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影视鉴赏论文实用13篇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篇1

影视鉴赏课的课程素材需要广泛搜集并精心准备。本人作为该课程教师,为上好这门影视鉴赏课,本人所用的影视载体均是自费购买的高分辨率的DVD光盘,从不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影视资料,以避免影像快进或倒退时操作时影响上课效果,经常利用假期以及周末,淘购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影视资料;其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应该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采用经典与流俗的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外,所选教材影片做到既能兼顾“艺术经典性”与“类型多样化”,又能起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和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谓的“艺术经典性””指的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那些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厚的精神内涵,它铭刻着民族文化的辉煌与荣耀,代表着该民族最高的艺术成就及其文明发展的历程,思想和语言深刻、技术水准高超、艺术价值久远的名家名片。艺术经典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恒。“多样化”是指影片类型的多样化和影片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以经典艺术片作为鉴赏的范本,尽可能照顾到影片的各种类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三、内容讲授多角度

对于影视鉴赏课,授课所选用视频资料的主题和内容,既要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联系,同时也要高于学生生活,同时,一部电影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在教和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对某一论题展开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讨论,在讲授课程中,可以对影片的内容进行多维讲授、多角度赏析,让学生在探讨中启发心智并领会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尽可能多的使同学们了解到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其民族自信心。比如,在讲到电影《霸王别姬》时,分别从一个主题:迷恋与背叛;两段历史:京剧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三角关联:小说作者李碧华、电影作者陈凯歌、演员作者张国荣;对剧中四个人物进行剖析,以及对电影的音乐、服装、化装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帮助学生能进入电影。

四、电影知识多串联

在讲课中,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某部影片,还让学生对与此联系的某类电影现象和导演、演员的著名作品能有所认识。例如在欣赏戏曲电影时,首先应是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即:戏曲歌舞化,表演程式化,角色类型化,剧种特色化等;针对进行分析;通过电影剧情、角色扮演、演唱流派、戏曲音乐等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影片内涵,做到了班级普及戏曲知识、校园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介绍戏曲电影的艺术形态外,可对影片中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电影语言的运用进行介绍。总之,通过赏析不同的影片,能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老师精心挑选的影片,使学生不仅掌握影视基本知识和影视美学风格的特点,还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情感的丰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五、影视时事多引入

从电影诞生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无数电影艺术家为人类贡献出了不胜枚举的中外经典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色彩单一到五彩缤纷,电影见证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经典已有许多,新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课程性质一般作为公选课和课时的影响,单靠影视鉴赏课来进行赏析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欲望和需求的。在讲授影视鉴赏这门课时,除了影片本身致敬经典外,把握青年学生的猎奇求新的心理特点也尤为重要。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精彩片段外,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掌握相关资料和信息,把经典和时尚都介绍于学生。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所关注的话题、评论等。这些影视时事的信息介入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电影热情,培养思想独立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上课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影视动态,比如世界的三大电影节的代表性电影、今年的《大话西游》20年、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高仓健的去世播放《千里走单骑》等,都可以使同学们重温经典,感受传奇。

六、课堂引导多思考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融汇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舞蹈,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综合艺术形式。对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课中,能感受到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停留在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喜欢有头有尾的故事,追求圆满结局的中低层次上,因此培养一种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鉴赏所获得的效果并不一样。我们将文艺鉴赏划分为上品文艺鉴赏、中品文艺鉴赏和下品文艺鉴赏三个层次。划分依据重在两维:一看鉴赏心理活动过程是否完整;二看鉴赏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深识堂奥,富有创造。文艺鉴赏的完整心理过程包括“直觉体验认识”三个阶段。“直觉”就是不假思索地感知作品;“体验”则是对作品获得初步美感之后的再理解、再确认;“认识”就是艺术享受与艺术判断融为一体后再反观作品的最高审美把握。歌德也曾将艺术鉴赏分成三个境界: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此所谓三种不同境界,它们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实际上这与文艺鉴赏完整的心理过程基本一致,不过“享受”应该贯穿鉴赏活动的全过程。

影视鉴赏论文篇2

1.互动式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影视鉴赏课程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课堂授课方面存在着填鸭式教学、娱乐先行、模式陈旧、学生被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下降,主观能动性减弱。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2.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影视鉴赏的教学上基本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或播放相关视频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相关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互动式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微视时代下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主体论的单向平面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向的、开放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互动式教学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影视教育还是一门年轻学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思考、探索阶段,要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走出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表达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强调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文学的独特优势,影视片段的拍摄及分镜头剪接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到影视制作中提供了可行性。在结合微视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影视鉴赏创新互动式教学的定位将更明晰,更具有指导性,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模式也将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互动式”是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规避了传统影视鉴赏课程上的弊端。其实,研究表明,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例如影视鉴赏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希望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努力突破关于影视鉴赏研究中的不足,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影视鉴赏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凭借影视文化寓教于乐的优势,突出影视鉴赏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发挥影视鉴赏的社会教化、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功能,明确影视鉴赏的价值定位和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影视鉴赏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重新构建影视鉴赏课程内容体系,创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视鉴赏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1.逐步实现由课堂上的“被动鉴赏”向引导学生学会“制作运用”的转变

