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薪酬管理实用13篇

绩效薪酬管理
绩效薪酬管理篇1

管理者没有确切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再将绩效考核结果落实到绩效薪酬上来,从而对员工产生正向引导来刺激个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是领导主管随意性大、执行力较差导致绩效评价工具失效、失真,从而导致薪酬分配不合理。薪酬体制中绩效薪酬占比较小,不能充分从薪酬收入上反映出员工技能和绩效水平的区别、激励性不足,也是绩效薪酬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2.薪酬激励作用不足

通过薪酬系统来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是最常见、最常运用的方法。而目前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激励方式来将员工的工作效果和贡献大小与其经济收入相匹配,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各种层次员工的需要。导致绩效薪酬激励作用失效、工作不积极,怠工现象出现。

3.绩效评定标准混乱

部分企业中,除了缺少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标准还存在工作界面不清晰、岗位常模流于形式、关键指标普通指标一把抓等混乱局面,除此之外管理权限倒置、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明等也使内部的业绩指标的评定严重失去平衡,加剧薪酬矛盾,使企业员工不能被公平、公正对待,从而对企业失去信心,使企业失去发展后劲。

二、企业绩效薪酬制度调整

薪酬模式要随着企业的战略模式开始转变,推行个性化的谈判薪酬,设置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合理调高绩效薪酬总体占比、落实员工的绩效薪酬在一定的宽带幅度内灵活确定。采用激励性强,高弹性的薪酬制度,加大以业绩导向调控能力。

1.调整思路

1.1由基本薪酬为主向“同岗多薪”弹性机制转变

“同岗多薪”的弹性薪酬机制即同样一个岗级对应几个工资等级,岗位等级与工资等级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同岗位内的工资等级上下浮动,认可和实现在同一岗位上不同职工的能力和经验差异,达到激励的目的,激励和承认其才能和对企业的贡献。既反映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又兼顾在同一岗位的不同职工之间的绩效差别,更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绩效薪酬制度也就更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1.2完善多级宽带薪酬体系,发挥绩效激励效用

所谓宽带薪酬体系,是指企业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的过程。这种将薪酬等级压缩,每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的宽带薪酬更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杜绝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样拿的心态,杜绝业绩优秀的员工与表现糟糕、业绩不好的员工在薪酬上的差别不大、出工不出力、消极窝工、怠工、不能激励员工创造出良好的业绩现象。

1.3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实行大绩效管理制

让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与其分管部门及公司整体绩效挂钩即高层管理者主要业绩指标与分管部门中层绩效指标及公司总体绩效指标挂钩,中层管理者主要业绩指标要与本部门绩效指标挂钩。杜绝公司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漠视企业效率,不关心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关心公司的利润,与公司追求的目标相背离,也难以树立对下属员工的指导和培养意识。优化管理人员队伍、激励人才发挥才能。

2.调整实施

2.1确立目标

绩效考核是绩效薪酬的直接载体,要想发挥绩效薪酬的作用,首先要把绩效考核执行好,确立正确的绩效目标。

2.2标准得当

绩效考核不能主观盲目进行,而要有一个科学、合理、明确的标准,除了利于执行外在后期考核的时候也非常方便。避免多头管理、一把抓,关注于真正决定于经营目标的主要绩效考核指标,重量更要重质。一般来说,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

2.3坚持执行、及时调整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及时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并加强落实执行力。

2.4及时沟通、修正目标

确保员工了解、正确执行公司总体及个人目标,使其了解自己在实现公司总体目标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和接受薪酬与不同层次绩效指标的联系。同时关注外部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绩效薪酬的合理运用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会产生极大作用,能更好的体现的公平,即将激励机制与实现目标和主管认可的业绩质量相联系、员工工资与其可量化的业绩相关联,对员工产生正向引导、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绩效薪酬管理篇2

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应用

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完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谋求发展,现代企业就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全面提升企业发展。

一、企业绩效考核含义、原则、实施方法

(一)绩效考核管理的含义

绩效考核管理又称为成绩或成果测评,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通过一整套评估考核系统,针对员工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估,并做出价值判断,然后,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能够使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共同的工作目标,并积极主动地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是最难的,因为绩效考核管理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人,其工作实绩会出现波动。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很多,一般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绩效考核管理的结果,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态度、效率和积极性,可以作为晋升、聘任、培训与教育以及薪酬分配事实依据。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将能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深入开发和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企业的薪酬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

1、科学评价原则: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处理考核结果的时候,为体现公平、公正、合理,必须要运用现代化手段,科学、客观地评价员工表现。

2、简易原则:为了便于操作,较小考核标准一定要简单、高效,这样,将会使员工更清晰、简明地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和提升。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精准考核,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绩效原则:对于员工来说,绩效非常重要,直接体现了其自身的努力,而绩效结果也是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肯定。企业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应坚持以激励为导向,强调质量和效率,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达成。

(三)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1、分级法:也可称之为排序法,就是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以排序方式将工作实绩体现出来。一般来说,企业的评价会更根据分数进行等级划分,并和最终绩效收入相挂钩。

2、全面考核法:这种考核方法,是从各个维度对员工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综合素质,可参考性也更强。

二、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提高薪酬管理的水平,使企业薪酬分配更科学和合理。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制定薪酬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激励员工的责任感,还能提高其费用成本意识,驱动其以工作为己任,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如果没有绩效考核管理,员工就容易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体制当中,薪酬管理无疑是最终要的,体现了员工的价值,也能为员工生活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少企业已经将薪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完善的薪酬制度,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体现了对员工的关爱和支持。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通过工作获得合理的报酬,将能产生一种心理激励效应,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另外,受到企业薪酬的吸引,也会有更多企业所需人才被吸引进企业,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现行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模式

如今,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发展,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企业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灵活地应对市场竞争,并实现成功发展,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管理出效益,在制度管理方面,企业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模式,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高质、高效的方案。

(一)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虽然很多企业已制定了绩效管理制度,甚至已实施了几年,但是,绩效管理制度仍然不是非常完善,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了,没有体现出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混淆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概念。从表面来看,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很容易被混淆。从实质内容来看,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需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并结合各部门、各科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使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3、薪酬与绩效考核不能切实挂钩。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大多未能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已经建立的体系往往偏重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使得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无法达成统一,薪酬模式得不到改善,也就无从谈及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分配模式

现在企业薪酬分配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尚未完全建立灵活的方式。职工工资的发放形式,依然是每月固定发放,工资项目也没有多大改变。在工资计算上增加了新的内容,然而,最终还是实行总量控制。其他一些福利待遇,也以国家标准为主。薪酬分配模式与绩效考核模式未有机融合起来。

四、薪酬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建立有效薪酬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人才能力提升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人才,企业将无法实现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价格竞争抓变为质量和人才的竞争。为了成功立足市场,企业必须要珍惜人才、重视人才,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激励人才,留住企业所需人才,就必须要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管理的留才机制,提升薪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首先,在制定薪酬管理的时候,要将员工的绩效纳入其中,全面体现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其次,绩效管理要充分了解一线员工需求,强化沟通,并通过有效测评的制定,在合理范围内体现对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

(二)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以岗位管理为核心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薪酬的确定都是匹配员工的工作岗位。在制定薪酬标准的时候,企业应以岗位价值合理确定。为了使薪酬管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易操作性,需将员工的岗位职位与职责联系起来,以绩效形式进行体现,以使薪酬管理体系更健全和完善。

(三)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有机结合

目前,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都与员工的岗位、职责、业绩、职位、工作年限等挂钩。在此基础上,应当将绩效考核引入到薪酬管理中,以促进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员工将能通过薪酬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并看到未来发展的额空间,将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企业也能从绩效考核中,看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并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从而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监督

