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训练方法实用13篇

语言的训练方法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1

1.目的明确:有疏通性的初读,有思考性的悟读,有体验性的品x……

2.层次清楚:疏通读、探究读、感悟读、感情读、欣赏读……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循序渐进。

3.形式多样:有齐读、个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4.富有感情: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学生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

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读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

二、背诵训练

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各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所占课文比重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我们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记忆优势,指导学生背诵一些课文(或片断),对理解课文,开拓思路,丰富词汇和句式都有很多好处。背诵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背诵,即死记硬背;一种是意义背诵,即理解背诵。显然,死记硬盘背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件苦差事,有害无益。因此,应当提倡理解背诵,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其次,在指导背诵时应教给一些背诵的方法,如形象法、分解法、图表法、结构分析法等等,使学生会背、乐背、爱背,从而背得快、记得牢。

三、比较训练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重要手段。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字词比较是最有效的方法。比较训练的形式主要有:

1.相同字词比较

如《我的战友》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几分钟。”这两个句中的“才”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和十分丰富的内涵。教学时便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联系课文理解这两个“才”字的丰富内涵:第一句中的“才”,表示烧的时间太久了,既反映出了“我”不忍看,又不能不看的矛盾、痛苦的心情,又表现了为了战斗胜利,长时间忍受烈火烧身的顽强毅力;第二句中的“才”表示战斗结束时间很短,战友们为了给报仇,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投入战斗,用最快的速度消灭敌人,的伟大精神化作了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2.删字词比较

如《西门豹》中有这一句话:“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要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连用两个“送”字,其实删去一个“送”字,句子也通顺。哪个句子好呢?学生通过品味、比较,便可明白用一个“送”字显得平淡,两个“送”字重叠起强调作用,西门豹这样说既是讽刺又是愤恨,意思是到了那一天,不是送新娘,而是送巫婆、官绅!“送送”二字为下文埋下伏笔,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

3.换字词比较

通过字词的更换比较,引导学生理解遣词造句的匠心。如理解《荷花》中的这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让学生把“冒”换成“钻”、“伸”、“长”、等进行比较,学生便能体会到“冒”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荷花蓬勃的生命力。

四、复述训练

复述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促使学生积累词汇,锻炼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和连贯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复述训练应做到:

1.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2

一、数学语言

笛в镅允且恢钟斜鹩谧匀挥镅缘目蒲ёㄒ祷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特定的教学背景和特定的教学内容都影响着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句法、语义及实效等特点,因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他们都与日常用语不同”。由于小学生的所学知识有限,相对而言所训练的数学语言更多倾向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1.数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语言的工具性显得特别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讲,“说题”比“做题”更难,也更重要。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现出突出地位。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开动了大脑这个思维的机器,思考的是否正确,想的是否有条理、有依据,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靠思维的工具――“语言”来检验。因此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

三、训练数学语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1.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言语必须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晰、明确,对判断、推理的程序把握要准确,做到说话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二是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2.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首先,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教师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同学回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教师问:“8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那么8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发现自己表达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弥补了该生语言的缺陷,强化了正确的概念。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这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3.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思维模式”去模仿。例如数学倍数应用题,可以这样教学。“小明有红花四朵,黄花是红花的三倍,黄花有几朵”。教师提问:(1)谁和谁比?(2)把谁的朵数看成单位“1”?(3)黄花有这样的几份?(4)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则计算?这样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思路,去讲去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反复练。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用数学语言。

4.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手段

(1)概念教学。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简、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也是训练学生的重要手段。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计算题教学。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像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3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4

因此,科学系统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少走弯路,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使每个聋哑学生最大可能地接受语言训练。结合这些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有以下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方法

1.抓好课堂教学,全方位进行语训。

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阵地作用,抓好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发音方法,记住发音部位,借助拼音进行发音。同时要抓好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贯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汇说完整的话,进行简单交往。学会说话还要学会“用话”,让学生有运用语言的环境,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用话的机会。情境教学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完成教学目的而创设的情境,是人为情境;另一种是学习、生活、活动中所自然形成的各种情境,是自然情境。目前,聋校语言教学中人为情境的运用受到重视,而自然情境的运用还很少。实际上,自然情境比人为情境具有更多的优点:(1)更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除了教师,阿姨、其他教工也能利用生活场景跟学生进行语言交往;(3)教师随时随地都可利用自然情境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训;(4)更有利于个别语言辅导。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地运用情境教学巩固语言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求其它各科也要坚持口语教学,把学知识、学技能与学语言结合起来,促进聋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组织丰富的活动,发展学生语言。