学生在充分理解影视鉴赏课程中电影剧本的编写、光影的运用、拍摄手法等理论知识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微型摄影机中的拍摄功能,绘声绘影、豪杰解霸中的编辑功能,指导学生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微型电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2.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课堂上提供展示学生微电影作品的舞台,精心设计相关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或其他学生拍摄微电影的优缺点,以期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后再指导实际的拍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课堂互动性。

3.尊重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

组建兴趣小组。将影视作品按题材分类,如爱情电影、喜剧电影、科幻电影等。对同类型电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自由成组。在课堂上,分组推荐本组学生认为精彩的类型电影,并要求推荐电影的同时,要将在鉴赏电影中的体会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影视鉴赏论文篇3

(一)改变影视鉴赏课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影视鉴赏课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陈旧,应当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际,在突出素质教育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因此观看电影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接受和认知,通过接收和认知,提升自身的鉴赏感知。高等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既不是无用的,也不是要培养出艺术家来,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发艺术创造力,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影视鉴赏课教学应当主动承担起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层次,使其具备应对高品位艺术性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把那些沉湎于娱乐性影视作品的大学生引领到正常的审美情趣中来,自觉地进行理性的观赏和思索,多一些文化关照,多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审美愉悦。通过观赏影片,增加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展现多彩的生活图景,让艺术作品的艺术感召力转化为人文精神的源泉。

(二)创建特色教学内容,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应容纳丰富和适当的教学材料。创建特色教学内容,丰富、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影视鉴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由之路。

1.注重经典作品和影视发展史的点线结合,彰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影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诞生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通过电影史和经典电影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认识,既要拓展影视发展史与影视作品鉴赏的比较研究,将影视鉴赏放在正在进行的影视发展“现在时”中进行学习、评鉴,又要侧重研究时代潮流与文化发展,将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影视艺术放在其生长孕育的大环境中,更能比照出其思想特色和艺术成就。

2. 兼顾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通俗、公益与商业等作品,彰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气息。电影的艺术和技术处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中,因此关注电影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分析当下的电影现象、鉴赏最新的电影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联系学生实际,吸纳学生资源,师生共建特色教学内容;

将学生“自拍自演、自拍自导”的作品引入课堂,既贴近了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又使课堂妙趣横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高效高容量的网络教学平台。

影视鉴赏课如果离开现代教育的支撑,就会变得单薄、没有生机。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使教学内容丰富、有序。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影视鉴赏能力的获得和提高需要建立在鉴赏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之上,学期初,即可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多看作品,有目的性的选择影片欣赏。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宽学习途径。通过电影社团、微电影社团以及学生普遍运用的qq群、论坛、空间、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搭建观影的平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之外更进一步的感受影视作品的影视魅力和人文关怀。

在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采取横纵向比较法、讨论法、观摩鉴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启发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把影视学习和鉴赏同文化批评相结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影视评论,尝试进行剧本制作、场景布置、现场表演、画面拍摄、后期剪辑等过程,让学生把学来的电影知识、电影语言、对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有机会用实践来检验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表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供学生选择,实现教学考核的多角度、多方位。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看事物不能只看一面,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当如此,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衡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既考虑学生的考试情况,也要兼顾学生在课上、课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及课下自主学习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影视评论的整体写作能力;团队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能再将期末提交一份影视评论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因为它既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也不能将影视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其实,要真正讲好这门课,真正发挥影视教育通识课程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聂芳,关于影视鉴赏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影视鉴赏论文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67-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成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影视鉴赏课程既是一门艺术课,又是一门美育课,是让学生在了解与影视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影视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方法,通过影视鉴赏实践提高学生的影视欣赏品味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信息。因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来,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呈现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逐渐普及,教学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只是单调的教师讲述和板书,而是利用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呈现。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用于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呈现信息的优势,自己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图像、言简意赅的文字,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影视审美情趣,提高影视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动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影视鉴赏虽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在影视鉴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看片积极,听课消极。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课的讲授枯燥乏味。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优势,使单调抽象的信息呈现变为多样有趣,生动形象。比如影视鉴赏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中电影的诞生原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单纯用语言讲述,抽象难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理解电影的原理,在PPT中插入诡盘、走马盘、活动视镜、马奔跑的电影胶片等图片,以及马奔跑的FLASH逐帧动画等,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清晰地表现电影诞生的原理,使学生在轻松的图片和动画欣赏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针对学生看片积极,听课消极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把影片欣赏和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影像资料,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观摩影片片断引出影视鉴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影视语言的学习。比如在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最后一分钟营救”,结合影片向学生阐述电影蒙太奇的概念和剪辑技巧;在讲授好莱坞类型电影时,可以把各个不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如《与狼共舞》、《摩登时代》、《雨中曲》、《蝴蝶梦》、《克雷默夫妇》等影片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进行讲解。通过经典影片的观摩,学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了解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切合初次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影片的观摩,确保了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讲授而又不单调枯燥,使学生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潜移默化的美育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影视鉴赏论文篇5

对话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课程理念,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情感的交流,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影视作品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探索在对话理念下运用影视作品促进外国文学的教学,对于外国文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对话理念下影视作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要在确定目标、创设场境、激发对话和建构生成等要素作用下发挥效能。

确定目标

任何教育工作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应注重追求“感悟”目标的存在,让鉴赏者深入观察、用心体验、积极交流,让学生在感悟中建构生成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异国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影视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原著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鉴赏者掌握方法,品味优秀影视作品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审美能力。