第一,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管理客观、准确,企业可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来对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现象。在企业内各科室、部门中挑选业务素质强、道德水平高的人员加入到小组中,并通过日常化的培训,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第二,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以员工为本,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考核方案,确保方案可行可靠。考核方案应当本着全面的原则,对参评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然后,再通过各项指标比例权重进行划分和量化;第三,因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让员工参与其中,在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方案等的时候,应充分考量员工的意见,以促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五、结语

总之,薪酬管理是企业开展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薪酬管理体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进企业内部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沈兰菊 单位:安康市中心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绩效薪酬管理篇3

宽带薪酬又称海氏薪酬制,是由美国薪酬设计专家艾德华·场薪酬水平,将原来较多的薪酬等级重新组合成少数几个薪酬等级,同时拉大每个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宽带薪酬以绩效和能力为本质内容,弱化员工对职位名称和等级的重视,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多种职业轨道的开发。宽带薪酬的设计思想将薪酬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更为宽泛职责的承担以及最终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在促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

1、判断企业是否适合进行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

企业在决定采用宽带薪酬体系的时候,必须首先审查本企业的类型、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是否与宽带薪酬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致。有关研究表明,宽带薪酬只适合于那些创新型、技术型的企业。此外,清晰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强调公平、沟通、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同时又承认员工个人之间具有能力差异的企业文化也是设计宽带薪酬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

2、制定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薪酬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联系企业战略与薪酬战略的桥梁。当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人力资源战略后,再结合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内部情况制定符合企业需要、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薪酬战略。

3、确定采用宽带薪酬的职位

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类型、组织结构、薪酬成本、工作性质等因素后,既可以针对其所有的职位创建薪酬宽带,也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的职位,如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及事务类职位来创建薪酬宽带。其中,工作性质是企业判断某个职位是否适合采用宽带薪酬的重要因素。

4、进行市场薪酬调查以保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对第三步确定采用宽带薪酬的职位进行市场薪酬调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现行工资率和所要调查职位的市场行情,还有助于了解同行业企业薪酬的发放形式、时间、范围以及其他非货币报酬等。薪酬调查数据大多被用来确定基准职位的价格,企业内其他职位的薪酬水平都围绕它来确定。

5、进行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以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而保持企业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企业通过工作分析形成的最终成果之一—岗位说明书,对每一个岗位的权限、职责、胜任条件、工作量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明确规定与要求,这为岗位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岗位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基准职位相对于其他职位的价值,进而根据职位的相对价值并围绕第四步确定的基准职位的价格来制定其他职位的薪酬水平。

6、将类似的职位归入同一个薪酬等级并对其进行合并

企业可以根据排序情况以及点值大小将难度或者重要性程度大体相当的职位划分到同一薪酬等级中,然后采用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合并的方法,将若干薪酬等级合并为一个薪酬宽带。在每一个薪酬宽带内职位的变动范围相对较大。

7、确定薪酬宽带数量、薪酬级差及薪酬浮动范围

首先,在确定薪酬宽带数量时应当依据能够给企业带来附加价值的不同员工的贡献,合适的贡献等级数量就是薪酬宽带的数量。宽带之间的分界线往往是在工作或技能、能力要求存较大差异的地方。在企业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设计4-8个薪酬宽带,有些企业设计10-15个宽带,有些企业甚至只设计出两个薪酬宽带。其次,薪酬级差就是确定不同等级之间薪酬相差的幅度。岗位价值的差别决定了薪酬级差的差距,即岗位之间的价值差别越大,则薪酬级差的差距也就越大。最后,确定薪酬浮动范围的一种可行做法是将宽带内最低薪酬等级的最低薪酬水平作为宽带内薪酬浮动的下限,将宽带内最高等级的最高薪酬水平作为宽带内薪酬浮动的上限。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可能达到200%一300%,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一500%。

8、进行重新竞争上岗

薪酬是企业的价值分配机制,因此为了确保价值分配的公平、客观,企业在重新制定了每一岗位的薪酬水平后,还要对全体员工进行重新竞争上岗。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企业岗位竞聘领导委员会。竞聘委员会在公布竞聘岗位的同时,还要公布该岗位的权限、职责要求、任职资格、岗位起薪、岗位价值系数等有关信息。其次,就地免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所有岗位职务,令其先暂时待业,然后再自由择岗竞聘。最后,完善企业员工的选拔程序并将其制度化。

9、宽带薪酬体系的控制和修正

宽带薪系建立起来以后,还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宽带薪酬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员工反馈的意见等对薪酬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确保宽带薪酬体系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

绩效薪酬管理篇4

第二,定薪调薪时用人部门为什么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签核权?为什么薪酬管理的权限一定要由人力资源部来把控?

第三,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为何不能采用类似于销售提成制的方式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大家干得多、拿得多,自然有动力能够解决单据审核不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张小明顿时哑口无言,却又火冒三丈:我现在做的是薪酬管理的规范,薪酬都不规范,怎么进行考核呢?!后来因为没有办法说服该公司老总先解决薪酬管理的问题,张小明也无法完成推动公司绩效考核的任务,最后只能选择黯然离职。

由这个案例可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因为职业背景、经历的不同,自然会对各种工作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对于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分配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并有效协同,那将会造成员工或者公司利益的直接受损,后果十分严重。那么究竟应怎样让管理者快速明白绩效与薪酬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薪酬管理的三个价值分配维度:岗位、能力、绩效

企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的价值管理有三个环节:价值创造、价值评判、价值分配,其中绩效管理承担了价值评判的重任,薪酬管理则承担了价值分配的重任。如果只有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评判与价值分配,那么企业就会无人而止,没有员工再愿意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工作。

同时,薪酬分配原本就是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最核心的一个措施。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今天的社会里,从很大的程度上说,金钱的多少就是价值的标识,整个社会的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所以金钱绝对重要,并且数量的多少清晰可见。而公平感恰恰是薪酬管理追求的目标。

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有三个维度:岗位价值分配、能力价值分配、绩效价值分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价值大小有别,从事相同岗位的每个成员能力也有所区别,即便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也有好坏之别,所以与这三个方面相对应的薪酬给付也应有所区别。

如此看来,组织内部必须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那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实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那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只有人力资源部能更好地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绩效管理只是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替代所有管理工作

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案,比如如果规定按月度考核,那就会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可以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KPI的目标值来评价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很多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种认识极度危险。譬如GB公司的老总,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得多,工资就应该拿得多。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财务人员审核不完单据其实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据审核流程E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等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正确认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绩效薪酬管理篇5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把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报酬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企业和团队的绩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实现员工和企业的近期与远期战略目标。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和过程。绩效管理工作通常包括绩效指标和目标的设定与沟通、绩效跟踪和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等,绩效管理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薪酬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决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政策做出决策。

二、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绩效考核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三是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四是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薪酬制度的设计上,只注重公平性而缺乏激励性;二是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的结合上,很多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很完善,但与绩效考核结合上存在缺陷,致使考核结果无法在薪酬激励中表现出来。

三、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有机结合

为全面具体阐述绩效和薪酬管理的有效结合,现以举例的形式进行表述,与大家分享:

(一)A企业的基本情况

A企业是一个集房地产开发、农业种植以及酒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公司董事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调研制定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近期(一般为三年)或年度经营发展目标,为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根据各责任中心的经营范围和目标任务制定各责任中心的年度绩效目标。由于公司规模较大,董事会抓管理时主要抓“领头羊”的管理,所以公司的绩效管理主要针对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制定的。为此,董事会工作管理制度中明确了《管理人员的合格标准》。

