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产业发展机遇实用13篇

产业发展机遇
产业发展机遇篇1

在昨天的会议公报中,节能环保是唯一被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赋予了较大篇幅。事实上,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也名列之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申银万国则报告称,保守测算,2011-2015年环保产业投资年均增速将高达18%。

现代农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六项任务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单列一项。会议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

据农业部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公开撰文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他表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此外,要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现代服务业

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直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央早已明确提出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因此“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从实践来看,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可以为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可以为服务业创造多领域的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

产业发展机遇篇2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40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合资、参股方式大量注入国际文化资本,甚至彻底购买、兼并国内较有实力或前景的文化产业,我们的版权经市场转换可能为外国所有。另外,他们通过雄厚财力和优越条件,吸引国人为其打工,按照好莱坞等国外模式“包装”中国题材文化产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国市场,赢得巨额收入的同时,也势必将国外文化价值观渗入国内。面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验,我们应在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国文化资源保护法。而这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完成。从国内民间投资来看,其份额已接近国有经济投资。如果将这部分资本吸引转移到文化产业中来,必将使其能量得以释放。可见文化产业的确立,也为国内外资本增值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文化产业的资本瓶颈制约。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在美国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在英国的平均发展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已达到其汽车工业的产值。这种新经济资源的转化和实现过程,就是通过文化作为要素在其它产业的渗入融合,或发生渐变,实现优化升级,或发生质变,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打破行业界限完成重组。以新的内容和卖点进入以网络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市场,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市场,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将游戏与娱乐注入到教育中,改变旧的知识传播方式,创造了新型的教育娱乐产业;加大体育健身的娱乐开发力度,实现体育娱乐产业质变;以文化品位、设计、策划进入城市规划、建筑、装潢、广告、环卫环保、标志制作、汽车美容、美容美发、形体塑造、大众摄影、环艺、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形象领域,甚至餐饮、花卉等服务业,完成文化与物质的互动。从更深层次说,经济制度的变更,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选择,都有文化因素在发挥着驱动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产业发展机遇篇3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合资、参股方式大量注入国际文化资本,甚至彻底购买、兼并国内较有实力或前景的文化产业,我们的版权经市场转换可能为外国所有。另外,他们通过雄厚财力和优越条件,吸引国人为其打工,按照好莱坞等国外模式“包装”中国题材文化产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国市场,赢得巨额收入的同时,也势必将国外文化价值观渗入国内。面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验,我们应在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国文化资源保护法。而这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完成。从国内民间投资来看,其份额已接近国有经济投资。如果将这部分资本吸引转移到文化产业中来,必将使其能量得以释放。可见文化产业的确立,也为国内外资本增值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文化产业的资本瓶颈制约。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在美国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在英国的平均发展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已达到其汽车工业的产值。这种新经济资源的转化和实现过程,就是通过文化作为要素在其它产业的渗入融合,或发生渐变,实现优化升级,或发生质变,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打破行业界限完成重组。以新的内容和卖点进入以网络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市场,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市场,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将游戏与娱乐注入到教育中,改变旧的知识传播方式,创造了新型的教育娱乐产业;加大体育健身的娱乐开发力度,实现体育娱乐产业质变;以文化品位、设计、策划进入城市规划、建筑、装潢、广告、环卫环保、标志制作、汽车美容、美容美发、形体塑造、大众摄影、环艺、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形象领域,甚至餐饮、花卉等服务业,完成文化与物质的互动。从更深层次说,经济制度的变更,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选择,都有文化因素在发挥着驱动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产业发展机遇篇4

一是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研究制定出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政策,全面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整合全市力量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创造和谐优良的文化氛围。

产业发展机遇篇5

一、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

1.市场环境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88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私人购车占80%以上,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从客车市场的需求来看,由于国民财富增加、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了大量的新增客车需求和替代需求,全球客车年销售辆大约40万台左右,中国约占四分之一,如此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非常有利于客车企业成长。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部分,福建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并载入了中央文件。2004 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把建设“海峡西岸汽车制造业基地”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具体包括:闽中产业群以福州东南汽车城为核心,向东南沿海延伸,集整车生产、总成零部件制造为一体;闽南产业群以厦漳两地企业为基础,主要建设厦门汽车基地,重组发展漳州、泉州地区汽车产业;闽西北产业群以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为核心,以龙岩地区、三明地区为基地。

3.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规范的宏观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的对外转移,为福建汽车与国际大集团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6年东南汽车与日本三菱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菱国际品牌与东南自主品牌并存的模式,为东南汽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年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又与德国奔驰、台湾中华汽车共同组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公司,作为奔驰轻型汽车在亚洲地区的产销基地。这些合作不仅能引进项目、资金,还能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引进来,有利于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1.竞争者的挑战

汽车工业是近年来的热点,各省市都加大投资力度,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福建汽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轿车方面,国外大公司纷纷与国内企业合资,不断推出新车型,竞争进入白热化的程度。而东南汽车涉足轿车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三菱提供的车型优势相对不足,造成竞争力明显落后。轻型客车方面,轻型客车是我国客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生产企业近40家,竞争一直较为激烈。目前有金杯、江铃、南京依维柯等品牌竞争者。东南在2006年销售下滑后,目前仍元气不足。大中型客车方面,我国有大型客车生产企业20余家,中型客车生产企业30余家,竞争相当激烈。其中郑州宇通、丹东黄海等企业都对厦门金龙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国际合作企业的变局

