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

篇1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课,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课文的畏惧情绪,还能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播放“咚咚咚”的敲门声

提问: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呀?

提问: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也听到过自己家里的敲门声,那么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反响特别激烈,一个个都举起小手抢着想要回答。这是由于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见也有所闻,对于这样的情景已经有所体验,有所积累。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对于这种“拿手”的问题自然不会错过。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各种情境,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 实物演示情境,了解事物更直观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普遍信念。运用实物来演示,也正运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情境教学中运用实物演示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于一些描写事物的课文的学习可谓是一把金钥匙。

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带了一个大大的红红的石榴进入课堂。当教到“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这段描写石榴果实的段落时,我一边请同学们慢慢地读句子,一边拔开果皮露出果肉让大家观察,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晶莹透亮”、“玛瑙般”、“红白相间”、“紧偎”等词语的意思了。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尝了尝石榴的味道,“酸溜溜”、“甜津津”和“清爽无比”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另外,在指导孩子们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另一种水果时,我同样运用了实物演示法。通过观察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桔子练说外形、颜色,并让孩子们亲身品尝描述味道,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这一事物。创设这样的情境后再让学生开始写话,大多数同学可以写得又快又好。

实物演示情境,形象直观。在教学一个新事物时,苦口婆心地讲述一节课都不如真真切切地拿出实物来得有效。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实物演示创造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和接受新事物。

三、 音乐渲染情境,感受意境更快速

《荀子・乐论》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乐可以深入人心,感化人也比较快。音乐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它有调动人类情感的神奇魔力。激昂的音乐使人兴奋,低沉的音乐使人哀挽,轻快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欢欣雀跃,舒缓的音乐让人全身心放松。情境教学法中,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带入课文所蕴含的意境中去。

教学《东方之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景点浅水湾时,在理解大意、朗读句子、品味字词的基础上,我出示了金色沙滩的图片,孩子们被美丽的图片吸引,发出了阵阵赞叹声。接着我播放了沙滩边海鸥、海浪、轮船等的声音。孩子们屏住呼吸,听得可仔细啦!正是由于这些情境的铺垫,后面对于重点词语“倾听”的体会,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通过播放歌曲让同学们跟着一起唱,熟练成诵。在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同学们随着悠扬的音乐,美美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那些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完全可以用音乐来传达,通过配乐读,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孩子们游玩北海公园的快乐之情。

四、 表演体会情境,领悟情感更深刻

教学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与其花心思为学生讲解,不如让他们亲身演一演。学生体验过了这些角色,他们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情境教学中的表演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进入角色,即“如果你是……你会怎么想(做)呢?”另一种是扮演角色,即根据课文内容,加上动作语言来表演这个人物。这两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理解人物个性特点和领会人物情感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能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课文《第八次》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了布鲁斯王子是一个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的人。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英勇的布鲁斯王子一连打了七次仗都失败了,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唉声叹气,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你这时会想些什么呢?在看到蜘蛛结网屡败屡战的情景后,他又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布鲁斯,感受布鲁斯的所见所思,一步一步理解布鲁斯王子的情感变化,从而了解人物的形象。

篇2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

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谓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情境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直观情境;(2)问题情境;(3)推理情境;(4)想象情境;(5)悬念情境;(6)游戏情境;(7)动作情境等。

二、物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创设要求

1、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每一节课的物理知识点,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物理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用一个活跃的心态来调动学生,无论你的情绪如何,也要用你的笑脸和热情来上课,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用你的爱来呵护他们。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以问题情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创设应有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动手实验、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动向,然后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4、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物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物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优化师生情感,重视情感教学,营造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倾注爱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特别是成绩差,分数低的学困生,他们的知识技能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信心,更加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呵护,用人类崇高的情感去感染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经常有意识的表扬他们,及时发现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微少的优点,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找回自信心。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能行其道。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所以,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不应是妨碍教师对学生是否用情的理由。再者,在批改作业时,在测验试卷上,写上一些亲切近人的语句。如:“有进步!”,“继续努力!”,“继续发扬!”,“老师相信你能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人文关怀。

2、展示物理学趣味,加强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 物理课是 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学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因此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好课堂情境教学,上好第一堂课。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天生好动,喜欢动手实验,而物理学恰好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极大地增强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一定能得以尽情发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能力。