(二)A企业的绩效管理内容

1.绩效体系的设置与沟通

为确保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董事会与各责任中心负责人签订绩效合同。绩效指标的设定通过绩效合同的形式反映,分为两块:一是以定性为主的岗位责任目标合同和以定量为主的经济效益目标合同。岗位责任目标主要对管理人员的“德、能、勤”方面进行规定约束,包括职业道德、个人品行,履行岗位责任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定性指标,岗位责任指标是硬性指标,由公司统一制定,各责任中心的岗位责任指标是一致的;经济效益目标是对“绩”的约定,主要为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由董事会根据企业总目标分解下发致各责任中心,并给予一定时间的反馈沟通,最后由董事会确定。

2.绩效实施过程的监控和绩效评价

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好以后,就要实实在在抓落实、抓执行,为保证绩效目标的全面完成,A企业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分季度考评、半年考评和年终考评。考评制度不只是简单走形式,设置考评程序时,在保证考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下,既要设置定性指标的考评,又要设置定量指标的考评,既要考虑团体的考评,又要考虑个体的考评。为此,A企业分别设置了岗位责任工作和经济效益工作的考评办法。对岗位责任工作的考评是对个体的考评,按照岗位责任绩效合同约定的内容及《管理人员的合格标准》进行,考评实行100分制,以无记名考评形式进行,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考评。考评流程:先由被考评人对本责任中心的岗位绩效工作和效益绩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介绍(自评);然后由监事会和员工代表以无记名形式进行考评。最后的考评分是综合了监事会检查结果和员工的认可程度,达到了公平、公正、客观的效果;对经济效益的考评是对团队的考评,按照效益绩效合同约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各责任中心全年效益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流程:先由被考评人对本责任中心的效益绩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然后监事会根据其上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内部审计结果进行考评。

3.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

岗位责任工作和效益工作的初步考评情况先反馈给各责任中心,由各责任中心召开会议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董事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责任中心的考评反馈信息,并在下一年度列入绩效工作之中。

(三)A企业的薪酬体系

A企业的薪酬体系包括薪酬标准、薪酬结构和薪酬的考评政策。薪酬标准根据企业的效益情况和当地行业以及参考国民经济发展总水平情况制定。在确定薪酬标准时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考虑个体的不同,存在“同岗不同薪,低岗高薪”的情况。公司统一实行年薪制。薪酬结构与绩效工作挂钩,分为基本工资,季度岗位责任工资和年度效益绩效工资三块。岗位责任绩效工作与岗位责任工资挂钩,年度效益绩效工资与经营效益目标挂钩。岗位责任工资和效益工资根据考评结果确定发放,每月只发放基本工资。

(四)A企业的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度的有效结合

基本工资根据当地月实际消费水平制定,主要根据员工考勤情况进行发放。

岗位责任工资和效益绩效工资根据考评结果发放,考评后完成绩效指标95分(含95分)以上的,视同优异,可全额兑现岗位责任工资和效益工资,考评80-95分(含80分)为合格,兑现部分的绩效工资;考评在80分以下的,视为不合格,原则上公司不予聘用或降职聘用,且不兑现岗位责任工资和效益工资。

参考文献

绩效薪酬管理篇6

一、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绩效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对于引导、创新企业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管理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其重要价值在于企业管理的改善和提升,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才能打造出优异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确保企业个人、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不断优化的薪酬体系是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推动力

薪酬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公平、有效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体现经营者管理思想的基础,薪酬水平是企业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可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薪酬体系表达的是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和实践方法,它的意义在于: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并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如果说不断改善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实现卓越绩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不断优化的薪酬和薪酬制度已经不再仅仅是对员工贡献的一种补偿,“作为连接所有者和员工之间的纽带,薪酬和薪酬制度已成为引导员工行为和表明企业发展动向的一个最有力的信号。”

二、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相关联的必要性

(一)优秀的绩效管理是实现薪酬体系公平合理性的关键因素

绩效管理为企业驾驭人力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企业管理者通过绩效平台,引导每一名员工完成自身的工作目标,并通过绩效评估员工的投入以确定薪酬分配。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员工业绩,并将报酬与业绩挂钩。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体现薪酬公平,保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须根据绩效结果区分类别,让优秀、一般和不良员工之间的薪酬存在合理的差距,彰显每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价值的差异性。

(二)合理的薪酬体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绩效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最直接、决定性的影响,而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实现形式是薪酬。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情况,是反应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科学的薪酬体系既要保证内部公平性,又要保证外部竞争性,以求更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不断改进和提升,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三)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不可或缺

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建立在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基础上,而设计出与企业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控制的体现和必然结果,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把员工薪酬与可量化的工作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入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中,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薪酬体系;通过薪酬的有效激励和管理不仅能大大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同时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薪酬存在的内部有失公平、外部缺乏竞争力等突出问题,促进绩效管理持续改进,进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不相融合的绩效与薪酬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才能使控制企业劳动成本与激励员工这一关系得到平衡,使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但在企业现实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脱节,各行其是;绩效结果与薪酬分配关联不全面,不能相互映衬;绩效和薪酬战略不同步,企业与员工的绩效不增反减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与绩效管理不相融合的薪酬制度缺乏战略导向

缺少绩效管理战略引导的薪酬不能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高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系统,只能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本身当成了一种目的,而不是关注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才会有利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现。

(二)与绩效管理不相融合的薪酬结构不合理,易导致平均思想

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有一系列的薪酬激励来支持,同时有效的薪酬激励手段能为绩效管理增值。薪酬与绩效必须实现对接,否则就会失去激励作用。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仍存在“大锅饭”、“论资历”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想留的人留不住,不想留的人一个也不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企业发展就会失去活力。

(三)与绩效管理不相融合的薪酬体系只能是无本之木

与绩效不相融合的薪酬体系易出现定位偏差,往往把目的仅仅停留在给员工分级、发奖金、搞分配上,只关注外在报酬而忽视内在报酬,员工的绩效不能在薪酬上得到准确反映,“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就会滋生,直接损害企业战略的引导和员工行为的驱动,最终会导致绩效管理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四、促进绩效与薪酬的有效关联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薪酬同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互相照应:如果没有绩效,薪酬的支付不会长久;反之如果没有薪酬支付,恐怕绩效体现更难以持续。如何促进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有效关联,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使薪酬更加公平,更加具有激励性,让绩效结果成为薪酬变动的依据,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绩效和薪酬关联的理念,促进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在现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关联效应已凸显。绩效是根本,薪酬是手段,通过绩效和薪酬之间的联动实现企业茁壮成长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所在。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间的辩证关系,树立起绩效和薪酬相关联的理念,是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模式,完美展现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关联效应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持久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增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真正把绩效结果应用到薪酬体系之中

虽然企业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都是基于企业战略,为企业战略服务,但是要实现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的有效关联,还必须做到把绩效结果充分应用到薪酬体系之中,“绩效高低应该直接反映在薪酬水平上并有明显差异”,绩效结果的真正运用,才能让员工相信自己的努力奋斗与公司绩效紧密相关,从而增强企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的战略协同效应。

(三)把握好员工激励方向,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的关联效应

美国商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要想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重视员工的进步与发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的关联作用,重点关注内在薪酬,满足员工的自尊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热情,使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

(四)不断完善绩效薪酬战略,建立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关联的长效机制

企业的绩效和薪酬战略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战略目标不同,所对应的绩效和薪酬战略也应有所变化,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长久发展,企业必须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关联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找准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促进企业整体实力提升,永葆企业活力,追求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袁圣东.绩效与薪酬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名倪.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与薪酬管理互动效应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3]于凤艳.企业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

[4]赵猛.现代企业加强薪酬管理机制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5]王莉军.试论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4).