课堂时间毕竟非常有限,应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选择观看整部影视作品或者观看影视片段。如学习司汤达的《红与黑》,目标是要学生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了解现法国下层青年自我奋斗而遭毁灭的命运,可以安排观看整部影视作品;如果目标是要学生了解《红与黑》的心理描法特点,可以观看“握德·瑞那夫人的手”等片段,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于连的内心冲突,了解这个平民青年与资产阶级、伪善教会和复辟贵族之间与生俱来的矛盾,揭示于连复杂分裂的思想性格。

创设场境

场境是施加影响的地方,如果想对人施加影响,就要构建好场境。在教学中,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对话需要在特定的场境中触发学生特定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学倾诉心中的疑问和看法。

(一)创设合适的物质条件和对话空间

物质条件对激发学生参与对话起着重要作用。创设适合对话的场境,教师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布置一个舒适、愉悦的物质环境,如要寻找投影音响效果好的多媒体教室等;另一方面,是安排适当的课堂座位。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对话教学的课堂座位可以采用大组对阵型与小组讨论型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大组对阵型是按照教室座位中间的过道分为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小组讨论型可以前后座6人为一组,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

(二)创设影视场境

选择影视作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场境。当前影视作品资源丰富,有时候一部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选择影视资料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忠于原著的作品,方便与原著对接,促使学生阅读和分析原著;(2)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作品,可选用原声电影;(3)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比如课时的长短等来选择作品或剪切作品的精彩片段。当然,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用于播放完整的电影,所以可以更多地将影视片断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营造校园影视鉴赏氛围

可通过开展优秀的影视作品展播活动、在校园网开设校园影视专栏等,推广外国文学经典影视作品,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味。

激发对话

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介入、广泛参与,对话便无从谈起。所以,激发学生参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分组促进对话

若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能全班对话的参与率不高,可以通过分组将具有不同观点和经历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由于分组之后人数较少,空间较集中,拉近了对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参与对话。在小组讨论后,可组织大组交流或全班汇报。

(二)通过提问促进对话

激发学生参与对话更为直接的方式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向学生提问。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话。如在欣赏《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片段后,教师提问“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对话,一般可归纳悲剧的根源有内因、外因两个层面。

(三)通过动态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促进对话

这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是从动态教学中生发出来的,可以拓展原有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活跃多方对话,甚至达到教学高潮。

建构生成

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应以生成鉴赏者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建构生成知识、习得对话的能力。学生在鉴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建构生成新的认识:一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建构,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情感也得到了建构。

(一)参与作品,实现对影视作品的建构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影视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促使鉴赏者探寻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参与作品建构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召唤结构。而鉴赏者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又带有自己的期待视野,鉴赏者就在影视作品的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的融合中建构文本意义。有效进行作品建构,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鉴赏前的知识积累 在鉴赏影视作品前学生大脑并非是“白板”状态,而是有一个“经验图式”,即鉴赏前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所以,要求学生在鉴赏影视作品时,应具备以下知识:(1)要具备一定的影视基本知识。学生要了解镜头、声音、蒙太奇等知识。(2)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史知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可在学期初公布必读书目,明确阅读要求,并把学生学业成绩与平时阅读鉴赏实践活动的考查结合起来,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并按等级给出相应的分数。

做好鉴赏前的点评工作 教师的点评对于强化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期待视野”,改善鉴赏方向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原著历史背景、情节内容、主要人物等,使学生进入教学的规定情境,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观赏《红与黑》前,要先介绍《红与黑》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的黑暗统治时期,“红”与“黑”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等背景知识。如果组织学生观看“握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片段,这就需要介绍《红与黑》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型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司汤达心理描写的特点。

参与作品,激发质疑、想象、联想 鉴赏影视作品时,参与作品是基础。参与作品就是观众对影视作品中形象世界的把握和开拓,然后以作品和形象为镜子,烛照自己的心灵。接受美学认为,影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结构”,为鉴赏者的积极参与留下余地。鉴赏影视作品的对话,要以作品为核心,仔细观赏作品,理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鉴赏影视作品,善于质疑、想象、联想是关键。“质疑”能发现影视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思想等审美积淀,用主动的创造性想象、联想等方式消除、填充文本中的“空白”和“意义不确定”处,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主动建构作品。如在观赏莫泊桑的《项链》时,对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就完全可以通过对话,从人物的性别(包括个人的身体特点)、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阶级成分等各方面分析,对玛蒂尔德的行为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就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二)完成超越,实现对自我情感的建构

超越是一种追求,一种突破,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和情感的升华,是艺术实践的目的所在。所以,影视鉴赏的超越过程也就是一个情感建构的过程。在鉴赏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自我情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深入作品,解读情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传达了社会文化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体现出了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应通过观看作品,引导情感体验,解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观看《巴黎圣母院》时,体会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观看《俄狄浦斯王》时,体会人不向命运屈服,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行为。

师生对话,心灵交融 影视鉴赏对话教学正是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中介,师生平等、互动进行情感对话,实现心灵的交融,从而建构良好的情感。在促进学生对话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需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1)组织者。必要时可在对话前提供对话的主题,或创设场境,或说明对话的基本规则和具体程序。(2)点拨者。当学生对话有困难时,要及时介入,或提供相关知识,或点拨思维困境,或指出理解误区,促使对话有效进行。(3)评判者。对话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协同自评,让教师、学生互相协助,对问题、知识进行评判,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建构生成知识。

课后延伸,提升情感 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大学生的情感建构是以生成鉴赏者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所以,在鉴赏完影视作品后组织活动,深化对话,提升情感,使鉴赏向课后延伸,对建构大学生情感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利用校园网建立BBS网上讨论专栏,要求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举行读书报告会,要求将影视和原作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第三,举办影视评论大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帮助学生提高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精彩的影视作品或片段可以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丰富。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子霞.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影像文化[J].集美大学学报,2010(4).