篇3

二、亲自操作,创设情境

一位名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

三、现代化教学,创设情境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发展对小学数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村教学与城市教学之间的差距太大,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想要发展,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新课标下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教师有效讲解与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会被点燃。另外,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由于缺少相关的先进教学设施,以至于教学中很难做到高效课堂,很难做到生动形象,此外,小学数学具有抽象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为敏捷的思维,较为活跃的思想,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课堂有效情境创设是极其有必要的。教师有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数学学习技能,为我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发展作努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措施

1.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认识数字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数学思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一定的诱因,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认清地区之间的差异,教学要结合地区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本地区学生学习规律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例如,在农村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教师在教学“数的加减初步认识”一课时,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先让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问同学们可以从自己伸出的手中读取什么信息,由于学生还没有对本课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全体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大家伸出另外一只手,问学生同样的问题,然后问学生两只手加起来可以看出什么信息,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在黑板上写出5+5=10这个式子,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一下就让学生置身于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我国小学数学农村地区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正面作用。

2.课堂情境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现状的存在要求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上课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应该积极解答,让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告别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有效提高学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我国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农村地区而言,小学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小学农村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构建才能成为可能,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篇5

二、结合讲授内容,联系生活导入,引学生入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助推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与生活阅历,这些丰富的生活信息是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深入教材,留心生活,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间找准结合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环境与意境中,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学习《童趣》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阅读文本,而是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都有美好的童年,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是小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一个玩具,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童趣》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急于阅读文本,想了解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样的导入消除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陌生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与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直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事物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再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如身临其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授《安塞腰鼓》一课,对黄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师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样动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样精确、生动,许多学生还是会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他们从未到过这些地方,也未曾见过所谓的腰鼓表演,对西北黄土高原的民情风俗也知之甚少。此时,只有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一些有关于腰鼓和黄土高原民情风俗的影片或是制作有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腰鼓声中,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去学习安塞腰鼓的内在涵义,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再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乡作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这样的腰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四、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的情境要和教学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教师要善于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不同文体中内在的感情因素。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作者用平淡的语言记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平常事,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这些句子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读之实在感人。所以,教师此时应利用这种情感因素,挖掘课文中那温馨的亲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细细体会,教者再以自己强烈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共鸣,用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把蕴含其中的深情传给学生,以情激情,从而创设情感情境。学生感情被激活了,积极性自然高涨,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适时留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篇6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现在教育领域应用得最广泛的现代信息技术,它能够利用图像、音频、影频等资料为小学生呈现品德与社会知识,而小学生天生喜欢声情并茂的画面、丰富多彩的事物,因此,这就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欲望。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再现这些场景,这就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真正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中国地图,与展示实际地图相比,这可以让学生更快捷、全面地了解我国地图的行政区划,因为每位学生讲解一个行政单位的时候,我便立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圈画出来,让学生直接观看。不仅如此,我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使其观看这些地域的景色与人文特点,让他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产生自豪感。

二、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小学生活泼好动,相较于坐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他们更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实践活动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熏陶,自觉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后展开了探究调查。学生可以询问自己家中的长辈,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从古至今我国不同时代人们的吃、穿、住特点,让学生亲自调查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历程,使其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学生也在这个调查中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再如,在《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调查,因为学生并不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只有让他们亲自参与实践调查,才能够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才能够将认知、能力、情感教学统一在一起。

三、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一种游戏,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对他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因此,教师便可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但是,在M织角色扮演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所参演的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也只有如此,小学生才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如在《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中,学生需要对历史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这些史实编写一个情景剧,有的学生扮演被压迫的中国人民,有的学生扮演侵略我国的入侵者,有的学生扮演我国当时无能的统治者。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一段历史进行角色扮演。这个角色扮演活动再现了我国被侵略的场景,学生对侵入者对我国领土的租借与强夺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的感官与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在这堂课中都表达出了对侵入者的痛恨以及对领土破碎的屈辱感。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程一定要缩小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导向作用则是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是一种十分有效且现代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觉进行学习,真正将“玩中学”“学中玩”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