绩效薪酬管理篇7

一、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方面

绩效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企业制定绩效考核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很多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无非是找出员工的错误和不足加以惩罚,员工对此非常反感,不理解不接纳绩效考核,最终导致绩效考核不了了之。可见,这种将绩效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犯错的员工身上,管理者大部分时间花在治病救人上的方式,很难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绩效管理过程不完整。企业的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绩效评估这一环节,由于主管人员与员工之间缺乏就指标标准的沟通,员工不知道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缺乏对过程的辅导,员工对自己绩效状况处于被动状态;由于缺少必要的绩效面谈与反馈,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的认可程度大大降低;由于缺少对问题的深人分析,员工不知道自己业绩不佳的原因,不能及时总结不足,不利于形成持续改善的机制。

考评结果运用不合理。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最主要目的只是用于薪酬方面的决策,即主要作为奖金发放多少的依据。实际上,考评结果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作为晋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对业绩不佳的员工,探明原因,是技能不足还是专业知识欠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期达到提升和改善绩效的目的等。

(二)薪酬管理方面

薪酬激励功能缺失。企业的工资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月奖及各类专项奖构成。技能工资主要按学历确定,一般不做调整;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工龄补贴及其他补贴,这也是基本固定的;岗位工资则按照岗位系数发放,一旦岗位确定,不再做调整,同岗同酬,岗变薪变;月奖也是直接与岗位系数相关,安全奖则根据承担安全风险确定,另外各类社会保险是根据往年的收人按一定比例决定。因此,就企业的薪酬制度来看,可以说其激励作用几乎不存在。

公平性较差。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岗位价值系数发放工资。企业的各种工资、奖金也主要是按岗级发放,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目前的部分岗位的岗位价值系数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大小,以岗位价值系数为发放依据的工资自然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岗位的相对重要程度,导致员工抱怨薪酬不合理,薪酬内部公平性较差。

二、如何正确进行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针对以上的管理问题,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效率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传递企业战略目标、明确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明确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业绩指标、明确支持企业战略的流程、明确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同时,改革完善薪酬体系,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实行个性化的激励策略,以达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目的。

企业应遵循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和改进企业绩效管理水平这几个原则。首先,梳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进而明确各岗位任职资格,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工作;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让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再次,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将绩效与奖励挂钩,通过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予以奖励,从而强化企业所期望的行为、态度,鼓励员工共同朝企业发展目标奋斗。体现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建立部门及班组岗位职责说明书,定岗定责

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各部门人员按照规范的格式对部门及班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进行了设计,对各岗位进行精确细致的岗位描述,帮助员工进一步明确本岗位工作职责,并对部分岗位工作职责进行调整,确保各项流程更加顺畅,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加强部门班组、岗位之间的协作。

(二)设计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指导思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将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在基本木改变企业人工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科学反映员工绩效水平,并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挂钩,增强企业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是完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计划、辅导、反馈环节,重视主管人员与员工的沟通,强调上下级沟通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重改进、.轻考核,强调绩效改进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性。构建持续改进机制;要求主管人员多指导、少指责,及时提供反馈和必要的帮助,协助员工提升绩效;同时,加强对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将评估结果与工资调整、奖金发放、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结构调整、流程再造、人员配置方面相结合,发挥绩效评估的多方面作用。

(三)编写绩效考核合约

企业在设计绩效合约框架时,应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选取不同指标类型,比如营销及生产部门主要从关键业绩指标和关键工作任务方面进行评估,而班组和员工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日常重要工作,以期真实、客观、全面反映各部门班组、岗位对企业的价值。在指标选取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对供电局年度业绩指标进行分解,确保各部门班组、岗位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同时考虑到局机关科室和各基层单位人员素质、管理基础有所不同,绩效合约推广速度也应各有不同,其中局机关科室可以第一步就推到普通员工这一层级,而供电所和变电站等部门可以实行逐步推进的方式,第一步只在所班组这一层级推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员工。另外,结合局机关科室及各基层单位工作性质,考核周期也不同,局机关科室可采取季度考核的方式,而基层单位可采取月度考核的方式。

《四)对岗位价值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评估

企业应对单位各岗位开展岗位价值评估。评估主要采取要素评价法进行评估。根据工作性质,从关键的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估人打分结果确定各岗位的岗位价值系数及分布。为确保岗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胜和合理性,在评价要素的选择、要素分值的确定、评估人选择、评分统计环节都要进行精心策划,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探讨,通过岗位评价,对各岗位之间相对价值进行了重新排序,为后续的薪酬改革奠定了基础。

《五)设计薪酬管理制度

企业目前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度保障基本具备,但激励功能欠缺。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将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改革,一方面对绩效工资发放进行改革,要求严格按照绩效完成情况以及对组织的贡献程度来发放绩效工资,提倡多劳多得、优秀员工多得,通过这种手段强化企业提倡的行为、态度,激励员工朝企业希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基础工资晋升制度进行改革。由于许多企业不能自主对岗级进行全面调整。因此要制定基础工资晋升制度,对一贯表现非常优秀的员工,除通过发放绩效工资予以奖励外,还适当增加其基础工资,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的实施和完善

绩效薪酬管理篇8

二、在相应的原则下建立合理化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围绕着三点进行:第一点在于建立目的,绩效管理可以推动相关的目标管理进行有效地实施,而管理目标主要在于:企业在经营目标下,将具体目标分割成各个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从而对每个部门的实施目标进行协调,使企业自身目标更好地实现。由此看出绩效管理体系的设立目的在于促进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受益。第二点在于建立方法,绩效管理的建立基本方法在于,在绩效整体指标下进行相关评价与考核的过程。这一环节将决定员工自身能够获得怎样的绩效工资。为了使整个过程避免产生误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不同职位、不同部门建立相应的指标,因地制宜的操作。第三点在于建立结果,要想根据员工自身实施相应的绩效管理,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要以部门为相应的单位进行管理,具体的奖励、惩罚也只在部门内部,最后由各部门的总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公平、公开的在员工间进行相应的分配。

三、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契合的具体路径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二者要想有效的实现契合应当将薪酬管理产生的激励作用做为契合的纽带。二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契合,在构建路径上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以企业的研发部门为例):

1.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有相应的绩效考核的权力。研发部门在企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具有学习特征的组织,这样的组织会产生知识外溢的相关的正外部性。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研发部门的某成员,自己自愿的、无偿的将自己所得的知识同其他人分享,这种知识是在他自己在自身中不断积累从而产生的,可以说知识成本是由自己承担的,但是形成的收益却在分享中耗散。因此,这显然是对这个部员的不公平待遇,为了还能够让这个部员完成相应的研发,就必须在某些方面给予其一些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补偿,从而弥补相应的损失。而这个成员在收益的过程中产生的耗散只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才能掌握,因此企业要适当的给予部门负责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权利,而且还要让负责人真实、具体的掌握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绩效情况,从而更好的使企业绩效管理与企业薪酬管理二者相契合。

2.切实的给予部门成员申诉的合理渠道。在企业的研发部门中,每个成员的研发任务存在着不可分性,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很难严格准确的界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绩效,也很难以标准化给予员工相应的工资报酬。但是,即使研发部门的成员促进了知识的外溢性的大量产生,也很难具体准确的衡量收益,这就要求部门的成员需要有着自身利益申诉的渠道。我们都知道独立的主体拥有的相应产权是必须严格的进行封闭的,对此每个成员的个体可以有效的、准确的对相关贡献的大小进行比较。而且由于部门内部存在着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控制成员在进行贡献申诉时的大小,避免出现机会主义动机。因此,在企业的各部门设置利益申诉渠道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样就能切实的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创造非常可观的个人绩效,并且还能获得相应的个人薪酬,更好的创造企业的绩效与利益。