考虑到我国汽车工业的特殊性,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还要考虑落户该地的国际汽车集团公司的发展态势。

目前福建汽车产业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东南汽车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三菱汽车在轿车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与德国奔驰、台湾中华汽车共同组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公司;厦门金龙汽车与东方宝龙合资成立金龙车身公司,进军mpv市场。但三菱汽车给东南提供的轿车车型与其他国际大企业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另外三菱品牌的汽车在2002年~2005年期间因为隐瞒技术缺陷而导致负面消息不断,也对东南及其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2007年5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将旗下连年亏损的子公司克莱斯勒正式出售给私人资本运营商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此举引发克莱斯勒在中国合资合作的变局。而失去了奔驰这个品牌的克莱斯勒产品能否在中国继续取得成功也同样成问题。

3.产业集群自身的威胁

从福建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来看,大多数集群是通过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形成空间上的聚集。东南汽车产业集群初期主要通过政府的引导促使众多配套厂商紧跟东南汽车落户青口,在出现产业集群的雏形后,政府培育和企业自身的吸引共同作用。闽南、闽西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类似。因此福建汽车产业集群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培育型产业集群,政府的构建性要大于市场的生成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这种产业集群很难真正实现以其内在良性运行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的集聚,很难形成本地根植性强的集聚效应。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挑战要远远大于机遇。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对薄弱和不稳定的国际合资合作企业,以及集群形成中的自身弊端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外部宏观环境趋好,海西建设也为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下,福建汽车产业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变革,抓住机遇,灵活应对各种挑战,才能不断提高其竞争力。

产业发展机遇篇6

2014年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时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节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文化产业就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大兴新区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十三五”时期新的发展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兴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新政出台带来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对于文化建设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谈及文化开放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逐步得到认可,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为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结合大兴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十三五”时期,新政出台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有:

第一,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将受到扶持。以往政策的关注点在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对扶持小微文化企业重视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不同于制造业,即使发展到成熟阶段,也要靠数量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支撑。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部委首次发文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将受到青睐。尽管以往的政策中也有金融支持政策,但“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对下一个阶段文化与金融深入对接做出了明确指导。此后陆续出台的很多文件中都涉及金融支持政策,如对电影产业、特色文化产业等都实行金融支持政策,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机遇期。

第三,文化产业监督机制将发挥作用。文化产业的规范监督政策是创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包括内容管理政策,即保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的积极健康;市场监管政策,即保证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准入政策,即保证文化安全和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北京、河北、天津三地将在文化产业合作方面优势互补,通过建立起三地文化合作的组织机构等制度机制,搭建平台,联手推动区域内的商演等活动。这意味着此前一直停留在“框架”阶段的三地合作将进一步落地。京津冀文化市场消费以具体合作的形式进一步打通,不仅让北京的文化资源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也能让更多消费外溢至天津、河北,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未来的发展原动力。

相对于其他区域,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对于文化消费、文创产业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北京自然不必多说,影视产品生产交易、艺术品交易等多个重要文化产业中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凝聚了全国最多的影视生产、制作、发行、交易资源。而近年来天津的曲艺文化、河北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当地获得的支持也不可小觑。目前在天津,曲艺演出市场的火热程度甚至有比肩北京的趋势,观看曲艺演出的消费习惯也已逐渐固化下来。在天津,即使是相对低成本、小制作的曲艺演出,只要内容过硬,同样有可能获得较高票房。而这种消费氛围在北京的演出市场上,似乎还未完全形成。早在2011年,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就签署了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华北五省市建立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北京的文化辐射作用。但其实当时的合作在市场主体的合作方面还是比较有限的,大多数都是对市场的联防协作执法管理,仅有的一条也是推动实现文化旅游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速至今,三地已有不少产业积极地相互寻找着对接的机会,在这种“热火朝天”的产业合作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一体化略显低调。三地真正将宏观合作凝结成具体的框架还是在2014年。2014年8月底,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三方在天津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后。接下来的9月,三地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又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式上共同签署《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协同创新战略框架协议》,提速文化产业一体化进程。前者明确三地文化部门将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具体工作层面沟通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而后者则确定,三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将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对接等方式,共同推进行业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优势分别是文化科技、文化休闲和文化旅游,因此,未来天津发展以演绎为中心的文化休闲产业,河北发展以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都比北京更合适。以目前北京越来越高的用地、用人等各种成本来看,未来的文化娱乐综合体,比如更具地方特色的“万达广场”类项目等将会更密集地出现在天津、河北,很有可能代替北京发挥更充分的文化娱乐作用,吸引北京居民前去异地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天津能够迅速将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做齐,并给予北京往来消费者一定程度的消费优惠,多提供一些有天津特色的演出等产品,势必会对北京市内的文化综合体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兴新区位于北京市南部,是距离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远郊区县,同时又与河北省廊坊市、涿州市毗邻,与天津、保定两市也很接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大兴新区带来的机遇主要有:

第一,为文化制造业发展提供机遇。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传统产业的布局。由于北京市区的地理空间有限,所以大兴新区可以在产品宣传、展示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大兴新区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可建立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发挥各自优势。传统的老字号企业需要进行体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将民营股份纳入其中,通过兼并重组减轻同业内竞争压力,例如景泰蓝等厂商在改革后,恢复了市场活力。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产业融合,借助区域重新布局传统文化产业。北京的一些大企业可与河北、天津的企业重组,在大兴新区建立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加速产业的凝聚力,增强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不断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