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聋儿由于听力障碍,言语功能自然就跟不上,在进行语言康复的过程中,就会觉得难受、枯燥,而康复进程慢,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孩子的语言康复只会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因此,在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

(1)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应抓住孩子喜欢的引导他们来学习我们给予他们的任务。如我们在学习了一些礼貌用语后,可以来做一个“客人来到我的家”的游戏。游戏要求客人来到“我”的家后,说“你好”、“爸爸呢”、“谢谢”等简短句子,“我”就说“请坐”、“请喝水”、“再见”等话。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细化情节,说出更多自己会说的话来。对这类游戏,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学生在游戏中也可明白其含义,加强理解,从而巩固运用。

(2)活动。聋儿因为与外界接触少,情感方面也存在差异。我们在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的过程中还可让聋儿多参加一些活动,多一份体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悟,丰富一些情感。如体育比赛活动中,教师可教孩子们大声呐喊“加油”、“加油”,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发展了语言又体验到了集体荣誉感。在升旗时,可要求聋儿跟着教师的手语节奏说一说国歌的歌词,在这种庄严的气氛中巩固语言,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3.办好家长学校,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具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言语习得的自然途径,家庭在聋生语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而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语言训练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向他们介绍助听器的使用及保管知识,推荐语言训练的方法和国内外家庭语训的成功经验,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语训成果。一些家长提高了认识,学会了方法,开始重视孩子的语言训练。聋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家长的工作。

二、语言康复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2.持之以恒的态度是聋生语言训练的“冲锋号”。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的存在,教师进行教育康复不仅要让聋生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要准备接受带领学生渡过初学语言的难关;二是让自己接受聋生语言训练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的实际,使之坚定自己的意念,持之以恒。

3.教学中训练的内容要有趣味性,方法直观,循序渐进。

训练中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针对学生的特点、爱好、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正在做什么。只有当学生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时,训练效果才好。正常人说话是本能,聋孩子说话是技巧。老师发音时示范要准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短句到长句,从直观、容易理解到抽象思维。

4.注意因材施教,训练形式多样。

聋生的残余听力不同,年龄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领悟能力不同,因此教学方法应从聋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大量丰富聋儿的词汇量,用关键词搭配灵活发展句子,强调语言的完整性,注意语言的复现和巩固。

6.适时的鼓励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加油站”。

聋生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复杂、枯燥的过程,而且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全来自老师的肯定。当他体验不了成功的喜悦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惰性。因此老师要时刻记得聋儿的感受,抓住他们的心理,以自己的计划为目标,迎合他们的心理需要,适时地肯定,鼓励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老师的一个微笑、一片掌声、一个细微的抚摸……都是聋儿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走进这些孩子们,蹲下身去,拉一拉他们的手,摸一摸他的头,对他们多一些笑容,这些孩子也会像花儿一样盛开在我们的身边。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5

聋儿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变得比一般人要困难。因此,对聋儿进行有效的言语康复是十分艰辛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聋儿言语康复教材和语言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聋儿康复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教材与教学训练方法,现有的教材或教学训练方法多是教员依据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而编制的。我国目前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各级聋儿语言康复机构的不平不均,聋儿语言康复效果也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比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水平还十分低下。“八五”“九五”时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耳鼻喉专家学者提出:听障儿童应及早得到发现或确诊,应及早得到补偿和训练;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康复课程应当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关于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内容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方法之类的泛泛而谈。这往往导致教学或训练内容的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教学或训练的有效性不够高。然而,虽然聋儿语言康复教材尚未成系统,但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高成华、梁巍的《为了聋儿的明天——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如梁巍的《咿呀学语教学指南》。此外,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专职人士的专职水平总体水平不够高。在教员的语言康复训练中,聋儿常因诸多无关的训练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到聋儿的学习;聋儿也常因相应的训练与自身特性不合而训练效果不佳。 

