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用13篇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

二、着力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负主责,政府带头依法行政,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首要前提,新时代重点是推进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程序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设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真正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要求,把政府不能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专业性较强的事务让渡给社会和市场,推进政府职能向服务、指导、协调、监督方向转变。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社会参与到行政监督中来,形成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功能互补的立体监督网络。

三、着力完善调处机制。

法治是平衡社会利益、弥合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方式,把法治导入矛盾纠纷调处,着力完善调处机制,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把法治作为调解制度建设的核心,着力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制,探索推进分级调解,提升纠纷调解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司法确认,提升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用法治的方式定纷止争,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来办,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凝聚调处合力,满足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需求。

四、着力做强法律服务。

解决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补齐发展和供给短板,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任务。持续加大政府法律服务供给,加快建成以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提高援助质量,向群众提供及时充足、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努力使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加强法律服务市场供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在企业设立公司律师,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可选择、市场化的法律服务。

五、着力夯实基层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2

普法宣讲到乡村,助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迎接党的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2021年7月1日,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协调,县司法局总体负责,组织司法局、农业局、国土局、林业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七个部门的讲师到XXX开展了农村社会治理专题法治宣讲活动,7各村书记、主任及新庄村两委班子和小组长听讲。

宣讲现场,讲师们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从村干部和群众最关心,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结合发生在身边的房屋买卖、征地拆迁、家庭财产分割、盗砍滥伐、毁坏林木、家庭暴力等与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以案释法,激情澎湃地为村干部和群众宣讲法律法规,教育和提醒村干部和群众:一要深刻认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家风民风,积极预防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发生;二要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取得、办证、转让等相关程序,才能依法依规办事;三要积极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才能享受报销的权利;四要遵守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珍惜惠民政策,培养子女成才;五要熟悉林地的确权登记、办证、流转、注销等程序,才能依法依规办事,减少林权纠纷;六要正确认识宅基地的性质和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办理手续,不能以身试法;七要遵守《村民委员组织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管理村委会,建议从六个方面把握当好村干部。同时针对自发搬迁移民涉及的房屋买卖、土地林地确权、子女就医和教育等内容,讲师们单独进行了宣讲。

通过此次宣讲,进一步加深了村干部和群众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为村干部依法办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了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新庄乡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3

(一)治理

国外学者罗西瑙(R.N.Rosenau)认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治理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这一点是与统治不同的。随着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治理”这一概念与传统的“政府控制”和“统治”在内涵、理念、主旨等方面都相去甚远,现代治理是指各治理主体通过互动、合作与协商等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它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和治理主体;治理结构的网络化,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相互依赖,共同解决公共事务;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强制”、“命令”等方式逐渐淡出,协商、合作等民主化方式成为主角。

(二)乡村社会治理

乡村是时代之前线。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乡村,乡村治理是实现我国“善治”目标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社会经历了由“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转变,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特征有:

1.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心骨,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步步高升,农民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国家一直以来都将城市作为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再加上城乡“二元分治”对乡村的隔离与倾斜,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我国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任务。

2.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乡村治理不是过去的“统治”或“管理”,其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制度性的治理主体,也包括非制度性的治理主体,其中制度性的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村民代表会等。非制度化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乡村“能人”、农民个人以及组织、宗族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过去仅仅依靠政府单一治理主体发展乡村经济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乡村治理的需要,多中心治理模式是当今以及今后乡村治理的必然趋势。在农村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的情况下,“协同共治”是其主要路径,其中农民是这一路径的中坚力量,因此,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3.乡村治理的过程也是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乡村治理强调治理的整体性、多元性、平等性、协商性、互动性等,它同过去统治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强调政府与农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农民在这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治理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全面自由的发展,满足农民需求,解决农民的困难。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不断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让政府真正知民意、体民情,让农民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影响力,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带动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民主化的进程。

二、农民政治参与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解决民生问题是乡村社会治理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农民懂得乡村最需要完善、发展的地方,农民是改善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因素。

(一)农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前提

乡村治理和复兴的基本力量是农民,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只能裹足不前。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激发其政治参与动机和行为的重要前提。农民对自身应当拥有的权利与责任以及行使这一权利、履行这一义务的积极性与愿望是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首要条件。亨廷顿指出:“在现代化中的国家,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是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农民政治参与愿望不强烈、水平不高会制约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完善。现阶段,我国农民参政议政的方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扩大,不仅有村民自治这一基本的参政方式,还创新了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等多方面的民主制度。只有参与乡村治理的思想跟上了,参与乡村治理的行动才不会落伍,才可以通过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建言献策从而影响政府决策,使得乡村治理以农民为出发点,治理程序、方式方法将更加完趋于善。