第二,借助品牌企业扩大地方影响力。现阶段大兴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较弱。为了发展京津冀大区域的传统文化产业,大兴新区需要借助北京、天津、河北的人才资源以及品牌企业的优势带动发展。其中,北京作为首都,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创业投资的机会较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大兴新区企业的发展。想要促进大兴新区的文化消费,需要结合传统文化及市场需求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戏曲、相声、话剧等传统表演形式可以结合当代的一些时尚内容和主题,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喜好和审美习惯,创作出消费者喜爱的艺术作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紧密结合,促进文化消费。

第三,为文化产业园区带来发展机遇。大兴新区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新媒体、数字影音、数字出版为主导产业功能。基地规划建设“一区(核心区)、三园(星光影视园、北普陀影视园和大森林影视园)、三中心(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及软件制作中心)”。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有很高的复制门槛。京沪、京石高速公路,京津、京沪、京九等铁路干线在大兴新区内穿城而过,形成了与周边京津冀地区城市链接的便捷通道。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一区、三园、三中心”,将为打新新区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

(三)“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为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向世界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即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依托“古丝绸之路”的亚欧大陆新通道,涉及近60个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带一路”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因此,可以此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文化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促进东西方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在古丝绸之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同样,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文化的先导作用亦不容忽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罗杨认为,以文化交流先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增强互信加深了解,夯实“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共识基础,既是文化产业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是和平之路,更是文化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而特色文化产业是“一带一路”的突破点。

在商贸交流的同时,文化交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当今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文化先行显得尤为重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可以打造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将带动大兴新区文化产业“走出去”,为大兴新区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文化产品“走出去”。

“老字号”将借力走出国门。大兴新区拥有多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北京百花蜂产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商标“百花”)、北京二锅头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永丰”)、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雪莲”)三家企业均为荣获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随着一带一路的开拓,更多华人走向世界,老字号潜力巨大。“老字号”产品蕴含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一带一路”战略为大兴新区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走出国门带来了机遇,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优秀文化产品销往中亚、南亚、东南亚地中海、波斯湾以及俄罗斯等北欧国家;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优秀文化产品销往南太平洋、印度洋及欧洲大部分地区。

(四)人才集聚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大批的名牌高校,也集聚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级学府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大兴新区坐落于北京市南部,区域内想有享誉全国的北京印刷学院等以培养文化领域人才的高校。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更是被授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称号。文化人才对地区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文化强市,需要大量文化经营、管理以及从事文化品牌塑造的高端人才,而这些人才又是全国各地都在争抢的稀缺资源。

人才集聚是北京发展的一大特点,大兴新区借着这股东风,实现文化产业的新发展。人才集聚将为该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有:

第一,人才流动加速文化资源整合。京津冀作为合作共同体突破了三地的行政界限,使北京、天津、河北的文化资源得到优化,打破文化资源的垄断,形成更大的文化板块,这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在延长传统文化产业链的同时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不受行政区域限定的情况下,人才可以在京津冀三地流动,突出差异化经营优势。天津和河北可以借助北京的市场延长传统文化产业链,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发展北京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实现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的共同提升。与此同时,北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在产业布局以及企业发展上,可以在增强天津、河北文化企业的综合实力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人才基地将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2014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被授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从2009年开始建设新媒体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优质的空间载体资源、完善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特色化的培训专业,具备较好地承担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未来,基地将致力于加快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建设,重点培养包括熟悉文化创意产业链整体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关键环节如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等专业型人才。

二、大兴新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产业未形成发展规模

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区域相比,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尚显不足,总量偏低,大兴区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比重远不如其他区县,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单位涉及领域狭窄,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领域涉足较浅,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偏少。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发展不均衡,多数领域收入增长平缓,利润出现负增长。

新闻出版长期以来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点领域。2014年1~11月,新闻出版实现收入9.6亿元,与去年同期10.7亿元相比降幅达到10.1%。随着其他行业,特别是艺术品交易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占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由去年的17.5%降至今年的13.3%,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艺术品交易领域持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2014年1~11月,艺术品交易领域实现收入合计29.2亿元,同比增长108.1%,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比重的40.3%,成为收入占比最大和增涨幅度最快的领域。行业内部调整使艺术品交易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从而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总体增长,使艺术品交易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领域。

互联网以其广泛、迅捷、高效等特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为运营基础的高端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是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不断完善,此类企业正逐渐发展壮大,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1~11月,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收入合计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实现收7.8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利润总额的87.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告会展适应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改进与整合,经营状态不稳定,致使收入、利润同比皆为负增长。2014年1~11月,广告会展收入为3.5亿元,同比减少12.1%;利润为-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亿元,亏损额度持续扩大。

旅游、休闲娱乐营利能强,推动产业利润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工程,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投入,加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利润的增长。2014年1~11月,该领域利润总额为0.2亿元,同比增长19.8%,收入利润率为2%,远高于其他行业,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营利能力最强的领域。

(二)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合时宜

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之间缺乏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掣肘,对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三新”领域的开拓能力不足。文化创意产业内关联度不高,各个产业门类各自为政,限制了企业间基于业务协作的产业集群形成。现阶段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较散,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新媒体基地的核心区和起步区,但是由于各个片区规模都相对较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尚显不足,需要扩大核心区规模,强化核心功能区的产业带动功能。