三、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设计分析 

(一)聋儿自身有其特殊性,导致聋儿语言康复阻力陪增。聋儿的听觉神经劣于普通儿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发育迟滞,听器官的发音与构音器官功能异化。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出合理的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而且,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又应当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应当从“听觉、言语、语言”出发,即是从“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三个方面以教学康复的目的。所以应当在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中合理设计,让聋儿最大限度是运用其残余听力来感知的声音的存在,切身体验到各种声音地不同,激发聋儿“说”的欲望,最终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聋儿具有其特殊性,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词汇时应当注意:1.选择聋儿喜欢的人和物;2.选择聋儿日常能接触的能理解的熟悉的词汇;3.选择聋儿容易看清楚口形的,容易学习发音的。 

(二)聋儿语言教学或训练中,应当依据聋儿的特殊性,采用适宜的灵活多种的教学训练方法。 

例如“山”: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训练,1.先给聋儿看图片,让聋儿有一个直观的映像;2.让聋儿通过观看体态和拟声语来学习;3.让聋儿看教员的口形及发音,来选择“山”的图片;4.让聋儿试着说出“山”的声来。 

例如: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设计出不同的单元内容,而且彼此之间又是连贯在一起的。主题单元我我的家、我的同学、我的伙伴、我是学校、我的教室我的身体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头发(三)聋儿学习语言尤其困难,因此,更应当注重语言的边学边用。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才能扎实,不会边学边忘。因外,聋儿的语言康复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重复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设置应当设置重复学习的知识。如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同一个词汇。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安排应当张施有度。教员要合理运用教学游戏观念,让聋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让聋儿的语言康复教学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从“聋儿需要学习”变成“聋儿主动想学习”。 

五、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建议 

(一)聋儿语言康复不仅仅需要教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员才能让聋儿语言康复的课程与训练方法变得有效,才能让聋儿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最早应该在2-6岁。 

(三)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应当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词汇应当由少到多。 

六、结论 

本文综合研究了分析了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研究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进行的探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6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H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130—02

语言基本功以及表达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规范的语言表达,以及富有感染力和感彩的主持语言,都是成为合格的节目主持人不可缺少的基本语言能力。这些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专业学习阶段就系统地进行,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播音主持专业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进行。外在的语言能力,比如发音、吐字、抑扬、语速等口语表达基本技巧的训练当然是很重要的,需要学生按照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要求严格练习,还要注意用词、发音的准确,规范语音和语法。但是仅仅具备这样的外在语言能力还是不够的,播音主持工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达,更是情感的传递,要与受众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即便是在朗读和播报文本的时候,也要把文本内在的含义和感彩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感染受众,发挥传播媒体的影响力。

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言基本功及其重要性

1.标准的语音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是考验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能力的第一块试金石。播音员主持人词汇和语法的正确运用尚且可以通过编导等的协助完成,语音的准确规范则是完全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基础素质,发音问题贯穿播音主持的全过程,它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硬件”问题。

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效、准确的信息报道与传递就成为了媒体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也对主持人语音的精准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真实、直接的报道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扎实的语音功底,主持人没有时间对播报的内容进行熟悉和准备,只有依靠过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自如。另外,主持人不仅要把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还要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特别注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发音失误,提高语音表达的精确度。

2.精准的语言表达

对于播音员或主持人来说,语音的准确认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选用准确恰当的语气表情达意,同时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并且避免“字化”、“词化”情况的出现才是最重要的,标准的语音有时也不能够承载准确的语义。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发出者,主持人的语言应该做到特点鲜明,即吐字清晰、释义精准、交际意愿明确,包含高信息量和高交际值,让受众一听就懂,不会感到费解,甚至产生歧义。

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仅仅通过普通话测试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准确表现内在语义的能力。毕竟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系统,播音员或者主持人不是播报稿件的机器人,如果失去了表述的层次和重点,即便是再流畅的播报,也不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难被受众认可。因此,播音员或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文本分析能力,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所要播报或者主持的内容,迅速区分重点和层次,调节语速和语调,准确有效地完成信息传达。

二、语言色彩与感染力

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主持人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具备语言策略能力尤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当播音员主持人手持话筒、面对摄像机时,用声应该是积极、松弛、集中的三位结合体,要做到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连贯。

