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实用13篇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1

县位于省南部沿海,属市南部县份,它东北与浦县交界,东南与东山县相连,西南与诏安县毗邻,西北与平和县接壤,地理座标:东经117°7′00″--117°23′00″,北纬23°45′00″--24°14′00″。县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根据1960--1999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年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最热月份为每年7---9月,年均日照2125.11小时,少照年均日照时数为1777小时,多照年均日照时数2574小时,年活动积温为7548.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14.5毫米,年最多降水量2493.2毫米,最少降水量1348.4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60.3毫米,全年降水≥0.1毫米的天数为138.5天,年均雷暴雨日数50.5天(最多75天,最少30天),多年平均暴雨日数7.4天,(最多13天,在1961年;最少2天,在1964年),年均蒸发量1718.4毫米,相对湿度79%。影响本县的台风每年平均4次左右,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发生时经常带有暴雨和大雨。

1.2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辖区有六镇(即火田、陵、东厦、莆美、陈岱和列屿),三乡(即马铺、下河与和平)、一个经济开发区及国有园岭林场、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全县共有172个村、居委会,26个作业区。据二OO二年人口统计,全县总人口41.3135万人(男21.5014万人,女19.8121万人),10.009万户,其中农户8.1591万户,农业人口31.5537万人(非农业人口9.7598万人),占总人口76.38%,实有农业劳动力15.4167万人,占农业人口48.86%。完全可以满足造林季节所需的劳动人数.全县实有耕地面积18.0173万亩,其中水田12.9619万亩,旱地4.9548万亩。

1.3绿化现状

县属沿海少林的县份。全县总面积154.674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15.8690万亩,非林地38.805万亩,森林覆盖率60.1%,绿化程度75.4%。全县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2.3770万立方米,其中林分各林种各优势树种总蓄积量为41.7342万立方米。疏林蓄积量为0.1251万立方米,散生木为0.281万立方米,四旁树为0.2367万立方米。绿色通道建设,全县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和江河堤坝沿线绿化722.8公里,占可绿化里程894.6公里的80.8%。城乡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6.03%、绿化覆盖率达38.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创建省级花园式单位5个,省级园林式村庄2个,绿色校园10所。建成绿色开发区1个。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色村庄73个,年我县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古树名木保护,全县一级古树(500年以上)27株,二级古树(300-499年)113株,三级古树(100-299年)495株;古树群35个。

二、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搞好城乡绿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年以来,中共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把“种植名贵树木,建设绿色家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年认真贯彻落实大造林绿化方针,超额完成了12.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为我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必要性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搞好城乡绿化,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绿化事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吸碳增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抓好城乡绿化,增加森林植被,对于减缓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县地处沿海,生态系统脆弱,搞好城乡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县国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是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搞好城乡绿化,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也是展示我县良好形象和文明发展程度,吸引人才聚集和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

三、规划总体方案

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紧紧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县城”及创建国家森林县城的目标要求,以“扩大城乡绿量,增加森林总量”为出发点,推行“以绿隔地”新理念,按照“山上抓提升,山下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依托县委、县政府开展的“村容整洁”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造林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园林辐射乡村,城乡绿化同步发展,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初步形成城乡森林绿地有机结合、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的全县生态景观系统。

3.2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要求,分期实施,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的绿化目标。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宜居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海西交通网建设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四绿”工程建设,重点突出绿色通道、绿色县城建设。

生态优先,注重实效。以身边增绿、改善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为内容,大力推广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促进植绿富民。

造改并举,建管并重。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造低质低效林分,坚持科学经营,提高森林综合效能;加强城乡绿化,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建设成效,巩固绿化成果。

政策引导,全民参与。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四绿工程建设。

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相应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合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

3.3规划依据

《森林法》、《公路法》、《铁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国人民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建设的通知》。

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造林绿化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3.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年,年至2015年。

3.5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以下建设目标。即:1、完成10万亩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工程(包括种植名贵、景观树;科学经营,培育中大径材;建立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复合经营模式);2、完成79个绿色村庄建设工程;3、完成30个乡村公园建设工程;4、完成15个绿色校园建设工程;5、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旁100%绿化工程;6、完成沿江、沿路一重山100%绿化工程(含“青山挂白”治理)。“森林县城”建设目标,按照县城规划区4公顷、乡镇规划区1公顷的片林造林指标要求,采取规模化、公园化的造林绿化模式,集中连片种植面积1亩以上的乔木片林。森林公园:县城新建一个森林公园面积20公顷以上、有条件的乡镇新建森林公园一个,面积8公顷以上。

绿色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县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45公顷,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公顷。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8%以上,绿化覆盖率41%以上,人均公园面积11平方米以上。突出抓好县城、重点开发区、军营、校园的绿化示范建设,争创国家森林县城。

绿色村镇建设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荒耕坡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提倡并鼓励种植风水林,孝顺树,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

绿色通道建设目标: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绿化带30米,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绿化带10-20米,县、乡道路沿线两旁绿化带3-5米,可绿化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到2015年,全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旁绿化率保持100%,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85%以上。

绿色屏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沿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江、沿海(临海、临江一重山)、环城(城市周边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将“三沿一环”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到2015年,全县主要交通干线一重山、重点流域一重山和沿海基干林带宜林地绿化程度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分补植改造达到95%以上,沿江一重山和峰头水库、瓦窑水库、杜塘水库一重山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0%以上。

四、工程建设方案

4.1绿色城市

4.1.1建设对象与范围

县城建成区内的各类公园、中心区绿地、街道、小区绿地、单位绿地、生产区绿地、开发区、校园、军营、河岸、拆迁新区、规划新区全部绿化以及建设城市片林等。

4.1.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各类公园:建设县城西侧的将军山森林公园及县城近郊的莆美水上公园、东厦海上公园、中柱乡村公园3座。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其中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②公共绿地:每年新建300㎡以上中心绿地2处以上。新增绿地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③城市主次干道、河岸两侧各种植2排以上大树,行道树间距、高度整齐,乔灌花草合理配置。船场和大埔高速公路出入口做好桥底绿化和垂直绿化。

④立体绿化:每年新增立体绿化20处以上。

⑤开发区绿化:全面完成陵工业开发区绿色开发区建设。以片林为主(乔木占70%以上,面积一亩以上)的森林组团,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⑥校园绿化:完成绿色学校15所。校园道路、操场周边种植乔木为主,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⑦军营绿化:完成礁美海军绿色军营建设。营区四周种植成片防护林,营区绿化以乔木片林为主,营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

⑧城市片林:县城建成区每年新增4公顷以上,环城林带(片林)每年完成34公顷以上。

4.2绿色村镇

4.2.1建设对象与范围

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的“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非规划林地。路旁:主要是指乡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水旁:主要是指水塘、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

4.2.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公园: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新建一座面积达1公顷以上的公园,其中创建森林乡镇,要新建一座面积达3公顷以上的公园。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其中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②绿地: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建300㎡以上中心绿地2处,建成区沿路每500米有一处200㎡以上公共绿地,其中创建森林乡镇建成区范围内原则上要沿路每500米有一处300㎡以上公共绿地;

规划建设的绿色村庄每年新建200㎡以上中心绿地1处。新增绿地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全县共创建绿色乡镇7个。

③片林: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增1000㎡以上片林,其中创建森林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增1500㎡以上片林。单片片林面积不少于500㎡。同时建成一定规模的环镇林带或片林。

④“四旁”:全县共创建绿色村庄79个。规划建设的绿色村庄,村旁、宅旁种植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比例占40%以上,户均种植5株以上;路旁、水旁宜绿化地段各种植2排以上优良乡土树种。

4.3绿色通道

4.3.1建设对象与范围

①新建和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隔离栅内,国省道、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内。

②新建铁路、国省道用地红线范围内两侧10-20米,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内两侧3-5米的范围。

4.3.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通道绿化:高速公路隔离栅内两侧,铁路、国省道、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两侧要因地制宜,在规划范围内的宜绿化地段建设以片林为主,乔灌结合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②通道绿化标准及树种配置:高速公路隔离栅内两侧,靠路两侧各种植10排以上的景观乔木树种;国省道用地红线范围与主城区的通道两侧各种4-7排乔木树种,靠路两侧各种植2排景观乔木树种;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种植2-3排阔叶乔木。

4.4绿色屏障

4.4.1建设对象与范围

沿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红线外两侧,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沿江:重点流域江干流及一级支流两岸,河岸或干堤外,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沿海:沙岸从宜植树的地方起,向岸上延伸不少于200米,泥岸从红树林或宜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不少于100米,岩岸指临海第一重山脊的临海坡面。

环城:县城建成区边缘,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重要水源地水库:峰头水库、瓦窑水库、杜塘库区范围内,尤其第一重山脊轻中度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

4.4.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三沿一环”:沿线规划范围内的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林缘空地(1亩以上)等无林地、疏林地、稀疏林分(郁闭度小于0.5)、稀疏经济林(保存株数少于合理株数的50%)、稀疏竹林(保存株数少于合理株数的50%)和25º以上荒耕坡地、无林地造林密度应达到造林树种的合理密度;疏林地、稀疏林分、稀疏经济林、稀疏竹林应进行补植套种,达到合理密度。