绩效薪酬管理篇9

2.1与员工满意度的关联

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员工对工作安排、薪资等的满意程度。大部分员工认为薪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员工特定时段工作表现的肯定程度,同时薪资也反映出企业对员工未来工作表现的一种期望。由此,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给自己发放的薪酬,判断企业对自身工作的评价情况,或者判断出企业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对自身工作潜力的认可程度。在员工工作投入中,会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有一个自我评估,如果自我评估与企业薪酬情况相对的,员工的满意程度就会比较高,如果不想符合,员工的满意度则会比较低。可以说,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可度与参与度,直接影响企业薪酬管理状况。

2.2员工满意度在工作绩效上的表现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工作绩效情况,员工的满意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反映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员工的满意度是其心理上的一种感知活动,是一种价值的主观判断。员工在工作中常会将自身的感受与期望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满意度。一旦期望超过实际感受,则员工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感受超过期望,则员工的则满意度就会比较低。企业薪酬管理中,员工目标得到绩效与补偿需要经历一定程序,员工的满意度会发挥出潜在的作用,影响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成效。在企业长期实践中,有的员工表现比较出色,就会得到更多报酬,或者更多的晋升机会,增加员工的满意度,这样一来,企业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系统,员工工作比较出色,得到与期望相符合的报酬与晋升机会,满意度大大提升,工作积极性也会空前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若是员工的报酬、晋升与期望相差较远,这种循环就会被中断,或者陷入恶循环,给企业整体绩效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分析

3.1奠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员工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员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给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企业公平薪酬管理体系与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员工感知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了解自身薪酬和其他员工薪酬之间的区别,以此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企业薪酬管理实施中,若缺乏公平性,对同一工作岗位、相同技术水平的员工进行薪酬区别待遇,就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信任度,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工作绩效,还可能会导致员工出现抱怨心理,甚至会出现离职心理,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3.2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影响

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中,需要与员工绩效管理建立密切联系,发挥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积极影响作用。员工本身就追求高绩效水准,期望获得更高的薪酬,而员工绩效水准比较低的,则薪酬较低。一般来说,企业多会按照绩效所获薪酬的高低来决定薪酬管理标准,薪酬管理标准是对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一种重要衡量。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提升,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就是员工能获得满意的薪酬,能充分理解自身所获工作绩效薪酬,逐渐形成一种对绩效管理标准的认可,实现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本身就有一定公平性,员工能正确认识工作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继而企业能获得员工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3.3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的影响

薪酬分配是薪酬管理中的核心,直接反映企业员工的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企业管理者和核心员工责任比较重大,工作开展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领导者与经营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建立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升相关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员工也能认清自身,提高自身工作绩效,为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对员工工作心态的影响分析

企业薪酬管理离不开对员工薪资的计算,员工薪资计算工作公平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心态。在相同的基本工资前提下,绩效奖励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这一影响并不是唯一的,会随着企业员工薪资的不断增加而逐渐被削弱。

4总结

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提升工作绩效,促使企业效益的提升,给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桂舟.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及绩效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79.

绩效薪酬管理篇10

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绩效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司与员工之间沟通不足

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在进行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公司与员工之间往往缺少沟通。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通常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也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作用于薪酬管理工作之上,而直接忽略了与被考核员工之间的沟通。绩效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员工积极性高的条件下开展,如果员工对公司相关政策和考核环节不了解甚至不理解,就会出现绩效薪酬管理中的重大失误,甚至会使员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当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绩效与薪酬挂钩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公司所采用的模式,但是很多公司的管理方式已经脱离了“激励”这一人力资源管理主题,偏向于对员工的束缚和严格监督。

2.绩效薪酬管理缺少战略思维

当然很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虽然对服务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较好的认识和服务水平,但是往往涉及到自身的绩效薪酬管理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管理的战略性考虑。很多公司的管理层认为绩效薪酬管理就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公司的盈利,而却没有考虑到什么样的绩效薪酬管理方式适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薪酬管理其实并不应当仅仅由人力资源部门去负责,而是应当在各个部门、处室的配合与帮助之下,才能够完成这一工作。在绩效薪酬管理的战略性思维方面,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只考虑到眼前的公司盈利和运转,尽可能的对人力成本进行压缩,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过少,对绩效薪酬管理的现念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公司人才的潜在化流失和绩效薪酬管理效果的大打折扣。

3.缺乏科学高效的绩效薪酬管理考核制度

虽然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已经被几乎所有公司所看重,但是很多公司的绩效薪酬管理制度依旧不完善,缺少科学高效的考核标准。很多公司的薪酬情况按照职位级别划分,很多岗位的薪酬虽然经过了绩效考核,但是仍然以固定薪酬为主要内容,奖金的发放也是以部门、小组为单位,不能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也没有联系,不能做到综合考评。绩效薪酬管理的重要理念就是要使员工的薪酬与其创造的绩效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员工为了增加自身的薪酬一定会投入更多的积极性到工作中去,使得公司的业绩得到提高。而这其中,科学高效的绩效薪酬管理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其中的薪酬调整幅度、岗位晋升还是学习培训机会等,都是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绩效薪酬管理工作中非常需要的部分。

4.绩效薪酬管理缺乏激励性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绩效薪酬调查活动,选取了上海十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调查对象,其结果如下: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对公司绩效薪酬满意度最高的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之后为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对公司绩效薪酬满意度低的是普通员工。而根据之后针对这十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薪酬激励性调查显示,认为公司绩效薪酬制度有比较强激励性的员工仅占到总数的13.59%,而认为公司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性不够强的员工占到了44.40%,其它人员为不确定。由此看出,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绩效薪酬管理制度激励性不够已经成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对员工达到激励的效果,就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吸引社会上的人才加入,更难以为公司的团队建设工作服务。

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绩效薪酬管理的新思路

1.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以项目、任务等为导向的绩效薪酬管理模式可以说适合绝大部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坚持“重视人才,发挥绩效薪酬激励,保证公司发展”的原则,把项目和阶段性目标作为绩效薪酬管理的新考核方向,能够有效实现绩效薪酬管理。以项目为导向的绩效薪酬管理模式能够把考核结果直接算入员工考核资料当中,员工的薪资调整、职位晋升、学习机会以及岗位调整等,就有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体系。

2.坚持员工与公司的统一性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需要我们的重视。当今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企业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就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绩效薪酬管理的要点就是要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绩效薪酬管理的现代化理念认知,坚持以人为本的绩效薪酬管理理念,增强对公司员工的人文关怀,建设公司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个人利益能够与公司利益高度结合,不但注重物质激励还要注重精神激励。在具体的绩效薪酬管理工作中,要高度意识到员工、人才才是公司发展的最核心动力,人力成本投入要符合员工工作绩效。

3.量化绩效薪酬改革,增加绩效收入比重

改革绩效薪酬管理是为了促进公司的战略化、可持续发展。在量化绩效薪酬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革绩效薪酬考核的量化指标,使绩效薪酬改革能够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同时,要在绩效薪酬管理中,适当加强绩效收入所占总薪酬比重,使得“岗位平均化”的薪酬情况得到改善,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优化公司的绩效薪酬体系,科学高效进行绩效薪酬管理工作,其中需要我们注意三方面内容:第一是要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这也是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绩效薪酬管理的重要基础,要通过职位评析确定公平公正的参考依据;第二是进行公平、公正的职位评价,这是指对公司中工作量、难易情况、承担责任情况等不同的职位进行评价,确定出不同职位之间的差异,制定出合理的薪资水平,而同样职位的薪酬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就会使员工产生公正感;第三是要对绩效考核进行有效性处理。绩效考核是薪酬管理的直接依据,公司员工的薪酬调整很大程度都依赖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我们要依照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结合的思路,双向考核后再进行薪酬管理。