语言表达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主持人学问才识和气质修养的体现。面对受众,主持人应该表现出真诚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传递信息并同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尽量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和力。电视节目主持人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作用和影响,趾高气昂、扭捏作态、故意逢迎等一些不良的主持风气都会严重影响主持的效果,只有正确把握情感尺度、收放自如,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三、语言基本功训练方法的创新

1.基本的发音吐字练习不容忽视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是应该先从基本的发音训练开始,毕竟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发音是成为一个优秀主持人最基本的条件,这也是专业学习阶段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每个人的发音习惯不同,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方言语音的影响,因此,想要正确掌握播音员的发音方式,就要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在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练习,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发音特点和用声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对于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强化训练。

2.增强对“内在语”理解力,加强自身语言修养

内在语是指文本中那些不便于表达或者没有明确表达的隐含的意思。播音员在播报文本的时候,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变换语调、语速、语气等方式来准确地传达这些隐含的意义,让受众更直接地把握文本内容和深刻含义。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理解和把握文本内涵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景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受众和对文本的感受力,增加“对象感”,让学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入语言情景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和传递。

3.注重即兴表达能力的训练

电视节目大众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更加灵活、多变。许多节目都增加了观众参与、嘉宾参与等互动的环节,这样的节目形式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主持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由于节目形式的灵活多样,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主持人在很多时候是要即兴发挥的,要根据观众的反应和参与情况来进行配合和调整,也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好的即兴表达能力。

在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即兴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重点的训练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即兴表演的机会,不要总是规定固定的内容让学生练习,要给出一些开放式的话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发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也会对提高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内在语言修养,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战迪.试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中国电视,2011(11).

[2]苗阳.把握气质形成风格——浅探播音主持教学中口语表达风格形成与气质的关系[J].新闻知识,2012(01).

[3]宋常云.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1).

[4]吴小娟.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J].新闻前哨,2012(04).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8

言语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患者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但对别人的语言能理解,对自己用错词也知道。因此,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以来,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43例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收治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79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理解力正常,药物治疗方法相同,严格除外球麻痹及其他与原发性构音障碍有关的疾病。用掷币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于发病后1周后进行1个疗程4周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病后健康教育。训练组43例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63岁;其中完全失语5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3例、中度15例、轻度0例。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平均65岁;其中完全失语6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0例、中度10例、轻度0例。由上述资料可见,两组情况大致相同,可比性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查方法及内容:⑴语失语症检查法及训练观察对象,制定如下检查内容:①表达:包括简单答话及表述。答话内容包括回答名子、年龄、职业、住址、家庭情况等,表达包括回答就诊的原因及让患者看一张图并描述图中的内容。检查时注意让患者自然、充分地表达,注意患者说话语量多少,是否费力,语调和发音是否正常,有无语法错误和是否能表达意思。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②复述:令患者重复检查所述内容,包括数字、字词、短句和长句,以常用词、句为主,包括单字和2~3字词、短句、长句超长复合句和无意义词组。要注意有无错语及错语的性质。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③呼名:让患者称实物、图片、颜色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还可以让患者列各,即记一分钟内说出某类物品的名称(如蔬菜、动物类等)的数量。④阅读:包括朗读及阅读理解。患者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或叙述中心内容。检查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在急性期)或精简内容或分多次测查。⑵时间:首次在患者入院后2~5天进行,即语言康复训练前,末次在1个疗程的语言训练结束时。

评估标准: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语言障碍分为3类:⑴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复述完全不能。⑵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和(或)复述有程度不同的障碍,依据其程度又可分为:①轻度:语量51~99字/分,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②中度:说话费力、含糊不清、短语句(<3个字)、语量少(<50字/分);可复述某些词组短句。③重度:患者仅能用同样的几个字回答任何问题;能复述部分字句。