篇7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偏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黑板公式演练,学生们需要完全跟随教师的教学演练,积极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以及原理中可能涉及到的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靠抽象的思维想象和思考,而这往往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单一性。因此,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多维立体的教学情境中从纵横两面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章节中可能涉及到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细化的教学引导和问题提问。这种教学情境的发生,并不仅仅限于教学引导,还包括在深入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因此,数学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一方面是积极创设与课本教学内容相一致或相似的教学情境,启发高中生深入到问题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与感受;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注意对学生开展问题的发问,由易到难地逐层发问,从而激发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寻找问题,针对自己不明白的数学知识和原理,及时加以讨论或者请教,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兴趣度和理解程度。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教学情境,通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主动性,从而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应该考虑到问题情境对当下高中生来说,是否易于理解。由于高中生的认知面有限,因此数学教师在选取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反应度和接受程度。数学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兴趣点以及认知面,才能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注重原理与问题教学的连贯性

前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师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侧重对学生数学原理学习的引导。除此以外,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数学原理与问题教学的连贯性,尽量保证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原理应用与问题思考的相互促进。

首先,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原理的教授时,应该注意对学生问题的发问,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更多是偏向于对学生已学数学原理的回顾以及对将要学到的数学原理进行拓展思考。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对数函数的数学原理前,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回答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涉及到所要学的函数原理以及指数函数的原理。一方面学生们只有在回答上述相关问题时,才能够意识到数学原理之间的相通性以及连贯性。另一方面,学生们在回答完上述函数问题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对数函数的原理时,往往会以此为凭借,积极思考这些函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其次,对于数学原理与问题教学的连贯性来说,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意识到数学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学科,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学,除了关系到数学原理之间的连贯性以及紧凑性,数学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原理讲解的循序渐进,避免造成学生在数学原理的学习中,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原理的教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教学应该注意教学的速度和进度之间的协调,尽量兼顾到班级上全体学生的学习利益。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数学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除了数学教师积极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之外,高中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接受者和参与者,还应该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课堂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的参与中学会独立思考与互相合作。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去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前准备了大量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时时存在数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联。然后我拿出了一份日历样表,让学生观察日历中的数据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导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就能把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思维的扩散和知识的探求。创设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投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在活动情境中“玩”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数学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在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情境:课件展示画面并配以背景音乐:老师开着一架飞机在上空,距离水面约80米,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坐在潜水艇里,距离水面约50米,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和同学们相距多少米?

很多同学马上回答说相距130米。

老师继续问:那么,80-(-50)=?

大家能解出来吗?

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境,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绽放着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合作情境中“做”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协同合作,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才能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创设了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的情境,课件展示画面并配以背景音乐:课件显示三根木棒,第一个画面显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 cm,2 cm,3 cm。第二个画面显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2 cm,3 cm,4 cm。第三个画面显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 cm,1 cm,4 cm。第四个画面显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3 cm,4 cm,5 cm。四个画面分别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耳目一新。然后每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五根小木棒,仿照刚才动画上的情境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每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篇9

二、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在生活中提炼素材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元素,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容无一不与生活情境息息相关。课文中多次出现的见面打招呼、问好及各种形式的问话等内容,应用普遍,而且句短而精,易学易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应用,如平常见面时所用的问候语,相互了解的各种问句,抑或是纸条、信件的用语,还可以建议学生平常对父母长辈用英语表示感谢、关怀之情。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开展感恩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万事万物都与语言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便激起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课堂之外阅读英语材料,收集相关资料等欲望。

相对于别的语言,英语涵盖的范围更广,应用更普遍,这也是全世界国家都把英语列为必修科目的原因。教师适时将课文内容外延,通过图片、物品或者别的道具,进一步介绍欧美英语国家的人文景观、奇闻异事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等等。也可以采访学生,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含量高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类总结,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甚至还可以号召学生分组行动,将搜集来的信息、材料归纳整理,再由教师主持一场知识学习的讨论会,集思广益,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言。学生学好英语,渐渐用好这门语言也在理所当然之中了。