4.采用辐射式创新管理思路

虽然现今的绩效薪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创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慎重,一步改革做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运转和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绩效薪酬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式的工作方式,推广科学高效的方法,摒弃效果较差的方法。公司所要实行的绩效管理新模式一定要在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小环境下进行试行,时间可参考具体实际进行设计,发现效果良好即可进行辐射式推广,发现存在问题也有机会进行改正和解决。

5.发挥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

绩效薪酬管理是把绩效考核与薪酬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方式,发挥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是当前绩效薪酬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明确指出,进行绩效薪酬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发挥其中的激励作用。同时,公司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层次,进行激励模式设计时,要注重分层次,对于公司不同的员工设计出差异性的激励制度。

首先对于公司的普通员工来说,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中不存在很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也有比较多的个人时间,而其薪资水平可能与其个人渴望的条件不太吻合,需求上更偏向于物质方面。因此,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应当注意的是物质方面的绩效薪酬激励,使其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这其中也需要一部分的精神激励,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等,进而对公司有归属感,认真工作。

之后,对于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来说,其薪资水平一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是以中层管理干部的实际思想考虑,其很多人有灵敏的知识头脑,想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取得更高层次的职务晋升。因此,对于中层管理干部来说,一方面要对其物质需求进行满足性激励,一方面要不断为其提供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绩效薪酬管理篇11

关键词 :经营绩效;治理机制;高管薪酬;上市银行

中图分类号:F272; 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176X(2015)07-0114-08

收稿日期:2015 -01-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 13AJY017);河南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2013 -QN-235)

作者简介:赵华伟(1977 -),女,河南开封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银行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E-mail: zhhwcxf@ hotmail. com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现代财务理论与委托一理论出现以前,对于高管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更多地是关注高管薪酬激励究竟是与企业规模的相关性大还是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大。伴随着委托一理论的兴起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逐步公开,开始出现了大量关于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企业经营业绩作为决定高管薪酬的标准,其实质就是研究高管的行为。

委托一理论认为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应当对公司业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样才能使得高管行为有利于股东的利益。Murphy指出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绩效敏感性可以通过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发生变化。显性方式即通过奖金和股票价格增值来完成,而隐性方式是通过年度工资奖金和股票等来实现。大量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公司高管薪酬和其他很多因素都与公司业绩相关。Abowd认为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会影响公司的业绩,但是与之前的公司业绩并无任何关联。然而这种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获得的支持度都不高,因为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公司之前的经营业绩对于现在的高管薪酬是有影响的。Murphy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公司高管薪酬的变化与股价和绩效都是正相关的,高管人员的薪酬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Coughlan和Schmidt使用《福布斯》公布的高管薪酬数据对美国企业的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此后有关高管人员薪酬的研究开始广泛使用这些数据。Coughlan和Schmidt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Murphy的研究结论。Lambert等和Sloan通过检验CEO薪酬对公司业绩和股价业绩的敏感性,最终发现公司业绩能够改善薪酬契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相关性。也有部分学者将这一研究结果归因于1980年以后管理层持股数量的增加。高管薪酬结构中股票期权的比例增加以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也显著增加了,这也说明公司股票期权的实施对于高管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

总之,高管薪酬激励问题研究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管的薪酬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们的薪酬是如何被支付的,是否与公司绩效紧密相关。薪酬绩效敏感程度,是反映公司绩效变动对薪酬变动影响的重要指标,可以定量分析薪酬中来自公司绩效的部分。

相比国外对高管薪酬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的文献并不是很多,结论也不大一致。魏刚使用1999年816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高管薪酬进行实证考察,发现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张晖明和陈志广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593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刘斌等的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杜胜利和翟艳玲利用2002年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来考察总经理年度薪酬的决定因素,发现以净资产收益率表示的公司绩效与经理薪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必武和石金涛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以2002年9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使用公司前三名高管平均年薪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发现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Firth等利用1998-2000年54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来研究CEO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CEO的薪酬绩效敏感性较低,但是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对薪酬绩效的激励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说,由各级国资委控股的企业.CEO的薪酬对公司绩效并不敏感,而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水平对公司经营绩效更加敏感。

关于银行高管货币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实证角度进行。Jensen和Murphy认为CEO的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BaIT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人员薪酬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经营业绩的好坏。Sierra等的实证研究认为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与银行业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对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与绩效研究中,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杨大光等对我国五家大型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银行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洁和蒋昭乙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和经营绩效进行的研究发现,银行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其弹性系数大于0而小于1,这说明高薪有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但并不是越高越好。宋增基等使用沪深A股2002-2006年上市的8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从银行的高负债比和外部监管等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高管人员的货币薪酬与业绩的关联敏感性要高于一般企业,且银行高管薪酬与相对经营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宋增基等则使用我国11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2009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性、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敏感性并不是很强,也就是说银行高管人员的高薪酬和银行的经营绩效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关系。上述这些国内学者的研究并没有针对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别进行专门研究,且研究过程中跨度时间短、样本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偏差。孔爱国和卢嘉园认为大型商业银行与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其安全性显然要更低一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大型的商业银行需要承担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府职能,在经营中往往更多地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而不是从银行的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不如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在薪酬激励下更容易使银行承担较高的风险。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大多数文献并未定量回答薪酬绩效敏感性问题。其次,我国学者大多以高管薪酬的绝对水平而不是高管薪酬的相对水平作为解释变量,Murphy指出,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薪酬绩效敏感性估计。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研究文献缺乏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深层次讨论。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深化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和绩效敏感性做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来深化对金融高管薪酬问题的讨论。在参照Jensen和Murphy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数据,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进行系统的经验。通过估计薪酬绩效敏感性,探讨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公司绩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高管的薪酬构成和增长,为高管薪酬是否合理这一问题提供更加直观的经验证据。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设计与样本来源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借鉴Jensen和Murphy、辛清泉等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对研究变量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取自然对数,来考察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敏感性关系,设立回归模型如下:

此外,本文研究中使用的相关高管薪酬数据和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2001-2012年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CSMAR和Wind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高管人员的薪酬主要包括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两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得相对较晚,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根据公开的数据也很难识别持有的股票到底是自购的还是奖励的,为此我们借鉴现有文献的做法,选择上市银行年报中披露的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数的自然对数作为高管薪酬的替代变量。

2.解释变量

关于经营绩效的测度,国外的相关文献一般使用公司股东财富及公司市值的变化来衡量。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不完善,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票市场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流通股,作为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并不关心股价,高管薪酬和股价的变动并不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本文笔者选用公司的会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绩效,即使用公司净利润的变动来反映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表1给出研究变量的含义。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2001-2012年间我国上市银行高管人员的平均年薪为283124元,明显高于我国1998年首次公布高管薪酬时的状况。当时我国高管的平均年薪仅为四万多元,这期间高管薪酬水平的迅速增长主要归功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薪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同公司之间的高管薪酬差距也非常之大,其标准差达到了324361元。同时,从表2我们也可以看出,同期的公司净利润平均为219878832元,即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其净利润也达到了165476784元,公司高管平均薪酬为净利润的0. 1288%,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0.1712%。表2中的统计结果还表明,49%的上市银行实现了在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92%的上市银行已经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制度,这显然是一种薪酬管理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

(四)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进一步地,通过对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与公司股权特征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非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高管人员拥有更高的薪酬水平,同时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越低,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有助于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却使得高管薪酬水平下降。同时,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与其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良好的经营业绩能够带来更高的高管薪酬水平,同样,如果经营业绩下降,高管薪酬水平也会随之下降。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控制这些变量以进一步研究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同时,为了估计薪酬绩效的敏感性,即净利润变动导致高管薪酬的变动水平,我们可以考虑高管薪酬的一阶差分,或者根据之前设立的模型来计算各年度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趋势。总体上来看,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呈微幅上升的趋势,平均薪酬绩效敏感度为0. 2376。上述研究表明,在薪酬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上市银行正在一步步建立起薪酬绩效挂钩的薪酬管理体制,其高薪酬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三、结果分析