训练方法:①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于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唇舌发出想要发的声音的完全失语、重度、中度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我们在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的发音作比较纠正。②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将日常生活用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盒式录音带,每面磁带有30分钟练习内容,每次练习2~3分钟间隔休息15秒。磁带配有背景音乐,起始处有一段鼓励、暗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录音。轻度、中度运动性失语患者即可通过录音机跟读语言训练磁带录音进行听说练习,改善发音。先易后难,一般先让患者练习A面(2个字的词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根据患者语言康复情况练习B面(句子)。每次练习30分钟,1次/日。③训练有关发音肌肉:运动性失语患者,特别是失语超过1个月,其发音有关的肌肉会有不同程度废用性萎缩,致使患者言语含糊不清。训练时,重点指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利用吸气、呼气、吹气及断发“a”音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利用各组合音反复训练发音。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舌尖舔两侧腮部黏膜)、鼓腮、磕瓜子、嚼口香糖等,以促进患者发音准确。④定期检查,强化弱点训练:每3天检查评估患者口语表达情况1次,并将评分用曲线描绘记录,充分肯定患者训练成绩。同时抓住发音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必要时由训练者对患者进行单独强化训练。如患者发含有声母“b、p”音的字困难,原因是口腔内气流不足,经反复训练患者鼓气动作,1天即见成效。

结 果

患者的依从性:训练组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掌握训练方法,按要求坚持进行练习训练,其中有8名患者未能坚持训练,患者的依从性87%。将不依从的8人剔除。

训练后两组失语情况比较:经过4周的训练后,训练组43名患者中,完全失语2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9例、中度11例、轻度18例,恢复至正常3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完全失语4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13例、中度15例、轻度4例,由此,观察到得病1周后即接受语言训练的患者较进行一般性的病后健康教育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失语程度对比,见表1。

讨 论

训练组未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前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失语程度无明显差别,训练后其失语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明显康复作用,且时间越早越好。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转归。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语言功能的重建。同时,语言训练时,口腔发音肌肉的运动也防止了舌、咽、喉部肌肉的萎缩,对已有言语肌肉萎缩的患者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言语训练的早期首先应与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并讲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使其有讲话的欲望,鼓励指导患者先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用写字、点头、手势、目光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感。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可利用视觉和听觉反馈来代偿其丧失的动觉反馈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缺乏正常肌肉动觉反馈的监控作用而不能随意地支配自己的唇舌发出所要发出的声音,利用视觉(看口形)和听觉(听声音)反馈来代偿,能使患者重新学会对言语肌肉的运动控制而发出正确的声音。

总之,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训练中激发并保持患者强烈的训练动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306.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9

听说结构训练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创造出来的新型教学法。

一、听说结构训练法的涵义

听说结构训练法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听说的方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英语结构进行操练,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社会交际能力的教法。“听说”是以一定的语言材料和活动方式为载体,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能力。“结构”是指根据英语教学要求,对教材中的一系列重要的结构运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从模仿、简单操练,有助于把握英语规律性的东西,便于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二、听说结构训练法出台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的理论认识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了解结构,掌握其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来进行社会交际。语言的结构,是从语言中归纳出来的。在初学语言时,通过模仿掌握一些结构,而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又会不断接触新结构,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其语言逐步趋于完善。

有声语言的学习,总是以听声(听话)和学声(学话)开始的, 学习外语也如此。学生在接触英语时,往往会通过大脑的翻译过程突出听说训练,在大脑中尽快建立起英语与事物的直接联系,并通过训练缩短这个过程,改变以前以知识为纲的教学模式,这是为师者一个必要的根本转变。

2.心理学的认识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听说结构训练法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的单向交流,而是一种双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的听说方法,必然会打上具体个人的特点。在教师方面,体现在对听说内容的把握上、形式的运用和动机的选择上,要灵活把握听说方法,既有围绕着英语教学内容的认识心理(感知、记忆、理解、迁移),也有围绕着教学(需要、动机、兴趣、注意),还有个性心理特征(习惯、情感、性格等)。只有师生双方在认识、意向、个性特征等方面趋于基本一致,教学才能达到和谐的最佳境界。

三、听说结构训练法的特点

1.适应性。在使用教材时,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英语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及培养初步运用交际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总目标,必须抓住听说训练和结构训练,以达到基本功能的培养。

2.合理性。听说结构训练法的实质是英语的教学离不开语言的交际活动。舍费尔认为,交际离不开两种相互作用的文,一种是对称的,另一种是补充的,对称的相互作用形式与交往的参与者具有平等说话权力,不能压制别人。而补充的作用的形式表示在交际者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补充别人不足的作用,听说结构训练法具有两种交际相互作用的形式,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听说活动,使学生的听说活动,在经验、知识、理解等方面得到补充,同时要注意在教学中注意交往的对称性。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交际是对称的相互作用形式,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互相要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也需要重视补充性,即学生间的取长补短。