北京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行政区域在空间上进行了整合,在提供发展空间载体扩容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间整合升级的问题。需要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在坚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础上,容纳更多更广的产业业态,寻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寻求理顺文化创意产业与亦庄开发区高端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理顺与都市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产业间的整合,寻求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方向。

(三)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亟待改善

大兴区产业整体集聚要素吸引力不强,对资本、技术、知名企业等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尤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尽管大兴区积极引进人才,但由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吸引力较强,造成现阶段大兴区人力资源还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大兴区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共有3.6万人,占全市比重仅为3.4%。尤其是新媒体产业、设计创意业、影视业、动漫产业等产业门类对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硬环境建设过程中,尽管大兴区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在交通道路、电力设施等方面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信息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掣肘。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现阶段仅有北京数字音乐中心、动漫产业孵化平台、技术评测与动漫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孵化科技条件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新媒体产业、电子信息服务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的支撑均不足。

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服务环境瓶颈亟待突破。一方面公共基础性软服务平台薄弱,包括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的服务环节亟待完善;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企业缺失,中介机构少,创业者最需要的有关商务咨询、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以及风险投资业务等“软服务”尚不能完全到位,且相当数量的中介机构处于缺失状态,起不到支撑创新的应有作用。

(四)新媒体产业基地的作用未得到发挥

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与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地位尚不相称,新媒体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尚未完全显现,与北京市其他区差异发展的特征不明显,产业发展独占性优势形成不足。受政策和发展空间限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其他区重叠的领域,如海淀区的电子信息服务业、石景山区的数字娱乐产业、西城区的设计创意产业等,大兴区相对优势不足,比较容易受到周边发展的竞争挤压,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突破。

2014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9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7%,增幅列全区第三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9335万元,占基地全部投资的70.9%,比上年增长57.1%。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发展机遇篇7

一. 整合经营资源,调整广告结构。广告经营收入目前仍是盟市广播创收的主要来源,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要继续通过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广告客户增加广告投放。同时,要对广告经营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施经营创新、广告创新。要充分开发利用频率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对广告经营实现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要积极培育品牌广告,努力打造“绿色广告”,改变健康医疗广告占比大、广播广告与广播媒体不和谐状态。

产业发展机遇篇8

2005年1—9月人均衣着支出为599.6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2.7%,人均购买服装支出为441.8元,同比增长40.6%,占衣着支出的61.6%,其中前三个季度中服装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价格提升令人振奋。

总量扩张与结构升级令企业有更多模式选择,有基础和有条件的服装企业一定要提前进行产品升级的战略性规划,未来中国一定能够出现自己的定级品牌,本土奢侈服装品牌诞生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中国时尚市场的不平衡特征决定了中国顶级服装品牌一定是区域性的。

销售关键日概念对高档品牌服装产品的销售作用日益彰显。从漫天撒网到精确打击,企业营销的资源匹配与战略协同模式面临巨大挑战。2005年服装购买旺季在2、5、7、9月等季节变换时节,近几个月人均购买服装的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4%、52.7%、92.9%和41%,黄金周的销售作用更是突出。

(二)人力资源的优势。低成本是目前行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专业技术储备以及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归宿。

人才的需求首先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在中国,目前行业竞争的驱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品牌和成本。

全国有不少服装纺织专业的高校,这些学校的存在无疑为发展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人才库。至今为止,全国设有服装科研机构104家,服装高等院校2所,并在4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服装专业(系),这些是未来支撑中国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根基。

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是支撑这个产业的关键。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2005年十大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来看,服装纺织业最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发展服装产业这无疑在服装生产成本上占有竞争优势。

(三)棉花与化纤价格影响服装的外销。中国的服装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的国际地位的崛起,首先取决于自身产业集群的整合程度,大而全、小而全的行业现状根本不会产生国际影响力,所谓的国际品牌的梦想也不会实现。

服装产业和棉纤价格息息相关,中国是棉花和化纤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棉花和化纤价格已开始影响国际价格走势,这对于中国服装外销成本和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量地位如何发展到对全球市场有影响的决定地位,中国的服装产业如何与原材料产业进行联合或者整合,达到力量的会聚,这样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其中行业协会与产业资本杠杆的使用将是关键的影响力量。

产业发展机遇篇9

9月23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我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释放了老龄产业发展空间,未来中国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将成全球老龄产业最大国

根据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当前,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供给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老龄用品业市场日渐升温,老龄用品、辅具和保健品等需求旺盛;老龄服务业发展持续加速,以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业成为市场投资热点;老龄房地产业市场供给走旺,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各路资本竞相投入。

报告同时指出,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发育迟缓、产业政策不明晰等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加大对老龄产业扶持的新形势下,老龄产业作为老龄社会条件下的基础性产业、支柱性产业和战略型产业,既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老龄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战略选择。

“要抓住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最大限度地创造老龄产业发展的有效刚性市场需求,加快出善重点领域的老龄产业政策,加速培育老龄产业组织,打造老龄服务网络,建立国家老龄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基地等,促进老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说。

面临产业发展机遇期

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将是老龄产业的4个板块。报告指出,从2013年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内部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未来开发老龄产业的重要依据。