表3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较好,F值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如果控制其他研究变量,当我们使用公司净利润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时,上市银行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同样,如果使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变量的回归系数也是正的,并且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说明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数量的变动与公司净利润变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越好,相应地高管薪酬水平也会越高。InNI的回归系数为0.0671,这说明净利润增加1%,高管薪酬会增加0.0671%。我们这里只考虑了当期利润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但事实上高管薪酬还会受到上一期公司净利润变动的影响。这也说明高管薪酬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仅仅通过绩效的增加来解释。高管薪酬绩效的敏感性较低。正如Jensen和Murphy所指出的,公司高管薪酬支付更像是官员薪酬支付,并不完全通过绩效来实现。

同时我们还发现,与股份制和地方上市银行相比较,在上市银行中如果是国有控股其高管薪酬水平和高管薪酬的增长幅度都明显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Firth等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即高管人员的薪酬绩效敏感性较低,但是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对薪酬绩效的激励强度存在很大差异。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提高了高管的薪酬水平和增长幅度,这说明专业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薪酬管制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使得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和薪酬增长更加合理。

四、稳健性检验

(一)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的对称性检验

我国上市银行自2001年以来,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已经开始与其公司绩效挂钩,显然这种薪酬与绩效相一致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有助于激励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上市公司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尚不能证明我国上市银行的薪酬绩效敏感性是否是对称的,也就是说,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人员薪酬在公司绩效上升时其边际增加量会不会大于业绩下降时的高管薪酬边际减少量。下面的研究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经验验证。我们使用如下回归模型: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拟合程度超过了20%,不管是使用净利润指标还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指标,其交乘项Down,×InPerformance,都显著为负。这也说明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下降同时也会带来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随着下降,但是其下降幅度并不大,要远远小于上市银行经营业绩上升时其高管薪酬水平上升的幅度。即上市银行经营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水平会显著上升,而经营业绩下降时其高管薪酬的下降幅度却非常小,薪酬增长的幅度是业绩下降时其薪酬下降幅度的两倍左右,即业绩下降并没有导致高管薪酬的大幅下降,这体现了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的非对称性,同时也支持了我们上述的观点。

(二)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以上主要关注的是上市银行当年的薪酬水平与当年的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隐含的假设是上市银行高管人员的当年薪酬水平是由其当年的经营业绩决定的,但是实践中上市银行一般都会依据公司上一年度的经营绩效来发放高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因此,我们有必要使用公司滞后一年的经营绩效指标作为研究变量进行进一步回归,回归的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交叉项Down×InPerformance的回归系数是负的,这与前面的研究相吻合。但是除了在模型4中回归系数统计上是显著的以外,其他系数在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上市银行主要根据当年高管人员所完成的经营绩效状况来确定其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

以上的研究主要是验证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还会受到行业、地区和产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Firth等和辛清泉等的做法,采用上市银行的异常高管薪酬作为薪酬水平的衡量指标,来进一步验证高管薪酬绩效的相关特征。

笔者按照如下模型来估计我国上市银行异常的高管薪酬水平:

其中,InAsset,是上市银行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ROA是上市公司资产报酬率;Centrali是公司的地域特征,公司注册地如果在中部就取1,否则取0;West也是表示公司地域特征的,公司注册地在西部就取1,否则取0。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使用2001-2012年民营企业控制的上市银行样本进行估计,来尽量减少估计的偏差,对以上设定的模型进行回归,从而得到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然后用这些回归系数来估计上市银行各年度的正常高管薪酬水平,上市公司每个年度的实际高管薪酬与估计的正常薪酬水平之间的差额即为异常高管薪酬。据此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交叉项Down×InPerformance,依然显著为负,也就是说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绩效之间依然存在着前文研究的非对称性特征。

此外,我们还发现,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中,除了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以外,国有上市银行普通员工的薪酬要明显高于民营上市银行普通员工的薪酬,这与高管薪酬的所有制分布是不同的,因为股份制和民营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要比国有银行更高。这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是相一致的,即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人员因为政策法规的管制其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相对较小,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则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

五、结论

高管薪酬问题历来都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问题尤其备受争议。近年来出现的天价薪酬、薪酬绩效倒挂等现象使得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问题重新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2001-2012年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数据为样本,基于委托一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经营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变动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总体的薪酬绩效敏感程度并不高。其次,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其薪酬水平和增长幅度高于地方或股份制上市银行,即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薪酬绩效的激励强度存在差异。最后,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提高了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水平和薪酬增长速度,这说明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缓解不合理的僵化的薪酬管制制度。同时,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其普通员工的薪酬也明显更高一些,而民营上市的银行其普通员工的薪酬明显更低一些。

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结构比较单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薪酬管制下的薪酬操纵行为,因此,应拓宽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渠道,引入更多的薪酬激励工具,如充分发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的作用。其次,建立完善和严格的与公司绩效挂钩的薪酬管理体系。同时在绩效考核时应引入股票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市场业绩指标,真正做到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避免高管人员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攫取非正常收益。最后,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设计激励相容的最优薪酬契约是高管薪酬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对高管人员有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实现高管薪酬的激励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Murphy,K J.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7(1-3):11-42.

[2]Abowd,J.M.Does Performance - Based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Affect Corporate Performance?[J].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0,43(3): 52-73.

[3]Coughlan, A. T., Schmidt, R. M.Executiv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Tumover and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nucs, 1985,7(4):43-66.

[4]Lambert,R A.,IArcker,D.F.,Verrecchia,R E. Portfolio Considerations in Valuing Executive Compens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7 ,29(1).

[5]Sloan, R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Top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 Joum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3 ,16(1-3):55-100.

[6]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7]张晖明,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激励与企业绩效——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 (4).

[8]刘斌,刘星,李世新,何顺文.CEO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3,(3).

[9] 杜胜利,翟艳玲.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5,(8).

[10]张必武,石金涛.董事会特征、高管薪酬与薪绩敏感性——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5,(4).

[11]Firth,M.,Fung,P.M.Y.,Rui,0.M.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CEO Compens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6, 12(2): 693 - 714。

[12]Jensen,M.C.,Murphy,K J.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90,98(2):225-264.

[13]Barro,J.R Pay, Performance and Turnover of Bank CEOs[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0,8(4): 448-481.

[14] Sierra, G.,Talmor, E., Wallace, J. An Examination of Multiple Govemance Forces within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6,29(2):105-123.

[15]杨大兴,朱贵云,武治国,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和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8,(8).

[16]李洁,蒋昭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投资研究,2009,(1).

[17]宋增基,卢溢洪,杨柳.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8]宋增基,杨天赋,王戈阳.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11).

[19]孔爱国,卢嘉园.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6).

[20] Murphy, k J.Executive Compensation [A]. Ashenfelter 0.,Card,D.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C]. North Holland, 1999.

[21]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8).