②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和植被恢复区域:沿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主干线)、沿江、环城一重山范围废弃矿山“青山挂白”,应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③水土流失治理区:重要水源地水库库区内,尤其是第一重山脊的轻中度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应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造林密度应达到造林树种合理密度。

4.5建设进度

按规划要求,年完成30%、2012年至2015年完成70%。

五、造林绿化主要技术措施

5.1山上造林绿化

5.1.1培育多功能森林技术。①速丰林与乡土树种(含生态林)形成“嵌合式”分布模式,工业原料林降低集中连片的生态风险。②提倡免炼山造林,实现造林工程二氧化碳零排放,培育土壤肥力。③提倡多树种复层混交、提高光能利用率。④使用良种壮苗、混系或无性系轻型基质苗上山造林,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⑤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适时适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对土壤的破坏。⑥使用草甘膦除草、促进林下植被正向演替,加快培育林下植被多样性。⑦推行速丰林择伐、不炼山萌芽更新,减少采伐和炼山对林地的破坏,培育土壤肥力。

5.1.2山上补植,按照林分现状和经营方向补植,以相思、红锥、米老排等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采用I级苗造林。

5.1.3矿区植被恢复,对废弃矿区采用客土回填和生态植被恢复。回填客土厚度一般为20-30cm,并施基肥。采取种子直播和人工植苗相结合的方法恢复森林植被。在弃渣坡面铺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毯含有草种、保水剂、营养土等材料,恢复植被。

5.1.4沿海种植相思、木麻黄为主,湿地种植红树林为主。

5.2山下造林绿化

5.2.1城市绿化。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以发展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为主。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应与城镇建筑、构筑物及其环境相协调,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立体配置。乔木选用阔叶常绿、生长期较长的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栽植密度按城镇绿化相关标准设计,常绿苗木带土栽植。片林树种采用胸径3—8cm以上大苗,行道树胸径采用10cm以上大苗。

5.2.2乡镇绿化。选择生态防护功能强、美化效果好和经济效益佳的速生树种,以相思、香樟、芒果、桃花心木、降香黄檀、印度紫檀、金丝楠木等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

5.2.3通道绿化。绿化树种主选香樟、天竺桂、重阳木、芒果、鸡冠刺桐、美人树、黄花槐、水翁、高山榕、垂叶榕、盆架子等,栽植密度不低于造林技术规程密度下限,可以适当密植。一般种植2排以上,路边空地可多排种植,间距4m以内,苗木胸径3-8cm以上。

六、种苗规划

6.1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6.1.1国有苗圃。可以依托林下、亭下、岩溪、天宝、南靖、中西国有林场苗圃,马口林业组培中心,市农科所和邻县县林业局苗圃。

6.1.2社会苗圃。东南花都周边、浦赤土苗木集散地、本县个私苗圃等。

6.2绿化树种分年度需苗量

6.2.1年:上山容器苗10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20万株。

6.2.22012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5万株。

6.2.32013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6.2.42014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6.2.52015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七、投资估算

7.1估算依据。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专项绿化经费;部门、企事业单位投资绿化经费;社会、个人投资;农村投工投劳等。

7.2投资估算。年投入1000万元,省、市专项80万元;县财政专项200万元,县各部门投资100万元;乡镇财政专项100万元;社会、个人投资2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320万元。

八、效益分析

8.1生态效益。按年净增有林地面积1.5万亩计,至2015年底,全县净增有林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4.8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37.5万m3以上,增加森林碳汇68.6万吨(人工造林每生长lm3木材,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8.2社会效益。树木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CO2),释放氧气(O2),全球总碳量约2.48万亿吨,其中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中。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森林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既能达到保障农业增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又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风文明等作用。

8.3经济效益。预计20年后,已种植的珍贵树木和优良乡土树,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为木材战略资源储备创造条件。

8.4综合评价。植树造林绿化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民生工程,是建设宜居生态县的具体步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通过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使城市逐步生态化,乡村不断园林化,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文明不断进步。

九、建设保障措施

9.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要把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本部门重要工作。成立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里已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常务副组长,人武部、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农办、绿化委、经贸局、外经贸局、监察局、财政局、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公路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团县委、妇联、高速公路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绿化办。各成员单位要注重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做好规划、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实施。

9.2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绿化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建设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化意识,形成植绿、护绿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各种工宣传工具,为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和创建“森林县城”建设宣传造势。各乡镇、开发区要分别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鼓励各有关单位、群众认养古树、认种名贵树木,引导农民根据本村特色投资投劳参与造林绿化。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2

1 引 言

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植被建设和植被保护是生态建设的中心任务。

植被建设和植被保护要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性植物群落保护、保护乡土树种和自然环境修复的科学原则[1]。

2 生态建设工程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生态建设工程包括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设、生态农业、城市园林建设和工矿交通建设区域的生态恢复重建。

2001年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出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这些规程将全国划分为8个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域。各省、市也已陆续划定自己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范围,例如江苏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范畴为沿海防护林、沿江景观防护林,水系、道路和农田林网,丘陵山岗森林植被,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树木园、城市森林和村镇防护林等点状分布的林带。

2.1 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态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乡绿化率,但现在应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植被保护和植被建设的科学性上来了。

2.1.1 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4~2008年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008年的20.36%,但目前森林覆盖率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我国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当前,造林绿化的区域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立地条件困难区域造林绿化工作已成为扩大森林面积的主攻方向,同时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经营抚育上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上。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增加的森林面积多为树种单一的人工林[2],原始森林面积以每年0.5×104hm2的速度减少。森林质量是比森林覆盖率更重要的指标,天然林不应该大面积为人工林所置换。

人工造林已经成为恢复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人工造林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但很多地方的人工林树木品种单一,甚至树木的年龄都是一样,植树密度过大,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干枯死亡。

2.1.2 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国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28.15%上升到2008年的36%,预计2010年全国70%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可达到10m2。南京市计划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17m2,绿地率为46.50%,绿化覆盖率51%。虽然人均公共绿地与美国华盛顿的50m2/人,澳大利亚堪培拉的70m2/人差距还很远,但我国的很多城市在城市建成区要扩大绿地面积已很困难。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选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绿化苗木品种如流行时尚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地变换着主角。绿化市场在10年不到的时间内,经历了“草坪热”到“大树热”的过程,目前又显现出“彩叶树种热”的趋势。为追求美观而大量建造单一草坪或单一树木形成的大面积绿地,令许多区域变成生物种类极为单一的“绿色沙漠”。城市绿化树种少,且以外来引种居多,乡土树种很少,城市间树种相似性程度高。国内许多城市对外来园林观赏植物的盲目引进造成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园林设计者在植物的应用上多从美学、时兴、从众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的,较少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性植物群落保护和生态效益角度考虑。

2.1.3 生物多样性现状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大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财富的巨大宝库,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生物多样性不断消失。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估计,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

中国拥有北半球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约有100万种生物,这里面还不包括细菌。中国也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全球植物总数的10%。有记录的高等植物32800种,隶属于470科,3700余属。其有高等植物243属,17300余种,占高等植物种数的53%左右。种子植物30000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位居世界第三。裸子植物250种,居世界第一。

植物灭绝速度要比动物快,到本世纪末,预计全球变暖将有1/2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目前濒危野生高等植物约4500~5000种。濒危植物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少数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不足10株。

2.2 今后生态植被建设的方向

2.2.1 造林工程

森林有多种功能,按主导利用途径的不同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个类别。生态公益林是生态建设重点,其营造原理是借助自然力或人为措施形成森林植被,主要包括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草)和人工造林(种草)三种营造方式。公益林经营政策上应倡导保护天然林,保护原生植被,保护各种原生地形地貌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林应采用多种适生乡土树种,并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营造混交林,形成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的近自然林,封山育林,让森林群落自然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乡土植物和濒危植物。

2.2.2 城市森林建设

城市森林是指城市内及其周围的树木和相关植被,它也是公益林的一部分。今后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思路应是:以林网化和水网化有机结合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为指导,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需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观念的转变;从注重绿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转变;从注重在建成区的内部进行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转变。

城市森林应当是一个自然的森林生态群落,应该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3]。应该注重乡土树种的使用,城市森林植被要突出地方特色,近自然式低成本城市森林管护。一个城市露地植物种类要超过2000种,乡土植物至少要达到70%以上,规划树种要超过150种。

2.2.3 新农村绿化

目前农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平均水平较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绿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一个绿化热点,绿化苗木和经济苗木(果树)将会有新的发展。