(二)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关键

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增加较改革开放前是有目共睹的,其政治参与行为对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是完善的乡村治理的主要表现。政治参与按照是否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可以划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两种形式。凡在正式制度框架内的政治参与活动可称为制度性参与,超出现有制度框架的政治参与活动则称为非制度性参与。农民能否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是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完善与否的关键。若农民通过制度化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反映自己的需求,与政府、非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达成某种共识,共同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言献策,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愿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乡村治理也会呈现出一片和谐共荣的景象。然而,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农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治理能力的提高。要让农民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农民个人等共同长期不断的努力。

(三)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是乡村治理民主化的标志

“民主,决定于参与――即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参与决策”现代民主政治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相应的,乡村治理要达到民主化的目标,基础是农民政治参与深度和广度的深入和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会对乡镇政府、村党支部以及村委会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促使他们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少一些、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行为,激励其行为不断民主化和透明化,真正实现为了整个农村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努力的目标。同时,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其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进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为政府部门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使公共决策更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制定,以能解决农民问题为落脚点和立足点。农民政治参与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乡村治理民主化的过程。

三、有力发挥农民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对策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4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理论简析

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不同视角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论结论与基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种警务工作系统,是整合警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形式,是一种治安性防控体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种社会治理体系,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基于此,通过理论总结,不管如何界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都含有一些必然要素,就是构建相应的治理体系,通过整合社会治理要素,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目标,其价值与意义就在于保障社会的平稳、安全运转。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公安机关是主体力量,发挥着支柱性的核心作用,在整合资源,优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具有主导性作用,是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与关键。

二、社会治安防控w系的定位

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过程中,如何有效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定位,是体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理论视角来看,很多理论学者认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警务工作的一种特殊模式。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实践工作中,也是主要依托公务警务力量,当时公安警务包揽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并不可取。从目标本质来看,公安警务的主要工作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由于公安警务工作力量有限,要想通过公安打击犯罪的方式维护社会治安,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不十分现实,同时存在很多局限性。基于此,要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系统性工程,不断整合相关资源,提升社会治理的综合手段,通过社区、团体等多种平台,不断优化管理内容和管理体系,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党的十召开后,越来越强调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程度,基于此,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不应当局限于公安警务工作当中,而是要构建管理系统,通过扁平化、矩阵式的管理方式,构建综合管理体系,实现社会资源与力量的有效调动与整合,进一步优化整个工作体系。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防控力量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体系中,防控力量是基础性要素,是开展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在防控力量组成当中,政府公权力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公安警务、军队、国家安全机关及司法机关等,这是开展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治安强化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政府公权力制约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为该体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增强社会管理目标与手段的可预期化,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防控目标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防控目标是重要的要素。从体系建设长远规划来看,明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标,对于优化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防控目标,也可以最大程度吸引社会力量,让多种社会治理力量融入体系当中,实现综合化、立体式的管理目标,推动社会管理与治安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践中,要将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让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真正服务社会百姓,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运行。

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探索多元体系建设路径

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过程中,要实现立体化管理目标,必须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我国社会复杂,人口众多,单纯通过公安警务开展治安防控工作,一般都体现为事后处理,无法实现预先消除安全隐患。基于此,通过开展社会建设,引入社会治理力量,提升管理的综合型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践中,要推进矩阵式和扁平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实现全社会治理模式。通过社会诚信建设与历史记录等模式,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层级,强化思想理念引导,实现综合性建设目标。

(二)利用现代社会治安管理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始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深度融合。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过程当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从治安管理实践来看,大数据思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并排查治安管理安全隐患。此外,随着社会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提升了治安管理的综合水平,通过“天眼系统”建设,可以提升违法犯罪被发现并查处的几率,提升违法犯罪成本,进而实现社会治安保障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同样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综合化和立体化管理,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基本内涵、运行模式和功能界定[J].学海,2012(3):134-139.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5

二、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一是要提升打击工作水平。加强同派出所的联系配合,建立治安信息收集、研判、分析、处置机制,进一步强化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挤压犯罪空间,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二是提升防范工作水平。将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在治安防范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治安巡逻,实现治安巡逻的地域全覆盖和24小时无缝巡防。进一步调整治安巡逻考核政策,充分调动民防队员在治安巡防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其他队员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将督促上塘、华家村建立民防队,实现村级民防队全覆盖。积极探索完善镇、村民防联动工作机制。将积极推进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鼓励村、企安装电子监控,提高技防水平。

三是要提升特殊对象管控工作水平。创新社区矫正对象、归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对象管控手段,提高管控水平。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上门走访、电话随访、无线监控等手段,加强日常教育,确保不发生脱管、漏管现象。对归正人员要继续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安置帮教。对吸毒人员要加强教育和监管,防止复吸。对特殊对象,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