三、冲击感官,在电影和歌曲情境中培养语感

语言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于精彩的影音中,影音视频既源于生活,又是立足生活之上的艺术品。学生都喜欢夸张的动作、情节,酷爱色彩鲜明的画面,于是动画片得以风行世界,成为孩子们娱乐休闲的首选。现代社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呵护有加,往往对他们的户外活动加以限制,这也间接促使孩子与动漫影音的接触。教师可以把这一点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优势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建议、引导,并积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帮助孩子选择好的影音材料,与孩子共同分享。英语课本本身也有不少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儿歌,这是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内容,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跟唱,与单调的朗读和背诵相比较而言,学生更愿意在轻快的声乐中模仿。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将说唱推至“班级大联欢”的,让学生尽情投入和发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经典的儿童英文歌曲、英语动画片等等,如迪士尼英语动画系列,芭比娃娃系列等,这些动画片不仅画面唯美,故事健康积极,而且往往配有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更好地渲染情境,表达情感。在学习英文歌曲或观看影片的同时,教师在一旁适时讲解,提取其中简单美妙或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当场模仿影音的声、调,课后加以练习,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动漫影音可以引作学习素材,更是一种美的艺术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英语文化,熏陶了学生,使学生不仅“神会”,而且“意会”,是不可多得的好教具。

四、创设班级文化,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语言教学情境

一种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级氛围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前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心态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又是班级氛围的基础。如教师可以记下全班学生的生日,每月以英语角的形式举行一次生日主题party(如“感恩”主题、“环保”主题、“童话”主题等),让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围绕生日主题为自己的好友送上最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礼物。整个party举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来交流,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再如,每逢过节日(儿童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组织与别的班级联欢,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教师加以指导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下外界的主旋律进行活动,比如,当学校号召雷锋月人人做好事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策划服务活动,打扫校园或为保护草地花园设计中英文提示牌(要求活泼醒目,让学生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等。

在表演、游戏及其他活动中,教师参与其中并且主持,控制好活动气氛和活动进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使该吸收的知识按质、按量吸收好,又传播了英语文化,使之更生动,更有灵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五、走出教室,寻找大千世界的语言情境

篇10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

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在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示范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火车从连云港自东向西看见了不同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他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观,自己能不能将下面一些图片排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

2.在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创设情境

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尤为重要。教学难点,其实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分解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同学父母暑假时去买房,院内阳光明媚,而过年住进去发现一楼没有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比灌输课本内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好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同时展示一组广州火车站上千万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自己更应勤奋学习,回报父母。

4.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创设情境

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可以总结和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好的教学设计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功能。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授课者在课堂结尾处通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一段影视资料,展现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深感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得到提升,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1《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想要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干旱后人民的生活状态等,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受到冲击。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情境

很多学生认为必修1学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必修的三本教材是层层推进的,必修3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高,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根本原因是必修1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在进行必修1《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笔者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玩具球当作太阳,又准备一个地球仪,然后把教室四周的窗帘拉下来,创设一个宇宙大环境,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

篇11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低年级聋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突破聋生局限的认知水平和薄弱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静为动、去腐存真,将低年级聋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衍化为具体的实际意义。将所学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段落大意、所涉及的故事梗概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明明上学》时,明明酷爱蛐蛐,不想放弃捕捉一只好蛐蛐的机会;但上学路上时间紧迫,明明在捕捉蛐蛐和按时到校之间难以取舍。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很难产生共鸣,体会这种难以取舍的两难情绪是学习的难点。此时,如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用形象的画面呈现“为难”这一抽象的情绪,就会使学生马上明白明明所面临的窘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探讨“假设自己是明明,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权衡利弊、遵从内心的思想斗争,引起对明明的共鸣。探讨后学生自行体悟明明的窘境,做出自己的选择,升华主题: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学生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迟到的时候,“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多媒体资源是化虚为实的利器,能把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资源无限整合,以视觉感知情境来弥补听力障碍的缺陷,激发低年级聋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拓展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创设表演情境,是利用课文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以语言、表情和动作的形式将具体课文内容和情节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可视的具体情境,加深聋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提高了低年级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老山羊请客》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排练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特征,设计具体情节,丰富角色语言内容,最终将这部课本剧表演得非常生动富有创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调动自身积极性,将每个人的巧妙心思都融入课本剧中。他们用手语和夸张的姿态语言以及表情,将每一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能反映出他们对角色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课本剧为聋生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机会,提供了表演情境。在表演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文本角色的强烈共鸣,加深学生对角色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理解。