3 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绿化苗木生产的区域化明显,呈现3大产销中心:以长江三角洲为主要市场的江浙地区;以京津走廊为主要市场的豫冀鲁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市场的粤湘地区。当前苗木需求地区正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转移,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镇、乡村发展。2008~2009年,我国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苗木种植面积在快速增长,苗木销量剧增,绿化苗木产业已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但产业发展也存在问题,多数地区种植规模饱和,结构矛盾突出[4]。存在的问题表现为:①信息不对称,生产、营销、设计等供给与需求渠道不畅通。②苗木地域分布与结构配置不合理,导致苗木相对过剩。③苗木种类、品种少,规格单一。④乡土树种开发力度不够大。⑤多数企业都是经营速生的种类。⑥苗木种植和管理粗放,苗木质量有待提高。⑦苗木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够。

3.1 苗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3.1.1 苗木产业服务于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基本国策之一。苗木生产则是生态建设的“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当前和未来较长的时间,各地都在实施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规划。苗木生产的第一目标应该是服务于生态建设,也只有这样苗木产业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使苗木产业致力于生态建设目标,不是仅由苗木产业自身就能完成,必须有各方力量的配合。各地区林业和园林管理部门要组织搞好自己的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规划,规划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绿化项目树种如与规划不符处,必须符合乡土植物、多样性、植被恢复、环境保护等生态建设原则。

园林设计师,不仅应该是个艺术家、工程师和经济师,也应该有丰富的生态学、植物学知识,在规划设计中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导原则,其他原则退居其次。

农林等植物方面的专家在引种研究中,要重视生物入侵风险。要致力乡土植物的研究、保护、扩繁和应用。各地应该调查公布自己的乡土植物名录、濒危植物名录和优先保护植物名录。

3.1.2 苗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

未来几年中国绿化苗木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竞争策略是差异化和特色化。苗木产业,必须加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苗木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方向转变。

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规范绿化苗木市场秩序[6],制定出台相关标准,指导苗木生产交易。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增强管理部门、规划部门、设计施工部门、苗木生产部门的信息对接,推进苗木“订单”生产。建立苗木生产基地和科研机构协作,及时解决提高苗木商品苗率和栽植成活率。

苗木生产者应进行市场调查,争取订单生产。无法进行订单生产的种类切忌盲目跟风,而应该抓住苗木品种本身的最有利因素,以不变应多变。譬如,乡土树种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应该是苗木生产的一个不变法则。苗木的耐旱涝、抗污染、抗盐碱性在造林绿化中一直倍受重视。

绿化苗木主要可分为造林绿化类苗木、园林观赏类苗木、经济果木类苗木,经营方式有所不同。

(1)造林绿化类苗木。对于造林绿化类苗木要全面推行订单育苗制度,凡是有造林任务的地方,应当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解决苗木供应问题。在订单育苗中,首先要制定种苗的采购计划,努力实现造林计划与育苗计划的有效衔接,林业部门要与育苗单位签定供销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以保证造林用苗的数量和质量,要对育苗单位提供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2)园林观赏类苗木。各城市已陆续制定了自己的绿地系统树种规划,今后园林设计师和苗木生产企业应该参照树种规划进行设计和种植,但前提是:①树种规划科学合理,②设立专门机构对绿化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进行验收。

一个区域的苗木生产要短、中、长期种类相结合,品种、规格齐全,但各苗圃又要专业化和进行分工。要做到这点,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规划和协调。

目前苗木市场上缺乏种源供应,是阻碍乡土树种推广最大因素,相关主管部门可通过公开需求信息,实行订单育苗,大面积培育并使用乡土树种,引导私人苗圃生产乡土树种,提供种源及培育技术,从而解决种源问题

(3)经济果木类苗木。在退耕还林和农林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经济林苗木或生态经济效益兼用型苗木,除了具有绿化、美化功能外,还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绿化,资金是一个最大的瓶颈。经济果木类苗木,是在政府经费支持不足的条件下个人投入有一定产出的农民热于接受的绿化类型。

4 结 语

在生态植被建设中,只有树种规划、植物配置设计和苗木生产工作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性植物群落保护、保护乡土树种和自然环境修复的科学原则,苗木生产才能真正为生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罗文扬,卢山,罗萍.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探讨园林苗木生产[J].热带农业科学,2009(4):60~64.

[2] 吕天生,李玉玺.浅议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32~132.

[3] 侯阳.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9):168,176.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3

__区位于京津之间,区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全区辖29个乡、镇、街,721个行政村,人口83.11万。近年来,__区的林业工作,按照区委和区政府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的战略思路,瞄准“三步走”发展目标,突出“打造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城市”这一主题,以迎奥运为契机,抓住机遇,持续推进,使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的态势,城乡整体绿化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林业资源大幅度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__年底,实现林木覆盖率27%,__的林业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人事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照发达地区,__绿化水平还不是很高,绿化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2、受市场经济效益影响,在绿化造林中,群众争相栽植速生杨,造成树种单一,使林木病虫害隐患加重,今后在树种多样化上要下功夫,改变种植结构,实现绿化美化的效果,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

3、解决好造林用地的问题,防止出现矛盾。一是通过土地结构调整,预留土地;二是采用土地补偿,树权归集体或个人的方法,三是土地面向农户或社会,采取拍、租植树权收取土地租金的形式。所有造林用地全部由乡镇街道自行解决。

三、建议与对策

为让__大地大面积绿起来,区林业局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依托绿色通道,实施大绿工程,建设生态绿廊,展示__形象。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把__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依据《天津市__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区林业局全力以赴做好植树造林工作。20__—20__年全区造林面积3.5万亩,其中重点工程2.45万亩,一般工程1.05万亩。

1、__区外环绿化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高速联络线、北外环、东外环绿化工程。途经长度20.2公里,涉及大碱厂、曹子里、徐官屯、梅厂、下朱庄、南蔡村6个乡镇街及农场。绿化面积2090.66亩,植树29.19万株,动土方26.29万方。

2、高速公路、京山铁路绿化整改提高工程:主要包括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高速、京沪高速、津蓟高速及京山铁路绿化工程完善提高。共重造面积3551.8亩,补植株数17.49万株。动土方41.7506万方。

3、京津城际铁路两侧加宽和农田林网绿化工程:主要包括绿化加宽工程和两侧500—1000米范围内农田防护林及村庄环村林完善提高。涉及高村、大王古庄、白古屯、城关、泗村店、东蒲洼、豆张庄、黄庄街、下朱庄9个乡镇街,途经长度43.5公里。造林面积3919亩,植树26.52万株,动土方25万方。

4、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全区29个乡镇街,以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建设为主,重点是绿色边界、绿色河流、路网沿线的防护林网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植树56万株。主要建设内容:津西北防风阻沙林带、一、二级主要河道沿岸绿化、农田林网标准化建设,营建300—500亩左右的网格;九横九枞路网沿线绿化;新农村、生态村环村林建设。

5、重要通道农田林网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高速两侧1000米范围内农田防护林及村庄环村林完善提高。京津高速两侧1000米范围内村庄、路、渠造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完善提高,涉及高村、白古屯、河西务、泗村店、南蔡村、大碱厂、徐官屯、曹子里、梅厂、上马台9个乡镇街,造林面积2313.7亩,植树23.2万株。

6、九横九纵路网重点路段绿化工程(片林工程):主要包括京津公路(南蔡村至河西务段);高王公路(104路口至王庆坨段);碱东路(南蔡村至大黄堡段)。绿化工程长度35150米,造林面积2693亩,植树16.2万株

四、加强保障,全面实施

为保证六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区林业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提早动手,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按照“四个结合”、“三个坚持”的原则进行规划。即防护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植树造景与美化展示相结合;路边遮挡与远景透视相结合;造林绿化与农民收入相结合。坚持造林与管护两手抓,坚持绿化树种多样性与立地条件相匹配,坚持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规划。

其次细化工作任务:自20__年6月,组织科技人员实地踏查,编制规划设计方案,作好基础工作;11-12月份落实任务,做好招投标工作,实施土方工程,准备苗木,争取冬植完成全部任务的60%;20__年1-2月,进行春植前准备,落实地块,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制;20__年3-4月,定点挖坑,栽植,完[文秘站:]成全部绿化任务;20__年5月,督促检查,提高成活,保证效果;20__年5-12月,加强管护,完善提高,全面验收。

第三保证“四个”到位:1、思想认识到位。此次绿化工程建设是我区重点工程,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更是改善全区生态环境和展示__形象的民心工程。工程进度快慢、质量高低,影响全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局,全体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落实,20__年冬植要完成各项任务的60%以上,20__年春植全面完成绿化任务。2、组织领导到位。此绿化工程由区政府统一领导,涉林部门相互配合,乡镇街道具体落实。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搞好协作,落实责任,保证质量。3、准备工作到位。林业部门超前规划,按照《天津市__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08年秋冬季到09年春季重点绿化工程实施方案,乡镇(街道)积极落实绿化用地,落实苗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与涉及农户签定协议,保证稳定,为做好林业打下基础。4、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到位。林业局由局党组成员带领27名科技干部深入到个乡镇街、造林地段进行技术指导,协调乡镇做好苗木、土地的协调以及绿化督促检查。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4