三、提升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完善外来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机制,高度重视信息录入质量,严格实行外口综管员网格管理责任,强化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考核,使外来人口信息登记率、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率、“人户一致”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强化以房管人,全面落实出租房东责任,督促房东改善出租房屋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和卫生条件。继续推进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建设,进一步发挥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在调处矛盾纠纷、提供公共服务、推进融合共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互融共建”活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新老居民和谐互融的局面。强化权益保障,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服务,加强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员维权服务“绿色通道”,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环境。计划于5月份开展首届十佳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十佳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评选表彰活动。

四、提升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6

罗志军强调,要进一步找准法治江苏建设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保障和实现公民各项民生权利,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成效。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和保障水平,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理性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工作机制和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加快基层民主法治进程。全面落实“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架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法治服务阵地建设,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实践。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完善社会管理法规制度。认真总结我省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做法,及时把成功经验上升为地方立法或制度规定,推进社会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健全诉求表达、矛盾排查调处、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制度规范,形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推动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会公约建设,有效调整社会成员关系,约束社会成员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7

二是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浙商回归、扩大有效投资、“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开发区整合提升、“机器换人”、“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治水治污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区域发展趋于协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三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农村居民现金收入首次超过1万元。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占比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

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浙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刑事发案、总量、安全生产事故等指标继续保持总体下降的良好态势,全省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治安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和非法集聚事件,也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充分估计下半年工作任务的艰巨和繁重,未雨绸缪,有效应对,进一步做好迎战各种困难的准备。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宏观政策刺激余地下降和企业成本上升困境并存,实体经济循环不畅和金融风险有所加大并存,经济发展预期不稳定和外部环境变化速度加快并存,保持经济运行稳走向好的任务十分艰巨。要看到我省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生产下行迹象已经显现,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产不增效问题比较突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部分领域和一些地方金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要看到社会矛盾纠纷总量仍处高位,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权属纠纷、企业改制、民间借贷等矛盾引发的仍然突出,群众量呈上升趋势;网络舆情错综复杂,容易引发社会心态失衡、心理失序、思想波动;公共卫生、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压力依然较大。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努力加以解决。

今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开局之年,完成“一”的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要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和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的要求,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监测,进一步巩固稳的基础、保持增的势头、强化好的导向、坚定进的信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发展底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干好“一”画上圆满句号。

二、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关系经济发展,关乎百姓民生。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把治水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根实践、服务民生的关键之举。

一要以直面矛盾的勇气切实增强治水责任感。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有钱塘江等水系,河流总长度超过13万公里。浙江水资源总量尽管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浙江“缺水”,既有海岛地区的资源性缺水,也有一些山区的工程性缺水,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有认识上不足的原因,也有技术上欠缺的原因,但根子在于我省经济传统粗放增长模式,过于依赖低端产业,过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青山依旧、绿水不再,很多地方的水已经变浊、变黑、变臭,“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已经成为普遍民意,“寻找可以游泳的河”成了大众愿望。对此,我们必须算大局账、算长远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和胸襟,舍得一些眼前利益,痛下决心治水,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

二要以铁的手腕打赢治水攻坚战。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强调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来研究用水治水节水工作,认真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等“四水工程”建设。这为我们打好治水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切实加强重点流域治理。以重点流域治理为“牛鼻子”,带动重点区域和行业整治,全面推进钱塘江上游浦江小水晶行业整治和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堵疏结合“两手抓”。一手抓重污染低小散企业整治打击,腾出环境容量,留出发展空间;一手抓规模大、工艺先进企业集聚发展,实行集中治污。四是扎实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活水畅河湖”、“碧水出千溪”和“清水绕万村”工程,全面推广“河长制”,着力推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通过江海河湖溪库综合整治,美化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督促检查,形成有效治水的强大合力。

三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了淘汰落后产能、浙商回归、“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等一系列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都与治水紧密相关,既是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更是治污治水的“复方剂”。做好治水文章,可以牵一“水”而动全局,打开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因此,治水必须综合施策、水陆并治,把“复方剂”的疗效定在“下河游泳”上,把“组合拳”的功夫下在“强身健体”上。刘云山同志最近在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浙江具有治水的传统。古时候大禹治水是治洪水,现在省委提出治水是治污水。浙江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取得了重要进展,增强了发展的后劲,打牢了发展的基础。这是刘云山同志对我们以治水倒逼转型做法的充分肯定。我们要以此为动力,用“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把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好打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切实抓好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努力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强化推进治水和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5月28日,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1?郾以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为抓手,夯实平安浙江建设基层基础。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实现社会平安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要结合纪念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筹备工作,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层系列平安创建等行之有效的强基固本之举,加强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夯实具有浙江特色的平安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重点加强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区划调整、和谐劳动关系等重点领域矛盾的排查化解,努力遏制矛盾纠纷高发势头。要把平安浙江与法治浙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政策协调,注重把群众诉求表达、矛盾纠纷化解引入正常程序,纳入法治轨道,防止出现因政策和行政偏差造成的行政纠纷。