[3]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亲,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影视鉴赏论文篇6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影片《两只老虎》的观摩赏析,展现出人对动物和谐生活的破坏,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极为感人。又如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坚忍的性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对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除了要明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搞好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看懂”影视都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三、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艺术课程是视听艺术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听、记、看、议、写,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

我们通过这五字教学法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比较符合受教者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也确保了这门课有理论而又不失之空谈,有体系而又不失之枯燥,有观摩而又不失之放任,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因而,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总体来说,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相关领域培养,又要注意尽可能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要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首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艺术教育选修课,但在课时的设置上不统一,应增加影视艺术鉴赏课课时,完善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次,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强学生的兴趣。

最后,影视艺术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其他课程配合,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三)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4.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艺术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作为施教者,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还要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鉴赏活动,去窥探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影视作品中体会和学习场景人物所展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服装、手势、语言、人物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其他形式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对影视艺术知识的了解和优秀创作范例的审美解读,使受教者对影视作品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影视艺术审美的方法有所掌握,并对影视观摩中的心理活动、知识储备和融合着诸多审美心理要素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所有培养,把握电影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即学会怎样去“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教益。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探索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敏.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3).

影视鉴赏论文篇7

一、存在的问题

丰目又寸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言,影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人们对影视文学的认识非但不及传统的文学样式,甚至七匕刁互如又寸影视艺术的了解。我们已有数以百计的交日本文学史和对各类传统文学体裁的研究专论,我们也刁尽乏影视艺术史、影飞见哩论甚至影视制作各个环布亏的专论,但说到影视文学作品教学的习究状况,则不免相形见细。当今的影视文学还处在年轻阶毛n,虽然影视文学批评的教学应该是高校中文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鉴赏实践训练课上会发现:学生分不清戏剧艺术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景爹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且在对剧本与藻丝视文学进行鉴赏时不能结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要求;在鉴赏交流活动中,学生交流最多的是诗歌和刁、说作品肩交文次戈匕,只有个同学涉及居鉴赏,基本没有涉及影视文学的鉴赏。即便涉及到影视文学,也只是停留在“看”的低层次学生通常会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远未达到对影视文学内涵和意蕴“鉴赏”和“批评”的高度。更为尹龙重的是,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在7TH少观看电视作品,电影则更少,这样扎七鉴赏根本天访戈起。

二、原因的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大学生在影视文学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彦割京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影视文等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影视文学批评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待点以及风格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和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一门课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目前堂教学现状来看,影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高度,有时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越图比境地。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科阶段没有安排影视文学扎七评课程,本科阶段这门课也只是属于选修课。同时配备的教师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实际授课也很随意。对于严重缺乏影视作品积累的民族学生没能够做适当的引导,而是直接进行王里论讲授,这就如同从未看过《子夜》,去要空空地分析吴孙蒲这一人物形象一样,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授效果。其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校对于影主见文学批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五花/又门,或者手巴这门设训一为影视基础知果,或者将计‘为影视作品分析课,甚至索性把它设计为影视作品又见摩课。问其故,都说因为缺乏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作为设计程内容的依据。诚然,不拘泥于教材本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学的-勇原贝,同样一门课程也允许有与众不同的材受形式,但是,凡事总得有个规矩,不拘泥于教材并不等于不要教材,教无定法也并非随心所欲,不然,这些既缺乏目标规定性又缺乏讲授系统性的故法就会给该门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联系民族院校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在影视文学批评课的选材上可以突破教材指定的范例,进行影片分析时侧重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反应民族生活的作品,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灵活置能够以兴趣带动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真正联系学生实际清况的教学探索很少。再次,影视文学教学的方式单调化。目前我们在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时,方式极类单攀调,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独有的特点,而简单的将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来教授,导致影视文学作品独有的感染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另一极端做法就是大量运用现代化媒付次影示教学内容,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解读,用新技术代替对语言的,用图像和声音代替对文字的体认,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只停留在视听尧乡觉上,只满足于声像画面带来的直觉衫习惑,感官的愉悦替代了}胜层面的思考追问,以肤浅的感性内容替代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批变万丈了看电影看电主见剧,成了一种休闲交是乐活动。综上,影视文导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简单七、教学方式单调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必要性的探究

1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教育除了加强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居文学样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补充翻社洋血液。而影视文学的教学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融合了文学、音乐亲留舀、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特点尸手力口上电脑合成等科技手段,无仑是画面的动感、质感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相当出色的。影视文学暑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刁、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扦清,散文的意境,都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营养。影视文学作品教学是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清的共鸣;它可以让学生发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房论等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在影视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者阶导以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艺术品位也随之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应该把影视文学作品澳女学方文在文学教育的卫匡璧慈位置。