乡土树种一般自然分布在城乡结合部、近郊田埂、城市公园的山坡、山顶及风景名胜区域,是绿化、美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树种。生态公园,指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是公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1.乡土树种适生生态性强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植物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分之一。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而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所以,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口,乡土树种还能维持城市绿化长久稳定。免遭自然气候变化及病虫害的严重损害,另外,由于城市生态立地环境相对较差,生态脆弱,这就要求造景植物抗性强、适应性强,便于管理。

2. 乡土树种生态效益高

乡土树种多为高大乔木,据有关测算资料介绍,每公顷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吨,产生氧气12吨,蓄水1500m3,降低噪音26—34分贝,削弱风速40%一60%,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

3.性能价格比高

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要通过科学的配植和植保防护,完全可营造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实在是极其优良的园林树木。乡土树种育苗技术成熟,苗木价格和管理成本都较低。大量应用则可以降低在成本和管理方面的费用。并且,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所以说乡土植物适应性好、抗性强、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作为生态公园要充分保留的自然山坡、林地、水系、自然痕迹等绿化设施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在充分保留风景原貌及植物物种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公园的绿化规划。

(1)自然植物群落的保护。保护原有景观不被破坏就是保护植物多样性,山林水体有落羽杉、池杉叶芽嫩绿,远有千年桐,先花后叶,满树雪白;山苍子点点淡黄的小花簇生枝条,充满早春气息,因此远山苍苍,暮霭茫茫。秋天近有落羽杉、池杉叶片变红,远有山乌桕、漆树为红叶背景林,季相变化明显,天际线优美,实为公园一大特色景观。该山林经过林相改造,多年来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不宜过度开发,应保留其现有的景观。自然林地的生态效益要远远高出人工造林。

(2)乡土树种的保护。对公园原有的大规格树木如:山乌桕、漆树、野牡丹、山苍子、春花等乡土树种,进行建档立卡,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移植,落实专人进行严格保护。

(3)原有地貌的保护。保持公园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减少客土的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园内山地的绿化巧妙地利用了山体、自然的地形和地貌,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仅对个别树种进行客土回填,尽量做到了土方就地平衡。

城市植物造景应该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遵循植物固有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独特的生境条件,依据地域文化习俗和市民的行为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对环境抗污染的生态调节功能。一方面要合理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布局,通过绿地的点、线、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乔木为主体,以植物群落为基础,构建乔、灌、草、藤等复合生物群落,形成一定规模的植物群落,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运用乡土植物,增加乔灌草复层群落绿地,并注重空间绿化,提高绿量;另一方面要师法自然,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林艺术技法,吸收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意境和含蓄美感的表现手法,在追求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合艺术美,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尽量体现园林的艺术性,优化树种配置,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达到生态和美学的高度和谐。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5

二、目标任务

(一)绿色城市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全县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由现在的33.56%提高到36.8%以上,绿化覆盖率由36.55%提高到42.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1.3平方米以上。县城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全县开发区绿化覆盖率和校园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军队营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创建绿色开发区1个、绿色校园4个。

2.牵头单位: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武装部、经贸局、教育局等单位配合。

(二)绿色村镇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全县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由现在的15%提高到1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色村庄42个(每年创建绿色村庄14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及绿色村庄都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

2.牵头单位: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总牵头。组织协调落实,绿色村庄由县农办牵头组织协调落实。

(三)绿色通道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完成公路和铁路绿化22.26公里,其中:县乡道绿化20公里,铁路绿化2.26公里。全县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继续保持100%,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89.8%提高到95%以上,铁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61.2%提高到75%以上。

2.牵头单位:由县交通局牵头组织协调,公路分局、铁路建设办公室等单位配合。红线内分别由县交通局、公路分局、铁路部门组织协调落实;红线外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

(四)绿色屏障

1.目标要求:到20__年,林业部门完成沿路(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金溪一重山、环城一重山等“二沿一环”造林绿化0.3395万亩;水利部门完成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万亩。交通干线一重山、闽江流域一重山绿化程度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分补植改造面达到95%以上,主要江河和中型以上水库一重山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5%以上。

2.牵头单位: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水利局、农业局等单位配合。

三、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并负责落实土地、资金、劳力等事宜,制定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添彩增绿、兴林富民活动,扎实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二)县绿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1.县人武部:牵头负责驻部队和武警部队的营区绿化,积极支持地方搞好驻地周围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

2.县委组织部:负责把造林绿化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

3.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城乡绿化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4.县文明办:负责将各级各部门“四绿”工程建设任务列入各级文明单位考评内容。

5.县农办:牵头负责新农村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绿色村庄”创建工作。

6.县监察局(县效能办):负责开展城乡绿化监察、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核。

7.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纳入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在重点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

8.县经贸局:牵头负责开发区、有关厂矿、企业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

9.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10.县科技局:加大城乡绿化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强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

11.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县级财政预算资金,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县级部门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并加强资金监管。

12.县人事局:提供造林绿化人才支撑,与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城乡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

1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1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编制城市和各类建设用地的绿化规划,按照相关规定,留足绿化用地;负责县城和乡镇绿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牵头组织“园林县城”、“绿色乡镇”、“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等创建工作。

15.县交通局:负责编制公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管辖路界范围之内各等级公路的绿化任务。

16.县水利局:负责编制水库、渠道、堤坝、水电站等管辖范围内的造林绿化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配合林业等部门做好江河、湖泊、水库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工作。

17.县农业局:负责指导不宜耕作的坡耕地造林和农场绿化,配合做好农田林网建设。

18.县林业局:承担县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制订和组织协调。牵头负责实施绿色屏障建设。

19.县外经局:负责台商投资区的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20.县广电局: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宣传报道城乡绿化工作。

21.县环保局:牵头负责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2.县绿化办:牵头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23.县煤炭行管办:牵头负责煤炭企业治理矿区生态环境,开展厂区和生活区绿化。

24.县总工会:发动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地方造林绿化工作。

25.团县委:发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地方植树造林工作,开展“保护母亲河”植绿行动和绿化宣传等活动。

26.县妇联: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创建“巾帼绿色家园”、建设“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

27.县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编制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车站和铁路地界范围以内的造林绿化。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四绿”工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建设、谁落实”的原则,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四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绿化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报县绿化委员会审定汇总后付诸实施。严格考评,各乡(镇)政府每年应向县政府和县绿化委员会上报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情况。各责任部门要制定考评方案,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将结果报县政府和县绿化委员会。县政府将对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加强督查,县人大将对各相关建设责任部门和乡镇政府实施“四绿”工程进行专项检查,县监察局、县效能办要组织开展专项督察(督查),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城区绿化,要求底前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开辟街头小绿地、小游园,临街单位要实施拆墙透绿,提倡种植多排行道树,多种乡土珍贵树种,建设城市林荫景观道,逐步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校园绿化,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见缝插绿,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开发区绿化,应同步完成绿化规划,按规定留足绿化用地,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园区道路两侧要有足够的绿化空间;入园企业也要按照用地规划要求,退红线,留绿地,搞好厂区绿化。乡村绿化,以“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村”为载体,引导农民利用“四旁两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道路绿化,凡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 两旁20~30米,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10~20米,县、乡道路沿线两旁3~5米以上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构建绿色长廊。“两沿一环”绿化,加强封山育林,保护原生植被,补植套种珍贵树种和季相植物,优化林分结构,将沿路、沿江、环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季相明显的森林生态景观功能的绿色屏障。水土流失治理,在已划定水土流失区域的林地内,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加紧造林绿化,加强封山育林,严禁任何采矿项目的审批,禁止一切放牧、砍伐等一切农事、林事活动。

(三)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创新义务植树履责机制,引导和鼓励全县干部群众参加植树、认种认养、捐资助绿、购买碳汇、以资代劳等,探索建立多形式绿化新机制。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并辅以苗木补助措施,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大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引导企业、个人、其它经济组织参与县乡道的道路绿化,引导农民在城郊建绿化苗木基地、乡村森林公园。同时,财政部门要落实绿化苗木补助资金。创新采伐利用政策,对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林木,经林业部门核准,允许经营者自主选择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在保证不影响道路两侧整体绿化的前提下,允许合理、有序地间伐部分树木。农民个人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营造的林木,允许继承和转让。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为主;着眼高标准,立足早见效;科学规划,强力实施;利用三年时间,尽快提升交通干线、旅游干道两侧,以及景区景点周围的绿色质量,全面提升我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镇的绿化、美化。

2、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亮点示范,注重实效,推进全局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原则;坚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缮、完美的原则。

基本概况

镇古为黟县赤山镇,自唐永泰建县千余年来一直是城关镇。镇域经过两次调整变动,现在的镇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27.3公里,东临金字牌镇和柏溪乡,西接小路口镇,南与塔坊乡、祁红乡及休宁县接壤,北与大坦乡、古溪乡为邻。全镇总面积3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城区面积3900亩,慈张公路、皖赣铁路及新建的黄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全镇辖18个行政村,136个村民组,人口为483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40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度,农民人均收入为4890元,其中林业收入1500元,占31%。