2?郾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安全是平安建设的核心价值。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注重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管理,加强火灾和交通事故防范,抓好夏季特别是汛期防台防灾各项工作。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行动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挂牌督办”活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问题解决到位。要扎实开展刑事案件专项打击整治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管理的“盲点”和“死角”,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要依法维护正常秩序,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想疏导,尽快扭转来省去京上访持续增加的态势。要着力整治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切实做好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各项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8

社会组织是我国重要的群体组织,社会组织对“五水共治”工程的参与能够从根本上推进“无水工程”工程的进行,这对于我国民生质量的提升以及环境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五水共治”工程主要指的就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大思路,对现有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改善的措施,本文就“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五水共治”社会组织参与的意义以及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是自然资源小省,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也而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是总量人,人均少。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但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40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世界人均的1 /4 0,是春夏多、秋冬少。浙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受台风影响,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是用水多、效率低。2012年浙江总用水量是222亿立方米,整体供水压力比较人,但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巧4%。四是污染重、水质差。浙江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像钱塘江、曹娥江、雨江,包括京杭运河的一部分河段污染都比较严重,平原河网的水质情况为重度污染。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等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因此,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等压力会越来越大 为了扭转“江南水乡为水愁”的局而,2013年末,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五水共治”重人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治污水是人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担起来就是一个拳头。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观感最直接,也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五水共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意义,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就是弘扬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文化,就是抓平安保稳定促和谐,就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

三、“五水共治”社会组织参与的意义

一是利于公众充分认识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以治水为突破口,形成经济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而深化改革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体现了坚定不移走有浙江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浙江省较旱实施了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少企业仍是“吃水,、“吃煤”、“吃电”人户,能耗人、效益低。过去,转型卞要是企业一种内在的自愿,没有太多的外在推动力。如今,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使治水成为一种倒逼压力,从而对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或关停并转,或转型升级,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使企业转型升级有了强人的外在推动力,从而解决一揽子存积已久的人问题。公众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部署下,充公认识“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与政府、企业一起,共同推动浙江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四、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的措施

1、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

打一场“五水共治”的人民战争,水环境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对水环境的恶化都有责任,因此,人人都有保护水环境的义务。在“五水共治”中要倡导各单位、社区和村庄等基层组织通过开展清洁家园、爱国卫生运动、招募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发动群众保护水环境;还可以通过对损害水环境行为实行“有奖举报”、评选优秀志愿者和先进单位等举措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正确舆论的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保护资源环境。再也不能继续以牺牲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杀鸡取卵”发展方式,再也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和协同行动。这不仅仅是资源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要确立“保护生态环境是义务,建设生态环境是责任,破坏生态环境是犯罪”的理念。

3、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制度性保障

政府要有计划拓宽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途径与方式,规范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渠道和程序。通过建立和完善“五水共治”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在而对侵害行为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提出诉讼,从而阻比环境侵害行为,保障公众在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及时获得法律救济。要建立相应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把公众善良的意愿、切身感受与“五水共治”专家的专业知识、理智判断结合起来,通过公众和专家的贯通达致良好的参与效果。要依靠环保行政部门的力量,发挥专职部门的卞导和协调作用,搭建融合政府权力、民众善意和专家知识的制度性沟通机制,要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投诉处理制度,)’一泛依靠社会公众排查环保问题和环保隐患,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以营造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4、加强社会组织自身的建设

在组织章程上,要有规范的文本,在具体运行中,严格按章程操作。在组织机构上,要设立理事会,还要有监事或监事会。在人员构成上,要充分调动所有组织土作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和发挥土作人员的潜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效率。要健全如民主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奖惩和考核机制等各项内部制度。社会组织还要定期公开组织运作情况,主动接受公众和政府的监督。要采用令业化的运作模式,发挥自身的优点,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主动走近政府,展示自己,增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争取更多的资源与政策环境。要通过咨询服务、学术交流活动和赞助等来筹措资金,扩大组织的生存和活动基础。社会组织要善十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自身的修炼,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不断为“五水共治”进一步赢得政府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六、结束语

“五水共治”对于相关区域的环境改善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加强社会组织对其的参与程度,为“五水共治”工程的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J].今口浙江,2014(1) :8-9.

[2]沈满洪.“五水共治”的战略意义现实路径[[N].浙江口报,2014 - 02一10.