三、手语优化导入情境,提高低年级聋生感知能力

对低年级聋生来说,手语是他们最重要的语言,而恰巧手语是要借助表情、肢体等传达沟通意义,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手语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创设具有沟通意义的情境,也能吸引聋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聪明的华佗》时,教师在介绍故事情节和任务背景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手语结合,呈现多彩的内容。通过手语将聋生置于丰富的视觉情境中,学生会被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华佗深深吸引,在此基础上再回到原文中学习,聋生就会有趣味盎然之感。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呈现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受到文本的情绪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亲近自然感受生态情境,提高低年级聋生生活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法助力聋生走出教室,来到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利用周边的生态环境,与课本内容做有效的衔接,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环境,习得的知识更牢固,并且更有利于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运用。

综上所述,在聋校低年级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巧妙地从多种途径建构教学情境,从多角度、多维度呈现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情境教学法的效能,激发低年级聋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信息感知系统,提高学习效率。在情感的感召下,使语文学习变为精神享受。

篇12

一、创设情景,发挥多媒体优势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情景法教学充分地结合了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塑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导入的价值。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将新的课堂知识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的融会贯通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在导入的过程中,加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新课堂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声音、视频、图像、色彩等统一起来,它改变了传统中职课堂教学的模式,为情景法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借用表演,丰富想象

在情景法的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多种方式,既能够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创造表演的情景,能够达到亦真亦幻的逼真的效果。通过借助表演的形式,能够达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演机会,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可以进行奖励。这种塑造表演情景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彰显多媒体魅力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学生在英语学生中的自我探索和提高,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自主性的学习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人,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寓教于乐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集中不同的技术于一体,从而以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塑造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增强对学生地多个感官的刺激,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达到化虚拟为现实、化静为动的效果。通过直观的多媒体画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塑造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从而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地挖掘了教材的价值,而且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英语教学的氛围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和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帮助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

(二)自主探究,发展思维

对英语情景教学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作用。英语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英语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够仅仅依靠课堂的练习,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而学生的自主参与是其中的关键。

教师通过塑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英语学习的信息,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理解英语的教材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英语接触面,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英语信息。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英语的经典影片,做好英语的听力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沉浸到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着重地强调某一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色彩放大某个句型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对于英语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管道扩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持下,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充分地改变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现代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英语情景的塑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地应用情景法的教学方式,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学生的英语技巧练习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教师应当重视情境法的教学方式,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洁.情景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3,(87):98-99.

篇13

一、情境创设需结合时展,有效利用多媒体素材

随着科技发展,小学课堂也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科技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处于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善,课堂上单纯讲运算法则无法激发其内在兴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多媒体素材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器、大屏幕及相关资料可以拓展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课是关于“年月日”的学习,如果直接讲“年月日”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小视频,或自己录制一个微课,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一年的构成、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在观看视频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及记忆。

二、情境创设需深入生活,极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数学本身就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实际效用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且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抽象规则。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口算除法,书中给出的例子是搬运货物。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事他们平时不会做,书中情境明显与现实生活脱节。所以,我选择将问题简单化,创设一个更贴切的场景。“假如我们班要进行春游,但是出游之前需要准备一些东西。首先,班长小李去办公室把给同学准备的小面包拿到教室,小面包一共有124个,小李4次拿完了,问小李一次拿了多少个小面包?”我把同学们分好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让每组代表显示小组的计算结果,最后我将概念引入正式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随后的教学活动进行十分顺利,学生配合积极,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效果较好。

三、情境创设需参考教材,充分发掘课本的价值

人教版教材是经过一定的程序,由教育专家及部分一线教师倾力贡献,并经过多部门审核校对后才出版使用的。教育专家们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在教材的选材编辑中也较多地考虑到这些问题,使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具备较高的科学性。所以,一线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注意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延伸及改编等方式利用教材中的一些例题,由此创设出更贴近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三年级数学课本中一道例题是: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问三个方阵一共有几个人。“我们邻近的学校要进行校运动会了,每个班都需要参与排列方队。每个方队需要站成8行,每行站10个人,三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一共站成了三个方队,你能猜出邻校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吗?”还可以进一步提问:“我们学校三、四年级一共200个同学,我们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多还是邻校三、四年级的同学多呢?”这样充实延伸了这道例题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解这道题的热情高涨了很多,对书中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本文从多媒体素材的应用,典型日常生活场景的选取及教材例题的改编应用三方面,浅谈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新课程标准对本年龄段学生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应当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多动脑,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探究性,发挥他们的内驱力,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爱上数学,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设情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