我镇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地面积3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4%。活立木总蓄积77.3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各类林场14个,营造人工林2.4万亩;有部级、省级公益林共79247亩。城区周边有茶山公园、宋家山森林公园等集绿化美化、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场所五处,县政府计划用2-3年时间从城区沿阊江河往南修建一条长约4公里的河边绿色长廊,那将又是我县市民进行晨练、散步的又一好去处。

规划设计内容及技术措施

镇作为我县第一大镇位于县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本次绿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我镇将按照祁门县绿色质量提升行动领导组[2011]8号文件通知部署要求,以全面提升城镇绿化美化质量全力打造慈张公路及皖赣铁路绿色长廊为目标。规划用2-3年时间,在城区周边及交通干线两侧建成13个绿色质量提升亮点工程,合计实施面积2504亩,建设期为3年,即2011年至2013年。建设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景区景点(含节点)绿色质量提升

规划设计3个提升点内容包括:绿色产业园开发绿化工程、华杨工业园新区开发绿化工程、阊江河绿色长廊绿化工程,工程实施总面积5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化美化。主要措施是采用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常绿树种与彩色树种、乔木与灌木、竹类与木本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立体搭配,对园区进行绿化,美化;对现有的古树挂牌登记,设置围栏保护和病虫害防治;设立封山碑,制定护林公约,组建护林防火队伍。

2、百佳摄影点绿色质量提升

规划设计1个提升点为茶山公园绿化提升工程,实施面积2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化美化。主要措施是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补缺补差,采用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常绿树种与彩色树种、乔木与灌木、竹类与木本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立体搭配,对园区进行绿化,美化;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和围栏保护;砍除杂草、藤蔓等植物,促使新造幼林生长。

3、新农村建设绿色质量提升

规划设计2个提升点内容包括:西风坦雷竹园丰产工程、华桥新村绿化提升工程,工程实施总面积19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高效雷竹培育,道路绿化,河坝、护坡绿化等。主要措施是采取除草,施肥等加强笋竹两用林的管理;搞好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绿化。

4、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山场及其它(含城镇、园区)绿色质量提升

规划设计4个提升点内容包括:站办林场速生丰产造林工程、松植园绿化大苗培育工程、宋家山森林公园多功能提升工程、青罗寺森林登山探险旅游工程,工程实施总面积1314亩。主要建设内容为中幼林培育,珍贵绿化大苗培育,封山育林,补植补造,迹地更新等。主要措施是按照营林规程对人工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大径材;立足乡土树种,提高珍稀树种大苗培育的比例;对达到主伐年龄的人工林林分,要逐步安排块状皆伐,并栽植毛竹或阔叶树,及时更新;组建护林防火队伍。

5、城镇绿化绿色质量提升

规划设计3个提升点内容包括:七里桥新城区三期项目工程,实施总面积3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城镇建设,园区建设,绿化美化。主要措施是采用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常绿树种与彩色树种、乔木与灌木、竹类与木本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立体搭配,对主干道城镇、园区进行绿化,美化。

投资概算

根据当前劳动力日工价、苗木价格、管理费用等经济指标,估算我镇2012年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点5个,面积1224亩,工程总投资为2163.6万元。其中:

1、景区景点(含节点)绿化质量提升点2个,面积410亩,投资900万元。

2、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山场及其它绿化质量提升点2个,面积714亩,投资363.6万元。

3、城镇绿化质量提升点1个,面积100亩,投资900万元。

效益评价

1、生态效益

通过以毛竹垦复扩园、纯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间伐等科学措施,优化林分结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土地绿化率,提高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

2、社会效益

通过对城区周边、公路主干线、景区景点、河流两岸以及新农村绿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绿化美化城镇旅游休闲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3、经济效益

工程实施后,林分内林木质量可以得到提升,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同时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苗木产业发展,也为我镇林农增加劳务收入。

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发动

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生态治理工程,是充分展示祁门对外形象,加快现代旅游城市建设的德政工程,为营造浓浓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氛围,镇政府牵头,林业主管部门及各提升点单位具体实施,通过张贴标语,制作横幅、宣传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我镇计划在公路沿线,各提升点悬挂大型横幅,在醒目位置,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一座。通过系列宣传发动,增强了全民参与意识,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干群都来关心、支持并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来。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决定成立“镇绿色质量提升行动领导组”,明确镇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镇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站,具体负责提升行动日常工作。同时,明确具体责任,做到13个提升点都确定一名副科领导包点以及技术负责人,确保每个提升点事有人抓,责有人担。

3、落实资金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7

目前,由于对绿化树种的应用缺乏正确认识,河北省的园林绿化状况发生了变化,乡土植物逐渐由外来树种代替,原有的城市绿化特色逐渐消失。大多数优良乡土观赏树种及优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未得到广泛开发及应用。河北省野生和长期栽培的乡土树种有89科,245属,799种和199个变种与类型[2],但是只有少部分落叶阔叶树种被应用于园林绿化,例如:据邯郸园林绿化乡土树种应用调查表明,邯郸市应用园林绿化树种54科、130属、300种,其中,乡土树种应用的科、属、种分别占邯郸市应用树种的51.9%、46.2%和25.0%[3]。

1.2 河北省乡土树种园林应用存在的问题

1.2.1 乡土树种的规模化研究较少

目前,乡土树种的规模化研究都存在滞后的问题,许多园林设计人员对乡土树种资源极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在规划设计中很少应用。同时,相关学科领域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乡土树种产业化开发程度低,市场狭小[4]。

1.2.2 大量引进外来树种制约了乡土树种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在城市绿化中出现了某些流行趋势,出现了跟风现象,诸如草坪热、大树热、色块热、南方树种热[5]等。以乡土树种为主的绿化状况发生了变化,乡土植物逐渐由外来树种代替,原有的城市绿化特色逐渐消失。

二、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建议

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应该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园林建设功能需要及用途进行规划,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就是绿化树种特性和绿化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适地适树体现了树种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如邢台市襄都路上的高杆女贞和红叶石楠,在南方它们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在邢台普通年份加上保护措施也能过冬,但遇到了2009年的极端天气,它们几乎全军覆没,造成很大损失。同样在邢台市有的小气候条件下,同样是2009年,它们也能生长良好。因此在绿化之前充分分析绿化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特性,把符合绿化目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乡土树种确定为主要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是非常重要的。

2.1 加大乡土树种的宣传和研究推广力度

加大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推广应用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增强自我营销功能[6]。目前,各地建筑趋同,道路趋同,街景趋同,园林趋同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竭力模仿,甚至照抄外地模式是普遍现象,从而导致城市特色快速消退,特色城镇越来越少。邢台有几条街行道树是苦楝,每到初夏,满街是淡淡的苦楝花香。闻着花香,感到生活是那么恬静和安逸。我们的杜梨,也是很好的乡土树种,春天满树繁花,淡淡的香气,秋季一树红叶,为什么我们的园林绿化中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研究,没有优选它们中的优良品系与单株。

2.2 立法上制定乡土树种应用法规

把乡土树种的应用,按区域划分,分别制定出不同区域乡土园林树种,乡土地被植物应用比例等硬性指标,在评选园林城市,园林单位,园林住宅区时,乡土树种达不到一定比例,不授予园林城市,园林单位等相关称号等措施。

2.3 重视并加强乡土园林苗圃建设

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固然重要,但目前现有的、可利用的优良乡土树种苗源规模小、数量少,无法满足绿化所需苗木的大量需求,因此急需扶持优良乡土树种繁育基地,选出既耐修剪又适于大量繁殖、观赏效果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适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并且加强对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同时要跟踪市场信息,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树种,也可与国际苗木市场接轨,变进口为出口。因此,在提高苗木质量、数量的同时,积极协同园林植物科研所、植物园等有关单位开展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为城市园林植物提供必要的苗木来源[7]。这样的决策者和设计者将在乡土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同时促进苗木生产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形成了乡土树种从生产到应用程序的良性循环。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8

1、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乡土树种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植物是己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的生物。平衡维系着植物生存和群落演替,促进环境正向演变。从适地适树的角度看,乡土植物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尤其在土壤和其它条件不良的地区,一些乡土植物可依靠其顽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无需对土壤作特殊处理,在土质不好的城市园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乡土植物能有效地避免地力衰退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能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由乡土植物形成的森林群落,林分结构稳定,树木生长旺盛,抗逆性强,又由于物种多样,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完善,病虫害不易爆发成灾,即便发生也因天敌的大量存在而较外来树种容易控制,可以避免毁灭性灾害[2]。

1.2乡土树种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最佳保障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物种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对当地生态型园林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生态平衡,任何外来物种的到来都会使原有的平衡打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这不仅需要时间,有时在重建平衡的过程中还会使原有的一此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若多用乡土树种,少用外来植物,本地区的生态平衡不易打破,即使打破重建平衡也容易[3]。