[3]土旭波.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 (7) :91 -94.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9

根据历史经验得出,医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发展为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如汽车这类交通工具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同时,也造成了车祸数量大幅提升的不良影响,这也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滞,医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这一日益重要的医学领域,必须要跟上社会对其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加大对创伤骨科的重视,提高医疗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方案。医学界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也进行了很多探索,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一下几种方案进行重点探讨,希望能给当前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1 加强对创伤骨科基本医疗手段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如何提升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全球医疗界都在致力于创伤骨科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现状而言,如何提升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医疗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全国的创伤骨科的医师以及一些学者共同进行探究,正所谓众志成城,相信在举国上下广大医疗工作者以及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水平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在现阶段已有一些进步,比如创伤骨科的基本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引流”的改善,对较深的创面临床治疗有了较大突破,改善后的引流技术能较好防止创面生物组织的坏死,促进肌肉的生长。这就说明,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改善不是梦幻空花,而是能在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愿望。

2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创伤骨科的发展速度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比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及骨头坏死等病例,在以往物质匮乏,医疗水平落后,医疗设备不足的年代,只能选择弃车保帅,以残疾的代价保住生命。但是在现代,人们就不满足于这种治疗效果,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肢体的完整,避免残疾的出现。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医疗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日益追求完美的广大群众的愿望,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具体操作可以采取:a.加大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技术研发力度,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保障;b.加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理论的实践探索,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合理结合,相互印证,记录一些特殊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创伤骨科的治疗体系;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医学界应该加强与国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创伤骨科医疗技术,同时不断提高国内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

3 完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人往往在发生车祸、工伤等意外之前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各方面能力都很正常。而意外发生之后,身体有残疾的可能,即使能够避免残疾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因素的改变。致使创伤骨科患者心理产生巨大落差,容易出现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的患者会有厌世、轻生的念头。心理状况没有调节好的患者往往不肯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也很不理想。要更好的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就需要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能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适当进行一些合适的心理教育,加强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其自我治愈心理创伤,从而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效果;b.合理利用患者家属与朋友这一力量,通过这些人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树立起坚定的信念;c.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采取适当的策略,为其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增加与其沟通时间,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其了解生命的可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交通意外、工伤等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创伤骨科的病患。同时,人们对创伤骨科的治疗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在不断鞭策着创伤骨科治疗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一定的思考,将当今医学界就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方案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的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水平的要求,提升广大创伤骨科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徐莘香.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治疗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5期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0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关心。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使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认为教师的本分即提高教学水平,传授给大学生更多的知识。他们对加强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及理论研究不感兴趣,缺乏热情,认为枯燥无味,不注意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了解国情民情,对当前国家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判断,仅从表面现象就得出片面的认识。他们把这种对社会的不当认识带到课堂中,无疑会对大学生得到思想人格道德品质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缓慢,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淡漠无论是对高校师德教育培养还是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轻视思想政治科研工作,培训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深入了解。与科技研究项目相比,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物质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很难反映出科研水平的高低。再有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科研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更无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无从着力。即使有一部分研究,但涉足领域也极其狭窄,研究程度不深。尽管一些高校会定期组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培训方式简单、机械、浮于形式,不能得到一些青年教师的认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很少深入基层及时准确的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现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或指导措施。如果青年教师的需求及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难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必要性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深远影响,无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目前由于青年教师掌握了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他们一旦进入教师岗位,就会担负起比较艰巨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既是班级辅导员,又同时担任几门课的教学工作,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效果的优劣。具有较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极其容易扭曲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大学生的成长。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指导活动正在各级各单位深入开展,高校党政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其指导思想,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指导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通过深入青年教师的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心连心,及时发现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大多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期,这是对他们成长与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他们大多成为学生主要依赖的对象,不仅有较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既要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科研创新,又有想继续深造的意愿。同时还要面临成家、生子等家庭问题。在这一时期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处于变化、确立的思想发展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他们面临的困惑与压力交织在一起,使他们极易出现思想盲目、信念动摇及道德失范的现象。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培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道德理论水平,以解决各种问题,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三、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创新思路与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党政管理部门要重新认识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切实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运用到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去。必须深入青年教师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找到适合提升本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新途径、新思路。

(一)成立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的“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委员会”,使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出发,高校党政管理部门联合相关系部成立“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委员会”,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委员会要配备有经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管理者。设立专人深入青年教师工作一线,调查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指导思想,树新风、正衣冠、照镜子。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针对实际问题,商议解决的途径,有针对性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等实践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民主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将他们的教学、科研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委员会可以密切联系其他相关部门,比如人事处、工会等组织,利用人事处的人事管理职能、工会的宣传与指导权利,发挥凝聚力与创造力,有利于从制度上、行政上、管理上等切实找到新的方法与途径,采取积极的有力措施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必要时专业委员会可以联合本地区其他高校,使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成为一种地区性的常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了专业的组织,时刻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出发,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1

2020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局,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补短板,优化服务惠民生,统筹推动社会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等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市区折子工程、为民办实事、政府绩效考核任务、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取得显著成绩,全区民政事业呈现稳中有进、不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做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