3.实践性。听说结构训练法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语言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听说。二是听说也是教学的目标,即语言的运用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反复操练,但也不能无序地操练。

四、听说结构训练法实践探索实例

如《A Letter to Jane》一课中,确定了以not(lucky)enough to do something和not until的句型知识以后,在准备听说内容时,必须运用这些句型。根据听讲内容包涵语言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Did it snow on Christmas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10

二、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语言训练不够重视

语言训练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改革创新等方面。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一片生机,但是透过新课改现象挖掘小学语文课堂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确实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个案,但是课堂改革主要偏向于课堂组织的变化,师生角色的变化等方面的改革,而对传统的继承包括对语言训练的重视依然不够。小学语文老师和学校都没有认识到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渐退化,常常出现词不达意,语法逻辑混乱等情况发生,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语言交流表达不清楚的现象,社交都将会成为难题。

2. 缺乏实践

传统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更偏向于理论上的阐述,实践训练很少; 同时就算是语言理论阐述也是碎片化的理论而没有系统化,很少有语文教师将语言训练理论系统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语言的方法。还有种对语言训练实践的认知是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灌入学生脑中,进行语言训练时也仅仅是要求背诵全文或对于文中某一段或某一个句子进行分析,虽然这种方式能将一些语言结构固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形成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语言积累,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非常低,学生就算倒背如流,将每一段都分析的非常透彻,学生也根本不能够理解文中的现实意义,只是会纸上谈兵,无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就算读了再多的书在他人眼中仍旧是半个文盲,没有任何文化涵养。

3. 教师素质不够

现如今,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是普遍现象,加之很多地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没有系统的培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无限纠结,一是无法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二是在新理念与传统理念之间不知所措。基于以上因素,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基础不高,继续学习不足,课堂运用较少,因此,难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语言逻辑混乱等现象,导致了无法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三、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 注重平时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积累优秀词汇,通过阅读书籍或互联网等方式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如课前日积,即每日要求学生摘抄或背诵一些词句在语文课前展示;

又如,学段月结,每月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本记录相应的名言警句,记录优美词句,到一个月后全班针对性地讨论,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俗话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将这个朋友读懂读透才能够将书中的优秀片段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对于语言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语感和文化底蕴,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写作和成绩提高。

2. 加强实践

想要从根本上学好语文,只知道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如果不会实践到日常生活中,那么积累再多的名著、名言警句也是无用功。老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语言积累运用在实践当中,这方面很多语文教师处理得较好。比如,课前说话,课前讲故事,课堂语言运用,课后语言训练辅导等,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可使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让语言积累不仅停留在表面;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程使用语言,形成语言使用习惯和强化头脑语言使用规律,内化学生的语言使用。

3. 利用科学化教学手段

现如今科技发达,计算机已经全面普及,小学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其中。可以将书本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将知识转变成动画、图片、影片,使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语文。同时,将不同的人对同一图片的叙述表达放在一起,学生在比较认知,思考检索中更加容易理解语言的魅力,容易激发学生对语言训练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不只是学习更是乐趣,从而使语言训练的效果加倍。

4. 提高教师素质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11

1.1一般资料: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定法[1]:评价运动性失语。以其程度分为:重度:说话费力,语量小,仅用几个字来回答问题,能复述部分字词。中度:语量

1.2方法

1.2.1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患者最初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害羞等,此时医生应该经常注意耐心地开导以及不失时机地给予病人鼓励和安慰,耐心地听病人讲话,告诉病人语言障碍是暂时的,只要坚持锻炼,语言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增强病人的信心,调动病人康复锻炼的积极性。病人的心理疏导要贯穿康复治疗的始终,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适时对病人家属进行宣教,教育他们要常常鼓励患者,不要批评、打击患者。