2、对推广应用乡土植物的建议

2.1加大宣传,园林绿化建设各方统一认识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乡土植物设计、应用以及科研的支持,在政策上多宣传,在经费上要多投入,建设职能部门在园林绿化设计方案招投标和园林绿化竣工验收时要把好关,各方通过经验介绍、报告、学术交流等形式对应用乡土树种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认识到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特色景观,节省养护费用、带动苗木生产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逐步推广应用乡土植物。

2.2强调自然式设计和乡土化设计

推广应用乡土植物,规化设计人员也是关键,所以应从园林工程规划设计着手,应大力强调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和生态设计,从而使设计人员重视乡土树种的选择应用。另外,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乡土植物的宣传介绍,使各方特别是设计人员和工程甲方充分了解乡土植物的特点和优点,好加以应用[4]。

2.3引导建立综合性的乡土植物苗圃

支持和鼓励苗木生产商大量驯化繁殖树形美、有特色、前景好的乡土树种,决策者和设计者可在设计中大量应用新的乡土树种,引导苗木生产进行繁殖生产,逐步形成良好的乡土树种市场,促使乡土树种的应用与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2.4积极提高乡土苗木的质量、规格和培育新品种

1)必须根据各城市的环境要求对乡土植物资源进行种源筛选,同时针对城市园林特点及特殊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模拟试验,研究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并对不同环境下的适生种类进行评价、筛选及分类,提出在城市园林应用中的适生范围。

2)探索乡土植物的原生态条件及繁殖规律,进而研究安全、有效的人工保存和快繁方法,探索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容器育苗、水肥促控技术和设施调控等栽培促控技术研究,促进苗木生产,以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保证苗木的质量和规格。

3)加大对乡土植物的系统选育工作,不断培育出新品种,特别是既适应城市绿地环境,又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充实绿化苗木种类。

2.5制定科学合理的乡土树种开发规划方案

各地均应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系统的资源普查,建立乡土园林绿化植物档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结合城市森林公园或大型风景绿地的建设,划出相应位置和土地,建立乡土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研究基地,并兼作科研成果示范场所,以加强对乡土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乡土园林绿化植物宝库,指导合理利用和保存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绿色遗产。

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开发利用,杜绝无序的、掠夺性的狂挖滥采等短期行为,特别对珍稀物种要加强保护,通过人工繁殖和野生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扩大资源量和保存物种基因,最大限度地减少野生资源的采挖量,要让自然增长量高于采挖量,以利永续利用,特别不要轻易挖掘迁移古树,保护本地的生态植被。

2.6合理地进行引种驯化,丰富本地树种

推广应用乡土植物并不是盲目地拒绝外来树种,对于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应该建立引种驯化基地,使其逐渐适应本地环境,然后在绿地中推广应用,从而丰富本地树种,稳定植物群落,建立异地景观。

3、结论

总之,乡土植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该受到园林部门的重视。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广乡土树种的运用。对于园林设计来说,运用乡土植物可以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希娟,郭文毅.汉唐长安城园林的绿化及其现代启示[J].唐都学刊,2001年02期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9

第一,围绕提升城市品味,实施城镇及周边绿化工程,全县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362亩。这项工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城区内所有道路、街头、空地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居民楼前都要坚持“见缝插绿、退硬还绿、拆墙透绿”的原则进行绿化,全面消除黄土露天的现状,其中县城区文明街西段北侧新建占地203亩的生态公园,新增绿地150亩;对县城内已经进行绿化的道路进一步完善提高,新建的道路进行配套绿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及居民小区绿地率要达到30%以上,城中村宅旁院内、闲散隙地和街道新增绿化面积1370亩。二是城区外环两侧新增绿化面积571亩。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重点栽植园林景观苗木,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开放式绿化格局。三是在县城周边建设两个城市生态园林,单个面积2000亩。其中,在县城西南林南仓矿塌陷区建设面积2000亩的城市生态园林1个;在县城以东102国道两侧,以唐山豪门园林公司苗圃基地为基础,建成面积2000亩的城市生态园林1个。四是加强鸦鸿桥、窝洛沽两个小城镇绿化工程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36亩。其中:鸦鸿桥银河大街、鸿翔广场、大和平工业区、鸦丰路两侧,窝洛沽腾飞路、政府大街、吉祥大街、二院街、鸦丰路镇区段、幸福路两侧都要因地制宜地栽植各种花草树木,全面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

第二,围绕建设绿色走廊,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9412亩。全县境内所有道路,都要按照国道和高速每侧50米、省道每侧40米、县道每侧30米、乡道每侧20米、通村路每侧2行树的标准,建设高标准绿化带,需要绿化道路共计352条(其中:国道及高速公路2条,省道4条,县道5条,乡道22条,村道319条),绿化总长度258.5公里。通道绿化要在保证全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搞好102国道、京沈高速和两条高速引线的绿化,玉鸦连接线绿化要与景观大道建设规划相统一,体现工作的长远性。通道绿化工程中国道(含高速)和省道苗木要求胸径7厘米以上,栽植株行距为3×4米;县、乡、村道苗木要求胸径为5厘米以上,栽植株行距为2×3米。所栽植树种一般以高大乔木为主,可以选择一些速生生态树种,或配合栽植灌木、建设苗圃,实施立体绿化;郭家屯、唐自头等北部山区乡镇也可以选择栽植核桃等经济林树种。县级以上通道两侧林带要与农田进行护网隔离,护网设置标准为每隔4米立2.6米水泥桩1个,中间拉5道铁丝网,以避免人为损坏。

第三,围绕美化农村环境,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7781亩。全县750个村都要按照户均新植10株树标准进行绿化,既可以在农户宅旁院内、房前屋后、闲散空隙地、沟坎渠边、街道两侧进行绿化,也可以集中栽植环村林。栽植树种一般以高大乔木为主,也可以选择经济林树种。栽植密度因地势而定,片林株行距一般为2×3米,苗木规格要达到国家一级苗标准。

第四,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田及“四荒”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500亩。其中,建设农田防护林2500亩,荒山造林5000亩。农田防护林网格面积以200-300亩左右为一方,利用田间道路、河渠、地埂等栽植高大乔木,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荒山造林要把抗旱栽培放到首位,大力推广容器苗上山造林,保证容器苗造林面积达到85%以上。

第五,围绕净化环境,实施工业园区及企业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852亩。重点绿化后湖工业聚集区,要坚持高标准设计,做到“春花、夏荫、秋红、冬青”相宜,努力使园区成为绿化建设的示范区;这里提示一下,在后湖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有关乡镇要严格按照园区建设长远规划进行树木栽植,以保证园区建设和绿化一步到位。企业绿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化小品,改善厂区生态环境。园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产生有害及污染物质的工业企业要建设宽度不低于50米的环形封闭防护林带。栽植树种一般以高大乔木为主,内部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

第六,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矿山修复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80亩。重点绿化治理北部山区西起马头山、东至麻山寺沿山已关闭的石料场,栽植树木4205株,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山”。

二、把握关键,扎实推进绿化攻坚行动顺利开展

刚才,会议下发了《*县绿化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可以说,绿化*攻坚行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提前谋划、提早动手,把握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责任单位及分工,抓紧开展工作,确保全县绿化攻坚行动顺利推进。

一是要提前搞好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对照《*县绿化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提前搞好调查摸底,认真研究谋划本乡镇、本部门绿化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细化到具体地块、苗木种类、造林机制等,城市生态园林、城区四环和国省道路两侧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紧进行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园林和城区四环绿化由建设局负责,国省道路两侧绿化由林业局负责,9月15日之前必须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造林树种的选择,坚持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适地适树的原则,实施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混交林比例,积极推广使用优新品种和优良的乡土树种,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要全面解决绿化工程占地问题。解决造林占地问题是开展绿化攻坚行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问题,我县通道绿化工程、城区四环绿化工程和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需占用群众土地,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创新机制,采取机动地调整、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抓紧解决造林用地问题。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群众讲清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绿化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土地调整工作,既要注重绿化*的整体利益,又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农民土地经营权与林权持有者的权益问题。各乡镇必须要在9月20日之前,按照市里下发的制式协议样本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建立专门档案,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是要切实解决绿化工程资金问题。这次绿化*攻坚行动规模之大史无前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市、县两级财政都将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工程建设,完成造林任务并经县验收合格后,将按照《*县绿化攻坚行动资金筹集和补助办法》兑现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在县以上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采取社会筹资、企业投资、全民投劳相结合的办法,拓宽筹资渠道,活化融资机制,千方百计弥补县以上补助资金不足部分,包括林木胁地补助资金。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上级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包装上报造林绿化项目,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有效解决造林绿化资金紧张问题。

四是要解决好造林所需苗木问题。这次造林绿化攻坚行动大会战,需要大量苗木,特别是需要大规格苗木较多,我县国省道需栽植胸径7厘米以上大规格速生杨等苗木16.2万株、县级以下道路需栽植5厘米以上大规格速生杨等苗木58.69万株,苗木需求缺口很大,能否保证苗木供应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各乡镇要根据各自造林任务,在摸清本辖区可用苗木数量的基础上,确定所需苗木缺口;县林业局要在原先预定苗木的基础上,继续与天津市宁河、蓟县等外地重点苗圃联系,掌握造林所需苗木信息,要抓紧组织人员到自然条件相近地区订购采购,对外来的苗木,要搞好运输贮藏,减少水分损失,保证苗木质量。