2.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提高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赏影视文学作品质己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又寸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斤欠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夕读彭视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人的读解,并在址匕着鳌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王里仁得到愉悦。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沪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等目标京允无异于一纸空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著刁屯和由此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学生下门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和我们对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衫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经验素材积累,学生头脑当中会对影视作品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助释更加彩磷夕火,特别提岁寸影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等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通过影视文学扎七评教学来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刃见看影视作品已成为他们继学校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受教途径之一,而观看影视作品对其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初步刃爹成影响重大,所以,他下门的邓昨誉行为必须受到正确的引导。而类似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培育的大学生将来恰好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者,即未来的中刁、学语文教师,其清感态度和价值劝职寸中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异绮与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提高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是一项有益于后展的、意义深远的事业。

四、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影视鉴赏论文篇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一天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浩如烟海,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而经典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

一、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语文课堂

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全然没有生硬的面孔,而是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美好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来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影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然的选择。由于现代人越来越倦于书面阅读,视听“阅读”的时间和次数,实际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书面阅读。因此,指导大学生“阅读”影视经典和阅读文学经典一样,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必然的选择。

二、选择影视经典的标准

何谓经典,只有人文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才称之为经典,影视经典也不例外。无论媒体宣传多么天花乱坠,无论场面多么宏大耗资多么巨大阵容多么强大,无论导演多么著名女主角多么漂亮男主角多么英俊,我们选择经典的标准始终是——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接下来,笔者想和大家共赏一部名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辛德勒的名单》,该片一举获得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第六十六届奥斯卡奖评委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起初也只是一个贪图享乐、惟利是图的商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被唤醒并不断升华,最后,他散尽万贯家财,冒着生命危险,从纳粹的枪口下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的生命。心存感激的犹太幸存者,用仅存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打了一枚戒指,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生命等于拯救全世界。”犹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是拯救抽象的人类,而是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生命,拯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影片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不仅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同时象征犹太人的黑暗时代。正是因为黑暗的笼罩,贯串影片的一点红色烛光和小女孩红色的身影才突显出深刻的宗教寓意,强调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的同时,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促使辛德勒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不断得到升华。因为与长时间的灰暗色调的反差,当犹太人获得新生走出地平线时,银幕上突然出现的彩色画面,才会带给观众那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斯皮尔伯格谈到这部他引以为豪的影片时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拍电影,导演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正如写小说,作家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才能感动读者。看完《辛德勒的名单》,许多观众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新世纪以来,在大力推行转变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的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在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萃取其中的人文精髓,完善学生的品格、充实其心智、陶冶其情感、净化其灵魂,使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影视鉴赏课对通过影视文化的解读开拓学生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的精粹,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必不可少。

三、大学生影视鉴赏的现状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影视鉴赏状况令人堪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选修本课程的298名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的影视欣赏水平普遍处于“看”的低层次,远未达到“鉴赏”的高度。他们在业余时间观看的大多是言情、魔幻、武侠等影视片,艺术价值较低。对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影视作品,他们虽然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但是这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产生的审美,并不等于影视欣赏的最高追求。因为在不自觉中认知的影片信息是极表面、简单或浅层的东西,并非对影片有真正意义的理解,获得的只是浅表层次的审美满足。只有超越“看”的低层次,上升到“鉴赏”的高层次,才能真正打开影视艺术殿堂的大门,在鉴赏中体验到高品位的审美愉悦。因为“鉴赏”是主动的探索与追求,包含着分析、鉴别、判断、选择的思考过程,包含着共鸣、净化、领悟等审美心理状态,能使鉴赏主体自觉地达到精神调节、情绪排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的较高境界。所以,要想跨越到高品位的审美层面,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影视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而影视鉴赏课应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

四、丰富影视鉴赏课人文内涵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对影视语言的感受能力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是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之后的又一门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因此不能像欣赏评价文学、戏剧和绘画那样来把握电影,电影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镜头是构成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要真正领会到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就要从镜头这一基本概念开始,让学生逐步进入影视鉴赏的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从镜头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影像的各种要素,蒙太奇和长镜头等手法,随着介绍的深入,让学生明白影像、蒙太奇之于电影的意义,同时理解电影和其他艺术的不同。例如在分析《指环王3:王者归来》,可以介绍导演别具匠心的蒙太奇手法,如对比蒙太奇,影片开头咕噜为占有魔戒由人异化为怪就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前一个镜头是掐死朋友的施密戈拿着魔戒露出了狂喜的笑容,下一个镜头就是被魔戒异化的施密戈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咕噜”的声音,接着是两个恐怖镜头特写:生吃活鱼和扭曲的笑容,然后已经完全变成怪物的咕噜就来到了弗罗多身边。就在几秒钟之间,几个镜头的变化,一个被魔戒毁灭了灵魂的悲剧便展现在观众眼前,鲜明的对比让人久久难忘。

(二)培养学生对影视片中文化元素的鉴赏力,学会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的文化异同