1.圆满完成专项任务。一是社会福利机构积极开展防控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共有社会福利机构30家,其中养老机构22家、有托养服务对象驿站3家、儿残机构5家,均未出现疫情。区内高度重视,区长亲自带队开展实地检查工作。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尽快补齐漏洞,采取延长工作时间、减少交接班次数等方式减少员工通勤。提供人性化服务,开通心理疏导热线,疏解疫情期间的各类心理问题。二是圆满完成在鄂人员、新疆喀什返京旅游人员接转和管理服务工作,共接收返通人员8033人。三是社会事务领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取消2020年2月2日高峰日婚姻登记活动,做好2月14日特殊婚姻登记日的服务工作,当日有序完成婚姻登记60对。加强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安全保障工作,各殡葬机构实行入园“两口、两线、三点”制,预约限流、有序祭扫。

2.发挥民政兜底保障功能。充分用好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和受影响家庭的救助。强化生活无着人员救助,街面巡视组共救助67人次。发挥慈善救助作用,截至目前累计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136.14万元。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区社会组织共开展抗疫活动1200余场次,服务45万余人次,通过慈善组织捐赠资金107.25万元。

3.有序开展其他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共91人次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防控物资管理,确保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各项防疫物资发放到位,机关防控工作管理规范。妥善处理疫情期间“12345”热线电话,积极提升接诉即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1.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已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提高,低保发放标准上调6.4%,为月人均1170元。社会救助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开通我区街道乡镇审批平台,实现社会救助受理、审核、审批一站完成。多措并举提高特困供养集中供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救助精准度提高,健全通州区家庭救助顾问制度和精准救助联动机制,共对200户困难对象进行精准救助个案服务。

2.养老服务事业稳步推进。新建养老驿站20家,辐射养老助餐点10家,7家乡镇公办养老院完成升级改造,台湖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完成。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马驹桥三乐老年公寓晋升为四星级养老院,目前我区共有四星级养老院2家,二星级养老院18家。与北三县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取得突破,联合培养养老护理员1383名。

3.儿童保障工作有序进行。举办2020年度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政策培训会,成立全市首个儿童保护多领域专家组。在16个乡镇、街道(除潞源街道)各设立一个儿童成长驿站,实现街乡儿童成长驿站全覆盖。儿童福利和保护教育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打造以儿童福利和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开展区域内监护侵害儿童紧急庇护和救助保护服务,对区内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个案服务等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专项法律服务,困境儿童保障和关爱工作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4.“两项补贴”发放到位。为确保全区两项补贴发放到位,实现残疾人应保尽保,加大残疾人两项补贴支出力度。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8522人次,累计发放金额4821.70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3420人次,累计发放金额845.59万元。

(三)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1.行政区划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做好新设立街道筹建工作。2020年5月11日,以区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变更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起草了《通州区部分行政区划变更组织工作方案》,细化各项工作内容,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2020年5月,副区长主持召开新设立街道筹备会,全面部署了区划调整各项工作。9月5日,文景、九棵树、临河里、杨庄和潞邑5个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办事处完成揭牌工作,标志着我区5个新建街道办事处的正式成立。二是做好新老街道交接工作。围绕“接诉即办”、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等重点工作,加大统筹力度研究制定《通州区行政区划变更地区城市社区交接工作指导方案》,组织有关街道乡镇稳妥有序实施交接。三是做好区划调整后部分街镇界线勘测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委托市测绘研究院,启动界线勘测相关工作。四是做好拟设立街道调研论证相关工作。会同相关街道工作组初步起草拟设立街道工作方案,组织相关委办局就拟设立街道代管事宜征求意见建议。

2.社区规模调整稳步推进。通过拆分、合并、撤销、整合管辖范围和调整新建五个手段,通州区社区数量由原有的130个调整至159个,使社区规模更加合理,为实现副中心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了社区上报规范。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报建机制,显著提升了基层社区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实现了社区规模的科学合理设置。消灭了5000户以上超大型社区,目前我区1000户以上3000户以下社区共有127个,占社区总量的81.1%。合理地设置社区工作人员,按照每500人配置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的标准配备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实现了对社区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

3.社区减负工作持续进行。一是深入开展社区挂牌清理规范工作,经与区级职能部门沟通确认,我区无拟保留社区室内挂牌,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外规范挂牌工作全部完成。二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长效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社区工作准人制度的通知》,明确7项市区社区表格(系统)保留清单、3项社区开具证明目录和15项社区挂牌保留目录。

4.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增强。一是加强社区民主协商,组织召开“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推进社区协商”专题座谈会,明确10余项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二是确定通州区8个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已完成议事厅书法和LOGO设计活动和空间提升,积极开展社区“月月有协商、人人会协商”的微协商活动,总结社区协商案例。三是积极推进楼门院治理建设示范点工作,印发《关于报送2020年楼门院治理建设示范点建设基础台账的通知》,指导各街镇结合楼门院特色确定20个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四是印发《关于开展垃圾分类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推进“月月有协商、人人会协商”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社区协商工作,全区已建成社区实现100%开展垃圾分类社区协商,协商场次共计1409场。

