务谈判教学模式的构想

岳麓升华团队在谈判方案策划的每个环节都嵌入了创业元素,从而避免了“闭门造书”。如何将创业元素纳入到商务谈判教学环节中呢?笔者提出以下构想:

第一,突破传统教学法重讲授的局限,增加实践课环节。

教师将课堂要教授的知识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并进行网上答疑。课堂上增加模拟谈判、角色扮演等实训环节。

第二,突破书本和教室的局限性,通过移动课堂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一方面,学校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另一方面,让企业为师生提供课题,学生通过谈判获取课题经费。

第三,打破重知识轻能力的闭卷考试的局限,增加谈判方案策划、模拟谈判等内容。

以往商务谈判课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以对知识的记忆为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测试,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务谈判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谈判能力,故考试内容须与谈判方案策划、模拟或真实谈判挂钩。

第四,学校要制定政策激励教师将创业教育与商务谈判课结合起来。

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商务谈判课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创业。为此,学校可组织谈判方案策划及谈判大赛,在此基础上扶持一批优秀的团队申报创业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如学校可鼓励老师继续指导岳麓升华创业团队写一份加盟良品铺子的创业计划,并组织专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如通过评估可对其提供创业经费资助。

三、结束语

商务谈判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2],其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谈判能力,还在于提高其创业意识与谋生能力。因此,商务谈判课应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创业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学校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业能力和谈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12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高职教育

“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沷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进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课程

《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教育行业策划方案篇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ZYZD1213006,课题负责人:刘辉)、2012―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GH13532,课题负责人:刘辉)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30-02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作为人才培养主要方向,针对营销与策划校内和校外实训效果的现状和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系统分析并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主导、第三方考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基于营销职业活动导向,切实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明确营销与策划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对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研究,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适应以能力为本位、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分析

(一)营销与策划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探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符合其要求的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离不开校外单位的紧密合作,为使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广泛征求校外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整合营销传播”“营销之道软件实训”等课程。

(二)职业活动导向和第三方考核的人才培养路径

1.专业认知阶段。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加入营销策划协会,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由高年级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习活动,新生四人为一组组成一个专业学习团队,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为校外企业单位进行销售活动、调研活动、广告宣传活动、营销策划等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工作阅历、增强了营销与策划的意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本阶段的活动主要在大一阶段开展。

2.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阶段。根据多年的摸索,营销与策划专业综合各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形成了“四阶循环教学法”。

第一阶段是任务导向的校内外合作阶段。在实施教学前,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明确课程实施项目主题及大致的工作任务,然后由学生自主联系合作单位,与其签订合作意向,在此基础上,专业授课教师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制作明确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是任务驱动的教学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某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知识技能模块展开教学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为主,教师只是带领和启发学生深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本阶段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实施步骤,并制定各种行动指标。

第三阶段是工学交替的教学阶段。本专业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位指导教师负责15~20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实践中,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和合作企业的现有资源,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与校外实习单位的密切合作,调查分析本单位的经营现状和销售情况,发现问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根据内外部营销环境状况,为合作单位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推广与策划文案,由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实施推广措施,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及时解决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推动合作单位的经营状况。

第四阶段是项目作品撰写阶段。经过了上述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不断改进完善策划方案,最终完成可行性较强的项目作品,本项目作品可以作为下一轮学生第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做项目作品拿去参加各级营销策划大赛,凡在高级别大赛中获得较高名次的作品,该作品可列入毕业设计作品之列,一举两得。

3.职业锻炼阶段。大三阶段的学习,主要开展岗前就业方向的课程指导和培训,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由学校及教研室共同为学生寻找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

二、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建设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对营销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并实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时跟踪营销与策划职业群对技能的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架构与课程、教材建设具体目标时,提高该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开发思路、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任务

1.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企业现场调研、企业专家访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对营销与策划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取向,并制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针对若干营销与策划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进行解构和重组,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两个对接和营销与策划职业活动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社会企业对营销人才更多强调“多能”而非“一专”的职业特点,根据实际业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来开发专业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即公共技能、职业基础技能、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拓展技能的课程模块。

2.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创新。在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整合创新,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重点工作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以此落实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首先,建设项目导向型的专业教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而确定专业课程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再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和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营销教研室分别组织教师出版了“网络营销”“商务礼仪”“现代推销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材。通过开发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教材,带动了相关课程改革。

第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专业模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理解知识的使用过程。如在“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平面广告设计”“商务礼仪”等课程上,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将教、学、做密切结合,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第三,实施项目化教学。营销与策划专业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主干课程中普遍按照项目化、实战化的做法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求学生组建成4~8人的项目团队,所有工作项目都由学生团队自主负责,在团队成员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完成,从而为学生营造在团队合作中成长的环境。这其中许多项目又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使学生在真枪实战中得以锻炼,在企业化运作的环境中学习与人沟通、承担责任、调适心理等方法,全过程锻炼了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

第四,建设和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开设“营销之道软件对抗实训”“广告策划实训”“营销与策划实训”等课程,结合课堂进度,随时进行全真操作,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开拓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现代市场营销实习、推销实习、调研实习等。

第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在实施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用参赛结果来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水平,并且通过各类营销技能大赛促使学生为合作单位制订可行性较高的专业发展方案,提高学生和本专业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营销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对企业真实产品及服务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和现场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扩大了企业与参赛院校的知名度,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总结

根据能力本位原则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针对营销与策划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科学合理地改革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执行新型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教学任务中,始终坚持实践主导、校企合作、能力本位的办学方向,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获得良好的未来可持续性岗位发展的前途。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