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其中涵盖的艺术层面极为丰厚。但是,在众多的艺术表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其不容忽视的灵魂———文化。任何一部有优秀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思潮,离不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反映在影视中是如何表现的呢?史可扬先生在《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中这样概括:“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可见,并不是在影视作品中加上武术、书法、旗袍等民族元素就拥有了民族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实际。如在分析电影《卧虎藏龙》里,除了中国功夫、中国服饰、中国建筑等民族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李慕白以生命诠释的江湖道义,李慕白和俞秀莲含蓄内敛的生死恋情,中国武术以静制动的哲学内涵以及中国画写意悠远的典雅意境。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拍的《花木兰》虽然披着中国的外衣,却怎么看都没有中国文化的韵味。

(三)培养学生的影视综合鉴赏力

影视艺术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鉴赏也十分复杂。指导学生综合鉴赏一部影片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角度新颖,由点及面

角度即鉴赏的视角、切入点,突破口,一个新颖的角度能启发鉴赏者产生独到的见解,从而使鉴赏过程和鉴赏结果具有最大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找到鉴赏作品的新颖角度,这需要丰富的鉴赏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当一个鉴赏角度已经人所共知时,它的价值也就失去大半,独辟蹊径才是智者卓见。但是,对影视作品的综合元素的鉴赏不能仅停留在点上,要由点及面,全面把握,否则就不属于综合鉴赏。围绕着一个点,我们可以对作品的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也可以就整体艺术价值给予评判。例如对电影《阿凡达》进行综合评价,可就“心灵的震撼”这视角,全面分析影片的主题、故事、镜头、音效、细节、特技等方面如何震撼人心。

2.高屋建瓴,全面把握

综合鉴赏影视作品要求鉴赏者站在高处俯瞰全片,全面把握作品的主旨、意蕴、风格、形象等。这似乎是对专业人士的要求,普通观众难以达到。其实不然,每位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不是单纯就某一点来欣赏,而是自然而然地观其全貌,可能由于个人偏爱而格外关注某方面,但绝对不可能抛弃任何元素。因此,任何观众都可以在综合鉴赏影视作品时做到高屋建瓴、全面把握,只是把握的深度、广度有差异。例如对电影《拆弹部队》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影片如能注意到其表现形式的独具匠心或极尽雕琢,所谓:“成也形式、败也形式”,这就是对作品的全面把握。

3.印象导入,深刻剖析

每个人在欣赏了一部影视作品之后,都会留下印象,这些印象或许是整体感觉,或许是某个画面,或许是最动情的地方,或许是最深刻的感触,都叫人难以忘怀。综合鉴赏的常见方式就是从这些印象入手,对作品进行评价。如电影《举起手来》给我们以独特而罕见的喜剧形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些印象入手,影视鉴赏就容易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印象导入后还要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评作品还要找规律。

4.艺无定格,见仁见智

艺术创作本身没有严格的标准,正所谓“艺无定格”。因此,艺术鉴赏允许鉴赏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经常看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这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鼓励的。

但是,艺术争鸣并非允许不懂装懂的人肆意诽谤艺术作品,鉴赏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道德素质、审美水平,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教和学的互动中,鼓励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某一论题展开讨论,如在鉴赏《山楂树之恋》让学生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说起,如哪个镜头最美?哪出音乐最感人?那句台词最难忘?哪个角色最传神?鼓励学生的发言尽量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形成影视评论,让学生在探讨中启发心智并领会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拒绝“娱乐致死”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我们花在电视和网络上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以前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合上书本看电视,关了电视上网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笔者却认为,如果不主动加以节制,这将养成一种可怕的惰性,我们将逐渐丧失独立和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

信息时代,影视被人们更多地当作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艺术。面对充斥荧屏的、暴力和偏见,面对那些所谓的“视觉的盛宴”里津津乐道的奢华无比的伪生活、粉饰太平的伪历史和无病的伪纯情,尤其是面对某些利欲熏心的编导,为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影视中反复宣扬的那种只图自己开心不顾他人死活的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学会拒绝,用自己的良知去衡量和判断。

信息时代又称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经济利益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用经济利益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切事物好坏成败的标准,必将造精神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败坏。笔者就一直对教育产业化不以为然。大学教育可以产业化,然而,大学始终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身神圣的职责,培养科学精英和技术人才,给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培养社会的良知和完美的人格,给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发展科学和技术最终的目的是造福人类,如果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大学教育势必培养出一批批富有知识缺乏人性的“人才”,这将是大学的悲哀,中国的悲哀,世界的悲哀!大学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富有人文色彩的地方。在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拒绝娱乐致死”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魏楚豫.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影视鉴赏论文篇9

对于军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利用影视鉴赏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影视不仅是一门易于接受、具有影响的大众艺术,而且是一门集娱乐趣味和思想知识的综合艺术,从陶冶情操和传播知识中体现“寓教于乐”的价值。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电影产业的繁荣以及人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影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且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形态。面对当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影视市场,无论从影视作为消费产品的经济角度出发,还是从影视作为媒介载体的传播角度来看,又或者从其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角度而言,影视作品都需要我们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对待和甄别,这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审美鉴别能力。影视鉴赏是培养媒介素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影视鉴赏是包括欣赏与品鉴在内的影视活动,其目的是获得艺术享受与心灵启迪,提高艺术素养,开阔心灵世界”。[1]影视鉴赏对于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军人具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先论述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可行性,然后分析影视鉴赏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可行性