1.2.2言语康复训练:在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一对一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内容如下:构音障碍训练法:常在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充沛情况下进行:(1)口唇运动训练:指导病人鼓腮、抿嘴、吹蜡烛,反复进行;(2)舌的运动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尽量将舌向外伸,然后舔唇,将舌向外上、外下、外左、外右运动,由慢到快;(3)软腭抬高训练:将口张开,舌向外上翘,反复多次训练,发出“啊”的声音。(4)渐进性语言训练法:进行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后,再训练发唇音,然后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句等,反复训练。(5)针对性语言训练:重点放在言语训练上,轻者采用口语训练说绕口令,逐渐加快速度:重者着重练习发准音,如“啊、哈、吧”等。运动性失语训练法:(1)视图读音法:由康复训练师一对一进行训练,每组共有图片25张,内容包括食品类、人物类、日常生活类、植物类等,都与患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康复治疗师手持卡片,让患者看见图片并读出其内容,反复进行,每周进行评定。(2)强化训练手段:利用人的生物反馈调节,采用刺激-反应-刺激的方式,给予正确的言语强化训练。鼓励病人多说话,不用担心是否对错,如患者发音不正确及时纠正,对于能发双音节的患者,康复治疗师要启发患者说出相关的词或短句,必要时可让患者用较快的速度重复说一句话,可配合录音进行模仿练习。(3)配合动作练习:动作训练可激发动觉在大脑中的记忆,如餐前,可将食物放在患者面前,反复强调“吃饭、拿筷子”等词语,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反复强调“上举手臂”,通过这种练习方法,可加速言语功能的恢复。最后,及时培训家属及陪护人员,家属和病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发挥家属在言语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应将训练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告诉家属以征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1.3评定结果: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x±s表示。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对脑梗死病人失语的康复治疗一般只考虑失语症的言语康复训练,而忽视了构音障碍的训练,但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多伴有中枢性构音障碍,若能同时进行失语症、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优于单纯对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此项对照研究为运动性失语伴中枢性构音障碍的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早期进行语言功能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可为后期的言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病人通过早期言语训练可以得到完全康复,部分失语症患者可在残存言语基础上扩展语言表达范围,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12

片断训练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

片断训练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可以分成: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四类。

(一)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所谓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就是以片断或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观察素描类片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

1.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观察是获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径。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画或录像,它们生动具体,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语言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丰富而完整的观察对象或过程获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筛选典型表象;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3.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现更为有力、深刻。

(二)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

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的片断训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有所创造,或改变课文容量,或转换表现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既依据课文又超越课文。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将阅读和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促进学生读写的同步发展。在实施训练时,教师要做到:

1.帮助学生发现可创作的课文素材。一般教师在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着力寻找:

(1)课文留给读者回味思索的空白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片断训练。如:《忆铁人》中铁人的语言“哦?……咳!”可引导学生把铁人此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2)改变课文原来的表现角度,进行片断训练。如《再见了亲人》写志愿军叔叔向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话语,可让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她向志愿军叔叔道别的话语。

(3)改变课文的容量,缩写或扩写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片断训练。

(4)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片断的训练,如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记事的记叙文。

2.向学生提供准确进行语言表达的帮助;或向学生介绍某些背景情况;或向学生提供关键的词汇、句式;或告诉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和技巧,如诗歌改成记叙文应注意的问题;或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内心所感外化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

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片断练写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将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写作的思维组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针对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的特点和目标,在指导时要注意:

1.加强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理解、积累、鉴赏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特别要讲清范文片断的特点。如:《火烧云》中写火烧云变化的部分写作方法是:①按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写;②描写变化的动词各不相同。

2.向学生提供与范文情况相关的写作素材。两者间的相关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写作方法的难易程度做恰当的调节,也可分层提供或分步提供。还可以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时,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可以想象成动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视片断讲评,并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要求仿效的写作方法上,而对学生的练写片断中其他的优缺点,暂时不讲。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讲评,自我批评,在讲评中巩固写作方法。

(四)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

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就是运作用学习到的部分语言文字进行片断写作的一种训练形式。促进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内化,加速将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丰富学生头脑的语汇储备,使学生的写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语连珠”。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包括词语(成语)、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识地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时,教师要注意:

语言的训练方法篇13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教学建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信息传递迅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显得空前重要,因而社会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用格外重视。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培养吸收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最终应该体现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自如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

张志公先生提出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这就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有效选择语言学习内容,怎样抓住语言训练点进行高效训练。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中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筛选、取舍、提炼有效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强化语言训练的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切实通过自身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尽可能选取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规律,又能发展思维、陶冶情感的语言现象,优化语言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以语言形式为载体,引领学生会文、品读、感言、得意,强化字词句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规范的言语实践,让母语学习真正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呢?