五是要确定好绿化主体和专业队伍。由于绿化攻坚行动大会战涉及全唐山市,届时绿化专业队伍将非常紧张,因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提早联系,提前确定绿化主体和专业队伍,签订造林合同,以工程的形式,划分标段,按合同组织施工。

三、狠抓落实,确保绿化攻坚行动取得全面胜利

绿化攻坚行动规模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集中、涉及部门之多都是空前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超常规的办法,做好各项组织落实工作。

一是要全面发动,全民参与。造林绿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宣传和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特别是县广播电视部门要将造林绿化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造林绿化事业,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搞绿化的良好格局。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10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20世纪80年代,我国园林工作者率先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1]。20年来,对生态园林认识褒贬不一,说法各异。而在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概括为生态文明理念,折射出人类理性的光芒[2]。一般认为,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传承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融合着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活诉求。

园林绿化不仅对物质生产具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可见,园林绿化工作是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大到国土规划,小至一个城市的规划均必须重视园林绿化问题。

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而言,全国每年种植大量树木,但保存率尚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地区的单位用大量资金盲目地从引进不能在本地生长成活的苗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主要是缺乏对气候土壤分区和各种不同树种生态习性的认识。另外,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苗木种类贫乏,缺少适合各种类型用途规格的苗木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园林建设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当做好当地的树种调查工作,总结出各种树种在生长、管理及绿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本地各种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对树种的要求制定树种规划,以此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根据千岛湖区实践进行认识与探索,提出相关建议。

2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评价

2.1乡土树种较少

淳安县地处浙江西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湖泊等俱全,天然林植被资源丰富。主要乡土树种有香樟、合欢、桂花、玉兰、杜英、柏树、石楠、深山含笑、杜鹃等。因此,在树种规划时,应当重点应用乡土树种,此外,还要着力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以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控制在8∶2左右。

2.2绿化树种较单调

据调查,目前县城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约有200余种,但广泛应用的仅有十几种,难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行道树种类较少,仍以香樟、悬铃木、桂花、银杏、广玉兰为主,缺少地方特色。公园和庭院绿化应用树种主要是香樟、合欢、女贞、银杏、水杉等乡土树种,还有一定量的引进树种。花灌木有紫荆、桂花、夹竹桃、杜鹃等,这些已应用的花灌木,花色优美,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树种选择上,品种较少,缺少色叶树和优美的观花灌木。为此,在树种规划时,应当大量应用速生树种快速形成绿色氛围,同时搭配长寿、珍贵的慢生树种,还要注重乔、灌、草、地被植物的结合,丰富上、中、下层植物种类,形成复层立体植物景观。

2.3湿生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淳安县城碧水环绕,资源丰富。因此,应充分发挥滨湖城市特色,结合滨水绿地景观的构建,广泛种植湿生、水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景观。

3树种规划的原则

3.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是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就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此外,为了丰富植物种类,必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栽培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根据各树种的生物习性和不同立地条件类型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树种特性,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3.2突出特色原则

每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色,好的树种规划,应当体现出不同性质城市的特点和要求。地方特色的表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当地著名、为人们所喜爱的几种树种来表现,另一种是以某些树种的运用手法和方式来表现。在树种规划中,应根据树种调查结果确定几种在当地生长良好而又为广大市民所喜爱的树种作为表达当地风貌的特色树种。

3.3合理搭配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往往一开始时均希望在短期内就可以迅速产生效果,所以常常选用生长快、易成活的树种。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就不会满足于最初的想法,而要求逐步提高绿化质量,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因此,在树种规划时,必须考虑园林实践问题,合理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一般绿化树种和骨干树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乔木、灌木、丛木、藤木以及具有各种抗性和功能的树种,要既照顾到目前,又考虑到长远的需要。

4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最能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貌、作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主要用于行道树以及在绿地中组成林冠线的高大乔木。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较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它们对于各类绿地特色的形成以及小气候环境的创造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淳安县城的历史与现状,规划选定5种基调树种、15种骨干树种,加以推广应用(表1)。

5植物配置的基本要求

(1)绿地建设的植物配置必须确保乔木树种的主体地位,成为总体绿量的主要成分,并适当结合一定数量的灌木与草本植物,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基本模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丰富与保存。

(2)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之比以7∶3左右为好,重视中低层和地被层的常绿植物配置,使得冬季植物景观不至于单调。

(3)速生和中生树种在建设初期应占绝对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分步骤适当减少速生树种数量,为长寿、慢生树种腾出空间,逐步形成合理的配比。取最后长寿、慢生树种应占有约30%~35%的比例,以形成淳安县城稳定、长期的植物景观。

(4)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植物配置有关。而绿化效果好的城市,其植物配置的形式常常表现为灵活多样,显得丰富多彩。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带植、壁植、悬植、草坪、花境等各种形式都应恰到好处地适当运用,以避免总体效果的单一。

(5)植物配置的形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不外乎3种基本类型,即规则式、自然式和介于规则与自然之间的混合式。一般而言,在城市街道旁和建筑旁的绿化以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主,而其他地段的绿化则应尽量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配置方式。

(6)不论植物配置形式如何,在确定植物的具体定植位置时,都应确保树旁建筑的通风与采光,同时还应确保设置于地上或地下的各种工程管线设施不受破坏。因此,绿化设计与施工都应充分考虑到树木成长后必须与周围的各种设施保持适当的间距(具体数据可参照浙江省标准《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001)。

(7)在涉及树林的设计与施工时,应尽可能使其呈复层结构,若为单一树种的纯林也尽量成为异龄林。此外,对树林的林缘和林冠线也应充分重视,切忌平直呆板而无变化。

(8)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应严格控制进口草种的草坪面积。为此,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建议设置耐踩草坪时所用的草种应以乡土禾本草为主,尤其应采用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华结缕草(Z.ninica)、狗牙狠(Cyno-don dactylin)等;非耐踩的观赏型草坪则应重点推广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ra)、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常绿阔叶草类的应用。而且这些常绿阔叶草类,以及许多植株低矮、并且宜于粗放管理的草本花卉也应作为地被植物加以应用,如大吴风草、活血丹、虎耳草、紫萼、吉祥草、麦冬等不仅花色秀丽,而且相当耐荫,值得推广应用。

(9)花卉,因其姿色动人、色彩艳丽,对装点城市、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现代城市所不容忽视的基础材料。但一、二年生草花不宜过多。为此,在城市绿化的植物配置时必须优先选用那些管理粗放而又效果显著的花卉种类。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6结语

(1)园林绿地融入生态学理念,发展成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其范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空间,也符合当今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的思维。

(2)建设生态园林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注重树种选择与配置,力求实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3)千岛湖区的城市绿地建设,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个性魅力、彰显山水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周围的风景资源和山林植被,强调与市民生活密切的组团绿地和街头绿地建设,实现结构的合理化。近期的绿化的重点放在城中湖周围,以及千岛湖中心湖区的沿线城市地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园林绿化建设,突出和体现千岛湖的生态特色,增添文化内涵,营造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

(4)结合地域景区化[3],也即淳安当地政府提出的“全县景区化”,依托美丽乡村中心村、精品村和特色村建设平台,注重做好村庄的风貌优化、文化挖掘、景观打造、环境保育和综合配套,创造性地打造一种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的景区式生态新村,让生态文明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11

1.2区域优势

*植物区系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的植物区系,以及我国台湾的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县是华东和华南两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因此,*自然植物种在华东、华南地区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县开展阔叶树种开发和产业化,前景比较广阔。

1.3城镇园林绿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不断猛增,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这些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在的制约因素。“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这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更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

当前城镇林绿化四个趋势:①生态高效性。城市园林绿化逐渐步入了生态园林绿化的时期,力求更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以往城市园林绿化虽然也关注了植物之间的搭配模式,但这种模式过于简单,尤其在植物间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配置不尽合理,因此,植物群落缺乏稳定性,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管理。只有在园林绿化中,模仿自然群落结构,进一步提高绿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才能更好地调节和改善环境状况,降低园林绿地管理和维护的费用。③趋向自然化。即追求回归自然,要求在城市中营造“真山、真水、真自然”的生态景观。④区异性。即讲求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种效果的实现,一方面,必须通过植物配置手法;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丰富植物种类。植物种从何而来,必须大量地依靠乡土树种。