首先,老年人口高龄化日趋严峻,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逐步增多,2020年达到2900万,2054年达到峰值1.18亿。为此,未来开发老龄产业的整体战略布局重点应逐步转向中高龄老年人口。

其次,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将越来越多。到2050年,临终无子女老年人将增加到7900万。“他们的老龄服务需求将变得异常强劲,并带动老龄用品业和老龄房地产业的发展。针对他们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将是一个较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

报告指出,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消费需求巨大。根据预测,中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将从目前的1.1亿例增长到2050年的3亿例,就诊人次将由当前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50年的36.8亿人次,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在2050年达到5%以上。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巨大的医疗卫生消费市场。同时,老年病医院及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将成为医疗卫生事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老年病医院及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刚刚起步,到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器械配备、人员培训,都将产生巨大的产业。

报告同时指出,从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走向看,国家开发老龄产业的战略着眼点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如最大限度地创造老龄产业发展的有效刚性市场需求,加快出善重点领域的老龄产业政策,加速培育老龄产业组织,鼓励扶持现有金融机构业务向老龄金融领域延伸,鼓励兴办一批新的老龄金融专业机构等。

链接:老年人口内部将发生重要变化

中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从2013年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内部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将是未来开发老龄产业的重要依据。

――老年人口城乡分布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关系老龄产业开发的城乡布局。未来城市老年人口一直增长,而农村老年人口先增后减。仅仅从人口因素来看,开发老龄产业的战略重点在城镇,但开发农村老龄产业也不容忽视,到2050年,农村老年人仍然接近全国老年总人口的30%。

――老年人口省域分布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关系老龄产业开发的省域布局。到203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重庆等10个省市,到2050年,吉林、上海、黑龙江、浙江、辽宁、天津、内蒙古等7个省市,是开发老龄产业的重点区域。

产业发展机遇篇10

所谓“手机动漫”,就是采用交互式矢量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内容,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转发等功能的一种服务。手机动漫业务涵盖的种类有以下几种:Flash、闪客杂志、Flash音乐和游戏产品、Flash手机动画短片、FlasMTV、小品、相声等,还包括基于其他技术的手机动画以及手机动漫广告、动漫彩信、动漫屏保和其他漫画图片。

手机动漫在国内的发展

2003年7月,日本电信商通过北京空中丝路移动技术公司将手机动漫带到了中国市场。同年11月,中国移动手机动漫业务在“2003中国国际通讯设备展”上正式露面,手机动漫市场正式启动。2004年9月30日,中国移动通过《手机动漫终端规范》的评审,为“手机动漫”业务的全网开通扫除了最后的障碍。2005年4月19日,中国移动数据部“手机动漫业务征集方法”,明确了第一批手机动漫新业务电报和评审的诸项流程,要求具有全网资质的SP在4月20日前完成手机动漫新业务的申请提交。同年12月1日,采用数码超智终端播放器技术和运营平台的中国移动手机动漫业务全网正式开通计费,这个被视为动漫Flash的手机版本被放在了“移动梦网”――“铃图随意当”菜单下。

据易观国际《中国移动动漫年度综合报告2006》显示,2005年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超过72万元人民币,注册用户规模达到12万。易观国际还预计,2006年手机动漫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将达到4300%;2010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将达到6.24亿元。

手机新媒体为动漫提供传播新途径

手机动漫有着庞大的用户群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4.67亿,即将突破5亿大关。其中,3G手机在2006年约占全部手机发货量的18%,到2007年预计将达到25%。到2008年底,全国手机动漫注册用户有望-达到1亿,约占手机市场份额的20%。

而手机动漫业务目前的目标用户主要针对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成人用户群,占手机动漫注册用户数的95%。这一群体包括学生、时尚青年和白领等。此群体使用手机动漫业务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时尚、娱乐。随着今后3G的发展和手机的进一步普及,35岁以上的用户群体也是手机动漫的潜在客户,这与传统动漫产业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用户群完全不同。

作为新的媒体形式,手机成为动漫传播的新途径之一

首先,手机是可以24小时伴随使用的,即便是笔记本电脑也不如其使用和携带方便;其次,手机具有短小、快速的传播特性,加之屏幕较小、手机内存限制传输文件的容量,导致它不适宜播放长片、大片,因此,控制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的手机动漫,通过手机传播和观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再次,手机动漫的传播者可能是专业的或业余的,受众也可以是传播者,因此,它给予动漫爱好者的舞台会更加宽广例如在电影院里,一部90分钟的电影投资巨大、制作艰辛,业余作者往往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手机动漫不同,只要我们有感想,就可以通过手机动漫的方式编创出来,就像我们编写短信一样,编完还可以发送给朋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手机动漫更像平民动漫,对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的人,手机动漫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

动漫产业搭乘手机新媒体快车

中国传统动漫产业境况堪忧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在2000~5000亿美元之间。在日本,动漫产业是第二大支柱产业,中国香港的动漫市场也以46亿港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电影产业。在美国、韩国、英国等动漫强国,动漫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世界动漫产业的繁荣相比,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中国接近90%的动漫市场正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中国动漫如何突破困境,已经成为从政府部门到产业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手机动漫成为动漫市场的新机遇在传统动漫产业面临困境、试图突破重围的时候,手机动漫市场却是另一派景象。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手机动漫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500%。2006年起步时用户已达1000万户,到2008年底有望达1亿户,整个产业链年收益大约达6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拥有4.67亿手机用户和3.67亿18岁以下青少年这些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