一、找准语言训练点,有效表达

怎样的语言训练堪称有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崔峦先生指出:“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他同时提出:“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由此可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语言训练堪称有效。有效的训练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母语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言语学习,通过潜心解读文本,创设多种语境,优化训练手段,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参与到言语学习活动中,获得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学习语言的鲜活例子,语言训练点就是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图式。语言训练过程应该是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相互统一的过程。

1.抓文本语言特色点。教师首先要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然后准确地捕捉最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领悟文章表达方式的词句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句段上,帮助学生将之理解清楚。

2.敲词句段间联系点。有些句子,意思非常含蓄,学生要通过咀嚼,才能体会其丰富的内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研读,联系上下文以至全文,才能深入体会其深层的意思。如《巨人的花园》;“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我抓住句子间的联系点,读后有什么感受?多么鲜明的对比,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一念之差,天壤之别,这一墙围住了什么?只留下什么?然后引领学生读出文字中的画面,你体会到什么?只有通过品词品句体悟了词句的内涵,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句子的意境和情味,当由衷地动情品读时,又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和运用的精妙。

3.看教材课后练习点。对课后的语言训练点,我们可以设计比较性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懂得区别,引出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根据要求选择文中能点燃思维火花,促进学生理解和想象的重点词句为发散点,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多思路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找读写表达结合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我们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在仿写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5.引课堂教学生成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跳出课文原来的框框,突破课文现有的观点,探求不同的见解,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句子,话中有话,需要联系更广泛的信息,体会其弦外之音。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大胆假设,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关注教学生成点,使课堂语言的表达更富有挑战性,让语言训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

二、关注语言训练策略,有效落实

1.目标明确,准确定位。由于年级和教材的不同,学生的个性、智力、学习态度和动机不同,每篇课文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达到怎样的认知要求?科学地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训练目标是提高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效率的前提,围绕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训练目标,精心引导,善于启迪,逐渐养成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整体把握,突出重点。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训练重点,对训练要求和要教给学生的方法都提了出来,每篇课文和课后习题都紧扣训练重点来选择,因此,在训练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练什么和怎样练,通过练达到怎样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如《月球之谜》,本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就掌握的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与语言现象,寻求最佳的训练点。

3.渗透学法,有效迁移。语言教学最终要让学生从扶到放,所以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外,学生还要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衡量学生对一个词语、一个句式、一个段式是否真正理解,要看他会不会运用。这样,训练的迁移更显重要。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讲读议练紧密结合。

4.重视积累,有效表达。教师应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言语积累,厚积而薄发,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迁移训练,通过比较、推敲、领悟,使之入乎其内,从而将课文的词句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注意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创造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5.重视层次,效果求实。因为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课文内容的深浅,所以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性,从而使个体带动全体,又使全体带动个体向高层发展,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与情感逐步深入,培养探究品质,更易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最完善的角度去寻找最佳点。在训练时,必须体现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最完美的角度寻找最佳结合点。训练必须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6.严密监测,有效达成。教师当堂检测以目标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教与学的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对于个别学生某些目标要求上不能达标的,及时进行适当补练,更有效地增加课堂语言文字训练的密度与效度。

三、反思研究成效,达成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课程理念,对于当前的语言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引导我们思考应选择怎样的语文材料让学生直接接触?应以怎样的方法让学生接触语文材料并进行语文实践?基于两个问题的思考,我想首先是精选具有丰富训练价值的语言材料;其次是在语言训练的设计上循序渐进,使训练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最后是关注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语文课堂要提高言语训练效率,就必须进行有效策略思考。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在与文本对话时,能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达到真心地与作者、编者心灵上的交流,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针对每篇文章中的“形”与“魂”、“文”与“法”,找准训练与感悟的最佳交汇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有效言语训练的平台,让言语训练在“品味”与“体验”的完美交融中自由地行进。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8,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