1.4乡村荒山和火烧山地造林的需要

根据浙江省林业厅*年统计数据,全省荒山和火烧山地面积较大。其中森林过火面积,全省*-*年47983公顷。其中:*年10589公顷,*年2576公顷,*年4450公顷,*年11120公顷,*年19246公顷。温州市森林过火面积*-*年共计14300公顷,其中:*年4948公顷,*年954公顷,*年1404公顷,*年1499公顷,*年5495公顷。当然这些数字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可以看出,森林火灾的严峻性。其原因主要集中在造林树种选择上,以往基本上选择针叶树种——松杉类树种,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近几年,我省对荒山和过火山地造林树种选择提出新的要求,尽可能选择阔叶树种,这是一个导向,同时也给*县一个机遇。

2*县乡土树种开发与产业化效益分析

目前,关于乡土植物群落建群树种开发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在*县,乃至全省都比较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县乡土树种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可以为华东地区提供城镇绿化树种和造林树种。

根据笔者在*县开展的乡土树种开发示范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本县大量的荒山土地资源,种植乡土树种,发展乡土树种产业,可以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在本县建立1亩苗圃地,需要树种种子50-75Kg,8元/kg,则种子费为500-600元;整地、播种、除草等人工费用约为500元;肥料、荫棚费用200元。上述每亩成本合计1200-1300元。亩产苗木数量平均约*0株,每株市场价格0.2元,如果抚育管理较好,1年出圃用于造林可产生效益约为4000-6000元,除去成本可产生利润约*多元。按*年全省森林过火面积4450公顷,每公顷造林3750株计算,如果*县可提供其中40%的造林苗木,可以产生效益66.75万元。因此,*县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发展造林苗木。

3*县乡土树种开发与产业化模式

通过入驻*县近3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欠发达乡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县比较偏远,山多地少,交通条件较差,人口相对较多。发展乡土树种苗木产业,由于土地状况的限制、农民认识不够,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势,但仍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工作期间,与县、乡政府的领导和其他省科技特派员多次商讨,有必要从全县发展的层面上开展项目,依托发达乡镇,着眼于欠发达乡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发展“*县乡土树种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应以较发达的司前镇为龙头,因为司前镇苗木生产已经有基础,并且成立了花卉苗木经济合作社,所以,建立以司前镇为核心,带动其他欠发达乡镇发展该产业,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乡土树种苗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县的实际情况,发展城市绿化苗木尤其是常规苗木缺乏竞争力,发展乡土苗木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乡土树种要打入城市绿化市场还尚需时日。然而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我们已经与杭州萧山园林工程公司达成协议,负责指导开发*县乡土树种苗木产业化。从目前来讲,在*县发展乡土造林树种比较切合实际,更符合农民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所以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并引导该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讲,适时适地发展乡土树种城镇绿化苗木不能放弃,长短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4*县乡土树种开发与产业化保障措施

4.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

农林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所谓的支持主要是制度上的和技术的支持,切实做好农林产业的服务工作。对于*县乡土树种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农林职能部门要给予相当的重视,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扶持培育市场,监督激励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2坚持市场运作模式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12

梅州市地处山区丘陵,坡地多,平地少,耕地少,低丘缓坡土地林木资源相对丰富,为保障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布局,积极开展坡地造林种果,既增加绿化,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城市周边平原地区的优质耕地,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力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科学开发和利用低丘缓坡土地,是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充分利用非耕地,对拓展城乡建设发展空间,绿化、美化大地,净化空气环保,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绿化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从梅州市耕地资源紧张、低丘缓坡林木资源相对丰富以及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务,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加强环保绿化政策研究,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展造林种果,耕山致富,引导建设项目上山上坡,减少耕地占用,努力提高低丘缓坡土地林木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理有序推进低丘缓坡生态绿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城乡建设绿化、美化、环保发展提供有效的用地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绿化工作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把手负责、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绿化和田园绿化工作。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地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调查评价,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林业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科学制定低丘缓坡荒滩造林绿化、种果耕山致富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途径、规模、布局和时序,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三是依法建设,规范管理。生态绿化试点项目区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和评价考核制度,把握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把生态绿化试点项目区建设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土地集约利用的示范区。要依法依规切实做好土地权属确认、征地报批、被征地农民安置、项目供地审批等相关工作。四是生态优先,绿化美化、环保、保健并重。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绿化保护并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绿化环保,持续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生态绿化试点项目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林环境保护工作,在规划和设计中落实防治措施,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安全。五是循序渐进,滚动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环保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安排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时序,实行滚动开发、分期供地,防止因盲目推进造成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3]。

2 规划现状和目标任务

2.1 总体规划

按照梅州市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环保工作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确定梅江区、兴宁市、梅县、丰顺县为梅州市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环保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市、区),本着科学规划、民主决策,确保各试点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各试点的条件要求,依据地形地貌,最低限度地保持原来坡地生态条件下,依山造势,合理布局,精心雕琢,使各试点绿树掩映,错落有致,成为城市、乡村生态建设的精品,完美、协调周边环境,使其功能齐全,做到尽善尽美,科学规划好各试点的绿化美化环保工作。

2.2 分期目标任务

2.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以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梅州市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市人民政府制定《梅州市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各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三是以县(市、区)为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低丘缓坡绿化美化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根据资源分布特征、类型、开发利用潜力、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等,结合市下达的开发控制规模,确定具体实施的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区,并对试点项目区的宜建区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做好绿化美化环保工作,明确开发利用方向。

2.2.2 制定项目区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在做好美化绿化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等工作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低丘缓坡荒滩绿化美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包括功能布局、保障措施等内容的试点绿化美化项目实施方案。绿化美化试点项目应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绿化美化规划。

2.2.3 组织绿化美化项目区开发建设工作。一是对绿化美化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勘测定界,确定权属和地类;二是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办理林地占用、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等审批手续;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集中连片,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绿化美化区域条件和建设布局,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化美化工作;四是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林业产业政策,防止乱砍滥伐,破坏林竹木资源;五是做好地籍变更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做好纠纷调解工作[4]。

2.2.4 开展绿化美化试点项目区的验收考核和绩效评价工作。要加强对绿化美化试点项目的管理,建立绿化美化项目数据库,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确保绿化美化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实行全程在线动态监管。每年应对绿化美化试点项目区块的实施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制定年度绿化美化实施评估报告。绿化美化试点项目完成后,由各试点县(市、区)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逐级上报上一级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合格的进行改进,限时完成绿化美化工作。

3 结语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绿化美化的重要意义,总结试点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对绿化美化工作理念进行更新,起点要高,规划要科学,定位要准确,不能随便,要解放思想,超前设计,因地制宜,结合各点绿化美化的实际情况,加强城区、乡村周边环境环保,做到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推进城乡化进程,确保梅州市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安居宜居,建设好美丽、富庶、幸福的新梅州。

4 参考文献

[1] 王雅琴.长春市林木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评价[J].长春大学学报,2004(2):75-76.

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篇13

2、丢失特色,农村建设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应当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不应过分追求人为造绿和造景。有些地方,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方式,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追求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盲目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种植大树;大面积种植草坪,对灌木进行模纹处理,有些村庄甚至脱离实际,盲目修建村庄公园。其结果是“城不城、乡不乡”,既没有城市绿化的精致与景致,也没有体现乡村简洁而生态、自然而质朴的特色与魅力。其结果是投人大、绿量少、效果差、维护成本高,既降低了绿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加重了村集体的经济负担,也挫伤了农民绿化的积极性。

3、舍本求末,存在过度建设现象。一些乡村在环境建设上,盲目模仿城市手法,如在村内的公共空间建假山、修水池、设喷泉;公共场所地面过度硬化,甚至铺花岗岩地面,宅间支路也往往是全部硬化;生态的自然水系坡岸用石材硬化,不切实际地修建临水木栈道。其结果是不但增加了建设投入,还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

二、乡村绿化要注重“三个效益”

乡村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在乡村的绿化工作中,必须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1)注重生态效益。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结合自然条件,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完善由乡村田野、自然植被和自然山水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逐步使空气更加清新、河流更加清澈、林木更加茂密、植被更加葱郁。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蜂飞蝶舞,充满生机的、生态的自然风光,也正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2)注重社会效益。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是“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也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足”的具体体现。在建设与整治中,绿化是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手段,是美化乡村家园,改善农村环境、烘托村庄形态、提升乡村品质,彰显村庄风貌的有效途径。

(3)注重经济效益。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村屯的自然条件,努力把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使一些有价值的经济林果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绿化不但可以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有效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

三、乡村绿化必须坚持“三个突出”

(1)突出乡村的“空间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具有与城市相异的,有浓郁乡土文化的空间特征。村庄外、村头、村内以及村民庭院共同构成了乡村空间。要通过科学规划,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在村庄的外部空间,通过系统的林网建设,使农田与林网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田野风光与绿色走廊;有条件的村庄,应在村头精心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地或林地,形成与外界的过渡空间,同时也展示乡村特色与文化;在村内,要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自然地形地貌,以乔木为主体,以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形成村内绿色骨架体系,在村内的活动场所、道路、宅旁与水旁,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在村内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庭院是村民居所的个性与风貌体现,庭院应以绿化为主、硬化为辅,以果树和乔木为主适当选种常绿的灌木和花卉。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形成垂直绿化,构成富有个性的、精致的家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