“动漫”是一个时髦名词,近年来,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成为促使动漫突飞猛进的重要力量,出现了Flas、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等崭新的动漫形式,并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成为主流的文化形式。自2005年12月1日中国移动开通了采用数码超智技术和平台的手机动漫业务之后,一些SP/CP踊跃加入,手机动漫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并初显成效:月信息费收入已经初具规模,2006年第一季度月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中国联通的手机动漫业务也十分火爆。

手机动漫成为中国动漫进入转折点的标志 标志中国动漫进入转折点的是民族厂商在手机动漫领域(无论技术,还是内容制作)实现了对传统动漫的超越。中国动漫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成熟的技术以及丰富的内容。目前,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手机动漫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出现:1000集系列手机电视动漫剧《倒霉鬼》,连续剧《大闹西游》以及《涩涩漫画城》、《漫步古书林》等。而数码超智通过4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出采用WIVG技术的手机终端播放器和后端服务平台,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上更具优势,从而在中国移动进行的多次评比中,战胜国外巨头,成为手机动漫技术平台提供商。

探索手机动漫新发展之路

国内手机动漫业务现状

目前移动运营商开放手机动漫(动画和动漫图片)的业务平台主要为WAP、JAVA、BREW、彩信等,以每类业务的内容开放在一个业务平台之上为原则,业务分类见下表:

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动画业务挂在WAP移动业务ZT,但它和传统的彩信、铃声业务有质的区别。彩信只是几张图片的合成播放,而手机动漫却是一个完整的Flash,在应用上如一个MV片断,用户可以选取其中任意一帧作为手机待机图片,同时将音乐设为铃声。可以说手机动漫涵盖了所有的WAP业务。

中国联通推出的手机动漫方式为:用户需要在具有WAP、Brew和Java、流 媒体功能的CDMA手机上下载安装相应的软件,点击“炫”键进入互动视界、神奇宝典、视讯新干线等动漫专区,就可以在线欣赏、下载、播放和转发各种动漫,玩手机在线游戏,还可以把自己的动漫作品上传到手机上。

手机动漫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手机动漫业务运营情况来看,手机和动漫二者的结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结合点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手机终端、宽带网络、动漫内容、业务运营、用户认知以及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支持手机动漫的终端比率不高。手机动漫业务对终端的要求较高,手机必顶具有支持Flas和视频彩屏功能。但目前市场上支持手机动漫业务的手机类型还不多,而且价格相对较昂贵。移动终端的存畜量通常也比较有限,预留给应用程序的动态分配的内存在1~4MB左右。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多媒体图像以及应用的处理。从国外3G的发展情况来看,终端的问题在多媒体增值业务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不过,随着3G时代的来临,终端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手饥动漫内容匮乏。目前手机动漫产品类别主要有动漫彩信、待机动漫图片、动漫MTV、动漫短片等形式,其中动漫短片类的内容非常少。不仅如此,国内动熳产品质量偏低,产品稀少,主题单一。同时,SP规模较小,产品线单一,综合实力不强。动漫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而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更是要求“内容为王”,如果没有内容,就失去了业务炫展的源泉。只有优先解决了内容的问题,才能促进手机动漫业务尽快发展。

业秀运营层面的问题。目前,手机动漫的商业模式不清晰,主要是引进新技术后在产业合作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上,如何区别于现有的服务模式。是在现有的模式上进行增值和扩展,还是重新建立新的业务规范,是目前阻碍整体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于手机动漫业务的合作流程、产业链协作、盈利模式和资费模式经验不足;对于如何认识和发挥产业链中各关键环节的业务资源和业务优势、如何定位手机动漫服务领域今后的业务方向和业务项目,表现得较为茫然。

用户对产品认知度不高。目前手机动漫产品的市场推广主要由SP来做,而SP的推广力度非常弱,采用的方式主要以SP的门户网站广告为主。运营商对手机动漫的推广更不足。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业务市场推广的问题,应该由运营商推动产业链中的各方一起解决。

政策问题。发展手机动漫的核心政策问题是对手机动漫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动漫产品的核心是动漫原创创意的知识产权(版权),如果动漫的创意版权不能被有效保护,手机动漫产业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目前解决数字内容在移动网络中运营的版权管理的关键技术是DRM,但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才能促使各个环节一起将该技术引入并普及开来,才能真正从技术上解决动漫内畜的版权保护问题。

手机动漫前景广阔 手机动漫成为传播广告的新方式。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广告的范围比较宽泛,对受众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往往不够理想,即使是相比于同样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以手机传播广告,其一对一的传播命中率和有效率也要高得多。所以手机动漫传播广告比起以简单的文字短信、彩信传播广告形式更新、内容更丰富、效果更好。

手机动漫广告如此多的优势必将吸引广告商的投资,投资会拉动手机动漫广告的生产,大量的手机动漫广告发送到手机用户终端上,会提高用户对手机动漫的认知度,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营模式和内容匮乏等方面的问题。

市场促进手机动漫内容的丰富。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也投入了巨额资金,但从目前的动漫市场状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根本上需要市场的大力助推。目前,手机新媒体与传统动漫产业结合这一模式无疑给发展动漫产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产业发展机遇篇11