5.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加快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批复通运、玉桥、梨园等6个街镇招聘社区工作者实施方案,明确各街镇社区人员编制、招聘条件等相关内容,截至目前预计完成招录社区工作者384人。二是开展社区工作者返岗工作。为规范社区工作管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开展借调社区工作者返岗工作,累计返岗人数348人。三是组织实施优才计划。在通运街道试点开展“优才计划”项目,大力加强社区工作人才培养,为社区工作高级人才做好储备,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人才转化。四是提升社区服务专业水平。开展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机构建设等6项重点任务工作,涉及新华、中仓、通运等5个街镇,有效提升社区服务专业水平。

6.社会动员力量不断增强。总结新华街道社会动员中心经验,试点建设中仓街道社会动员中心,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开展试运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以解决社区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着力点,动员在职党员、干部职工、网格员、楼门长等积极参与“桶前值守”工作。

7.社会组织管理培育机制不断完善。在街乡镇级实现联合会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覆盖(5个新建街道办事处除外),新建社会组织94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动员作用,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动员机制,提升社区共治水平。创新成立社会组织党校,在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双创发展服务中心建立党校和通州区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展示区,搭建社会组织党员沟通平台,定期开展党员交流、资源共享等党建活动。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类防疫工作。坚持落实防控措施不松劲,继续抓好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窗口社会治理、社会救助和社会事务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物资管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二)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完善体制建设。持续深化机制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继续提升社区共治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丰富基层自治有效载体,聚焦小区停车、公共区域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基层治理难题,制定落实“月月有协商”工作方案,依托议事厅、恳谈会、微协商等,打造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通过协商共治会议协调解决社会治理难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依托“民主日”主题活动,将垃圾分类、公共卫生、文明行为等纳入村(居)规民约,推动社区(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不断提升自治意识。继续做好社区减负工作,做好社区日常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街道、乡镇社会组织的孵化,配合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助力副中心发展的行业协会、商会和社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在共治、共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中发挥作用。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及时解决12345市民热线反映诉求,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工程,建设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以社区干部培训学院为平台,继续开展社区工作者“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以社会组织党校为平台,大力提升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水平,引导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二是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抓好“一老一小”工作。继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现养老驿站规范化运营,以星级评定为契机争取评定一家五星级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围绕为老服务开展巡视探访和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力评估,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智慧养老,继续开展“一键呼”工作。继续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北三县养老服务一体化力争有新突破,在培训养老护理员的基础上开展鼓励北京人去北三县养老的对接会。大力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继续开展“通惠明天”项目,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强制报告制度,规范儿童之家的运营和管理,配合市局对民办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治理整顿。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做好残疾人福利政策宣传,减少相应的“12345”诉求。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抓好常态化救助工作。继续做好低保、低收入审批权下放改革,健全完善社会救助联动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简化办事流程,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持续推进精准救助项目,定期召开督导推进会,根据社会救助业务需要不定期召开业务培训会。做好临时救助工作。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区救助站的升级改造,启动救助站的选址工作,启动提升救助能力专项行动。开展专项救助活动。继续做好教育、医疗、采暖等专项救助工作,发挥社会救助的救急难作用,不断完善相关会议制度。

四是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完成婚登中心的升级改造,完成5A级婚登中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殡仪馆迁建,完成土地腾退、征地、殡仪馆设计方案征集等工作。继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扩大移风易俗覆盖面,重点推进潞城镇的移风易俗试点。做好征地超转人员的待遇发放工作。

五是继续做好党建、意识形态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单位内部队伍建设,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形成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中,继续保持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更好地为各大新闻媒体从权威、正规的渠道获取民政信息服务。利用先进的网络监测技术、三微一端平台,建立全区性、广泛性的信息触角,确保信息传送渠道通畅。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强日常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完善制度体系,筑牢基层基础,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2

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国有企业立足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在保持国有企业队伍建设纯洁性的基础上,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国有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如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陈旧、工作能力待提高,并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发展不符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是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企业政工人员应该改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进一步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概述

在当前社会各个企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他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员工的工作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当前国有企业人员流动少,受到体制与编制的限制,很难有外部新鲜的血液流入到国有企业内部,导致国有企业自身缺乏发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是当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作为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来提升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政工人员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员工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形势下,企业政工人员需要改变其工作理念与工作策略,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存在问题

新形勢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存在问题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成陈旧、

思想正式工作人员能力待提高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不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成陈旧

当前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在长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国民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也使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发生了改变。但是,当前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缺乏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存在工作方法较陈旧,工作思维模式根深蒂固等问题。国有企业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维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采用比较老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工作中的问题,用比较陈旧的方法解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经形成比较绝对化和简单化的思想教育模式。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前国有企业政工人员的思想水平比较滞后,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老员工与新的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思想代沟,从而造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模式的单调,工作方法的单一,导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政工人员队伍传统工作方法的影响,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力待提高