首先,影視是集娱乐和教育为一身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既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来提供感官刺激和视听愉悦,进而丰富学员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传递一定的知识和思想。喜剧电影可以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放松和情感体验。例如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让观众在笑的同时也得到一些道理:人必须有信念,必须为自己喜欢的事去奋斗和坚持,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励志的电影可以令我们主动学习主人公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电影《焦裕禄》向我们展示了党员同志的形象和风采,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其次,与传统的说教形式相比,影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其独特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兴趣的情况下来传授知识和道理可以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这正是影视作品的一大优势。对于较单调的课本学习和课程教育来说,影视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引人深思的悬念伏笔无疑更能够激起学习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能够给人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认和生活经验。

最后,影视艺术巨大社会影响力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又有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2]。影视可以说是一门利弊并存的艺术,在带给我们快乐和知识的同时可能隐形地向观众输入了一些不良的思想,例如血腥、暴力、残忍、吸毒等等。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影像包括了现实的生活百态或者人类的七情六欲、善与恶等等。为了避免影视带给我们的危害以及西方不良文化的输入,影视传播和欣赏的过程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智,更需要我们辩证地接受和吸收。综上所述,影视鉴赏对于普通受众尤其是军校生来说就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影视鉴赏对于军校生来说具有审美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欣赏和解读优秀的红色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等,可以提高学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使得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学员的政治意识;也能够使得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情怀,进而培养和促使学员能够以严格的要求进行训练和学习,自觉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影视鉴赏可以提高军人的媒介素养和审美品位,从而提高军人在新世纪的综合素质,树立军人良好的形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影视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心灵和思维,而有针对性的影视鉴赏既可以避免影视艺术中不良思想对军校学员的危害,又能够积极引导他们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思想采取正确处理和面对的态度,从而发挥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同时,影视作品也是时代生活和当今文化的浓缩和反映,影视鉴赏可以帮助学员很好地认识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趋势,从而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影视教育既能够提高军校学员的影视素养和审美能力,又能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然而,如何在军校思想教育中发挥影视鉴赏的优势,那么作品的选取、教授者的引导、影视鉴赏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也是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影视鉴赏论文篇10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①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J].电影评介,2008(17).

②康怡然.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荆甜甜.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影视剧音乐欣赏》的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影视鉴赏论文篇11

一、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特点

1.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受其学校整体定位的影响,其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围绕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来展开,课程通常都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课程中理论部分的讲解往往学时较少或直接渗透于实践环节的教学中。

2.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情况

(1)专业基础较差,从业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高。

民办高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美术教育的长时间熏陶,对专业仅仅存在“玩耍”和“旁观”的心态,没有真正打算从事这个行业,自然学习兴趣不高。

(2)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自学能力较差。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转移的。这一点在民办高校的学生中表现更加明显。由于听课效率低,学习的效果相对不佳,加上学生的基础不牢,学生采用自学的学习方式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3)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评价较低。

民办高校中相当比例的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意识较差,表现为遵守纪律、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较差。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负面性,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这样的意识又阻碍了以后的学习活动,造成恶性循环。

二、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作为影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出现,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基于以上对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影视鉴赏的任课教师认为该课程就是随意选一部片子在课堂上播放,放映完毕后评论加讨论就完事,这样只会迅速打击学生原本就不高的上课的积极性和专业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专业课的讲授埋藏下巨大的隐患。事实上,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视听语言和影视类软件课程等专业课程讲授前期学生会首先接触到影视鉴赏课程,学生可以很好的经历由浅入深,由旁观到参与,由外行到内行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这样的一个“缓冲”过程是非常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2. 培养专业的影像思维和建立影像意识的重要过渡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虽然每位观众的评判标准不同,但对于那些专业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观众的认可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在学习影视专业课程前要先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形成“什么才算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易做”等浅显的概念并且开始管窥一些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例如剧本创作、摄像中的对焦、数字特效等。而这都应该属于影视鉴赏课程涵盖的内容。

3. 调动专业学习的兴趣

影视鉴赏课程的部分素材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影视作品,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在平时接触这些影视作品(例如广告、MV、美国好莱坞大片等等)的时候,缺乏正确的鉴赏知识,只是“看热闹”。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影视鉴赏的方法、接触一些简单的专业知识后,就像一扇大门被打开,学生能够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从以前从未想到的角度获得极为新鲜和刺激的观影体验,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影视鉴赏课程的教授方法

1. 将完整电影的赏析过程分割为数个段落的赏析

由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不够长,教师可将电影中的部分经典段落作为鉴赏重点。这样学生学习过程可以保持一定的新鲜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 强调互动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在有窗帘的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为保障教学效果,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灯光会关闭,部分学生在单调的黑暗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困意,对周围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经常打断观影过程,运用提问、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影评

影视鉴赏论文篇12

文学鉴赏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哲、史、法、经、理、工、农、医等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不是让人将思绪只停留在文学本身,文学只是藉由透视人生的材料或路径,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生状态、心灵状态的透视,对人生真相、人生哲理的窥破与领会,以及借助文学评论实现对人生哲学的本原与终极问题的探讨才是目的。文学鉴赏课程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讲授文学鉴赏的知识,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解析文学经典作品,能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境界得到提升。

文学鉴赏课程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是因为以“整体的人”作为表现中心的丰富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的一系列“秘密”:个体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与追求,本真生活状态、原生态生活的追求与抒写,个体生存意义的哲理探求,个体人格的独立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坚守,远离现实政治、道德伦常的个体唯美自由生活的追求与表达,社会、民族独立的呐喊和呼声,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或弘扬,当代现实社会痼疾的针砭,人类情感的揭示和抒发,宇宙奥秘的探求和追问等等。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它不仅是影响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实现文学社会作用的桥梁。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高度重视读者的鉴赏和理解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成果,并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能获得现实的存在和生命。接受美学的这些看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为鉴赏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大学生如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呢?