在全面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大行业和领域交流合作过程当中,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与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等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优秀的动漫作品,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媒体合作等带来便利。当然,一带一路战略也会为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曾于2013年提出,关于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又于2015年召开了关于一带一路的推进的工作会议,在2015年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要实现各国经济战略的优势互补这一观点的演讲。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提倡的是合作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本着和平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周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以期能够实现共利、共赢。

3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动漫产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湖南的地理位置优越,地貌资源雄厚,风土人情也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风格。这些优越的条件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动漫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3.1经贸合作中文化优先原则

中国一直延续着经贸合作以文化优先的原则,文化产业始终走在优先发展的道路上,以文化带动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因沿线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文化多元性的协调发展就成了关注点,加深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融合多元的、有差异的文化,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贸合作的前瞻性产业,秉承着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成为引领合作的主力。

3.2动漫产业借势发力

湖南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要深入贯彻一带一路的政策,也要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以及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过去,湖南地区已经在动漫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湖南动漫产业起步较早,动漫制作技术领先,还有金鹰卡通独立播出平台,很多湖南原创作品在此平台播出,也受到了广泛好评。然而在发展历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近年来甚至呈现下滑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创作题材不够丰富,选题范围狭窄,交流借鉴比较少等。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在这个大背景、大前提之下实现动漫产业的大发展,使湖南动漫产业的选题范围内容更加丰富,也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对于推动湖南地区的动漫产业水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动漫产业面临的挑战

不可否认,当今动漫产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绝对不可小觑。动漫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湖南动漫产业,在全国来说至少具有两个优势条件,一是起步相对比较早,二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然而在当今经济大潮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4.1与沿线国家存在文化差异

在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因各国的国情不同,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很多文化上的差异,这会导致在产业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中会有碰撞和摩擦,国际合作会受到影响甚至是阻碍,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湖南动漫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还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应对挑战,认真做好市场研究,综合分析,化挑战为动力,助推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

4.2产业发展面比较窄

湖南高校林立,各大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对于发展动漫产业是十分有优势的,但是目前湖南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并不是很完整,经济效益比较低,仅仅依靠动画片来维持效益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湖南动漫产业缺乏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稳定员工的薪资报酬而不得不承接外包业务来赚取低廉加工费。如此长期发展下去,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会变得越来越窄,阻碍湖南地区动漫产业的创新发展,甚至难以走向国际。

4.3动漫产品价值与利润的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动漫产品的制作耗工费时,成本投入较高,这会使产品的开发方显得有些吃力甚至难以胜任,最简单的降低风险的方法是降低成本,但是成本的降低往往是对质量的降低,那么质量的降低就意味着价值的降低,而文化产业是有其特殊性的,文化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价值决定着文化产品的利润,文化产品价值的降低使得文化产品利润难以提高,那么面对高成本自然又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方法。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动漫产业难以维持良性发展。

5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5.1动漫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的发展应该把创新放在第一要位,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动力,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上给予了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对动漫产业也抱有很高的期望,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湖南动漫产业进行重新定位,以新的制度、新的策略来管理湖南动漫产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带领下,振兴湖南的动漫产业,助推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取得积极的成果。

5.2加大动漫文化的传播

要加大动漫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沿线周边国家间合作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国家间文化的交融与沟通,这对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模式的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湖南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应该紧紧地把握当地文化的特点,传播本土文化,如果将湘绣、陶艺、茶艺、戏曲、剪纸、方言等湖湘文化元素渗入动漫作品,通过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原创动漫精品,繁荣文化产业,从选题内容、制作水准、媒体传播、产品衍生制作等各个领域形成产业对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助推动漫产业的发展,这对湖南地区动漫产业甚至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3建构动漫文化合作机制

在一带一路战略带领下,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动漫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有助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由中国欧瑞动漫公司和沙特阿拉伯视听总局联合制作的《孔小西与哈基姆》动画系列片在沙特阿拉伯热播,以美食文化为切入点,讲述了一系列中沙美食有关的小故事,凸显中沙友谊长存。这是中沙首次动画合作,也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一部动画片,作品融合了美食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浓郁的阿拉伯风土人情,打开了沙特文化合作大门。而阿拉伯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这部动漫作品的合作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当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由中国和捷克合作的动画作品《熊猫和小鼹鼠》获得“金猴奖”最佳动画系列片奖。这部作品以中国国宝熊猫和捷克国宝级卡通角色小鼹鼠为故事的主角,彼此的互助与成长,象征中捷友谊源远流长。一带一路为动漫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湖南动漫产业也要思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积极建构动漫文化产业的合作机制。采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等多样化的手段,以官方、大众等途径,建立起关于动漫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为湖南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创设新格局。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在文化产业方面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动漫作为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对于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湖南动漫企业应融合地区特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借势发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传播与传承本土文化,创作更多优秀的动漫作品,让湖南动漫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孙华伟.“一带一路”三大布局[J].西部大开发,2015(5).

[2]蔡尚伟,车南林.“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产业挑战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4).