当前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在国有企业内部政工人员得不到中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开始追求企业文化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很多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围绕企业的生产进度、经济效益方面,更加注重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相较于生产和经济部门,政工工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领导阶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视。二、国有企业政工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他们的工作能力不高。当前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受传统工作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工作中习惯于运用固定的模式、方法,工作思维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比较低下。三、国有企业内部政工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国有企业内部政工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都渴望提高自身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因此,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导致企业内部政工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现象。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导致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能够有效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不符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重视自身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导致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出入,限制了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很多企业将政工部门视为企业内部的比较清闲的部门,工作的安排上也不注重工作能力,经常会安排一些业务工作能力较低的员工,导致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政工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无法满足思想政治工作岗位需求,更无法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加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大多数趋于学习政治文件、政治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与国有企业实际的业务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于国有企业日常的业务工作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主要从

转变工作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和重视企业发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转变工作理念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想要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寻求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需要转变其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首先,政工人员要根据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法,结合员工自身的实际和工作的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而且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创新工作开展方法,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员工提供视频、录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也可以运用当前比较热门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撰写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小文章,节约工作成本,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再次,企业政工人员可以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知识竞赛,竞赛主体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当前政治热点话题,鼓励员工参与到其中,增强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热情,提升他们德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自身素质

政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想要做好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够切实的解决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政工人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时时刻刻强化自身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心理知识与自我管理知识,要做到在日常的工作中身先士卒,并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一些负面信息,给企业员工做好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企业领导阶层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定期对政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政工人员的理论知识、思想认识与工作技能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政工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再一方面,企业要优化政工人员结构,从社会上招聘一批年轻有为的、高学历、思想政治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进入到企业思想正字工作部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政工人员队伍。

(三)重视企业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3

1“新常态”下企业思政工作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否争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发挥着关键性的引领示范作用。从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面临诸多新情况,存在诸多新问题。

1.1工作对象呈现复杂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在现代企业中,人员结构和人员身份开始呈现复杂化的特征,包括固定在编职工和合同制员工,以及劳务派遣人员等。多样化的用工形式,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80后”、“90后”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思想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对职工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

1.2思政工作观念落后

在现代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政”的现象,一般企业都把工作中心放到企业经营业务上,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企业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人员,直接制约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此外,很多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不注重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工作方式守旧,对于企业职工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引领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3]。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沿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面临多样化的复杂外部环境,如何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保证企业的先进性和服务性,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思政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所在。在党的十八中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两个一百年”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站在历史的发展节点上,创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策略分析

3.1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当中,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采取人本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管理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越来越要求个性化发展,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走上工作岗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呈现复杂化的特征。因此,在管理实践当中,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尊重企业员工个体意愿,尊重员工的个性化选择,打造多元的企业文化[4]。摒弃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化的引导,聚合企业发展合力,将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保障职工个人利益,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双赢。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思政工作与员工个人发展出现“两层皮”的现象。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充分尊重和考虑职工意愿,对于职工的个人需求和利益考虑不到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单纯的进行理论宣讲,强调职工个人奉献,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员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企业思政工作过程当中,要采用“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打破固有工作模式和局限,从职工角度出发,重视企业职工利益和诉求,在制定政策时,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人性化,畅通职工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量身定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切实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激发职工潜能,帮助职工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和工作理念,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2形成创新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和理念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理论宣教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是提升企业思政工作水平和效果的必然路径。在现代管理体系中,激励机制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要强化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激励机制,提升职工工作意愿和工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想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实现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科学的机理机制,引导职工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自主提升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竞争需求,在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奖惩机制,并通过制度化的约束,为职工提供明确的指引,让职工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有章可循[5]。举例来说,在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十分注重引导职工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积极学习先进技术,改进工作。单纯的知识宣讲,很难起到激励职工奋进的作用,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改进工作、提升企业效率的职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企业中养成向先进看齐、学习的风尚,可以有效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学习技能的主动性,进而实现企业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对于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也可以通过惩罚机制,督促其加快个人成长,跟住企业发展步伐。

3.3打造优质企业文化

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项核心任务就是打造优质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工作实践当中,需要团队合作、锐意进取等多种文化的支撑。构建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文化,通过文化宣讲和感染、提升职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是提高企业思政工作水平的重要路径。塑造优质健康的企业发展文化,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职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提高职工的奉献精神,进而形成互相激发、互相帮组的工作局面,推动企业思政工作和主营业务水平的共同提升。在工作实践中,企业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树立工作典型等方式,强化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职工向先进分子看齐,并且经过总结提炼,将无形的文化提炼为有力的文字,为企业职工学习提供抓手[6]。同时,在企业思政工作过程中,要强化领导带头示范作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观,从全局着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是保证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升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管理实践当中,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通过企业顶层设计,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结构,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法,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理念支撑和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新科.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论以人为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构[J].学理论,2014(30).

[2]陈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策略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9).

[3]自波.浅议新时期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4(8).

[4]张少杰.多措并使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发展[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5).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