1、研读史论,奠定基础。这里的“史”主要指文学史,“论”主要指文学理论。文学鉴赏要进入较高的层次,必须研究一般的文学理论,了解文学发展简史,包括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美学特征和发展历程的熟悉和了解。如果离开鉴赏理论的正确引导和文学史的相关比较,离开各种文学体裁鉴赏知识的指导,文学鉴赏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同志曾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完整的文学鉴赏活动,总要走完从感性到理性的全过程。如果鉴赏主体不具备良好的史论修养,便难以将直觉到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上的深层认识。

2、深入生活,增加阅历。“阅历”一词含有“阅”和“历”两层意思,前者指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后者指作者的亲身经历。文学作品的鉴赏,都是基于鉴赏主体对社会对人生的把握。古语云:“诗穷而后工”〔2〕、“文章憎命达” 〔3〕。文学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文学鉴赏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要丰富自己的“阅历”,必须沉入到生活中去。鉴赏主体观察社会和人生,善于将他人的生活、外在的社会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内心的生活,才能在鉴赏作品时真正地体味“人生”。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

3、泛读博览,丰富知识。文学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掌握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文学鉴赏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知识广博精深的人,文学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就必须广泛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

4、细读名作,反复品鉴。独具慧眼的鉴赏力,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培养起来的,它建立在多读、精读古今名作的基础之上。刘勰就曾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文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4〕的观点。认真研究古今名作,探讨它们的各种手法,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文学鉴赏力是大有助益的。

5、探求方法,多元解读。文学本身是文学,又不完全是文学,它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风俗种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因此,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就不能再像中学时那样采取单一的方法和视角,而应采取一种开放性的方法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解读方法可称之为多元方法。的确,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多层次性、多类型性,我们有必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鲁迅、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识,那么最好用文化的视角进行剖析;沈从文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民俗色彩很浓,我们就可以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解读作品呢?从理论上讲,解读作品的方法是数不胜数、难以穷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不断进步,会涌现出许多解读作品的新方法。我们以为,在目前阶段使用最多的解读方法主要有语篇学方法、文章学方法、文本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学方法、文化学、民俗学、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宗教学方法、文献学方法、考据学方法、评点方法、印象式方法、诠释方法、原型批评方法等。这种种高层次的解读对大学师生的知识构成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实践论

影视鉴赏论文篇13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对于古诗词文化营养的汲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知人论世”从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演变而来,在客观上给了我们一种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它在古诗词鉴赏的课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导着教师们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是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上却一直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1.使用方法上过于简单

很多教师对于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介绍不够重视,告诉学生要“知人论世”,而却不把这当成重要讲解,以至于学生根本不知什么是“知人论世”。

2.使用方法上过于单一

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中,有很多教师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古诗词鉴赏,但是教学方法上的过于单一,最终导致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同样的教学效率也会低下。

3.过于死板地使用

归根结底,“知人论世”法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方法的一种,它不能代替对于文本的学习,在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每个学生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理解中可能也会有偏差,所以,对于“知人论世”,教师不应说得太死板,也不能过于深究,达到古诗词鉴赏的最终目的就好。

4.过于广泛地使用

虽然“知人论世”法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根据古诗词的具体情况来看,有的需侧重“知人”,有的则需侧重“论世”,而有的则需两者并重,也有的需要一语带过。所以,就需要教师们的精确把握,不可广泛使用,一刀切。

二、“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运用中的使用方法

1.谈话法

教师与学生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便是谈话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知人论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整个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本身。但这种方法使用前要做好十分充分的准备,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比如,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一单元的《蜀相》,在教学中就可使用这种方法,不直接告诉学生诗的写作背景,通过“一个( )的杜甫”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从中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总结引出“安史之乱”,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2.演示法

把和诗歌有关的影像展示给学生就是演示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的“知人论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带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同时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力求让学生产生对诗歌理解的共鸣。这种方法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使用广泛,但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演示只是一种手段,在演示的同时,教师也要结合适时的教授行为,当然影像中的无关信息也要排除掉。比如,在讲授《蜀道难》时,教师就可选取《百家讲坛》里康震教授讲解李白时的影像资料,来供学生参考,这样不但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3.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教师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研究观察,并达到巩固旧知识以及重新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的“知人论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蕴,课外的实践与学习,学生也可以更为深入地到生活本身中去探索,从而达到古诗词鉴赏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很直观,但是却有条件上的限制,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校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参观名人的故居以及诗歌中所提到的历史遗迹等,都是进行“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教学的主要途径。

“知人论世”作为诗歌鉴赏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知人论世”不是诗歌鉴赏的唯一教学方法,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不是简单地记忆,而是掌握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能够理解诗歌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总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诗歌本身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翠梅.“知人论世”,先知还是后知:以教学案例谈古诗文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10(22).

[2]何朝阳.“知人论世”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0(08).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