产业发展机遇篇12

新兴应用领域发展所需的产能与美日韩企业扩充产能不及所产生的产能缺口,为我国3D NAND FLASH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产业发展机遇篇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区域人口的结构变化,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开始重新布局,由此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全球的钢铁产量增长逐步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其经济重心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直到21世纪独联体和东欧主要国家结束动荡,亚洲经济恢复,发达国家经济也开始复苏,尤其是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进程,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全球钢铁生产重新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在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钢铁生产重心正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钢产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达到1.3亿吨,而2006年粗钢产量降至9868万吨,2007年产量不增反降,为9820万吨。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现早已转变为最大的钢材净进口国。显然,美国的钢铁产业正逐渐向境外转移,美国国内的钢铁需求正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对世界钢铁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世界产钢量11.32亿吨,比2004年的10.67亿吨增长6.1%,2007年世界粗钢总产量比上年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内地的增量占世界总增量的73%,如果扣除中国内地的增长因素,则世界总增量仅为3.2%。

随着并购重组进程的加快,世界钢铁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塔塔集团2006年并购了英国的康力斯之后由世界第50名一跃至第6名。2006年7月,米塔尔集团并购安赛乐集团后,彻底颠覆了世界钢铁工业格局。此次并购产生了年产钢量1.16亿吨、年营业额600亿欧元、员工数超过32万人的超级钢铁巨头,占有全球钢铁市场份额的10%,生产规模至少是最大竞争对手的3倍。可以说,米塔尔的世界钢铁霸主的地位已经确定。安米集团一枝独大,并与新日铁、浦项、宝钢、JFE、等形成了众星拱月之势。由此,新的世界钢铁格局正式形成。

二、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区域性强、企业集中度偏低

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整体粗钢产量为48928.8万吨,而仅河北省的产量就达到了10569.3万吨,占到全国比例的21.6%,我国的钢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钢铁是资源型行业,要想长远发展,不能仅仅将其按行政区域划分,应当考虑各种因素的结合,选取最佳组合,以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2006年,有学者对世界范围产量规模在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集中度进行了测算,2006年世界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57家,其中日本有4家,其钢产量占日本当年产钢量的75%;美国有3家,占美国当年产钢量的48%;韩国有2家,占韩国当年产钢量的83%;俄罗斯有6家,占俄罗斯当年产钢量的96%;欧盟15国有7家,占欧盟当年产钢量的74%;中国有22家,占中国当年产钢量的51%。除了美国和印度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之外,其他主要产钢国家(地区)产业集中度都达到50%以上,俄罗斯甚至达到96%的高水平,钢铁产业发展高度集中。中国和世界各国钢铁产业在集中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突出一个特点就是中国中、小型企业多,从而导致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中国钢铁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竞争力不高。

2、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我国自1996年占据世界粗钢产量第一的宝座之后,至今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仅仅从量上取胜是远远不够的。从产品结构上看,线材、螺纹钢等低端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主要是中小企业重复建设造成的。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很大比例,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如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带)等在生产能力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以能体现钢铁产品技术含量的“板材比”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板材比重一般为60%以上,而我国的板材比从2001年到2003年分别仅为35.42%、34.96%、34.96%,2004更是下滑到了17.20%。而2007年该比例为34.86%,比2006年提高了2.97个百分点。我们能够看出,虽然下跌止住了,但是这个数值并没有大幅上涨,反弹点仅与2002年持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

3、体制限制、小型钢铁企业退出难

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649家钢铁企业,在产业政策颁布后,不少企业已经选择了并购重组这条重生之路,但同时也是由于钢铁产业政策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小规模企业进入到这个产业,直到2007年,我国已经是拥有7161家钢铁企业的产钢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其中的1085家亏损企业。他们由于规模不足、生产方式不当、技术水平过低等原因,已经无力再续经营,但是政策上的扶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使他们不能及时退出,从而导致了大量过剩低端产能。这样不仅造成钢铁企业自身维持困难,过多小型钢企的存在也拉低了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集中度,从而出现越来越不合理的钢铁工业格局,给中国的产业发展增添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新格局中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对策

1、以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促进产业融合优化发展空间

总理于2009年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钢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部内容。对于钢铁产业来说,应该利用振兴规划提供的机遇,注重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创新,可以尝试各类产业的相互融合,达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的目的。十大产业中,汽车和船舶业属于钢铁产业的下游产业,加强二者发展的同时,为钢铁产业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对于物流产业来说,钢铁业与其有着更强的渗透性,规划中还特别提到发展钢铁物流的重要性,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物流企业群和物流园区,但是我国的钢铁物流还是明显滞后于钢铁产业的发展,因此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二者的有效融合能为钢铁产业节约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2、以组织创新为支撑力,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营

2005年出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但是政策中关于准入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进入壁垒的不断降低以及利益的导向,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但是过高的退

出壁垒以及利益关系的迁涉致使这些亏损企业难以马上退出,这就造成了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另外,参考国际主要产钢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可以进行产业组织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打破原有的兼并方式,尝试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联合,这种在我国尚未出现的“强强组合”会造就成一个更强势的钢铁企业,就像米安集团一样,占据国际无可比拟的强势地位。因此,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应该按照钢铁企业的实际进行兼并重组,而不一定要按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技术先进的企业兼并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的旧规则来进行,改变原有的兼并规则,将会给我国的钢铁产业带来一次全新的突破。

3、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聘用以及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专业人才的就业率低成为了这个时期普遍的问题,而这正好也是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钢铁产业就是这样的情况,它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相对素质不高,同时因为所处的资源型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矿业生产的行业性特点,使许多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就业观带有偏见。要想改变钢铁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一状况,实现技术转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把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对待。

第一,要有足够的教育培训费用于职工基本技能和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训。

第二,重用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待遇方面应有合理的安排,可以考虑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海外科技学习;对于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现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给予适当奖励。

4、以管理创新为向心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