[22]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

绩效薪酬管理篇12

目前,很多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是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的,企业也都意识到了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提高企业绩效时,主要采用加薪这一手段来激励员工更卖力工作。但是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才能有效实现绩效管理,如果薪酬制度不合理,将会适得其反。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都是一个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一定要更深入的了解薪酬制度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关系。

一、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以及它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绩效就是员工的工作业绩,绩效管理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进而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提高员工的业绩能力,同时集合众人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企业的绩效管理的主要流程是绩效计划、绩效监督、绩效考核、绩效辅导、绩效改进、绩效结果。关于薪酬制度就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的制度,企业根据这个制度的标准给员工定期发放工资,是企业薪酬制度日常管理的重要方面。

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对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二者都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绩效管理的管理过程灵活多样,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保证个人与部门、部门与企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文化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一个公司只用靠人来运行才能维持它基本的发展,而薪酬制度就是管理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手段。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公司留住人才,并且更大发挥出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造就高质量的员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的必然关联性

1.合理的薪酬制度所满足的条件。薪酬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做到规范合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首先要使大多数员工觉得公平合理。第二,薪酬制度不仅要制定得公平合理,还要带有激励性。很多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在仅仅只追求公平合理,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比公平的薪酬制度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只有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企业才会有更取得更高的绩效。第三,薪酬制度必须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企业薪酬制度一定要根据绩效考核的方案来制定,绩效水平越高,调薪的量也就应该越高,绩效平平的员工不应该获得绩效提薪,绩效水平差的员工应该对其基础工资进行下调。只有这样将绩效考核真正实施到薪酬管理中去,员工才更加重视绩效,继而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2.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公司的有力手段,也是薪酬制度的制定标准,企业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都评估得非常准确,能让绩效的结果公平合理,也只有这样,企业才知道哪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强,为公司做的贡献多,并以此作为依据付给他更合理的薪资,保证更多的劳动收获更多。薪酬水平是企业员工绩效的反应,一个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除了体现企业的公平性还应该达到挖掘员工工作效率的效果。薪酬制度越合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继而为企业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合理的薪酬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不相容的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阻碍企业发展。不依据薪酬制度建立起来的绩效体系可行性不大,绩效体系是整个企业的向导,不仅管理着公司的大小业务,还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操纵,企业的绩效管理要想发挥出人力资源更大的效益只有根据薪酬水平来不断改善绩效的管理水平。没有与绩效管理结合的薪酬制度是无源之水,对员工的薪酬缺乏公平公正的衡量标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回报不对等。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不相兼容,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有的国有企业并没有把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相结合,工资的多少看的不是员工的能力,而是根据员工在公司待了多长时间,拼的是资历,这完全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发挥绩效与薪酬相互促进的作用

1.正确理解绩效与薪酬的关系。随着社会上大大小小企业的崛起,绩效和薪酬制度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企业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理解绩效与薪酬的关系。企业在做宏观的考虑时,要有将绩效与薪酬结合的理念,把绩效当做公司进步的根本动力,那么薪酬则是发动机,促使员工真正实现设定的绩效目标。企业只有拥有结合绩效与薪酬的理念,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始终保持公平。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一定要保持应有的公平性,公平性是第一性的,激励性是第二性的。绩效管理水平的公平合理体现在绩效结果上,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可以通过绩效结果看出来,如果一个原本工作能力一般的员工却取得了很高的绩效成绩,那这样的绩效管理体系显然不合理。薪酬制度的制定也要合理,要贯彻多劳多得的方针,不能搞平均主义,使员工丧失斗志。

3.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很完美,一定会存在某些漏洞或者缺陷,这些漏洞也不可能会马上显露出来,它们一定是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逐渐露出水面。因此,公司一定要注重制度的优化更新,时代在不断发展,一个好的制度也会慢慢变得不实用,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也是如此。当公司发现绩效管理体系的漏洞时,一定要及时加以改善,发现薪酬制度不合理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一旦发现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不相容,更要加倍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4.把绩效结果真正运用于薪酬制度中。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绩效与薪酬的关系,也尽量将两种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具体实施的问题。所有的理论制定与制度完善都属于基础性事务,只有实施才是实践性事务,也只有实施成功的理论才有价值。因此,企业一定要真正把绩效统计的结果运用到薪酬制度当中去,使员工意识到企业对绩效的重视,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如果制度已经改革了,但行动还没跟上,只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原有的信任,丧失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十分微妙,企业运用得好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企业把握得不好只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企业一定要将薪酬制度与绩效管理相互促进的关系运用起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绩效薪酬管理篇13

(一)薪酬管理理论阐释

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其目的在于吸引和留住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各种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薪酬管理的作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功能是一致的,吸引和激励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一个完整的薪酬体系,应该同时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即保障作用、激励作用与调节作用。怎样使他们在薪酬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进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工作的成就感及企业的归属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绩效考核理论阐释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作,它保证了企业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绩效考核需要搜集到与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行为、工作结果有关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对员工工作的评价,为员工管理或开发有关的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因此,绩效考核的方法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根据其考核重点分为三类,基于员工特征的方法、基于员工行为的方法和基于员工工作结果的方法。员工的特征是员工行为的部分原因,员工的行为可以帮组我们了解员工是否在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员工工作的结果则可以被用来证实员工的行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二、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之间的关系

薪酬管理是基本层面的,而绩效考核管理则属于更深层次的一种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机制体现出企业的基本分配是否合理,而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则能反映出企业的深层次经济分配情况。只有构建起公平、公正的薪酬管理机制,才能确保该机制的有效实施,同时促使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广。其中的关键就是薪酬管理对外要具备竞争力,而对内应具备公平性、激励性。公路企业管理层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薪酬激励属于企业中激励职工的重要途径之一。若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便可让企业和职工获得“双赢”。这里必须给予每位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职工公平、合理、客观的薪酬回报,让他们从中感到满足,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薪酬管理和激励作用间的关系

薪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力资本能力,因此,它也极大影响到职工的努力程度。职工的薪酬不仅会受到企业内部的相关影响,还会受到企业外的市场竞争影响。不过,企业治理机制属于一种可决定企业长期效益的因素。就治理机制而言,它对人力资本所起到的激励约束作用,体现在具体的人力资本的薪酬机制的制作方面,特别反映在关于人力资本控制权的动态调整中。

(三)职工绩效和薪酬激励的关联方式

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按照职工的实际绩效考核成绩,为职工发放一次性的奖金。但正是由于奖金属于一次性发放,它的激励作用一般都很短暂,不过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优点,灵活性强,便于计算,从而能更清楚地体现出薪酬和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把职工个人绩效和薪酬的增长幅度进行直接关联。这里,利用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职工的绩效进行评估。而各种绩效成绩都和具体的薪酬增长率相对应,也可以对应各种薪酬级别的晋升标准。

三、构建有效绩效考核机制与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公路企业发展

当前公路企业薪酬及绩效考核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公路企业的薪酬考核标准模糊,界限比较抽象其可操作性比较差;二是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对激励机制很少做全盘考虑,激励方式单一。

为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使薪酬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是公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合理的职工绩效考核机制

作为公路企业合理的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应包含下列几个方面:必须重视职工个人应做哪些贡献,如何做贡献,为企业贡献什么才能增加公司价值,如何才能做出贡献;薪酬机制应体现在系统中,同时,不论财务还是非财务的绩效薪酬都应使用;必须重视职工技能,企业应树立起持续提高的理念,构建能带来提高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技能。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理应设计一个有利于完善价值的管理系统用来引导管理人员的行为;抓好持续反馈工作,尤其是赞扬鼓励,其作用与薪酬激励的作用一样。

(二)薪酬激励机制必须和公路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一个良好、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必须是顺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的制度。因此,在公路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制定的薪酬管理机制应传达出下列信息:在公路企业的发展中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如何通过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公路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怎样留住人才,怎样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素质高、业务强的人才。通过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便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薪酬激励机制应结合公路企业实际灵活设立

按照职工的实际成绩、工作态度、公路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具体的奖励标准进行适时调整,真正反映出职工的自身价值以及为公路事业所作的贡献。

(四)薪酬分配中要有重点

奖金分配应多往工作一线人员倾斜,考虑到那些脏苦累岗位人员和绩效考核中成绩优秀的人员。这样,才能将那些优秀、专业的人员留下来,更好地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